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2025-02-01

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精选8篇)

1.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一

关于“8.12”天津爆炸事故的专项自查自纠报告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18日9时,遇难114人,确认身份83人,其中公安消防18人,港务消防32人,民警6人,其他人员27人,未确认身份31人。

事故发生后,县交通局要求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深刻汲取此次事故教训,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进行自查自纠,全面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我公司领导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和关注,第一时间召开了企业内部安全专项会议,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以“天津爆炸事故”为警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进行自查自纠。务必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现将此次安全大检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明确责任,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以各部门(班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小组。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认真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自查情况 针对公司实际,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各种隐患。坚持把隐患自查自纠工作与日常安全监管相结合,加大整改力度,加强安全监管。

(一)企业和人员资质情况:危险货物运输营业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不存在非法运输;从事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押运员持证率百分百。

(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危货停车场路面畅通;驾驶员、押运员认真落实车辆维修、检测制度,经常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病车上路,配备好消防器材,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保证行车安全;现场作业不存在违章操作情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齐全。

(三)监控平台运行情况:建立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做好GPS监控日记。

(四)安全管理规则制度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有效落实;安全设备设施投入充足;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结合我公司实际生产情况,制订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特在公司厂区内组织了一次应急急救演练,演练顺利结束,取得了大家的认可。

三、存在问题

在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发现问题,当即整改。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厂区危险化学品车辆未按规定停放在指定地点;

2、部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劳保用品佩戴不规范或者不齐全,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4、部分消防栓门在上次台风中损坏,还未购置新的。

5、GPS监控检查频率偏低。

6、电子气瓶库1、2、3号仓库排气扇损坏。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检查出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强化措施,督促部门按时整改,按期复查,跟踪整治,确保整改到位。

五、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自查自纠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公司厂区内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自查自纠活动,排除了我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苗头,杜绝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总之,公司通过此次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自查自纠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的安全生产工作。现场生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XXXX有限公司 2015-08-22

2.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二

关键词: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安全

1 2010年7月份相继发生的两起管道爆炸事故

1.1××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 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该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 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 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 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 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 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 (内径0.9米) 上的排空阀, 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13时左右, 油轮暂停卸油作业, 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时左右, 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 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 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 引发火灾, 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 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 形成地面流淌火, 火势蔓延。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 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1.2 南京“7.28”爆炸事故

7月28日, 南京市发生爆炸事故。在原南京××厂厂区内进行拆除作业期间, 施工安全管理缺失, 施工队伍盲目施工, 挖穿地下丙烯管道, 造成管道内存有的液态丙烯泄漏。泄漏的丙烯蒸发扩散后, 遇到明火引发大范围空间爆炸, 同时在管道泄漏点引发大火。截至7月31日, 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 120人住院治疗 (重伤14人) 。事故还造成周边近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000多户居民住房及部分商店玻璃、门窗不同程度破碎, 建筑物外立面受损, 少数钢架大棚坍塌。

2 事故原因及问题分析

2.1 事故原因

以上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共同点都是管道泄漏引发大火爆炸, 还都是由承包商引起的。大连××公司火灾事故是卸油作业添加脱硫剂时, 卸油完毕, 而添加脱硫剂未停, 引发管线内化学爆炸, 造成管线泄漏大火。南京爆炸事故由于盲目施工, 挖穿地下丙烯管线, 造成管道内液体丙烯泄漏, 蒸发后遇明火引发爆炸。两起事故均属于重特大事故, 大连××公司火灾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 但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 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 周边海域受到污染, 社会影响重大, 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损失超过一亿元以上;另一起南京7.28爆炸事故, 则造成13人死亡, 入院治疗120人。两起事故都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

2.2 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南京爆炸事故中, 施工人员在不了解现场情况的状态下盲目施工, 挖穿丙烯管线, 造成泄露。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 不了解加剂的特性。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 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三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大量集中放置。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 大量液态丙烯长期封闭于地下管线内, 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3) 管理的缺陷

一是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二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 管理混乱, 信息不畅, 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 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 三是这两家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 现场监护不力。

(4) 事故应急管理的缺失

一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 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二是罐区阀门无法关闭, 造成着火源无法切断。三是事故应急机制流于形式, 未进行过类似实战应急演练。四是施工人员不了解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知识。南京爆炸事故, 如果在事故初期及时点燃泄露的丙烯, 就不可能发生爆炸。

3 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两起事故损失重大, 发人深省, 应当吸取经验教训, 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3.1认真研究分析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状况,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针对所有储油罐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储油罐及其附件 (包括罐前阀) 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制度, 定期检查维修, 对罐前阀定期进行开关测试, 包括电动阀和手动阀, 确保各部件灵活好用。对防火堤的严密性进行查看, 尤其是进出油管线和伴热管线的穿墙处, 还有罐区排水阀门在平时是否关闭。罐区内的电源线是否埋地, 如果有架空线要及时整改。不止是站内, 还要延伸到外管线的安全管理, 针对运行多年的老管线要全面进行检测, 加强阴极保护, 加强外管线的反打孔盗油, 确保输油管线的安全。

3.3.2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工艺流程切换。

实行操作票制度, 一人唱票监护, 一人操作, 在流程切换时, 值班干部要到场监护, 确保做的万无一失。

3.3.3加强对承包商和特殊作业安全管理, 坚决杜绝“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 现象。

针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 要先进行安全教育, 才能入场, 让外来施工人员了解生产区内物料的特性, 知道逃生路线, 知道应急处理知识。对特殊作业施工现场, 定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如有可能实行旁站式现场安全管理, 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处理。

3.3.4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 要多假设几种事故模式, 全面考虑事故的危险性。对预警装备进行检查, 可燃气报警器、火灾预警装置、现场监控等预警装置逐一检测。固定消防设施, 包括停电时的柴油发电系统, 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 做到定期保养, 试运行, 职能部门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5加强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安全论证和安全管理。

立即对加入添加剂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加入有氧化剂成份添加剂的要立即停止作业。接卸油和输油过程中确实需要加入添加剂或进行其他作业的, 要对加入添加剂及其加入方法等有关作业进行认真科学的安全论证, 全面辨识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与罐区保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确保安全。加剂装置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施工。

3.3.6进行全员的事故分析, 开展讨论。

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吸取这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 落实到本职工作中, 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发生类似事故。

3.天津港爆炸事故威力为何这么强 篇三

爆炸威力有多大 中国地震台网官微13日凌晨表示,该网清晰记录到本次事故共有两次爆炸。第一次发生在8月12日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在30秒钟后,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对地面的冲击振动被地震台网记录到,这部分能量共折算为24吨TNT,但实际爆炸的能量更大。

据介绍,TNT炸药是一种烈性炸药,威力强大。现在TNT通常被用来形容爆炸所产生的威力。理论状态下,1公斤TNT可以让一个100公斤重的物体移动4.2公里,一公斤TNT的爆破力可以炸毁混凝土结构的房屋。

公开资料显示,1吨TNT的威力相当于二战中的常规炸弹,21吨TNT的威力相当于杀伤力较强的大型燃料空气炸弹,杀伤半径高达1500米,可以引起3级左右的地震。等值换算,战斧式巡航导弹的TNT当量约为454千克,即第一次爆炸相当于近7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能量,第二次爆炸的能量则接近于46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地爆炸。

公开资料显示,瑞海公司注册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天津口岸危险品货物集装箱业务的大型中转、集散中心,也是天津海事局指定危险货物监装场站和天津交委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单位。公司存储的化学物品多易燃易爆。

据了解,事发仓库内存放四大类、几十种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气体、液体、固体等化学物质,除了电石,主要有硝酸铵、硝酸钾等硝酸盐物质,这些固体氧化剂遇热、碰撞都容易爆炸。据了解,目前现场已检出液碱、碘化氢、硫氢化钠、硫化钠等4种物质。

为何火势绵延不绝 为何在火灾之后发生如此巨大的爆炸,而且火势绵延不绝?据央视报道,爆炸8个多小时后火还没有熄灭,原因之一是因为易燃物中含有电石,要用沙土掩埋火势。电石是碳化钙的简称,遇水会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化工专家表示,遇到遇水易燃的物质如电石等,要采用干粉等方式灭火,而非用水。

广东省危险化学品专家蔡先生表示,事发仓库存储的多种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钾是强氧化剂,是以前制造炸药的原料,遇可燃物可助长火势,遇热可分解出氧气,加剧其他物质的燃烧,强烈的碰撞也会引发爆炸,会加重事故的发生。

事故救援为何出动防化兵 8月13日,北京卫戍区防化部队、国家级核生化应急救援队赶赴现场。

防化兵被称为与“毒魔”打交道的部队,在战争时担负着遂行部队的防化保障任务,是军队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技术骨干力量,并可担负燃烧武器的使用、防护任务;平时则担负有害化学物的处置和地方有害化学物的监测与安全防范工作。

这次涉及化学品的爆炸事故,消防官兵执行任务后,为防止化学有毒物质扩散,要靠防化团来进行更专业化的处理。根据指挥人员的安排,防化兵首先要进行化学侦察。侦察小组的防化兵一般需要穿着隔离式防护服、背着氧气瓶进入现场,摸清楚事故现场的物质种类,是否有毒,如果有毒到何种程度。将这些情况汇总给指挥员后,再由控制小组上场。待情况稳定后,由洗消小组携带设备对毒剂进行清除。洗消设备通常包括燃气射流洗消车、自动喷洒车、淋浴车等。

空气甲苯超标有何危害 天津政府官微13日发布消息称,对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周边环境应急监测后发现,甲苯和挥发性有机物超标。

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后,会出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副产物。甲苯有什么危害?沈阳化工大学的化工环保专家李庆禄说,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毒,燃烧后会产生很多不同物质,干扰人的内分泌乃至中枢神经。

4.8.12天津爆炸事故反思 篇四

从电视报道和网络消息:仓库发生火灾的时间是晚上22:50分,消防官兵救火灭火,到23:34:06秒发生第一次爆炸,随后30秒后发生第二次大爆炸。

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已经禁止访问),该公司仓储业务的商品类别有: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氩气、压缩天然气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甲乙酮、乙酸乙酯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硫磺、硝化纤维素、电石、硅钙合金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钾、硝酸钠等);

第六类:毒害品(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第八、九类:腐蚀品、杂类(甲酸、磷酸、甲基磺酸、烧碱、硫化碱等)。

有些基本猜想:

A) 最初的起火位置,是哪里?有几处火源?着火的物质是什么?,在最初救火时可能没有搞清楚;

B) 对火情后续的爆炸评估不足,因为如果上述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那么是可能发生任何事情的;这也是现场指挥决定暂停灭火采取无人机空中视察的考虑出发点;

C) 40分钟的灭火,可能没有将火情控制,长时间大火,引发易燃物质爆炸;

D) 初期灭火方式不全对,猜猜大部分是采用水,可能导致易燃固体物质遇水后反而助长灾情导致爆炸;

E) 最初的起火点来自哪里?集装箱内部还是外部?最初起火点工人是在移动集装箱作业还是处于静止状态?

所有这些随着爆炸可能已经很难找到答案,但是可以从现场第一目击者,瑞海公司员工等渠道了解,尽可能还原失火来源和失火时的状态,为后续类似危险品的分类储存,搬运,预防提供宝贵的资料;

这个火灾凸显:

1)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巨大问题;看电视报道,好像建筑物有个什么规定只有50米;

类似的加油站距离居民区的规定也是有问题的,黑天鹅事件一旦加油站爆炸,居民的死亡率就会灾难性的巨大; 各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是时候开始着手处理这个另一个隐含的黑天鹅炸弹了;

2)危险品企业的监管,涉及资质,环评,安全措施等的有效性;

3)危险品企业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危险品的储存和分类摆放,预防措施,仓库布局以及物品存放都应该在消防局备案登记,这将会为将来消防提供切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4)员工的安全教育;

5)这个事故同时也反映了对技术的蔑视和不尊重导致的灾难性恶果,因为,这么多危险品在集中存放,不亚于一个武器库,如果没有真正专家级别的技术人员参与安全防范,那迟早是会发生大事故的;关键之中的关键是企业和海关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个潜在的巨大的安全隐患了吗?任何问题发生与否,已经发生的或孕育中的,都可以简单归结为: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

6) 对于特种物质的消防知识,应急管理,设施,报警、灭火,危险品登记备案,危险品网点分布和消防设施等机制完全没有有效的体系保证;这些都是对消防员的根本保护和对火情控制的必备基本功,没有这些,盲目施救消防员是暴露于更加危险中;

从这次的严重安全特大事故可以看出,各地地方政府相关主管相关部门对危险品管理的监管失控和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失控;

5.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五

8·12“天津爆炸事故”令世人震惊,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家人对亲人失去的无望,......从这次事故当中我们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安全第一 警钟长鸣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5日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身处社会中的人,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监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是一旦事故发生,这些都形同虚设。

其实,这些都是外围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在人心。首先心里要重视,生命如履薄冰,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德国有个谚语,“如果你的儿子在战争中,你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显然如果事情关系到自己,结果会不一样。如果处于社会生产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清醒并深刻的印刻在脑海里,做事情的时候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或许,很多事故灾难就不会发生。

不要以为灾难事故是偶然、小概率事件,不要等到灾难事故发生到自己的头上才会反思,不要等到生命难以承受的痛楚猝然来临,......面对已经发生的灾难事故,我们要认真反思,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事故不是等发生之后,才去检查。

安全也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而办公室作为一个重要枢纽部门,是单位内外工作沟通、协调、处理的综合部门,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性。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反思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长期稳定,也会出现麻痹思想,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随时反省,检讨自身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导致一些文件没有及时下发和上传,工作效率有所影响。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的针对性不强。有时虽然作了布置安排,但工作一多就转移了视线。车站、各大班组、班组三个管理层次职责不明晰,安全控制力弱化,新体制的优势受到限制。

2、管理持久力不够。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尤其是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还有一些教育、学习、管理流于形式,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1、存在一定程度的好人主义。在安全考核上,虽然经济上的考核力度较大,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制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2、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追查、分析和处理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查究深层次原因,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从而出现力度衰减,甚至出现中间梗塞,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及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2、全员反思,深入查整。结合这次事故,在内部范围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精神,努力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3、理顺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全站干部职工要增强问题意识。

4、强化安全基础,把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安全的根本制度抓好抓实,把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和建立关键环节强力卡控措施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抓实。

5、规范新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结合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抓紧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

6、加强对结合部的规范管理,防止结合部出现失控现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总的来说,办公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事项颇多,我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要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类文件资料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我要从大局出发,为整体利益着想,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并保持融洽的工作气氛。今后,我将继续围绕做好服务为中心,加强沟通,加大管理督办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对照差距,在学习和改进中促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我还要从工作及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文秘写作、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取长补短,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办公室工作,能够提前思考,做到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保证上传下达的快捷实效等。

6.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六

截至9月9日下午5时,此次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63人,已确认身份163人。遇难者人数较前一日增加1人,一名天津港消防人员被确认牺牲。遇难者中,公安消防人员2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4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5人。尚有失联人员10人,其中包括公安消防人员1人,天津港消防人员6人,其他人员3人。住院治疗人数244人,其中危重症3人,重症3人,累计出院554人。

从电视报道和网络消息:仓库发生火灾的时间是12日晚上22:50分,消防官兵救火灭火,到23:34:06秒发生第一次爆炸,随后30秒后发生第二次大爆炸。

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已经禁止访问),该公司仓储业务的商品类别有: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氩气、压缩天然气等);第三类:易燃液体(甲乙酮、乙酸乙酯等);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硫磺、硝化纤维素、电石、硅钙合金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硝酸钾、硝酸钠等);第六类:毒害品(氰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第八、九类:腐蚀品、杂类(甲酸、磷酸、甲基磺酸、烧碱、硫化碱等)。

有些基本猜想:

A)最初的起火位置,是哪里?有几处火源?着火的物质是什么?,在最初救火时可能没有搞清楚;

B)对火情后续的爆炸评估不足,因为如果上述基本问题没有搞清楚,那么是可能发生任何事情的;这也是现场指挥决定暂停灭火采取无人机空中视察的考虑出发点;

C)40分钟的灭火,可能没有将火情控制,长时间大火,引发易燃物质爆炸;

D)初期灭火方式不全对,猜猜大部分是采用水,可能导致易燃固体物质遇水后反而助长灾情导致爆炸;

E)最初的起火点来自哪里?集装箱内部还是外部?最初起火点工人是在移动集装箱作业还是处于静止状态?

所有这些随着爆炸可能已经很难找到答案,但是可以从现场第一目击者,瑞海公司员工等渠道了解,尽可能还原失火来源和失火时的状态,为后续类似危险品的分类储存,搬运,预防提供宝贵的资料;

这个火灾凸显:

1)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巨大问题;看电视报道,好像建筑物有个什么规定只有50米;

类似的加油站距离居民区的规定也是有问题的,黑天鹅事件一旦加油站爆炸,居民的死亡率就会灾难性的巨大; 各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是时候开始着手处理这个另一个隐含的黑天鹅炸弹了;

2)危险品企业的监管,涉及资质,环评,安全措施等的有效性;

3)危险品企业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危险品的储存和分类摆放,预防措施,仓库布局以及物品存放都应该在消防局备案登记,这将会为将来消防提供切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4)员工的安全教育;

5)这个事故同时也反映了对技术的蔑视和不尊重导致的灾难性恶果,因为,这么多危险品在集中存放,不亚于一个武器库,如果没有真正专家级别的技术人员参与安全防范,那迟早是会发生大事故的;关键之中的关键是企业和海关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个潜在的巨大的安全隐患了吗?任何问题发生与否,已经发生的或孕育中的,都可以简单归结为: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

6)对于特种物质的消防知识,应急管理,设施,报警、灭火,危险品登记备案,危险品网点分布和消防设施等机制完全没有有效的体系保证;这些都是对消防员的根本保护和对火情控制的必备基本功,没有这些,盲目施救消防员是暴露于更加危险中;

从这次的严重安全特大事故可以看出,各地地方政府相关主管相关部门对危险品管理的监管失控和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失控;

7.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七

人大法学院举行“天津港8.12爆炸事故

法律问题”研讨会

8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法律问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环境法等学科角度对事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会议由杜副书记兼副院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目前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希望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发表意见。

韩院长表示,在天津港爆炸这样的重大事故发生后,人大法学院作为一个法律学术共同体需要准确判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要进一步树立法治的权威,法治是按规则办事,本次事故涉及到的多个部门如果能按制度办事就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今后应让全社会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根本保障。法学界也有义务推动制定良好的规则并得到实施。同时,民众也能够通过法律的程序得到救济。他也建议这样重大的事故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

后,与会的各个专家先后从各自的部分法领域,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做了分析与解读。

杨建顺教授从行政过程论的视角分析了该事件,提出要夯实安全生产经营的合法规范运营机制、夯实过程监管机制等。莫于川教授针对天津港重特大燃爆事故的应急志愿、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行为提出了具体建议,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李艳芳教授则从环境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环境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问题。石佳友教授介绍了该事故引发的社会救济补偿问题,包括赔偿、保险问题等。许尚豪副教授从诉讼法角度介绍了爆炸事故后涉及到的诉讼、民事赔偿等问题。刘品新教授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的奥秘”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旭副教授从宪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对房屋回购问题等谈了自己的看法。时教授详细分析了该案中的渎职犯罪以及相关犯罪的刑罚问题。

8.天津爆炸事故经验教训 篇八

时间:2016年2月25日 地点:项目部会议室 主持人:石双喜

参会人员:详见会议签到表

会议内容如下: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此次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直接经济、间接经济损失超1000亿,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以及事故发生单位共处理了171人,可见这次事故波及范围之广,处理人数之多实属罕见。作为施工单位,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当前项目部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排除的,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事故发生后,公司要求各项目部深刻汲取此次事故教训,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进行自查自纠,全面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公司领导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和关注,第一时间召开了企业内部安全专项会议,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以“天津爆炸事故”为警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进行自查自纠。务必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大排查自查自纠活动,现场安全隐患的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整改,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苗头,杜绝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总之,项目部通过学习8.12天津爆炸事故调查报告,项目部如何安全生产得到了反思、大检查自查自纠活动如何开展也得到了反思,这样有力地促进了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管有效开展,现场生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更加明确、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全项目部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

项目施工一标段

上一篇:毕业生鉴定表实习内容下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