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2024-07-31

中学化学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一

覃容2013年申报优秀考核述职报告

紧张、忙碌的一学年即将结束。在一学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化学教学工作。一学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但是,与校长开学初提出的“稳中有进,稳中改革;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管理工作要规范化、程序化” 的工作原则及四条工作重点和十条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下面把本学年的工作向领导和全体老师汇报: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研究,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

二、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

在化学教学中,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平时教学中。平时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方取经,虚心向老教师讨教。课堂上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2013-2014学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如下:

台山市2013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江门市2013年高中化学优质课例展评中,荣获“三等奖”;

广东省2013年化学教学成果暨课题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交流展示,荣获“二等奖”; 江门市2013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验能力竞赛中,荣获“江门市优秀指导老师奖”;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获“教学成绩优秀”奖;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获“教学成绩优秀”奖;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获“教学成绩优秀”奖;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获“教学成绩优秀”奖;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培育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平时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最佳指导。在2013-2014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如下: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中获“学习成绩先进班”称号;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获“学习成绩先进班”称号;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每个月的文明班评比,获两次文明班称号;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每个月的文明班评比,获一次文明班称号;

四、继续教育方面

为了提高教学理论功底,丰富教学手段,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如2013年4月16日-2013年5月25日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本人虽然取得些进步和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改进和继续努力!我将一如既往,踩着时代的节拍,脚踏实地,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深爱的教育事业。

2.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调查分析,解决方法

一、调查理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是研究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而且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中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程改革更体现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过实验现象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从保证正常的教学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来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学生的安全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室的安全状况。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教学,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对我校部分高中生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以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发生安全事故采取的救护方法等为主要调查内容,设置了与化学实验室安全相关的选择题,问卷调查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的高低。据调查结果分析,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高,高一级学生比低一级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高10%。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 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习。

通过对于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学生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安全意识及规章制度的认知情况调查可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不够清楚,尤其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熟知度远低于对另外两种规则的认知。因此,学生对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有待于加强学习。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学生愿意去自觉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

2. 对化学试剂使用的认知度。

做化学实验,就一定会用到化学试剂,但多数化学试剂都有挥发性,存在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所以,不能忽视学生对化学试剂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方法。

通过对于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化学试剂性质及化学实验废渣、废液处理方式的了解情况调查分析可知:仅有10%的学生完全清楚化学试剂的性质,能正确使用化学试剂。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有90%的学生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尽量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在实验废弃物处理上,尽管在每次实验前老师都作了特别提醒,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去做,如果学生对这些实验废弃物采取不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会对自身产生伤害,而且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从调查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还有超过20%的学生不熟悉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方式,而且存在着严重的随意丢弃的现象,这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 对发生安全事故采取救护方法的熟知度。

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种类繁多,有的是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在实验中使用不当就可能发生火灾、烧伤、爆炸、中毒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加上实验所用的仪器多数是玻璃仪器等,增加了潜在的危险性。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问道“怎样闻有毒气体?”时,选择“散闻”的占82%。火灾也是实验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当问道“如果实验室着火,是否一律可以用水灭火”时,竟然有70%的学生选择了“是”。从被调查的学生对发生安全事故采取救护方法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救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安全准确操作,确保实验成功的同时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思考和建议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科学合理地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等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在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我们特别要强调“预防重于治疗”。要不断提醒学生,千万不能有“危险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侥幸心理,通过具体事例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做好预先的防范工作;通过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使学生形成安全预防、遵守规则、相互合作、环境保护等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并使他们能顺利地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适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用的安全状态,能随时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保证实验试剂有正确的保存方法,且应放在相对安全的试剂保存柜中。因此,必须配足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实验员,以达到真正从学生和实验室相关人员人身安全为出发点的有效管理。

3. 实验室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除了一些必需的实验仪器之外,还必须有好的实验环境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比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安全设施的配备。这些必要的安全设施可以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

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学校发展和师生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必须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庆文.对学校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2) :42-44.

3.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人文教育;情况;调查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26-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一些化学教师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围绕人文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包括人文资源的开发、人文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为了了解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开展情况,实施效果,探讨人文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全面实施,特别安排了“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情况的调查”。

1 调查设计

1.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在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开展情况,实施效果,探讨人文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1.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顺德5所中学为调查对象,包括1所区属学校(重点中学),3所镇级学校(普通中学)。共发出学生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697份,其中初三301份、高一194份、高二102份、高三100份。共发出教师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调查对象分别为来自初、高中各年段的一线教师。抽样既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分布,又考虑了不同教学条件的平均分布,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3调查内容

学生问卷: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识;⑵学生对人文教育现状的认识;⑶学生对人文教育途径的认识;⑷学生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认识。

教师问卷:⑴教师对人文教育意义的认识;⑵教师对人文教育现状的认识;⑶教师对人文教育方法和途径的认识;⑷教师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认识。

1.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是针对调查对象当前状况、特征及规律展开的专门调查研究,同时又要考虑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采用了封闭式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识

该部分为学生调查问题,包括4道题,主要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情况详见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高考体制,学校在高二和高三就已经按学科分班,这里的调查对象均为化学班的学生,故表1的数据中初三与高一、高二与高三具有可比性,而“初三、高一”与“高二、高三”只能供推断分析。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平均每年的下降率超过了20%;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也比较理性,这体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到的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很有用”或“有一点(用)”,而且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从关注“动手实验”逐渐转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对化学追求却更加讲究现实,超过50%的学生认为化学学习还应该加强对“掌握化学知识”的要求。总的来说,学生对化学的认识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学生对化学的追求逐渐从过程转向结果。所以,学生对化学理性的认识正是我们教育需要的,但学生的追求过多地盯住学习的结果,这是我们教育不和谐的表现,在化学教育中应该强调和体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

2.2教师对人文教育意义的认识

该部分为教师调查问题,包括5道题,主要想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认识,只有教师对人文教育有了深入认识,那么人文教育才能深入实践。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对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认识是准确的,更是积极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化学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所以有81.8%的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对化学教育“重要”,有90.9%的教师认为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开展人文教育;教师对人文教育的目的上的认识是准确的,有86.4%的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应带给学生“人文精神”;教师在人文教育的实践上是有效的,有59.1%的教师表示学生喜欢人文教育,有68.2%的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对学生化学学习“有效”。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确确实实有很多教师在人文教育中作了大量研究、探索和尝试,但在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办法不多,在人文教育的内容上不清晰,以至不能更好地推进人文教育的实践,所以在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渗透人文教育吗”的调查中,有18.2%的教师选择了“经常”,77.3%的教师选择了“偶尔”,还有4.5%的教师选择了“从来没有”。

2.3 对人文教育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该部分包括了教师调查问题3道,学生调查问题5道,主要想通过调查了解和探讨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从表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90.9%的教师认为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熏陶、感染”,然而只有27.3%的教师和29.1%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人文教育的途径是“自主阅读”,72.7%的教师和66.5%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渗透”或“课堂穿插”。事实上并非如此,调查中只有18.2%的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渗透人文教育,有77.3%的教师只是“偶尔”,可见在课堂穿插或者渗透人文教育根本不现实,因为化学课本身就有自身特点和要求,在化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有限的,也是分割的。而且,人文教育强调“自主”、“熏陶”和“感染”,所以把化学的人文教育完全寄托于课堂并不是最有效的,开发“人文读物”和开展“自主阅读”应该是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65.9%的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但80.6%的学生认为平时用来阅读的时间“较少”或者“很少”,87%的学生认为身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读物“较少”或者“很少”,所以有65.7%的学生“希望”开发与化学学科有关的课外人文读物。通过人文读物的自主阅读可以实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但还需要探讨和研究如何开发人文读物和自主阅读如何实施等问题。

2.4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认识

该部分包括了教师调查问题1道,学生调查问题3道,主要想通过调查了解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最贴近学生的内容,探讨人文教育内容的形式和传递的思想。

从表4可以看出,在对教师关于“应该从化学的哪方面开展人文教育”和对学生关于“在化学学习中你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的调查中,他们的结果非常惊人地接近,“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和“化学与社会”是师生都比较认可的内容,在人文读物编写上可以适当突出这些方面的内容。而在人文读物内容的要求的调查中,66.3%的学生喜欢“故事叙事性的”文章,71.5%的学生希望阅读的文章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故事叙事性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容易理解,是适合编写人文读物的一种文体。读物是载体,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符合人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养育的要求。我们可以明白,中学化学人文读物要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化学家故事”和“化学发展史实”等为内容,要采用故事叙事性的编写体裁,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3 基本思路和策略

3.1坚持以“熏陶感染”为人文教育的方式

要全面开展人文教育,就一定要正确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在认识、改造外界环境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内涵,而人文教育又为科学提供了宽广的文化背景,所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统一的。化学教育中隐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的素材,化学学科中的素材就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而通过化学中的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理解化学和学习化学。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人文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致在促进化学教育的同时也在促进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人文教育追求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感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所以人文教育重在熏陶和感染。在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通过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心灵得到熏陶,情绪得到感染,人文精神得到养育。

3.2 坚持以“自主阅读”为人文教育的途径

如果在课堂上太多地去开展人文教育了,那这样就不是化学课了,这就是课改后很多人呼吁的课堂应该“以学科为本”。这是很多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说明课堂教学要以教学为目标,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人文”的氛围里学习是我们课堂要追求的,但在课堂上刻意渗透或穿插人文教育是不现实的,也和人文教育本身是相违背的。在化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更多地是要挖掘化学里的人文教育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素材需要学生去自主感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应该是最有发掘空间和最有效的途径。但学生基本形成了读书是为了学科学习,所以没有时间去读书,甚至已经没有了读书的习惯了。要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有关化学的人文读物,并让学生在人文读物阅读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得到人文精神养育,是有一定困难的。化学教师在组织化学教学时,应该丰富化学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化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简报评比、化学故事会活动、化学游园活动、化学创造发明活动等,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有关人文读物,使化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

3.3 坚持以“人文读物”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4.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篇四

我于XX年被聘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几年来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投身学校改革与发展,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学校需要无论任何时候随叫随到,家里的困难再大也大不过学校的困难。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XX年-XX年担任高中理科班班主任,这个班的特点是男生39人女生17人其中体育特长生12人。工作难度非常大,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天忘我的工作,积极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最后把这个班带的非常出色,受到家长老师们的好评。当年被评为局级标兵。教学上经常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课。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寻找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经常运用讨论法并且作到精讲多练,学生感觉轻松知识掌握的也很快。高考成绩很理想,学生、家长对我的教学水平给予肯定。在化学实验室工作态度积极,工作热情高。积极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配合教学工作,除按时完成大纲要求的所有实验外,还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每一个改进的实验,只要老师们提出来我都按时准备出来。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暑假期间没有补助不顾身体不适带病准备演示实验,保证假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XX年年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开阔了视野,懂得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必然要求转变传统的慢条斯理的知识授受和被动的信息接收,改变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而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5.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五

述 职 报 告

昭通市彝良县第一中学

一、基本情况

强,男,1971年12月24日出生,化学中学一级教师。现任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德育处副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至2004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盐步高级中学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先后担任班主任、校团委副书记、级组长等职务。2004年8月至今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担任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级委会委员、德育处副主任等职务。1999年11月被佛山市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至今已任现职7年,任现职期间共获得各项荣誉11项,考核有四个获得优秀,符合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资格。

二、申报理由

任化学中学一级教师7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中化学科教学工作,先担任高三化学班化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曾担任高三化学教学工作3年(1999-2000、2001-2002、2002-2003),工作以来曾有5年任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连续5年跨年级教学(1999-2004)。工作以来,我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从事化学教学工作12年以来,做了6年班主任、5年级组长工作,始终站在教学、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能力强,教学教研能力强,肯吃苦,肯奉献。”是历届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工作中,一直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我的行为准则,关心爱护学生,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职期间所担任高三化学教学的2000年、2002年、2003年的高考中,一年一个新台阶,高考成绩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的高考中,化学班省大专线上线率为83.4%,在镇属高中里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属不易。

坚持教学科研工作,认真研究教学。从教以来,我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密切关注学科教学动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每年坚持撰写教学论文一至两篇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2006年2月,由本人独立承当的课题《高中化学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获得立项。

2004年,我参与组织的《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专项课题获佛山市级立项。

论文撰写:

2006年7月,撰写了《化学科高考总复习中临考前的复习策略》,该论文发表在《佛山教研》2006年第三期上。

2004年12月,撰写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该论文在南海区2004年学科教学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并获得优秀论文贰等奖。

2006年7月,撰写了《化学美与中学化学教学》。

2005年5月,撰写的教学案例《金属的冶炼》荣获学校一等奖。

2004年7月,撰写了《重视化学答题中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

2003年1月,撰写了《无机推断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2002年10月,撰写了《浅述“归纳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002年6月撰写了《德育工作的艺术》。

2001年10月,撰写了《喷泉实验的设计及其综合利用》。

2000年9月,撰写了《浅述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我现就任现职7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品德方面

我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教育法规,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勇于承担教学任务,在任现职的7年间,就有5年是跨年级教学,虽教学任务较重,但工作上绝对服从学校的安排,不讲价钱,工作中肯吃苦、肯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十二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勤恳工作,默默奉献,不求功利,安心教学,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南海基层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学生。在我离任班主任,赴任德育处副主任时学生挽留的言语中,可以看到我付出的汗水,我获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

(二)教学教研工作方面

1、学科知识扎实,教学基本功过硬,对中学化学教材掌握透彻,善于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常年跨年级教学,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教学经历,练就了我过硬的业务能力。我平时十分喜欢看科技和人文方面的书籍和收集高科技方面的信息,数学、物理知识都比较过硬,这使得我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能较熟练地引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融汇贯通,怎样活学活用,怎样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12年以来,5年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已经充分地证明了我的教学能力。我的教学特点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法灵活多样,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深层次目标。多年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自1996年盐步高级中学实行学生评教活动(每学期一次)以来,历次学生评教结果均处在学校前几名,例如:在1999-2000学年第二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3名;在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9名;在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7名;在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2名;在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1名;在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我的评教成绩排于全校第1名;在南海一中工作的二年中,历次学生评教均名列全校前列。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我所讲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2、工作态度“勤”,工作方法“巧”,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硕果累累。

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能够做到精心备课,深入研究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我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讲透,将试题分析得十分透彻,一点一点分解,一点一点讲解,让学生理解消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我把这种“细分细讲”的方法戏称为“添加消化酶”。课外,我采取了带“研究生”的方式,每天较长时间的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每个知识点过关,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强化“双基”。由于教学工作认真细致,措施到位,在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早在1997年,当时南海的镇区属一级的普通高中刚刚兴办,我受命担任高三理科班班主任,肩负着学校交给的普通高考人数“零的突破”的任务,在1998年的高考中,我所领的高三理科班有两人综合分上了省大专线,两人的化学单科标准分均超过本科录取线20多分,实现了我校普通高考人数“零的突破”,受到了学校的表彰,这个成绩的取得在当时是十分不容易的,在当时全市11所镇属高中中名列第四。在随后的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的高考中,一年一个新台阶,高考成绩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的高考中,化学班省大专线上线率为83.4%,在镇属高中中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张玉君、李明光、邵志斌、李炽明、何剑宏、高国成、简锦泉等一大批学生的化学成绩均能考到580分以上,作为镇区属高中的学生,能考到这样的成绩,是很不简单的。

一、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中,从双基训练入手,逐步让学生懂得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科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兴趣。充分发挥我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学生渐渐地喜欢我这个化学教师,从而喜欢上化学课。例如: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学中来。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成功的,历年来我所教的班的化学成绩在南海区组织的镇区属高中的统考中,化学科的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均名列南海同类学校的前列。例如:2000-2001学年第二学

期高二(1)(2)班的平均分是81.0分,合格率是100%,优秀率是33.2%,远远高于同类学校;2001-2002学年高二(3)(4)化学区统考合格率是90.2%,优秀率是21.4%;2003-2004学年高二(1)(2)的区统考的合格率达到98.3%,优秀率达到46.2%。这些成绩,均高于同类学校。

2004年8月调入南海一中工作后,给我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我拼命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将我的热情、汗水都给了我的学生,由于上课情感十分投入,我每堂课下来都汗流浃背。学生评教在我所任教的四个班中均位于第一名。在完成高二年级四个教学班的同时,在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的分工中,我负责8个化学班尖子生的提高班第二课堂教学工作,邝智锐、江显佳化学单科成绩均获得了近700分的好成绩,为他们的高考成功尽了一点绵薄之力。2005年8月以来担任化学班的化学科教学工作,开始了我在一中上化学班专业课的历史,我如鱼得水,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精化学生习题训练、强化测试的导向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3、深入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自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学教研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化学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化学高考备考研讨会,同时积极发言,阐述自己备考的观点。选编高考复习专题,选编高考模拟题,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注重化学科教研教改的动态,对于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敢于实践创新。在教研教改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

1、结合学校提出的“把综合科作为新的分数增长点”的高考备考思路,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高二的课堂教学中实践了把综合科的备考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高考中要求的知识点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解决;

2、在高三的教学中,重点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解题技巧的培养上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在2002年5月31日南海化学科高考研讨会上发言后得到了兄弟学校同行们的好评和认同;

3、为了强化学生综合科的意识,贯彻落实“抓三年、三年抓”的高考备考方针,我长期主动承担了所任教年级的综合科的统题、组卷工作,为提高综合科的高考备考水平和命题质量做了一些具体有益的工作。

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高中化学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影响镇区属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养成学习习惯与高考成绩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参考书”。通过这些专题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了自己的教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现职以来,还一直承担各级主办的研究课和公开课,均获得较高评价。2006年3月,承担校级公开课,课题是《化学平衡》;2005年4月,承担全校公开的优质示范课,课题是《乙酸》,公开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04年12月,承担全校公开的优质示范课,课题是《原电池》,课堂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师生间的充分互动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5月,承担全区公开课,课题是《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2003年3月,承担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示范课,课题为《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4、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加强教学科研,把自己铸就成为“学者型”教师。

任现职以来,我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密切关注学科教学动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2000年9月,围绕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撰写了《浅述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2001年10月,针对高考对中学化学实验的考查趋势,在实验装置的创新和实验原理的灵活运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撰写了《喷泉实验的设计及其综合利用》。2002年10月,撰写了《浅述“归纳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2003年8月,我结合几年来带高考的经验,将其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了《化学科高考总复习中临考前的复习策略》。2004年12月,就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撰写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该论文在南海区2004年学科教学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并获得优秀论文贰等奖。2004年,我参与组织的《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专项课题获佛山市级立项。2002年4月,参加由南海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高考备考研讨会。2002年5月,参加由省教厅化学教研室组织的高考备考研讨会。2003年4月,参加由佛山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高考备考研讨会。2003年12月,参加由省教厅化学教研室举办的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研讨会。2004年,参与组织开展获佛山市级立项的专项课题《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005年7月参加新课标专家报告会。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每个学年都坚持组织开展几个讲座。先后开展了《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污染》、《生活中废旧电池的处理》、《维生素与人体健康》、《食品卫生与中学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吃与化学》等讲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使学生能够体会怎样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通过撰写论文,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起来,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产生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优秀同行们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完善自我,把自己铸就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5、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1)努力学习,积累资本。任现职以来,我积极学习电脑知识,并在工作中积极使用电脑,紧跟时代步伐。2001年2月,通过了计算机应用初级考试;2002年11月通过了计算机应用中级考试;2005年8月25日,通过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中的五个模块的考试,其中Windows98成绩为92.5分、Excel97成绩为85分、PowerPoint97成绩为92.5分、WPS Office成绩为97.5分、Word97成绩为97.5分。

(2)学以致用,努力产生教学效益。任现职以来的几年间,正是信息化发展的高速时期,短短几年,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电脑知识,积极制作课件,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先后制作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乙醇》、《乙酸》、《原电池》、《氯气》、《金属的冶炼》等一批质量较好的课件,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程度,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制作优秀的课件、音频材料、视频材料、图片等,形成了一个教学素材的资源库,大大丰富的化学教学的素材。我还制作了“化学加油站”的个人网页,以提供给同学课外浏览,同时也可以在网上给我提问题,形成了一个“移动教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6、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青蓝工程”,努力实现“百花齐放”的春景图。

任现职以来,我作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任职以来我在教学、教育方面指导培养成长的青年教师有熊贵桂、张虎、黄丽婉、刘娟、蔡湛艺、杨健敏、曹吉爱等,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其中熊贵桂老师担任了科组长,刘娟老师担任了级组长。其中杨健敏老师也很突出,2004年我与杨健敏老师一起上高二,科组安排我带杨健敏老师,我热情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与杨健敏老师交流,她的进步很快,虽然只工作了三年,在教学上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现担任高二年级化学班的化学科教学工作。

(三)德育工作方面

继初级职务任职期间担任五年班主任工作以后,1999年任现职以来,直到2004年7月,一直担任级组长的工作,2004年8月调入南海一中的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3月起担任德育处副主任。任现职以来,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经常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1、狠抓学生思想觉悟,以“思想为本, 德育先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德育工作的总思路,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善于团结班主任,协调各班级的工作,充分尊重班主任,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工作中以“思想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开篇,全面贯彻“思想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工作理念,重视和突出了“思想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思想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主线。狠抓学生的思想觉悟,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德育工作的总思路。重视“常规”管理和教育,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端正学生的仪容仪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做到了“高起点、严要求”,不断实践以“六个学会”作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实践了“优良的教风创建优良的学风”的学风建设思路,从优化教风入手,最终达到创建优良学风的目的。结合现阶段我国选拔人才的机制,大力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努力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磨砺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力开展“理想教育”、“情感教育”、“赏识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正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入手。所领级组级风好,多年来无重大违纪事件发生。

2、全面落实级组长职责,在级组管理中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级组管理工作中,注重教学管理工作,加大了对教研教改的力度。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保证级组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多年的高三级组长工作中,随着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形势下,逐步摸索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强调“三科平衡,一科突出,五科达标”的评价观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精力的分配和学科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以获得“综合分数最高化”的效应。计划、组织、落实高三的高考备考工作,积极推行、实践“月考制度”,加强了高考备考工作的阶段性检测评估功能;强化管理,紧抓不放,从抓“常规”入手,带动整个高考备考工作的启动;实施了分层教学,实践了“大班套小班”的管理模式,分板块备考,“板块效应”日益明显;加大了培优扶差的力度,在重视培优工作的同时,强化了扶

差工作。我担任高三级组长的几年来,高考上省线人数一年一个新台阶,例如2002年高三全级有54人上省大专线,上线率为61.4%;2003年高三全级有166人上省大专线,上线率为75.1%,位于市同类学校前列。

3、德育工作中注重发挥德育工作的艺术性,以相关理论作指导,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级组工作中,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强调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学生,不骂学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对于优秀的学生善于进一步地激发他们奋发的激情和欲望,比如说,1998届的曾淑敏和邵燕萍两位同学,一个是校学生会主席、班长,另一个是校团委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在我的引导下,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成为了骨干力量。还有孔少霞等一批同学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1届的骆昱同学,高一入学时表现平平,我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胆实践激励教育,高中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在我的激励下,骆昱同学进步很快,于2001年考入广东商学院,并任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干部,现已走上工作岗位。2003届的简锦泉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经过鼓励、引导,考入韶关学院。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可以说是我的强项,转化工作中我注意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对于他们暂时存在的不足,既耐心细致地和他们分析,又给他们一个改正的空间和时间。批评教育时注意符合事实、符合道理、符合原则、符合心理特点,使其心悦诚服。

4、以德育工作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为依托,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2004年8月,我调入南海一中工作,学校安排我做高二(8)班的班主任。在做了多年的级组长工作之后,再次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层的班级中担任班主任,对我来说可谓是游刃有余。工作中我充分发挥我管理学生能力强的优势,将过去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全方位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张有弛,很快就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所领的高二(8)班很快在众多班级中脱颖而出。我用我的能力、汗水和真诚赢得了全班同学对我的尊重。高二(8)班班风好,学习风气浓,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学们团结友爱,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是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高二(8)班是我工作生涯中一件令我自己骄傲的“作品”。

5、鼓足劲头,全力以赴,挑更重的担子,把更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我2005年3月起担任德育处副主任,作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做到了认真贯彻学校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做学校方针政策的忠实履行者,认真履行《德育处主任岗位职责》。工作中积极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勤”字当头,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学生工作成效显著,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年多来,在校风建设、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宿舍管理、教室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工作十二年以来,令我骄傲和欣慰的是,我不负众望,一直战斗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前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我愿意一直战斗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前线,直至我职业生命的终结。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为教研教改积极分子,抓住机遇,把自己培养成为“学者型”教师。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继续踏踏实实地站好三尺讲台,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以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之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人类对教师的赞誉。

3、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成为信息技术运用能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为教学服务。努力探索网络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继续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青蓝工程”,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教育能手。

5、继续努力,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去践行陶行知先生为人民教师谱写的赞歌!

述职人:

6.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六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 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 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 方案,开题报告。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 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

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任佳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任佳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参作者:夏本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文作者:王延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7.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七

一、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就是讲求证据, 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科学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必须建立在科学这一基础之上[1]。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 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 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 才能正确理解和研究、分析实验, 得出科学结论, 才能从现象到本质,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发展

1. 严格要求做好化学实验, 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

教育和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除了重视基础教学外, 要特别注意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 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 当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还未过关, 做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实验时, 常犯着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有时, 由于某个环节上出现差错, 往往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例如中和滴定实验中造成结果偏高、偏低的现象;用量具量取液体时的仰视、俯视造成读数的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反应结果等。教师要经常地、认真地纠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使学生实验规范化。

做好化学实验, 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而且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实验前应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教材、教科书、参考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明确实验目的, 了解实验内容、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地方, 并做好预习笔记。其次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方法、步骤和试剂用量进行操作, 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操作, 细心观察现象, 并及时如实地做好详细记录。 (2) 如发现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合, 应首先尊重实验事实, 并认真分析和检查原因, 必要时应多次重做实验验证, 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 实验全过程要求学生勤于思考, 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实验做完后, 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 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完成实验课的总结, 重点应放在本次实验课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上, 并结合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实验常规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常抓不懈, 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 增强实验思维力度,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思维由一定的问题所引起, 并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而思维方法的培养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出现疑难;二是个人有解决疑难问题的意图。实践证明, 思考性强的实验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形成与发展。

(1) 教师在化学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中, 加入一些探索性问题或实验, 能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规律性和说明自然现象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例如, 教材上用一支试管做铜片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反应快, 实验现象也明显, 但是对实验环境污染严重。怎样改进这个实验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碱溶液吸收气体或另外使用分液漏斗、单孔塞向试管中加浓硝酸, 初步达到改进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各种富有新意的实验设计应运而生。

(2)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的。因此,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 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 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 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 我们将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作如下改动, 在药品中准备了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浓盐酸等, 让学生分析以上药品有几种制氯气的反应。为什么?生成的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和干燥的有色布条时装置应该怎么搭配, 才能保证实验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经过动手、动脑,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科学方法。

(3) 完成实验习题教学。完成实验习题, 学生要通过对已知、未知知识, 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 设计出实验方案, 再通过反复验证, 最终选择和发展最佳方案, 确定最佳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 学生的科学方法有了发展。

三、敢于放手, 开展化学课外研究性学习

有效的教学就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3]。化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是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良好途径, 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能起到极佳的作用。开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每个年级都可以组织一定数量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定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活动, 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 向学生介绍开展研究的步骤, 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趣味化学实验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条件, 让他们经历如同科学家那样的科研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 让学生对实验中碰到或想到的问题进入讨论、交流。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 不伤害他们的自尊, 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 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要挫伤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我校湛江市第二中学组织学生所做的玻璃加工制作各种玻璃仪器制品、肥皂的制取等,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

四、在诚信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的各种原理和结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 必须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2005年在科学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 不仅使黄禹锡本人身败名裂, 使其国家蒙羞, 而且是对科学的一种亵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学做真人与诚信教育的目标刚好是完全一致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教师的要求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 实现了这种转化, 才产生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4]。化学原理的科学性,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化学现象描述的准确性, 化学计算数据及结果的精确性, 都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好素材, 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堂堂正正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诚诚恳恳待人。

科学方法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在教育过程中, 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 形式上的多样性, 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 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林.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6:146.

[2]陈盛杰.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12:29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4:73.

8.浅谈中学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 篇八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环保教育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

一、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意义

中学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药品,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类:酸、碱、盐(包括重金属盐)、有机物等几大类。不少物质是对环境、生物都是有毒有害的。如果这些药品使用后不加处理就排入环境是非常有害的。

1.中学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有毒有害药品总量较大。虽然每一次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药品不多,然而众多的实验,众多的学生,众多的学校在较长时间内所使用的药品量是很惊人的。实验所产生的废物排放量同样不可小视。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提出要重视实验室的污染问题。

2.化学实验后的废弃药品如果不加处理而排入环境将十分有害。虽然这种污染没有某些化工企业那么严重,但如果直接将化学实验后的废弃药品如果不加处理而排入环境,这会给学校在树立学生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培养环保自觉性等方面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不仅要重视环境教育宣传,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作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治理污染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他们关爱环境的道德情感。

二、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些方法探索

1.在化学实验中养成师生回收实验废弃物的好习惯。无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化学实验都必须作好回收实验废弃物的工作。教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要随时准备好回收实验废弃物的容器,这样的引导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关键。学生做分组实验时,准备不同的废物回收容器回收作实验时所产生的废弃化学药品。教师要积极引导,宣传教育,并加以督促检查。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回收废弃物的习惯。

2.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废弃物直接排入环境是有害的。观察实验后收集的废弃物的颜色,感受其气味,测定其PH值。再与正常水体进行比较,或做生物在实验废物中存活实验。如我们做完酸、碱、盐实验后的实验回收液中放入小鱼只存活了十多分钟。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数据感受到直接将化学药品排入环境的危害。

3.环境污染的治理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控制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首先就要减少药品的用量。比如将液体药品的浓度在不影响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一些。其次使用小型号的化学实验仪器对减少实验废弃物的排放量同样十分重要。使用小型号的实验仪器帮助学生纠正这一贪多的毛病很有效果。

4.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师生共同对实验后的废弃物加以处理。这是培养学生环境行为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对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中我们有这样一些做法。

(1)回收利用。在初中,做完KClO3与MnO2经加热制取O2的化学实验后,我们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实验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离处理。不仅有得到MnO2,同时还得到KCl。还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感受到废物其实也是资源。虽然回收的药品不是很多,但环境教育方面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利用一段时间里所使用的药品的自身性质相互反应,达到初步处理的目的。如酸液与碱液之间发生中和,药品自身的沉降、稀释、暴光、氧化还原。利用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达到初步处理的目的。

(3)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条件处理实验废弃物。实验中回收的废酸用于冲洗厕所,用学校食堂所产生的鸡蛋壳处理废酸,使用锅炉产生的炭渣吸附有色有毒物质等。这些简单的措施在学校环境教育中产生过很好的影响。当然受条件与技术方面的限制我们采取的处理实验废弃物的措施还是很简单的。

5.改进某些排放有毒物质的实验,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甚至是有益的物质。也可以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成无害物质产生的实验。我们现在使用的新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中制氧气实验,反应原料已由H2O2取代了KClO3,克服了KClO3分解有少量Cl2产生的缺点,这是绿色化设计得以应用的良好体现。

6.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做实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实验方法,而且使那些毒性大、危险性大、试剂昂贵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的实验,自始至终,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三、化学实验绿色化探索的体会

创设生动活泼的现实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这是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探索化学实验绿色化正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化学实验教学正好将化学学习与环保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所做的化学实验多是环保的实验,绿色的实验。这是学习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时,必须围绕绿色化学观点进行。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结合绿色化学要求,教给学生防治污染的重要方法——减量、减废、回收、再生和拒用等。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同时又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学化学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环保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一项具体行动。在素质教育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既是传播绿色化学观点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将来的责任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环境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2]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7年

[3]张月梅,何晓燕.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5):31

[4]王学松,丁菲.中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化学教育.1999,(11):8

[5]王家圣.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77

9.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九

为了贯彻《西安市教育局“安全生产月”暨安全到大检查活动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近期对化学品安全使用、管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我校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刘钢钧

成员:安鹏翼

刘新社

翟建昌

张小军

康西林

要求检查组成员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化学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制度齐全,均上墙公示。具体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仪器室管理人员职责》、《化学品使用登记制度》、《化学实验应急处理办法》等。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学校为了加强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由杨安临老师具体负责,教导处处主管,检查组督促。

四、检查情况

1、化学药品都能按照要求存放保管。

2、危险化学药品采购、运输手续齐全。

3、易燃品、易爆品有专门的危险品柜存放并加双锁,双人管理。

4、危险化学品有专柜,柜上有两把锁。

5、有药品使用登记记录。

6、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有记录。

7、仪器室有急救箱

10.中学化学教学中环境化学教育 篇十

【关键词】中学化学环境化学渗透

化学正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

21世纪是化学学科飞速发展的世纪,同时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将越来越深入。

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土地和大量的生物及矿物资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到21世纪多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无不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

所以,如何阐明这些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的化学机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化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

环境科学与化学学科交叉形成的环境化学在这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

我是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师,下面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的内容以及一些体会。

(一)电解质溶液与酸雨

中学化学中“电解质溶液”一章,主要介绍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这几种体系pH值的计算。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溶液pH值的计算。

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雨水pH值如何计算?我们现在经常说酸雨(广义讲pH<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等,均称为酸雨),酸雨的pH值又是多少呢?在讲课中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讲解。

近年来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测,已经对pH为5.6能否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断人为污染的界限提出异议。

有人认为pH在5.0~5.6之间的降水有可能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但没有超过天然本底硫的影响范围。

或者说,即使认为影响存在,由于降水中有H2CO3-HCO-3缓冲对存在,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也未超出天然缓冲作用的调节能力。

因为雨水与天然本底硫平衡时的pH为5.0,如果雨水pH小于5.0就可确信人为影响的存在,所以提出5.0作为酸雨pH值的界限更为确切[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变死记为活用,而且认识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的。

(二) 化学平衡与地球碳循环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是一个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自然界也存在许多平衡。

环境污染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破坏了这些平衡而造成的。

例如,地球碳循环分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生物碳量比大气碳量稍低,而土壤碳却是大气碳量的两倍,是陆地生物固定碳量的3倍,因而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对整个地球碳素的平衡有重要影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每年植物和光合微生物固定碳量与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量大致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如果环境条件改变或者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造成土壤有机碳库的亏缺。

例如,由于能源消耗量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不断提高,可能会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和空气中CO2浓度提高,产生温室效应。

因此,维持地球碳素循环平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金属元素与水中金属污染

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

其中以轻元素为最丰富,常量元素几乎没有重金属在内,相反金属浓度较大时将引起生物的毒害作用。

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通常是采矿业、金属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所产生的“三废”经过种种途径而进入空气、水源和土壤的。

如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在水体中镉主要以Cd2+状态存在,进入水体的镉还可与无机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络合物。

水生生物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众所周知的日本痛痛病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

还有日本著名的水俣病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造成的。

这是由于水体中汞的生物迁移,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与威胁人类安全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其他可渗透环境化学教育的内容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不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环境化学教育。

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介绍有机氯农药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农药所带来的隐患等等。

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化学的渗透,即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与环境化学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知识加深与思维更新。

通过这种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化学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3]。

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4, 54-55.

11.中学化学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06-01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过程和产品更加环保友好,从源头上阻止污染。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中学阶段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知识融入到平常的教育中, 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例如在如讲二氧化硫时,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它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料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树木、庄稼枯死,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文物。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大量通过文献和网络查找资料,做好备课,将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绿色化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来,利用当前发生的各种实例新闻热点等引导学生理解“绿色化学”,如在介绍三废、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PM2.5等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通过诸如此类的结合现实热点案例的长期熏陶渗透,慢慢学生便会有了自己的“绿色化学”认知概念,并会以此约束自己的行动。

当然,除了讲授法,教师还可以用宣传图片演示、师生互动讨论、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等方法。课堂作为教学的第一阵地,是日常实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的最好媒介。

二、在化学实验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中的演示或学生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实验教学与绿色思想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1、实验规范化。首先是药品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密封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四氯化碳、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毒品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其次是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到有毒性的物质,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规范化并向学生交代清楚;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化学废渣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课堂。

2、实验微型化。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制成各种可加热仪器替代的实验仪器、用点滴板、小试管、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而言较轻。同时也达到实验的目的。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实验创新化。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 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减少毒性; 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 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 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 其次, 优化化学实验方法,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在提取碘的实验中,可将灼烧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開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 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 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三、在课外活动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查阅文献等,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5]。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 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 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 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清林,黄继武,徐国富,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 :11-14.

[2] 李桂荣,傅明喜,王宏明,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 :75-76.

[3] 林日轩.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上一篇:数学家的名言下一篇:学科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