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共16篇)(共16篇)
1.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篇一
20xx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XX乡网格员改变了“甩手走一走”的工作模式,真正深入到群众中,融入到辖区大小事务中,协助乡党委、政府、村(居)委完成各项工作,全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得到辖区群众广泛认可,群众满意度大幅上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辖区基本情况
全乡共5个村1个社区,每村1个网格,社区分2个网格,全乡共划分7个基础网格。网格员履行辖区内人员房屋基本信息录入、事件处理信息动态录入、治安巡查、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走访服务、政策法规宣传、流动人口走访、服务脱贫攻坚等日常工作职责。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我乡网格员积极参与乡、村、社、院坝等各级会议,今年在宣传“扫黑除恶”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各村(社区)网格员配合片区民警开展工作,采集辖区人口、房屋信息,完善“一标三实”信息、做好“智慧门牌”上墙工作。今年我乡网格员各项工作完成的均比上一年度较好。
一、“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新任乡党委副书记王霞同志分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归于乡综合治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综治办主任李明担任。各村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全乡有1名专职网格员,有兼职网格员7名,专职网格员除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外还负责对兼职网格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2、建章立制。以网格化工作职责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网格管理工作制度,网格管理员、网格员工作职责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制定了对网格员绩效考核的制度,各项制度及时规范上墙。
(二)注重实效,服务群众
一是创新业务交流方式,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建立XX乡网格化服务工作交流微信群,邀请全乡专兼职网格员、社区热心居民、乡领导加入群里。群功能主要是网格员和居民信息互动、网格员工作通报、网格事件宣传、政策法规宣传等。群里老百姓都积极沟通发言,今年网格化服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网格化管理的运转方式。形成全乡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条块结合,延伸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由村网格员、网格管理员组成的联动管理机制。
三是创新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上下调节、“分流”调解、联动调解,有利于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将矛盾解决在院落中、村社里,形成村矛盾化解的多方支持、联动调解新格局。
(三)年内工作相关数据汇报
至20xx年12月18日,我乡网格员共登记涉毒人员18人、登记刑释人员6人、登记严重精神病人36人,网格员均按质按量完成走访服务工作;登记事件处理共1845条,其中社情民意收集84条,登记政策法规宣传92条,进行扫黑除恶宣传22次,受惠群众近千人次。年内已经做网格工作简报15份,每个网格每月上报工作台账,并附图片,另有工作通报、业务指导通知书等。乡领导主持召开全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会议11次,在会议上乡分管领导对我乡网格工作实行通报制,工作优秀者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工作不力屡教不改者通报批评。今年我乡XX社区02网格员面对工作拈轻怕重,抱怨诸多拖延推诿,社区网格管理员向居委会和乡领导反映后,XX社区决定解除02网格员职务,另选王成勇为02网格的网格员。
我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积极配合乡党委的安排部署,将网格工作融入治安管理、环保、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重要工作中,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参与意识、主人意识。各网格员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发挥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精神,以走访服务、谈心谈话、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送关爱,为全乡综合治理尽心尽力。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培训。利用网格例会、全乡大会时机,以会代训、个别培训,增加网格员集中学习次数,带领网格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会议精神,提高网格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互相探讨交流工作经验,为更好开展群众工作打牢基础。
(二)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对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落实考核细则。
(三)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到网格的职责和作用,创造全民参与“平安创建”的氛围。
我乡网格化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和深化,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提高凝聚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县政法委、县综治办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完善和提升网格的功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实现“小乡大作为”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篇二
一、“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网络化”管理需要依托于统一化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 将管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 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 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理相互分离的形式。这一管理服务模式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当下的信息网络技术, 其运行模型需要建立在数字化的管理平台之上, 通过运用数字化、网络信息化的手段, 从而有效的加强对社会服务内容的管理, 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可以有效的做到系统的治理, 合理的增加政府的主导作用, 改进社会的治理方式, 及时的反映和协调人们群众各方面以及各个层次的利益诉求, 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 走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而具体到政府推行的“网络化”企业管理服务来说,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尝试, 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首先, 是针对当下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在利益诉求方面无法调和的矛盾, 可以看出我们的地方政府在企业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这也要求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做到推陈出新, 告别过去那种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 从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新模式中去, 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企业服务, 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有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进步。而“网络化”企业管理服务是一种科学闭环的管理服务方式, 需要我们做好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需要从管理标准和流程、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的内容上贯彻落实每一项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企业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整个地区的大联动和资源信息的管理新模式。
二、让“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真正走进企业
要想让“网络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真正的为地方政府所用, 那么就必须让“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真正走进企业。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省的城市之间发展并不平衡, 各个地区之间的企业规模、类型以及所涉及的领域差异性较大。因此, 要想让“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真正走进企业,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山东各个地区企业发展的需求所在, 有效的建立地区之间的联系, 结合自身的客观情况, 就如何有效的展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制定合理的、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调查、构建统计分析平台和考核评比平台, 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 以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动向, 有效的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形成服务和监督管理的合力, 让企业在强大的信息发布、监督评议管理中更好的发展。
三、用“网格化”管理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政府采用“网格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有怎样的效果, 能够取得怎样的作用呢?其归根究底来说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企业的进步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首先, “网格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在信息获取方面, 企业能够比过去更为的及时, 能够有一个可靠的、专业的、官方的信息数字平台能够完成信息共享;其次, 在企业的利益诉求方面, 企业能够告别过去那种求告无门的窘境, 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面临的问题;同时, “网络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不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也能够更好的使得政府做好企业管理监督方面的工作, 可谓是双向的, 比过去的管理服务模式更为的公开、公平、透明;而这些“网格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能够有效的促进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网格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目标, 做出相应的调整, 只有这样, 才能够将“网格化”企业管理服务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郑士元, 徐辉, 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3) :1-7.
[2]闫耀辉.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和启发[J].城市问题, 2006, (2) :76-79.
3.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篇三
一、积极对接网格化管理,构建检察职能全覆盖的“社会化”预防体系
市院预防处出台了《对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化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检察机关预防部门组建检察预防专业团队,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服务管理全覆盖,使预防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镇、工地班组等,推动检力下沉,服务基层。
一是在城区街道原已建立的16个预防站点的基础上,选派16名业务通、能力强的骨干加入到各街道的网格法律服务团队,实行一对一结对联系。二是在乡镇成立了由乡镇、街道干部组成的渔农村预防工作联络员队伍,村社层面以科室组团服务社区模式为主,由科室联系人与社区网格组成员共同组成村社预防网络的主体。三是借助检察基层网络建设,构建大预防队伍。2010年以来,市检察院在本岛建立三个乡镇检察室、5个检察工作站,在周边岛屿设立35个流动检察室,形成以乡镇检察室为龙头,以检察工作站和流动检察室为两翼的“检察基层网络”,全市预防部门通过这一网络,实现预防工作对接“承包到户”、量化任务“包干到人”。确保预防工作“联系方式公开、走村入户到位、沟通渠道畅通、职能覆盖全面”。预防专业团队通过与基层对接,定期深入基层为基础网格服务人员提供法律指导帮助,为网格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检察职能服务。
二、全面发挥“信息化”预防优势,积极畅通基层诉求
舟山市院预防工作利用检察技术支撑的预防信息化平台对接网格化管理后,畅通民意诉求,推动信息交流机制的完善。
一是建立检察预防机关工作预告制度。针对渔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现状,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橱窗宣传的方式,以短信等形式,向网格内居民预告近期主要工作安排,提高群众对检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知晓度,方便群众参与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举报职务犯罪,完善居民表达诉求的网格渠道。
二是建立已判决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对于已公开判决的案件,定期向网格服务团队进行通报,便于网格服务团队掌握相关情况,及时帮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2010年以来共通报已判决案件30件。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检察预防联络员参加乡镇网格的相关会议,加强信息互通,对各类信息做好记录,并分类进行处理: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般法律咨询的,做到即时沟通,限期回复,就地解决;对于职务犯罪举报信息,及时分流,存档经管;对于涉及检察工作重大事项或者重大情况的,及时向院领导专题汇报;对于非检察管辖的信息,即时通报“网格”领导小组。2010年以来各县区院走访乡镇网格679次,参加网格民情分析会366次,两级院从网格内采集信息1972条,涉及职务犯罪举报、涉案舆情129条,均得到妥善处置,同时为上级领导风险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充足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三、努力打造“精细化”预防模式,营造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务环境
在网格内以个案跟踪、举办讲座、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有效形式做好职务犯罪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形成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推进基层管理的廉政建设。
一是发案单位预防个性化。预防部门针对自侦部门查办的个案、类案情况,周密制定发案单位个性化预防方案,通过提早介入、协助取证,全面了解个案情况、制定预防方案,联合反贪、反渎、公诉等部门办案人员共同开好案件剖析会,从而剖析到位,效果较好。
二是个案跟踪预防人性化。通过“网格”联络员联合实现个案跟踪,发挥预防成效。如,在查办中国船级社舟山办事处副主任程某某受贿一案中,我们发现涉案人员家属对办案干警不信任,四处活动,既有联系行贿人员、妨碍办案的倾向,又有被社会人员行骗的可能,同时又因为其儿子患白血病并将参加高考的特殊情况,想请求检察机关不要将该案进行宣传报道。网格成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向预防联络员反映,我们避开孩子在家时间,以网格法律组团服务名义多次联合走访她家,打消其顾虑,并对其妨碍办案的行为进行严肃教育,疏解了家属的情绪,使其在退赃环节积极配合检察工作,并平静接受判决结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特定人群预防专项化。通过预防调查建立特定人群专项法制宣传制度。岱山、嵊泗县院针对近年来渔老大收受回扣、村长及村委会贪污受贿等情况屡有发生的现状,加强与网格服务团队合作,定期组织该特定人群参加法制宣传讲座等形式的廉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创新“项目化”预防方法,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保障民生所需
舟山市院以“项目化”预防的方式积极进行介入,在贯彻上级部署、服务民生、维护稳定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如在服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两级院预防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依托“网格”工作做好资格审查把关,预防咨询并参与干部考察等工作。乡镇街道检察室积极参与候选人资格条件的联审工作,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五种情形人员”当选。共联审5100多人,对其中2名因犯开设赌场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刑的候选人,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在公示前取消其候选资格。嵊泗县院还向组织部门推荐检察干警加入届末考察组,参与对7个乡镇村级组织的考察。同时加强对新当选人员的廉政教育,换届选举结束后集中开展村级组织人员预防教育活动。
二是关注社会民生。如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职务犯罪预防中,市预防办联合定海区预防办,加强与网格团队内农业、卫生、质检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成员的联系沟通,形成预防工作的合力。召集相关成员单位、“网格”预防员在深入超市、学校食堂、食品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之后,形成了调查报告。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监督职能,共向卫生局、工商管理局、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隐患发送检察建议10份,启动了市工商局对舟山燕窝市场的整顿检查等两项活动,帮助建立制度,完成整改。
nlc202309031400
三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如深入民宗系统预防服务宗教政策执行。2010年上半年预防干部在网格走访时有群众举报定海天福寺僧人擅自挪用、侵吞寺院“香火费”,并向主管单位民族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跑官买官”等腐败现象,从而一举立案查办了现职正科级领导干部王俊龙受贿案以及僧人储居职务侵占案,在民族宗教界引起强烈反响。预防服务网格,为基层群众搭建了参与公共服务管理和社会化大预防的平台,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五、积极探索“系统化”预防,服务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借助“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将检察机关特有的预防形式延伸到重点行业、系统,使预防调查、检察建议、预防咨询等各项预防措施更具针对性,进一步促进了服务群岛新区和海洋经济建设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效性。
一是深入开展新时期渔农村职务犯罪预防。2010年4月,以舟山市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发出了《关于在渔农村村民委员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全市检察机关共选择了6个社区(村)作为预防工作的示范点,加强与网格服务团队联系和协作,收集相关预防信息,通过警示教育、座谈会、法制宣传、预防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工作,并加强对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开发、渔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和放发等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同时,做好向党委政府建议建言,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是积极拓展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过程中各项重大工程职务犯罪预防的深度。如在大陆连岛工程建设项目中,通过预防网络重点防范公务人员在大桥施工建设过程中利用职权侵犯周边群众人身、财产权利的职务犯罪案件。重点关注大桥接线部分涉及的土地征用及赔偿、沿线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方式、价款以及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环节,通过实地走访当地网格干部和网格村民,了解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及时为党委、政府防范、应对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预防建议。先后17次协助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对因施工引起的群众上访等矛盾,开展宣传疏导工作,维护好建设沿途的社会稳定,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积极探索新区建设大背景下,对接网格服务海洋经济建设的预防工作新机制。探索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下的预防领导小组作用,实现预防职务犯罪的联动效应,为预防工作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融入“网格”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探索群岛新区建设中“网格”专家反哺预防工作。如普陀区院新区建设过程中探索成立专家咨询团,通过聘请网格内各领域学有所长的专家为预防工作的专业化出谋划策,提高预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基层站所职务犯罪专题预防。海岛的基层站所是海洋经济建设的最前哨,是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岱山县院预防科通过分析该县是潮汐能、风能等海洋新能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所在,结合办案情况,针对该县基层站所职务犯罪撰写专项年度报告,引发领导高度重视。■
4.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篇四
XXXX市城区XXXX街道广场西社区,位于XXXXX街XX号,东起XX广场,西至XX,北与XXX区接壤,南至XXXX市委党校,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有驻街单位16个。
2011年以来,XXXX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现主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三化措施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
一是管理区域网格化。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状况,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按照每300户确定为一个网格,共划分10个单元网格。
二是管理内容标准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以“三活”、“四清”、“五到家”为内容。“三活”即社区工作人员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每个社区居委会成员要对所负责区域的四大方面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
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我们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实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工作落实出得去。
二是环境卫生有进步。网格服务立足居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凸显社区网格化带来的变化。社区全年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单位开展爱国卫生活动3次,参与群众1300人次,出动车辆63台次,清理卫生死角56处,重点场所19个,清除垃圾淤泥100多吨,共计清理小广告350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12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40分,切实改善了居民小区的环境面貌。所有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显示出社区对网格居民提出的意见的极大重视,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了解决,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
三是民生项目有落实。我们在开展普惠工作中,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服务,针对性地为每个不同人群提供对口、对接服务。全年新审批低保5户、8人;为176位7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人发放生活补助35800元;为31名居民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124880元;为6名孤儿每人每月发放270元的救助金;为符合标准的低保户申请廉租住房54户。新帮助26名就业困难对象走上了公益岗位,其中包括零就业家庭1名,残疾人1名。XXXX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全面展开,免费为235名70岁以上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安装了电子保姆,一年来,享受服务的老人121人,累计服务308人次。
四是综治维稳有保障。我们调解充实了夜间巡逻小分队、法律咨询队、楼道看护队等3支群防群治队伍,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大力宣传“出门五个字”。对于案件多发的粮机小区,区里投资,街道社区实施,花费7万多元为其安装了监控设施。并推行出租房协助式包片管理机制,由网格服务员协助民警做好出租房房东、房客信息清查登记,为社区构建了一张范围大、反应快、效果好的防控网。还特别注意对活跃群体的关注,发挥网格内信息员人头熟、信息灵的特点,关注和掌握不稳定信息、信访信息等,如文明创建期间,粮机厂因企业改制引发的群体上访,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居民动态,及早介入、宣传和说服,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时协调落实,短时间平息了事态,保障了迎检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网格管理打造街居服务新格局。
一是党员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强化党组织的龙头作用,80名党员通过5个网格党小组和多支网格服务队,发挥了直管党员模范带头、在职党员“身先士卒”、老年党员“奉献余热”及居民骨干的“饮水思源”作用,使他们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双亮双争”挂牌上岗承诺公示制,做到了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承诺做出来、党员形象树起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激发了为民服务的热情,网格中热心的居民积极参与服务,推进了居民自治,厚实了党执政为民的群众基础。
一手资料。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率不高,这部分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是团队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我们的网格服务人员多数由退休干部、居民骨干组成,对政策、办事规程、街道情况、社区问题、工作重心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需要加强,对一些涉及稳定的问题和矛盾的预见性、研判性、敏感性也需要提高。
三是部门合作力量还需拓展。作为老城区,流动人口较多,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弱,我们在这些事务的处理上显得社区职权有限,很多诸如小区停车难、基础设施改造、老城区线路老化等我们无力解决的难题,急需多部门联合办理。在网格化工作中我们感到要尽快形成联合办理机制,及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居民群众,以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显示出我们工作的人本化、精细化的理念。
5.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 篇五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联动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受理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12345热线的派单,与徐汇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平台、公安“110”等相关系统联动;
(2)负责对各类渠道发现的问题实行一口受理、统一派单,并进行协调、督促、核查、评价和监督;
(3)负责上报需要区级平台派发上级职能部门及友邻单位处置的案件(报前须经街道主要领导审核同意);
(4)负责指挥调度社区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联勤巡防和综合执法;
(5)延伸建设居民区工作站,负责对居民区工作站的工作指导和必要的经费保障;(6)承担社区综合治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市容环卫等事务性工作;
6.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篇六
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在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事务繁杂、机制不顺、管理粗放和为民服务的贴近度、精细度不高等问题。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海勃湾区委 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结合外地先进经验,从我区实际出发,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区社会建设大局,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使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为建设和谐海勃湾区奠定坚实基层基础。
二、基本原则
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四、工作内容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街道(镇)、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街道(镇)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一)合理设置网格。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以“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六要素信息库,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网格。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实现全面覆盖。全区按照每300户设置一个网格,39个社区现有居民116800户,共需设置389个网格。
6—8人组成。
区属各单位,要协助街道(镇)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依法依规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划分工作职责。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管理服务直接责任人,负责了解掌握网格内的情况,具体落实各类基础信息的采集、不和谐因素排查、帮助居民办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自治服务团队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随后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基础服务团队,主要以业务服务为主,各相关单位、部门社会团体等,结合自身日常工作职能,针对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问题、要求,进行及时高效的服务。义务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针对居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困难,但又不再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的诉求,进行
建立民情日志制度,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通过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状况。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确保社区情况当日清、动态准、处理快。街道(镇)要对社区反映的疑难问题以及在民情接待、走访调查工作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处置,确保各类民情意见有效解决。
(六)落实岗位要求。强化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推行“错时工作制”,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坚持经常性、不定期的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入户调查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方式方法,注重自身形象,对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要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民情日志。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七)建立考核机制。各街道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要的保障。将网格化管理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相结合,实现有效衔接、协同运作。
(二)强化分类指导。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的试点办事处(社区)要逐步理顺组织体系,并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着重在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尚未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全面启动、排出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通过公开考录、选拔优秀大学生充实社会工作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居住在社区、熟悉社区情况、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配备到社区服务机构中来。以今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每300户一名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的标准,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今后,在公务员选拔中,同等条件下,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优先录用。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研究制订在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招录工作。
7.有线电视网格化管理应用探讨 篇七
随着数字化和双向化发展, 有线网络运营商能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受众类型的复杂化, 业务形态的多样化, 要求有线运营商的管理必须从粗放转变为精细。如何洞察受众需求的变化, 如何提供恰当优质的服务, 如何部署稳定可靠的网络, 如何解决运营维护的便捷……, 诸如此类的问题, 摆在了快速发展的有线网络运营商面前。合理应用网格化管理理念, 可以帮助有线运营商化解部分难题。
对于网格化管理, 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 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管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 使得各网格内的资源更易管理, 同时协调和整合各网格之间的资源, 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保障系统利益整体最大化。根据中国知网CNKI关于“网格化”的学术关注度, 可知“网格化”的应用在逐年增长。目前网格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生物制药、环境保护、交通等很多行业。近年在通信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对而言, 在有线电视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较少。
1 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1.1 网格化的特点
1.统一化服务
受众使用有线电视的根本原因在于享受服务。网格化管理修正了线条管理的弊端, 有效地改善了有线网络运营商内部的沟通机制, 有利于共享内部资源, 为受众提供便捷有效的统一化服务。
2.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收集各网格单元的用户和资源数据, 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梳理, 深入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 便于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运营维护和营销策略。
3.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
管理者通过掌握动态信息, 可以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 有效地提高事件应对效率, 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1.2 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点
在有线电视网络领域应用网格化管理, 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网格单元内管理的对象或资源
每个网格单元内管理的对象或资源包括受众、网络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受众可分为:家庭用户、企业用户、政府部门用户等。网络资源包括设备 (光接收机、宽带数据接入设备、语音接入设备等) 、配线架、远端机房 (或街道站) 、管道 (含杆路) 、线缆 (光纤、同轴电缆) 、终端接收设备等。人力资源包括运维人员、营销人员、以及第三方合作人员等。
2. 网格划分原则
1) 受众的类型和密度。业务需求越高、受众密度越大, 网格越小。
2) 地理区域。以主要街道、江河、铁路等作为网格的界限划分。
3) 排他性。被管理的对象或资源仅属于所在的网格。
4) 依据采取的接入技术, 选择恰当的网格半径。
5) 在现有分前端覆盖的基础上, 细分网格。
6) 网格的大小和边界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优化服务时, 协调资源配置, 网格的区域逐渐由大变小。
3.网格化管理的动态性
体现在受众需求的变化、资源供给的变化、管理策略的变化。当受众的需求、类型、分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整合资源响应需求变化。资源供给的变化包括人力资源、设备数量、技术体制等要素的变化。资源供给应与受众需求协调发展。网格划分原则、网格编号、网格单元内管理机制、网格间的共享机制等都属于管理策略。管理策略依据受众需求和资源供给动态调整。
2 在接入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有线电视网络包括多业务平台 (单向直播系统、双向互动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 、运营支撑系统 (业务支撑系统、运维支持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 、承载网 (骨干网、城域网) 、接入网、终端设备、基础设施 (机房及配套、管线资源) 等。接入网建设在整个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投资占比较大 (一般为20%以上) , 同时建设和改造任务最为繁重, 因此有必要重视接入网的规划设计工作。
2.1 粗分网格
依据现有机房覆盖情况, 粗分网格。以省级网络公司为例说明, 在县级以上 (含县级) 行政区域, 将分前端或分中心覆盖的区域作为一个网格单元;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 将乡镇作为单位划分网格单元。业务发展迅猛的区域, 可适当细分网格。
2.2 收集资料
收集各网格单元内的管理对象及其相关信息。
1.受众类型、分布情况。特别是重点客户群的分布情况。
2.在网用户数量、覆盖用户数量、在网时长、自有业务开通情况、竞争方业务开通情况等。
3.现有/在建/规划建筑物的类型及分布。
4.机房:设备 (含配线架) 型号及使用情况、机房剩余空间、剩余电量、空调运行状况、机房所有权、租金等情况。
5.管线资源:管道网络分布、管孔使用情况;光缆长度、型号及使用情况;电缆长度、型号及使用情况。
6.光纤分配箱和楼内分配箱的型号、使用情况及分布。
7.现有接入网技术、网络结构、光节点分布情况 (在网及覆盖用户数量) 等情况。
8.相应的地理信息地图、街区分布、区域统计年鉴。
2.3 需求分析
1.从受众需求出发。对拟开展业务的发展进行预测, 特别是互动类业务、宽带上网业务、企业专网业务等。
2.从市场竞争考量。分析竞争对手开展业务的优劣, 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视频业务优势, 大力推进高清化和3D化, 提高竞争门槛。
3.保持行业特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挥政府宣传喉舌作用,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 保障安全播出。
结合以上3点, 提出近期和远期的业务发展规划, 并落实到各粗分的网格单元内。根据业务发展规划, 提出对接入网的传输带宽、传送时延、数据丢包率等服务质量 (Qo S) 的要求。
2.4 接入网技术选择
接入网技术的选择, 由很多动态变化的因素制约, 因此接入方式也是动态变化的。
1.要着眼现有的基础, 包括:已有接入网的运营情况 (机房配套、管线、施工质量等) 、企业资金情况、工程运维人员的能力。
2.服务“2.3”小节的需求分析。
3.选择的接入网技术应具有生命力, 体现在标准的规范性、网管的完善性、厂家的支持性、商用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
4.初步选择2~3种接入网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应用场景, 建立相应的接入网模型。
5.结合以上4点, 全面考虑服务质量 (受众满意度和安全播出) 、成本 (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建设周期 (含试运营周期) 等要素, 确定不同应用场景所采用的接入网技术和应用方式。
2.5 细分网格
在粗分网格的基础上, 依据最佳覆盖半径和拟选远端机房 (或街道站) 进一步细分网格。
根据“2.4”小结确定的接入网技术和应用方式, 测算出覆盖细分网格单元的最佳半径。
选择远端机房, 注意以下几点:
1.细分网格单元内的机房及配套, 应满足相关区域业务发展的需求。
2.尽量在受众群密集的地方或细分网格的中心位置建设远端机房, 以减少管线建设投资。
3.在资金可行的前提下, 尽量购置机房。
2.6 网格编码
对细分网格进行编码, 便于管理。采用8位三级编码方式:第一级, 地市级2位;第二级, 粗分网格3位;第三级, 细分网格单元3位。
在此网格编码原则下, 细分网格单元内的所有管理对象都从属于这8位管理数字。
2.7 开展规划设计
在细分网格单元内, 按照确定的原则开展接入网规划设计工作。
以上是接入网规划流程的简要描述。由于接入网规划的动态性, 流程需多次调整, 以满足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同时, 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资源供给的增减, 接入网的应用模型也要相应调整。接入网规划的项目后评价, 对后续的接入网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议积极开展。
针对接入网规划设计所采取的网格化管理方法, 同样适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多业务平台的规划和设计, 只是管理的对象、划分网格的方法不同, 接入网规划涉及的要素更为基础。
3 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3.1 存在的问题
国内省级有线网络运营商大多整合不久, 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还延续原有体制下的模式, 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对受众需求分析不细化, 决策对网络建设指导意义不足。网络建设一般采取超前建设方式, 造成投资回收期过长。
2.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一线运维人员和营销人员分离, 不利于服务受众。一线运维人员的工资普遍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故障响应不积极。营销人员缺乏对数字电视的理解, 不能给受众提供全面、专业、满意的服务。
3.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缺乏或不足,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虽然目前大多数网络运营商都有运营支撑系统 (BOSS) 和呼叫中心 (Call Center) , 但尚未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如目前呼叫中心的呼入主要以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为主, 被动满足用户的“需求”, 呼出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欠费催缴和自动回复。而分析客户的行为和信息, 通过电话销售向客户主动推介相关业务或其他服务的功能, 却应用较少。
3.2 解决的方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探讨应用网格化管理解决的方式。
在应用网格化管理时, 要基于之前在“接入网规划设计”中提及的“细分网格”进行。由于目前有线网络还属于“广覆盖”阶段, 相对网格较大;在进行市场营销分析时, 依据人力资源情况, 可在之前的“细分网格”基础上, 进行二次细分。二次细分后的网格编码, 仍采用8位三级, 二次细分后的网格等同于1个原有网格单元+1个新增网格单元。
1.建立基于网格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核心是“用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特性, 积累和共享用户信息, 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 发展和管理用户关系, 培养用户长期的忠诚度, 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要建立数据库, 而基于网格单元, 更利于受众信息的获取, 便于数据采集, 需要获取的信息可参照“2.2”节的相关内容。对于用户行为和偏好的获取, 除了网格单元内负责人的反馈外, 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BOSS获取。因为同一网格单元内的受众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易获取的用户信息, 可参照同一网格单元内的同类用户信息。
网格化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共同点是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2.统一网格单元内营销人员和维护人员的职责
各网格单元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机制, 由系统执行;各网格单元内部资源的管理, 由其内部自行完成。
省级有线网络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 在分析各网格单元内的客户关系后,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指导各网格单元内的负责人操作, 并对网络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指导工程规划部门工作。
接入网之上的线路和设备维护, 虽然故障率低, 但对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同时在恢复骨干网、城域网、或多业务平台时, 需要调用多个网格单元内的资源, 因此, 统一的运营维护部门更能胜任工作。
但网格单元内的营销人员和维护人员, 建议统一职责, 人员收入直接与受众的缴费额关联, 这样即具备解答受众各种问题的能力, 又提高了故障维修的积极性。同时, 促进了工作人员和受众的客户关系, 更有利于了解受众的需求, 推广适宜的业务套餐。
3.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体系
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基础数据, 同样需要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作支撑。常用的支撑体系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业务支撑系统 (BSS) 、运维支持系统 (OSS) 、管理支持系统 (MSS) 等。
GIS可以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 使得网格化管理更直观。可应用于区域的资产管理、故障定位分析、网络规划与工程管理、用户管理、区域竞争分析等。
BSS面向前台市场、服务部门;OSS面向后台运维生产部门;MSS面向企业职能管理部门。
BSS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 (含合作伙伴管理) 、经营分析、综合采集、综合计费账务、在线计费、综合结算等系统。随着有线运营商开展业务的多样化, 也对BSS提出新的要求要支持所有业务的受理;面向受众的个性化服务支撑;基于组合业务产品套餐的支撑;融合计费支持;业务产品中的内容管理支持;支持灵活多样的受众接触渠道等。
OSS是支撑有线电视相关网络的网络规划、开通和运行, 保障网络正常、经济、可靠、安全运行的信息系统总称, 包括设备网络管理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系统、服务保障系统、运维流程管理系统、网络优化系统和增值业务网关系统等。为了解决目前有线运营商的运维问题, OSS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运维集中化、管理精细化、支撑服务化、流程规范化等。
MSS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 (ERP) 、办公自动化 (OA) 、企业门户、统一身份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同时MSS也是BOSS和OSS等系统对外展示的窗口。系统建设时的原则:体系化, 针对企业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考虑;标准化, 通过标准组建和标准流程提高灵活性;行业化, 应适宜有线电视业务和服务的开展, 体现广电特色;实用化, 有利于提高业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模块化, 便于组件的替换和增加, 增强企业信息系统的灵活性;量力而行, 根据自身的业务开展、资金、人员能力, 采取适合的系统组织架构。
4 结束语
本文仅就网格化管理在接入网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随着有线运营商的“企业化”、“市场化”, 客户资源的重要性将更加明显, 研究和讨论网格化管理在有线电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
摘要:本文先介绍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关键点, 再探讨网格化管理在有线电视接入网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两方面的应用。在探讨接入网规划设计的应用时, 遵照接入网规划设计的流程, 依次阐述了粗分网格、收集资料、需求分析、接入网技术选择、细分网格、网格编码、开展规划设计等环节。在市场营销的应用探讨中, 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然后给出了应用网格化管理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格化管理,接入网,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郑士源, 徐辉, 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 (3) :1-7.
[2]杨永恒, 王永贵, 钟旭东.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2002 (2) .
[3]肖健.电信企业管理支持系统的建设思路[J].邮电设计技术.2004 (7) .
[4]潘淑文, 王野秋, 丁敏等.基于eTOM模型的运维支撑系统架构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12 (12) .
[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Z].2009-12-16.
[6]GY/T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S].
8.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篇八
首都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多领域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它的体系建设需要现代系统方法论的指导,其中的整体优化原则、结构层次原则、开放创新原则也就成为设计和实施该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系统整体性思考是一种立足全局的战略思考,它在局部与整体的多维辨证关系中体现整体优化的特征。城市副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中完成的,但它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各管理部门与各社会领域资源的相加,而是涉及到权力、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化配置,正是这种整体优化的谋略才使得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特征。
首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并非是一场对现行体制的革命,而是在保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强化“条上”的行政管理责任和“块上”的属地管理责任。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地划分网格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但从技术形式上来看,这项工作并非是体系建设的难点。在网格划分之后,问题的关键在于“网责”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在总体性的谋划层面上,立足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实际,重点加强城乡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制定并严格遵守全区统一的入格标准,切实把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单位、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建立“条块”有机联动,部门和属地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完备的责任体系,建立并完善结案核查反馈机制,就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思考。
其次,网格化体系要以完善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为依托。在技术上,网格化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搜集、整合、分析、汇总相关信息和诉求。这就要求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项目指标、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社区、街镇、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整合后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定期对社会服务管理各类业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同时加强对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的科学管理。
从全局来看,它的系统设计也会结合通州区信息发展规划中的许多重点工程。如新城智能管理工程是确保“国际新城”城市功能高效、健康运行的基础工程,要求通州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建设新城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普及基层数据“一表化”采集,实现对人口、市场、食品、卫生、生产、建筑、人防、应急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打造包含规划、土地、房屋、交通道路、地下管线等城市要素的区级三维地理数字空间体系,实现与视频监控信息的整合;建立程序化、规范化、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的领导决策智能支撑系统,以通州信息大厦为载体,集成新城发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
另外,资源全面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借助网格化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执法机能。对于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众所周知,这样的效果只能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中体现出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固有体制的约束,只能做到“形合而神不和”,因而无法做到城乡社会服务管理的无缝隙对接和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所以,在网格化体系设计中要避免这些弊端,要在空间上实现全区域覆盖,时间上实现全天候服务,工作上实现无缝隙衔接,才能实现运行上的动态化管理,服务上的全方位加强,诉求上的立体化响应。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网格化体系是一种常态化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精细化社会服务的机制,它的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来保障。网格化体系的信息化优势为实行技术监督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实时监控问题的发现、报送、分析、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提供了便利。事实上,根据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资料,就可以定期形成对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评价结果。只有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形成动态的、社会公开的评价结果,并将指标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体系中,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反馈链条。
二、结构层次原则
系统论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而系统稳定性就得益于系统结构的自我稳定性和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力。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要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功能转变,就必须形成不同层次的新结构序列,才能达到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式的目的。
(一)管理主体的结构层次性
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四部分组成,体现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参与的特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格局中,这些管理主体在地位上是有层次性的,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这种层次性原则要求各个主体之间既有区分又有协同,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单主体运行。同样,在网格化体系的设计中,这种主体的层次性也应该体现出来。
首先,在区级层面的组织设计上,应尽快设立区网格办和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在职位责任的界定上,区网格办负责加强对“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指导,并对网格化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收集由街镇、社区和网格上报的各类急难险重事件,并结合属地和部门实际,根据条块权责对事件进行分拣部署,加强督办和反馈。对权责不清、争议性大的问题,提出办理建议提交区委、区政府进行研究。
其次,在区级以下层面的设计上:(1)街道(乡镇)党政“一把手”对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党(工)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对辖区网格服务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在各个街道(乡镇)及区属有关职能部门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城乡社区则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构建三级(区级、街镇、社区)平台、四级服务(区、街镇、社区、网格)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工作体系。(2)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主任为辖区网格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两委班子每位成员要至少联系一个网格并兼任网格指导员,在社区(村级)层面积极处理和协调解决网格问题。(3)每个网格设置一名专职网格长,负责本网格内各类事件的发现、收集、上报、协调处理等工作。
nlc202309012125
总之,作为一种常态管理体系,区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主体结构设计处于核心地位。在主体结构划定的基础上,解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问题,并使两条线可以在结构上有交叉,但功能上不能重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
(二)系统平台的结构层次性
网格是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但是它的功能是在整个网格化体系中实现的。具体而言,在系统结构的层次上,搭建区级、街镇、社区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并在区级、街镇、社区、网格四个层面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与管理。显然,这是以把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一张社会管理网之中为基础的,也是在把所有的人、地、事、物、组织、资源等内容进网入格以后的结构化设计。
在结构的层次性上,区级平台、街道(乡镇)平台和社区(村)级平台的地位功能是不同的:在地位的层次关系上,社区平台是基础;街镇平台是中枢;区级平台是龙头。因此,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级平台的基础作用,调动街道(乡镇)平台的中枢作用,加强区级平台的指挥和龙头作用。同样,在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和网格级的网络建设中也能看到这种服务与管理的层次性,这是有效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功能运转的基础。
(三)运行机制的层次性
在工作运行中,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要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于一体的系统闭环工作流程,构建“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运行机制。这主要包括:
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它要求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及时更新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要做到有人负责本部门相关信息的搜集、核查和上报。
问题源头发现机制:问题发现的途径是多元的,可以通过网格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核实并报告各类社会问题的源头隐患;可以广泛运用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视频探头等多种手段,拓展发现问题的渠道。
任务协调处置机制:这是在发现问题以后,通过科学划分和评估的问题层次,按照不同职责范围上报到社区平台或街道(乡镇)分中心乃至区级中心,进行协调处置。
分层处理解决机制:对工作中反映、发现的问题,实行自下而上分层解决办法。网格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格内尽快解决,社区内能解决的不出社区,如果本层级解决不了,应该按照职责和权限,逐层向上一级报告解决。
综合管理执法机制:网格化体系实施的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
总之,在技术结构上,网格化是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优化服务为核心,以加强管理为重点,以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化统筹、协调化推进、多元化参与、高效化运转”的工作机制为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与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通州特色的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三、开放与创新原则
位于首都北京东部的通州,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信息交汇的中心地带,这种环境上的开放性既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加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加大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管理服务的压力。但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和接纳这种开放性,并对这种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做出前瞻性考量,才能体现出未来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社区类型和性质的划分。如在国际新城建设过程中,今天被视为核心区建筑工地的网格,以后就会成为高档商务服务区的管理网格;在首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在的农村社区也会变为城市社区;而今天的城市社区也会变为未来国际新城的国际社区,这样的变化都是开放性的,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中必须关注这种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适应。
二要关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底层开放性。在健全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中,网格层面的自治、社会参与和社会共建的力度应该是逐渐增大的。一方面,要动员相关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村)民代表、楼门院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另一方面,传统的职能部门、各街道乡镇,特别是社区(村)两委、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等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是在底层自治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在遵循基本原则、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要以开放的意识鼓励底层积极探索、以活动建团、以辖区共建单位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创新形式。
三是管理主体思维模式的开放性是系统主要的主观因素。首先,网格化管理要求领导干部要从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领导干部要从立足新城国际社区、智慧城区、城市副中心等要求和标准转换思维模式,不断适应和推动网格化管理的开展和实施。其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手段是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工具,领导干部不能建网而不见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信息化优势,借助虚拟手段,达到现实中的工作效果,领导干部要尽快转变工作思维模式,尽快塑造形象,做社区型干部,并将工作业绩真正体现到干部任用工作中来。
总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解决传统社会机制遗留问题、破解当前社会建设问题和许多难点问题的重要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加大调研力度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薄弱环节,摸清先行先试工作的真实情况,才能在逐渐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体现城市副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赵静)
9.网格化管理中心工作流程 篇九
1.(一)县级中心工作流程 1.统一受理
对上级交办、群众来信来访、下级上报事项进行统一受理登记,要将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由和当事人的姓名、所在地、人数、要求、联系方式以及事项的受理时间、受理单位和受理人姓名等相关内容记录准确。2.梳理分类
根据受理事项的内容、性质进行梳理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平安建设类、社情民意类、公共服务类、应急处置类、社会民意类、其他类。对此六大类案件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划分为重大紧急类、服务管理类、矛盾纠纷类。3.交办督办
重大紧急类的事项经领导批示,交由相关单位和部门立即处理。服务类和一般的矛盾纠纷,经中心负责人批示,交由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理,根据具体事项的办理时限要求,进行跟踪督办。4.限时办结
重大紧急类事项立即上报,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服务管理类事项,一般事项在7个工作日办结;重大事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疑难复杂事项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矛盾纠纷类事项,一般矛盾纠纷在15个工作日内化解;疑难复杂纠纷在30个工作日内化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办结。5.整理归档
事项办结后,将相关资料整理,根据事项性质分类、排列、编号、装订归档。
1.(二)乡级中心工作流程 1.统一受理
对县级指导中心交办、群众来信来访、下级上报事项进行统一受理登记,要将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由和当事人的姓名、所在地、人数、要求、联系方式以及事项的受理时间、受理单位和受理人姓名等相关内容记录准确。
2.梳理分类
根据受理事项的内容、性质进行梳理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平安建设类、社情民意类、公共服务类、应急处置类、社会民意类、其他类。对此六大类案件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划分为重大紧急类、服务管理类、矛盾纠纷类、基础信息类。
3.办理或转办
重大紧急类和基础信息类事项上报县级指导中心。服务管理类事项,属于中心办理的,由中心直接办理;属于中心职能部门办理但现场无法办理的,采取代办、协办、预约等方式,由中心帮助办理。对于属于职能部门调解的矛盾纠纷,由中心转交职能部门调解办结,并根据办理时限要求,进行跟踪督办。4.限时办结
重大紧急类事项立即上报,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服务管理类事项,简易事项现场办理;一般事项在3个工作日办结;重大事项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疑难复杂事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矛盾纠纷类事项,小矛盾纠纷现场调解;一般矛盾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化解;疑难复杂纠纷在15个工作日内化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办结。5.上报归档
事项办结后,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事项性质进行分类、排列、编号、装订、归档。办理结果需要上报县级指导中心的,要按时上报。
(三)村级中心工作流程 1.统一受理
对乡级中心交办、群众来信来访、网格上报事项进行统一受理登记,要将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由和当事人的姓名、所在地、人数、要求、联系方式以及事项的受理时间、受理单位和受理人姓名等相关内容记录准确。2.梳理分类
根据受理事项的内容、性质进行梳理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平安建设类、社情民意类、公共服务类、应急处置类、社会民意类、其他类。对此六大类案件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划分为重大紧急类、服务管理类、矛盾纠纷类、基础信息类、任务指派类。3.办理或指派
重大紧急类和基础信息类事项上报乡级中心。服务管理类事项,属于中心办理的,由中心直接办理;不属中心办理的,采取代办、协办、预约等方式,由中心帮助办理。矛盾纠纷类事项,一般矛盾纠纷现场调解;属于职能部门调解的矛盾纠纷,帮助当事人走正当程序调解办结。任务指派类事项,由中心指派工作人员或网格长办理。4.限时办结
10.社区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 篇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管理尤其是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内容日趋繁杂,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成效,成为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年7月以来,xx区以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工作目标,金牛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着力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取得初步成效。
一、xx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把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网格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
(一)摸清基本情况,定格
组织专班深入各巷道、楼栋,再次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对辖区总户数、总人口、单位户数、散居居民户数、小区坐落四至界限、区域分布情况等进行全面摸底。社区面积、居民小组,辖区单位,常驻人口户数、人口,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00余人。社区社区。xx社区将辖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单位一级楼栋、院落等归入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将xx社区划分为24个网格,每个网格300-500户,平均人口800-1500人左右,通过建立网格,为全面摸清社情信息、实施精细的社会服务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网格化基本情况)
(二)选配网格员,定人 对社区网格实行“一格一员、综合履职”。一是配齐网格员。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共24名,共分两批次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网格员待遇参照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并享受社区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对网格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工作程序、业务知识和考核办法等。二是明确网格管理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由网格员现场处理,并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由网格员带回社区网格管理站协商,再反馈服务对象;突发性工作由网格员立即上报社区、城关镇等相关部门处理,网格员跟踪处理结果。三是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对网格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网格员每月的浮动工资作为考核工资,根据考核得分按比例发放,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浮动工资全额发放;80-90分的,浮动工资发90%;70-80分的,浮动工资发80%;70分以下的,浮动工资扣发。
(三)全力服务群众,定责
着眼于群众实际需要,网格明确网格员职责,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居民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采集上报网格内综治、信访、计生、民政、城管、就业及安全生产等各类基础信息;通过网格巡查,排查各类不和谐因素,上报社区;做好不和谐因素稳控工作,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协助有关部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定期走访网格内居民,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做到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全力为居民排忧解难;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开展对重点监管对象帮教工作等。实行网格化管理后,不管大事小事,家里事还是社区事,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外,给网格员打个电话,网格员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帮助解决,实现了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做事的良好局面。2015年,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共采集居民信息2000余户,收集居民意见400余条,排查社会矛盾隐患6起,安全隐患5起,发现并化解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1起,发现并处理计划生育对象20余人,完善空巢老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大病伤残人员的档案信息50余条。排查消防安全隐患20余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信访量为零,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网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探索和完善。
(一)网格人员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网格管理人员由社区领导、社区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组成,社区领导为负责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更高,面对xx社区的特殊情况,居民小组长的工作不可能局限于纯粹联系、汇报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三人的具体职责明确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性,网格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同时,网格员对社区干部的依赖较大,自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
(二)网格管理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试行社区网格管理是一件新事物,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少数居民不知道什么是网格管理,对网格管理员的身份以及承担的工作不够理解,有与自己无关的态度;网格员上门调查还存在不开门、不配合的情况发生。另外,xx社区是老旧院落社区,居民整体文明程度相对较低,要实现在社区内形成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扶正祛邪、邻里和睦、敬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文明风尚和生活方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xx社区还存在乱丢垃圾、生活垃圾不及时入桶、乱晾晒等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要扭转这一局面,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格管理是数字化管理,但是目前xx社区的网格员收集、上报的信息依然采用纸质材料记载,电子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这样不利于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的探索过程,强调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出台了有关的责任追究、绩效考核制度,但考评中缺少群众参与环节,未形成全面、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机制。
(四)网格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次xx社区招录的网格员中有5名是专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年纪较轻心态不稳定,社会实践经验欠缺,进入工作状态慢。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善于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网格管理人员能够发现问题,但是不能主动地解决问题。诚然,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在网格的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网格层面也有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畏难情绪或者短期难见成效需要反复做工作,怕麻烦而搁置下来不去解决。
三、网格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新手段、新趋势,面临的是新格局,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从而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科学高效发展。
(一)完善网格信息化管理,明确职责,强化责任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精细、快捷、准确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信息化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服务通过网络沟通,实现网上交流,人口管理数据、社区管理和服务各项数据都可以进一步在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上获取,促进整个网格化管理建设的高效性。搭建社区信息综合管理“三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平台、人口信息分类管理平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保障网格化管理的高效执行作支撑。这“三大平台”信息资源实行多方共享、动态综合管理,畅通政民互通渠道,为社区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构建信息支撑系统。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发动群众上下真功夫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拓宽宣传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所谓全方位即把社区管理中的文明创建、公共设施管理、秩序管理、环境管理等等全部纳入宣传的范畴,取得居民广泛的支持,促进社区管理上台阶;所谓多层次即宣传主体的多层次,这个主体应该包括居委会、网格管理人员、社区志愿者(也包括学生志愿者)、社区热心居民、社区老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宣传渠道包括宣传栏、横幅等静态宣传渠道,也要包括宣传主体的现场规劝提醒告知和电视网络宣传告知等动态渠道,二是开展一系列群众活动来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进而形成荣誉感。群众活动应该包括星级文明户的评选以及道德模范的推荐等等,充分挖掘社区的资源,树立社区的典型和榜样,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达到以典型树正气、以正气促和谐、以和谐优服务的管理目的。
(三)健全网格管理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联动机制。网格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执法、管理和服务,建立部门协作的联动机制,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服务。二要完善考核机制。良好的考核与激励制度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应当制定详细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包括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工作处理的及时性、对社区日常访问情况等。采取抽查网格员入户率、群众知晓率、群众满意率的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代表评分、社区工作人员评分、综合工作评分,开展日常考核和考核,增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效能。三要建立长效保障体制。将社区网格综合管理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将网格管理员的工资、保险、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
网格管理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而不善于解决问题,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第一,加强责任建设,下沉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建立问责制度;第二,做好联合执法前的信息摸排工作,在社区管理中的确存在只有通过执法才能解决的问题,社区要把这些问题集中梳理分类,确定执法部门,报告功能区,由功能区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第三,跟踪督查及时到位,建立重大问题督办制度。
(五)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11.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评价体系研究 篇十一
1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
1.1 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最早出现于公安系统的网格巡逻,但真正提出网格化管理模式却是在2004年。当时,北京市东城区针对城市管理空间不精细、管理对象不具体、信息获取不及时、考核评价不科学、责任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首创了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1],并迅速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全国推广[2]。截止到2009年10月,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个城市(区)采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3]。除了城市管理方面,网格化管理还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访、社区管理、气象管理、水域管理、工商管理、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7个环节,即问题发现、案卷建立、问题派发、问题处置、处置反馈、核查结案和考核评价(见图1)。
1.2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
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单元精细划分为网格,梳理各项林业事项,重新构造封闭的业务流程反馈环,能够大大提高林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北京园林绿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上海绿化林业专业网格化模式[4]。
2 当前评价体系
当前,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美国基于联邦企业架构FEA(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模型的PRM(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评价体系[5,6];加拿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7];基于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体系的绩效评价体系;印度基于EAF(E-govern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s)模型的评价体系[8];Gartner公司基于公民服务水平、运行效益、政治回报等评估要素的评价体系[9]。国内也有很多绩效评估的方法,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定量监测与评价[10]、基于RS和GIS的城市郊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11]、县级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12]和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系统(CJ/T 292-2008)更具有参考性。
3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针对原有管理体制缺乏日常监督评价机制、缺乏公众广泛参与的弊端,建立了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
3.1 评价对象
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运行主线有两条,一条是以网格为基本单位,并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来扩展到更高层次的管理范围;另一条是以问题发现、立案、派遣、处理和结案为主要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因此,林业网格化管理的评价对象是管理区域、专业部门和管护员。
3.2 评价周期
林业工程一般每个月要给管护员发工资,而且树木、草地生长变化慢,较适宜的评价周期是自然月。
3.3 评价指标
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可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根据计算方法不同,通常可分为基本指标、比率指标和综合指标三大类。
3.3.1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林业网格化管理系统运行记录的案件数据汇总生成的评价指标。根据林业网格化管理的不同环节,可将基本指标分为各阶段指标。上报阶段指标有管护员上报数、公众举报数、应核实数、按时核实数和超时核实数;立案阶段指标有立案数、按时立案数;派遣阶段指标有应派遣数、派遣数、按时派遣数和准确派遣数;处置阶段指标有应处置数、按期处置数、超期处置数和返工次数;核查阶段指标有应核查数、按时核查数;结案阶段指标有应结案数、按期结案数、超期结案数、上期跨期数和本期跨期数。
3.3.2 比率指标
比率指标是由多个相关基本指标计算生成的反映比率关系的评价指标,其值常采用百分数表示,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比率指标也可以根据各个环节分为各阶段指标。上报阶段指标有管护员上报率、按时核实率、核实率、公众举报率;立案阶段指标有按时立案率;派遣阶段指标有按时派遣率、准确派遣率;处置阶段指标有按期处置率、超期处置率、返工率、挂账率;核查阶段指标有按时核查率;结案阶段指标有按期结案率、超期结案率、结案率、延误率。
3.3.3 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是从基本指标和比率指标中选取部分指标通过加权运算生成的评价指标,如评价区域的得分状态、评价管护员的工作状态等指标。它是综合反映整体情况的指标,通常以百分制形式或等级形式来表示。
综合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e为综合指标值,e∈[0,100];Si为在综合指标中选取的基本指标或比率指标的得分值,Si∈[0,100];Pi为选取的Si在综合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值,undefined。
3.4 评价方法
3.4.1 管理区域评价
管理区域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包括发生情况和处置情况两类考察指标。发生情况用立案数来表示,立案越多,说明区域的管理水平越低,因此采用倒扣分的形式计算。处置情况包含结案率、按期结案率和返工率3个指标,结案率反映的是完成任务的数量,按期结案率强调的是完成任务的及时性,返工率反映的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外部评价包括公众满意度调查、媒体曝光等得出的评价结果。公众满意度调查一般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可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项,满意率用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来计算(见表1)。
外部评价一般每半年进行1次。当没有外部评价时,区域评价将以内部评价换算为100分来计算。即:
区域评价
undefined
3.4.2 专业部门评价
部门评价主要是对专门从事工程管理部件、事件问题实际处理的专业管理部门进行评价。对专业部门的评价涉及到工作量、及时性和处置质量三个方面(见表2)。工作量用应处置数指标来衡量,对办理案卷量较多的部门应给予加分,具体规则是:实际接受案卷量前十名的分别给予加1~10分的加分,第一名加10分,第二名加9分,依此类推。及时性用结案率、按期结案率、延误率、挂账率来进行度量。处置质量用返工率来表示,返工率高,得分就低,反之则高。
注:若以网格为例,每公顷立案数是指该网格的立案数除以该网格的面积(hm2),Max是指所有参评网格中的最大每公顷立案数,Min是指所有参评网格中的最小每公顷立案数。
3.4.3 管护员评价
管护员的职责就是在指定的网格内巡查发现问题后上报到监控中心,或是接受监控中心的指令到现场核实公众举报问题和专业部门处理完问题后到现场进行核查。
对管护员的评价包括工作量指标、及时性指标和公众评价指标(见表3)。
注:公众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指标及分值来源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国家重点公益林护林员量化考核细则;无公众评价时,将工作量指标和及时性指标翻倍即可变成百分制。
3.5 评价展现
根据上述评价方式,可以得出各种评价的百分制结果。为更清晰地表明评价结果的好坏,可以将百分制的结果转换为A、B、C、D、E 5个等级,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见表4)。
为了能直观地展现评价结果,一般可采用统计表、专题地图和统计图等方式。其中统计表是基础,管理区域评价、专业部门评价和管护员评价均应形成统计表,专题地图和统计图均可依据统计表来自动生成。
4 结论
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为确定评价对象提供了依据。
综述了当前的一些评价体系,为网格化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
建立了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评价体系。体系以管理区域、专业部门、管护员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周期一般为自然月。将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比率指标和综合指标三大类,并提出了22项基本指标和16项比率指标。评价方法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提出了管理区域评价三级6项评价指标体系、专业部门评价二级6项评价指标体系、管护员岗位评价二级10项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价结果,分别采用统计表、专题图和统计图等方式加以展现,使结果变得一目了然。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通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方式得出评价结果,彻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价更加科学化;二是评价的结果用图表形式加以展现,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使得区域管理水平更加直观;三是评价结果定期公布,有利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专业部门自我评价、缺乏监督的局面。
摘要:为科学地评价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绩效,在概述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当前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管理区域、专业部门和管护员为对象,以月为周期,提出了22项基本指标和16项比率指标,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管理区域评价三级6项评价指标体系、专业部门评价二级6项评价指标体系、管护员岗位评价二级10项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别采用统计表、专题图和统计图等方式展现评价结果,使得结果变得一目了然。
12.**园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二
今年临空园区网格中心工作在区网格中心关心和指导下紧紧围绕临空办重点工作和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以力争上游为目标,确保高效完成各类城市运行综合管理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置,进一步深化高水平社会治理创新,逐步推进,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综合度。
一、基础工作
截至2019年11月30日,今年网格化案件共计11087起,其中事件类8607起,部件类2480起,监督员上报10719起,网格化案件中已办结案件7294起,处置流转中案件3793起。
二、存在问题
由于临空园区与其他街镇机制体制不同,虽然每月的区考核排名不尽如人意,但临空网格人还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先行主动发现效能不高。园区网格巡查人员在日常巡视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巡查频次相对不足,且巡查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相对偏低、主观能动性不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市区督查先行发现情况失分严重。
2、平台处置案件质量偏低。园区网格化中心平台操作人员相对街镇而言,主要存在人员相对短缺、薪酬待遇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对各类案件的处置能力相对较弱、及时结案率偏低,案件质量不高导致失分严重。
3、运行人力配置相对不足。临空网格化中心目前工作人员仅仅达到区网格中心配置标准(基础标准7+7人),专职工作力量配备较弱,运行机制及专项工作情况每月失分较多。
三、今后工作
1、强化巡查覆盖率,提升主动发现能级。对标区网格中心相关人员配置标准,增强巡查力量。建立分区巡查责任制,将临空园区划分为若干区块,坚持每日6:30起定时定人定块巡查,提升全区域覆盖面和巡查频率。同时,强化各类事部件的发现、上报实效,及时有效对接平台后续工作,不断提高先行主动发现率。
2、优化平台人员结构,提高工作积极性。按区网格中心配置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网格中心平台操作人员结构,重点提拔业务能力强、沟通协调佳、工作绩效好的员工,全面负责案件流转处置各环节审核关。适当提高平台操作人员薪酬待遇,实行案件首接负责制,建立案件流转处置追溯制,推行平台处置绩效考核,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加强业务技能培养,提升整体工作实效。积极寻求区网格中心的支持,加大对园区网格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通过自查自纠自省的形式,定期召开内部问题分析研讨会,着力提高网格中心总体工作能力。保持与区网格化中心的常态化联系,及时了解新政,反馈工作难点,推动问题解决。
4、重点聚焦托底案件,提高案件处置效率。及时梳理社会性案件,充分利用预算内托底保障资金,加大对无主案件托底保障处置力度,按时办结相应事部件。
13.乡镇网格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2012年10月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强全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我乡以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村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工作目标,全乡范围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全乡务村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现将网格化管理推行的调研综述如下:
一、村级管理网格情况
各村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把全乡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网格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
(一)划分网格。根据全乡片区实际,把全乡30个行政村划分为34个网格,更修村、南白村、西马村和北山晕村每个村两个网格,其余每个村一个网格。
(二)网格长基本情况
对各网格实行“一格一长、综合履职”。我乡共有网格长34名。年龄结构是:40岁以下的6名,40到49岁的10名,50到59岁的16名,60岁以上的2名;文化结构是:初中29人,高中5人,高中以上的无。
(三)网格长职责
着眼于群众实际需要,网格明确网格长职责,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居民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采集上报网格内综治、信访、计生、民政、就业及安全生产等各类基础信息;通过网格巡查,排查各类不和谐因素,上报乡级中心;做好不和谐因素稳控工作,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协助有关部门调处各类
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定期走访网格内居民,了解居民的思想动态,做到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全力为居民排忧解难;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开展对重点监管对象帮教工作等。实行网格化管理后,不管大事小事,家里事还是村里事,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外,给网格长打个电话,网格长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帮助解决,实现了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做事的良好局面。网格工作开展以来,我乡网格长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4起,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隐患218处,为困难群体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困难427余件,为居民代理事件600余件,为老党员、老干部上门服务189余人次。网格工作开展以来,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网格长管理考核
我乡对网格长培训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工作程序、考核办法及我市网格管理典型经验等。二是明确网格管理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由网格长现场处理,并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由网格长带回乡级中心商处,再反馈服务对象;突发性工作由网格长立即上报村委会、乡级中心、县级中心及相关部门处理,网格长跟踪处理结果。三是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对网格长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网格长每月工资的25%部分作为考核工资,根据考核得分按比例发放,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考核工资全额发放;85-90分的,考核工资发80%;80-85分的,考核工资发60%;75-80分的,考核工资发40%;75分以下的,考核工资扣发。
二、构建网格信息平台
1、建立基础性台帐,掌握服务对象和工作资源。我乡根据县综治办设计基本信息登记表,在调查摸底登记中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项,对各村所有常住和流动居
2、建立村级事务管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网格化管理,将网格融入到全县网格信息平台之中,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的宣传作用,及时更新发布内容,以便群众获知最新信息。
三、社区网络化管理带来的成效
通过网格化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的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协调能力,深化村民自治,各村工作取到了显著成效。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合理的 “网格”划分,完善的工作网络和高效的运行模式,全乡工作重心下移,帖近了居民群众,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乡治安明显好转。服务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村干部和服务团队经常走家串户,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给村民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延伸了服务空间,扩大了服务范围;信息渠道更加顺畅,我们及时收集反馈村民的意见
村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
四、网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探索和完善。
(一)网格划分有待科学规范
我乡网格划分是以行政座标为单位,但是行政村有大有小,大的有1100多人,小的只有80多人,这还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差别更大,按照目前的划分,大的网格200多户,人口600人左右,小的网格10户、20户,人口100人左右,网格规模不一,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一,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利于各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不利于网格管理各项细化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网格管理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实行网格管理是一件新事物,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少数村民不知道什么是网格管理,对网格长的身份以及承担的工作不够理解,有与自己无关的态度;网格长上门调查还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发生。
(三)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格管理是数字化管理,但是目前全乡的网格长收集、上报的信息依然采用纸质材料记载,电子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这样不利于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的探索过程,强调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出台了有关的责任追究、绩效考核制度,但考评中缺少群众参与环节,未形成全面、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机制。
(四)网格长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网格长年龄结构老化,大多年龄较大,年轻人少。中老年管理人员虽然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对网格化管理所涉及的综合型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网格长存在兼职现象。
五、网格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新手段、新趋势,面
临的是新格局,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从而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科学高效发展。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
遵循“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考虑地域概念、辖区人数,合理设置网格层级,划分网格大小。既要避免网格设置过小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增加,又要防止网格设置过大出现管理失控和工作不到位。
(二)建立网格管理信息化系统
社会网格化管理是精细、快捷、准确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信息化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服务通过网络沟通,实现网上交流,人口管理数据、村级管理和服务各项数据都可以进一步在乡村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上获取,促进整个网格化管理建设的高效性
(三)健全网格管理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联动机制。网格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执法、管理和服务,建立部门协作的联动机制,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服务。二要完善考核机制。良好的考核与激励制度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应当制定详细的网格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包括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工作处理的及时性、对网格日常访问情况等,增强网格长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效能。
(四)加强网格长队伍建设和管理
网格队伍建设是做好全乡网格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网格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一是选好人。网格事务具有群众性、民间性和复杂性特点,要求从事网格管理的人员具
14.网格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设计 篇十四
1 总体思路
采用网格化管理思路,将管理末梢进一步细化和深入,设计了网格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具体而言,应细化管理层级,转变传统的以派出所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模式,将管理单元细化、管理末梢深入,以社区和行政村为基本管理单元;落实管理责任,通过管理责任实名制的落实,在每一个社区和行政村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采用流程化的管理方法,详细设计人口流出和流入的管理流程,明确监管的方法和步骤,确保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借助信息化手段,针对性设计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细化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2 框架设计
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分为5个层级,可实现系统的高内聚和低耦合,且可利用其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5个层级如图1所示。
2.1数据库服务
该层可提供包括基本的数据存储等与其相关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服务。
2.2数据接入层
该层连接了逻辑处理层与数据库服务,可接收来自逻辑处理层的数据请求,调用数据库服务的相关服务,并将处理结果送至逻辑处理层。
2.3 逻辑处理层
该层为系统核心部分,负责对各种来自用户的请求进行权限判断、类型验证、数据处理、业务分发等,并将结果型请求向下层发送,将反馈结果向上层反馈。
2.4 Web管理服务/移动管理服务
该部分主要向终端提供可展示的数据页面,并接收来自终端的各种请求。同时,还兼负对终端的状态监控、通讯管理等。
2.5 Web端/移动端
通过Web和移动APP向用户展现各类数据页面和相关交互操作页面,是用户获取数据和发送请求的入口。
3 流程设计
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人口流出基层网格。由流出网格工作人员进行流出登记,包括基本信息、流出原因、目的地等。由系统记录相关信息,并向流入基层网格推送。②人口流动途中跟踪。流动人口利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流动,经过公路卡口、火车站、汽车站、民航机场等关键节点,生成相关位置、轨迹数据。系统与其他信息平台通过数据交互获得相关位置、轨迹数据,并向流出、流入基层网格推送。③人口流入基层网格。由流入网格工作人员进行流入登记,并对流出网格进行核查。④流动人口常态管理。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一般流动人口和可疑流动人口由社区干部进行常态管理,重点流动人口由社区民警进行常态管理。同时,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保持日常工作互动,共享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网格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
4 功能设计
流动人口管理系统面向用户部分包括Web端和移动端,其功能设计分别如下。
4.1 Web端
Web端包含以下5个管理模块:①网格管理。提供区县范围内“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各级管理网格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②用户管理。提供与各级管理网格相对应的实名制用户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③流动人口基础数据管理。提供流动人口基础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④流动人口流动情况管理。提供流动人口流动全过程管理,包括流出情况管理、途中动态监控、流入情况管理等;⑤流动人口常态监控管理。提供已完成流入的流动人口的常态监控管理,包括日常状态更新、日常活动轨迹跟踪、可疑情况上报等。
4.2 移动端
移动端包含以下3个管理模块:①流动人口流出信息录入。提供流动人口流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流出原因、目的地等信息的录入。②流动人口流入信息录入/流出信息核查。提供流动人口流入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流入时间等信息的录入及对其流出信息的核查。③流动人口常态监控管理。提供已完成流入的流动人口的常态监控管理,包括日常状态更新、日常活动轨迹跟踪、可疑情况上报等。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设计了网格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介绍了其总体思路、框架设计、流程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情况,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摘要: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设计了网格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四步走的总体思路、层级化的架构设计、全程化的流程设计和功能设计,以期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人口管理系统,移动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孔伟艳.成都、常州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四川成都市与江苏常州市的调研[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04).
[2]高瑞华.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J].科技创新论坛,2014(10).
15.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工作职责 篇十五
二、组织社区网格员履行居民事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教、治安群防群治、民情信息收集、政策法规宣传、重大事件报告等工作职责。
三、指导督促社区网格员认真开展工作、及时上报信息、健全工作台账。
四、梳理汇总社区网格收集的民情信息,并及时上报镇乡(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
五、协调做好网格内党的建设、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文化体育、文明创建、小区管理、民生民计等各项工作。
六、根据工作需要统筹本社区网格力量,加强各网格间的协作配合。
七、对社区网格员履职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民意测评和工作评议,加强动态考核,建立实绩档案。
16.文档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制度 篇十六
一、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楼宇党支部、楼委会、积极分子在收集居民基本信息、丰富楼宇文化、调解内部矛盾、维护环境卫生、凝聚居民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和谐社区促进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深化服务。
二、根据社区规模、地域特点和社区居民的构成情况,以 20-40 户左右为一个和谐促进小组,户数多的楼宇,可以设立多个和谐促进小组,每个小组设和谐促进员 1-2 名,开展定期走访,建立信息台帐,做好工作记录,确保“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目标。
三、和谐促进员的主要职责是“信息采集、宣传教育、矛盾化解、社区服务、。群众监督” 具体职责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通报社区工作重大事项;熟悉掌握本小组内居民的基本情况,重点关注本小组内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外来人员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善于挖掘、整合和利用小组内资源,为居民服务;认真听取并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馈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报告小组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四、和谐促进员通过党组织推荐和群众推选产生,由街道统一发放聘书,制作工作证,印制《和谐促进员工作手册》进行业务培训,制定考核办法。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定期走访、服务承诺、民情分析、结对帮困等各项工作制度,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和谐促进员的综合技能。建立工作激励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评估工作,把评估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和谐促进小组、和谐促进员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考核包片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指标。
五、各社区要有大局意识,善于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思考工作,在工作创新、服务创优上下功夫,形成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整体合力。要有群众意识,把社区居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居民百姓是否满意作为判断工作取得成效的依据。要有争先意识,对内容充实、方式创新的做法予以大力宣传推广,着力打造具有亚运村特色的新品牌。
【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网格化服务管理08-17
物业服务网格化管理08-09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方案(简版)07-10
网格化管理 零距离的贴心服务09-16
社区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结07-03
北京网格化管理08-07
网格化管理”制度10-13
高校网格化管理12-05
防溺水网格化管理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