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委员会委员邀请函(精选8篇)
1.学术委员会委员邀请函 篇一
2014在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打算
聂宗瑶
2014年1月17日上午,在院书记、院长亲自关怀下,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如期召开。通过开会讨论、领导点拨与指示,初步形成共识:本届学术委员会要承前启后、继续做好自身的八项基本职责。重点围绕学院发展,在专业建设、学科引领中彰显凸现“城市管理”特征。
为此,我作为本届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从本人所从事专业和本人的工作经历的角度提出2014要重点做以下几方面的事:
一、完善和量化学院初中级职称评定标准。为了更加公平有序推进学院人才师资队伍壮大、合理、完善,在省教育厅职称评审标准基础上,制定符合我院特色、体现“城市管理”元素的初中级职称晋升量化评聘标准。
二、合理规划学院专业布局及确定新增专业门类与数量。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发展中,要对现有专业进行有序、合理的改进,即要向社会需求方向迈进、要向城市管理方向迈进。2014年新增3—4个专业,分别从城市管理的“人、财、物”管理三方面来确定专业名称和建设方案。
例如工科专业中涉及到城市管理的“物”管。其中的“物”实质就是城市楼宇建筑、市政水电、交通设备、公共安全设施等;其中的“管”就是围绕这些城市“物”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计与维护。为此,我们可以在现有楼宇智能化专业基础上,新增(城市)机电一体化专业。
三、加强学院教科研项目及资金的管理,提升学院教科研水平。建议学院加大校级教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建立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科研工作量的量化与支付劳务费制度。促进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
四、促进学院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推动学院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在学院的日常教学方面,配合教学督导,加强教学过程监督,主要包括听课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教学秩序督查制度;建立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设置奖项,与职称晋升、个人考核挂钩。
2.学术委员会委员邀请函 篇二
何黎明
副主席:戴
戴定一、崔忠付、周林燕、任豪祥、贺登才、蔡进
学术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佐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王健福州大学副校长
王国文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
王宗喜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
冯耕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朱道立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院长
何明珂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宋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院长
张舰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张际庆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錦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院长
李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士生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院长
拳厚圭上海市物流学会会长
汪鸣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汪晓秀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沈绍基中国仓储协会会长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功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杨长春对外经济贸易i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
金秀满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超峰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
恽绵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
洪水坤中国诚通集团总裁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夏春玉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
海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翁心刚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
黄远新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黄有方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谢如鹤广州大学 (商学院) 院长
缪立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薛世明大庆油田物资公司副经理
鞠颂东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I受
魏际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秘书长:
3.高校学术委员会再谋变革 篇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的2013年10月18日,教育部网站公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学校在作出教学、科研重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决策前,应当通报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提出咨询意见。学术委员会有重大异议的,应当暂缓实施。
上述规程指出,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含副教授)和其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人数应为不低于15人的奇数。其中,担任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行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得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3;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得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3。
2013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拿到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核准的第一批高校章程。
回归蔡元培式改革?
中国早期的近代大学创办人主要是满清政府官员,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官办官管”,校长由政府任命或委派,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行使全面的主导和管理权。“这种大学治理观念和体制,是今天中国大学行政化的早期原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本刊记者,高校行政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从苏联引进的党办教学和从欧洲引进的国家主义办教学的理念。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加大了党管学校的力度,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大量私立大学转为国立大学,最典型的就是当时的东北大学和厦门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维持高校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在强化对大学的管理。从1950年出台《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到1961年9月《高教六十条》,大学被赋予了行政级别,政府按照大学的行政级别进行资源分配,大学校长任命、专业设置、学位授予权、招生数量、就业分配、学费标准等事务也由政府统一管理,教师群体被排除在大学决策之外。
“这种管理体制使中国大学脱离了整个世界大学的主流---由专业人员来办大学,就是温家宝讲的教育家办学。我们现在的管理方式,投入很多资源,但效果并不好。”储朝晖说。
2002年,“以人为本”写进中央文件,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教育家办学”,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启动。
“教育家办学”,是为了把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剥离,实现学术自治从而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
有评论认为这是在探索回归蔡元培时代教授治校的改革。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大学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组成了由教授群体构成的大学评议会、教授会等,并将此列入《大学令》,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确立教授治校的第一个国家法令。
学术委员会在很长时间里是个空壳
事实上,改革开放后,中央就一直在探索高校体制改革的试点实践。
1978年,教育部出台《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提出要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学术委员会。后者的成立打破了学术群体在学术事务决策中的“真空”状态,但当时规定其对大学基本学术事务只具有讨论和审议权。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并明确提出要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党政分开、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5年的这次改革在储朝晖看来是当时引发教育改革动作最大的一次。全国近20所学校教授会等专业学术组织纷纷建立起来。“各个学校在探索内部管理改革的力度比较大。可惜最后没能延续下来。”储朝晖说。
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意见》,至此突出和确定了党委和校长在学校内的领导地位。
1999年,国家教委推行“985工程”,这项旨在提高和建设高校教学水平的工程,却因“将这些高校的行政级别提高到了副部级”的相应措施,备受质疑。
改革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高校行政化的色彩却愈加浓郁。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始终没能理顺。
储朝晖参与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体制改革规划纲要》的专题组讨论。他把《纲要》总结为多种意见的集合,但还是存在多种限制和制约。
“立意上有新的突破点,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学,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过去我们都谈国家的目标不谈个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来就是最大的突破。”储朝晖说,“但是没有办法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上形成共识,这并不是一两个人思想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制约和限制,很多人都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家都淡忘了大学的本质,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我们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许多人看的是外形,觉得有学术委员会的形式就行了,实质还是按照过去国家包办的教育模式办学,委员会就是个空壳。”
东北师大“铁三角”样本
在新世纪初首次试水成立教授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高等院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任务加重,学校就希望把管理重心下移。对大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办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是核心的内容还是学术决策和判断,必须得让教授在教学、科研、服务中有决策力。”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东北师范大学在院系一级设立了教授委员会,实行在教授委员会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成为当代中国设立教授委员会的第一校。
据刘益春介绍,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二级学科带头人,并赋予他们学术决策权,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要求他们对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负责。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工作内容和教授委员会并不冲突。
nlc202309021418
“教授委员会的核心职能主要不是管理,而是治学。‘教授治学’是教授委员会的本质,其内涵包括教授‘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和‘治教学’。”这是东北师范大学前校长史宁中对“教授治学”所下的定义。
教授委员会被赋予了八项权利,其中包括讨论确定学院发展规划、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等,还包括讨论确定学院资源配置原则,学院自主支配经费的人员工作考核、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实际上包括了最为重要的人事权和财权。
到2013年,教授委员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已经实行了13年,轮换了5届委员。但是终身制的规定也导致某些委员长时间工作产生倦怠,形成了某种利益群体。
作为全国首位公选校长,刘益春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教授委员会。为了保持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刘益春将教授委员会的终身制改成了轮换制。
“三年一届,可以连续做两届,之后必须退出,退出后如果老师还非常信任你,至少隔一届后还可以选。教授委员会的委员,我认为每次至少换掉三分之一。”刘益春说。
不断有新人进入,不给老委员形成利益群体的机会,教授委员会的运行更加科学有效。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享有决策权,决策发出后由行政班子实施,实施主体是老师,老师又来评价教授委员会---这种“铁三角”式的运行机制,是教授委员会能在东北师范大学成功运行13年的秘诀。
顶级大学先走一步
东北师范大学实验成功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等也相继组建教授委员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2009年深圳大学由26名“布衣教授”组成的“人事教授委员会”和“计财教授委员会”,他们不但对学校的人事选拔聘用和资金分配等有决定权,也有权质询院长等领导,被评价为“保证了学校重大决策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是向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迈进了一大步”。
对于类似的改革探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陆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二级学院的推广意义要大于在学校层次。因为在二级学院里,“教授共同体”这一在大学产生之初所具备的特征更容易体现,而目前在大学层面有难度。
“这些院校进行的改革创新都跟当时学校的情形分不开。责权利是一致的,制度都是相关的。”马陆亭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三分之一的人数设置,马陆亭认为是合适的。
“二分之一在当今情况下很难达到。高校的行政岗位和学术的关系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很难一下子突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本身是教授,也是因为优秀才被选拔到干部岗位的。而优秀是不是一定要选到干部岗位,这是个问题。以后高校管理要把行政人员路径和学术人员路径分开,让两者都能得到发展。”马陆亭说,“大幅度提高专任教授的比例,目前对大部分学校不太现实,但这是一个方向。”
“什么学校能先突破?像北大这样的顶级大学,很多教授并不一定要干行政职务,而一般高校的教授就愿意干。所以顶级学校可先走一步,地市级本科院校也可以走。我去过一些地市级本科院校,里面的教授地位是高于处长的。全国形成一个教授市场,地处在不太有利地区的学校,为留住人才,给予教授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大批量的中间类型学校,我个人观察,还是处长的权力大。对于这些学校来讲,教授并非稀缺资源。”马陆亭对本刊分析。
储朝晖则建议:“在高校已经过度行政化的情况下,可以在《规程》中明确扩大选举的范围,比如‘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数的1/3’这一比例提高到2/3,甚至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要真正地把学术委员会变成一个大圈子,而不是一个仅供行政差遣的小圈子,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学人的声音。”
按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改革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对三分之一人数的划定提出了疑问:“校长和各院院长本身是教授或院士,又当院长又当教授的人在这三分之一的比例中放在什么位置?这样的规定更多地考虑学术职务和行政职务一肩挑的现象,而从长远来看,担任学术职务的人不应再担任行政职务。”
王烽认为学术委员会必须是一个独立体系,这样才能有与行政机构讨价还价的能力,否则容易沦为行政部门的辅助机构。
“多数学校原来的行政体制没有变,多了一个教授委员会,就是多了一个咨询机构。这种教授委员会多数集中在院系,没有延伸到下一级。学校就这点权力,做加法不行,要做的是权力的转移,把行政部门的权力转移到教授委员会,行政部门要从原来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王烽说,“三中全会提出的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主要规范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可以延伸到政府和学校的关系,高校完全可以按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改革。”
在规范学术委员会之外,储朝晖还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来制约高校行政权力滥用的现象。
“在美国高校,董事会和专业管理人员之外,还有教师会这个机构的设置。美国教师联合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极大地维护了教师权利,如果学校侵害了教师权利,这个组织会发出调查声明,学校声誉就会受到影响,无法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所以在美国,学校一般不敢对教师采取越轨行为。”储朝晖说,“在中国,专业组织不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教师联合会在中国短期内很难推开。”
大学章程应该由人大通过
王烽向本刊记者总结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三个抓手: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基础。内部机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术委员会的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建设,要想体现教授治校,就得处理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
6所高校确立了他们的大学“宪法”,这个基础建立的是否稳固扎实,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内部机制改革。但是多数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章程的制定还有些流于形式。
“我们没看到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关系有什么实质的变化,也没看到内部管理体制有多么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变革。”王烽说。
储朝晖举例说,6所高校章程中的最终解释权是学校党委,他认为这种行政性的规定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
“解释权归党委,就证明章程是党委制定的。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章程一般是由大学所有成员参与制定的,连学生都要有参与表达的权利。”储朝晖说,“三中全会将管理改为治理,管理是一部分人管另一部分人,治理则是所有人共同治理,其中就包括学生自治。”
“中国大学里最大的问题是权力过度集中在管理层,在权力结构中,一般大学权力应该主要集中在基层。而现在我们集中在上层,上层又集中到行政部门。不能在行政权力结构下设立学术委员会。”储朝晖说。
“我主张大学章程不应该由教育部核定,应该由人大通过,才能起法律作用。中央直属高校就应该由全国人大通过章程,各个省办的学校就由省人大通过。”储朝晖说。
4.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篇四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9次会议于2012年1月1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廉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委员李鹤林院士等参加了会议。与会成员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孙军教授作的 “2011年实验室工作报告”,并对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讨论,认为本实验室工作在若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
(1)2011,实验室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在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力学行为的表征与评价、表层与界面材料及性能表征、高性能材料及其应用、严酷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2)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争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任晓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新获准立项,总经费3600万元,其中我室主持2个课题(任晓兵、李巨),憨勇教授作为主持人承担973 课题“医用金属材料类骨表面功能化构建及生物适配机制研究”(528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本新立项科研项目经费大幅攀升。
(3)科研成果方面,2011年实验室共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239篇,国内学术期刊论文50篇,被SCI收录215篇、EI收录17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高影响力杂志论文53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Chem.Soc.Rev.(1篇)、APL(7篇)、Nano Letters(4篇)、Acta Mater.(7篇)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授权发明专利45项,申请发明专利5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4)研究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优秀人才包括: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等优秀人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6名。陈凯博士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室内已有20人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实验室材料制备手段和表征评价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引进多台进口先进制备及分析测试设备,2011年新增30万以上大型设备6台,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学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篇五
一、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员,由各学科有代表性和具有一定学术权威医(护、药、技)师以及有关人员组成。是院长领导下,在医院管理建设规划等方面协助院长对医院实施学术领导的专业机构。
二、学术管理委员会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贯彻执行党对医疗卫生的各项方针政策,配合全院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开展积极有效地学术活动。
三、在开展学术活动中,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预防实践相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医学道德,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学术管理委员会的重要决议,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赞成票需达到委员数二分之一以上方能有效。
四、学术管理委员会对审议的事宜,一经形成决议应负责组织实施,如遇重大变更或较特殊情况,院长有否决权。
五、委员会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必要时主任可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召开会议。委员会常设办公室在医务科,负责执行委员会会议事项,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学术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审议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等;
二、审议医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三、审议新技术新项目、科学研究计划方案、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四、提出学术活动规划或建议,组织、协调和推动全院的学术活动;
五、受理有关我院知识产权纠纷的学术评议、审议事项;
六、审议有关重大奖励的评审办法;
七、评议重要的科研成果、新技术引进、优秀学术论文等的奖励;
6.2010年学术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六
学术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
1、今年我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技兴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以医疗质量为保障,以落实各项制度为基础,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在201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2、加强科技教育,使全院广大职工明确了医院开展科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院形成了研究新技术,创造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掌握新知识,促进了医院学科的发展。3、2010,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确定了《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等科研项目,并进行实施。
4、对2010年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了检查验收并进行了评估、分析,并进行研究确立、上报。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
学术委员会2011年工作计划
1、仍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科技兴院,不断完善科研及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制度。各科室要制定2011的科技工作规划、设想,同时要切合科室的实际情况,确定2011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计划,确定技术业务项目。
2、各科室将本科室的科研项目、新业务、新技术项目上报到科技委员会,具体报到医务科,资料要齐全,包括实施方案、推进计划、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医院科技委员会,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科室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会议研究讨论,确定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批准地及进开展工作。
3、对已确立的科研项目要按照推进计划在2011要争取出成果。
4、医改工作要在城市和区县进行试点工作,医改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改革重点之一,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万代的工程,任务艰巨,标准严格,无论我们是否作为重点都要有思想准备。
7.学术委员会委员邀请函 篇七
多年来,在住建厅领导的关心下,在智能分会的支持下,安徽省智能建筑行业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从企业规模上看,智能建筑双甲企业已达到8家;从市场形式看,安徽的企业已经逐步占据省内主要市场;从技术发展来看,各个企业承担了大批的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编制,新产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高峰,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积极引导并服务于我省智能建筑企业的发展。如安徽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技术纳入传统的智能建筑业务;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其信息化集成技术结合智能化技术成体系发展,硕果累累;合肥三川自控公司提出了间歇式照明的理念并推出了专利产品,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8.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召开会议 篇八
会议通报了八届常委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组成情况,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李静海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汇报了2011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汇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汇报了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2012年工作计划,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框架草案、关于调整年会举办时间和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相关事宜,以及中国科协论坛改版思路等三项工作。
专委会一致认为,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取得实效,学会学术部在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建设、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培育学会自身能力、推动学会多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将围绕“学会提升能力专项”,着重打造“引领计划”和“培育计划”,形成学会学术工作新格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2012年工作计划,对第十四届年会的主题和大会报告人进行了推荐,讨论了中国科协论坛改版思路,对论坛命名提出了建议。会议确定在2012年上半年就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状况进行集中调研。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学术委员会委员邀请函】推荐阅读:
学术委员会调整方案09-11
学术委员会会议记录10-08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议程07-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10-19
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的工作计划07-20
全国演讲大赛组织委员会邀请函10-27
学术论坛邀请函06-28
参加学术年会邀请函08-04
邀请函:学术会议邀请函07-17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汇总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