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2024-06-14

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精选11篇)

1.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一

XX三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

设计(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3.知道1千克=1000克。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

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

3.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5.知道1千克=1000克。

千克和克

3课时

认识千克

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感知轻重。

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3.动手操作,试一试。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

4.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演示各种秤。

在生活中,人们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时都使用台秤。

.买东西。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物品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的质量的?

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拓展知识。

理解“净含量”。

出示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载重量”。

出示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4.读教材第30页“你知道吗?”。

一袋大米重25千克,4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到商店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

课堂作业新设计

25×4=100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第29页“想想做做”

.1千克 5千克 提示: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1000千克 XX千克 3.8 7 4 4.略

认识千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概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质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认识克

教材第31~33页的内容。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的实际质量观念。

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实物,电脑,图片。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佳佳身高140,体重45。

想一想,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个是计量物体质量的?你还知道其他的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吗?

板书课题:认识克

师:你知道了“克”的哪些知识?还想学习“克”的哪些知识?

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克。

.克的认识。

教学例题,演示:你能从秤上看出这袋食品的质量吗?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只有135克,那么135克是不是很轻?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用小型电子秤分别称贰分、一角、一元的硬币,看看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少粒。再取出1克黄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2.称一称。

称一称你的数学课本、文具盒大约各重多少克。

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看出下面的水果各重多少克吗?

3.千克和克的关系。

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

教师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台秤称2袋盐,指名读数,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1000克是几千克?

4.1千克是多少克?

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

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5.练一练。

千克=克

4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6千克=克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名称。

一块香皂重40。

一支钢笔重20。

一只小鸡重100。

2.填空题。

1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克。

1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克,是千克。

3.判断题。

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1千克棉花比1000克铁轻。

4.2千克=克

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

7千克=克

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6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克 克 克

2.5 1000 1

3.✕ 􀳫✕

4.XX 3 9 7000

思维训练

350-200=150 略

教材习题

.70克 90克

2.150克 1250克

3.第一克物品比1克轻,第二个物品比1克重。

4.XX 3 9 7000

5.略

认 识 克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千克=1000克

认识千克后自然要认识一个更小的单位——克,并且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关于千克和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对于估测能力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有待加强。由于课前教具学具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完全感知到克适用于哪些物体的单位,教师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讲解。

这部分内容包括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个部分。教材先从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计量单位“克”引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然后认识大小不同的砝码,安排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体会1克很轻;再实际掂一掂2分硬币等物品,丰富对1克的感知,初步形成1克的观念。接着通过用秤称两袋500克的食盐,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在“想想做做”中还通过观察、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丰富感知、提高认识。

通过掂、估、称等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硬币的重量,使学生认识到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1克、2克、3克……的物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克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提高学生估计物品轻重的能力。

练习五

教材第34、第35页的内容。

.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物,秤。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哪些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算一算。

7千克=克

4000克=千克

6000克=千克

2千克=克

在○里填上“>”“<”或“=”。

4千克○400克

1千克○1克 克

350克○50千克

.教材第34页第1、第2、第3题。

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教材第3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34页第5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教材第35页第6题。

5.教材第35页第7题。

学生集体交流。

教材第35页的思考题。

基本练习

.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

2.7000 4 6 XX >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3000克○3千<

.第1题:克 克 千克 克 第2题:依次重200克 20千克 2千克 200千克 连线略

第3题:< = > <

2.10袋 10×3=30

3.70×4=280 280+190=470

4.2号杯里的橙汁重60克。

估计3号杯里的橙汁约重120克,4号杯里的橙汁约重180克。

5.略

思维训练

3个菠萝+1个苹果=1个菠萝+7个苹果

3个菠萝

=1个菠萝+6个苹果

2个菠萝

=

6个苹果

个菠萝

=

3个苹果

5倍

4倍

3倍

2倍

相等

􀳫

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千克和克知识的综合练习。第1、第2题,通过对实物和相应质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质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通过比较,巩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第4~7题着重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中第6题是简单的估计。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推理,寻找出1个菠萝和1个苹果之间的轻重关系。

2.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二

一 、片段写作

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比同龄人要矮很多。要不是开学报到那天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我还真怀疑他走错教室了。他长得很迷你,什么都很小,小小的脸庞,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最可爱的是他小小的眼睛。那双眼睛可真神奇!一般人的眼眶是狭长形的,他的却是偏椭圆形。小小的黑眼珠子嵌在小圆眼眶里不停地转悠,真是有说不出的机灵。以前有听别人说起过“豆大的眼珠”,一直不能领会,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冒出一个词“绿豆眼”。他喜欢笑,一笑起来,整个五官都“挤”在一起,特别生动。这时你会发现他的小嘴唇颜色特别鲜亮,小眼睛连缝都没了,反倒小脸庞上出现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让人忍不住想去戳一戳。他有一头自然卷发,发质偏黄,总是蓬松地堆在头顶。他有一个习惯动作,当遇到难题或遭到批评时,总是用右手不停地挠头皮。这时他的那头卷发就像秋天的杂草一般了。你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袖珍娃”——高昊博。

沈思怡 浙江省桐乡市第九中学701班

[【蔡老师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这就叫“千人千面”。那么写作中如何才能将一个人的外形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绘。这段文字刻画人物肖像可谓独到。首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小”来细描细绘。个子小、脸庞小、鼻子小、嘴巴小、眼睛小……这是从整体上来把握人物的外形特征。其次,作者能选取最有特征的点来进行突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眼睛,让人看到一双机灵的“绿豆眼”。对于小酒窝和黄色卷发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最后,还能找到“迷你”“袖珍”等恰当的总结性的词来概括其特征,更强化了人物的特征。

当然,这段文字还有一个小瑕疵。对人物瘦小的形体描写不够准确。可直接写他的身高、体重,比如:“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身高不过一米三,体重大概三十多公斤,看上去像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3.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作文 篇三

让世界充满爱,就是让爱心作主来关注身边每一位需要关注的人,歌颂充满爱心的人物,呼唤奉献爱心的行为。确立了这样的中心,作文时就不会偏题离题。

思考之二:下笔之前,围绕中心从多方面作广泛的思考,以便打开思路。一方面,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助人为乐者有之,慷慨解囊者有之,见义勇为者有之,为民请愿者有之,无私奉献者有之„„选择这样的事例诉诸笔端,歌颂他们爱心的博大,感动自己和读者。另一方面,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可有些人的爱心却渐趋泯灭。“学雷锋”走过场的多了,扒手猖狂作案众人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的多了,英雄流血又流泪也时有发生了,„„当我们耳闻目睹类似的情形,也可将这些内容来个“笔伐”,像当年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呐喊——“救救爱心!”

思考之三:用恰当的方法表达。

1、以小见大。写作时,我们可以让“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于半瓣花上道爱心,于小事情上看大问题。“以点带面”,反映现实,观照人生。

2、细节点化。“于细微处最见精神”,真实、典型、有表现力的细节最能刻画形象,表现主题,产生感人至深的效果。如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鄙视的眼神,等等。

成长路上有爱

要说我啊,真是个幸运儿,虽说出生在平常人家,家境一般,但却不失爱。特别是我的妈妈,对我,那可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纵有千言万语,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哟。

少时的我,懵懵的,时常误解父母的爱。此时我也上初中了,才深切感受到做妈妈的辛酸:每天早晨六点半我就要起床,赶着上学,妈妈总会在我起床时,就把早餐准备好了,让我能享受到一顿顿丰盛的早餐,按妈妈的话说,我正在长身体,应补充营养;紧接着就是自己赶着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疲劳尽显在脸上。看看,眼见的妈妈那光滑的脸上渐渐爬上了沧桑的皱纹。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后,怎么不见早餐,心正闷着呢。为了了解实情,我好奇地打开了妈妈房间的房门。怪的是,平时“懒惰”的爸爸竟也来了个早起,并已洗漱完毕,而“勤快”的妈妈却赖在床上。爸爸瞧我一脸困惑,解释道:“快点换好衣服,送完你去学校后还要送你妈妈去医院!”此时我明白过来,焦急地问:“妈妈,您怎么了?”妈妈轻描淡写一句:“没事儿,只是肚子有点痛,待会儿上医院看几下就没事了。快跟爸上学,等下迟到可不好。今天我没做早餐,你就回学校吃吧,委屈一个早上好了!”说完,爸爸连忙拉着我走。我眼睛蒙了,妈妈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我,竟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

那个整天我那有心思听课,脑里子全是妈妈。终于熬到放学,我快速走向校门,极想快速回家。“晖,这呢!”一句熟悉的叫声,急速拉近了我的视线。“妈,怎么会是你?不在家里休息,干嘛又跑这来?”“没事儿,你看我还能来接你放学就知道我没事了!”尽管妈妈用尽了她最大的能耐想掩饰自己的不舒服,但平时声音洪亮的她,现在像是一只被拔掉牙齿的老虎,显得那样的弱不经风……爱在不言中啊!

爱,或许是父亲的一阵斥责,或许是老师的一声表扬,可能又是母亲的一句叮嘱。爱是润滑剂,是人生的蜜糖,也可能是带苦味的良药。因为爱,我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的生活充满芬芳;因为爱,我的灵魂才熠熠生辉……请记住,爱无处不在,爱无时不在。(810字)

爱的脚步

春的脚步是又轻又柔的,你听!“沙沙沙”,春踏过了树叶;夏的脚步是又急又快的,你听,“哗哗哗”,夏抚摸了流水;秋的脚步是又重又实的,你听“咚咚咚”,秋摘下了果实;冬的脚步呢?冬的脚步像是水波扩散,无声无息。而妈妈的脚步,似春,似夏,似秋,又似冬。

静夜,当我困倦卧床时,我听到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我知道,妈妈来给我盖被子了,她的脚步又轻又柔,深怕踩到地上的蚂蚁似的,我享受那种心情,因为那是妈妈的爱,那是爱化成的脚步声,伴我酣然入睡。

放学,当我焦急地在校门口徘徊时,“哗哗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入耳朵,是妈妈,我笃定,因为这是妈妈来接我放学的脚步声,又急又快,每当这时,我便飞快地扑进母亲怀中,听着她的喘息声,我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爱,伴我平安回家。

犯错,当我不安与害怕时,我会听到妈妈“咚咚咚”地走过来,我心里的节奏像抢拍似地狂跳,然而,妈妈的话却始终鼓励着我,她总是原谅我的幼稚与无知,她总是告诉我应走正确的路,让我收获多多,而妈妈那又重又实的脚步,伴我健康成长。

考试,是让我又焦急又不安的字眼,像是中了邪一样,每当一大考,我的心情,便变得不安与暴躁,然而我真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好妈妈,她懂我,她也知道如何安抚我,每当走过我身后,她都是静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不让我有所察觉,这是妈妈用她的爱在保护着我,伴我走过荆棘之路。

今天,我走上了考场,出乎意料地,我的心出奇地平静,我与妈妈肩并肩地走着,听着她的脚步声,我对她说:“妈,你真的好厉害。”妈妈一脸茫然,但我不明说,因为这份爱,其实我们都懂!

4.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篇四

1、看拼音写词语

zǔn áo

yì rán ()

è liè ()

miǎn lì ()

rě rén jī xiào()

chà dào ()

zhēn zhì ()

ménɡ lónɡ ()

qī liánɡ qǐn()

bù ān xí()

2、选字填空

艰,坚

()持()巨()固()险()贞无()不摧

()强()辛()定()决()苦举步维()

3、按要求写句子

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把这句话改为反问句)

②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把这句话改写为被字句)

③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4、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使它成为一段连贯的话。

()老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嫣红嫣红的花穗。

()春天,万物复苏。

()微风吹来,花穗随风摇曳,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火红的彩云在空中飘浮。

()小小叶片娇嫩嫩、绿油油的.,展示出无限的生机。

()花开花落,新叶抽出。

()在这绿叶丛中,一串串树种渐渐长大成熟,吐出了洁白的杨花。

()那一缕缕、一团团的杨花,载着树籽去孕育新的生命。

5、写出两句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五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利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怎样认识物体”一课用“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为科学探究主题,让学生自主经历一个“用感官辨认物体”的科学探究历程,意识到用感官认识事物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4、怎样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

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教学准备:杯子、筷子、橡皮、石块、橡皮泥、各种各样的球、水果、盐、醋、酒精、牛奶、各种饮料等。活动过程:导入

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物体?你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探究过程:

活动一: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怎么辨认他们?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各样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常用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

(2)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及认识的方法。用眼睛看(视觉):可识别物体的大小、形态、颜色和方位。用鼻子闻(嗅觉):可识别物体的气味。用舌尝(味觉):可识别物体的味道

用手摸(触觉):可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质感等。

师总结: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二:用我们的感官比较不同和相同

1、用手分辨物体。在不透明的包内放入石块、橡皮泥、苹果、橘子、梨等不同物体,让学生依次上前只通过手的触摸来区别是什么物体。

2、运用综合感官分辨物体。在桌上分别摆上四杯颜色、数量相同的液体:水、糖水、盐水、白醋;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区分液体的方法;注意先用眼看,再用鼻子闻,闻物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把物体散发出的气味扇到鼻子边来,不要用鼻子直接凑近物体闻,以防有毒气体的伤害。最后,用筷子各沾一点尝;小组代表上前来用各种感官区分这四杯不同的液体。

3、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4、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课后反思:运用感官判断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但如何按一定的顺序去分辨,孩子们可能没有想过,所以在分辨四杯液体时,不是那么准确。

5、给文具分类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知道给事物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活动准备:各种文具

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对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活动。探究活动:

1、给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

自由分类。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展示自己的分类情况,说出分类的依据(标准)。小组汇总分类用到的标准。

根据自己和小组对文具的分类情况,对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展示文字资料,明确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生活中的分类。

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对生活中的分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分类的标准,尝试解释分类的意义。针对生活中不合理的分类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拓展:师: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对,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分类,它们是怎样分类的?课后再去调查一下。

课后反思:给文具分类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在活动中,能很快地用了几种分类方法,但总结的还不太好。

6、哪杯水热

教学目的: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温度计、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杯热水:谁能知道这两杯水那一杯更热?用什么方法? 生:触摸

师:除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知道热水的温度? 生: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师讲解:温度、温度计

2、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三、想办法使热水温度降得更快一些。师: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生讨论

分组设计实验活动(师指导,巡视)注意记录实验数据。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自由活动

师:你会使用温度计了吗?你想测量那些物体的温度? 生自由测量活动

五、拓展活动

师: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不正确,同样的热水,不同的小组的测量数据不同,并且温差较大,数据的记录上也是有不同的失误,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强调学生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7、水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要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师倒一杯热水)

师:这是一杯热水,如果要测量这杯水的温度变化,你认为应该怎样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实验的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小组分工、防止烫伤等。)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要对所要进行的实验研究项目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预测,我们今天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大胆猜想和预测,并把猜想记录下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三、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收集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热水的温度降的更快些?

课后反思:学生在观察水温逐渐变化时,非常认真,但降水规律的变化曲线学生较难理解。

8、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学会初步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三、课前准备 :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出示杯子不相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多,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出示课题《哪杯水多?》

(二)新授: 探究活动1:

1)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说出判断的原因。2)学生交流。

3)归纳: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多。探究活动2: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相同时哪杯水多。2)学生观察、汇报。

3)归纳:当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多。探究活动3:

1)观察:当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哪杯水多?

2)讨论当无法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水的多少时,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3)学生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法。

4)小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指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量筒。

(三)课堂拓展:

1)先估计杯中水的体积,再进行测量验证,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交流实验结果。2)学生交流生活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与应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

自己设计制作简易量筒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带来的杯子各种各样,所以哪杯水多很难判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并能较好的使用量筒。

9、有趣的不倒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

2、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难点: 不倒翁重心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可爱有趣的不倒翁

教具:一个不倒翁、一个装有1/3瓶泥土的瓶子 学具: 每组1个不倒翁

制作材料: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听好: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学生猜测)

是它们吗?(出示课件:一组摇摇摆摆的不倒翁)(是)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早到晚不睡觉,千人万人推不倒。)大家说的都很在理,抓住了它的特点:推不倒,猜出是不倒翁的。这么可爱有趣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玩?(想)在同学们的桌洞里就藏着一个不倒翁,大家拿出来玩玩吧。(学生尽情地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有的同学甚至把不倒翁的头部摁到了桌子上,可是一松手,不倒翁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推不倒。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是啊,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猜这里面一定藏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参与其中。

3、学生交流,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4、动手制作不倒翁。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现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不倒翁?(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待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有创意的作品。好,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可加以适当的帮助。做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

讲桌上已经摆上了大家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师边说边推弄不倒翁)谁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件作品最好?为什么?哪一件最有创意?(学生评)

师:请最佳作品获得者上台和大家见面。(握手祝贺)请最有创意的作品获得者上台。祝贺你们!师:这几个虽然推不倒,但是总往一边倒,是为什么?请小专家们帮助分析分析。生:因为橡皮泥放偏了。师: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 生:底部的中间

师:课后你们调整调整好吗?除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制作不倒翁?(半个乒乓球、半个苹果、半个桃子等)如果大家有兴趣,课后还可以寻找你喜欢的材料试着再做一个不倒翁。

6.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六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7.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七

1、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透明的。

2、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水沸腾的温度叫。

4、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受冷时,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5、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现象。

6、水是生命的。人的生存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

二、判断对错。(8分)

1、水和空气的不同是体积不同、流动的方向不同。 (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液泡不能接触杯壁。 ( )

3、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

4、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增大。 ( )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40分)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点碎纸片,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4)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四、回答问题。

1、空气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14分)

2、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会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请你设计实验研究。(17分)

3、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4、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5、烧开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6、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7、你怎样用过滤的方法使浑浊的水变清?

8、①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

②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9、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10、什么叫热胀冷缩?

11、什么叫做溶解现象?

12、怎样保护水资源?

8.三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 篇八

一、语言活动室:

1.选字搭配成词语:

(须较定赛对未试然)

必: 必须

比: 比较

2.积累词语:

表示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形容着急的四字词语:___、___、___、3.书本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享受到了旅行的快乐,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___,是那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来到了___的日内瓦,它在___(国家)的西南部,它还有___的美称;来到了小朋友最喜欢的儿童游乐场

___,它是美国美术动画片的先驱____在1954年创办的。除了书中介绍的这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外,你还知

道哪些,把它介绍给大家_____。(注意:至少2个;写清楚哪个国家或哪座城市的。)

二、阅读天地:

(一)爸爸教我懂礼貌

星期天的中午,爸爸把丰盛的午餐做好了。

呀!可真不错,有油炸香肠,红烧鲤鱼,还有我最爱吃的绿豆芽炒肉。我看着美味佳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便pòbùjídài()地拿起筷子向香肠伸去。忽然,一只大手把我的胳膊抓住了,我抬头一看,是爸爸。他抚摸着我的头说用餐要先请长辈你怎么吃上了快去把姥姥搀来吃饭。

饭后,爸爸yǔ zhòng xīn cháng()地对我说:“你这孩子真是没礼貌!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尊敬长辈

是咱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个传统保持发扬下来。”我听了这些话mēn shēng bù xiǎng(),觉得脸上火

辣辣的。

1.给短文的拼音的填上词语。

2.“礼”字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可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3.照样子写词语。

ABB的词语: 火辣辣()()()

表示时间短:忽然()()()

4.给文中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一)难忘的启蒙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斥责。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未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裳下村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悔),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

有一次上书法课,陈先生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不能这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书法课的前半节课我竟和同(坐座)的同学说(悄悄俏俏)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1.写出近义词:确实()斥责()

2.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掉:

3.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文中的老师对我批评,一次是因为_______;另一次是因为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陈老师是个的老师。

5.写话:教过你的老师中哪一位让你最难忘,用几句话写一写让你难忘的原因。(30个字以上)

四、习作芳草地

我学会了_________

9.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九

安县界牌镇龙集小学五年级学生王玉玲

指导老师张晓瑜

安县界牌镇有个西明村,过去,这里不但没有漂亮的花花草草,也没有什么人到这里来玩。不过,今年的五月,西明村天天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迷惑不解地问爸爸。

爸爸说:“那里种植了薰衣草、玫瑰花、马鞭草… …许多不同的花,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彩色海洋,人们把那里称作‘花海’。大家纷纷沓至而来,就是为了欣赏那里的美景。”

听了爸爸的话后,我便一直向往着哪天也能亲眼去看看。

星期天,爸爸说带我去西明村赏花,我高兴极了。一进村,我便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说:“哇!好美啊!”真像是走进了花的海洋:成片成片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玫瑰就像五彩的浪花;而那成片成片紫色的薰衣草和紫色的马鞭草就像紫色的海水。

偶尔来一阵风,花儿随风摆动,就像碧波荡漾的大海。风儿带着诱人的花香四处飘散,吸引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金黄色的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来穿去,翩翩起舞。

许多的游客正在花丛中游玩,大人在拍照,小孩在追逐打闹、捉迷藏,到处都洋溢着孩子的欢声笑语。

这时,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正被这美丽的画卷吸引着,爸爸说:“别发呆了,快过来拍照

吧!”我和爸爸站在一起,“啪”的一声,照片出来了。当我看见照片上灿烂的笑容和鲜艳的花朵时,不由自主的开心地笑了。

10.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篇十

第一单元

一、教材简析:

种凤仙花(第1课-5课):1、播种发芽;2、茎叶的生长;3、开花了;4、结果了;5、凤仙花的一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动手、动脑的习惯,科学探究自然事物的态度。

2、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知识目标:

1、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学会种凤仙花。

2、能认识植物的六个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4、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5、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6、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7、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整体分成部分的能力、比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三、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四、教学课时安排

1、播种发芽1 2、茎叶的生长1 3、开花了1 4、结果了1 5、凤仙花的一生1

自由研究1

第一课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播种方法播种深度种子方向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四、教学反思

要抓住学生,重视学生的亲手种养。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四、教学反思

学生还没有看到播种的凤仙花苗,画它的茎叶有困难。

第三课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结果了

【教学目标】

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难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1、晒干

2、装入瓶中

3、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11.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植物观察日记一 篇十一

水仙观察日记

今天是双休日,早晨我起来晚了点,但却看见水仙早就醒了,正在晒太阳。我懒洋洋地走到阳台,翻了翻水仙的嫩芽,也没什么变化,突然,我发现最大的那棵水仙的靠近根的枝上又长出了一个大约半厘米的小芽,由于太高兴了吧1只听吱得一声,我一看,轻轻拍拍胸脯说:“还好没折断”。今天早晨空气真好,晨跑了半小时后,我嘴嚼着面包,一边吃一边看水仙。由于今天天气很好,水仙的每个枝都分开来,舒展舒展,放松放松。那个花骨朵,一个劲儿往高处钻,今天又比昨天长高了半厘米,真是值得一提!

今天的变化真大呀!花骨朵不仅长高,而且又长出了一个小芽,真让人高兴!

第二天早上我6点就起床了,因为要跟老爸去爬山。当然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忘不了,一起床就拿起尺子跑向水仙。真不幸,今天怎么换水仙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一看坛底,哦,原来这几天,太阳公公出来闲逛,把水仙的养料都偷去了,怪不得无精打采的,我无奈地把坛子装满水看了看他,心想:但愿,他能再次挺起胸膛!

今天下午的英语课真高兴,我哼着小曲回家看水仙。天哪!他怎么四脚朝天掉到地上了,原来,妈妈晒衣服的时候把他弄掉了,我一边拾起来一边埋怨妈妈。我把水仙的根调理好后,又放到小坛子里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还是老师说的对,养花比养动物好多了。

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二:

爬山虎观察日记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色。爬山虎在十月以前老是长茎长叶子。新叶子很小,嫩红色不几天就变绿,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叶子一顺儿朝下,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有脚的。植物学上大概有另外的名字。动物才有脚,植物怎么会长脚呢?可是用处跟脚一样,管它叫脚想也无妨。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儿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儿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儿,休想拉下爬山的一根茎。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三

香葱生长日记

8月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和妈妈从植物园买了两包种子:一包是四季小香葱,一包是西红柿。我很兴奋,一回到家就把这两包种子种了下去。我要每天都给它们浇水,希望它们早日发芽。

8月2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飞奔到阳台,看我那种下的种子发芽了没有。可是,十七天过去了,种子还没有发芽,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心想,这两包种子怎么还不发芽呢?

8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早晨,我正准备刷牙,妈妈突然大叫:“汝熙,快来看啊,小香葱发芽了!”我飞奔到阳台一看,有一棵像莲子芯一样的小绿芽冒出来了,真可爱!我高兴地抱住妈妈亲了又亲。

8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我去观察小香葱的芽。呀,又冒出两棵小绿芽!我急忙告诉妈妈,妈妈问:“是哪棵小绿芽先冒出来的呢?”“那棵小绿芽已经长成大绿芽了,像一根绿色的缝衣针,肯定是它先冒出来的。”我激动地说。我赶紧用尺子量了量,它已经四厘米高了。

9月4日 星期二 晴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下一篇:感受春天的存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