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2024-10-10

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精选11篇)

1.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一

摘要:“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地勘单位实行事企混合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财务预算不规范、成本控制及资产管理不到位、经济活动审计监督不力,财务风险突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好财务风险对地勘单位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下的地质找矿事业单位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计划项目、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起始,再到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管理模式,经过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但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仍有许多问题,财务风险突出,有的单位甚至面临着生存问题。本文就地勘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现状

1.财务预测、财务预算随意、财务分析粗糙

以某地勘单位为例,该单位有多个不同的经营实体,近几年来市场收入和拨款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5%和25%左右。由于取得信息、掌控市场能力不强,财务预测不尽人意。不重视预算,市场经营项目一般无预算,计划内项目有预算,但财务不懂生产流程,预算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往往虚增支出,随意性大。地勘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多半途转行出身,财务管理知识缺乏,对资金运动不能做出系统分析,不能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指标为经营决策服务。

2.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不到位

以该地勘单位为例,成本费用不按项目归集,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费用控制、考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以包代管,以年末一次业绩考核评价全年业绩,只看结果,不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甚至有虚增成本等违反财经税法情况发生。因地勘单位自身固有特点,流动性大,人员分散,财产分散,财产盘点次数很少,常存在账物不符现象。办公用品、生产物资采购没有认真做到“货比三家”,部份商品价格虚高。在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上,常因对政策、市场了解不够,盲目决策,往往投资回报不及预期,有的损失惨重,财务风险偏大。

3.经济活动审计监督不力

地勘单位一般只有一个专职审计人员,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全,受制于业务能力和体制约束,财务监督执行不力。地勘单位领导不重视审计,二级单位对审计甚至有抵触情绪,内部审计监督名存实亡。

二、地勘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体制不顺,内部控制机制缺失

事业身份、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使事业法人身份的地勘单位及下属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单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的财政审计部门管理、监督时紧时松,由于政策限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单位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错失机遇。权力下放过多,权责失衡,又易形成一人独大,管理失控。体制不顺是造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

2.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仅仅选择会计核算模块软件,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使用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地勘单位管理观念落后,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对风险预测不够,防范意识不强,发生风险后应对茫然。

3.目标不一致,无全员管理观念

受诸多因素影响,目标不明,从上到下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观念。有的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突出,长远目标欠考虑。财务人员不是专业技术不过硬,就是怕得罪人,碍于情面,把法规制度抛之脑后,不按原则办事,只要发票不假、自己不贪,就不管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虚增、资金“跑、滴、漏”现象。

三、强化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1.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地勘单位分类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多数地勘单位将完全企业化。体制理顺了,机制就活了。以改革创新引领地勘产业经济新发展,深化改革,构建地勘产业体制机制新格局。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举措,解决制约地勘单位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和矛盾,断绝“等、靠、要”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强地勘主导产业、做优地勘延伸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勘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力提升拓展市场的竞争力。

2.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须提高全员风险意识、成本管理意识。构建企业文化,提高全员主人翁意识。在内部形成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完善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减少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日常财产盘点、设备保养工作。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注重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策都会对单位不同程度的损失。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单位经营策略,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

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时时了解办公用品、生产物资商品供需变化,价格变动,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执行力,不打折扣地按制度执行,提高全员的财经法规的遵从度。

5.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将审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确实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控制风险,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朱玉娟.创新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探索[J].消费导刊,2014,15(9):158-159.[2]高耀广.如何加强改革中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6(5):208.[3]李琳琳.如何加强地勘单位地质项目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4(9):172-173.

2.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二

一、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利用效率较低

目前在我国地勘单位的资金利用的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筹集资金的利润率较低以及单位自身的利润率较低。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 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地勘单位只受所属地质队等二级单位垂直领导管理的模式, 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就使得地勘单位有很大的财务自由权, 上级财务部门的作用形同虚设。二级单位的经营与资金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就导致各自为政, 企业经营者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与其他单位调剂资金, 既无法形成资金的规模效益, 也形成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如在有些市场机会来临时, 因各个二级单位不能形成合力, 白白错失机会, 错失良机。地勘单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科研活动, 如果自有资金不足, 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 就会直接影响到地勘行业的科技进步水平。此外, 地勘单位因为资金管理市场机制匮乏, 导致一些连年亏损的二级单位依靠上级财政的拨款勉强维持, 拖累了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及资金使用效益。

2、经营性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经营性资金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客观原因, 也有地勘单位自身资金管理能力较低的因素。因为体制原因导致地勘单位长期以来自身积累较少, 经济基础薄弱,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生产中。另一方面, 地勘单位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则是造成经营性资金短缺的直接原因, 虽然各个地勘单位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但是仍显单一, 再加上在筹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 往往造成筹集资金不足或者筹集资金成本偏高的现象, 资金筹集不足会直接造成生产规模无法按照预期实现扩大, 而筹资成本过高则造成地勘单位的资金链较紧张, 制约了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3、资金占用严重

地勘单位资金占用严重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严重影响地勘单位资金的周转速度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据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许多地勘单位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比例高达总资产的50%甚至更高, 如果再将固定资产计算在内, 地勘单位能够正常使用的流动资金或者是能够迅速变现的资产比例不足30%, 直接导致地勘单位企业现金流匮乏。

4、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流失问题, 是我国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区别仅仅在于不同地勘单位的流失情况严重程度不同、流失的形式和流向不同。主要是因为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长期以来接受计划指令为主, 同时由于地勘单位资产设备资产等名目繁多, 很多虽然货币化计量但却并未计入资产等项目, 给会计监管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上述地勘单位资金管理弊端的原因很多, 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客观原因, 也有经营运行中形成的主观原因, 根据笔者在地勘单位多年的工作经历, 认为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 现在很多地勘单位的决策层都是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人员, 思想上相对保守, 市场竞争意识缺乏, “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二是许多地勘单位尤其是二级单位的经营承包过程中责权利不分明, 产权意识淡薄, 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成本, 铺张浪费和原料损耗严重;三是地勘单位内部治理混乱, 激励机制缺乏的同时也没有严格的惩罚约束机制, 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四是地勘单位人员结构老化, 主要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统一沿袭下来, 这部分员工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造成人浮于事, 同时这些员工思想守旧, 消极耗时, 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

三、完善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效益, 尤其是地勘单位, 历史的原因导致资产账目不清, 有时某些项目的的处理标准掌握在财会人员手中, 为了杜绝因为财会人员因素导致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资金流失现象, 就要努力提升财会人员的素质, 包括了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地勘单位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如果自身师资力量不强, 可以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 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加强对财会人员业务的核查, 并从反面典型中督促财会人员警钟长鸣。

2、坚持财政集中化管理

现阶段多数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实行财政统一管理, 但是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的寥寥无几, 多数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针对现阶段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 应该将财政分配权真正统一在地勘单位层面, 逐步削减二级单位的财务自由权, 采取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 所有资金都由管理单位统一划拨和调配,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资金的统一使用, 形成合力, 在遇到良好的市场机遇时能够调动大量资金投入, 抢占市场先机。财政的统一管理和资金统一调配能够安排较大比例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 提高地勘单位的技术实力, 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

3、加强资金收入管理

资金收支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充分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关键。加强资金的收入管理, 一是要牢牢树立现金流的观念, 在对资金的实际管理中, 要有充分的统筹规划, 防止造成资金闲置带来财务成本或是筹资不足延误企业生产规模的再扩大;二是加强地勘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 如有条件可以与银行合作推行内部银行制度, 所有的资金运动都通过指定的账户进行, 避免浪费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完善地勘单位经营收入权益的会计确认, 能后有效的规避客户单位以及个人的信用风险。

4、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能力是反映包括地勘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地勘单位也应将资金支出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列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树立现代企业的成本效益观念, 将传统的节省的成本控制理念转变为“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 以投入产出的眼光审视成本的发生;其次认真归纳总结, 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的标准, 达到定额成本管理, 这种方法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从与同行的对比、与其他生产环节的对比、不同生产单位的对比中总结出不同生产环节的相对标准化的成本支出, 以此来防止过度的浪费, 提高成本管理的成果。

5、加强资金的网络化管理

地勘单位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式经营, 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资金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地勘企业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积极推行资金的网络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可以保障资金的安全。如在整个地勘集团体系中推行网上资金审批制, 提前申请每周的用款计划, 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批准, 通过网络汇款直接打入下属公司的指定账户。

四、结语

总之, 提升我国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 对于促进地勘单位良好经营, 建立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资金管理体系, 同时更充分的迎接即将全面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 更好的融入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宁.关于金融危机后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0 (8)

[2]张艳春, 张芳蓉.浅谈地勘单位资金的管理办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6)

[3]戴林生.加强地勘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4)

3.浅议地勘单位资金精细化管理 篇三

创新资金管理理念

地勘单位实行资金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地勘单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松散的资金归口方式,开展新型资金管理模式。精于细微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具备强烈的精细化管理意识,领导者和财务工作者才能做到凡事从精细化角度出发,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

在实施资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创新性就是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被许许多多的制度和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要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去不断地超越和完善;另外,还要注意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反应上进行制度创新。

细化资金管理内容

地勘单位应增强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并运用规律,合理配置资金,保证资金周转畅通无阻,按资金支出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分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所需资金。

地勘单位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原则,预测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地勘单位应把所有活动纳入预测范围,选用的预测方法,必须考虑要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要照套公式。预测资金需要量时,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及投放时间。特别是要预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现收入的现金收回额和时间。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科学预测资金需要量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地勘单位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

对资金运用管理的目标就是寻找、比较和选择能够给单位带来最大投资回报率的资金用途。首先,要用好现有资金。财务工作者除在资金运用的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还要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核变为直接参与,事后“监督”变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其次,对资金循环过程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将资金循环过程的资金状况和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还要优化地勘单位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产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增加资金净流量。

合理分配资金收益。随着地勘单位经营机制的转变,地勘单位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勘单位只有合理地对内部资金收益进行分配,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资金分配要考虑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利益,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要基本满足其期望值,对于职工,应随企业效益的增长,其收入、待遇要相应增加或改善。地勘单位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分配形式应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

夯实资金管理基础

目前地勘单位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等。要加强地勘单位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加强财务监督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入手。

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个单位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目前多数地勘单位的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不透明,单位的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资金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单位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资金状况。地勘单位可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一个内部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科学的资金分析和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实时掌控资金状况、资金运营情况,分析资金流量与存量、内外部结算结构等,为集中调度资金和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财务部门要与各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管好用活流动资金。不能你种你的田,我耕我的地,改变资金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唱独角戏的状况。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地勘单位应结合实际,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障地勘单位预算、决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生产经营部门的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前提,从而树立资金观念、时间价值观念和效益观念,人人关心过问资金收、支、存情况,人人为流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献计献策。

完善约束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目前很多地勘单位管理层对自身资金状况不清楚,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资金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以规范化的会计记录、财务核对、监督制约、安全谨慎为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操作,保证资金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资金完整性控制、资金安全性控制、资金合法性控制、资金效益性控制。并规范业务流程,着力从细化流程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业务流程岗位要责任明确,实现岗位、工序间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内部监督检查,保证过程控制规范的落实,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并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各项资金使用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实施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地勘单位应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一方面使单位资金的收付处于严密监控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结算中心能将全部或大部分下属公司、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进行适当调剂,一方面为闲置资金找到了增值的渠道;也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并促进了地勘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地勘单位要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的资金预算。通过实施全面预算,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结语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虽然影响地勘单位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

4.地勘单位档案管理探讨论文 篇四

一、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建设在飞快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地勘单位领域的档案管理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相结合,不断地优化了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地提高了我国档案管理的能力,但是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我国有原来那个信息技术极其落后的国家实现了向信息技术大国的转变,并且我国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并且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积极应用到了我国的档案管理方面,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差距,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我国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应该要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我们还应该加快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三、我国信息技术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信息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的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可以不断优化我国档案管理的模式。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以下主要方面:文件的检索与存储;文件汇总和统计;信息数据备份;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情况的具体统计与分析。第二,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整理数据,让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得到合理的处理,以及有效的整理和应用,为了企业以后的发展更好的利用以前的经验。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进行模块的建构,并且在信息系统进行运转的过程中也需要信息技术来帮助其运转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功能的实现。现在我们有些企业还会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将不同的模块联系到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的恢复和备份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档案管理过程中,会存在电子信息和文档受损或者是遗失的情况。一旦发生重要的文件的损害和遗失,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要想完成信息文档的备份或者是信息恢复,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实现长时间的保存和管理,而且促使档案管理的`存储量大,并且其价格也很实惠,还可以大大减轻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四、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的档案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的运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力的工具。由于现在我国很多的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并没有进行彻底的信息技术革命,所以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要加快对其信息化的革新,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革新,为其更好的进步和管理提供条件。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引入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企业办事效率。与此同时,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严密逻辑性与快速运算性有机结合,提高资料运输的速度,还可以大量的节约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其对传统模式的突破,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

五、结论

5.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五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地质找矿事业有过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也有过低谷和阵痛。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后,地勘事业迎来了春天,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中迅速崛起,旌旗高扬。从地质找矿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到矿业权的运作,从矿业开发上的一次次突破,到地勘延伸业的全面开花,无不折射出全国地勘队伍的思想解放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地勘人的智慧和心血。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勘单位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增强了适应市场能力,保持了队伍稳定,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吃皇粮,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市场观念淡薄,等待上面的政策,观望形势的发展,盼着总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另外,再加上地勘单位队伍庞大,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等,给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地勘单位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提高技术、改善设备和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上下功夫。

二、地勘单位经济现状

(一)经济规模小,财政状况差

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不理想是基层地勘单位的典型特点。详细考察当前基层地勘事业单位就会发现勘查项目非常少,资金积累的底子也非常薄弱。加上财政拨款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完成正常的勘查工作,而且还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

(二)面对分类改革,难以抉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大前提下,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着走事业还是走企业路子的抉择,选择事业或者是企业各有利弊。选择企业路子就需要自负盈亏,实际工作会面临更多挑战,企业将无法得到财政拨款。选择走事业路子,虽然能够得到财政支持,但也存在着拨款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受体制限制等问题。

(三)融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融资主体是大型矿山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贷款形式取得资金,筹资渠道相对较窄,筹资困难严重限制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情形更加复杂,往往通过与矿山企业进行联合勘探的协议合作方式来解决勘查资金不足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国外地质勘探行业有多种融资主体,也决定了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元化的投资路线,使得地质勘探企业本身受到的限制非常小。解决企事业单位融资难的问题是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

(四)现行管理体制影响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缺乏弹性。当前地勘事业单位的机械条例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严格的分类机制使得基层事业单位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变更机制体制。这样一种严格的管控方式实际上是割断了地质勘查同地方经济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国家按照行政区划来配置地勘队伍的行为,实际上是把地质勘查生产力同地质条件相脱节了,在这种背景下地质勘查队伍长期处于低效益的境地,勘查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地勘单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才,同样的,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少地勘单位的人才十分匮乏。有的企业虽然有一些专业人员,但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也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好作为一名地勘人员的基本职责。地勘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总体上讲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三、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职工基本素质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才的多少与质量好坏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要想大力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能力培训,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勘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职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能力是每个企业都很看重的,职工不但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很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还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企业,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对地勘行业更是如此。地勘工作要经常处理一些很繁琐的细节性问题,这就要求职工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并愿意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总而言之,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增强职工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完善更新技术设备

目前,各勘单位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逐渐会由国家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自谋发展,自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地勘单位的优势,提高技术,改善设备也成了地勘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拿工勘桩基施工来说,90年代曾红火时,但其科技含量不高,外行人一学就会,又不及时更新设备、改变工艺,现在很多单位这一优势己不明显,仅在苦苦支撑,无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地勘单位只有提高技术,改善设备,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三)全面拓宽经济渠道

地勘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地质找矿转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也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地勘单位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地勘经济,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其投入的减少。几十年老一样,死守“阵地”,一条道走到黑现象,使地勘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地勘经济己形成以地质调查、工勘施工、矿产开发和多种经营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形成了地勘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地调项目任务逐年减少,工勘施工竞争激烈,矿产开发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多路“出击”,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以促进地勘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地勘单位围绕“三产”求发展,诸如,有的创办了工厂及各种来料加工,有的办起了酒店和宾馆等,结合各自实际、市场动态,想方设法调整经营,确定自己在市场的位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针对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效率不高、员工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实现对项目、单位、团队及个人的全方位绩效考评,在工作中要把考评结果当作激励依据,要不断深入绩效分配改革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取消单位的行政级别,正真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对于形成整体干事业的氛围有很大帮助。

(五)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地勘行业本身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显著特点的行业,为了保证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能够长足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尽量争取大的地勘项目,保障勘查资金的“源头活水”,这对于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又要根据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的自身特点,借助社会商业性保险平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基层地勘单位面临着全新形势,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地勘单位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地勘单位现状,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徐铭阳.关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

[2]杨长健.浅议地勘行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J].中国矿业,2010

[3]肖兴国.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N].邵阳学院学报,2008

6.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六

[关键词]档案管理;地勘单位;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06-02

鉴于地勘行业自身特点,地勘单位的档案具有很强的独特性。随着地勘单位的迅速发展,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勘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地勘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领导重视不够,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参与者较少。在部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人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员的事情,有些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做完一项工作,没有将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乱丢乱放,人走档丢,造成在档案达标升级验收中普遍存在档案资料残缺、行文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地勘单位档案的质量。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缺乏动力。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由于地勘单位归档管理人员理工科与工程技术背景知识的欠缺,往往使其在归档时不能很好的把握归档文件的完整性,特别是科研项目形成立项阶段的反映项目需求和来龙去脉的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文件,导致归档文件缺少,最终导致所归档文件不能反映科研项目的技术全貌、进展过程,甚至造成技术路线的模糊与不连续。

3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缺乏责任追究。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档号不规范、案卷标题不规范、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制度不健全表现在有些单位至今还未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每个工作人员身边都有档案。缺乏责任追究表现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但还没有达到办公、阅档、库房“三分离”的要求,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4档案分类不完善,影响档案资源数据库构架。在以往的检索利用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确实知道馆藏里有某一份技术文件或资料,但就是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或者要找一份内容非常具体的技术文件或资料,但不知道归于哪一类,更不知道属于哪一个型号或项目等等,这些都导致无法高效索取到所需资料。

5档案利用效率低。部分基层所档案工作还处于“重藏轻用”的被动、单一封闭式状态,坐等利用者上门,仅限于原始资料的查询,主动介入服务意识较差。

6档案资料收集难、归档不齐全。由于在日常机关管理档案工作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致使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档案材料时,往往收不齐,收不到,致使一些有价值的必须归档的资料被遗漏,给机关档案工作造成损失。

二、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的对策

1大力宣传档案法规,强化档案意识,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首先,各级领导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规划,将档案工作列为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之中。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现实意义的宣传,让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档案管理的目的、要求。再次,动员和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档案工作,加强对日常各类文件资料的收集、保管,为日后积累史料。

2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首先要把住人才人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档案人员必须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政治警惕性和纪律性,在业务上要求做到熟、精、勤。其次要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

3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4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现实工作服务。一是归档资料要齐全。二是建立各项查借阅制度,编制检索工作。三是实现现代化管理,利用微机管理档案,全面、准确、快速的提供档案资料。四是收集档案利用的实际效益,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5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奖惩考核。要建立健全与档案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依法管理档案的力度,要将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奖惩,调动从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6加强档案编研,提高档案资源的集成管理能力和专题利用能力。目前,档案编研中“编”的成份多,“研”的成份过少。编研成果基本是汇编、选编之类的初级产品,多为原始档案的“翻版”和“集合”,精品少,档次低,一次性编研成果比较普便,深层次编研成果难得一见。因此,要重视三次文献的编研。

7档案的现代化要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在信息化建设中,势必不懂的问题、事项,这时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单位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单位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单位在制定信息建设规划当中将档案工作纳入进去,档案部门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当中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既要适应档案自身的发展,也要适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流程,两者要兼顾。

三、结束语

地勘单位档案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勘单位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生产、科研单位,特别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国庆,档案馆档案的价值取向,中国档案2001(I)

[2]童志,立身之本在于特色发展之基在于创新,中国档案2003

[3]沈丽华,发挥科技档案信息在科研课题研究中的作用[J],科技档案,2007(3)

7.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七

[关键词]地勘单位;干部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干部人事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某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文件材料。同时也是干部个人思想政治、履历、专业技术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真实记载,它能为干部的评价、考察、任免、调动、晋升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

在很长一段时期,相关部门没有深刻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仅仅将人事档案工作看作是进行人事档案保管的简单的工作,不将其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仅仅保证人事档案完好无损,可以应付外调、查档就足够了。

2.不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

档案室的设备非常不完备,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进行档案室的建设工作。许多档案室建设没有达到要求。有一些单位不具备专门的档案室,还有一些单位虽然配备了档案室,但是档案室比较窄小,没有各种配套设施,导致档案材料非常容易受潮,不利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许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人员的调动非常频繁,许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新人,并且,档案管理部门并不举办正规的档案管理培训或者讲座,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业务,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没有重视人事档案收集工作

因为没有完善的收集归档工作制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重视人事档案收集工作。此外,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完整,部分材料不准确,导致不能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合理利用档案。

5.没有充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已经采用了一些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然而,仍然未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充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相关策略

1.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档案意识

要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上级领导到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干部人事档案在人事工作各方面的基础作用,必须要将原来思想中对档案认识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彻底的清除,必须要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人事管理基础工作中来,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奖罚管理机制,并严格实施考核制度,本着对组织和个人负责的态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政治素质、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大局的意识,以满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需要,并适应社会发展。

2.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

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传递、移交和档案的借阅、登记、检查等一些工作环节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程序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纪律性、政治性,保证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完整、连续、精练,使人事档案管理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因管理因素造成的漏洞。

3.不断的创新,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以往较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今网络化社会的需求,现今我们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以创新的思想,大胆地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首先必须加大档案管理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化管理的档案员队伍,提高档案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速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效应,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提供优质服务。

4.促进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只有促进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才能促进干部工作效能的提升,主要从下面三个角度促进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首先,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比如计算机、扫描仪等,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化、信息化,在档案的归档、查阅、借阅、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其次,建立干部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实施干部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查阅档案。另外,还能够降低档案工作的工作量,防止由于纸质案卷磨损而导致的毁坏情况的发生。再次,促进观念的转变,提高认识水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科学研究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探索,更好地发挥和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利用价值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应该本着服务于社会经济大局这一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把握住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发挥好干部人事档案的特殊作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以科学的依据为指导,使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同时以过硬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獻:

[1]王萱玲.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2]刘韶青,林香青,张琮.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创新[J].北京档案,2010(2).

[3]王冬英.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创新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5).

[4]唐洁琼,徐荻蕙.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1).

[5]彭兴民.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新西部,2011(21).

8.地勘单位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的思考 篇八

一、实行结算中心后的好处

(一) 实现地勘单位总部内控“实权化”

1. 一般地勘单位产业结构比较复杂, 经营的产业比较多样。

经营管理较为自主, 总部统一管理具有一定难度, 管而不控的现象时有存在。各成员单位自成体系, 自成套路, 总部内控管理的流程不顺, 标准不一, 信息不畅, 无法形成合力。地勘单位运行资金结算中心后, 总部机关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各单位的财务情况, 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金的集中控制,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政的问题, 强化了下属单位的执行力, 切实提高了总部对各成员单位的控制力。

2. 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在野外工作的工作性质。

形成了内部单位多, 管理层级多的状态。通常总部以地域或专业性质下设若干二级单位, 二级单位下设不同的子企业, 子企业又下设项目部。地勘单位形成的四级管理层, 使得地勘单位总部机关本身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其经营状况。地勘单位运行结算中心后, 每一个各成员单位的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在结算中心的系统中非常透明的反映出来, 解决了地勘单位无法掌握各成员单位具体财务状况的问题。

(二) 盘活沉淀资金, 提高资金效率

矿业是地勘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无论是探矿、购买矿权, 采矿的前期筹备、矿山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企业化改革后, 如何获取资金开发新的地勘项目是地勘单位面临的头等问题。而建立结算中心可以将总部下属的各个地勘单位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 通过内部资金融通, 建立资金池, 盘活闲置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 缓解了外部融资的种种约束, 降低了因对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 及融资产生的费用。

(三) 保证资金安全, 预防腐败犯罪

凡是出现腐败问题的单位, 在会计账务上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会出现造假财务资料、会计管理混乱等一系列情况, 可以说如果会计控制的不到位, 贪污、行贿、挪用、侵占这些问题很容易滋生。成立资金结算中心, 可以通过合理的网络结算系统设计对各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行全过程都进行监督, 并且在整个系统内设置完备的内控制度, 建立严格的签审手续, 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所顾忌, 可以大大降低地勘单位财务违纪的风险。

(四) 保证各成员单位利益

首先, 各成员单位将原来分散到多家银行的资金归集为一个结算中心的账户, 不但有利于管理, 而且集中起来也能提高资金的实用效率。其次, 成立结算中心后, 在结算中心申请贷款比直接到银行申请更加方便, 而且, 由于结算中心掌握的资金量大, 在银行的信贷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 在银行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 这是各个小规模单位无法达到的。第三, 结算中心按银行同期利率给各成员单位计算利息, 使各成员单位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第四, 利用大额资金的优势, 在银行理财中获得更高的利息, 让成员单位享受到资金集中管理的带来的利益。

二、地勘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

资金结算中心是根据地勘单位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由地勘单位内部设立的资金管理成员单位, 办理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资金往来结算、资金调拨、运筹等业务。在结算中心的模式下, 各成员单位将银行账户统一交由结算中心管理, 保留经营权和资金使用权。另外, 各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 用来进行地勘单位内部各成员单位间的内部交易。

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责为:1、管理各实体资金的流动:根据各成员单位的现金预算核准其资金账户限额, 及时补充日常经营所需资金, 并对资金账户的超额需求进行逐项审批或限额审批。2、资金的协调与筹集:结算中心对归拢的资金统一进行有偿的调剂和调度, 把闲置的资金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 各个成员单位不再直接面对银行, 而是交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筹资, 由结算中心评估成员单位的经营情况, 为成员单位进行资金筹措。3、账户资金的记录:将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及结算账户的当月发生额、余额准确记录, 以便总部领导及各个成员单位及时地了解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4、合理理财:利用资金量大的优势, 增加投资收益, 定期给各成员单位计算并发放利息。5、提供决策依据:结算中心可以使领导层快速、准确的掌握各成员单位及整个地勘单位的经营情况及资金动态, 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推行结算中心时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 推行阻力

首先, 对于结算中心, 成员单位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一方面又不愿意被总部牢牢控制, 容易有抵触的情绪。其次, 一些资金存量较大的单位将资金放在结算中心担心无法获得与在外部银行等量的经济利益, 于是将一部分资金游离于结算中心之外, 违背了结算中心成立的初衷。这将是结算中心设立时遇到的最棘手问题。

(二) 技术磨合

因为地勘单位介于事业和企业的特殊性, 所以不但要用地勘会计制度核算, 还要使用企业会计制度核算, 结算中心的财务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长时间的技术磨合。结算中心应及时对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升级, 以求给各成员单位带来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 结算中心的决策

内部结算中心成为地勘单位的财务中心和资金库后, 它向各单位贷款的决策就变得尤为重要。与一般银行对贷款的评估方式不同, 结算中心给下属单位贷款与否, 不像银行需要对每笔贷款有很强的风险控制, 很大程度上由行政上决策, 这就增加了贷款回收上的风险, 一旦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 造成地勘单位资金的现金流出现问题, 就会使整个单位陷入困境。

四、结束语

如果在地勘单位实现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方式, 将闲置的资金盘活, 将大大增强地勘单位的经济力量, 对地勘单位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 地勘单位特殊的行业特性和内部环境决定了我们在引入资金中心时不能生搬硬套, 要注意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 在实践的过程不断地调整和创新, 才能使资金结算中心在地勘单位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月.以内部结算中心为核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张昕.强化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探索与思考财会研究[J].2011.

9.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九

2001年起, 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以下简称秦队) 共承担地质调查项目56项, 累计资金10930.70万元, 地质调查项目技术与经济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在长期的地调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健全, 创立了适应地质调查项目特点与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办法, 对专项经费支出风险防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地矿局等部门组织的绩效评价 (再评价) 工作中, 财务核算评分中极少失分, 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一致认可。下面就秦队的几点经验介绍一下。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规避财务风险

健全和完善的制度, 是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秦队就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出台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如《秦皇岛队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资金拨付管理说明》、《秦皇岛队关于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外部监督检查的说明》等等, 着力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坚持按制度办事, 真正做到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管人。

另外, 对于财政项目资金, 还要特别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是单位财务活动的基础,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配置单位资源, 有效防范单位财务风险, 提高单位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具体而言, 地勘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包括: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 制定预算编制流程、方法和措施;完善地勘项目预算授权审批制度, 严格规范审批流程;建立预算执行检查制度, 按季度、年度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纠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完善预算考评审计制度, 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评, 加大预算资金安排的支持力度, 对于发现重大问题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及批准下达的项目资金预算使用项目资金, 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侵占和转移项目资金, 也不能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更不能利用项目资金购置预算规定的项目配套设备以外的固定资产。项目预算一经确定, 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调整。为此, 秦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内控管理体系, 涉及内部管理、技术、经济与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单位的内控管理与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审签流程结合紧密, 与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相协调。以项目资金支出审签为例, 每笔支出均通过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分管队长审签, 重要拨付、支出款项要队长汇签。每笔经费支出部门监管责任明确、审签规范, 充分重视支出依据的合理性、合法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风险, 尽可能地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二、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地质调查项目, 作为国家公益性投资财政专项, 从专项管理角度讲, 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但是, 由于地质工作具有特殊性, 地质调查项目野外作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客观现实给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原始凭证的获取、支出核算及账务处理、单位财务部门审签等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因此也加大了财务控制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秦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1、外协项目招投标管理

严格按照部门招投标有关管理, 对单位本年度地质项目进行汇总统计不同工作手段总工作量和预算总额, 根据单位现有设备和技术人员资源配备情况, 拟定外协工作手段的总工作量和预算总额, 聘请专家, 经公开竞争后选择外协施工队伍等承标单位。取得主要成效有:一是监督创新, 打造阳光平台, 创造公平、拒绝腐败, 择优竞争良性环境;二是通过平台集中竞争招标的办法, 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尤其是改变了以往如钻探施工单个项目的钻探工作量小而分散不集中, 外包费用高的局面。

2、合同管理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采用合同评审会签制, 由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从各部门角度出发, 逐一审查依法待签的合同, 总工办备案。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风险, 合同评审会签制度运行几年来, 效果明显, 至今未发生合同争议, 起到了很好的把关作用。

为了加强对外包项目进度支付款的审核, 单位实行外协工程进度付款会审会签制度, 即在生产部门 (或项目部) 、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各部门分管领导审签的基础上, 在原始凭证后附双方签字盖章的工作量确认单和工程结算单, 凡不符合程序不予签字, 工程款不予支付。

3、外业雇工与费用管理

一直以来, 野外雇工劳务费支出是经费管理的难点, 雇工劳务费支出多存在白条支付、一人代多人领款、冒领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秦队最初的做法是:由项目部负责对项目雇工考勤, 根据出勤情况按月编制劳务费发放表, 由领款人签字确认, 经人事部门汇签, 财务人员审核领款人签名备案笔迹, 款项支付时, 附身份证复印件、签收单作为支付依据。现在又对上述作法进行了改进。由现金支付改为银行打卡支付, 并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规范了项目雇工劳务费支出。

三、独设审计机构, 加强资金监管

为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势必要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对于健全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应能独立行使对内控工作的监督权力, 且具备监督评价内控活动相应的权威性, 与其他职能机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二是适时转变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不应局限于监督职能, 同时还应参与内控工作制度和程序的制定, 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进一步帮助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三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应同时具备财务基础、管理及法律等相关知识, 应针对当前审计人员知识能力缺口, 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 秦队的机构设置中设有审计监查室, 这是一个独立的内审部门, 它不归属于财务部门, 而是直接向队长负责。对于财政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审计监查室经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单个项目或多个项目的内部审计。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内审的内容:一是检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二是财务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三是其他与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事项。

专项审计是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执行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步骤, 检查工作结束后, 要形成内容详实、问题具体、措施有力的检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四、加强协作与沟通, 让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参与到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来

长期以来, 许多项目负责人一提到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等就认为只是财务人员的事, 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 造成费用的归集, 项目资金的内部划拨与项目完成进度不一致。为了完善与细化各项制度, 做到技术工作与会计核算信息对等。秦队要求主管项目资金使用的会计人员, 要定期与项目经理沟通, 项目经理于每月月底按项目和工作手段填制进度报表, 并经主管队领导、总工办签字后上报财务部门。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及时掌握项目预算、项目设计、项目进度, 内部任务下达书和工作进度、质量验收合格证明等有关数据, 以此核定项目实施部门完成的产值工作量, 确定各阶段项目资金支付额度, 并及时核对资金支付与项目进度的合理性, 防止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

五、树立风险意识, 完善地勘单位信息管理工作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报告等措施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包括, 做好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监控, 定期对各项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标准作出评价, 分析财务风险成因有关的指标变量及异常数据, 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点, 达到预测和警示风险的目标;做好投资风险评估,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确定项目资金大小的审批权限, 对投资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方案;强化财务核算和资金统筹管理职能, 统一资金管理, 集中会计核算, 实行统一调度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强化资金调控力度, 形成规模效应, 在业务控制活动方面,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 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 注重投标决策与报价工作, 慎重选择分包商, 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等。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有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优化信息结构, 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加强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沟通, 通过信息交流使单位各部门能及时、准确了解项目信息,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强化与内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力度, 完善预警机制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项目资金的有效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关心和支持地质工作, 对地勘工作的财政项目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 地勘单位肩负着管理和监督好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状况和效率的重大责任。因此, 当前地勘单位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同时, 既要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又要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和财务监督, 规范合理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本文拟就地勘单位规范合理使用财政项目资金问题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政项目,资金

参考文献

[1]温宁:关于金融危机后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 2011 (4) .

[2]李世英:浅议地勘单位资金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 2011 (10) .

10.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十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资金管理  指标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各项医改政策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投入、成本管理等各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做好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开源节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卫生事业单位中陆续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卫生事业单位对内控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纸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单位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二是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多由财务科牵头制定,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定的内控制度难以达到全面、细化的要求,不能结合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因此无法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加大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以至于无法对单位的收入规模进行规划,导致无法编制预算;或者对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确,重大项目没有经过论证,导致缺乏编制预算的依据。

2.预算编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剛性。预算编制中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预算形同虚设。

3.预算编制未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编制时仅仅由财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数字的简单汇总,而不是由业务科室根据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科室的发展规划进行周密的计划编制的预算。

(三)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绩效跟踪评价不及时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绩效跟踪评价,绩效跟踪评价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使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应用价值。管理层无法得到资金使用效率与产生效益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到可靠的依据用以判断项目的持续可行性,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不良后果。

(四)决算分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算分析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决算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能掌握资金的预算使用差异及差异原因,影响管理层的资金管理决策。缺乏决算分析,就无法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的监控,卫生事业单位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难以提供充足的依据,无论是在提高收入能力,还是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方面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预算和决算不统一,就难以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出现资金不按照预算用途使用,有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乏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即使单位配备了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不能与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比较滞后,效率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了事前及事中控制,难以对卫生事业单位全面管理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由专门的内控部门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由全部科室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对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资金风险。

第二,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评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资金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明确各业务环节及岗位设置,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

第三,在全体职工范围内开展内控制度体系的培训也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还要进行专项培训,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要服从卫生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测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对全年的资金使用进行激励与约束。科学的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是由各科室在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申报汇总编制的,而不是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重大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由专业委员会集体评审筛选。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单位的发展目标,并设置合理的测算指标,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完成预算的编制。预算批复后,要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细化,下发到各个责任科室,督促其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跟踪评价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实施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规范管理。通过全面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查找出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对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才能成分体现出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因此,要建立全面的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细化、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业务科室的积极性。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并作为下一年度申报预算的依据,促进业务科室节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事后评价,也可以是事前评价与事中评价。

(四)加强决算分析的监督功能

健全的决算分析制度能全面反映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反映资金的收入构成与支出构成,反映资金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轨迹,对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目标的确立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决算分析能很好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进行对比,既包括对资金用途是否符合预算编制内容,也包括是否在预算内开支,以及对于超预算与预算外开支进行分析。因此,全面的决算分析对各层各级的管理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在数字中发现问题;二是要求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分析数据;三是要将决算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绩效评估与考核中,充分发挥决算分析的监督作用。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金监管

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具有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但是针对资金管理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监控体系,有的卫生事业单位甚至存在游离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管理层不掌握自己单位的“家底”,监督管理发挥不了作用,容易出现“小金库”等问题。如果能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监管措施与单位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将预算与执行统一管理,减少或消除人为调整的因素,能更好的进行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不相容岗位要严格设置权限及个人账号,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桂梅.探讨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

[2]吴刚.试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2(15).

11.浅议地勘单位财务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勘单位也有了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地勘单位所面临的各种外界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现阶段,地勘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制度不完善、财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为了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地勘单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方式不及时

部分地勘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监督以及制约。通常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部分,然而有些单位尽管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可是由于未开展相关的实质性审计工作,尤其是地勘单位和主管部门之间除了有正常利益的关系之外,也存在一些相关的利害关系,导致主管部门缺失监管功能,从而造成多种违规现象发生。

在监督管理方面,地勘单位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进行事后监督,此种操作模式使得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带有显著滞后性,难以对有关项目的开支在事前、事中两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十分容易导致虚报开支或者开支不合理之类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不利于对其它地勘单位的相关财务违法违规现象展开有效遏制。除此之外,在当前国家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之下, 各单位的财务主管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财务条例进行管理,容易出现下级仅对上级财务主管全面负责,致使下级财务主管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出现过于依附单位上层指令。虽然发现单位内部的一些违规财务现象,亦是怕前怕后,难以独立行使检举以及制止相关违规行为的职责,从而产生领导管签字、下级管花钱、财会管记账的一种被动监督局面。

(二)未重视预算编制及评价工作,未严格控制费用

多数地勘单位对编制预算的认识仍比较缺乏,存在管理松散杂乱的现象。在预算的执行中,没有按照相关的支出审批程序来严格展开工作,随意性比较大,例如随意的扩大开支范围,随意巧立名目获取各种奖金或者是随意改变财务用途。有的地勘单位尽管已经编制好预算,可是由于没有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展开实时的跟踪审计,往往效益考核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没有严格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尤其是办公费以及会议费、招待费等,这些方面普遍缺乏相关的控制标准;有的地勘单位尽管制定了相关的经费财务开支标准,可是执行时仍然存在实报实销现象。再有,专项经费多数被占用,资金挪用现象普遍,造成专项资金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三)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地勘单位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每日要处理的工作相对繁琐,多数员工每日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实际的财务会计核算操作以及管理就占用大部分时间,由此造成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基础财会知识以及财务管理条例、制度的深入学习,导致新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综合素质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再加上,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再教育以及培训的机会普遍缺乏,致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没有跟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之下, 地勘单位应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努力在单位的管理层中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促使管理层把财务管理提升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要将财务管理放到单位未来发展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以加强成本管理为基础, 把资金管理作为桥梁, 把提高使用效益作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一直以来,地勘单位存在预算拨款不足的现象, 在确保离退休员工的经费之后, 在职员工以及公共经费所剩不多,导致忽视预算管理工作或者预算执行力度不严等情况。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财务预测管理的主要手段。单位要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重视预算工作,只有搞好预算工作,才能很好地筹划未来,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未战先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单位要生存、发展,就要预先决策。地勘单位应该不断完善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机制, 稳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突出财务预算导向功能,强化可控事项的刚性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地勘单位要利用会计电算化平台, 根据地质项目预算编制的十五类费用, 对项目实际支出情况展开实时监督管理, 及时掌握项目经费使用的情况。现阶段地勘单位应该以地勘单位的财务状况为根据,重点筹划好年度财务预算工作, 例如财务指标的预测;现金预算表的编制以及资产损益表等等。定额工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地勘单位应有针对性地以本单位已有的工作方法、技术为基础, 以降低人力、物力消耗定额为手段,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进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之目的。

(三)构建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内控制度为现代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基础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防范各种舞弊行为,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本效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地勘单位要保证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各项经费合理有效的使用,应把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工作,将预算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以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任务特点等为依据,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系统及其相配套的制度。从组织、制度上对单位财务管理展开实时内部控制。此外,还要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程序,进一步确定控制的标准。除此之外,地勘单位内部还应该设立专门部门,如监督审计部门,定期对地勘单位各项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活动展开有效审计。总之,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唯有被及时监督,才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改进问题。通常内部审计会涉及到地勘单位业务开展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运营效益等,通过审计,可以及时揭露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为了充分调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地勘单位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应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使财务管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同时应加强对国家相关财经政策的学习、掌握,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此外,还应为财务管理人员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氛围。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和不断更新相关的会计知识,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切实做到知法规、精业务、明政策、熟管理,使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把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团队。

总而言之,随着现阶段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勘单位有必要全面分析当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规范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提高各项财务资金的营运效益,进而全面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潘玲勤.强化地勘单位财务管理 应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2]金亮.浅谈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02).

[3]李银素.新形势下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 22(1):43-45.

[4]潘玲勤.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

上一篇:村2014夏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下一篇: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