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策略论文

2024-10-22

名著导读策略论文(精选9篇)

1.名著导读策略论文 篇一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38空*0.5分)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小说。作者是        (朝代)的         。主要写          、               、           三人保护        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           由           、          、                            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                 、                 、                 、                  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           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                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               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              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3、孙悟空号称        和           ,他                               ,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               ,因醉酒调戏           ,被贬下凡。他                                                          ,因此常常当众出丑。另一方面,他也不失                ,他能够                   ,自有他可爱之处。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                  ”。

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大闹_____、真假_____、三借____。

5、取经归来

二、《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45空*0.5分)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         写的《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          为首的108名好汉在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               ”。。《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是(杨志)(吴用)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鲁智深和李逵,同是                                  (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                                  ;李逵则

3、《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的表现了“(      )”的主题,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喜欢的一个人物是(    ),他具有怎样的特点:

4、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           的林冲曾是              教头,一直                              ,后来被           设计误入        ,刺配沧州,最后火烧            ,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        。是              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       ,有仇必复,有恩必抱。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         ,醉打           ,大闹         ,血溅            ,除恶           ,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5、《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            的链式结构。第     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                          。第       回以后,写他们

走向失败。

6、《水浒》中号称“黑旋风”的是            ,他所使用的武器是           ,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            所害。

7、鲁智深绰号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             ,在相国寺倒拔            ,大闹野猪林,救下           。

8、《水浒》中吴用绰号          ,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          。

9、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①名字:            绰号:            ②名字:           绰号:             ③名字:            绰号:

三、《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5空*0.5分)

1、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           》中的大部分作品。

2、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      、       深厚的爱。

四、《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4空*0.5分)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             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             和           领域内的建树。

五、《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14空*0.5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

2、《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        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       、      、         以及           等地的经历。

3、《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           党派之争以       划分阵营。    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            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         。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          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             ”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六、《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14空 *0.5分)

1、《简·爱》的作者是        国女作家              。2、《简·爱》以        人称叙述,主人公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          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            的尊敬和爱恋。

3、《简·爱》主人公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首先,她                                ,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另一方面她又追求                          。“          ”、“          ”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和                        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4、泰戈尔是(    )国人,创作了印度国歌《      》获得(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诗人庞德曾把《          》里的诗誉为“天上的星辰”。

七、红楼梦(7分)1.“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卷诗。

6.《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        。

.《红楼梦》原名《    》,又叫《        》、《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       、     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贾、  、王、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八、《三国演义》(8.5分)1、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    ,“智绝”是    ,“义绝”是   。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     之战,涉及到两个主要人物是    、

3.填人名,补充歇后语。

①(     )借东风——巧用天时   ②(     )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     )进曹营——一言不发    ④(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            。

5.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      、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       、       、        。             6.“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的是

语言组织题:(9*7*8)

1、《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国王是怎样一个形象?他与小人国国王有何不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何在?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3.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9*7*8

答案:

一、《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1、长篇神魔小说    明代    吴承恩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唐僧   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2、七十二变  筋斗云  如意金箍棒  如来佛祖  观世音菩萨  孙行者3、美猴王、齐天大圣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    天蓬元帅  嫦娥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忠勇和善良、淳朴憨厚

二、《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1、施耐庵   《水浒》  宋江   水泊梁山   官逼民反  四海之内皆兄弟2、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3、豹子头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高俅   白虎节堂   草料场  梁山   上层人物被迫造反   忠义   西门庆   蒋门神   飞云浦    鸳鸯楼  蜈蚣岭4、先分后合     四十回   水泊梁山大聚义    七十回    归顺朝廷5、李逵  两把板斧  李鬼6、花和尚   镇关西(郑屠)  垂杨柳  林冲7、智多星   生辰纲8、顾大嫂:母大虫   扈三娘:一丈青  孙二娘:母夜叉三、《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1、《人间喜剧》 2、傅聪   书信四、《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1、   马克思   2、思想  哲学五、《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1、英   斯威夫特   2、格列佛   小人国   大人国   飞岛   马(慧駰)国3、利里浦特   鞋跟高低   大人国   现代科技    殖民统治  马 “耶胡”六、《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1、英     夏洛蒂·勃郎特     2、第一  桑菲尔德   罗切斯特3、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  旅行  求索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4、泰戈尔是(印度)国人,创作了印度国歌( 《人民的意志》)获得( 1913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诗人庞德曾把(《园丁集》)里的诗誉为“天上的星辰”。 7、培根(  英  )国人,被马克思称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8、《水浒传》又名《 水浒》,是一部以( 北宋末年 )时间(宋江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 白话)小说。作者(   施耐庵      ),(元末明初)人。《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是(杨志)(吴用)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2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2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2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答:赤壁之战;曹操、周瑜。27.填人名,补充歇后语。

①(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②(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④(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⑤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2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答:刘备、关羽、张飞。

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答:《三国演义》;关羽。语言组织题:

2、《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国王是怎样一个形象?他与小人国国王有何不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何在?大人国国王代表了理想的君主,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主张和平;小人国国王凶狠残暴,有难以满足的扩张之心,作家塑造着一形象直指整个欧洲的文明制度。

2.名著导读策略论文 篇二

一、“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1. 教师———无底气

长期以来, 由于课堂上不要求教学名著, 造成许多语文教师对名著并不关注, 甚至相当部分的名著从未读过。因此, 现在突然面对“名著导读”, 他们显得底气不足。另外, 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除了附录中的有限资料外, 没有其他权威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使得教师面对“名著导读”真有焦头烂额、捉襟见肘的尴尬。

2. 学生———无能力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 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多转向了“短、平、快”———他们更喜欢阅读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文字简短的内容。而名著多是“大部头”, 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 加上受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真正走进名著, 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 这就很难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欲望。另外, 即使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读名著, 但因为有沉重的学业负担, 最后他们也只能选择放弃阅读。

3. 家长———无意识

急功近利, 一味关注考试分数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读名著需要大段的在家时间才能完成, 而许多家长认为, 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于是, 教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作业往往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而学生也就借机逃避阅读。

二、加强“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几年来, 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实践。事实证明, 只要从学生实际和需求出发, 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引导, 名著阅读就能“峰回路转”, 实现“真阅读”“深阅读”。

1. 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能让他们自觉地爱上阅读。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教材, 抓住各种时机来激发学生一窥名著的欲望, 以达到让他们主动拿起书本的目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方法一, 利用相关影视作品来推荐名著。例如, 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 我顺势插入对名著《骆驼祥子》的介绍。课后不久, 又利用班队课让学生赏析电影《骆驼祥子》。放完电影之后, 我告诉学生原著比电影更精彩。就这样,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纷纷去找原著来看。方法二, 通过比较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教《隆中对》一课时, 我就引导学生比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描写上的异同, 从而引导学生重点阅读《三国演义》。此外, 还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名人效应”以及教师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 来唤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2. 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吸取智慧营养

为了保证阅读的效果, 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其中鉴赏名著的活动必不可少。对语言经典、文字优美的名著, 可采用手抄报、朗诵会等形式进行鉴赏;对情节生动、故事精彩的名著可采用故事会、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鉴赏;对思想性强、内涵丰富的名著, 教师则要进行具体而细致的鉴赏指导。此外, 还可采用让学生写“读后感”, 并推荐在墙报、班刊、校报等处发表的形式, 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 通过辩论会、知识竞赛、讲故事、名句朗诵等形式, 检测他们阅读名著的效果。比如七年级时让学生读《伊索寓言》。寓言短小精悍, 没有多大的阅读障碍,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其寓意, 就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进行检测。总之, 名著阅读后的检测十分重要, 这并非多此一举,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吸取智慧营养, 实现二次阅读。当然, 检测的方法应多种多样, 切忌死板、单一。

3.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阅读名著提供条件保障, 这个条件保障概括起来是“三个保证”。首先, 要保证阅读的时间。基本思路为“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带动课外, 以课外为主”。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营造氛围, 以此来带动他们课外的阅读。在课外时间的选择上, 要注意充分利用各个假期, 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布置阅读任务。其次, 要保证认识到位。这个“认识”, 指的主要是任课教师和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语文教师要热情沟通, 耐心讲解, 努力提高他们的认识, 只有当任课教师和家长的认识提高了, 误区消除了, 他们才能成为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有力臂膀。再次, 要保证书籍的来源。名著除了从图书馆借阅, 更主要的还是要学生自备。学生在购买前, 教师要引导他们购买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原著, 尽量不买简写本、改编本。如条件有限, 可以合作购买, 互相借阅。总之, 对于学生在名著阅读道路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 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替他们解决。这样才能使他们心无旁骛地在书桌前端坐下来, 有足够时间捧起名著, 细细品味精神大餐。

3.名著导读策略论文 篇三

我们从名著导读课课型的角度来看一下,2014年12月邹芳娣老师在第九批“无锡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比”中的比赛课文——《香菱学诗》的教学设计,初步探究一下“选点、联线、铺面”名著导读课课型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一、选点

选,选择、裁剪、取舍;点,典型菁华的浓缩,精致玄妙的细节。对于文本教学,我们不能零敲碎打、面面俱到,也不可粗枝大叶、蜻蜓点水,前者琐屑繁复,支离破碎,后者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对于我们应该不论文本的巨细,选取一个典型的、精妙的、本质性的点,这个点能直通机杼,这个点关乎审美的精髓,这个点起到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只要选择、裁剪、打磨“这一点”,便可以打通全篇,抓住要领。

《香菱学诗》可选的点非常多,从宝钗和黛玉对待“香菱学诗”这件事迥然不同的态度与评价中,可以略微比较宝黛的人物形象;从香菱学诗的“痴”中可以想见该人物对诗书的渴望;从香菱的人物身份与学诗的活动中,可以看见凉薄人生与慕雅向美的梦想两者之间的张力,诸如此类,纷繁复杂。于是对于初涉人世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会从中读到什么,读懂些什么呢?“点”的选择权力,不在于教师的阅读视角,不在于文本给予我们的散点,而是应该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审美视角出发。所以,该老师选择的点不是一刀切的“宝黛”人物对比,不是凉薄与美雅之间的深层张力,而是读诗、学诗、写诗这个事件的本身价值。这是学生们一眼见底的东西,但又是一眼看不穿细节表现力的东西。那么,又是什么可以串起这篇长文呢?对于时间制约下的课堂,我们倡导长文短教,深文浅教。而对于《香菱学诗》这篇五六千字的文本,哪一个点可以打通全篇,架构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审美桥梁呢?

邹芳娣老师的“选点”,落实在一点笑、一片苦。“笑”,浅层的“笑”,里层的“苦”,深层的“悲”。且细看其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题中填字,理情节(苦)。第二,苦学诗的香菱。引导学生抓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品读人物显性形象。第三,笑学诗的香菱——以苦为乐。精读一两段细节,品析学诗这件事背后人物的隐性本真。第四,香菱的笑中苦。引导学生了解香菱的悲剧命运。第五,香菱的苦中笑。引导学生深层体悟人物的悲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第六,香菱之苦。站在创作技巧的角度明确“以笑衬悲”的小说笔法。第七,回看香菱的笑。螺旋上升更深层次品味人物的悲剧命运与悲剧精神。第八,结语上升到整部作品,《红楼梦》是伟大的悲剧。

从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该老师将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了提炼与取舍,抓住苦与笑,选择由浅入深的螺旋式教学设计。从学情视角看,学生能够捕捉文本中显而易见的16次“笑”,笑读诗,笑学诗中看出人物的勤奋、刻苦、执着的品格;看出香菱聪慧、自信、优雅的性情。从微笑中做苦诗,我们品读出人物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渴慕诗意的生活,在真诚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悲苦。该老师从题目入手,理清故事情节。然后,扣住“苦学诗的香菱”和“笑学诗的香菱”来引导学生鉴赏人物显性的精神品质与学诗这件事本身的存在意义。此处的教学视角落实在这一篇。接着,站在人物品析的基石上更上一层,探究香菱“笑中苦”与“苦中笑”,这是一个递进的层次,教学设计倘若颠倒,教学艺术就流于下层了。通过这一环节的品读,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理解香菱的悲剧人生和悲剧精神。而此处已经由这一篇提升到了这一人。最后,教师引领学生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鉴赏小说的笔法,引领学生由这一人拓展到这一群,理解整部《红楼梦》就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所以,这点“笑”,一线串珠,让学生们品读出人物的一片苦,一层悲。

二、联线

联,联系、联结、联盟;线,线索,共性、类同点。联线依然是立足于这一篇,将课堂的有效信息串联起来,找到主线、共性和类同,有利于学生向文本的深处漫溯,追寻审美的更高境界——观照生命之美、人性之美、人文之美。以这个文化主题、生命情怀去解读任何一个文本,必然会鞭辟入里,掷地有声。联线教学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哪些课堂有效信息可以串联,哪些文本的无效元素可以弱化,哪些学生的灵动发言可以适当提炼成为下一位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哪些学生的发言需要拨正引导,诸如此类,需要教师高度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对文本了如指掌的深度解读能力。

且看邹芳娣老师的“联线”,落实在一首诗一人生。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关乎一点,打通一生。“香菱学诗”只是这一个渺小的人物在大观园生活中一件波澜不惊的小小事件,老师却能从这个小事件中将文本的有效信息串联起来,比如说不同层次的“笑”,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找出第1、2小节中香菱的‘笑并圈起来,结合句子说说这个‘笑是一种怎样的笑?‘笑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个问题,老师尊重学生阅读的第一感觉,重点精读文本第一、第二小节,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一片欢笑,有婉约的笑、有明媚的笑、有痴痴的笑、有张扬的笑……抓住“笑”的细节,引导学生品读“笑”背后人物的具体心理,找出细节背后的共性和类同的地方,深层思考人物的笑中之苦。与此同时该老师源于文本又跳出文本,穿引香菱的第三首小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endprint

基于这首小诗,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品析诗歌的象、意与境,品读诗的苦涩味道和诗人期望。这样,以诗中传达出的悲凉与渴慕为深层审美阅读的台阶,由人物的悲凉心境穿引出她的悲苦人生。对于香菱这样悲苦一生的了解,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于是该老师有了自己的课前预设。

如果学生说,则老师补充:出身书香望族,也曾娇生惯养,万般宠爱,一朝落难,度日如年,幸逢有情郎,又遭呆霸王。从此为奴作妾,“菱花空对雪澌澌”。

如果学生不说,则老师详细精辟地陈说:香菱出身苏州望族,书香之家。父亲甄士隐,神仙一般人物,夫妻仅此一女。偏又生得粉雕玉琢,自然是掌上明珠,百般怜爱。五岁那年元宵节观花灯,由于家人霍启看管不周,被拐子骗走。从此遭罪受难,度日如年。十二三岁被卖时,碰到冯渊。冯渊是绝风流人品,一眼相中香菱,并发誓绝不再娶第二人,选了良辰吉日,于三日后郑重迎她入门。不料,拐子又把她卖给呆霸王薛蟠,两家争抢,薛蟠打死冯渊,将香菱生拖死拽带走。从此为奴作妾,“菱花空对雪澌澌”。

这里的“如果学生说,则老师补充”与“如果学生不说,老师详细精辟地陈说”既考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检验了教师对这堂课预设与生成的巧妙掌握,但起点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文本为主线。这样,抓住了人物创作的第三首诗,“一诗成谶”,由一首诗贯穿了一个人的悲剧一生,由一首诗观照“香菱”的悲剧性人生。回首再度品读“香菱的苦中笑”,她是对悲剧命运的挑战与超越,是不改本真、不改初心的真诚表达,是渴望回到精神家园的诗性回归,美到极致,雅到极致。至此,“联线”教学完成了人物形象悲剧性的解读。

三、铺面

铺,铺排、罗列、展开;面,这一部,这全部、这一类。如果说“选点”和“联线”主要立足于一点、立足于一篇或者是一课的话,那么铺面就是审美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要求师生能够把关注这一点、这一篇、这一课的目光投射到近处,延伸至远方。师生能够由这一点,联想到那一个面;能够由这一片,罗列出那一部甚或那一些;由这一课展开,铺排出这一类、这所有。这是名著导读课与文本阅读课课型的根本性区别。后者着眼于这一篇,从形象到语言,从技法到构思,从标点到标题,添枝加叶、往来穿梭,却始终不离这一篇。名著导读课则要求穿针引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一课的学习是为这一部乃至这一类型的作品阅读方法与阅读体验作铺垫、夯基础的,是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拓展到生活的触角、途径。

邹芳娣老师在《香菱学诗》中的“铺面”,落实在一个人一世相。按照一般文本阅读教学的节奏,人物的品读由性格而形象,由形象而命运,始于文本语言的细节,归于名著人物的判词,最终落点在作者以笑衬悲、以乐写哀的大手笔之上,学生阅读至此,似乎已经到了人物审美的终点。但是作为名著导读课,该老师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再往前推进一步,引导学生由“这一个”的欢笑联系到“那整个”的欢愉,由“这一点”的美丽联想到“那所有”的曼妙,由“这一个”悲剧联想到“那一群”的悲剧。她在课堂的结语中讲到:《红楼梦》是伟大的悲剧。红楼一梦把女子的美丽写到极致,把她们的悲惨痛苦也写到极致。一个个鲜活美丽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晴雯重病被撵,金钏含冤跳井,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是“字字读来皆血泪”。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是在震撼人心的悲剧中蕴含了深刻的批判意识,让我们笑而泪,泪而痛,痛中思。

这样立足于“这一个”“这一点”铺展到“那一群”“这一类”“这一部”,将即时的课堂目光投射到整个、所有、全部,触类旁通延展到这部书乃至这一类书的阅读体验方式,鲜明体现了名著导读课与与文本阅读课课型的根本性区别。不仅仅如此,在这堂课上关于“香菱”这个人物,我们笑而泪,泪而痛,痛而思,其实对于《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我们不也抱着这样的一种悲剧的审美态度去感受、去理解吗?所以该老师有意识地倡导学生带着悲剧批判意识去品读名著,读出人物乃至作者的悲剧精神与悲剧意识。如此结束课堂,不但将悲剧审美的目光延伸到了远方,而且将悲剧审美拓展到了经典阅读,实现了名著课型的深远意义。

选点、联线、铺面是名著导读课“新授课”课型的一种教学策略,它的要义是立足一点细节,串联整篇乃至整部相关信息,铺展到整部乃至一类的阅读体验。选点力求精深,联线力求深邃,铺面力求深远。精深在于切准,深邃在于把度,深远在于延展。对于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积累而言,由点到线理思路,由线到面悟深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更容易提升名著阅读的审美力。

(刘秋萍,江阴市月城中学,214404)

4.九上名著导读 篇四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李逵 : 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

(4)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⑹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李逵——黑旋风元夜闹东京

武松——行者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 大闹云飞浦

林冲——豹子头风雪山神庙

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

《傅雷家书》

1、作者:傅雷

2、评价:著名翻译家,曾翻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3、内容:以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1、培根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5.法学名著导读 篇五

主要内容:

1、立法的最大目的是和平与善意。

2、立法者的首要素质是权力比例意识

3、婚姻继承法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

4、刑法的基本特征是神的利益优于人的利益

地位:

二、试评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理论。

1、法律和国家的关系。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善德,他们又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正义。国家是最高的社团,法律是正义的具体表现。法律的好坏是以正义作为划分标准的,人们服从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实现了正义。

2,法律和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中小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既是最好的又是稳定的。中庸。划分国家政体有两个标志:一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正宗政体——变态政体。

3、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张实行法治。

(一)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二)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周到。正确得多。其次,法律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

(三)立法。应注意国境的大小和境内居民两个因素,邻邦关系,财产限额和各个家庭子女人数。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别要重视教育。

4、法律定义。法律具有正义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法律具有权威性。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学》,从而把政治学从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创立了第二学园。政体构成三要素思想,既国家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

三、试述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P30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国家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城邦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城邦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1 .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划分政体的标准。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制、寡头制和平民政体。.政体三要素。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只有当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理想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的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要视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他认为君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己经过时,唯有他所认为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因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为极富、极贫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三部分。中产阶级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数,可以调和贫富两极的对方,稳定战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政体变革思想。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的变革做了分析。他认为变革有两种;一是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他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二是政体的变革,即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由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革命,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党派控制。

(三)亚里士多德的治国原则思想.必须实行法治。.主张公民轮番为政。.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应。

四、简述西塞罗《论法律》中关于自然法特性的论述。P47

自然法的本质就是理性,将自然法置于“最高的法”的地位。西塞罗所说的理性是神与人共享的财产,因为人的理性渊源于神的理性。而他所说的神、上帝、和自然都是同义词,故理性法就是自然法。他将自然法与理性法联系起来,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人是由神创造的,神明赋予人以理性。正义以自然为依据,没有自然,便不可能有任何正义。“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以人们的意见为

基础而是以自然为基础。”“自然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享受法”自然是区分人的德性好坏、美丑的标准和依据。

五、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对法的分类。P80

阿奎那继承并发挥了奥古斯丁的法的分类理论,将法分为四种类型:(1)永恒法:上帝对宇宙秩序的合理安排,指导整个宇宙的规范,是上帝对创造物的合理领导;(2)自然法:是永恒法对人类的关系,是永恒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法;(3)神法:基督教圣经,包括新旧约全书,是自然法和人法的补充,禁止各项罪恶的安排,是用来指导人类精神生活的;(4)人法:人定法,国家制定的法令,人法从属于自然法。

六、试比较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P94、P112

洛克是议会主权论的代表,在自然法和契约论中寻求灵感,认为国家从契约中产生,契约的订立者构成社会任然拥有对国家主权的最后决定权。这是因为契约订立者交出去的权利不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为了有效的保护这三种权利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并提出了政府解体和革命是思想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分权制衡的君主立宪,国王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七、简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篇章结构。P110

全书中译本共分上下两册,六卷,三十一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①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1至10章)。②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英国范例(11至13章)。③地理与政治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14至19章)。④工业、商业人口、宗教等问题(20至25章)。⑤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关于封建法律学说(27至28章,30至31章)。⑥一般性结论(26和29章)。

八、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P128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指统治阶级)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九、写一篇关于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读后感。见附录、P140

十、试述《联邦党人文集》中关于司法权的论述。P174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和79篇里,对司法独立作过精彩的论述,他区分了司法独立的两个运行目标,并解释了忠于职守条款和酬金条款怎样实现这些目标。首先,他将司法独立视为一种组织上的独立,能抵御国会和总统的侵犯,从而保有对两政治部门的制约作用,他在为法官终身任职辩护时指出:“如从法院应被视为限权宪法限制立法机关越权保障出发,司法人员职位固定的理由即甚充足,因除此而外,并无任何其他规定更能使法官得以保持其独立性,而法官的独立实为其执行上述艰巨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捍卫酬金条款时,他又指出:“最有助于维护法官独立者,除使法官职务固定外,莫过于使其薪俸固定。……对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在任何置司法人员的财源于立法机关的不时施舍之下的制度中,司法权与立法权的分立将永远无从实现”。其次,汉密尔顿又称司法独立为法官裁决个案时抵御多数人及其他外部干预的缓冲器,这时,司法独立更多的是充任了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坚定、一贯尊重宪法所授之权与人权乃司法所必具的品质,绝非临时任命的司法人员所能具备。短期任职的法官,不论如何任命或由谁任命,均将在一些方面使其独立精神受到影响。

十一、试述梅因对自然法理论的批判。P254

他并不否认历史上存在过自然法,但他认为古代人并不具备令人生存的环境。可是自然法却把过去和现在混淆起来了,自然法理论是今人强加在古人身上的一种偏见,它具有先验性和反历史倾向。他深入研究了“自然状态”、“自然法”等说法,断定这些说法都是“教条”和“幻想”。他清算了自然法理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他指出,这些理论不但使注意力离开了可以发现真理的唯一出发处,并且当他们一度接受和相信了以后,就有可能使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其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假设和传播这种自然法理论都是极其有害的,他在法国已造成了“无政府混论状态”。

十二、试评述梅因关于进步社会法律演进的公式。P258

6.名著导读 《童年》(定稿) 篇六

高尔基

情节链接

父亲过世后,“我”一直住在外祖父家。有一年,外祖父卖掉了原来住房,另买了一座,新房比过去住的那幢要漂亮、可爱。新房院子内有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左边围墙外住的是奥夫相尼科夫上校一家,他们家有三个小男孩。外祖父家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 “瞧你这笨样儿„„”

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 “孩子们,快回家吧!”

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

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

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一,”二哥喊道,“二„„”

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

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 “掉到井里啦!„„”

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 “请轻一点!”

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一面还在笑。他睁大了眼睛笑着,拖长了声音说: “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

“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 “你们会挨打吗?”我问。

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

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

“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 三兄弟走了。

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

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 “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

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

(聂刚正

高厚娟译,有删改)

17.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5分)

18.三兄弟除了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反应机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鲜明的个性。请各举一

例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6分)

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1)“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中的“我”为什么怅然若失?

(2)“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权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

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0.“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

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5分)

21.选出与本文作者不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2分)A.普希金

B.托尔斯泰

C.契诃夫

D.茨威格

【2011年广州中考记叙文】

17.【情节概括】(1)“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三个小男孩玩游戏;(2)“我”爬到树上吹口哨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3)“我”拾了许多石子准备与三兄弟开战;(4)“我”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想象着与三兄弟一起玩耍;(5)“我”帮助救起了小弟弟。

7.名著导读课的具体操作 篇七

1. 名著导读课的意义

名著的阅读是高中学生应有的课外阅读。众所周知,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 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文学乃至文化素养和完善其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学生课外阅读几乎是处于无人指导的放任自流状态, 存在着许多误区, 如阅读效率底, 阅读品味不高等。名著导读课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其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它是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的结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能够激起学生对这些经典名著的兴趣, 使他们醉心于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而不是整天沉迷于阅读垃圾, 那么名著导读课就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2. 教师备课的准备

要真正上好名著导读课, 教师对于这些经典必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决不能企图“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读过《红楼梦》的老师能导读好《红楼梦》。再如《论语》, 就现状而言, 许多中学教师除了课本上选过的那几则之外, 几乎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 更别说对它有足够的了解。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补课, 比如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好好阅读一番。

3. 课型安排

名著导读的课型完全可以多样化, 常见的适合操作的有教师串讲型、主题讲座型、读书报告型、课题报告型、作业练习型等等。教师串讲型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一种课型。高一年级语文组曾经布置过学生阅读必修一所导读的名著, 要求作读书报告并进行交流, 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未能真正贯彻实施, 我想, 如果条件允许, 让学生就其读书报告进行交流, 那将是非常有益的。主题讲座型本人曾经进行过尝试。我讲的是《万世师表——谈谈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我的目标并不在全面的介绍《论语》或孔子, 只想从一个角度来让同学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让人感到亲切的孔子, 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论语》的兴趣。从我的调查来看, 这次讲座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因为同学们当中有不少开始自己阅读《论语》的了。

4. 学法的指导

以《论语》为例, 它的全文只有两万字, 但因为是文言,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 困难还是不小, 这时候, 教师对他们的学法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论语》这样的古籍, 版本的推荐最为重要, 版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说,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无疑是最好的版本。杨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的译注虽然也有不少未能解决的问题, 但从总体水平来看, 现今出版的《论语》著本还没有能跟他相媲美的。选好版本以后, 对于一般的同学, 我们可以建议他们精读其中的三四篇, 其余的泛读, 使他们对《论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一小部分对《论语》真正感兴趣的同学, 自然可以建议他们从头到尾精读一遍, 特别要提醒他们注意好好利用后面的《论语辞典》。提示学生阅读当中如有疑问可以及时向我们询问。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好这本书, 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之外, 文言阅读水平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对高考文言阅读也是绝对有好处的。

8.名著阅读导读示例(上) 篇八

一、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二、主要内容

《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主人公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另一方面她又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旅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三、人物分析

简·爱——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著、聪慧过人的女孩,拥有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正如书中所说:她有清澈的眼睛,伶俐的口齿,热情如火的灵魂,温柔又稳重、柔情又坚定的宁折不弯的性情。具体体现:

1. 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简·爱的童年生活是她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2.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背诵这句话)

3. 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慈善学校的悲惨体验,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她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待了10年。

罗切斯特——坚毅、执著、风趣、富于情感、敢于追求、忠于爱情。一个完美的、冷面的、不幸的、善爱的、成熟的贵族绅士。简·爱的出现,对他来说无异于一眼清泉灌溉了他几近枯萎的心灵。虽然简·爱身材瘦小并无动人姿色,又没有丰厚的嫁妆,更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但在他心目中,简·爱是个精灵。这个天使“善良、可爱”。罗切斯特先生不因地位悬殊放弃爱情,毫不犹豫地爱上了做家庭教师的简·爱,也显示了他的平等、宽容、仁爱;那个由简·爱执教的女孩并非他的女儿,而只是一个舞女硬塞给他的“礼物”,他却以爱心抚育,体现了他的仁爱。

海伦——简·爱在学校的朋友,得肺病去世。

圣约翰——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遇到的牧师,给了简·爱无私的帮助,后成为简·爱的表兄。

舅妈——是一个冷漠没有亲情的人。因为简·爱的不漂亮和对束缚的反抗,她离开了舅妈的家,而在舅妈临死时,简·爱不计前嫌前去探望,使舅妈深受感动。

四、主题思想

小说诠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书中弱小的简·爱不仅具有坚强刚毅的个性、自尊自爱的品格,而且还拥有足够的才智和对自由平等爱情的追求。

五、阅读感受

小说通过对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奋斗历程的感人刻画,唤醒了女性的尊严意识,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一个不漂亮的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了自己的尊严克制着对心爱男子的爱情。这个姑娘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简·爱》使全世界千千万万个女性从女主人公身上找到了追求平等与自立的精神资源。

六、相关练习

1.《简·爱》是?摇 ?摇女作家?摇 ?摇的代表作。

2.《简·爱》一书中?摇 ?摇和?摇 ?摇曾要与简·爱结婚。

3. 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摇 ?摇。

4. 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摇 ?摇。

5. 简·爱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摇 ?摇,工作是做?摇 ?摇。

6. 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什么?

7. 读完《简·爱》这本书,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英国?摇?摇夏洛蒂·勃朗特 2. 罗切斯特 圣约翰 3. 海伦 4. 潭波尔小姐

5. 登广告?摇?摇家庭教师?摇?摇6. 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7. 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的正直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当然,无论解答哪类名著阅读题,都是建立在深度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关键是平时要多下工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读书笔记,不能为应试而读名著,那种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的阅读,往往会掩盖作品的美质,我们应以审美者的眼光去欣赏,去咀嚼。

9.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篇九

1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国外,据美国《XX日报》报道,全美第七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XX年11月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截至XX年12月底,全世界已经有123所孔子学院。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2○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 学说的概况;了解 《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

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 朽的 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 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 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

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 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

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 :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3○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 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 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 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 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 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4【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过程与方法】

1.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儒道互补融进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构之中,并形成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

相关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生自学

一、自由诵读

二、结合注释简单疏通文意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 查 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来源:学|科|网Z|X|X|K]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作为快乐。”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 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解读: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解读: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五、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三课时

写作拓展训练

从选文各则中提炼话题及论点,尝试写作议论文段及篇章

提炼观点、话题如下:

第一则

1、安贫乐道,精神富足。

2、与高尚为邻。

3、人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第二则

1、学海无涯。

2、早立志,早成才。

3、天才=立志+勤学

第三则

1、求是的魅力

2、为学也须讲诚信

3、学习态度三昧(实事求是、浮华矫饰、妄自菲薄)

第四则

1、品德修养三境界(为己、为人、为天下)

2、大爱无彊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

1、学习的三 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2、享受学习,成就人生。

3、快乐是学习的密码。

第六则

1、水的启示(水性中国)

2、海纳百川与高山仰止

3、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七则

1、安贫乐道与见素抱朴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我的“浮云”观

第八则

1、山高人(我)为峰

2、“戚戚”者未必小人

3、君子也“戚戚”

第九则

1、(以礼待 人)世界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

2、一切伟大的人都是朴素而谦逊的。

3、中国人失掉礼义了吗?

第十则

1、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2、抵制诱惑,成就未来。

上一篇:爷爷变了作文300字下一篇:三爱主题班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