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教育的认识(精选9篇)
1.灵魂教育的认识 篇一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区教管中心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精神和教办工作安排,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一次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校全体教师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不仅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下发的各种学习材料,还深刻剖析个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主要内容:
1、加强学习宣传。制定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方案,召开教职工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动员大会,组织全园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的法规文件,要求各教师在学校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另以办公室为单位组织小组学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精读细思,并写两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到 检查学习笔记止,全校教职工共写体会文章20篇。
2、围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其具体内容为:(1)要树立什么样的师表形象;(2)在职教师有无从事有偿家教会,有哪些弊端;(3)如何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4)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过去做得如何,今后应该怎么做?
3、通过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加强教师自律自警。增强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优质施教”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强自律自警,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儿童在人生航程上激情扬帆。
4、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中,广泛收集教师们的先进事例和典型做法,在学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时进行表彰。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通过召开学园全体教师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广泛进行宣传,将新《规范》上墙,为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学习讨论阶段。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规章,采取集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专题报告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两篇。
(三)总结提高阶段。
各教师上交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幼儿园材料存档,有关材料上交。
五、收到的成效: 通过近组织全园教师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进行“爱心与责任”大讨论活动,从园领导到教师个人都能够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写出深刻的剖析材料。目前,我园涌现出王红梅、贺琣等一批以“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放在心中、敬业爱岗、乐意奉献”的教师队伍。
六、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深入学习和深入开展“爱心”与“责任”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养师德、练师能、铸师魂、育新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紧绷新《规范》这根弦,牢固树立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为推进我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拔蛟窝幼儿园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总结
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是加强幼儿园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根据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精神,我园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活动中,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为重点,不仅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局党办下发的各种学习材料,还深刻剖析个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达到的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和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倡导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德情操,增强教师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崇高师德风尚。
2、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培养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敬业奉献的职业情操,增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
3、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 “教书育人”的执教理念。以优良的教风,促进学风,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教师。
二、开展此次活动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1、个别教师中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
2、个别教师中存在的对待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等问题。
3、个别教师中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
4、个别教师在工作中语言不规范问题。
三、加强领导,注重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根据局党委要求,我园在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中,加强领导,注重宣传,营造活动氛围。首先党支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方案,召开教职工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动员大会,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张贴到各办公室,并通过美术社做了宣传牌悬挂在校园内。其次,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宣传栏,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在校园内和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
四、加强学习,领会其内容,提高认识 按方案分阶段开展活动。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我们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到全体教师手中,并组织教师逐字逐句学习,认真领
会新规范与原规范的相同的精神内涵,领会新增加的部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
2、在组织教师逐字逐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知识内容进行考核,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一部分。在活动中全体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师德规范责任书,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3、要求教师在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规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全园教师撰写心得体会25篇。
五、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围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其具体内容为:(1)树立什么样的师表形象;(2)如何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3)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通过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加强教师自律自警,增强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我园为进一步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结合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做法是: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情况、情绪变化等方面帮扶,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4、为了发挥家长对学校师德建设的监督作用,促进学校师德工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检验教师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进行“爱心与责任”大讨论活动,从幼儿园领导到教师每个人都能够主动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刻剖析存在不足的根源,撰写心得体会。
拔蛟窝幼儿园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近日来,我园组织教职工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老师能全面深刻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修订意义,准确知道《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为使老师更加理解新时期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幼儿园还组织全体教师到剧院观看电影《女检察官》。
电影《女检察官》根据河南省灵宝市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官白洁的先进事迹改编。影片展示了这样的情节:涉嫌杀人的于彪外逃,女检察官经常去于彪家帮助于彪病弱的老母亲和小女儿,于彪一家对女检察官情同亲人,最终,于彪被感化并主动自首;一位盗窃电缆的少年,女检察官发现他可能未满16岁,但户籍登记上却明确写着已满16岁。带着疑点,女检察官四处奔波,终于查清这名少年只有15岁,可以不予批捕,从而挽救了一个少年的命运。
此外,这名女检察官为安抚嫌疑人的重病父亲,主动假装嫌疑人的女秘书,来服侍嫌疑人的父亲,最终,嫌疑人主动交待了一切。在故事高潮阶段,影片向观众展示了这名女检察官糟糕的身体状况,但其个人办案数却连年最高,由于积劳成疾,最终不得不手术,术后,她将永远不能再生孩子,为了身为独子的丈夫,她忍痛提出离婚。
这些情节都是真的。今年年仅33岁的白洁,近六年来,检察官白洁审理批捕的案件889件1582人,平均一天半就要办理一起案件,准确率达100%。她本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女检察官》让我们的老师深深感动。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检察官!观看后,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写了自己的观后感,真切地谈了自己的体会。
有的老师在总结中写到:“在此,不禁让我想起为人师者的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具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吗?众所周知,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准则,作为21世纪教师中的一员,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将要努力向白雪同志学习,继续用全面发展的师魂塑造人,用无私奉献的师德陶冶人,用学贯中西的师能武装人,用高风亮节的师表鼓舞人,为了那无悔的承诺,谱写出无愧的杏坛赞歌!”
有的老师说学习修订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悟最深的一点是倡导“终身学习”。特别是经常听到教师中在议论的,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是的,时间在流逝,事物在变化,一批一批的学生在发展,用昨天的经验去教今天的学生,谁都会觉得困难。课堂上,当你想用某一个精彩的词语时,思维嘎然而止,怎么也想不起来;当你想引经据典证明你的论据,那出处及作者突然变得无影无踪;当你想讲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时,情节怎么发展你忽然不知道了;当你想讲一句名人名言时,你不知道那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也不知道那句话原本是怎样说的``````总之,有很的很多“卡壳”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知识被时间冲洗的结果。另外,有时学生讲的知识我们不知道,总觉得有点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减少因年龄增加带来的记忆力减退,思维不够敏捷,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众所皆知的经典劝学句,因为知识在更新换代,要使自己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要学习;因为知识在不断“折旧”,已知的知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模糊甚至了无痕迹,所以要学习。现在的经典劝学句应改为是“学到老,活到老”。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认识社会,跟上时代。不学习,头脑便空虚,思想便饥渴,知识便老化。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在很多新生事物面前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学习。再说,知识不断更新,昨天的知识,今天可能已经过时,我们在课堂上要把什么教给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更应学习,为学生做好表帅。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的老师写到:“做检察官和做教师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以教育人为目的。抓犯人,对犯人惩戒,是为教育他,为这个社会的和谐。做教师是想提升学生的道德,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更好服务于社会。但这个很浅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懂得。所以白洁要抓于彪,于彪威胁他,要报复她,这很正常,毕竟我们的社会很少有人感激要抓他的人,甚至很少有感激批评他的人。觉得做一个优秀的检察官或者要做一个优秀的警察、法官,要比做优秀教师难得多。对公检法中的那些优秀人士我是向来敬佩的,他们面对的对象比起我们面对的对象更难对付。当然话说回来,也不意味着做老师就能得到人们的理解。要知道犯罪的人都是读过书的,在过学校的,接受过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些人往往在学校就有那种预兆。最近几年,学生与教师的冲突也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许多血案,教师不仅仅是劳累,同样面临着生命危险,不得不令我们做教育的深思。我们的德育要加强,我们老师的德育水平要加强。”
有的老师认为教师要经常自省,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总之,每个老师都发出了自己的心声。做教育,重要的的要反思,做教育,最需要的是爱心,最关键的是行动。对照规范要求,步步努力,让爱充满园!
拔蛟窝幼儿园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教师的“教”就是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于是,广大教师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运而生,同样在新形势下它需要有高要求、新理解。
拔蛟窝幼儿园何园长在第一时间将《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办法(讨论稿)》通过教育网下发给每一位教职工,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相关内容,通过自学、分析、总结,能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我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全面的把握新形势下我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新要求,并积极对照规范内容找差距(这里包括个人的,也可以是幼儿园整体的,有代表性的)。其次,位育幼儿园召开了教职工座谈会,鼓励老师们共同参与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新实践。
在会上,所有的老师都表态:会坚决拥护,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行为准则。新教师李老师说:“规范让我们新教师在第一时间树立了正确的师德观念,我将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此文件的拥护。”李老师感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办法的制定和修改,让我们教师队伍更规范、更严谨,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必将牢记温总理对老师的希望,为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健康、快乐、向上的有用之才打下基础。”王老师表示:“规范约束了老师的日常行为,列出了不符合、不适应教师的行为,让老师们更好的在家长和幼儿面前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作为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除了关爱学生,还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专业修养,为创一流品牌而努力!”整个座谈会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在经过一番重点讨论、个别发言、总结归纳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幼儿园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建立弘扬先进、惩处违反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拔蛟窝幼儿园朱园长在总结中指出,下一阶段将组织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实施办法》,以《规范》为准则,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位育幼儿园职业道德规范,希望老师们群策群力,在充分理解徐汇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多提宝贵意见。大家可以先酝酿,幼儿园会在广泛听取大家建议的基础上定初稿,再组织大家以小组讨论、开座谈会集体讨论等形式再次征求意见。
拔蛟窝幼儿园
爱是教育的灵魂
——拔蛟窝幼儿园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工会委员会关于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一次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园全体教师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不仅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幼儿园下发的各种学习材料,还深刻剖析个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何菱 副组长:王红梅
成 员:贺蓓、黎秋燕、胡育丹、二、学习内容:
1、加强学习宣传。制定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方案,召开教职工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动员大会,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的法规文件,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悬挂在各级办公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求各级组在幼儿园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另以级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精读细思。
2、围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其具体内容为:(1)要树立什么样的师表形象;(2)在职教师有无从事有偿家教,有哪些弊端;(3)如何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4)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过去做得如何,今后应该怎么做?
3、对照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开展评幼儿园、评领导班子、评教师的“三评活动”。进行自查自纠主要内容:(1)查自己是否做到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国守法;(2)查自己是否做到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促进自己更好的爱岗敬业;(3)查自己是否做到爱护尊重学生,促进自己更好的关爱学生;(4)查自己是否做到以身作则,情操高尚,促进自己更好的为人师表。查自己是否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代课,严格按教学规范组织教学活动。
4、开展“五个一”活动:签订一份符合新规范的师德师风责任状,制定一套市第二职工子弟幼儿教师教学忌语和寄语,撰写一次学习体会文章。
5、通过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加强教师自律自警。增强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优质施教”的信心和决心;严格依法治教,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儿童在人生航程上激情扬帆。
6、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中,广泛收集教师们的先进事例和典型做法,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三、收到的成效: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对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进行“爱心与责任”大讨论活动,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个人都能够围绕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写出深刻的剖析材料。涌现出一批以“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放在心中、敬业爱岗、乐意奉献”的教师队伍。
拔蛟窝幼儿园
2.灵魂教育的认识 篇二
相信“人”的价值,因此我们才会强烈批评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性对待。相信主体的崇高,因此我们才会反对“虎妈”那种忽视主体感受的教育方法。相信全面发展的神圣,因此我们才会热议中国小学生为何在足球赛中一败千里。相信改革的必要和创新的价值,因此我们才会对PISA抱着检视的态度,而不容忍任何改革的混沌以及创新的停步。
这一切的背后,都肩负着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大叙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等等。
但在大叙述之下,还有许许多多的个体的小叙述: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的班主任勒令,不能看杨红樱的小说和《哈利·波特》;还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孩子的老师在发放试卷时,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老师就把试卷团成团,劈头盖脸地朝孩子扔去。孩子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从地上捡起自己的试卷,而孩子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没考好,老师才这样嘛。”
个体的小叙述,如千万支流,小溪潺潺,汇聚成不得不让我们直视的问题:真实的教育与理想的教育为何有这样大的距离?
温家宝总理曾谈及什么是好的大学,他说,关键“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好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没有自己独特灵魂的教育,常常扭曲、变异成了别的东西。
教育本不是工厂,却搞成了工厂那样;教育本不是军事,却模仿着军营管理;教
育本不是经济,却被当作为经济服务的工具看待……教育总是在与其他东西的关联中去表达自己、寻找自己,却独独少了自己独特的灵魂,少了“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
让教育从物质包围圈、从功利包围圈里突围出来吧。只有在赋予受教育者自由表达之天空、独立思考之能力的过程中,教育,才会真正成为“教育”。
使每个人都“自由地生长”
自由是一种最宝贵的创造力。
邹承鲁院士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对生物化学非常有贡献。上世纪60年代,他参加发起了轰动一时的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后来,记者采访他,问:“为什么当时条件非常差,西南联大也不大,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人才?”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自由。
在当时的西南联大,无论学生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因此,才成就了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好的教育,就应该如西南联大一样,能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开口都说一样的话,又如何出成果呢?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自由很多,选择也很多。校园里几十个社团,上百门选修课,还不自由吗?可为什么我们还困惑于“钱学森之问”,还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问题的关键是,再多的选择自由,体现的也不过是学习领域的不同。
而自由的根本,却是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是要使每个人“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是要让每个人在自由中,“负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自由,在当前教育中还很稀缺。
中部某省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以批判教育专制主义的口吻写了一篇作文,得到了25分(满分60分)以及力透纸背的四字评语:“自毁前程!”
那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呢?“老师说的你不能反驳,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否则你便犯了‘顶撞’之罪。”
“教育者们首先不允许古人有七情六欲,然后说,我知道,这句话表达了李白的放荡不羁,这句话表达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答别的不给分。”
……
班主任找到学生。据学生回忆:“他说不改变思想就不要再进教室上课。他给的条件很苛刻:再也不能写这些东西,再不能给学校挑刺儿,不能讽刺学校、老师、政策……还要把爸妈请来,一起到年级主任办公室,一起教育你。”班主任还要求学生转班甚至转学。
于是,学生再没有进过教室。
面对学生的自由表达、独立见解,教育者选择了退缩和压制。尽管“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中说了出来,前者还被写进了《教育规划纲要》,可现实中我们仍在大批量地制造着“精神平庸者”。
2.4%——这是上海学生PISA夺冠后,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数字。
PISA将学生阅读素养分为7个精熟度等级,最高级为6级。OECD认为,达到6级的学生将来在知识社会可胜任领袖级任务,达到5级的学生被看作明日潜在的世界知识工人。上海学生中,有17%达到5级,但达到6级水平的仅占2.4%。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具有创新和决策水平的阅读素养高段竞争力上,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这一现实,令人想起上世纪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她说:“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
为什么?
因为没有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就没有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
有国外学者发现,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相比,美国中小学生在参加数学、物理和其他科学或技术学科方面的国际测评时,成绩始终处于落后位置,然而,美国的创造活力却举世瞩目。尽管美国也招揽了不少其他国家最好的学生,但不可思议的是,原创性的和有价值的论文却多出自于美国学生之手。
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教育对“学生的异端思想生成和突破性方法路径”的宽容和鼓励。
在西方历史上,有一幅著名的油画《雅典学派》。在画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的手势一上一下,表现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性分歧。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孔子讲学图”。在这些画上,孔子总是居于高台或中心位置,学生们则凝神静气,倾听着老师的点拨。
看似同样的师生对话,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师生之间是“我——你”的关系,后者却是“我——它”的关系。老师是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能够自由表达的个人“你”,还是视做一个被简单对象化了的物件“它”?
偏好后者,我们可以很好地维持秩序,但同时也瘫痪掉了那些对旧规则、老观点的质疑。选择前者,我们才能以包容心对待学生的异质思维,才能达致“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曾到一所小学采访,有位老师很有意思。为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她有时会故意制造一些事件,鼓动学生去反对她。她对我说:“我尊重每个人表达的权利,哪怕是反对我的观点。”
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道明亮的光,正照进教育的现实,欣喜不已。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人本是能思考的,但若要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则并不容易。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盖姆,因为得到了单层的石墨,也就是石墨烯,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是一种科学家曾经认为不会存在的二维物体,它不但是人们获得的最薄的物质,也是最坚固的物质。人们预计,石墨烯将来有可能应用在各种新鲜的电子设备上。
也许你们会想,盖姆教授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得使用多特别的仪器,才能让自己获得这一殊荣啊?
答案恰恰相反。
他用的是最便宜的工具——透明胶带。他用透明胶带粘在石墨的顶层,再撕下来。这样就会有碎片脱落,粘在胶带上。这时碎片仍然相对很厚,盖姆就对折胶带,再粘一次,得到更薄一些的碎片。重复这个过程10到20次,就得到了10层薄的石墨薄片。最后,在此基础上,他得到了石墨烯。
盖姆用透明胶带剥离石墨薄片的做法,被学术界命名为“透明胶带技术”。这样一个听上去不够“高科技”的技术,却帮助他获得了科学界曾经认为不可能得到的材料。
此前,一位中国人曾有机会分享盖姆的荣誉。他是盖姆新招的博士生,盖姆让他把一块石墨打磨出小薄片来,越薄越好。
这位中国博士生,用一台精密的打磨仪器工作了整整三个星期。然后,他拿着打磨出来的石墨薄片见盖姆。盖姆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这个薄片大约有10微米,也就意味着大约有1000层碳原子。
盖姆问他:“你还能弄得更薄一点吗?”
中国博土生回答说:“那样的话,我需要一块新的石墨。”
盖姆提供的石墨叫做“高定向热解石墨”,大约300美元一块。听他这么一说,盖姆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他对中国博士生说:“你不需要为了一个薄片而把整块石墨都用光啊。”中国博士生则回敬道:“你这么聪明,那你自己干啊!”
博士生的话说到这个份上,盖姆作为导师别无选择,只好亲自上阵。
他没有在中国博士生面前丢脸。小小的透明胶带,就解决了中国博士生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盖姆与中国博士生的差别在哪里?是知识的多寡吗?
恐怕不是。
他们的差别,正在于各自思维方法的高下。
这位中国博士生,成长在处处有标准答案的教育系统之中。在这个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建超市”的过程。他们没有选择地把大大小小需要考试的东西搬进自己的“超市”。然后考试的时候,对着一个“提货单”进行提取。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对存货进行细致存储,并在存储之前进行清晰分类的学生,这样,在提取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也容易取得很好的考试成绩。
然而,当遇到没有标准答案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拥有“超市型”知识的学生便一筹莫展了。
真正的智慧,掌握在那些拥有自己“工具箱”的人手里,就如盖姆教授那样。他们有自己的方法体系,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强调学生的兴趣,以为只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便可主动吸取知识,很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但我更赞同爱因斯坦的观点。他认为,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相反。
思维方法,并不能直接传授,它只能让学生去感悟、去顿悟。
可我们的教育,恰恰把这个通过感悟、顿悟去形成自己思维方法的过程省略掉了。
曾经有旅美教师这样比较中美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什么是“智慧”?其实就是一个人发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锤炼出来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工具箱”——思维方法或方法体系。拥有了它,我们就拥有了征服未知的工具。
方法的知识,对于个体来说,具有终极的和终身的意义。所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才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则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法。”
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些先知先觉者开始行动起来。有的学校开设了思维方法课,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还有的学校开设了儿童哲学课,如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也许有人奇怪:哲学与思维何关?
在很多人看来,哲学是“无用之学”,因为它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它思考问题的路子,却可启迪智慧,帮助人们养成独到的思维方法。因此,哲学才会又被视为“大用之学”。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坦率地把自己的物理学成就归功于中国道家哲学。他在幼时背诵《庄子》,书中的“攸”、“忽”、“混沌”等概念激发出了他的“介子”理论构想。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晚年提出了大成教育构想。在这个构想中,所有知识分成了11个门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等,而与这11大科学技术部门相对应的,是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认识论等哲学门类。
他说:“连思维都不科学,哪还有什么科学?”
如今,我们不重视哲学教育已是大错特错,而把许多哲学范围的知识,当作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是错上加错。
钱学森的话,实在是一声响亮的警钟。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
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我们才能够自由表达、独立思考。
健全的人格从何而来?
由学校文化浸润而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文化虽然不带来实利,但可以播撒美好和光明,可以引导人们走进真、善的晨门。
我们承认,每所学校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如今,很多学校都喜欢给自己办学冠名为“XX教育”。这表明了他们的文化追求。但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不变的,我们不能以强调特色来抹杀普遍的规律与价值。
首先,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学生在学校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就意味着学校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条新闻吸引了我:安徽省某小学两位六年级学生喝毒药自杀,她们在黑板上写下遗言。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
两个六七岁的孩子,进了一所小学,经过五六年的教育熏陶,怎么会从天真无邪变成厌世轻生?在学校里,她们到底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70多年前,江苏淮安的新安小学详细制定了学生“生活的方法”,或许可和现在的学校做一比较。新安小学对学生规定:一、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二、每天整洁一次。三、每天写日记一篇。四、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五、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意一笑,怎么连“大便”这样的事也位列其中?更出人意料的是,每天的功课无一字提及。说完了每天要做的事,接下来是每年要做的事:每年种痘一次,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然后扩大到其他,如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每日轮流做主席和记录,每日轮流烧饭和抬水,征集社会批判……
这些让人赞叹、值得回味的要求,细致具体,包含了身心发展、道德修养、审美人格等各个方面。于这种生活中浸润长大的学生,怎能不拥有健康、阳光、向上的人格?
现在,我们听多了学校为文化建设而高喊的口号,也看多了学校在谈及文化建设时,言必称景观的做法,新安小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这所70多年前的普通小学,真正彰显出了学校文化的本质:它落脚于人,落脚于日常生活的点滴,悄无声息地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成为一个人成长的雨水和泥土。
其次,文化不是普通的生活方式,而是面向心灵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学习静态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他要的是体验,是希望他生命所经历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爱有恨,都能在他的灵魂深处留下印痕。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过处便有情”,也是学校文化的臻境。
当代学者何兆武,到近90高龄时,仍然记得自己少年时到北京图书馆借书的情形:“北图的房子盖得很漂亮,环境非常优美,也很幽静,刚一进去是柏油路,自行车骑在上面没有声音,可是存车处前又是一段沙路,骑在上面便发出沙沙的声音,非常动人而富有诗意,至今回想起来仍然神往不已。”
何老讲的是图书馆的文化气质带给他的终身影响,“一段沙路,一阵沙沙声”,多么简单,多么干净,但是从简单和干净中,却散发出纯粹的美来。这何尝不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借鉴?
如今,校园里的景色虽然日新月异,时显奇彩,可是在校园生活里却少有这样的纯粹和简单了。那令人憧憬,惹人向往,永远使学生的灵魂无限渴望的美,更是日见杳如。今天的校长们,在创建学校文化时,似乎理智远胜于情感,他们更多的是在用头脑而不是用整个心灵在创建。所以,现在的学校文化,往往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激动。
什么样的文化能让人身心激动?我想,那一定是富有诗意的文化。所谓诗意,它超脱于物质环境,直指向人的精神和心灵。它所提倡的,是让师生永远保持着一种赤子情怀,保持着一种敢于挑战世俗的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人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自由和开阔的成长空间。
正是这样的文化,让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时,敢与导师争论不休,话语激烈又尖刻;也正是这种文化,让杨振宁在就读西南联大时,就敢于批评爱因斯坦的论文,说他“毫无创新,是老糊涂了吧”。言行间,渗透出来的,正是一种生命和精神的自由感。
人最终是受文化规定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说,“学校文化热”快结束了时,有一种深深的悲哀:在成本计算的框架里,任何慢性的靠气质温润养成的文化行为都会遭到嘲笑。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忘了精神,忘了文化,我真是有点忧虑。”
3.等等教育的灵魂 篇三
校长的办学理念赋予学校灵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所学校的好与坏,与校长对教育的理想诉求、积极探索、躬亲实践是分不开的,那么,校长办学的理念何以生长出来?首先来自于对学生生命独特性的思考。教育必须是对学生的尊重与促进,是“人要如何教”而不是“要如何教人”,体现学生本位是教育行动的原则和依据。传统的“铸型教育”,是将学生“放入”固有的模型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其次,校长办学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这两者是办学理念生成的重要源泉。最后,办学理念不是校长的主观臆想,而是来自鲜活的教育实践。校长要从实际出发,把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到学习教育目标的高度,升华办学思想,在不断思考学校教育方向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学校教育的发展路径,赋予教育以灵魂。
教师是学校之基,是校长理念的支撑。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学校应该持续加强师资建设,那么,怎样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呢?首先,凝聚名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学校的建设是及其重要的,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代表学校精神的名师。其次,以情留人。当年浙大校长邵斐子的一句“你是我们的宝贝”,留住了想回日本的名师苏步青。再次,团结引导。所谓独木不成林,良好的学校氛围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激励,而作为校长,需要敏锐地把学校中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激发每一位教师成长的愿望。
好的校长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办学设施,为师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是每一位校长的教育理想。《齐家》云:“一匹好马就因为自身先天优良、俊美,不需要外在的地位、条件、金钱来证明。”一位优秀的教师、校长也是如此,不需要物质上的体现来证明。1922年蔡元培就提出了“教育家办学”,即用教育家的眼光来办学,意在提升办学层次和境界,要紧盯教育理想来践行办学实践,而不是盯着现实中的成功。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有教育信仰的校长,以全力促进学生发展,以成全学生理想为己任。借用柏拉图的话来说:除非教育家当校长或校长成为教育家,否则学习是难以成为教育之道的肉身所系的。
印第安人有个习俗:当行走五天后要停一天,常常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从哪里出发以及为什么出发,需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今天的教育或许也当如此,需要停下来等等教育的灵魂。当理想在心中涌动,路就在脚下,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才能践行有灵魂的教育。
(作者单位:石首市东升镇第一中学?)
4.用爱激发教育的灵魂 篇四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出了从教的第一步。
开班典礼上,牛局长的讲话和各位优秀教师的报告的回声还在耳边萦绕,他们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感动的同时,我悟出了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真谛—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池塘毫无灵性,只有爱才能激发出教育的灵魂,只有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爱,才能使自己在教师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沂源实验中学的李振华校长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我想正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使他有如此的奉献精神,才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楷模。
同样,我们峨庄中心校的单老师,痴心讲台,带病工作,爱校如家,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扎根大山三十九年,成为教育界的又一段佳话。
当然,我所说的爱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外,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热爱。教师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每天都在与孩子们打交道,只有有了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温暖师生之间的感情。教育也只有有了爱,才有了一切。普教教师用爱播散文化的种子,特教教师用爱托起折翼的天使。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去年我参加了山东省组织的百名大学生援疆支教活动,赴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二中实习支教半年。回来后一直与那里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可是就在前几天我听一个孩子说他们班的陶雪莲自杀了,当时自己就震惊了,心好像被针一样刺的发痛,哭了好久,眼前还不断浮现着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小女孩自杀的原因我也问过,说是因为与家长吵了架。是啊,边疆的孩子们很可怜,没有父母的疼爱,那么作为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加倍的疼爱,给孩子们的人生带来爱的曙光。后来,大学同学参加了西部计划,临走前他开玩笑地说要向我取经,我送给了他这样的一句话,那里的孩子很调皮,但请你多爱他们一点,并给他讲述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他对我说我替那里的孩子谢谢你,我又哭了。
其实,我想不只是边疆的孩子需要关爱,全世界的孩子都需要关爱,因为孩子们本身就是脆弱的。看看那些留守儿童,看看那些单亲孩子,再看看他们渴望需要关爱的眼神,我们没有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
5.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教育伦理;教育世界;本质;规范
论文摘要:教育伦理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世界的话题,表明了它对教育世界的重要。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是教育世界的规范,是把握教育世界的实践精神。研究和加强教育论理建设,无疑有利于中国教育。
教育伦理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世界的话题,表明了它对教育世界的重要。而要把教育伦理探讨清楚,必须对教育伦理的本质是什么、在教育世界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教育伦理的探讨才能真正实现对教育世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伦理:教育世界的本质
1、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伦理作为人们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伦理道德,不是从某种空洞的道德理念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先天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产生和形成于人们现实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是一定社会的教育活动关系在人们教育观念中的伦理化反映。
一定的教育伦理是由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关系决定的。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多重制约关系。教育作为联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中介,它面临着两种制约力量和适应对象,它既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又与人的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这些方面的本质联系,便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活动既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受人的发展制约并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伦理就是使各种冲突和制约尽可能达于一致,使教育活动更加顺利和有效的一种和谐精神。
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是以伦理方式进行的。一定的教育活动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反映,不同的反映方式的角度与范式是不同的。譬如,教育观念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就是通过教育目的、教育质量规格和教育效益这样一些范畴去反映的。与一般教育观念不同,教育伦理则是以伦理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这表现在它是以善恶关系为范式去反映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要求,揭示人们在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中应该与不应该、正当与不正当的行为规范;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包含着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反映,包含着对教育现实活动关系的一定超越,它所揭示的主要不是一种实然理念,而是一种应然理念,表达的是一定教育主体对一定教育活动关系和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一种优化的要求。教育论理是教育实践的内在本然,是教育世界的本质。
2、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精神。
教育伦理不是一个专门的概念,而是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基本道义精神、教育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前提。教育伦理在本质上是从伦理角度对教育本质进行的分析、把握和规定,是对教育进行的伦理界定。这一界定的前提是:人类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有伦理道德在起作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和前提,其中伦理属性和道德前提是首要的、前提性方面。从这两个基本前提出发,要确立教育的伦理属性问题,关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伦理要求的异同。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看待人类社会伦理要求的统一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社会里,都存在着一些对每个社会领域都适用的共同伦理要求;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又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伦理要求,即是说,在符合人类社会共同伦理准则的基本前提下,每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伦理要求是各具特色、各有内涵的。特定领域的具体伦理要求,体现着特定行业的特色,在其他领域并不一定适用―经济领域的商品交换活动要遵循三条重要伦理原则:等价交换、讲求信义和诚实无欺,这些规则是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在其他活动中就不适用,师生关系就不能讲等价交换,而在军事上就不可能对敌人讲诚实。这种个性化的行业性伦理要求或规范,是某领域(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行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某领域能成为社会生活专门领域的前提,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应用伦理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代社会各个专门领域的伦理规范不断出台,这更有力地证实了个性化的行业伦理的存在。在t定社会条件下,不同社会领域既遵循一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伦理规范,又有着体现本行业特色的行业伦理准则。这是讨论教育伦理特性间题的一个大前提。既然不同社会领域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伦理标准,那么,作为特殊社会活动的教育领域也必然存在着自己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前提。
第二,不同区域的教育活动之伦理基础的异同。
伦理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这就是说,善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就是社会历史条件。教育善恶观念和标准也是如此。对同一教育现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种族和国家的人常常会有不同的善恶是非评价。既然如此,教育活动还存在什么共同的伦理前提和道义精神吗?应该说,有差异性,但也有共同性,差异性表现为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同区域教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共同性表现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伦理精神。
教育伦理的共同性,源于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作为和人类共始终的事业,它面对着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必须尽力解决这一问题,使自然个体社会化,为个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个体社会化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完善的社会形式,是个体生存、发展、升华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这种基本价值,是教育成为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伦理的出发点。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地域的教育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它们总要以自己的形式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总要面对共同的基本问题来提出伦理要求,从而也就必然具有共同性。教育伦理正是基于教育基本问题而形成的伦理约定,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教育伦理:教育世界的规范
这是教育伦理之本质的、核心的问题,是教育伦理研究的最终归结,因为这个问题是研究教育伦理的终极目的。在复杂的理论探讨中必须时刻明确,教育伦理是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行为规范,探讨教育伦理的目的最终在于明确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规范,在于为教育世界建立规范。作为对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教育伦理就是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规定着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来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教师与教育领导者、教师与学生家长、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一定的善恶标准,规定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教育伦理成为规范是教育世界各种关系的必然产物。人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人与教育条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条件的关系主要是人与物化条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教育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有有效地调节和处理这种关系,才能保障教育活动正常而有效地进行,达到教育世界活动的目的。教育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调节有两种基本方式,即教育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政治规则的调节和伦理道德、习俗等非政治制度的调节。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政治规则对人们教育关系的调节具有首要的意义,同时,教育伦理调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政治的规则对人们教育行为的调节范围、程度和效果都是有限的,离开一定的伦理约束和教育主体的道德自律,特别是离开了教师主体的道德自律,没有任何法律和教育制度能够有效地对所有的教育行为进行调节。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价值属性。教育伦理作为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行为规范,与一般的教育活动规范不同,它是一种善恶规范,是一种价值取向,它以善恶为尺度去规定人们哪些行为是应当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引导和约束人们教育行为应以善律教的价值取向,从而保障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以实现受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自律性。教育伦理是教育主体内化的规范,即教育规范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主体内在的自律。只有当一种教育伦理规范被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转化为主体一种自我的意志和信念,形成一种良心时,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作为一种内在的善恶规范,教育伦理对人们教育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它不像法律那样,通过一种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来约束人们的教育行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它是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引导和自觉地方式来唤起人们内在的道德良知,促使人们自觉地去调节教育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多样性。教育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调节也是多方面的:就教于世界的现实教育活动而言,教育伦理规范要至少关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业务的调节,如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群体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等等,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就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第二是教师之间工作关系的调节,如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这一群体与另一群体之间的关系,如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互助就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第三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矛盾关系,其调节规范有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等;第四是普通教师与教育工作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的调节,如关心教师、民主管理、强烈的责任感等是其调节规范;第五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的调节,如尊重家长、爱护学校、主动联系、相互配合等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
三、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实践精神
教育伦理是一种实践精神。教育伦理对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是在人们的客观教育活动过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客观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现实的教育关系,也就产生了种种教育矛盾和冲突,为了调节这些矛盾和冲突,使教育活动按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既有目标,去有序、高效地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彼此行为。这些规则通过教育实践的不断攀炼和推广,逐步为人们所认可,并被固定下来,进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一种自律意识,也就构成了一种现实的教育伦理。同时,随着教育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实践方式的变化发展,教育伦理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地变更和完善。因此,教育伦理不仅是调节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教育主体把握教育活动的实践精神,它确定着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体现着教育主体行为的精神态度,是主体把握教育活动的特殊方式。
1、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性质
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是价值把握,使教育活动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促进人格完善和发展。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社会。教育总是,自觉的有目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于把受教育者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了预期的理想,据此组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走向预期的理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提出和论证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对努力实现什么,舍弃什么,就要根据主体对教育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念,就要在各种目标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和选择,从而提出自己的教育目的,进而进行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就是由一定的教育伦理意识所规定,或者说教育伦理就是体现在人们教育活动目的中的价值精神。
2、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路径
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是通过对教育主体的把握和对教育课题的把握实现的。
第一,从对教育者和社会主体的把握看,在不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各自根据不同需要,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人才价值标准,去确定教育活动的意义:或教育的经济价值,或教育的政治价值,或教育的文化价值等,都是教育伦理的价值精神的不同表现。正确的教育伦理能引导教育主体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促成教育行为获得最佳效益和最有利于人的发展行为。
第二,从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把握看,受教育者个体随着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提出自己的理想目标。他们在进行自我选择和设计时,必须依赖于一定价值原则,如主体性原则、全面发展原则、社会需要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指导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实践准则。
教育伦理是教师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精神态度。这种主体精神态度,如勤奋、敬业、进取、奉献等,不是基于一种利益原则,而是主体对自己意志、品德和行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促进教育活动高效和优化的一种意识。这是一种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一种品性要求,它调节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激发教师内在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教育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支配教师主体教育行为的这种伦理精神,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是教育职业特点和教育活动方式对教师主体精神和行为的一种要求。譬如勤奋、进取精神是体现教育职业特点的基本伦理精神,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教育职业活动方式的美德,这是因为教育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教育职业要求人们依靠勤奋来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职业要求人们的教育行为要“精”,而达于精的方式就是“敬”。专注事业,勤于探究,才能精益求精,才能适应教育职业化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市场的竟争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否则,就会被淘汰。
第二,使教育主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制约。教育伦理精神是教育主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勤奋、进取、敬业、乐于奉献等积极的伦理精神,是积极进取人生观和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3、教育伦理是把握教育活动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的把握教育活动的方式,是从教育主体的价值尺度出发以善恶标准来约束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现象和人们的教育行为,把社会教育活动区分为两个部分,即善的与恶的、正当的与不正当的、应该的与不应该的。并通过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确定教育的方向。
这种对社会教育活动的把握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它通过有意义和无意义、有价值和无价值、善和恶等予以评价对象,一要对一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进行辩护,说明其合理性并认同其存在的价值;二要对一定的教育现象进行贬斥和批判,揭露其非正义性和不合理性。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形成一定的伦理环境和道德氛围,促成社会教育活动和人们的教育行为朝着有利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相统一的要求目标发展并进行选择。
四、教育伦理调整教育世界的特点
教育伦理在调节的对象和内容上具有特殊性。一般社会道德调节的对象和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和方面,其中主要又是对日常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调节;而教育伦理调节的对象是社会教育领域的生活,调节的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教育利益关系,促成人们教育活动的优化。
教育伦理在道德要求层次上具有特殊性。道德要求有不同的层次,一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般层次要求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即社会公德,这种基本的道德标准是不违规、不损人;高级层次要求则是在进一步要求社会中的优秀成员要有一种利人之心,有自我牺牲精神。教育伦理提倡并侧重在高级道德层面上。教师要遵循“廉洁从教”规范,就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因为教师职业作业种育人的职业,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活动,也不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而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广胸怀。可见,教育伦理的道德要求层次上的特殊性,这是由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教育伦理功能和价值上的特殊性。表现在教育伦理具有显著的提高人的价值的特点。
教育伦理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文化服务等等,教育伦理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培养上,通过培养人去实现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而一般的社会伦理虽然也是培养人,但主要功能和价值不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多侧重于政治上,或者是超经济、超文化的。同时,教育伦理作为教育活动中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就是要优化教育发展,通过教育,使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培养质量和规格。
五、结语
6.灵魂教育的认识 篇六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
今年署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到有一定的经验,从经验丰富到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
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要把自己的爱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
7.做有灵魂的数学教育 篇七
关键词:数学教育,灵魂,数学思想
2003年,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有一次,在听于伟教授讲课中的“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句话后,引起我很多思考。回来后,我做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乃至做吉林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就一直主张这种灵魂教育。2013年,我再读余文森著的《有效教育十讲》中的一段话: “我们打个比方,知识技能如果指的是一个人的肌肉、骨骼、外形,那么过程和方法指的就是人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灵魂。你说一个人单单有骨骼、肌肉,没有精神、灵魂,不就是行尸走肉了吗?”由此,更加使我坚定了必须做有灵魂的数学教育。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知识技能是学科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灵魂”。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在脑子里面形成一门学科的认知结构,就要强调这几方面的整合。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它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贯穿这个内在逻辑关系的、更重要的则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如果学生学了数学,在掌握数学知识过程当中,没有领悟或者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的知识,是“行尸走肉”。学生不能激活它,不能驾驭它,更不能运用它。只有思想、方法、思维才能驾驭知识。让学生养成一种数学精神,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并成为自觉的习惯,最终拥有一份浓浓的数学情怀。那么,如何做有灵魂的数学教育呢?
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适度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悄悄地得以完成的。离开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小学数学里学的内容是初等数学,很简单。但是,小学数学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需要去挖掘,提炼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案中如果都没有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怎么能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 如果说渗透了也是盲目的、不系统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成了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因此,确定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育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很多包含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如“小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 1) 能说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 2)能由整数加减法类推小数加减法; ( 3) 有锻炼身体的愿望; ( 4) 养成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 5) 有比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中,第2个目标体现了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思想。
数学家波利亚说: “渗入自己的血肉以备随时和本能地加以应用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就是思想和方法”。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 “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时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可见,首先确定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强大的作用和力量。
二、在知识形成过程中适时渗透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还要注意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形成概念、导出结论、提示规律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捕捉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时机。因为它的获得依赖于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分析、提炼和概括,渗透思想方法教学必须重视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为。老师应从明显的知识中把握其有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整体上、本质上去理解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数学。
三、在精选练习题时适量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课程标准中,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总课时中约占3 /4,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和运用过程。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直到解决,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更多需依靠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生做练习,不仅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会起到巩固和深化作用,而且还会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精选一些用思想方法解题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练习题,让学生领会到思想方法的魅力。如玻璃店委托铁路局运1000块玻璃,议定每块运费0. 5元,如损失一块,不但没有运费,并且要赔偿成本3. 5元。货运到目的地后,铁路局获得运费480元,铁路局完好运到目的地的玻璃有多少块?
这道题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用假设法会感觉特别轻松,假设铁路局把1000块玻璃全部完好地运到目的地,那么铁路局应该获得运费0. 5×1000 = 500( 元) ,而实际获得运费是480元,相差500 - 480 = 20 ( 元)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知道: 如损失一块,不但没有运费,并且要赔偿成本3. 5元。所以损失一块玻璃就少获得3. 5 + 0. 5 = 4( 元) ,因此相差的20元就是因为把20÷4 = 5( 块) 玻璃假设为完好运到目的造成的,所以实际完好运到目的地的玻璃是1000 - 5 = 995( 块) 。假设是一种常用的推测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经常遇到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建立数量之间的联系,或数量关系抽象,无从下手的问题,这时不妨运用这种假设策略,先假设需要解决问题中的某个条件成立,由此得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与已知条件产生差异和矛盾,通过找出差异的原因,消除矛盾,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8.现代教育的道德灵魂 篇八
所谓现代教育的道德灵魂或道德精神,就是现代教育在不断演化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基本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取向。现代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特有的文化使命和道德理想,这些使命和理想为教育工作者所体认和实践,就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的道德灵魂。
现代教育的道德灵魂是什么呢?我们体会,大致可概括为三点:育人为本、公益品格、文明生活。
第一,育人成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使人由粗野而文明,由无知而博学,砥砺德行、增长才干。育人成才是衡量教育发展的根本尺度,是教育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一个学校是否好学校,一个老师是否好老师,主要应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实际效果。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努力唤醒教师自身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把大家的全部心思和精力引导到教书育人上来。学校发展的核心标志,就是不断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创造更加科学、丰富和高效的教育机会,不断提升学校育人的质量、水平和能力。
第二,公益品格是现代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基本属性。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促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社会使命。教育牵涉着千家万户的身家性命,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它承载着重大的社会公共利益。自觉坚持公益品格,就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抵制和反对把教育作为谋取集团利益或个人利益的工具。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获得正当合理的利益回报,这是合乎逻辑和道义的安排;但决不能罔顾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一味追求集团利益或个人利益,把集团或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甚至以损害公共利益的方式使集团或个人利益最大化。坚持教育公益品格,就必须坚决反对那些见利忘义的观念和行为,积极建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和谐统一的制度安排,倡导无私爱心和奉献精神。
第三,文明生活是现代教育的内在属性。人们常说,教育是传播文明的种子,是守望文明的灯塔。学校表达着人类文明生活的选择,这就是向往和践行真善美的生活。教育就是以文明方式传播文明内容的高雅活动,学校彰显、保存和传播优秀文化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不仅要宣讲、倡导,而且要实践、示范。今日之教育,需要回归本真和正道,即以文明高雅的方式传播文明高雅的文化。教育者应珍爱自己作为文明传播者的高贵身份,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切实做一个文明人。
(王本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100875)
9.李强 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篇九
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感受
李强
7月30日,郑州市教育局2012年暑期教学副校长培训班在华中师范大学开班,我们来自郑州市教育系统各单位的72位教学副校长参加了培训。
在开班典礼仪式上,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陈传忠书记简单介绍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概况,以及学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取得的成就。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则从“道德”二字引入讲话的主题,强调了作为教学校长要“理清思路、在“扬弃性反思”中,不断总结、生成、提升”;要强化“问题意识”,并提出“课程是学校的心脏”,要求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解决老问题,生成新问题;同时提出学员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收获成长。
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做了《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
1、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战略重点是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尤其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阐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激发、引导和培育。引导学生积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经验,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意识和素养,对此我想到了一个老话题: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应试与素质两者非同一范畴相对的概念,应试能力是素质之一。反对应试教育是反对其教育评价的唯考试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不是反对所有的应试,而是反对应试教育。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泥沼里,也许还要挣扎许久。只是,这个时间拖得也太长了。教育改革应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应该一点点地努力缩短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间表„„
2、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是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
郭元祥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由此共识,我们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教育任务是如何具体实施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课程标准的变化是课改进程的必然,也是课改走向纵深时期的开端。(1)注重基础,强调价值观引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坚持能力为重的指导思想,切实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3)调整课程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这是我们要坚持、坚决执行的任务。其重要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个难点,就是紧抓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郭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相信此次培训必将对培养“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教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武昌教研培训中心杨定成教授做了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的基本理念与思路的专题报告
1、正视新时期教育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育人以考试为主、看人以分数为主、用人以文凭为主。
2、强化新课程管理理念 :
杨定成教授用深圳东湖中学、北京二中、澳大利亚西澳洲尼德兰小学等大量的案例阐释了管理的七种观念:教育观问题 ——根雕原理;主体观问题——过河原理;发展观问题——图钉原理 ;教学观问题——饮茶原理;动力观问题——蛙跳原理;过程观问题——木碗原理;教育价值观问题——分苹果原理。
3、厘清新学校管理思路
教师集体应当建设成为和谐的合作的团队: 1双赢共好原则—龟兔法则;
2相互借助原则—跳棋法则; 3自觉协调法则—海狸法则; 4交替引领法则—
大雁法则。
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学校的改革:在班级里,实施理解为本、合作活动的学习课程;在学校里,构建同事互助、实践反思的教师团队;在社区内,试行家长参与、融入社会的校外联合。
三、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靳岳滨教授做了关心、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靳岳滨教授在简述了教师职业发展现状、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后提出作为校长:
1、要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有规划未来才精彩;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掌的学问;
3、引导教师自我反思;
4、帮助教师自我定位;
5、不断追问教学的价值:追问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追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追问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追问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追问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追问课堂评价如何体现教育性、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改进?靳岳滨教授的讲座细致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再次深入学习,且行且思,自我勉励。
四、8月1日上午,我们前往武汉中学参观交流学习。武汉中学是湖北省名校,中共一大12位代表中的董必武、陈潭秋均出自该校。我们参观了校史馆,了解了该校的沧桑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感受了一代又一代武汉中学人前赴后继、为了“朴、诚、勇、毅”而忘我工作,努力拼搏的风格和情怀。在学校会议室我们认真听取了魏校长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前景、办学经验的介绍,并和学校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学员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另外还有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李玉新老师做了“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最好的帮助”;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中心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刘亚做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与职场人际关
系”的报告等。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授学者、学校校长各自对教育的理解、追求与坚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更体会到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自己对教育的认知也更加明晰: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我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灵魂教育的认识】推荐阅读: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12-06
爱—教育之灵魂11-05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爱上课》读后感07-27
四有军人专题教育-有灵魂12-01
打造灵魂教育,做幸福教师演讲稿09-09
读书时灵魂与灵魂的深层交流11-01
自由的灵魂11-29
灵魂的舞动经典散文06-11
等等灵魂的脚步作文07-30
《诗经》中美到灵魂的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