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篇一
万州教人〔2008〕1号
关于印发《万州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规范》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中高职院校,委直属单位:
为规范全区学校人事人才管理工作,根据教育人事人才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拟定了《万州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规范》,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万州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规范》
二OO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万州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规范
为规范全区学校人事人才管理工作,根据教育人事人才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现就学校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如下:
一、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务
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为万州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1.全面、准确掌握本校教育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做好各项人事人才调查统计及人事人才资料管理。
2.按照核定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做好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制定和执行各项人事人才管理措施。
3.做好教职工调配、新进教职工的安排及转正定级工作。
4.做好教职工的考核、奖惩、专业技术(职员)职务(工人技术等级)资格申报、聘任等工作。
5.及时按政策规定调整工资标准。
6.做好教职工的退(离)休、解聘、死亡抚恤、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的审核及呈报工作。
7.做好非在编用工的计划编制、合同签订及日常管理。
8.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其他人事人才工作。
二、主要人事人才工作规范
(一)教职工调配
教职工的调配原则上在每年暑假进行,区教委根据当年区编委下达的编制计划制定当年的具体调配工作意见,各学校按区教委当年教职工调配文件要求进行,主要程序为:
1.由申请人向学校提交阐述申请调动理由及调往单位书面申请。
2.申请人填写《教职工申请调动登记表》,调出学校在“调出单位意见栏” 签注是否同意调出和是否需要补员的明确意见,按当年规定程序接受调入学校和区教委的考核。
调出教育系统和区外的人员由调出学校将书面申请和《教职工申请调动登记表》送区教委人事科,同时提交调入单位所在区县人事局或教育行政部门商调函。
3.调出教育系统及区外的人员,所在学校接到调动通知后,应及时作出本人现实表现鉴定、开具行政关系和工资介绍信等手续,会同业务考绩档案、区级医院以上体验表送区教委人事科。
4.区内学校间的调动在完成考核后,依据区教委调动通知,由调出学校及时转移业务考绩档案、开具行政关系和工资介绍信等手续到调入学校报到,由调入学校集中到区编办、区人事局、区教委完善编制、人事、工资审批手续。
5.区外人员的调入,由区教委依据区编委同意的计划下达到相应学校,按照规定程序接受调入学校和区教委的考核,报经区编办、区人事局同意并公示后,由区教委发函商调,完善相关人事调动手续。学校不得自行发函及接收拟调入人员的档案和人事调动手续。
6.对不同意调动人员和未落实接收单位人员,原学校要做好思想教育和稳定工作,并妥善安排工作,严禁“吃空饷”现象发生。
(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认定及聘任
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
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原则上在每年下半年进行。
(1)本人按照对岗申报的原则,提出书面申请,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述职。
(2)学校考评小组依据各级教师职务评审标准,结合本人述职,对申请人提供的各种原始材料进行审核,并在量化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同意推荐的明确意见,并予以公示。
(3)填写相应的技术职务资格审批表,撰写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提供任现职以来的教学论文(论著),各种有关证件、证书及成绩证明的复印件。
(4)学校考评小组完善相应推荐手续。
(5)以学校为单位,分科分类并连同有关申报材料上报区教委人事科。
2.专业技术职务初定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工作,达到规定的时间并经考核合格(含已在区人才交流中心或区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分中心办理了正式人事关系代理手续的人员),可初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1)由本人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填写《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
(2)由本人提供学历、教师资格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继续教育、计算机合格证原件,交学校审核。
(3)由学校考评小组进行考核评议,在《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相应栏目中签注是否同意初定的明确意见。
(4)由学校完善手续后,会同《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一式二份、《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一式三份及学历、教师资格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继续教育、计算机合格证原件,送区教委人事科。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确认
从省外、市外、区外调入的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含区内同一评委会评审的不同系列同级职务岗位发生变化的人员),从事与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对口工作的,试用期满后,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确认。
(1)由本人总结调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材料,并提出确认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申请。
(2)由单位对申请人调入后的工作表现、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评议,出具是否同意确认的明确意见。
(3)填写《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及《企事业单位确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各一式三份。
(4)提供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及复印件,学校审核,并签注意见后报区教委人事科。
(5)经区、市职改部门审核批准后发给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由学校在岗位内按规定程序完善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手续。
调入后不再从事原专业技术工作或经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办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确认,从事新的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由相应的评委会按现岗位工作情况进行同级别的资格评审。
4、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后,学校根据下达或设定的岗位和有关政策及工作需要,经本人申请,学校考评后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1)由本人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呈报表》一式二份。
(2)提供取得职称任职资格的文件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相应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成绩原件。
(3)学校审核后签注同意聘任的意见,会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呈报表》一式二份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花名册》(高级、中级一式三份,初级一式二份)及职称任职资格的文件复印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相应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成绩原件,报区教委人事科。
(4)届满续聘由本人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呈报表》一式二份、学校填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花名册》一式二份,提供相关续聘人员毕业证、相应及以上教师资格证、继续教育、普通话等级证原件和原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文件或《聘任呈报表》原件,报区教委人事科。
(三)解聘
1、协商一致解聘
依据渝府发〔2003〕3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十三条规定,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合同的,受聘人员提交书面解聘申请,聘用单位出具解除被聘用人员通知书会同受聘人员书面解聘申请存入本人档案,并同时送达本人,抄送区教委人事科及人事、编制部门备案。
2、聘用单位解聘
依据渝府发〔2003〕3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除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外,按下列程序办理:
(1)聘用单位提出拟解聘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或其亲属,如无法直接通知本人或其亲属,可采用公告送达。
(2)被解聘人员或其亲属在接到拟解聘通知书15日或公告见报1个月内,有权提出申辩意见,聘用单位应认真听取本人申辩意见,并记录在案。
(3)聘用单位在进一步核实的基础上作出是否解除聘用合同的决定,正式通知拟被解聘人员。
(4)拟被解聘人员超过申辩时限未提出申辩意见,聘用单位即可解聘,出具解除被聘用人员通知书。
(5)聘用单位解除被聘用人员的通知书存入本人档案,并同时送达本人和抄送区教委人事科及人事、编制部门备案。
3、受聘人员提出解聘
依据渝府发〔2003〕3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十七条规定,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应提前15日向聘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聘用单位在接到申请的15日内作出答复并处理相关事宜。聘用单位出具的解除被聘用人员通知书会同受聘人员书面解聘申请存入本人档案,并同时送达本人和抄送区教委人事科及人事、编制部门备案。在聘用单位处理相关事宜期间,受聘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四)退休手续的办理
1.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到龄当月办理退休手续,有关学校应将本人签字的《退休审批表》和独生子女证书等提高退休待遇相关材料在每月10日报送区教委人事科。
2.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由本人提出要求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书面申请,阐述理由,填写《劳动能力鉴定表》,学校签注是否同意的明确意见,会同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报区教委人事科审核后,送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鉴定符合提前退休条件者,本人提出提前退休的书面申请,填写《退休审批表》,学校书面请示,并在《退休审批表》签注是否同意的明确意见,会同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书面材料送区教委人事科,完善审批手续。
3.经审批同意退休后,按照管理权限办理退休证书,并从办理退休的次月起享受退休待遇。
(五)转正定级的办理
凡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满一年(含已在区人才交流中心或区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分中心办理了正式人事关系代理手续的新招聘人员)即可申请办理转正定级。
1.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一年来的工作总结l,填写《转正定级审批表》。
2.由所在学校组织教职工进行评议,写出考核意见,填写转正定级花名册,会同本人工作总结及《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定级报批名册》及个人审批表送区教委人事科。
3.在办理转正定级的同时,根据渝府发〔2006〕133号文精神,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可高定两档薪级工资,手续按第(六)项日常增资的程序办理。
(六)日常增资的办理
1.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或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其现行工资未达到所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的均可套入新职务岗位工资,并从聘任新职务的次月起执行。
由学校填写《万州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报批花名册》及个人审批表送区教委人事科审核、区人事局审批后执行,“审批表”存人其本人档案。
2.凡达到增加教龄津贴时间年限的(满五年、十年、二十年),均应完善增加教龄津贴审批手续。
按规定时间由学校填写《教护龄津贴报批名册》及个人审批表送区教委人事科审批,从当年1月1日起执行。
3.学校管理人员职务变动、技术工人职务变动,均应随职务变动进行岗位工资调整,并从聘任新职务的次月起执行。工资变动的审批与技术职务工资变动的审批相同。
4.在职人员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学位)后,原薪级工资低于国家规定相应学历(学位)转正定级工资标准的,从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学位)毕业证书的次月起,执行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定级相同学历(学位)转正定级的薪级工资标准。学校应按规定程序及时报批。
(七)死亡人员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手续的办理
1.学校写出发放死亡人员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享受遗属生活困难定期补助的报告。
2.学校填写《享受遗属生活困难定期补助审批表》一式三份。
3.将学校报告、《享受遗属生活困难定期补助审批表》(一式三份)会同死者生前月工资发放名册、“殡葬服务收费单”或死亡证明书、符合享受遗属生活困难定期补助条件人员的身份证(户口簿)、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材料原件及复印件送区教委人事科。
根据区府办〔1993〕1号文的规定,凡属火葬区必须实行火化,方能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
(八)其他人事工作办理
年度考核、奖惩、定期晋升薪级工资等工作的办理,按相应的规定程序执行。
2.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篇二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经常被挤占。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为了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文化课,提高考试成绩,占用体育课为孩子补习文化课是常有的事。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孩子们好不容易等到一周的两节体育课,却被其他教师无情地占用了。有的学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体育课甚至干脆取消,他们只在乎孩子的文化成绩,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般不会重视。这些做法无疑给学校体育带来众多的阻碍,给学校体育的拓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农村学校体育形同虚设。
(2)对体育课管理不够。由于学校对体育课重视不够,农村体育课教师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大部分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功十分欠缺,学校没有一套正规的管理系统,在整个教育规划中,体育的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大部分都是形式化的结构。对于教师没有严格要求,更不要说对场地器材的严格规定了。由于对体育的认识不高,许多相应的政策措施就不能很好实施,一旦不能很好实施,体育课就势必落空。国家一再强调的体育项目达标,在农村成了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学校对体育课管理力度不够,任其自由发展,严重制约着孩子们体育技能的发展。
(3)体育意识淡薄,设施落后。体育教学要正常开展,教学设施、场地、器材要做到应有尽有,学校的这些必要条件是改进体育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很多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还很滞后,有的甚至连操场都没有,只能在校园里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更多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小、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运动量小,不能保证孩子的运动要求。体育教学很难实施,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严重影响体育项目的发展。
(4)体育课堂形式单一。大多农村体育课为自由活动时间,没有一项正规的训练,有的学校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步伐都走不统一。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教师从来不潜心研究体育教学,认为那就是一节孩子们自由玩耍的课。也有的老师干脆不去操场,学校也不闻不问,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程序多是先跑步,后做准备活动,最后做操,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体育教师上课情绪不高,极大地挫伤了农村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孩子们太过无聊,只能去教室做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怎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呢?
二、改变体育现状的思考
(1)改变观念,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功能。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承担着推进全民素质教育和增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中小学校体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改革农村体育教学可谓势在必行。
要改变这种落后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配备并不断培训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按《大纲》要求实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把体育课作为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农村教师要充分拓展体育教学场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发挥农村体育自身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享受体育教学的快乐。
学校要多组织体育比赛,通过各种小型的体育比赛,发现对体育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对他们采取符合特点的训练,强化组织。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学生采取不同目的,不同方向的锻炼,同时要对各个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项目。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我们主要培养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意识,让他们热爱体育。针对中学生在生理心理的成熟,教师要对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采取相应的训练,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体育是全民的体育,更是学校的体育,也是教学课标中必须完成的项目。尤其是师资落后的农村就更应该重视体育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技能和技术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从而达到体育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对课堂进行改革。针对农村体育课的局限,对农村学校的现有资源合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成了最主要的载体。教师既然是最主要的载体,就应该对自身有个恰当的定义,不管你是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你如果教的是体育课,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合理地进行自我进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的教学要别出心裁。把学生的各项能力积极调动让他们在脑力和体力方面同时发展,保持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次,根据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教师要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农村学生锻炼的体育标准,对教学内容更应该大胆革新,让这种教学符合农村学生的特质。既然器材不够齐全,设施不够完备,我们就合理利用农村的地理优势,去锻炼学生的体能,比如爬山、长跑等。这都是符合农村实际的项目,而不能仅仅把体育课局限在校园,局限在教室。
第三,教师必须更新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对农村体育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农村体育的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探究,需要不断总结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使课堂内容与过程都成为学生的最爱,那么,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被忽略。要重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体育现状。
3.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职称晋升;人才管理;公平公正;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57-01
职称改革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科研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学校教育的竞争主要取决于教学人才的竞争,而学校职称晋升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近几年来,我国职称晋升工作得到不断改革并逐步完善,在学校人才管理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我校也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梯队式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教学中坚人才,打破了原先那种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使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都在与本人的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职称晋升可以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技术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认定,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资格认定,其职称的高低一般也反映出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职称改革更进一步使学校德才兼优、学术造诣高、发展后劲大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对于其它激励措施,晋升职称可以鼓励教职工不断进取的长期行为。我校教师在晋升前校内需要对被晋升者进行长期的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进而鼓励教师的行为要符合学校的长远利益。但是,职称晋升必须遵循评聘分开原则。这样,职称晋升不但让被晋升者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在更大的范围施展其才华,也给未晋升者或新教师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期望,使他们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与忠诚感,防止了人才的流失。
二、职称晋升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
职称晋升是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学校合理地利用人才、稳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有力地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变革,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校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规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到教学第一线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及接受远程教育,规定每人每年累计不得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
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只有与职称晋升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挂钩,使学校内部学习风气高涨,继续教育主动意识增强。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了平等竞争机制,稳定了教师队伍,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坚持职称晋升的公平公正可以增强学校教师的凝聚力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是教师的管理。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是否调动了教师这个团队的积极性与潜能。职称晋升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措施。晋升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公正的职称晋升程序的一方面可以消除或降低晋升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教师的不公平感与消极情绪,稳定和保持大多数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还能为未能晋升的教师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建立恰当的职业发展期望,引导教职工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学校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培育教师对学校的心理认同、敬业精神与忠诚感。
学校管理层在晋升决策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位申报人员,可以体现出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与赏识。当然,坚持晋升决策的公正原则并不是正确发挥晋升激励作用的唯一措施。为每个人员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为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的人员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各位教师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学校留住并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教师的凝聚力。
四、完善职称晋升工作,促进学校人才管理
职称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在人才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专业技术人员的“铁饭碗”,现行的聘任制,虽为一部分中青年人才创造了一定条件,但从总体看,人才竞争机制仍十分疲软,突出地反映在论资排辈上,由于学历、资历到时间后,一般都能评高一档职称,评上就等于聘上,聘上又难于再下来。这样,不仅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了熬年头也能评聘的心理,淡化了竞争意识,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如今,国家有关部门在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晋级工作上,充分考虑到基层一线小学教师的苦衷,让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同一标准下,去追求更高一层次的目标,让他们摘掉了在中学教师面前“低人一等”的帽子,去共同努力撑起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一片蓝天。此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完善学校职称晋升工作,公平公正地尝试实行“家校评估机制”,并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作挂钩,将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工作的审评标准之一。所以,加强家校的监督,在多学校教职工职称的晋升中,特别是对教育一线的教师,充分考虑家庭和社会的评价是必须的,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试金石。这样,老师们的盼头有了,目标有了,责任有了,劲头自然也就有了。学校由此掀起一股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的热潮,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此助推学校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4.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篇四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赵鹏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根据新方案精神,为适应我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我院于2007年 9月由相关人员组成开发小组,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原则,在单机版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层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经过本校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使用,该平台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1.0版本。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建设与使用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建立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我院是2002年4月建校、2004年经过五校整合搬迁新校园办学的地方高职院校。从建校到接受“新方案”评估的6年间,我们经历了校内资源整合重组搭建办学平台,转变思想观念凝练办学理念,贯彻“16号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建设阶段。尤其是2006年正式启动评建工作以来,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全国、省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思路。作为首批接受新方案进行评估的高职院校,我们在按照新方案准备评估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新方案”评估并非几月半载可以准备就绪,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开展“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工作。同时我们还体会到,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必须更加科学,为保证“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学校必须建立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我院在开发、使用和改进完善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高职院校按照“16号文件”精神,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实现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数据采集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学校可通过数据观测某一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
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不同时段的数据分析比较,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学校领导层面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学校领导层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监控和适时调整机制;按照数据内涵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内涵的要求,修改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定,明确牵头单位,把数据采集平台与高校基层报表数据等统一起来,为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二、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在教育部单机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本校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需要而开发,我院初步开发和建设了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现在重点介绍我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情况:
第一,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原则。
一是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这是教育部对数据采集平台的核心要求,也是我们各校在建设自己数据采集平台时候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我校在数据采集平台中通过每个用户(教职员工)一个账户、基于角色的访问等方法,保证数据填写过程的独立性,利用网络版的优势,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位老师和相关人员做到随时更新数据,同时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数据。
二是简单、易用。因平台填写人员众多,在设计时必须方便用户填写数据。我们的平台建设,尽量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三是统一。平台指标众多,很多人对指标的理解不到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约束用户输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本系统基于Java EE及网络数据库平台开发,其基本功能:一是系统完整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反映数据变化;二是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灵活地添加角色,并为每种角色指定不同的填写和浏览权限;三是在填报完之后,可以导出为兼容教育部下发的数据采集平台格式的Excel表格。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的扁平化实现,由原来的多层采集汇总改为从数据来源者一次性采集,系统自动汇总,极大缩短了数据采集周期,较好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数据输入时有提示信息和格式限制,从而提高了一次数据采集的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可定义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优化的审核工作流程,较好地保证了数据完整性,如课程设臵表,通过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所开设课程和本专业任课老师进行两次审核,如发现老师漏填或错填(如课程性质“公共课”填写成“专业课”),及时通知本人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三是通过一定的数据规范化与数据约束技术,较好地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如教师、课程编码等具有唯一值特性的信息,一次性输入,全局引用,从而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第三,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保障。
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独立、原始、及时、公开”原则和管理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平台的运行管理、技术和制度保障。为保障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我校主要从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在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管理方面,为保障整个数据平台运行的独立性,所采集数据的原始性和对数据分析的及时性,我校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数据采集平台运行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平台运行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领导决策、宏观调控、实施整改等各个环节的权责划分,为平台运行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成立在该项工作上具有相对独立职权的平台运行管理中心,指定专门的部门和核心数据(如师资、教学、实训)来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中心的工作,负责数据采集的标准制定、咨询、数据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目前,我院以网络信息中心为核心组建该职能组织。三是建立定期的常规化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制度,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领导决策和整改要求,修改我校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中相关工作的质量方针、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数据采集平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管理作用。
在技术保障方面,首先是通过基于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对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开发,完整地实现了教育部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通过网络数据库,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能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汇总和导出,有效保证了“及时性”。二是系统通过在用户界面上对用户应该输入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在线帮助提示以及格式检查,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三是系统严格地为每张报表甚至每个数据项指定填写、浏览等权限,只有授权的源头用户才能填写和修改其本身的教学和管理数据,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原始性”。四是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以自身为标准而相对独立,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因任何其他系统或人工的因素而修改,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五是系统容易通过网络和WEB页面的形式,按授权浏览数据,为实现数据平台的“公开”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针对校内数据采集平台运行和管理需要,初步制定了“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和“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其中 “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采集、浏览、分析与管理权限,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周期要求,不同的行政与教学部门对所采集数据的浏览与分析要求,并明确了整个数据平台运行过程的奖惩办法; “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明确了平台运行管理中心对平台进行开发、维护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等细则; “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对相关数据代码、各数据项的名称与内涵说明、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数据源头进行了规范,主要对用户进行数据填写指导。
第四,平台功能完善的下一步设想。
从现行校内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使用情况来看,该系统涉及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所处的位臵不同,他们对系统的需求也不一样。目前系统的主要使用用户可以分为教师、二级院系领导、各职能处室人员、学校领导、评估专家等五类。
对于每一类角色而言,由于他们的关注点和使用要求不同,这就要求系统根据角色的不同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功能支持。根据我们对系统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在现行版本的基础上,对下一个版本进行了规划,预期扩展以下功能:
一是增强数据采集功能,并在易用性、用户界面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二是具有历史版本功能,即能够根据需要回溯查看某一时间段的历史数据。三是增强系统查询功能,实现初步的多维分析(OLAP)。
四是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对状态数据进行各类可自定义的统计分析。五是初步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能够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初步的支持。
六是报表、图表功能,能够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数据,并根据需要将感兴趣的数据导出自定义的Excel表格。
三、通过平台使用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管理
我校自行开发的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在校园网内的正常运行和对其功能的使用,充分显示出他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二级院系的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可通过数据采集平台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了解全校、本系(部)、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部门、系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支持。与此同时,各层次的领导还可通过平台数据的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动态管理。以下是我校利用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各个时段(周期)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学校领导了解本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我院于2008年7月接受了以杨应崧教授为组长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专家组。在迎评期间,我校不仅通过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数据采集,按要求上报了数据,同时还利用数据分析对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自我评价,撰写了学院的《分项自评报告》和《自评报告》。评估结束后,我们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从加强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的学习研究、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强化过程精细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整改措施,形成了《评估整改报告》
第二,通过某一组数据的分析,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某一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效果,达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2007~2008学年,我校专业相关数据显示,专业数量增加较快,部分二级院系专业设臵涉及的专业大类较多,学校层面的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对教学资源的配臵和共享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对招生专业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需要,进行了二级院系的撤并和重组,明确了各专业群的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了与专业群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单位,为各教学单位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配臵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校在修改和审订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2007级专业课程设臵、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等数据分析,发现部分专业的课程设臵与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与培养高技能性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反映出2007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印记,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要求:专业课程设臵必须为培养目标提供支撑,必须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必须把职业资格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实验实训学时不得少于50%,顶岗实习调整为1年。
我校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首先通过师资队伍相关数据信息,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一是校内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分别是49.69%和50.31%,两者各占一半,但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主要是担任毕业实习指导工作,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比例,远远小于于校内专任教,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的比例就更低;结论二是有少部分教师的任教课程过多,教学任务重,使得教师课前准备不足,造成应付式教学,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据此,学校从管理的层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制定了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顶岗实践的制度,加强对校内专任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求各专业从企业、行业聘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教学,为推进工学结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三是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周基本工作量为12学时,最高不得超过16节,每学期任课不得超过2门。
综上所述,我校自行开发的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不仅适合评估和填报所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5.农村学校如何留住人才(模版) 篇五
或许您会张大嘴巴——代课的何以称作“骨干”?说来心酸:我校正式的英语老师就一个,尚且身患乙型肝
炎,病愈后每天服药,坚持上班,教三、四两个年级的英语。
五、六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只好拜托代课的蔡老师了。蔡老师还真是个人才,英语大专毕业的(来源:好范文 http:///),擅长多媒体教学,学生特喜欢他。可惜他应考教师时,面试没能过关,却又十分喜爱教育工作,只好当一个工资与付出极不相称的代课老师了。
前些日子,实践基地招收老师,虽然也是代课,但工作稳定,不像村小,下学期的工作便不能保证。于是向我辞行。我祝愿好人能有好的工作,祝愿他能早日进入正式教师队伍。我相信蔡老师到了基地一定会很出色。蔡老师除了不善沟通之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比如,班主任工作就做得很好,可以让学校放心;多媒体技术熟练,学校上报各种数据他都不厌其烦,电脑绘画兴趣小组也指导得风生水起;甚至管理纯净水也一丝不苟……总而言之,蔡老师是个深受师生喜爱的好小伙子。
祝福的话说完了,烦恼便冒了出来。虽然不是掩泪妆欢,但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倒一点也不夸张。到哪里去找五、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呢?上一学年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先是请中学的英语老师“走教”,看看实在不行,又请来尚未毕业的英语师范生教了一个学期。如今的情况,与去年如出一辙。真为这些学生不平——同样享受着国家的义务教育,怎么连英语老师都不周全呢?好在教办主任和中学校长为民解忧——将一个优秀的中学英语骨干老师借给我校用一个学期。听到这个消息,我悬着的心才放回心窝里。
6.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六
后勤是学校的保障,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任,关系着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几年来,我校的后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社会化改革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后勤社会化,积极引入了市场运行机制,在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办学质量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学校办学的不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科研和师生对后勤保障服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后勤要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学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实质上是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以及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1、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不断压缩后勤规模,后勤职工只出不进,形成自然减员,年龄偏大,造成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2、长期以来学校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后勤队伍在人员配备、业务进 1
修、技术培训缺乏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而且没有在后勤方面引进大学以上的人才,使后勤人才队伍出现了断层,造成后勤队伍的文化结构不合理。
3、后勤职工自身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些职工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读、不能写、不懂管理,只会埋头苦干,加上后勤工作琐碎、复杂,使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也常常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有不少人把后勤工作看得很简单,不认为它是一门学问,造成后勤整体队伍综合素质低。
后勤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勤工作缺乏活力,工作中缺乏锐意进取和创新精神。因此,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学校服务保障体系要求、精干高效、勤恳务实的后勤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创新后勤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后勤用人环境。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学校后勤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新机制。后勤队伍建设应大胆突破目前的用人“瓶颈”,导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应努力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干部”与“工人”身份的界限、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界限,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聘用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全员聘用制,建立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要大胆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后勤队伍,实现后勤队伍结构的改变。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在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现有的人才使用。用好现有人才利于降低招募、筛选与培养成本,减少因应聘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成本。应通过晋升与薪酬等激励措施,确保后勤人才的长期动态平衡。在选拔管理干部时,应将“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企业工”放到同一个起点上,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弱者下”。一切以工作出发,将一批愿意奉献、愿意上进的优秀职工提到一线的重要岗位加以培养,从待遇上加以倾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后勤实体是从学校原来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演变而来,后勤原来的以管理为主的职能也逐渐转化为以服务为主的职能。因此,抓好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工作程序,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要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员工的薪酬制度改革,强化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制订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适度向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的真正反映人才价值的薪酬管理
制度,逐步强化效益工资的发放力度,按岗位、效益优先原则,适当拉大分配的差距,努力破除固有的待遇与职称挂钩,而与实际职务岗位和实际贡献严重脱节的不合理分配制度,建立按实际所在岗位的职责,建立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岗变薪变,停岗停薪的薪酬体系,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内部管理流程化、模块化、明晰化,责任到岗,职责到人。要健全后勤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岗岗有操作规范。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利用循环方法来持续改进内部的运营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权责明确的工作环境,防止内耗和推诿。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人才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
在新形势下,加强后勤队伍的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一项着眼未来和积蓄力量的战略举措。当前,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手段不断变化,这要求后勤人才队伍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业务创新的能力,学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培训的要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培训,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折射出人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重点做好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一定要把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岗位培训的有效性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注重文化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培养相结合,理论、技术学习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4、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后勤实体中的作用。
高校后勤,具有“教”的属性。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必须坚决服从于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根本管理体制,努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后勤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要使后勤干部始终处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下,把好用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严格选拔聘用干部,将真正懂管理、善经营、作风正派的人选拔为各级领导干部。二是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政治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材料、有制度、有考核,尽快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关系。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让要干部的权利始终处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通过对每位干部的跟
踪考核,及时发现他们执行制度、遵守纪律、工作实效的好坏,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大小,综合素质的高低,确保后勤干部队伍的先进性。
7.学校人才工作总结 篇七
1基于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内涵
面向基层企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以物流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为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物流技术因素联系起来,立足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突出工作过程特点和教学过程特点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经过改革,近年来学校物流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均达到了近90%,就业态势良好。
2构建基于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清晰、准确的职业岗位(群)定位为依据的。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物流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等问题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并依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以能够完成相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完整课程体系
分析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从职业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向将课程内容按照模块化进行分类,用完整的工作过程替代传统的学科界限,将物流职业活动的各个要素渗透并融入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体现了“培养目标能力化、课程内容工作化、教学过程行动化”的职业教育要求,同时全面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仓储工作岗位为例,将仓储技能的学习训练划分为一个个学习项目:将仓储操作技能分为入库、出库、库存管理三个一级子技能,其中:入库包括入库准备、入库验收、堆码苫垫、立卡登账四个二级子技能;出库包括入库备货、出库货物检查、销账存档三个二级子技能;库存管理包括盘点、 订货、库存账目处理三个二级子技能。
基于仓储管理实际工作过程,确定物流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确立相应的专业能力目标,遵从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指导方针,打破了传统的侧重理论教学情况。如下所示:
专业方向:仓储操作。
工作岗位:业务员、报关员、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
典型工作任务:出入库验收处理、合理管理在库物品、 仓库管理信息化操作。
行动领域(职业能力):货物进出库验收与检验能力;货物储位设计能力;仓库平面布置规划能力;商品入库作业及操作规范能力;分析和改进库存管理系统能力;商品在库报关能力;拣货作业操作能力;理货作业操作能力、发运准备能力;物流企业仓储作业所需成本核算能力。
学习领域:商品学基础、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仓储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仓储信息管理。
2.3以综合能力养成为基础,打造工作过程体验
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个模块,公共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要求、岗位技能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职业道德要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心理要求、职业发展要求八个项目渗透到课程体系中,打破原有以知识体系排序的固有模式,形成岗位胜任力模型,给学生充分的工作过程体验,感受真实的物流行业氛围,固化操作规范和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后劲。
2.4以职业考核为标准,确立五方融通评价体系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模式改革中,考核重点已由传统对知识的背记能力转向以岗位标准和工作规范为依据进行全面评价,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变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为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有效地避免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与实际工作脱离的情况,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建立校、企、家长、师、生五方融通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专业知识与职业发展相融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其次是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涵盖对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基本素质的测评。再次是呈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高职学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要包括企业、社会和学生和其家长。 学校尝试使用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的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自己。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中设立四级评价指标,共2l小项指标,总分为210分。 评价载体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技能竞赛奖励情况、 基础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个人日常规范考核、活动参与及获奖情况、值周劳动成绩、社会实践及企业实践情况等。由于评价主体角度不同、立场各异,因此以企业评价、班主任评价为主体,平均共占评价指标的80%。而由于任课老师代课周期较短、学生评价尺度不一、家长评价角度不同, 因此任课老师评价占10%,学生家长、学生自评与组评一共占10%。评价考核结束后,学校对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分数分类汇总,得出学生每项指标得分,便于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品质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学生特点及表现给予发展建议。
摘要:文中借鉴国内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创新做法,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培养、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构建了基于工作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作导向,高职物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10,(10):21-23.
[2]张颖洁.物流产业配套升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时代导报,2014.
8.办特色学校 育未来人才 篇八
关键词:特色学校 艺体素质 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多措并举,健全艺体教师队伍
音乐艺术、体育艺术、美术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美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就曾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当前我们对于美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审美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而审美教育具体就体现为艺术教育的实践上。只有加强美育,才能使人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心灵上的升华,情操上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审美教育:首先,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其次,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再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最后,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总之,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它各种教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刚刚成立艺体训练队的时候,校内仅有两名音乐教师,两名美术教师,三名体育教师,艺体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确立了“改、兼、聘、训、联”等多渠道培养师资的策略。“改”:有艺体专长或爱好的老师,改科去教音乐、体育、美术。“兼”:每位老师必须兼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训练队的教学与辅导,目的是促进其艺体专长的培养。“聘”:聘请本地民间知名艺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对老师、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训”:我们推行“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兵”的训练模式。即专业教师培养非专业教师、非专业教师边学边教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联”:我们联系郓城一中、菏泽学院艺体专家,定期来学校指导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经过几年的教与学,学校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书能画的教师越来越多。
2 因人制宜,组建艺体训练团队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张将肉体与精祌统一到完整的身体,他认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他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在这段时间里打下基础;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也要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体育打下基础。人作为主体不仅拥有生物性新陈代谢系统,而且拥有感觉、知觉和情感,会随着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进化与发展而逐渐凸现,使人能够介入并影响环境,完成。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本身的有效性的确证首先就应当建立在健康的体魄之上。
为了俭省节约,打紧开支,学校从办公经费中节省部分资金。与此同时,努力争取县工会、文化局、人大等单位的支持,申请了部分资金,先后共投资65万元购买了文体器材。根据学生兴趣、教师特长,本着“教尽其能、学其所爱”的指导思想,指导所有学生人人参加一项体育活动,成立了二十四个训练队,有、太极拳、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腰鼓、军乐、西洋乐等。同时,学校从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辅导教师的配备,学生、教师的检查评价、激励措施、奖惩制度等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的整套方案。开展艺体活动,我校师生参与率达到了两个100%,即:学生100%参加,教师100%参与。另外,为使艺体教育课程的开设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我校教师自行编写了二十四种艺体教育校本课程读本。
3 秉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之瑰宝,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而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然而,由于历史上一段时期内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部分青年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强,缺乏必要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忽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了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培养民族自尊心、民族文化自豪感,学校自2009年秋起开始实施“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着手创设“经典国学诵读”特色。组织教师自编了1—9年级传统国学校本课程读本,学生人手一册。并将国学启蒙阶段的十五种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经典读物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批判性地引入校园,推荐给学生。每周四“校本课程”学习时间,每班安排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背诵,完成学校所规定的校本课程内容。并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方案,学校定期、不定期地对每个班级进行检查评价。每学期召开一次“国学诵读”表彰会,对获得“小硕士”“小博士”“小状元”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颁发奖品和证书。每年郓城县“经典国学诵读比赛”,我校参赛选手均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山东省三项活动先进单位”。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读书、写作在我校蔚然成风,一批批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又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学子,陆续走进高一级学校,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学校人才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村学校如何留住人才11-29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0-30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方案01-08
人才工作总结09-19
年度人才工作总结10-10
引进人才工作总结11-23
人才培训总结07-04
优秀人才选拔总结11-24
人才工作会议汇报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