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精选10篇)
1.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一
课题:9穷人(第一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预习学案
1、搜集托尔斯泰的资料。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自由读词语,在字音、字形或者意思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魁梧:
抱怨:
倒霉:
忧虑:
呼啸: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写了哪些穷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篇课文围绕这几个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要讲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课文写到了那几幅画面?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说说。
4、同学们读了课文,那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
四、课堂检测
一、听写词语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l.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平静
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
5.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6.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摘录描写环境的句子。
3、有兴趣的同学选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等丈夫
抱孤儿 渔夫 桑娜
得支持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课题:9 穷人(第二课时)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二、预习学案
1、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2、勾画环境和心理描写的语句。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思考心理描写的作用。
3、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读一读,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你认为他们穷吗?课文以穷人命题有何含义?
5、提出不懂得问题。
四、课堂检测
小练笔: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五、课后作业
1、同步和三导。
2、预习第10课。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环境 心理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穷人》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2.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二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元学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转瞬即逝、璀璨”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4、学习重难点: 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句子,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预习学案
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cǔī xiào tián mǐn jīn mù càn
肖像 微抿 矜持 恬静 沐浴 璀璨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3)、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
(4)、我搜集的相关资料是:
三、导学案
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批注在书上。
3、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4、摘抄优美段落。
5、体会《蒙娜丽莎》对我的影响。
四、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读下面这段课文,在完成练习。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对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举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象征。
⑴、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查字典理解词义:矜持,选择第( )种意思。
①、怜悯②、自尊自大 ③、拘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转瞬即逝:
永恒:
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怎样的?她这一神情让人产生那些联想?
⑶、写写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同步、三导
六、板书设计
27蒙娜丽莎之约
概貌
具体---神秘的微笑
背景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粗糙到细致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3.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三
课题: 17、 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 星期 年10月 日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 凝( ) 杖( ) 魄( ) 峭( )
蜿( ) 疑( ) 仗( ) 魂 ( ) 俏( )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七、学后反思
4.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能根据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二、复习铺垫
请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1.486
2.903
4.765
三、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11页的例6,思考填空。
(1)、根据题意列式为( ),用竖式计算得出结果为( )。
(2)、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是( )位,题目要求我们得数要保留( )位小数,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的( )位,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是否满5?( ),( )。
(3)、所以0.049×45≈( )。
2、小结:
①、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的第( )位。
②、根据需要按( )保留小数的位数。
③、积的近似值要用( )号
四、巩固测评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解决问题。
(1)、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2.9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3.85元,买2.5千克应付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5.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五
学习目标:
1、 理解减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减法。
2、 经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
77-25= 65-47= 34-26= 57-32= 87-43=
二、自主学习
1、观看大屏幕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例1、生产了( )部动画片,生产了( )部动画片,20比20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435-322=( )部
竖式是这样写的:
4 3 5 从( )位减起
- 3 2 2
---------------
□□□
例2、比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式: 435-86=( )部
4 3 5 十位怎样算呢?
- 8 6
-------------
□□□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剩2不够减8,再从百位退1,合起来是12,12减8等于4。
2、笔算:
844-21= 355-123= 278-75=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 )对起,先从( )算起,再从( )减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
四、当堂检测:
1、笔算:
844-21= 355-123= 278-75=
406-102= 354-66= 480-85=
2、完成课本41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44页练习九第1题 。
五、小结
6.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六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36人,男生21人。上学期期末测试中“A”级的20人,“B”级的8人,“C”级的6人,“D”级的2人。从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灵活性的题目学生做得不够好,应用题的解答也不够好。整体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如:周超、顾兴灿、盛连龙、孟超等。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
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
七、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复习..............10课时
7.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作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教学难点
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夜的工作》,作者目睹了谁一夜的工作?(周总理)请在课文中找出作者看见总理一夜工作后受到感动的一个句子。
2、“劳苦”是什么意思?指哪一方面?“简朴”是什么意思?指哪一方面?“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既是本文的中心,也是作者对周总理的赞美的语句。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哪一段主要写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第二段)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边读边划出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语句,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举手提问。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没有呀,那老师来考考你们:咨询、审阅、浏览的意思,浏览的反义词)
(2)现在请同学来说说:哪些句子写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3)刚才这几个句子中,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指名回答:
A我喜欢“总理见了我……叫你”(因为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工作量大)(我从一尺来高这个词语感受到的)
B我喜欢“他一句……交给了我”(因为这些句子说明周总理审稿非常认真)(从看、画、想、问这些词语感受到的)
C我更喜欢“喝了一会儿……叫明了”(因为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工作时间长)(从叫明了感受到的)
3、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指名说)
a、抓住重点句子b、抓住重点词语
师:对,我们刚才就是抓住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4、现在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周总理生活简朴的部分,先找出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再想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8.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6-38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整理成果,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完善。
(可能出现文字整理和用具体例子并画图整理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首先让小组内后进生先说,有优生补充。给每类学生展示的舞台。】
二、智慧大冲关
师:下面我们进行智慧大冲关,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几关练习题,看你能冲到哪一关。
【设计意图:课堂上我不再把学生划分为几类,而是准备了几关练习题,让学生们各尽其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尝到冲关的胜利和喜悦。】
第一关:我学会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下面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15:3 20:4 0.3:0.4=3:4 a:b=1:2
2、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6∶1.8和0.5∶0.25 40∶80和1/2∶1/4
18:12和30:20
有A类学生读答案,C类学生补充释疑。
生1:3.6∶1.8的比值是2,而且0.5∶0.25得比值也是2,所以他们能组成比例。
生2:3.6∶1.8=0.5∶0.25因为他们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
生3:我们要区分好比和比例。比例是一个等式,比不是。
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叫做比例和比例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两种方法来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本课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提高。所以我把这一知识点设计成第一关。A类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B C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掌握多种方法。】
第二关:解比例,请独立做,比比看谁最认真。
X∶6.5=6∶4 5∶8= X∶16
由A类学生说答案,出现错题时给他一定的时间改错。
C类学生总结解比例需要注意的事项。
师小结:用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来解比例。
【设计意图:解比例是相对较为容易的练习题,设在第二关,是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冲过此关,享受冲关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第三关:请独立思考,有疑难点小组内讨论解决。
1、请大家用1,2,4,8这四个数组成一些比例
学生展示组成的比例并解释理由。
生1:我的比例是1:2=4:8因为比1:2的前后项同时乘4等于4:8
生2:我的比例也是1:2=4:8,因为比例的内项积和外项积都是8
生3:我的比例也是1:2=4:8,因为1:2= ,4:8=
师总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三种方法:①比例的意义;②比例的基本性质;③比的基本性质。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判断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生继续展示其他的比例。
师:前面我们利用4个数可以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并且从中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2、a∶b=c∶d,如果把a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比例成立,则( )
① b缩小到原来的 ②c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③d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④c缩小到原来的
【设计意图:稍微进行知识拓展,适当增加难度,为较有能力的同学设计。让他们翘翘脚才能获取知识的果实。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同时这里提供的四个数,每两个数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有意地降低了一些难度,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尽可能多写一些,尝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关:请自由组合,共同探讨,共同解决。
1、根据4×6 = 3×8写出比例,你能写出几个?
2、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3∶b=a∶8,你知道ab各是多少吗?
下课前2分钟,师出示本题的答案,请优等生们比较讨论。不做统一的讲解。
师:如果这道题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课后问老师。
【设计意图: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量,让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早早学完后就无所事事。设计较难的一关,开发他们的思维,并让他们养成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总结:新课标第一网
师: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随意挑选多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更渴望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上,我摒弃以往的通学通练的模式,而是将练习题由易到难设计成几关,前两关是基础题,后两关是能力题。如此,让优等生能攻克更多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冲关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还要再加强一些。第三关的题要再稍微降低一些难度,让A层次的学生有时也能做出来。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练习八》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课题:《分数乘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 小兴安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 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人教新课标四上《长城》教学设计
★ (第二课时):环形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9.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三、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π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S=π()2
(3)环形面积:S=π(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教学追记:
10.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十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自学数学书P11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一、复习旧知:
55-30=84-30=73-40=
24-5=19-4=43-7=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二、自学导入
1、引入导学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
65-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你怎样计算上面的算式?请写下来,并把思路写下来(把什么分解成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请写下来告诉同学们。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四、小试身手,相信你能行。
1、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完成课本P11页的做一做。
【伯牙绝弦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计07-1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08-14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08-22
第八课时:比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09-25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6-23
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8-29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学设计)06-16
关于俞伯牙的故事-伯牙绝弦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