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2024-12-17

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精选8篇)

1.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一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自动化 学时数: 36 学分:2 •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工程化学基础 》是非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本科)化学类课程的终结课程,将为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结合工程材料、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信息传递、生命科学等当今五大领域的有关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系统、相、物质的量及反应进度的概念。重点;相的概念。

难点:反应进度的概念和表达式的导出。第二章 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具有复杂化学组成的物质、高分子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生物大分子、晶体与非晶体、固体吸附剂、固体废弃物、石油、表面活性剂、大气相对湿度、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气溶胶、等离子体等概念。水的性质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和相关计算。难点: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关计算及应用。第三章 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能级跃迁和光谱分析。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能级跃迁和分子吸收光谱。高分子的结构和高分子材料。晶体缺陷。能带理论。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复合材料。重点: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和可取数值。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涵义。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8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热力学能、热效应和焓变、等容过程的热和等压过程的热、标准摩尔焓变、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吉布斯自由能、自由能判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化学电源、新能源。重点:化学反应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反应自发性的自由能判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活化能与活化分子观点进行解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化学平衡移动;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难点:熵、自由能的概念;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双电层理论)。第五章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自学)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酸碱理论、酸碱的电离常数、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溶液 pH值及其计算。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水资源概况、水体质量、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相关计算(弱酸、弱碱、水解盐、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以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的相关计算。难点: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的相关计算。第六章 金属腐蚀和材料保护(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极化作用、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金属的腐蚀速率、材料和介质的合理选择、电化学保护法、电化学腐蚀的利用;光合作用和氧源、氧自由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氧指数和阻燃剂、填充剂和偶联剂、化学镀和塑料电镀。重点:金属腐蚀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方法 难点:电极的极化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期末考查。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树立能量变化观点,并能利用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70%。•

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普通化学》(第四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3] 《无机化学》(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类专业(除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类)化学基础课编写的教材。其特点是取材精练,突出化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全书共10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中单相和麦相平衡,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化学与材料,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化学与环保,能源与化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消防,化学与日常生活。前4章内容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本书的基础,后6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既有专业性,又有科普性。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二

近两年,我院机械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前景益现严峻。我系2010届毕业生共846名,截止2010年3月17日,就业率仅达84%,比09年同期96%的就业率降低了12个百分点。面对严酷的就业环境,我系组织教师对江苏、上海地区的14家机械制造类企业的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调研,并对毕业生进行了信息回访。从反馈结果分析发现,影响我系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系专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不完全对称,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比较欠缺,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基于此,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与企业用人实际要求,我对基于制造业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设计和培养重点,即具备工业工程的意识,有了一些感想和思考,把这些思考进行了整理,并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出了这篇文章,对我院完善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希望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1 机械制造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与毕业生回访信息反馈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也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基地。[1]而作为正在打造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的江苏、上海地区,外资、民营等中小企业愈来愈密集,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对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从长期来看仍将持续增长。通过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发现机械制造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我系现有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还有许多值得改进扩展的方面。我认为基于企业需求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对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特色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 现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向存在的不足

机械制造专业体系课程内容虽然丰富,但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业工程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这已经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因为生产管理技术、方法的知识在大部分台企和大中型企业里应用极为普遍,也更为重视。目前这些企业急需的是生产一线的熟练操作人员,对学历要求不高,多是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这样的员工比较好管理,他们的工作就是操作。老板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同时企业也反映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小。因为基本的简单重复操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陈年累月的做一件事,就不会表现出“笨”还是“巧”。所以在企业中,我系很多毕业生的师傅是不满20岁的初中毕业生也就不足为奇了。高职毕业生能够胜任一线操作的工作任务,但要迅速从大量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等能力。这些毕业生能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而其他一般的员工或许很少会朝这方面想。这些毕业生有可能会告诉专业人员,而且还会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着手去处理,这样的毕业生才真正实现了我系提出的“能设计、精操作、会管理、通工艺、能创新”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3 在就业新形势下,努力开创基于制造业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纳入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是本次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的主导思想。这里我提出了以下六点设想:

3.1 面对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标准不断提升的现状,作为培养机械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我认为不仅要立足于基础机械类技术课程教学,更需要建立企业人才需求的意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的课程教学。因此,为进一步理顺机械制造专业知识体系,建议增加教学中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比重。

3.2 遵照高职培养目标,建立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工业工程意识为重点的课程教学设计。注意平时强化学生的工业工程意识。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简化优化的意识,可以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具备了这种意识,在做事时就能知道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就能做的更快、更好。这门课程最需要做的是教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改善是从大家习以为常的流程中得来的,任何的操作都有改进的空间。这不光是存在于企业,在学校,在班级,甚至在每一个小组都有。操作是由动作构成的,所以不一定必须去现场,班上的每一次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操作的集合。比如说通知人,收发作业,上台演讲,这些都是流程。有了流程就有了所需要的时间,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时间最短,那怎样可以缩短时间。这就是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3.3 增加5S(6S)优化现场管理方法的内容。该方法是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我系调研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应用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即使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工作场地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其结果也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员工越干越没劲。通过学习5S(6S)现场管理的新观念、新技术,塑造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他们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素质、习惯的技能人才、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达到现代工业企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3.4 依据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上突出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注重方法、弱化技术,如关于方法研究中的程序分析、操作分析与动作分析等很多基础理论方法,不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更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熟练应用,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方案,且能对方案进行合理评判。而关于作业测定技术中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等讲求较高系统性的理论方法作为了解内容。

3.5 在课内实验的基础上,增设大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基础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各种作业定额和作业方法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实验进行数据收集,再加以科学分析研究制定出来的。我系现有的实验条件有限,该课程开设的基本是验证试验,所以要打造大型综合性的创新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减少纸上谈兵,提高实践环节的效果和质量。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应在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于设计主线,围绕设计课题来组织教学,突出使学生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生产实习实训中,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做改进方案,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6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法和单一的黑板板书的教育手段,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工业工程意识也无从谈起。教师应通过各种相关的实际设计案例,从以“理论讲解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对枯燥费解的理论内容进行分析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形成可视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理论内容、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料或实物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设计实例,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互动。借助系统仿真甚至是虚拟技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工程技术在国内众多企业应用的不断深入,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也应做相应调整。如何令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机械制造人才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培养机械制造人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通过对该课程的设计改革,希望能培养出具有机械制造行业背景支撑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受企业欢迎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进而为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铺就一条通道。

摘要:本文结合对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回访的信息反馈,针对现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基于制造业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同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工程,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3.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三

【摘要】《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围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尝试从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期望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基础工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088);安徽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xm19);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gkk02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6)35-0203-02

《基础工程》是土力学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为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和国家对土木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很有必要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源于学校1945年建校时创办的矿井建设专业,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岩土与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成为安徽省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

结合我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特点,在前期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优化授课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等为切入点,尝试对《基础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授课内容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关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莫海鸿等编著的《基础工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明华主编的《基础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景星等编著《基础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下设专业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基础工程》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删减、调整、补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既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阐述,又注意反映我国目前工程实践的新成就,给学生介绍基础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与最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规范或规程等保持一致,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即便是同一授课内容,在给不同专业方向讲授的侧重点也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在给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讲授《基础工程》时,将浅基础、连续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等列为授课重点内容,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把相关规范融入到与教学内容之中。而对地基处理、基坑工程等内容则可以进行简要的讲述,由于该专业方向后续将会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

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有机结合,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更容易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启发式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逐渐替代灌注式教学而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

讲授《基础工程》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思考后及时回答,有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自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进行生产实践无疑是帮助较大的。

例如,讲解浅基础时,因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可列举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又如,讲解桩基础时,针对桩基设计中如何选择桩基的类型,可以作为思考问题提出,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根据各组讨论得到结果和设计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课程的认识。

另外,建立具体工程应用案例库,把教学内容的讲解融于具体工程背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而且把所学到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前面所学土力学等课程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创新的综合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授课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宽口径”的“大土木”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时通常会增设一些课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所占份额,这样势必造成原有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教学仅为32学时,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所需讲授的内容,并保证学生得以消化吸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难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解决课时量不足而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防止一味追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摒弃板书演绎。若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把授课内容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放映,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结构明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一些重要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要应以板书为主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紧跟教学思路,能记下关键内容,方便理解。

对于一些利于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甚至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概念。例如,讲授浅基础的类型时,可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不同浅基础类型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呈现出来;讲述桩基础施工内容时,可放映一些关于桩基施工的动画或现场视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延伸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方式。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具有独立完成一般基础设计的能力。通常是采取开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短短1周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帮助有限。由于学生实践不足,理论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中,设计结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例如:进行桩基设计时,很多学生不懂把地质资料与设计相结合,设计结果不会考虑现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的施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要以实际具体工程为背景优选设计题目,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资料要尽量完备,使设计内容及步骤应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符,让学生熟悉设计理论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验证相结合,并使用CAD绘制施工图,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便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生产工作。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和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仅仅靠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置时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把学生带到工地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相结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为此,我校专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实训中心,建有浅基础、桩基础、桩基静载试验、基坑支护、矿井巷道、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工程模型,在《基础工程》课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参观,增强工程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或工程现场,将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力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不仅促进了学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而且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能讲授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结合科研实际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工程將会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问题,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贴近教学的实际,努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滕延京, 王卫东, 康景文, 等. 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4).

[3]杨冬英.“大土木”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5) .

[4]平琦, 朱杰.卓越计划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大学教育, 2013, (12).

作者简介:

4.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四

课程编号:08052280 课程名称:XML基础

学时:

学分:2.5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6 开课部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先修课程:网站与网页设计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XML程序设计》,王震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XML基础与应用教程》,印旻,景建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称为“扩展标记语言”,是一个开放的,以文字为基础的卷标语言,它定义了一种文件格式,一种保存数据的方法,可以提供结构的以及与语意有关的信息给数据。这种数据格式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之间方便、平稳、快速和无障碍地转移和流动,从而大大提高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XML可以直接应用于Internet,像HTML一样,用HTTP来传输,用浏览器来浏览,从而使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操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XML的语法及相关编程知识,包括DTD、CSS、XSL、XPath、XLink、XPoint。XML与HTML系出同源,学习XML前应该对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程序设计技术和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如客户端技术:HTML、CSS、JavaScript;服务器端技术:ASP或PHP、JSP。XML是Web发展中的新兴技术热点,虽然比较容易入门,但要真正体会到它的强大功能及精妙之处,在于使用XML文档进行各种应用程序开发,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较深奥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如Java程序设计方法或VC++程序设计方法,至少要能用JavaScript编程。创建一个实用的XML文档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建模过程,还要对UML(统一建模语言)与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三、学时分配

章节 2 3 4 5 课程内容 XML概述

XML的语法基础 DTD Schema CSS

学时 2 8 8 6 6 XSL 7 XML DOM XML与数据库的交换 9 XML与Web应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媒体硬件平台环境;

2、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环境和语言调试环境;

3、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4、要有熟练的调试软件能力;

5、要充分备课、互动教学。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XML概述

1. 基本内容:HTML语言、XML介绍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

3. 教学重点难点:XML的认识、XML的特点

4.教学建议:

第二章

XML的语法基础

1. 基本内容:XML的文档结构、名称空间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的文档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XML的文档结构、实体

4.教学建议:

第三章 DTD

1. 基本内容:DTD的文档结构、DTD的引用方式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DTD的文档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属性类型

4.教学建议:

第四章

Schema

1. 基本内容:Schema的文档结构、Schema的数据类型、间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Schema的文档结构与数据类型 3.教学重点难点:Schema的文档结构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

第五章 CSS

1. 基本内容:CSS样式属性、CSS样式的使用方式 8 6 8

Schema的名称空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CSS样式属性和使用方式 3. 教学重点难点:CSS样式属性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

第六章

XSL

1. 基本内容:XSL样式表、模板规则、样式表设计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模板规则

3.教学重点难点:样式表设计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七章

XML DOM

1. 基本内容:DOM基础知识、DOM常用接口、XML DOM设计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DOM常用接口

3.教学重点难点:DOM程序设计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八章

XML与数据库的交换

1. 基本内容:XML数据源对象、数据库产生XML文档、XML数据转换为数据库、XML数据库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数据源对象 3. 教学重点难点:数据库产生XML文档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第九章 XML与Web应用

1. 基本内容:HttpRequest处理XML、XML应用举例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XML应用举例 3. 教学重点难点:HttpRequest处理XML 4.教学建议:建议使用多媒体平台和学生互动环境。

5.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五

《专业速写》《工业设计工程基础》《素描II(设计素描)》《二维构成》《三维构

成(工业)》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速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专业速写

英文名称 Speciality sketch 课程代码 126102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2 总 学 时 36 先修课程 素描、透视原理等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课程概要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从绘画基础过渡到设计基础的桥梁课程,在本课程教学中介绍了专业速写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专业速写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以及与绘画速写的区别;并通过具体课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单线速写、线面结合、综合技法速写的工具和方法,同时分析了设计速写中常见的弊病。教学目的及要求

专业速写是工业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速写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扩展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而编写的,主要介绍产品速写,并且对不同工具的用法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一部分是附图,提供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快速表现图稿,供学生学习时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手绘表现技法教程》王亦敏、张海林 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思维的再现》 周波、林璐 主编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关于专业速写(2学时,了解)

了解专业速写是一项集科学和艺术为一体,以产品为对象,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经济规律为手段,是专业基础课。

1.1 设计速写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透视原理

重点:专业速写的基本概念、包括哪些作用。第二章 单线速写(2学时,理解)

以单线为基本训练的教学环节。2.1 单线速写的工具 2.2 单线速写的基本方法 2.3 形态的过渡及处理 2.4 单线速写弊病的克服 2.5 速写从何处下笔

重点:单线速写的基本方法,形态的过渡及处理。

第三章 线面结合的速写(2学时,掌握)

在单线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明暗关系增加空间感。

3.1 工具及适应范围 3.2 明暗调子及其表达 3.3 排线的综合运用 3.4 排线的练习

重点:掌握线面结合的基本要求,介绍明暗调子及其表达的运用,进行排线的练习。第四章 综合速写(6学时,掌握)

专业速写就是综合速写的诸多因素,然后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

4.1 彩色铅笔的基本用法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4.2 马克笔的加入

重点:了解彩色铅笔的基本用法及马克笔画法的知识

第三章 块面速写的基础知识(12学时,掌握)

块面速写是对产品特征及表现方法的综合性练习的重要环节。

5.1块面速写及表现方法 5.2块面速写造型关系 5.3块面速写的构成和造型规律 5.4速写训练 5.5速写工具 5.6速写训练的方法 5.7产品快面速写训练步骤

重点:头部的构成和造型规律,手、脚的结构和造型规律,人体的构成关系及造型规律,人物半身像和全身人像速写要点。

第四章 产品专业速写(12学时,掌握)

产品专业速写是进入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

6.1 产品专业速写的目的和内容 6.2 产品专业速写的要求和特点 6.3 产品专业速写的工具 6.4 综合产品专业速写技法

重点:产品专业速写的目的和内容,综合产品专业速写技法。

总学时:36学时 教学时数(授课36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课上作业、课上辅导。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以结构为主的观测对象,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分析、达到认识和掌握,现场辅导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产品设计CAI教学软件。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1)习题课:安排单线速写,线面结合的速写、综合速写,产品速写

(2)课外习题

进行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家电器具为主的产品专业速写的练习

(3)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对每个学生根据其绘画特点进行答疑或质疑。

4.课程设计

课上专业速写练习时间为三周,以学生课堂设计教师辅导教学为主,学生可以按教师给定的内容或自选的命题进行速写练习。

要求:线条速写练习20张、线面结合练习10张,块面速写练习10张。

5.考试环节

采用课程作业的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执笔人:王亦敏

《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gin 课程代码 126103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4 总 学 时 64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设计概论、人机工程设计,大学物理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考试课;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要

设计工程学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将设计理念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向学生讲授工业设计过程中对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结构体系。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要旨在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结构体系,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术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及积极关注科技领域动态与发展的习惯,搭建与工程技术人员有效交流的知识平台。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设计工程学基础》江建民 蒋娟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 《产品设计工程学基础》 刘立红 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电路》 徐熙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质(8学时,掌握)

第一节 零件的受力与应力(6学时,掌握)1.物体的受力与约束 2.构件的内力与应力 3.材料的力学性质

4.温度与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 6.应力集中 教学要求:

1.掌握力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几种约束、分析物体受力的基本方法。

2.了解构件的受力及截面法求解构件的内力。3.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及温度与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掌握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构件的强度和刚度(2学时,理解与掌握)

1.概述

2.等截面杆件的强度

3.等截面构件的多种载荷形式联合作用时的强度问题

4.刚度概述

重点:了解构件分类、结构和工艺与强度和强度的关系

第二篇:材料各论(18学时,了解、掌握)第三章 金属

1.概述 2.认识金属 3.常用金属材料特性 4.金属材料成型工艺 5.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

重点:掌握金属的基本特性、常用金属材料特性,了解金属材料成型工艺。

第四章:塑料(3学时,了解、掌握)

1.认识塑料

2.常用塑料特性及应用举例 3 塑料成型加工工艺 4.塑料的二次加工

重点:了解塑料分类,掌握塑料的一般特性及其应用,了解塑料成型加工工艺。

第五章:木材(3学时,了解、掌握)1.原木与原木的加工 2.人造板与板式家具

重点:了解原木的分类与构造,原木的力学性质,原木制品的加工工艺。第四篇 机械基础

第六章:机构与动态设计(6学时,掌握)

1.认识机构 2.机构的应用举例

3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谈论历史大家的观点。

重点:掌握基本机构类型,了解机构的应用。第七章:期中教学测验(2学时,掌握)

1.通过开卷论文形式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篇 电器基础(30学时,掌握)

第八章:直流电路和基本元器件(4学时,掌握)

1.直流电路 2.导体和绝缘体 3 电池

重点:掌握直流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的三种状态,串并联电路及其应用。第九章:正弦交流电(3学时,掌握)

1.概述

2.交流电路的参数 3.三相交流电路

重点:掌握频率、周期、幅值有效值等基本概念及三相交流电路原理。

第十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3学时, 掌握)

1.磁路概述

2.磁导率与铁心线圈电路 3.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4.变压器 5.电磁铁

掌握:表征磁场特性的物理量,磁导率与磁性材料性能,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第十一章:电机(4学时,掌握)

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直流电机 控制电机

重点: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机、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电气测量、显示和控制(4学时,掌握)

电气测量 电气量的显示 电器控制

重点:熟悉电器测量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万用表。了解用电桥法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第十三章:日用电器(6学时,掌握、了解)

1. 概述

2. 电冰箱和空调器 3. 电热电器

4. 电动电器 5. 照明灯具

重点:了解日用电器的分类、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几种电热电器的工作原理。第十四章:工业电器设备(2学时,了解)

1. 工矿电机车 2. 工业电炉 3. 电焊机 4. 电动工具

本章要求:对工业电器设备有一般性了解。第十五章:安全用电(1学时,掌握)

1. 电对人体的伤害 2. 安全用电的一般原则

第十七章:电子电器概述(3学时,掌握)

1. 二极管和整流器 2. 三极管及其放大原理 3. 集成电路 4. 电子电器

重点:晶体二极管工作原理、三极管及其放大原理。了解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子电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总学时:6 4 教学学时:64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课上作业、课上辅导。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产品设计CAI教学软件。3.实验环节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1)实验要求:

通过对夏利汽车生产线的参观,使学生对现代工业生产线有直观了解。

(2)实验内容 参观夏利汽车生产线。

4.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1)习题课:安排设计工程学基础习题,并于课上进行解答。

(2)课外习题

进行课外资料收集及市场调研、参观、将所学知识与设计结合起来。

(3)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对每个学生根据其绘画特点进行答疑或质疑。

5.考试环节

采用课程作业与期末课题设计评分方式。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 设计概论、人机工程设计,大学物理等。

执笔人:曹铁铮

《素描II(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素描II(设计素描)英文名称 Design sketch 课程代码 126121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2.5 总 学 时 40 先修课程 素描1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占30%,结课成绩占70%考试课; 课程概要

设计素描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设计基础的系统性和技法的实用性的主干学科基础课。适合具有一定素描造型基础并且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基础性训练的方法。教学目的及要求

设计素描是一种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是运用线描写生的手法,表现形态结构及其规律,使学生在专业设计中能灵活运用造型设计及表现出自己的构思创意,培养学生构成“眼、脑、手”综合艺术创造活动,是使学生敏锐的观察形态的内部结构关系唯一有效的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设计素描》田敬、韩凤元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2]《设计素描》刘国余编著,上海交大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设计素描的概述(2学时)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专业设计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设计素描与素描从观察方法到表现方法的不同,从感知出发,以透视学为依据,经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探索,以线条为基本表现形式表现对象结构构造的专业 基础课。

素描与设计

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 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 绘画工具与材料 “线”的表现与分类 形态结构的剖析

了解对象的组成关系,对形体的理解、对形态的分类以及形体的形成基本概念。

重点:形体的形成基本概念、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透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表现(2学时)

设计素描采用线条表现立体形态,主要依赖于 5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规律及原理。并在透视原理的基础上对形体、形态有逻辑性分析的依据。

透视基础 透视角度的选择 徒手绘制透视形态 透视形态的空间变化 透视框架与产品形态

重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徒手绘制透视形态。第三章 单件产品形态的分析表现(2学时,掌握)

对单件产品形态进行具体的分析表现,以及把一个单件产品形态分解为许多基本形体,在几何形态中产生,在几何形态的组合中演变发展。

单件产品表现对象的选择与划分 单件产品表现的大致步骤 基本形态的单件产品表现范例 组合形态的单件产品表现范例

重点:分析归纳单件产品的几何形态以及几何形态的组合中所产生的规律,所产生的共享线、共享面等。

第四章 产品空间组合的分析表现(2学时,掌握)

对两件以上单件产品的空间组合进行具体的分析表现,要准确地表现各产品的形态、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

产品空间组合表现的意义 产品空间组合的形式 产品空间组合的表现范例

重点:同一透视平面上的产品组合表现形式、同一透视空间内的产品组合表现形式

第五章 产品局部构造的分析与表现(2学时,掌握)

产品的局部构造是该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局部构造决定了产品的局部外形。

产品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表现产品局部的作用 典型的局部与结构表现

重点:形态上的配合关系、功能上的关键部分、结构上是较复杂的和重点的部分

第六章 产品装配关系的分析和表现(1学时,掌握)

是指形成一件产品的所有组成零配件,按照其装配关系,在画面的透视空间中分别表现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1、产品装配方式的表现意义

2、产品装配表现的形式

重点:加强对透视的理解、加强对结构的认识 第七章 设计素描作品点评及作业辅导(讲课1学时,课堂辅导28学时)

掌握设计素描的基本知识;了解形态的组合方式及产品装配表现的形式;了解设计素描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

重点:运用设计素描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性观测方法,以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讲课12学时,课堂辅导28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作业、练习辅导等。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象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幻灯片、范图,CAI教学软件。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单件产品形态的分析与透视为平时作业,产品装配关系与空间局部构造为结课作业。

答疑和质疑随堂辅导解决。 4.课程设计

本课程为40学时,五周,每周8学时。单件产品形态的分析16学时,产品装配关系与局部构造24学时。6.考试环节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单件产品形态的分析与透视为平时作业占30%,产品装配关系与空间局部构造为结课作业占

70%。

执笔人:王春涛

《二维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二维构成 英文名称 Plane Sructure 课程代码 126122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以课堂训练的综合能力及课程作业完成效果的测评成绩为考核标准;结课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课程概要

二维构成是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它与工业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后期设计课程中形式及色彩创意的重要依据。教学目的及要求

二维构成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的特点、组合形式规律、色彩体系的形成及色彩的审美心理和色彩的设计应用等,从而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形态的构成能力,它的作用是:以便将构成理念熟练地运用到各专业设计之中,为设计创意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刘春明编,《平面构成》,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1日第一版

[2]张彪主编,《色彩构成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1日第一版 参考书:

[1]蓝先琳编著,《平面构成》,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年5月1日第一版

[2]蓝先琳、张玉祥编著,《色彩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1日

[3]黄英杰、周锐、丁玉红编著,《构成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平面构成部分: 第一章 概述(1学时)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平面构成体系的发展历史。

1.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的来源与作用(1)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2)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3.平面构成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1学时)

了解形的概念,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而是从中归纳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掌握形态的类型及表现方法。

1.形的概念

2.形态的分类及特点:具象形态、抽象形态 3.形态的获取方式 重点:形态的分类及特点。难点:形态的获取方式。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2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变化组合规律,了解视觉错觉的形成与利用,掌握点、线的加法、减法、位移、旋转的组合方式,掌握通过点、线、面的排列组合表现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 点的概念

点的形态、作用、性格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点的错觉

2.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线 线的概念

线的形态、作用、性格 线的错觉

3.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面 面的概念

面的形态、作用、性格 面的错觉

4.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重点: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各自的形态特征、性格以及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难点: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2学时)

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对比与统一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第五章 基本形、骨骼的概念(2学时)

了解基本形的定义及其构成形式,掌握形的群化构成设计;了解骨骼的概念及应用。

1.基本形的定义

2.基本形的形成方式:切割、相加、相减、相切。

3.基本形的群化构成设计 4.骨格的概念及应用

重点:基本形的群化构成设计。第六章平面构成形式的设计实践(16学时)

理解平面构成设计是形与形之间有秩序的、非秩序的排列组合关系,掌握平面构成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构成形式。

1.重复构成 2.近似构成 3.渐变构成 4.发射构成 5.特异构成 6.对比构成 7.空间构成

8.肌理构成

重点: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空间构成、肌理构成形式

难点:形象的渐变构成、对比构成、矛盾空间构成形式 色彩构成部分: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2学时)

了解色彩产生的必要因素及形成的规律、即光与色彩,光与视觉、物体色、光与色的混合规律。理解色彩的体系及色立体的特点用途,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属性。

1.色彩的形成 2.色彩的属性 3.色彩的混合

4.色彩的表达与色彩体系

重点:色彩的属性及相互关系,色彩混合的基本类型,色彩体系。

难点:色彩的空间混合、色彩的表达 第二章 色彩知觉(1学时)

了解色彩知觉的主要现象,如色彩的明暗适应、色的易见度、色的同化性、色的恒常性及色彩的错视(残像)等,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特点。

1.色彩的知觉现象

2.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重点:色的易见度、色的同化性。第三章 色彩的情感与视觉心理效应(3学时)

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及色彩的通感。掌握色彩与心理联想的关系,并通过想象合理运用色彩。

1.色彩的语言与视觉心理效应 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重点: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象征意义 难点:色彩语言的联想与表达 第四章 色彩对比设计实践(8学时)

了解色彩对比类型,了解和运用色彩的基调对比关系,掌握色彩的组合搭配在应用中所遵循的对比规律。

1.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3.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5.面积对比 6.色彩的明度九调

重点: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色彩的基调对比。难点:色彩的明度对比、色调的运用。第五章 色彩调和设计实践(10学时)

理解色彩调和的原理、色彩之间的协调方式,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掌握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表现方法。

1.色彩调和的概念 2.色彩调和的一般原理 3.色彩调和的方法(1)类似调和(2)对比调和(3)均衡调和 4.色彩的调性表达 5.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重点:色彩调和的方法、色彩的调性表达。难点:色彩的采集、重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上作业练习、解析和辅导、讲评。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分析与训练认识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CAI课件讲授、优秀作品赏析、辅导与讲评。

2.教学辅助资料

该课程CAI教学课件、范图、电子图库。3.课上练习、作业、答疑和质疑

(1)课上练习:基于典型、重要的构成形式安排作业6幅,如“点”、“线”、“面”的综合构成、对比、形象渐变、肌理构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明度推移、色彩感觉的表达、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等。以课堂辅导教学为主,学生按命题进行设计制作。

(2)课外作业

进行课外资料收集,对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继续完成课上练习的内容。

(3)答疑和质疑

答疑和质疑随堂或集中安排时间解决。4.考试环节

本课程采用单元作业的综合评定作为考核标准。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30%,结课成绩70%。

执笔人:韩君

《三维构成(工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三维构成(工业)

英文名称 Solid Sructure(3D Design)课程代码 126123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3.5 总 学 时 60

先修课程 二维构成、透视原理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课程概要

本课程属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研究三维立体造型能力的主干学科基础课。通过将各种素材作为构成体进行立体构成造型训练,初步掌握各 9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种块、线、板材的材料特性及构造、形态、加工方法等技法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美感和创造性思维,为进入立体设计打下基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立体形态的创造规律的分析及研究,扩大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想象能力,发掘和培养学生对三维形态的创造能力,提高对抽象形态的审美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钟蕾主编,《立体造型表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2]吴翘旋主编,《立体构成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3]钟霄蕾主编,《从构成到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8月

[4]赵志生、王天祥主编,《立体构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1学时,了解)

1立体造型表达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立体造型表达所涉及的范围 3立体造型表达的构成要素 4立体想象与立体感觉

5立体造型表达的学习要点及目的

第二章 立体造型表达的形态要素(2学时,掌握)

1点的造型语意 2线的造型语意 3面的造型语意 4块的造型语意 5体量的造型语意 6空间的造型语意 7典型课题训练

第三章 立体造型表达的材料要素(4学时,掌握)

1材料探索 2材料的分类 3材料的造型感觉 4活用材料

5材料的表现技法与成型工艺 6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材料 7材料要素总结 8典型课题训练

第四章 美感要素(1学时,理解)

1生命力 2动感 3量感 4对比统一 5空间感 6肌理 7意境

重点:立体造型离不开材料,材料的体验和认识是学习立体造型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难点:形态要素、材料要素、美感要素三者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再创造。

第五章 立体造型表达的形式与方法(8学时,掌握)

1面状结构的表达

重点:了解面材的形态及工艺特性 2线状结构的表达 3柱体结构的表达 4仿生结构的表达

难点:仿生结构,了解线材的形态及工艺特性 5仿生造型与工业设计 6块状结构的表达

重点:了解块材的形态及工艺特性 7多面体 8典型课题训练

第六章 立体形态研究(4学时,理解)

1形态的意识 2立体形态分类 3立体形态研究 4产品形态语意

5工业设计中形态设计的位置 6材料、加工、工艺对形态的影响 7典型课题训练

第七章 综合造型的表达(12学时,掌握)

1强调废弃物再利用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2强调光的利用 3强调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4强调新媒体艺术 5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6强调运动式表达

第八章 设计思维表达(4学时,理解)

1设计思维的概念 2设计思维的要素 3设计思维的过程与方法 4设计思维的辩证逻辑 5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6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第九章 立体造型表达与设计(立体造型表达的实践与延展)(12学时,掌握)

1立体造型表达与工业设计 2立体造型表达与包装设计 3立体造型表达与POP广告设计 4立体造型表达与展示设计 5立体造型表达与室内陈设设计 6立体造型表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重点:三维构成与设计的思考、结合。难点:三维构成是研究形态创造规律,是三度空间的一种体验,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新立体的探求包括对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两方面。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的基础之一,而现代设计又可以说是再加上实用性,生产性,社会性等功能要求的构成。从单体构成到组合构成,由浅入深着重理性分析,力求把造型训练与科学分析,艺术表现紧密结合,探求构成形式的变化,创造新的造型。总学时:60 教学学时:48 实验学时:12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课程作业、课外作业、实验、考查等。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三维立体造型及立体想象的能力,通过典型课程作业练习实践和辅导实验制作获取设计基础知识,增加讨论、交流、参观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3)计算机的应用

逐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构思表达设计草图。

2.教学辅助资料

三维构成幻灯片、三维构成CAI教学课件、三维构成与设计优秀示范作品。

3.实验环节(1)实验要求: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是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完成面材构成、线材构成、块材构成、综合构成等课程作业,实验环节是根据学生设计构思选材而定,如果学生使用纸以外的其它材质则需使用实验室的一些手版制作仪器设备完成课程作业。

(2)实验内容 A.面材构成 B.线材构成 C.块材构成 D.综合构成

4.课程作业、课外作业、讨论交流、讲评(1)课程作业: A.面材构成 B.线材构成 C.块材构成 D.综合构成

围绕以上构成沿展的典型课题训练若干个,注重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更新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训练。

(2)课外作业

准备完成课程作业所需的材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课内未完成的作业课外补充完成。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3)指导和讲评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指导和讲评。

5.课程设计

三维构成课程设计时间为五周,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立体造型设计的研究为辅。学生可以按教师给定的题目进行面材构成、线材构成、块材构成、综合构成,最后创造性

完成与专业相关的立体造型与设计的结合性基础研究。

要求:完整的立体造型设计表达作品。6.考试环节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执笔人:钟蕾

《专业表现技法(工业)》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专业表现技法(工业)

英文名称 Specialty Expressive Techique 课程代码 126124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2.0 总 学 时 36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色彩、透视原理、三大构成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课程概要

专业表现技法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研究工业设计表现形式的主干学科基础课之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本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画面具有说服力,能够分析所要表达对象的特点及构成的要素,并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用视觉语言来做出有创造性的表现。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思维的再现》 周波、林璐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手绘表现技法教程·工业设计篇》王亦敏、张海林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中的表现技法(讲课4学时)

详尽的讲述效果图表现的本质及它与其他设计环节中的内在联系;了解工业设计效果图的特征、意义及分类。

第二章 产品表现技法的基础训练(讲课10学时,实验4学时)

针对表现形式的特点及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一、设计草图 1.设计草图的种类 2.绘制草图的材料与用具 3.设计草图的基本技法

二、色彩归纳

分析色彩归纳的三大要素:色彩的明度、色相及纯度

三、透视的表现

主要讲解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

四、质感的表现

理解物体表面肌理的视觉特征 重点:设计草图与色彩归纳的制作技法 难点:对透视方法在设计图纸上的运用与掌握

第三章 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种类与绘制方法(讲课10学时,实验4学时)

一、钢笔淡彩画法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二、水粉画法

三、透明水色画法

四、麦克笔画法

五、色粉画法

六、喷绘画法

重点:设计图纸表现技法:钢笔淡彩画法,麦克笔画法,色粉画法。第四章 教学作品分析(讲课4学时)

针对学生作品的设计创造性,表现形式的说服力进行评析;并针对个别问题给予详细解答。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机构创新课程设计、考试考查等。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自由的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具有实践性的资料(幻灯片、印刷品、实物作品)、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整体步鄹图(设计草图、色彩归纳图、产品效果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优秀的设计样稿。

3.实验环节(1)实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图的表现力、说服力;并启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与创新。a、对于产品的形体、形态的分析与表现,形体材质,形态构成的要求。

b、色彩的整体配置,依据色彩的属性规律与构成,强化产品的造型表现,加强画面的感染力。c、质感的表现,准确的运用视觉语言反映物体表面肌理的特征效果。

d、整体处理:按视觉造型艺术的规律,加强画面艺术效果,达到说明性强,明确设计主题的目的。(2)实验内容(建议选择以下几项) a.思考性草图与记录性草图 b.色彩归纳表现图 c.产品效果图

4.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1)习题课:安排在设计草图的制作,色彩归纳图,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种类与绘制方法(钢笔淡彩画法、透明水色画法、麦克笔画法、色粉画法)等章节中。

(2)课外习题

八张设计草图,一张色彩归纳图,两张透明水色图,一张钢笔淡彩图,一张水粉图,一张精致效果图。14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内未完成的作业课外补充完成)

(3)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5.课程设计

专业表现技法课程设计时间为七周,以产品外观的造型表现能力为主,学生可以按教师给定的产品外观题目或自选产品题目进行正确的设计表现,从创意思考的记录到最终的完稿;锻炼与培养学生准确、系统的表现手法。

要求:设计与绘制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草图五张、设计的定稿效果图三张(不同的三个角度)、最终完稿的设计精致效果图一张。

6.考试环节

以教学课程中作业练习完成的质量为评分的标准,(包括设计草图、色彩归纳图、产品表现图与精致效果图);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6.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大纲 篇六

一级建造师最热相关问题: 一级 建造师报名时间 一级 建造师报考条件 一级 建造师挂靠价格 一级 建造师报名入口 一级 建造师考试科目 一级 建造师考试时间 一级 建造师报名条件 一级 建造师历年真题

1z102000 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

1z102010 掌握会计报表的构成及结构

1z102011 会计报表及其构成

1z10201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1z102013 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1z102020 掌握资产的特征及其分类

1z102021 资产及其特征

1z102022 资产的分类

1z102030 掌握流动资产核算的内容

1z102031 货币资金的核算

1z102032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1z102033 存货的核算

1z102040 掌握固定资产核算的内容

1z102041 固定资产及其特征

1z102042 固定资产的分类

1z102043 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方法

1z102050 掌握负债核算的内容

1z102051 流动负债的核算

1z102052 长期负债的核算

1z102060 掌握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内容

1z102061 实收资本的核算

1z102062 资本公积的核算

1z102063 盈余公积的核算

1z102064 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1z102070 掌握工程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期间费用核算的内容

1z102071 费用及其分类

1z102072 工程成本及其核算的内容

1z102073 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

1z102074 工程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1z102075 工程成本核算的程序

1z102076 期间费用核算的内容

1z102080 掌握营业收入核算的内容

1z102081 营业收入及其分类

1z102082 营业收入的确认

1z102090 掌握利润核算的内容 1z102091 利润的构成 1z102092 利润分配

1z102100 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1z102101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z102102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z102110 掌握基本的筹资方法和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1z102111 短期银行借款 1z102112 商业信用筹资 1z102113 长期借款筹资

1z102114 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7.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七

控制工程课程中包含了大量传动控制和相关的传递函数推导,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陈旧的教学思路难以让学生对控制理论建立清晰的认识, 特别是难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授课质量、如何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形象化、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案例, 这是任课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该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知识脱节。该课程被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 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 此时学生所接触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感觉不到课程和自己的专业及就业之间的相关性, 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相关基础学科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对学科之间交叉的内容理解不够, 难以把各学科统一在机电这个大学科背景下考虑问题。

第二, 控制理论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丰富, 但新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压缩课时。这导致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不可调和。

第三, 理论与实践脱节。本课程理论性强, 但实验环节与理论的结合不紧密, 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 动手能力不强, 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第四, 缺乏一套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导致课后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难以及时求教;理解模糊的地方, 没有方法通过软件方便地印证;已经学会的知识, 无法通过形象通俗的方法进行强化记忆。

第五, 考核方式单一。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检验教学活动的唯一方式, 这种考核方法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同时也让学生无暇顾及知识的应用。

经过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任课老师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二改革方案

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方案如下图所示:

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

控制工程基础理论体系繁杂, 在教学大纲要求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部内容的讲解。因此, 根据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在机电学院多位教师的协同努力下, 我们编写了教材《控制工程基础》, 并在2008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合理, 能够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 并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而且内容比原来更加务实和精简, 增加了很多应用实例。教材不仅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完控制理论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方法, 而且重点讲解了学生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可能用到的知识, 为今后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我们自编的教材外, 还推荐中外经典控制方面的教材供学生选读, 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以及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 随着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 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因此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后都给出了使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实验案例, 增加了分析控制系统基础问题的途径。

新编教材内容分为数学基础、系统建模、性能分析和系统校正设计四大块。数学基础知识部分在介绍复变函数的基础上, 重点引出拉氏变换及其应用,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数学基础。系统建模部分, 从时域、频域等不同的角度对系统各个基本环节进行建模, 通过建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方块图来建立各模型的联系,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际模型和抽象模型的理解。系统分析内容中,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分析对象, 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这也是控制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系统校正部分内容重点讨论了串联校正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和非常实用的PID校正, 这对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同样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讲授过程中, 将这几部分作为课程主线串联起来, 各知识点会变得清晰有条理, 逻辑性强。

2.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电子教案、Power Point课件和Matlab课程案例, 采用图文并茂的投影显示模式, 使得公式推导和系统响应结果等操作变得形象、简单,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阐述变得生动和具体。采用Flash设计开发网络教学软件, 集成网络课件、网上自测练习、网上虚拟仿真实验和其他相关素材, 建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利用授课的计算机穿插演示仿真实验, 学生课后也能利用个人计算机上网进行相关内容的自测练习和仿真实验, 形成课上、课下的实验教学氛围;学生可以通过大量仿真练习在实践中学习, 使晦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教师在“教中做”, 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课前将上课要讲授的内容和课堂视频影像上传到课程网站, 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提前下载内容预习, 课上也不需要匆忙地做笔记, 留下更多的时间专心听课。

第二,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本课程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 不断建设、充实和完善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和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将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的科研项目和工程经典案例纳入教学内容中, 让从未接触过工程实际的学生能够建立机械工程控制的整体概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并结合本课程的实验条件和学时数情况, 将原理型实验与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相结合, 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即在课堂和课后作业中完成原理型仿真实验;在实验室中完成面向机电工程中典型物理对象/系统的特性测试、分析与控制实验;以课外创新实践的方式实现典型机电系统的构建、特性分析、测试与控制设计。在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第三, 优化考核方案。考核是体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科学灵活的考核方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必须改变, 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我们从课堂学习态度、平时作业与出勤率 (20%) 、实验参与度 (10%) 和结课考试 (70%) 等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这样的成绩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课程的学习状况。所谓课堂表现, 是教师每次讲新课前, 占用5~10分钟对上次课程进行回顾, 并对新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头概括。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将该环节交由学生完成。实验参与度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参与到设计和创新活动的程度, 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判定。结课考试的命题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考核模式的变革, 一方面是为修正过去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前突击也能得高分的习惯做法;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就业时与企业快速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作为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初步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瓶颈问题,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应用实际需要,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建玺、徐莉萍等编著.控制工程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8.墩台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篇八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精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97-01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本科院校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科学定位和宗旨。《墩台与基础工程》是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其理论与实践并重。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跟不上交通土建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急切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安排不当

《墩台与基础工程》主要研究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要点。其特点是综合性强、设计面广,所有对桥梁结构设计计算有关的课程内容,在该课程中都会有所体现和应用。因此,应在学生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在行开设。我校之前是大三下学期和桥梁工程同时开设,这就存在学生理解困难,欠缺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2007年规范更新,教材内容更新的脚步却没有跟上来。大多数教材是将原来的内容进行翻新,注入新规范,形成与规范配套的新教材,但随着交通土建的迅猛发展,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急需引入到教材内容中去。

(三)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实践和创新的要求

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工程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性要求很强。虽然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手段,但仍显单一,学生对抽象的设计理论和复杂的施工技术,施工图纸的阅读有着很大难度。如何使学生能读懂图纸,按图施工,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充实、改进、提高

目前精品课程中网络课程的认识、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使学生在网络上下载和使用资源,接受老师对其疑问的解答,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

三、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化

要在全面学习与之相关的课程之后,合理安排课程的讲授时间,我校将其调整到大四上学期讲授,此时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扩展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教材建设。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它助力学生成长,是学生的“翅膀”。随着新规范的出炉,选好、编好、用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保证。新编教材选题上既要考虑当前学科的优势和专业特色,又要考虑专业长远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做到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保证质量。新编教材必须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围绕新规范,在内容上做到以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培养,兼顾知识性,努力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堂上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合理的利用其他辅助教材和网络知识,并加以讨论课、习题课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广泛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例如:在讲解桥梁墩台、基础类型及构造时,将模型板上讲台;使学生听着理论,看着实物,更容易掌握知识。在讲解桩基础配筋要求时,给同学打印标准图纸,使同学们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为在工作岗位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实践性教学。目前,《墩台与基础工程》的实践性教学相对比较落后,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融合性欠佳等问题。我校开设了基础方面的课程设计,并聘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兼职教学或者专题报告的形式,为学生介绍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学好理论后及时的到生产第一线,亲自参与工程建设,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三)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高职称、高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走上教学第一线,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其次,丰富教学资源,建成有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和其他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开辟网上答疑系统和讨论区,可以解答疑问,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交流讨论的网络平台。三是注重培育课程特色。精品课程要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模式等方面形成风格和特色。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墩台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大的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也促使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28-30

[2]盛鸿飞.墩台与基础工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富含哲理句子下一篇:如何提高车间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