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2024-10-12

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精选10篇)

1.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一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 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 “ 水能开发 ” ;条件限制词是 “ 图示小区域 ”“ 有利 ” ; 内容回答词是 “ 因素 ” ;解答方式词是 “ 扼要说明 ” 。

2.看清图示: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 “ 眼高手低 ”“ 茶壶里 的饺子倒不出 ” 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 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如甘肃写成甘苏,地 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

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 “ 投资大 ” 说成 “ 花 钱多 ” , “ 自北向南 ” 说成 “ 由上往下 ” 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

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 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 清晰的思维顺序。

5.要点不全,套话连篇: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区位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方面。例如在对某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作出分析时,有些学生往往回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对于题目给出的 一个具体区域,我们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具体分析,例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处在河流的入海口或邻近哪些发达地区等;交通便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海运廉价、经过的铁路线名称等;其丰富的资源为石油、煤炭还是铁矿、淡水等。

6.区域定位不准: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地图上,有些学生往往不能借助经纬度、海陆轮廓特征或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等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一旦 “ 识地 ” 出错,再多再好的 “ 析理 ” 也是枉然。例如我国的国土整治,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西北为荒漠化的防治、华北为中低产田的改造、长江中下游 为退田还湖等。如果定位出错,国土整治的知识迁移亦会出错,答案就跑题了。

高考地理复习常见问题

一、如何提高地理选择题的得分率?

目前,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做错第一题,往往会导致一组题目做错,失分相当可观,所以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审一组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审每一个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值得注意的是,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或与题意不是最贴切,千万不可被一个“好的”或“正确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还有一点提醒: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高考地理最后十天怎样复习?

对照考纲列出的考点要求进行回顾,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自己知识的疏漏处,及时查教材、地图册进行补救,特别注意课本中的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它们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还需要看以往作业中的错题,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才能取得进步。考前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漏洞。这个时候不可埋头做题、不注重效果,可在每天1:30—3:30做适应性训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做题状态。

三、要关注哪些地理热点问题?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都可以成为热点。如:印度洋海啸、南北极和珠峰考察、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三农问题、国土整治、我国人口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重在考虑与书本知识的结合。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汇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三、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四、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2.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二

首先, 教师要把握好近几年来的中考或毕业考试地理试卷中与时事相关的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思路和分值, 从而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从思路上看, 近年来, 地理学科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多是结合当前或近期国内、国外发生的与地理关系密切的时事或新闻事件, 时间跨度约为中考前一年左右, 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从分值上看, 与时事地理相关的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在10~20分左右, 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如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 这类题共有7道, 总分值占了27分, 占试卷总分的27%, 这个比例是较高的。

其次, 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发生的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新闻和时事, 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来。对教材的灵活取舍和重组, 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学以致用, 提高教学效率。当然, 这也需要教师在设计试题时有所体现。

下面, 笔者就以中考试题中的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为例进行解析。

在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 第28题 (3分) 读图回答中, 给出了背景材料和图片, 如下: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

(1) 玉树县的经度是96.7°E, 纬度是_____°N。

(2) 西宁位于玉树的_____方向 (填方位) 。

(3) 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玉树, 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此题意在结合青海玉树地震这一时事, 考察学生对“根据经纬网定位、判定方向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三方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解析1】此题是考察学生对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线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题中给出的图示, 只要认真观察, 就能容易地看出玉树的纬度是33.1°N, 学生不用猜, 不用想, 只要从图中找就可以了。换句话说, 就是答案就在所给的材料中。如果材料中不给出北纬的表示符号“N”, 学生也可以根据青海属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而判断出其纬度应是“北纬”。

【解析2】这是个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问题。可以假想成西宁所在的经纬线已画出, 即其纬线与33.1°N平行, 其经线与96.7°E平行, 这样, 玉树和西宁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就构成了经纬网。根据经纬网地图上,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判定, 西宁在玉树的“北”和“东”, 合起来就是西宁在玉树的东北方向。

【解析3】此题的考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中, 如何正确地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个是上海到玉树“路途遥远”, 另一个是要运送“急救药品”, 属于急需或贵重类的物品, 所以, 应选择航空运输, 即选择答案“B”。

又如, 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中, 第54题 (5分) 的材料分析, 是这样的:

2011年入夏以来, 一向雨水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往年相比, 气候发生反常现象, 降水大量减少。我国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遭受了严重旱灾。这些省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因此今年粮食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为了缓解旱情,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现场指导抗旱工作, 各省投入数亿元, 积极采取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等措施, 以解决人畜饮水和基本农田抗旱用水。

(1) 本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地区, ___气候显著。

(2) 我国除旱灾外, 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是___。

(3) 本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

(4) 这种气候反常现象, 除了自然原因外, 也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在环境保护方面, 你能做到哪些? (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

此题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旱这一事实为引子, 列举出一系列问题, 属于综合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情况。

【解析1】题中所说的“本地区”就是材料中所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已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33页图2.15, 可知本区属于亚热带;再根据本区属于沿海地区, 是季风气候, 可以得出结论: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当然, 学生也可根据所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2页图2.26———“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个答案是材料中没有的, 要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回答,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牢固, 才能答对。

【解析2】本题是对“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根据材料中所说的“旱灾”, 以及“一向雨水充沛”“反常现象”两个关键词, 很容易想到我国除旱灾外, 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就是涝灾。当然, 也可答“洪涝灾害”。

【解析3】这是一个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 明确指出了秦岭—淮河以南, 即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题目中所说的本区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即南方地区, 其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

【解析4】这是一个主观试题, 是对所给材料的拓展, 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只要学生抓住“环境保护”这一主题, 从它入手答题, 关键是把握好“能做到”这一采分点, 就可以得2分, 每一点1分。比如“节约用水, 不浪费水”“植树造林, 爱护草坪”“不乱扔垃圾和废电池, 节约用纸”“践行低碳生活, 骑车上学”等等, 均可。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 答案通常来源于3种渠道:在题目所给的图文材料中找出;根据所学的知识作答, 相当于填空题;依据题目要求, 围绕主题进行主观回答。所以, 学生在答题时切忌随意猜测作答。

下面是笔者自己设计的几个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 与同行们交流:

1. 读材料回答 (10分) :

材料一:

材料二:2012年2月27日, 中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 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12月开展护航行动以来, 第一次由北海舰队组织执行护航任务。

(1) 写出名称:

城市: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国家: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 目前, 因核问题引起世界关注国家B是_____, 其首都是_______。

(3) 2012年2月27日, 中国海军派出舰队第_______次执行护航任务, 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麦加、耶路撒冷、麦地那、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 (2) 伊朗、德黑兰 (3) 11、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2. 阅读材料回答 (4分) :

2012年2月26日, 四川省攀枝花市连续的干旱使平地镇平地村出现用水困难, 自来水停水, 唯一的水库平地水库也已经基本见底, 村民们只能在水库库底挖井取水。

2 月28日, 云南石林遭遇的干旱已造成全县4万多人饮水困难。截至1月29日, 全县81座小型水库坝塘已干涸32座, 1万多亩庄稼绝收。据当地村民介绍, 自去年6月份以来石林就没有过彻底的降雨, 每天只能去8公里外的地方取水。

(1) 从材料中可知, 2月份我国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地区。

(2)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3) 云南省所在地属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阶梯。

(4) 四川省的简称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南方 (2) 旱涝灾害 (3) 二 (4) 川或蜀。

3. 阅读材料回答 (7分) :

材料一:中新社南极中山站2011年11月29日电 (记者阮煜琳) 经过26天、7 800海里的海上航行,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29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

材料二:昆仑站地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 093米的冰穹A地区, 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 东经77度06分58秒, 高4 087米, 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 建立的第3个南极考察站。

(1)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3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

(2) 南极洲的暖季是___, 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____月。

(3) 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

(4) 当阳光直射赤道时, 南极洲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 11月—次年3月、2 (3) 南极圈 (4) 昼夜等长。

3.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三

关键词:高考;地理;综合题目;学生问题;教学策略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考地理考试题目中,综合类题目所占比例及分数有所提升,其相应难度也不断被加强,考生提高成绩也受到了阻碍。按照目前地理综合类题目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来讲,其已经对高三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也提高了标准。由于受到初中较为基础性、浅显易懂的地理学习认知上的限制,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往往会从心里轻视对于地理的学习,认为仅仅需要背诵记忆就能够满足考试要求

[1]。但是依靠背诵记忆是远远不足以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拿到高分的。高考地理不仅仅考察考生对于地理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在相应环境下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地理综合类题目还考查着考生对于整体和局部的划分、知识和环境的结合、文字和图标的信息读取能力,以及考生在逻辑思考上的判断力及触类旁通的悟性。因此,针对学生在高考地理学习上、考试中的问题以及高考地理综合题对于考生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综合类题目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1、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复习。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是保障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复习效果的前提条件,高三地理教师的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复习进度和效果。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对于高考地理的要求,全面性、系统性、建设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复习[2]。教师的教学计划必须要涵盖高中所有的地理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同时高三地理教师还需要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规律和特点,全面掌握考试要求,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对于常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除此之外,教学计划还必须要保证避免枯燥乏味,要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2、针对重点知识、学生问题反复讲解。作为高考地理试题的重头戏,综合题一直是令考生和教师头疼的角色。如何在地理综合类题目中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这一直是高三地理课题研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话题。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填补他们在地理综合类题目上的知识缺陷,弥补他们的短板,针对考试的重点、往年常考点以及学生在综合题上的问题进行反复性讲解,加强学生记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成绩。

3、配套进行试题练习,强化学生各种应试能力,构建知识体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除了按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复习之外,还应该配套地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试题训练,利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减少学生对于高考的恐惧心理,增加学生对于高考地理試题的掌握,提升学生信心。根据地例综合类题目的特点,教师要着重讲解和加强学生生对于整体和局部的划分、知识和环境的结合、文字和图标的信息读取能力,以及学生生在逻辑思考上的判断力及触类旁通的悟性[3]。在学生做题的同时,教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挑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并提出正确的答题步骤,构建相应的试题应答模式,结合课本知识,为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知识答题体系。

4、监督学生复习进度,检查学生复习效果。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只有学生的成绩提高才是对教师最高的奖励。考试成绩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之外,还必须实时监督学生们的复习进度,检查学生复习效果,不能不顾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执行计划,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复习能够时刻跟上进度,狠抓学生的成绩,力求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把全部的精力投到高考地理复习中去

[4]。教师要能够在每一堂课中高效地引导学生复习,不怕辛苦,一丝不苟地对待和解决学生高考地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追踪学生对解答的理解程度,确保学生的成绩能够最大化的提升。

二、结语

总而言之,高三地理教师必须要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填补他们在地理综合类题目上的知识缺陷,弥补他们的短板,制定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复习,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和考试中的问题,加强学生对于综合题的答题能力,同時要狠抓学生实际复习情况,保障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复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高考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9(23):33-34.

[2] 郑晓东,林建风,梁玉笑.地理高考综合题复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6,04(01)52-53.

[3] 丁小源,姚红艳,耿文强.浅谈高考地理综合题复习策略[J].新课程(下),2015,02(28):11-12.

[4] 汤国荣,朱承熙,赵华东.小综合”高考模式下学案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02(01)64-65.

4.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篇四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5.中考地理复习策略精选 篇五

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历届会考都非常重视对图形知识的考查。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平时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读图要注意以下要领:(1)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2)细辩图例和注记、发现图像信息(3)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注意辅图),如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4)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判断(5)读图时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

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能“盘活”理论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或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地理事实材料,将这些问题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回归到课本,合理地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热点、焦点问题有: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与重点工程、中国经济区域问题、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灾害与灾难问题等。

3、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

6.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六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进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可以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能力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 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可以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的文综选择第12题,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则可暂不列入核心部分。初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以“常识性”为标准来衡量。譬如中国地理中,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尤其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应属于“常识性”知识,这里也应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如主要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等)、大城市(我国首都、我国最大城市、东部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长江沿岸主要城市、陇海— 兰新沿线的主要城市等)等的空间位置及主要特征,而小范围的省区内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似不宜列为核心。在世界地理中,应该主要掌握有“世界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但由于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为人类分布的密集地,因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疑应当重点掌握。

又譬如世界国家那么多,恐怕只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与格局中影响较大的国家列入核心国家之列,如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世界上的“亿人大国”、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共体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世界目前主要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黄金、金刚石、森林、水能、太阳能、铀矿等)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纲举目张。

比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二、紧扣图表,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有6幅,20有15 幅,20有6幅,6幅,5幅,7幅,7幅),其中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用图,也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交叉综合题用图。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譬如年文科综合测试的第36题就是一道地理学科内综合的图形题,第40题则是政史地综合的图形题。20考长江流域城市区位分析,历史上沙尘暴频率分析也是地史综合的图形题。高考为什么钟情图象题呢?因为将新颖的图表材料设计成题,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应考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譬如等值线图是在历次高考中多次以各种面孔出现的地理图。我们在复习中可以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征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如最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必须在图廊范围内,分清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由等高线的稀密、弯曲方向确定坡度的陡缓、坡面的类型,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我们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张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譬如 2002年黄河泛滥的成因,第41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阿富汗问题”、“东突问题”、“克什米尔问题”的巧妙体现,图1、图2两组7个小题则情系西部,以开发西部立意。又如20考电力紧张原因分析,20考西气东输,年考区域开发,考沙尘暴的有关问题,等等。所谓热点问题,即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环保等问题。我们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内部版》、《人民日报》等报刊,关注时事,同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北京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 “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前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的单元与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的练习量远没有其他的数、理、化、外等学科大,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故平时练习应慎重选择,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考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高三地理大题冲关技巧

1、读题干 —— 读图名 —— 读图例、注记、经纬度 —— 分析地图 —— 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 ——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

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

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

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7.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七

由于化学工艺流程图题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 命题专家在编制试题时, 会参考大量化工工艺文献, 以真实的化工生产为命题背景, 尽可能地把生产实际与中学化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因此,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来看,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惧怕心理, 试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略析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的结构特点及复习策略。

一、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的结构特点

1.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的三段论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一般都包含题头、题干、问题三部分, 我们称之为“三段”。“题头”一般用文字表述一个真实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题干”一般用框图、箭头、适当的文字、序号等形式, 把原本繁复的生产流程、操作、反应、设备等, 简明扼要、清晰无误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的综合性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广, 涵盖了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 既要求熟知高中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思路, 又要求结合新情境中的新信息, 在全新的平台上整合、运用,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问题”的独立性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虽然涉及的生产流程大多是课本上没有的, 情景往往是从没见过的, 但它起点高、落点低。题中的许多问题, 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方法, 结合流程中显性的、隐性的信息, 是能够加以解决的。而且, 问题一般是各自独立的, 上一个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会影响到下一个问题的解答。

二、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的复习策略

1. 夯实基础, 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

无论在高中化学新课的教学中, 还是在高三的复习阶段, 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复习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夯实基础, 是顺利解答工艺流程图题的前提条件。具体有以下知识: (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2) 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 分离除杂;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6) 实验基本操作; (7) 物质转化和循环, 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8)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2. 整体把握, 抓住工艺流程图题的关键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看上去纷繁复杂, 有的学生读题时, 会认真地、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研究, 就很容易对陌生全新的情景和工业生产中专业术语感到困惑, 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严重影响学生的分析与判断。

面对化学工艺流程图题, 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去领悟出题者的思路, 与命题者共思维。下图是工艺流程图题的一般结构, 解决问题时, 不能因某一步看不懂而全盘放弃, 因为这个步骤很可能是学生就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还解决不了的, 而且命题人根本也没有要求学生去深入回答这个问题, 只是作为一个事实呈现而已。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主线, 放眼整个问题框架, 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解: (1) 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 了解生产的产品。 (2) 预览流程, 初步判定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3) 分析流程:反应物是什么? 发生了什么反应? 该反应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4) 从题目后面的提问中获取信息, 帮助解题。

3. 授人以渔, 协助学生总结规律方法

8.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八

一、地理区域综合题的答题缺陷分析

下面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0题为例,对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加以说明。

40.读图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缺陷一:思维能力不完备。

部分考生由于空间概念不强,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因而容易混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再加上有的考生定性分析能力不强和区域分析方法不灵活,因而易造成思维不深入、不全面,最终影响得分。如上述例题以历史区域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城市(燕京)区位选择的优势和交通位置(区际联系)的重要性。回答这些问题,考生必须准确判断区域分布,并能够根据区域分布得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果考生做不到思维连贯、灵活,在答题时就会出现思维不深入、不全面的情况。

缺陷二:基础知识不牢固。

一些考生因对地理区域特征描述不清,对一些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从而造成严重失分。如要回答“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就应该从“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等全面思考,但是许多考生因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不熟悉,以致回答不全面、不正确。

缺陷三:文字表达不准确。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由于文字表达不准确,没运用专业术语等,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4)小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对交通位置进行细化分析,答题时我们要围绕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思考:第一,根据图中的文字和图形信息得出“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第二,结合燕京的相对位置来分析与其临近地区的区际联系,从而体现其位置的优越性。但是,部分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因没有抓住“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等关键词,没有运用“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等地理专业术语而造成大量的失分。

缺陷四:答题不规范。

一些考生不认真审题就忙于动手答题,如回答第(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时,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仔细而答成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加上一些考生的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造成失分。

二、地理区域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高考地理区域综合题所设置的情境新颖,设问的角度多样,因此在具体解答时,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试题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从对区域空间位置的判断切入,然后结合题意进行深入思考,做到准确答题。

下面以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7题为例,对地理区域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说明。

37.右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①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②__。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__③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④__。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⑤__。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①印度 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 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区域综合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读图判断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该题考查的是中学教材的主干知识,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应该说这是一道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巧妙结合的试题,此题难度不大,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区分度。

具体解题思路和方法如下:

1.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对于区域类综合题,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解题也就难以深入,因此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此类题的关键一步。在解答时我们要认真审题,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来判断所在区域,结合区域轮廓或特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辅助定位。如上述例题,根据区域图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此区域位于南亚地区,有了这一准确的区域定位,就为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试题提供的信息往往很多,因此在答题时就应该对试题的关键之处细心品味、认真领会,并仔细分析设问,明确设问要求,以便抓住关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如要解答上述例题,应该先仔细阅读区域图,在整体上了解试题的情境是围绕区域图来设置的;还要重视区域图中的细节内容(如图中等高线、海拔高度、河流流向等),并对其多加思考、反复斟酌。

3.充分挖掘有效信息。解题时,考生往往感觉条件不足。其实试题中的一些条件并非直观展现、明确给出,有些是隐藏在文字或图表中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领会题意的前提下,把握试题所设置的情境,将隐含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对于例题中的第一问和第二问的解答,应根据等高线来判断此国家的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从而推断出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北高南低。进一步结合气候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断出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然其气候特征也就容易得出。对于第三问的解答,结合设问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和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关知识,不难得出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对于第四问的解答,应结合气候、地形方面的特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

9.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篇九

地理第一轮复习要特别注意对地图的复习,地图的地理复习的核心,识图能力特别重要,很多题目都考查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学好图表是学好地理的先决条件。

地理复习有一定的策略,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课本知识穿成串,复习时各章节知识点联系起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来龙去脉,对主干知识重点把握。

地理大题有固定的答题模板,很多套路都是现成的,大家可以借鉴。选择题也有一些答题窍门,哪些选项是错误项,哪些答案能直接排除等。学习地理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找窍门,以最省力的方法得最高的分数。

10.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篇十

高效课堂的策略

岑溪市第一中学

陈友光

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岑溪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地理教师。今天我这个讲座的主题是“高三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高效课堂的策略”。从2009年至今的八年当中,我有四年是担任高三艺术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有关高三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的经验,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

1.我校最近几年艺术生的高考成绩

从2011年起至去年2016年,我们岑溪一中连续六年获得梧州市普通高考成绩优秀一等奖。其中,艺术生在每一年的升学人数当中都占最大的比例。(图1)

2.我校地理学科最近三年来针对艺术生课堂教学所做的两个科研项目

我校地理教研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其中比较大规模的课题项目有:一是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参与了岑溪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科研项目,其中我校承担的子课题项目是《地理课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该科研项目已经在2014年12月结题(图2);二是在2016年6月向岑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岑溪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子课题《高中艺术特长生“助跑式创新合作课堂”的策略与实践的研究》,该科研项目在去年6月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现在我们的科研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入申请结题阶段(图3)。

通过组织本科组的所有地理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我校地理老师的教学水平。

3.高三艺术生地理总复习的基本情况分析

3.1艺术生的行为特点和学习特征

我根据十几年来连续任教艺术班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总结的经验得出,大部分艺术生的个性都比较散漫,在行为上有着比较独特性的特点,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但是在课堂纪律上则经常有一些不良的问题出现,例如不喜欢接受课堂纪律的严格约束,时有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在学习上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艺术生普遍存在的行为特点。

在这数量庞大的艺术考生队伍中,正真从小就有艺术特长,并且从不间断地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训练的毕竟是占极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不太好,第1页 觉得单凭文化考分上不了好大学甚至是上不了本科类高校,因而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老师、家长的劝导下,在同学和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艺术高考的道路。这样,为了补上艺术专业的先天不足从而达到高考艺术术科考试的基本要求,艺术生从高一入学后进行艺术专业训练,在高

一、高二占用了部分文化课的时间,到了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则完全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实行全天候的艺术专业课上课。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部分艺术生只关注术科的专业训练,而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艺术生文化课基础本来就是很不牢固,他们在学习地理这一涉及内容广泛、文科和理科综合性质很强的学科时,感觉难度较大,尤其是对高三后阶段总复习更是漫无头绪,很长时间也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这也是相当部分的艺术生存在的学习特征。

3.2 高三艺术生的心理状况

对于每一个进入高三即将面临改变人生道路的高考的学生来说,繁重而高度紧张的学习必然会带来一些心理压力。对艺术生产生而言,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艺考术科成绩的影响。艺术生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结束艺术术科的全区统考和全国各地的校考回来进行高三文化课的总复习,接下来的时间里,统考和校考的成绩陆续的相继公布,同学们的成绩高低排名和过线状况很不一样,这段时间的消息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术科成绩高的同学有些会担心自己的文化分达不到好学校的录取要求,因此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过于紧张。术科成绩考得不好的同学则有些会患得患失,在学习上有时劲头十足,有时又失去信心。第二个是艺术生毕竟在冲刺艺考的道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他们觉得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对自己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并且自己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文化分方面无论如何也拼不过普通班的同学,因此每当看到自己在平时各种模拟测试中远远落后于别人的成绩,就在思想上感到一种的巨大压力。3.3 艺术生高考文化分要求差异

在每年的高考当中,艺术生虽然与普通文化生一起参加同一张试卷的全国统一高考,但是在录取划线时,艺术类的本科文化分数要求是普通本科的65%左右。以2016年广西文科本科二批次划线400分为例,当年艺术类本科文科的划线是260分。所以,我们老师在艺术生的教学设计上,无论从教学目标要求、讲授内容选择、练习题的选用与平时检测试题的难度等等方面都必须与普通文化班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我在总复习中的做法坚持的两点就是:一是简化复习内容,二是强化大题的答题模式训练。下面我会在复习策略中详细的进行分析。

3.4 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时间紧迫

我们普通文化班一般都是在高三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地理总复习,但是艺术生因为要参加艺术的专业训练和区统考以及各地的校考,从每年暑假的7月一直到来年的3月初这长达10个月的时间是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的,他们高考的文化总复习时间只有3月初到5月底这短短不足3个月的时间。所以说,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时间是很紧迫的。

4.高三艺术生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原则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具体是指在教师所上的这一节课内,学生的受益大,负担轻,学生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

第2页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回到高三艺术生的地理教学过程来说,地理高效课堂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艺术生的地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这个高效的原则,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思维为抓手、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的教学原则,采用 “大胆调整教材降低学习难度、对标考纲使用高考真题精讲精练、自编复习教材适应艺术生”的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1 地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4.1.1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要高

第一是教师要做到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强调做好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对于艺术生来说就是要依据他们基础比较差,但考分的要求也比较低的情况,在复习当中要与普通文化班的复习目标相比降低难度。并且教学目标设置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评测容易性、学生可达到程度要高。第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当调整,处理好教师预设效果与学生所完成状况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4.1.2 高效课堂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流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教学形态。艺术生的性格比较活跃,只要教师能够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很高。第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练习题的选用都要有难度层次,针对不同成绩基础的学生、不同难度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各个复习阶段设计不同的目标与训练习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目标及时做好跟进、监测、反馈等等后续工作,以便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1.3高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一定量的训练是少不了的。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把课堂看成是自己的“一言堂”。第一是我们要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仅占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以及解题思路的讲解与点拨,其余的时间必须要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第二是课堂上要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地理复习教学来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学会基本解题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4.2 高三艺术生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我在高三艺术生地理总复习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思维为抓手、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

“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为出发点,不能把教学

第3页 设计当成只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

“以问题为驱动”,是指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切忌把复习课变成是重复高一高二新课的“炒冷饭”形式。我在教学上做的最多的就是针对每一章节的复习内容,都把近5年来全国卷相关的高考真题作为本章节的重点问题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解答试题来真正理解知识点,并掌握该知识点常见的考查方法和答题思路,从而最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

“以思维为抓手”,就是针对艺术生基础较差的特点,要在课堂上着重培养他们解题的思路。基础差,就意味着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思考是不全面的,使用的名词术语也经常会错漏。我们的做法是使用高考真题来分析教学的章节内容,首先让学生读懂试题材料和认真理解问题所问的是什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学习内容来尝试组织答案,最后让学生拿自己的答案与高考题标准答案相互对照,从知识记忆缺漏与思维欠缺等两方面去分别寻找自己答案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法慢慢地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一直到学生在解题中能够跟上标准答案的思路为止。

“以资料和技术为辅助”,说的是高三复习课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和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简陋课堂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艺术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要大胆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5.艺术生地理高考复习的基本目标

上面说到艺术生的高考分数要求与普通文化生不一样,所以为了使得我们的艺术生复习教学过程更具目的性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我们一定要为艺术生的复习制定一个合理的基本目标。总结这多年来我自己的做法,我对每一届学生制定的高考基本目标是:“掌握最基础的地理主干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能够完整地解答地理综合题中普通难度的内容,可以适当尝试解答高难度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力争在选择题部分达到平均分值”。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我对学生说的就是“你高考的时候地理争取拿到55分,其中选择题做对5到6道题目拿20到24分,综合题争取30到35分。”这个目标对艺术生而言,假如地理能有50分左右,已经可以确保他在文化单科分数上达到了艺术本科的录取分数要求了,因此目标的定位对艺术生来说是合适的,也比较容易达到的。如果你用普通文化班的教学目标去要求艺术生,一是这目标真正是很难完成,二是用这样的目标制定的教学内容难度也太高,最后的结果就是对艺术生造成了恐惧心理,反而不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当然,我这样的做法对艺术生是来说是合适的,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样制定目标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与普通文化班的学生来说就行不通。6.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的策略

6.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顺序,让学生提前进入高三角色

前面说到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这么一个特点。为了能够争取到充分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复习,就必须对时间和课程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我们这些年来的做法是抓紧“提前”和“顺序”这两个方面。

第4页 提前,就是把高三的地理复习时间点提前到高二下学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束文理分班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在高二的文科班地理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地理课程就已经正式进入到了高考复习阶段,让学生从思想上把地理课重视起来,培养他们认真学习地理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提前进入高三的角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转变学生原来对地理课只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而不认真、不重视的消极懈怠状态。只要学生的思想态度转变了,那么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复习也就更加容易展开。经过这样的思想动员和时间安排,就相当于我们地理课的复习时间往前延伸了一个学期,我们的地理复习就不会陷于被动。

顺序,就是针对考纲的重点和学生在历年考试当中的容易得分点来调整高二高三的课程顺序。我们的通常做法是这样的,高二的下学期因为每周的课时还是3个课时,我们就用这一学期前两个月完成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总复习。虽然这部分课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时间久远也遗忘得差不多了,况且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复习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都不能掉以轻心。区域地理的复习可以使用高考真题来训练学生对区域的理解与区域考查方法的认知。高二下学期后面两个月,我们则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我的上课流程就是,用三周时间把旅游地理这本书学完,然后用两周的时间把近几年全国的高考题拿来,让学生把旅游部分的题目全部做一遍。另外两本选修的课本则根据上面所说的取舍原则,用剩余两周的时间简单学习,但不要求学生作为重点,也就是把选修必考的10分题目重点放在学习旅游地理上。从2017年开始,广西高考的地理选修由原来的三选一改为二选一,这种取舍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6.2 结合艺术生的知识水平编写使用校本复习材料

高三的复习课虽说是以课程标准、教材和高考考纲为主,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复习的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对复习资料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一本合适的复习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纵观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高考复习资料其结构体系和内容基本大同小异,但是绝大部分资料书刊都是以文化班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作为出发点来编写的。这些资料内容多,练习题难度大,根本不适合艺术生的高考复习需求。

这些年,我们学校各个学科组都针对我们学校艺术考生占主体的特点,编写了适合艺术生的校本复习资料。我们地理科组也不例外,专门针对高三艺术生基础薄弱、复习时间短、高考分数要求差异等特点,编写了自己的复习材料(图4)。我们的复习材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我们把整个高中的地理知识缩减成为约10页A4纸这么多的内容,要求每一个艺术考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做到流畅背诵、认真理解、灵活运用。第二部分是精选精编的练习题,包括每周3到4次的选择题,每周1到2次的大题、专题,每个月两三次的月考检测题(也就是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每一次的考题都认真依据考纲去精心编选,天天练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每次都是同高考的分量相同的11道题目。周周测以专题为主,根据我们的复习进度每次使用3到4道大题进行专题检测。月月考则是以高考题为蓝本编写的一份完的整地理试题。月考如果时间合适则与政治、历史一起组成文科综合卷考试,但如果时间不合适,那我们就利用晚自习的一节课(50分钟)去进行考试。第三部分是高考真题,包括最近3年全国1、2、3卷试题,以及我们梧州市的历次摸底、模

第5页 拟试题。

我们这些自编的资料,除了高考真题部分是原封不动的使用之外,其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集中全科组的20多位地理教师进行共同研究讨论,精心选择之后才印发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我们首先是认真按照考纲的要求编写好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使得学生通过背诵这些内容能够基本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地理知识体系和答题模式。我们在编写材料二的时候,大量搜索、研究试题,使得选用的每一道练习题都符合我们已经做好的材料一,并且仔细把握练习题难易程度,力求使我们的练习题既可以针对考纲考点,又与我们艺术生学识水平相适应,避免选用高难度的偏题、怪题,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有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不要浪费时间在得分效率不高的练习上。

6.3 制定合理复习目标,依据考纲大胆调整复习重点内容

前面在艺术生的学习特点、高考录取分数要求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已经谈到,艺术生的复习教学与文化班学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师在为艺术生复习制定目标时也就要适当的降低期望值和要求。我们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地理技能,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的运用基础知识去认真地解答难度系数在平均值的题目,然后如果还有时间和能力再去冲刺较高难度的题目,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能够完满的掌握解答约占地理高考总分70分的中等难度题目为基准。具体来说,我在对整个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处理上实行了“考纲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与训练,考纲高难度内容大胆删减”这个以高考分数为导向的复习原则。

一是对考纲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与训练。例如气候、工业、农业等知识板块,是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也几乎是高考年年必考的内容。对这些地理知识,我把它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总结,并使用较多的习题对学生进行高密度的强化训练,直到学生对有关重点知识的试题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解题思维,能够做到一见到类似的题型就可以形成相关知识点的条件反射,力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重点复习过的考点能够做出八成的分值。

二是对考纲高难度内容大胆删减。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的复习内容,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即使是在高一上新课有足够的时间去详细解析,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且近几年地理高考对这块内容的考查出现的频率较低,即使有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要做对这种高难度的试题,除了要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识,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和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题目的选拔性很强,是考试以50到55分为基准的艺术生所力不能及的。因此,在复习内容的处理上,我就是直接放弃了对整个地球运动这块内容的复习。类似这样高难度高要求的复习内容还有很多。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大胆删减,虽然会导致学生地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也不符合地理教育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升学利益出发,从只追求高考分数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看似有很多缺陷的删减,只要方法恰当,教师对考试重难点把握合理,实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数的手段。

6.4 以高考真题为重点,实行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让学生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做到熟练

第6页 地运用知识去解题,那么选择怎么样的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做法就是使用高考真题去精讲精练。上面已经提到在我们自己编写的校本材料当中,练习题有两部分。其中的第二部分我们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和考试检测时使用,第三部分的高考真题则是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在按章节复习各个知识点的时候,就把与此知识有关的高考真题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做题,接着教师再分析题目的材料内容、设问特点、考查方式、答题思路等,最后由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对照,根据学习内容判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老师在使用高考真题分析知识点的时候,并非是单独的一道题目就是只对应于一个知识,而是用题目把相关的考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和考查体系。比如,在讲到“气候”这个考点的时候,我们首先把气候的成因分析这种最基础的试题让学生去做,得到简单的答题思路,接着就把与气候相关的如农业区位、工业布局、交通、河流等高考试题交给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气候这一整体内容考试会怎么考,答题应该如何回答。

通过三个月的使用高考真题去强化练习与复习,学生认真做完了十几套高考真题,也就是相当于学生经历了十几场次的地理高考实战演练,并且经过了教师对试题和解题过程的详细分析,学生就掌握了对地理高考试题该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审题查找考点,如何依据学过的知识组织答案等最基本的答题方法。所以使用高考真题让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考分的重要途径。

总结:我们艺术生的地理高考复习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艺术生的复习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考试文化分数要求比较低。所以我们在艺术生的复习过程重采取抓住重要考点、学生容易得分点,合理放弃高难度教材章节这种并非是全面掌握知识的高考复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复习效率。从几年来的高考实践中、从我校年年不断攀升的艺术生高考升学人数中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一点小小经验,不足指出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小学科普兴趣课教案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