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2024-08-20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16篇)

1.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一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摘 要:基于?v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构建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积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从知识到认知层面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讲述课文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弊端。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教师和学生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以高中历史学科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顺应教学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理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注重思维创新和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以结果为导向。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展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规律,发现教学创新点,转变学生对传统历史教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是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教学中的信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扎实培养学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现在银行倒闭,出现很严重的金融危机,家里的存折和支票无法兑换,这个时候,你希望政府怎么做?”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足教材,依学情而定,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打造活跃的课堂。

三、依托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简化复杂的教学程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消除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只为刺激学生的感官而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课件。

四、重视史料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是通过史实资料而来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强调学生对史实资料的掌握,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史实资料,生动直观地了解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探究历史史料,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合理地引入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通过学科互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学会历史知识的迁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将不同单元的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社会现实情况、全球背景等整合起来,实施知识的迁移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纵向以及横向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少知识都和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相关,文言文和古诗词能够促进学生通过查询历史背景去了解文学,透过文学内容解读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科互融。比如,在南北朝期间盛行佛教,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古诗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不同的教学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教学认知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从本质上认识高效课堂的意义,帮助学生探索学习乐趣,创造生机勃勃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与实践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2]吴佳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D].锦州:渤海大学,2014.

2.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二

一、知己知彼, 准备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准备工作, 导致课堂上超出自己的预料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学生的了解, 到备课的资料, 再到课堂的把控等这些都要精心安排布局, 确保自己教授的内容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1.加强师生交流。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准备阶段, 要提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 把握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教课过程中, 处处才能心中有数, 步步可以稳扎稳打。

2.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可以说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没有充分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把握不住, 导致教学的混乱。 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水平, 制订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益。

3.把控好课堂进度。

把控好课堂的进度很重要。 历史教师只有把控好课堂的进度, 才能发挥自身作用, 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承前启后, 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历史事件的高度统一, 而且要巧妙地留有余地, 让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

二、活学活用, 能力是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接受的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 对于历史知识死记硬背, 仅仅是用来应对考试而已。 这种方式虽然历来饱受诟病, 但是的确面对中考的压力很多师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换汤不换药”, 课堂形式虽有所变化, 但是方向还是应试。 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却不仅仅是以考试为重心, 重点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1.认识历史, 明确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老师对于教案的研究可谓竭尽全力, 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历史是什么, 让中学生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肯定是要让他们知道历史是什么, 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价值在什么地方。 如果明确了这个思路, 那么在教案的编写, 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样就能取得“活学”的效果。

2.运用历史, 联系实际。

很多人都会觉得学习古代史, 距离我们很遥远, 联系不到实际生活, 无法做到“活用”, 其实这是不对的。 不论我们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是与当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 例如巴以冲突就可以追溯到世界古代史, 而我们阅读的那些古诗, 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牵涉唐朝的安史之乱。 部分教师无法做到联系实际, 就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今后仍然要加强学习。 学习历史就是要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当今世界, 当今的很多现象, 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 这样就会便于我们认识世界。 所以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 教师应该发挥历史这门学科的优势, 利用具体事件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知识体系, 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模仿这种思路, 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 提升能力

1.多媒体工具的课堂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音乐、视频等于一身,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也被广泛运用。 曾经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保留大量图片和录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 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 例如南京大屠杀, 目前就有很多影像资料, 在教学中可以插播一两段视频, 就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适当开展社会活动。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 然后让学生现场当解说员, 将历史遗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而且回来后再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 写一些感想等, 这样更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接触历史的真实感, 提高对于历史的兴趣。

总之, 历史并非像某些学生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 简单死记一些内容只能应付考试, 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增强都是无益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利用好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

参考文献

[1]贾顺姬.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3) :99.

[2]唐雯.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6:80-81.

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学生;教学

在新课改推行的大潮中,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中凸显的教学效率过低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有必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一个比较高效的课堂模式。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发高涨,部分历史学者和一线历史教师结合国外的教学理念和自己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高效课堂模式。同时,若想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就需要从教师、学生以及高效课堂建构模式等角度进行努力探究。

一、历史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基本准备工作

1.做好师生关系建设,营造出学生信任教师,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良好气氛

一般来说,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建设可以从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去努力。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心理,做好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准备,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自信,态度要和蔼可亲,委婉地提出相关建议,积极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把和谐的气氛融入课堂内外。

2.做好备课工作,打造一个系统的、有完整结构的、有学习目标的历史课堂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可能随机无序地进行,教师应该做好学习目标制定。教师目标制定在最近发展区是最好的,既能让学生有方向地进行学习,也能让学生有可操作的能达到的学习高度。比如,在笔者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制定的目标便是通过高效学习,迅速了解和认识英国走私鸦片到中国的史实,掌握民族英雄林则徐销烟的利弊,这种从教学大纲中演化出来的学习目标不仅没有多面冗长的难以实现的设计,还能让学生有方向地学习。

3.做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创设多样的历史化情境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做好历史情境的创设准备,常用的图画、动画、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形象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笔者在八股取士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引导学生模拟了看榜时不同人物的表情变化的游戏,让学生在种种笑声中了解八股取士坑害人思想的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高效历史课堂创设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把历史知识融入学生兴趣集中的领域,把学生学习的需求动机引出来。历史教学中各种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设备都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学生兴趣集中的影视作品、新闻热点、历史探秘等视频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对外友好交往》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就在课前利用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感受它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树立生活中有历史的观念,既要给学生树立先进的历史思想观念,又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

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课堂学习中全身心投入,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巩固练习。

二、高效课堂基本结构的设计包括的内容

1.精编预习案

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编制预习案应该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系统的预习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教学反思”等部分。

2.课堂学习小步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展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预习案中的填空,梳理自己的基础知识。然后指导自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做题的困惑或者难点进行自我突破学习。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罗列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或疑点,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进行攻克学习。接下来,展示各小组预习案完成成果,从学生书写和表达等方面进行鼓励性的评比。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难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精讲点拨。最后,进行专项的巩固检测,师生共同总结整个课堂历史知识。

3.课后巧妙有趣地进行多样化反思

比如,小组间分配好反思方向,一组负责总結反思课堂上有趣的地方,一组总结反思课堂上纪律的问题,以此类推,这样的总结反思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可以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改进,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高效教学,需要在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和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的情况下灵活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按部就班地实施并做好及时调整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朱海燕.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现代教育,2012(Z3).

[2]刘向东.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3]吕栋山,钱文华,黄东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1).

4.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积极投身建构高效课堂行动中。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从高效课堂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及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方面探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课堂结构 教学评价

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简称高效课堂,也就是课堂教学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高效地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是致力于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力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效课堂倡导的理念为“自主、合作、探究”,更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目前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较成熟的课堂模式。触动我们思考的是,历史课堂教学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历史学科呈现的知识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历史课堂教学旨在把这些凝固的知识抽出来,使之变成可感知与理解的知识。高效课堂模式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体现,对于学生全方位地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高效课堂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动态高效率课堂。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建构历史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真正将学生从传统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表问题分析的不同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才华,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是历史课堂受益的群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课堂关系,从实施的过程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的历史高考科目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高,历史科目的学习讲求史论结合,也就是从史实中得出结论。在高效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自学及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本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很浓,甚至拿来自己家中的一些老物件,以及网上下载的相关旧照片。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课堂在这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要以高效课堂结构为重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法、资料展示法等方法,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教师课前播放影视剧《太平天国》片段,并提问:你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

高效课堂有效性的第二个要素是空间要素。学习过程是一系列信息在大脑中处理、分类、加工的过程。教材中不同时代的历史大事件、众多思想家的学术思想等,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绘或阅读抽象的教材,是无法再现或感受那种情境。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变静止、抽象、枯燥的内容为动态、生动可感的影像,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在讲到必修1第四单元《太平天国运动》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互评的教学步骤,完成:(1)《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内容是什么?它的积极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分别体现为?(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3)从历史经验我们得出,政权的牢固是以农民稳定的为基础,从太平天国运动中,你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建议等问题的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得出学习成果,从而就成果和当课所学习的内容,讨论并发表意见。在一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开放、灵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初识-了解-分析-运用的过程,从问题中得到启发,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成果的评价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传统课堂里,主要以教师评价一种模式为主。高效课堂应该对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革新,把完善评价机制列入高效课堂建构的重要部分,充分凸显教育的评价功能。

在课上,高效课堂引入得分机制,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课上展示学案的学习成果,得分高的能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小组内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探索意识。

新授课后,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学生自评是否深入探究教师的问题,掌握本课的学习的重难点。其次,提倡学生小组合作的组内和组间的互评。最后,教师基于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凸显了教育的评价功能。

四、结语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它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从观念、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合作共享的活动,实施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5.浅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五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与高效。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高效的氛围

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

1.转变角色,找准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2.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接触和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爱屋及乌,历史老师的课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

3.倾听与鼓励是教师的好帮手。

教师还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关注学生,亲切的语气教导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融洽、和谐、高效的氛围。

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图像资料、互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中的拿破仑帝国时,学生对希特勒是战争天才还是杀人恶魔争论不休,我随机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课堂即兴辩论:“我看希特勒”,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一个个都成了小辩手,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次辩论学生不仅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知道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时,讲诉黑人奴隶的悲惨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原始资本积累的真实面目;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孔乙己”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时空穿梭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烈士陵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历史辩论会,秦始皇的是是非非,辨清他的功与过;开创历史小典故、历史乐园等板报专栏。力求把教材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培养。这样,历史课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

四、课堂总结条理化

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思维导图、纲目式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6.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六

新建县第六中学 程蓉蓉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我就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将化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7.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篇七

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以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低效情况必将逐渐减少。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大的维度, 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历史课程标准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重视政治教育的层面, 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强调“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要求对多元文明成果加以理解与尊重, 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在一起。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规定, 使师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目标要求更加明确, 既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也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的实施。那么, 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充分预设, 动态生成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卡壳”现象,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还答不出来, 究其原因是没有备好课。有的教师完全照搬教参、教案资料, 有的甚至是上完课之后再备课, 备课变成“补”课……虽然备课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 但真正备好课, 充分预设教学环节和过程, 是动态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备好课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处理好教材

教师要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针对学生特点, 把一个个教学内容变“活”, 使之更生动、形象, 让学生乐于接受。

2. 要优化教法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加工, 努力克服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 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教材,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 可形成一些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如合作学习适宜性策略、问题引导策略等。

3. 要充分预设, 完善教案

备课是一个过程, 它需要教师不断思考, 不断收集资料, 不断积累创新。要使课堂生成精彩, 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到位, 这种预设往往需要教师教学前不断推敲、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教学设计, 才有可能形成日臻完善的教案。

二、启发诱导, 激活思维

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 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 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 问题要明确, 难易要适度;第三,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求知欲望。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手段, 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后, 我通过问题设计挖掘教材的深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主要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 生产发展, 因而社会安定, 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 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安排教学, 既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深入, 又加强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学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三、分清主次, 精讲重点

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 有引言、大字、小字、插图、原始材料、表格图示等, 奢望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现实的, 所以,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 去繁求简, 抓住重点, 进行精讲, 不能贪多求全。在讲解中, 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 逐句进行分析, 适当设问质疑, 激活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鸦片战争》一节全文插图有八幅, 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地加以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哪些插图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哪些插图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本质?哪些插图可看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 既生动又深刻, 若利用得当, 效果是显著的。

四、适时引导, 优化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课堂讨论, 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 使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因而教师要适时引导讨论, 有效监控、管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 不要让学生的讨论偏离讨论主题, 课堂讨论要始终围绕实现讨论的目标来进行。当学生的讨论有偏离讨论主题的迹象时, 要及时加以指导或引导, 使讨论回归到讨论主题上来。

如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授课中, 我提出以下讨论议题: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实质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结论, 之后提出讨论议题如下:五代之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者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与五代的更替有什么关系?这样做给北宋造成怎样的局面?在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了一些理性认识之后通过对这两个小议题的讨论能够得出如下结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方式的直接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 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形成。但是这样做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但是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 出现国强但屡战屡败的奇怪现象。这样的议题可以说是对教材的深度探讨。历史兴衰有其内在联系, 只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深化与挖掘这些内在联系, 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这一研究, 不仅使减负增效教学和历史学科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而且探索了具体的途径,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邓涛主编.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冯一下.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 (6) .

8.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八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89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使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正确的高效课堂途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

首先,从教学理念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考备受瞩目,受其影响,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等等。

二、 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

1.为了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先认真备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而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授课形式。因为高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个性独特,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适当地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增加课堂上学生的互动频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再根据情况选择多种教育方式如视频、资料、媒体等,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还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历史知识。

2.为了高效地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历史课堂上的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

在高中历史的入门时期,教师应该学会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教学内容,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展示历史资料、播放多媒体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详细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高效地实现历史教学。

3.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后反思和评价也不容忽视。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对不同学生所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特性也可以归入评价的范围内,通过以上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中,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受高考的影响,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进入大学后,动机没了,目标也就没了,学生易变得颓废。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应该在高中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应该再坚守传统老旧的教育理念,一味地要求学生考高分,而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分数只能代表学生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师只有先弄清这点,才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让自己积累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和思考。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与时俱进的,因此,高中生不应该把上大学当作学习目标。

在文综学习方面,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适当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看些新闻资料或影视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以此来激发自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兴趣。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是分数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增强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高中生处在创造力的巅峰时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让学生表达其自身观点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勇于表达自我、积极参与的必要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可激发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构建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已刻不容缓。创新和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才是硬道理,教师应该直面当前历史课堂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有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考试周刊,2013(41).

[2] 张绵绵.基于生本理念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2014(11).

[3] 石海丽.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初探.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3).

9.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篇九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在认真研究初中数学的各种规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使课堂高效呢?以下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88-0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数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容量大。在一节课中,能够轻松完成规定的课节任务,甚至得以扩展,有“意外”的收获。

2、课堂效果好。高效率不能片面追求高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掌握和学生的落实,不能以蜻蜓点水式的方式快速切换。牺牲学生掌握与落实的容量是无效容量。相反,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方法的容量才是真正的课堂容量,才是有效的课堂容量,一节课上完后,应使90%的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90%以上的内容,才称得上课堂效果好,而不注重课堂效果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

3、学生学得轻松。一节数学课,虽然内容多、容量大,但学生思考、交流,做题都很顺畅,学生兴趣浓,学的开心、高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没有感到困乏、劳累,只感到学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方法,明白了很多道理,破解很多“难题”,成长了很多,壮大了很多,这就是学得轻松。高效课堂必须要求学生学得轻松。

4、教师教得轻松。一节课顺畅、简洁,教师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只是通过指示、指导、启发和较少的讲解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是教得轻松。轻松的课堂,时间在教师的掌控中,但过得很快;轻松的课堂,教师感到心情愉悦,感到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就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就是很快有硕果回报的有趣的劳动。高效课堂必须要求教师教得轻松。

5、效益高。高效课堂既要追求效率,也要追求效益。学生通过一节数学课,不仅学到知识、方法、技巧等显性知识,还要使自己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能力得以提高。另外,通过数学课,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水平提高了,也会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总之,高效率不仅要求“教书”的效率高,还要要求“育人”的效率高。

通过我多年的从教,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改最根本的是教师观念的改变

农村教师思想相对滞后,虽然这几年进行了许多新课程培训,学习了一些新理念,当时心潮澎湃,群情激昂,过后在实践中遇到挫折,就抱怨:“这学生太差劲了,什么都不会!”“每天工作太忙了,我没空。”我行我素,课堂教学又回到了老路。在思想上没有受到刺激、得到震撼,没有自主要求发展的内驱力,教学行为怎么可能得到转变?要想使教师从“教得苦”、学生从“学得累”中解放出来,教师必须从主观上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先进的理念,结合实际学习以致用。

使理念在边学边用中不断改进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适用的高效课堂。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给他们自研自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去发挥。由于数学的特殊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教师认为:“我讲学生都不会呢,不讲就更不会了。”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放手呢?不放手就会棘手,不放心就会不省心。学习是由内向外自我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的过程。老师再费劲地教,学生不想学又有什么用?对学生放手就是解放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意识受到刺激觉醒,学习内驱力得到释放,就会形成巨大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备课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教案不是名师编写的就是好的,课件也不是特等奖的就是适合我们的。因为这些“教案”“课件”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是以人为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例如我们从网上下载的课件都是从头到尾一个知识点都不落的展示出来,这对我们的学生适合吗?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好,另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特别是简单的知识学生一看就懂了,这样的内容只需要巩固、检测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我们再花时间去讲解、展示课件了。因此,网上再好的课件我们也必须进行修改才能为我们所用,而且数学课的课件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幻灯片,只要能为我们突破难点就可以了。因为我们还有教学案,我们还必须腾出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所以,幻灯片的制作要精简、实用,特别要与教学案结合起来。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深度、广度,这样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来,势必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好比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学生却不能消化又有何用呢?

三、创设良好氛围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环境。第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新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在公开课作秀而创设教学情境。

四、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五、注意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及动手实践教学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函数的教学;例如要理解“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多元化,如搜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等。

再则,我们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讲菱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菱形纸片,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菱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自己得出结论,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近些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后,笔者深深的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宏?F,成继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3

[2]王杰.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6

10.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十

一、秋雨绵绵无阻隔

9月28日,伴随着连绵细雨,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去XX中学学习的路程。此次参加的是XX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听闻渤海中学的历史成绩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是一流。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失,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来到XX中学我们先后听了贾XX老师的《洋务运动》、高XX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两节新授课和这两位老师的说课。

二、秋阳高照暖心田

首先是贾老师的《洋务运动》这节课,她的特点主要是精讲。贾老师完全遵循“四不讲”原则,做到了精讲。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局限性是她重点讲的。其它类似洋务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等基础知识基本上由学生阅读后并整理。而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只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属于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处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给学生留足了背诵的时间,又让学生明确把握了重难点。而我在上课时却不能完全做到精讲,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担心万一讲不到再使学生不明白,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越讲越多,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

然后是高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老师的分块记忆法。不同于我们常规处理完教材再让学生背诵的做法,他把工业革命分成了三块:“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每学完一个版块的知识点,便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这种边学边记的做法,不仅可以降低记忆难度,便于学生掌握。也有利于课后对整体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这两位老师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导学案教学法、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等。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理顺了思路。

三、秋意浓浓引深思

在学习临近结束之际,宋XX老师提到了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的“四种意识”。即:课标意识、审题意识、史料意识、知识整合意识等。课标意识是指教师要熟知课标,按照要求备课,分清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只需要了解的。教师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背诵负担,缩短讲课时间。审题意识和史料意识是指每次做题时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做题前要读史料的习惯,以免答非所问,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知识整合意识是指教师要做到课课小结,做好知识归纳,便于学生理清线索,形成整体脉络,更有利于知识的储存和前后联系。这四种意识其实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就我而言,并未真正做到,时常忽略或者遗漏。教书十余年,有遗憾、有疑惑,如何摆脱瓶颈,燃起热情,是我下一步要去反省和考虑的。

总之,此次XX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总结经验后,更要投入到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11.巧议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多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57-01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以及思想性,可是,其实际教学中缺少实效性,很多学生虽然很喜欢历史,但是却对历史课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历史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学,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收集,教师可以事前提出问题,在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求其找出答案,若是找不到答案,则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备注一笔,在课堂上一块进行解决。预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对以前的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能同时还要在自学的时候对新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在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的时候还要结合新的知识和旧知识,从而构成新知识储备,利用课前预习,能够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有总结能力等。

二、调动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一,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是有着独特性的,需要调动学生兴趣,才能保证学习的良好效果。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脑以及录像还有幻灯片等技术,使学生能够对历史进行感悟,这样不但能够在感官上给予一定的刺激,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震撼效果,从而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第二,对游戏氛围进行创设。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兴趣。比如,在对隋朝大运河开通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五个队伍,代表沟通的几个水系,同时利用三张桌子表明其起止点以及中心,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各个水系以及4段运河的具体名称,这样能够使得气氛良好,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三,借助历史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各种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兴趣。比如,在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对三顾茅庐的过程进行讲述,在对科举制度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引用范进中举这一故事,调动学生兴趣。

三、坚持学生为主体

第一,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能动性是比较强的,在自主学习投入的时候,会开发其智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比较先进的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是自主看书,也可以是观察归纳,还可以是操作发现。学生在对自己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及要求进行了解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进行自由学习,使其可以独立思考,并对问题进行冷静处理,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夯实。

第二,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之间要平等互助,并进行合作竞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互助和合作进行重视。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也能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使得自己的思维开放活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观察以及倾听还有质疑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解决掉,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比较宽松以及和谐的氛围之中开展主动学习,并进行合作竞争,开展互相之间的交流,不但能够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还能具备主动学习的良好能力。

第三,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喜欢质疑,即便是存在疑问,也基本不会请教教师,这样就会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惰性,也影响了其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教师要创设比较和谐的氛围,并营造出质疑环境,这样学生就能够勇敢地质疑。在开展合作探究的时候,可以将质疑和释疑当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在预习以及学习和交流中的疑问,能够勇敢地提出来,之后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解决,若是解决不了,需要由教师进行点拨,若是在课堂中解决不了,就可以作为课余的探究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进行指导,学生能够在对知识进行探索以及对比的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确保学习的良好效果。

四、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其了解自己

在对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课堂效果进行巩固,必须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校正,同时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状况加以评价的几个途径:第一,对平时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从学生回答状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应对,从而保证良好的学习效率[3]。第二,开展定期考试。考试就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核。第三,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第四,开展创造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可以布置小论文或者是作业。在对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勇敢创新,开展各种尝试,并进行反思,创建有效课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努力创建高效历史课堂,坚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点突破,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林凡. 多点突破,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01).

[2] 彭永群. 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文学教育(中),2013(03).

12.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十二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堂, 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体育教师备课内容应包括多个方面, 如需要准备的体育器材, 这些器材在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一旦在上课过程中发生意外应该如何处理,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体育器材的作用, 怎样讲解示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等, 这些问题都是备课的内容。要知道,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纠正其错误动作。可见, 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如果不充分备课, 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 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 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 需要教师认真地筹划和精心地设计, 以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并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高效课堂应当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由此,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挥其主体性入手。

有的学生受应试观念的影响, 认为进行体育活动是在浪费时间、没费精力, 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初中阶段, 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寄予了厚望, 希望他们能够考上重点高中, 由此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 同时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 课余时间太少,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另外, 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降低了学生体育活动质量。实际上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 也能缓解情绪,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 很多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耐力不足, 且肥胖超重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此外, 近视率居高不下, 抗打击能力差、缺乏危机意识、意志薄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还有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 也成为了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 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可能一开始对学生有些吸引力, 但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吸引力, 所以教师应当学会在体育课中变换多种教学手段。以体育课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项目“耐久跑”为例, 一直让学生围绕操场一圈一圈的跑, 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锻炼的积极性也势必会有所下降。而如果在耐久跑的过程中, 教师能穿插一些越野跑、走跑交替、接力跑比赛等形式, 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耐久跑的厌倦情绪,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跑步兴趣。值得一提的是, 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 游戏和比赛是经常采用的, 并且应用面很广。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 多做示范

通常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接受多半是从对授课教师的接受开始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更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 不仅要在学习上给学生提供帮助, 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做严师, 又要充当益友;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平易近人。学生一旦对授课教师产生尊敬势必会对课程也产生兴趣。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懒惰松懈, 对有难度的动作经常逃避不做, 教师要扭转这种现象, 首先就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处处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表率, 并结合教学实际,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 所以, 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训练要适度, 不能过分勉强,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 并做好课后反思, 及时改正错误, 吸取经验。

总之,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上好体育课, 就需要教师着力探索体育课高效的策略, 真正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小学到初中, 再到高中乃至大学, 体育都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因为健康是谈论一切的前提。而学校体育课又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因此如何构建初中体育的高效课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体育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可以保持身心愉悦,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就主要对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进行一番分析。

关键词:体育,高效课堂,兴趣

参考文献

[1]杜春杰, 构建初中体育“有效课堂”策略[J], 文摘, 2013.12 (379) .

1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十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关注全体,激发兴趣;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互动;达成目标,当堂检测。

一直以来我们的校长就给我们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该学的,不要在课下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点被我们遗忘了。现在加班加点成了“时尚”,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多如牛毛,似乎不参加补习班就“out”了。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甚至我们的老师都认为,补习班是非常“必须”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课堂是不高效的。所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是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既学得愉快,又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区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韩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因此教师之间要充分配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上课之前大家一起研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因此要体现小组的合作和教学的高效性,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针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的高效的导学案就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导学案在导学部分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可以利用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促使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趣味性强的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一下产生浓厚的兴趣。

导学案在知识的衔接上要多多下功夫,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 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问题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设计,也要紧紧围绕课题内容而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起到学生都能够参与并通过参与获得知识。最后在练习和达标测试的习题选取上要下功夫,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有层次,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们追求的改革目标。

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四步教学法:前置学习、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激励评价、拓展活动。

(一)前置学习(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提前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预习,要求学生要主动、独立、尽所能地完成导学案。第二天早上课代表收齐交教师(时间充足,教师阅批,若来不及课代表代阅),上课前课代表来拿走发给学习小组组长,组长牵头互批互改,互帮互助。

(二)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

课堂交流: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学生教学生,之后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预习交流后的成果,并接受别人的质疑,解决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组把问题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三)激励评价

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发下导学案的达标测试,做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测试,下课时立即收起。课后批阅:教师及时批改,放学前由课代表取回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此时能力差的学生是没有作业的。

练习点评:第二节课首先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其他小组对其点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倾听习惯、尊重习惯。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练习]中共同的问题,根据时间条件,教师可进行问题点拨,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个别问题,空出时间让其自己说出看法。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般不超过5个问题),由不同的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让学生说服学生。

(四)拓展活动

练习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及知识的重、难点,巩固拓展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案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教学中力求百花齐放,各显己长。课后,教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随教随研讨随更新,避免 同一个错误在同一科组内重复出现。以便在下个班级或以后的教学中修正,达到更佳的效果。

2、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案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要求学生对所使用后的导学案进行整理,整理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案进行重新的认识,及时地进行纠错,每单元学习结束,学生将各科导学案分科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困惑。

1、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导学案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大部分备课组都是将导学案的主要任务分配给组内的各个任课教师。但是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等原因,编写的讲学案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题目的设置也达到了帮助学生巩固练习的目的;有的题目设置就是简单的照搬照抄,甚至跟作业本等学生手中的练习册发生重复,降低了导学案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导学案撰写时一定要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再定稿,这样的导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质量就有了保障。

2、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学完该学的内容。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大多不善于与同学合作,往往仍然是各行其是。

3、学生对导学案不重视,尤其是导学案上的习题。表现在不注意保存导学稿,不注意补充完善导学稿,不善于反思总结。部分学生不做习题,错题不纠正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督促检查,逐步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时间冲突。到了重点章节,感觉时间安排还可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是这没说到,就是那没处理。课堂上匆匆忙忙,完全没有刚开始时的那种游刃有余。认真反思一下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说明从思想上,我们还是放不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在“精”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老师讲的不够精,练习题选的不够精,这样,老师讲的多了,学生练的多了,课堂时间当然不够用。问题的解决也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多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精讲知识,精选习题,精确引导,就能解决好这一冲突。

5、课堂囿于导学案,太程式化,显得没有生气。当然,刚开始使用必然要先套用一定的模式,等熟练运用后,就可以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境地。

四、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后,我们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解决,另一方面,要尝试其它课型,如复习课、讲评课也适用导学案的形式等,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加适应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一方面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校创造一个教师业务学习机会和平台,如开展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会等。我们的课堂缺少激励和表扬措施,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和鼓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方面今后应该做好。对学困生学习兴趣、习惯和信心的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

14.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论文 篇十四

摘要: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师应适应学生,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索,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生物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继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同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以导学案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要围绕这一主线进行。某一种教学手段即使再有效,如果重复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是推动他们积极探索的源动力之一,如果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就会冷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为课堂增添无穷魅力。

二、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充分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那么怎么才能做好备课工作呢?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吃透教材。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导学案,导学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施政纲领”。设计导学案,一是要明确教学目的,甚至要具体到每一节课应让学生学会什么,培养学生哪些能力,都需要在导学案中加以明确。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一步一步去预习。因此,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中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列举出来。加强习题训练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预习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习题的设计要重基础,有针对性。

三、优化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改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时为学时,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学多练,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练习,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教师要珍惜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上课要守时,不能无故迟到,或者拖堂。首先,教师要有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其次,教师反思时间利用情况,做到节约时间,学会经营时间,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物”特色

生物学科有很强的的实验性,观察和实验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想法设法克服与时间和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实际困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实验材料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选择和整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生物活动的情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打破时空的限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体现生物课堂特色教学。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渊博的生物知识,风趣优美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和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并搜集生物学的最新信息,让学生掌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动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战胜自然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典型案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能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而生动的教学氛围。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疑问,把生物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有什么用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值得每一个教师去研究。我们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启发激趣,为课堂增添活力;质疑交流,合作探究,使课堂变得和谐、融洽。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但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他们乐于学习,积极投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互动,做到少讲精练,深钻教材,灵活教法,树立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理念,进而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伟,付庆方.注重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9).

[2]许维娜.现代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18).

[3]薛梅.让“乐学”引领学生走向成才――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12).

15.四个转变建构高效的历史课堂 篇十五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分强调老师的讲以及学生接受性地学, 这样的教学观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体现在教学实践上, 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目前, 为数不少的教师还习惯于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 教师预设教学目标, 控制教学流程, 左右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 (不) 听”“你问我 (不) 答”“你教我 (不) 学”的被动状态。传统课堂的这种单调 (只有教师讲、学生听两个动作) 、单向 (学生被动单向接受信息, 而无法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 、单一 (教教材、学教材) 、滞后 (反馈不及时) 、被动 (老师逼迫学生学习) 的境况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这样不仅限制了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更限制了学生的手脚, 扼杀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理念, 用新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必须扬弃传统教学中那些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方式和行为, 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整合, 以迎接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注重关注学生外在显性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隐性变化, 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教师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高效性的最基本一环, 只有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生才能得到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考试分数的高低往往成为人们评价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 因此, 传统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分突出和强调考点的接受及掌握程度, 而忽视、冷落甚至贬低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而把学生复杂的学习过程异化成一种简单的模仿过程,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所以, 要实现新课程理念, 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比如,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 笔者让一组学生扮演哥伦布船队, 然后问:“你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去呢?”“你们具备了到东方去的条件吗?”“你们打算怎么到东方去呢?”这样的提问, 创设了历史氛围,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 使原本枯燥的背景、过程讲解变得活泼而高效, 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达到历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目前, 很多名校积极开展课堂改革, 普遍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是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好路径。

三、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 是“授”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制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评价学习效果,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控制者, 是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只是“受”方, 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在“授受”关系中, 教师经常居高临下的说教, 有意或无意漠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 教师喜欢把自己的特点、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 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 不再是也不能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 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并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 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权威”意识, 放低身段, 由高高在上的“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评价体系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标准是以“学业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能力的高低, 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 这种“惟学业成绩”的评价形成的误区是重视课本知识的落实, 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以往旧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新的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上, 要改变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的评价功能, 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应该包括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 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行评价指标多元化;在评价方式上, 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采取笔试和非笔试这两种不同方式, 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 实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价主体上,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 实行多方评价, 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其他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等, 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评价应坚持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体验成功, 帮助其找回失落的自信, 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教育功能。

16.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关注。为了避免老师在历史教学课上只注重笼统地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优化教学方法,树立清晰地教学目标,编制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历史教材对提升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率,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丰富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十分重要。

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1、当前初中历史课堂的特点。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具备较之前来说更为有效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由少到多,由不会到掌握的情况。这一点有效地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实现了个体的适应与不断反思。其中,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方式灵活,情景有趣,问题富有弹性的教学模式,这一点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创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不单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有效的历史教学行为,不单单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1、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置科学性、量力性、全面性的教学目标,这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历史知识传授的准确性,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出科学的、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讲授《商鞅变法》的过程中,创设了一系列的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比如如果你穿越到秦国成为商鞅,你怎样才能使秦国富强?如果你是其他国的君王,会采用什么策略战胜秦国?等等。这些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翻看《孙子兵法》积极思考战争策略,在课间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现象力,达到了历史教学的预期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遥远。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联想式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其实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当代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这种联想式教学法的实质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后来之“新”。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温其他科之“故”而知历史之“新”,即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制订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来展开充分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已掌握、哪些内容没有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要指导学生在听课中不要只注重疑难问题的解决结果,而是要学会思维,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1)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只有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对教材展开充分的阅读,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加工与整合达到对某一模块知识的真正理解。(2)学会比较与对比。要让学生运用对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集中起来,从中发现异同,这样更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在对比中进行记忆与理解,这更加符合历史学科学习规律,更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在不断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网络与教学的科学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更多便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直观冲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首先,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印象更加持久,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比如,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入历史根源剖析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构和关键人物等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5、历史知识竞赛。比赛竞争是最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好胜心的,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活动效果会更明显,初中生更乐于表现自己,求胜心更强,因此很多老师都会利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教学也同样需要用到这一教学技巧。无论是从心理学来看,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往往是感兴趣的那科成绩比较好,而成绩越好越有兴趣学,反之,结果也刚好相反,因此,学习时是否有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教学成果。而定期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刚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又可以拓展历史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竞赛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知识的记忆很深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落实好新课程教学标准,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还应当关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要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系统整合初中历史教材,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历史课堂的讲授更加生动有趣,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晨坡,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学周刊,2015/18.

[2] 陈占卿,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学周刊,2015/21.

[3] 丁川,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上一篇:如何帮你摆脱职场困境下一篇:陶河中心小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