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散记散文

2024-08-25

穿针引线散记散文(共10篇)

1.穿针引线散记散文 篇一

太白散记散文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秦岭山脉及其最高峰太白山是中国的脊梁,这知之者却并不多。秦岭是中华文明的特殊地标,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太白山是青藏高原以降东中国的最高峰,其三千七百六十七米的海拔在传统的华夏大地上是出类拔粹、俯视群峰的。太白山高高在上有如神,那咱就去拜一回神吧!

——题记

初识太白

秦岭,以秦而得名,这有据可查,毋庸置疑。至于是秦诸侯国还是秦王朝,没必要细究,因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何以得名,有多种版本的说法,哪种说法更具说服力?不一而终。最初叫过太乙山,至于何时演变成太白山,有说始于秦汉,有说始于魏晋,有说始于隋唐,也是不一而终。

传说太白山的得名与太白金星有关。

这是个神话:在远古时,来自西方的黄沙和寒流不时侵害着华夏大地,太白金星为了保护苍生,与凶恶的沙魔与寒魔殊死一博,精疲力尽时他就地一坐,将身体化作一道屏障来阻挡恶魔的侵袭,以使生灵免遭涂炭。最后,他的躯体化作了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而他的上身也就成了秦岭的主峰。人们感念于他,从此便将秦岭山的这座最高峰命名为太白山了。

另一种说法说,因为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景向,也就是说山势高峻,峰顶四季冰雪不化,白雪皑皑。关中方言形容什么事物达到极致时这么说:美得太太、好得太太、大得太太。看到秦岭最高峰上冰雪覆盖,道是“那山白得太太”,故而得名“太白山”了。

这说法不尽让人想起一则经典故事来。

说是一个孩子去上学报到,先生问他姓名,他答复说:“凤梧。”先生说:“好名字!”这是个富家子弟,见先生夸奖,便忘乎了所以地说道:“听我父亲说,我出生时天现异象,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上落了一只身披霞光的凤凰!因此就给我起名叫凤梧。”先生见这孩子小小年纪便如此张狂,不就仗着有俩钱么?有心要戏弄一番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他手上一边录著名姓薄,口上却不失时机地与那小家伙续起了那个有关名字的故事:“你想想,如果生你那天你家门前是一棵芭蕉树,树上落的是一只鸡,你父亲给你这名字可咋起呀?”那小子马上接道:“鸡芭!”先生哈哈大笑、拍案称绝!

故事归故事,只是说如此牵强附会的命名,有些不大靠谱。

还有一种是从天象上说的,说太白山应的是天上的金星。古时,金星现于晨曰启明,金星现于夕曰太白。启明、太白皆金星也。秦之先祖发源于陇西,东望秦岭最高峰有如启明星;秦之鼎盛建都咸阳,西望秦岭最高峰有如太白星。其实,启明与太白二者名二而实一,都指的是金星。又有古语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主杀伐,大将军象也。”秦居西方,有包罗天下之心,号令诸侯之意。自命不凡,以太白命名其视为灵根的山峰,自然也就合乎情理。

唐时李白有《登太白峰》一诗,说明当时早已有太白山的称呼。到底太白山是因了李白而驰名?还是李白因登太白山而得天地之灵气、才有“诗仙”之美誉?我以为,是太白山点化了李白。登了趟太白山,使李白茅塞顿开,大有“太白金星下凡”之势,也从此开一代诗风。之后一路南下,再掉头而东,斗酒赋诗,滔滔不绝。所过之处,留下琳琅珠玉,播撒了千古绝唱!太白山有如神话,也造就了李白等众多的神话。

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秦岭山脉及其最高峰太白山是中国的脊梁却知之者不多。秦岭是中华文明的特殊地标,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似乎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这一切也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了。但太白山依然是青藏高原以降东中国的最高峰,其三千七百六十七米的海拔出类拔粹,巍然屹立于华夏腹地,俯视群峰。

至于太白县,则是因为有太白山在先,尔后才有了太白县。这太白县完全是傍着太白山的。太白县城号称秦中最高的县城,一干五百多米,再无别的县城敢与它较高下。太白山位于县城之东,顺跑马梁而西四十里与它遥相呼应的是鳌山,这是秦岭第二高峰,也叫小太白。鳌山之西不远的一片山坳里,座落的就是太白县城了。无论大太白还是小太白,都太高大,非身强力壮、装束完备、且具一定专业知识者,不敢贸然登攀。

时值暑月,大地渐渐有如蒸笼,动辄汗如雨下,昼夜不息。无奈逃离西京城,遁入莽莽秦岭,西入太白,以图清静。此次实为避暑,并无探险和挑战之准备,故绕而行之,行程中并不涉大小太白之踪迹。身在此山而又不寻山揽胜,遗憾不?不!世间事无期待自然也就无遗憾了。更何况“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何憾之有?

太白山,以高、寒、险、奇、秀享誉天下。在这苦暑难熬的日子里,险、奇、秀之类已无意讲究,只求一个寒字。有道是“高处不胜寒”,号称秦中海拔第一高的太白县城,也当是三秦最凉快的地方。一番周折之后,抵达太白县城咀头镇。

真个是酷暑天里的世外桃园!虽也是阳光明媚,但气候如同春末夏初,阳光里有些晒,树影下则很凉爽。逃离了蒸笼一样的长安城,我等却好尽情受用这世外桃园的.凉爽和惬意去了!

咀头镇

太白县城在咀头镇,也有写作嘴头镇的。

这个由嘴头镇衍生出来的太白县城,闲散地居于大山之中。莽莽苍苍的秦岭山将这座小城重重叠叠从四周围定,只在东面留下一道蜿蜒东去的山谷,有一条河顺着山谷也是一路向东,似有将这恍若迷途的小城引出群山之意。这条河流,其河床如同瓜田一般,散布着密密麻麻圆滚滚的石头,一淙清流在乱石间回环穿行,很低调,并不弄出大的响动。这便是石头河了。石头河沿大、小太白北山脚一路东流,再转头向北出秦岭大山融入渭河。

穿城而过的溪流有好几条,只是这些流水是向南去的,一路壮大汇入褒河而后融入汉江。将向北出秦岭的石头河与向南入汉江的褒河连接起来,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褒斜古道了。而太白县城就处于至关重要的拐点上。

这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小城。

大凡有山有水的地方,其景色往住能够入画。太白县城的景向似乎也可以入画了。“太白积雪六月天”,这是享誉古今的长安八景之一。虽说的是太白山,可依傍着太白山的这座小城,自然也因傍着这座名山浪得了一些声名。就比如这一千五百多米的海拔,起码在三秦大地是高不可攀的,没有哪座城敢与它较高下。

这个人口仅五万多、几乎难为人知的太白县,却拥有东中国数一数二的两座高峰,还脚踩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着实有些匪夷所思、非比寻常。这座地处山中的小城不大,虽有些孤单,却充斥着司空见惯的热闹景象。街巷里也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路两边有杨柳婆娑,也可见花枝在凉爽的风中摇曳着。这里不缺繁华,却也并不吵嚷,还透出几分悠闲。总觉着现代气息太浓些,最终缺少了几分清静。不过,与躁热喧闹的山外相比,自然可算作世外桃园了!

天空中很纯净,湛蓝、湛蓝的,只在远处四周的山顶上点缀了几缕白云,一动不动,凝固了一般。在这酷暑天里,拼命地逃离西京城,躲入大山之中,迎接着的还是无遮无拦的天空,看到的依旧是光芒四溢的大太阳,这怎能不让倍受酷暑煎熬的人们身上不起鸡皮疙瘩?然而,十分绝妙的是:同是酷暑里的太阳,这里的太阳却没有了山外的刻薄与恶毒,多了几分娇艳与柔媚。或许是山里的太阳比之山外少了几分势利更纯朴的缘故?

“太白无夏”,原先只是听说,身临其境方知此言不虚。虽确实没有逃离甚嚣尘上的境界,但这一份宜人的凉爽直让人觉得犹如隔世,不是桃园,却胜似桃园。

再说这个咀头镇,我以为这是与嘴有关的,特色的吃货一定不少。可转了又转,却难见当地的特色,所谓的美食广场几乎都是泊来品。好不容易找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洋芋粑粑”,可店家却说没有了。看来当地人并不待见山里那些老土的东西,也自以为游客们与自己的感受一样。就如这小城里的建筑,本该是有着小桥流水人家韵味的,可非要学大都市的样子,最终却丢失了根本,变得没底蕴、不自然起来。

这小城的公园就是西边那座山,天然的公园。说到纯天然也不确切,山上除了道路,还有不少的东西也是新造的。这些处于显要处的景观物,有的不错,有的就不大与这蓊郁的山景搭调了。只是从这些个景观可以看到山下那座小城的。山上有风,越往高处风越大。有时觉得一不小心会被吹下山。此时,在阵阵山风的吹拂下,觉得人有些飘忽了。恍惚间,自己飘在了半空,跟着眼前那只大鸟,悠然地在小城的上空盘旋,一圈,又一圈。

太阳最后从远处的山顶隐没了,天边的余辉不一会儿也消失殆尽。四处的山和脚下的小城都渐渐朦胧起来,山顶的风发出了尖利的哨声。一阵冷风吹过,令人不禁打了个寒战。这分明有秋风的阵阵萧瑟了!

连日蒸烤的煎熬,兼之长途的奔波,确实很累了。下得山来,刚一沾枕头便进入了梦乡。虽称作梦乡,可这一夜并无梦之光临。好凉爽的夜,一通酣畅淋漓的大睡,哪有时间悠闲得4去做梦?

酣睡中似乎有雷鸣电闪的袭扰,只是朦朦胧胧的。

早晨醒来向窗外望去,见天上飘洒着雨丝,地上的积水有如明镜,只是难见远近山峦的顶子。那参差绵延的山顶隐藏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显着有几分神密。

烟雨太白

咀头镇向南还是山。

雨在下着,清晨的雨落在身上有点凉。山间迷漫起了白雾,那白雾肆无忌惮地在山道上缭绕着,只是见车子里的你呼啸而来时,它便慌忙地向旁边躲去。一淙淙的流水自高处而落,漫过道路,隐没于路边浓密的花草深处,再从难觅踪迹的地方坠落于不知深浅的沟底,最后汇成潺潺溪流向南而去。这淙流水就是太白河了。太白河开始时与我等同行,在半道上分道扬镳,向南奔褒河而去。而我等却是转向东南奔黄柏塬。

在漫漫的雨雾中,环绕在茫茫翠绿间的崎岖的山道上,有一辆渺小得如同蜗牛一样的车子在缓缓前行着。有些冷清,也有些孤单。车子努力划破漫卷着的山雾向前冲去,车轮过处轧起了一溜水花。那水花却似要打破此时这沉闷的气氛,发出了沙沙沙的欢叫声。

雨是云彩带来的,可谁也不知哪块云彩上有雨。这山间的雨很随性,想来就来了,想去也就去了。过小华山时还烟雨濛濛,只能依稀看见壁立如柱的山峰的影子,转过一道弯便连影子也寻不到了。一切都淹没在雾雨之中。

到大岭时,雨已不知了去向,只有丝绵般松软的白云在东边的山顶上翻滚。团团卷卷的云似乎是从脚下向远处铺开的,浩浩荡荡,了无边际,象雪域,又象大海,时而凝练如银装素裹,时而汹涌似白浪滔天。忽然间太阳从云缝间闪出光芒,光芒下现出了清黝峰峦的面目。这变幻着的正是秦岭云海。象庐山?象黄山?其实,这要比庐山和黄山厚重得多、雄壮得多。只是这景象是深藏在莽莽群山之中,因此,也就难得有出彩的机会。有时相对肤浅的东西,更容易为众人所接受,省劲!

从大岭翻下去,雨又来了。这雨一直相跟着我们,不离不弃得直到黄柏塬。

这雨通人情,当我们着水试探着向大箭沟进发时,云收雨霁,太阳出来了。刚才还封锁着的道路也开启了。从山道上的积水可以推断,这雨下得真不小,没冲断道路已是万幸。从沿途不时涌流出的水可知,作为黄柏原招牌的大箭沟,该是个以水见长的地方。不一会儿,眼前呈现出一片开阔的水面,水面上有着群山碧绿的倒影,还有挂着几朵白云的蓝天。岸边时时可见婆娑的杨柳,还点缀着几处或疏或密的芦苇荡。水面上散布了几棵干枯的树干,枯树枝上栖息着几只鸟,还有几只鸟在空中盘旋着。这里很幽静,有几分九寨的影子,是一幅不错的山水画。可那悬在水面上的电线有些不协调,破了相。

大箭沟的山门处就挂着几处飞瀑,远远就能看见。但当坐着观光车而上,再顺着河水徒步下行时,两边的山是看不到什么景色的。只有看水,看水中的石头,看两岸的花草,象是在公园里散步。这条沟叫大箭沟,这条河也就叫大箭河了。这条河也是向南融入了汉江的。先前,知名的大峡谷也见了几个,这个才称作沟的地方,就没法令人兴奋了。让人挂念着的反而是那个先前匆匆而过的黄柏塬镇了。

黄柏塬镇有多大?用悠闲散步的速度一刻钟就可遍览。一条街,满共也就一、二十户,当地政府部门就占居了大半,夹杂着有几户"农家乐"。太阳落山了,街上点起了三两盏路灯,满街里好象只有我们几个人的影子,很清静,清静得有些荒凉。

这大山深处的小镇,有夜,但无景,环视四周,只有群山黑黝黝的影子。折回驻宿的人家,见有三两个人在门前闲话,遂上前搭讪问话:"咋不见人呢?"有人答道:"今儿是星期天,跟你们一样来避暑的人晚上也都回去了。""那本地人呢?"另一人答道:"本地?这么大的太白县才五万多人,黄柏塬能有多少人?"

噢,明白了:也正因为这里人少,珍稀动、植物也才有更多的生存可能和空间。也正因为这里人少,山外的人才有了这么个清静的去处。

黄柏塬是过了分水岭的,这处于秦岭南坡的地方却没有太白县城凉快。次日清晨,我们是到北边半坡上一个院子洗的脸,那里是我们驻宿的那户人家的父亲的家。他家早晨还没把水拉回来。守着水却缺用的水,让人有些哑然失笑。

从黃柏塬返回太白县城,再也没遇到雨,也没看见雾。倒是踫见过几只松鼠,那些松鼠肥头大耳的,不惧人,大摇大摆地穿过山道,隐没在林草中。

出山选择的是沿石头河出斜谷那条路。路过青峰峡,据说从此可达小太白鳌山。这个青峰峡的景色似乎要比黄柏原那边优美一些,或许因为有鳌山这个背景。其实,这条石头河的自西向东一段是叫做桃川河的,从老爷岭向北出秦岭山那段才真正叫做石头河。石头河的下游只有石头,那水自然是进了西京城里居民的肚子了。

这条路一直是傍着石头河的,路边较开阔的地方全是菜地。据说太白县的蔬菜很出名,有绿色食品的头衔,只可惜没能带一些回去。

这条路一直延伸在山谷里,很平坦,也很平淡,有时会让人忘记了是行进在秦岭山中。路上的车子多了起来,村庄也逐渐稠密。空气的温度越来越高,天也越来越热。

逃遁世外几天,最终又回到了现实。一个往返,犹如梦境。梦醒后,依然是一身大汗。但终究还是能记起一些东西的。

以一首描绘太白山的诗作结。

诗曰: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

2.百鸟公园散记散文 篇二

当我听到百鸟公园这个名字的时候,心情有些激动,因为我囚在屋里已经数日,多么向往自由、向往自由是可想而知的。我是在冬至之日的下午一点坐205公交去的。百鸟公园就位于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的正门,穿过门前的马路就来到了这个公园。公园里面有健身器材,很多种,来这的,多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让人觉得生气不足。

公园里各种树木很多,环境还不错。靠西侧的位置,有个类似小湖的景致,但是里面已经看不到水,人们干脆在冰面上支起了麻将桌。这唯一好看的地方,在夏天或许可以有船可划。西南是一个假山,上面还有亭子,但是用铁丝栅栏围了起来,以致于又一个可以用来欣赏的地方。

辽宁大学的一位学生对我说,公园里面的老年人,除了健身,还会打牌、下棋、打麻将,夏天的时候就摆弄摆弄乐器。有时候一大早就开始,声音超级大。有一次第一节课是英语,在彗星楼上课,居然听到了公园里嘈杂的音乐声,虽然音乐很美好,但是影响正常的上课就不太好了。想来周围的居民也能受到此种影响了。

百鸟公园是个没有围墙的公园,里面有好多老人在练太极拳、跳舞什么的。里面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还有个小亭子,上面有人在拉二胡。总之,是一个老年人活动的好去处。

刚开始开放时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现在管理跟上了,环境变好了很多。但是现在鸟已经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全开放的绿地公园。我想,过去这里一定有鸟 ,而且还不会少,可现在怎么没有了哪?我正失望,看到有乱飞的麻雀从我眼前飞过,也有百十来只的,解嘲地说,叫百鸟公园也不为有名无实吧。

有一位女生说,我对这个公园印象特别好,因为小时候在这里淌水的时候捡过钱,生平唯一一次,还是钱自动流入到我的凉鞋里,绿色的, 现在难得一见的二元钱。

百鸟公园转一圈不大功夫就完事了。不过对于住在附近的居民来说,这里还是不错的休闲健身场所。小时候这里真的有很多鸟各种鸟 还有很美的孔雀什么的,据说原来有三只松鼠,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放到辽大老校区的校园里去了,结果被里面的车都给轧死了。但是现在早已不是当年了。小学就在旁边 所以对这个公园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小时候总在那里快乐的玩耍啊!有一个神秘的别墅之前一直存在在公园里(起码我们小时候都觉得很神秘...)现在好像是拆了吧。有个不高的小山现在貌似也上不去了。唉,时间真是一个残酷的东西。

又一个男生说,百鸟公园记录了我的童年,不给四星对不起往昔。公园虽然几经变迁,成为现在的样子,但是还是有几分特殊的亲切感,喜欢在里面逛逛转转寻找儿时的影子,喜欢!呦呵,广场舞很多,这里独一份,快走徒步队,排头的播放着行进曲,举着队旗,统一制服,步调一致,绕园快走,真有风格啊。那些老人看起来都好厉害~

公园里的老年人有健身的,打拳的,跳舞的,下棋娱乐的,发神经的,遛弯儿的,尤其是遛狗的,牵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狗狗在闲逛。萨摩、吉娃娃、京巴、鹿犬、可卡、金毛等等,都是比较温顺的狗,主人也很自觉的牵着。熟人见面就是交流各种养狗经验。反正人不少~~~

又一位女生说,以前我没去过 最近几个月每天晚上都要去 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减肥。 晚上去那儿围着公园顺时针方向快走 做有氧运动 每天晚上都好多人 而且现在人越来越多 还有对夫妇每天晚上放音乐, 然后一大群人跟在后面暴走 走的非常快。还有公园里中间广场跳舞的也好多 每天我回家的时候都是要路过那儿, 好多人围观 这个公园是附近居民晚上的消暑纳凉不错的场所。去年秋天这里重新装修了。修整了路面,盖了走廊,年头多的大树不少,可是没有水,环境比沈阳其他公园差些。我是不经常去散步的,除非实在呆着没事过马路去遛弯,夏天看看出来散步的小狗什么的。

公园更新于20XX年6月10日。自从改造之后,来锻炼的人多了。早晨我穿越公园去宁山路,发现水池里终于有水了,而且还有莲花,就是没长出来,能看到池底的花盆。卫生状况也改善不少,新开垦的花坛种了花,树也长的不错,年头多的缘故吧,还是比较接近自然的,没有故意修剪过的痕迹。居然发现了两棵樱桃树,结满了樱桃!

大柳树树影婆娑,很动人。绿化依旧那么好,还多了水池凉亭,还有老人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有一片空地摆着很多石头,上面还被人绑上了拎手。我试试,两个手才抓动一块。呵呵。

公园空气好,晚上人很多,春天的时候最好,万物复苏,小草发芽,小鸟叽叽喳喳学那会人那是真少,从来就没看人多过,里面环境很好,也算是闹中取静。适合小情侣溜达溜达,不过天黑还是不要进了,有的地方太黑。每到晚上,这里人就多了起来,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有很多跳舞的人,也有很多看跳舞,卖呆的人,情侣或是家人,三三俩俩,悠闲自在。

3.归春河散记散文 篇三

沿河探幽,才真正明白,归春河不大,宽处也不过百十来米,窄处也就几十米,但它碧水长流,从不枯竭。之所以如此,应得益于南方湿润多雨的气候,南方充沛的降雨量让它能长期得到水量的补充,因而河流虽小,却永不干涸。从上游的界碑处沿河而下,随着河流的曲折迂回一路观光,但见归春河水一路欢歌流畅,悠哉悠哉地于山谷间穿行,一路到达大新县的溯隆镇,正流得高兴欢畅,却忽然遇到断崖,于是那忘情的河水来不及止住脚步,便一头悬空栽下断崖。突遇陷阱的归春河愤怒非常,于是狂怒咆哮,将巨大的洪流倾泻而下,那狂怒的咆哮声在山谷中汇成巨大的轰鸣,洪流冲击岩石发出巨大的声响传出数里之外,让游人远远就领略到了它的雄壮。

于归春河观赏德天瀑布的雄景奇观,应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初进景区,于远处眺望,便看到归春河连着德天瀑布仿佛一幅银色巨帘,悬于峡谷之中,那流动的河水和倾泻的瀑流,就如风吹帘动,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如此旖旎的景观,这是远望归春河德天瀑布的全景。从近处看到的归春河,当然只能是德天瀑布被推近的镜头制成特写。瀑流下泻,击起满天的雾霰空濛一片,如遇晴天,瀑流下泻击起的满天雾霰在阳光的照射下,于空中形成一条彩虹横跨瀑布上空,于雄奇之中又显现出几分瑰丽。

4.春节回乡散记现代散文 篇四

1月29日

列车在前行,熟悉的山川、河流和田野渐渐远去,我坐在窗边,捂紧内心仅存的乡情,用轻微的乡音,与故乡道别。一年的春节又过去了,回想在家的情景,历历在目,不觉有些恍惚。我知道,我需要记下一些东西,因为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因为心里那份永恒的爱。

1月17日

天很冷,车子在公路上行驶,隔着窗玻璃,外面的一切如此熟悉,山还是那么高,直插灰蒙蒙的天空,连绵起伏;田野一丘连一丘,枯黄的野草铺在上面,成一大片,有一种荒凉之美;木房子精致朴实,门前的院落,立在石上打鸣的公鸡,乡间小路奔跑的孩子,如此亲切……我只觉得,一股浓浓的乡情从心底往上涌,让我想流泪。

是的,故乡,我回来了。

越来越近,穿苗衣、戴银饰的人逐渐增多,乡音越来越近,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映入眼帘,到了,美丽的湘西,我的故土。整整一天,我们走街串巷,苗衣、苗鼓、银饰、手镯等等,看了个遍。听着街头巷尾唱着的苗歌,那亲切的曲调,熟悉的歌词,让我激动的想流泪。

1月18日

这一天,家里准备杀猪。在苗寨,杀猪前,必须先请人算好日子,哪天可以杀,哪天忌讳,都有规矩的。阿妈一大早起来,在猪圈旁点香烛,烧香纸,以作敬神。然后才着手准备杀猪的家什,杀好猪后,得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吃饭,以表敬重。

邻家的小孩,一大早来我家玩,等着取猪尿泡当气球玩,这也是我们儿时最爱玩的游戏。乡里的孩子,没有五颜六色的气球、足球,只能“就地取材”,但我想,童年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欢快的笑声也是一样的。吃饭时,看着他们依然玩的兴高采烈,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和感动。

1月19日

连续几日阴天,并没影响我的心情。因为今天要打年粑了,选上好的糯米,用甘甜的井水洗净,装进密封的麻袋,再放入水中泡一周左右,这些工作,阿妈早做好了。

我一大早起来,把米从麻袋里舀出,再清洗几遍,拿出特制的木桶放在烧好的水中,然后慢慢往里加米,再洒一些特制的碱水,用水蒸气慢慢蒸熟,那清香的大米味道,老远都可以闻到。米熟后,一粒粒洁净、白皙、饱满,盛在小碗上,和上地道的酸菜,是上好的佳肴。寨子里的孩子都跑来,每人盛一碗,大口吃起来。

接下来,得准备好干净的石槽、木槌,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槽里,几个青年拿起木槌,开始你一锤,我一锤打起年粑来,没多久,一粒粒糯米便成了糯米糊,和木槌粘在一起,得花很大力气才能拿起来,我们一个个满头大汗。可一点不觉得累,想到这是自己打的年粑,心里甜滋滋的`。

1月22日

这一天是我们苗寨过年的日子,天没亮,爸妈就起来做早餐了,自家的腊肉;自家养的土鸡、鸭子;自家做的坛子酸鱼;自家地里刚打霜的清甜的大白菜……都是绝好的美味。

饭前,得先祭主,敬菩萨,作为家里的长子,我跟着阿妈到祖先的灵位上,烧烛火,点纸钱,鞠躬,又到菩萨庙里拜祭,才能动筷吃饭。这古老的习俗,千百年来在苗寨流传,从未断过,虽然我不信奉鬼神,但作为苗裔后代,我得遵守祖先定下的规矩,也顺从长辈的意愿。

一家人围在火锅旁,吃饭,喝酒,地道的家乡菜,跟亲人一起围桌吃饭的氛围,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熟悉的笑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桌椅板凳,我连忙夹菜扒饭,忍住即将流出的泪水,我知道这样的场景不会多有,或许,一年一次,甚至,一年一次都难得,阿婆说:“我八十二了,今年能跟你一起吃饭,明年就不知道了。”一句话,说的我如鲠在喉。

一生中,有很多东西,我们无能为力,只有且行且珍惜吧。

1月23日

这一天,是我不能忘记的日子,寨子的妇女、姑娘都穿起来苗衣、戴着银饰、穿着加厚的暖暖的绣花鞋,男子穿着苗衣、戴着头裹、系着腰带,聚集到广场,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妇女打起了苗鼓、跳起了苗舞,男子舞起了长龙……那翩翩的舞姿;那“咚咚”响的充满韵律和节奏的苗鼓;那舞动的飞龙;那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恍惚中,我放佛看到古老苗家篝火晚会的那些夜晚。听长辈说,很多年前,在盛大的节日,苗寨的长老都会举行这样热闹的活动,还有对山歌、赤脚踩刀爬木桩、斗牛、抛绣球等等。如今在汉化的过程中,已丢失了许多。

快五十岁的阿妈,也穿着苗衣,在打鼓队中,虽然上了年纪,打起鼓来依然灵活轻快,不输给年轻的姑娘。看着她在人群中开心的笑,我心里有些宽慰,希望母亲永远那么快乐下去。

1月25日

今天特意去叔叔家,一座离县城更远的苗寨,青一色的木房子,隐藏在深山树林中,远远的,可以清晰地听到鸡鸣狗吠,进了寨子,偶尔遇见苗家的姑娘,远远地,便脸红,羞涩地低头,看着她们苹果一样泛着红晕的脸庞,偶尔轻轻瞄过来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目光对视时,慌乱中的闪躲,小鹿一样的焦急或不安,你不禁会恍惚,这样的场景,在物欲横流、焦躁不安的社会里,还有多少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呀。

我不能说,再也不能多说一句话,在湘西,在这样的苗寨,真的,你所能剩下的只是安静,只是慢慢让自己和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

回家的路上,我走到山顶,俯视整座村庄,在烟雾缭绕中,一切都显的那么缓慢而安宁。屋顶上残留的白雪,像一朵朵洁净美好的时光;那从青瓦缓缓升起的炊烟,那么宁和和安详;静静从村前流淌的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谣;一棵棵四季常青的树,怀抱着不老的村庄,构成了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哦,这就是我的家乡,是我一辈子不能忘怀的生源地。无论离去或者回来,它永远都是我心底最洁净的一片土地,有着初恋般的圣洁和美好。

2月5日

今天,我记下这些文字,不为别的,只为心底那份永恒的眷恋和感动。我知道,或许明年,或许今后的很多年,都很难在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有,也难有这样的心境。改变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成长,还有心境,还有许许多多无法言说的因素。

5.陪儿子打羽毛球散记散文 篇五

“爸爸,我今天的作业做完了,陪我打会羽毛球吧。”甫一下班,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便不失时机地贴了过来,还故意忽闪着一双天真活泼的大眼睛,一副满怀期待的样子,教人不忍拒绝。“还有,我也打电话给妈妈了,她同意我的这个提议,要求你陪我打好羽毛球。”大约儿子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感受,非常清楚我在家庭事务中具有“比较低调”、“不事张扬”的优点,特意打出他妈妈这张牌来。还别说,儿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将打羽毛球当作课余闲暇时候的重要兴趣爱好了。而在一年多前却不这样,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儿子喜欢上羽毛球的:

“儿子,老是赛尔号、查理九世、喜羊羊灰太狼可不好,还是应该多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跑跑跳跳健健身,或者打打羽毛球,这样不是挺好?”双休日每每看到儿子沉浸于电脑游戏、电视动漫,我总要说这样的话。儿子呢,答应得挺快,可也基本上有口无心,最多貌似配合地站到窗户边眺望几秒钟大自然的绿色,然后继续我行我素。还是女人有些逻辑和手段,带着儿子一连出席了几次同事们的聚会,然后让儿子和她同事的小孩一起玩耍交流,结果还真的有些变化,儿子开始主动和我谈论些体育锻炼的话题,表露出想学习诸如羽毛球之类的技术技巧的意愿。原来,和儿子交流的那些小孩都是女人事先摸底过的,大多有溜冰、暴走、打球等体育爱好,少数还是个中高手。如此同龄交流,儿子不动心才怪。估计女人也知道我的体育细胞相当有限,除了翻翻跟斗弹弹牛皮筋,大概也就未成年人版本的羽毛球拿得出手了,因此她便有意无意地向儿子灌输快乐羽毛球的理念。不管怎样,儿子从“要我打羽毛球”转到了“我要打羽毛球”,原动力已然不成其为问题。

不过,真当要把“打羽毛球”从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我发觉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由于儿子先前并未接触过羽毛球,对此一窍不通。这本也没什么,偏偏儿子又不知谦虚为何物,口气大,眼高手低。往往不待我讲完发球要领,便很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这么简单,快开始教实际的”。而在我不厌其烦地演示着“一握紧二小抛三挥拍”的`儿童式发球时,儿子却总是不得要领:一会儿球掉地上了,一会儿拍挥反了,总之是手忙脚乱。如是几十分钟,我前前后后换了N种说法,作了N次示范,到了儿子这里却总是走样,我全然白费功夫。想到自己忙得满头大汗,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无用功,我渐渐地不再心平气和,不再慢言细语,呵斥、埋怨、讥讽等等开始多管齐下。面对我态度的变化,起先儿子还比较配合,能够笑纳我的冷嘲热讽。对儿子来说,毕竟现在学会打羽毛球是一项挺有吸引力的事。但过了一会儿,儿子就有些恼羞成怒,在不断的发球不断的失败间嘀嘀咕咕。突然,儿子收起球拍,然后默不作声地向家里走去。还在埋头批评儿子没有领悟力的我,等骂骂咧咧了几句,才发现儿子已经离开操场。左顾右盼了几下,才追上了儿子,居然发现他的眼里泛着泪花。我的初次施教就这样惨淡收场。

后来,我还是放权给女人,让她去完成教授儿子羽毛球的“雕虫小技”。也不知女人用了些什么招数,总之若干天后,儿子不仅学会了发球,还能够腾挪跌宕地抵挡一阵。我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儿子会打羽毛球,我作为“引领者”功不可没也。

“准备好了没?快点,别磨叽了!”儿子换上球鞋,手拿一副球拍,再次催促。于是,我收回了不着边际的遐思,很现实地和儿子往健身苑边上的空地走去。在出发前,刚刚下班却又怀抱新潮流行小说孜孜不倦如饥似渴阅读的女人,很是忙里偷闲地对我提了几点要求:“要专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要像模像样,不要装模作样;要张弛有度,不要没有节制。简简单单就一句话,让儿子觉得打羽毛球有味!”对于女人装腔作势的“高屋建瓴”,我向来不会直接表示不以为然。这次亦然,我也是按照惯例哼哼哈哈地应景了几句,免得被女人揪住就“几点要求”作长篇大论的演绎和阐释。

“爸爸,还是我来发球吧。我最近新学了一招,叫‘反手斜发超级金刚无敌大力球’。”儿子信心满满,提出如是要求。“真的?我倒要见识一下。”我很不严肃地嘻嘻哈哈了一下。“马上就让你看看,保管打得你落花流水。”儿子对我的态度很是不满意,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嘿!看招。”儿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挥动了一下球拍,大约这就是他新研究的发球法了。球拍的速度倒是不慢,可惜连球毛也没碰到几根,属于典型的空拍发空球了。如是几次“无用功”,连儿子自己也狐疑起来:“咦,奇怪,原来在学校可是练得好好的。”“还是不要标新立异了,用原来的古董式打法也挺好。”我不耐烦了,便对儿子说。这样,你来我往的总算打上了羽毛球。还别说,一旦用心,儿子打起球来也是煞有介事的。也许是我不够专心,也许是儿子真的进步幅度大,总之我一连失了好几个球。“怎么样?认输了吧!服气了吧!傻眼了吧!我名不虚传吧!”看我不停地弯身捡球的狼狈样,儿子不由得意得哈哈大笑,自我臭美的缺点开始暴露。

“这可不行!还是要让他谦虚点,懂得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打定主意,遂专心地处理发球、回球等各个环节。虽然和同龄人比较起来,我的羽毛球技术很不值一提,可和儿子同场竞技打儿童式羽毛球,要说我还没有优势,那就属于“睁眼说瞎话”的假谦虚了。果然,即便是游戏,也怕认真两字啊。随着我发球和回球的加力,儿子变得手忙脚乱起来。“老虎不发威,还当我是病猫!”先前他还不见得服气,还想在语言上逞点强。可是当“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的状态延续了三五分钟后,他也就不得不乖乖地自叹不如了。看到球一会儿落在他脚下,一会儿打在他手臂上,而他除了事后捡球外,基本没有好办法,他心态又发生了变化,从得意一下子转到了失落,甚至还有了点颓唐,变得不自信起来。

“这小家伙,情绪变化也太快了点。”我暗暗好笑。本来还想继续给儿子进行下挫折教育,可又想到这球打了约莫半个小时,已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总不能让儿子“开心而来,扫兴而归”,这就有违女人确定的“让儿子觉得打羽毛球有违”的原则初衷了。要是女人借题发挥,滔滔不绝如唐僧般教化于我,那我可是自讨苦吃了。于是,我开始调整战术,渐次降低发球的力度和回球的灵敏度,球场又变得可以相持多个回合了。总之,儿子是愈战愈勇,我是一球不如一球,形势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逆转。“看来我的适应能力还挺强!爸爸,你要加油努力哟!”儿子又变得自信满满了。

“吃饭了!”正当我在考虑要不要从“示弱”再转到“示强”时,女人适逢其时地在楼上喊了句。于是,我们收了球拍往回走。一路上,儿子还在不停地炫耀自己是如何英明神武。更搞笑的是,他还把这种炫耀带到了餐桌上,搞得我是哭笑不得。

6.穿针引线 篇六

老师先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位“嘉宾”。那位穿着银色“礼服”的“嘉宾”见了小朋友们,嘴巴张得大大的,样子真可笑。还有一位“嘉宾”她像蛇一样,忸怩地躺在老师的手心中,懒洋洋地睡觉。由于两位“嘉宾”很懒,然后老师告诉我们规则:“我们今天需要把‘女嘉宾’穿进‘男嘉宾’的嘴里。但是,你们必须捂住眼睛,时间是2分钟哦!”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这么难!”“天哪!”……

不久游戏开始了。小邵和小杨胸有成竹地上了台,小杨拿着“男嘉宾”,小邵握着“女嘉宾”。“开始!”小邵老练地把“女嘉宾”的身子一抿,“女嘉宾”十分配合地将身子扭了扭,自动穿进了“男嘉宾”的口中。“哇!”同学们惊讶地叫了起来。我心想:她竟能这么快速地把“女嘉宾”穿进“男嘉宾”的口中,对我来说,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我有一点沾沾自喜。我怀着好奇又兴奋还有点儿期待的心情,等待着……

终于轮到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当我正在熟悉“嘉宾”的时候,突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原来,老师把我的眼睛给捂住了。顿时,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头小鹿在碰撞,我的手不停地颤动着,小心翼翼地向那位“男嘉宾”的口中伸过去,就在那一刻,我的手碰到了“男嘉宾”,我用力一往前,“偏了偏了!”“向左向左!”“右,右!”我的心里更乱了。“10……9……8……”倒计时开始了!我急得满头大汗,但这两位“嘉宾”似乎在和我“作对”。“3……2……1……0,时间到!”我沮丧极了,定眼一看,原来就差一毫米就能进了。唉!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7.穿针引线 篇七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根白色的线。它跟我的头发差不多粗细、差不多长。只要有一阵风吹来,它就会飘起来。这时候,老师说“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叫穿针引线。”我想:“天哪,要穿针啊。我以前穿针引线过,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还是和我的好朋友徐子越一起配合自告奋勇地举起了手,报名参加比赛。上了台以后,老师给了我们一根针和一根线。在比赛开始前,我和徐子越赶紧练习了几遍,最后决定我拿线她拿针。刚开始我们俩个都有点紧张,害怕自己输了比赛。

比赛真正开始了,我赶紧拿着线往针眼里塞,但是我发现这样根本穿着不进去,因为线头就像一堆杂乱的稻草,也像很久没梳的乱头发,再加上针眼又小,所以穿不进去。于是我用嘴抿了抿线,再用手捻一下,再开始穿针。可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那根针就像一位正在跳芭蕾舞的小姑娘,一会儿转这,一会儿转那。而我手上的线就像一位红军战士,宁死不屈、不依、不饶,我刚把线插时针眼,它就转了一个头牵了出来。我心想,怎么还不进去呢,时间应该快到了吧。最后一次,我们吸取了前面的教训,更加认真了。我先找到针眼,然后又抿了抿线头,屏息凝神,小心翼翼一穿,太棒了,穿进去了。我和徐子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赢了。

8.穿针引线作文 篇八

“我来!我来……”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抢答声,原来伙伴们正在举行“针线歇后语”大赛。我们先自由组成了六个小组,商量好小组组名和组长后,杨老师的小助手――陈乃恋,把一张白纸分成六份,写上歇后语的编号,然后折起来,让每组组长来抽签。

我们队――十字绣队抽到了一个较难的歇后语“芝麻掉进针眼里――”我们苦思益想,怎么也想不出来,队长眼珠一转迫不及待地答道“不可能”。杨老师摇摇头,队长摸摸脑袋皱了皱眉头又想了想,满怀希望地:“太挤了。”杨老师又摇摇头,队长只好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一分钟快到了,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时间到了!

9.穿针引线作文 篇九

楼老师笑眯眯的脸,带着两个小酒窝,说道:“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做――穿针引线。现在我呢,来讲一下游戏规则:这是一个接力的形式。一、在别人穿时,不允许去帮助他,要是帮助直接淘汰。二、如果要是别人还在穿,不要心急地去催促他。”楼老师一说开始,小霓同学一马当先,就把两根针全都穿好了,下一位是小俞同学,二根针对于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哦,这速度也太快了吧,照这样的速度,第一名非我们莫属不可!“下一位,她的穿针的速度也非同寻常,她就是小颖同学。该轮到我了,我紧张的双手悄悄颤抖着,我接过线后,我的脸已经滚烫滚烫的,心也火热火热的。

我右手拿线,左手拿针,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两只手上,右手一下一上,一左一右,左手也是这样的。我在穿时,同伴那五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们可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千万别辜负了我们对你的希望啊!“在最后那一会儿的时间,我果然有不负众望的把那穿了进去。

10.旅游散记之在路上散文 篇十

日常生活是“衣食住行”,行是放在末尾的;出门在外顺序则完全地倒过来了,成了“行住食衣”,行是要放在首位的。这次国庆出游,如何过得有意义,而又不被堵车烦扰?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避开行车的高峰,让出行更快乐,更有意义。

首先我选择了省内旅游,这样不用坐火车,可以自驾游,就能够避免挤车转车的麻烦。离目的地大约二百多公里,自驾游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其次,按照以往的经验,1号和7号是出城和回城的高峰期,无论高速路还是出城进城的路,大多拥堵。从国庆节当天的新闻里我们也看到了,国庆节当天好多的高速路又成了停车场,尤其是有交通事的路段更是如此。而且今年还有个新特点就是:高速路上的行车高峰期提前了两三个小时。以往一般都在上午九点到十点到来,而今年提前到了上午七点钟,说明大家都想挤在高峰期到来之前走出去,结果想法撞车,还是“挤”在了一起。

我选择了在2号出行,没有走高速,虽然它免费,我查看了地图,如果走高速的话还需要绕远,走国道直线距离更近些。我们旅游的意义不仅仅是“到此一游”,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心灵放松的快乐。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得正确,行走在平坦宽阔的国道上,车辆很少,有些路段都能开出高速的速度来,让我走在国道上不但享受着高速行车的快捷和畅快,而且还能欣赏着一路的田野风光。

2号早晨九点多,我们从家里出发,平常拥挤的城市马路出奇地安静,没有堵车,连红绿灯都温柔了许多,每到一个路口,要么绿灯,要么稍微一等就过去了。我从二环路就近的一个匝道上了外环,平常差不多要跑半个小时的路,那天在外环路上只用了十分钟,跑了十公里,就到黄河大桥了,下了黄河大桥就可以上国道了。

我的心情随着车辆的飞驰逐渐地好起来了,像是一只久在笼中的小鸟,被放飞到了天空。想想自己已经有两年没有出去玩了,上次出去旅游还是前年的国庆节,那次我们也选择这种攻略,到偏远的地方去。在城市里待久了,尤其像我们这个城市,天空永远是灰色的,像是盖了一块天大的蓬布,就是偶尔有一两天的太阳,也像是没有洗脸的女人,蓬头盖面似的,不让人待见。我总想冲出去,却始终被这份沉重的云雾压抑着。以至于我都不敢去友们的空间看,看到他们那湛蓝的天空,我除了羡慕之外,就是压抑与苦闷。

这次我选择的目的地是海边一座小城,滨州市的沾化县。空气自然不用说,靠近海边,又没有重工业,应该是天蓝蓝、海蓝蓝。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是我爱人的第二故乡,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因为我们认识后,她们家就搬走了。在我的印象里,只知道这里是全省的贫困县,因为到处是盐碱地,黄河滩,不生长庄稼的。

从二环路上下来,过了黄河大桥收费站,看到一座大桥,我就惊呼起来,让儿子快看要过黄河了。儿子问“黄河在哪里?”我从视线的余光里看去,是啊?怎么没有水呢?这个季节难道黄河断流了?不会吧?自从国家修建了黄河小浪底工程后,黄河基本上是不断流的`。这时爱人在一边说“这哪里就黄河啊?是引桥,前面才是呢。”我哑言笑了,怎么像个孩子似的呢?也许是太想看黄河了吧!虽然离得很近,可是平常很少来到这里的。现在黄河南岸的护堤上,种满了防护林,大约有一两里宽,保护南岸的城市不被大水淹。

汽车快速地向前行驶着,远远地我看到了一座斜拉索大桥。几十根的钢索从桥梁高高的支架上斜着下来,紧紧地固定在桥面上。看上去是那么高大威严,像是两排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在守护着我们的钢铁大桥。

“快看,到黄河大桥了。”爱人坐在一边惊呼道。

“哪里?”儿子从后座上起身,往前望去。

“儿子,前面就是,看看桥两边的黄河水。”我一边开车,一边给儿子指引着。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对黄河水有很深的感情。我的老家离黄河岸边只有两三里地,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和哥哥们都会去黄河边看一眼,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去看了,亲近了,心里才会安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幸在她的身边长大,生长在她的怀抱里,听着黄河的故事,枕着黄河的波涛,吮吸着她的乳汁,我的骨子里流着黄河的血。有时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来到黄河边,看看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心情就会开阔起来,许多没有解开的思想包袱在那一刻释然了,自己得到了解脱。

黄河水几千年了,奔流不息,诞生了中华文明,也哺育了黄河流域的中华儿女,作为黄河平原上的子孙,我对黄河有浓厚的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放慢车速,让儿子可以认真地看看黄河水。可是儿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坐回到了座位上,继续玩他的手机了。我斜眼看到,黄河水依然雄浑热烈,裹夹着浑浊的泥沙,一路东下,岸边的泥滩被冲出一层层的“梯田”,那是河水亲吻沙滩的印记,那是河水留下的唇印。

过了黄河大桥,我们车向东行,就行走了县际间的国道上了。道路不宽,只能跑开两辆车的宽度。我看到路边的石碑上写着“220”国道,我心里感觉很温暖,那不是通向我家乡的道路吗?多少年来,我回家都是看着它走的,只不过现在我是向东北,而我家的方向是西南。无论是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好友洪都是骑着自行车,数着这样国道上的石碑走路,一走就是六年。那时候,我觉得这样的石碑像极了冬天我娘切的红萝卜,粗粗的,方方的,只不过萝卜是红的,它是灰的。数着路碑,我从小村庄里走向了乡镇,又从村庄走向了县城,我就是在这条熟悉的“220”国道上,越走越远。现在又一次看到了它,所以感觉非常亲切,就像是看到了老朋友似的。

国道上车辆很少,偶尔一些收庄稼的农用车“嘟嘟的”通过,车上拉得却不是庄稼,而是蒙着头巾的妇女或儿童;还有一些骑着摩托呼啸而过的年轻人,后面往往坐着他的长发飘飘的媳妇儿,在快速地前行中体验飞的感觉。我的速度放到了六七十迈上,不敢太快,怕有路人从叉路口上过来,只有在没有人和车的时候,才会放心地飙上一会车,总体算下来速度也不慢。

出了市区,我看到道路两边的风景树还是柳树,这可是我们城市的风景树,尤其是在“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更是处处杨柳枝拂岸,那长长的低垂的杨柳枝,像女人那飘逸的长发,风情万种,婀娜多姿。这里还属于市区管辖,连风景树都一样呢。看着熟悉的杨柳树,呼吸着混合着庄稼和泥土味道的空气,我享受着这份静谧,这份安逸。虽然天空还是有些浑浊,我的心儿却像解开了枷锁,这份感觉是在城市的环境里享受不到的。

旅游不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放松吗?行走在路上,我把繁忙的工作抛在了九天云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享受生活的自然人,我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每次出去玩,儿子都喜欢问“什么时候到啊?”或者“怎么还没到啊?”我用行动告诉他“风景在路上,享受路程中的风景才是旅游的真谛”,如果真到了目的地,也许会说“也不过如此。”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其实也都是这样的,追求幸福与成功的过程是艰苦的,也是幸福的。一旦追求到了,也许我们会说“也不会如此”,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好心情放在路上呢?

我愉快地开着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220”国道上,看着路上的指示牌,很快就进入了滨州地界。此时,我发现路两边的树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换成了槐树。那平顶的树冠,看起来像是个半大小子,初看起来不如我们的杨柳漂亮呢。那随风飘扬的柳枝多么像那长发飘飘的少女呢!

我是第一次去滨州,大道可以看路牌,可是小道就要靠爱人来指引了。可是她来的次数也不多,而且以前都是坐车,也没有自己开车回来过,所以对道路也不是很熟悉,只能凭记忆来走。我们到了市区外环的时候,爱人说是我们不用进市区的,因为沾化县在市区的北方,我们需要走外环,可是在哪儿拐弯呢?为了不走冤枉路,我们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了车,一打听,正好需要拐弯,真是幸运,否则就要进市区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呢。

越靠近县城,小道越多,虽说条条小道通县城,可是我们还是走过了,错过了去县城的最佳道路。一路打听着,七拐八拐,我们面前的大道越来越宽阔,眼前出现了一座崭新的城市,还有一座大桥,那不就是沾化新城吗?我在照片上见过的。

此时行驶在双向六车道的县城马路上,看着道路两边成排的新的住宅楼,我心中那个矮小破旧的沾化县城哪儿去了?我不敢相信这个曾经的全省贫困县现在如此美丽。我们看到一座新的大桥横跨一条宽阔的大河上,看路边的标牌是“徒骇河大桥”。我们在桥附近停了下来,真的不敢相信这是在一个县城里?这条河是发源于河南的一条河,跨越了河南、河北与山东的十几个县,全长400多公里,在沾化县境内48公里,在这里流入了渤海。

我们下车看到,在这条横跨三省的大河上,河水两岸都修砌起崭新的景观大道,有台阶,有景观造型,有夜景灯,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是县城的一处旅游景点。站在大桥上往北往南望去,一派秀美风光,河水自南向北一路蜿蜒,向大海流去。

沾化,我来了,我第一次投入到你的怀抱,就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心目中的贫穷落后的旧沾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人们靠着丰富的海水资源,还有闻名全国的“冬枣”资源,已经逐渐走向了富裕奔小康的道路。

上一篇:说服爸爸戒烟优秀作文下一篇:人物性格特点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