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2024-09-17

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精选9篇)

1.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一

1.选择封闭运营安保思路:(与不闭园运营比较)

1.1创AAAA后景区正常运营的需要。

1.2春节运营员工辛苦付出有回报(交通费收益相对高)。

1.3安全管理压力会偏低(游客人数少、车辆少)。

1.4景区卫生管理压力会偏低(游客人数减少,垃圾量也将减少)。

2.安保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初一至初七)

说明:初八至十五因游客减少,安全员人数将减少至0-10人左右。

3.安全措施落实

3.1春节前对景区所有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处理(排除或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3.2围墙等防爬防逃票措施完善。

3.2.1与曹垄村一线围墙加固加高。

3.2.2外围西北侧设置隔离栏和开沟灌水隔离,防止游客从西侧小涵洞再通过老锅炉房后面无票进入景区。

3.2.3缘佛山与高速之间(吉恒小涵洞处)隔离栏封堵,防止游客进入。

3.2.4鲁班巷至老宿舍区之间安装隔离栏,防止游客进入。

3.2.5游客中心码头东西两侧设置隔离,防止游客进入码头区域。

3.3鲁班巷至北门桥道路中间设置分界隔离线,进出互不干扰。

3.4码头入口至高速桥洞一线主道路,禁止栈道摆摊经营。

3.5春节期间车辆管控措施

3.5.1每日8:00--17:00运营期间,非运营工作需要的车辆(含电瓶车)禁止进入。

3.5.2经营户车辆必须在每日17:00-次日8:00前进出。

3.5.3景区业务接待车辆按业务接待车辆管理进行。

3.5.4所有进入景区的车辆必须按规定停车点停放,停放点:机动车为宿舍区停车场,非机动车停放宿舍区停车棚和简易宿舍区。

3.5.5游客车辆停放点:游客中心东广场、西广场(初一至初七调整为小车停放)、游客中心地下停车库、鲁班巷至曹垄村主道路西侧。

3.5.6车辆禁止停放区域:码头入口至小木屋岗主道路、游客中心正大门区域(含道路)。

3.5.7非机动车停放点为:游客中心西侧大客停车区南侧、码头入口至小木屋岗主道路两侧边沿。

3.6对曹垄村摆摊点定为:码头入口至曹垄村主道路东侧边沿。

2.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二

一、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认识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Leiper定义旅游景区是三要素的系统安排:有旅游需求的人 (Person) , 游客希望参观的、具有特质的地方的内核 (Nucleus) , 以及关于内核信息的标示 (Marker) [2]。Pearce的定义是:拥有特定的人文与自然特征的、有特定名称的地点[3]。旅游景区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要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二是要有特定范围的区域;三是能够提供旅游休闲活动;四是有统一的管理体制。笔者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 认为旅游的本质乃是对另一种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虽然涉及经济但仍是非经济性的。

上述笔者已经谈到, 认识事物本质就是认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所以, 认识景区服务管理本质就能更透彻的了解其在旅游发展规律中, 甚至是在整个自然规律中的功能, 就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的合理性, 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协调。所以, 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认识是处理好游客、员工与自然, 游客与员工, 游客与游客, 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必要前提, 是各方面达到和谐的基础。

二、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解读

(一) 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认识

上述笔者已经对旅游的本质以及服务管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旅游的本质是对另一种文化的追求, 而服务管理的内涵就是以行为和态度为手段, 以资源为基础, 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一目标的过程。所以, 景区服务管理的本质就是为旅游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追求提供合理的保障。为此, 笔者以功能主义为视角, 运用现象学的方法, 围绕通过现象看本质为轴心来解读景区服务管理本质。

(二) 实验设计与调查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做过一项实验:实验包括对象、样本数量、实验内容、假设结果和实际结果。实验对象特征分布见下页图1, 本实验采用三种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 分别代表实验对象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 (包含专业知识水平) 、对试验内容的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特征选取样本数量为11人。实验内容:谈谈你对景区服务管理使命的理解。假设结果:景区管理本质是经济行为。假设景区服务管理本质是经济行为。要求实验者首先阐述自己对景区服务管理的概念理解, 接着阐述为何要这么做, 然后按照紧急程度将原因排序。然后, 将样本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见下页图2。

(三) 实验结果分析

在对样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对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含义理解上不尽相同, 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认为旅游景区服务管理主要是管理旅游景区的员工, 即对人的管理;另一类扩大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含义, 除了景区员工以外还有基础设施、景观资源以及所有能提供游客服务的资源。对这两种不同的回答, 笔者针对其基本特征认为, 主要是因为实验对象平时对旅游接触情况以及接触深浅。这样就构成了其对旅游认识的深浅, 从而有了不同的回答。尽管如此, 然而这两种认识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都是希望这样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也是对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最为急迫的原因和最先希望达到的目的。但是并不能在此就定论, 因为, 提高服务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和目的。为此进行第三个回答, 答案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注重游客方面, 希望提高游客满意度以及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类主要倾向于对旅游资源的利用, 涉及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利用寿命。之所以会有此不同的回答, 笔者认为, 主要是其受教育程度, 一个注重的是人, 另一个是自然资源。在最后一提问中大家都回归自身目的——盈利。其实, 以上问题链的回答在第三步就已完成, 因为盈利来源于游客游玩景区和获得服务的付出, 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并不直接盈利。所以, 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最为重要的两个目的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得到充分长期的利用, 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如此可见,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本质必定包含这两方面, 这足以证明假设结果——景区管理本质是经济行为, 这一命题与实际不符。然而恰恰证实了笔者起初提出的景区管理本质乃是为旅游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追求提供合理的保障这一命题的实际性。两者所包含的内容一致, 主要有三点:一是旅游者, 二是旅游资源, 三是可持续性, 也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所以,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本质就是为旅游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追求提供合理的保障。这是一种能力, 是旅游之所以存在和发展规律中的一种功能。

三、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解读的现实意义

(一)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解读对旅游企业的现实意义

这里所涉及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指负责景区的旅游公司。一个景区的发展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维持现状的能力, 另一种是创新能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对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解读对这两种能力有何现实意义。

第一, 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理解是完善景区组织结构的基础。每一个组织结构都有其作用, 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立不同的部门。第二, 对本质的理解可以降低风险以及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理解, 有利于旅游业所处环境下的景区管理提供更为透彻的认识, 再结合当下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做出战略部署可以降低风险以及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第三, 对本质的理解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主要表现在对景区产品开发以及景区升级两方面。

(二)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解读对旅游者的现实意义

对于旅游者而言, 他所追求的是对另一种文化认知, 景区必须为他这种认知提供条件。所以, 对景区服务管理本质的理解可使景区认识自己对旅客的最为主要的责任是什么, 该如何去实现, 如何处理景区与游客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游客对景区的兴趣是一次性的, 但是并不代表只能旅游一次。当游客对该景区有了特别的感觉, 他就会对这个景区记忆犹新。此后, 他也会将这种美好的感觉传递给别人, 尤其是那些与他亲近的人, 就会带着他们故地重游来分享这份愉快。

结语

学术界对本质探寻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 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各异。即使方法相同, 不同的人去理解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这也是对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本质解读的复杂性和困难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才.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种社会学视角的探讨究[J].旅游学刊, 2007, (22) 1:84-89.

[2]Leiper Neil.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0, 17 (2) :367-384.

3.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行业标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取决于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关于专业教学和课程开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为强化职业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发展,本文对高职景区管理专业“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实施有效对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構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模式

“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为高职景区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所面向的专业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景区服务质量的调查、评价和提升管理。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质量监控能力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项目设计以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

景区经营管理方面的行业标准有很多,但能跟该门课程进行有效对接的标准主要是《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5-2003)。该标准在全国实施十年有余,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准、管理水平和环境及景观质量,使作为支撑旅游的重要三要素(饭店、旅行社、景区)能够平衡互动的发展,使我国的综合旅游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该标准在“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和实践中被广泛引用、参考。

在“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行业标准为基础,促进景区服务与管理行业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实施“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2.1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要求

2.1.1熟悉景区行业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一种工作标准或职业标准,景区行业标准是对景区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规范性的要求。了解和熟悉行业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在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掌握行业标准,既要认真学习理论,也要深入景区进行现场了解,掌握和应用行业标准。

2.1.2根据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相关的行业标准

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钟来,融入教学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框架架构课程内容教学项目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要求、行业标准,科学地整合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行程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以课程内容、行业标准、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构成的知识体系。

2.1.3要合理地应用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教学中,应将该课程设计的相关行业标准合理的引入现有教学内容中。行业标准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教学标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说,则是学习标准。

2.2实例

高职景区管理专业“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主要是和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进行对接,先简述一下“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和该标准对接的过程。

该标准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规范和管理指南;对景区具体该为旅游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设施进行了规范;同时,标准还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作了明确的指导,对景区应遵循的环境保护准则和国家规定、倡导游客的环保意识作了相关要求。这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直接引用了部分国际标准或标准条文。在教学中,景区服务与环境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与“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对接,构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过程如下:

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解读。

学——《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学习。

做——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实训。具体为在景区进行景区服务质量调研,找服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照标准,提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

3.实施“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的成果

行业标准与“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课程的对接,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以下成果:

一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以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差,现在改为“教、学、做”模式后,参与性更强,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行业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相联系,动脑动手的地方更多,学习任务更明确,因此学习效果也更好。

二是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更加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行业标准是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增强了岗位意识;实训中行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考核。训中,无论是学生对景区服务质量暗访行程的暗访报告,还是为景区量身定做的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方案,都能综合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学生根据实训成果得到的实训成绩,组成学习过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S].教职成[2011]9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3]侯建军,佟景才,鞠颂东,张有根,路勇,曾涛,万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4(1):90-91.

[4]陈后金,侯建军,张有根,张晓冬,杜普选.创新教改,发挥国家教学基地的示范作用[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4(8):30-31.

[5]潘世墨.对深化教学改革若干关系的认识[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6):32-36.

4.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四

台湾安保 (岛内称保全) 产业发展已有数十年, 自1977年第一家中兴保全公司成立后, 其他安保企业接连成立。1991年台湾公布“保全业法”及实施细则, 开始重新受理申请安保公司许可。安保公司经营业务大致可分为电子安保、驻卫安保、现金运送安保、人身安保、其他回动安保等。

与安保业类似的行业是物业管理, 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台湾当局并没有核准公司经营建筑物管理维护的业务, 直到1987年才开放准予登记, 1997年颁布“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由于安保业和物业管理常有重叠部分, 界线已趋于模糊, 目前广义的安保服务业涵盖了安保和物业管理两部分。

随着台湾复合式住宅、公寓大厦数量的持续增加, 推升了安保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根据台湾“经济部”资料, 至2014年11月底台湾有安保公司合计779家, 平均每年新设立近30家。但是每年废止、解散的平均数字也接近10家, 显示出台湾安保业历经近30年的经营发展后, 在当局推动安保行业发展政策缓慢且不明朗、安保企业恶性低价抢标竞争、“法定劳动成本“ (基本工资调涨、劳工保险、劳工退休金提拨等) 负担的急速增加, 以及劳工自主意识增强、劳资争议事件不断攀升等因素综合影响下, 未来可能出现安保就业人数与新加入人数不断减少、消费端合约总价下降或停滞不前、经营毛利不高等不利安保业发展的情况。

不仅是警卫更是大管家

根据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统计, 近年来台湾安保服务业前六名业者依次为中兴保全、新光保全、谊光保全、东京都保全、中钢保全、立保保全, 名次无明显变动且以营业额来看, 前六名年营收均在新台币10亿元以上, 但这六名之后的企业营收均在新台币10亿元以下, 俨然成为一道分水岭。从所占市场份额来看, 龙头业者中兴保全业绩占TOP10总营收的37%, 后座新光保全也占22%, 合计前六名业者占TOP10总营收将近80%。

资料来源: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

资料来源: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作者自行整理

岛内经济虽然不景气, 但犯罪手法不断推陈出新, 治安问题受到关注, 安保服务需求也连带增加。同时, 安保企业除了提供驻卫、安保系统等传统服务外, 随着科技发展, 规模大的企业纷纷增加多样化的服务, 使得安保不再只是传统印象中的警卫, 而成为提供多元选择及完整保障的整合性服务业。

龙头业者中兴保全, 在家用安保领域推出了“智慧宅管”产品, 将安保系统配合网络云端, 通过电视屏幕及遥控器控制, 整合了基础安保、健康照护、灯光控制与多媒体资讯等多重功能, 让原本简单的安保系统升级成为全方位的生命财产保护方案。在商用安保方面, 整合各项资讯系统, 提供门禁管制、视频会议、影像监看等功能, 还加入了用电查询、远端控制、异常通知等节能功能服务。针对餐饮业和零售业店家, 他们推出“开店快手”POS店管系统, 结合安保、进出货管理、人员出勤、顾客关系管理等, 使用云端运算功能使资料自动即时备份。

5.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五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景区服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65-02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已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渐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互联网+背景,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旅游人才,是学校以及旅游专业教师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全新的高素质旅游服务综合人才。

一、景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中职院校招收的多半是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落榜生,他们带着对新学校与新专业的憧憬进入学校,但其学习能力与学习自律性相对而言处于劣势,尤其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厌学情绪可能会重新出现,这无疑是对其专业学习的严重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旅游专业没有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知,从而使专业情感出现一定的缺失。

景区旅游服务相当于旅游行业的标尺,其作用就在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等各项能力,也能进一步推进学生岗位能力的综合性。故为培养旅游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技术型人才,全方位加强景区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景区服务实践教学策略

(一)确保校企达成深层合作。加强与景区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校的技术资源与师资力量,以项目形式使景区变成学校旅游专业的研发基地,这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推动旅游专业服务于社会的职能,又能给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旅行社解决其目前的难题,进而推动该地甚至全省的旅游业发展。

学校也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旅游产品的制作和营销,这毫无疑问扩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寻找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该地区的智慧旅游产品创作中,设计开发出符合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创新型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种类应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出景区自有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可使旅游与游戏这两大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出基于景区文化与景区资源之上的游戏产品。最后让学生参与到旅游产品的推广中,从最初的参与设计到最末的产品推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优良教师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稳定的教学队伍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应当是以培养现有教师为主、引入教师为辅。学院应该有计划地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长、短结合的师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与特长,分阶段、定期、分批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进修与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其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建立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要求。

三、景区实践教学的推进研究

学生在景区现场的表现如何,除了知识的积累,其实践能力的发挥也至关重要。知识是基础,是旅游讲解的第一步,但仅靠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与课下的书本阅读,不足以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旅游人才,情境模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实际的景区环境和氛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性研究。当下国内的旅游景点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售票、检票的模式,其存在速度慢、不易统计人数、易出现如假票、人情票等问题。根据旅游行业官方的统计数据,在旅游景点门票收入环节,每年有将近20%的损失,因此必须提高旅游票务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实现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门票管理,使之更规范、更方便、更人性化。

(一)计划准备。准备阶段直接关乎着整个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制定出计划后,做出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物质准备,同时与景区做好协调工作,达成合作关系,并制定出突发事件的预案。在计划准备阶段,需做好这几项工作:1.研读专业的实时性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2.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景区,这即是指景区的协调工作,选定景区后,与景区管理人员商谈费用,并将实践教学人员合理分布到位;3.在景区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学校选派的指导教师在具备完备知识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实践教学操作技能,使其能真正发挥在景区的引领作用;4.为方便教师在景区内的实践教学管理,展示出学校的整体形象与风貌,同时也能加强景区及外界对学校的良好印象,学生的着装或是标识一定要统一到位;5.在实践操作正式开始前,学生需有一定量专业知识的储备,学习或巩固好专业知识及与旅游紧密相关的周边学科知识,做好知识的准备工作。

(二)逐步推进。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质量,还需分层分类、逐步推进,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进阶段主要囊括为五个步骤,分别是“行业企业认知、展览讲解、旅行社实训、旅游营销、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都应认真研究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调整好岗位,并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形式,给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任务目标,比如,熟悉检票软件,了解自动检票功能,学会操作按票类进行不同通道控制,如输入语音提示和放行信号,等等,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掌握系统中有关售票管理子系统和检票管理子系统,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实践展示。展示阶段即是对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通过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引领,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独立完成实训报告与实训总结。实训期间可分组进行,并在实训完成之后分组展示其实训成果。展示的形式不受限制,比如,文字、影像、讲解比赛或是知识竞赛等,也可将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示在校内平台网或是旅游专业群等互联网平台上,让优秀的成果能在学生间分享。

(四)综合评价。此阶段工作内容的完成通常直接结合在实践展示阶段中,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展示的着重点在于学生知识的收获及其对自我的感悟,评价则是对学生完成工作的一种鼓励、认可亦或是激励,在学生实践成果评定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至整个专业建设上的全方位分析。另外,评价展示不能仅靠某单方面的成果来做评定,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应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整体表现来做评判。教师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时,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发展,综合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及创新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五)实践反馈。专业建设之所以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教学中的反馈是其根本保证。教师可在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完成后,结合学生的整体特点及旅游行业的实际所需,明确课程标准,并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大势所趋或是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形,对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进行修订,从而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随着全国信息化的快速进程及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旅游专业应充分理解其所带来的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有利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景区实践教学的推进研究,提升景区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整个景区形象的提升,实行校企深度合作,如此方能开创出中职旅游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6.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六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受到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质监局、林芝市质监局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2014年11月20日,该项目以94.5的高分顺利通过评审组验收,成为西藏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景区”。

评审考核组副组长西藏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刘红春表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西藏旅游的一张名片,率先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的试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所能发挥的示范效益和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西藏旅游脚步的加快,它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增的。希望通过大峡谷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功开展,带动其它景点也开展相应的工作,进而促进全自治区旅游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总监郭沂锟表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视客户责任为已任,创建质量管理部也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此次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公司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力争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旅游服务行业的典范。

7.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七

全市推广使用“慈善北京”标识

《意见》提出, 北京市将在全市推广使用“慈善北京”标识, 今后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 整合互联网、户外广告牌匾、公共交通设施宣传栏等传播媒介, 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慈善宣传。同时, 将传播慈善文化理念、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纳入全市中小学德育课程, 并将志愿服务行为纳入中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预计今年三季度, 也就是学生开学后, 团市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将出台具体措施。

探索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

奖励制度方面, 北京市政府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首都慈善奖”, 对在公益慈善领域作出较大贡献、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个人、企业、慈善组织以及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公益慈善项目进行表彰。同时, 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 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据悉, 三季度团市委、民政局、市社会办即将出台具体措施。

设捐助点开通慈善监督热线

“慈善”将不仅仅是遇到大灾大难时的捐款献爱心, 而是融化在日常的扶贫济困的“惠民慈善”。北京市将在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的基础上, 在社区、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商务楼宇、交通枢纽等场所设立社会捐助站点, 方便群众就近捐赠废旧物资。同时, 创新发展慈善超市。为了避免“郭美美”抹黑慈善事业, 北京市政府表示, 今后将依托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 (96156) , 开设首都慈善监督热线, 畅通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中不良行为的投诉举报渠道。若发现任何组织或个人在慈善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 可以向其所属的慈善组织投诉, 或向民政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监督, 对违法违规及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

【他山之石】

志愿者“福利”多

我国多地已开始志愿服务的嘉奖和回馈尝试。比较普遍是根据志愿服务时间长短授予不同星级。志愿者可以服务时长换取社区志愿服务, 志愿者本人退休后还可以服务时长换取社区养老机构爱心服务等。

星级志愿者可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比如, 四星级及以上志愿者可享就医绿色通道;五星级志愿者在部分试点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可享优先服务等。

8.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八

从旅游景区的层面来说, 导游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导游所体现的素质及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旅游景区给游客的印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导游对旅游景区的形象有着极好的宣传作用。对于景区的游客来说, 从景区的景观的外观表现是很难了解景区所具有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导游的存在使得游客对景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旅游景区的导游通过说景的方式, 为景区的游客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 同时展示了导游本身的人格魅力,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重游率。

2 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提升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导游服务质量一直参差不齐, 成为影响旅游事业深入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目前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旅游景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导游流动性大

从目前旅游景区导游管理机制的实际情况来看, 旅游景区的旅游社存在着忽视对导游进行激励的问题, 同时我国在职称管理中忽视了对导游员这一职业的管理。从而导致在管理机制上的不健全。正因为如此, 多数导游员只是将景区导游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工作, 并没有将导游作为自己职业规划发展过程中的事业来追求。加之, 导游员本身是以年轻人为主, 有着吃青春饭的倾向, 因而导致旅游景区的导游人员流失现象比较普遍, 旅游景区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导游队伍, 影响了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导游社会地位较低, 缺乏基本保障

从目前旅游景区导游的社会地位来看, 社会认可度较低, 且工资收入也低, 在福利及社会保障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权利, 通常被视做吃青春饭的职业。这样的现状导致旅游景区的导游缺乏对景区的归属感。在旅游景区的游客眼里, 导游是作为服务人员存在的, 尤其受某些素质较低导游的影响, 导游的社会地位较低。从旅游景区旅游社的管理体制来看, 对导游薪酬管理缺乏有效的规定。在我国的旅游景区, 旅行社之间为了竞争需要, 从降低导游工资的角度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甚至有的旅行社拒绝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给导游缴纳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导游的基本生活缺乏良好的保障。

2.3 职业素质较低, 业务能力较差

从我国旅游景区导游自身的情况来看, 职业素质较低, 业务能力较差。表现为, 在为旅游景区的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导游的服务质量较低, 服务意识较弱, 在对旅游景区的讲解上工作不到位。对游客的食宿安排草率了事, 对于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承担责任的职业素养。导游流失率高也是导致导游业务能力差的原因, 导游业务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一些导游对旅游景区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景观了解较少, 因而在讲解过程中游客无法体会景观所具有的意义。有的导游由于工作能力较差, 加上自身专业水平不高, 不按旅游景区导游人员的相关制度进行工作, 导致在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与游客发生矛盾时无法解决, 严重地影响了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4 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游客投诉较多

从相关的统计资料或者媒体的报道可以了解到, 对于旅游景区导游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景区游客投诉最多的。从旅游景区导游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表现来看, 主要是从部分导游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与商家合作, 通过不恰当的方式诱导游客进行消费。从学历结构看, 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学历偏低导致旅游景区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难度增加。从游客的角度来说, 在旅游景区进行观光旅游, 自然少不了购物这一环节, 而在这个环节中如何协调好景区游客、商家与导游三者的关系, 导游的职业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3 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提升路径选择建议

3.1 建立旅游景区导游激励机制

旅游景区有关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景区的实际管理出发, 制定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导游评级制度, 从而使得导游能够通过该评级制度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明确导游的发展目标,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 旅游景区的旅行社可以通过确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激励导游的工作进步。具体而言, 如旅游社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同时对导游进行适当的授权, 从而激发导游对导游工作的兴趣, 从而在工作中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确立旅游景区导游的激励机制, 可以促使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2 旅游景区导游薪酬福利体系的完善

从保障旅游景区导游基本生活水平, 使其能够享有相应社会保障的权利也是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提升路径选择的必然结果。只有确立较完善的旅游景区的导游薪酬福利体系, 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旅游景区导游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的方式包括除了给予导游物质奖励外, 还可以通过颁发荣誉称号或者证书的方式, 给予其精神上的奖励;除了确立荣誉激励机制外, 还需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导游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 只有具备完善的旅游景区导游的薪酬福利体系, 才能有效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水平。

3.3 旅游景区提升导游素质的路径策略

旅游景区导游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通过导游自身的不断学习来实现;其次可以通过旅游社自身提供的培训或者旅行社将导游送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方式来实现;此外也可以通过政府所组织的导游培训方式来实现。具体的路径方式:通过导游知识信息服务系统, 确立当地的导游社团的地位, 在增加社团成员间联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导游的职业素质。

3.4 重视导游服务中沟通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减少和克服旅游景区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导游与客户之间的纠纷问题。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与旅行社自身应重视导游服务中沟通作用的发挥。在导游进行服务的过程中, 应重视与游客的沟通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为旅游消费者其自身的消费需求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在导游服务沟通的过程中, 要做到以人为本, 从服务的角度与旅游景区的游客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 导游服务所具有的沟通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 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 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并不全部由导游本身来决定, 是多方面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因而, 我国的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旅游景区本身的旅游社应该参与到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系统中,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影响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

9.景区安保服务管理制度 篇九

20 世纪中后期,格鲁诺斯(Gronroos) 提出了消费者“所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揭示了旅游服务的期望值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1]帕拉苏拉曼(A.Parasuraman)、 贝利(L.L.Berry)、 赞瑟姆(Zeithaml) 三位学者提出了服务质量测度模型SERVQUAL量表。[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服务管理、服务营销、服务经济学和体验经济等理论。 如程兴火、周玲强(2008)制作出适宜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量表;[3]连漪、汪侠(2004)构建了旅游目的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4]李爽、 黄福才、李建中(2010)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特征与分类进行的研究。[5]王莹(2003)提出适用于旅游区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等。[6]

西柏坡作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的典范,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不仅资源价值高, 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功能。 但在景区接待量快速发展过程中,服务供给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认知度与品牌升值。 因此, 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对提升石家庄国家级优秀城市形象、改善周边旅游景区服务环境、增强景区吸引力、扩大客源规模、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柏坡景区服务供给质量的现状调研

西柏坡坐落于石家庄市平山县, 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1948 年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成为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的指挥大后方, 并在此召开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也因此享有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美誉,并与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一起成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 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景区的游客规模人逐年增多。2000 年达23 万,2004 年接待60 万,2008年为110 万,到2012 年高达460 万,[7]如图1 所示。

为深入了解西柏坡景区服务质量现状和游客对景区的感知,笔者通过现场观摩、咨询、拍照、记录等方式,对景区安全管理、服务人员态度和导游讲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 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同时,通过发放300 份游客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分类汇总,运用Excel操作系统计算出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了解游客对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感知。 (问卷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三、西柏坡景区服务质量问题综合分析

1、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设施匮乏

西柏坡景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停车场、通信设施、环卫设施和景区冬季供暖问题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景区停车场面积狭小,可供游客停车的区位普遍缺乏,每逢各种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导致各种车辆停滞在高速路口,堵塞交通要道,造成诸多不便。 而目前景区缓解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停车收费,按车型、车辆规格和停车时间来进行收费。 而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通过自驾游前往西柏坡的游客达到66.67%, 同时26.67%的游客也认为停车不便是景区存在的一个问题。 景区通信设施不到位,一些景区甚至没有通信讯号。 环卫工作不及时。例如岗南水库景区水面上有白色垃圾漂浮。 西柏坡革命旧址和文物展览馆冬季供暖问题凸出。 由于革命旧址和展览馆是还原当时的革命情形,门窗常年开放,但在北风瑟瑟的冬季,游客在参观之余普遍会感觉到冷,而在这些景点安装空调或暖气取暖显然与环境不协调。 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

2、高峰期导游配置不足,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调查问卷中有25%的游客反映西柏坡的导游较为缺乏, 而需要导游进行讲解的游客人数则为63.33%,特别是中共中央旧址景点的导游。 中共中央旧址多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旧居, 屋内布置简单, 有些游客缺乏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详细认知,很难通过观摩屋内的简单设施去了解领导人当时的生活背景。 据调查,自2010 年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2 万人,而西柏坡目前总共有导游及解说员200 多名,[8]景区导游的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3、景区外围消费设施管理混乱,影响景区红色氛围

西柏坡景区内外的饭店、 旅馆、商贩数量众多, 但规模层次不一,既有高大气派的“别墅式”饭店,也有私搭乱建、 毫无卫生保障的路边摊位。但不管哪种层次, 价格普遍偏高,且服务质量不高。 对此,景区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与规划措施。 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3.33%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用餐方便和6.67%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用餐经济实惠,游客满意度普遍偏低。 此外,当地村民在通往西柏坡景区的道路两旁占道摆摊,贩卖纪念品和当地特产,并运用扩音器大肆宣传,这一方面使道路拥挤不堪,容易形成交通阻塞;另一方面,此起彼伏的商品宣传,既影响游客观光的心情,也妨碍景区的旅游形象。 更有村民利用外地游客初来乍到,对景区环境缺乏了解的弱点,擅做野导,为游客介绍景区情况并为游客带路,从中收取高额费用,使游客普遍感到不满。 由于景区疏于管理,影响了景区的红色氛围。

4、景区虽免门票,但单体的收费项目偏多

调查问卷显示,23.33%的游客反映景区的收费项目过多。 事实上,西柏坡景区虽然免门票,但是景区内收费的服务项目依然存在。 例如景区导游费,其阶梯式收费标准不是依据游客多少,而是依据讲解员的资力和水平,最低80 元。 又如景区内私人开发的一项“体验飞行”娱乐项目,游客可以乘坐小型直升机从高空俯瞰整个景区的秀美风光,但其收费价格偏高。 具体收费标准为鸟瞰西柏坡全景1 圈200 元,加1 圈加100 元;西柏坡-岗南1 圈400 元;西柏坡-鸳鸯岛1 圈600 元; 西柏坡-大坝1 圈800元,若有航拍、摄影意愿价格面议。 西柏坡是一个红色旅游胜地,其景区建立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去领会革命精神和缅怀革命前辈。 如果设置太多的收费项目且收费标准不合理,会大大降低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

四、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景区收费项目管理,不断优化景区服务供给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 西柏坡虽采取了免费的景区管理模式,但在停车、私人导游、个体红色景点开发、影视服务经营等诸多方面, 收费项目繁多。 调研中发现, 大多数游客对景区存在的乱收费项目的现象心存芥蒂。因此,景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收费项目的管理,不断优化景区服务的良好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收费项目,加大对不合理收费项目治理整顿的力度,让消费者开心消费,物有所值。

2、加大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景区硬件质量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美,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的收益,因此景区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内部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景区内部的各种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 景区基础设施服务应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景区基本服务设施如公共座椅、垃圾桶、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整洁和完好无损。 二是适当增加景区娱乐设施项目, 实行无线wifi全覆盖,以满足不同游客游览观光的旅游信息需求。 三是建设生态环保型停车场, 并扩大停车场面积,以保证游客车位充足,并实行免费停车。 四是加强景区环境卫生建设和检查力度,使景区发展成为“花园式”旅游景区。 五是研发冬季取暖技术,保证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内主要房间内的冬季取暖问题,同时,也防止由于潮湿原因,影响纪念馆和旧址房间文物的霉化。

3、注重与周边社区沟通,优化景区内外销售环境

景区外围环境也影响着景区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改善景区内部环境的同时,外围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景区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周围民众沟通,适时改建周边民居,从而改善景区的整体形象。 改善外围环境卫生,多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景区周边环境。 整顿外围消费设施,为景区周边饭店、旅馆制定统一的卫生和服务标准,保证其干净卫生、服务到位、价格合理。 统一设立外围摊位,使商贩在固定场所贩卖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特产。 取缔野导人员,避免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优化市区与周边景区交通体系,提高景区的通达度

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交通通达度也直接影响着景区发展的好坏。 因此景区要重视交通建设,一方面景区要修葺道路主干,扩充直达车辆,以满足游客在不同时间段游览景区的需求。 另一方面完善道路服务设施, 及时维护通往景区道路的指示牌标志和标识,根据车流量的变化,适当增加加油站、维修站和临时停车休憩区等,为游客出行带来多方便利。

5、突出景区红色资源,挖掘景区人文内涵

突出的人文特色是一个景区发展的“软实力”,是景区发展的无形资产。 因此,西柏坡景区应根据景区的历史文化功能和科研价值不断创新,突出景区人文特色,挖掘景区人文内涵,使景区以文化制胜。 作为我国著名革命圣地的西柏坡应充分挖掘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定期为游客举办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义务讲座,从而丰富西柏坡红色旅游胜地的教育功能,扩大景区的人文影响。

西柏坡作为石家庄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服务质量对游客感受红色旅游教育的氛围至关重要。 随着游客规模及旅游需求个性化、品质化的不断提高,景区服务项目中,停车场、景区标识、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景区内外环境、购物与餐饮等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游客游览期间的感知与期望值间的差距增大、重游率降低。 因此,要加强西柏坡红色景区的管理,使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石家庄不断加强A级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本研究恰逢河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评估验收工作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及综合分析,对改善景区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格鲁诺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1.

[2]Parasuranman A.,Berry L.L.,Zeithaml V.A.Refinement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J].Journal of Retailing,1991,67(4):420-450.

[3]程兴火、周玲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量表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7-51.

[4]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4,19(5):9-13

[5]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25(4):20-26.

[6]王莹.旅游区服务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110.

[7]王萍.2010年西柏坡接待游客460万[EB/OL].新华旅游网,2012.

上一篇:开工会议报道范文下一篇:语文《说名道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