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2024-10-30

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精选6篇)

1.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篇一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二、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七、对比、对照

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互相比较。

八、抑扬

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九、照应

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十、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十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十二、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十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石英诗歌是否为上秤之作的标志。

十四、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十五、赋比兴

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至于属于表现手法的赋比兴三义,有一种解释如下: “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用赋的手法写诗,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是通篇用赋,会失之肤浅、平直、松散,故要赋比兴合用。“比”以此物比彼物,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十六、虚实结合

高考的“诗歌鉴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一些术语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例如虚实相生、比兴手法、以乐景写哀等。只有真正弄清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才能准确用到诗歌的鉴赏活动中。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十六、诗歌的章法分析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十七、文章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十八、其它

(一)构思精巧

(二)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三)颇具匠心

(四)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五)跃然纸上

(六)曲折

(七)层次分明

2.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篇二

【直叙】

从歌词开始就点明作品的主题思想, 直接叙述作品表现的内容, 不在语言上加更多的修饰, 也不借助于其他手段来曲折间接的表达, 这种手法称为直叙。直叙具有朴素、明朗、“开门见山”的特点, 是齐唱歌曲的歌词中常用的手法。《大刀进行曲》是运用直叙手法的例子, 另如《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这首歌词, 用直叙手法, 直截了当地唱出了雷锋同志光辉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 简洁扼要, 易记易唱。

运用直叙手法需要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中, 从事物发展的复杂过程中, 恰当地选材和取舍, 否则易落入平板。

【夸张】

借助于丰富的想象, 对实际事物 (或人物) 的形象, 特征, 程度, 作用等进行适当的夸大, 这种手法称为夸张。这种表现手法, 常能使事物 (人物) 本身的特点, 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夸张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往高, 大, 好, 强等方面夸张。如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语句:“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京剧《海港》中高志扬唱的“装卸工, 左手高举粮万担, 右手托起千吨钢”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工人师傅豪迈的气概。舞剧《白毛女》序曲合唱中, 用夸张的手法, 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 表现了贫苦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

舞剧《白毛女》

穷苦的人啊,

地作床来天当被盖。

诉不尽的仇恨啊,

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压不住的怒火啊,

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

另一种夸张手法是往低, 小, 坏, 弱等方面夸张, 这种手法在一般歌词中不多见。

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 但燕山究竟有雪花, 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 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愿意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就是说夸张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 作者应从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出发, 恰当地运用夸张。如果脱离事实去夸张, 那便是无依据的主观臆造, 凭空幻想, 使人感到不真实, 有损于内容的表达。如“我爱那拖拉机, 感情深如海”“一朵棉花象座山, 压得汽车两头翘”。“情深如海”是有一定的表现范围的, 用以形容爱拖拉机, 不合适, 不贴切。“一朵棉花象座山”夸张得言过其实, 汽车也不可能“两头翘”显然这两句词缺乏真实感, 不可能达到启发人们想象, 渲染事物特征的作用。

【设问】

提出问题, 自问自答, 这种手法称为设问。设问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然后予以明确的解答, 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要表达的内容起到强调的作用。这种手法是民歌中的“盘歌”“对口山歌”等形式的主要表现手法, 也广泛地运用在歌词创作中。

设问可以是一问一答,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要问大车哪里去耶?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设问也可以是列举设问, 既先集中地提问, 然后总起来作回答。

【序列】

或以时间, 或以方向, 或以数字等为顺序, 依次引发歌词内容的手法, 叫做序列。序列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按时序列举的如:春、夏、秋、冬;一月、二月、三月……; 从前, 如今, 将来等。按方向列举的如:东、南、西、北; 前后、左、右;天上、地下等。按数序列举的如民歌中“十唱”“十绣”“盘歌”等。

《绣金匾》将时序同数序结合用于一首歌词之中, 朴实而亲切地表现了全国人民歌颂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深情,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衬词】

衬词, 是在歌词句子的基本内容之外, 插入一些衬托性的 (可能用在句前、句中或句末) 字、词, 甚至完整的句子, 它对基本内容起着积极的表现作用。衬词可能是表一某些语气、劳动呼声或呼唤的意思, 如:啊、嘿、哟、哎等, 也可能是模仿某种音响, 还可能用具有明显意义的衬句来加强, 丰富歌词的基本内容。

3.古诗中的三种特殊表现手法 篇三

落笔对方显深情

对写法也叫主客移位,即撇开自己不写,而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表面上是写对方,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衬自己。这样写既曲折有致,富有意境;又具体充实,富有深度。这种手法常用在思亲怀乡诗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怀远或思归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在家家户户欢度除夕的时候,诗人却独居客舍,远离亲人。面对寒灯,诗人油然而生孤寂凄然之情。按常理,诗人应该尽情地一吐自己的思亲情怀,可诗人笔锋一转,撇开自己,却从对面写来。“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婉曲含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以境衬人见品性

以境衬人,即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限制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的作用。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

诗人没有采用访友诗的常规写法,浓墨重彩地渲染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和好友相逢时的情景,而是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后就戛然而止。但我们从三、四句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和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可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也不难想象到这位友人恬静自适的高雅情怀。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都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先抑(扬)后扬(抑)起波澜

先抑后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再褒扬,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先扬后抑与此相反。抑扬的使用可使诗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

诗中三、四句提出牡丹与梅花熟早熟迟的设问,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诗歌先抑后扬,赞美了梅花凌寒自开、孤傲高洁的品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诗歌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后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想起了离别的丈夫,才说到“悔”。诗歌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都是這样的典型例子。

[作者单位:河北辛集中学]

4.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篇四

我国古代的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作品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常见手法:

表现手法分(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抒情方式,(4)描写手法四大类。

(1)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②议论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等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六)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3)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4)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④借古讽今(用典)“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⑤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4)描写手法

①衬托。(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由潭水之深衬托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之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又如《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②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③抑扬。《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④渲染。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项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白居易地《问刘十九》:“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地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酿造的米就,为呈黄绿色,面上还浮有一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的,红的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的法问“能饮一杯无?”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

⑤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⑥动静结合

5.高考古诗表现手法教学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的知识。能力目标: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做到规范答题。

情感价值目标: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古诗鉴赏的能力。教学重点:

1、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2、总结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总体设想:导入——考点阐释——考题探究——知识储备——例题导引——方法总结——实战演练——课堂回顾、总结——作业布置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展示成果;课前作例

1、例2,以便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能有针对性地去处理课上内容,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由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导入,本是日语中一句最普通的“再见”,却被汉字演绎得如此动情,朦胧的意境斟满灵动的情感,简短的字句写满无尽的留恋,比喻和通感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尽了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在惜别时的特殊心理和感受,这不得不令人佩服诗人雄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手法。

二、【处理方式】:播放简短的视频朗读。【设计理由】: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考点阐释——考什么。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这里所说的表达技巧,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它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它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狭义的)、结构技巧。

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渲染、烘托/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对表现手法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处理方式】:比较、强调。(见幻灯片)【设计理由】:既让学生明白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又让学生明白表现手法这一概念的含义范围,以便于正确做题。

三、考题探究——怎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1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命题规律:

1、命题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XXX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节重点)2、2010年、2011年高考试题中分别有10道题涉及对古诗表现手法的考查,要求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分值一般为4——6分。【处理方式】:回顾、联想,对考题的命题特点做出总结。(见幻灯片)【设计理由】:让学生明白试题是如何考查的,才能从容应对此类试题,做到游刃有余。

三、知识储备,构建知识网。

四、【处理方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范围、效果),由4个

小组(分别研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代表运用展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设计理由】: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为下面对古诗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强调:

重要的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必须掌握。

五、例题导引,方法总结。

[典型例题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明确:借景抒情。(步骤一)(1分)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郊野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步骤二)(2分)抒发了作者因漂泊异乡而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知识积累: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方法总结:

准确判断手法:注意题干的提示。

正确理解手法:调动知识积累,结合意象、情感来领悟。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3、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处理方式】:学生齐读这首诗。由于课前已做,教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两种答案(估计学生可能有答白描手法的),要求学生比较、点评,分析误区,肯定正确思路。【设计理由】:由学生分析他们自己答题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明白如何作答,让学生能有切实的感悟。联想强化知识积累,增强学生记忆。

[典型例题2]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规范答题]: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1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2分)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2分)

联想强化:写景方法: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像、色彩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高低远近、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方法总结:

如何准确判断手法:

1、注意题干的提示。

2、注意诗的类型,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3、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处理方式】:这道题比例1难度大些,由第5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本组学生答题情况,其他学生比较、评分,分析。【设计理由】: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积极思维,感悟如何准确判断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并强化答题步骤规范作答,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对难点的处理】:由第6小组代表利用展台检测学生是否能做到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举课本上常见的诗或句(4个左右),课前布置好此小组任务,以便及时强化法方法,检测效果。

六、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4分)比喻。(步骤一)(1分)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步骤二)(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设计理由】: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判断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并正确使用术语规范作答。温馨提示:

1、注意表现手法的概念。

2、认真审题,把握准答题方向。

3、准确使用术语规范答题,注意效果和情感,表述要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②,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汉代未央殿正室、孝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即贾生)。②前席:在座席上移膝靠近对方。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欲扬先抑。(步骤一)(1分)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步骤二)(2分)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步骤三)(2分)【处理方式】:学生动笔作答,再由2个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点评并打分。【设计理由】: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强化规范答题,增强得分意识。

七、课堂回顾总结:

判断手法:

1、认真审读题干要求。

2、注意诗的类型。

3、理解诗题和内容的关系。

4、把握整体意境、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特征词),领悟意境和情感的关系。答题步骤:手法+阐释+效果、情感

注意:规范答题,术语要准,要点要全,分点陈述,表述无语病,无错字。【设计理由】:回顾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6.英语写作的几种修辞手法 篇六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方法有三种:明喻、隐喻和借喻。

1.明喻(the simile)

格式:本体 + 显著比喻词(like/as/as if) + 喻体

常用介词like 、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to b ascto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

例如:

(1)teacher, you are like the sun, but more magnificent, andmorebrillant. 老师,您像太阳,又比太阳更灿烂更辉煌。

(2)your soul is as pure as snow, your personality is as nobleaspine trees! all praise to you, our belovedteacher.您的心灵像雪一样纯净,您的人格像青松一般高洁!赞美您,敬爱的老师。

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多常用的明喻习语。例如:

(1)as clear as crystal清如水晶

(2)as weak as water软弱无力

这类利用类似汉语的押韵和叠声增加语言的美感。与此同时,又可以使语言短小精悍,表达生动、形象。

2.隐喻(the metaphor)

格是:本体 + is/are + 喻体

例如:

(1)time is a river, of which memory is the water. oh myfriend,what i scoop up from the river is all yearning ofyou.时间是河、记忆如水,朋友,我从河里捧起来的都是对你的思念。

(2)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注意:英语中存在着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用作隐喻(也有个别用作明喻)。例如 :

(1)you are one in a million.你真是人见人爱。

(2)he has one over the eight.他酩酊大醉。

(3)this film star is a nine days wonder; i doubt whetheranyonewill remr her in ayearstime.这位电影明星现在红极一时(也指昙花一现),但我认为一年以后人们不见得还记得她。

注意:英语中还有许多隐喻成语。例如:

(1)to teach fish to swim 班门弄斧

(2)to plough the sand 白费力气

(3)up the tree骑虎难下;lame duck强弩之末;above board光明正大

3.借喻(the metonymy)

格式: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

(1)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喻指司机drivers)。

(2)the pen is mightier thanthesword.文人胜于武士(以pen,sword喻指使用这物的人)。英语中一些鸟兽鱼虫的名字,除本义外,常可转借喻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例如:

(1)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她是一个交际花(以虫喻人)。 (接下页)

二、借代(the synecdoche)

借用一个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替代的方式可以是人、物互代,部分和全体互代,单数代复数,描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替抽象等等。例如:

(1)uncle sam will not help us.美国人不会帮助我们。(用uncle sam代替船美国人本身)

(2)you can depend on him for help whenever youre in tourble.hesa true blue.你遇到麻烦时尽管去找他帮忙,他是一个靠得住的忠实朋友。(用trueblue代替真金烈火,忠诚可靠的)

使用借代修辞方式要选用最突出最明显的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名称。借代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具体、形象,以避免重复、累赘,并给人以新鲜感。

三、夸张(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

例如:

(1)thank you a thousand.千恩万谢。

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 。

四、拟人(the personifjcation)

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

例如:

(1)books are a guide in youth and an entertainment for age.theysupport us under solitude, and keep us from being a burdentoourselves.书籍是青年人的指南、老年人的娱乐。孤寂时,书籍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摆脱精神负担。

(2)love is the master key that opens the gatesofhappiness.爱是开启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

拟人用法在英语写作中运用得好,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生动、有力,而且给人以亲切、实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句式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叫排比。

例如:

(1)you are overwhelming jade, as white as snow, as smoothandmoist as grease, as brilliant as candles, and as firmasrock.你洁白如雪,润泽如脂,你光辉如烛,坚贞如磐,你是令人倾心的美玉。

(2)you are in my mind and in my heart. you are in the very airibreathe. you are part ofme.forever.你占据了我整个思绪和心灵;你在我呼吸的空气里;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

此外,在英语的具体写作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运用恰当的抒情手法来进行写作,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下面就以6月份四级考试作文为例,进行写作。

提纲要求:

in honor of teachers on the occasion of teacher’s day

向老师致以节日祝贺

从一件难忘的事回忆老师的教诲和无私的奉献

上一篇:员工福利重疾保险方案下一篇:亮化工程技术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