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2024-07-2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精选4篇)

1.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篇一

镇安县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规划

(2011—2015年)

为了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我县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镇安县移民扶贫2011-2015年项目规划》

一、基本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现状

“十一五”期间,扶贫移民搬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捆绑各类资金,按照“搬穷不搬富”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户建房”原则,采取县内与区外搬迁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安臵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建设相结合的移民扶贫方式,采取“1+5”的扶持标准,对居住在高寒边远,水、电、路三不通的贫困农户实施移民搬迁。5年来,全县共完成移民5347户2.2855万人。建成10户以上移民新村21个,建成5户以上集中移民点37个。灾民安置60户230人,石板房改造试点工程项目顺利启动建设3镇6村318户,改造石板房1084间。通过移民扶贫搬迁受益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减轻了社会救助面,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扶贫移民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 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繁。1998年以来连续9次遭受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受灾面积较大,滑坡体年年治理,年年发生,导致各类无房户逐年增加。加上实施移民搬迁以来,没有专项解决茅草(石板房)的扶持政策。居住茅草屋(石板房)的贫困户一直无法改善住房条件,截止目前,全县还有移民22625户91287人。其中825元以下低收入人口搬迁18971户75586人,年人均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3834户15701人急需搬迁,还有10316户39392人居住石板房,特别是587户1846人的茅草房急需改造搬迁,有1171户5039人属于高寒边远单庄独户的贫困移民。这些不仅影响到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25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有土安臵、有产业安臵”的总体要求,对那些居住环境恶劣和居住条件较差的农户进行异地搬迁扶贫,采取“改天换地”,或就地改造的安臵措施,使他们尽快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2、规划制定的政策依据

依据《陕西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决定》、《商洛市扶贫开发局移民搬迁操作规程》规定,镇安县人民政府(2008)92号文件关于《镇 安县整合资源捆绑资金板块推进区域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框架方案》、《镇安县计划委员会、镇安县扶贫办异地开发项目可研报告》、《镇安县移民搬迁管理办法》的精神要求。

3、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正确引导和组织,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既要做好安居户和接收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同意和支持,实行自愿安居搬迁,把政府组织和群众自觉行动结合起来。

(2)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自愿搬迁的前提下区别轻重缓急,对需要搬迁的安居户建房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照省市下达的移民计划,当年规划,当年实施。

(3)坚持以农为主,有土(业)安臵的原则:安居户在迁入地必须保证户均达到0.5亩以上基本农田。鼓励移民户在发展种、养业的基础上,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大力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实现富裕。

(4)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农民安居搬迁新建家园过程中,以开发致富、自我积累为主,国家适当补助。政府决不搞大包大揽。

(5)坚持“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农民安居工作中,要量力而行,对资源丰富,有能力接收安居的地方,要根据承载能力落实安居规划;对安居户建房也要视群众的经济能力而定,不可贪大求洋,建房面积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有条件的按照适度规模相对 集中的要求,建设安居小区、农民安居新村。

(6)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安居,实行一地一策,灵活多样,不能搞一刀切。对条件较好建成5户以上的集中安臵点,要把口粮田、水、电、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切实提高移民户的生活质量。对原居住地地理环境条件好的茅草屋(石板房)、无房户可就地改造住房条件。

(6)持“先实施,后补助”的原则。农民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是国家专项资金,为保证建房补助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扶贫效益,安居户应采取先建房,后补助,实行“直通车”报账制的办法把补助资金直接兑付到户,确保安居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三、扶贫移民的基本条件和安置形式

1、移民户的确定标准:

(1)安居户必须是年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或800米以上峡谷地带,高寒边远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的贫困户;或年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居住在滑坡体等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的贫困农户,或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无房户、茅草屋及石板房户。

(2)确定当年安居对象,需坚持的原则:①坚持搬穷不搬富原则。当年农民安居对象必须是贫困户。②坚持自愿申请原则。当年移民对象须由在库对象自愿书面申请,不搞强迫命令。③坚持“六优先”原则。家庭经济最穷的优先,生存条件最差的优先,居住最边远的优先,目前住房最烂的优先,生产、生活用地已落实的优先,要求搬迁迫切的优先。④坚持公开公正公示的原则。按照“六优先”的要求,逐级公开、公正、公示确定到户。

2、移民户安置形式

(1)移民集中安臵,对居住示范村高寒边远地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户,实施迁入集中点建房。

(2)就地重建安臵。对居住规划区域内,危旧房屋的贫困户房屋进行重建。

(3)就地改造安臵,对居住在规划区域内,石板房、茅草屋、危房的贫困户房屋进行改造建设。

四、建设目标

(一)规划目标

2011年-2015年,利用5年时间实施扶贫移民搬迁2549户10561人。移民建房8921间万21.3万平方米。其中,安臵无房户190户779人,建房665间1.6万平方米;茅草屋(石板房)2092户8652人,建房7322间17.3万平方米地质灾害搬迁267户1130人,建房934间2.4万平方米。

(二)年度项目布局重点区域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本次规划项目重点布局在云东路、磨木路、乾佑河高速公路沿线、木王森林公园周边地区的“三路一园”区域。年度移民计划分解如下。

2011年实施移民479户1965人,其中:无房户安臵40户164人,茅草屋(石板房)改造385户1580人,地质灾害区搬迁54户221人;

2012年实施移民747户3068人,其中:无房户安臵42户172 人,茅草屋(石板房)改造639户2628人,地质灾害区搬迁66户268人;

2013年实施移民699户2912人,其中:无房户安臵40户164人,茅草屋(石板房)改造595户2487人,地质灾害区搬迁64户261人;

2014年实施移民364户1533人,其中:无房户安臵40户164人,茅草屋(石板房)改造276户1147人,地质灾害区搬迁48户222人;

2015年实施移民260户1083人,其中:无房户安臵28户115人,茅草屋(石板房)改造197户810人,地质灾害区搬迁35户158人;

五、项目建设技术标准

1、安臵地的选择条件

安臵点确定的原则:一是坚持有土安臵的原则;二是要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安臵搬迁群众;三是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四是地方政府工作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为移民户办事实好事。

2、安臵地应具备的条件

(1)接收移民安臵的村必须是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

(2)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或近期内经国家扶持能基本实现水、电、路三通的村;教育医疗条件较好,无地方病;

(3)民俗相近,民风淳厚,好客友善;

(4)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人均耕地在一亩以上或经 过建设能达到人均0.5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3、集中安臵点的规划原则

交通便利、资源优越、基础设施功能健全;地质稳定、避风向阳、通风采光条件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布局合理、节约土地。

4、建房选址要求

移民搬迁建房地址选择必须遵循“三高二避”的原则。即:高地势、高房基、高于历史洪水线,避滑坡体、避泥石流。

5、建房质量标准

农民安居建房质量标准不得低于土木结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对于取土困难的地方,根据移民户经济状况,可以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楼房;对建砖混结构楼房和新建移民集中安臵点的要统一规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节约土地。

六、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我县农民安居工程项目五年内计划投资总规模13546.8万元,其中争取国、省、市、县扶持3336.7万元占总投资的25%,群众自筹资金10160.1万元占总投资的75%。安居建房工程:人均住房面积规划标准为20平方米,土木结构瓦房、砖木结构瓦房和砖混结构楼房的建设规模,按分别占总规模的三分之一预算。移民建房造价以目前市场价格为参照,土木结构瓦房按450元/m,砖木结构瓦房按680元/m,砖混结构按400元/m概算,综合投资概算标准为636元/m。

①扶持标准

依据省市扶贫移民专项资金投资及补助标准,“十二五”期间扶

2贫移民补助标准为3800元/人,每户1000元宅基地补偿。市县配套扶持标准为500元/人,移民户自筹按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1:4。

②投资概算

移民建房工程:10561人×20m×636元=13546.8万元

2、资金筹措

我县2011-2015年扶贫移民工程总规模为2549户10561人,总投资为13546.8万元。争取国家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扶持2330.6万元;市县配套扶持1056.1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折资10561万元。

安居建房:总投资为13546.8万元,其中:

专项资金扶持:2549户×0.5万元+10561人×0.1万元=2330.6万元;

地方配套扶持:10561人×0.1万元=1056.1万元;

安居户自筹:(2549户×0.5万元+10561人×0.1万元)+(10561人×0.1万元)×3=10160.1万元

(三)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2011年投资2529.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扶持436.1万元,市县配套196.5万元,群众自筹1896.9万元;

2012年投资3948.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扶持680.3万元,市县配套306.8万元,群众自筹2961.3万元;

2013年投资3674.8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扶持631.6万元,市县配套287.1万元,群众自筹2756.1万元;

2014年投资2007.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扶持344.4万元,市县配套157.4万元,群众自筹1505.4万元;

22015年投资1386.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扶持238.3万元,市县配套108.3万元,群众自筹1039.8万元;

七、效益分析与评价

1、直接效益。

(1)实施农民安居工程移民扶贫后,解决了移民户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问题,改善了生活条件,耕地数量少、质量高,降低了生产劳动强度,解放了移民户的劳动力。把原来在家从事担水、背粮、磨面等家务农活的劳动力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增加家庭现金收入。我县移民农户每年户均输出1人,年均可增收3000元。未来五年内,移民户劳务输出人数至少在2549人,年可实现货币收入764.7万元以上,人均增收724元。

(2)节省工时。未实施移民搬迁前,由于居住条件差,吃水困难,农副产品销售不畅,往返几十公里,费力费时。实施移民搬迁后,平均每户每天可节省0.8个工时,按30元/工日计算,每年节省的工时折价增收4.06万元。

(3)降低生产成本。实施移民搬迁后,购买生产资料方便快捷,不用人力驮运;出售农副产品,容易抓住时机卖个好价钱。同时,实施搬迁后,缩小了移民户与市场距离,他们能够及时获得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并运用于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2、社会效益

(1)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移民扶贫工程,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了因灾返贫的机率,稳定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加快了脱贫步伐。(2)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移民扶贫后,把他们搬迁到“水、电、路”条件好的地方居住,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便利的医疗卫生条件,使他们病有所医,减少了因病返贫的发生率。优越的通讯、文化、教育条件,使他们融入到现代信息流,能及时获得急需的实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避免地质灾害威胁,改善生存环境,移民户远离地质灾害滑坡体,有利于开展生产;告别了退耕区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促进社会和谐。农民安居移民项目顺利建成后,高寒、边远、吊野的贫困群众向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社会发展程度高的经济、文化中心聚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加快民间交流,增强民族融合,推动社会化发展进程。

八、实施扶贫移民工程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安居是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安居工作。认真做好界定对象、规划安居点、协调宅基地、落实安居户耕地,组织实施农民安居工作。结合重点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乡镇每年都要建成高质量、高水准的农民安居点,以保证全县农民安居工作整体推进。

2、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乡镇做好接收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取得大多数群众的认可,搞好群众会议记录和审批、验收结果、兑付资金的张榜公布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贫困户申请,乡镇初审汇总上报,县扶贫局组织终审张榜公布,无异议后,贫困户办理相关建房手续,逐级报批,方可动 工建房,以保证移民户建房的合法性。

3、严格办事规程,提高安居质量。严格执行移民计划,严格控制集中移民安臵工程规模,严格按“三高三避”的要求,科学选址,做到安全可靠,方便可行。国土、城建部门统一规划,各户自主建房屋。房屋结构以砖混、砖木为主,每户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安居户迁入新居后,由乡镇扶贫社和县局初验、复验后,进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在移民搬迁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资金直接兑付到户。

4、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一是做到公开、公正,按照移民政策严格审定移民对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搬富不搬穷,优亲厚友现象发生。二是建立农民安居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农民安居资金由县扶贫局验收后直接兑付到户,确保贫困户受益。三是坚持资金年度审计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年度资金审计工作。

5、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安居工作正常开展。农民安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土、林业部门继续执行移民搬迁的减免和减少土地费、育林费等各项优惠政策;城建、国土部门帮助移民搬迁点的规划和放线工作;电力、交通、广电、通讯等部门结合重点建设搞好安居村的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安居工作顺利开展。

附:

1、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民生工程”扶贫移民(2008-2012年)计划表

(一)2、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民生工程”扶贫移民(2008-2012年)计划表

(二)3、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民生工程”扶贫移民(2008-2012年)年度规划表

(三)4、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民生工程”扶贫移民(2008-2012年)资金筹措年度规划表(四-1、2、3)

(四)建设标准

贫困户房屋建设,原则上每户砖混平房100—120m,特困户80m ,设计要求达到抗震要求;巷道硬化、通村路、通组路水泥硬化;阵地建设依据组织部门建设投资标准;其它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参照水土、农电、广电交通等专业部门要求,结合各乡镇村组实际进行规划设计。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1、项目概算标准。

(1)移民建房工程:参照市场价格:砖混结构800元/m,就地改造石板房、危房1500元/间。(2)村内基础设施投资定额及补助标准。参照各专业局实际勘测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确定如下: 巷道硬化:标准为4米宽,20公分厚,投资定额77元/ m。排沟:埋管2寸管,有盖板6万元/km 宅基地补偿:基本农田每亩补偿1.8万元/亩 宅基地平整:1万元/亩

果树:青苗补偿:经济林50元/株 青苗600元/亩 自来水管网:投资定额600元/户 农电入户:投资定额2000元/户 变压器30kv/1.4万元,线路3万元/km

222沼气池:3800元/户

阵地建设:包括村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一层二间120m,10万元。学校:教育部门指定的建校点方向建校800元/m。卫生室:一层二间 10万元 警务室:一层二间60m 6万元

广播、通讯:村广播室设备2700元,通讯设1500元/户备,线路3万元/km,广播室一间3万 商业超市:一层4间120m2,10万元(含货柜)(3)通村基础设施

通村路:设计4.5米宽,60公分排水沟,2—3道涵洞/km,30万元/km。通村组路:4万元/km 人畜饮水:每村40户,3.8万元/点 通电:3万元/杆公里,增容入户2000元/户

广电、通讯:数字电视200元/户,村广播室设备2700元/套,通讯1500元/户。(4)产业开发:每户修地1亩,0.55万元/亩 种苗补贴:800元/亩(每户1亩果园,每株20元)圈舍改善:30元/m 20m/户 技术引进:每户培训1人,600元/人

2、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3293.366万元,其中:房屋建设8025.28万元,村内基础设施2555.726万元,通村基础设施1877.16万元,产业开发835.2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293.366万元,申请中省投资5361.44万元,占总投资的40.3 %;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7931.87万元,占总投资的 59.7%。其中:

222

22房屋建设8025.28万元,申请中省投资3172.08万元,占总投资的40%;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4853.15万元,占总投资的60%。

村内基础设施2555.726万元,申请中省投资1104.42万元,占总投资的43.2 %;市县配套 和群众自筹1451.31万元,占总投资的56.8%。

通村基础设施1877.16万元,申请中省投资750.864万元,占总投资的40%;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1126.3万元,占总投资的60%。

产业开发835.2 万元,申请中省投资334.08万元,占总投资的40 %;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501.12万元,占总投资的60 %。

(详见附表2)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移民扶贫示范村顺利实施,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为副组长,农电、水土、国土、城建、交通、广播、林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移民扶贫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管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具体办公,在扶贫开发局移民股。负责组织协调示范村建设相关工作,以保证扶贫移民示范村工作整体推进。

2、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乡镇做好接收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取得大多数群众的认可,搞好群众会议记录和审批、验收结果、兑付资金的张榜公布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贫困户申请,乡镇初审汇总上报,县扶贫局组织终审张榜公布,无异议后,贫困户办理相关建房手续,逐级报批,方可动工建房,以保证移民户建房的合法性。

3、严格办事规程,提高安居质量。严格执行移民计划,严格控制集中移民安臵工程规模,严格按“三高三避”的要求,科学选址,基础设施统一配套,做到安全可靠,方便可行。国土、城建部门统一规划,各户自主建房屋。房屋结构以砖混、砖木为主,每户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安居户迁入新居、配套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项目整体竣工后,由乡镇扶贫社和县局初验、复验后,进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在移民搬迁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资金直接兑付到户。

4、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一是做到公开、公正,按照移民政策严格审定移民对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搬富不搬穷,优亲厚友现象发生。二是建立扶贫移民新村资金专户,专款专用。扶贫移民新村资金由县扶贫局验收后直接兑付到户,确保贫困户受益。三是坚持资金年度审计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年度资金审计工作。

5、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示范村工作正常开展。扶贫移民示范村项目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土、林业部门继续执行移民搬迁的减免和减少土地费、育林费等各项优惠政策;城建、国土部门帮助移民搬迁点的规划和放线工作;电力、交通、广电、通讯等部门结合重点建设搞好安居村的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移民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篇二

知(黔开办﹝2010﹞273号)

各市(州、地)、县(市、区)扶贫办:

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是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客观反映项目建设由来、项目实施过程、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检查验收结论、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及措施等的现实要求,而且是真实再现项目建设历史原貌、有利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备案监察的长远需要。从以往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检查情况看,项目县在项目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是项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欠规范,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能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从项目申报到审批、组织实施到检查验收、后续管护的全过程,特别是项目实施阶段进展、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资金审计和项目验收情况等,亟待加强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使之能完整、准确反映从项目申报、竞争入围、项目审批、项目实施到项目验收、后续管护和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特制定并下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管理材料》基本要求”,项目档案由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三部分组成,请项目县按照文件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切实遵照执行。

本要求适用于“草地生态畜牧业、果药竹、油茶、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集团帮扶项目”等所有使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档案管理。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将作为项目检查验收和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考核。

附:《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管理材料》基本要求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档案管理材料》

基本要求

项目档案由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三部分组成

文字资料

(装订成册)

一、档案封面:项目名称以省批复下达项目名称为准

贵州省XX县□□□□年度 XXXXXXXXXXXXXXXXXX项目

档案资料

XXXX年X月

二、基本目录:

(一)项目县申报的《贵州省XXXXXXXX项目建议书》。

(二)“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年度XXXXXXXX项目立项批复的通知”。

(三)《市(州、地)扶贫开发办公室、市(州、地)财政局关于转发□□□□年度XXXXXXXX项目项目立项批复的通知》。

(四)“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年度XXXXXXXX项目财政扶贫资金的通知”。

(五)项目县依据“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年度XXXXXXXX项目立项批复的通知”编制,并经省审定批复的《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实施方案》。

(六)《市(州、地)扶贫开发办公室、财政局关于“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七)县委或县政府围绕项目实施所制定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撑、政策保障、问题解决等措施的相关文件、纪要、简报资料。

(八)自省项目审批下达、资金到位始,第一、二、三季度项目实施工作小结和第四季度项目竣工工作总结。

(九)资金管理与使用资料:项目资金总帐和支出明细帐总表复印件,以及与第一、二、三、四季度项目实施工作相对应的资金使用报帐资料,包括每笔支出的报帐凭据复印件及支撑其支出的相关依据。如:大宗物资采购的报帐凭据复印件后附招、投(邀)标相关依据、正规发票及大宗物资投放到户清册复印件(清册内容含扶持农户户主姓名,是否贫困户,家庭人口,实施面积或养殖数量,投放物资品名、数量、单价、折合资金,现金补助,农户签名并盖手印)。

(十)项目实施单位《关于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十一)项目县审计局《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意见》(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限期整改要求)。

(十二)项目县扶贫办向市(州、地)扶贫办上报的《关于申请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验收的请示》。

(十三)市(州、地)扶贫办《关于贵州省XX县□□□□年度XXXXXXXX项目验收的意见》【内容包括:项目验收情况(项目实施及完成、资金管理及使用、项目档案及后续管理、扶持贫困户及贫困户受益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限期整改要求,并附验收组成员签名名册(工作单位、职务和职称、姓名、联系电话)】。

(十四)项目建成验收后移交后续管护的部门、村委会、合作社或协会及其制定的管护制度与措施相关资料。

图片资料

(分类归纳整理成影集)

要求能充分反映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真实情景的具有代表性(同参照物拍摄)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内容。

一、项目实施前期:每个项目区项目实施前实景,包括宣传组织动员农户、拟扶持农户(含贫困户)名单公告、大宗物资投放到户公示、投放场景、建圈、整地、培训等。

二、项目实施中期:每个项目区项目实施中实景,包括项目区项目建设标识、种畜投放和饲养管理、种苗移栽规范化种植、疫病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与培训、各级领导及扶贫部门同志实地督促检查等。

三、项目实施后期:每个项目区项目实施后实景,包括相关部门督促、检查、指导、验收等。

音像资料

(编辑制作一张光碟)

3.异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汇报材料 篇三

一、移民搬迁背景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消除贫困,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温饱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扶贫搬迁战略的重大举措。自《国家“八七”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扶贫搬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资源缺乏,交通不便,教育卫生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突出,缺粮、缺水、缺钱和就医上学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因此,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移民搬迁原则及做法

(一)移民搬迁原则

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坚持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1)、瞄准对象、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3)、坚持集中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4)、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自力更生的原则。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移民搬迁做法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安居工程:安居房按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建房的形式(红漆,灰瓦,白墙),每户人均宅基地30m2,超过5人的安5人计算宅基地。

2、农田水利建设:

3、人畜饮水工程:

(2)迁入点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安置区发展方向:结合安置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连片规划种植、养殖等,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复种指数。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中草药、高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3、养殖业:以山地鸡养殖为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饲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确保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多方配合,统一协调,共同努力。今后要结合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对移民搬迁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土地、建筑用材、用电、用水等协调处理工作,并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管理,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资金采购、分户监督管理”方式,加强对资金筹措、材料选购、帐务公开、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移民工程上。

(二)、广泛动员,多方配合,加大对移民搬迁工作的支持力度。把移民搬迁工作做为一项社会性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造福于民、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和市、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帮助和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经济,加快扶贫奔小康工作步伐。

(三)、主辅结合,相互补充,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移民搬迁。结合实际,改变以往“分散搬迁,插花安置”的方法为以“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为主,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集中安置的总体思路是:要符合城镇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继续搞好散居贫困户插花安置。有利于这部分人投亲靠友,搞好协作生产,加快脱贫步伐。采取以上两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4.咸阳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新阶段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移民搬迁层次,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单位统一安排,我们采取调查,访问搬迁户,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查看资料等方法,对淳化县、旬邑县、礼泉县三县的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移民搬迁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根据《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和《咸阳市旱腰带地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从2001—2010年全市亟需搬迁贫困人口13万。全市各经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鸳鸯台相关优惠政策,把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件大事抓,2001—2004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60万,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010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50万,搬迁贫困人口30214人,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增收伐显著加快;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发生很大变化;搬迁户迁出地生态环境笪到恢复。移民新村成为贫困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做到了移民户搬出,住得稳,能致富。

一是移民搬迁户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搬迁户过去大多 1 住在沟边塬畔,以窑洞为主,阴暗、潮湿,水、电、路、校等问题难以解决,通过搬迁,移民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水、电、路实现三通,街道整齐,得到绿化,就医方便了,子女就学方便,大大改善了搬迁户的生活条件,基本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是搬迁户增收步伐大大加快。搬迁户搬出居住地后,生活方便,信息较为灵通,除了从事家淡一开发的主业外,不定期利用便利的交通和较丰富的信息,外出打工或开办商业服务业的小企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淳化县卜家乡卜家村移民搬迁42户,210人,在新村建立蔬菜大棚、户均1个大棚,人均1亩果园、户均1人外出打工,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2001年650元增加到了如今1800元,年均增加400元,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这些搬迁户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已有一定积累彻底摆脱了过去一贫如洗的生活,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搬迁户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念发展很大变化。移民新村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备,留有生活区、卫生区、生产区、养殖区和生活区基本实现了分离,搬迁户的生活习惯正在向卫生、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搬迁户搬迁的生活观念和社会观念变化很大,以前不少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对生活失去信心,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现在他们个个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和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人村呈现出一种人人思富,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四是移民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作,移民村的党员、干部从搬迁户庄基地的调整、新房的规划、建房等环节全过程参与,真心实意为贫困户这个弱势群体办好事,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念送到了搬迁户的心坎上,以实际行动赢得人心,使党在群众的威信和号召力进一步提高,真正形成党群,干群鱼水关系。

五是搬迁户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通过移民搬迁,对搬迁户原居住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初步改善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还解决了搬迁户的口粮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礼泉县叱干镇朝阳移民新村对原3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13个群众通过这项每年人均增加收140元。自然村居民实行整村整组搬迁,对原来13个自然村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扶贫搬迁标准,严格扶贫搬迁对象,真正做到搬穷不搬富。省上实行“1+5”的补助政策后,补助资金加大,能否坚持选准搬迁对象,对真正的贫困户和特困户实施搬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真正的贫困户身上,在坚持搬迁标准,选准搬迁对象尤为重要。各县根据搬迁对象的“六条标准”和搬迁户“自觉、自愿”的原则,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查、县扶贫办审批的程序,根据各搬迁村参与式扶贫规划中的贫困户名单,层层把在,筛选搬迁户。同时,各县对初步确定的搬迁户还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 3 督,实行三榜定案,直至群众无异议后,造册登记,建档立卡,经县乡审批审查后,最终确定搬迁户。对整村组搬迁中的非贫困户,只享受优惠政策,不享受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也不实行挂牌管理,也作为扶贫移民户对待,有效地避免了亲厚友现象的发生。移民搬迁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不断加强检查,及时纠正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全市各级坚持标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做到了搬贫不搬富。

(二)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实行五结合,做到资金捆绑,综合治理。在移民搬迁上,坚持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捆绑实施,整体推进上。首先,从规划入手,在典型引路、资金捆绑、产业开发、政策投入等方面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有移民搬迁任务的重点村,在重点村规划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严格按照重点村规划的整体要求,对移民新村做出详尽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其次,严把项目计划编报审批关,要求各县在编报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项目计划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全市先后出现了一批如彬县朱家湾桥村、旬邑县东村、淳化县卜家村等多个移民搬迁和重点村建设结合的典型,带动促进了全市移民搬迁工作和重点村建设层次的提高。全市90%的移民搬迁户都在重点村中,拓宽了移民新村的资金投入渠道,使资金捆绑落到实处,提高了重点村建设和搬迁工作的建设层次和水平。移民新村规划科学合理,水、电、路校等 4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开发迈上了新台阶,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重点村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淳化县官庄镇仙家村把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农网改造、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使用,共整合资金148.8万元,完成了36户151名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和学校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坚持“一个原则”,推行“五个结合”,确保移民新村新居规划科学合理。

同时,为了解决搬迁户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减轻搬迁户的经济负担,狠抓移民搬迁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及时为搬迁户减免建房宅基地占用费及有关审批费用,减免育林基金、森林防火费用及各种管理费、农田水利建设补偿费、防洪保安基金、子女上学借读费、免征农业税和各种统筹提留,搬迁户人均减免各项费用500元以上,大大地减轻了移民搬迁户的经济负担,调动了搬迁户的积极性,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机制,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提高建设层次。第一,在扶贫移民搬迁力度和区域上实施新拓展。把旱腰带地区5万特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纳入全市新阶段扶贫移民搬迁范围,从当年市财政扶贫资金中切出60%,集中用于旱腰带移民搬迁,使全市移民搬迁的任务显著增加,力度明显加大。第二,在搬迁安臵形基本功上寻求新办法。主要是在坚持整村搬迁为主的前提下,实施跨区域、远距离搬迁和向大村、集镇和县城搬迁。永寿、礼泉、乾县对确实无法生存地区的贫 5 困群众,实施远距离、大跨度、集中搬迁安臵,建成了咀头、翠屏、朝阳和凉东4个移民新村,搬迁贫困人口涉及6个乡镇16个行政村。第三,在搬迁工程进度和整体水平上实现新提高。为了使全市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前几年移民开发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原县“1+6+2”的扶贫开发模式,淳化县责任到人、扛死肩扶贫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移民开发项目管理制度,改革项目检查验收方法,实行责任跟踪追究制度。

(五)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为了真正把移民搬迁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夯实各级责任,各扶贫工作重点县在1998年就已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扶仙、土地、农业、财政、城建、审计、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旱腰带各县也于2002年成立了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各自的移民搬迁工作。各县扶贫办专门指定一名主任负责抓移民搬迁工作,移民搬迁重点乡镇也确定了一名主任负责抓移民搬迁工作,使移民搬迁真正落到实处。市上从2003年开始将移民搬迁工作做为市委、市政府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工作进度月报制。礼泉县委书记张宗平包抓礼泉县叱干镇朝阳移民点,旬邑县县长兰孟偃包抓旬邑县太村镇姚家店移民新村点,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亲临现场协公,解决实际问题,从选址规划到开工建设,从水电路基础设施到产业开发都做了部署安排。各级领导对搬迁工作是逢会必讲,下村必问,经常深入各乡村和搬迁户家中,6 了解情况,检查政策落实和资金到位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问题和建议

几年来,全市移民搬迁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各县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的较多,省市搬迁指标有限,而县级财政又无力扶持,据《规划》全市每年至少需搬迁1.3万人,而现在省市搬迁人数在7000人左右,照此搬迁进度,到2010年不能完成《规划》所提出的全市搬迁13万亟需搬迁的特困人口的目标任务。

二是有的移民搬迁新居规划设计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搬迁 户的采光、通风等因素,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有的设计没有从实际出发,贪大求洋,加重了搬迁户的负担,有的新村选址不当,规划不合理,群众缺少足够生活空间,致使群众难以入住,造成搬迁户入住率低。

三是移民新村配套资金落实难,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大多从零开始,配套所需资金较大,由于省市没有纲性的资金捆绑政策,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协调落实难,只有扶贫部门内部资金捆绑可落实,但数量较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造成移民新村水、电、路、不通或等级低,难以跟移民新村匹配,影响了移民新村层次的提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是移民户续扶持力度不够,群众增收较慢。有的县只重视移民搬迁户建房,忽视了搬迁户的后续扶持,缺乏产业扶持 7 的有效措施,致使搬迁户增收缓慢,搬迁户发展缺乏后劲,有可能使搬迁户搬迁形成新的贫困,背离我们搬迁政策的初衷。

以上问题,是工作中的问题,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采取过硬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议省市加大移民搬迁投入,增加移民搬迁指标确保按时完成《规划》所提出的移民搬迁任务。

二是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同时,进行广泛深入调查,设计出符合咸阳搬迁户实际的建房模式,供搬迁户选择。

三是出台资金捆绑纲性政策,使移民搬迁村配套资金落到实处。

四是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力度,落实小额贷款,支持搬迁户进行产业开发,使搬迁户得到后续扶持,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真正做到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主题班会三年级下一篇: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论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