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2024-12-07

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11篇)

1.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一

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奔小康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积极行动,在思想上再动员,力量上再加强,措施上再强化,有力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各项任务有序有效开展。

一、围绕扶志抓动员,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使武山县广大抢抓深受鼓舞,特别是省委王书记亲自到北顺村开展联村联户的亲民爱民之举和为民富民之心,进一步增添了北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动力。县、镇、村和各帮扶单位积极行动,及时连续召开村班子成员会议、全体党员会议、村民大会,迅速传达王书记在联系户座谈、村民代表座谈会、武山县调研汇报会上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各帮扶单位干部深入每个贫困户继续宣讲省委的政策、王书记的指示,再次细致了解民情、民需、民盼,在思想上再动员、再鼓劲,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不等不靠不要、勤劳实干进取的创业热情,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强烈、信心更坚定、精神更饱满、干劲更充足。

二、围绕致富抓规划,建设小康的目标更加清晰。在工作中,北顺村按照规划先行、目标引领的原则,坚持先进村后入户、先摸底后帮扶、先规划后实施,在准确掌握村情、户情的基础上,以王书记提出的实现“两个翻番”(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 1

年的基础上到2015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提前两年全面进入小康为总目标,以“四有”(村有规划、户有目标、联村单位有计划、联户干部有打算)为抓手,与村班子、贫困户面对面商讨,共同理思路、定目标,一起核摸底子、研究症结、制定措施,及时科学编制完成了“一规划、三计划”,确定了年度目标任务。一个规划,就是制订了《马力镇北顺村奔小康规划》,对蔬菜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规划。三个计划,就是根据村民各自的家庭实际、收入来源、特长技能,合理确定致富门路,分别制定了贫困户的脱贫计划、中收入户的致富计划、高收入户的小康计划。通过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帮扶方向、致富途径、奋斗目标。

三、围绕共建抓对接,助推发展的外力更加宽广。按照王书记借助外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全方位做好对接的指示精神,立足北顺村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规划,在充分发挥省委办公厅及市、县联村单位资源优势,全力做好项目对接和争取的同时,在王书记和省委办公厅的关心关怀和热切帮助下,及时组织县、镇、村干部代表赴福建省南安市、晋江市学习为民富民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热忱邀请南安市及蓉中村领导两次来到北顺村考察指导,通过衔接洽谈,蓉中村与北顺村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并就在更新思想观念、繁荣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财力、资助特困生、融资贷款6个方面进行帮扶,创新农村

基层党建、新型农民培训、定向务工、成立蔬菜种植协会、建立投资公司6个方面进行合作。通过与各两次单位特别是与蓉中村的对接,进一步拓宽了“双联”渠道,聚集了各方资源,使为民富民、助推发展的外力更雄厚、更有力。

四、围绕实事抓项目,惠民利民的举措更加有力。北顺村着眼于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坚持把兴办助产业、促增收、惠民生的实事作为“双联”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普惠性、基础性、急需性、长远性入手,突出外引内联,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启动实施了“十大”惠民工程。一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50万元,长3.5公里、宽5米的蔬菜产业园区“一横七纵”道路硬化工程;二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00万元的2眼机井建设工程;三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45万元,10条19公里、宽7.5米的麦卜梁道路新建及铺砂工程;四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0万元的麦卜梁荒山绿化工程,已栽植各类苗木近30000棵;五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40万元、长500米的麦卜沟堤防工程;六是启动实施了100座日光温室新建项目;七是启动实施了由兴盛建筑公司捐资新建的村级卫生所工程;八是启动实施了由甘肃鑫辉监理公司投资新建的幼儿园工程;九是启动实施了村道旧墙改造工程;十是启动实施了智能蔬菜大棚终端设备安装项目,已安装智能大棚温室环境监测设备100套。同时,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调解决了一大批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市委办公厅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联系户减免医药

费30多万元,省、市、县妇联及有关单位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00多万解决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农业部门积极邀请省内专家举办蔬菜种植科技讲座,为群众现场讲授病虫害防治知识,解疑释惑,指导生产。通过一系列惠民实事的实施,有效破解了群众关心和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双联”行动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二

武山县辖6镇9乡、407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 43.64万人 (其中, 农村人口40.62万人) , 现有耕地4.134万公顷, 人均0.11公顷。2010年社会生产总值23.9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335元。

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和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为龙头项目的实施, 武山县农村供水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 武山县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47处 (日供水量20吨以上) , 每天供水总规模8900立方米, 受益人口14.9万人。在山区建成集雨水窖18126眼, 解决了8.1566万人的吃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21.99万人, 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4.1%;自来水供水到户14.24万人, 普及率35.06%。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武山县仍然有18.63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按自然条件,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河谷流域的川道或川台地区, 群众现多采用自打压井、大口井、直接取用河水或泉水等方式饮水, 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为高氟、高盐及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而且具有村子大、人口集中、经济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等特点。二是各主要沟道中的村子, 群众就近取用溪水或泉水, 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氟超标、饮水不卫生等, 这些村子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一般, 居住相对分散。三是山区村, 村子位置一般较高, 对外交通主要为山村道路, 交通不便, 水源相对较远, 保证率低, 氟超标较为普遍。

二、武山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

㈠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武山县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武山县属于水文地质学中的高氟病区。高氟水在渭河及其支流大南河、榜沙河、漳河、聂河等流域广泛分布。同时, 由于沟谷切割剧烈, 地形以梁峁和深切的冲沟相互穿插为特点, 在梁顶缓坡与两侧陡坡转折线或冲沟底部黄土层与隔水层间有水渗出, 形成山泉和溪水。近年来, 因干旱少雨, 淡化作用减弱, 饮用水中氟含量明显有增高的趋势, 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武山县属气候干旱、地层中含盐量较高的黄土丘陵区, 地表黄土层厚度为20米~80米。由于黄土层在水平方向上的渗透系数极小, 黄土中地下水的侧向径流相当微弱, 对黄土含水层的脱盐作用极为不利, 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形成了矿化度较高的苦咸水区。武山县苦咸水的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 苦咸水在渭河及其支流大南河、榜沙河、聂河、山丹河等流域广泛分布, 在部分地区与高氟水混合存在。尤其是在渭河干流区, 不但在山区, 就是离山较近的川区群众都长期饮用着苦咸水。三是因为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的增加, 使武山县部分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微生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较为普遍, 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㈡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的问题这种情况多为山区村。山区村庄一般位置较高, 气候干旱, 水资源缺乏, 储量少而分散, 开采比较困难。群众吃水要到很远的沟底去担, 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 在干旱年份, 泉水干涸等是造成水源保证率低、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不安全饮水人口共7.64万人。其中, 水量不达标的1.59万人,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1.94万人, 水源保证率差的4.11万人 (其中, 总体规划剩余1.87万人和新增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24万人) 。

新增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24万人, 分布在武山县的干旱山区, 全部为已有集雨水窖的人口。该地区自1994年以来, 虽然陆续实施了“121”水窖工程, 缓解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 但是由于连年干旱少雨, 水窖集雨严重不足, 当地群众经常到山下15千米以外的渭河沿岸运水, 费用每户每年达2000元以上, 特别是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余波影响, 当地80%的水窖不同程度受损, 震后虽然组织群众进行了维修, 但仅占地震损失的35%, 大多数水窖因受损严重而无法维修, 从而成为新的饮水保证率不达标人口, 各乡镇的山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山区群众在吃水问题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㈢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1. 先进技术应用的问题。

目前, 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观念陈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技术人员对安全饮水工程中的新技术掌握了解不够, 对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比较薄弱, 所以, 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 水质监测体系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限制, 武山县没有水质化验设施, 水质的化验要到市防疫部门进行, 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 水质检测不到位, 小型工程几乎没有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

3. 自动化管理问题。

由于群众居住分散, 工程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 大型水厂较少, 安全饮水工程自动化程度不高, 给工程管理带来了不便。

4. 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三项制度。但在小型安全饮水工程的建成过程中, 这三项制度落实还不够, 使工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二是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还存在不规范之处。三是中央投资及群众投劳折资基本能够按时到位, 但由于县财政困难, 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甚至不能落实, 使得工程建设中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由于资金短缺而不能采用。四是工程规划设计不够规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低、发展模式范围小、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水费收取和使用管理不健全、水质检测和监督不及时, 农民用水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五是征地费用较大, 水管穿越公路、桥涵、群众青苗补偿费用等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而设计中均未有此项目, 加大了工作的难度;物价上涨因素, 工程预算偏低。六是电价不统一, 没有发改委和物委的明确文件, 再加上群众认识不到位, 个别农户供水设施和保暖措施达不到要求。

5. 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 小型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 大多交由村委会管理, 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 用水户不能广泛参与管理。其次, 水费的收支管理缺乏约束机制, 公示制度不明显。最后, 维修费、更新改造费无着落, 工程管理未能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不利于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形成了恶性循环。

6. 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 行业管理缺乏明确和配套的政策。其次, 行业指导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最后, 农村饮水工程以公益性为主。目前, 水价价格机制未形成, 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水, 也不利于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投融资机制方面, 投资结构单一, 主要依靠国家投资, 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影响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武山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路和建议

㈠解决饮水安全的总体思路按照人水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的水利发展观, 紧紧抓住国家经济优惠政策西移的历史机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在水源 (包括水质和水量) 有保证的前提下, 根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供水工程自身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 对供水工程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提高全县农村供水质量, 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保障饮水安全。

㈡技术思路

1. 做好前期工作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基础。

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前, 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征求群众的意见, 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 让群众广泛参与, 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2. 因地制宜, 远近结合, 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一是对供水水源的选择, 以寻找好水源为主, 使水源水量和水质都符合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地下水源为主, 综合考虑利用地表水源。二是对工程类型的选择, 充分考虑武山县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性以及群众居住条件, 确定武山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的工程类型主要以提水工程为主, 综合考虑利用自引工程和水窖工程。三是对工程规模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水源条件和群众居住条件, 在水源水量和水质都能保证的情况下, 以建设联村连片、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为主, 对居住分散的农户可单村供水。四是对水处理措施的选择, 充分考虑了不同水源水质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不同水质应采取的具体水处理措施等。所有供水工程, 都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水净化处理及消毒措施。确无良好水源时, 要采取特殊净化措施。五是对消毒措施的选择。武山县农村水厂普遍采用氯消毒, 其优点是价格低、设备简单, 而且氯消毒后在水中还留有一定量的余氯, 可以防止水的二次污染。所以, 武山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的消毒措施, 主要采用氯消毒。六是对供水主要以供水到户的自来水供水方式为主。

3. 加强技术培训, 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 需对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再培训, 进一步提高各级项目执行人员的行业管理水平, 提高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水平, 为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放开眼界, 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 积极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装置、自动抽水控制系统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支持实用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与推广。

4. 建管并重, 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根据《武山县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加强武山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 明晰产权, 贯彻“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成立由工程管理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组成的用水者协会, 共同管好用好水利工程设施, 让用户广泛参与, 调动群众管理的积极性, 明确管理责任, 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使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㈢建设管理思路

1.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制定适合本地的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围绕转变行政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完善四项制度、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立水利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等方面, 制定并实施符合武山县水利工程建设实际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2.探索建立项目法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研究推行“建设代理制”、“总承包制”等建设管理模式, 大力推进监理和设计招标工作, 加快监理和设计单位的改革步伐, 建立良性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加大对招标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施工转包、分包、挂靠以及不执行工程建设的进行强制性措施进行专项整治, 建立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企业的信用档案制度。

3.严格建设程序,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稽查、监察、审计工程制度, 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检查制度。

4.项目申报实行申请、公示、逐处登记建档制。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活动,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 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 建设资金设立专户, 实行市级报账制和公示制,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工程所用的大宗材料, 如水泥、管材、设备等, 实行集中采购制。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 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充分发挥效益。

㈣投资思路

1.发挥财政支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中央和省级特别是中央财政补助的力度, 有利于建立农村水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引入市场机制, 吸收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融资机制。走“水利为社会, 社会办水利”的路子, 鼓励多种形式办水利, 坚持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 大力提倡个人、集体、单位采用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的形式建设水利项目。

3.地方政府也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财政支持“三农”投资的计划, 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

4.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用地、用电、税费等实行优惠政策, 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承担一定的投劳和投资责任。

㈤运行管理对策建立有利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制度进行管理。完成水利体制改革, 积极培育管养分离的市场主体, 供水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重建轻管、权责不清、绩效不佳、机制不活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符合水利特色的水利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水利良性运行机制。

1.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对新建工程的经营管理要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对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的工程, 要依法签订合同, 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 保障承包、租赁或拍卖人和受益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工程完成后, 要根据各供水站供水规模,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管理人员和岗位。供水站负责人要由工程管理委员会或用水合作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任, 定期考核, 择优选择。其他职工要按照供水站的岗位要求, 公开条件, 统一考试, 择优聘用, 并经过技术培训合格后, 持证上岗。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降低成本。对于聘用的管理人员要签订劳动合同, 进行年底考核, 群众评议, 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 按照《合同法》、《劳动法》进行奖励、续聘或再聘等。三是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的原则, 建立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安全运行津贴等, 合理拉开差距, 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责效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 首先, 凡新建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 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 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实际供水价格达不到成本水价时, 可通过划拨“养站田”和“养站林”等办法解决。其次, 消费由供水站或其委托的单位或个人计收。计收消费要使用消费专用票据。供水站要实行公示制度, 定期对水价、水量、消费收支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最后, 要加强财务管理, 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明确消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 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并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和租赁管理费用制度, 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五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工程管理单位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对供水水量、供水水质、工程安全运行、消费使用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及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定期不定期报告制度, 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 保证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

2.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 要建立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农村供水服务保障体系, 使农村饮水安全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凡以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的县乡两级要成立由供水单位和用水户代表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 指导会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总结推广经验, 提供信息、技术、维修服务等, 不断推进饮水工程管理、维护、运行和服务的一体化, 保证工程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水质监测是保证安全饮水的重要措施。为保证饮用水水质, 要以市、县两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 不断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 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建立和完善水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以及水厂化验室和水质检测单位, 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对于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规模较大的供水站或者由各县区防疫部门、环境卫生监测部门进行水质监测。建立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档案, 并把监测结果及时向用户公示, 让居民吃上“放心水”。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其岗位的技术要求, 持证上岗。供水单位应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 听取用户意见,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并对用户进行用水卫生和节约用水知识宣传。

四、总结

3.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三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他始终心系联系村产业发展,重点帮扶制定规划,铺设富民‚致富桥‛;他始终心系帮扶户脱贫致富,‚输血的同时重在造血‛,搭建为民‚连心桥‛。在积极参与制定甘州分局‚双联‛行动《实施方案》、《帮扶计划》的同时,他始终胸怀大局,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身先士卒,在田间地头、农舍乡村,处处留下了他访贫解困、真心为民的身影,他就是***。

唯有源头活水来

按照分局领导包片的分工,***同志重点联系帮扶的是三闸镇红沙窝村、二闸村。‚如何推动联系村的整体发展,辐射带动村民收入的提高,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怀着这个问题他带领联村包户干部,先后8次深入联系村实地察看,通过村两委座谈,进村入社调查,驻村体察民情等途径,立足***村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和地理优势,结合工商职能,制定了打响‚五红‛品牌,助力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即:‚打响***羊肉品牌,发展特色餐饮业;打响***西瓜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打响***葵花品牌,发展特色加工业;打响***沙枣品牌,发展特色面点业;打响***韭菜品牌,发展特色蔬菜业‛。同时,计划及时帮助

***村注册商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五红品牌真正发挥致富效应;按照***村靠近湿地、水多地少的地理特点,制定了‚依托靠近湿地优势,修建仿古休闲一条街,走旅游餐饮发展道路‛规划。‚大河有水小河满‛!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明晰了村两委的发展思路,为联系村的强劲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应**镇党委的邀请,参加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会‛,代表***介绍了开展‚双联‛行动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典型示范明思路

为了进一步明确帮扶村的发展思路,拓展村两委班子发展思维,先后三次,分批组织联系村书记、主任及部分农民代表40多人赴***‚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砾花专业合作社‛观摩学习,通过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用身边的创业发展典型,引领、启发、开拓了联系村的书记、主任的经济发展思维,明晰脱贫致富工作思路,达到了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发展的目的。组织40多名干部到联系村义务植树,与联系村干部同劳动、同吃住,增进了与联系村的友谊和情感。

为民富民连民心

‚老苗,近来身体状况怎么样啊,身体好些了没有,玉米都种上了吧?‛,‚种上了、种上了,自从上次你们来看我们,我和

老伴心里非常踏实,生活也有了信心,身体也好多了……‛这已经是***第五次来到了帮扶户***家里。促膝交谈、无微关怀、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双联‛行动以来,按照***‚一帮四送‛整体部署,在送化肥、送牛奶、送衣物的同时,他始终把‚攀穷亲、结农友‛作为帮扶的主导思想,及时把党的政策带给帮扶群众,强化思想意识转变,树立生产生活信心,与帮扶户悉心交流,深入了解情况,根据帮扶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重点引导和疏导该户面对现实,克服困难,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做起,鼓励其尽最大努力早日脱贫,在帮扶户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给予帮助。***家中有2口人,儿子早年死亡缺少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与村主任和社长协调,帮助春耕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

4.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四

工作汇报

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位于****西南部,有***“北大门”和“苹果之乡”的美誉。国道*****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便利,人流、物流、商流相对活跃。共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2011年全***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008年被中国果业协会评为全国百强苹果生产基地,***设施种菜已有较大规模。为了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引向深入,*****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四年奔小康、五年有突破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在“双联”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联村联户基本情况

根据新标准下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我乡贫困户***户,****人,占全乡总人口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乡共确定县直帮联单位***个,帮联干部***人,乡直帮联单位***个,帮扶干部***人,县级领导干部***人,没有省、市、单位和领导联系。根据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实际情况,全乡共确定帮扶贫困户***户。

二、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于**月***日召开了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传达了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布置了专门的办公室,确定了专职业务人员,制定下发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措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各村、各有关单位也按照乡上的要求,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分层次召开了群众大会进行了动员。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为使“双联”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把宣传工作作为搞好“双联”行动的主要抓手,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辆、悬挂宣传横幅、刷写宣传标语、编发工作简报等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组织干部群众及时进村入户宣传“双联”行动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活动开展以来,召开各类专题会议50多场次,悬挂横幅12幅,刷鞋宣传标语30幅,制作宣传牌面15个,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编发简报7期,和电视、广播网络

等现代传媒,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广播中有声,网络上有页。通过多领域、深层次的宣传活动,真正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强化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动员会议召开之后,我们及时与各帮联单位联系,召开了由帮联单位、帮联村和乡党政班子成员参加的“双联”行动联席会议,各帮联单位和乡村干部一道,及时进村入户,根据新的贫困人口划分标准,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经村党支部初步提议,民意调查测评,村民代表会议审定,乡上核查,初步确定了帮联对象,对确定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为期***天的公示,在群众无异议后,最终确定帮联对象****名,根据帮联单位和帮联对象实际情况,认真搜集梳理帮扶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及时建立了台账。同时,乡上和帮联单位、帮联村对各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具体措施。各帮联单位能够及时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与农户开展对接工作,了解群众家庭困难和需要帮助的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致贫原因等具体情况,认真制定了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预期目标。

帮扶对接工作完成后,乡政府与各村积极行动起来,及时与帮联单位勤联系、多汇报,各单位能够按照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帮扶承诺,将口头承诺的事项落实到行动上。县***

局***名干部已经为****村50名贫困户每户送来1袋面粉、2袋化肥等农资用品;县****已投资价值***多万元的棚膜,完成****蔬菜基地设施大棚维修工作,并全部恢复生产,投资***万元的地膜,完成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多亩,***名干部为***户帮扶群众每户送去地膜***卷;县****计划帮助***村***户群众每户种植油松苗1亩,由****局无偿提供油松种子,并进行合同回收,目前已落实地块36亩;县****局计划帮助帮扶***村新建生猪养殖场1处,目前正在进行建设前各项准备工作;乡政府组织干部及时进入***村投劳,帮助群众修复蔬菜大棚***座,整理地块***亩,乡政府干部和乡直单位干部都入户和帮联群众进行了对接,制定了帮扶计划。

五、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干部联系户登记制度。干部每次入户必须有入户记录,对联系户的家庭情况必须全面掌握,把群众实际困难和所需、所想、所盼记录清楚,并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及致贫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找准发展路子,拓宽致富渠道。

二是进村入户考勤制度。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帮联”行动考勤工作小组,对帮联单位、帮联干部进村入户情况进行考勤,要求帮联单位必须保证每年进村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每个联户

干部必须保证每年入户不少于两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周。年终由乡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乡通报帮联单位和帮联干部进村入户情况。

5.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篇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XX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从2012年3月份开始,我办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如下:

1、工作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及时召开“双联”活动动员大会,统一全办干部的思想,提高了思想认识。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办实际,制定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双联”活动领导小组,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接待办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统筹安排,认真落实,做到工作帮扶两不误。

(二)开展调查摸底,做好信息采集和贫困户确定工作。我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帮扶村是XX区XX乡**村。XX乡**村位于XX区东部,境内地块狭长,地势成阶梯状,梯田型,属沟壑地形,在县域内属阴湿山区。全村四个自然村,人口646人,152户,其中贫困户29户,五保户2户,有效劳动力400人,全村共有耕地1163亩,人均1.8亩,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低于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通过摸底调查,初步确定了5户贫困户,并在村上进行张榜公示。按照县级干部每人联系2户贫困户,6户一般户,一般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7户一般户的原则,我办干部已经确定与23名农户进行了对接联系,建立了联系卡,互留了电话。在入户过程中,干部严格按照“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纪律规定,不扰村、不扰民,不花村组和群众一分钱。

(三)积极开展对接,制定帮扶计划。在帮扶对象确定以后,我办干部积极与贫困户对接,衔接工作与4月初完成。通过与贫困户对接,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致贫原因,与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座谈,具体梳理了种植、养殖、劳务、个体经济、技能培训、优惠政策、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帮扶类型。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和措施。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对“双联”认识不到位,缺乏配合,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户对帮扶的理解有偏差,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基础条件太差,帮扶难度较大。目前根据我们进村调研和群众谈话了解情况,村内人家居住分散,居住条件艰苦,灾后重建前房屋大多土坯房,现灾后重建完成钢筋混泥土和砖木结构房屋138户,但房屋装饰简单,屋内设施简陋,甚至部分房屋建好但门窗未安,各家各户都有不同数额的贷款,经济生活困难。全村水电不足(至今未进行农电网改造),道路难行,具最近乡镇集市4公里、车站15公里,出行极不方便。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有文盲半文盲50余人,村上无文化书屋,仅有一处文化活动室,一所六年制义务学校,两所家庭自办式幼儿园,一所医务室。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不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30%),严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核桃、圈养牲畜、外出务工。但均为形成规模,并切种植和养殖技术粗浅,科技种植、养殖成分较低,产出附加值不高。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村民生活水平整体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6.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六

行动总结材料

中共柳林镇委员会柳林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根据省、市、县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有关会议精神,柳林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早行动,早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我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增强搞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急迫感和自觉性。

2月20日上午,镇党委,政府召集全镇镇村两级干部、镇属机关负责人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大会视频观看结束后,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了学习交流,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进自身作风,锻炼自己,农民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徽办„2012‟14号《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安排意见》,干部职工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情高涨,全镇干部自觉参与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二、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我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镇上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成立了联乡领导任组长,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各联村单位负责人、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为成员的柳林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柳林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专职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柳林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程序,全面调研,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出偏差。

为了确保整个行动取得实效,结合“建民情台帐、解民生困难”活动,组织开展了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活动,全镇干部分为10个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班子成员全体参与,分别深入全镇10个行政村,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摸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摸清了各村的实际情况,汇总整理出了各村贫困农户调查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镇、村两级积极协商,确定联户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坚决杜绝确定特困户优亲厚友、制定帮扶计划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民主评议确定的特困户与联户干部达成共识后确定为联户特困户。并在村活动中心公示七天,确保联户对象的正确性,为全镇“联

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整体推进。

镇党委、政府坚持“八个一”工作制度,并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与现代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养殖产业,提高群众养殖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组织输转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三是立足我镇实际,与群众对比算账、提供信息,大力推广白皮松、油松、银杏等苗木繁育技术,立足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有时产业。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五是提升村校办学水平和村卫生室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特别实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七是加强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县政府办、矿管办、卫生局、矿管办等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争取联村单位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最

大的支持,在互动中提高行动的成效。

7.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篇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8.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信息 篇八

第八期

祁家庙乡党政办 2012年2月27日

祁家庙乡召开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

在全县召开活动启动大会后,乡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乡党委会议研究部署该项活动,为了将会议精神传达更深,更全面,2月27日下午,我乡及时召开了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全体乡干部、村干部、乡属各单位负责人共116人参加,会上乡党委副书记、乡政府乡长陈强同志传达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精神,乡党委副书记王学军同志宣读“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名单、实施方案及包村包户等相关文件,对全乡开展活动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

最后乡党委书记苟焕平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立足实际创新开展的一项重大实践活动,事关全省大局,事关群众利益,各级干部都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要在这项工作中要亲力亲为,狠抓落实,这既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更是强化“三农”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的迫切需要。要求各级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开拓创新,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撰稿:陈国锋)

9.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九

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x村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双联”工作扎实开展。

一、干群合力,共谋发展。2月27日,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x小时,县委李x书记一行x人就来到了村上,走访了他帮扶的关路组史路东、史拴银及饮马沟组史贵锁3个户。随后,李书记在村部主持召开了由村两委班子、各组组长、部分贫困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了三十铺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状况和群众生活状况,与镇、村干部和贫困户共谋发展之策、共商致富之计。李书记指出,制约三十铺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缺少增收产业。具体讲,一是果产业发展滞后,后劲不足,养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益;二是农民缺少果园管护技术和养殖技术,粗放经营严重;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三十铺村提出了“近抓养猪增收入,远谋栽果增后劲”的发展思路。

二、外出取经,开拓视野。

3月2日,在帮扶单位县委办的帮助下,村上组织本村村民小组长、贫困户代表x余人,驱车前往党原乡参观学习了高丰村新农村建设、丁寨村生猪养殖和赵家村果园标准化管理,在飞云乡参观学习了毛家村三清五改,元朝、南裕果园管理。参观归来,大家竞相交流感受,认识到了发展差距,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科学谋划,全面帮扶。

10.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十

xx村辖x个村民小组,x户x口人,劳动力x人,贫困人口x人,贫困面为x%。耕地面积x亩,其中山地x亩,人均耕地面积x亩。全村现有果园x亩,其中新幼园x亩,挂果园x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在“双联”行动中,市粮食局联系xx村,各级帮扶单位x名干部共联系贫困户x户。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宣传动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月29日,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之后,xx村立即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双联”工作。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悬挂横幅、办黑板报、刷写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了“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活动目的和实施办法,按照“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的总体要求,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户、产业带头人、协会负责人积极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扩大了“双联”行动的参与面,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抓入户走访,提高帮扶工作效率。坚持带着真情走访、带着问题走访,带着责任走访,把定期走访与定时回访、错时走访与重点回访相结合,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和产业发展现状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使联户干部能够在第一时间答复群众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帮扶动态,第一时间记录群众意愿,做到了贫困户发展思路早谋划、致富目标早明确、帮扶措施早到位。

三是抓内因驱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帮扶过程中,注重做到“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结合,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技术信息、文化科技等方面给予指导,鼓励贫困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11.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典型材料 篇十一

联户富民记心间

——某某同志开展“双联”行动先进材料

某某同志,男,1968年出生,大学学历,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某某县局某某局长、某某县某某局联村联户领导小组组长。

自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他创新思路,勤勉工作,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积极筹划、广泛动员、带头行动、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贫困村打基础、抓产业、谋发展。作为一名联户干部,他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进村社、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真心实意交民友、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落实到“双联”活动的每个环节,处处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这一份勤恳,这一份执着,推动了马湾村跨越发展,赢得了普遍赞誉。

创新理念明思路

行动伊始,他本着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带领局“双联”领导小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多次来到联系村、帮扶户,通过与村两委座谈,与农户交流,实地走访分析,科学合理研判,切实掌握了马湾村与联系户第一手资料,确定了“改善条件强基础、调整结构增收入、劳务输转抓培训、丰富文化提素质、构建和谐促发展、争取项目快发展、同心协力大发展、加强党建保发展”工作思路。在行动中,他带领全局务求实效、大胆创新,主动将“双 联”活动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双联”活动确定为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载体,提出了依托司法行政职能部门优势,结合政策宣讲,在马湾村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即人民调解“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法制宣传“近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有效地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同解决群众诉求和维护农村稳定结合起来;同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相结合;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相结合;同培养锻炼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相结合。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帮扶工作,助推帮扶行动深入开展,他积极实践摸索,提出了《陇西县司法局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制度》,形成以“单位干部分期分批入驻、不定期分散入户和定期集中入户、随时电话联系与进村入户帮扶”为主的七项具体工作制度。

以人为本聚民心

为了在“双联”活动中,打牢群众基础,增强特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他在单位与贫困村之间来回奔忙。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分析研判,他提出聚民心、增信心的工作思路,并撰写了致《致马湾村群众的一封信》,发放到马湾村每位村民手中。他带领司法局全体干部入户宣传、召开村民大会、在村址设立专门宣传版面、悬挂横幅等方式,帮助群众了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引导明确致富发展思路,明白“双联”行动工作目标任务,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行动的热情。他带领司法局全体干部不懈努力,在马湾村掀起了“双联”活动热潮。

勤勉工作做表率

马湾村距县城8公里,山路崎岖不平,他坚持每周一次进村走访、每月一周驻村工作。在马湾村常常能见到他与群众在田间同劳动,在炕头同群众话家常的身影。在他的民情日记里记载着这样一段:“2月27日,我来到特困户张来富老人家中,老人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儿子早年因车祸去世,儿媳离家而去,现两位老人疾病缠身,还要抚养孙女上学,家庭生活十分苦难。老人为马湾村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马湾村的电就是他们这代人肩扛人抬架起来的。但是我进入他家看到的是破败不堪的房屋、积满灰尘的炕头,我的心里非常酸楚。”自他来到马湾村开展“双联”工作以来,赢得了镇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广泛赞誉,马湾村书记陈志雄在谈论到他的工作时说:“非常扎实、非常随和、非常热情。”这三个非常,来源于他视群众为亲人、待群众如家人的思想。他说:“马湾村的田间地头、群众家的小院炕头就是我的工作场所,他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为了认真提高自身农村工作水平,他又住到了马湾村上,虚心向村干部、老党员学习请教,不断走访群众,听取对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村两委班子一同学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发展思维、创新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他先后撰写调研材料2篇,学习心得工作体会5篇,书写民情日记5万余字,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抓实干创佳绩

作为司法局“双联”领导小组组长,“如何推动联系村的整体发展,辐射带动村民收入的提高,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是他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他清醒的认识到“输血的同时重在造 血”,联系村帮扶需要项目支撑,加快发展需要项目带动。他带领全局干部深入调研、反复研判,确定了年内修缮通村公路、改造农电线路、置换农电变压器为内容的“2012年帮办三大实事”。项目确定后,他又忙着跑部门、筹资金,通过全局上下一致的努力,最终多方筹资3.6万元,干部群众自发投工投劳,马湾村村道整修工程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破土动工。在道路整修工程中,他身先士卒,参与到工程中来,同时动员局机关全体干部、马湾村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在施工现场,他与大家同劳动、同吃住、一同挥汗抡锨,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自“双联”活动以来,马湾村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原先破败的村道不见了,村里用了20多年的20千伏变压器也变成了100千伏的新变压器,3.3公里老旧的农电线路也已着实实施。马湾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领导干部,他结合自身工作岗位性质,注重紧抓基层基础促进和谐稳定。他带领司法局相关股室,深入马湾村为群众提供农村土地承包、老人赡养和财产继承,以及外出务工等方面的法律援助,有效帮助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指导马湾村健全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指导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培训人民调解员,并带领机关干部和马湾村人民调解员广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2012年4月25日,他在排查中了解到马湾村马湾社魏某与昌谷村袁家湾社刘某因讨要承建房屋工资发生纠纷,矛盾日益恶化的情况后,他及时组织干警成立专门调解小组,来到双方家中走访调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 议,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双联”行动开展中,某某同志与司法局全体干部一道,先后为马湾村开展群众法制宣讲活动3次,发放“双联”富民政策宣传资料和《农民学法用法能力培训读本》2600多份(本),设立了法律图书角和法制宣传栏各1处,开通法制专线1部,排查矛盾纠纷26起,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件,通过他与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帮助马湾村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同时,为建成一支作风好、纪律严、能力强的优秀队伍,充分调动村两委在农村建中的积极作用。他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来到马湾村开展座谈和培训,指导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切实增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指导农村工作、优化创新村级服务管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群众疾苦记心间

“双联”行动以来,他按照县委提出的“五帮五送”整体部署,在解决特困户生产生活难题的同时,始终把“攀穷亲、结农友”作为帮扶的主导思想。及时把党的政策带给帮扶群众,强化思想意识转变,树立生产生活信心,与帮扶户悉心交流,深入了解情况,根据帮扶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重点引导和疏导该户面对现实,克服困难,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鼓励其尽最大努力早日脱贫,在帮扶户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给予帮助,先后为张来富、王列鱼两特困户送去地膜、化肥、药品等急需的物资价值1200余元,同时,为两户各购买了鸡苗20余只,帮助特困户开展了小型养殖。在他为特困户张来福老人送去生活生产物资及鸡苗时,老人硬是不肯收下,他开玩笑的说:“你就收下吧,好好的养,过年的时候我还要找你买鸡,你到时候要给 我便宜些啊。”特困户王列鱼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上学,家中生活非常辛苦,他在了解到情况后,又主动承担了两个孩子的部分学费,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孝顺母亲。就是凭借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每次来到户上,他都与群众促膝长谈、无微关怀,与帮扶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双联”行动各项工作;作为一名单位领导,他运筹帷幄,把握大局,悉心推进全局“双联”工作;作为一名联户干部,他访贫问苦、平易近人、真心为民。在“双联”行动中,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联系村、帮扶群众的充分认可。

上一篇:学年上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下一篇:信用风险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