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2024-12-11

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精选9篇)

1.胡志剑同志先进事迹 篇一

胡志翔律师先进事迹材料

胡志翔,男,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新疆正嘉律师事务所主任、喀什地区律师协会副会长。兼任喀什律师协会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喀什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钦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喀什二中法制副校长、地区“五五普法”讲师团讲师等。1997年援疆到新疆从事警察工作。2000年考取全国律师资格,从事律师职业至今。2008年成功开办了喀什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新疆正嘉律师事务所,2010年8月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律师”。作为一名年轻的优秀律师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政治素质高、忠于宪法和法律,顾全大局,恪守职业道德的优秀律师代表,是当事人信任的好律师。

胡志翔同志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律师,忠于职守,正确履行职责,切实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宪法,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始终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业中,胡志翔律师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竭力虔心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达到对法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统一。胡志翔同志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积极要求进步,为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尽职尽责,在律师执业期间没有受到过任何当事人的投诉和不良反映。自觉服从、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管理、监督、指导,积 1

极参加行业活动。正派的执业形象,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赞许,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是当事人信任的好律师。

二、立足法律实践,法律专业技能精湛,办案质量高,律师工作成绩显著。

在诉讼领域胡志翔律师承办了大量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包括在刑事辩护方面如:2006年弗朗西斯〃拉比汗(FRANCIS LEBOHANG〃SENOKO,莱索托王国国籍)在我国因涉嫌犯走私毒品罪在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受审。由于案情复杂,而且是外国人员在我国犯罪,如果法院认定该罪名成立,应判处死刑,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指派胡志翔律师作为弗朗西斯〃拉比汗的辩护律师,胡志翔律师全面了解案情及细致研究相关案卷资料,抓住案件中证明运输毒品的证据不足这一细节,对弗朗西斯〃拉比汗犯走私毒品罪进行了无罪辩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后,采纳胡志翔律师的辩护意见,认定弗朗西斯〃拉比汗犯走私毒品罪的罪名不成立,最终弗朗西斯〃拉比汗涉嫌走私毒品一案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人民检察院喀什分院撤回控诉结案。2008年的在喀什发生的影响到中外“8.4”案件,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监督下为其中一名被告人担任辩护人,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果。同时胡志翔律师为王某绑架案、张某挪用公款案等成功做了无罪辩护,始终保持出色的执业记录,深受社会的肯定。

在民事诉讼方面胡志翔律师就2010年承办的标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4件,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诉讼案件达8件。胜诉率高达86%。

在非诉业务领域,胡志翔律师也取得骄人的成绩。

胡志翔律师在喀什率先倡导律师最终的成功是以非诉讼为主导业务,占领法律服务市场,应用精湛的法律知识,维护政府依法执政,维护企业正常迅速发展,为其保驾护航。

截止到2010年底,胡志翔的顾问单位已达20余家,包括政府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如聘请胡志翔担任的知名企业法律顾问有:喀什大众集团公司其下属包括8家独立法人机构公司、新疆八一粮油公司、喀什奥都实业集团公司下有6家独立法人机构公司包括环疆购物广场及新建的国际购物广场等、喀什金利达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新疆和谐矿业公司等,行政事业单位聘请胡志翔担任法律顾问的有:喀什地区气象局、自治区公路局叶城公路总段、叶尔羌报社、历届喀什地区行政公署主办的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总法律顾问等。

胡志翔律师在业务上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无论是在诉讼领域还是非诉讼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对商业环境和商业规则具有深入、独到的理解,多次为客户提供构思精巧、贴切可行的法律解决方案,为当事人挽回无数的经济损失。

三、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及法律援助事业,关注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胡志翔同志积极参政议政,参与信访接待工作,2010年4月被聘为喀什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组成员。

胡志翔同志积极支持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免费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积极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贫困当事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如:农民工玉赛因在棉花加工过程中被机器切断左臂,失去手臂的玉赛因多次找到加工厂要求工伤赔偿无果,玉赛因找到胡志翔律师,胡志翔律

师调查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免费为玉赛因代理了该案,经过多方努力,胡志翔律师最终帮玉赛因争得了相应的补偿。2009年3月农民工胡某拖着病退,一瘸一拐的找到胡志翔律师,胡某在施工中受伤经司法鉴定所鉴定为七级伤残。胡某多次找老板赔偿老板不予理睬,后经胡志翔律师免费为其协调和诉讼,最终获得了8万余元赔偿。2009年张某被派遣到国外工作时因工受伤,造成右腿股骨粉碎性骨折,要求公司赔偿,但公司始终不予理会,无奈之下的张某找到胡志翔律师,胡志翔律师与喀什地区某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协商。经过数次调解,最终以该公司向张某支付15万元的赔偿金顺利结案。胡志翔律师自执业以来免费承办了多起关乎社会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胡志翔十分热心公益事业,5.12汶川大地震中捐款3000元,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也积极捐款捐物。2010年6月,通过西南政法大学向贫困学子捐款1000元。

胡志翔律师为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制意识,在《叶尔羌报》上作为特邀作者进行定期法律知识讲解,发表过多篇稿件,受到一致好评。关心和热爱教育事业,还于2008年8月受聘于喀什二中法制副校长,经常为喀什二中的师生们解析法律知识,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四、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律师事务所主任。胡志翔律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律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律师事务所管理者。新疆正嘉律师事务所是由胡志翔律师发起设立的一个年轻的律师事务所,在胡志翔律师主持下,该所从设立起就以高起点、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走“规范

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胡志翔律师还十分注重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在创正嘉律师品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适应新形势对律师的要求,新疆正嘉律师事务所在胡志翔律师的带领下,本着高起点、上档次、上规格的目标,在开展非诉讼法律服务和律师事务所软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走在了全地区的前列。同时他还能想方设法调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律师事务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五、强化理论学习,精心钻研律师业务理论,精通律师业务专业知识,争作专家型律师。

胡志翔律师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2001年,为了增强业务能力,胡志翔律师选择了继续深造,于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在职法学硕士研究生并以优秀成绩毕业,在攻读研究生期间获得 “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胡志翔律师在工作之余还考取了高级企业培训师资格、中级经济师资格、心理咨询师等资格。从事律师职业以来,胡志翔律师不断积极进取并孜孜不倦钻研法务,在律师业务专业化发展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执业9年来,始终自觉履行律协会员义务,在今年当选为喀什地区律师协会副会长。为促进喀什经济开发区法制建设,目前胡志翔律师正在研究特区建设的法制方面相关问题,并与兰州大学刘光华教授撰写《新疆内陆特区建设的法制和政策保障》论文。

“沉稳、高效、睿智、谦逊”,这是胡志翔律师的座右铭。胡志翔律师坚信,通过睿智的战略构想,深具亲和的人格魅力,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诚信务实的执业风范,一定能在律师的执业生涯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2.韦兰同志先进事迹 篇二

扎根山村情系教育

——贵州省六枝特区洒志乡平桥小学韦兰同志先进事迹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四日

扎根山村,情系教育

——贵州省六枝特区洒志乡平桥小学韦兰同志先进事迹

(韦兰,女,布依族,贵州六枝人,1981年12月22日出生,2001届六盘水市中等师范学校优秀毕业生,2004年3月参加六枝特区教师招考,以优异的成绩获取录用,分配到六枝特区洒志乡平桥小学工作。)

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立志扎根山村,献身教育,是韦兰同志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韦兰同志是从异地他乡到平桥小学任教的。平桥小学地处大山深处,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生活艰苦。该校没有教师宿舍,她只好居住在学校附近多年前遗弃的一座监狱的危房里。该房屋原来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因年久失修,如今已破败不堪,夏天雨漏不停,冬天阴冷潮湿。没有煤烧火做饭,她就上山去捡点柴,然后用几块石头支起一口锅,简单地做点饭吃。每到雨季,山陡路滑,她记不清在去学校的路上摔倒过多少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她从来都没有叫苦过。

一、努力学习,执着追求

韦兰同志把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转化到扎扎实实的教育工作中去。步入乡村小学课堂,她就坚定了信念:既为人师,就一定要做最优秀的教师。她深知山区教育的匮乏,更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自参加工作以来,韦兰同志一直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扎根农村教育的小学教师,她时时处处以《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刻苦学习领会新课改推行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严格依法执教,科学育人,以德育人,以爱育人,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以苦为乐,结合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使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和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构建了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教学。

二、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韦老师总是以兢兢业业的作风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多次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同形式的表扬和嘉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总是 “早做准备,多想办法”,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了解学生,领会课标,钻研教材总是那么深入,那么细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他们的共性,是她备学生的重点。她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了如指掌,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思想动向和情绪状态,这对于她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钻研课标时,她力图使各项教学要求形成完整的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到胸有成竹,以便在教学中整体驾驭。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凭借,她在钻研教材时,总是细心寻找教材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切合点,挖掘教材中有利因素,以便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与教材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韦兰老师能讲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熟练地驾驭课堂,她的课堂教学已具个人特色。课堂上,她总是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之中,一句句滚烫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她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多感官地参与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不但学得活、记得牢,而且能灵活运用。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学生讲明自学能力对一个人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能力熟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几年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显著增强,听韦老师的课,你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她的课堂随时都有创新,每一节课都是全新的,不可重复的。她的课又是实实在在的,她在教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总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盲从别人。所以,她的课上得扎实、平实、充实,创新与扎实几尽完善地体现在她的课堂教学之中。2007年5月,她在六枝特区洒志乡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被指派参加六枝特区优质课评比活动获优秀奖。

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不可或缺。有的学生基础差,她就给他们补差补缺;有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她就耐心辅导、点拨,布置适当的巩固作业,直到每个学生都有上进为止。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兴趣小组活动,有写字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等。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使学生的某些兴趣和特长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练习作业方面,韦老师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精讲精练,注重质量,讲求效率,减轻负担,每天布置适量的课内外作业,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并能认真、及时批改。考评学生成绩时,她总是以新课标为基础,精选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考评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得失成败,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每年的考评检测中,她所带的班级学科成绩一直十分突出。

韦老师爱生如子,她说:“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活动,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她时常与学生谈心、交流,与家长沟通。她总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重来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更没有体罚过学生。她坚信: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生都尊敬她,爱戴她,喜欢课前课后围着她。几年来,韦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她走遍了村村寨寨,给家长做工作。为了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她对后进生给予特别辅导、特别的关爱。在学生的眼里,她既是老师又是母亲。学生的衣服脏了她给他们洗;学生们饿了,她生火做饭;学生生病,她带他们打针吃药;天气冷了,她给他们添置衣服。班上有一个孤儿,叫陈舜龙,父母双亡,和外婆一同居住。生活艰辛,学习落后。韦老师知道情况后,先是从生活上关心他,给予照顾,给他买衣服,买鞋袜,买学习用具,使他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然后在学习上给他帮助。渐渐地,陈舜龙的脸上又有了久失的笑容,学习成绩也上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位老师,当一位像韦老师那样的老师!”这是他的知恩感言。韦老师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为教好学生一丝不苟,为帮助学生倾尽心力。她说:“我们是教师,一言一行会为别人所关注。我们的爱心可以温暖学生,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使我们周围的社会充满关爱”。这是多么好的“人师”之言啊!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与时俱进,创新教育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韦老师一直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她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缺失作了深入的思考,对当今留守儿童的成长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如今,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启动了“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新策略”的课题研究,以此来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韦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崇高心灵将会结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从异地他乡而来,把平桥小学看成了立足生根的沃土。韦兰老师的工作,得到了村民、村支两委、同事、学校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对已取得的成绩,她永远不感到满足。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在教育战线上作出更多的奉献!

3.周忠同志先进事迹 篇三

周忠,是龙州镇新民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该同志几年来,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为全屯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得到了全村人民群众的认同,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新形象脱“上访帽”

过去,龙州镇新民村由于山林权属问题与邻近村屯发生纠纷,村民经常到镇政府和县城去上访,被扣上了“上访屯”的帽子,这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光彩的印象,全屯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新农村建设落在了其它村屯的后面。2006年以来,为了彻底脱掉“上访屯”的帽子,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周忠同志主动引导群众采取互谅互让的积极态度,与发生纠纷的邻近村屯圆满地解决了山林权属纠纷问题。现在,该屯与附近的村屯群众和睦相处,已经不再存在任何纠纷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屯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下,钦王屯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正努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本屯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1、完成了人行交通道路的维修。新民村由于过往车辆相对较多,运输货物过重,使得路面变得坑坑洼洼,这给该屯群众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05年刚上任屯党支部书记,周忠就亲自驾驶自家的推土机,带领该屯群众40多人投工投劳,将该屯到公路约3公里的路面全部填平,并铲除路边的杂草,给本屯和附近村屯的群众行走、车

1辆过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该屯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一个结,虽经历届党支部书记多次争取项目,但该屯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2005年,周忠同志从自我做起,率先以个人名义贷款5万元来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该屯的人畜饮水问题,再带动全屯群众多方筹集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在村后山上建成一座投资金额达20多万元的水塔,从此,全屯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而且还对促进本屯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本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维修建成了全屯的环田路。由于每年在耕作季节,群众耙田等农用工具较为困难,工具都要自己扛,小金牛进入田间耕作需要经过很狭窄的田埂。2005年,周忠同志用自家的推土机无偿将该屯4000多米的环田路全部推平,使全屯群众农用工具能顺利进入田地,结束了该屯群众生产耕作劳动工具用人力扛的历史,大大减少了农民在日常生产耕作中不必要耗损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群众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到附近乡镇做生意。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群众寻找致富路子

周忠同志是全屯经济能人的代表,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利用外出经商的有利时机,充分领会、用活上级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民优惠政策,时时为本屯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第一,大力发动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项目跟着甘蔗走”的新思路。他结合本屯的实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计算后,积极发动全屯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向群众宣传有关水田种植甘蔗的优惠政策、经济效

益和当前甘蔗的价格走向。在镇政府没有下达种蔗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全屯水田种植甘蔗面积达100多亩。为了做好甘蔗生产工作,从临近县做生意回来后,他自己一个人到本屯甘蔗生产地去巡查有无病虫害,一旦发现,就通知该户主及时、彻底地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2006年正值龙州县范围内干旱高峰期,他大规模地组织群众用15部抽水机给甘蔗进行抗旱,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当年种植的甘蔗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全屯自发种植了120亩的甘蔗,也相应地争取到了一批项目配套资金,为全屯公益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第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周忠积极与县级有关技术单位联系,有针对性的邀请技术单位到本屯进行授课,2006年共邀请了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妇联等单位对本屯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壮大屯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屯前面有一片地势较为低洼、种植农作物经常遭受到水涝而没有多大收成的20亩的田地,黄忠于2005年底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专门研究讨论利用这块田地修建一个屯级集体鱼塘。此方案一出,全屯群众无不赞同,黄忠同志立即带领农民群众利用2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集体鱼塘。有些农户还在池塘上养上了鸭子。现在鱼塘第一批鱼已经上市销售,进一步壮大了该屯集体经济。

四、修建屯党支部活动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民村党支部不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十分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2006年,他们自发集资4万元兴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集资3万元兴建了屯级党支部活动室,新民村党支部也成为新民村第二个建有活动室和篮球场的屯级党支部。2007年春节,该屯成功举办了新民村的各项比赛活动。

五、顺应新形势,组织村民开展“城乡清洁工程”

新民村离县道公路约有2.5公里,在公路边是看不到的,但在全区正在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为了顺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本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周忠就开始组织全屯村民在本村自行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带领全村村民将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全部清除,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本屯的、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近日,他从集体经济中支出一批经费,修建2个垃圾池,并给每户群众发放一个垃圾桶,明确规定各家各户按时按指定地点倒放垃圾,全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群众卫生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造福群众作表率

**,男,1973年生,1998年至今担任福堪街村支部书记,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全村党员群众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养殖、商贸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路,改变了福堪街村的面貌。他本人多次担任福堪乡养鸡协会会长、福堪乡工商联联合会会长、福堪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南乐县政协委员、濮阳市工商业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濮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等职务。

一、选准致富突破口,坚持强村富民不动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中毕业后,从事肉鸡养殖,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成为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1998年当选村支书后,为带领群众尽快致富,他把养鸡技术无偿传授给乡亲,带领乡亲们建大棚,养肉鸡。但是,致富道路是不平坦的,2003、2004年,因非典、禽流感,肉鸡价格低迷,防疫不到位导致鸡大量死亡,许多养殖户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他认真分析原因,成立养殖协会,依靠规模养殖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协会成立肉鸡发展中心垫付资金为养殖户提供鸡苗,提供饲料,提供技术服务,联系销路。带动400多农户养殖致富。为了拓宽养殖业务,拉长产业链条,2006年**成立了河南省福浩食品有限公司,下设孵化厂、肉鸡养殖基地、饲料厂、肉鸡屠宰厂、技术服务部,吸纳300多名农民就业,包括下岗工人150多名。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从禽类孵化、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兽药销售、技术服务、回收、屠宰,生产加工,走“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签养殖订单,公司统一垫资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兽药,统一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分的价格收购成品鸡,解决了养殖户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难题,带动1300多户养殖户。村民张怀现,没投资一分钱,养鸡3600只,一茬就赚7000元,当年养殖5茬,收入35000元,新建四间房子,买了摩托车,电动车,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009年3月份通过招商引资与河南恒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南乐产业聚集区建成年产饲料25万吨大型饲料厂,年消耗玉米15万吨,村民的粮食不出家门就卖好价钱,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题,还增加了卖粮收入。公司下属的肉鸡屠宰厂年屠宰量1200多万只,注册“福浩”商标,通过ISO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经河南省农业部肉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达到无公害标准,产品畅销二十多个省市,公司先后被评为“诚信纳税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先进民营企业”,“突出贡献企业”,“先进文明单位”,“濮阳市重点龙头企业”“濮阳市优秀优秀食品企业”“共青科技示范基地”;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副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市发改委定为市重点项目。

福堪街是福堪镇政府所在地,利用毗邻本镇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村里部分群众从事商贸、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但都是小打小闹。**结合村情,一致认为只有规模发展商贸经济才能带领大多数群众脱贫致富。起步之初,群众中普遍存在观望心理,他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亲自走访农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带头建设临街门店,从事商业经营,并为踊跃上项目的农户担保贷款,打消群众疑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协调配套资金。通过多方渠道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为农户解决资金缺口。二是统一配套服务,村里负责为商贸服务门店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福堪街已经建设了东西、南北两条商贸大街,两个较大的集贸市场,吸引了外地三家大型超市入驻,也带动了物流运输、餐饮服务、饲料、服装、食品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该村从事商品经营的农户400多家家,年增加收入上亿元。

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村支书是全村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党员、群众的需要,就是支部工作的方向。原来的村室破旧不堪,党员组织生活、技术培训都无法正常开展。**积极协调资金41万元对村室进行了改扩建,更换了办公设施,建设了办公楼,还建起了农家书屋,购置了一系列健身器材,大大提升了村两委形象。行路难问题是多年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他紧紧抓住“村村通”工程建设这个有力契机,多方协调筹集项目资金30多万元,为全村顺利建成4000米的水泥路。为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争取县农业部门资金扶持,先后打机井34眼,架电12000米,变压器由原来的3台180千瓦增加到14台3600千瓦,他争取上级资金300多万元建设的大型文化广场也于去年完工,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2011年,为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引进林州昌弘建筑有限公司项目在村北兴建“兴福苑”社区,涉及部分群众的承包土地,有的农户漫天要价,阻挠施工,使开发商望而却步,**和班子成员分包涉事农户,主动进行走访、座谈,说事拉理,动员村民自觉自愿拆除违章建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目前,“兴福苑”社区十幢住宅楼,已全部竣工入住。

三、创先争优,再鼓干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农村党支部就要带领群众致富,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还要时刻在心里装着群众,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为回报社会,**多次参加慈善一日捐,并以“百万元回报父老乡亲”活动,长期为养殖户和养殖公司职工父母每月无偿发放养老金200元。逢年过节,村两委班子成员都会慰问孤寡老人、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温暖。

为给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不让一户群众在致富路上掉队,他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00亩生态采摘园,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还安排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对全镇生态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5.#####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五

####,男,汉族,小学高级教师,专科学历,现在####任教,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塑造未来为己任,在希望的李野上勤奋耕耘,在艰苦的环境中安贫乐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工作认真负责,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沤心沥血,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李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对得起这一神圣的称号。”他也正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说:“每当我踏上讲台的时候,面对那一双双充满着对知识渴求的眼睛,使我感动了,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十几年来,他以满腔的热忱积极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刻苦工作,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及相关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他在吸取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新的教育信息,大胆创新,把目标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教育理论,1做到了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促优补差,以优带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他还善于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思想的熏陶。

他工作态度端正,严谨治学,熟练掌握新课标要求,积极进行新课改。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总要翻阅数十种资料,咨询几次老教师,博采众长。他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自制教具,精心编写教案,做到了课课有教案,堂堂有目标,节节有测试。他上课语言准确生动,绘形绘色,板书规范,教法灵活多样,能体现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讲解清晰,分析透彻,教学效果显著。他对传统的“学生做,老师改”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精评面批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上特别复杂问题时,他总是那样耐心细致认真讲解,通过分步解、综合算等方式,使学生人人理解、人人会做,对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语文课堂活了起来,从而结束了语文课枯燥泛味的语文,使学生被接受变能了自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使学生的解题水平提高很快。

李宗斌同志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但生活中的他又是那样的幽默风趣,年青教师谁有了心事,都愿意给他说说,听听他的意见,在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口

碑。乐于助人也是他最大的优点,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关心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献出了无私的爱。他经常深入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特别是对那些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的学生,他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正是李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多年来,他所带班级无一例打架斗殴的发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他教育学生总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循循善诱,从不体罚。他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他教育学生“要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了使学生能够服务于社会,在社会中得到锻炼,他常常带领学生搞一些公益活动。

李宗斌同志不但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而且视校为家,长期吃住在校,辛勤工作。学生各个角落都李宗斌同志忙碌的身影,洒遍了他的汗水,他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为了学生和学校的人身财物安全,他常常熬到深夜,即使节假日,他也经常在学校值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宗斌同志所任学科及格率和优秀率多次都名列全校前列。近几年来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

1、2010年12月所研究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国家级结题证书2、2010年7月的所研究的《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与研究》国家级结题;

3、2011年6月所撰写的论文《耐人寻味的课堂提问》在CN刊物《学苑教育》发表;

4、2010年9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

学生自主作文》获省级二等奖;

5、2010年9月所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景》省级三等奖;

6、2009年9月所撰写的论文《以城乡联合办学的形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一等奖;

7、2010年9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8、2010年8月濮阳市荣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9、2010年7月所撰写的《城乡联合办学 教育均衡发展》论文荣获三等奖。

10、2010年9月所撰写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景》论文获省级三等奖。

11、2008年1月在全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12、2009年9月被评为市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

13、2010年2月被评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

14、2010年9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6.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篇六

‚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里,像朱老先生这样甘于平淡,一心为他人、为社会的人实在太少了。朱老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朱老先生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八荣’的集体体现者。朱老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丰碑,当我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抬头看看这座丰碑,必能汲取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这是朱自明同志1995年至2002年助学对象之

一、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继莲在朱自明70大寿时的感恩之言。是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朱自明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1983年至今,历时28年,他捐出18万余元资助72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捡破烂、卖废品,‚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默默履行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够多读点书‛的质朴心愿,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质朴的语言,饱含了多少希望,在细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最真切的人间大爱

1982年,在张坊担任乡镇干部的朱自明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了解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想到自己短暂而辛酸的求学经历,想到自己儿时的梦想因贫穷而破灭,朱自明的心里忽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不让孩子们重复自己的故事,一个伴随他终身的想法在他心里默默产生了。他泼墨挥毫书写了‚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条幅,也在心里立下了捐资助学的铮铮誓言。1983年,当时月工资仅40元的朱自明同志拿出200元为6位学生发放了奖学金。1983年至1988年,他资助朱学明等3位学生达3300余元,其中朱学明同学直至大学毕业。此后,随着工资的提高,朱自明对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也逐渐加大,从每年捐出一半工资到每年捐助3000余元,直到他1998年退休,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朱自明同志家庭负担也很重,妻子没有工作,儿女尚在上学,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间断他的助学行动。1991年至1998年,先后有16位学生受到他的资助,金额从每人330元到3940元不等。1998年退休后,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没有了什么负担,朱自明干脆捐出了每年的全部工资,现在每个月的1890元退休工资,他都是‚代领‛一下,然后全部送到了贫困学生手中。28年间,先后捐款202474余元资助7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14人考上大学,2人在读研究生。

每年5月2日朱自明同志生日,带着声声的祝福和深深的感恩,当年和现在的受助学生总会回到朱老身边,和朱老的儿女们一起为朱老庆生。说起朱老清贫度日却给他们无私资助时,情到深处,他们忍不住泪洒当场。在长沙工作的朱学明忘不了小时候到朱老家量米度饥荒的往事:‚读书时我虽然成绩很好,但家里很困难,眼看就读不起了。朱老的女儿比我低一个年级,回家把我的情况跟朱老说了,第二天朱老就走路来到学校,后来又去我家看了,从此便开始资助我。朱老对我很好,不但给我缴学费,给我买课外书,还叮嘱我要是家里没吃的了,就去他家量米……他对我就像父亲一样。‛在广州工作的邹武动情的回忆:‚如果不是朱爷爷在我读高三时资助我5000元,我可能连大学的门都进不了。‛现在正在读研的黄春根更无法忘记,在2003年下半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就要升入高三了,但贫困的家庭让他面临辍学,他初中的校长与朱自明谈起此事,说他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父亲腿脚不便丧失劳动能力,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如果因此不能参加高考实在太可惜了,朱自明听了,二话没说,当即拿出2000多元送到他家,第二年高考前夕,朱自明又亲自来到浏阳三中,给他送来了2000多元现金和两盒补品,并嘱咐他沉着应考。其实,在受助的58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朱自明同志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都是朱自明同志对‚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践诺都浸润了朱自明同志在漫长岁月中永葆的无私大爱!

从一名国家干部到拾荒老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另类‛。但在他长期的执着坚持中,让人们读出了他生命的精彩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从张坊镇茶林村洪屋组到张坊集镇,两公里路程,无论寒暑,不管晴雨,朱自明同志在每天上午八点到十点都要走上一圈,路边的每一个烟盒、每一张废纸、每一个矿泉水瓶都被他收入他随身携带的红色塑料袋里。回到家里,朱自明便坐在屋檐下将他捡来的‚宝贝‛细细分类整理好,整齐地堆在角落里。退休后的朱自明便成为了一名‚拾荒老人‛,靠着拾荒,朱自明每年可以获得近千元收入。‚我们自己有田,自己种菜,每个月开支不超过一百元,有千把块钱足够我和老伴过日子。‛在朱自明将全部工资捐助给贫困学生后,他和老伴的生活就基本上靠他一点一点捡破烂、卖废品来解决。

作为一位月工资近2000元的老干部,完全可以在农村和老伴过上充足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毅然将退休工资全部捐出助学,自己却选择了清贫,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靠种菜、养鱼、养兔、养鸡、捡破烂来维持。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一栋土砖房,在附近邻居新建的楼房旁边显得特别破落,在他家里30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时髦的家具,他睡的是一张即便在农村也已经极其少见的‚架子床‛。没有洗衣机,每天十点后,在山泉水暖和点时,朱自明便开始洗衣,用手搓。朱自明从来没有用过手机,他与在外工作、读书的儿女、孙辈们或者是与他资助的学生联系都是使用固定电话,在他卧室里最现代化的就是那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本土新闻是朱自明同志每天不落的‚家庭作业。‛

朱自明同志在对贫困学生慷慨相助的同时,对自己和家人却特别‚抠门‛,他已经15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最新的衣服是1993年在他担任乡镇领导时做的一件西装,‚那时流行西装,我也在浏阳做了一件,不记得花了几十元了。‛现在逢年过节或要出远门,朱自明才很舍不得地穿一次。大儿子1978年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一双棉鞋,朱自明已经穿了整整30年,他还视为‚宝贝‛:‚这鞋子质量真好,今年下那么大的雪,那么冷的天,我穿着出去还是那样暖和。‛退休以后,他再没有从工资中给过老伴和儿女一分钱,1997年,最小的儿子建新房子,他没有给予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儿媳原本想要朱自明支持一下,就对他说:‚爸爸,你在乡上当领导,在外面熟,帮我们去买点钢筋水泥来吧。‛朱自明明白儿媳的意思,满口答应道:‚好啊,你们列个清单出来,拿钱来我帮你们去买!‛结果忙是帮了,但还是儿子儿媳自掏腰包。

朱自明的‚另类‛生活,也曾遇到诧异的目光和风凉话,甚至有以前的同事和好友上门指责他对家人的吝啬,责备他捡破烂丢丑,损害了退休干部的形象。但是朱自明同志毫不在意,‚我不偷不抢,捡点别人不要的东西有什么要紧。‛他依然坦然地走在那条从家到集镇的路上,依然坦然地延续着他的助学行动。今年他又在小河乡重新确定了10名贫困学生为资助对象,上学期已经为每位学生解决了生活费400元。

看到他简陋的生活条件和朴素的穿着,听到他爽朗而开心的笑声,我们对这位拾荒的同志干部不禁肃然起敬!

‚三要‛、‚三不要‛是朱自明资助学生的‚苛刻‛条件,同时也是他至高境界的真实体现,这种低调与淳朴才是其价值的真正所在

对于贫困学生的困难,朱自明几乎是‚有求必应‛,但他同时对每一个受助学生都有‚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受助学生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张继莲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工作,有一次回家要还朱自明以前资助的钱,朱自明说什么也不要,他告诉张继莲:‚我支持你,帮助你,不是要你回报,只要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看着你有出息也就高兴了!‛

山里人纯朴、重情,因此常常有受助学生或家长拿着土特产到他家表示感谢,朱自明每次都会坚决拒绝:‚如果我要你的鸡蛋、土鸡,我不会少给你几百块钱自己去买啊!‛

一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给朱自明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因没有运动鞋,进行体育活动时在操场上只能打着赤脚,接到信后,朱自明立即从自己刚领到的40元工资中,拿出15元寄给了这名学生。收到钱后,这名学生马上回信表示感谢,这封信朱自明没有保存下来:‚我不是要他们记住我,没必要嘛!‛

对自己资助贫困学生,朱自明一直相当低调,大多数的资助款项都是他亲自交到学生手中,因为他不愿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更不愿意把他资助学生的事当作新闻进行报道,当地政府领导为了了解朱自明助学情况,曾三次登门拜访,他三次避而不见。两年前,《浏阳日报》一记者听说了朱自明的先进事迹后,采写了一篇短讯进行报道,朱自明读后立即打电话责备该记者没有尊重自己的意愿。这次如果不是他的受助学生不顾‚协议‛而向当地政府领导大力推荐,不是市委领导以‚党的宣传工作需要‛‚强行‛他接受记者采访,朱自明的感人事迹也许还将不为人知,或许我们还无法了解和理解他‚三要‛、‚三不要‛助学的至高境界,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朱自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拾荒‛老人。

‚选择平凡,拒绝平庸‛,在平凡的生活中记述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朱自明同志将永远是我们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自明同志依然对自己的助学行动说得很少,即便他作为‚政治任务‛而提供的材料也显得过于简单,他把自己长长的助学过程轻描淡写,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平凡的一员,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是一名普通党员理所当然的责任。当我们为朱老的行为表示我们的敬意时,朱自明笑着告诉我们:‚我祖上三代没有进过学堂门,我自己也只读了四年半书,我现在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为社会作点贡献。‛

朱自明同志选择了平凡,但他并不平庸。28年来,他不仅为72位学生捐资182405余元,同时,前后捐款1.4万余元支持家乡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3420元,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分别捐款2000元。

朱自明同志195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顾全大局,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至今,朱自明同志还担任了张坊中学校外辅导员,他不仅经常来到学校了解学校发展情况,亲自参加学校德育活动,而且他还充分利用关系,牵线搭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资金,为学校贫困学生争取扶助。现在在他的努力下,张坊中学与长沙市天心区一中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天心区一中在活动中不仅为张坊中学捐赠电脑等一批价值近4万元的现代教育设备,而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山区教育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为可贵的是,在朱自明无私大爱的影响下,翁开明等朱自明的早期受助学生已经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目前在朱老的联系下,翁开明和他的朋友正资助着张坊中学18名贫困学生。2008年朱自明同志被市关工委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

参加工作至今,朱自明同志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表彰,先后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工作者‛、‚重教乐捐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五老‛、‚文明市民标兵‛、‚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首届道德模范‛;200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09年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009年荣获‚浏阳十佳道德模范‛、‚长沙市文明标兵‛、‚湖南省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关于他扶贫助学的感人事迹,《长沙晚报》、《潇湘晨报》、《浏阳日报》、新华网、红网、星辰在线、长沙电视台、浏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导,在每一个人心底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7.王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七

王涛同志,男,现年25岁。中共党员,现任沙土镇大杨行政村村委会第一主任。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在沙土镇党委政府直接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带领大杨村党支部一班人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

一、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及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我村实际,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开展了小学教活动,完成小学教活动中的各项任务,经区、镇两级检查验收评定为优秀,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树立了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奉献为民的新形象。加强了党的阵地建设,新建了党建室一座,投资6万余元,完善配置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党员干部新阵地解决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落实民主评议,健全规章制度。

1、完善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坚持每月10日为党员学习日。

2、坚持党员承诺制度,经常检查党员承诺落实情况。

3、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1—10日召开两次党小组会,检查听取党员汇报学习,贯彻落实支部决议情况。

4、坚持每季度上党课一次,学习党章及党的知识,上课时吸收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

5、坚持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

6、四会一课,实行点名制度,严明党的纪律,提高了党员觉悟,增强了党员素质,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得到了贯彻落实,营造了党的新和谐。

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深化为民服务。遵照区委指示,在村部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接收点,由村两委人员分工负责值班,并责任到人,坚持了早九晚五的工作机制,热情接待办理群众所需要的各项事宜。我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值班制度。截止2009年6月中旬,我村已办理代理案件280件,完成全年70%,在此项工作中,获得镇表彰。积极配合民政、救助低保户77人,办理低保户7人,救助困难户36户,特困党员11人,上级救助款物及时发放到人到户。并完成了新农合全年的90%。控制了手足口病防治。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建村卫生室一座,即日便可为群众服务。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新建村村通水泥路1.42公里,砖碴路2.6公里,群众投资18万多元,为全面掀起了修路高潮打下基础。

三、狠抓基本国策,落实低生育水平,认真清理长效节育措施的遗漏,广泛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清理新婚漏档,政策符合率等各项工作,努力扎实完成了38个月以来的序时进度,各项任务指标在全镇的几次计划生育评比中,均获得第一名,取得了好的成绩,多次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

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高速带领广大农民积极发展经济,增强加快农民发家致富门路,在抓好常规农业的同时,突出了特色经济,扩大了苔干生产种植5000亩,建立了蔬菜大棚、阳光棚14个,促进了养殖业,发展新增养牛户3户、养猪户5户、养鸡户6户,养鱼水面20亩,路边植树、沟边植树16000多棵,开挖大中沟两条3200米,完成土地复垦78亩。07年实现人均收入3280元,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狠抓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村完善建立了治安室。配齐了室内软硬资料,并有专人负责,积极开展打防并举坚持了冬、春值班放哨,关心教育两劳回归人员,对不稳定人员耐心思想教育,控制部分上访群众,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案件,实现了本村社会和谐。

沙土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同意推荐其为沙土镇党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同意推荐。

中共沙土镇委员会

8.农村党员同志先进事迹 篇八

ⅹⅹⅹ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服从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是一个素质较高、想工作、干事业的党员干部,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自ⅹⅹⅹ年任ⅹ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来,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带领支部为群众找好找准致富路,勤勤垦垦、任劳任怨的带领本村的群众发家致富,改变了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大力发展经济。ⅹ年,ⅹⅹⅹ当选ⅹⅹⅹ村民委主任,他认清形势,抓住国家帮扶少小民族发展的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带领村民委班子努力为群众找准找好致富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解决了所在的村及周边村寨的300余户农户、2000多口人的粮食加工问题;根据良好的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发展机械维修产业,为本乡及外地的3000余机动车辆提供维修服务;在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仍不忘记帮助当地父老乡亲们发展经济、搞好生产,热心帮助群众出点子、谋致富路子,免费提供各种农技、养殖服务等;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种养业,2006年在本村试种大蒜获成功,2007年推广大蒜种植100余亩;在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带动全村7个组(200余户)群众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之路,结合退耕还林、林下种草、大力发展草上养鸡,依托州政协支边办“麻山鸡”养殖基地,形成公司+农户的合理化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利用自己在养殖基地所学到的技术,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使360多人掌握烹调、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在以

ⅹⅹⅹ为首的村支部带领下,全村已有200多户通过种养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抢抓风情园旅游机遇,带动15户群众从事饮食服务。通过ⅹⅹⅹ及其所在村两委几年来的努力,全村群众实现了增收,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800—900元上升到1000—1773元。

二、抢抓机遇。ⅹⅹⅹ年ⅹ月乡党委任任命ⅹⅹⅹ为场河村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他带领村“两委”适时抢抓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建设和省级社会主义省建设的示范点等大好机遇,搞好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扶持少小民族建设建成ⅹ、ⅹ、ⅹ等ⅹ个组的步道硬化,结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建成风情园续建工程、村办公房建设、150口沼气池建设、ⅹ三个自然村寨通组公路、实施6户危房改造、协调修建册三公路至ⅹⅹⅹ(地名)通村公路。

三、所带领的村“两委”班子能自觉为群众服务,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威信较高。ⅹⅹⅹ年以来,共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26名,吸收8名致富能手及优秀青年加入党的队伍,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培训20多期800多人次,他本人还多次在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三年来为全乡各养鸡户培育脱温鸡苗20000多只。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以ⅹⅹⅹ为首的村两委班子组织了党员群众捐款3120元,派出色的预备役队员1名往前方参加抗震救灾。

ⅹⅹⅹ认为,当村支书的职责,不是为自己

9.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篇九

王选同志(1937年—2006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他深知人才对于创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献身科学

勇于创新

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

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1954年,王选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年分专业时,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当他看到国家“12年科技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王选同志认为,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他坚信计算技术在未来将大有作为。这一选择,为他今后的科技报国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1961年,王选同志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逻辑设计和系统调试任务,在科研上初露锋芒。紧张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患上了重病。但是,王选同志没有消沉,在养病期间,他撑着虚弱的身子,1 从事ALGOL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终于在1967年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这一大型软件,为在我国推广计算机高级语言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5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大一位38岁的助教,8年疾病的折磨没有阻断他前进的脚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项目的研究成功将引起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项目的巨大价值和技术难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拖着病体查阅资料,在充分研究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大胆提出了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大胆决策,充满了创新精神,许多人很难理解他的抉择。方案一宣布,立即招来众多不解和非议。有人认为这个方案是“天方夜谭”,根本实施不了,更多的人主张研制国外技术已经成熟了的二代机。但是,王选和他的夫人陈堃銶没有气馁。经过多次严密科学的论证,最终赢得了北京大学和电子部、新华社等部门以及协作单位的支持,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以王选同志为首的北大攻关小组。

1979年到1984年,是王选同志科研道路最艰难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英、美、日等国的著名厂商大举进入中国,争夺汉字照排印刷领域这块巨大市场。用户和业内人士大多不看好王选同志及其团队的国产系统,几家大报和一批出版社、印刷厂先后购买了国外产品。与此同时,一些参与这个项目的研发人员面临写论文、评职称、出国进修等多方面的压力,而激光照排项目从事的又是繁重的软、硬件工程任务,开发条件很差,看不到任何名和利,研发人员骤减,协作单位退缩,专家论证会也作出了主张引进国外产品的论断。这时,几乎身临绝境的王选同志毅然作出了决战市场的选择。他和同事们排除干扰,不分昼夜,埋头苦干。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

王选同志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从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我一直有种‘逆潮流而上’的感觉,这个过程是九死一生的,哪怕松一口气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人们很难想象,从1975年到1993年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病痛缠身的王选同志和负责照排软件系统总体设计的陈堃銶同志过着怎样的生活!霄衣旰食,席不暇暖,夫妇俩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甚至没有白天和夜晚。但是,正是这种敢为人先、荜路蓝缕的勇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王选同志和他的团队才有了一连串的自主创新,才有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的相继推出和大规模应用,从而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杰出典范。

王选同志对科研项目的市场前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 2 起,他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他积极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在北大方正集团中建立起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还力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取得这些惊人成就后,王选同志并不满足。他认为,中文出版系统进入海外市场不能看作走向国际的标志,只有开发出非中文领域的出版系统打入发达国家,才算真正国际化。在他的策划和组织下,1997年,一个运用了独特的软插件技术、高集成度、扩展性强的新型日文出版系统面世。该系统应用后,被认为是日本同类系统中最先进的产品,并在日本报社、杂志社、印刷业和广告制作业推广。不仅如此,以栅格图像处理器RIP为核心的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晚年的王选同志更是不断呼吁,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即使身患晚期癌症,在化疗期间,他仍然不忘倡导自主创新,呼吁尊重人才。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这是王选同志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王选同志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1985年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1986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87年获首届毕昇奖,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中国专利金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还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王选同志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也是人民教师的优秀典范。他感动人们,不仅因为他的巨大贡献,更因为他追求完美的人格。他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他的崇高品德和宽广胸怀,堪称楷模。

在科研成果和荣誉面前,王选同志始终强调成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而是始终努力为年轻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条件。他曾说,“伏枥老骥”,最好是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自己贡献大小的 3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

王选同志深刻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在于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在于人才竞争,如何培养造就和吸引一批优秀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关键。他认为,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类新兴学科领域内,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敏捷,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支持。

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王选同志十分注重通过教学为实践锻炼学生攻克技术难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勤奋的工作习惯。他特别重视为学生选择好正确的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鼓励和帮助他们选择国内从未做过、具有挑战性且未来应用前景光明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使科研成果通过方正集团实现商品化,最终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在成果署名上,王选一直提倡:导师做的工作如果不如学生,名字就应当放在后头;假如没做什么工作,想法都是学生提出来的,就应当不署名,不要拿学生的成果当作自己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年轻人出头。

王选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56岁时,就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创造高峰,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放手交给年轻人去做,自己甘当铺路石子。退出科研第一线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会走进机房和大家聊天。他随手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他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他的抽屉里有一个花名册,每个学生和员工都附有照片,他不但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还把了解到的每个人的在校成绩、得奖情况、个性特长、不足,其至家庭背景写在旁边,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都是经过深入调查和接触后才抓住的个性特点。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王选同志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8年11月,中共北京市教工委、市科委分别作出“关于向王选同志学习的决定”。

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王选同志多次在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民主协商会上提出建议,要给优秀青年科学家一个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去做研究。他说:“计算机这类新兴学科,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应该重点支持尚未成名的、有才华、有潜力的小人物,为他们创造平等、和谐、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好环境。”患病后,他无法经常到单位,便在家中通过电话向骨干们了解情况,给他们加油鼓劲儿。他的一位博士生曾说“王老师的谈活太有感召力了,每次听完,我都像打了强心剂一样,充满信心和干劲!”

王选同志一生虽然荣誉无数,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科研大奖,但他依然如故,谦逊平和,朴实无华,视名利如浮云,始终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创造。他始终强调“做个好人”是成就事业的首要因素,并把“为别人活着”看作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王选同志最推崇的一句话是:“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力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他说:“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他曾坚持自己不申请院士,后来因北京大学积极推荐,他才去填表。

王选同志说过,名人和普通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别人尊重你,无非是自己过去有点贡献,仅此而已。早些年他不愿上电视,后来接受采访也是为了工作需要。他不愿担任没有实职性工作的各种职务。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名。在方正和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大家都亲切随意地叫他“王老师”,就是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老师”这一称谓也没有改变。若听到别人叫自己“主席”,王老师会很认真地说:“不要叫我主席!”他最常用的名片,印着“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他说;“这张名片是永恒的。”

2000年,王选同志身为两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董事局主席,但仍然居住在北大分配的70平米的单元房里,地上铺着地板革,最主要的家具是书柜,没有什么摆设。他始终不愿搬入院士楼,他说:“我已退居二线,住这个房子就行了。若有可能,应尽量改善在一线工作的年轻人的居住条件,现在都是在靠他们出成果。”

他夏天一身白衫黑裤,冬天外罩一件夹克,为数不多的几套西装只在正式场合穿,很长时间领带也只有一条。他写字打印的纸张都是两面使用,他的手稿大多写在废纸背面,而且写得密密麻麻,不留空白,一些内部文件传送使用的也是旧信封。

王选同志对待自己近乎苛刻和吝啬,但是,对学校和方正,对科研事业,却慷慨大方,一掷千金。2002年,王选用获得的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及学校的奖励金共900万元,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的中长期科技创新研究。他在海内外获得的其他奖金,也捐赠给了北大的有关院系。

他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对他人、对同志充满了关爱。他对许多同志的家庭情况都很熟悉,叫得出他们爱人或孩子的名字。不知有多少人得到过他的帮助。王选同志患病以后,不仅自己对战胜病魔充满信心,而且经常鼓励和帮助其他病友。有位同事爱人久病不愈,王选同志热心地为他介绍大夫;有位业务骨干的父亲得了和他同样的病,他不但介绍治疗经验,还买了药品送去。当得知九三学社有位同志的爱人也患肺癌时,王选夫妇不仅热情地鼓励患者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还用自己的钱帮助从国外购买一种很贵的新药,每个月要2万多元。王选同志和夫人不仅记着什么时候药快吃完了,什么时候该把药送过去了,而且每次送药都要附上一封信,劝慰患者和家属不要在 5 意费用,费用由他们来承担。这件事一直坚持下来,除了几个当事人,知道的人很少。

2005年岁末,王选同志已经不能进食,靠鼻饲营养液维持生命。他想到不能出席北大计算机所每年一度的年终大会了,便在夫人的帮助下,艰难地录下一段话:“我知道有不少同志在日夜加班,奋力拼搏,在此,我要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向你们深深地鞠躬!今后我们还要坚持科研为应用、为社会服务的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短短不到3分钟的讲话,他竟一遍遍地录了20多分钟!这听起来不够清晰的话语是他留给同事们最后的声音!

王选同志心里惦记的总是别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求不再抢救自己、不再为自己输血,把血源留给最需要的病人。他要求去世后捐献角膜,捐献遗体,不要给他人带来“麻烦”。他在遗愿中要求“安乐死”,提出“不愿意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直到去世前三天,王选同志还在看关于研究所发展建设的工作汇报,并艰难地让秘书转告有关负责同志,要开展好相关工作。

肝胆相照

真诚合作

王选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令人敬佩感动的学者,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真诚合作的思想风范;他对国家、对人民忠心耿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选同志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他始终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社会。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激励他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在“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当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海内外报业领域进入实用阶段时,江泽民同志亲临北大方正集团视察,给予王选同志和北大方正集团很大的鼓舞。在他的科研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从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在王选同志患病期间,几次亲自或委托他人前往医院看望慰问。这些关怀、鼓励和支持是王选同志科研创新的巨大动力。在多年交往中,他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同志关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带病积极参政议政。2003年10月,他不顾腰部酸痛,坚持率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视察北京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情况,此后不久便发现癌细胞已转移到腹部。2004年5月,癌细胞又转移到锁骨淋巴,他仍坚持边治疗、边工作,有时刚做完治疗,便赶往会场。到他逝世前,有近6 30次全国政协的有关会议和活动是在做化疗、放疗或热疗期间出席的。作为全国政协京昆室主任,他对民族传统艺术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和爱护,亲自主持抢救昆曲艺术、弘扬京剧国粹的工作;他与京昆界的朋友打成一片,请他们分享自己珍藏的艺术资料,勉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

作为九三学社重要的领导人,王选同志十分关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他患病以后,仍然注重调查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言献策。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他积极出席相关会议,发表意见和建议。他在《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考》一文中,建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要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大大加强对我国原创技术的支持力度,要把人才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作为重要内容。2005年,王选同志病情进一步恶化,病魔引起的疼痛时刻啃噬着他,由于腹部肿瘤压迫,腿肿得厉害,行走困难,已很难出席公务活动。但王选同志强忍病痛,尽最后的力气,写下了《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等2万余字的文章,把自己多年来自主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留给世人,奉献国家。这些重要的意见建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8月16日,病情稍有好转,王选同志就来到中南海参加中共中央就十一五规划召开的民主协商会。他在会上提出两点建议,呼吁“国家科研经费应重点投向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强调要建立科学、公平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努力实现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10月 14日,王选同志又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了《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文。文章长达约7000字,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培养爱护优秀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这是王选同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篇文章!

10月 20日,当得知科技部副部长到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和方正集团考察“网络出版项目”时,王选同志吃过止痛片后,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单位,恳切地对科技部的同志讲:“创新型的企业要有自主创新能力,而企业的技术发展与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网络出版是代表印刷业未来前景的重大方向,很希望能够得到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使这一技术像当年的激光照排一样,在新的技术革命中起到主导作用。”这是王选同志最后一次来办公室,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他的直言,他的真诚,包含了对国家无限的深情,表明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家科技的创新和未来发展。

2006年1月3日,王选同志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咬紧牙关拿起笔,颤抖着写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八个字。这是他为《科技日报》 7 成立20周年的题词,也成了他的绝笔!他用无声的语言最后向人们表达了对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殷切期盼!

王选同志十分关心九三学社的工作,为九三学社的建设和发展,为多党合作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强调要增强九三学社的凝聚力,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科教兴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他真诚地支持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同志的工作,经常与韩启德同志倾心交流。当不能出席九三学社的会议时,他会将韩启德同志的讲话拿去认真阅读。2003年3月,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同志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与韩启德同志相互叮嘱:现在我们担任了更高的领导职务,以后我们参加会议、活动等要遵守时间,如果我们晚一点,就会给人家整个系统造成很多麻烦,所以我们说好的时间就一定不要轻易改变。这些看似细小的事,他都想得非常周到。他不是考虑自己,而是考虑社会,考虑别人,考虑九三学社的形象。

他积极参加九三学社组织的活动,对九三学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一些九三学社的地方组织特别希望能听到王选同志的报告,对他们的热情恳请,他总是尽量安排时间,满足他们的愿望。他患病以后,九三学社中央不轻易请他出席会议活动,但是,如果需要他出席,包括主席会议,他都抱病参加。2005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召开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同志出席。按会议安排,王选同志是会议的主持人。他强忍病痛,坚持主持了纪念大会。

王选同志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后,在北大九三学社同志们的眼里,仍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老师,一位平易近人、值得信赖的朋友。1998年春节前夕,九三学社北大委员会举办新春联谊活动,王选老师高兴地来到社员中间,与大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并对基层委员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2000年新春前夕,工作繁忙、病魔缠绕的王选老师又一次抽时间来到九三学社北大委员会的新春联谊会上,他在讲话中说:江泽民主席亲自给他写信,谈到在改革大潮中,科研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不为金钱、名利所诱惑。2005年初,新一届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成立,很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调整到委员会中,为了更好地支持九三学社基层支部(委员会)开展工作,他专门为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题词,勉励大家:北大九三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不仅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积极参政议政,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祝北大九三在科教兴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以自己的威望,团结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并与他们交流自己参加民主党派工作的切深感受,以及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意义。他以自己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和特有的亲和力,教育、影响广大成员,增强了九三学社的凝聚力,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民主党派人士树立了 8 光辉的典范。在九三学社社员中享有崇高威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上一篇:高中生评语分类下一篇:教学课件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