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2024-07-06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精选15篇)

1.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一

传染病相关资料档案整理要点

一、组织管理:领导小组、疫情处置小分队、传染病相关预案、上级及本级文件、本工作计划、总结等。

二、培训及会议情况:包括手足口病、流感、腹泻病等培训,培训及会议要有通知、签到、授课内容、小结、照片等。

三、督导情况:包括对幼儿园、村卫生室的督导,督导要有记录、小结。督导记录用区疾控中心统一下发的 “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场督导记录及反馈表”。

四、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情况:疫情处置报告,病例个案调查表,疫情处置单,采样登记表等。

五、散发病例流调、采样情况:个案流调表、采样登记等。

六、宣传情况:宣传画、宣传单发放登记,消毒药品发放登记。

七、相关报表:水痘、流感、狂苗接种登记表,汇总表;腹泻病登记本、旬报表等。

八、应急物品储备:疫情物质室是否干净整洁、有无物质清单、物质是否齐全,消毒药品是否过期、数量是否充足,消毒药械是否能正常使用等。

2.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二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卫生院防保队伍不稳定

虽然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根据要求设置了公共卫生管理机构, 但有部分卫生院防保专干人数偏少且兼职较多, 工作量大, 很多人都不太热心本职工作;另外, 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需要实时网络监测、及时审核传染病、疫情报告等, 造成专业队伍极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 直接影响到当地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和报告质量。

1.2 卫生院临床医师对传染病报卡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

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临床医师平时接触传染病比较少, 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不甚了解, 遇到诊断传染病时, 填写传染病卡信息量又大, 且费时间, 加之患者又有顾虑不肯提供真实地址等诸多因素, 临床医师常常不了了之。

1.3 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 县疾控中心每年都会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但由于经费有限, 学习、培训时间不够, 只能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对网络直报人员的技术培训上。有些卫生局领导和乡镇卫生院院长以工作忙, 抽不开身为由拒绝参加培训, 形成领导不重视, 培训不到位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 乡镇卫生院经常调换疫情报告人员, 新进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因此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

1.4 疫情报告制度没能有效落实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县卫生局也定期组织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对相关单位进行工作督导和检查评比, 但由于两家单位都与乡镇卫生院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监督、检查力度明显不够。疫情报告中存在了问题甚至是违法行为,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罚, 导致疫情报告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

1.5 疫情报告工作不严谨

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仍然采取逐级传报方式, 信息由门诊、病房、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人工收集、归纳、统计传染病报告卡, 工作量大, 工作效率低, 中间环节多, 传输周期长, 信息失真多, 使传递时限较法定时限滞后。一些卫生院的传染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根本无法填报疫情, 更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例如, 有些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防保专干处。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了检查结果, 从而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目前, 通常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防保专干收集后分类进行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或是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 严格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首先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内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进行两次以上的督导检查;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明确分管领导, 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 并协调解决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要根据本单位实际, 合理安排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 明确岗位职责, 做到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领导过问, 专职人员督促检查、责任科室内部强化管理, 确保疫情报告工作正常开展。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通过检查评比, 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 对不认真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又不做改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发文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 全心全意地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整改工作。

2.2 强化培训, 增强意识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执业的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 尤其对相关的疫情管理人员及疫情报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持证上岗, 推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1]。县疾控中心是疫情报告业务培训的主管部门, 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及辖区的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尤其是学习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方法和报告时限、《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定期召开医疗保健机构和乡 (镇) 卫生院疫情报告管理会议, 总结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通报各医疗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和检查结果, 交流各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经验, 布置和传达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2.3 健全制度, 各行其责

充分发挥乡村医疗站、村卫生室、私人诊所作用, 要求他们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 保存3年。责任疫情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到乡镇卫生院防保机构。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5大部分。疫情专职人员要对门诊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等, 每月至少1次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 发现未报或漏报应及时督促诊治医生填卡, 并进行网络报告。在录卡前, 对填写的报告卡进行重卡检查, 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 并不再录入网络。对已经通过网络重报的报告卡, 应通过网络做出删除标记。同时应定期对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进行错报、误报等检查, 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并在备注内注明原因。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必要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并热情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查找原因,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县疾控中心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 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资料进行分析,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2]。

2.4 严格执法, 惩前毖后

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执法力度, 对医疗机构和疫情责任报告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时限和程序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对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决不能留情面, 讲客气[3]。总之, 要使每一个疫情责任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从思想上重视,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使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性得到有效的落实, 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4]。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乡镇卫生院防保专干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质量的因素, 综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提高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方法 依照《湖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安乡县20所乡镇卫生院2009年报告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报告卡, 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 运用SPSS1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县20所卫生院均配有网络直报设备, 操作系统齐全, 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的情况下, 传染病漏报率仍高达11.8%;零报告单位中82.5%无传染病诊断, 26.8%有诊断未报告。结论 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有效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关键词: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漏报率,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玮.江西省传染病疫情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工作总结[G].卫生部《2005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与对策项目资料汇编》2006, 6:85.

[2]李韶梅, 王颖, 唐玉环, 等.传染病监测与疫情报告管理现状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04.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218-220.

3.蜜蜂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篇三

1.欧洲幼虫腐臭病: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弱群、保温不良、饲料不足的蜂群最易发生。发病死亡多在2~4月龄期。发病初期,幼虫身上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病情严重时,幼虫全部腐烂,散发酸臭味,导致蜂群弃巢而逃。因此,对发病蜂群要加强管理,蜂群发病时可用.5公斤糖浆加10万单位链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钠调匀喂蜂,每框约喂50克,两天一次,连喂6~7次。

2.囊状幼虫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发病死亡的是六日龄幼虫,死后挑尸呈“囊状”,群众称它为“尖头虫”。对囊状幼虫病,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雄蜂,替换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要加强饲养管理,补充人工饲喂,做好换王断子清巢工作,减少病源。发病时,可选用半枝莲、贯众、虎杖等的其中一种,用干品50克,加水煎浓去渣后,按一比一加入白糖,配成药糖浆喂10框蜂。

3.孢子虫病。本病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节发生,患病蜂群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后,中肠浮肿,体色变黑,飞翔力减弱,不久就会死亡。可采用5%~10%醋糖浆,或0.5公斤糖浆加入巴龙霉素10万单位拌成药糖浆,每群蜂喂药糖浆100~150克,1~2天1次,连喂7~10次。(广东 陈贵善)

4.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治方案 篇四

为切实做好我镇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县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邓雪峰任组长,谢慧娥为副组长,曾跃进、龙建良、余斌、郭立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谢慧兼娥任办公室主任网络直报员由防疫专干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传染病防治的协调指挥工作,研究防治对策,制订防治方案。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治工作的指导、落实等工作。二、工作任务1、严防鼠疫、霍乱、手足口、禽流感及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传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病及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发生旦有“输入”病例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果断有效地就地扑灭,确保不出现二代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特别做好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和地方疫源性疾病(钩体、乙脑、疟疾、狂犬病)等的防治,按要求认真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手足口病、流脑等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重点探索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做到旱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

3、加强对甲型hn1流感、手足口病、o139型霍乱0157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腹泻等新的传染病的监测、监管。

4、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传染病和其它因灾害发生的疾病,及时救治,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5、抓好以艾滋病为龙头的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管理条例》.加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继续做好两牢人员的监测工作。

6、积极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咯,完成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

7、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学习,加强疫情管理,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传染病常年防治机动队伍,强化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负责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应急处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相应的物质器械储备。

2、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防治知识交给群众,增加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二号”病防治知识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强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在保证儿童“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的前提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搞好其它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大力推广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4、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开设发热门诊和观察室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密切注视“非典”及人禽流感的疫情动态。

5、巩固和完善肠道门诊的建设。按“四专两有”的标准建设肠道门诊。每年的5-10月份开放,严格做到“逄泻必登,逄疑必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加大增多处环境可疑食品、产品、物品、水源等的采样检测种类。

6、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及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卫生监督员曾跃进联合卫监明山分所重点对集体(学校)食堂、集贸市场、流动摊点、夜市及加工食品等卫生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加大监督、监测频率,切实把住“病从口入”关。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明山头镇政府动员社会各个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自已动手整治环境和灭鼠,灭蝇,灭活动,以减少疾病的传播。8、摘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力度,重点搞好狂犬病的防控,加强对各村卫生室狂犬病举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每月及时收集并上报暴露人群数。同时,我院和各村卫生室共同搞好狂犬病例的流调消毒和报告工作。9、强化与明山头镇联校的协作配合,指导全镇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10、做好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按照上级有关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我院做好重点传染病实验室样品采集11、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科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网络直报正常运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门诊登记、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

四、加强督查

我院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加大对各村卫生室的督查力度。按照工作要求,每半年开展一到二次全面检查,每月抽查3-5个村卫生室,对工作未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村卫生室和个人进行通报,要求限期整改。检查结果纳入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乡村医生劳务费直接挂钩

5.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五

新庄乡卫生院传染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政草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做好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及时发规、报告和参与处置社区和城乡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二)提高群众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知晓率;

(三)实现国家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规范划制定的工作目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项目覆盖全乡8个村。

(二)项目内容

1、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发现、报告、登记辖区内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疫点处理。

2、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3、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对非住院结核病病人、艾滋病等传染病病人治疗管理。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结合实际,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经费补助政策。

(二)资金安排

乡镇、村卫生室开展传染病登记、报告、疫点处置、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非住院结核病、艾滋病病人治疗管理等相关工作经费均从国家和自治区拨付的人均 25元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经费中列支。其中:非住院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经费补助标准为:

(1)报病费

对推荐和转诊的肺结核病人,经结防机构确诊为涂阳和新发涂阴(包括重症)病人时,对于推荐和转诊的单位或个人,按20元/例的标准给予报病补助。

(2)病人治疗管理费

病人疗程结束后给管理医生发放管理费,初治涂阳按照村级60元/例、乡级20元/例标准发放;复治涂阳按照村级8元/例、乡级20元/例标准发放;重症涂阴和初治涂阴病人按照村级40元/例、乡级10元标准发入。

(3)追踪补助

对承担可疑病人追踪工作的乡村级医生,每追踪到位l例疫情报告的病人,补助20元。

(4)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补助

对涂阳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给与补助,标准为20元,补助是对1个密切接触人员前往当地结防机构或乡镇痰检点检查的交通补 助。

(5)乡镇卫生院查痰点痰检员补助

每完成1例可疑患者痰片检查(每例可疑者检查3片痰涂片,经验收痰涂片质量和操作符合要求者),补助9元/人。

(6)病人治疗及随访检查工作补助

治疗中的肺结核病人,要定期随访查痰,初治病人2(3)、5、6月末,复治病人2(3)、5、8月末,每次2份痰,查痰补助标准10元/次,补助3次,共计30元;病人疗程结束时提供1次胸部X光片检查,其补助标准为15元/次。

四、项目执行时间

本方案发文之日起执行。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时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各项活动的实施应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每项活动结束后,应有评估报告和总结。

(三)要建立规范的经费发放制度,按照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定期、及时下发结核病、艾滋病病人报告和系统管理补助经费,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抽查。

新庄乡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6.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六

㈡健康教育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健康教育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我市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是我市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城区“双创”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任组长,专门召开了会议安排部署了工作。明确了区及市上2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双创”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1、健康教育方面:一是健康教育以扩大宣传、健全网络、提高知晓率为重点,举办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仪式”。赠送了健康生活工具礼包300余份,并向群众发放健康基本知识、平衡膳食、健康体重以及个人身体活动指导方案等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二是举行了市区健康教育培训会,培训城区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人员460多人。开展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再次编印了《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读本》2万册,制作了健康教育幻灯片,利用播放电影的形式,对城区44个社区居委会逐一进行宣传教育。三是抓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和资料建档工作,基本建立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网络覆盖率达90%。四是医院健康教育开展顺利,形成了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病人及陪人相关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

2、病媒生物防制方面:一是病媒生物防制按照爱卫会组织协调,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乡镇、办事处具体实施的原则,市爱卫办制定《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认真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培训,编印《市病媒生物防制培训资料》,邀请省疾

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专程来我市对城区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近500人。二

是市疾控中心、市地病所按照《病媒生物防制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病媒生物密度检测,增进病媒生物防制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三是春季,印制病媒生物防制宣传画和防制手册3万多分,提高居民对除“四害”的知识和技能。秋季,在城区组织开展了病媒生物药物集中消杀工作。四是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向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及乡发放灭蟑药品5000多支,灭鼠药200多公斤。同时,市、区爱卫办又对各街道办办事处及社区病媒生物防制相关工作人员100多人进行了消杀知识及安全用药现场培训。于9月25日—9月28日城区进行了灭鼠、灭蟑螂集中消杀活动。这次集中消杀为明年的集中消杀工作摸清了底子,取得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㈢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快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3月25日,市委常委、副市长专程到位于区村的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现场督查了工程建设情况及进度。市卫生局建立了项目定期联系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工程正在进行土建和设备安装。二是加快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落实资金899万元,完成了实验室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疾控检测水平。三是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及时规范报告法定传染病。全市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通了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率大于98%,三级医院报告率达100%,报告及时率大于98%,报告准确率大于95%。继续搞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和院内感染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导力度,严防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同时,组织开展了传染病应急事件演练,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强化计划免疫,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加大对基层的工作督查和业务指导,确保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实施,增加疫苗种类,有效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目前,“五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五是积极防治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发生后,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对患者实行就地诊断、就地治疗和就地康复,共计发病237例。同时,向全市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25万余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六是加大无偿献血力度,规范血液采集、检测、供应。努力提高自愿无偿献血率,目前,自愿无偿献血率达100%。秦都区沣东办卫

生院2010年创卫工作总结 2011-06-14 07:12:05 来源:秦都区沣东镇卫生院 浏览:218次 创卫工作是党和政府多年来提倡的一项政治工作,国家的繁荣昌盛情系着每位公民的幸福生活。创卫要

从人人做起,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爱卫会的正确指导下,在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职工的积极工作下,我们认真学习了区爱卫会的文件精神,基本上完成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的创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们首先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以院长苗鹏为组长,王庆会为副组长,董琪、魏敏、刘俊,苟晓娟为成员。对本院及本辖区的双创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使本辖区的创卫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二、建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院制定了近景规划,对医院卫生进行区域划分,制定“三包”制度,每周对个人卫生点、厕所、门窗进行检查及消毒,责任落实到人。医院每月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医疗服务咨询,让患者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三、对本辖区的单位及群众进行爱国卫生、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的宣传,坚持每月召开乡医卫生专干工作月会,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不良的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对大家的危害,4月份我医院防保站和镇环卫办在辖区开展了“六小”集中整治活动,对辖区内的各个餐馆进行逐个检查,并对各个餐馆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现场督导,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停业。4月份我们还对辖区医疗市场进行了整顿,对非法行医的诊所坚决予以取缔,并对存在问题的诊所限期整改。使我医院、我辖区在创建卫生城市中做出一定贡献。

四、我们定期对各大单位及学校、食堂、浴室、理发店进行除四害知识的宣传,其中对学校的知识宣传达到每月2次。4月份医院和镇双创办在辖区进行了“四害”集中消杀和宣传工作,并治理了四害孳生地,使除四害工作落到实处。

五、制定了控烟计划,各个科室悬挂了控烟标志,动员职工尽量戒掉烟瘾,无论在家或公共场所不吸烟、不敬烟,在会议室、办公室不摆放烟灰缸,并进行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各项宣传活动。

六、为搞好我院室内外环境卫生工作,整治脏、乱、差、预防各种传染病传播,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我院实行卫生承包制度,职工每天要彻底清扫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严把病从口入,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卫生划分

片区并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洁区域并把自己的清洁区卫生搞好。清理院内的医疗垃圾,集中管理,确保传染病工作顺利完成。

7.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七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4份门诊病例以及病房传染病报告进行回顾性检查, 统计漏报情况, 分析发生漏报情况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每月定期开展搜查住院部出入院登记和各科室门诊日志登记, 化验室登记、出入院办理登记处每月都要展开自查工作, 将出现的传染病患者都登记记录下来,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查出的法定传染病与电子报告卡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 核对, 同时抽查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进行核对, 凡无电子报告卡的均为漏报。

2 结果

针对漏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防治措施,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6例, 漏报3例, 漏报率为18.8%,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8例, 漏报2例, 漏报率为11.1%, 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责任报告人观念淡薄, 缺乏疫情报告意识。

3 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基层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都有一套管理机制, 但是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以及检查力量, 并没有把真正的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缺乏真正必要的监督制度, 甚至还会出现有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出现[1]。

第二,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基层卫生院部分医师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力度不强, 还有的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缺乏主动性, 持着一种不催不交, 晚催晚交的报告态度, 认为到督查时再报告也不会对传染病疫情造成任何影响, 法制观念淡薄。

4 针对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情况的对策

第一,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管理传染病报告的部门, 制定传染病报告的相关制度、门诊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 每日下班之前都要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报、漏报的问题, 有效制止该情况发生。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错报、漏报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理。

第二, 加强相关认识。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活动, 确保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加深,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熟悉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 坚决防止缓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出现。

第三,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信息反馈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来说, 起到及时互通情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要做到每日与临床医师电话联系, 严格把关传染病登记卡的登记质量, 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5 结语

基层卫生院应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力度。卫生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提升自身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意识, 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艳.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51-654

8.“非典”十年后,会诊传染病防治 篇八

“2003年的‘非典’和后来的禽流感,提示我们必须对‘人畜共患病’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综合医院的传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大多是2003年‘非典’时突击建立的,多数机构处于萎缩阶段,放一两个人在‘守摊’。”

……

8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进行分组审议、专题询问时,与会人员这样表示。

抗击“非典”十年后,委员们“会诊”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哪些问题?

防治体系“薄弱”,如何破解

“‘非典’的突发,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近年来国务院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科研立项的支持力度都加大了。我们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对此深有体会。”丛斌委员在分组审议时这样表示。

2003年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已经形成了一个政府领导、多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初步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各级各类传染病预防体系。

“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环境变化、人口流动,病种、病原的复杂关系,给传染病预防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朱静芝表示,基层疾控人员不足、任务重、待遇差,不能适应现实要求。

这一问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调研也有新发现。今年4月至5月,该委员会调研了北京、海南、云南等5个省、市及所辖16个市(县、区),问卷调查了上海、黑龙江等12个省(区、市)。调研发现,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还存在“财神跟着瘟神走”现象;防治人员数量和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实验室检测能力需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和队伍力量薄弱等。

“在加强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方面,国家有什么解决思路和改革措施?”朱静芝在专题询问会上问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传染病防控人员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在人员培训、待遇等方面,都有一些专门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回答说,我国对传染病防控人员建立了卫生防疫津贴,2004年将专职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人员也纳入津贴范围,并大幅提升津贴标准。目前,全国近20万人获该津贴。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徐科表示,已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开展对重点疾病防控、新发传染病应对、实验室检验检测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强化人员绩效考核评估。

避免“小道消息满天飞”

“明天市内医院转移‘非典’病人,千万不要上街”、“某某学校出现疫情”……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谣言。

此类“小道消息”,近年来也出现在小儿手足口病、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过程中。今年4月,浙江省慈溪市警方对3名散布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者予以行政拘留。

谣言止于公开,疫情的科学发布是消除社会恐慌的良药。分组审议期间,多位委员、代表为健全疫情发布制度“支招”。

“传染病疫情的发布,贵在及时、准确。‘非典’以后,疫情发布制度和发布工作已有很大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韩晓武委员表示,疫情发布不及时、不准确,会耽误疫情防控,且会导致“小道消息会满天飞”,造成社会恐慌甚至混乱。要强化重大疫情只能由中央主要媒体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发布制度。

许振超委员建议,地方政府将传染病定为“公共卫生事件”后,应迅速查明发病原由,并尽快向社会公众通报,以平息猜疑和恐慌情绪。“这几年好多地方出现了小儿手足口病,但是发病后,一些地方信息披露显得非常迟缓,从而造成当地家长惶惶不安,不利于传染病防治。”许振超说。

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认为,公众对传染病疫情享有知情权,各级政府和疾控中心应真实、准确、及时对公众公布疫情信息。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则建议,对甲类、乙类传染病,每年或每季度应在全国医疗系统予以公布,以引起各级政府、医疗部门、医疗机构甚至每一个医生的关注。

禽流感等新发病,怎样应对

如果说“非典”是传染病防治法的一次大考,如何防治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则成为新的关注点。

“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地区,可能成为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的新的发源地……对传染病可能出现新的发源地和传播途径,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专题询问时,谢小军委员如是说。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通过坚持日常检测、加强风险评估、建立多部门合作预警机制,目前还没有此类重大传染病发生。如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开展对三峡库区人群的健康检测,17年来,没有发现传染病疫情方面的异常情况。

“禽流感是近十年来我们国家畜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2003年年底爆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一直持续到现在。”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禽流感不仅危害养禽业,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农业部门一直抓源头治理,防控禽类的禽流感;加强监测,全国基层建立了400多个农业部直属的疫情监测点;制定了严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按照预案迅速扑灭。

于康震表示,为了做好今冬明春H7N9的防控,农业部已于7月份印发今年下半年和2014年H7N9病毒监测方案;9月初将召开2013年秋季动物防疫秋防大会,全力避免今冬明春发生大的家禽疫情。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变异规律,有什么科学预测手段?在科研立项上有什么支持?”丛斌问。

徐科表示,从国内外传染病防控实践看,现在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是难以预见的,主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还是设立敏感的、广泛的疾病检测或者症状检测系统。我国已建立覆盖多部门的病原体检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加强病原体的检测、识别和溯源能力,加强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等。“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投入19.1亿元,立项支持146项课题。

跨境传染病,如何防控

“全球化趋势导致传染病的跨边境传播,很多疾病现在已经实行无国界传播,‘非典’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专题询问时,赵白鸽委员对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表示关注。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今年调研发现,我国陆地边境线长,地理条件和人员往来方式复杂,特别是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边境无天然隔离屏障,边民往来频繁,疾病跨境传播风险高。近年来,输入性霍乱、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时有发生,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任务繁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方财力薄弱,难以独立支撑传染病防治体系和应对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

“目前传染病跨境传播的特征在我国有些什么表现?在我国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如何进行防控?如何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赵白鸽问。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现在全球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日益严峻,鼠疫、霍乱等古老的传染病频发;肺结核、疟疾等传染病死灰复燃;H1N1、中东呼吸综合征、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不断出现。据有关专家表示,现在全世界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体有将近40种,其中一半在我国有发现。而我国边境线比较长,特别是陆路边境比较长,像云南、广西、新疆与周边疫情复杂的国家接壤,但医疗基础薄弱,边民往来频繁,监管难度大,疾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比较高。

该如何防控?支树平介绍,从口岸卫生防疫来讲,主要是依靠卫生检疫;同时加强日常监测。他坦承,我国口岸总体比较重视卫生防疫,但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大的口岸、机场、海岸口岸,一些大的陆路口岸卫生防疫能力比较强,但是一些临时口岸、季节性口岸的基础比较差,也缺乏设备和人员,还存在比较大的隐患。

支树平表示,目前主要有6方面的防控机制:建立国际传染病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口岸传染病监测机制,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控制机制,出国人员健康服务体制,联防联控机制(和卫生计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和境外卫生组织联防联控,和省、市、县各级组织的联防联控机制等)。其中,在口岸检测方面,我国2008年到2012年口岸排查处置有传染病症状者是11.7万余人,确认各种传染病6349例;今年上半年,在口岸发现有传染病症状12300多人。

“国境卫生检疫依照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已实施26年了,现在确实需要修订,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支树平如是建议。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调研中建议,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边境地区的传染病防治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加强防治体系建设,保障工作经费,从而巩固防止输入性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困难传染病患者,如何救助

“患有特定新发传染病的困难人群,政府有哪些具体的医疗救助政策?”专题询问会上,丛斌这样提问。

“对于困难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国家有一个有效的政策体系。”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首先回答这一问题。他表示,该体系分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也就是通过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基金的报销进行解决;其二,通过第一个层次仍然解决不了的,再通过医疗救助渠道解决,去年全国财政共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98亿元。

第二位回答问题的是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按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困难人群特定传染病医疗救助工作,是由民政部门负责。”李立国表示,对新发传染病,民政部会同原卫生部2010年出台《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切实将低保、五保对象纳入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症患者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困难人员实施救助。2013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四部委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的通知》时,要求通过城乡医疗救助渠道帮助解决人感染H7N9禽流感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这些政策都得到了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共给予困难人群医疗救助9134万人次,支出资金221亿元,其中包括新发传染病等。

“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哪些特殊的扶持政策?有无专项的资金支持?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支持?” 刘德培委员继续提问。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支持力度是不断加强的。”王保安表示,这种“加强”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以及专业防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方面,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运作机制;二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传染病防治的投入呈现倍增的态势。比如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支持,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中部地区补助60%,东部地区补助从10%到50%不等,体现了向中西部的倾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2012年,发改委和原卫生部一起组织编制并启动实施了《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方案》。中央对西部地区给予了重点支持,去年以来已经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支持西部地区300多个重大疾病防治设施项目建设。下一步,在中央资金和建设项目安排上都将优先支持西部地区,同时积极推进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艾滋病重点医院,以及青海、云南国家鼠疫菌种库等的建设。

宣传教育预防,切勿“走过场”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仍无全国统一的传染病防控教材;一些学校挤占健康教育课时,或对健康教材“一发了之”;一些媒体对“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责任落实不到位;除北京、上海外,多数省份有卫生保健人员的学校比例不超过50%,有的省在10%以下……

“控制传染源需要民众的理解支持,阻断传播途径需要民众积极参与配合,而保护易感人群更需要广大群众有自我保护意识。”专题询问时,姒健敏委员提出,全社会参与对于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系统防治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在姒健敏看来,当前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作用十分薄弱。“在鼓励全社会参与防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上,政府部门有没有规划、目标?学校怎么能保证‘不走过场’?”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表示,下一步,将强调媒体的法律责任,扩大公益宣传;提高传染病防治宣传的质量,提倡通俗化、大众化;突出对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宣传等。“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方式方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宣传。”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坦承,目前学校在传染病防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育部关于开展学校传染病预防教育工作、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措施,下一步将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教育工作的检查力度,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健康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开发等。

9.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方案 篇九

实 施 方 案

目前,正值春夏交替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市、县及教育局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为了预防、控制食品安全暨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食品安全暨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伍开雨(学校校长)副组长:何成(百胜医院院长)

丁祖年(学校副校长)张复春(中心学校副校长)

成 员:学校及医院全体工作人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复春任办公室主任,周亚勤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其它工作人员挂钩到各班,具体挂钩情况如下:

张复春、何 成:负责(九年级4个班)周亚勤、伍东方: 负责(八年级5个班)何万红、丁 淮:负责(七年级4个班)

二、日常防控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控常识。

利用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安全暨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类重大食品安全暨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远离人群聚集地。各学校认真组织一次预防食品安全暨传染病知识讲座,设置专题宣传栏,开设校园广播专栏,举办专题广播讲座,发放食品安全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向广大教职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安排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每天下午3:00时前将学校检测情况及时上报镇中心学校。

3、严格检测制度,坚持每日二检(晨检、午检),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跟踪检查工作。

(1)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每日对入校人员的体温检测工作,发现校外人员有发热症状者,拒绝入校;发现本校师生有发热症状者,立即卫生所检查治疗,并报校领导小组。

(2)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该班全体同学每日的晨、午检工作,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同学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并报告校领导小组处理。

(3)班主任负责每日对因病缺勤的同学及时开展病因病情追踪工作,明确病因,并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4)办公室负责每日对全校教职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职工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5)食堂承包者或学校总务处负责每日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处理,随时抽查食堂的食品样品。

(6)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对周边零食小摊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3、坚持通风消毒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学校负责每周安排专人分别对教室、宿舍、餐厅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周末对全校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场所、食堂等公共区域进行药物消毒,不留死角,确保食品及饭菜安全。

4、严格考勤制度。

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学生和老师缺勤情况进行登记、调查,查明缺勤原因:凡发现因发热病情或其它传染性病情请假者,必须立即报组长。各学校严格门禁制度,严禁校外人员进入学校,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5、取消近期大型集会等活动。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传染病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

检查制度。做到一天二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的登记和追踪工作,如在校发现有传染病类似症状的,立即报告学校和卫生部门。

四、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3、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4、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五、责任追究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教职工履职考核,学校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现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

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规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

百胜初中

10.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十

山阳县卫生局

我县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全县27个网络直报单位(3个县直医疗单位、23个镇卫生院、1个民营医院)全部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报告工作逐步规范,质量稳步提高。自2009年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现将2009年以来我县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以来我县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9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7种1065例,报告发病率为244.31/10万。死亡1例,死亡率为0.23/10万,病死率为0.09%。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307例、肝炎239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05例、手足口病121例、腮腺炎112例,发病率依次为:71.74/10万、55.85/10万、47.91/10万、28.28/10万、26.17/10万。

2010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1497例,报告发病率为332.92/10万。死亡5例,死亡率为1.11/10万,病死率为0.33%。与上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6.27%。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505例、感染性腹泻331例、肺结核300例、肝炎206例、结膜炎46例,发病率依次为:117.44/10万、76.97/10万、69.77/10万、47.90/10万、10.69/10万。

2011年全年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 14种1169例,报-1-

告发病率为270.93/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17%。与上年相比发病率下降22.18%。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肝炎270例、手足口病266例、肺结核243例、感染性腹泻215例、结膜炎45例,发病率依次为:62.57/10万、61.64/10万、56.31/10万、49.82/10万、10.42/10万。

二、2009年以来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县疾控中心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每天坚持至少4次以上网络审核制度,2009—2011年网络审核及时率均达100%。在审核过程中对发现的聚集性病例等疫情及时核实并上报相关领导,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县疾控中心每月对上月疫情动态作出分析,每半年、全年做出全面疫情分析,并下发各医疗单位,指导全县传染病报告及防控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统一规范相关资料

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夯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县、镇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传染病报告本底资料。县疾控中心于2010年统一印制了门诊日志、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传染病登记册等传染病报告相关资料,使我县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管理又上新台阶。

3、规范开展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调查工作

根据商洛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调查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山阳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

报告及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调查方案》。自2010年4月起县、镇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工作,促进了我县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开展。2009年以来,传染病报告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4、加强督查,强化措施

县卫生局每年年初与县、镇各医疗单位签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半年、年终与疾控中心联合开展各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全县通报,兑现奖惩。县疾控中心定期开展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督导,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改正,有力的促进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稳步提升。

三、重点传染病防控情况

1、艾滋病

我县自2000年9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2011年12月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39例,死亡20例,失访2例。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采取综合措施,规范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强化疫情报告制度。2009—2011年监测发现HIV阳性病例3例,报告3例,报告率达100%。二是依托三级网络,对感染者实施人文管理,对存活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进行采血检测58人次,结果连续三年均为阴性。三是规范开展VCT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县医院、县疾控中心等七个单位设立VCT服务室。连续三年开展各类人群

梅毒检测404人次,结果均为阴性;HIV检测17444人次,其中初筛阳性2例,确诊2例。四是广泛开展宣传、营造防“艾”氛围。三年来设立大型宣传牌4面,灯箱宣传牌10面,永久性标语1516条。五是落实干预措施,防治疫情传播。认真实施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实行月干预措施,三年累计干预36次,为高危娱乐场所发放安全套72584只,干预暗娼人员1598人次。六是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累计为25名病人免费发药全程督导抗病毒治疗,病人督导服药率达100%。七是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三年共帮扶受艾滋病影响12 户家庭开展生活自救,累计投入资金20000元,保障病人家庭生活稳定,户均年收入达8000元。

2、结核病

2009至2011年累计接接诊初诊病人4241例,初诊病人就诊率 3.2 ‰,免费拍摄胸片2795例,查痰4179例,初诊病人痰检率为99.00%,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63例,病人治疗覆盖率100%,新涂阳发现率达70%。一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结防工作人员业务素质。2009至2011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各级医务、管理人员1555人次;二是定期开展结核病督导访视工作。2009至2011年累对30个乡镇督导531次,访视免费治疗病人561人次;三是强化结核病网络专报。始终保持专报信息上报及时准确,提高了新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质量;四是强化非结防机构结核病登记、报告、转诊及转送工作,提高肺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转送率和转诊到位率;五是积极开展涂

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2009至2011年累计应筛查涂阳病人家属825人,实筛查799人,病人家属筛查率96.85%;六是积极开展TB/HIV双重感染筛查工作。没有发现双重感染病人;七是开展了县中入校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应作结核菌素(PPD)试验3104人,实作3091人,其中结核菌素(PPD)试验呈强阳性反应30人,经对呈强阳性反应30人拍X光胸片均排除肺结核。

3、甲型H1N1流感

2009年我县共发现报告甲型H1N1流感8例。疫情发生后,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张兴华局长为组长的山阳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控制、信息宣传、卫生监督、后勤保障等五个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的甲流防控工作。一是迅速启动甲流防控应急预案,对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山阳中学、同仁学校采取封校,班级停课放假,规范治疗患者,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消毒、健教等综合措施,使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在节假日期间对流动人口加强监测,保持警惕,做好疫情防范处置工作。三是加强演练。先后组织了多次实战演练,检测各部门协调作战能力,在演练中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四是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省市下发疫苗接种计划,2010年1至5月共接种甲流疫苗81300人份。在易感人群中建立了免疫屏障,为控制甲流发病奠定了基础。2010、2011年全县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

4、手足口病

自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以来,我县2009—201

1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为:121例、505例、266例。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一是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监测。实行手足口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开展群防群控,科学应对疫情。县疾控中心成立流调队,对全县发生的每例手足口病例都进行了个案调查,并落实辖区镇、村两级对病例进行监测管理。对三年来累计发生的20余起学校聚集性疫情均采取班级放假10天的措施,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7天,对教室、宿舍等进行终末消毒,指导学校开展晨检工作,有效预防疫情在校园内的传播流行。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应对疫情需要。

5、肠道传染病监测防治

开展了以霍乱防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肠道门诊,落实“八”有措施,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每年5—10月份全县各级哨点医院开展监测,实施电话周报。2009—2011年累计完成市级下达的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测任务150余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三年来,在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11.蕉岭多方筹资改造老区乡镇卫生院 篇十一

新铺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梅州市蕉岭县南部,距县城十九公里,全镇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该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42581人和3000多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的使命,其业务范围辐射到平远、梅县等乡镇。

新铺镇中心原卫生院业务用房2210平方米,因其地势比较低洼,每年汛期均受洪水淹浸,每逢墟日交通受阻,严重影响医疗急救工作。同时又因其潮湿、黑暗,加上设备十分简陋,医护人员缺乏,导致住院业务无法开展。卫生院就医环境差,直接影响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因此当地群众多选择到邻镇比较好的卫生院就医。

老区人民“看病难”、“就医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牵动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心。为使老区新铺镇人民群众享有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程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便民廉医工程”,2008年8月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该镇在石窟河东农民街原新铺交管站重新修建一所中心卫生院。新卫生院位于省道公路旁、圩镇附近,交通便利,占地面积45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项目启动后,该县各级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得到中央专项资金5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该镇新建的卫生院于今年5月19日落成剪彩并投入使用。

新铺镇新卫生院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当地的医疗环境,使卫生院的业务量不断提升,现在年住院人数约600人,门诊人数约3万人次,业务收入150多万元,比搬迁前业务收入增长36%。

12.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十二

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

一、检查对象和内容

(一)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检查。

1.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地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2.主要内容: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重点环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情况。

(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医院。

2.主要内容: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可对血液透析等重点环节开展抽检;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情况。

(三)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监督检查。

1.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院。

2.主要内容: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无害化处置;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等情况。

(四)各省(区、市)可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菌(毒)种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检查依据和时间

(一)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二)检查时间。

2011年3-4月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监督检查工作具体方案,并开展培训。

2011年4-10月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检查工作。

2011年11月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总结。

三、工作要求

(一)卫生监督所应当根据本计划,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加强计划实施的工作质量管理,在实施监督检查计划前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督导。

(二)卫生监督所在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时,应当将往年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及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要说明情况,重大案件及时上报查处情况。

(三)开展监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时,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

及时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发现无法及时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6号)有关要求开展监督检查。要加强与疾控、院感、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阿克陶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3.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十三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xx县XX-XX学年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各学校及时开展了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卫生监督所4人教育局1人组成5人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检查按《方案》逐项进行现场检查后,召开由各乡中心校校长、学校校长、总务主任和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的整改会议,针对食堂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限期予以改正,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食堂予以行政处罚,对问题相当严重的坚决予以停业,待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同时在会议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下发了《xx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牌按要求上墙,并和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签订《xx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卫生监督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疫情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二、检查情况

全县辖区内共有63完小,11所初级中学,1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有食堂的学校25所,此次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专项整治,共出动车辆11辆次,卫生监督员75天次,共检查了25所学校,43个食堂,15个小卖部,6个二次供水点,和25所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具体情况。检查的43个学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42个,持证率97。67%,从业人员93人,持有效健康证92人,持证率98。92%。统一下发《xx县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牌43块,和学校及食堂接直责任人签定《xx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43份。此次检查对22所学校40个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进行行政处罚,其中罚款24个,罚金4600元,限期整改38个,停业整顿2个。查出食堂内变质食品68公斤,查出小卖部食品过期及三无食品49公斤,并予以现场销毁。在学校传染病防治方面,此次检查中发现只有2所学校均建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我们为规范传染病管理,统一下发了《xx县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共25份。全县学校只有1所学校设立了卫生室,有专职校医1人,其它24所学校为兼职保健教师共24人。学校对传染病报告渠道均较为清楚,但在学生请假、病假,销假等方面排查登记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三、存在问题

1、学校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末将以往的卫生监督意见整改落实到位。平时检查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有些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2、全县大部分学校食堂因面积狭小,食堂布局不合理,不能进行区域划分.硬件设施不足,有的食堂硬件设施严重欠缺,连台、架、柜使用都没有,有硬件设施的也使用不合理,不符合学校食堂

卫生管要求,本次检查中我所对食堂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均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

3、食堂内因设施不足,食品不能完全进行分类摆放,加工流程不能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动物类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加工未能分开;餐用具洗消设施简陋,消毒池未专用,餐食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餐用具没有真正进行消毒。

4、学校对食堂卫生管理督查力度不足,卫生制度不落实食堂管理人员形同虚设,从业人员缺乏卫生意识;对食品加工流程不熟悉,食品加工操练环节不规范。导致食堂内各个环节卫生不能控制,整个食堂卫生较为混乱.有的食堂毒物与食品混放,有毒容器盛装食品,交叉污染和毒物污染隐患非常大,必需下决心解决。

5、大部分学校食堂采购进货验收制度不落实,未进行索证索及台账登记,有的食堂即使作了登记,也项目不全,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个别学校存在许可证过期未及时换证,极个别从业人员未能进行健康体检上岗,均以责令立即改正。

7、部分校内小卖部为谋暴利,不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竟然出售超期食品和不合格散装小食品,大多“色素小食品”色彩斑澜,很是吸引学生的购买欲。

8、校外无证食品摊点较普遍,这些摊贩常和人员打“游击战”,食品数量不多,利润较高,屡禁不止。

9、大部分学校生活饮用水仍然不符合卫生要求,对饮用水卫生防范意识差,大部分二次供水设施未能及时清洗消毒,也未加盖上锁。未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水质检验,对学生供应的直接饮用水也未向厂方索取检验报告书。

10、由于全县学校严重缺乏专业校医或保健教师,各学校对、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缺乏,导致全县学校春秋常见病防治工作差,对学生的因病缺课登记,登记、报告,病假、销假登记不完善。

四、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落实了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使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2、加大学校食堂的硬件设施投入,使食品加工流程合理,食品的采购加工过程要层层把关,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毒物、有毒容器严禁进入食堂内,同时加强对校内小卖部的管理,杜绝超期食品及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防止各种中毒事件的发生。

3、加强教育与卫生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配合。年内开展一次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提高卫生意识,转变观念,规范经营

4、、对学校食品卫生检查必须加大力度,要校内校外一齐抓,要把整治校园周边的食品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落实,不能当作一项短期整治工作,对无证经营者要坚决予以取缔。

5、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分餐教师的体检工作,把防治各种工作放在首位,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6、加大学校改水工程落实,坚持学生直接饮水的索证制度。、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要让群众及家长有保护少年儿童的意识,从而减少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7、应对学校配置专业的校医或保健

教师,开展春秋季节的防病及宣传工作。加大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要让群众及家长有保护少年儿童的意识,从而减少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学校食堂卫生安全责任;

2、进一步落实好《xx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和《xx县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加强教育与卫生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配合。建议年内开展一次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意识,转变观念,规范经营。

4、加大食堂改造力度,教育部门在建造和设计食堂时,能够有卫生监督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尽量使每建一个食堂设计功能上更科学、合理、实用。

5、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堂环境卫生、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餐饮具容器消毒、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管理、食品的采购、储存等方面的有效监管。

14.防治新型传染病 别慌张要重视 篇十四

10年前爆发的SARS给国人带来惨痛的经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留下了珍贵遗产:公共卫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多个相关法律先后被修订;监测预警和应急网络实验室检测能力也迅速跟上,在之后的甲流、禽流感防控中发挥了威力。

畜禽需求增 共患病变多

自1976年以来,新传染病正以每年1~2种的惊人速度被医学界发现,同时已知的旧的传染病也发生了变异,卷土重来。而全球化让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这也让人畜共患病的广泛传染成为可能。

猪流感、禽流感和SARS的病因都是病毒,但病毒种类不同。SARS是由冠状病毒引发疾病。

而禽流感和猪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共有135种亚型,各种变异的流感病毒在历史上曾多次大面积流行。最近的一次是4年前从美国、墨西哥开始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截至2009年11月30日,中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流确诊病例近万例,死亡病例200例。但随着专门针对H1N1的疫苗的产生,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官于海伦称,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合作的加深,未知疾病的病原体可以很快得到确认,像SARS这类全球关注的传染病,通常只需要2~3个月。

禽流感可防可控

很长一段时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于高致病性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H5上。今年在上海市和安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H7型病毒常见于禽类,包括鸡、鸭、飞鸟等,但目前,中国尚未在禽类中大范围检测出H7N9病毒。

从国际经验来看,过去极个别地区曾出现过人类感染甲型H7流感的案例,而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都比较弱。资料显示,2003年2月起,荷兰多个养鸡场暴发H7N7禽流感疫情,一些鸡场工人和他们的家人也被感染,83人发病,1人死亡。2004年2月至4月中旬,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36个商业养鸡场的鸡群也先后被检出H7N3禽流感病毒,而所有工人中只有2人受染。

直至目前,学者只能根据研究经验分析、推测H7N9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曾师从美国病毒学会泰斗彼得·帕雷斯的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严家新认为:“甲型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主要和H(血凝素)有关,而过去,H7亚型不曾发生大流行,所以,H7N9的致病能力及出现大流行的概率或将较低。”面对新型传染病,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囤积,理性对待,自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责编:孙展)

15.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 篇十五

2011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沧卫生法监字[2011]第13号文,县卫生局开展了对全县传染病防治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一、精心布署、认真组织

为做好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这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卫生局成立了以传染病检查领导小组,抽调预卫生监督中心业务骨干及相关责任人组成这次检查领导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当前的形式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迅速制定了检查方案,根据传染病防治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责任分工。由预防保健中心监督人员负责对县内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监督,卫生局牵头组织对县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传染病防治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指导。

二、监督检查情况 本次专项整治自7月份开始,共出动监督检查车辆32辆次,执法人员126人次,县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门诊布局基本合理,消毒隔离措施基本符合规范。医院所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采购、储藏、管理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各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有一定的储备量。乡级以上医院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所有门诊全部有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

县(市)级卫生行政、卫生监督及疾病控制机构均有明确的传染病防治目标,并能认真完成上的传染病防治目标,能按上级要求成立相应的防治领导小组和有关的专家组,均能按要求开展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和宣传活动。必要的设施,物品储备也基本符合要求,并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活动。

三、存在问题:

1、县内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大多未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直接由环卫局特种垃圾处理厂焚烧销毁,医院医疗垃圾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普遍还未能落实。污水处理设施没有。

2、县二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岗证的人员缺乏,在乡镇卫生院更是空白,没有设置院内感染管理科室。3县内无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机构,县内医院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4、县级医院大部分供应室布局、消毒管理达不到规范要求,乡一级更差。重点科室的消毒监测频次少,部分医院不能正常开展消毒自检工作。

5、卫生监督机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监督体制,监督设置在防疫站,形不成合力。缺乏专门的传染病监督科室,没有专职传染病监督人员及办公经费,传染病病监督设置跟不上工作的需要。执法手段落后,取证困难。

6、县、乡一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消毒管理知识普遍缺乏,设备相对落后。

三、今后工作

1、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宣传贯彻,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达到自觉依法防治传染病的目的。

2、提高执法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加快传染病执法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各级卫生监督经费投入,完善取证工具,提高全县传染病综合执法水平,使传染病防治执法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来源:考试大_公开选拨领导考试

上一篇:机场安检年终小结下一篇: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