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

2024-09-06

社区工作(共8篇)

1.社区工作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社区是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A),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A.组织联系 B.共同语言 C.共同关系 D.相互合作 E.统一行动

2、社区工作认为问题的产生并不完全是个人自身的原因,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D)及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A.信任程度 B.思想觉悟 C.认识能力 D.社会制度 E.心理素质

3、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目的是提高他们及地区团体对社区的认同,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这属于社区工作的(B)。A.社区行动模式 B.地区发展模式 C.社会策划模式 D.社区照顾模式 E.社区关怀模式

4、社区照顾的目标是(C)A.开展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 B.让社区居民有更好的参与机会

C.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让他们在正常的社区中生活 D.有利于社区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E.发展社区经济,治理社区环境,服务社区居民

5、独居老人的电铃呼叫系统,社区综合治安巡逻等,这属于社区照顾中的(A)网络 A.社区紧急支援

B.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

C.志愿者参与服务

D.互助小组支持 E.家庭亲友支持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比社区工作有其独特性:ACD A.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结构取向; B.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C.更能影响个人转变; D.具有政治性;

E.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2、地区发展模式注重居民参与,并强调参与者的自立、自助和成长,因此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ABCDE): A.组织者 B.使能者 C.教育者 D.中介者 E.服务者

3、由(BCE)提供的关照是非正式照顾。社区照顾十分重视去动员这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非正规照顾者系统,鼓励他们参与并提供帮助,建立有效的照顾网络,与正规的社会服务一起,支援和协助人们解决困难。A.政府 B.家庭 C.亲朋好友 D.学校

E.邻居

4、社区工作是因为社区有“需求”才开始的,因此要进行社区需求分析。关于需求的类型,英国学者布赖德肖归纳总结出以下(BCD)类型: A.规范性的需求 B.感觉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的需要 E.物质性的需要

5、社区工作在准备阶段要作的工作重点是(AB): A.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B.开展各种类型的社区调查 C.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D.举办居民大会

E.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己的准备,包括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因素。

2、桑德斯的沟通理论、3、社区工作价值观基本价值:人的价值与尊严,社会正义,助人自助

4、社区民主主义

四、简论题

1、简论社区的要素与功能?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文化要素。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

2、简论社区工作的目标、特征和功能?目标: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生活素质,改进社区官司,改变权利分派,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发挥居民潜能,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特征:以社区为对象,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居民的集体参与性,事工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功能:社会福利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行动功能,社会稳定功能

3、简论乡村建设运动主要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对目前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希望通过改良主义的道路,挽救当时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深刻危机,进而挽救整个中国社会

4、简论英国的社区照顾?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重点的社区照顾,被照顾者避免了机构式照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家庭在照顾过程中负担过重的问题又通过社会化服务加以改善,在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中非正式照顾系统资源得到了重视和有效使用,志愿者服务使社区公民参与仪式提升,使服务对象更能积极地融入社区,实现建立理想和关怀社区的目标

2.社区工作 篇二

1 充分认识、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

卫生部已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牢记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效率和可及型。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和照顾。

2 掌握医学知识要全面

社区护士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为社区居民热情服务的心态。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一个方向,护理人员要与社区居民心连心,护士要有人际沟通能力,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综合护理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科研能力、自我防护能力等等。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基础性:它为社区居民提供第一线最基本、最广泛的预防及医疗保健服务。(2)可及性:他从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收费等方面更加贴近居民的需求,使用方便。(3)综合性: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外还涉及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各个层面。(4)连续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生命的各个阶段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5)协调性: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协调好各部门的联络和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会诊、转诊、联系资源等协调性服务。社区护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自主性及独立性等特点,以群体及基层健康原则为主导普及健康服务。

3 社区服务的工作内容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为承担好社区工作的这项责任,社区的护理人员分期分批参加了全科护士的培训工作,社区医护人员还要做好入户调查工作,把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掌握好,做好社区居民的“六位一体”工作,即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服务。社区每位护理人员与社区居民交朋友,为居民做到“五服务活动”,即快乐服务、贴近服务、交友服务、立体服务、全方位服务。作为一名护士要做好社区工作,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工作,其中主要的角色包括:(1)照顾者。社区护士对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护理,如为糖尿病人提供饮食营养指导,为中风患者重整家居环境减少意外的发生,为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指导用药,为健康居民提供健康检查。(2)教育者。教导个人、家庭、团体及同行了解社区护理工作。(3)被咨询者。可更好地促进健康、使患者学习照顾自己尽快康复。(4)组织与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要组织本社区有同类兴趣或问题的机构人员学习。(5)协调与合作者。社区护士必须有较好的人际交流和协调工作的技巧。(6)观察与研究者。社区护士应从实际工作中观察到一些现象,再以专题研究项目提出来探讨。

5 社区护士的职责

3.社区检察工作研究 篇三

一、我国社区检察的概况和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出现了社区人口流动加速,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由于网络联系的紧密和公众法律意识的加强,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围绕构建创新社会管理,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二十个字作了精准概况。笔者认为,社区检察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将法律服务功能下沉到社区,通过社区检察积极配合社区党的组织和政府部门,可努力减少社会问题发生,平衡各方利益,疏导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社区检察的概念和特征

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研究表明,社区检察工作受到地域政治制度、法治文化、人文背景、社区架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国家的司法制度中社区检察模式不尽相同。我国司法理论界关于社区检察研究的资料较为匮乏,我国对社区检察的实践也刚刚起步,本文将以上海社区检察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界定“社区检察”的概念和特征。

上海检察机关制定的派驻社区检察室发展规划等文件和工作实务手册中将社区检察定义为“是本市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街道、乡、镇等社区的派出机构,是基层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非监禁刑罚执行(社区矫正)活动监督,受理社区群众来信来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窗口和重要通道。”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1. 是基层检察院在社区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对“两所”(公安派出所和街镇司法所)刑事执法活动和社区矫正活动开展法律监督;2. 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在基层的窗口单位,是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的重要工作探索;3. 强调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公共服务属性的有机统一,在参与法律服务、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建立“官民合作、官民合治”的检察机关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体系。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社区检察是城市社区新的司法组织形式,“以城市社区为组织架构基础,立足监督职能,参与法律服务,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触角、实行检力下沉的载体。”

(二)我国社区检察历史沿革

社区检察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部分基层人民检察院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试点设立检察工作站。高检院于1993年4月下发《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明确,“实践证明在乡(镇)设置检察室是非常必要的”。但乡镇社区检察工作开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定的检察室工作范围和工作权限过宽、超越检察工作职能,甚至插手企业间经济纠纷、帮助企业讨债等,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开始教育整顿时,高检院发文规定暂不新设乡镇检察室。200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央编委《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意见》要求:“为有利于法律监督,兼顾工作效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乡镇检察室布局,作用不大的,予以撤销;确需设置的,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以后各地基层检察院就已设立的乡镇检察室予以了调整,大部分被撤销,少部分保留的乡镇检察室也仅留一至二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法制宣传、信访接待等工作。

直至2008年“乡镇检察室”再次纳入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政委在深化司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监督。2010年10月高检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的指导意见》,要求高度重视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通过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下沉检力,以符合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为此,各地基层检察院投入了重新开展新形势下社区检察的实践探索工作,但其职能定位与之前的乡镇检察室相去甚远。

2010年,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市试点开展社区检察工作后,对检察职能进行了重新配置,引入社区检察的概念而产生了派驻社区检察室。上海的司法系统在探索派驻社区检察工作之前已经有了社区司法的概念和做法,虽然在科学性、系统性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也的确进行着如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法庭等社区司法的推进过程。社区司法是囊括犯罪预防、警务、派出法庭、矫正和社区检察等工作,而社区检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组织形式不同,但核心指导思想,即为了维护社区的稳定,不仅要党委政府履职,而且司法职能部门要工作到位,通过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潜在问题。

二、新形势下社区检察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检察工作是贯彻落实中政委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基础政权的需要,其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巩固基层基础政权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社区检察室是巩固基层基础政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社区检察立足检察职能,在基层社区对“高危”人群实行监督管控,对影响本地区的突出刑事犯罪监督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对妨害群众利益的司法不公实行法律监督,运用检察职能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通过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推动基层矛盾化解,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nlc202309051827

(二)是加强基层执法监督的需要

从法律上看,社区检察室在基层对执法一线开展监督,填补了法律监督的空白,改变了法律监督的弱项。社区检察主要是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非监禁刑罚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由于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和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工作分别处于刑事诉讼的执法源头和末端,因此,社区检察的两项监督职能也可称为“两头”监督。过去,对公安派出所办理的刑事案件,我们缺少面对面的监督,源头监督是空白;而对于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尤其是监外执行,有监督,但监督不力是薄弱环节。现在,由社区检察部门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两头”监督,加大了监督分量,可改变对源头监督的缺失,对末端监督的薄弱局面。社区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是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区的需要

从社会管理看,社区检察室是检察工作重心下沉、融入社会、服务社区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从此走进社区,置身人民群众之间,让群众了解检察工作,亲眼看到、直接面对执法监督,感受到司法公正,体会到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起法治的权威,增强公民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责任。最终让法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百姓可以依靠的对象。随着社区检察工作的全面铺开,会改变社会对检察工作一无所知的状态,让更多群众普遍地了解检察工作。

三、上海社区检察部门的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

2010年6月,上海市院制发《关于本市检察机关在社区(街镇)设立检察室的意见》,要求全市基层检察院积极探索设立社区检察室;同年7月,宝山、长宁、杨浦、奉贤、崇明等院设立了第一批5家社区检察室。2011年4月,市院成立社区检察指导处,制定《上海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工作规划(2011年-2012年)》,以及工作职责、工作细则、检察室管理办法、业务工作考核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启动了社区检察室规范化建设。社区检察室按照“派驻一点,辖管一片”的原则设置,办公地点要选择在人口较多、信访总量大、治安问题较突出、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较大的街镇,工作范围覆盖周边若干个街镇。全市社区检察室建立了统一的形象标识系统和规范化检察室标准,有统一的门头和色系,并要求新建检察室必须符合底层沿街、相对独立、面积达标(中心城区100平米、城郊200平米、郊县250平米),具有独立的接待、办公、会议区域,办公设备、技防、便民设施齐全,至少配5名干部的要求,对先前试点阶段设立的检察室以规范化标准予以改建。

建立上下三级工作机构,且均具有独立编制。市院成立社区检察指导处,负责全市派驻社区检察室的工作和业务指导。各基层检察院设立社区检察检察科(处),负责对本院各派驻检察室进行管理和工作指导,下设2-6个派驻社区检察室,具体负责履行社区检察职能。各基层院都要按照先报批后设立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设置派驻社区检察室。在设立前应形成报告将设立理由、检察室名称、工作条件、人员配备等报请市院党组审批,经市院党组讨论同意正式批复后基层院才能挂牌设立。截至目前,全市已在17个基层院设立了41家社区检察室,工作范围覆盖218个街镇,对应监督301个公安户籍派出所。计划到2015年,在全市将设立53个规范化检察室。

四、上海社区检察部门主要职能

(一)派驻社区察室的主要职责

2010年10月高检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的指导意见》,上海检察机关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法律监督的属性,确定了以下职能。

1. 负责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入所巡检、收集数据和情况、专项检察、接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对公安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和刑罚执行活动中的一类问题和执法理念、执法规范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进行监督。

2. 负责对街镇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矫正活动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信息交换、法律文书复核、查阅台账、约见谈话等方式监督监外服刑人员各项监管和矫正措施的落实情况,促进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依法履行职责。

3. 负责受理社区群众的举报、控告和申诉,接受违法犯罪人员的自首。派驻社区检察室以专门的接待窗口为载体,通过接受社区群众的举报、报案、控告、申诉、咨询,建立与社区、街道、企业等单位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拓宽知情举报渠道,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参加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同时,立足检察职能,深入宣传检察工作职责、办案流程、办案纪律及检察工作的成绩、查办的典型案例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

5. 其他在社区(街镇)开展的相关检察工作。

(二)派驻社区检察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区分

派驻社区检察室职能是一个新部门,虽然职能界定比较明确,但由于它的职能都是从其他部门转移或派生出来的,所以必须要与原有部门有明确的切割,并建立一些相应的合作和衔接机制。

1.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侦查监督工作以个案办理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公安派出所日常刑事侦查活动的监督,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证据来源的合法性。着重对公安派出所在讯问程序、随身物品处置方式、该立不立案件等方面开展监督工作。这种监督,从方式和内容看都有别于侦监部门的个案监督。侦监部门是静态的以案件为载体的审查式个案监督,是对审查批捕等诉讼环节的监督。派驻(社区)检察室是动态的全过程的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实行检察的工作监督,即针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类事关普遍性、典型性和执法思想、执法工作机制方面问题的监督。

nlc202309051827

2.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监所检察工作以墙内墙外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深入社区后,使监外刑罚监督工作关口前移,信息来源更丰富,工作更深入细致,更有利于监督法院、公安、监狱、司法行政等单位的执法是否规范、衔接是否到位、日常监管和矫正是否落实。随着行刑社会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社区矫正法的即将出台,监外刑罚执行监督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派驻社区检察室履行社区矫正监督职能能更好利用社区资源,来加强诉讼末端监督。

3. 派驻社区检察室工作与控告申诉工作以受理窗口为界。派驻社区检察室是检察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有效载体,是控告申诉部门设在基层联系群众的窗口,因此派驻社区检察室应具有与其他控告申诉接待窗口相同的职能。从业务流转来看,派驻社区检察室相对于其他单位和院内其他部门来讲,并不是一个独立对外的窗口,所受理的各类来信来访都应统一归口本院控告申诉部门分流处理。但派驻社区检察室可以发挥地处社区的优势,及时发现和收集涉法涉诉的不稳定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协助职能部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关于上海社区检察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欧美社区司法蔚然成风,除了社区警务与社区矫正外,社区检察也渐成气候。其中最具典型的国家为美国,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逐步涵盖社区法院、社区检察、社区警务、社区缓刑、邻里守望相助、除莠草与播良种、社区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我国的社区检察刚刚起步,拥有很大的空间,但基于法律体系的不同,检察机关属性的不同,社会管理模式的不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将以三年来上海试点经验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的实践,对社区检察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略作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上海社区检察应具有现代司法理念

转变传统观念,培育现代司法理念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代司法理念与传统司法理念比较,区别在于:一是重视提高公众参与司法的程度。现代司法理念认为,司法的权威性不是司法官员应当具有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威慑力量,像封建衙门那样使公众感到恐惧,而应当使公众感到亲切和心理的认同。即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让社会公众与司法密切接触。二是体现司法在社区的服务功能。即便是民主法治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法官也并非是只穿着法袍中立而消极地坐在审判席上坐视当事人辩论,而是经常“回归人群、服务社区”的,如美国有社区化程序,澳大利亚有调解日,日本有一边喝咖啡茶,一边证据交换等。三是积极推行司法本土化和谐。现代司法理念更注重与本土化和谐理念结合,强调职能司法向司法为民的转变。司法为民,其核心是不断扩大公众的知情参与权,提高司法亲和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司法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和落实便民、利民、亲民措施,实践探索社区司法。法律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天生与社会、民生结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司法过程应该是寻求公平、公正的过程,要把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法律和民意、法律和风俗习惯进行有机结合与转换。社区检察工作的方式和路径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契合,使得其大有作为、应有作为。

(二)上海社区检察工作应赋予一定的公诉权

我国检察机关被宪法赋予了法律监督权,因此检察权既包含独立的诉讼权和监督权,也包含两者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诉讼来履行监督权。上海社区检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基层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其是一种工作监督、类案监督、事后监督,并不依附个案的诉讼活动。而从国外社区司法和社区检察发展来看,主要是以适用于社区的非传统刑事诉讼或惩戒来取代坐牢,如美国社区检察的核心是构建检察官、执法部门、公私单位与社区间的伙伴关系,并采取形式各样的预防、干预以及执法方式来解决问题(采用非形式控诉的手段等)。

笔者认为,现阶段由于基层的执法办案数量较大,群众对基层执法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检察机关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及行政司法部门刑罚执行活动监督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检察工作的深入,群众对社区司法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看重于检察机关对滋生犯罪的社会、环境和其他社区状况的调控以及社区的安全感。显然社区检察部门纯粹的监督权没法满足这种需求,赋予社区检察官对社区犯罪的处置权,让检察官参与社区内问题界定并确定解决方案,以增强居民与检察官之间的信任感将成为一种强烈的需求。笔者了解到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在探索对发生在社区的轻微刑事案件从原有的侦监和公诉部门分离出来,由乡镇检察室来办理,并采用捕诉一体的办案方式。其探索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检察室的平台,能更好地了解各方诉求,更快的修复社会关系。目前,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中都力争将很有限的司法资源留给更严重的罪行,因此,赋予社区检察官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公诉权,能更完整地履行好检察职能,更符合现代司法的发展规律。

(三)社区检察官亟需探索主任检察官制度

上海检察机关主任检察官的试点改革正逐渐深入。主任检察官试点改革的意义在于去行政化,其核心在于赋予检察官独立办案权。对上海社区检察部门,在区县院的运行模式为在派出院设置社区检察科对派驻社区检察室进行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而大多社区检察室都设置在远离本部的街镇,现行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而言,派驻社区检察室的主任及检察官都没有独立的法律监督处置权,任何一个执法行为都要层报科长及分管检察长的同意和认可,这种上报请示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相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其次,对被监督单位而言,也会因为社区检察官的决策迟疑而降低对其信任感和尊重感,影响社区检察官执法的权威性。因此,在社区检察部门试点探索主任检察官制度,准确界定和赋予社区主任检察官权责,合理配置主任检察官团队的力量,更能体现社区司法的公正和效率,更有利于增强社区检察工作的生命力。

(朱文波、顾晓军,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4.社区工作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在XX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首先祝大家新春快乐!我是xx街xx社区党支部书记我叫于春华,今天在我街召开平房区党建例会,通过党建例会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代表xx社区汇报一下我们社区的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我们xx社区北与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毗邻、南接新月街、西邻新友街、东至友协大街,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总户数2397户,6600余人口。社区支部由3人组成。社区工作人员共8人,党员总数553人。其中:自管党员77人,区属在职党员:11人,企事业退休党员:376人,企业在职党员:89人。残疾人

128

低保户79人。新增失业人员

70名,一年来我们在深入开展“送关爱、暖人心”大走访活动中,对2171户居民家庭进行了走访,走访户数占总户数的90%,帮助解决困难68件。通过开展大走访拉近了党和老百姓的距离,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社区党支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党建理念和行动上以,以保障民生为目标,以关心帮助困难群众为重点,结合xx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我们在党建中,把这种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

百姓的心中。在帮助困难群众中我们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群众的需要,想要的是什么,之后再根据百姓的需要而确定党建的工作方向,而且是说到做到。

我们社区有一户廉租户。户主叫姚春红XX年她的丈夫因意外不幸死亡,丈夫生前他们和婆婆共同生活,丈夫死亡后婆婆就只让她居住了一年,没办法她就自己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几乎半年换一个地方,就在她举步维艰的时后是社区党组织帮助她办理了低保,使她的生活从此有了基本保障。不幸的是XX年她的女儿又患上了严重的湿疹,给女儿治病没钱,只能依靠土方法买点小药维着。社区曾帮助她介绍好多的工作,可都因她身体瘦小,又没有技能一次都没通过面试。为了生存无奈的她只能干点没人干的工作,起初她当过送水工、由于她瘦弱的身体送水每天要上百十来节楼,没有多久她就支撑不下去了,后来她又开始卖报纸、摆小地摊,勉强维持母女俩的生活。XX年社区又帮她办理了廉租住房补贴,从此她的生活又增加了一份的保障。

今年10月份她分到了廉租现房,别提她有多高兴了,房子是到手了,可是接下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分到的房子地面有几处断裂,还有漏水现象,房子虽然不用大修,可这些问题也的处理呀,她没有更多的钱来维修房子,只能去找物业物业让她等着,她一等就是一个月,眼看租的房子就要到期了,在她最难处时,她还是想到了找党找组织,当我知道了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力帮助她解决难题,我协调共建单位红旗贸要了3袋水泥,在楼道里凑了5袋沙子,帮助她把断裂的地面修复好,仅三天就帮她搬进了新居,我们亲自来到她家我还给她搬去了两个柜子,给她带去了生活用品,还给她送去了燃气灶,机关党员闵雷现在成为了她的帮扶对子,姚春红为了答谢党组织的帮助。她深情地说书记呀,如果有和我一样困难的人需要帮助时你一定告诉我一声,我也要尽一点棉薄之力。把党组织的爱通过我传递下去。

“我也想入党”这是一位大学生的心愿。在我们走访中得知1307楼2单元601室大学生郭俊辰一家的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开展帮扶,郭俊辰92年出生,XX年以634的高分考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船舶专业,他1米80多的个子,容颜白嫩、俊俏,长的十分阳光,他爱好广泛,在学校是学生会的成员,是活动的主持人,他的歌声也很动听,可是;有谁能想到XX年前就患上了银雪病,满身的疮疤让人心情沉重,多年来为了医治好孩子的病,郭俊辰的父母四处的求医,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由于着急上火爸爸又患上了心脏病、血脂还高,面对这样的家庭俊辰没有抱怨,他还在努力的学习,勇敢的面对病魔乐观的生活,当我撩起俊辰的衣服时那满身密密麻麻的疮疤简直是不堪入目,顿时我的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眼泪也止不住了,我问痒不痒,他说痒,俊辰以经在病痛中挣扎了十几年了,可他的学习一刻也没耽误,当我们了解他的情况后,社区的党员积极捐款,当他接过300元的捐款时,深深的给我们鞠了一躬,他深情的说我和我的家人十分感谢社区的党员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你们的行动就向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一直感动着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那就是我也要入党,向你们一样以爱为伴,以善相随。也许我的生命会很短暂,但我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也用我党员自豪的身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们正在帮助他寻找医病的良方,也请在做各位有医病的信息告诉我们。

平中见奇

小中见大是我们社区党建工作的宗旨,在社区我们的居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党组织肯定在 居民的距离走的更近了,今后我们还将把社区的党建工作做的更好,真心实意地为百姓排忧解难,成为党在社区老百姓心中可信赖的朋友,可依赖的靠山。

现在我们xx社区楼院“靓”、邻里“亲”、环境“美”。各个楼院的“和谐”以促成了整个百姓幸福指数的直线上升。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社区创卫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全面推进的一年。在市及街道创卫办的指导下,昌宁宫社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强化督察,采取广泛发动、完善设施、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的创卫工作方法,使社区创卫工作顺利进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昌宁宫社区迅速行动,把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同时,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高度重视。

(二)广泛宣传,营造创卫浓厚氛围。

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昌宁宫社区全方位发动宣传,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创卫工作始终。一是社区领导多次召开创卫动员会和创卫促进会议,安排部署当前创卫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横幅、固定标语、宣传资料、制作创卫板报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当前创卫知识,阶段工作安排进行大力宣传,努力构建“全民动手、人人参与、共建创卫”的良好格局。并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单等各类资料500余张。

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及时为群众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同时,小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得创卫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突出重点,整治效果比较明显。

一是垃圾清理较为彻底。通过反复督促检查,昌宁宫社区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对于人力无法清理的垃圾,均雇用垃圾清理车进行推平和填埋。对社区两侧的路沿草进行彻底清除,效果明显。二是社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大对垃圾车辆、乱倒垃圾的户和门店进行整治。采取专项治理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相结合的办法,并组织辖区内小学生,对主要街道环境卫生及死角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增强了各行业的创卫意识。街区路面整洁,绿化、硬化、亮化效果明显。

(四)完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努力改变社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一是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昌宁宫社区普遍要求道路两侧所有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包绿化美化、包整洁卫生、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做到了有责任,有监督,有标准,有奖惩。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区管理长效机制。普遍出台了各类管理制度,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促进了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昌宁宫社区创卫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

(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且发展不平衡,必须加大投入。

(二)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受农村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欠缺。一方面,部分居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不高,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另一方面,极少数居民乱扔、乱倒、乱堆垃圾和破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

(四)是乱涂乱画乱贴整治不彻底,电线杆、沿街墙面小广告、特别是办证广告依然可见。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目标不变,措施不软,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坚定不移地推进创卫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查找问题,寻找差距、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创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二要明确职责,合力推进。要积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提升人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共同推进创卫工作深入开展。

三要抢抓机遇,健全机制。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抓起,从最关键的地方突破,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创卫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5.社区工作 篇五

一、以教育培训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大”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三是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四是抓好家庭教育工作。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百场公益讲座、千次家教活动、万户家庭受益)。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家庭教育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加强信息调研。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女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教育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二是开展“岗上建功”活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三是开展“岗下创业”活动。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GET Ahead)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是开展走访活动。六一期间开展“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女童”活动,走访慰问35户特困家庭和百名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同时,“三八”期间,开展“送保险、送体检、送智慧”活动,并慰问百名特困单亲母亲。

五是继续实施“家庭文明”工程。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 15000户、“和谐家庭”标兵户100户、“文明(楼)院” 30个、“好邻里”11位。深入社区指导“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六是组织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举办“巾帼和谐花盛开——鼓楼区‘庆三八妇女节?迎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 六是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认真接待并处理好来信来访,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结案率达100%。

三、以普法维权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开展维权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三八”妇女维权周、禁毒宣传等活动。以贯彻《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新颁布的省实施办法为重点,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读本、以及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新颁布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各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推动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协调司法局深入街道社区,以“妇女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6.26来临之际举办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恢复和增强失足妇女生活信心。进一步加大宣传《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力度,组织街道、妇委会开展《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知识竞赛,使广大妇女了解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修改要旨,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自己保障妇女权益的职责,努力营造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两个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利用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完善妇儿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团结协作,推动“两个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地完成。

社区妇联年终工作计划(2)

一、加强理论研究,增强工作指导性

1、加强对妇女工作的理论研究。围绕新形势下制约妇女儿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和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对妇联工作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的研究和探讨,探索和把握妇女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妇女群众能动性,扎实推进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儿童事业中建功立业。

二、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为广大妇女就业创业搭建平台

2、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依托种养能手和基地大户带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海经济等重点产业,做大特色经济品牌,为广大妇女增收致富拓宽渠道。进一步推进“巾帼示范村”建设,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叫响“巾帼示范村”品牌。

3、大力推动“巾帼建功”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和城乡对接活动,扩大“巾帼建功”活动的覆盖面,发挥妇女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激励广大妇女自主创业,投身创新实践,为加快静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深化维权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搞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的终期监测评估。2012年是两个规划的终期年,进一步发挥县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职能作用,协调职能部门着力推动女干部比例、女性就业、妇儿健康等难点指标的落实,确保各项指标如期达标;搞好调查研究,为起草“十二五”期间,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5、全面落实静海县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两癌筛查和妇科疾病定期检查等工作,确保妇幼保健项目的落实工作。

6、继续加大贫困单亲母亲、困难学童的帮扶救助力度,及时提供有效服务。继续呼吁社会各界为困难学生、贫困母亲奉献爱心。全面推进女性安康保障计划的实施,引导符合条件妇女自愿参加投保,为她们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7、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搞好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三八维权周”等宣传咨询活动和法律法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8、扩大“半边天家园”建设覆盖面。在现有基础上,达到家园建设全覆盖,实现“一家园一特色”,进一步规范家园管理,丰富家园活动内容。

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和谐静海建设

9、认真搞好“三八”节100周年大庆活动,突出我县妇女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先进人物和集体。大力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文明家庭,弘扬正气树新风,努力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10、深入开展“孝敬长辈、创建和谐家庭”系列活动。以感恩母爱、孝敬长辈为基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孝心促大爱,激发人们爱人、爱家、爱岗、到爱静海、爱党、爱国的大爱情怀,为“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宏伟目标的实现,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11、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受受害妇女儿童的救助工作,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搞好平安家庭的评选表彰工作。

五、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12、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要求每位机关干部做到为人坦诚谦和,待人真诚热情,办事率真稳妥,工作务实创新,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服务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创造良好的机关工作环境,建立文明、高效、和谐的服务型机关。

1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的原则,紧跟党建,主动作为,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特别是加大在“两新”组织中创建妇女组织的工作力度,凝聚各界力量,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静海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14、加强教育培训。年内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合举办优秀女干部、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使妇女干部开阔思路,提高素质与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升工作质量。

15、继续深入开展入户谈心活动,架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一、坚持宣传教育,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

各级妇联组织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党中央对人民团体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加强民族团结、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团结与稳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改革发展、团结稳定贡献力量。

以宣传教育为重点,强化各族妇女对全区社会稳定大局的认识。认真落实自治区妇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要加强对各族妇女的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妇女自觉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促进者和实践者。要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三爱”、“四个认同”、“六好”的宣传教育,把引导各族妇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提上重要议程,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所给予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教育各族妇女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情,激发她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要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为契机,上下联动举办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尤其是认真组织开展和田地区第三届“十大杰出母亲”评选等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推出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妇女先进典型,奏响党领导下的妇女事业发展进步的时代最强音;要在各族妇女姐妹中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引导各族妇女用最真挚、最细腻的情感,巩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各级妇联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以家庭建设为阵地,引领各族妇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为契机,重点实施“母亲素质教育行动”,将母亲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妇联组织的各项培训规划中,更好地发挥母亲在构建和谐家庭、教育未成年人方面的特殊作用。不断提高“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水平,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巾帼民族团结工”,引导各族妇女自觉讲团结、促和谐。要切实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注重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平安家庭”知晓率,建立月创、季评、年审的动态管理制度,为平安建设打牢基础。

以维护稳定为己任,配合党委、政府做好重点人群的教育帮扶工作。继续坚持“三无一落实”等有效工作方式,切实落实好女党员与女洗尸人员联系谈话制度,在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同时做好蒙面妇女揭面纱的工作,引导她们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她们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在“7·5”事件中被羁押人员家属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帮助她们学技术、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生存能力。配合党委、政府以“四知四清四掌握

二、坚持科学发展,为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各级妇联组织要把推进城乡妇女发展放在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紧紧围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以推动落实妇女小额信贷担保贴息贷款政策为重点,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激励广大妇女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中焕发劳动热情、发扬创新精神、释放创造活力、实现自身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妇女创业发展。在全地区启动“巾帼家政服务工程”,扩大“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内涵,引导妇女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推进“妇”字号家庭服务业发展。鼓励妇联组织建立妇女创业培训基地、妇女创业就业示范点,开展“春风送岗位”等有力活动,为失业妇女、女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力争使城镇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两纲”规定的35%以上的目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活动,引导广大妇女群众树立节能环保理念、低碳经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依靠科技致富的理念,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女性特有的作用。实施“巾帼文明岗”动态管理,全面推行变评为创的工作程序。推进“巾帼文明岗”牵手农村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开展岗企(村)联创活动,发挥区域协作机制的作用,激励城乡妇女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着力加强妇女致富能力教育培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妇女培训纳入地区致富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工程中,推动政府各类相关培训计划中妇女参训比例达到50%的目标。配合相关部门将妇女的技能培训资质评定纳入地区相关培训的资质认定中。以“女性素质工程”为载体,以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掌握“双语”、实现新发展为重点,通过建立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素质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妇女培训教育网络,强化对广大妇女进行创业就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为完成全地区实现就业培训6.5万人次的目标任务做出努力。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使远程教育成为提高女性素质的重要载体。

三、坚持履行职责,为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再谱新篇

各级妇联要牢牢把握妇女儿童民生需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服务,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推进“两纲”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把握“两纲”实施进程,抓住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攻关克难力度。要以两纲终期评估为契机,以在全地区开展实施“两纲”自查和督导检查工作为抓手,强力推动“两纲”重点难点指标的落实,重点推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学前儿童入园率和社区家长学校组建率、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等几项难点指标的完成,继续加大推进女性参政议政力度,尤其是推动女性集中行业内女性参政比例的提高,力求在全面落实“两纲”目标任务上有新突破。启动新一轮和田地区妇女儿童纲要编制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出台新纲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加大维权工作创新力度。在全地区启动以“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为主题的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各县(市)妇联也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推动实现普法宣传普及率达80%的目标。认真总结妇联系统“五五”普法经验,制定“六五”普法规划。要以全国人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为契机,巩固和发展各类维权站、维权服务网络和维权工作机构的建设,力争县以上全部开通维权热线,努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为便利、直接的维权服务。加大信访工作力度,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配合党委、政府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妇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扩大项目扶持受益面。各级妇联要更加注重维护和改善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通过积极争取国内和国际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解决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重点配合卫生部门推进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项目实施工作,在“注重宣传普及、强化组织协调、加强监督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方面实现突破,使广大农村妇女普受惠、得实惠。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新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将在全地区启动的“爱心一元捐”活动,为基金会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资金基础;巩固和扩大“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春蕾计划”等已有的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级爱心妈妈协会的作用,发展壮大妇女儿童慈善公益事业,做大做强公益品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关爱活动,让更多的贫困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坚持强基固本,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各级妇联要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以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改进作风为重点,大力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工程、妇联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工程,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作用。

不断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妇联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妇联基层组织网络。继续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创建一批各级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村。以“五个好”为抓手,切实推进村级妇代会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党建带妇建这个载体,切实做好抓组织、抓队伍、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实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阵地巩固,经费保证,工作活跃。通过示范引导和以点带面,实现建设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机制,一批好阵地,一批好载体的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村级妇代会建设。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不断提高“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组建率,将地直机关妇委会工作纳入妇联系统年度考核管理体系,整体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工程,夯实妇联基层工作基础。

重点做好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借各级党委加强社区建设的良好时机,坚持“五个好”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妇联+各类妇女组织”的设置模式,推动全地区58个社区都建立妇女组织,实现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联组织全覆盖的目标;逐步在全地区社区推行召开妇女代表大会的工作机制,不断规范社区妇女组织的民主参与进程;创建社区妇女工作示范点;推动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设;加强对社区妇联组织的指导力度,适时召开和田地区妇联系统社区妇女工作现场推进会;将社区妇女工作纳入地区妇联对各县(市)妇联的年度考核目标中,引导社区妇女工作走向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大力抓好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按照《2012年自治区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自治区妇联所启动的对街道、社区妇联干部培训、对县(市)妇联主要领导的免费培训、对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培训的有力契机,力争今年在全地区完成县、乡(镇)妇联干部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启动街道、社区妇联干部和妇女代表的培训,争取在各级党校主体班次中开展各级妇女干部的培训。各县(市)妇联要大力开展村妇代会主任的培训,承担起对辖区内基层妇女干部、各级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的培训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下一级妇联领导班子的协管力度。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推动干部有序流动,特别要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队伍。

切实改善妇联干部作风建设。以增强妇联干部做好和田发展和稳定工作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重点,强化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的教育,强化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强化问计于民、为民解忧的作风。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岗位读书活动”,将“学习型”组织建设与提高妇联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相结合,强化“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理念。进一步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重心向基层下移、力量向基层集中、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妇联干部深入到有问题、矛盾多的地方,倾听民意、广开思路、解决难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赢得妇女群众的满意,赢得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社区妇联年终工作计划2篇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6.“社区科普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篇六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任务的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本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提高。

二、建立、健全科普领导小组和科普志愿者网络,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质、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科普工作队伍中来,达到科普教育联抓、科普活动联搞、科普设施联建、科普基地联办;定时定期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三、以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有小结、有记录,抓落实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7.社区工作 篇七

1 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工作概况

我中心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康复医师、公共卫生人员、妇女与儿童保健医生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每个团队人数在12人左右, 分管2个社委会, 每个社委会服务人口数4 000人~5 000人, 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每人管理人数200人~300人。全科医生负责社区慢性病人的管理;社区护士负责60岁以上健康老人和独居老人的管理;康复医生负责残疾人管理;公共卫生人员负责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死因调查等;妇女与儿童保健医生负责学龄前儿童及育龄期妇女管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每周到社区定点两个半天, 主要开展建立个人 (家庭) 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每周至少两个半天进行家庭访视、康复训练指导1次, 每周1次的家庭病床管理, 以及配合完成临时性公共卫生应急任务。社区服务对象信息资料实行微机动态管理, 根据管理人群随访次数及时更新信息资料。

2 社区护士的作用

2.1 社区护士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神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 (老、弱、残、障) 为优先服务的对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也提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障人等为重点”的服务宗旨[2]。社区护士深入到社会基层, 直接面向社区人民群众, 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 社区内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都是自己护理关照的重点, 社区护士直接参与该社区的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家庭护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病人临终服务以及病人入院前急救护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2.2 社区护士的角色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社区护士的职责决定了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 发挥着多重作用。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 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 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 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 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 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病人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3]。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分别充当着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

2.3 利用“全科”的知识和技能延伸护理服务范围 社区护士是一种面向各种社区人群的复合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服务、管理工作的。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 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 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进行全面服务。

2.4 一专多能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需求 社区护理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服务, 为满足社区人群的需要, 既要对重点人员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又能在伤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要指导病人进行恢复期康复锻炼, 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既要开展社区卫生防疫, 又能协助管理慢性病人。

2.5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意识 在社区工作中, 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 人们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对常见病、多发病加强管理, 做好健康宣传, 提高慢性病人的管理率、控制率、知晓率, 合理指导病人服药、就诊、定期复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 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 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

2.6 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解决社区人群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区护理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刚退休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更年期老人、有家庭问题的人等。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适应, 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所以, 针对这些人群, 需要做好社会心理咨询工作, 理解并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2.7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委会与社区人群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与社委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将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卫生保健等资源共享。定期深入每一个家庭, 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并及时将各种信息的进行传递与反馈, 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做好准备。

总之, 社区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因此,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积极配合团队各类成员, 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 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跃军.社区卫生服务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7.

[2]张玉梅, 冯正仪, 夏海鸥.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32.

8.城市社区消防工作分析与对策 篇八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社区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逐步展开,消防工作如何有机融入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并通过社区建设深入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是管理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社区 消防 分析 对策

一、社区消防工作的性质与构成

1. “社区”这一概念几经转译,人们难以对其达成一致意见,但其核心所指还是大家基本公认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相互依存的自发性的地域共同体。其主要特征有:民间性、普遍参与、自治性、高度认同、情感依赖等。构成社区的主要元素是人口、地域、时间、设施、文化、归属感,社区消防工作就是将消防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融入社区从而形成具备社区特征的独立工作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等10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民的需求及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规范,社区消防工作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区消防工作主要由政府消防管理、社会消防管理和物业消防管理三大部分组成,对社区管理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消防管理是以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政府在坚实的权力作后盾的政府职能作用下,形成条块结合的以块为主各司其职的消防管理网络,长期以来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消防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基础;社会消防管理是历史形成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郊区等,以居委会核心的社区居民,以广泛参与、自我管理为机制参与消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物业消防管理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物业管理单位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消防设施、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软硬件措施开展消防管理工作,是目前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社区消防现状

社区消防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的不同,各地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城市的社区消防工作起步较晚,还很落后,处在摸索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完善和解决:

(一)消防工作工作机制不合理

社区其实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承担的工作任务繁琐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宽,消防工作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职能,工作运行机制整体还不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派出所、社区、消防、物业、业主等往往注重抓具体工作的落实,未能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时常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不能满足管理范围内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一些部门单位压缩人员编制,消防工作的经费开支在人、财、物等方面难以得到保证和落实。加之缺少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必需的人、财、物的综合保障,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消防工作在社区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

(二)社区成员构成复杂,居民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人员广泛流动,房产开发、物业开发等迅猛发展,城市租赁房屋逐渐增多,流动人群普遍缺乏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缺乏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居民区、棚户区、郊区等缺乏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组织协调,在消防管理方面还没有完全普及和涉及,这是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

(三)物业管理不完善,与消防工作严重脱节

物业管理涉及开发建设单位、业户、公安、居委会及城市管理的多层面,他们之间的诸多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给物业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一是由于重建设轻管理,造成物业管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消防管理脱节,社区消防管理滞后于物业消费使用。二是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的,这种建设和管理不分的体制决定了物业管理从属于、依附于、受制于房地产开发,重销售、轻管理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三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的发展,使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相关主体间的法律责任不清。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管理上的种种弊端,使消防安全隐患剧增。四是许多物业单位为减少开支,精简人力,使物业消防管理人员人才短缺,现有人员身兼多职,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欠缺,难以承担处理社区消防工作重任。

(四)消防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消防基础设施欠账严重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虽然社区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整体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多种原因,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消防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许多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严重制约着消防工作的发展。部分老城区房屋结构耐火等级低,电器线路老化,缺乏消防水源,乱搭乱建,违章占道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这类小区建设早,基本未实施物业管理,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社区居委会很难实施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

(五)消防经费严重缺乏

社区消防工作涉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宣传、火灾隐患整改等多方面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但是由于社区消防工作机制不完善,政府行政职能不明确和物业管理法律机制的欠缺等问题,造成消防经费严重缺乏。一是一些社区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器材缺少,加之管理不善,公共消防设施破坏、丢失严重,导致消防隐患难以整改。二是一些社区虽然消防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运作机制不规范、整体水平低、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三是部分长期亏损的物业公司消防设施维护费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补贴以及收缴率很低的物管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举步维艰。物业公司无法长期保证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的落实,必将直接影响到社区消防工作。

三、社区消防资源

社区建设工作是适应城市社会基层基础的深刻变化应运而生的。近年来社区建设工作受到进一步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基础工程来抓,使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为社区消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社区组织

与计划体制时期许多矛盾聚集在“单位”不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發展,城市各种社会问题,诸如下岗失业问题、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社区组织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组织形式多样,主要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共青团组织、社区妇女组织、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残疾人组织、社区老年人组织等。目前全国100%的社区都有1个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这些社区组织也必将为社区消防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社区建有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站)、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图书室、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等。不少城市社区还建立了阳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贫超市等社会救助载体;基本形成的以社区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络。利用这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平台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以社区干部为主体,以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社区工作者队伍。这些队伍为社区开展消防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四、措施和对策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区消防工作在社区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社区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社区消防管理机制、体制

一是把政府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三者有机结合,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到社区消防管理中来,发挥各种社会主体的作用,聯合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公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形成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导,以居民委员会为依托,驻区单位、行业部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协调运行机制。二是组建如由热心消防事业的政府救助的低保人员、下岗职工、军转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参加的社区消防志愿者、巡逻队,救护帮扶组织,融入社区警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护管理网,形成坚强有力的民间组织。三是要建立一种群防群治多元化并举合作的长效机制,把消防管理落实到最基层,夯实社区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促进社区消防建设的全面落实。

(二)将消防资源纳入市场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行业完全或者部分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具备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巨大作用,消防资源也是比较典型的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有一定的可行性。政府将公共消防资源委托物业单位、保险机构、企业专职消防队、消防安全服务公司、消防中介机构等介入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形成市场化的社会自主管理系统,发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消防活动,为社区提供各类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消防服务。这样即解决了政府消防经费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又提供了社区消防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了消防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社区消防立法工作

目前社区居民和物业单位法制观念不是很高,自觉参与社区消防工作的意识还比较低,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使社区消防管理走向自律。要紧紧围绕《消防法》,制定和完善与社区消防工作配套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涉及社区消防管理方方面面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内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通过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使社区消防管理在有序的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五、结语

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社会化消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加强社会化的消防进程,使社区消防管理走上规范快速的发展之路,值得深入广泛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2]民政部.关于社区建设情况的报告.2005.

[3]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10.

[4]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通知.2001.9.

上一篇:2017元旦文艺汇演主持结束词下一篇:委托软件开发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