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2024-06-30

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共12篇)

1.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

中国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一)产业基本概况

1、全国美容业从业人员总数约1120万人,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2、全国城镇美容机构总数约153﹒2万家。3全国城镇美容业总营业收入1680﹒4亿元。

4全国每万名城镇居民平均拥有美容店32家,每家美容店平均就业人员5﹒1人。

5全国城镇平均每个美容就业者年工资水平1﹒16万元,略高于全国各类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6、美容业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5﹒21%。

7、城镇人口月平均美容花费21﹒33元/月。

8、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实验性比较强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是当前中国美容业的4大特点。

9、中国美容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是颇具发展空间、产业延伸广阔、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度强盛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产业宏观前景,在创造社会精神文明、解决全国就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定社会秩序、交纳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美容产业现状

一、行业发展基本特征

行业发展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化五性 五化:

1、产业化

全国美容产业发展平均时间为20余年,从单一的店面服务,已发展成为以美容、美发、医疗美容、美体、美甲、纹制、形象设计、色彩店面服务,以及专业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仪器、用品、用具、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并在每个领域中诞生了龙头品牌和龙头企业

2、集团化

早期的美容业以美容小作坊为主体,今天的美容业以形成了不少集团化的代表性企业。大型的美容机构拥有上千家以上的加盟连锁店如天津柔婷集团、法国诗婷国际美容连锁集团、上海“自然美”等,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培训基地、研发机构、教育机构,又如“蒙妮坦”教育机构拥有数十家海内外连锁规模的学校。

3、成熟化

早期的美容业无论店面装修、设备、技术、用品,都显得简易、粗糙、不规范,目前全国美容业整体成熟化得到明显体现,店面的档次、用具用品仪器的品质、从业者的素质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趋优化。

4、市场化

美容美发业是延伸和括展空间非常大的一个人体产业。它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延伸到美化、塑型、健康、养生四个层面。每一层面在人体每一个结构部位都是以n次方的概念在纵、横向扩展,它的生存空间、生长空间非常广阔,市场化很强。基于此,全国美容业在各个领域出现了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的特色品牌和特色服务机构。

5、国际化

中国的美容业,早期更多是借用了国际的名和壳,国际大师、国际名牌泛滥。但在加入WTO后的今天,国际化得到了切实的体现——行业呈现国内外双向互动、渗透日益宽泛和频繁的现象。五性:

1、良好的自律性

全国美容美发业是完全市场竞争化行业。其发展历程中,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单一赚钱阶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质服务,蒙骗客人宰客等不良经营趋向。典型事例如:用碳素墨水给顾客纹眉、用发霉的护肤品掺水后为顾客做皮肤护理。第二个阶段,转化阶段。一些优良的经营者脱颖而出,单店良性发展为综合经营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第三个阶段,发展阶段。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再次脱颖而出,又一批素质良好的投资者进入行业,单纯赚钱和拓展愿望转化为强劲的健康发展执业追求。

其中涌现的大批行业有志之士,自觉自愿地成为各级行业协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推动发展,强化行业自律性,其中有如: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骆燮龙、上海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黎家信、陕西省化妆品业商会会长白岩彪、云南美容美发协会会长胡兴国、成都市美容美发协会常务会长唐德高等。与此同时,经历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洗礼,一批优秀品牌和企业也脱颖而出。

2、观念的更新性

经过业界长年的耕耘和自新,欣慰的是美容美发师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再是伪劣、欺骗、色情的代名词,有了靓丽的时代色彩,成为社会关注的新兴时尚行业,吸引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信赖目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型生活方式。

3、强大的需求性

亚洲是全球美容消费普及率最高的区域,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其中最可观的市场。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丰厚的审美观以及相对一致的审美共性,成为中国美容行业市场定位的坚实基础。有专家预测,21世纪最火的不是计算机、不是基因工程、而是美容业。未来5年 内老百姓消费支出将翻一番,美容业的产值也将翻一番。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许多资金流入行业来充沛行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4、快速的成长性

全国美容行业发展20余年,无一产业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规模,这种发展态势还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行业的完善和成熟,继续保持下去。根据奥肯法则,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美容人数则增加0﹒08%。

5、稳步的可持续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成长,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人们的尚美追求日愈强烈。全国美容美发业获得天然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行业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经济实力方面都有了相当的经验积累,已经培育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

此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盟这个行业大有作为,如暨南大学的教授李校坤、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秘书长何伦教授等。优秀的高端人才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支援力量。全国美容业正以更新的姿态,良性转化的发展环境,蓬勃的创业激情,走向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美容机构经营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1.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2.服务性收入增加。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服务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产业的主体。3.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63.31%,实际投资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

4.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一、二级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27.33万元人民币和二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38.5%,亏损者为8.9%。

5.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 第三的企业形态(4.11%)。三.现阶段美容院的市场定位

美容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以“服务性”为主导的行业。因此,美容院必须突出服务的重要性,而非沦落为单一销售产品的战场。目前,行业内各大美容化妆品品牌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市场可操作性空间越来越狭窄。美容院作为终端资源,成了专业美容化妆品品牌争夺的对象。美容院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在这种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单店投资盈利的增长性越来越差。

现阶段美容院在市场中的定位应着重于两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美容院应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单店的销售力和平均销售额。优质的服务是美容延续生存的资本,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带动单店的销售额,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美容师的销售力。服务与销售是一个相互促动的孪生兄弟,缺一不可。但是,目前行业内能够同时做到这一点的美容院不多。相当一部分美容院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并没有促动美容师的销售力。为了牟取暴利,他们把化妆品的单价提得很高,脱离了实际市场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另一部分美容院在经营过程中,服务质量也相当不错,但不愿意强化销售力,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无法有效地开发,致使单店的营业额始终无法有效地提升,这样的美容院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苦于无法完成赢利,因而早早地退出了市场。

第二,美容院应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单店的品牌知名度。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自然滋生出来的(当然也可以通过人为地炒作来快速提升),尤其是对美容院而言,更是如此。美容院的品牌知名度靠的是在长期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顾客口碑相传,积累下来的市场基础。美容院在经营过程中,特别应注意企业的品牌建设,通过优质服务,全面提升美容院在当地区域市场的知名度。

四.从业人员特征分析

1.受教育人数增加。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占受培训者的53.92%)。2.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约增3%。3.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分布看,在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的分布已成正态,但高级者较少,为美容机构开业和分等定级标准的实施已奠定基础。

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分布已成正态:

美容高级技师2.62% 美容技师18.17% 高级美容师28.85% 中级美容师28.16% 初级美容师22.2% 五.美容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1.消费群体: 美容主要群体集中在年轻群体和中年群体,特别是31-40岁群体,他们的美容需求最为强烈,所占比例为40%。2.美容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分布:

20岁以下9.83% 21-30岁31.43% 31-40岁40.01% 41-60岁12.61% 60岁以上6.12%

3.在职业分布上,公务员群体比较突出,其次是白领群体,工人和农民群体所占比例不高。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公务员占28.58%

教师占7.03%

医务工作者占6.73%

企业管理层人员占9.89%

工人占10.2%

企业职员占9.89%

自由职业者占14.15%

农民工占5.13%

农民占1.75%;

4.美容主要消费方式

顾客进行美容消费时,大多数还是在商业流动区进行消费,另外31.32%的消费群体为为随机选择进行消费;还有将近40%的群体会采取会员卡方式进行消费。其中: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业流动区消费者占34.05%;

在写字楼者占15.38%; 在住宅区者占20.62%,余为其他区域。

6.美容总体消费量

调查发现:主要城市群体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费用为人民币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费2--3次者30.66%,每月消费一次者占40.26%。8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价格持接受态度。

六、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1、全国美容业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全国美容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几近空白,工商、税务、卫生、物价、技监、公安、特业、消防、劳动保障等各部门的归口管理较为混乱。行业管理尚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

2、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尚待加强

各级行业协会距承担起“完善、规范、提升、促进”行业发展的历 史使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建立健全协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构、如何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标准规范,还未成为协会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工作。

3、全国美容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全国美容业尚无服务技术的鉴定准入机构,服务项目尚不规范,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资质名称、技术名称较为混乱,消费者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

4、行业诚信度较低

美容业诚信问题较为突出,社会诚信度仍处在较低水准,美容业的诚信缺少社会和行业的约束,虚假宣传、虚假炒作现象较普遍,相当大程度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损伤了行业信誉,一些不良从业者的非行业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

5、从业者素质亟待提高

相对于行业快速发展速度,职业教育水准明显迟缓,从业者素质明显参差不齐,职业培训时间明显不足,培训标准亟待提高。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升级

未来几年的中国美容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正在走入由乱到治的新局 面,未来中国美容业的发展道路必定会越来越清楚、顺畅。由于竞争的加剧,未来的美容业经营模式,将会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建设。一大批缺乏战略定位的小型美容公司和美容机构,将逐渐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中,难以适应未来的潮流,而自动出局。未来的美容业发展模式,也将朝着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某些美容院向高档大型休闲会所发展,皮肤护理、SPA水疗、健身跳操、商务会谈、客户课程......以多元化来彰显自身优势,获得横向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未来美容业也将向着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深入,会有相当部分的美容机构,与国内外的权威美容品牌机构及医学、皮肤学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在专业化、细分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某一个具体领域进行纵向的深入与强化,如专业抗衰老美容、专业美体塑形、专业眼部护理等。在这个时候,美容师才会成为客户心中真正尊重和高度认同的“师”,而不是单纯的美容技术操作工,中国美容业的发展,亦将由此而步入品牌高速公路。

二、市场的专业化细分越来越明显

消费者对形象工程的日益关注,需要服务消费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予以满足,另一方面:美发美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只有将专业细分进行到底,才可能发现市场存在的空白点,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加剧了美发美容产业的细分。市场的特色化细分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在化妆品零售方面有:女性产品、男性产品、婴儿产品,其种 类涵盖:美白类、保湿类、去皱类、消斑类、祛痘类、塑身类、药妆类等产品;其中的药妆产品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专业美容服务方面有:传统美容、中医养生美容、时尚美容、休闲美容、保健美容、SPA水疗、香熏美体、专业美甲、专业男士护理等服务项目;其中的中医养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三、“80后、90后”将引领个性服务消费

个性美容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炒得异常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等各种因素,一直未能成就大气候。而未来,“80后、90后”这个绝对追求个性化的青年群体,无论在单位、家庭、还是在社会,都将逐渐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美发美容市场的消费主体,由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一定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变革。同时,伴随着日韩时尚潮流风的盛行,一些非主流的个性美容潮流也随着进入,成为一个新的个性流派。因此,个性美容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个性化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加剧服务领域的竞争

2009年下半年,在个别地区出现了化妆品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的现象。顾客在前面店铺买产品,可免费或打折到后面美容室做美容,行业称之为前店后院。浙江省,有化妆专卖店3万家,其中40%的专卖店增加了美容服务。专卖店的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30%,随着未来竞争的日益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店,通过增加美容服务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盈利。

五、化妆品网购将成为化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五年前,对中国“网购”再乐观的预测都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同样,现在再乐观的预测可能也无法想象未来10年的中国“网购”的市场规模。

以化妆品行业为例:化妆品零售巨头雅芳,2005年拥有数量最多的专卖店6000家,遍布全国74%城镇,全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2007年,淘宝网化妆品销售额达26亿元。在“一个网站”与“6000个专卖店”的对决中,“一个网站”胜出。

由于,网上购物具有购物便利性、选择丰富性、决策自主性、服务个性化、价格优势化、全天候服务等优点,网购日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其中女性网民为最活跃的人群,占到61.5%。而备受女性青睐的化妆品也自然成为网上热卖产品,2009年上半年,化妆品及珠宝的购买数量占到全部销售数量的第二位。随着社会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年轻人的主流消费模式网络购物必将成为化妆品一个主要的新兴渠道,化妆品网购将会成为绝对主流。

六、专业经销渠道面临严重的冲击

“网购”这个新兴的渠道正在逐步向传统消费渠道发起挑战。而制造商的介入又如同在经销商的伤口上撒了把盐。专业经销商严重受挫,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近年来,化妆制造业发展迅速,一些企业有了剩余资金,同时,由于前几年,通过邀约终端服务企业参与经销商大会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美容服务加盟店的网络及运营管理,本身的销售基础基本具备。他们通过大额提高销售业绩的方式,迫使经销商主动放弃或以未完成合同销售任务为由,取消地方代理权,进而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制造商的拿走了经销商苦苦经营数年的网络,吞食了从经销商至终端店的利润,传统经销商严重受挫。

七、美发美容产业升级利好消费者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消费理性的增强和消费知识的积累,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无不对美发美容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企业全面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为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这一方针适应了美发美容企业升级的需求。现在,企业与教育的通路正在打开,为企业的人才升级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传统经销渠道受挫,使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终端为王”的深刻含义,开始重视企业自身建设,重视对于下游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这对美发美容服务企业的升级来说不无益处。

而上游的化妆品制造业,也在不断为终端提供技术和管理服 务。来自自身的努力,来自教育领域、生产领域、经销领域的附加服务,这些共同促进美发美容服务也的产业升级。八.吸引投资和带动就业

1.美容业是投入少、进入门槛低、民营资本占绝对比例的新兴服务产业。美容业必然将是国家下一步启动和激励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2.美容业是典型的青春产业,将对社会就业具更强的吸纳能力,是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可观的就业门路。

2.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1. 市场供需

受经济形势下滑影响, 今年以来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有所减少。上半年, 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工业销售值3765.71亿元, 同比减少5.2%, 降幅与一季度相当。

2. 产品产量

6月当月, 微波终端机产量大幅减少, 同比减少65.2%, 电话单机和传真机产量同比分别减少22.3%和28.4%。增长最快的是数字程控交换机, 增长33.8倍, 达到536.6万线。

上半年累计, 全行业共生产移动通信手持机2.7亿部, 同比减少5.1%, 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8个百分点;微波终端机和传真机生产明显减少, 同比分别下降72.2%和36.3%。产量增长较快的是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同比增长近两倍, 达到2153.73万信道。

3. 进出口

在出口产品中, 上半年减少较多的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出口量同比减少22.8%, 出口金额同比减少20.9%;电话机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减少13%和10.3%。

在进口产品中,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当, 进口额同比减少17.3%;中央处理部件进口量同比下降25%, 进口额同比下降15.1%。电话机进口量有较大增长, 但进口额有所下降, 说明该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较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与利润增长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受行业亏损影响,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明显减少。上半年累计, 通信设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8亿元, 同比增长2.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三、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上半年,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的外资企业, 完成工业销售值2431.64亿元, 同比下降15%, 实现工业销售值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为64.6%。股份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工业销售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2.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3.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本报告根据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近三年大众消费数据样本,以加权平均值作为结果发布,内容涵盖全国29省、180个以上城市,覆盖超过20个业态,超过1000个品牌,总计超过10000家门店,消费交易笔数超过4亿笔,其中餐饮百强企业33家,超过65%的品牌为连锁企业,是中国餐饮行业首次根据大规模真实样本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的餐饮消费报告,该报告发布后,餐饮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业趋势,根据其经营现状调整策略,巩固已有市场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前行,提升行业整体现状,实现餐饮行业整个生态链的健康发展。

分析:频率下降并不是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减少,而是餐厅数量大幅增加,这样算下来,每个餐厅的就餐次数相对来说就会减少。餐厅数量在过去三年增加速度快,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

分析:为什么桌均会下降?过去三年因为互联网的推出,造成整个信息不对称被打破,所以今天消费者要选择一个便宜的餐厅变得非常的容易。餐厅营销方面压力变大。

分析:储值卡会促进第二次消费,而代金券当餐消费后,第二次是否再去该餐厅的自由裁决权便在顾客手里,主动权不在商家。储值会员的消费频率和忠诚度相对较高。愿意储值的消费者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企业没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找到。

分析:粉丝的桌均消费只有200元出头,如果是储值和积分会员来讲就会高很多。

分析:表明了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屌丝经济,指手里没有太多钱,很年轻,喜欢尝试稀奇、时髦的东西。这些“粉丝会员”对品牌的忠诚度较淡,流动性大,用券率也会比较小,因为各个地方都可以得到优惠券,对他们而言并不稀奇。

分析:从饮食习惯上来讲,华南地区一些小吃和便当是十分流行的,到了北方通常就是一日三餐,到了南方不只一日三餐,还包括下午茶等,吃饭的概率较多,西北区域相同。

分析:华东地区拥有大量的餐饮企业,并与互联网结合比较紧密,给的折扣和优惠大。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消费次数反倒偏低,二三线城市较高,这是为什么?现在主流餐饮竞争度最高的其实就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型城市,餐厅每年增加的都特别的多。造成供过于求,自然而然地每家餐厅所能接待的客户就会相对减少。相反在三线城市还没有进入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还有一些机会。

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存在着营销过度,供大于求的问题,餐饮企业的盈利就变得比较困难,在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用券率差不多只有一线城市的60%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些城市里餐饮企业的售价高,优惠力度小,相对就餐频率还高。因此二三线城市还没有进行到一个相对白热化的阶段。

这里的数字是一个平均值,中餐通常来讲会员的消费次数是2.14次,火锅通常是1.81,其他品类是1.96,这个说明,相对来讲两个月吃一次中餐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火锅可能是一个半月,其他的比如说小吃可能就是25-30天,如果是各类快餐,通常就是15-20天。

4.中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篇四

受需求疲软影响,服装业增速放缓

Ⅰ 当季概览

2012年1季度,服装业的生产情况基本正常,但是受用工成本上升、外需不足、内销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业完成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从内销方面来看,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受欧债危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业累计出口额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投资方面来看,受资金环境趋紧、订单需求有所减少以及投资信心不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业总投资增速明显放缓,1季度,服装业投资总额359.1亿元,同比增长23.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0.91个百分点。

从经营方面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疲软影响,服装消费需求有所下滑,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速也随之下滑。1~3月,我国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3482.16亿元,同比增长14.6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5.4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成本、租金成本、融资成本的不断走高,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1季度,服装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亿元,同比增长11.05%,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2.28个百分点。

虽然2012年初,服装业的内销和出口增速双双回落,但是内销形势明显要好于出口,并且4月份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首个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预计2季度内销市场将好于1季度。在国内市场增长和国际市场缓慢复苏的支撑下,预计上半年服装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

Ⅱ 供求分析

一、服装行业景气情况

2012年1季度,由于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费情况依然低迷,同时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装需1季度,服装业企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至117.9,比上年4季度下滑10.2,景升有待时机。

二、服装市场运行情况

(一)供给: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服装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受需求不振影响,服量增速有所放缓。1~3月,服装产量58.46亿件,同比增长7.95%,增速较上期放缓6.69个百分点。

分具体品种来看,服装产品产量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增速,其中,西服套装产量同比有所下滑。1~3月,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累计产量增速分别为10.44%、5.5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5.98个、7.46个百分点,西服套装产量11616.25万件,同比下降4.05%。

(二)需求: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影响,零售额增速有所下滑 2012年1季度,虽然服装企业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活动,但单价的折扣抵消了销售量的增加,同时受天气异常以及春节提前导致旺季消费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服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1~3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750.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上年同期下滑8.4个百分点。

(三)价格:服装价格震荡上行,预计2012年价格增速有望降至10% 2012年1季度,我国服装价格呈震荡上行态势,服装鞋帽零售价格指数从1月的103.2震荡升至3月的103.55。其中,城市和农村服装鞋帽零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36%和4.1%。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的趋势下,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仍会上行,但在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企稳的情况下,服装价格增速将有望放缓。截至3月底,328级棉花价格由上年3月份的峰值31241元/吨左右下滑至19462元/吨,棉价大幅回落。综合考虑2012年棉花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全球棉花的供需将是宽平衡,供求关系将明显得以改善,因此,我们判断2012年棉花的价格会稳 定在2万元/吨左右。考虑“成本(棉花价格)趋稳定”,预计2012年服装价格增速将会降至10%左右(2011年为18%左右)。

三、服装行业进出口情况

(一)出口市场:出口环境复杂多变,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增速仅为2% 2012年1季度,服装产品外需环境较为复杂。首先,欧债危机悬而未决,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使得欧洲消费情况依然低迷;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动用贸易救济或增加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再次,我国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1~3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91.32亿美元,仅维持2%的出口增速。

从服装产品的出口市场来看,1季度,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复苏程度不一,欧美市场出现分化,美国市场好于欧盟市场。东盟等新兴市场持续发力,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欧盟市场:经济陷入停滞,对欧出口额大幅回落。1季度,欧盟消费情况依然低迷,我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形势继续恶化。1~3月,我国服装对欧盟累计出口额68.26亿美元,同比下降

9.82%。

美国市场:对美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口增速为三大市场中最高。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经济薄弱环节正在修复。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我国服装产品对其出口情况好于欧盟。1季度,我国服装对美出口额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5%。

2011年经济的寒冬之后,2012年蓄积的经济政策开始发力,日本经济正在渐渐恢复元气,已基本走出地震阴影。1季度,我国服装对日本出口额51.63亿美元,同比增长8.28%。

5.中国皮具行业整体分析报告 篇五

引言

本报告写的是的皮具行业部分,皮具行业是中国皮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皮革面料和非皮革面料(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纺织面料等)加工制作的箱、包袋、手套、票夹、皮带及其他皮件所组成。传统的包、袋面料以天然皮革材料为主,随着皮具的时尚化和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纺织面料等新材料的发展,代用材料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包、件制品中。

本报告共四节,首先从皮具行业的国际背景入手,先介绍了国际皮具行业十大品牌和宏观经济环境,其次阐述中国皮具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再介绍中国皮具市场状况,最后总结中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与策略。

目 录

1.1 宏观经济概况..................1.1.1宏观经济发展趋势...............1.1.2 全球顶级奢侈皮具品牌简介...............1.2.1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及发展趋 势.................1.2.2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历程分

析..................1.2.3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趋势..........1.3 中国皮具市场状况...............1.3.1中国皮具品牌的竞争格局分析及预测..............1.3.2中国国内皮具品牌的主要营销渠道分 析...........1.3 3 中国国内皮具品牌的主要营销渠道选择

.............1.4中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及策

略................1.4.1我国皮具市场问题分析

..............1.4.2我国皮具市场发展策略.............1.1 中国宏观经济概况 1.1.1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分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同时将对国内的消费经济的发展影响极为重大。

1、工业产出继续快速增长;

2、进出口总额继续高速增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结增速稳定;

4、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

5、货品供应量增速呈回落趋势;

1.1.2 全球十大皮具顶级品怕简介

品牌 创始人 注册 注册时间 设计师 品牌线 品类 地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路易·威登 法国 1854年 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 皮具

Chanel(夏奈尔)夏奈尔 法国巴黎 1913年 夏奈尔 夏奈尔 化妆品,皮件,手表,珠宝,太阳眼镜和鞋各类配件Dior(迪奥)克里斯汀·迪奥 法国 巴黎 1946年 克里斯汀·迪奥 迪奥 高级女装、高级成衣、针织服装、内衣、、化妆品、珠宝、配件 GUCCI(古孜)古奇欧·古孜 意大利佛罗伦萨 1923年 古奇欧·古孜 古奇欧·古孜 服装、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与领带、香水 Valentino(瓦伦蒂诺)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意大利佛 罗伦萨 1960年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瓦伦蒂诺 皮具 Prada miuccia prada 意大利miuccia prada Prada 皮具、时装 Armani(乔治•阿玛尼)乔治•阿玛尼 美国 1975年 乔治•阿玛尼 乔治•阿玛尼 皮具、时装 Dunhill(登喜路)英国登喜路 皮具、时装 FENDI(芬 迪)addle casagrande;edoardo fendi意大利罗马 1925年 karl largerfeldfendi皮草与时装、皮革与皮件、成衣、针织休闲服装、沙滩装、泳装、COACH美国 1941年COACH 皮具

1.2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1.2.1 中国皮具行业状况

我国有皮具企业5900多家,从业人员90多万人;有箱包企业有3700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人。据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皮具企业1864家,从业人员49万人,产品销售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21%;

利税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箱包企业1322家,从业人员36万人,产品销售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30%。2006年1-4月规模以上皮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7%;利税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箱包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4%;利税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39%。随着近年来箱包产品的日益国际化、时尚化和个性化,它已成为现代服饰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作为世界出口皮具产品最多的国家,其出口占生产的60%以上,主要出口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英国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2005年,我国皮具产品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箱包出口40.5亿件,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16%。2006年1-4月我国皮具产品出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箱包出口13亿件,2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21%。今年1-7月,我国旅行用品及衣箱出口金额达到4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我国皮具行业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此外,从出口单价上看,我国箱包平均出口单价也在连年上升。2005年皮革面衣箱平均出口单价10.7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0%;其他面衣箱平均出口单价6.6美元,同比提高了20%;皮革面手提包出口单价4.24美元,同比提高了30%。

1.2.2 中国皮具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的皮具行业没有路易威登一百五十年前为法国皇后制作衣箱的开始,但我们的切入点是在全球皮具行业的兴盛时期,我们站在一个国际皮具的大平台上,以下是中国皮具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皮具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皮具制造国,也是皮具的消费大国,皮具消费也成了现代人的新宠,一个个性十足的包包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在以经济为主的现今社会,真皮包包已经不是女人们的专属配件了。走在街上,不管是穿着套装、洋装的上班族或是穿牛仔裤、运动服的学生们,要不然就是提个菜篮或是闲逛的家庭主妇们,每个人不是拧个手提包,就是背个帅气的大背包,总是人手一个包包。而包包里总是装着些钱包、行动电话、化妆品、梳子、资料文件等等,总之生活上的必需品通通有,可见包包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需要给人有良好印象的朋友们,使用真皮包包的机会频繁,在服饰外观的整体搭配上,真皮包包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皮具业已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2003年,中国皮具行业销售额为394亿元,利税总额24亿美元;2004年,销售额为423亿元,利税总额51亿美元;2006年,销售额上升到500亿元,利税上升到85亿美元。四年销售额平均增长30%,利税平均增长35%,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海关总署08年12月22日消息,08年1-11月广东口岸出口箱包价值5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11月份出口箱包6.6亿美元,同比增长73.1%,而国内包包销售额更高达20多亿元。中国箱包行业产值近700亿,其中国内市场容量接近200亿,这其中中高端及中低档市场占有很多份额。对于箱包企业而言,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皮具业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小手工业,发展成为企业数量超过2.6万家、产业从业人数超过200余万人、年总产值600余亿元。09年1月,在全国最大的皮革皮具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广州花都区狮岭镇举办的“世界皮具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皮具市场由大变强的气候已经形成,拓展高端产业“新大陆”是皮具创新的一条新路。未来五年,是中国品牌名牌战略和高端产业形成的阶段,中国原创品牌的成长将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徐永说,从 2000年至今,中国皮革协会每年在广州花都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举办“真皮标志杯”设计大奖赛,不断制造皮具行业的设计氛围,鼓励中国皮具的原创设计,提升皮具设计师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平。这标志着中国皮具业正在从产业大国、消费大国向产业强国、品牌大国转变,也给皮具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其他行业均受金融风暴影响产销量大幅下降的同时,皮具行业却逆风而上,销售业绩节节攀高,足以看出目前皮具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消费形式转变,引发皮具销售渠道大变革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中国皮具行业的营销渠道开始发生质的改变,以前,皮具产品一般是通过批发市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再到零批,零售。中间不仅渠道多,操作复杂,关键是产品鱼龙混杂,质量问题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导致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而今天,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品牌专卖开始成为了皮具行业新的营销模式,在这个新的机遇中,谁先抓住了商机,谁就是赢家!

皮具类产品在国内发展较晚,竞争形势相比服装和鞋业而言宽松很多,如今的皮具行业,就相当于几年前的服装鞋帽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行业洗牌,加上如今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以前在皮具行业占有很大比重的散货市场正逐步萎缩,并有淡出市场的趋势,而之前老百姓耳孰能详的品牌,如金利来、花花公子、鳄鱼、老人头等,由于市场不够规范或假货、擦边球品牌泛滥,已丧失了在一线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相反近两年很多新兴品牌却悄然崛起,远远盖过这些老品牌,如:女装品牌迪桑娜、COBO、威尔萨斯、帕佳图、高美高等,男装品牌:希柏莱等,这些品牌近年来市场走势相当不错,知名度方面却还远比不上金利来等众多老品牌,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纵观整个皮具行业,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大阵垒: 1.以LV为代表的奢侈品牌阵营。

这类品牌均为国际知名品牌,知名度高,质量过硬,甚至有很多品牌的许多工序都是纯手工完成,如LV在法国有五间工厂,每间工厂拥有250——300名工人,整个包的制作过程基本上都是工匠手工完成的,用他们的话来说,每一件产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少则八千上万,多则几万十几二十万的产品价格,让绝大部分消费者只能驻足观赏,无缘携包广秀。不过有最新消息透露,这些奢侈品牌正在加大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与动作,LV从去年到现在在中国市场就至少有3家专卖店开业,其中包括大连时代广场的豪华旗舰店,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也在同一时间进驻大连时代广场;而且这些大牌产品将有大幅调价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消费及满足中国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但再怎么降,能买得起或舍得买这类品牌的消费者又有多少呢?毕竟目前只占有整个市场的5%份额,而且这类品牌与普通投资者根本无缘,因为他们都是以直营的方式在开拓各地市场的。

2.以迪桑娜、COBO、金利来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和授权洋品牌阵营,占皮具市场65%。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皮具市场上国产品牌一直较为缺乏,但随着老人头、金利来、花花公子、鳄鱼等授权洋品牌的市场逐渐混乱,在一线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更倾向于做工、质量、外观都相当不错的国产品牌或新兴洋品牌,这就给国产品牌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近几年来,市场上又涌现出以万里马、盾牌为代表的优秀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时还有迪桑娜、COBO、威尔萨斯、希柏莱、帕佳图、高美高等授权洋品牌也在市场上做得风声水起,其中迪桑娜单店月均销售更在30万以上,占全国中 高档 女士皮具市场份额的25%,COBO名为意大利品牌,实为深圳日月星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制作,为国产品牌,其网点主要集中在北京(7个)、上海(24个)、深圳(5家)和香港(六家),单店月均销量在25万以上,同样也是定位在中高档女装。而在中低档皮具市场或小皮件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品牌有稻草人、红谷、蔓蒙特、塞飞洛等几个品牌,产品以小皮件为主,主要定位在几十到三百左右中低档价位,销量较大,但经销商利润很薄,这类品牌拿货折扣基本在五折到五点五折。他们主要是抢占之前散货的低端市场,使散货的市场越缩越小,并有将其逐出市场的趋向。整个皮具市场虽然较服装鞋帽行业竞争压力小很多,但对于品牌公司而言,可谓竞争激烈,谁都想成为行业老大,谁都想把握现在的利好时机,把品牌做大做强,更有很多皮具行业外的企业也瞄上了皮具这个香饽饽,想要来分一杯羹,如意尔康等鞋企,现在也在做皮具。所以,目前的皮具招商环境同样是竞争重重,压力重重。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就有赖于营销手法的灵活运用及产品研发的全面跟进。

3.低端散货市场

低端散货市场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可谓根深蒂固,但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及消费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品牌消费,加上红谷、稻草人等中低端品牌与之抢占市场,所以市场份额已越来越小,已由之前的70%缩小到30%。女人从不怕包饰负担太多,“即便一个人拥有100个包包,也是合情合理的。”某著名时尚专栏作家如是说。包于女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早已不言而喻。特别在时尚大师们的大力推动下,包更俨然一个时尚前沿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时尚产业发达的欧洲一线城市,衣店、鞋店、包店的比例大约为2:1:1,二线城市一般也达到了4:2:1。但在中国,即使是在时尚前沿的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衣、鞋、包的店铺数量比例最多只有50:5:1。这两个比例,反映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中国要实现一衣一包,这条路还需要众多包包商家们群策群

力。困局现状,暗藏商机 包,就是包容一切。是家的延伸!美的体现!时尚、品位、个性的象征。包的精致个性、包的包容精神令人们感动更追逐。但长期以来,虽然包饰消费不断激增,可包饰市场却是困局不断,制约发展:

第一,国际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因为运输、宣传、地址、装潢等非制造成本因素,造成它们做工精良同时价格昂贵,即便白领消费也要勤俭半年,因此为它们一掷千金的消费者少之又少,90%大众“无福消受”,对于追求品牌与时尚的现代都市男女来说,做工精良、款式新颖时尚而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大品牌的国内诸多自主品牌成了他们的首选,这将为国内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带来契机。

第二,传统服装店也开始添加包饰品,但大多为附加品,款式少,选择空间少,搭配性不强。在这个讲究搭配的年代,基本“无法消受”,而品牌皮具专卖店款式多而全,选择空间大,所以品牌皮具专卖店必将成为他们首选之地。

第三,还有那些过于泛滥的低端市场,它们散落于各种小商品批发城、地摊。80%的包饰为一些小工厂、小作坊做的低档产品。因为缺乏资金,诸多企业硬件生产设施和软件研发人才相对薄弱。造出的包饰没品牌、质量差、无设计、无个性、无保障,有的还运用大量有毒原材料,不仅不能妆点形象,甚至会导致疾病,根本无法满足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低端市场的散货将逐步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如目前做得较好的红谷、稻草人、塞飞洛所瓜分的就是这部分市场。

6.中国玩具行业分析预测报告 篇六

摘要

中国是世界玩具最大生产国。中国现有玩具企业6500多家,制造了全球70%左右的的玩具,平均每年内销量达100亿元人民币,外销量达500多亿元人民币。玩具制造业为中国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2001年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就业人数的0.63‰。

中国玩具制造业属于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目前,三资企业仍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2002年,三资企业取得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65.8%和利润总额的62.7%。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行业内最好。

中国玩具行业的企业集中程度较低。2002年,前十位企业的销售仅占全国15%的销售份额,且没有一家企业市场份额超过10%。

中国玩具制造业是一个地区集中程度极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福建这五省一市历来是中国玩具最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占中国玩具年销售额的95%以上,其中广东占中国玩具年销售额50%以上。

国内市场的玩具约有3万多品种,玩具产品主要包括:布和毛绒玩具、塑胶玩具、电子玩具、模型玩具、益智玩具等,其中又以毛绒玩具和儿童汽车为主的模型玩具最为畅销。

中国玩具制造业属于出口型行业,受出口情况影响大。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的“9.11”事件都曾对中国玩具出口产生显著影响。预计2003年的SARS也将对中国玩具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现有14岁以下的儿童为2.86亿多人,儿童玩具市场极其广阔。同时,成年休闲益智玩具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每年蕴藏着巨大市场。

7.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篇七

5月份, 煤炭产量增长加快, 主要中转港口、电厂煤炭库存有所增加。当月全国煤炭产量2.48亿吨, 同比增长9.6%, 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69407车, 比上月增长3%, 同比下降2.5%;完成煤炭运量1.47亿吨, 同比增长4.3%。月末, 秦皇岛港存煤477万吨, 比上月末增加122万吨, 同比减少179万吨。直供电厂存煤3232万吨, 比上月末增加278万吨, 同比增加1164万吨。

1~5月, 全国原煤产量10.76亿吨, 同比增长7%, 增速同比减缓8.9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66806车, 同比下降7.5%;完成煤炭运量6.79亿吨, 同比下降3.5%。据海关统计, 煤炭出口1053万吨, 同比下降43.1%;进口3220万吨, 增长72.6%;净进口2167万吨, 同比增加2137万吨。前5个月, 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78亿元, 同比增长4.2%, 增幅比1~2月回落10.8个百分点。

二、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5月份, 煤炭供应形势的总体宽松并没有因重点电煤合同谈判有任何影响。5月主要中转港口、电厂煤炭库存有所增加。月末, 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增加至474万吨, 较月初增加115.8万吨;统调电厂存煤5228万吨, 存煤可用20天。从工业销售值看, 2009年1~5月累计, 我国煤炭行业共完成工业销售值5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1%%, 销售增速继续呈连续下降趋势。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从趋势上看, 虽然煤炭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增长, 但增速呈明显回落。随着煤炭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下滑, 各项政策性增支相继出台, 加上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固定成本增加, 效益还将进一步回落。2009年1~5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678.2亿元, 同比增长4.17%,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

由于煤炭政策性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 再加上安全成本压力较大,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较快。2009年1~5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3.87亿元, 同比增长136%。

四、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

中国煤炭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目前中国出口商与日本电力公司年度煤炭价格谈判已经拖延了几个月, 这对煤炭出口造成了影响, 因为日本是中国煤炭出口最大目的国之一。2009年1~5月累计, 我国煤炭行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27.8亿元, 同比下降48.4%

从煤炭出口来看, 5月份中国煤炭出口119万吨, 环比大幅减少39%, 创下逾11年以来的最低点。今年前五个月煤炭出口量持续低位运行, 同比减少43.1%, 至1053万吨。4月份出口量为196.2万吨, 同比下降55.3%, 环比下降13.5%。今年4~5月的月均出口量, 仅是过去20年间月均出口量一半。

5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大幅上涨, 再次刷新纪录。海关最新数据表明:今年5月我国单月煤炭进口量达到943万吨新高, 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5月煤炭出口119万吨, 环比大幅减少39%, 创下逾11年以来最低点。从今年年初开始, 我国煤炭量进口量大幅上升。1~5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3220万吨, 出口煤炭1053万吨, 前5个月即累计实现净进口2167万吨。海关的数据还显示, 无烟煤是我国煤炭进口的主要品种。今年1~4月, 我国无烟煤进口1002万吨, 增长19.5%, 占同期煤炭进口总量的44%;此外, 同期我国炼焦煤进口也大幅增长, 为627万吨, 增长2.6倍, 进口均价每吨142.4美元, 上涨22.1%。有分析人士认为, 近期我国进口煤炭大增, 主要是钢企等冶金业所使用的焦煤进口需求较大。

8.中国白酒行业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篇八

关键词:盈利模式 产品竞争 渠道竞争 终端 品牌营销

纵观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其盈利模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当中,白酒行业由于各自的利润源不同使得各自的利润主体也相差甚大。本文结合白酒行业生涯的发展,意图从四中盈利模式探讨中国白酒行业的成长之路。

1 产品竞争阶段的盈利模式(90年代之前)

在90年代之前中国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白酒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白酒的消费购买都需要相关部门批条子,当时的白酒厂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即是第一阶段——产品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个白酒厂家都獲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成就了整个白酒行业的辉煌时代;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市场经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赢利模式。

2 渠道竞争阶段的盈利模式(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

2.1 渠道竞争阶段行业环境分析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迅速,新的经济体制给白酒行业注入了活力,整个白酒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中走脱出来,各个白酒厂家也积极利用现代的传媒方式对自家的白酒品牌进行宣传,从此白酒行业出现了“标王时代”,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的著名白酒厂家代表是以鲁酒为主的:秦池、孔府家、孔府宴。

2.2 90年代中期中国白酒盈利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白酒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传统的白酒品牌尽管声誉形象以及产品的品质十分优秀,但是高昂的价格令许多普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以孔府家为代表的鲁酒生产出的低度酒,以其低廉的价格以及新颖的产品包装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营销模式逐渐逐渐转换为品牌文化的开拓,以孔府酒为代表的一些酒厂在广告宣传上重磅轰炸,充分运用领袖媒体的宣传效果,温馨亲切的广告诉求,立刻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共鸣,开创我国白酒行业的创新先锋。纵观孔府家酒业的发展历程,其迅速崛起就是抓住了一个“快”字,故这个阶段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型可以体现为——速度模型+广告模型。

2.3 90年代末中国白酒行业盈利模式

90年末,一些酒厂纷纷探索创新的OEM贴牌生产,成功实施品牌虚拟经营。尤以金六福的OEM贴牌生产方式为领袖,其委托五粮液酒厂进行生产,分离了产品的生产和品牌的规划,这样不仅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还取得了优质的产品来源,更重要的是金六福做到了扬长避短,集中了自身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对市场进行开发,建立自身的优质品牌文化,它并没有盲目地追求规模或者利润,所宣传的福文化顺应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温馨的淡淡的祝福迎合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金六福的福文化宣传也使得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五行中显得格外宽阔,为白酒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金六福在产品的价格制定上同样也做得十分精妙,正确定位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与位置,合理地将自己的价格定位于中高档,既避免了与高端的像五粮液这样的巨头的竞争,也避免了像孔府家这样的传统的中低端白酒的竞争。金六福的渠道建设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白酒企业的大渠道经营模式。金六福的渠道经营是真正的精营,对自己的销售渠道精耕细作,对自己的经销商严格把关,对经销商的承诺绝对会实现,而不会像其他的中小白酒企业将爽约当做家常便饭。金六福经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销售体系,这也为金六福的品牌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阶段以金六福盈利模型为代表即OEM品牌推动模型,以五粮液的优质品牌作为基础,避免了自身在造酒工艺上的劣势,通过五粮液的优质品牌,有效的使得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不可谓白酒行业的一大创举。

在中国白酒第二阶段的渠道竞争阶段,由于销售渠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使得利润源向渠道靠齐,厂家的主动权逐步丧失,厂家的利润大幅下降;

3 终端为王创新阶段的盈利模式(2000年-2007年)

3.1 终端为王创新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环境分析

在经过一轮白酒厂商的广告轰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步成熟,在面对白酒厂商的攻势时能更加理性对待,不再盲目跟风,这也意味着白酒行业的标王时代的过时,客观要求白酒厂商在营销方式以及盈利模式上作出新的突破。随着白酒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白酒厂商不得不作出相应的盈利模式的改变。进入2000年以后,白酒行业从渠道竞争阶段过渡到更加激烈的终端创新阶段,整个白酒行业寻求新的营销模式,以突破原有的盈利模式。在这个阶段,各个白酒厂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发展得更加辉煌,要么就遭受淘汰。安徽口子窖的迅速崛起以及孔府家的迅速衰败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产物。但是白酒行业的许多地方品牌还没有完全觉醒,整个白酒行业都还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白酒市场的细分,这就为一些品牌进驻该地区提供了可趁之机。

3.2 终端为王阶段的盈利模式

这种模式之一体现在创新的“盘中盘”战略模式定位上,利用“踩点式”的市场布局,通过重点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周边地区,逐步蚕食目标市场。这种模式之二体现在深入分析消费习惯,制定准确的市场定位方面。围绕政商务用酒的产品市场定位,让目标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其品牌价值;创新的产品包装以及恰到好处的产品设计既彰显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展示出了消费者的地位尊崇同时照顾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理念。这种模式之三体现在紧抓尊重的品牌宣传。诸如口子窖的品牌塑造就紧紧围绕“尊重”的品牌宣传。不管是最初的“国色天香’还是到现在的“真藏实窖,诚待天下”我们都能体会到口子窖的尊重的品牌宣传,这样就容易让消费者记住口子窖这个品牌。盘中盘的盈利模式将整个市场看做是一个大盘,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分析,集中自己的主要精力进攻重点市场,在拿下重点市场以后,再对市场进行精心培养以巩固市场占有,利用良好的服务建立品牌形象。利用核心的小盘市场的辐射作用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量。这是白酒行业的一大创举,开辟出了白酒行业新的盈利模型。

4 品牌营销阶段的盈利模式(2007年-现在)

4.1 品牌营销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环境分析

随着白酒市场的日益成熟,对白酒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白酒市场也从最初单纯的产量增长过渡到市场上的竞争。这就促进白酒市场从总量递增型向竞争分割型转变,白酒市场加速整合,各大知名白酒企业加速兼并,大厂兼并小厂,每个中小白酒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同时消费者对酒的质量以及产品的知名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再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比较理性的选择。另外由于近年来因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增多,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酒后驾车的惩罚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白酒行业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客观上促使白酒从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此外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农业进行扶持,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压缩了中低档白酒的利润空间,这就使得许多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状况更加艰巨。

4.2 品牌营销阶段中国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式

在这个阶段整个白酒行业的的资源整合力度得到空前加强,行业内的洗牌速度也渐渐加快,一线名酒大力扩张、一些地方区域强势品牌的复苏,使得白酒行业中的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各个中小白酒行业的出路在何方,他们的盈利模式的怎样确立?这就成为当前各个中小白酒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品牌营销阶段,各个中小白酒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盈利模式,必须创新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于整个中小白酒企业来说他们的基本盈利模式应该是:N+细分市场+品牌。

其中N代表各个地方的中小白酒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各个中小白酒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基本竞争战略。细分市场代表中小白酒企业通过对消费者的实地调查了解以及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对消费群体进行具体划分,确定自己的细分市场。品牌代表各个中小白酒企业依据自身的产品性质,文化底蕴,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确立自身产品的品牌形象。下面我将对宜宾的各个中小白酒企业现在的盈利模式的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改进意见。

中国的白酒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周期的成长期,如何推动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确定企业的战略,为自己的企业确立恰当的盈利模式至关重要。在特定阶段,将盈利模式上升为企业战略有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石明.商业模式变革[M].广东经济出版社.

[2]曾朝晖.“金六福”赢在品牌塑造:借“福”传情[J].经营者.2005年5期.

[3]金良.二线白酒品牌的盈利模式升级[J].糖烟酒周刊.2007年34期.

[4]年小山.品牌自助餐盘点&细分&定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斌(1980-),女,湖北人,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9.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篇九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故提高轧辊质量,延长轧辊寿命,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因此,不断研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小的新型复合轧辊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轧辊的生产,从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复合轧辊,是今后轧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热、冷轧辊和支承辊的报废量分别为100多万吨、20多万吨和近20万吨。如此大的报废量无论从轧钢厂和轧辊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是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来看都是一项巨大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废旧轧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其进行再制造修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开展了对废旧轧辊再制造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开发出各种再制造修复工艺。目前所开发的工艺主要有堆焊工艺、热喷涂工艺、热喷焊工艺和激光表面熔覆工艺等。其中,堆焊是目前钢质轧辊再制造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经过堆焊修复的轧辊具有成本低、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但堆焊仅能对钢质轧辊进行修复,且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劳动条件恶劣,轧辊基体内残余应力大,所修复的轧辊容易产生气孔、裂缝、夹渣、焊瘤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项满意的技术能实现轧辊低成本、高效率、厚深度、高性能的再制造,轧辊修复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创新。因此,对合金铸铁轧辊和大型轧辊、支承辊的再制造修复是一项国际性的前沿课题。据了解,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关,研发出废旧轧辊区域定向凝固快速整体复合熔覆再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废旧辊的再制造和高端轧辊制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10.中国物流行业分析 篇十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

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目前已有优秀公司已经上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优异的具备非常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相对增多,因此更多的从行业驱动力来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现有的公司中发现未来能够突破的公司。

2、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2月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至26.2%

物流业景气指数主要由业务总量、新订单、从业人员、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平均库存量、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物流服务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业务活动预期12个分项指数和一个合成指数构成,英文缩写为LPI。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年,我国物流业景气度指数保持在49%-59%之间,反映我国物流业经济稳步扩张。

20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26.2%,较2020年1月份回落23.7个百分点。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物流活动严重受阻,物流景气指数出现大幅回落,各分项指数均有明显回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改善,物流复工复产进程正在加快。

2、中国社会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回落,降成本取得实效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23.79%下降到20的16.9%。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超过8%。

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7%,比20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截止至2019年全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了14.6万亿元,累计增长7.3%,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注:2012、总费用增速为11.4%、13.7%。

2011-2019年,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的17.22%下降至20的14.77%,降成本取得实效。截止至201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3、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总需求趋缓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62.4万亿元,增长7.2%;上半年131.1万亿元,增长6.9%;前三季度204.1万亿元,增长6.7%,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

截止至2019年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98.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累计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6.4%,上半年增长6.1%,前三季度增长5.7%,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缓中趋稳,四季度小幅回升。

注:20物流总额增速为12.3%。

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来看,2019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69.6万亿元,占比达90.50%;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3万亿元,占比为4.80%;农产品物流总额4.2万亿元,占比为1.4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8.4万亿元,占比2.82%;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4万亿元,占比0.47%。

在产业转型、成本倒逼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长性将好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

11.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篇十一

行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种子行业已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即将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种业的前六十年发展经过了三个主要的阶段:①自选自留种阶段(1949-1978):这个阶段种子完全没有商品化,没有种子市场和种子公司,也没有商业化育种,完全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种,良种率低,单产水平提升较慢,到1978年时中国玉米、水稻的单产分别仅有187千克/667平方米和265千克/667平方米。②初步商品化阶段(1979-2000):这个阶段种子逐渐实现商品化、专业化,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国家开始实施“种子工程”,种子行业市场化发展加快,但仍然不规范。到2000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种子公司(站)2700家,注册登记的种子经营点32500多家,国有原种场、育种场2300多个。③市场化阶段(2001-2010):这个阶段的标志是2000年《种子法》以及之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种子行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品种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真正有动力进行商业化育种并逐渐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种子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的地位得到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鼓励和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每年种子总用量约在125亿千克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50亿千克,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中国种子市场化时间不长,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企业规模和行业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集中度低、商品化比例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不强。行业内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最多时有8700多家,目前有所减少但仍有超过6000家,但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前十名集中度不到20%,行业过于分散。大多数公司规模小,没有市场竞争力,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公司不到100家。因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颁布的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就大幅提高了资本、人才方面的准入门槛,新政策也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未来种子行业的经营将逐渐趋向于规模化、集中化。

一网站关于《2012-2017年中国种子市场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

12.中国水泥行业运行报告 篇十二

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 建材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水泥产量增速回升。去年10月份, 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3.9%。

去年1~10月累计, 全国水泥产量13.41亿吨, 同比增长18.7%, 增速同比加快18.2个百分点。其中, 海南、内蒙古、四川等水泥产量同比增长超过40%, 上海、山东增长及5%。

二、销售增长情况

去年1~10月累计, 水泥制造业总体销售情况良好。水泥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值4608.67亿元, 同比增长19.2%, 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水泥制品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1949.95亿元, 同比增长22.8%, 增速较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

去年10月份, 水泥价格有所回升。当月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289元/吨, 比上月上涨1元/吨, 同比下降14元/吨。

三、进出口分析

受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外需减少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出口数量继续减少。去年1~10月累计共出口水泥1339万吨, 同比下降40.9%, 水泥出口金额5.87亿美元, 同比下降37.8%。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去年1~10月份, 大型水泥制造业企业工业销售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 而中、小型企业工业销售值增速度有所下降。其中, 小型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2189.87亿元, 同比增长21.7%, 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6.5个百分点, 中型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1971.86亿元, 同比增长21.7%, 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6.5个百分点。

水泥制品制造业企业中, 小型水泥制品制造业基数较高, 且增长较快;大、中型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值增长缓慢。其中, 小型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值1674.22亿元, 同比增长25.6%, 小型企业在水泥制品制造业中占有绝对优势。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去年1~10月份, 除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水泥制造业企业市场供需状况较好, 工业销售值增速超过20%, 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1638.59亿元, 同比增长20.7%。工业销售值增长最慢的是集体企业, 同比仅增长3.2%。

上一篇:小学生《草房子》读书心得下一篇:中学生暑假周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