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精选20篇)
1.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一
小学健康教育计划
瞿昙镇中庄中心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深化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拓宽学校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我校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根据教育局,卫生局和区爱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乐都区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学年的健康教育计划。
一、本健康教育主题
2013年,我校健康教育活动主题是:“预防疾病、讲究卫生、健康快乐”。
二、本学期健康教育目标
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学校健康教育“月月有主题、节日有安排”,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抵御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每月选择一个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四、活动形式
(一)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
1、每月免费下发两张健康教育宣传画(尺寸57cm×85cm),由学校在橱窗醒目位置张贴,每月一换。
2、围绕宣传主题,结合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讲座或广播电视等形式有效开展健康
七月八月 怎样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 旅游安全,游泳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安全上网,远离毒品,报警常识。使你的暑假与安全同行!九月 爱护牙齿。科学刷牙,维护口腔健康。科学护齿 终生受益十月 食物中毒的原因在哪里? 预防食物中毒,谨防人为投毒。放心食品 安全餐饮吃得放心,生活开心。
十一月 你的心理健康吗?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不怕挫折;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愉快人生珍爱生命 善待他人欢乐每一天十二月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了解艾滋病的知识、远离艾滋病。年终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健康行为,从我做起健康生命始于健康行为
瞿昙镇中庄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
2.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二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 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心态的改善,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发挥了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 处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干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 自身对于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强, 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身边环境的不同影响, 容易因为学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心理不健康情况的出现。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性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力求营造良好而轻松的育人氛围, 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打好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带有明确教育目的的,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
心理健康活动课目前大多由班主任进行, 因为班主任作为跟班老师最熟悉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干预。随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 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上, 也逐渐形成了突出活动形式创新, 引导学生心理状态的基本模式, 让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正面的学习与生活观念, 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近年来社会环境趋于复杂, 学生接触到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信息, 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中, 就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引导,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竞争意识进行合理的引导, 避免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个过程中, 交流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教师可以开展“说说你愿望”、“说说你的困难”等活动, 让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帮助小伙伴出出主意, 帮助同学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解决碰到的困难, 形成一种班级内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调整班级内部的学生心理状态。
四、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多样化
心理健康活动课突出了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师应避免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 实践中说教式的心理教育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 突出活动设计的教育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融合起来, 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在特别受到学生欢迎的室外活动设计上,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同手同脚”、“合作运球”、“拔河比赛”等一系列的户外拓展性活动, 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户外集体活动,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关系, 通过集体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向学生传递团结、集体、竞争的观念, 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更强的竞争意识与主动性。
五、注重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中, 教师也许注重家教合作的独特作用, 设计合理的活动内容将家长也纳入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中, 向家长传递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长呵护的理念。在实践中, 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时进行旁听, 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让学生家长知晓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要求家长更多的给予学生激励式教育, 避免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挫折感, 影响学生的健康心态。
六、发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核心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品质。心理活动的课程内容, 需要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寻求突破。紧紧把握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脉搏, 让心理健康活动课真正的围绕学习的心理困扰与困难展开, 发挥实际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 也要更多的以各类活动的形式来开展, 教师通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保持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期待感, 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掌握和了解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新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况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 22:17-20.
[2]肖新燕, 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 2007, 06:94-97.
3.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中,我们对“如何有效地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这类问题,常常因为面对的学生过多、学生兴趣不浓,感到力不从心。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全面、深入渗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文将以课例《换把椅子坐一坐》《认识我自己》反思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堂的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贯穿于心理健康活动课堂各个阶段
1.团体热身阶段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节课的效果。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情景、故事、游戏、类比、启发、音像、图示导入等。
如,《换把椅子坐一坐》一课的导入,“比比哪个苹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好奇心进入后面的环节,现实课堂中,我左右手各拿一个苹果,让学生进行观察后请个别同学上台来观察,从而得出到底哪个苹果好。这样的演示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到底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而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翻转技巧,将苹果图片展示在PPT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进行观察了。“撕纸游戏”,通过教师说,学生做来完成任务,最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为了更好地分享和对比,就可以把可能出现的形状拍成图片,在PPT中展示,学生对比。这样良好的导入融洽了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引发学生表现欲,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2.团体转换阶段
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中于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换把椅子坐一坐》这节课中,“我是森林冒险家”是需要学生先进行自我选择,后小组讨论,为了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不仅制作相关森林场景的图片,我还选择了一首符合意境的音乐,让学生有情真意切的体验,进而做出选择,并且思考理由。再比如,在《认识我自己》这节心理活动课上,我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画像”。在学生作画的时间内,我播放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详细具体的描绘,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好的反思,从而促进了后面分享环节的热烈展开。
3.团体工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提供讨论案例和材料,丰富活动课内容,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将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悟与现实中的自我进行对照。
在心理活动课《换把椅子坐一坐》中,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如何从模拟情境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换位思考,在上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生活情境的录像:小东和小西在楼梯口相撞后两种不同的表现。看了录像后,学生都尝试着运用课堂所学进行分析,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感受。这种巧妙地运用录像回放的手法,教育效果是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演练阶段,我事先利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模式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烦恼,制作成“烦恼树”,“树上”长满了小小的“烦恼果”,对果子进行编号,让小组选择号码,利用触发器,点到小果子,小果子就变大,这样就可以很直观看到果子上的烦恼是什么,而不会因为有些学生距离较远而看不清。再次点击大果子时,就在相应号码的小果子上显示出来。这种触发器技术的运用,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而且抽号码后知道题目的形式,有种神秘感,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是简单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4.团体结束阶段
活动课结束时,提出思考问题,课后延伸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不可缺少,否则这节课就不完整。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必须把课堂上的活动、感悟以及新的认知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形成心理素质。在这里,提出让学生尝试完成的活动作业,通过PPT展示的样例和要求,便于学生模仿,让学生有清晰、明确的理解,知道如何做。在《认识我自己》一课的结束部分,我通过视频播放心理健康手语舞《我真的很不错》,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结束本课,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活动中,教师要先示范,学生起立,精神饱满地用自信的声音喊出来,并做动作,一遍比一遍更有力量和速度,进而引发学生共鸣。
二、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的反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多媒体课件中集光、形、色于一体,能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因此,如果能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1.分清主次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多媒体技术,展示什么内容,如何进行展示。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在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
2.有机结合促进成效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件,力求画面简洁、主题鲜明,动态影像与音效适量,防止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与注意力分散。上课时准确把握好时间安排,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尽可能把教学环节明确标注在课件上,比如,快乐热身、共同探讨、引发问题、观点汇集、尝试实践、总结思考等,这样使活动课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活动氛围与层次更明显。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还必须会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婷婷.浅谈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
[2]邓公明.巧用信息技术,演绎精彩心理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总体目标
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三、工作要求
(一)以人为本、关注差异,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各校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学校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如举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设计主题教育、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活动课,并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宣传。
(三)加强学习、借鉴经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我们应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各校也应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大实验与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如心理咨询、开展个案追踪研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创造条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一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5.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本,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小学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总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努力以高尚的师德风范,责任心、爱心为学生心理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二、工作原则
立足教育,重在辅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三、主要工作
1、以心理健康课为主阵地,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挖掘校园一切可教育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日常文明良好行为、健康习惯的养成。
2、通过有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学活动,谈话法、书信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问卷调查法、问题辨析活动等教育教学形式途径研究搜集学生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整理馔写专题总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案例、理论的培训学习工作,做好教师对个性差异学生的调查辅导帮教工作。
4、建立各年级心理健康卡,通过学生填卡、添画、涂色、实话实说的个人艺术展示空间形式。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障碍矫治、调整、帮助、自救活动。
5、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各学科有机渗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针对低年级研究主题“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中年级“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心中有集体)。高年级“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信念教育、心中有祖国)和“青春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活动。
6、依托少先队组织,成立“儿童心理咨询室”通过主题谈话、游戏活动、跟踪服务等教育活动途径帮助缓解儿童心理障碍。
7、开展教师深入走入学生之中的心理咨询活动,切实在教育教学中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交流积累总结工作的经验方法及途径。
8、继续搞好“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案例收集”“心理健康测试”等常规工作。归整学生健康教育心理档案。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1、上好健康教育课。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六有”:即有教材、教师、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考核。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感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员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员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开展“世界无烟日”控烟宣传活动。
(5)食堂、小卖部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各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大雾、灰尘、噪声)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要求学生每天带整洁手帕或纸巾、卫生餐纸及口杯。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卫生、纪律示范班”的评选活动。使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建立健全小学生体质健康卡制度,分析体检数据;
(2)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到“三个一”,改善卫生室条件,以服务于同学,取得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4)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各班必须坚持每天的晨午检工作。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学期我将继续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扎实开展体育卫生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5.了解碘缺乏病的症状及危害,清楚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有关知识及危害。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2.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从选编课文到设计联系,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都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全册共有课十篇,该教材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六、实施措施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3.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活动,及时鼓励学生,帮助树立信心。
4.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七、教学进度
6.小学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篇六
《口腔卫生与保健》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2.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3.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发生牙周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教学准备:牙齿模型、挂图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水果。师:肯定很好吃,能不能一口吞了它?那该怎么吃?
2、咀嚼在哪里进行?(板书:口腔)
二、观察口腔
1、那到底口腔里有些什么在帮助我们咀嚼呢?
2、学生观察口腔。
3、学生汇报:口腔里有牙齿、舌头和唾液。
三、观察牙齿
1、在我们咀嚼食物时,第一个出场的就是牙齿。我们就先来观察我们的牙齿。
2、小组讨论:口腔里的牙齿该怎么观察,如何记录?
3、观察牙齿,画牙齿分布排列图和牙齿的形状。
4、为什么牙齿要有不同的形状?(能不能只有一种形状的牙齿呢?)
5、讨论牙齿的作用。观看录象了解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四、牙周疾病的发生及预防
1、出示牙齿挂图进行讲解
(1)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患牙周病的人往往由于牙石堆积和口臭,影响仪表和社会交往。
(2)、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龈、牙周膜以及牙槽骨的炎症。是由经常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牙周疾病的早期只侵犯牙龈称为牙龈 炎,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此时只要及时治疗,牙龈就可以恢复健康,否则可进一步发展成早期牙周炎,炎症累及牙周膜 和牙槽骨,牙龈 和牙齿可能分离并开始退缩。这时牙龈边缘下形成袋状称为牙周袋。内有菌斑及滞留的食物残渣,牙龈可发生红肿或流脓。因而有持续的口臭。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使病损停止不再发展,若不进行治疗,就要发展成晚期牙周炎,牙周膜 和牙槽骨进一步破坏,牙齿就要松动、移位、如不能通过治疗将牙齿保留时,就只好将患牙拨除后按上假牙。
五、如何保护牙齿
1、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器官。但有些同学没有保护好牙齿,导致蛀牙。
2、什么是蛀牙(龋病牙)?怎样才能防止蛀牙?
3、学习刷牙的方法:(1)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一定要每天早晚认真刷,尤其要刷牙龈缘、牙齿交界处及两牙之间容易附着菌斑的部位。去除菌斑才是口腔卫生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好果再配合使用含氟牙膏,效果会更好,因为氟可以抑制菌斑,从而降低细菌对牙齿的作用。氟还能预防龋齿,使牙齿坚固。牙刷要小头磨毛的保健牙刷。并要定期更换。(2)正确而有效的刷牙语法是竖刷法,即: 刷上牙外面时,由上向下旋转刷 刷下牙外面时,由下向上旋转刷 刷上牙里面时,由上向下拉动刷 刷下牙里面时,由下向上提拉刷 咬合面前后来加刷。
各部位重复刷8~10次,早晚刷牙每次约需要分钟。
六、课外延伸
1、写一条保护牙齿的标语,贴在你的牙杯上。
2、写几点护齿小建议给你的同桌。
七、教学小结:
7.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的初步效果 篇七
1 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具体做法
(1) 为保证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的顺利实施, 市疾控中心制定了《石家庄市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实施方案》, 并于2月20日在桥西区振三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领导、市内5个区疾控中心主任、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市疾控中心讲师团成员以及驻石媒体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市卫生局领导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动员,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健康社区行讲座。 (2) 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协调办公室, 各区疾控中心也明确专人负责协调市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系, 统筹解决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办公室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时间安排表, 明确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位置、联系人、讲课时间和对应的讲师的联系方式等, 发放到各区疾控中心和每位讲师手中, 确保讲课如期进行。 (3) 为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 市疾控中心成立了由32名具有主管医师以上职称, 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讲师团, 为社区居民每2个月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讲师分为健康素养、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5个专业组。市疾控中心还统一制作了授课内容以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的标准课件, 各专业组再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加以补充。为保证质量, 各组组长具体负责全组成员讲座内容, 严格控制讲座质量, 每期讲座前组织试讲, 力求讲座内容详实, 形式生动, 宜于居民接受。 (4) 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着眼点是促进个人和群体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 取得成效的前提是保证每次活动有较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各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活动的组织是保证健康社区行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活动举办前2d,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海报, 告知讲课内容和时间地点, 确保了社区讲课定时定点, 不空场、不缺课, 使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进持续开展下去, 满足了各类人群对不同卫生知识的需求, 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2 效 果
1年来, 健康教育社区行讲师团按照活动安排有条不紊地深入各个社区与居民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共开展讲座228次, 发放宣传单、健康用品4万册 (份) , 受益群众1万余人。据对参加社区行讲座的852名居民进行的健康知识抽样调查显示:98.0%的居民满意健康社区行这种健康讲座形式, 41.9%的居民能正确回答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85.4%的居民知晓高血压与食盐的关系, 有61.4%的居民已经开展使用限盐勺控制食盐的摄入。实践证明健康社区行这一健康教育形式能为居民把健康知识送到家门口, 深受群众欢迎, 但是由市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授课这种形式的投入产出比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8.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八
一、参评对象
全国各省、市、区、县、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科研和教学工作者。
二、评选办法
以各省、市、区、县教育行政、科研部门推荐为主,自荐为辅,由“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评审组委会审核通过。
三、注意事项
(一)被推荐或自荐的候选人请填写“‘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申报表”(请从心理健康网www.ourfeeling.com“健康杯”栏下载。申报表与下列资料一起于2007年10月31日前发至邮箱:xinlihuaww@163.com
1.个人生活或工作中的清晰数码照片2~3张。(拒收非数码照片)
2.800~1000字的自我介绍。主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工作成果。
3.个人业绩及专业技术职称一览表电子文档。包括时间、获奖论文题目和等级;或发表论文题目和刊物名称;或主编、参与编写的图书;或其他荣誉称号。
4.个人业绩及专业技术职称复印件(每页上均需有本人签字)于2007年10月31日前通过邮局寄至: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2506室 “健康杯”先进工作者评审组委会”。邮政编码:100089,收件人:吴文庆。
(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TOP TEN(十佳)人选将从“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中产生。不需要另申报材料。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2506室“健康杯”先进工作者评审组委会
邮政编码:100089联系人:吴 为
联系电话:(010)82563556、82563679、13311396959。
咨询电邮:xinlihuaww@163.com
投诉电话:(010)82562023
9.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篇九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计划《小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10.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十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开好小学生健康教育课。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确保开课率达到100%,保证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1、开足课时。健康教育课时数,各年级每学期在少先队队课课程中安排2课时开健康教育课。
2、做好健康教育考核工作。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考核评价工作,包括健康教育教学知识考核和日常健康教育行为考核两部分。
3、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
4、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有学生形态、机能统计分析,有改进措施。
5、学生体检和综合体质测评。按学校日常健康体检指标对学生进行体检,生成学生健康档案和学生视力监测统一报表。进行体能测试,生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测评数据并上报数据库。
(二)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要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主要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5)安全应急与避险: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医疗求助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2、定阅卫生健康报刊杂志,购买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2、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3、开展健康教育专题宣传讲座和健康知识竞赛。
(四)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11.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篇十一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
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是靠几次主题活动、几节教育活动就能养成的。关键是要靠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每个环节,对儿童随机地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在孩子进餐时指导他们爱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尽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体格锻炼,我们可以通过早操、体育游戏、运动器材等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健康教育内容应贴近儿童生活
德国现代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活动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教育就无法实现。健康教育活动,应让孩子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立足于生活体验,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三、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
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心保健教育,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孩子体质,即保健和锻炼并重。只重视体育却不重视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健教育;只重视日常生活中有碍健康的突发事件的补救处理,却不重视开展系统性的促进健康的教育;只重视通过“健康课”教给健康知识,却不重视通过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随机教育及时培养健康行为等,都是无益于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表现。
所以,如果进行分领域教育,首先需要明确规律和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教育意义,其次应当关注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尽可能挖掘每一领域教育活动的发展价值,不要人为割裂;如果进行综合教育,首先需要熟练把握各领域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域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寻找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将各领域教育加以整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发展是全面的和必要的。
12.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在本市民政局新婚登记 (本市唯一的婚姻登记处) 后是否接受了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各200对,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婚姻登记处“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接受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200对;对照组:未接受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200对;两组计划妊娠夫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情况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aP>0.05
1.2 方法
1.2.1 优生健康教育
本市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每天由妇幼保健院安排具有责任心、业务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为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开展优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 宣讲的内容包括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项目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关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咨询内容;引起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及其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还有如何进行预防此类情况发生等内容。
1.2.2 领取服务券
课后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可以直接在婚姻登记处的“计生窗口”领取“免费服务券”直接检查;也可以在户籍地计生服务中心领取“免费服务券”择时检查。
1.2.3孕前优生检查
驻“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核对身份后凭“免费服务券”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家庭档案, 检查完毕后出具评估报告, 优生医生进一步为对象进行优生教育, 为高风险人群提出规避风险指导, 并将档案返回各镇街, 由工作人员进行6个月的孕情追踪随访。
1.2.4 产前筛查
新婚计划妊娠夫妇怀孕后, 镇街工作人员再一次对其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的宣教, 指引对象按时进行产前筛查并发放“免费筛查券”。
1.3 效果观察
比较两组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的依从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依从性判定标准包括: (1) 完全依从:夫妻双方都参加国家提供的所有免费检查项目; (2) 部分依从:夫妻仅有一方参加检查; (3) 不依从:婚姻登记后3个月内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总依从率=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每组总人数×100%。重点病种产前筛查依从性判定标准:计划妊娠夫妇怀孕后到户籍地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领取本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券按时到定点机构接受重点病种产前筛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
观察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总依从率占95.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比较两组夫妇怀孕后行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的依从性
观察组夫妇怀孕后行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的依从性占97.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 对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全程实施有促进作用,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对, 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依从率较高,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孕产前筛查依从性率较高, P<0.05
3 讨论
优生健康教育是帮助计划妊娠夫妇了解并掌握优孕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从而使计划妊娠夫妇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减少或消除影响优孕优生优育的危险因素, 促使对象怀孕后自觉进行出生缺陷二级干预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 达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刘贤臣[4]认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特征、态度和信念、知识、治疗方案、求医条件和家庭支持等。最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在计划妊娠时就开展优生健康教育, 能有效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及怀孕后的出生缺陷二级干预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5,6,7];针对检查出可能影响优孕优生优育的疾病, 积极治疗, 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孕前消除已知的有害因素;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计划妊娠夫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接触宠物、农药等一切有害物质;孕早期生病应该通过医师的指导, 谨慎用药等;并进行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膳食以增强体质, 保证定期进行产检。本调查显示, 优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怀孕后进行出生缺陷二级干预产前筛查的依从性, 真正实现出生缺陷一、二级干预无缝衔接, 防止缺陷儿出生, 实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 优生健康教育显著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 通过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 把预防措施落实在怀孕之前, 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全程开展, 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因此值得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立新, 赵文忠, 张清健, 等.婚检率下降成因及出生缺陷干预对策.南方人口, 2010 (03) :13.
[2]江帆.组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全面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 (9) :516-519.
[3]叶玲.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3041-3042, 3047.
[4]刘贤臣.论病人的依从性.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88, 5 (4) :237.
[5]冯宏业, 秦静雅.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促进优生优育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6) :4860-4861.
[6]王奇玲, 郑立新, 唐立新.孕前优生保健服务依从性探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 (12) :855-856.
1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三
10月20日我们以“实现心理健康,获得快乐时光”为主题在各班级开展了班队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更多的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老师建议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努力做到我校的校训“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10月24日下午,我校又组织四-六年级学生参加了主题为“与人为善,悦纳他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这次讲座由担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黄艳老师主讲,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聆听。
此次活动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支持,特别是班主任按时组织学生到达活动地点。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此次讲座,并认真地听了黄老师讲述的小故事,并从这些小故事中思考出了大道理,进而慢慢总结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好办法。
14.安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四
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断提升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展开,普及心理知识,强化心理素质。
二、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
三、活动时间: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31日
四、参加对象:安固小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宣传
1、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3.10.8早晨升旗仪式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形式:国旗下讲话——宣布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公布相关系列活动。
2、活动宣传
(1)“心灵直通车”广播节目周活动目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心理活动周的宣传工作;介绍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校园中午广播时间
活动形式:广播关于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测试、心理短文等等。
(2)心理宣传黑板报活动目的:心宣传理知识
活动形式:每班出一期关于心理宣传的黑板报
(二)作品展示“心语心愿”展示
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形式:在班级祝愿墙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或对老师、同学的祝福,周一至周五展示
(三)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讲座
活动时间:10.13下午4:00——5:00
活动地点: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形式:现场讲座
(四)学生班级活动
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班会活动时间:周五(下午 班会课时间
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班会主题:各班可自行拟订具体主题。诸如: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学习指导、考试策略、潜能开发、青春期话题等。
2、、心理健康手抄报大赛
(1)大赛主题:心灵的故事
(2)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3)时间安排:10月20日—10月24日
(4)征文要求:思想积极上进,内容贴近广大青少年生活,具有较强校园气息,体现原创品质。形式多样、新颖活泼。
(5)征文内容:心灵讲述——个人成长经历的分享,如自己的心理变化以及相关的感悟和收获;我眼中的心理健康——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我与心理咨询——曾经接受过心理帮助的学生谈自己的心路历程,谈谈自己在经历挫折或困境时,怎样在个人的努力或他人的帮助下从低谷中重新站起来。
安固小学
15.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十五
1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 也是教育与文化有效衔接的体现。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占据首位, 由此可见, 只有“德”育到位, 才能谈接下来的教育。关于德, 在茶文化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茶文化结合了中国儒家思想等经典的传统文化和理念, 能够陶冶情操, 修身养性。茶文化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既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 又可以使教学得到应有的完善,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1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茶文化就像是一桌丰富的晚宴, 包含各种精致而美味的菜肴, 这些菜肴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而这正是茶文化的特色。茶文化涉猎多种学科, 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 有很大的功效。诸如古代的儒家思想、哲学、文学都与茶文化有关, 这些学科是文化素养的必备品, 也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可参考部分。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广茶文化,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能力, 对于茶艺、茶道、茶精神等有进一步的领悟。
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与其有关的许多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可以使茶文化中更多的文化知识被学生所了解, 从而使学生具有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同时, 茶文化涉及到的风俗、民俗、习惯等, 会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内容吸引学生, 催促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学内容,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具备乐观而强大的心理。
1.2 培养学生具备优秀“茶人”精神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 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 都倾注了茶人大量的心血。古有辛勤的采茶人哼唱着茶歌表达着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心情, 今有为茶而奉献终生的工作者, 这些人都是“茶人”的代表, 也具备着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其精神是从茶树的生长环境中引申而来, 不管面临多么恶劣的环境, 茶树也可以茁壮成长, 为人类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 为人类造福。这种精神与当代茶人精神一样, 具备锲而不舍、默默坚持的特点。除此之外淡泊明志, 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古有孔明茅舍挂茶联, 志存高远却也淡泊明志。苏轼《叶嘉传》也赞扬了茶的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等优秀品质。因此, 这种茶人精神需要当代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 从而拥有优秀的品质, 成为可造之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茶人精神,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从而具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追求方面亦做到更上一层楼, 做到志存高远。
1.3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茶道, 更是海纳百川, 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与做人的道理。关于茶道, 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各国人有各国的茶道说, 在我国, 茶道也因学者的说法而有所差异。不过, 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发现, 他所认为的最适合饮茶之人, 应是“精行俭德”。通俗来讲, 就是应内外和谐统一, 方可体会到饮茶的真谛。茶道, 其实就是一种通过品茶而领悟的道理, 并将这种道理付诸行动, 达到真正的境界提升。茶道启发人们学会做人, 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不断使自身完善, 因此, 应用于高校心理教育之中十分合适。学生需要通过茶道精神完善自我, 真正认识自己, 才会实现健康成长, 从而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
2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尚需要进一步探索。因为茶文化内涵十分广博, 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就完全展示给学生, 因此, 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教育, 其本质带有一定的限制, 这就需要通过相关对策实现高校茶文化的传播。
2.1 明确教育目标
任何教育都要明确教育目标方可进一步开展,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渗透茶文化, 因此就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方可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开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茶文化, 需要遵从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中国的茶文化而言, 只有体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进一步讨论其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第二, 明确茶文化在课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可以捕捉到茶文化真正的内涵。第三,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对茶文化予以系统、全面的渗透, 拒绝一知半解的教育方式, 使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茶文化。第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结合需要不断创新, 而不是生搬硬套其内容, 机械灌输。创新是发展的土壤, 这一创新离不开课程的内容和茶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教育中, 要力求内容具体, 充实, 明确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达到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在教学中真正渗透茶文化的理念, 使茶文化真正在高校中得到传播和发扬。二是要求学生具备将课程和文化进行整合的能力, 结合心理教育, 将茶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 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了解茶文化, 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多为学生被动听课, 教师主动灌输, 一节课索然无味, 也未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高校心理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否则, 茶文化的融入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画蛇添足。根据茶文化的内涵, 其涉及到的内容众多, 而且不容易完全呈现在课堂之中, 所以单纯的讲课并不能使茶文化得到有效的渗透, 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教师应从教学方式的更新中入手,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 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茶艺课程, 使学生参与其中。茶艺课程包括茶叶知识的学习、沏茶的技巧和礼仪等等, 再通过撰写心得报告的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茶艺的精髓。总之, 教学活动应围绕茶文化开展, 给学生多出更多学习和感悟文化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学习茶文化的氛围。同时,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茶文化制作成精美的课件, 做到图文并茂,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细胞, 使学生可以更好得学习茶文化。
总之, 创新教学方式, 是强化高校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 也为学生可以真正领悟茶文化提供重要的载体。
2.3 挖掘茶文化精髓
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中囊括了各种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 因此, 面面俱到的讲解很难, 需要从中挖掘出文化的精髓, 以供高校教师与学生汲取。首先, 茶文化基于其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从中抽出精华部分并不困难, 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文化素养而言, 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 针对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深入挖掘和传承, 是当代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使命和义务。
在挖掘茶文化精髓的同时, 还应该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 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并且可以真正为培养学生成才发挥作用。茶文化具有其深厚的内涵, 但也需要与现代思想和文化融合, 真正做到取其精华, 弃之糟粕, 通过文化与文化的交融, 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茶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茶文化在高校的发展, 不断创新教学思路, 深挖茶文化精华, 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和文化的传承。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等待各大高校进一步挖掘。本文主要从探寻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着手, 进一步探讨了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进一步说明,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中融入茶文化, 可以有效推动高校课程改革, 增加教育的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实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车艳茹, 黄鹏宇, 刘金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基于TOPCARES-CDIO模式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4 (10) :112-113.
[2]吴风华.农业类高校大学生读者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主要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 :122+124.
[3]陈玲.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南方论刊, 2012 (2) :105-106.
[4]张晨露.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4) :143-145.
[5]齐爱丽, 周遵琴.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协同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9) :200-201.
[6]连红杰, 马骁, 宋玲.高校公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探索[J].科技资讯, 2011 (11) :237-238.
[7]周红, 杨丽君, 韦国娟.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8 (18) :109-111.
[8]熊慧素, 梁红霞, 黎玉兰.宽恕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135-136.
16.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 篇十六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活动主要是指幼儿从入园开始,包括就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等环节,直到离园为止的生活内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如:入园时通过儿歌《入园礼貌歌》,让幼儿知道要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要向家长说再见等;在盥洗环节教幼儿《洗手七步骤》,通过图片,让幼儿学会洗手;在上厕所时,通过示例,让幼儿学会穿、脱裤子等;在喝水时,通过儿歌《我爱喝水》,让幼儿知道喝水的好处;在午睡时,教会幼儿脱、穿衣服,按时午睡等。教师还需敏锐地把握教育契机,见缝插针地灌输健康教育理念。比如:及时擦鼻涕;勤剪指甲;在画画、看书时坐姿要端正,握笔要正确,手眼要保持一定距离等。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上好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要精心设计、上好健康教育活动课,促进幼儿体能和智能的发展。笔者在上《十字快递》一课时是这样教的:开始部分设计了师生听辩游戏,然后做一个活动操(主要是激发兴趣,做好热身练习);主体部分首先进行接力竞赛,讲解竞赛注意事项,教师示范后让幼儿挑战十字接力赛(此部分可安排向幼儿传授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品质,发展智力),同时要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让其通过体验加深学习;在结束部分,设计了背十字接力,并对活动做总结、点评(本部分的任务是使幼儿的身体和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肢体放松,较快地恢复常态,并进行简单的活动小结,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幼儿了解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及努力方向)。
在其它各领域渗透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和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各领域活动相结合, 能共同促进幼儿教育系统目标的完成,使健康教育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有其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积极寻求不同领域的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融合,构成幼儿园渗透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在教科学课《跳房子》一课时,在学生基本认识和区分左和右后,可以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向左跳三格,向右跳二格,使幼儿在区分左和右的同时锻炼跳的基本技能。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它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首先要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渗透健康教育理念,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游戏。幼儿体育游戏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主的有一定练习规则的体育活动。在平时的活动中,笔者非常重视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如为了锻炼幼儿跳的能力,笔者设计了“袋鼠跳跳跳”游戏,每个幼儿用塑料袋套在脚上向前跳或是把呼啦圈放在地上让幼儿向前跳;为锻炼幼儿跑的能力,笔者用小椅子设计了“障碍跑”“推着呼啦圈跑”“赶小猪”等游戏。让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和规则,并使之具有娱乐性和竞赛性,可以有效增强幼儿锻炼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幼儿园)
17.小学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七
我们学校在抓健康教育时,建立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中层领导会议,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保证计划任务的落实,为搞好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保证。
二、认真落实好学科教育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的必修课之一,教导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体育与健康课 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教导处还与其它课程一个样,业务检查时对健康教育课的备课、进行检查,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三、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卫生设施,与学生的健康专有密切的关联。学校的设备一切为学生着想,从坐的桌凳到照明设施,从环境到饮食卫生,都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评比,各种设施,人为损坏,照价赔偿,自然损坏及时维修,保证课桌凳、日光灯、黑板等常年完好。
四、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五、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和预防工作
防重于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方针,为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遵照上级指示,我们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每年上半年定期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并做好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通报,及时做好治疗工作
六、绿化美化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学校的绿化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环境创造了基本条件。
七、食堂管理常抓不懈。
学校食堂现有100多人用餐,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学校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制度,对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师生的用膳安全,从未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
1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2 篇十八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作法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战线。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1)团体辅导。利用每班间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在心理咨询室内设“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每年将对各年级学
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3、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4、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我们心理健康老师都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 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5、以“点”带“面”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这个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19.谈班级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篇十九
一发现问题, 明确目标
1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
观察法的特点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长期性的、累积式的考察和研究。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观察时, 必须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并注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其他老师的观察结果相比较。在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解释时, 应与学生所处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一贯表现以及学生的整体人格特征相结合, 防止得出片面的结论。在具体的操作上, 可采用档案袋记录的方法, 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或表现加以观察和记录。这样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做出正确的评定。
2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状况
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状况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问卷的形式;另一种采用会谈的形式。问卷形式虽然具有简便易行、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的优点, 但学生在回答问卷中一些涉及到个人真实想法的问题时, 可能会产生某种“掩饰”, 致使答题出现表面化、虚假化的倾向。这时可使用投射问卷。所谓“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动机和想法当做别人的动机和想法的倾向, 也即是所谓的“推己及人”。通过这种投射问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
当调查的内容比较敏感、调查对象有所顾虑时, 观察和问卷就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此时应选用会谈法。会谈不但可以通过言语交流触及和了解学生内心深处“不可告人”或“难以言表”的一些想法, 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非言语行为的观察, 体验其内在动机、情感和意愿的真实情况。运用会谈法必须注意以下一些基本技巧:如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和尊重的会谈关系, 在会谈中注意对学生的倾听, 当学生在会谈中出现“阻抗”时, 要鼓励学生把“心病”说出来。此外, 对学生的一些活动作品 (周记、日记、作文) 进行分析, 也是调查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
3运用心理测验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
心理测验是准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班主任在使用心理测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端正对心理测验的态度。一方面, 不要高估心理测验的效能, 将之当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 也不可认为其完全不可信, 仅凭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 (2) 慎重选择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方面, 所使用的心理测验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 对那些正规的心理测验也应根据不同的施测对象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使用, 而不可“千人一测”。 (3) 施测过程应严密规范, 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 尽量控制测量误差。 (4) 对测验结果要替学生保密, 对结果的解释应全面、客观, 并结合学生的其他表现, 不可采取“唯分数主义”的态度, 认为测验分数具有绝对意义。
二激发动机, 全员参与
1激发动机
学生的活动动机源自于其自身的学习、交往、发展等需要, 并以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有效地引起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动机, 教师可考虑运用以下方法: (1) 提出诱人的、振奋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知道活动的目标、价值。 (2) 形象地描述即将开展的活动过程的种种趣味, 引起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3) 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活动动机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激发学生去探索答案。 (4) 树立亲切感人的、具体实在的榜样, 引起学生学习、模仿的需要。 (5) 实行兴趣转移, 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过来。 (6) 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产生参加活动、接受教育的需要。 (7) 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渴求赞许等特点, 激发其参加活动的动机。
2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 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吸引学生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班级活动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有游戏活动、心理剧表演、主题辩论、参观访问、体育运动等。这里主要讨论两种:游戏活动与心理剧表演。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在游戏中, 学生能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境界, 揭开他们平时面对老师时所戴着的人格面具, 流露出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此时班主任应创设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 在活动过程中不应对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 否则会造成学生畏首畏尾。
心理剧表演是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为主, 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 把参演学生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中逐渐呈现于舞台, 以达到宣泄情绪、消除压力的作用。同时, 学生受到参演过程中激情的影响, 对所演的角色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 从而使参演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班主任在导演心理剧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发地参与表演活动, 表演应尽量能够再现日常生活的情境和真实的自我, 尤其应反映本人心理上的重大矛盾和冲突;对辅助性配角的选择应合理, 配角应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主角所处的真实生活情境, 使主角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与这种背景相联系着的内心冲突;在表演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 帮助他们把自己内心深处从未吐露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缓解情绪紧张。
三班级活动的体验分享及引导
“体验性原则”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把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在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理解、同化过程中实现“助人自助”。要让学生做到真情流露, 班主任就要营造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情感体验的心理环境, 否则学生有话不敢说, 或者言不由衷, 就不能取得心理教育的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真情流露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因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 它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尊重体现在对学生的接纳与关注上, 教师应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 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批判。真诚是信赖关系的基础, 对学生要胸怀坦白, 不要掩饰自己。班主任也可以以集体一员的身份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觉得可信可敬。
在班级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创立者艾利斯 (A·Ellis) 认为:人兼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使自己在快乐中成长, 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当人们用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逃避现实, 缺乏忍耐, 或苛求自己十全十美, 或自怨自艾。如果个体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取向而不能自拔时, 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心理的困扰和适应不良。贝克 (A·Beck) 的认知疗法也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而, 班主任在倾听、尊重学生表达情感体验的同时, 着力在引导上下工夫。一方面使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产生一定的碰撞;另一方面要在碰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中班级活动的评价
评价的过程, 从维列鲁学派的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来看, 就是心理的反馈调节机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因而, 在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班级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学生和班主任这两大要素。所以对班级活动的评价也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1班主任评价
(1) 班主任是否具有共情、真诚、尊重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人格特征, 能否正确、积极、主动地将这些特征外化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理解、信任和合作的师生关系, 能否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
(2)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能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能否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去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 增加他们的正向情感体验, 能否发现学生潜藏的各种能力, 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这种潜能表现和发挥出来。
2学生评价
(1) 学生能否自主地、积极地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能否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
(2) 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能否对自身心理与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 是否有优化和健全自身心理素质的态度和意愿。
但需要说明的是, 在班级活动中开展的心理健康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十分推崇学生的自我评价, 断定“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 这就是学生自己”。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 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炳楠, 陈家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2]吴增强.班级心理辅导:着眼于同辈群体资源的开发[J].思想理论教育, 2000 (11) .
[3]周东明.论学校和班级中的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青大师院学报, 1995 (12) :2.
[4]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李伟健.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7]班主任素质与班集体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8]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9]陈佑清.教育活动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0.如何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二十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课外活动;网络
现在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然而,初中学习是集体活动,学生所存在的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他们不习惯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等。再加上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在初中阶段发生重大改变,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情绪。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疏导他们的负面心理,就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帮助初中生获得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入了解、开展课外活动以及利用网络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浅谈在初中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发生身体变化,性发育也逐渐成熟,这使得他们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这种变化会让学生希望摆脱家长与老师的管束,他们渴望被当做一个成年人来对待。然而,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这种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使得他们出现情绪偏激、叛逆等情况。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在指导学生时就会不得其宗,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因此,老师要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与帮助。如果老师不是真正关爱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无法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有一段时期,我们班有两位学生总是顶撞老师,违反课堂纪律。在了解之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学生因为压力过大,从而出现这种反叛心理,另一位学生则是因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受到老师的轻视。于是,我帮助前一位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另外一位学生,我会多关心他,不仅在课堂上为他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还会对他进行课外辅导,并在生活中帮助他。如果老师无法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就无法帮助他们真正解决问题。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新课程强调要让初中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初中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并且会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调查初中生的特长,并根据他们的爱好设计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老师可以为具有书法才能的学生设计一个书法友谊比赛,让这些学生通过书法竞赛来发展自己的特长;老师还可以鼓励一些具有辩论才能的学生加入学校的辩论社;让一些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明白除了学习,他们还能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可以让他们在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或者职业规划的时候做出更好的判断。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网络中包括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及时、最广泛的资讯。因此,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拐骗等的案例,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另外,现在初中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在面临学业压力或者是人际交往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告诉老师或者是家长,甚至是无法对自己的同学表露情绪。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老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一个班级群,鼓励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或者是与老师单独聊天,把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抒发出来。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平时十分安静,不爱说话。有一次通过微信与我聊天,倾诉她的心事。原来,她与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和解。我为她提供了一些建议,鼓励她主动找她的好朋友进行沟通,如果是自己的错误,就要主动认错,还可以为她的好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这位学生采取了我的建议之后,与朋友和解了,我对她保证会保守
秘密。
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且利用网络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芬.教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34).
【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8-13
小学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06-20
金星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9-0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计划07-22
马家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20110-2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11-08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1-18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9-学校工作计划08-06
芜湖市浮山中心小学-学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0-19
小学生文明素养与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计划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