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11篇)
1.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
教学总结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研究如何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组织、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完善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体育课程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强身健体为主。为贯彻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采用滚动式专项教学与学分制管理,此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全面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排球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从排球技术内容的垫球、传球、发球、接发球等几个技术教学出发,充分考虑了排球运动的特点,要让学生能“玩”、“会玩”,不论男女学生,都能掌握传、垫、发球和接发球,可以说基本“学会”打排球,并可以进行比赛,以此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为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在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的同时也渗透一些娱乐性游戏。因此,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着重加强了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比如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接发球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在排球课程的基本教学中,往往是先学移动、垫球、发球,然后学传球、扣球、拦网,最后才进行教学比赛。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排球的教学练习方式多种多样,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练习的方式不当,往往会出现捡球的时间远多于练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排球基本技术的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从移动-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的步骤来进行,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较扎实的掌握技术,但往往是还没有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就失去了对它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先示范传、垫动作再讲解传、垫技术的动作要领,然后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将球自传或自垫,或利用对墙练习,可以大大的提高练习效率,提高控球能力。学生经过自身体会和老师的诱导,逐步过渡到准备姿势及并步、滑步、交叉步等基本步法的练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兴趣培养及诱导练习后,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传、垫比赛,虽然这种小对抗并不激烈精彩,但它能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这时就要不失时机让学生知道光靠个人技术而没有集体配合是不行的。这样学生救活有意识的、自觉去进行传、垫等基本功的练习,使练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我对学生评价是从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以及合作学习精神来进行。既有教师评,又强调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还强调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等,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态度教育学生。
2.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二
关键词: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教学实验,对策建议
排球是一种源于美国的运动, 诞生至今的短短100余年里, 排球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球形和运动规则的改进之后, 在当今社会, 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运动项目。而在中国, 排球更是大受欢迎, 中国人对排球的爱好热度几乎超过了发明的初始国——美国, 成为国民娱乐休闲以及世界运动竞技中的一大项目。排球运动在新中国建国以来, 就拥有量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中, 尤以为傲的是中国女排, 不仅给上世纪的中国带来了飒爽的英姿, 也为我国在世界各国面前赢得了荣誉, 在2000年的新世纪, 中国女排的发展势头仍然是有增无减。
作为国民如此热爱的排球, 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课程的一大运动训练项目。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 在教授学生排球技能的课堂上, 不断探索, 试图寻找更有效的排球训练方法。如今已经创新出了“想象训练法”, 这一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被不断实验, 现已证明, “想象训练法”确实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法更加有效的排球训练方法。
1 研究现状
(1) 黄明熙的《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该论文主要是:以茂名某一高校排球课上进行“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采用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最后得出排球训练时, “想象训练法”确实比传统教育法效果更好的结论。
(2) 符智勇的《想象训练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文章作者为论证想象训练法与排球传球教学之间的关系, 采用实验, 并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跟踪, 做平时的测评, 记录测评结果, 并对结果作出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想象训练法,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的掌握排球运动的动作技巧, 因此也就提高了排球教学的效率。
(3) 张璐璐的《浅析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文章作者主要是指出了现在我国高校排球训练课上存在的问题, 重点指出的是:学生在陈旧的排球教学理念和方法中, 由于学生基础、悟性、天分存在着差异, 普遍很难掌握教练教授的高难度动作, 排球训练课的教学质量低。
(4) 胡玉梅的《排球教学初探》。作者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 初探排球教学, 在文中作者指出:目前我国的学校排球训练课上, 由于教学的说教化以及被动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低, 普遍不能在训练中感到快乐, 导致目前的高校排球训练效率低。作者主张要改革排球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但是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结论。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这个课题时, 主要采取的是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来探讨我国当前在高校排球课上, 运用“想象训练法”, 给排球训练课带来的变化, 以期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 能更好的明确我国目前排球教学实况, 进而倡导现在排球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想象训练法”。
3 资料分析与结论
对于我国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的这个论题, 在查阅了大量国家期刊网以及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后, 发现黄明熙的同题研究论文——《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是对本文所要探讨的论题做出了最详尽探讨的论文专著。本文的资料分析工作, 也主要是针对该篇论文中的基本要点, 展开论述, 并结合其他的文献作品, 综合分析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在黄明熙的《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中, 主要是通过具体分析了茂名学院中的一个实验, 展开论述的。茂名学院的“想象训练法”的实验方法:是随机挑选两队,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组人数相近, 对实验组采取“想象训练法”, 首先对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法;其次采取定量分析法, 也就是控制两组是相同的一个老师、相同学时、相同时间段、相同学习场地、相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只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在经过了相同的学习时间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成绩测评, 测评方法是两座选用相同的评委老师, 并采用四人评估法, 每个学生的成绩取四个成绩中的平均成绩的方法, 得出两组的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别代表两组各自的教学成果, 最后的实验结果, 采用“想象训练法”进行排球训练的实验组, 平均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这个实验就充分说明了, 高校排球训练, “想象训练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率。在茂名学院的这个实验中, 论者黄明熙突出指出的是在“想象训练法”中, 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了学生自身的潜能。
高校排球训练中“想象训练法”, 从本质上说, 它是一种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1) 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于学习排球的感受, 说出什么才是排球训练课上的重点, 学生自己感到困难的难点是什么。 (2) 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整个排球扣球的流程, 如开始传球的动作, 起跳的动作, 挥臂击球的动作, 面对想象中的紧急情况学生会做出什么反应等等。 (3) , 在学生想象过排球活动的一整个流程后, 给学生练习的场地和时间, 让学生按照想象中的扣球方式和动作自己练球, 并让学生在组队的竞技比赛中领会要点。然后, 教练在旁边观看, 在对其中不规范动作作出点拨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 并让学生有疑难问题请教老师。然后, 按照此种方法, 规定一周的训练具体次数, 此后数周都按这种方法循环训练, 最后测评。
这种“想象训练法”, 不再是传统的教练说课占学时的大半部分, 而学生练球时间十分有限的方式, 它是最先就调动起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自己首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 而且因为学生发表过各自认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也就将必要的有效信息传播给教练, 让教练知道学生欠缺的是什么, 需要的又是什么同时由于在训练中, 学生对不明白的及时反馈给了教师, 也就做到了因材施教。在这种“想象训练法”中由于通过想象, 学生因此从中得到自己主宰一件事物的快感和满足感, 充分利用自身的抽象思维思考问题, 也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再是传统中接受教练说教的消极, 在这个过程之中, 学生一直是主体的身份, 教练是围绕学生转的, 而不是全体学生几十人都围绕着一个教练转。在课堂上, 学生从动口—动脑—动手, 再到动手—动口—动脑, 在一个不断循环而又全新的思维中, 不断积极领悟, 实现学习目标的达到。
另外, 在这种“想象训练法”中, 学生不再是老师教导, 学生听取的单线单向学习方式, 而是学生自己领悟, 学生之间交流, 学生反馈意见给老师, 老师也在旁观中不断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点拨启示, 这是一个多线多向的网状学习方式。在这一多线多向的网状的学习结构中, 看似复杂, 但是, 其实这种多交流多思考的方式, 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 对策建议
在上文已经分析并陈述了, “想象训练法”之所以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理, 关键词就是激发学生, 变被动为主动, 思考是灵魂。对于这一行之有效的, 更科学的排球“想象训练法”, 是需要作出十分的肯定的, 再此倡导我国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练, 多开阔视野,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借鉴这一更科学的“想象训练法”, 教授学生排球的学习。
5 结语
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 需要有人研究, 需要有人敢于实践, 就犹如对于高校排球课的“想象训练法”研究一样, 必须要有人敢于思考敢于实践, 并敢于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最终才能促使课程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高媛媛, 甄理.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选课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0 (1) .
[2]闫艺, 毛淑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及能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
[3]贺新成, 耿小平, 周冰.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5) .
[4]王琳.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修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4) .
[5]黄凤兰, 陈永胜, 张继星, 等.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5) .
3.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三
【摘 要】运用资料研究等方法,基于学生体会、教师观察和关注频次等角度,从个人技术、战术配合、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气排球比赛和气排球运动的整体认识等方面对高校气排球选项课“观摩比赛”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气排球 选项课 观摩比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50-02
气排球运动是在排球运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项本土新兴运动项目。目前,气排球运动在国内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已有不少高校把气排球引进课堂。在气排球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练习法等,“观摩比赛”教学法并不多见,国内对气排球“观摩比赛”教学的研究也相对缺少。笔者认为,如不充分利用各地各级高水平气排球比赛来加强“观摩比赛”教学环节,一方面会造成比赛的优良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错失开拓视野的机会。为此,笔者利用2013年广西南宁“可口可乐”杯第二届气排球锦标赛、2013年“红牛杯”广西机关单位气排球比赛(百色赛区)和2013年广西河池市“建功杯”市直单位职工气排球比赛的契机,组织学生到比赛现场实地观看,对气排球的“观摩比赛”教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拟对此研究进行阐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气排球选项课学生42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气排球选项课学生80人,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气排球选项课学生35人,三校学生合计157人。
(二)研究方法。一是资料法。即查阅气排球运动以及“观摩比赛”的相关文献资料,获得研究所需资料。二是访谈法。即访谈气排球选项课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观摩比赛”教学法的体会和感受,畅谈“观摩比赛”教学法对气排球选项课所起的作用。三是观察法。即组织学生到比赛现场,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获得感性认识。对气排球选项课上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四是问卷法。设计两种问卷,分别于观摩前和观摩后使用。观摩前,发放气排球“观摩比赛”问卷一,对观摩内容提出要求。观摩内容包括如下七方面:比赛的组织管理、赛事魅力、比赛规则及场地器材、裁判法、团队配合战术、个人战术、运动员技术及战术与任课教师的差异。学生可以在比赛现场记录,也可以在比赛后记录,交卷时间为一周后。观摩后,发放气排球“观摩比赛”问卷二,内容包括对个人技术、配合战术、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气排球比赛和气排球运动的整体认识等,交卷时间为期末考试前。问卷一发放157份,收回有效问卷157份,回收率为100%;问卷二发放157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为86%。经统计学软件SPSS2.0分析,问卷一的信度为0.849,问卷二的信度为0.750;问卷一的区分度在全部38个题目中共有34个题目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问卷二的区分度在全部5个题目中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两份问卷经同行专家评价,均具有较高效度。
二、结果分析
(一)个人技术。观摩后学生感觉获益良多,普遍认为提高了自身技术水平,促进了对气排球技术的了解。学生认为,在打球过程中每个接球动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打好球,就必须不怕手臂痛,坚持锻炼,做好规范动作;以练手感为主,手感好就会打得得心应手;发球、垫球、传球是胜利的基础,垫球要高,传球掌握落点,发球时要快稳,等等。技术不熟练的学生认为,自己技术太薄弱,无论是传球还是发球都不太好,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技术较强的学生认为,能看一场有技术含量的比赛,也是对自己技术的提升;自以为自己在校内较有实力的学生,观看比赛后知道自己还需要加强自己的弱项。
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到,观摩后学生对个人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自主性增强,对传、垫、扣单一技术环节的衔接有了明显的改进,学习兴趣更浓厚。垫球不再死板握手等球,能根据来球的变化作出反应;传球线路富有变化,自觉模仿高水平发球技术,提高发球威力,发球比原来更稳定、更具杀伤力;接发球的站位更合理,拦网手型稳定、时机把握更好。
从学生观摩气排球比赛的个人技术关注频次统计来看(见表1),大多数学生认为起了促进作用。发球、垫球、传球和扣球这四大技术中,发球、垫球和传球的关注比较高,而扣球的关注比较低,这可能与学生的扣球能力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技术动作的心理因素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他们认为比赛中的情绪也要调整好,打球时要认真打好每一个球,互相鼓励,尤其是失误时,重要的是下一个球;面对对手的凶狠发球,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有畏惧心理,等等。由此可见,心理调整在比赛中对于技术水平的发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战术配合。观摩后学生对团队配合的感触颇多,认为队员的合作能力及团结能力在比赛中起很大的作用。讨论中学生谈到,场上队员要多交流,气排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团队的配合,团队力量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完美发挥;自己的技术不一定要非常好,但团队合作一定要做好。学生对影响球队团结的情绪因素也比较注意,认为队员间的情绪能相互影响,且影响较大。学生对各种战术配合也有自己的体会,如:二传手的传球技术决定扣球的成败,拦网需要多人配合;站位不能太近、太密;利用特殊的站位,发挥各个队员的特长;垫球给二传,给同伴创造杀球机会;分工明确,坚守自己的位置,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能越位抢球;助攻往往比自己进攻重要,助攻一个,胜比自己进攻两个;平时练习时就分工好,谁是二传手、谁是扣球手,并加强练习,不要上场时让球、抢球,等等。
在课堂上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战术思维得到拓展,战术配合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不再以过网为目的,开始慢慢固定一个二传手,从基本的“中一二”战术入手,偶尔尝试模仿“背飞”等战术,沉浸在团队配合成功的成就感中,对提高团队配合默契程度抱积极态度。
从学生观摩战术配合的关注频次统计来看(见表2),团队精神出现的频次最高,说明团结配合才能打好球的感染力比较强。学生注意到了“垫球—二传—扣球”这种一般进攻组织顺序,换位、扣球、拦网等各种战术配合意识也比较关注。
(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观摩后学生对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有了进一步了解,如对于过网拦网,只有当进攻方第三次击球后才行;对于快球,边线裁判要集中注意力;裁判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鸣哨要及时、果断、洪亮。学生还认为,对规则和裁判法理解透彻,有助于打好气排球。也有学生认为规则较多,比较难判。
在课堂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对规则和判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对规则、裁判手势和站位的思考和探讨也比较积极,会在比赛中利用规则进行比赛,裁判实习比较认真。
从学生观摩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关注频次统计来看(见表3),多数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裁判员的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比较重要,保持清醒、不冲动的情绪因素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比赛规则和裁判法观看不明白的学生也占相当的比例,这可能与他们平时只顾练球、少比赛、不在乎规则等有关。
(四)气排球比赛和气排球运动的整体认识。观摩后学生感受到气排球比赛很精彩、很激烈,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认为,气排球的观赏性高,很有整体感,适合广大群众;气排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现团队精神;气排球比赛能使队员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个人技术的发挥离不开团队的支持,靠团队的打拼才能更有效地赢球;气排球比赛是体育竞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排球比赛过程实现了体育竞赛的功能。
从学生对气排球比赛和气排球运动整体认识的关注频次统计来看(见表4),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气排球除具有锻炼身体这项基本功能外,增强友谊、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其重要功能。学生也感受到气排球运动的激情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从中得到乐趣。
三、结论和建议
平时上课学习和练习后,再到赛场观摩高水平比赛,比赛场上激烈精彩的气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气排球运动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对气排球运动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技术和战术水平逐渐呈现多样化,场上应变能力增强,讲究个人与集体的配合,情绪稳定,裁判实习积极,对气排球选项课的学习和探讨更加全面和深入。
建议教师重视“观摩比赛”这一教学环节,多组织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了解社会上的高水平气排球比赛,引导学生在观摩比赛中作一些思考,观摩后展开讨论和布置练习,并把“观摩比赛”的内容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来进行考核,从而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气排球选项课的积极性,提高气排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艳华.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6)
[2]广西气排球越玩越大了[N].南国早报,2013-10-26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B273)
【作者简介】游伟民(1966- ),男,广西藤县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传统体育文化;侯干才(1980- ),男,广西都安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韦经富(1978- ),男,广西荔浦人,右江民族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4.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四
1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办”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 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重点:认字及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身黑似木炭,腰插两把扇,往前走一步,就得扇一扇。(乌鸦)
2、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乌鸦。
3、师:我们认识了乌鸦,那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3、乌鸦喝水(相机指导乌和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上面的拼音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男女生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引导交流识记方法。齐读。
5、师: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再读课文就会很简单,(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6、认识自然段,师: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现在请你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序号123在空格地方标记出来。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是否像老师这样标的正确。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看老师刚刚给你们带来的这只乌鸦现在口渴了,正在到处找水喝呢!哪位同学能结合你的经验,说一说“口渴了”的感受。
2、指生表演“到处找水喝”,理解“到处”的意思,说明乌鸦口渴难耐而又着急的心情。
3、师: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喝,因为他太渴了,那你能把乌鸦那种口渴了急切地想喝到水的心情读出来吗?出示第一句话,指生读,齐读,表演读。
4、师:乌鸦找到水了吗?它喝到水了吗?为什么?让我们继续读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生回答。相机板书(水不多,口又小,喝不到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但是喝不到,多失望呀!乌鸦喝不到水真着急,那我们快帮乌鸦出出主意吧!
2、生讨论交流,指生回答。
3、师:感谢同学们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其实啊,乌鸦也和同学们一样,它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后,乌鸦想出办法了吗?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乌鸦想到了办法呢?乌鸦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小石子有什么用?乌鸦是怎么做的呢?指生读,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乌鸦喝水的画面。相机板书(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
2、师:最后,乌鸦喝到水了吗?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分享乌鸦终于喝到水的快乐吧!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只乌鸦可真聪明,在遇到困难时,能认真思考,解决问题。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乌鸦学习呢?以后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了任何困难,都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四、指导书写
1、观察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4、展评
五、小结
5.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五
《 练习三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亳州八中 张卫东
二零一五年十月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乘法竖式、乘法估算。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教学难点:
1.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乘法口算、竖式练习
做第1题:
做第2题:
二、乘法估算练习
教师注意解析题目内容,学生注意听讲: 1.第3题: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2.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图上的信息,特别是两只挂钟上的时间。
学生观察后,可以让他们回答笑笑与淘气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
3.第6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三、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
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三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张卫东
在学校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总结如下: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我相信学生在我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首先,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通过几次班干部例会,要求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
三、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使孩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一一对应的帮助差生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由于本班男生较多,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二,一部分男生不但难于管理,而且学习不刻苦,成绩也较差,所以利用课间、课后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划分学习小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有时是缺少了会发现的眼睛,因此才让班级管理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任重道远。有人曾说,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通过这半年的学习锻炼,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张卫东
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它是数学教育教学本身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教学活动过程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以逐步内化数学思想方法。
一、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中学数学知识结构涵盖了辩证思想的理念,反映出数学基本概念和各知识点所代表的实体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实体内部各单元之间相互渗透和维系的关系,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便形成相对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确立后,便超越了具体的数学概念和内容,只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控制及调整具体结论的建立、联系和组织,并以其为指引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一切适合的范畴中去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不仅会对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审美活动起着指导作角,而且会对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产生深刻影响,形成数学学习效果的广泛迁移,甚至包括从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可见,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全取决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数量,更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结合和组织方式,把握结构的层次和程序展开后所表现的内在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优化这种组织方式,使各部分数学知识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那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呢?
二、认识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中蕴含多种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突出这些基本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中学数学知识的精髓。
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应用广泛,灵活巧妙。”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名言,是对数形结合的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1]。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定律、定理及公式等常可以用图形来描述。而利用图形的直观,则可以由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使数学问题的难度下降,从而可以从图形中找到有创意的解题思路。如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往往借助几何图形,靠图形感知来”支持”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寻求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追上小彬?此时,我们可画出如下的线路图: 依据线路图,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S小明=S小彬+10,然后设未知数列方程即可。
2、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对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情况去对同一对象进行能够分类,帮助他们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的思想。如当取何实数时,对当时,;当<3时,的值的分类讨论:。
3、转化思想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高次为低次等,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常用的很多数学方法实质就是转化的方法,从而确信转化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其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方法。例如:当求
时,的值。该题可以采用直接代入法,但是更简易的方法应为先化简再求值,此时原式。
4、函数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重视函数的思想方法的教学。华东师大版教材把函数思想已经渗透到初一、二教材的各个内容之中。因此,教学上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函数的思想方法。例如:进行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通过强调解题的第一步“当„„时”的依据,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字母每取一个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如代数式x2-4中,当x=1时,则x2-4=-3;当x=2,则x2-4=0„„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将静态的知识模式演变为动态的讨论,这样实际上就赋予了函数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以运动的观点去领会,这就是发展函数思想的重要途径。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体会。
1、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华东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在思维教学活动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增强运用化归思想处理多边形问题的一般策略;掌握运用类比、归纳、猜想思想指导思维,发现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结论;学会用化归思想指导探索论证途径,掌握化归方法;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蕴涵类比化归思想。教师: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如何探求的?(转化为三角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你会探索求吗?六边形、七边形„„ n 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2)鼓励大胆猜想,指导发现方法,渗透类比、归纳、猜想思想。教师:从四边形内角和的探求方法,能给你什么启发呢?五边形如何化归为三角形?数目是多少?六边形„„ n 边形呢?你能否用列表的方式给出多边形内角和与它们边数、化归为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猜一猜 n 边形内角和有何结论?类比、归纳、猜想的含义和作用,你能理解和认识吗?(3)暴露思维过程、探索论证方法,揭示化归思想、分类方法。我们如何验证或推断上面猜想的结论呢?既然多边形内角和可化归为三角形来处理,那么化归方法是否唯一的呢?一点与多边形的位置关系怎样?(分类思想指导化归方法的探索)哪一种对获取证明最简洁?(至此,教材中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 O,连结点O与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可得几个三角形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自然地暴露)(4)反思探索过程,优化思维方法,激活化归思想。教师:从上面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化归思想有很大作用,但是,又是什么启发我们用这种思想指导解决问题呢?原来,我们是选择考察几个具体的多边形,如四边形、五边形等,发现特殊情形下的解决方法,再把它运用到一种特殊化思想当中。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式子: n 边形内角和 =n×180°-360°,你能设计一个几何图形来解释吗?对于 n 边形内角和=(n-1)180°-180°,又能作怎样的几何解释呢?(至此,我们又可探索出另一种思维方法,即”在多边形某一边上任取一点 O,连结点O与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来分割三角形)让学生亲自参加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创造发明”的愉悦,数学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就题论题,殊不知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问题的探索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2]。
例如:求下图中∠BCA的度数。
方法1:先求出∠BAC=600,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BCA=1800-600-350=850 方法2:直接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得∠BCA=1200-350=850 显然上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法,体会到了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加强了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4、及时总结以逐步内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要纳入教学计划,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尤其是在章节结束或单元复习中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摄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可以加紧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意识,也使其对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活化所学知识,形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的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共同具有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的联系,即将抽取出来的共性推广到同类的全部对象上去,从而实现从个别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比如,通过解方程(x-2)2 +(x-2)-2=0,发现也可用换元法来求解。在此基础上推广也可用换元法求解。由此概括出换元法可以将复杂方程转化为简单方程,从而认识到化归思想是对换元法的高度概括,还可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
由于同一数学知识可表现出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又常常分布在许多不同的知识点里,所以通过课堂小结、单元总结或总复习,甚至是某个概念、定理公式、问题数学都可以在纵横两方面归纳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
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6.《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六
《匆匆》教学设计
设计人
赵科鼎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匆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2012—2013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7.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七
关键词:高职,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
1、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选项课中, 排球是一项必不可少且受师生欢迎的重要课程之一。排球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 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力于学生韧性、弹跳、耐力的提升, 同时又反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人际交往情况, 竞技和娱乐相统一。对于一项运动而言, 排球的教学需要长期的练习, 仅仅凭借少量的体育选项课是不够的, 尤其是在技术提升方面, 起初学生学习凭借兴趣, 掌握基本要领,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排球比赛, 无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 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 观察能力、协调能力较弱, 合作意识淡薄, 排球也仅仅作为选项课出现, 那么排球的教学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停滞, 创造性薄弱, 加上教师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 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于学生成绩评价也比较单一, 这就阻碍了排球选项课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探索其路径, 使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作为多年从事一线排球教学的教师, 笔者将心得与大家分享,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提高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路径研究
2.1、明确教学目标, 调整教学任务
新时期, 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 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 最终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在这样的要求下, 体育教学就要以健康观为基础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学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所下发的体育大纲的要求, 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关注学生的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任务。在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教授掌握基本的排球基础知识和技能战术的基础上, 能够懂得才排球比赛规程, 裁判方法, 提高身心健康,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锻炼, 并科学的掌握健身的方法, 在排球练习中, 体验团结协作, 积极拼搏的精神, 锻炼耐力和持久力, 敢于开拓创新, 不断向终身学习的目标努力。
2.2、重视学生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排球选项课的教学过程当中, 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将课程教学与身体素质相结合, 将知情意与战略战术向结合, 在教授课程的基础之上实现飞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离不开自我控制力的提升, 离不开接受能力的提升, 也是综合分析能力的不断完善, 这是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要通过这项课程, 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使其形成一种合力, 并在竞技中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控制情绪, 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 锻炼果敢、坚毅、积极的品质, 并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合作的能力, 促进自身各方面的提升, 提升自身对排球的深度认知。教师要根据这一既定目标,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多元运用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转变教学理念,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排球选项课中, 侧重于竞技为主的课程体系设置, 技能单一, 注重技术培养, 偏离了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要求, 与素质教育相去甚远。教师是技能的传授者, 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出一支精优的师资队伍, 才能够为学生的精彩课程提供人力保障。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拓宽进修渠道, 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借鉴优秀, 取其精华,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知识体系。教师自身要力争上进,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提升自身业务技能,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将课程生动、完整、简明的传授给学生,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4、增加评价环节, 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排球选项课中, 对学生的考核体系的变革, 综合测评、反馈等信息, 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是有效的控制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在评价内容上要改变以往以学生达标和技评为主的固定评价, 确立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及个性发展等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变以往注重学生运动成绩的结果性评价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变静态性评价为动态性评价, 实行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记录。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在评价中, 实现个人在集体中的评价, 自主与他人之间的评价相结合, 促进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 做到合理、科学、优化。
3、结论
探究提高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遵循国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教师要不断通过自身修养的提升, 优化教学内容, 适应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变被动为灵活, 从学生角度出发, 结合排球课程的特定规律, 完成教学任务和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 高职院校的排球选项课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楠.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2) .
[2]林伟, 连道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体系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12, (1) .
8.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八
【关键词】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排球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长期以来一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排球教学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合理调整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极为特殊的阶段,其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了急剧又显著的变化,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而排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学生上手较难,教学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针对以上情况,该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进行排球课堂教学呢?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初中排球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初步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排球教学,要学生主动参与排球训练,教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排球训练中,且在课余活动中也能参加体育运动。
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灵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单项运动技能目标的制定,要兼顾技评目标和量化目标。如正面双手垫球教学第一课时的技能目标为:70%的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部位、用力方法、击球点;80%的学生自垫球不低于15次。量化了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达到了目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热情。
2.根据学生年龄确定训练方法。初中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教师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传球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持球慢跑,边跑边抛球。然后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指转动,然后相互抢球,双手拍球,再用球做活动肢体练习,最后,做有要求的抛接球练习:头顶上、掌心朝上、控制接球声音接住球,这样的活动简单、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施多元教学评价。排球教学评价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师评相结合。例如,在教传球技术时,第一课时的评价方法是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评价内容如下:①连续自传6个以上的球;②在抛传过程中做到各传6次球不落地的组合;③小组内传球技术最好的2位同学。这样多元教学评价,学生既可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又能进行直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能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在对他人练习情况的观察、比较中找到了差距,调整了心态,改进了学法,明确了前进方向。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发球、传球、垫球等系列技术动作的训练情况有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并从技术层面给予评价总结,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新的学习目标。处在这样的评价环境下,学生对于排球训练的参与热情自然会大大提高。
二、明确科学方法,提高排球垫球技能
体育新课标明确初中运动技能要求:即掌握一些排球技术和简单的攻防战术,并运用于实践。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体能、认知能力的局限,对各项排球技术难以“熟练”把握。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初中时期就尽可能地熟悉各项排球技术,培养他们的玩球兴趣。
1.明确“先动脚,再动手”的基础理念。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确立“先动脚,再动手”的理念,并且要时刻强调这一基础理念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强化移动步法教学,培养学生步法移动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其他环节教学中渗透排球移动步法的练习。如垫球训练时,要求学生移动一定距离后再抬手垫球;传球训练时,则要求学生从不同位置快速移动到固定位置接球或传球,也可以在综合素质练习时进行各种步法移动练习。
2.开展各种形式的“小比赛”,促进排球技能的掌握。许多老师在排球教学中往往只教垫球和传球,很少有扣球、发球、拦网的教学。很多学生在整个初中三年里,从未体验过一场完整比赛的乐趣。其实,球类运动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赛事中,比赛活动既能促进学生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小型比赛,规则要简单,难度要适当,操作性和趣味性要强,否则,学生无法完成或缺乏参与兴趣,那就丧失了教学意义。例如,学习垫球技术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单人或多人的排式网球比赛;学习传球技术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托球比赛,看看哪组托球的次数更多。
3.培养学生飞行物空间感。排球运动是通过迎击空中移动的球来进行比赛的,因此参赛者的空间判断能力极为重要。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往往表现出对飞行物体的空间位置判断力较弱。要提高排球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强化学生飞行物空间感的培养。例如,进行自抛自接球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抛球高度的变化和抛球后的各种接球动作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感;另外,也可通过两人或多人组合的抛接球游戏来培养学生对空中球的空间判断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排球技术的掌握会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类差异,设计不同的训练要求。例如,在传球教学时,对技能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如传球的精确度和距离长度都相应提高,以满足个体对训练的要求;而对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则适当降低传球的难度,避免他们丧失学球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则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积极地评价。这样,既可使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至于丧失信心,又可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至于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排球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灵敏度和弹跳力等多种体能素质。然而有限的体育课时,技能练习密度和强度还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要求。初中生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不宜开展大运动量的专项体质训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富有趣味的体能训练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让学生以俯卧撑的姿势,双手扶球向前滚动,以此训练上肢与腰腹部的耐力。
总之,开展排球运动,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只有讲究排球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排球运动的功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入手,全面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排球教学计划,在有限的体育课时内,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排球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周登嵩,吴邵兰.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
[2]费敏伟.新课程呼唤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J].小学教学参考,2013,(33).
[3]徐淑聪.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1).
9.《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
汛
谴
堕
俗
协
序
绰 2)课件出示词语:
间隔
平衡
伏身
联结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3)看图理解词语意思,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4)出示:间隔、谴责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分组交流讨论: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脱鞋挽裤
收工要:脱鞋挽裤
赶集要: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脱鞋挽裤
2)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便、辛苦)天气变凉了呢?(难受)
过渡: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三、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寻找“美”
小组合作学习:默读2、3自然段,潜入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这两个段落有哪些美?说给组员听 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小结:只有这种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关心别人的人才会有这种举动。(板书善良 关心)
2、“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想象画面,借助工具书理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在我们看来多么普通的生活场景,刘章爷爷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美呢?(仔细观察、生动描写)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10.四季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十
一、导入
1、激趣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四季王国里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老师还想带小朋友去那边玩一玩看一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吧!(出示课题:四季)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小鹿班比”作我们的导游,大家开心吗?那就和小鹿班比打个招呼吧!
2、打招呼
师:谁想和小鹿班比打个招呼呀?(指名2位)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和它打招呼,那我们就一齐说吧!
二、巩固识字
1、师:小鹿班比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但是小鹿说得先考考大家,如果过关了才可以给大家看,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2、出示生字
⑴同桌互相读一读,帮一帮 ⑵指名小老师领读
⑶开火车读 ⑷齐读
三、欣赏四季图片
1、欣赏图片
师:一(1)班的小朋友真厉害,都成识字大王啦!小鹿看大家表现这么好,忙要给大家看礼物了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播放四季图及音乐)
师描述:春天,迎春花开了,树木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蜜蜂忙着采花蜜,;夏天,向日葵张开了笑脸,荷花开满了整个池塘,人们在大海里快乐地嬉戏;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柿子挂满枝头;冬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雪白。
3、谈感受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指名2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师:是啊!一年四季是这么的美丽,美得像一幅幅画一样。你们喜欢小鹿带给大家的礼物吗?
四、认识草芽、荷叶、谷穗、雪人 过渡:美丽的四季姑娘们还托小鹿带来了几件礼物,可是粗心的小鹿班比忘记是谁送的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一)草芽
1、认识草芽
(出示草芽图)师问:这是什么?(草芽)——出示字(草芽)[理解草芽:草芽就是刚刚长出来的小草] 草芽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说,可能说“绿绿的”“嫩嫩的”“尖尖的”,有学生讲到尖尖的时出示“尖尖”二字)[理解“尖尖”:出示一枝尖尖的铅笔,让学生感受上小下大,碰上去有点痛的就是“尖”]
2、读一读“草芽尖尖” 指名读,齐读
3、师:草芽尖尖是在什么季节呢?(指名说:春天。板书:春)
(二)荷叶
1、认识荷叶(出示荷叶图)
师问:这是什么?(生:荷叶)——出示“荷叶”二字。问:荷叶什么样?(当生回答到“圆圆”时,出示“圆圆”二字)
2、读一读“荷叶圆圆”
男女生分读
3、师:荷叶圆圆是在什么季节呢?(板书:夏)
(三)谷穗
1、认识谷穗(出示谷穗图)
师问:这个朋友又是谁呢?(生:谷穗)——出示“谷穗”二字。问:谷穗是什么样的?出示“弯弯”二字。
2、谷穗为什么会是弯弯的呢?(出示实物:弯弯的谷穗)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谷穗成熟了,所以它是弯弯的。
3、读一读“谷穗弯弯” 分组读
4、师:谷穗弯弯是在什么季节?(板书:秋)
(四)雪人
1、出示雪人图,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人(指名说)
2、齐读“雪人”二字
3、师:雪人是哪位季节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呢?(板书:冬)
(五)小结 师:四季姑娘们都为我们送来了她们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叫一叫四季姑娘们的名字吧!(师指板书,生齐读)
五、朗读诗歌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姑娘啊?为什么呢?(指名两三位说一说)
(一)学习秋天
1、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指名猜,当生猜到秋天 时,夸奖他:老师的心思全被你看出来了,真是个火眼金睛啊!同时出示秋天一段)
2、师:秋天到了,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枝头上挂满了苹果、梨子、柿子,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啊!老师真想来读一读这一段,请小朋友好好听一听。(师范读)
3、指名读(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4、师:瞧,谷穗他鞠着躬呢!你能像他这样鞠躬吗?(生用动作表示)
5、全班加上动作齐读这一段
(二)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读一读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读那一段吧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全班交流汇报(根据指名回答情况,出示相应段落,再做朗读指导)(1)春天:指名读,喜欢春天的一起读(2)夏天: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冬天: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大肚子一挺”和“就是”
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看完了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夸一夸他们吧!(出示整篇文章)
1、师生合作读(师读黑色字部分,生读红色字部分)
2、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黑色字部分,女生读红色字部分)
(四)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四季,你想把他们记下来吗?那我们一起试着来背一背吧!
1、看图及文字提示背诵
指名四位学生,并让四个小组跟背
2、师:现在四季姑娘们只给你们看图,不给你们看字,谁还能背出来的?四季姑娘肯定更加喜欢你。(指名尝试背诵)
3、齐背
六、看图说话
师:草芽、荷花、谷穗、雪人只是四季姑娘的代表,其实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他们带来的礼物,我们再来看一看。
1、出示“红红苹果”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是什么季节的吗?那你能用“(),他对()说:“我是()天。”“的句式编编看吗?[在教师指导下说一说]
2、出示“弯弯柳树“图
与同桌或后面小朋友讨论说一说:(),他对()说:“我是()天。
3、全班交流汇报
七、巩固练习
1、打开“课堂作业本“P27”,完成第3题“想一想
连一连”
2、实物投影展示作业
11.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十一
【关键词】排球普修课教学;分层互助;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氛围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展。分层互助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层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及相关理论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 目标、 要求和任务,教师在一个班级内,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层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给与指导,使各层次之间形成以互助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以分层次教学与分层互助学习这两个单一教学模式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综合发展形成的。分层教学理论表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个性,也存在着共性。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归为一类,这就有利于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分层互助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弱搭配,因此要求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如此一来,搭配的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互助学习的氛围下共同进步。
二、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指导目标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指:“根据体育教学中的综合因素,学生间不同层次进行交流的社会性与学生间不同层次互帮互助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好与积极性,同时完成对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于同一层次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层次之间的竞争力;二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公平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互帮互助、公平合理竞争,进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的适应能力。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目标是指:“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院校的教师在排球普修课中可以采用分层互助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基本层次与较高层次。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基本战术、基本的布局,使用较基本的教学方法;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排球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对于排球知识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排球。
三、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现代化教育提倡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一个班级体里面,学生的整体排球素质是多层次的,假如依然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排球教学,是可以提升全班学生的排球素养,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同,这样做就满足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学生全方面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运用到排球普修课当中,根据学生对排球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对于排球知识技能不熟练的同学对他们加强基础技术的训练,使他们在小组互动中学习排球知识;而对于排球知识掌握熟练的同学,教师应该加强排球技能的难度,使优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倡优生帮差生的行为,使学生之间形成强弱搭配的黄金搭档的学习模式, 既能使较弱的同学可以得到优秀同学一对一的教学, 对排球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而优秀的同学在“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对较弱同学的指导, 又能使自身的排球技能得到进一步的熟练,并且锻炼了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二)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动态化的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竞争奋进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经常变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组成人员,这样以来,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推动同一层次学生的成长进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符合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改革,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性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排球普修课的教育时,运用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分层互助模式的动态化,并把传统教育与分层互助模式相结合,形成改革创新型的良好教学模式。进而全面的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庆兰.高校排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的“曾组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6):86
[2]刘大明.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