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19篇)
1.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综上所述,既要注意抓孩子们的基础知识,也要注意他们能力的培养,精讲精练,努力达到孩子们好学乐学的境界,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2.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1.学会“罐”等8个生字, 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品读课文精彩词句, 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 歌曲导入
1.师:小朋友们,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好吗? (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 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2.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书写课文的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 试着读出词语的节奏美。)
3. 学习“泉”字。
评析: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开课即运用情景导入是语文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第一步。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板书课题即进行写字练习, 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任务, 读顺课文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学习任务。谁完成得好, 会得到一份惊喜哦!快打开学习单, 看看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一:1.我会读准学习单上的词语: 清脆石缝水池瓦罐 杜鹃花一股清泉阳光灿烂天然水塔;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不漏字, 不加字, 读完了, 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3.读完课文, 我们小组一起讨论, 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泉水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进____, 流过____, 流到____, 穿过____, 最后在____里相见。)
(学生开始独学,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对学、群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巡回指导。)
2.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汇报第一个学习任务:学习字词。预设①提醒“池”翘舌音, “脆”是平舌音;②利用课文插图理解“瓦罐”;③理解“清脆”一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评析: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又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 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汇报第二个学习任务: 读通课文。预设①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 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②第四段中读破句的句子的正确的读法:“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 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让学生感悟“大口大口”是个重复的词语, 不能分开读, 它是说明喝水的程度或状态。同时以此为契机进行词语积累, 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如:嫩黄嫩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重叠形式的词语。) ③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评析:教师不放过每一个学生, 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 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 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汇报第三个学习任务:理清条理。1.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 (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 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3.练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 上述四个句子,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小组练说, 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用上“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生大面积地练说, 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练习用上“和”字并说说泉水的特点。
评析: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 为背诵课文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 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小组合作, 先学后教, 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检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励性的评价, 有利于落实“小组捆绑评价”, 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机制。
三、品读语言, 感悟泉水
1.出示学习任务二:自由读第2~6自然段, 选择喜欢的一段合作学习, 完成下列任务:①自由读喜欢的段落, 圈画出喜欢的词句;②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在小组讨论;④尝试发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交流、品读。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小组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相机积累“很多很多”“火红的杜鹃花”等形式的词语, 初步感受泉水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交流中出示课件:①自来水流程, 认识“水塔” (地下水→水塔→各家各户) , ②泉水的形成过程, 理解“天然水塔”。
评析:小组展练是“生本课堂”的集中体现, 学生在经过了独学、对学、群学后, 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评, 把握住了高效课堂让学生“讲明白”的能力训练宗旨。
四、感情诵读, 训练表达
1.师:小朋友们, 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篇课文, 里面的一些好词佳句让我爱不释手。出示泉水的四句话, 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好吗?
(课件出示: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 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 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饱了, 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 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四句话, 读出泉水快乐、急切的心情。
3.师生合作读 (配乐泉水叮咚) 。
师:叮咚, 叮咚……泉水欢快地流淌。一路上还会看见什么?它会做什么, 又会说什么?请仿照课文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填空题:泉水流到___________, 他看见了_____________, 泉水说:“______________。”)
师:多么美的语言!像诗一样的语言。 (出示拼成的小诗)
(生配乐齐读)
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三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h hu€鄋 h ng pi€鄋 p€? su€臁 n b€? hu hu€醤g
二、照样子,写一写。(12分)
1.皮(波)波浪 尧( ) 勾( )
(坡)山坡 ( ) ( )
2.宽( 窄 ) 内( ) 强( )
沉睡( ) 冷冷清清( )
3.照相 照相机 洒水
( )
4.绿油油 沉
三、手拉手,连一连。(8分)
脖子 白白的 急得 直冒汗
眉毛 瘦瘦的 热得 团团转
身子 长长的 冷得 直打滚
牙齿 弯弯的 疼得 直发抖
句子万花筒
一、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像
2.这幅画被邻居小红弄脏了。
邻居小红把这幅画弄脏了。
葡萄被人们制成了葡萄干。
二、选一选,填一填。(6分)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1.上课了,老师( )拿着书本,( )拿着粉笔,给我们讲课。
2.妈妈( )做饭,( )洗衣服,真辛苦。
3.春游的路上,小朋友们( )走路,( )观赏风景。
三、给句子排排队,在括号里填上序号。(5分)
( )然后,把一顶漂亮的花纸帽粘到蛋壳的上面。
( )哈哈,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做好了,它一摇一晃的,正对着我笑呢!
( )今天,美术老师教我们做不倒翁。
( )最后,我在蛋壳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 )我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空蛋壳,把一团橡皮泥粘在蛋壳的底部。
四、逛超市,我能行。(9+6分)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超市里的商品真是( 无穷无尽 应有尽有 )。有( )的蔬菜,( )的水果,( )的服装,( )的玩具……看得我( 眼花缭乱 目不转睛 )【1.填写适当的词语;2.打“√”选择适当的词语。】
我挑选了一( 本 )故事书,一( )玩具火车,妈妈挑选了一( )拖鞋,一( )阳伞。【照样子,填写适当的量词。】
我们来到商场的出口处,我自告奋勇地去付钱。【“我”会说些什么,请写在横线上。】我把所有物品放在阿姨面前,说:“ ”
阿姨一边清点物品,一边按动键盘,一眨眼,电脑就吐出一张纸条。阿姨说:“一共96元。”我把一张一百元递给阿姨,说:“ ”
阿姨接过钱,把小票和4元零钱递给我,说:“欢迎下次光临!”
我高兴地向阿姨挥挥手,说:“ ”
爸爸妈妈夸我既能干,又有礼貌。
阅读大擂台
一、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 , 蒙蒙的细雨。瞧,那 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这段话中的“他”是指 ,他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赠人玫瑰, 。”
2.从寓言故事中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告诉我们,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告诉我们,想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我还知道其他的寓言故事,比如《 》、《 》。
二、读短文,做练习。(16分)
丁一小写字
丁一小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我的纸不好!”他把姐姐的纸拿来写。
他用姐姐的纸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我的笔不好!”他把姐姐的笔拿来写。
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对了,是 不好!”他坐到姐姐的位子上去写字。
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坐在姐姐的位子上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我还有什么东西不好呢?”
姐姐拿起丁一小丢掉的纸,拿起丁一小丢掉的笔,坐在丁一小的位子上,身子一动不动,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笔写字。瞧,她写的字多好!
丁一小明白了:“不是我的纸、我的笔、我的位子不好,是我自己不好。”
他像姐姐一样,身子一动不动,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笔写字。瞧,他写的字也好了。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分)
2.文中的“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有( )画。(3分)
3.一开始,丁一小认为字写不好的原因是 、 和 不好,看了姐姐写字的样子,他才明白原来是 不好。所以,写好字的关键是 。(8分)
4.文中哪句话是写丁一小认真写字的,请用“——”画出来。(2分)
写话新天地
4.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
我认为本课比较成功的是生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识字是二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量又很大。在教学生字时,我不仅让学生会读,而且学会方法,每个孩子交流识字方法时都很积极活跃,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其实,几乎每个生字孩子们都能想出不同的办法,甚至能根据每个字的特点编出字谜或者顺口溜。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只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再难的生字,孩子们都会想方设法记住它,使生字教学不再成为难题。学习”垂“的写法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记住每一笔的的特点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再在黑板上范写,所以,这个最难的字,学生也掌握得较好。
本课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后,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就带着这种感觉读,所以读得很有味。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我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第一个”哗“拖得稍微长一点,后两个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让学生畅谈想画什么,然后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本课每一个自然段的朗读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非常投入,读出了变化,这是我很满意的一点。
5.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拓展练习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一、案例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习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案例分析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 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二、评析
本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活用了教材,注重了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学会了表达。首先让学生从仿句入手,感悟语言形式,再变换对象,想象春雨、柳树、麦苗、青蛙的对话以及快乐的心情和表现。这样就给予了自然的生命意义,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话般的意境,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假象角色(桃花、柳树、青蛙)的方式,与春雨对话,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注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想象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得到飞跃。随着教学情节的展开,教师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戴头饰演一演春雨、桃花、青蛙、麦苗,自主的创造童话剧,这不仅活化了自然中的事物,而且体验到了大自然的乐趣。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自然的结合,人性的真诚表达,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吗?
三、思考
阅读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四、对策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
1、充分利用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所反映的文化是多元的,教师注意把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先进的科学理念、关注社会、自然、生命等有价值的问题挖掘出来,但不意味着强加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2、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这些规定都说明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建立起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与文化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间,选准联系点,切入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3、鼓励学生多种方式感受教材
6.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画画、做做、演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亲身经历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高耗低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段,挖掘训练点,多渠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
一、扣题质疑,引读全文。
1、读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如:蜜蜂不是人,它怎么会引路呢?蜜蜂为谁引路?引向哪里?结果如何?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再次速读全文,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二、直奔重点段,理清“行走”路线。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围绕“列宁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列宁的行走路线。
3、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白纸上画出列宁的行走路线的简图。
4、出示剪贴画:花丛、园子、小房子、小路,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摆、贴。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评议。(重点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对“附近”“旁边”这些词有没有忽略。)
(借助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练习:
(1)让学生质疑,看这段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理解本段的`重点词语——“结果”。
选词填空:果然、竟然
①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②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到了中午——下起了大雨。
(3)想象练习。
第三自然段只写了列宁在找养蜂人的途中看的和做的,却没有写他怎样想的,现在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想的。
投影出示:
当列宁从住处出来后,他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想:——,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4)从这里,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勤动脑筋的人。)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想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三、创设交际情境,回顾全文。
1、同桌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读之前好好想想应该用怎样的神情和语气来读。
2、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惊讶”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3、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要求:
(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①通过对话,回顾全文;②先说后写,降低梯度;③说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评点】
7.小学二年级语文互动教学研究 篇七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景,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很多课文都是描述景色或是一个事物的,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教学中这种设置问题情景的互动教学是用提问的形式将学生拉进课堂, 在提问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互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在文中找到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词汇或是句子, 在以后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描述身边的景色。在学生进行景色描述的时候, 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 并且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还巩固了文章中的词汇或是写作技巧, 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课后会安排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这样学生就会提起精神, 在课堂上好好地听课, 积极地参与,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分角色互动学习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玩,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参与互动。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里很多都是小故事, 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 然后和教师进行互动,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切身投入到文章中, 体味文章中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想法,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例如, 在学习《蓝色的树叶》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扮演同桌,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合理的改变重演一下同桌画画的故事,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也会学到互帮互助, 互相理解和关心。小学的课文很简单, 而且很多都可以分成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好好地研究教材内容, 抓好教材里每一个角色的思想和神态的变化, 在学生表演的时候给予指导,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教师互动, 还可以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在教学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互动就是为了监督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都有机会互动学习。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不被忽视,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根据小组进行互动, 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另一方面, 小学生和小学生之间交流和学习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约束力, 使环境变得很轻松, 学生之间也不会觉得很拘谨, 这就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在小组进行互动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选出互动的最好小组, 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学习的一种途径, 在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时候, 教师也要在旁边指导和点拨, 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看法, 通过学习情况发现这种模式的弊端并加以改正, 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和提高。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让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要在教学的时候运用好教学方式, 会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获。在小学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 要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 然后再实施灵活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 同时教师还要多和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 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有所提高。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需要凭借广大教师一起努力,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小学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也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加顺利, 更加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 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和兴趣的养成, 这样学生才能应对以后紧张的学习生活。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主动参与进来,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教学,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佩琳.探讨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J].学周刊, 2014 (18) .
[2]刘北虹, 吴丽华, 富敏.愉快教学“五环式”互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 2001 (03) .
8.论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學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我班王彦飞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9.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我的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较注重引导学生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补充,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在具体落实这些训练点时感觉还欠扎实,有效。还有在与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如何进行因势利导,运用即时评价,突出发展语言这一重点,是以后再上同类型课时需要思考和历练的。
语文园地八(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10.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1、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难点:理解“贵贱”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
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什么?(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学生读找到的词语)
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
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
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
7、在你的词语库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贴在黑板上。)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刚才许多同学采用反义词组词,快找到反义词朋友来贴一贴。(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来贴一贴。)〈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6、读反义词,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反义词?你有好方法吗?
7、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教师示范,我来和你对对反义词。)。赶快找你的朋友对一对。大家可以离开座位。)〈通过玩“对对子”的游戏中记住反义词,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完成积累的任务。〉
(四)、民歌导入(诗歌敕勒歌)
1、对对子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们最喜欢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他们的民歌。可以自己轻轻的哼一哼。(播放这首民歌)。
2、咱们先来学会这些歌词吧!(要读准字音。)(刚才听到有同学提出“见”在这里怎么读现呢?“见”通“现”。)板书(见—现)
4、谁来读?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那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吗?)来跟着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指导“四野、穹庐”。)随机教学敕勒族。〈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又随机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来,让我们跟着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边歌边舞吧!将敕勒歌配上曲子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舞,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导游介绍宁波。(我会填)
1、热情的敕勒人向我们展示了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他们呢!
2、来,咱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3、你能给这些词语找找朋友吗?请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4、选你最拿手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抽个别学生交流)
5、你们可真会动脑筋,瞧,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边看边交流。
6、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介绍宁波的风景吗?(学生交流)
7、这个内容就是日积月累“我会填”。接下来,咱们就动笔完成我会填。写完后请你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当当小导游介绍宁波。(学生填写)
8、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呢?(抽学生来当小导游)〈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与口语交际进行有机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大量的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
11.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阅读;造句;诗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45-01
识字是低年级小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起步阶段,它与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在学前期,儿童口头语言已有很大进展,但由于心理发展水平所限,他们对言语活动的内涵,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入学后,低年级学生识字既要掌握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这一过程充满着复杂的思维活动,识字教学必然引起低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并发展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然而,现实教学中广泛存在“授人以鱼”的现象,无法做到“授人以渔”。新教材的整个编排体系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识字能力。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索形声字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学生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到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生字较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分析,所以我们应寻求更高效的识字方法,识字是为了阅读,在教学中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阅读来达到识字的目的呢?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练读、自读等形式,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课文读熟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这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如“着”——羊的眼睛,“合”——每人一口等等。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牵强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使学生把生字记牢、记准即可。
二、在造句中识字
新入学的学生往往对课本爱不释手,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翻看一页页精美的图文,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自己能认字,能读书,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最佳的求知期,识读同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阶段,要摒弃独立识字的做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识。先识读词语,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后,再识读句子。一节课新授之前,教师可拿出一分钟时间教学认读一到两个词,词以卡片的形式出现,这些词语要贴近学生生活,在他们潜意识里有模糊记忆,属于再现巩固。领读三到四遍后,教师再将写有词的卡片贴入“识字天地”栏。一周后,便可用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如“我是小学生”“我爱老师”等,并指导学生读句子。
三、在诗文背诵中识字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而古诗词又极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每学期我们可以精选20首左右的古诗,由易到难,指导学生背诵。每周一诗,持之以恒。朗读课上,我们可以经常接力背诗,背诵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词语积累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外可自选诗歌自觉背诵。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言,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在活动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在大量识字时,为及时巩固,防止遗忘,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辆“识字快车”,即一个铅笔盒大小的小纸盒,外壳稍作装饰,画上车窗、车轮,车顶打上二十个小方格。每天要识记的词语先让家长写在纸片上,然后由学生自己慢慢学写,写好后认读几遍,投入快车。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车厢复习。教师每周检查一次识记情况,最少十五张,多多益善。教师在小方格中记录识词数量,表扬激励,比一比谁的车载得多,跑得快。有了识字快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
五、在练字中识字
新学期,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我们可命名为 “自由读写本”。这个本子可以用于听记。每周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按词、句、段分层次指导。指导可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指导格式。每次写前让学生按日记格式在第一行写明日期、星期、天气情况,另起一行写“摘抄”或“听记”一词,表明写的类型,再起一行具体写内容。第二,精选内容。学生摘抄听记的内容大多来自读课本和课外。自由读写课上,教师利用自读课本,先教学生识字,粗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精选美词佳句,用铅笔在书上将其画出,最后摘抄在自由读写本上。第三,明确要求。听记、摘抄时要求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听记时难写的字教师可在黑板上提示。班级可定期举办优秀“自由读写本”展评,鼓励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勤学巧练,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学期初,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张设计精美的“书海竞帆”评比表。评比表的底部写上全班学生的名字,名字上一只金色的大船正扬帆待发。船上依次画着二十个小船。教师告诉学生们,读一本好书,小船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交给教师抽查,然后由教师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各组累计阅读量,选评小书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12.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应用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可以减轻现代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后,革新了小学二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 旨在让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作为他们学术生涯的领路人,在充分考虑学生内心感受的同时,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应用情景教学方式,通过讲有趣故事、猜谜游戏或组织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 )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 ,做到因人施教 。
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推行要求教师全面分析每名学生的个性,清楚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可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做到因人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让学生了解知识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鼓励优生帮助后进生,促进学生个体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 )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趣味课堂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勇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的关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打开学生的思维提供帮助。
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 )普遍存在教师灌输性教学 ,学生被动学习现象 。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普遍存在教师灌输性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一些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代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应用古板的教学方式 ,课堂氛围不活跃 。
教师是学生学术生涯的领路人,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位乐于教学的老师能够开启他们语文学习兴趣之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旧使用古板的教学方式,根据课本教材讲解相关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活跃课堂氛围。
(三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单一 ,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阶段, 一些偏远山区缺乏完备的教学设施,这就不利于高校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大城市的小学虽然拥有齐全的教学设备,但面对当前的应试教育趋势,很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这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甚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四 )学生比较好动 ,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普遍好动,对周边事物都充满好奇,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灵敏,喜欢主动参与,为此,如果老师采取讨论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就容易出现过于活跃的互动探讨现象, 进而扰乱课堂秩序,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 )巧用信息技术 ,辅助科学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促进科学教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上《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导入小鹰和老鹰在大树、大山、天空飞翔的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是什么呀? 你们想知道小鹰是如何跟着老鹰学飞的吗?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体验它的学飞经历吧。”如此简洁的导入情景开场白,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小鹰学飞”的情景。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音像有效情境,不断丰富语文教学资源。《青蛙看海》教学中,青蛙跟着松鼠跳完一座大山的石阶后看到了大海,课文附有相关主题插图,清晰明了,学生容易看懂内容如果教师再创设音像情境,通过老鹰和青蛙、青蛙和松鼠之间的对话,就有利于强化学生不怕困难的心理,培养他们有志者事竟成的良好心态。
(二 )因材施教 ,创新层次教学模式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创新层次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做好备课分层、目标分层工作。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师生备课策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备课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课文识字等方面的课前有效预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要求, 确保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上第一单元的识字课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识字预习,依据课文后“我会认”的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并在生字表上标注生字的拼音;针对“我会写”,标注生字拼音并加以组词或者编字谜。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备课须改变以往的风格,做好目标分层工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而异,难易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母亲的恩情》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知道母亲夜里依旧操劳的故事, 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对孩子的疼爱。面对难易交加的两条线索,多数学生都能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出这个故事, 也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文中母亲对于儿子的浓浓爱意,但对于部分学生,应适当地降低难度, 让所有学生都了解母亲为何在夜里操劳的故事,选取个别指导学习,然后进行团体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创新层次教学模式。
(三)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 后独自完 成 ,将学生置 身被动接 受状态 ,使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无人可交流的、乏味的自我完成课后作业的学习环境,课后作业逐渐演变成了学生们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因此,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科学布置课后作业,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时, 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出题目,自行设计作业内容;教学《母亲的恩情》时,可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和 孩子共同 完成 ,这样更有 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须从小培养,为此,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快乐的节日》的课堂教学,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音频文件,向学生讲解歌词含义,然后让学生跟着音频学习,独自哼唱。这篇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能够形象地表达出儿童在庆祝自己节日时愉悦的心情,加之旋律欢快活泼,更能体现出少年儿童的朝气蓬勃,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结语
1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三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得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你见过泉水吗?你见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2、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呀!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吗?
3、板书课题
二、老师范读 1.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老师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2.学生思考听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4.边读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5.出示带拼音的字词,领读、齐读、指名认读;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词,指名读
6.老师把熟字去掉,把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反复巩固识字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出示骨、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口头扩词
五、限时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听写生字‘师生共同纠正
2.指名读课文,检查熟练情况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泉水从地底冒出来的喜悦。
1.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泉水姑娘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体会泉水姑娘是高兴的、欢快的来到这个世界。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
因为泉水姑娘想快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她还想快点去帮助别人。
三、品读2——5自然段,感受泉水的快乐旅程。
1、边读边想,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并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泉水的“多”
①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 ②什么是“天然水塔”?
3、自学3——5自然段,品味泉水的“清”“甜”“美”
4、小结
山腰的水池
多
山间的平地
清
山坡的果园
甜
静静的山谷
美
四、自由读6——7自然段
1.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2.最后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表示泉水姑娘还在流过不同的地方,还在不停的做好事
五、拓展练习
1.这么美的泉水姑娘同学们舍不舍得它停下来?在你的想像中,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哪些好事?
请用: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2.小组合作交流 例:1.泉水流进玉米地里,她看到了又高又直的玉米秆,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解渴,喝了我的水你们能长出更大的玉米棒。
2.泉水流进校园里,她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泉水说:来吧!来吧!我得水很凉快。和我一起玩耍你们会更快乐。六:总结:
14.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四
【教材分析】
《杨树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以“植树”为主题中的一首诗歌,这首小诗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形象地描述了杨树歌唱时的欢乐,赞美了杨树及像杨树一样虽然普通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品质。诗歌意境美,韵律强,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难度不大。可如何通过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弦,使“爱绿护绿”的思想随同文字渗入其内心深处,自然就成了本节课要攻破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我摒弃逐句逐段讲解的作法,而是注重从整体入手,注重以读为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成天”、“欢快”、“响亮”、“悠闲”等重点词来品析、体会诗歌内容;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角色置换“如果你是大叶杨,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感受杨树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关爱。我还在教学内容的开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即将学生的学习知识由课本延伸到课本外。课文虽写杨树,但不拘泥于只谈杨树,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像杨树那样为人们提供方便、带来快乐的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读本课的4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流利,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正确书写本课部分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杨树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树吗?
3、师简介杨树:这种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大叶杨树叶茂盛,为人们遮风挡雨,特别在夏天,是人们乘凉、游戏的好地方。(板:大叶杨)
4.导入:你们听过大叶杨唱歌吗?你们想知道它在唱什么吗?就让大叶杨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二、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准、读通诗歌
1.(课件播放朗读录音):请大家打开书21页,认真听录音。
2.请大家自己读读诗歌,边读边把生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
3.同学们,你们都找出了哪些生字词呢?
(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提醒难音,指名带读——齐读。
4.(课件出示生字)
我们来开火车,看谁认读得又快又准。
5.大家能正确认读生字词了,相信能把诗歌读得更准、更通顺。
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6.分大组比赛读诗歌。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创编歌词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从而感情朗读,并背诵下来。
2.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赞美所有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树。
3.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二、细读感悟,感情朗读
1.感知诗歌内容。
(1)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想想诗歌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班级交流。
2.学习第一节。
(1)你们从哪里看出大叶杨喜欢唱歌呢?
(2)(出示第一节)怎么说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演示重点词“成天”)
(3)生答后,师边讲述边引读: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就是没有风雨时它也——悄悄地唱。(演示“欢快、响亮、悄悄”)
(4)大叶杨就是这样唱个不停,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快乐呀!谁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
(5)我们也来当这快乐的大叶杨,一起读一读。
3.学习第二、三节。
(1)同学们,学了第一节,我们知道了大叶杨成天喜欢唱歌,
(出示二三节诗歌)请大家自己读读二、三小节,看看从这两节诗歌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2)班级交流:大叶杨唱给谁听?
(3)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书中插图及第二节文字)大叶杨在快乐地唱歌时,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在树下干什么呢?
②(结合看图)描述图意:在大叶杨下,学步的小宝宝和蝴蝶捉迷藏,老爷爷专心地下着棋,白发的老奶奶聊着家常,看了这个画面,你觉得人们生活得怎么样?(快乐、幸福、自由自在------)
③课文的哪个词写出了人们生活得快乐、自由自在?(演示“悠闲”)师:是呀,人们生活得很悠闲。
④师引读:看着人们在树下悠闲地生活着,大叶杨快乐地唱起了歌,
唱给------------,唱给----------唱给-----------
(4)学习第三节。
(出示图及第三节文字)大叶杨不仅唱歌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听,他们还唱给行人、太阳听,为什么呢?
(5)(出示二、三节诗歌)指导朗读:同学们,大叶杨把歌送给树下的人们,还用歌声唱出了对太阳的感谢,多懂事可爱。喜欢大叶杨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
4.创编歌词。
(1)(出示两幅图)同学们仔细看,在杨树下的草地上,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瞧,他摇摇晃晃的,在追着蝴蝶呢!如果你就是大叶杨,你会对小宝宝说些什么?
(2)你还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行人、太阳说什么?除了他们外,你还会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象拓展)
(3)班级交流。(鼓励大家回家写下来。)
5.朗读全文。
(1)大叶杨为人们创造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把这么动听的歌儿献给人们,给人们带来欢乐。想想:人们会怎样感谢大叶杨呢?
(2)男女生赛读。
(3)试着背诵下来。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杨树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方便、欢乐。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树也像杨树这样-----给我们带来快乐?
(生自由发言)你能具体说说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
2.师小结:是呀,我们应该感谢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乐趣,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15.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应重视主题,强化诵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多注重生字词的教学、重点段落的背诵,而忽视文章主旨的揭示。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段尤为突出。如《木兰从军》的教学,教师们往往先正音,对生字词征兵、名字、战袍、将士、朝廷等认读、笔顺、意义等的教学,之后读课文,写生字等大众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显然与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真正读起来,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教师将文章的主旨强加于学生,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把握文章中的意境,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木兰从军》中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尊老爱幼、爱国爱家、机智灵敏等,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小学生也会感到“云里雾中”。而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从中从字里行间感悟、深受启发,在心中构建完美的人物形象。如让学生阅读第二段,找一找最能说明花木兰从军的一句话。这样,通过对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和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情境导读
1.黄梅戏欣赏导入。请班级的两位学生男女对唱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个扮演花木兰、一个是刘大哥;如果班级中没有会演唱的,教师可以一人两个角色而演唱,或者利用多媒体而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正宗的黄梅戏。
2.情境法导读。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场景,如战急、征战、回家等几个特殊的情境,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降低阅读的难度。同时,教师也以此为依据,而有效导读: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很多,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了征兵的文书,文书上都有花木兰的老父亲的名字,花木兰劝说了家人,替父从军……然而,古代有“女不出户”之说,不允许女子外出,更不允许女子上战场,你想知道花木兰是怎样“替父从军”的吗?她又做出了哪些壮举?
(二)问题导读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呈现上一个环节中生字词的多媒体幻灯片,教师以“你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你能读好他们吗?”导读,并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如学生自读课文,之后交流:课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读中感悟
(一)抓住关键词领悟
小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从头到尾看一遍、读一遍就认为是阅读了,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教学的目标远远不止亦如此。教师应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如抓住关键词,而领悟人物形象和感悟文章的主旨。如“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教师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赫赫战功又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自主交流、畅所欲言。教师再给以总结:赫赫战功是说花木兰立下的战劳大,“披”“跨”“渡”“过”等传神的词语,言简意赅地将木兰从军的整个过程高度浓缩和概括,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这样,在导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走进文章的中心人物,走进文章的主旨。
(二)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文章阅读,一般来说有略读、细读、推断读等几种策略,而推断读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细读文章,从文章的字词、句子等进行推敲和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木兰返乡”一段,指导学生进行品读训练。提出具体任务:从中找出失败、丑陋、粗鲁、胆怯、惊奇、勇敢、秀美、看望等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词语训练
开展“我会说”“我会填”的活动,让学生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花木兰是一位________。她______、_______,在前线立下了_______。其实,她是个________的姑娘。这个环节的阅读教学,侧重于说话、写话练习,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能局限于课文,以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如根据阅读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等形式,低年级学生以说话、讲故事为主要形式。《木兰从军》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木兰说服了家人”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亲、姐姐、弟弟以及木兰,表演出木兰说服家人的情境:
父亲:“你是女孩子,怎么能出去打仗呢?还是我去吧!”
木兰:(拉着父亲的手)“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
木兰:_________。
弟弟:_________。
木兰:__________。
这样的表演是课文阅读的补充和拓展的必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策略。
16.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质量;策略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做课堂主体,以培养其学习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小学生个性的特点活泼好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这种特征教师必须积极整顿课堂纪律,要富有耐心的教育授课,通过眼神暗示、点名提醒等方式引导他们认真听讲。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做作业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比如书写马虎,不注意格式化,完成作业后不予检查。诸如这些现象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因此滋生惰性,进而制约其全面发展。故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教学研究,合理采取高效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策略
1.恰当提问,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合理提问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一般所提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具体情况。比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是否迷过路呢?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利用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诉说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性,也利于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这时教师再讲授文章内容,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相关问题,主动学习知识,进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角色扮演,增强效果
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新课标更加严格要求着小学语文教学,而这些要求极具多样化特征,故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其通过表演互动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所谓表演互动即课堂再现文章描绘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模拟该情境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学生表演过程中,对其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大有裨益,还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实现其团结合作精神培养。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鉴于文章原身为歌曲,教师可先向其介紹歌中场景,再反复放音乐引导其联想歌曲画面,继而经由讨论并辅以相关道具,将自身想象表演出来。由于学生对唱歌表演的兴趣非常浓郁,这样就能促进其深入理解歌曲场景,全面掌握文章中心意思,迸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的认识情境和理解文章。此外,表演互动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理解等。
3.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是关键,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才能更好实现自主学习,并深刻领会掌握高效的自学方法。当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时,应及时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其课堂参与意识。同时,教学中还要勇于打破常规,采取自主选学段落等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假如》一课时,可将课文分作若干段落,再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自主选学段落,以此促进各小组高效交流。可以说,在这教学中学生获得感悟理解,远非传统满堂灌教学能够达成的,且教师仅仅只发挥了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也只有学生敢于发现、提出问题,才会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动力,进而实现有效的主动探究。
4.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最关键在于教学氛围是否良好。故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引发其对教学课文的情感共鸣,并使其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比如,教学《回乡偶书》这首古诗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回忆逢年过节看到老家亲人时的心情。一旦学生开始讲述这些心情,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思乡情怀,进而逐步接触到诗人内心,更好的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而后续教学中学生也提出质疑:诗人明明回到了故乡,却还被被问及来自何处时,他应该很难过吧?对于学生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教师要予以积极恰当的表扬,再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诗人,对于小朋友这样问时,你会做何感想?又如何回答呢?由于诗人并未在诗中道出自己的回答,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再加上之前对诗人心情的感受,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古诗蕴含的情感。因此均表现的跃跃欲试,各种答案层见迭出,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创新教学,提高效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即识字教学。而针对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通过猜字谜的方式,促进学生识字写字。比如“一加一”谜底为“王”;“守门员”谜底为“闪”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猜字谜游戏,不但能令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妙趣横生,还能深刻理解并记忆字体字形。且长期以往,学生逐渐也能学会创编字谜,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充分思考联想到生字,主动创编有趣好玩的字谜。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创编优秀的学生,不限口头或实际赞扬,促使学生迸发强烈学习兴趣,进而大量创编字谜,如“一只牛”谜底为“生”;“一半水一半山”谜底为“汕”;“九十九”谜底为“白”;“一半红一半绿,喜雨又喜风”谜底为“秋”等。此外,小学生对竞争比赛的兴致相对高昂,教师可组织小组对猜字谜的比赛,使其发挥集体与个体的智慧创意,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来为各种小组加分,特别是课外查询资料,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的欲望,拓展其语文知识面。
三、结束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性格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其勇于质疑精神等,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宇波.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78-78.35.
[2]姜少霞.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6,(5):143,149.
17.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掌握积累“窜过”“ 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撒腿就跑”等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运用圈点标画、比较对照、前后联系等方法理解文本。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狐假虎威”本义和寓意。
4、学习掌握交互白板的基本用法,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1、识字学词。利用白板回放、拖动等功能,演示生字笔顺、词语搭配等。
2、理解内容。利用白板交互性强的特点,进行随机标注,深化理解。教学难点
“狐假虎威”本义和寓意。利用白板创设情境、点拨引导。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进入情境。
(用“探照灯”功能呈现情境图,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奇妙的森林之旅,喜欢吗?听说同学们要来,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呢那!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小
鸟、兔子、小鹿、野猪、刺猬、狐狸、老虎……)
(二)引出人物。
(拖出白板里的“田字格”,用“楷书手写笔”板书,对重点部首和笔画进行回放)跟老师一起写下它们的名字,“狐”,为什么带反犬旁?,“虎”,虎字头,下面是 “几”,第二笔横折弯钩要拖得长,就像老虎的尾巴。
二、初读课文
(一)了解主要内容
(呈现文本。)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二)检查词语
(创设小兔采蘑菇情境,运用白板“层叠”功能,将蘑菇置于词语之上,让学生通过拖动图片,模拟采蘑菇的感受。)同学们读的这么专心。小兔子特地从森林里送来了鲜嫩的蘑菇,作为礼物,奖励大家。听小兔子说,这些蘑菇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采下他们的时候,要把后面的词语读出来。请4位同学上来才蘑菇,其它同学读出词语。第一组(森林、狐狸、老虎、百兽)第二组(茂密的、狡猾的、大大小小的)
(三)词语搭配
(拖动词语,进行搭配。)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词语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做朋友,白板拖动。只剩下老虎了,能帮它找个朋友吗?(凶猛的)
(四)、连词成句,梳理内容。点明课题,理解关键字“假”
(呈现“假”在字典中的意思,在白板中选择“红笔”,勾画正确意思。)把这几个词语练起连,不知不知就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狐假虎威”。“假”在字典里有这样几种意思。(1)不真实的,假冒的;(2)假如,假设;(3)借用、借着。)在这里,假的意思是?
三、细读文本
(一)抓住“窜过”“扑过去”“逮住”等词语,理解老虎凶猛,反衬狐狸狡猾。
1、(呈现文本,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指名读。
2、(在白板中选择“红笔”,及时圈点词语,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这里面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你发现了吗?向老师这样在书上画下来。
3、把这几个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能读出什么? 你读懂了哪个词?把感受到的读出来。表现出老虎的凶猛。
(二)抓住2-6自然段中狐狸的话和老虎的反应,重点体会狐狸狡猾。
1、(呈现文本,指名学生在白板中选择“红笔”,画出三次话,并标上序号。)读读2—6自然段,把狐狸的话画下来,选择1名学生到白板上画。
2、(利用白板“放大镜”功能,呈现反问句“你敢吃我?”)狐狸说了几次话?狐狸第一次说了什么?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读中体会。这句话是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抓住“骨碌一转”“扯着嗓子”体会狐
狸装腔作势,读出狡猾。
3、(白板中选择“红笔”圈点老虎的反应 “一愣”。)这招管用吗?联系下文,注意老虎的反应。进一步体会狡猾,说了四个字,就让老虎愣在了哪里。
4、(文本呈现,抓重点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接下来,狡猾的狐狸又会耍什么花招呢?指名读狐狸说的第二次话。狐狸打着谁的幌子?(老天爷)。拿孙悟空作比较,一个名副其实,一个欺世盗名。狐狸有没有把老虎放在眼里?连百兽之王都没放在眼里,带上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5、(文本呈现,指导提示语“摇了摇尾巴”。)这下可把老虎吓懵了,咱们看看,狐狸摇了摇尾巴,又说什么?齐读。
6、(圈点6处“我”,强化认知。)快速读一读狐狸说得这几句话。看看用了几个我?只有58个字,一连用了6个我。一次一次地夸大了自己的口气,一步一步地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分角色朗读体会。
(三)找到7、8自然段中表现不同动物的词语,深化对形象和内容的理解。
1、(调整白板中“画笔”的颜色,分别找出不同的词语。)边读边想,分别用红、黄、兰彩笔画出描写狐狸、老虎、百兽的词语。指名板演。
2、(用在白板页面中拖动词语,进行归类。)屏显画出的词语。这些词语,与他们所表现的形象紧密相连。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主人吗?白板拖动搭配。
3、(文本呈现。)分别理解各组词语。老虎为什么半信半疑,东张西
望是在干什么?读了写狐狸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动物们为什么纳闷?又为什么撒腿就跑?是谁吓跑了他们?真正厉害的是谁?真正有威风的是谁?带上我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四、点题拓展
(一)齐读结尾。
(文本呈现。)动物们被老虎吓跑了,可是老虎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二)点题。
(在白板中书写“寓言”和“成语”两个词语,起到醒目点题的作用。)这就是狐假虎威。后来,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的人。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叫它,寓言。后来,这些寓言故事经常被人们使用,这样,狐假虎威,就变成了一个成语。
(三)拓展。
(随机在白板上书写学生谈到的寓言故事和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和成语?我们可以用课下的时间找一找,读一读,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运用了显示图文、书写字词、内容回放、对象拖动、对象叠加及搭配、选择多种颜色圈点勾画不同词语、探照灯、放大镜等
功能,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交互白板引入课堂,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次飞跃。交互白板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互动性强,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资源和内容,对于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优势。
交互白板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生成教学资源,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交互白板,是构建生成性课堂的良好平台,是教师教学的助手,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方美丽的锦缎,利用交互白板能为其“添花”;语文教学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利用交互白板能为其“点睛”。
18.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八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粗略地了解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认读、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粗略地了解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2、放音乐《小燕子》同学们注意听,猜一猜(小燕子)教师出示燕子模型
3、师语:小燕子还有话对大家说呢,想不想听(放录音)
录音:小朋友,你们好,我首先在这里祝大家过年好,我是刚刚从南方赶来找春天的,可是找着找着,春天不见了,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语: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小燕子找的春天已悄悄地钻进了我们的课本,请大家打开书,从文中把春天找出来,并且还要读给小燕子听,能行吗(同学们口答:行)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3、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识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并给生字找新朋友(组词)筛出难认的字,重点教学。如“羞、嫩、掩、溪、摇”等。
三、生自由识字
四、巩固识字
师语:刚才我们在文中帮小燕子找春天,现在,我们来找生字
1、师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进行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
1、自己读课文。
2、指导朗读:
师语: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读给小燕子听
(抽生读、生开火车读、分角色读。)
3、下面大家一起把我们找到的春天读给小燕子听,好吗
(齐读课文)
4、小结:
小燕子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还对大家说:“谢谢你们,相信你们以后会更棒。”
六、指导书写
1、师语:小朋友们,生字小朋友们玩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再次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3、教师巡视指导。
19.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九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总结06-10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09-24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09-2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09-23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07-25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06-2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9-0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简析07-30
人教版小学生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