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教案设计

2024-06-08

《认识11~20》教案设计(11篇)

1.《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按顺序说一说,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可能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谁能再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有多少人?(两组人数不超过10)

如果让你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会数吗?(男生人数超过10)

谁来试着数一数?

请一位同学数.

师:男生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演示课件“数11~20各数”】

师:这是几根铅笔?(1根)

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

10根铅笔要怎么样?(捆成一捆)

1捆是几根?(10根)

1捆就是1个什么?(1个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一直数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现在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

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开始一直数到20.

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教师巡视.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1数到20吗?

学生试着从1数到20.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新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教师说数,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13、15、20)

(2)数的读法.

出示例2的11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因为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读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读作什么?

分别出示例2的15图和20图

师:这个数呢?(学生先说数的组成,再读数.)

出示:12、14、16、17、18、19

师:你能按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吗?(出示直尺图)

学生齐读:从0到20

从20到0

指名读:只读单数.

只读双数.

5个5个地读.

师:15的后面是多少?前面呢?

18和20中间的数是谁?

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和多少?

指出直尺上第13个格在哪儿?

(3)比较大小.

师:比11大1的数是多少?

比18小1的数是多少?

比13大又比17小的数有哪些?

比14小的数有哪些?比17大的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糖?

先数出10块圈起来,再看还剩几块,就是十几块.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4.用小棒摆出下列各数.学生摆完后,指名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 12 16 17 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点评:

11到20各数的认识是为学习20以内加减法做准备.在设计教案时重点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老师演示、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捆一捆,来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2.《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小棒

设计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多位数做准备的,学生对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观察老师演示、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捆一捆,来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说数的组成,利用直尺图,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先生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课件出示)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智慧星。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数呢!认识吗?一起读:0~10(生齐读)。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他智慧星中藏着哪些数呢?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师:你能读出后面的数吗?(指名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已经会读了。

【设计意图: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星,用数数来获得五角星,创设从0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1.摆。师:茄子先生不仅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听第一个问题:你能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说。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生评)(奖励)

3.学。师: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对,我们一眼就能看很清楚,像商店里卖的羽毛球一盒就是10个,一袋火腿肠也是10根,一袋瓜子里面有10小袋……,这样我们数起来也方便。你们也能像刚才这小位朋友一样做吗?与同桌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是几个十?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的经历中,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12根小棒,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你现在能很快摆出来吗?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加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出示15、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3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这里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先生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你能帮它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尺的下面(出示尺)排放整齐吗?。

师:谁愿意来帮帮小猴?(指名)

师:这位小朋友排得对不对?(真聪明,表扬他)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10的后面是几?15前面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2)13和15的中间是几?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

(3)18的邻居是谁?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

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尺上)看着自己尺上的数从0读到20。(生齐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茄子先生还给你们带来了草莓和雨伞呢!

(1)出示草莓图。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呢?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师示范)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指导10个一圈)

(2)出示雨伞图。师:这里还有很多雨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估计、数一数、圈一圈,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及很快地数出物体的个数的能力。】

3.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活动)师: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到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到20页,看看有多厚。

小结:20页书比10页厚多了。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结合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体验到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及数学的广泛兴趣。】

四、全课小结

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1.观看海鸥飞翔的海景图。

师:这是我们美丽青岛,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人们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你也到海边喂过海鸥吗? 2.提问:图上都有什么?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 1.数出岩石上海鸥的个数。

(1)我们先来解决“海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那就快数一数吧!(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指名学生回答 2.教学

11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1)如果用一个小木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个小木棒表示?你们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教师巡视)

(2)用投影出示摆成一堆的11个小木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木棒有多少个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木棒的个数吗? 2 请做对的学生到投影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摆的?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11”。(3)一个捆有10个小木棒,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十。你能说一说吗?(4)看着自己摆的“11”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指着自己摆的1个十1个一回答。

(5)把木棒图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这1组木棒表示什么?这1个表示什么?

(6)这一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1个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十。

“11”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看看手中的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 请学生边指边说学习结果。(7)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

学生自己动手拨珠,并说出自己怎样拨的。学生指着对应的珠子说出11的组成。

(8)“11”怎样写呢?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 1表示1个十。有1 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 1 表示1个一。(9)讨论:“11”十位和个位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三、活动三

1.出示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继续解答。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这个问题。2.教学19的认识

(1)你能用小木棒表示“19”吗?(2)怎样拨珠?

(3)在题纸上写出这个数。

(4)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就是“19”。

四、教学20的认识

1.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有多少只海鸥?

2.怎样用小木棒来表示? 3.这2个十应该放在什么位上?

五、自主练习1、2 1.拨珠比赛

教师说数,学生快速拨出这个数。教师总结:

4.我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以后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2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概念不够深刻。认识11-20各数,是从一位数到两位数进一步量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让学生逐步抽象成数字。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联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11-20”各数,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五、学具教具准备:小棒、橡皮圈、计数器、磁性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读一读,排一排。

师:同学们能读出这些数字吗?你能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吗? 1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智慧老爷为你们准备了什么?(铅笔)

师:大家猜猜,有几枝?

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指着一捆铅笔问:这是几个一?(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师:“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谁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师:怎样摆才能看得很清楚?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再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问: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12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呢?(13)13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呢?(14)14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呢?(15)

(三)摆摆、说说,理解“组成”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

(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先摆出一捆,再数出1根,一捆是1个十,一根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师:同样是“1”,他们一样吗?

(再依次摆出16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先摆出一捆,再数出6根,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师:请同学们快速摆出19根小棒。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

师:19根再添加1是多少根?(20根)现在又够10根了,怎么做?把他们捆成一捆。原来的1捆加上着一捆是几捆?(两捆)两捆就是2个十,那么2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2个十)

师: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吗?(表示出:11、15、19、20)

(四)11-20的数序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看数字宝宝都想坐火车,但有个要求:数字宝宝们必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坐,火车才能启动,大家来帮帮数字宝宝好吗?

师:指11,这是多少,11应该坐在谁的后面?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数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18和16的相邻是谁;与19相邻的数是多少?„„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猜一猜,我是谁?

1、一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我是()

2、我是15和17中间的数,我是()3、2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我是()

4、我是15前面的数,我是()

5、我排在19后面的数,我是()

(二)课本第73页主题图。

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师:11-20这些数随处可见,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

师:请大家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师: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作业:

1、会顺着数,从0数到20,并会倒着数;

2、从生活中找出11-20各数。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图)(图)(图)(图)11 12 19 20 十一 十二 十九 二十

活动评价设计: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得几颗☆就涂几颗)

1、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2、认真倾听别人意见。☆☆☆

3、主动合作。☆☆☆ 我认为自己:我真棒!()

我的进步挺大的!()

5.《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五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生按要求数数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1.认识十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1.动手摆一摆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学生操作,师巡视2.学生介绍摆法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1.借助小棒说摆法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2.直接说摆法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生说摆法,师贴图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个十是20,20里有()个十)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1.抓一抓,摆一摆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2.11~20数的顺序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3.数一数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4.估一估(1)雨伞图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2)草莓图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5.生活应用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1)绿灯(图1)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2)公交站牌(图2)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3)米袋(图3)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4)电梯图(图4)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6.《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 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 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20个一和2个十。

两幅图表示的数一样吗?哪个图让大家一眼看得清楚。

在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也是由20个一组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2.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1)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2)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3)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4)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5)请学生像老师一样进行提问,并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回答是否正确。3.利用数字卡片,进一步培养数感。

(1)将数字卡片“18”“14”“16”“19”“15”和“17”按一定顺序排排队。(2)将副板书记录的部分学生集星数量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学生集星数量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应用(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2题。(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3题。2.巩固延伸(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 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数、读数以及数序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大家对11~20个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觉吗?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要记住新朋友“十”啊!

7.《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七

化皮中心校

刘英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2、学会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1-20各数的顺序排列,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 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准备:小棒(捆或根)、计数器、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⑦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8.《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八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读11——20各数,掌握“10个一是1个十”,体会数的意义。首先教材安排了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接着借助摆小棒的活动,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最后在19的基础上认识20,让学生直观了解20的组成。教材这样安排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针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本节课《认识11~20各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学生数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捆,摆,说等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体验经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同时这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基础。【目标预设】

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重点】会数11——20以内的数,掌握“10个一是1个十”。体会数的意义。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一)感知10个1是1个十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想知道有多少根吗?我们一起数一数(1、2还可以说成2个一,3个一,4个一„„10个一),满10根了我们可以怎么做?(捆成1捆)

提出同桌操作要求: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先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1捆吗?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助。教师指出:1捆就是1个十。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拿出你捆的小棒,说给同桌听,1捆表示多少?(1个十)提问: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

小结:10个一是10根,1个十也是10根,它们都是10根,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10个一和1个十是什么关系?说给同桌听一听。

快速反应:老师分别摆3根,6根,1捆小棒,学生说一说它们表示几个一,几个十?

(二)举例生活中的“十”

谈话:(多媒体呈现)“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橡皮有10块,也是1个十,生活中像这样1个十的例子还有很多,课后还可以到超市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11——20各数

(一)认识12 提出要求:小明到商店买了12支散装铅笔,请你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12根小棒怎么摆,一眼看出是12根?

预设:(1)1根1根,摆12根

(2)2根2根,摆12根

(3)5 5 2摆12根

(4)1捆加2根

资源呈现并集体交流:他们都摆对了吗?他们是怎么摆的?

交流中感受:1根1根数太麻烦了。2根2根好一些了。552还要先算一算才知道是12根。第4种12根。哪种摆法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是12根了。你是怎么看的?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边摆边说:左边摆一捆,右边摆2根。一捆就是1个十,2根就是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提出要求: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

提问:你用这个方法再次摆一摆12根小棒吗?如果能像老师这样边摆边说就更棒了。

(二)认识其他十几的数

看数摆小棒:11用小棒怎么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尝试边摆边说。14、16怎么摆?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看场景图说数:

13、19 提问:刚才我们用小棒摆了11、12、14、16„„这些数用小棒都是怎么摆的? 小结:都是先摆1捆表示1个十,再摆几根,表示几个一。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提问:19添上1是多少?左边的1捆是10根,右边的9根加上1后又满10了,又可以捆成1捆,现在就有几个十了? 小结:2个十是20。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哪些数?(揭题: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添上1根是多少?20根怎么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练习11-20各数

(一)数一数感受数的顺序

提问:教师的魔术尺上出示0-10,11-20的数应该放在哪里?

追问:和15相邻的数是哪两个?比19小1的数是?比19大1的数是?15离10近一些还是离19近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提出同桌合作要求:学生根据魔术尺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二)估一估、数一数,培养估的意识 提问:估一估草莓比10多还是少?

教师示范:用作记号满十圈一圈的方法数一数,圈内表示1个十,圈外有4个一,合起来就是14.提问:估一估雨伞大约有多少个?你也能用做记号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数出雨伞的个数吗?

(三)说一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谈话:老师家住在常州,想不想到老师家去作客?一起出发吧。到朱老师家去要乘公交车呢,要乘几路?(18路)上了车,向前开,遇到了红绿灯,绿灯还有多少秒跳红灯?(12秒)终于到了常州老师家住的小区,看朱老师家住在多少栋?(19幢)想到朱老师家还要乘电梯呢。老师家住在多少层?(跟着电梯数一数1——17)打开门,老师家的宝宝正在看喜洋洋灰太郎呢,多少频道?(20频道)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11—20的数?

9.《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九

陈晓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在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知道各个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感,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片上你能看到什么? 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2:沙滩上有几只海鸥? 生3: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

二、借助学具操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1)学生独立数一数。

(2)教师组织汇报:有多种数法。A 一个一个的数 b 两个两个的数

(二)摆一摆

1、用小棒表示11

(1)学生在桌面上摆一摆11,同桌合作,看看怎样能够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呢?

(2)教师展示学生的摆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2、优化方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1)学生选出最好的摆法。

(2)课件演示摆法:并出示:10个一是1个十

3、学习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三)拨一拨

1、先让学生认识计数器

2、在计数器上拨出11,体会“十位”产生的必要性。

3、随机拨出“13”“16”等数

(四)结合学具,学习两位数的读写法。

师:1捆小棒对应的位置是十位,1根小棒对应的是个位 1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 1个一就是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

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 个位上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读作:十一

(五)解决“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通过摆小棒,突破两个十就是20

2、在计数器上拨出20.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画一画

2、基础练习,数一数尺子上的这些数。

3、变式练习。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个十和()个一组成18.(3)两个十是()

10.《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十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片断二中,同样运用动画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还有展示11——19各数的小棒摆法全景图,让学生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幻灯片的运用,用虚拟的图片代替了实物图片,省去了老师制作教具的麻烦,幻灯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师的操作,同时它的灵活性是老师操作无法相比的。既节省了资源和劳动力,又能帮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片断一

师:1班的教室里有个评比栏,谁表现的好老师就会给他贴一个笑脸,小朋友们天天都要去数。今天咱们一起来帮他们数一数。

1、先看小美的。(课件)

师:小美的这一栏贴满了。再贴怎么办呢?

他们老师想了个办法,谁有了10个笑脸就可以换一个大拇指。(课件)

2、再来数小东的。(课件)默数,可以换时提醒老师。

3、接着看小西的。(课件)可以换吗?

4、小波得了多少个?(课件)

5、小涛得了多少个?(课件)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原来小涛跟小波一样都是13个,为什么小涛的笑脸数得没小波快?

师小结:1个大拇指表示10个笑脸,这10个就不用数了。这种方法不但便于记数,还便于数数。(介绍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记数,并且用较大的石子代替10个小石子的记数方法)

生:数小美的笑脸数。(从1,一个一个地数到14。)

生:数小东的笑脸数。(从1数到18)

生:数小西的笑脸数。(8个)

生:数小波的笑脸数。(13个)

生:数小涛的笑脸数。(13个)

生:交流数得快的原因。

课件出示小美的笑脸图。

课件10个笑脸圈起来,闪烁,换成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东的笑脸图。(1到18,数够10个换成1个大拇指)

课件出示小波的笑脸图。(1个大拇指,3个笑脸)

课件出示小涛的笑脸图。(13个笑脸)

讲授:片断二

师:(出示11根小棒)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师:有没有办法很快数出11根?

师介绍:数学上我们一般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课件)

师引导: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

师:那11根小棒怎么摆,就能很快数出来?

生交流摆法:先摆1捆,再摆1根。

师:拿12根小棒,比比谁快?摆后交流。

师: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师:(课件)仔细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数。

生:交流很快数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数出11根小棒的摆法,并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较观察,感知规律。

课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课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摆法图。

七、教学特色

(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到20,是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脸时教师就让学生练习数出20以内的数,渗透自然界数的基本单位“1”的观念。实际生活中10个笑脸换1个大拇指的事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让学生初步直观体会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文化在学生的活动中得到了有机浸润。

11.《认识11~20》教案设计 篇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教学数数:

1、 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 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1、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3、P87 第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4、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二、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上一篇:党支部阵地建设方案下一篇:入学登记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