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对外贸易)(共8篇)
1.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一
遵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
我于2001年8月就任省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职务,2003年得以连任,2005年机构改革单位易名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任厅长、党组书记至今。9年多来,我在开放型经济这个重要岗位上认真耕耘,扎实工作,尽了自己的本份,没有辜负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这次述职,要求报告本届任期以来的有关情况,考虑到工作周期和连续性,我把“九五”期间及今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作如下陈述,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整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期间,是江苏外经贸迅速成长、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八五”期间,江苏抓住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这个历史机遇,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经济国际化”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为“九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我深切地体会到,对外开放这一伟大事业,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外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开拓奉献,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努力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我只是在这个特定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了一些工作而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第一部分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千方百计促进外经贸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追求较高的发展目标
强烈追求事业发展是我工作的精神动力。我常常想,人总要为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人民给了我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我只有多做一些工作,促进事业快速发展来回报人民。在任职之初,我就立下了任内实现“江苏外经贸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十分之一”和“外贸出口额超过上海”的奋斗目标,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在2000年终于得以实现。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主动提出了争取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的建议。而当时全国外资工作正面临议论较多、调整政策之时,“八五”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18亿美元,提这个目标无疑是自添麻烦,自加压力,但我坚持认为这符合江苏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被省领导采纳。整个“九五”期间,利用外资成了外经贸工作的难点、重点,高目标形成巨大压力,也变成了大家的动力,最后完成了311亿美元,实现了奋斗目标,成为江苏的骄傲。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全国外贸一片低调,我们仍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增长要“保6争8”,结果全国增长03%,江苏增长了11%。
“九五”期间,我们每年提出的工作目标都不低于省领导的期望,从经济全局需要确定符合实际又有较高追求的目标,虽然工作难度、思想压力大了,但都顺利完成了。
今年初,我们又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确保12%,力争翻番”的目标。尽管开局非常艰难,但到11月已增长了124%,全年增长12%的目标可以实现,将为“十五”期间整个外经贸实现“两个高于,一个缩短”(即江苏外经贸的发展速度要继续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江苏外经贸的增长速度要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努力缩短与先进地区外经贸的差距)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低目标、高超标,自我安慰,数字游戏”的模式,而是立足于有较高追求并千方百计争取实现。我们认为,经过努力离目标尚有距离,其结果也比“低目标,高超标”要好,证明我们是在尽力而为,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2坚持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和培育新增长点
“八五”期间,我们抓住省外贸公司和市县公司脱钩这个关键,积极赋予市县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启动了外贸企业体制改革,到1995年市县外贸出口总量超过了省级外贸,为全省培育了一个重要增长点。而省级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初步积累,实现了“一分二,大于二”。
1995年,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并推进了省级外贸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作为江苏外经贸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强联合和发展专业化协作,改变小型化、分散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让有条件的国有外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贸易为龙头、以实业为基础组建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经营。到2000年底成功组建了10家省级外经贸企业集团,在全省外经贸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全国外贸的一个亮点。
在形成“抓大放小”格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强大活小”的改革目标,既把省级集团继续做大、着力做强,又让市县外贸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1998年开始,积极推进了全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形成利益与风险相结合的机制,成为具有多种产权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和多种运作方式的新型外贸企业。到今年10月份,已初步完成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
3立足全局,超前思维,以“大经贸”思想总揽全局,努力掌握江苏外经贸良性发展的主动权
外经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是独立的行业和产业,只有树立全局观念并服务全局,才能在促进有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外经贸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业务性强,培育新增长点周期较长,只有超前思维,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实现良性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二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广大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竞争力,千方百计稳住老客户、开拓新市场。从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55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其中, 出口8467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4289亿美元、5179亿美元和610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其中出口分别为2456亿美元、2761亿美元和3250亿美元,下降19.8%、23.5%和20.5%;进口分别为1833亿美元、2418亿美元和2859亿美元,下降30.9%、20.4%和11.8%。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稳外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和国际市场需求趋稳,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9月份达到1159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出口新高,同比降幅也收窄到15.2%;在国内需求扩大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口达到1030亿美元,是今年以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下降3.5%,降幅首次缩小至个位数。前三季度外贸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下降26%。
(二)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下降对外贸影响明显
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竞争更加激烈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1%,进口价格下降17.5%。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实际下降16.2%和3.5%。主要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降幅均超过两位数,前三季度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下降48.6%,铁矿石下降45.5%,初级形状的塑料下降29.5%,大豆下降28.6%。
(三)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
去年前三季度,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量增长35.7%,原油增长8.2%,初级形状的塑料增长30.6%,大豆增长12.8%,但7月份以来大豆进口过快增长势头出现逆转,9月当月进口量下降33.5%。受扩大内需带动和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影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初大幅下降后,二季度以来趋于好转,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3459亿美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174亿美元,下降18.1%,降幅均已低于进口总体降幅。 (见表1)
(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较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势趋缓
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去年前三季度,服装出口785亿美元,下降10.2%;纺织品出口431亿美元,下降13.7%;鞋类出口209亿美元,下降5.6%;家具出口177亿美元,下降8.5%;箱包出口92亿美元,下降9.7%;玩具出口56亿美元,下降11.3%。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支持力度加大,降幅逐步收窄。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4964亿美元,下降1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58亿美元,下降17.7%。其中三季度分别下降16.9%和11.5%。 (见表2)
(五)加工贸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
由于加工贸易以IT等机电产品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在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冲击较大,2009年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 加工贸易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2243亿美元,下降23.9%,其中9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6.9%。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3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降幅呈现扩大态势,主要原因是2008年一般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导致基数相对较高;进口3812亿美元,下降16.4%,其中9月份增长1.7%,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六)民营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滑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机制灵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上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390亿美元,下降15.5%,进口1225亿美元,下降2.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02亿美元,下降21.1%,进口3842亿美元,下降20.6%;国有企业出口1375亿美元,下降30.2%,进口2045亿美元,下降28%。
(七)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
去年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日本等国出口降幅持续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 对美国出口1573亿美元,下降16.9%,对日本出口698亿美元,下降18.8%。对香港地区、东盟的出口降幅近几个月也明显收窄,已经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对香港地区出口下降20.6%,对东盟下降16.1%。但对欧盟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4.1%、48.9%和37.3%。同时,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分别下降9.2%和12.4%,均明显低于进口总体降幅。由于资源和能源产品国内需求回暖,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降幅已大幅收窄,分别仅下降4.0%和10.9%。 (见表4)
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中国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降幅收窄,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关于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出台的各项措施是及时有效的。
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从国外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结束一季度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态势,衰退趋势减缓并走向复苏,主要先行指标不断改善。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日本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5,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9个月上升。欧元区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由-1.4%上调至-1.1%。这些都将有利于国际市场需求低位企稳。从秋季广交会情况来看,国际市场需求也出现一些暖意。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主要经济体失业率继续攀升,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1983年以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8月份失业率5.5%,也处于十年来高位。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美国等国家居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居民扩大消费。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回升的难度很大。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前三季度, 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恢复的阻力。
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稳定和逐步恢复外贸进出口。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见表5)
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程度的LIBOR/OIS利差和TED利差已经大幅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筹集大规模资金,专门为外贸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困扰国际贸易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美国2009年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是2008年的3.1倍,赤字率高达10%,创二战以来新高。德、法等国财政赤字率均超过3%的控制目标,日本财政赤字率达到9.4%,各国基准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
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同时,也要看到,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生产效率高。出口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小,受危机冲击相对较轻。加上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部分原来购买高档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可能转而购买中国产品,反而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进出口企业先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考验,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大。长期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但在贸易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不高,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贸易往来日趋便利化,中国发展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大有可为。
——“走出去”方兴未艾,带动出口效应明显。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国内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发展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国内产品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外国公司为摆脱经营困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政策相对宽松,并为刺激经济大量投资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将成为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
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也面对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大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基本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附件一: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深入落实, 以及超低利率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 消费和投资开始缓慢恢复, 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逐步走稳。其中, 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明显放缓, 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恢复增长,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等机构对世界经济的预期改善, 纷纷上调经济预测数据。OECD认为, 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 发达国家经济在2009年第三季度恢复成长。其中, 美国、德国、日本和欧元区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均将呈现正增长, 第四季度除日本可能出现反复外, 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降幅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1%。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 统计, 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另据各国海关数据, 2009年上半年, 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 欧盟、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0.4%、24.7%、37.3%和33.4%;进口额分别下降34.2%、32.5%、32.3%和28.9%。虽然国际贸易形势自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好转, 降幅收窄, 但仍然高达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10%, 其中发达国家下降14%, 发展中国家下降7%。IMF预计, 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1.9%, 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恢复增长。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 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FDI) 流入规模为1.7万亿美元, 同比下降14%。2009年一季度, 全球FDI流入量同比下降44%。其中20国集团流入量同比下降36%, 流出下降42%。全球并购活动继续呈现萎缩态势, 据国际并购咨询公司MergeMarket的报告称, 2009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总量和总额均为6年来最低, 其中全球并购量同比下降47%, 并购额下降43.3%。联合国预计, 2009年全球FDI降至1.2万亿美元, 下降30~40%, 2010年将回升至1.4万亿美元, 2011年升至1.8万亿美元, 但仍未达到2007年的水平。 (见表1)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
目前世界经济已停止下滑势头, 开始出现企稳复苏迹象, 主要是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 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足, 复苏的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 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同, 各国对未来政策退出存在明显分歧。IMF警告, 虽然现在退出为时过早, 但各国必须着手限制非传统刺激政策的蔓延, 有效降低央行的资产负债, 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政府介入过深、退出过晚, 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政府退出过早、步调不一致, 又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 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取得平衡, 确保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 将是一个严峻考验。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 储蓄率持续上升, 制约消费扩大。由于缺乏新的赢利机会, 加上目前产能普遍严重过剩, 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回升。因此, 全球经济即使实现复苏, 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 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 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 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就业形势日益恶化。美国去年9月份失业率达到9.8%, 创26年以来新高;欧元区去年8月份失业率升至9.6%, 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去年9月份失业率5.3%, 也处于十年来高位;发展中国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联合国预计, 2009年至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 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国际劳工组织预计, 全球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至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都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 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 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分别降至0~0.25%、1%和0.1%, 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还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带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 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见表2)
3.国际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需求大幅萎缩, 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 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 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 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 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 预计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 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 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 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WTO报告显示, 去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 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 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美国2009年一季度, 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下降6.4%, 为近30年来最大降幅。二季度下降0.7%, 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5.7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3.5%, 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美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预期, 主要得益于美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 以及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干预措施。但由于消费者支出依然疲弱, 未来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是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产出增长。二是经济衰退已经结束, 但就业市场依然疲软。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在2010年一季度触及10%, 2010年底缓慢降至9.5%。IMF预计, 2009年美国失业率为9.3%, 2010年为10.1%。另外大幅增加的联邦赤字也成为未来经济加快复苏的障碍。IMF预计, 美国经济在2009年收缩2.7%后, 2010年将增长1.5%。
欧元区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三季度陷入衰退, 2009年一季度继续下滑2.5%。得益于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包括“旧车换购新车”计划, 欧元区经济下滑速度在去年二季度明显放缓。制造业订单、采购经理人指数、出口等经济指标都呈现向好势头。欧元区的经济支柱德国和法国在去年二季度重新实现经济增长。欧盟委员会预计, 欧元区经济整体可于三季度出现增长, 从而正式走出衰退。但由于金融业依然脆弱, 危机对劳动力市场和政府财政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 部分成员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 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恐难平坦。另外, 欧元区国家在退出战略方面存在的分歧也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若德国率先实施退出计划, 而法国等国继续坚持刺激经济计划, 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面临挫折风险。而在引领低碳经济方面, 如果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的投资和税收刺激计划, 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则有利于促进欧元区经济加快复苏。IMF预计, 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3%。
日本出口和投资是过去几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 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日本经济自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极度恶化, 分别下滑13.1%和11.7%。在政府财政刺激方案带动下, 2009年二季度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开始增长, 工业生产也走出低谷, 带动经济增长3.7%, 为五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 外需对当季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个百分点, 也是5个季度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但日本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掣肘, 一旦外部环境再度趋紧, 日本经济必将出现反复。与此同时, 就业恶化、设备过剩仍将是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的主要障碍。IMF预计, 2009年日本GDP将下降5.4%, 在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从较长时期看, 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民主党主张鼓励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 减少政府管制, 提倡培育尖端技术, 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区域经济联盟和合作, 有望为未来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 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明显冲击, 特别是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受到的冲击更严重。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停止下滑并走向复苏, 初级产品价格反弹以及政府刺激政策逐步见效, 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率先复苏。2009年二季度, 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7.9%、6.1%和6%;俄罗斯经济在二季度创纪录萎缩10.9%之后, 去年8月份制造业出现止跌回升迹象。IMF预计, 200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1.7%, 2010年将达到5.1%。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考验,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 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一旦复苏遇到挫折, 将对外向型发展中国家带来冲击。二是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步调不一致, 各国间的利差扩大, 将刺激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动, 引发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改革能否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 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将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从2009年以来,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 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扎实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 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 总体形势积极向好。
去年前三季度,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17817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 一季度增长6.1%, 二季度增长7.9%, 三季度增长8.9%, 呈逐季加快增长态势。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 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 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 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粮食获得丰收。全国去年夏粮产量12335万吨, 比上年增产260万吨, 增长2.2%, 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3327万吨, 比上年增产167万吨, 增长5.3%, 全年粮食继续获得丰收。肉类产量稳定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 增长5.6%。其中, 生猪出栏4.6亿头, 增长6.4%;生猪存栏4.7亿头, 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趋缓。去年前三季度,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 一季度增长5.1%, 二季度增长9.1%, 三季度增长12.4%。分轻重工业看, 重工业增长8.7%, 轻工业增长8.7%。分地区看, 东部地区增长7.5%, 中部地区增长8.7%, 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前三季度工业品销售率为97.4%。去年1~8月,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 同比下降10.6%, 但降幅比1~5月份收窄12.2个百分点。
3.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去年前三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 同比增长15.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 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 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13亿元, 增长14.8%;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63亿元, 增长16.0%。分行业看, 批发零售业增长15.0%,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去年前三季度,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 城市下降1.3%, 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下降0.1%, 居住价格下降4.4%, 其余商品跌多涨少。从月度看,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去年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 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去年前三季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 同比增长33.4%,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 增长33.3%, 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 增长33.6%, 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 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4.8%、26.9%、38.1%, 一、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分地区看,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分别增长28.1%、38.3%、38.9%, 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
5.进出口降幅收窄, 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去年前三季度, 全国进出口总值15578亿美元, 同比下降20.9%。其中, 一季度下降24.9%, 二季度下降22.1%, 三季度下降16.5%, 降幅明显收窄。出口总值8467亿美元, 下降21.3%;进口总值7112亿美元, 下降20.4%;贸易顺差1355亿美元, 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下降2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8亿美元, 同比下降14.3%, 但去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6.货币信贷大幅增长, 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去年9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58.5万亿元, 同比增长29.3%, 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为20.2万亿元, 增长29.5%, 加快20.5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 (M0) 余额为3.7万亿元, 增长16%, 加快3.3个百分点。9月末,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 同比增长34.2%, 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 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 同比增长28.4%, 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 同比多增5.2万亿元。9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9.3%, 比上年末增加3266亿美元, 同比少增507亿美元。
从总体来看, 去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困难的考验, 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企稳回升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 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针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为巩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 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为2010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附件三:
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009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09年以来, 世界经济逐渐止跌企稳, 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回暖。以油价为风向标的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在去年一季度稳定后, 自二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编制的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显示, 2009年9月底的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综合指数比上年末上涨28.0%, 各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均有10%以上的涨幅, 其中食品饮料类上涨11.2%, 工业用农业原材料上涨14.3%, 金属上涨30.4%, 能源上涨35.6%, 但仍大幅低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位。另有少数产品的价格接近甚至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其中黄金价格已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 创历史新高。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呈现涨势, 反映了市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及增长潜力的良好预期。一年来, 为刺激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基础设施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保持了远好于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贸易增长, 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急剧下滑、恢复市场景气的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尽管经济规模在全球总量中尚不足1/3, 但对石油、金属等资源商品的需求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此外, 各国大幅降低利率水平和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加上美元等货币汇率大幅贬值, 也助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见表1)
二、近期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因素
当前, 国际商品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和速度、各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等, 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外, 美元走势、主要商品的供需状况也将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总体看, 2009年后几个月至2010年, 国际商品价格将在目前水平上继续上行, 但涨幅相对有限, 且短期会有较大波动。
今后一段时间, 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未来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的支撑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 而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其重要。目前, 以石油、铜为代表的商品期货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2009年后几个月及2010年世界经济的良好预期。考虑到目前多种商品的库存水平仍较高、富余产能较大, 若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波动、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则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震荡。
2.各国采取的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宽松的货币供应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商品市场, 成为推动2009年以来商品价格大幅回升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收紧倾向。未来各国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的转换, 将对进入商品市场的资金流向和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3.美元走势对商品市场价格影响明显。近年来, 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因美元持续疲软而具有了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 成为重要的保值避险工具, 价格抬升, 波动加剧。目前美元地位虽有削弱, 但仍是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 同时美元走软使商品套期保值的作用增大, 商品价格与美元汇率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负相关。鉴于美国财政赤字庞大, 低利率近期将维持不变, 经济刺激计划也将延续一段时间, 中短期内美元弱势格局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商品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4.产能过剩和贸易保护主义抑制价格水平过快上涨。经济衰退造成市场萎缩, 全球贸易规模大幅缩减,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保护对象已由生产资料扩散至生活资料, 出口国通过外部市场消化其庞大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产能严重过剩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相叠加, 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从大宗商品、资本货物到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见表2)
三、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经历2008年下半年大幅下滑后, 2009年上半年低位运行, 二季度开始总体呈现温和上行, 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编制的食品价格指数FFPI显示, 2009年1~9月综合指数上涨7.1%, 其中粮谷由于饲料需求及包括生物能源在内的工业需求增长趋缓, 主要作物因良好的天气和耕种面积扩大而保持高产, 供需矛盾缓和, 价格下跌9.5%, 奶、油、糖则分别上涨1.4%、18.4%和95.3%。但综合指数仍比上年同期下跌17.2%, 除糖外, 各分类指数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至去年9月末, 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分别比年初下跌了26.4%、19.0%、4.5%和8.4%。
2009年四季度至2010年, 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总体上将受到一定抑制。小麦主产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均丰产在望, 2008/09年度产量估计为6.67亿吨, 仅略低于上年的创记录水平, 2009/10年度产量仍可达较高水平的6.64亿吨, 全球小麦供应充足, 连续两年产大于需, 库存增加, 市场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相对弱市。据美国农业部预计, 2008/0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和用量分别为7.89亿吨和7.75亿吨, 2009/10年度将达到7.94亿吨和7.99亿吨, 供需形势又现紧张, 价格将受到支撑。随着泰国、越南等主产区主季稻收获在即, 全球大米市场供应改善, 大米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态势, 尽管泰国和越南通过制定政府收购价、增加仓储空间等措施以保护米价和稻农利益, 但近期大米价格继续回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中长期看, 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将保持上涨态势。人口增长、收入及生活水平提高, 使全球对粮食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呈相对刚性增长, 供需将呈偏紧平衡状态。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推高燃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 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 能源价格上涨将刺激生物能源快速发展, 增加对种植能源作物的土地需求, 影响粮食扩大生产和供应, 也将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原油总体而言, 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处于偏紧的供需平衡状态。尽管世界经济衰退, 石油需求显著下降, 国际油价从2008年的147.27美元/桶高点暴跌, 于2009年2月12日达到33.98美元/桶的低点, 但很快因经济企稳而强劲反弹, 2009年二季度涨幅达41%, 为1990年以来最大的季度涨幅。在需求方面,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 2009年四季度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将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0.3%, 增量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国家, 全年日均原油需求为8367万桶, 较上年下降2%, 2010年有望增长1.1%。国际能源署 (IEA) 预计, 2009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比上年减少1.2%, 但先后3次调高了对2010年的需求预测数字。供应方面,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 由于需求疲弱和价格大幅下挫, OPEC累计削减280万桶/日的生产配额, 非OPEC产油国也收缩生产。近期油价迅速反弹, 非OPEC产油国的生产有所恢复, O P E C也存在增产的可能性。同时,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市场需求复苏, 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将再度激烈, 地缘政治、产油国的投资政策、美元汇率等都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0~90美元/桶的水平。
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在2009年二季度的迅速攀升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供应方面, 2008年下半年的价格暴跌导致一批生产成本较高的矿山和冶炼厂关闭或停产, 至2009年一季度, 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均显著下降, 铝、锌、锡的降幅均达到10%以上。国际铜业研究小组 (ICSG) 报告显示, 2009年1~6月全球铜矿山产能利用率79.7%, 冶炼产能利用率更低至76.9%, 分别比上年同期低1个和4.3个百分点。需求方面, 2009年二季度以来, 世界经济停止大幅下滑并逐步企稳, 工业生产和投资也开始回暖, 带动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受此影响, 去年前三季度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比年初上涨了近一倍, 涨幅达94.3%, 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部分停工或关闭的产能正重新恢复, 市场供应将明显回升。随着有色金属供求关系的变化,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铜等有色金属价格将震荡上行, 但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纺织纤维及成品2009年全球纤维及纺织服装市场受到经济衰退严重冲击, 市场收缩严重。随着世界经济企稳复苏, 纺织服装市场将逐步走出低迷状态, 并带动棉花市场率先改善。国际市场棉花价格2009年二季度开始大幅反弹, 7月份以来Cotlook指数一直在60美分/磅以上水平波动, 预计2009/10年度, 全球棉花产量2287万吨, 消费量将达2455万吨, 虽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 但受供给不足影响, 棉花库存将继续下降, 棉价有望保持坚挺。2009年合成纤维各品种产量将普遍下降, 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 企业开工率上升, 2010年产量将有较大增长。预计2009年占全球人造纤维市场近一半份额的涤纶短纤和长丝产量将分别下降3%和1%, 2010年则双双增长10%。其他如聚酰胺、丙烯酸、纤维素等人造纤维产量也将在2009年不同幅度下降后于2010年有较大增长。但由于纺织原料成本上升, 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的利润空间将继续受压。
化工及医药产品随着世界经济逐步企稳, 全球化学工业亦步入复苏。目前由于石化下游产业开始恢复生产并重建库存, 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较年初明显回升, 聚丙烯 (PP) 、聚氯乙烯 (PVC) 等塑料树脂已有回暖迹象, 但价格、企业盈利、开工率等指标仍在较低水平, 石化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的低谷。预计2009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下降5.9%, 2010年将恢复增长, 增速为3.5%。中东地区在未来全球石化市场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今后5年全球新建乙烯装置将集中在中东地区投产。2009至2010年, 中东地区新增乙烯产能645万吨/年, 2011至2013年新增乙烯产能960万吨/年, 分别占全球新增产能的41%和51%。随着今后几年产能的集中释放, 石化产品价格将承受较大压力。
钢材金融危机对房地产、汽车等主要用钢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钢铁行业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萎缩的需求, 全球钢厂和矿山纷纷减产裁员、削减投资。2009年二季度以来, 受益于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钢铁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去年二季度全球粗钢产量环比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 同比降幅放缓, 6月份全球日均粗钢产量创近9个月来的新高。去年9月末CRU钢材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跌35.7%, 其中北美、欧洲、亚洲分别比上年同期下跌36.2%、33.4%和36.5%, 但全球综合指数比上月上涨了2.9%, 品种以长材涨势幅最大, 地区则以北美和欧洲涨幅领先, 反映了美欧经济的复苏迹象。去年下半年钢铁需求进一步走稳, 2010年市场将逐步复苏。国际钢铁协会预测, 2009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比上年萎缩8.6%至11亿吨, 2010年增长9.2%至12亿吨。由于前几年扩产形成了巨大产能, 国际钢材市场整体上仍然供大于求。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钢材国际贸易屡屡受阻, 也对钢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机电产品制造业的衰退导致机床产销在传统制造业强国和新兴市场均出现明显下降。德国机床协会预计本年度德国机床产量将下降40%, 在连续5年创纪录的高峰期之后, 2009年德国机床产值预计将回落到1999年的水平。2009年上半年, 美国机床累计销售额为7.59亿美元, 比2008年同期下降70.1%。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 2009年7月日本机床订单同比下滑72.2%, 其中国内订单下降72.7%, 国外订单下降71.9%。据意大利机床、机器人与自动化制造商协会统计, 2009年上半年意大利机床订单同比降幅达到56.3%。新兴市场同样面临需求萎缩的窘境, 印度、俄罗斯、一些东欧国家均出现开工不足、进口下降的现象。
全球半导体市场继上年四季度环比下降26%后, 2009年一季度再降14%, 但二季度开始企稳向好, 销售额环比大幅上扬16%。根据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最新展望报告, 2009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有望达到2120亿美元, 同比下降17.1%, 好于年初下降22.4%的预期。预计201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收入将达到2330亿美元, 但仍低于2008年水平。因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减少, 封装设备、自动测试设备等半导体设备生产亦受到不利影响。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行业协会 (SEMI) 公布数据显示, 2009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订单为29.5亿美元, 虽比一季度大幅增长83%, 但较上年同期下滑58%。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有显著改善, 但全年仍将下滑47.9%至229亿美元, 预计2010年将增长34.3%至307亿美元, 设备订单的回升将刺激半导体产业的复苏。
由于企业支出和个人消费疲软, 全球个人电脑 (PC) 市场不振。调研公司IDC数据显示, 2009年二季度PC出货量同比下滑2.4%, 营业收入下滑19.1%。其中, 台式机出货量下滑17%, 笔记本和上网本出货量同比增长44%。由于上网本价格低廉, 其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导致PC市场整体营业收入下滑。2009年全年的PC出货量可能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乐观估计与上年持平或微幅增长。2010年PC出货量和销售额均有望反弹, 其中台式机出货量与2009年持平, 笔记本和上网本出货量将增长16.5%。液晶面板受供应限制及季节因素影响, 去年三季度以来价格持续上涨, 但随着显示器和电视面板的供应压力减轻, 部分尺寸的产品价格在四季度及2010年上半年可能出现下滑。
金融危机以来严重萎缩的全球汽车市场近期出现好转迹象。受美国政府“旧车换现金”计划的拉动, 2009年8月份美国新车销量超过100万辆, 出现20个月以来首次同比上升, 但补贴政策结束后的9月份即大幅下滑。预计2009年全年美国汽车销量将在1050万至1100万辆之间, 2010年销量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 约为1250万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 欧洲汽车市场8月新注册的轿车数量较2008年同期增长3.0%, 主要汽车市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分别增长28.4%、8.5%、7%和6%。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 9月份, 包括轿车、卡车和客车在内的日本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上升3.5%, 为连续第二个月上升。本次经济衰退将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深刻调整,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环保概念将成为未来几年汽车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至2020年, 节能环保型汽车有望占到发达市场汽车销量的1/3, 占新兴市场城市汽车销量的1/5。
高油价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 核电、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技术与设备市场迅速发展, 产能扩张速度空前。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将较上年增长56%, 达到170亿千瓦, 但由于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需求下降17%, 太阳能电池产业产能过剩严重, 价格快速下滑, 产业整合不可避免。预计到2011年产业前景才会随着需求的复苏而好转。
经济衰退导致运输业需求疲软, 世界集装箱市场、干散货市场和油轮市场形势严峻。船舶融资环境恶化, 船市清淡, 船东普遍延期接船, 航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09年8月份新船交付比例创年内新低, 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的新船交付分别比7月下降53%、52%和57%。截至2009年8月底, 全球新船手持订单共1.647亿总吨、5.247亿载重吨, 为2007年6月以来最低点。展望今后两年,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 造船市场亦将回暖, 特别是中东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多个油轮公司已经公布建造新一代绿色环保油轮的长期发展计划, 油轮、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建造市场有望较快增长。劳氏船级社预计, 今后5年油轮载重吨将以年均5.7%的速度增长。
附件四:
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一、中国服务贸易基本情况
2009年上半年,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呈下降态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57.4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其中, 出口545亿美元, 下降24.1%;进口712.4亿美元, 下降5%。服务贸易逆差167.4亿美元, 同比增长4.3倍。
1.进出口总体规模缩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上年同期的增长28.6%转为下降14.4%, 为1999年以来首次缩减。
2.出口和进口呈现“双降”。服务贸易出口锐减, 比上年同期下降24.1%, 主要源于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等行业出口的明显下降。进口略有下降, 降幅为5%。
3.贸易逆差显著增加。服务贸易出口的大幅下降导致服务贸易逆差的显著增加。逆差额为167.4亿美元, 同比增长4.3倍。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 逆差额分别为91.5亿美元、44.4亿美元、42.5亿美元、28.5亿美元和13亿美元。
二、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特点
2009年上半年, 尽管运输和旅游两个传统行业仍占据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主导地位, 但出口开始出现下降。而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广告宣传为代表的高附加值行业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所提升。
1.运输出口和进口均呈下降态势, 逆差大幅增加。运输出口106.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44.6%;进口197.8亿美元, 下降21%。逆差91.5亿美元, 增长56.1%, 仍为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2.旅游出口下降, 差额由顺转逆。旅游出口182.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9.8%;进口210.9亿美元, 增长19.6%。进出口差额由上年同期的顺差26亿美元转为逆差28.5亿美元。
3.通讯服务进口降幅高于出口, 出现小额顺差。通讯服务出口和进口均呈现下降。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5.5亿美元和4.8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7%和38.8%。顺差由上年同期的逆差0.5亿美元转为顺差0.6亿美元。
4.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逆差减少。保险服务出口6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进口48.5亿美元, 下降23.5%;逆差42.5亿美元, 同比减少15.5亿美元。金融服务出口1.6亿美元, 同比增长24.7%;进口1.9亿美元, 下降34%;逆差0.3亿美元, 同比减少1.2亿美元。
5.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放缓, 进口由升转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8.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9%, 增幅回落38.2个百分点;进口13亿美元, 由上年同期的增长33.4%转为下降0.5%;顺差15.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美元。
6.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下降, 进口微幅增长。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1.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7.8%;进口46.2亿美元, 增长1.4%;逆差44.4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略有扩大, 为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7.咨询进口下降, 顺差有所扩大。咨询出口82.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3%;进口59.6亿美元, 下降3.4%;顺差22.9亿美元, 为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行业。
8.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大幅下降, 首现逆差。其他商业服务出口81.9亿美元, 降幅达42.6%;进口94.9亿美元, 下降4.9%。由于出口降幅明显高于进口, 该行业由常年的大额顺差转为逆差, 逆差额为13亿美元。
三、影响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一) 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
回顾2008年, 中国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基础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 不但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国内传统服务行业仍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 拓展国际市场和应对外来竞争的能力较弱;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 尚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经验的阶段。
2.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技术水平不高, 管理相对落后。中国国际客运服务企业规模较小, 国际航线较少、业务起步较晚;货物运输企业也在运输成本、定价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 与国际知名货运企业存在差距。国际旅游企业需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加大相关宣传推广力度。近年来, 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发展较快, 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不强。
(二)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1.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3000美元。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25633亿美元, 在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服务贸易机会。
2.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加入W T O以来, 切实履行入世承诺, 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对外贸易法》 (修订) 、《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民用航空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国已经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包含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 并与挪威等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就建立自贸区问题进行磋商。此外, 中国大陆与港澳地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化, 在法律、公用事业、电信、视听、银行、证券、旅游等领域, 采取了具有较大开放力度的措施。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
3.政府高度重视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 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布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建成了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 初步建立了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出台了《服务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 建立了软件出口创新基地, 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 认定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举办了中国服务贸易大会、大连软件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活动, 组建成立了服务贸易协会。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 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有力推动了服务贸易发展。
四、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当前, 中国服务贸易仍处于下降态势, 旅游和运输等传统领域服务出口继续下滑, 其它行业服务进出口有升有降, 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少数行业的出口则逆势上扬。
3.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三
【关键词】版权贸易;分析报告;“走出去”
【作者单位】貌晓星,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9月公布的《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8431种,引进版权16695种,输出版权10293种,其中引进图书版权15542种,输出图书版权8088种,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9∶1,与2013年的2.3∶1相比,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有较大幅度缩小。
一、2014年版权输出止跌回升
2014年,全国图书版权贸易总额为23630种,比2013年减少300种。
2010—2014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连年增长,但是,2014年图书版权引进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比2013年减少1083种,下降6.5%。
2010—2014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连年增长,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呈逐年缩小的趋势,但是2013年,图书版权输出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比2012年减少了353种,而2014年止跌回升,增加了10.7%(783种)。
2010—2014年,这五年间,图书版权引进增加了1818种,输出增加了4208种,引进和输出比例由2010年的3.5∶1,缩小到2014年的1.9∶1(见图1),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整体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二、多地引进版权数量降幅较大
2014年,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图书版权的主要引进地。从全国图书版权引进地来看,美国以4840种连续多年高居榜首,全国图书版权引进地按引进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美国4840种,英国2655种,日本1736种,台湾地区1171种,韩国1160种,德国807种,法国754种,新加坡211种,香港地区181种,加拿大160种,俄罗斯97种,澳门地区8种(见图2)。
三、多地版权输出数量增幅较大
2014年,从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地来看,中国台湾地区仍然长期雄踞榜首。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地按输出数量由大到小是:中国台湾地区2284种,美国734种,韩国623种,英国410种,日本346种,法国313种,德国304种,中国香港地区277种,新加坡248种,俄罗斯177种,加拿大67种,中国澳门地区13种(见图4)。
四、各省图书版权贸易分布不均
2014年,全国图书版权贸易总额为23630种。北京、上海和安徽版权贸易数量位居前三甲,图书版权贸易均超过1000种。
图书版权贸易十强省依次为:北京12337种、上海1633种、安徽1273种、江苏817种、湖北792种、江西729种、浙江658种、山东585种、辽宁444种和重庆417种。青海和西藏无统计数据。北京以12337种稳居全国之首,北京一地图书版权贸易量即占全国总额的一半以上(52%)。在图书版权引进中,北京引进8555种,占全国总数15542种的一半以上(55%)。
图书版权引进十强省依次为:北京8555种、上海1459种、湖北486种、江苏435种、山东396种、安徽361种、天津346种、重庆343种、浙江334种、陕西325种。引进超200种的省份除了前十强,还有广西318种、江西315种、河南283种、湖南269种、辽宁233种。四川、海南、黑龙江、吉林、河北和云南在100-200种之间;广东、福建、贵州、山西和新疆均不到100种;甘肃、内蒙古和宁夏不到10种,而西藏和青海无统计数据。
在图书版权输出中,北京输出3782种,几乎占全国总数8088种的一半(47%);安徽连续两年跃居全国第二位,而上海由2013年的第七位跌出前十强,降至第十一位。
图书版权输出十强省依次为:北京3782种、安徽912种、江西414种、江苏382种、福建364种、浙江324种、湖北306种、辽宁211种、山东189种、广东181种。版权输出超100种的省份除了前十强,还有上海174种、广西164种、湖南110种。吉林、河北、甘肃、四川、新疆、天津、黑龙江、陕西和河南均不到100种;云南不到10种;内蒙古、海南、贵州、青海、宁夏和西藏无统计数据。
五、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版权输出形势喜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出版“走出去”的政策,出版“走出去”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物实物出口贸易在“走出去”中还占有一定比重,版权输出成为“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合作出版、海外投资开办或收购印刷厂、出版公司、书店逐渐增多,出版单位参与越来越多。政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府为出版界“走出去”提供包括资金、国际书展参展等扶持,基本形成了“走出去”的立体格局。
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快速发展,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外交部、财政部、文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于2007年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国家每年组织评定公布《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对其进行奖励,每年新闻出版界都有很多单位获得出口奖励。在此背景下,全国出版界参与“走出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出版单位向周边国家的版权输出比重较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增幅明显。
nlc202309082330
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互办“国家年”“文化年”、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汉语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中外互译出版”等文化活动,与海外大学合办孔子学院,海外陆续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外文化论坛、出版论坛、版权论坛、数字出版论坛和中国文学翻译研讨会等文化人文交流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还大大增强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参与文化“走出去“的程度也很高。如埃及汉学家白鑫在华注册了文化传媒公司,专门开展中国图书向阿拉伯国家的版权输出和组织翻译工作,积极为中阿出版与版权合作牵线搭桥。另外,文化部、中国作协、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出版集团等部门近年举办了一些对外翻译出版培训研修活动,产生良好反响。
随着王蒙、铁凝、莫言、麦家、阿来、刘震云、刘慈欣、阎连科、曹文轩、姜戎、余华和毕飞宇等中国作家作品多语种海外逐渐热销,中国作家作品越来越引起海外的关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大。
六、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形式很多,如实物出口、版权输出、海外投资建厂和收购海外出版、印刷、发行企业等。但是,我国文化“走出去”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各地政府部门都在推动文化“走出去”,都在设计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问题,但是,各地部门资源分散,对外缺乏整合力;各部门对海外新闻出版、文化交流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输出有很大盲目性;各地政府部门对版权输出、海外版权运营与保护问题研究不足,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家名作、知名版权作品品牌;出版单位过分依赖政府资助,政府提供资助的图书“走出去”实际效果需要科学客观评价;缺乏全国版权输出的统计方法,作家、版权中介机构和民营机构对外合作出版和版权输出统计数字没有统计标准和要求,也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的统计范围;出版界普遍缺乏版权输出和海外推广的能力;“走出去”的后续市场跟踪调研缺乏评价体系。目前,“走出去”的几大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机制,让参与“走出去”的国内出版单位、版权代理机构、海外出版机构、汉学家和翻译家真正得到奖励,感受政府温暖。
最近几年,出版界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作品国内翻译印刷出版,国外销售的模式。目前,由于国内印刷厂较多,印刷工艺比较先进,印刷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周边国家运输成本低廉,所以,国内印制成本很低,北京华联、深圳利丰雅高等印刷企业接受大量海外订单,承印俄罗斯等很多周边国家的图书印刷任务(童书、图文书和礼品书)。在国内印刷有节省成本等很多好处,但是,由于我国对出口成本图书的政策管控严格,国际运输成本往往是国内图书定价的若干倍,而运到国外,图书销售网络也不一定认可这类图书,市场反馈情况无从知晓,甚至有些书即使免费送出,效果也并不乐观。如果将国际运费考虑在内的话,这种国内印制、国外销售的模式,成本高,而市场反馈无从考证。因此,这种模式需要谨慎对待。
那么,中国出版如何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让中国图书产品和服务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呢?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了解政策,把握机会,多方借力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确立的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优先发展方向。鉴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对外交往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出版与版权交流,应从地缘、语言、历史传统习惯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等角度加强实务操作性研究,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二,要充分重视、发掘海外汉学家、翻译家的作用
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大都掌握本国图书市场的需求,了解本国人对中国的需求,了解本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本国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出于对中华文化和汉语的热爱,都有主动翻译、介绍中华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是非常好的中文译者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些年来,在中国对外文化人文交流领域最活跃的就是海外汉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的《中国人(又译“吾国与吾民”)》、姜戎的《狼图腾》能够在俄语国家翻译出版,主要得益于作为作家代理人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汉学家、翻译家的长期交往。同时,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也在帮助海外汉学家、翻译家获得中国作家授权、政府资助补贴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三,了解海外图书市场需求,掌握海外出版商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信息
了解海外需求信息和拥有海外渠道是版权输出的关键。了解海外翻译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情况,既要联系有关出版商、汉学家和翻译家,更要联系对象国的国家版本图书馆。在很多国家,国家版本图书馆都是出版物收藏保管的法定机构。为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贸易,我们必须要了解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现状。为此,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启动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现状与需求调研》课题研究。2015年,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完成了《中国主题图书在俄罗斯出版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该报告对10年来俄罗斯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情况,从发行量和中俄出版交流政策等要素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分类和走势分析。这是中国出版单位与俄罗斯开展版权合作的重要市场行情指南。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今后还将陆续开展对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的中国主题图书出版情况调研。
第四,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应该是“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无论是在国内翻译,还是国外翻译,中国作品只有首先翻译成外语,翻译成对象国语言,才有可能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被外国人所接受。同时,版权输出和引进要同时进行,才会让外国出版商产生兴趣。
第五,完善并改进政府对“走出去”的资助模式
对有些国家,有些“走出去”项目需要中国政府部门出面,直接提供资助。而大量的海外实践告诉我们,民间外交、民间机构更容易被海外接受,海外推广效果会更好。中国已经与很多国家开展互译出版项目,但是效果不同,需要集中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及时改进。文化“走出去”应该重点发挥具有国际交往经验的非营利社团、基金会和民间机构的作用,让他们去承办一些项目、展会、研讨会和调研课题等,这也是很多国家民间外交的经验。文化“走出去”要实行重点项目全部资助,普通项目全部奖励的方式,让真正参与“走出去”的国内出版单位、版权机构、海外出版机构、海外汉学家和翻译家得到政府的肯定与实实在在的奖励。
nlc202309082330
第六,建立并完善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海外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走出去资助计划都缺乏对海外出版的后续追踪研究、评价体系。有的出版社申请到政府资助后,只是按照要求在国内翻译完后,数码快速印刷几十本,向上提交就完事,但是这些书是否走出了国门,是否进入了海外图书市场,“走出去”的效果如何,国内都无从知晓。或许,有的书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走出国门。政府部门应该对重点书重点资助,一般书普惠奖励,重点掌握海外出版商的资信情况、中国图书的海外发行情况和市场反馈情况,了解电子书销量和媒体评价等。政府部门应该站在幕后,由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国际交往经验,尤其是具有国际版权贸易经验、熟悉两个市场的非营利的第三方中立机构承担具体评选和资助工作。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评审办法值得借鉴。各出版单位不能一味地追求版权输出的量,更应该注重输出的质,要关注图书的海外影响力和市场反应。
第七,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利用我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海外出版商的自身发行传播渠道和其他海外渠道,加强中国图书的海外营销推广宣传
纵观姜戎的《狼图腾》、麦家作品、刘慈欣的《三体》在海外的市场反应,无一不是大力进行海外营销推广的结果。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自2013年承担中俄两国政府间的“互译出版项目”以来,2014年在国内翻译出版7种俄罗斯文学作品,俄罗斯翻译出版10种中国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积极协调下,我驻俄使馆和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专门组织了五次新书首发和推介活动,向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赠书,并积极组织媒体报道和专家研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在国外,图书馆是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借阅率也反映一本书在当地的受关注度。图书馆这个渠道不应该被忽视。
第八,提高出版单位的海外版权运营和保护能力,努力打造国际知名作家作品品牌
文化“走出去”可以通过一次投入,实现多语种出版,一次销售,多个版权权利出售。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的“桥头堡”,只要对俄罗斯输出版权,利用俄罗斯大型出版集团、发行网络,可以将很多俄语图书销售到俄语国家。同时,我们可以先与俄罗斯开展合作,然后利用俄语图书与其他前苏联国家开展版权贸易,这样也更加容易和便捷。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理输出《狼图腾》《中国人》《笨花》等作品俄文版后,这些作品的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版权也顺利输出。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引世人瞩目,随之而来的是出版界应该向购买高铁的国家输出高铁图书、高铁培训教材,并有计划地开展高铁衍生产品的版权授权。我国需要打造“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鼹鼠的故事”“帕丁顿熊”这类全球知名的全版权运营品牌。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领导力与日俱增,出版与版权交流作为文化与人文领域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版权贸易等潜移默化的形式,经过精心的运作与推广,可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前景广阔。
4.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四
一、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
对外贸易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范围较广,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模式、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仅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用该类进出口商品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远远超过服务贸易,因此,本文基于货物贸易的角度来对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为统一各国的外贸商品统计需要,联合国秘书处制定了《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将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常把0~4类商品算作初级产品,5~8类算作制成品。一般而言,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产品额的比重越大,说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在对外贸易中处优势地位,相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越大,则说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外贸易中处劣势地位。
(一)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
1.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势。(1)工业制成品的所占比重远超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初级产品的比重已经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5.5%,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由1980年49.7%提升至2012年的94.5%。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过去30多年间得到了迅速、持续的高度化。以上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2)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日益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增长。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起始于1995年,从无到有,始终保持着快速地增长。到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一步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提升至4159.6亿美元,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促进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始由逆差转为了顺差,并且,最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始终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的持续不断地扩大,这一方面是是由于新一轮的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好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品不断增强的出口竞争力。近十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正在成为主导力量,钢材等出口的增长态势正明显减缓。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由1985年的6.1%提高到2012年的56%,其中,技术水平较高的运输设备及机械的出口比重上升也较为明显。总体来讲,当前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逐渐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3)与欧盟双边贸易值超过5000亿美元,与美国欧盟双边贸易值也接近5000亿美元。2012
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460.4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4.1%。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达到
3339.9亿美元,自欧盟进口总额达到2120.5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达到1219.4亿美元。美国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到4846.8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2.5%。其中,我国对美出口总额达到
3517.9亿美元;自美国进口总额达到1328.9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总额达到2189.2亿美元。东盟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000.9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0.3%。其中,我对东盟出口总额达到2042.7亿美元,我国自东盟进口总额达到1958.2亿美元;对东盟贸易顺差总额达到84.5亿美元。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缺陷。(1)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以优化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不深,档次也较低,且仍以轻纺工业品及机械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与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机电仪产品及设备占机电产品的比重达到90%左右,但都是自主知识品牌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从而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2)电子技术产品依然呈现贸易逆差。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而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技术产品却是进口的主体。电子技术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成为我国最大贸易逆差和最大贸易顺差的产品。这种大进大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高技术产品事依赖于进口支撑出口。这主要源于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以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承担着加工的任务,从而获利较少。(3)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迅速,但支撑主力还是初级加工制成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比重还是偏低。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排在前十位的领域主要是玩具、家电、钢材、服装、原油、棉织品、棉布、毛针织品和棉针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不高。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主要集中于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等少数领域,出口类别较少。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占主要位置的状况减缓了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步伐。
(二)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
1.我国进口商品呈不断优化的态势,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以2007年数据为例,该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为193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在我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25%;同期,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为579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75%。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我国进口产品中的主体,如机电产品进口额就达到4042亿美元,这种进口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我国
进口产品结构呈逐步优化的趋势。换句话说,某类工业制成品进口比例的稳步提升和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的逐渐下降,以及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比例持续在30%的稳定水平,并逐步降低,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扩大,主要是因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国产能力在提升,也降低了我国对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依赖。另外,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也使得我国对先进技术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需求日渐增加。
2.随着我国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资源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些资源包括铁矿砂、石油和铜等。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原油为8932千桶/天,占世界比重4.2%;铁矿砂进口69971千吨,占世界比重13.8%;铜进口668千吨,占世界比重9.8%;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为9646千桶/天,占世界比重5.2%;铁矿砂进口148128千吨,占世界比重25.4%;铜进口1357千吨,占世界比重20.6%;三年间三种资源的进口量和占世界比重都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已是石油进口大国,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位居第三,并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国。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于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万吨,平均日进口量达291万桶。该年,我国的原油日均消耗量也一跃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原油消耗大国,创历史新高。资源进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进口机制日益完善。另外,适当扩充原油等战略物资的扩充也是较为明智的,但也要注意必须尽快完善和健全铁矿砂、石油、铜矿和粮食等资源的进口机制和进口战略,并不断完善原油和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
3.在进口结构方面,既应看到优势,也不能忽视其不足。如我国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进口依存度偏大,使得这类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偏高,这点成了我国进口产品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曾一度出现了进口原材料(以钢铁为代表)过度的情况,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辅料、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主要在于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偏低且人均资源量较少,现代化建设中所需的物资和技术设备严重紧缺,由此使得我国进口依存度升高。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建议
(1)鼓励拥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对外出口。着重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的出口产品,政府应组织构建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从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建设品牌促进体系、品牌评价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保护体系,为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搭建便利的平台和通道,大力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出口品牌。(2)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为减轻国内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对于耗能过大的产品出口,海关部门应取消出口退税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增收资
源税,并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出口产品在相关环节应增收一定的环境税,通过税收手段进行有效地调控。(3)加大力度支持短缺能源、重要原材料以及高科技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进一步完善重要资源的进口机制,适应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和实施铁矿砂、铜精矿、石油、以及粮食等重要稀有资源的进口相关战略,构建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能源储备战略体系,努力开辟新市场,并建立稳定、通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伴随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有利时机,选择恰当时机扩大原油进口,加强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4)进一步改进进口商品结构,提高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逐步完善机制,促进进口商品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步优化和发展。首先要注意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在品种和特色方面的彼此互补性,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其次要不断增加高科技含量的进口商品比重,加强提升我国可利用的技术存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5)科学地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工贸易方式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在促进国内人口就业、扩大商品出口、提升对外贸易总值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从当前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加工贸易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也会存在加工链条较短、增长率低、收益率低、加剧对外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当前急需相应的政策引导,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向上下游进一步延伸,从而尽早地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相应地位。
二、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美、欧、日是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主要传统进出口市场,危机后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分化,我国对美、欧、日等传统市场进出口比重下滑,对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长较快。去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起色,欧洲主权债务有所缓解,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摆脱低迷局面,部分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我国主要进出口市场中,对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2013年1-11月中美双边贸易增长7.6%,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10.9%,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增长19.8%;对欧盟、日本贸易出现好转迹象,1-11月份,中欧贸易由前三季度下降0.8%转为上升1.8%,中日双边贸易降幅趋缓,1-11月由前三季度下降7.9%收窄至6.2%;对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出口增速较上年提高,增速分别为2.2%、7.9%、14.9%,其中印度由负转正,巴西、南非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5.2和4.9个百分点。
从主要进出口市场情况看,一大突出特点表现为我国对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出
口增长明显。如对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9个与我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增长显著高于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状况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通常是用来评估开放程度的主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中国外贸依存度在经历了入世初期的快速增加后,从2006年67%的高点开始回落。这一态势表明,尽管外贸在中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但国内经济增长正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变。
不过,目前美国、日本和巴西三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47%的外贸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业内认为,这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外贸大进大出的格局相一致,也说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有较大的潜力空间。随着中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未来外贸依存度或将进一步降低。
5.经济贸易局局长述职报告 篇五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面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本人能紧紧围绕县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和带领机关全体干部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为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本人一年来
主要工作述职如下:
一、岗位目标完成情况
1、加强协调服务,做大工业规模
制定机关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深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及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监测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把握运行态势,明确工作意见,落实工作措施,推进工业经济快速稳健运行。协调经济运行中资金、土地、煤电油运工作,确保企业生产需要。积极实施企业预警机制,解剖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整合力量加大服务工业力度,着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全县规模工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1-10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7.93亿元,同比增长29.28,实现销售收入46.94亿元,增长32.05,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全年25的增长目标。
2、深化项目决策,推进项目建设
进一步深化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决策咨询内容,确定决策咨询范围,深化决策咨询程序,落实成员单位职责,加强项目管大秘书网理,简化操作程序,建立“项目受理—现场踏勘—联合会审—依据决策咨询纪要办理审批事项”的基本程序。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经贸局为工业主管部门。凡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要求即到即谈。决策咨询制度自实施以来,已组织决策咨询40期,涉及项目413个,在推动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1-10月份,全县工业技术改造投入达18.2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07,已完成目标的91.15,预计全年20亿元的目标将超额完成。
3、构建发展平台,促进集聚发展
坚持集聚发展原则,对入园企业严格布点控制,新建工业项目一般要求进入园区。加强“一区三块”二期空间拓展研究,明确拓展方向、开发时序、开发方式、工作重点,为“十一五”工业发展构建新的平台。提出项目清理建议,制订项目清理实施意见,牵头开展入园项目清理,通过项目清退、土地回收、整体转让、土地置换、压缩用地规模等方式,累计盘活土地达855亩,成效十分明显。随着园区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引进企业和入园项目逐年递增,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已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1-10月份,全县园区新开发面积2060亩,出让面积3016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2亿元,入库税金7340万元,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58倍、3.56倍、1.87倍和1.91倍;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2.5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2。
4、落实招商责任,强化招商引资
今年我局招商引资任务2000万元。我局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落实招商任务,明确招商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0月份,共引进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4.22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为投资1.2亿元的恒鑫电力秸杆发电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浙江贝尔交通科技项目。恒鑫电力秸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办理项目前期工作,预计12月份将投入建设;贝尔交通科技项目已正式签约,我们将积极做好前期各项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招商到位资金163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2,预计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另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5、鼓励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2006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行动方案、龙游县清洁生产实施规划和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每年安(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百度直接输入“大秘书”第一个网站便是)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立恒达、腾龙等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支持企业废物、废料、废旧物资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坚持环评先行的原则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经过多措并举,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今年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
6、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流通安全
积极推进我县千镇连锁超市建设,目前已完成21个乡级门店建设改造,覆盖面达90.5;进一步加大对定点屠宰和北门综合市场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情况。组建生猪
定点屠宰执法大队,对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今年1-10月份,全县生猪定点屠宰覆盖率达100,城乡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其它各项指标也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从9月份开始,城区学校鲜猪肉实行统一配送工程,有效保障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7、优化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推
进廉政建设。继续完善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深化效能建设。建立局重点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三是加快队伍建设。通过中层竞争上岗、科员双向选择,合理配置科室力量。选派1名干部到省经贸委挂职培训,进一步熟悉业务知识,增强服务工业经济的能力。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年来,本人比较重视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承诺的各项内容,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坚持自觉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指示和文件,认真吸取反面事例的深刻教训,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是坚持加强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重大问题都能按规定程序提交党委会议或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作用,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具有合力的工作整体。
三是坚持以身作则。切实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的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承诺的各项内容,凡是要求机关干部做到的,先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作用。层层签定廉政建设责任书,构建防腐网络,确保责任范围的党员干部不出事,不出大事。
三、实事完成情况
1、扶工政策逐步完善。牵头制定龙游县“十强工业企业”、“十大纳税企业”评选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龙游工业园区(工业区)项目清理工作实施方案、龙游县工业企业预警评估机制、龙游县工业园区(工业区)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等一批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工业扶持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区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加强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合力扶工的氛围更加浓厚,经贸干部服务工业、服务企业的热情更为高涨,提高了企业求发展、争发展的信心,为我县工业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打下坚定的基础。
2、规划编制渐成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省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编制《龙游县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龙游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体系。编制了龙游县“十一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商贸流通业发展、企业信息化、工业人才建设、工业生产要素配置、化工产业发展、工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等七个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龙游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得到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切合实际,发展战略、布局原则、产业导向和保障措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对全县“十一五”工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引导作用。
3、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研究,重点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环境变化,加快主要产业培育步伐。强化差异化竞争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推进自主特色品牌的创建;有意识有重点地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上下游相关生产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的外部环境建设,促进了我县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主导产业的壮大。今年以来,我县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矛盾,加快企业内部建设,企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预计今年我县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将达14家,比上年增加3家。1-10月份,造纸产业产值已超过7亿元,年底将突破8.5亿元;化工、食品、水泥建材三个产业年底将突破7亿元;竹木加工产业增幅高达52.55。
4、“两会”筹建工作到位。筹建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是今年要办的实事之一,我局十分重视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章程,明确了组建实施方案,多次召开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落实了“两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已有90多人递交了入会申请。在县民政局办理了注册预登记。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等县政府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到位。
5、廉政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完善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岗双责”职责,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的负责人签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直接领导责任。党委与各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明确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找材料到按照《关于开展干部诺廉述廉评廉考廉工作实施意见》开展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承诺,承诺内容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机关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二是认真开展“学儒家思想、做廉政干部”主题教育。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儒家思想与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读书修德、以德律己”;局班子成员认真自学,并结合自身思想、工作的实际,围绕“如何传承儒家思想精华,做到以德律已以德从政”主题,每人撰写了学习心得并开展结贫思廉活动。三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成立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局机关的实际,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和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公开办事。四是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经贸窗口建设。充分发挥我局驻行政中心窗口和招商引资审批专窗作用,将项目决策咨询、联合踏勘纳入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了专窗受理、报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运作模式,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
6、机关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创新学习形式。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加强机关干部的学习教育。创新学习方式,每周在学习上级精神、重要文件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主题发言,由各科室负责人围绕科室工作,介绍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加强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全体干部谋划和参与工业经济建设的热情,增强了服务工业、服务企业的意识,提高了推进工业经济建设的能力。二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按照机关效能建设“三个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制订、修改、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制度执行状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机关内部公布,并把检查结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三是突出重点工作考核。建立8个重点工作小组,明确责任领导和工作要求,落实工作分工,机关工作责任实现有形化。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深深感到,存在的问题很多。从工作层面看,对宏观形势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项目推进的责任体系尚未健全;企业改革的任务进展不快等等。从个人素质看,学习还欠缺,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办法、手段不多;责任心、紧迫感跟不上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的意志和斗志有所弱化等等,以上这些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中逐步加强和改善。真切希望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利于本人更好地工作,以利于经贸局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6.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六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区进出口企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该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以应对金融危机呢?作为主管部门,又该如何帮助外贸企业度过难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呢?为此,商务局采取问卷和实地调研的形式对我区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80家外贸备案企业,其中现有自营出口权的为11家,一部分企业暂无进出口业务来往,还有一部分由于已在3年以上无外贸进出口业务,所以被取消备案资格。近期我们对其中10家外贸企业做了调研:就以2014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为例,与2015年同期进行了比较,其结果,2014年上半年我区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完成1350万美元,进入2015年,由于人民币大幅升值,国际经济大环境低迷,国际区域内局势不稳定等,我区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冲击。2015年上半年我区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总体呈下降趋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下降4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直接导致了商品出口成本的大幅上升,从而减弱了我区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商品出口的持续扩大及在产品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区的外贸企业订单量逐渐下降,甚至面临无订单趋势。人民币的升值,也直接造成国内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内蒙古集宁利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为例,东南亚是其主要出口贸易国家,然而由于其人工成本远高于越南,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急剧下滑,订单量也随之下降,出口严重萎缩。
(二)外贸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流动资金短缺。当前,外贸企业融资方式中最广泛的是综合授信,然而,对于资金本已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争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并非一件易事。银行需要考察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2年的财务报告、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或抵押等情况。同时,审批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立项、联网核查、风险评估、逐层审批等程序。其相关费用之高,使得外贸中小企业的贷款压力大增,流动资金吃紧,经营困难,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三)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规定的压力。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了具体的退税条件、退税范围等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对于个别不敢承担出口风险的企业,宁愿把产品通过其他外贸公司出口或贴牌销售,也不愿意自己做,如此一来,在丧失大部分利润的同时,也无法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等多项政策的扶持。而对于个别小企业,以乌兰察布市钢研机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以生产小型机电零部件为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出口成套设备,予以退税;出口单个零部件,则无退税,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今,已面临破产。
(四)自主品牌建设薄弱,多以粗放型贸易为主。我区外贸企业的外贸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局面,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有量少,多以加工产品为主,这种粗放型贸易方式造成出口增长量不高,加之,自主品牌建设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造成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制约了我区外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内蒙古马志全清真食品公司为例,该公司反应,由于地区差异,我区养殖的牛羊,肉量少于巴彦淖尔盟,肉质低于锡林郭勒盟,出口产品原料多来源于区外,如此,公司的生产成本无形被提高了,利润偏低,承受的压力较大。
(五)市场运作不规范。近几年,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了监管力度,但仍旧无法杜绝不良现象的出现。例如,相关证件的发放个别打“人情牌”;市场上价格定位不严格,不坚决等。严重冲击了正规企业的合法经营。调研中内蒙古马志全清真食品公司反应,市场上一些私屠滥宰及走私现象依然存在,这也给企业的出口及国内销售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
(六)普遍缺乏专业外贸复合型人才。我区的外贸企业起步晚,实战经验少,具备外贸经验的人才屈指可数,因此,对相关的外贸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资金扶持等内容知之甚少,这对于企业做强做大不免也是一种困难。
三、企业促进外贸进出口采取的措施
1、强化内部管理,努力降低出口成本。“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练好内功,固本强根,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管理环境,明确管理目标,改善管理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系统,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不断提高内部的管理效果,着力降低出口成本和费用水平,使企业的经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发展。
2、积极发展与大公司的合作,寻求融资渠道。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自身可以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外贸企业的合作机会。国有外贸公司一般贷款较容易,业务量少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支付代理费的方式来迅速得到间接的资金支持,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行代理制,可多与国外公司签订代理协议。虽然代理利润少但收入较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是自己的业务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得到巩固。
3、强化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开发适销对路新品,推动出口产品差异化、多样化,不断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新产品的问世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
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取胜。“价格战”的老路早已行不通,如今消费者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及品牌的知名度。我区的外贸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当务之急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潜力,才能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应在与原有合作商保持稳定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创国际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地位,争取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能公平竞争。
5、在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上下功夫。企业要主动开辟信息网络,加强市场调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为参与外贸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主动“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如主动参加相关的世界性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这在进一步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自己的作用。
6、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大力引进培养外贸复合型人才。企业求发展,关键在人才。二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个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精神,凝聚企业力量,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多措并举,千方百计遏制我区外贸进出口下滑局面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好扶持工作。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时为企业提供最佳服务,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坚决杜绝所谓的“暗箱”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明。
2、引导金融机构切实转变金融扶持观念,完善金融服务。当前金融机构依然存在信贷的认识误区,即贷款给国有大企业保险,无需承担多少金融风险;而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出了问题就说不清楚。造成中小企业大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由此,必须引导金融机构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及协助企业建设自主品牌。为鼓励企业大胆地建设自主品牌,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应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税收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向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倾斜力度,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为核心的报酬激励制度等,以切实的金融、政策扶持等方式,来鼓励和协助企业向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经营环境。针对市场上一些不良行为的运作,政府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在遵循国家经济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前提下,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保护,确保为企业创造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
7.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七
前三季度, 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 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 增长42.4%。与2008年同期相比, 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5.4%和13.5%。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外贸在11月份出现了严重拐点, 低迷状态大概延续了一年。据海关统计, 2009年1~8月, 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2.2%;进口同比下降22.7%。出口价格总体下跌5.6%, 扣除价格因素后, 出口数量减少17.6%。当我们不清楚这场危机还要持续多久的时候, 据海关统计, 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11月开始出现增长, 并且2010年全年保持了快速上扬的态势。这些统计数字似乎显示, 危机已经结束, 中国外贸经历了短暂的停滞后, 又向世界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2 繁荣背后隐藏的问题
2.1 加工贸易比例高, 层次低
前三季度, 我国外贸出口额11346.35亿美元构成如下:一般贸易5191.3亿美元, 加工贸易5316.4亿美元, 其他838.60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 中国巨大的出口额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 其中加工贸易可以占到47%。然而中国的加工贸易存在以下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 会影响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2.1.1 中国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低端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 但总体而言, 在华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 劳动密集程度很高, 技术含量低, 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不高。大多数企业以贴牌为主, 并从事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贴牌加工。跨国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
2.1.2 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不大
“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0%, 占机电产品的74%;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1%, 占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的87%。2005年, 99.9%的笔记本电脑, 99%的彩色视频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 98%的等离子彩电, 97%的DVD, 96%的船舶均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内资企业参与加工环节少, 且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 国内配套比例低, 抑制了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单位:亿美元
2.1.3 加工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 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是加工贸易。中国加工贸易市场的相对集中, 加快了对西方国家贸易顺差积累, 导致后者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而且, 大量的顺差增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1.4 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鉴于我国加工贸易在外贸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应该一方面稳定加工贸易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逐步推进转型升级, 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加工能力, 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加工企业和产业, 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 吸引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到中国, 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 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延长产业链、增加加工深度, 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集约发展、营销服务延伸,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2 一般贸易逆差, 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前三季度, 我国外贸一般贸易逆差364.1亿美元, 加工贸易顺差2256.7亿美元。我国的巨额顺差主要产生于加工贸易, 而绝大部分加工贸易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 产品也多返销欧美发达地区, 最终导致欧美对华贸易逆差。在我国出口总额构成中, 一般贸易仅次于加工贸易, 但却经常处于逆差状态。这我国自有企业和品牌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总体不占优势, 或者说占优势的产品种类并不多。
2.3 服务贸易比例低, 且处于逆差状态
2.3.1 贸易发展不平衡
报告称, 2010年上半年, 中国服务进出口大幅增长, 进出口总额为1656.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1.7%, 约占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2%。中国是贸易大国, 总体进出口规模在全世界排第二、三名, 而服务贸易在世界排名仅为第七、八名, 可见我国的外贸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约占世界的3%左右, 而实力最强的美国约占17%。
2.3.2 传统项目逆差, 新兴项目较弱
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大项是运输和旅游, 运输却是最大的逆差项;一向顺差的旅游在2010年也出现了逆差, 可能与全球经济环境有关。建筑是我国的传统强项, 仅有少量顺差。我国在金融、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方面, 虽然总量不大, 但是取得了少量顺差。
2.3.3 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商务部在《扩大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对策研究》报告中, 建议中国政府按照三个层次来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深度挖掘”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 “重点培育”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特许专利使用, “特别关注”文化教育、分销和咨询服务等。
2.4 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 国内企业实力不强
从出口企业性质来看,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55%, 国内企业加起来还不足一半。这个现象一方面证明了我国利用外资成果显著,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国外贸的脆弱性。试想一国外贸的繁荣主要靠外资企业支撑, 一旦外资撤走, 中国外贸将倒塌半壁江山。因此, 中国外贸不能沉醉于表面的繁荣, 而应该加速国内企业的升级, 使中国企业真正掌握中国外贸的命运。
2.5 国别贸易不平衡, 顺差逆差集中
我国主要出口市场排名依次为:欧盟、美国、香港地区、东盟和日本。主要进口市场排名依次为: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地区。
受现有国际分工格局和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等结构性因素影响, 我国的贸易在国别地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对日本、韩国、台湾逆差分别为414.1、522.2和649.5亿美元, 但对美国、欧盟顺差分别为1325.4和1026.5亿美元。我国对美国、欧盟长期以来保持巨额顺差, 招致贸易摩擦增多;这两年, 上述两个地区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运用各种贸易壁垒, 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缓解这个矛盾, 但是我国对较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日本、韩国却常年保持逆差。贸易格局的不平衡总是使我国陷入两难境地。
3 结语
总体来看, 秋季报告显示, 中国外贸已经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 规模超过2008年, 出口创汇成果丰厚。繁荣的景象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繁荣背后隐藏的确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我国要想真正成为贸易大国, 就需要不断弥补自己的缺陷, 培养自己的实力, 而不是主要依靠外力,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只有这样, 中国外贸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2010年秋季) 报告》显示了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外贸成绩喜人, 似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 表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 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秋季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概出:加工贸易比例高却层次低、一般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且比例低、国内企业实力不强、国别贸易集中等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2010年秋季报告,外贸,繁荣,问题,加工贸易,逆差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0年秋季) .
8.述职报告(对外贸易) 篇八
一、出版物进出口经济规模
2010-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物进出口数据稳中有升。2014年各项经济指标与2010年相比,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三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增加值于2011年急速下降之后,在2012年逐渐回升。
2014年资产总额为42.04亿元,较2010年增加11.38亿元,增长37.10%;营业收入36.81亿元,较2010年增加7.85亿元,增长27.1%;增加值3.78亿元,较2010年减少1.85亿元,下降32.82%;利润总额1.32亿元,较2010年增加0.49亿元,增长58.86%。
2010-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物进出口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加值除2011年为负增长外,也均呈上升趋势。利润总额2013年有所下滑,2011、2012和2014年均有较快增长,反映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二、版权贸易规模
2010-2014年期间,随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加,版权贸易市场活跃,北京地区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物版权引进和输出总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2014年,北京地区版权版权输出占全国的一半,引进占比40%以上,版权输出数量大幅度增长,增速远大于引进数量增速,这表明北京地区新闻出版广电产业“走出去”已初见成效。
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物版权引进共8647项,较2010年增加244项,增长2.9%,占全国的51.79%;出版物版权输出4331项,较2010年增加2015项,增长87%,占全国的42.08%。北京地区版权输出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3.6上升到1:2。就数据来看,虽然利润总额不高,但出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走出去”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里的必然延伸,更是克服文化贸易逆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综合出版物进出口经济规模和版权贸易规模,2010-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物进出口经济规模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出版物版权引进和输出总量均居全国首位,但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相比,出版市场上所占比重仍然相对较小,竞争力不强,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出版物知之甚少,所以出版“走出去”任重道远,版权贸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节选自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产业重点问题研究课题《2010-2015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发展概况分析》。本文执笔:陈含章,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室副主任)
【述职报告(对外贸易)】推荐阅读:
公司贸易部员工年度述职报告07-21
贸易公司实践报告07-11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报告08-1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07-07
商铺对外招租分析报告09-18
海外贸易市场调研报告12-15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开题报告07-16
对外汉语教育个人实习报告07-23
国际贸易生产实习报告09-05
国际贸易上机实习报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