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观后感

2024-09-03

家园 观后感(12篇)

1.家园 观后感 篇一

家园 观后感

《家园》这一部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尼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戈壁大沙漠;美国德克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但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家园》没有惊险特技,更没有视觉特效,而是忠实的呈现地球污染、受创的样貌,对照原始的天然美景,形成强烈对比,电影工作者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地球、为生态尽一己之力,时尚界也掏腰包,赞助拍摄,这部纪录片不为盈利,因为再多的商业利益,也远远不及地球付出的代价。

仅仅谈以上着一些,应该不够吧!许多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也感触颇深,却没有在自身的行动上有所体现。当在商场买完东西后,仍然习惯性地向售货员要一个塑料袋;当旅行既可以坐火车,又可以坐飞机时,仍然习惯性地说一句:“飞机舒服”而选择了飞机;当雪白的A4纸用完一面后,不管第二面有没有用过,都习惯性地直接扔到废纸篓中;上下学时习惯性地让父母开私家车接送……

到底应该怎样抢救地球呢?别给自己太多的舒适。每个人夏天都把空调温度调高几度或不开空调,不知道能保护多厚的臭氧层;每个人出门在外都多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步行,不知道能减少多少污染物排放;每个人都在购物前自备几个环保布袋,不知道能少用多少塑料制品……把自己的舒适分分出一些给地球,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可以抢救地球的方法。

其实,保护、抢救这唯一的地球,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到底永生没养的方法,而是我们从心底里意识到我们之前的过错和我们现在对于地球的责任与义务。为抢救地球尽一份力,不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豆瓣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2.家园 观后感 篇二

【关键词】家园共育 和谐 合作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0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说明《纲要》赋予了家园共育新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对家园共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园所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切实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我园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 搭建互动平台, 真诚与幼儿、 教师、 家长合作沟通,共同促进其发展。

1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是建立新型家园关系,实现家园共育的前提。

在家园共育中,我园注重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并有意识的引导家长转换角色,更新观念,引领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从而使家园在观念上形成一致,让家长真正了解到幼儿园和家长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发展幼儿。

我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实施影响。例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宣传栏、家长园地以及丰富多彩的环境创设,这些无一不在影响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来。

2 开辟多元途径

家园共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开辟多种有效途径,构建互动平台,密切家园关系,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1 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家委会,不仅是家长的代表,它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

我园的家委会,两年推选一次,由对幼儿园管理、教学有一定了解的热心家长组成,其成员有一定的分工,他们在幼儿园统一协调下,根据自己的职责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邀请他们共同商讨、制定家园共育活动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以督导和促进我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家委会不仅参与幼儿园有关工作的决策,还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计划,沟通协调家园关系,协助审阅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幼儿园整体管理、班级管理、师德师风、保教质量、办园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幼儿园则通过对评议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到自身各项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家长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改进工作方法。家委会桥梁作用的发挥,增进了家园间的沟通,增强了教育合力,为保教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2.2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都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自己的孩子怎样学的?学到了什么?能力发展究竟又如何?

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些愿望,我园实行了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不但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园中生活学习情况,而且还增进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家长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

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有机会走进幼儿园,家长在体会教师工作繁琐与辛苦的同时,也看到了教师是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让家长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2.3 聘请家长助教

聘请家长助教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又一项举措。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专长,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组织他们针对幼儿特点,加入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来,以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眼界。

我园根据幼儿家长的职业,岗位特点,聘请了部分家长来园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大一班,请来了李湘媛的爸爸,为小朋友讲述消防队员的工作情况及灭火常识;中班还请来了医院的家长,为孩子们介绍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及怎样防病等常识等等。通过家长助教的形式,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

2.4 创办家长园地

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创办家长园地,不断丰富和发展家园关系,是家园共育的又一个互动平台。

我们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家长以及教学的需要,拓展原有家长园地的版面,设计新颖的家园互动内容,与家长取得合作、互动。同时,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将好的文章张贴在互动栏中,及时吸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共识,真正实现家园互动的目的。

2.5 创设丰富多彩的主题墙饰

主题墙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之一,它不仅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家长认识了解幼儿园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我园主题墙饰面向家长开放。每一幅墙饰在多元创设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也成为创设的主人。家长通过帮助搜集材料,与孩子、教师共同布置主题墙,更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教育活动以及孩子学习的过程。主题墙丰富的内容,引来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特别关注,经常会看到他们在对着墙饰驻足、观看、品评上面的文字、图片和内容,翻阅着上面的资料,品味着颗颗童心及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当看到家长写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看到家长对主题墙饰的赞赏、认可及对老师所付出的感激之情时,从中也激发了老师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园通过丰富多彩主题墙饰的创设,充分发挥了家园共育的互动性,使家长成为共同教育孩子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2.6 开好家长会 做好家长宣传工作

家长会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家长会,实现家园合作共育,是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真诚的参与。这需要每一位家长应该知道这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责任。通过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及做法,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职责有哪些,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每一学期开学初期,我园都要分别召开全园大中小班幼儿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配合幼儿园工作的方法,让家长充分享有对幼儿园工作的知情权,主动做好家长宣传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使家长认识到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家长知道如何着手配合好对孩子的教育。

我们还要求每个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将有关教育活动的主题介绍给家长,把每月、每周的具体活动内容张贴在家长园地内,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引导孩子获得各种知识经验,要求家长与老师积极做好沟通工作。

3 和谐家园关系营造家园共育新天地

我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家长工作系列活动,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深刻的反思,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第一,要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效途径和方式,深入的开展。第二,要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真诚沟通,共同完成教育幼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幼儿园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3.《家园》观后感 篇三

——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

——电子信息学院09402班陈辉

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 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这是我看完《家园》后,对这位导演的敬佩与喜爱。

重要的不是已经消失的而是我们依然拥有的。我们仍然拥有半个世界的森林,数以千计的河流,湖泊和冰河和数以千计的物种。我们已经知道解决方法,我们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我们需要向孕育了我们 1 万 2千年的气候平衡,做出妥协。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直接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温室效应愈演愈烈。而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生存安全的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全球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人们意识到“低碳”之前,已经在高碳模式下发展了数百年。正是这数百年的高碳发展,使今天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了。

环保部长周生贤在谈到工业生产中的高碳发展方式时,说过一句通俗易懂的名言。他说:“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燃烧,燃烧自然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 GDP”。那么,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就是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于是,“低碳”这一概念走到了历史的前台,“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产品”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迈向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的共识与追求。具体来讲,针对前者——燃烧资源来说,就要资源节约型针对后者——环境污染来说,就要环境友好型,加在一起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就是“两型社会”建设。

所以,“两型”也就是低碳化。低碳经济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低碳经济以人文形象的诠释。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人们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因人类自工业化以来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源,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有些破坏已经不可逆转。正是这些地球上不可逆转的破坏,终于让人们从不断增长的迷梦中警醒过来,进而,一股旨在拯救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低碳潮流在世界各地兴起。这种潮流同样是不可逆转。

地球从诞生至今约有 46 亿年,人类的出现虽仅有 200 万年。但自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以来的几百年内,人类反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握有对大自然一切生物的生杀及对各种资源支配的大权。在几千年内,人类让自己的数量从 10 亿骤增至68 亿,其他物种而消失速度增至 1000 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更是随心所欲,竭泽而渔。圣雄甘地说过:“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正是人类这种没有节制的贪婪,不但使自己走向危险的边缘,也使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必须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必要也是紧迫的。

一方面,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以 8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也代表着环境问题等相应问题更加加剧。众所周知,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更严峻:1/4 的国土荒漠化1/6 的土地严重退化因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 1/30因城市污水 90未经处理,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还是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二号大国。因此,中国的环境状况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忧虑,中国在生态方面的一个小小改进或失误,都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从资源短缺来看,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加剧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短缺。有关研究表明,至 2020 年中国所需要的 45 种矿产资源当中,24种不能满足,2 种基本能源不能满足,9 种能源严重短缺。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发展规模,如果只从国际市场购买资源支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从能源安全来看,中国从 1993 年起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2007 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 47,从能源安全角度也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中国赢得跨越发展的机遇。低

碳经济被认为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仅落后1-2 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再者,中国也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我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 10 亿千瓦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在地热能量方面,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 68 亿立方米当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 906 万千瓦,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 7000 万千瓦。

所谓的低碳生活,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优质、健康、文明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再利用为方法,以生活品低碳化为支撑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低碳化饮食、低碳化衣着、低碳化家居、低碳化交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旅游、低碳化娱乐以及生活节能、垃圾分类等等。如节水、节电、节纸、少产生垃圾、旧物利用、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倡导步行、骑车、多乘公交少开车等等,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因此,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是低质量生活和“麻烦”型生活,并将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每个家庭与每个人而言,倡导低碳生活,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便利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意识,戒除“奢侈消费”嗜好,节约生活开支,使用健康环保型生活用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人文梅李 和谐家园》观后感 篇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标语现在真是无处不在,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小河边,草坪里……甚至三岁小儿都能脱口而出,为了不让这句话成为一个空荡荡的摆设,我观看了《人文梅李 和谐家园》这关教育视频。

《人文梅李 和谐家园》主要教育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生活中一些文明细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么一段:放学了,一位小男孩坐进了爸爸接送的轿车里,爸爸拿起一根香蕉,剥好递给男孩,男孩没几下就把这根香蕉祭了他的五脏庙,把香蕉皮递给了把爸爸,爸爸结果香蕉皮,随手仍在窗外。这是。一个路过的小学生捡起香蕉皮,举在这位父亲的面前,他虽然没有说话,但这位父亲一眼就从他的神色里看出了他想要说的话,羞红了脸,接过香蕉皮,放在了车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浮想联翩:如果这位小学生不捡起这块香蕉皮,万一哪位眼神不好的老奶奶,或是哪个唱着歌儿蹦蹦跳跳的小孩,一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轻则摔破皮肉,重则骨折,这会给别人带来多少痛苦?所以,我们生活中那些。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却破坏了清洁工辛辛苦苦创造的美丽城市风光。捡起一个纸片,一块果皮,实际上就是爱家,爱城市的表现。我们都应该向那位小学生一样,弯腰捡起果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品质。就那一家公司应聘的是来说吧,有个叫福特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和他一起应聘的还有三四个人学历都比他高。他是最后一个进入董事长室的。推推开门时,他发现门口有一张沾满幽默污垢的的纸,便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了起来,扔进了,人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微笑着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虽然前三位学历比你高,但他们都忽视了地上的废纸,可以设想,将来他们来到我的企业,他们也会忽略许多小事,这样是不会成功的。而你不同,所以,我决定聘用你。”后来,福特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在他的管理下,这个公司扬名天下,并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福特还把这个公司改名为“福特公司”。也许,对于福特的奇遇机遇会感到惊讶,羡慕。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份机遇是来自捡起废纸的小小举动。在许多人眼中,弯腰捡起废纸是一件不值得去做的事,要真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一个小细节,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品质。当你捡起垃圾时,你会有一种曾未体验的喜悦:原来我很爱自己的家园和学校,当你捡起垃圾时,你的行为就会影响身边的人,他们会向你学习,也会学着爱自己的家园,也会为创造美好环境献一份力。

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来爱护我们的环境吧!只要你能够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随手捡起垃圾,美好的环境离我们就不会太遥远了。而你,也会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爱自己赖于生存的家园的人。

5.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篇五

人类为了自己几十年的享受可以牺牲数以计万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剥夺别人的幸福。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人与人之间是不共戴天的关系,视生命如草菅。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想拥有一切,为此肆意掠夺。人的狂妄也是无以复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唯我独尊。他们将地球破坏殆尽。

人类把最大的生产力都用在了对资源的掠夺上,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石油的泛滥导致能源大战,粮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粮食用来饲养和加工生物燃料。这些活动导致了水的污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陆地减少,地球的灾难已经来临,你我都是罪魁祸首和灾难的受难者!!

6.用歌声拯救家园 篇六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非危言耸听。造成这种危险的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是八国联军,而是我们自己,包括我们过度消耗地球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短视和漠然。

多少年来,我们歌唱爱情、友谊、欢乐,但有多少时间来关注我们满是创伤的地球母亲?我们为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幸而呻吟,但有多少人去为那些在人类手中灭绝的物种和生灵们悲歌?一旦毁掉了我们生存的根基,又哪里去寻找能够接纳我们的家园?没有了家园就没有了生存,没有了辉煌,也没有了音乐。

一位音乐新闻工作者在绿色生活承诺卡上这样写到:"我醒悟得太晚了,再不行动就更晚了"。如果大家都这样想,它就不会成为人类最后的绝唱。

有热血有良知的音乐家们,请为我们地球母亲写歌唱歌,请为选择绿色生活做出你庄严的承诺。

每一支环保歌曲,都是女娲手中补天的炼石;每一个绿色音符,都能够唤起地球村民的良知,激起环保志士的热情,鼓起自然之子的勇气。

我们曾经用歌声抗日救亡,今天,我们要用歌声挽救伤痕累累的地球。地球母亲正期待着更多的"地球日之歌"!

7.寻找家园读后感 篇七

学号:111627031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夏岩

勇士——《寻找家园》读后感

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因为他没有失去信仰,因为他有着坚强的信念。这份信念,这种信仰,随着世事的变迁,它变的越来越坚定,即使身在阴霾密布的,或者万里无云,或者烈日当空的,或者大雪纷飞的环境中,它依然如此—坚定不移。勇士不仅仅追求的是肉体的上的存在,同时还追求着精神上的充实。他不是那种在恶劣的环境中,只有求生本能而忘记追求再次灵魂上的复活的人。当然在人生的阴霾渐渐散去后,他还是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坚持的自己的信念,只不过这份信念中多了祥和,多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勇士—我最近在读了《寻找家园》后,才正真认识到的一位美学家—高尔泰先生。

初次听说高尔泰,还是在罗丹艺术论课上听林老师说的,并推荐我们看看高尔泰的《寻找家园》这本书,当然当时是一脸的茫然,以为此人跟那些普通的学者一样,只是写写那些学术型文章。但是看了《寻找家园》这本书的前几章之后,深刻的感觉到自己想错了,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部人生电影的再现,里面酸甜苦辣腥,五味杂陈。我在看了这本书后,感觉高尔泰老先生的人生,曲折丰富,幸酸幸福。也许我们这辈人是没有办法去再经历,即使可以那也经历不了,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无法复制的。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那个年代。那个年代正是我们的父辈们,提及的少之又少,有时候提及的时候也是只言片语。

高尔泰先生用文字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描绘的淋淋尽致,使我们感觉感同身受让我们感受着他童年快乐,但是快乐中带着那么苦涩,战争破坏了故乡,流离失所,在孩提时的高先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让高先生在以后的流放夹边沟的生活中依然是那样的坚强,让人感觉到他顽强的生命力,让人肃然起敬。在夹边沟的生活中,人与人相互揭发,陷害,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身心疲惫,但是老人家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不能身体活着但是灵魂却走向了死亡,只有拿起笔不断的写着,记录着,让自己的灵魂慢慢复活起来,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于是他用各种办法把自己想说的记录下来,当然这个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是冒着危险,但是正是这种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追求精神的复活,什么叫信念,什么叫信仰。阅读《寻找家园》并不是快乐的事情,阅读这本书是对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些警戒,让我们感觉到即使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时候,请你要坚持,坚持自己,坚定信念,坚定自己的信仰。

《寻找家园》是一个窗口,一个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的窗口,将政治大背景下的中国现实投射出来,从1957年高先生发表《论美》后被打成右派,在到后来的发配夹边沟,在夹边沟调到敦煌莫高窟工作,有幸免于在饥荒中饿死,文革中又被打到,平反后回兰州教书,84年被无端停课,不让带学生,又被南大聘用,直到最后出国定居美国。最后才能让这本书于大家见面。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仅是读它里面的内容,我们还要对它里面的东西做一些拓展,我们不是要知道高先生出过什么书,什么时候遭遇了什么不幸,我们是要学习到高先生身上那种勇士的精神,敢于面对生活,敢于面对挑战,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们也要坚持活下去,坚持信念信仰。高先生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扬弃“积淀”是高先生一直所坚持的中国现代美学,即使在这个战斗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他还是义无反顾坚持到底,这种勇士的精神,我想正是在他早年的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我们都知道人的精神是有个承受极限的,超过了这个承受的极限,人会崩溃。但是高老先生在夹边沟中过的这种在精神崩溃边缘徘徊的日子,周围的人,周围的事,让一些人慢慢迷失自我,失去了灵魂,等同于行尸走兽一样,用高老先生的话来形容:“是坐着等死的。”生存的尊严,人的行动自由,言论自由,甚至精神自由,都要受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压迫,不仅如此,还要瓦解你的意志,摧毁你的人格,直到最后你连最后一点尊严都被拿走,你还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文艺知识分子。这便是高老先生经历的,那梦魇般的二十年,伤疤依然血肉鲜红,《寻找家园》不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也不是为了害怕忘却而去纪念,而是为了将那一段苦难记录。正因为高老先生,我们有幸深刻的形象的了解那段苦难的历史。

每个人这一辈子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正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但是我感觉前面说的高老先生是曲折丰富,幸酸幸福的。正如高老先生可以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拿起画笔,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用文字和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苦难的二十年中,仅存下来的那一丝的尊严。那个时代的人,多的是无奈,为了明哲保身,为了生存,选择沉默不语,有的人甚至变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变成别人利用的工具,而高老先生也不是全身而退,那种伤害深深的刻在他的内心中,犹如一把尖刀一刀一刀的刻上去的,刻的同时还留着血,更甚者在那个伤疤好的时候,还要把它跳开让鲜血再次喷涌而出。他听力不太好,但是每当周围只要有人说到高尔泰的名字的时候,他能立刻反映,清晰的感觉到有人在叫他。读到此处我们无不感觉到这种伤害已经刻入他的反射神经,他就像一直受伤的,筋疲力尽的狮子,但是在听到猎人的脚步声的时候,立刻惊醒,逃走。即使是风吹草动,亦是如此。这不禁叫人对高老先生油然而生一种怜悯之心,并仇视着那些出卖,背叛,利用高老先生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步入晚年,定居异国他乡,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多的是对过去人和事情的包容。我们在《寻找家园》中看到,高老先生的姐姐,指着当年批斗陷害他父亲的人的时候,竟然失去了仇恨之心,很淡然的看着仇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岁月不饶人,即使是仇人又能怎么样,岁月已经在一点点的腐蚀着他。所以我感觉《寻找家园》这本书其实非常沉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越往后读,我越感觉它使我有种压抑感,这中感觉来自对高老先生的漂泊起伏的伤感,还有通过他一个人经历,展现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的沧海桑田,倍受那个时代政治迫害。岁月这把刀在每时每刻都一刀一刀的雕琢人,即使作者面对自己的仇人,心里多的是一份宽容,也许这正是岁月刀刀催人老的结果,老了人的心境也静如止水了。

但是对于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带自己的信念,对待自己的信仰,高老先生始终矢志不渝,我们看到了《论美》发表后,他被打成右派。但是到后来的他扬弃“积淀”的中国现代美学。无不透入这位老人在苦苦的追求,也透视出老人家的战士精神。更难得的是老人家在《寻找家园》中,写出了人性在险境中种种微妙的博弈,是人性在险境中的真实的一面,也是人性让人们为之悲哀的一面。但是老人家却能坦然面对种种险情,我们知道被发配去夹边沟的人最后能回来的所剩不多,这也让我们对老人家为什么自称为“战士”,有了更深的体会与理解!

发配,流亡一直伴随了高老先生几十年,甚至在八九年老先生还被被捕入狱,但是一切的一切,没有将他的激情磨灭,有时候甚至将他的激情,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信仰,信念推到了顶峰。我们年轻的一辈人,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好好领会老人家所写的这本书的精髓。这是一本幸福与苦涩,血与泪,爱恨交错,读到最后还感觉到丝丝凄凉渗入骨髓,还有很多很多的无奈。但是书中还流入出坚韧不拔的气质,也告诉我们面对困境,终究有雨过天晴的一天,阴霾散去,柳暗花明,黎明会到来,正如老人家现在能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就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孜孜不倦的坚持。如果在困境中你迷失了自我,苟且偷生,灵魂泯灭,等你熬到黎明,你会发现你自己已经死在了深夜,灵魂已经被黑夜慢慢吞噬,即使到了黎明你已经跟行尸走肉无所区别,唯一能得到肯定的就是你还活着而已。

8.关于寻找家园读后感 篇八

读完《寻找家园》,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读书笔记,因为觉得任何评论性的言语都苍白且多余;但若不记下心中翻涌的这些感触,似乎便不能继续前行,似乎便辜负了这一段沉重的经历,这些睿智的文字。《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1955年于江苏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任美术教师。1957年二月,因在北京《新建设》杂志上发表论文《论美》而遭到批判,后反右运动中被打为“右派”。冬天被开除公职,发配到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境内的“地方国营夹边沟农场”进行劳动教养。1959年在兰州为甘肃省博物馆创作十年大庆宣传画,而免于一死。1962年春天解除劳动教养,经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帮助,于6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遭到批判斗争。后在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平反。1978年春天调至兰州大学哲学系,主持美学专业。年底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2年回到兰州大学任教。1984年因时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苏恒的邀请来川师任教。后又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1989年**的事件之后,在南京大学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羁押,先后被关押在南京娃娃桥监狱和成都四川省看守所。1990年以“结束审查”名义释放。1992年6月经“黄雀行动”悄然离开成都,7月11日抵达香港。1993年辗转抵达美国,现居拉斯维加斯。读完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由于阅历和认识的缺陷,我们是读不出作者心中的苦难,读不出他那平静的心境。这也不是就凭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

这本书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只是单纯地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描写灾难、凸显人性、记录历史的画卷。诗人北岛曾评论高尔泰为“证人”这是一部散文,也是一部历史。是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所经历的悲惨历史,也是高贵的人性之光在最黑暗的时代坚定闪耀的历史。

我们看到了替他隐藏日记的给过他鼓励温暖的右派分子安兆俊,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望,他每天吃不饱没有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儿剩下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反右运动中单位名额不够被凑数“凑”上去的,这是个歌颂生活很阳光的人,他以此来安慰远方的母亲,依然逃不脱随即翻检的命运,死去衣服几易其主。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不假颜色的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脱政治运动这头巨兽的吞噬,失去意义的生存,无休止的精神摧残,扛得住的苟延残喘,扛不住的就只有死去。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晚把裤子叠好放在枕头下,双双皮鞋擦得发亮,每天早晨在留声机上放一张舞曲唱片并配合韵律完成洗涮动作,脚步声清亮快速的教职工孙学文,他有满满三大箱书,他有划红线批注的习惯,而且见解不俗,他开朗无忧乐观的性格在紧张机械的生活中始终精力充沛,我们猜测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活着谁知道会为这个国家发挥多大的价值效应,他是被打成右派之时精神彻底崩溃跳-楼自杀的。

书的封面是一片开裂、焦渴的土地,远处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和血色的黄昏,就同书中所说的故事一般,浸透着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流浪者与羔羊啊,迷失在戈壁滩上,渴望随着风沙,逃出这片荒原!

最后,正如北岛说的那般: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篇二:寻找家园读后感

美学家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

抗日战争期间,作者正值幼年,因家居“吴头楚尾”的深山老林中,享受着世外桃源般清贫而安定的生活,没见过血腥,没见过烽火,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他是过分的幸运了。

《梦里家山》一章结束后,作者笔锋一转,比战争更为残酷的灾难接踵而至,而《流沙堕简》一章便更为详细地描述了作者的遭遇。篇末,我终于恍然大悟,书名中所谓的《寻找家园》,正是在精神的荒芜中,寻找灵魂的家园!

文革期间,作者下放酒泉夹边沟农场,一望无垠的碱地,一望无垠的枯黄,满天满地的黄沙,满天满地的风暴,瞬间跌入低谷,深陷于牢狱,那是不能生存的生存,蛮荒沙漠的黑暗。

很难想象人在如此环境中该怎样生存,我领略到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真正的苦难。麻木的劳作,没有书籍,没有音乐,大家互相猜疑与揭发,信任变成了一种奢侈,本能的思考也化为乌有,文化和科学如星辰般遥远,梦想与理智也荡然无存。或许还有某种欲望,可思维和身体却完完全全地冻结了。尊严被忘却了,饥饿与劳累是家常便饭,谁也不在乎谁,恰有“昨夜一夜风雨,我不曾听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如同野兽和泥塑,内心沉默寡言却又毫无理由地咆哮。我想大概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不幸,也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十分满足吧。一群活生生的人,都是聋子、盲人、哑巴。作者毫不掩饰地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怯懦,但也没有炫耀的成分,至少它让我看见了灾难与迷茫中所暴露出人性真实的一面。有的为了生存而说谎和吹嘘,有的为了不失尊严而死在了荒山野岭……所有的新歌都被极端化了,让我无比深切地感受到最原始的丑恶与美丽,人性的伟大与卑微……

这本书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只是单纯地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描写灾难、凸显人性、记录历史的画卷。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读来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书的封面是一片开裂、焦渴的土地,远处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和血色的黄昏,就同书中所说的故事一般,浸透着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流浪者与羔羊啊,迷失在戈壁滩上,渴望随着风沙,逃出这片荒原!

最后,正如北岛说的那般: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篇三:寻找家园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掩卷沉思良久。眼前似乎站着一个执拗倔犟的老头,邋邋遢遢,沾满油彩的衣服遮不住一种拒绝媚俗和奴化的气质。算一算,高尔泰今天已是望七之年了,叫一声“老头”不为过。可读他的文章,总觉得他和“老”毫无关系,这期的《读书》上有介绍他的一篇文章《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是的,他还是个赤诚的孩子,无论年齿多大,向往自然与自由的天性不改,动荡、孤苦与劳役没有改变他自由的灵魂。

在那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时来运转》中,高尔太回忆自己逃避学校乏味的教学,一个人跑到校外的荆棘丛中,用茅草搭一个鸟窝,藏进去自由自在地看书。

“躲在鸟窝里看书,是大快乐。沿着一行一行的文字,我从铁铸的现实中逃遁而去。大考小考班主任成绩单全没了,有的是海阔天空万水千山;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

这样有大快乐的鸟窝,高尔泰至今没有找到,在这个国度,苦难是向往自由者的宿命。

我不认识高尔泰,1989年我进兰州大学时,他已于三年前因“资产阶级自由化”离开兰大南下四川。高尔泰在师生里面,仅仅成为一个民间传说。他为什么要走,如何走的?那些高高站立在讲台上的老师是不屑讲述的,高尔泰在课堂上唯一的被提起,是上《中国革命史》的党总支书记,说海外有人“肆意攻击兰大逼走了高尔泰”。年轻老师却私下给我们讲高尔泰逃离兰大的凄凉与落寞,而且有名有姓地说到某位系主任、搞自然辩证法的权威是排挤高最出力的人。一些研究生告诉我有关他的许多逸闻趣事,如不修边幅,如脾气很怪,不通人情世故,经常一个人跑到食堂打饭,像梦游一样,旁若无人地买一盆面条,弄点咸菜就对付过去。。这些话当然只能悄悄地说,因为当时高尔泰又锒铛入狱了。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校方的禁忌,可年轻的师生一刻没有忘记他。一位丹阳籍的师兄以和高尔泰同乡而自豪,他将《美是自由的象征》推荐给我,说你要是这本书都没看过,别谈什么美学。“美是自由的象征”那几个字像声声滚雷,击中了我的心。特殊的日子我们迈进大学,等待我们的是革命传统教育、是反自由化的灌输,是军训,“自由”两字业已染上原罪。那时年纪尚小,对学理了解尚浅,吸引我的是那本书诗一样的语言而处处能感受到的澎湃激情,——原来学术文章也能写得这样好看。

高尔泰在《老实人》中提到的杨梓斌先生,当时还有三尺讲台任其驰骋,我选修了杨先生的《孔子的哲学》,主要是为了混学分。当时不知道杨先生和高先生的交情,劫后余生的杨先生也绝口不提高尔泰。杨先生也是个天真的人,近六十岁了,花白的头发,有时笑起来还像个孩子。他偶尔说起在劳改营的九死一生。好几次他和死囚犯一起绑进刑场,他以为自己也会被枪毙,开始吓得尿裤子,可经过几次陪杀场,自己也麻木了,希望什么时候干脆给一子弹,了结了倒好。他近50岁才有儿子,当时他的儿子上小学。他对儿子的开蒙读物便是《论语》、《孟子》,等他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已将《论语》倒背如流。有次讲到宝贝儿子和他老丈人的斗嘴。他老丈人好像是个老干部,自己看电视时,要求外孙去里屋做作业,小孩一本正经地给姥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到这,杨先生一脸的得意。

高先生自去异国他乡后,这十多年,他的声音基本上在大陆知识层中消失。即使在他任教的兰大等校,后来的学子有几个人还知道高尔泰?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好像在兰州宁卧庄宾馆见过他画的画,挂在墙壁上,是画敦煌莫高窟的,悲凉而雄浑。前年一次采访中,同行有位记者是四川师大毕业的姐姐,途中不知怎地两人谈起了高尔泰,她非常激动,因为她和高尔泰熟悉。她感慨已经好久没有人提起这个名字了。自此在一大帮人中间,两人觉得很亲近。

十五年来,终于我们能在大陆捧读高尔泰的新作。(说新作也不完全,许多篇章早散见于一些报刊或互连网上。)感谢花城出版社,感谢林贤治等先生。

书分上下两卷,《梦里家山》和《流沙坠简》,一多写欢乐自在的童年、少年,一多写成年后的坎坷流离;一多写江南的明媚秀丽,一多写西北的荒凉广袤。沈三白先生的《浮生六记》中,特意将《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排列在一起。悲愁与欢欣,原本挨得很近。尝遍了人生的大悲大喜的高尔泰先生,在大洋的那边,回望故国,恐怕心态已超越了对悲欣的感触。造化弄人,让他以带罪之身,在敦煌莫高窟面壁那么多年,是幸还是不幸?在困苦的日子,他得到了爱情,有了家庭,可幸福是那样短暂,爱的人又那么快地离开尘世。上天是惩罚他还是磨砺他?想起白居易过李白坟的感叹:“自古诗人皆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段故事,也许藏在高尔泰先生心中最隐秘最软弱的地方,他不愿回忆。书中只能星星点点地提到。

哪个人不爱自己的故乡。高尔泰这本书命名《寻找家园》,就说明这点。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书的两部分一写生长自己的故园,一写成就自己的第二故乡。可是,爱家园的人必须离开家园,只能吟诵“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类的诗歌,想象故乡遥望故乡。愚蠢的国度愚昧的时代,最优秀的人总被放逐或自我放逐,法国曾经放逐过雨果,德国曾经放逐过海涅,苏联曾放逐了索尔仁尼琴。杨小凯先生刚刚死在异邦,真得不愿意看到高尔泰先生终老异国他乡。

大学时看过高先生的一篇文学评论的,是评丛维熙的伤痕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小说的主人公在劳改营里和另一位同命运的女士相爱,可当他知道这位女士在饥饿的60年代初,曾经做过叛逃他国的计划,因为对祖国的“忠贞”,这位主人公离开了他爱的人。高尔泰质疑了这种“忠贞”。当自己被侮辱、折磨时,难道选择逃离就不是对祖国的忠贞么?这种忠贞实则带有“虽桀纣之君视之为尧舜”的奴性。没想到高先生最终也选择了逃离。

高尔泰是一只灵魂不老的自由鸟,他爱自己的故园,但如果故园只有鸟笼子,那么只有飞走。虽然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怅惘,但自由的天空能容纳浓浓的乡愁。

篇四:寻找家园读后感

这几天读高尔泰的《寻找生活》,不蔓不枝的叙述,凝练、辞达、意厚,可谓风格独特。看了一半儿,给我的感触却很大,不说价值观受多少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却有些许质疑和感慨。结合读过的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灵山》,郑念的《在上海》,那段历史那一个阴霾真真令人窒息,像鞭笞过的溅满血腥的烂布片儿,飘扬在瑟瑟朔风里。

“好文学是情人”,林语堂早就这样子说过。因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格修养,风格喜人,融入了作者自我怀抱。所以,看花不问凋零,饮酒不问浓淡,鲁鱼亥豕不以为意,要的是钟情的意趣儿。

文体峻洁,俗不伤雅,浓淡适宜,举重若轻是这部文集的特点。此文字没有占一代风流,掮百年余韵的浪漫风骚,所回忆的都是前尘往事,只娓娓道来,伸展些旧时光的灰暗落魄,虽然很逼仄,很伤很痛,可依然像窖藏的美酒,清芬甘冽。妙在这些文字能够真切感染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半卷读罢已然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感觉,这是作者为文技高一筹。因此,我认为散文的要旨大概就在这里。

年轻的梦,谁不想立身廊庙垂名于竹帛,谁肯与草木同朽营营役役?问题是你一旦被政治的绳索捆-绑,那么梦想就由不得你了。生存的尊严,人身的自由都要被政治绑架,不惟如此,还要瓦解你的意志,摧毁你的人格,直到你最后一点可怜的自尊踪影全无,精神消亡,你仍是脱不开政治色彩的问题分子。这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所谓运动下知识分子苦难生存的状态。在作者的笔下,那梦魇般的二十年多少累累叠叠的疮疤依然血肉鲜红,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为了将那一段儿苦难记录。中国人惯于承受苦难,惯于忘却,却很难有作者这样的才华将苦难化为艺术。幸好作者是一位美学家画家兼哲学家,因而我们有幸得以更形象化地了解那段历史。

那真是个是非扭曲的时代,从父辈们的嘴里虽然了解点儿有关那时候的事情,也只是零星的个例。印象深的是我们这儿一位中学校长,以“特务”罪被人斗死了还被剖腹,说是肚子里藏着什么电台。再就是父亲无意中在墙上写了“刘XX”三个字,就有人揭发欲扣上什么什么罪名,幸好有位敦厚的长者是个压事儿的主儿,俺的老父亲才得以幸免于难。是非曲直是政治玩弄的把戏,历史也就任人打扮无人理会。作者笔下的那个右派生活的年代,是沙漠,是泥潭,没有生机没有希望,精神的沦陷和无以挨尽的饥饿与死亡,连道路以目的信任也无从寻起。人人皆为友敌,人们被洗脑热情高涨,没有热情也要强颜欢笑做出样子来,这是多么可悲可叹又残酷的现实。

所以更深地理解陶渊明的桃花源精神,那是一种消极的精神,它与积极是多么相悖多么令人欲言又止。难得的是那时期的魏晋风骨已然形成一种意识状态,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自由和尊严足以嘲笑政体嘲笑上流社会,乃至于引领一种潮流,是灰尘斗乱车辙纵横的历史中一脉袭人的奇香。

看看高尔泰那个时期眼中的环境吧,“荒原上可见的淡咖啡色的水洼,白色的碱包,灰绿色的芦草,灰不溜秋的沙枣树,空气中弥漫的不死不活的赖兮兮的味儿。”五六年刚刚二十岁,因一篇闭门造车的《论美》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自言是不着边际的话,竟被打成右派,遣到荒漠一个叫“夹边沟农潮劳动改造。劳累饥苦,无涯的等待,被一点点吞噬了思维和意志的孤独……孟子说自己失掉了赤子之心,不是时代的观照,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人的精神健康都有个临界的“域值”,过大的压力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失常,精神会崩溃,没有人权关爱的时代没有自由精神舒放的空间,只能感到的是“生命的脆弱,无机世界的强大”。我们看到了替他隐藏日记的给过他鼓励温暖的右派分子安兆俊,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望,他每天吃不饱没有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儿剩下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反右运动中单位名额不够被凑数“凑”上去的,这是个歌颂生活很阳光的人,他以此来安慰远方的母亲,依然逃不脱随即翻检的命运,死去衣服几易其主。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不假颜色的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脱政治运动这头巨兽的吞噬,失去意义的生存,无休止的精神摧残,扛得住的苟延残喘,扛不住的就只有死去。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晚把裤子叠好放在枕头下,双双皮鞋擦得发亮,每天早晨在留声机上放一张舞曲唱片并配合韵律完成洗涮动作,脚步声清亮快速的教职工孙学文,他有满满三大箱书,他有划红线批注的习惯,而且见解不俗,他开朗无忧乐观的性格在紧张机械的生活中始终精力充沛,我们猜测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活着谁知道会为这个国家发挥多大的价值效应,他是被打成右派之时精神彻底崩溃跳-楼自杀的。

是谁说过的一句话“痛苦更为抒情,忧伤更为警醒”,这句话的语境适用于灵魂涅槃之后得以重生的回眸,你说不完整是痛苦还是悲悯。曾几何时灵魂在痉挛中尖叫,天地无声,希望在天门失火,迷茫、孤寂、悲怆如鹤唳,天天萦绕在心口和脑海,人的意识坠落在深渊中,鬼火粼粼可现,志士仁人理想的羽翼被剪灭,抛在那冷寂的戈壁。六二年高尔泰被解除劳动教养,来到敦煌莫高窟寻求一份糊口的职务,这使他逃脱了死亡的威胁,又一次与文化相亲,也算避世的一种选择。他来到敦煌东边的三危山,南边的无名乱山,和那些穿越时空的石头对语,“山阿寂寞,千载谁赏”,他相信那些石头“是凝固的火焰,是温柔的,千万年彼此相望,怀着爱情的苦痛。”他发现“接受这世间万物共同的宿命,是一份难得的睿智。”他爱上了这些石头,以它们为伙伴,他认为“它们是一种宗教、一种哲学、一种艺术,带着劫火的寒光,犷顽而纤柔。”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超脱,是阮籍的啸音和驾车而返,只是更为无声与强大。与人类比较起来,他更愿意

以石头为知己。“天下蚩蚩,鸟惊雷骇”,世俗更为浇薄,人心更为险恶,到处是弄人,到处被人弄。他在接受上级的研究专题进行敦煌学研究之时,一个人于古墓里临摹,他感觉自己被活埋了,周围的古人都是活的,唯有他是死的。为了逃避孤独寂静,他翻出了夹边沟没被搜出的碎纸片的记录,并继续写起来,明知道是在玩火儿也顾不得了……他言道自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

艰难的无声的抗争,只为了灵魂清醒,不想把元神祭出去。仅仅四年好光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的牛棚生涯也随之开始了。此时他已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生活在路上,也在自己心内……他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牛棚的日子里,他们被勒令为伟人像喷漆,被监工用喷枪头淋得满头满脸一层洗不掉的小白点儿,这时候的高尔泰用上衣包着头,从小孔隙看这些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弯腰低头努力劳作的样子,像看西洋景儿。读这样的文字,你会感到荒凉无边。人不能自保,只有将心藏在暗角里,看一切“颠玄玄于道流”,无辜的是眼睛,抹黑的是心灵。人世间命运的畸零随处可见,王侯将相草芥小民,当风行水上,同为一景。

“五七农潮进山开荒,抓捕黄羊有了狩猎经验之后,他说道:“通过抓捕黄羊,心也越冷越硬,原来变了野兽之后,生活会好起来…..”食草的毙命,食肉的内心没有怀刑之惧,居然能行得通,生活好起来……多么意味深长的五个字,你没有看到心灵深处燃透的灰烬,只觉着鼻子很酸,为了高尔泰,为了自己无数次扮演的食草动物无辜见怜......高尔泰是用泥污的肢体,带着创伤的灵魂,爬出那黑暗的隧道,因而他后来偷渡出国,更深的感喟“奴隶没有祖国,我早已无分天涯”。幸好他有赖以生存的绘画天赋,养家糊口,“与胡僧话落花”,桑榆晚景还堪安慰。

《寻找家园》是时代的缩影,政治挂帅的天空是灰色的,人影瞳瞳鬼火粼粼,瓦瓮之声甚嚣尘上,然而却是吾国几千年历史的重复,文人每每遭遇政治的戕害。也许高尔泰是顽固的石头,傲骨嶙峋,于这种大环境下的遭遇更为深刻。读他的散文便可以感觉蓝火在沙漠上流动,无序的噩梦和看不见的鬼手随时伺机而动。人性的卑劣处处可循,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无意中卷进一个黑洞,心灵尚在悬崖呐喊,声音更为凄烈,因而他的家园是漂泊的,虚无的,他用一生去寻找。

政权的不稳固,才是国家罹难的根源。人人畏政猛于虎,想不卑微都难。高尔泰张贤亮们,是木秀于林的一大批良材,被时局扼杀,有的宁可枯萎有的宁可做庄子笔下的大而无用之才。人生的意义于他们就如同水中的鱼,冷暖自知了。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高压下的失意,年华的蹉跎,生了老茧的心灵,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状态。从人文情怀去观察,我们国家总是被政治“雨打风吹去”,多灾多难病体缠绵,还遑论什么人文价值,民族精神。我很喜欢作者论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一段文字,魏窟的飞扬流动,唐窟的恢弘华严,宋窟的清旷萧散….越往后,人物形象越猥琐,气象也不庄严,这令人产生一种消亡感,不止是我们的文化,还有我们的信仰、人心……

忽然滚过心头一句很矫情的诗“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

篇五:寻找家园读后感

这是我读过的第六本右派分子写的回忆录。

本书作者高尔泰,著名美学家、画家。1957年因发表《论美》,被打成右派,从此20多年,家破人亡,九死一生。但是他从没有停止对专制统治的抗争,直到1992年流亡海外。

感谢互联网让我读到这么深沉的文字。可以说,这是我读过的右派分子们写的最好的文章(另一个人是朱正,其次是邵燕祥)。这本书其实不是严格的回忆录,作者本人也同意把他算作散文。但是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是“非虚构散文”。它们建立在一个人、一个时代土厚水深的生活基础之上,又继承了汉语文学最美的形式,因此称为当代汉语文学的顶峰当不为过。有人就把它的地位与《红楼梦》相提并论,虽然它的内容和写作手段与红楼完全不同。

我是从《读书》杂志知道高尔泰的名字的。还是在十多年前,大概看了他两篇文章,不甚了了。想不到他的一生竟蕴藏了那么多故事,一写就30多万字。从少年在抗战风火中的求学,到老来在海外卖画为生。一个真实的人的一生跃然纸上,一个被人遗忘的时代重新出现在读者眼前。

某网站一位介绍本书的网友(网名lastdevil)说,他把本书作为孩子暑假读物中的一本。但是,因为大陆花城出版社的版本删改较多,他不愿意让孩子“一开始就读这种被割了的文字,难免反倒觉得高先生文理不清,只怕从此倒了胃口,更恐有污于高先生清名。”,因此他费劲从网上搜集补充了一些文章,作成了一部较完整的电子书。我就是看的这本。谢谢他。然而当我看了四分之一的时候,我忍不住又找到那个帖子,回帖说:“我感觉,这种书,给孩子看未免太沉重。青少年还是多给他们看光明的东西。过早地看到黑暗,容易产生晦暗的心理。”是啊,我不忍心让孩子们看到这一切。我自己就不看《南京大屠杀》之类的电影。我曾经说过,灾难不是艺术。然而这是历史。但愿这历史只留给老人来感叹。

9.父亲与家园 篇九

知道这个消息是二弟给我的一个电话。12日中午,从来都不会哭泣的二弟在电话里带着抽泣声:大哥,我们家乡遭了难,我们家里什么都没有了……我叫他不要紧张,慢慢说,父母怎么样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问父母安全,他们都是70多岁的人了,我怕他们经受不住任何打击……昨天晚上下了冰雹,像小碗那么大,我们家木房的瓦全碎了,没有一片好的,雨现在还在下……说到这里,电话断了。我就开始朝家里打电话,打了上百次,总是电话出现故障,无法接通。下午2点左右,大姐打来电话,向我讲述了家乡的受灾情况,后坪、万木不少地方的房屋被摧毁了,然后她讲到家里,全家人都没有住处了,现在挤在一间小平房里,好在大家都没事……只要人没有事,我的心放下一些了。我又往家里打电话,还是出现故障。我又朝堂侄儿家里打电话,终于打通了,问了情况,我叫他把我父亲叫来,我要和他通电话。没多一会,侄儿说:“来了,大叔你跟他说吧。”我从电话里听到,父亲一句话没说出来就哭了起来。我一听到父亲的哭声,就有些控制不住,鼻子里猛然一阵酸楚。我强忍着,不想让父亲听出我的脆弱。我一个劲地安慰他,没有关系的,我已经打电话给我孩子他妈,马上就来接他和母亲到县城,别怕,我在单位还有房子,要不就到我的单位去住……很久父亲终于平静下来了,他说,老家这儿还有他的一些庄稼,等秋后再说,等天晴了,把房修补起来,他要给我们守住这个家……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流着泪挂了电话。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要接父母亲到单位去,说了很多回,有几次终于松动了,但还是没有动身,父亲说要守住他的家园。按照老家的规矩,成了家之后就要分家,父母亲给我们三兄弟一人三间木屋,很传统的那种,父母就是住在分给我的木房里……这些房子是父母亲一辈子奋斗的结果,也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留给儿子的宝贵财产。故土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他们对那里充满了感情,我总不能强行违背他们的愿望——故土难离是他们这一代人永远的生命情结……我只好让他们守住故土和家园。我和妻子商量,让我读书毕业之后再将父母接到我家里,现在去接他们,他们是不同意的,他们知道我读书很花钱,尽管我是拿着工资读书,但父亲还是很理解我和我的家庭,他不想让我过得比别人差。

我真的不知道,这次的自然打击,这次罕见的天灾,会给父亲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对他的生命是多大的创伤。我也无法给他带来更多的安慰,但我从父亲的话语里,我知道他不会服输,他会用他坚强的精神把被砸碎的家园补修起来,因为这是生命中追求的价值。他希望在每年年关,我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园,在自己的家园里祭奠自己的祖先,过故乡传统的节日。

晚上,我在校园的小道上,接到了二弟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当地政府已经在我们家乡调查灾情。政府会支持家乡父老重建家园,叫我放心,好好学习……天已经放晴了,父亲已经在联系修补房子的材料……他说父母亲要我不必担心,家一定会重新建起来的。

10.《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 篇十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1

读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这本书,我知道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非常大。比如说泥石流、地震、火灾、海啸等等。它们虽然都是自然现象,可是这些可怕的自然现象都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以前湛蓝的天空现在已经变得乌黑乌黑的了;以前清新的空气现在已经变得臭气熏天了;以前葱郁美丽的小山坡现在变的一座垃圾山了。

因为人类破坏环境小鸟变少了,大叔变少了,河流不再清澈了,小鱼也没了。你们别以为随地扔一个垃圾袋没事儿。其实一个垃圾袋埋在土里要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才能被分解。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了,这环境污染却更严重了。我们不能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毁了我们的环境。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家园也只有一个。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不能让地球妈妈哭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做起,一起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2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中的一篇文章《植树栽花,美化校园》深深吸引了我。文章讲了在植树节那天,浙江秀水小学举行了盛大的种树栽花活动,可是上午突然下起了大雨,然而树苗花苗都已经运到,当中午雨变小的时候,同学们都纷纷行动起来,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踩着泥泞的道路,栽树的栽树,栽花的栽花,每个同学都发扬了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为美化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读完后,我却感触很深。绿色是大自然赠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

由于近年来响应“创建卫生城市”的号召,我们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全面的变化,校园绿化程度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着校园生活的几多色彩。当然,绿色校园不只是环境绿化与垃圾处理问题,其涵义应更广更深,指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风貌等。

创建绿色校园,不仅只是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护绿天使,我们要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更应该保护校园环境,共建绿色校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木设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节约校园内的各种资源,随手关好水龙头和电灯电扇,节约每度电,节约每滴水;师生和谐,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让我们共创绿色校园,共建美好家园!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3

祖国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好好的保护它,可是有一些人类却不爱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大面积砍伐森林、捕杀藏羚羊、矿山无节制开发、大规模高消耗、低利用率的工业生产,废气、废渣的无控制排放、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等现象。

我读了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只有爱护我们的美好家园,才能让天空更蓝,让大地更绿,让水源更清,空气更清新,阳光更灿烂,雨露更滋润……

我想对那些不爱护我们美好家园的人们提出几点建议:

1、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资源;

2、少开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3、不乱砍伐森林;

4、不捕杀藏羚羊;

5、不往江河湖海扔垃圾与垃圾袋;

6、不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

7、有节制开采矿山;

8、使用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不扔废电池.,随手关闭电灯开关,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

人类啊,觉醒吧,再这样下去,再美好的家园也会被破坏的!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4

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她。她毫无怨言的哺育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肥沃的土地,可爱的动物,众多的奇花异草。虽然我们拥有这么好的环境,可是却有人对大自然然伸出了毒手,烧垃圾、砍树、伤害动物、排污水一点也不珍惜地球资源。

保护地球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作为学生,建设美丽中国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为了现在,为了未来,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地球,我提出几项保护环境的意见:

1、少开汽车;

2、不要砍树,要多植树;

3、不要烧垃圾、麦秆、树木等;

4、节约用水用电;

5、过低碳生活,少用塑料袋,提倡用环保袋;

6、废电池、废品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7、不要捕杀动物;

8、不要排污水;

9、随意攀折花木等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

让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流水更清,百鸟长鸣,坏境更美,为地球的环境尽一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一本《美丽中国,美好家园》的书,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惊叹不息,我对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知识点、保护环境的一百件小事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读到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的中篇——风采。感动中国!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她的身边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她为了孩子四处奔走,把爱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是这位女校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她对孩子的爱,诠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她推开身边早已被吓呆的学生,独自一人面对这飞来横祸,她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将危险留给了自己,用大爱无私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对我老师充满敬佩之情。

在危急关头,老师心里只有学生,老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老师的职业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但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在这本书里看了一则叫《我在乎的不是水费,是水!》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家的.主人叫欧美美,欧美美老是找不到保姆,因为保姆都说欧美美太抠门了。原来,欧美美不抠门,她只是想节约用水。有些地方缺水,甚至连北京、天津那么发达地城市都缺水,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在全球,有很多很多的地方,他们缺乏水源,缺乏食物,而我们,我们却在浪费水源,浪费食物。我们没喝完的水,就直接倒了;洗完手后,没拧紧水龙头;洗完米或菜的水,也直接倒掉了。我们没吃完的饭,就干脆不吃了,却不知道,一年下来,被我们浪费掉的饭菜,却足足2亿多人的粮食了。

河里,脏兮兮的一片,破皮鞋、烂袋子、垃圾之类的都有,真是太脏了!每当我睡觉的时候,窗外那些嘈杂的喇叭声、刹车声吵成一片。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则我们尊重地球,地球也会尊重我们。人类是地球的朋友,是家园的儿女,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不应该去破坏她,我们是地球的儿女,更应该去保护她。如果地球面临危险,人类将如何生存?我们一定要牢记保护环境里的一百件小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水电、节约纸张、拒用一次性用品、保护动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平衡,让我们的家园——地球更加美丽。

看了这本书,我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天常蓝,我们周边的河流水更清,我们城市的树更绿,空气更清新。当然,这些都是靠我们努力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国也会越来越美丽!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吧,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6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颗金星在那里永放光芒。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梦想。这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梦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的祖国成为我们成长的美好家园。

寒假里,我认真读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一书,这本书向我展示了美丽中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原来,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美丽。

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很难利用。因此,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

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动员父母,为节约用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水重复使用节水方案,将衣服集中洗,冲第二次的水用来洗其他衣服,将洗衣服的水再用来拖地,水拖把的水再用来冲厕所;洗澡时,用大的洗衣盆将水接起来,再洗一些小的衣物,然后再用来洗拖把,最后冲厕所,真正做到多次使用;还有就是洗菜水用来刷碗,再用来冲厕所。这样一来我们家,一个月比以前少用3方多水,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我们每家每户都这样节约的话,我们将不再缺水……

让我们都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美丽中国,创建美好家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7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它代表了纯净,可现代化的生活让水流失的更加迅速,变得肮脏不堪,污水流进了我们的生活,而干净的水源也着实正一点点的离我们而去。

自从阅读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后,我对关于《让流水更净》这个主题留下了深刻印象。里面有很多的小故事讲述了如何去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其中让我最为之动容的是第三个故事《用什么保护你?我们的水库》,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位于天津于桥水库北岸的大村,因为村民们随手吐痰都能流进水库,所以这个村就组织了水源保护队,因为怕污染水源,就含着泪拆除了为致富养家而建起的养猪场和养鱼网箱,从这个故事里让我看到了真正能爱护水源并且行动的人民,他们这村落为了不影响天津人民所喝的每一口水,就自断财富之路,这样的行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缺乏水源的大国,仅仅我国每年污水的排放量就高达600亿吨以上,而这些废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往江河湖海中投放,有些工厂把污水投入江河湖海,它们又何曾想过,中国的水源正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城市与城镇他们的提供的水源正受到威胁,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往干净的水域排入,而原本清澈的水域也还养育着生命,把污水排入清澈水域后,清澈的水域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也一同变成肮脏不堪的污水,为此让我们缺乏水源的罪魁祸首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如今农业、工业、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提高,我们能利用的水源已经不多,这样还不足以让人类重视吗?

11.《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 篇十一

对水污染说“不”

这本书中,有首小诗令我印象深刻:“涓涓小溪,扭动透明的身躯,流出绿的山冈。

滔滔长河,舞动雪样的浪花,流过广褒大地……”这是一幅诗中美景。是啊,涓涓小溪,扭动透明的身躯,流出绿的山冈。滔滔长河,舞动雪样的浪花,流过广褒大地。徜徉在这养的美景之中,能不心旷神怡吗?在我的老家,原本有一条干净、明亮的小河。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清的都可以倒映出青山碧岭,河底下的小鱼小虾都看得一清二楚。我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游泳,捉鱼虾,小河边总是荡漾着笑声。可是现在,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笑声没有了,小河上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河水宛如被施了魔法,变色了,变成了黑色,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一只只小鱼的尸体随处可见,我好像看到了小鱼临时起伤心的说:“都是那群可恶的人类害死了我和我的同伴……”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河水变色的秘密。原来,住在小河边的人们懒得把垃圾拿到大垃圾桶去倒,就随手扔到了小河里。还有一种原因,小河的上游有几家黑心的企业为了方便自己,就把污水排到了小河里……我们要对水污染说“不”!

节约纸张,保护森林

看了人们乱砍乱伐树木的故事,我心想: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见小鸟在枝头欢快的唱歌了,只有小鸟“嘤嘤”的哭泣声。那是因为小鸟的家园――森林,变成了一张张白纸。然而,人们却不珍惜,反而还浪费纸张。新的笔记本被随手扔进了垃圾箱;在崭新的本子上乱写乱画;每天放学以后,抽屉里堆满了废纸,好似一个小型垃圾场……当我们在浪费纸张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森林已经光秃秃的,就是因为我们浪费纸张呢?只要我们节约用纸,生活就会多一份绿色。节约一张纸就增添一片绿,让我们行动吧!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有一次,我随手就把一张纸扔在地面上。妈妈看见了捡起地上的纸扔进垃圾桶,问我:“前面就有一个垃圾桶,为什么不扔到桶里呢?”“我、我……”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能是我个不停。接着,妈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所以,保护环境也要从点滴做起!”妈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们应该对这些不好的现象感到惭愧!

12.家园洛艺嘉 篇十二

太阳往西移去,一辆辆白色的旅行车出发了。清晨和黄昏是动物们捕获猎物的时间。

美丽的羚羊很多。草原的壮阔,更衬托出它们的灵秀。它们远远地站着,看着旅行车,温柔而沉静。它们又是异常敏捷的,稍有风吹草动,立刻迅疾地跑开,而且互相保护着。狒狒在香肠树上摘吃香肠样的果子。转角牛羚慢慢地走着。

羚羊、斑马、角马、狒狒,这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大家要找的是不易看到的景象。

车里的无线电台响了,有人发现了目标。所有的车立刻隆隆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开去,带起的烟尘升腾在草原的小路上。

瞪着眼四处看,什么也没有哇。看了半天,看到了一个小脑袋。再看,又看到了两个小脑袋。是猎豹。旅行车都静静地停着。人们都静静地站在打开顶棚的车里。

突然,一只猎豹无声地跃起,箭一般冲了出去。40米开外的地方,三只羚羊开始奔逃。有一只落在了后面,被猎豹一掌扑倒。

猎豹把它拖到了更远处的草丛后面。猎豹一家的晚餐有了,而那两只羚羊还远远地站着,一直不肯离开。小羚羊没有妈妈了,或是妈妈失去了孩子。我的心里有一点难过。每晚它们都会清点家庭成员吗?是不是每天都在减少呢?

突然落雨了。

我把车的顶棚关上,坐下来,望着风雨中的草原。突然,有人喊“大象”,大家纷纷把目光转过去。在苍茫的非洲大地上,在急雨中,高大的黑象庄严地走着,迎着雨,迎着风,一步步,骄傲而从容。它过了小路,走到那边的草原上,走进无尽的苍茫中。

云开雾散。在两条阴灰色的云中间,有一片彩色的天空。绿的、蓝的、紫的、粉的……我见过七色的彩虹,还没有见过这七色的天空呢。在这彩色的天空下,在太阳重新露出光芒前,原野上的草静静地站立着,白肚皮黑身子的小鸟飞落在金合欢树上。

听说狮子出来了,急急地赶去。

赶到那儿,只看见八九辆白色的旅行车,哪里有狮子呀?定睛一看,就在车的包围中,两头大狮子威武气派。它们朝我这边走来,离我的车窗不到1米,几乎是贴着车窗走过。我站起来,给它们照相。它们接着往前走,看也没看我一眼。

两头狮子,像是哥儿俩,扭着屁股,在原野中的那条土路上慢慢地、慢慢地走。一个打了个哈欠,一个摇了下尾巴。

我的车慢慢地跟着。还有车冲到远处,从前面堵截它们。我把头探出车窗,又给它们照了几张相。别人也照,闪光灯亮成一片。

狮子哥儿俩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接着走,还是不看我们,一眼都没看。

我们不在它们的眼睛里啊。

每座山的后面,都有彩色的云。在最美的云霞后面,太阳落山了。非洲大草原壮丽的白天要结束了。

当地人说,我来的时候不是最好的季节,如果赶上7月至9月,上百万头角马和斑马会成群结队从塞伦盖蒂平原跨过马拉河进入马赛马拉,那浩荡的场面才叫壮观。好啊,我有重来这里的理由了。

于是,就有了这第二年的重来。

这是8月的马赛马拉。丰美的青草正吸引百万动物大军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奔腾而来。马拉河是它们的必经之地。

这次没有坐车,我选择了热气球,从空中俯瞰这动物们的家园。这样的方式是特别的,但也不免让人心生顾虑:气球会不会意外地爆炸?会不会意外地坠落?我会不会意外地被挂在某棵树上,而那树上正巧有一只豹子在小憩?

马拉河不宽,从热气球上看尤其如此。这河看上去也应该不会太深吧,角马们正涉水过河。可是水流湍急,角马在水中一脚深一脚浅,摇摇晃晃,有时只有脊背上小小的一块露出水面。而随着一头滑倒的角马被拖走,发出惨烈的叫声,我知道了这其中更大的凶险:残暴的鳄鱼在水中潜伏。

对岸河边的高地上,仍有一大群角马在焦急地等待渡河。我心头一震,为了它们硬着头皮的前行,为了它们这种置之死地后才有的希望——过了河,就有丰美的青草;不过河,就饿死。

我曾经从《动物世界》里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但是,若非亲临,你无法感受那一刻生命的悸动。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过河的,那站在高地上面对滚滚河水和重重危机的徘徊。没错,是徘徊,有些角马,最终选择了掉头走开。

而那些选择了过河的角马,它们在吼叫,在践踏,在奋蹄向前,它们在激流中实践着强者生存的原则。

“它们快速疾走,是要让自己遭遇凶险的时间减到最少。”同行的克里斯突然说。

而我瞬间想到,面对那众多有力的蹄子的践踏,那些鳄鱼们该也是鼓足了勇气才能上前的吧。

对岸,角马脚下的高地边缘已经颓然塌陷,有些角马被后面冲上来的直接挤进河水中。而在此岸,荆棘树林已经被踏出了条条小路。这些小路的前方,有它们可口的美食,也有它们更多更凶猛的天敌。在每年长达3000公里的迁徙中,因饥饿、干渴、体力不支和被天敌猎食,角马们只有30%能回到它们的出发地。但在雨季来临前,又有40万匹新生的角马降临到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所有生存的艰辛和危机都被希望所取代。生生不息,不就是由生与死组成的么?虽然很多时候,生和死只在一瞬间。

热气球上的我们和这些过了河的角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此时,我的脚下有上千只角马,它们在狂奔,这狂奔似乎让大地都颤动了,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这让我想起那些高举弯刀、呼啸着冲向敌阵的阿拉伯骑兵。

上一篇:学校宣传工作计划书下一篇:最新土木工程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