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三只熊

2024-11-04

大班音乐:三只熊(精选4篇)

1.大班音乐:三只熊 篇一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三只熊》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三只熊》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熊(英文名称:Bear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分布在北半球。

2.小班教案《三只熊》 篇二

“三只熊搬新家”的素材来自小班《学习活动》主题“三只熊的家”――用各种材料或玩具给大中小三只熊搭建一个家。该内容涉及两个学习重点:其一,关于大小、数量以及简单关系的知识与经验:其二,关于合理利用材料、玩具进行构造与搭建。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这两个学习重点进行了整合,以实现教材赋予的要求。

分析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在上学期的主题课程教学实施后,幼儿开始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初步学会对5以内的实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说总数,会区别、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及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会简单拼搭。为此,本活动旨在让小班幼儿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在游戏情境中自主发现和主动探索,建构属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新经验。

活动中,我尽量让幼儿学会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尝试自主建构。通过比较法、操作法,在感知物体数量、大小、形状以及与三只熊的关系中积累经验。在“三只熊的家”主题背景下,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努力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再次,活动中通过与同伴一起搭建,让幼儿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搭建,幼儿已经会用乐高积木搭建床、桌子等。

2.物质准备:3个栅栏上分别贴有大、中、小三只熊,12个塑封气球(上面印有桌子、床),6个大箩筐(3个分别装有桌面和“脚”、3个分别装有若干塑料方块),桌子和床的`样式(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带你们到动物家去玩好吗?

1.这是谁的家(三只熊的新家)?

(1)哪个是熊爸爸?为什么?

(2)哪个是熊宝宝?为什么?

(3)熊妈妈比谁高?比谁矮?这句话有点长,谁会说(熊妈妈比熊宝宝高,比熊爸爸矮)?

2.三只熊搬进了新家,可是房间里没有桌子、没有床,什么家具都没有。今天我们就来为三只熊做桌子和床,好吗?我们要做几张桌子呢(3张)?几张床呀(3张)?

二、共同搭建

1.分组:每只熊只需要4个小朋友帮忙,请你们把话听完整后再去做准备。

(1)愿意为熊爸爸做事的小朋友,请把你的小椅子放在红火车上;

(2)愿意为熊妈妈做事的小朋友,请把你的小椅子放在蓝火车上;

(3)愿意为熊宝宝做事的小朋友,请把你的小椅子放在黄火车上。

2.出示样例:

(1)三只熊喜欢什么样子的桌子呢?

(2)PPT出示桌子:这张桌子有几条腿(4条腿的方桌子)?

(3)PPT出示床:三只熊喜欢什么样的床呢(有一个靠背和一个床板的)?

3.分工:你想为三只熊做桌子还是床呢?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那里有漂亮的气球,你可以去挑1个你最喜欢的气球,气球上面会告诉你,你是做桌子还是做床。

(2)每个小朋友去拿1个气球,拿好后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4.按气球上的提示两人一组搭建桌子或床:

(1)气球上显示做桌子的小朋友请举手?(熊爸爸2个……)

(2)气球上显示做床的小朋友请举手? (熊爸爸2个……熊妈妈2个……)

(3)三只熊要求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搭一样东西,你们能两个人一起搭1张桌子,两个人一起搭1张床吗?

(4)幼儿按气球上的要求两个人合作制作,并暂时将气球放在椅子下面。

三、动手操作

1.搭建桌子

(1)教师明确搭建要求:

A.搭桌子的材料在这里(靠窗)。

B.请将桌子搭在蓝点点的地方(提示搭建的位置)。

C.建构前思考:仔细看一看熊爸爸喜欢几号箩筐里的材料?熊妈妈、熊宝宝喜欢几号箩筐里的材料(提示:要求幼儿目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提问:

A.熊爸爸喜欢几号箩筐里的材料?为什么?

B.你们选择的箩筐对吗?是不是分别适合三只熊的?是它们都喜欢的吗?

C.哪张桌子最高?哪张桌子最矮?熊妈妈的桌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3)小结:熊爸爸长得大,它用的桌子要又高又大,大桌子就要用大的材料;熊宝宝个子小,所以可以用小桌子。这样搭出来的桌子才是适合三只熊的,是它们喜欢的。

2.搭建床

(1)教师明确搭建要求:

A.搭床的材料在这里(靠墙)。

B.请将床搭在黄点点的地方(提示搭建的位置)。

C.建构前思考:仔细看一看应该选择哪一个箩筐里的材料?搭床的时候数一数一共用了几块积木(提示:可以先观察图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提问:

A.三只床一样大吗?

B.搭熊爸爸的床用了几块积木?(5块)

C.搭熊妈妈、熊宝宝的床用了几块积木呢?

D.都用了5块积木,为什么搭出来的床会大小不同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3)幼儿探索与发现:

幼儿可能回答:搭熊爸爸的床,用的都是长方形积木,所以床就大。搭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床有长方形、有正方形。搭熊妈妈的床长方形用的多。搭熊宝宝的床正方形用的多……

搭熊宝宝的床

(4)小结:原来,搭三只熊的床分别都用了5块积木,因为选择的积木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搭出来的床大小也会不一样。

3.三只熊的早餐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是,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

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熊的故事进行改变,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一,活动目标

1.通过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多少,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6个苹果及三只熊的地板一张,ppt 三,活动过程:

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 “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欢迎他

们吧!今天我们班除了爸爸妈妈来之外,还来了小熊一家呢?我们一起去看

看小熊家里有谁呢 播放PPT。

师:小熊家里有谁呢?

幼: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师:哪位是熊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幼:穿蓝色衣服的,因为他长得最高

师:哪位是熊宝宝,为什么? 幼:他最矮

师:哪位是妈妈

幼:因为她最漂亮,她长得的比爸爸矮点,比宝宝高点

小结:熊爸爸长得最高,熊宝宝长得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小熊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

1、引导语:今天,小熊一家来到我们小(3)班还没吃早餐,虞老师给他们准备了三只碗?我们怎么来分给他们呢?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大碗给爸爸,红色的碗给爸爸)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不大不小的碗给妈妈,绿色的碗给妈妈)

宝宝呢?

(最小的碗给宝宝,蓝色的碗)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1号瓶的给爸爸,因为他最大瓶)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3号瓶给宝宝,因为他最小瓶)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2号瓶给熊妈妈,因为妈妈最爱美吃的不多也不少)

4、小结:一般情况下,熊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熊妈妈爱美吃的不多也不少,熊宝宝最矮,胃口也最小,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少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请个别幼儿示范,在让全班小朋友示范,慢慢的,就变细了(动作收紧)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请个别幼儿上来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一家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园小班教案《三只熊》 篇四

进入冬天,天气变冷了,孩子们的穿着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于是我们的主题也 随之变化为《寒冷的冬天》。在寒冷的冬天中,有三个很令人关注的节日:圣诞节、元旦、春节,这三个节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新年”。“新年”是一个大家都喜欢,也很盼望的节日,连我们小班这些只有3、4岁的孩子也一直嚷嚷这要过新年,并从孩子们的言语中我得知,喜欢新年的最大理由是可以得到礼物,可以吃到好东西,可以玩好玩的东西。于是抓住“礼物”这个元素,我准备与孩子进行这样的一个活动。

在本活动中,我以“新年”为大背景,以“礼物”为引子,请幼儿为小熊一家的春节旅行挑选合适的鞋子。在活动中,我将挖掘各种资源,让幼儿与动物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各种资料对话,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挑选鞋子的过程中增加生活常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景中,为三只熊选择合适的鞋子,体验选购鞋子的快乐。

2、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大、中、小拖鞋三双;高跟鞋两双;大、中、小运动鞋三双。自制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新年礼物

1、前两天我们过了个什么节日?

2、我们一起来庆祝新年好

3、你有没有得到礼物?或者送给别人礼物?

二、小熊买鞋

1、出示flash动画,这是哪里?这是谁的家?

2、三只小熊真漂亮,他们身上穿戴了什么?(丰富大、中、小)

3、它们会去哪里呢?

4、交流讨论:

三只熊来到水果店:

(1)、三只小熊来到了哪里?这里有鞋子吗?

(2)、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

(3)、告诉三只熊这里没有鞋子,这是水果店。

三只熊来到服装店:

(1) 这里买什么?

(2) 这是什么店?

(3) 告诉三只熊这里没有鞋子,这是服装店。

三只熊犯愁了,怎么办?到底去哪里买鞋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三只熊来到了鞋店:

(1) 这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出示拖鞋、高跟鞋和旅游鞋)

(2)幼儿交流讨论:给小熊选怎样的鞋子比较合适。

(3)小熊一家穿上新鞋子,高高兴兴地旅游去了。

5、小熊送礼物

上一篇:语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下一篇:3白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