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2024-07-04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14篇)

1.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一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的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打造习作的兴趣链,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一、从日记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习作中去,要从日记入手。

1、首先把自己的生活纳入习作视野,写自己的学习与玩乐,写自己的哭与笑。其次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对自我的每一次新发现,都将为习作拓展一片天空:如对自己内心的新发现:有烦恼、有快乐,有缺点、有特长,有答案、有新疑惑等等。学生对自我的每一次新认识,就是一次新的超越,就会迎来一段新的成长。时刻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造自我,是每个人永恒的主题,也是写不尽的话题,把这些写进日记中,表达真实鲜活的感情。教师不可把学生日记当作习作一样来要求,一定要还日记的本来面目:只为记录发生的事情,不为写成文章;只为渲泄情感,不为表达“主题”;只为记事传情,不为字斟句酌等等,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逐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写什么”的问题。纠正对待日记的传统做法,切忌以“检查”的名义了解学生日记,更要避免对学生日记“字斟句酌”式的批阅,而应重在以欣赏的眼光加强对学生日记所录内容的引导,努力使其更宽泛、更丰富、更有童趣,建立起“生活材料仓库”,为学生积累习作内容作准备、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作铺垫。

2、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

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习作的难度。

二、打造习作的兴趣链

1、命题激趣。新颖有趣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并具有自由拓展空间的题目以引导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写小动物,命题为《我喜欢的──(写小动物)》《小狗汪汪》《小猫咪咪》《好讨人喜欢的──(写小动物)》,如写人物,我就命题为《我最喜欢的──》《------的老师》《------的小伙伴》(写人物),如写玩具,我就命题为《我心爱的玩具》《好„„》《哇!多——》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乐写,就能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有趣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

2、情境创趣。多元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形象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鲜活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和李白坚教授的前作文理念,比如在作文之前,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启发学生能动地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然后再对选材、立意、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会说。如《拉不开的书》这一篇习作,是记叙观察实验的,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写下来。我先提出要求:(1)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实验,听清实验前教师的介绍,看清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时老师或同学们的神情、动作,还要体会自己看实验时的心理变化。(2)列好习作提纲。(3)习作时要注意用词造句。不仅要把自己在实验时诧异、紧张、惊奇、兴奋等神情写具体,还要写好实验前、后老师、同学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等。我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看老师做实验,很想知道这两本书到底能不能拉开,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热烈。然后找两组学生上台表演,这两组同学

都是同学们信得过的,被称之大力士的,他们能亲历到实验之中,有真切的心灵体验。我还引导学生自己给习作自定题目。“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有小组内的讨论,而后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上我听到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了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自定的题目有《科学的奥秘》《神奇的书》《有趣的实验》《书的秘密》《科学的实践》等。

3、范文导趣。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每当我教到精美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晏子使楚》我就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写《有趣的比赛》《激烈的讨论会》,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谋篇方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黄河大观》《雪花洞》《美丽的小河》《家乡的早晨》;读了《燕子》我就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外形、动作来描写小动物,学生写了《我家的大公鸡》《我的伙伴小狗汪汪》;读了《小站》我就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描写环境,学生写了《教室》《我的小天地——卧室》《小书房》„„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自然就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

4、竞赛促趣。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习作比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我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评选出两篇佳作,然后再在班内评比,评出一等佳作两篇,由教师我亲自在班上读,二等佳作四篇,由学生自己在班上读,佳作均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园”里,一周一次,一月一总结,前五名的学生将得到由班委会名义发放的、有教师我亲手题名的喜报,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

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把喜报拿回家,他自己高兴,家长也高兴,他与家长的对话,他们彼此的动作、神态也为孩子提供了新的素材,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习作兴趣链的对接,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也是在为其他学生注入习作的兴奋剂。如》有表兄妹的例子。

5、实践凝趣。“人有两件宝,有手又有脑”。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体会到,引导学生在习作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信心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习作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当校园小记者,办手抄报;组织学生举行优秀作文讨论会,集体评价作文;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配插图等等,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动手、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6、想象生趣。《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要求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抓住可以触发想象的每一契机,诱导学生通过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而触发丰富的想象。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续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学完《凡卡》后,引导学生写《凡卡醒来之后》,学习《穷人》后,指导学生续写《穷人》。续写《穷人》。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是想象作文训练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写童话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跳好“续写→仿写→创写”三步曲。例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学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学了《再次相见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学习了《龟兔赛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学习了《群鸟学艺》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小燕子学艺》《小猫学艺》等等„„极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获取童话王国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创作的欲望,习作兴趣的种子就会在童话的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7、词语添趣。“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大力推进、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习作教学实践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设计一组词语,让学生把一组毫不相连的词语编写成有一定情节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集体合作,自主习作。比如把“星星、铅笔、狗熊、天花板、小溪”这组词语,编写成小故事,增强学生想象能力。

三、评价多鼓励

1、教师对待学生习作的态度,已经成为左右学生习作兴趣的核心因素。以挑剔的目光放大不足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往往让学生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诚于嘉许,乐于称道”,教师的赏识应该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中最重要的加油站。

2、多就原貌,少动刀斧。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实现《新课标》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在对待学生习作上,努力给学生一片舒展自我个性的空间,要坚决反对字斟句酌、刀砍斧凿、体无完肤的修改,尤其要反对训斥和嘲讽。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与要求相悖,也应采取“换题目以适应(保留)内容”的办法,尽可能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汁原味,以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

3、从 “作文园地”着手,努力避免让少数学生作文长期“占山为王”现象。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只要符合训练初衷,就要遍插红旗,以资鼓励。同时,还要在引导学生最广泛地开展“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上下功夫,鼓励学生每月制作一期手抄报,将自己积累的作文、周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每小组一周制作一期“作文园地”,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都有机会和兴趣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四、学生间互评互改

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技巧。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唐朝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是最好的证明。学生合作,相互修改作文。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在个人修改完自己的作文后,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从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展开作文的集体修改活动。这一次修改是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合作逐篇修改四人的作文。作文修改中,他们一起读彼此的作文,共同商量、讨论修改意见。从中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修改完后,学生们都发现自己的作文比原稿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从而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了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五、隐化目标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非“创作”,要求绝不拔高。从篇幅上讲,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段,凡要求写一两句话的,就绝不要求写几句话;凡要求写一段话的,就绝不作成篇的要求;从表达上讲,绝不能要求学生文笔之美、词藻之丽、立意之高、言论之精辟;培养目标上讲,绝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作家。对一些困难生还要主动增设平台,减缓坡度,甚至适当降低目标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考试得高分的应试念头,不仅要想得到、说得到,而且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得到。学生没有了沉重的负担感,就会萌生无穷的表达兴趣。

2.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二

如践中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重在四个关注:何叶的源圣泉一陶, 、先源关生头说盛注过而现:文实, “不生积竭活累。”是素习生材作活。培情, 中经有高兴的常会出现、一悲伤的些意想、苦恼的不到的事、养难忘的收集、, 积只要我们引累这些素材的导好学习生惯养成, 学●作有我文一班就次有, 会位成全学为校生学学不生生守生一纪活起律的做, 一广被部播校分操长。, 生上都流露出张点名批评了。不安回的到班神情里。, 我大没家有脸的长批敏多说, 评这位同只是问学大时家, :你“们当心听到里有校习“集什某体么某抹想太黑法过吗?分?””了有, “学这当生不校是长举给说起我到了们倒手班数:作里一惊第四个:穿难蓝道衣服的同是我?不学对时, , 我我今心兴了一口气。天没有穿蓝”“今天色衣服, 我他挨批长评长了地舒, 趣我那信看里他。一到他定他心会回里改到一掉教定不室很遵里守呆难纪呆过, 律地的坐我毛在相

病。”这时那位学生扑在桌子上伤

心地哭了, 其他学生都不作声了。我说:“是啊, 谁都会犯错误, 只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且下决心改正, 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你的进步, 加油!”当天我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他挨批评啦》。在学生的文章中, 有对当时情景生动的描写, 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刻画, 更有对那位同学的真挚的鼓励。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感受到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也可以如此简单。”

二、关注活动, 诱导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 获得第一手材料, 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 诵读古诗词、卫生大扫除、写字比赛、作文竞赛、学生辩论会、手抄报等, 这就为记事文章收集了材料;参加旅游, 聆听导游介绍, 这就为写游记文章丰富了内容, 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 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如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做家务》, 写作前布置学生回家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家务, 习作时让学生回忆在做家务的过程中, 你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你是怎样学会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当时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经历, 并有深刻的体会后, 再去写做家务的过程, 就想得到, 写得出, 并且有兴趣写作,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阅读, 巧设练笔。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 结合重点训练项目进行点拨、指导, 使学生学有榜样。而随文练笔正是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学习了《珍珠鸟》一课后, 我引导学生:“你养过小动物吗?小动物和你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是怎样培养相互信任的情感的?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有的学生写道:“小狗刚到我家时离我较远, 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 一听见响声就竖起耳朵。我拿来牛奶喂它, 它却害怕地向后缩。我把牛奶倒在碗里, 放在它的窝旁, 自己则悄悄地躲在一旁。它见我走了, 便凑到碗边, 嗅了嗅, 伸出舌头舔了舔, 没几下, 就喝光了……时间一长, 小狗和我慢慢亲近了。无论我走到哪里, 它总是跟在我后面。我背上书包, 走了很远, 它还是看着我, 眼里满是不舍的神情;只要一听见我回家的声音, 它便一路欢奔迎接我。”小作者在阅读《珍珠鸟》一文的过程中, 学习运用作家细腻的笔触, 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描写得如此有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练笔任务, 教师可以适当给出片段练笔的过渡语句, 让学生顺着思路写下去, 使他们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从下笔。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 巧用小练笔演绎作文中的大精彩。同时还应注意, 对于小练笔, 教师不能拔高要求, 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 并且练笔之后要及时反馈和评改。

四、关注积累, 善于表达。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三

【关键词】情趣 积累 兴趣

情趣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习作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进行基本素质教育、着眼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是国际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从“两全、一主动”的素质教育角度上来改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即让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得到发展”,一切的改革课题都不能偏离这个出发点。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要切实降低作文的习作要求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就心烦”这是习作时学生的一句口头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文要求偏高偏难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10多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60%的学生畏惧习作,越高的年级,学生越怕习作,学生越怕习作,这说明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它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需要。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不由自主的地追随统考这根指挥棒,“超纲”、“超高”的现象很普遍。长此以往,教师着急,学生厌烦,最终对写作失去兴趣,写作能力无从提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升学的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这段话的意思浅显深刻,说明小学作文是一个打基础的练笔,小学阶段要为将来学习、生活、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思想。

由此,国家教育部重新颁布了使用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中作文部分就有较大改动。首先,把“作文”改称为“写作”,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降低了要求,只提出了最基础、最具体的一些要求。

低年级写话: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中年级习作: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好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高年级习作: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写作。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在这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再努力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调动起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相信,我们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选材要严 立意要新

(一)选材要新。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23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在别人面前显摆......”有一位同学则选择当一名环保工人,想以自身的行动号召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这样写意义就深刻多了。

(二)选材要深。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好一节习作课,就必须深入了解,诱导学生去用心观察,体味生活,设计一些新奇有趣、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

(三)选材要細。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曰“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再如:一篇学生作文《老师,我想对您说》,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由此说来,学生只有从不同角度中获得大量的素材,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只有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才会写出气息浓厚、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三、培养学生多种知识的积累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学生写作难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习作的内容来源生活,并用语言文字把生活体验表达出来。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以他们的学习,生活为起点、为中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丰富他们的感受。为此,我在让学生写作之前,经常会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平常,我会因材施教,面对操场上的柳树,引导学生去观察柳树的芽、枝条、叶片、树干等特点,鼓励学生去表达,激发写作兴趣。还会带学生组织班会,让学生去野外观察游戏,从而扩展学生视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我认为要使学生作文不感到头痛,就必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二)指导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多读,即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加背诵内容。让学生做到手不释卷,学生读书多了,积累的语言丰富了,语言流畅了,写作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使他们从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为他们以后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坚持写周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形式,比写日记效果好。日记,天天写,容易使学生厌烦,也容易成为学生的负担。周记,因为一周才写一次,写作内容的选择余地比较大,学生写起来相对自由。除此之外,写周记还有一个更大的益处:记录生活,积累素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云南教育》

4.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四

通过近期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尤其是专题六的学习,使得我对指导学生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

一、鼓励课外阅读,注重积累。

读书对孩子的写作非常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正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多阅读、多观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习作教学的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读、勤于读。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可以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还可以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我们还要创设条件,促进阅读。1.可以组织图书角。2.保证阅读时间。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小事着手。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日记扩大作文内容。有不少教师抱怨习作课难上、孩子的习作难写,将问题归结为当下的孩子缺乏鲜活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这样就把习作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于是,习作课变成了活动课,一堂习作课,要花将近一半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摄取素材。

三、进行多样讲评,增加信心。

5.利用微信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篇五

摘 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其实,学生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对写作不感兴趣,缺乏写作的热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总是对新兴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微信等信息技术。我们完全可利用学生爱玩微信的喜好来指导学生习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与热情,并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微信功能;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93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总是困难重重,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这是因为平常的习作是被迫而??,为写作而写作,且学生的生活较单调,生活阅历较简单。大多数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热情慢慢地消磨着,渐渐产生了厌写、怕写的情绪。

学生往往对探求外界事物的积极性很高,最容易让新鲜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给他们创设激发兴趣的条件。人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习作教学的首要条件。目前,微信这种新的通讯交流方式已基本普及,语文学科的微课制作也比较成熟,家长几乎都拥有智能手机,操作手机微信更是“家常便饭”。通过微信来表达情感,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性而为。对这种形式的文字,学生爱写,乐意写。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借助微信功能让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在微信中表情达意,不限格式,不限内容,尽可能地让他们主动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利用微信功能拓展阅读,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加强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学生课外书少,而微信上有大量有益的阅读资料,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这一海量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有益于理解单元内容的拓展阅读资料,发布在微信习作群里,让学生在课余随时随地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理解习作主题,便于学生选材表达,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局面,不再惧怕习作。例如,在学完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次第七单元“回归”这一主题单元时,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将《回乡过年》《回归纯真、回归快乐》《爱的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平静》《心灵的回归》等文章发在学生微信习作群里,让他们去阅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回归的含义,而且积累了更多的词句,还了解了更多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方式。当我布置学生写这一主题的习作时,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侃侃而谈,写起来学生的兴趣也较浓。

二、利用微信功能指导写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传统课堂作文指导,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总是听得不够全面,为此,我利用班级习作群、微信公众号等微信功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习作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习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自如运用。

如每一周,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在班级微信群里向学生发送一些写作文的技巧及相关的例文,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领悟、理解去写日记,进行片段练习。而在每一次习作指导课后,我也会将本次习作要求及选材、谋篇布局的方法再次发送到微信习作群,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动笔写作。这样,利用微信功能指导学生习作,不仅能解决学生习作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独特的方法指导,还能解决习作学习时间不足等问题,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完成基本的习作任务,又能通过探究问题,让能力高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他们的兴趣,从而有力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创作的兴趣。

三、利用微信功能评改习作,激活学生习作智慧

一篇好作文的确是要反复修改的。而传统的习作评改形式主要是统一把习作本收上来,教师在办公室背着学生修改,经过漫长的修改再发下去,学生与教师交流少,很难拉近师生的距离。但是利用微信,在课余时间,学生顾虑少,平时胆小话少,不肯问教师的学生也能与教师交流了。微信群中的师生关系更加亲切,都能敞开心扉地交流了。

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发布在班级习作微信公众号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就能通过订阅号随时随地看到他人的习作。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师生能随时进行,随时互动交流,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而该生就能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然后重新发布在公众平台,师生再次阅读。这种形式,与传统作文中教师拿着红笔纸质本上单一批改的模式截然不同,师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非常方便。作文发布会,以教师示范评价,学生小组内评价,学生对全班作文自由评价,教师点拨、总结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师生、生生间自由互动交流,为全班的共同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交流平台。这种微信功能中进行习作指导,是借助了现代通讯设备,有着开放、广阔、自主、共享、交互的特征,十分适合习作评改,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增加了作文的素材。这样不仅激活了习作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智慧,更为教师习作教学创造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四、利用微信功能推送习作,保持学生习作热情

我们通过平时的评阅,将优秀的习作评选出来,发布在习作微信公众号的“美文精选”栏目,永久保存、开放,让大家学习、欣赏,并开设“赞赏”功能,然后把打赏费用作为稿费奖励给学生。学生拿到稿费后,十分高兴,争先恐后地学习、创作、修改习作,争取让自己的习作发布在“美文精选”栏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并得到大家的“赞赏”,拿到更多的稿费。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创作的兴趣持续高涨。

总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微信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明显,但还需要继续探讨,实践。

参考文献:

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篇六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遣词造句、组织写作素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的作文里,相当明显而又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命题和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学生的感性经验,或来自于记忆,或是现场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心理生活是表达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人云亦云。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培养学生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人怎样做人的过程,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无时无刻不在诱导孩子说假话,使他们开始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弄虚作假。这种泯灭个性的作文使学生丧失了美好纯真的童心,扭曲了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作文习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些片面的观点,让他们畅所欲言。

三、重视形象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而学生在言语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倾向于综合、抽象、笼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同样写“下雨”,学生中就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形象化表达:①那天天气很不好。②那天,天下着大雨。③那天,天下着倾盆大雨。④那天,雨下得真大。我撑着布伞走在街上,布伞外面下大雨,布伞里面下着毛毛雨。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①句写得太抽象,不知到底是下雨还是下雪?②句虽然写得具体,但不够形象。③句才具有雨的形象性,而④句却把雨写得非常形象。

因此,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概括的语言形象化。

四、改变作文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上面一些做法外,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批改与讲评。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加强面批指导,提倡学生互批。作文批改,首先,要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其次,更重要的就是针对本次作文要求进行批改,并作好记录,为讲评做准备。批改中,面批很重要。对学生当面进行批改,教师和学生感情上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更乐于接受,理解会更透彻。同样,把学生置于批改者位置,让其体会教师批改的辛苦,学生才会更耐心细致地写作;教学生懂得施教要居高临下,送人以杯水,自己应拥有桶水的道理,学生会更主动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便给同学下更准确的评语。

7.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五步曲 篇七

一、设计趣味导语,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幕戏的开头, 十分讲究引人入胜, 让观众很快进入到剧情中去, 与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或喜或悲, 使观众产生共鸣。习作教学亦是如此, 导语的作用很大。上课伊始, 我们总要设计一些导语。那些富有趣味性的导语, 往往言简意赅、生动有趣, 引起学生诸多联想, 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唤起学生习作兴趣, 激起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我在教学《鸡蛋浮起来了》时,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实验的过程有序地写具体, 并从中懂得一些科学常识。为了唤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一上课, 我就指着沉入杯底的鸡蛋对学生说:“我有办法使鸡蛋浮起来, 你们相信吗?”一句话, 使那些下课玩得意犹未尽的孩子们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来, 接着我就开始演示实验了。就在这样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开始了愉快的习作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收发基本上是“完璧归赵”式的, 即“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发给学生”, 师生之间是单一的来回线路, 既无“纵向”的联系, 又无“横向”的交流。可是从儿童心理来看, 大多数学生完成习作后, 总有一种被人理解和欣赏的欲望。如果有人把他们的作品拿来读, 就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习作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等及时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一些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组织多个语文小组或文学小组, 用Word等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让学生发表作文, 自编小报, 也可以打印出版, 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又可以利用教室的终端设备向学生展示, 也可以上校园网供广大学生阅读。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时, 他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教师适时“下水”,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教师要写“下水文章”,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提倡。教师以“下水文”示范, 从直观上感染学生, 一方面, 起到“领”的作用。如教学半命题作文《未来的XX》时, 学生看着题目一时不知所措。此时, 我马上给学生读了我的“下水文”《两千年后的我》和《未来的电视》。学生听后思路打开了, 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相互交流着自己要写的内容。另一方面, 教师的“下水文”还能起到“改”的作用。在学生修改习作时, 教师如果能适时宣读“下水文”, 他们修改时就更加有目的、有方法了。

因此, 一篇优秀的“下水文”不仅能帮助学生立意,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超常发挥, 还有利于学生克服习作中的各种困难, 提高每次习作的质量,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积极组织比赛, 稳定学生习作兴趣

一篇习作总会有优点的, 因此, 我在批阅学生每次的习作时, 总是对一些有闪光点的习作作进一步的修改, 让学生自己誊写, 然后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小学生作文比赛或送到各报刊投稿。近几年来,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帮助他们投稿发表, 参加的学生是越来越多, 成绩也是越来越喜人。当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发表或获奖后, 心情会很激动, 感到了习作的乐趣。这时, 其他的学生也是跃跃欲试。这样以点带面, 学生就会树立持续的习作信心, 从而使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而又稳定。

五、多搞“开放习作”, 发展学生习作兴趣

“开放习作”的实质就让学生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到沸腾的社会中去, 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 充实习作的内容, 发展习作的兴趣。

搞好“开放习作”, 首先要认真上好课内习作活动课。如“吹鸡毛”, 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一边参加活动, 一边仔细观察活动过程, 并把当时的情况写下来。有一个学生对场面的描写很具体, 他写道:“同学们在吹鸡毛时, 有的很惊慌, 有的却很镇定, 还有的就像过沼泽一样艰难。而那些鸡毛却被同学们吹得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像“有趣的绵羊”“学当小老师”“智力竞赛”等这些课内习作活动, 都能使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 也能写出好文章。

8.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在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多样活动,体验成功

活动一:每天课前安排1-2名学生在班上或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在平时的阅读中习得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有感情地朗诵,甚至背诵,或谈谈喜欢的原因,教师也要寻找时机参与其中,融入学生群中与学生共同交流,一来可以为学生抛砖引玉,二来为学生树立榜样。

活动二:对于每次习作中涌现出来的学生优秀作文,或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或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并将其优秀作文认真誊抄,配以精心的配图装饰之后,在班级橱窗中进行展示,或编入班级手抄报中在师生与家长群体中传阅。

活动三:定期在班上开展“作文节”,在小组内每人都选出一至两篇自己近期的得意之作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并给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然后每组再从中推荐一名同学在班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

此外,要鼓励、推荐、组织同学向各种报刊投稿,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征文竞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二、随文练写,逐步过渡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轻松有效地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要求,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凭借,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在练写中逐步过渡。

如:仿照《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仿写 “公园里的春天真美!……”练习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方式。以《学会查“无字词典”》为依托,扩写爸爸和聪聪酷热的状态,练习将事件写具体生动。借助《三袋麦子》的文本,仿照情节展开想象续写来年的故事。结合《蒲公英》一课的教育主旨,回归生活,进行主题联想拓写练习。

这样的随文练写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儿可写,有范本可参考,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会让学生因一下子提高了写作要求而畏惧写作。

三、重视评改,明确方向

评改是老师和学生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对不同学生不同文章进行对症下药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评改中,对于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要勾划出来,可在旁边用一个可爱的小笑脸加以表扬;同样,对于用得不够恰当的词语、写得不通顺的句子可用一个小哭脸加以提示;对于写得不够完整的句子、段落,教师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认识加以补充,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在相应的位置批注一些如“什么样的?”“怎样做的?”“什么时候?”“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等等的提示性小问题,引导学生将句段写完整,让学生从中明白:作文要写得具体,让读者读后清楚明白没有疑问。

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不能用高年级甚至是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作文,毕竟三年级的学生才进入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再差的一篇作文,也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生动的词语,或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或一个比以前书写更好的字……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在评价中我们要避免类似“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乱七八糟、中心不突出”这样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而且毫无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评语。尽量用鼓励式、启发式、商量式、谈心式的评语,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赞扬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我家的小狗》评语:“你的小狗灰灰可真是太可爱了,真羡慕你!如果我也有一只像你的灰灰这样的小狗,那该多好啊!”《炒菜》评语:“你小小年纪可真能干,不仅会帮妈妈做家务,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你可真了不起,我真想尝尝你做的番茄炒蛋,读了你的作文我好像闻到了那香喷喷的味道。但以后千万要注意安全哦!”《我的自画像》评语:“看了你的作文,我更了解你了,也更加喜欢你了。你在作文中写到‘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能帮妈妈做家务。你能做哪些家务活呢?是如何做的?选择一项家务活在这一自然段中讲一讲,是不是更能让人了解你了呢?……诸如此类的评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于理解,每次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都会去认真阅读,沉浸在教师暖暖的评语中,激发学生修改和再创作的欲望,便会期待再一次与老师共同分享自己的作文。

同时,每次交作文和评改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等学生平淡了那份激动的期待再来讲评,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评价的等级也尽量不要用枯燥的优良中差或分数来断定,可用优加星或小笑脸等活泼新颖的小图案加以标示,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一切切入点,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爱上写作,勇攀写作的高峰。

9.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九

究》课题方案

发布:虎语男时间:2011-5-19 21:13:46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25 讨论:5《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中宁九小 虎语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

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2、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1、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有许多,但针对城市小学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少,许多成果对城市学生的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2、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无味,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无效组织的活动多,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上预设活动多,生成的活动少;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单纯追求完成任务的活动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活动少。有效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得是否有趣,活动是否有效,教师教的是否轻松为主要评价目标,鉴于此,开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志在探索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2、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丰富习作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规律。

3、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研对教师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习作课堂教学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提问、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练习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4、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课堂习作教学对学生上课、发言、纪律、活动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5、探讨影响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开展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有哪些因素不利于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的开展,如何克服等。

6、探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

7、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主要有哪些实施步骤。

8、探讨如何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中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各有所学,共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功,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收集素材,并有效处理,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习作兴趣高低的调查研究。

2、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研究。

3、习作教学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完成校内有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调查报告)。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查学校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课题论证与开题。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7月)

深入课堂,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认真总结,撰写心得、论文。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拓宽渠道,综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0月)

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的参与人员:

高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2、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虎语男

成员:陈建新 高 娟 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温对香

(2)人员分工:

虎语男(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陈建新 高 娟 温对香:

负责专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负责各班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3、课题组活动方式:

(1)课题组定期集中,由课题负责人主持,探讨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状况;撰写教研活动总结分析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论文。

(2)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探讨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新路子,让学生从学写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让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

3、初步学习并研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收集的途径及方法。

10.小学生习作内驱力培养策略举隅 篇十

爱上写作不是浮云――小学生习作内驱力培养策略举隅

作者/朱海虹

很多同行认为,教材中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时说,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能成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意志保驾护航,推动学生的习作内驱力,这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就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这一写作过程,谈谈培养小学生习作内驱力的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作前”观察,摄取作文素材,消除“无米下锅”的恐惧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现行课程标准虽然回避了“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的观点,要求“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但由于受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语文教材中写回忆性记叙文的命题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学生作文时“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仍然严重存在。

事实上,学生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没能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没能感悟身边的情趣,提起笔来自然觉得很生涩。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借鉴了黄梨梨老师的“前作文”理念,即把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的工作安排在作文课之前,要求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去体验生活,去观察生活,去感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摄取素材。比如习作训练:“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前一周,笔者将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动物,收集材料,并记录在作业单上:

课堂上,教师可以直奔主题跟学生交流:

师: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在作家笔下,一个个小动物都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想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吧?课前你已经观察了动物,收集了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作业单,交流一下。(生交流)

“前作文”,其实质就是改“当堂回忆”为“事先观察”,写回忆性的记叙文转变为写观察作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作文找素材的难题。

二、阶段训练,设计“另类作业”,激发表达交流的情趣

长期以来,学生习作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编提纲、遣词造句、写作、修改,枯燥乏味。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被完全异化为让学生遵照教师指令,去说一些言不由衷,只为获取高分的空话、套话、假话,使作文成了一种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儿”。因此,我们不妨设计一些关于作文的“另类”作业,使学生从传统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作业融趣味性、层次性于一体,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情趣。另外,教材内的习作教材不是“一课而就”的,不少作文提出的观察和发现的要求,是需要按一个一个时间段的程序设计的,我们可以把作文教材的内容分成小步骤来进行,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去。比如习作训练:“家乡的春天”。结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另类”作业:

1.制作卡片。摘录描写大自然景色的精彩词句、段落,做成各种形状的阅读卡片,扇形的、桃形的、树叶形的……在语文课前“三分钟阅读时间”交流,然后张贴在教室墙壁“阅读快递”栏目中。

2.随文练笔。第一单元三篇课文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灵感,进行随文练笔。

3.走进自然。双休日游家乡,赏一赏美景,拍拍照片(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体验和感受生活,使学生懂得习作离不开生活。

4.照片配话。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的几张照片,配以一段文字,择优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展示。

5.导游演说。学生可以结合拍的照片、画的图画等,当导游介绍自己游玩过地方的美景。

“另类作业”让学生对作文有了一种期待,觉得作文其实也是很好玩的,学习兴趣倍增。

三、目标分层,书写限时作文,缓解课外写作的压力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一个最严重的司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题”由教师出,“意”由教师定,“评”由教师做。每一堂作文课,教师课前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准备,课堂上引导学生审题,讲解写作思路,畅谈作文技巧,范文引路。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而学生的习作过程却大都是在课外。学生将课堂上两节作文课可以完成的作文带回家去做,一般前前后后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同时,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作文而搜肠刮肚,找范文,查作文词典,东拼西凑,凑字数,求家长帮忙。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更难谈得上写作兴趣了。因此,笔者提倡“限时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即当堂完成。

同时,笔者实施分层教学,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合理选择。这样做,给每个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比如习作训练:“写一个长辈(或同龄人)”,我这样分层设计目标:

一级跳,普通描写――选取一个或两个事例来写他(她)的特点。

二级跳,进阶描写――用上两三个小标题,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三级跳,创新描写――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赋予习作创新的灵魂:

学生已经在作文前观察,又完成了“另类作业”,有了丰富的积累,为限时作文打好了基础,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为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体验到作文就像呼吸一样自在。在作文课上,教师的指导越多,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因此,笔者把“作前指导”移到“作后讲评”。讲评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延伸出来,或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延伸出来,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

四、评改开放,完成“二次作文”,体验被人欣赏的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教学也应如此,为了创造一种“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笔者尝试改革作文评改形式。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

第一步,自己修改。一是文章要通顺,从字、词、句、段、标点上下功夫,不要有错别字、病句。二是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条理是否清晰,是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最后做个自我评价,看看满意程度。

第二步,组内评改。选择相同达标要求的学生组成一个组,组内交换作文,相互评改,互写评语,取长补短,评出组内最佳作品五篇。

第三步,交叉评改。选择不同达标要求的学生交换作文互评,互写评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语言表达。

第四步,“二次作文”。根据同学评论的要求,学习伙伴的精彩美文,再次修改习作,完成“二次作文”,体验成功。

第五步,班级评比。教师评改,把班中写得最满意的佳作放在班级读书角,全班同学中午休息的时候一本本阅读,教师、学生一起评出班级一、二、三等奖。

学生直接在作文上修改、写评语,交上来的作文面目全非。学生们的评语可谓五花八门,有从词句上评的,有从内容上评的,有从思想上评的;有写优点的,有写不足的,有提建议的。评语的过程,又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小练笔。当然,教师的点评引导也非常重要,可抓住优美的句子、诙谐的语言、生动精彩的心理描绘、有趣的人物对话大加欣赏,也可针对学生新颖的标题、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开头、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赞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可喜的是,学生也会对我的评语进行点评。

这样的评改形式,既突破了习作训练重点,又兼顾了作文的常规要求,也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处,特别是“二次作文”,增添他们的自信心和愉悦感,从而促使作文良性循环。

五、作品发表,推进动力系统,刺激认真撰写的欲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说: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为了发表,学生必定认真撰写,仔细修改,就这样,不断刺激小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写作,磨炼写作意志,让他们的写作兴趣更持续、巩固,写作潜能得到发挥。

1.小组活动。组内每个学生朗读自己作文的最后定稿,并能够获得其他小组内的同学的意见,一般活动程序如下:朗读,倾听作文,找出文中你所欣赏的一两个内容。

2.教室墙报上的发表。最优秀的佳作打印,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将教室变成了展现作文能力的平台。

3.班级网页上的发表。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发到班级网页上,教师与学生上网阅读、跟帖,并动员家长参与,定期评出最具人气奖。

4.鼓励孩子积极地给校报以及各类报纸杂志投稿。让孩子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滋生兴趣,增强自信。

5.出班级作文集。学生设计封面,各自打印优秀作文,包括优秀单元大作文、优秀周记、优秀考场作文,装订后挂在教室里,每月一本。

6.出个人专集。学生收集、整理自己满意的作文,出个人专集,在当年学校组织的“跳蚤书市”上出售。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的作文因有真正的读者而价值倍增,推进内心动力系统,磨炼写作意志,让写作兴趣持续、巩固,不断刺激他们作文的欲望,让习作成为自由表达的需要,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浙江省渚暨市实验小学教学集团荷花小学311800)

★ 浅谈职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 高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力的培养论文

★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的探讨

★ 在挫折中成长小学生作文

★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情绪智力及其培养策略

★ 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及人文精神培养策略论文

11.漫谈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 篇十一

一、贴近生活,降低习作的难度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少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敞开心扉,放开手脚大胆地写,这是培养学生起步习作兴趣的第一要务。如果留心每一位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情点,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培植自主实践的土壤,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乐于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无拘无束地写下来,说写训练就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

如平时有学生过生日,我让这位学生说一说亲朋好友为他庆祝生日的欢乐场面;在学生“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后,我会让他们说一说“老鹰”是怎么抓“小鸡”的,“鸡妈妈”是怎么保护孩子的……就在学生眉飞色舞、各抒己见时,我戛然而止,用同情的语气说:“真遗憾,快要下课了,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可是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见闻,怎么办呀?”此时有的同学马上想到写下来,于是我抓住时机,引导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写好后,先带回家读给家长听,再把家长说的话写下来给老师看。这样,学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双向鼓励,写的劲头就更足。

二、创设情境,提供习作的素材

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我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如“有趣的周末比赛”,我和孩子一起玩“两人三足”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比赛的过程是怎样的?在比赛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场的气氛如何?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体现。教学中,多创设一些情境,学生亲身体验,有内容可写,怎么会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三、开展活动,体验习作的乐趣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有时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作文的自信心。除了交流外,我还在班级创设《小荷尖尖》集,把作文优秀的学生作文编印到《小荷尖尖》里。一个月总结整理一次,并给入选的学生发放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同时给家长发喜报或发短信,表示祝贺,让家长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关注孩子的习作。

四、高分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鼓励适当,往往能使学生增强信心,提高作文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发现每个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加上表扬性的符号并写上评语。一篇文章不管怎样糟糕,总有可取之处,即使是一个词用得妥当,一句话说得中肯,也要给予鼓励。很多老师往往吝啬赏识,对作文要求严格,打的等第很低,久而久之,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实,我们不妨试一试高等第政策以求实效,加几颗星又何妨?

我曾教过一个班,学生基础差,大多丧失学习信心。一次我出了《我的一家》作文题,只提三条要求:题目写在中间,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我在批改时只看这三条,凡符合这三条的,就得“优秀”。学生看到“优秀”很高兴,我对他们说,你的“优秀”是你的努力,根据老师的要求,你经过努力,达到要求,那你就应该得“优秀”。第二次作文,我又提出几条要求,学生写得很认真,同时越来越喜欢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乐于写作,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至此,习作神秘的面纱已经揭开。原来,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习作是随心的,它没有什么模式,没有什么框框。只有这样看待习作,才会真正视习作为需要,而不是负担。习作,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冯金花.浅析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学周刊,2013(27).

[2]徐杨静.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语文天地,2009(23).

12.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 篇十二

一、设计求新,激趣

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往往对作文很反感,大伤脑筋,总抱着交差的思想。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是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针对此,在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我带来了和一位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我说:“同学们,我的小学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感动,没有想到这一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他们托腮沉思,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它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可化静为动。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仔细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由此可见,观察很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用DV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如:跳绳、打羽毛球、踢毽子、爬杠等,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语言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我先慢放画面,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并适时地让画面定格,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热情四射,在看完后,我要求学生完成习作,最终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便跃然纸上。

三、体验生活

学生若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在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置身于自然,使得学生心情舒畅,在秋景中漫步、闲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这样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就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作文教学与书写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四、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既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在玩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冰心说:“专心地学习,痛快地玩。”因此,我认为实践活动不应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而应让他们自由表现,发散思维,挥洒情感,只要目的达到即可。如在指导学生写某个比赛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扳手腕比赛,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扳手腕的双方都大显身手,尽情拼搏,双方双脚死死抵着地面,小脸憋得通红,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周围同学挥舞手臂,呐喊助威,这情,这景,这活生生的画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写作的活水源泉,这时实践活动便成了一种写作需要,学生饱尝了写作乐趣,一切有血有肉的文字便得以生动再现。

13.习作兴趣小组活动方案000 篇十三

制定人:

一、活动背景

1、学生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咬着笔头发呆。

2、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

3、学生的作文不是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验,而是为了完成任务,生搬硬套。

4、学生不会积累,不会寻找习作资源。

二、活动目的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其实就是再现自己的生活,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巧妙地利用学校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例如:可以结合学校举行的队列比赛、秋季运动会、拔草、卫生大扫除等活动,在参加比赛前进行观察指导,亲身体验后,再进行写作,将自己的体会和行为真实地记录下来。

3、结合过重大的节日的体会及风俗民情为内容,让学生练习写作

例如:过教师节,将自己和同学们怎样给老师庆祝节日快乐写下来;过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过程,积累到的相关的民俗风情为内容来指导学生练笔。

4、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的延伸,增设丰富多彩的练笔形式,引导学生写作。可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学生写感受、启示;仿写句子、段落;续写结尾;改写课文,将剧本改写成记叙文;缩写课文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5、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并且做好读书笔记。

除了让学生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句段和篇章,还要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和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学会做好批注,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活动时间

周五下午4:50至5:20

14.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篇十四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学习,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敢说、善说。

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这篇习作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九单元的一篇习作《梦的翅膀》,它是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延伸。学生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能够明白好礼物不在于价值高低,而在于是否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符合对方的需求,演讲稿《五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习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想象。

新课标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评价,提高习作的能力。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把事情的经过说明白。

3、通过互赏互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修改习作,分享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从而培养勇于交流、乐于欣赏、善于发现、精于提问、勤于修改的良好习作态度和敢于想象、说真话、吐真情的习作习惯。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

上一篇:质量立校的几点体会下一篇:模具项目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