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2024-06-14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精选12篇)

1.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一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孙燕

(陶都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作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作如下探索:

一、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比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重财薄义时,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曾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有一学生当即脱口而出:“爷爷刚从乡长的位子上退休,过去常登门的叔叔、阿姨,便都远他而去、无影无踪,是不是也是一种人情冷漠呀?”只有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环境、学生才会想说敢说、想说就说,想说能说,课堂上才敢于思考,善于钻研,创造力怎会产生不出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气氛和谐:课堂上要充满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

②情绪热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没有“旁观者”,练习中要经常出现师生讨论、评价、争辩的场面。

③深刻扎实:教师在课堂上要步步诱导,深入浅出,学生要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④师生平等互爱,乐教、乐学、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语调和体态形象去渲染气氛,达到“乐教”状态让学生愿学、乐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形成良好的“勇于比、闯”的氛围。

⑤构建良好的场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⑥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选择宜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心理意向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思维演讲”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练中达到人趣、人情、人境,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课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在学习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时,讲到“天上的街市物品摆放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如何美丽。”我曾说:“如此良辰美景,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的在天街闲游,天上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呀!······”正待继续往下讲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织女被关在天牢,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会自由的闲游呢?”这一问,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真是唇枪舌剑,有的争的脸红脖子粗,经过这一争议学生们都明白了:其实这是诗人的一种大胆想象和对原传说的改编,正好表达了他对一种幸福、美好、自由的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经过学生这一质疑、探究,诗歌的主题自然就明白了。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帮助者和问题设计者、指航者、导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才会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极大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让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例如在《心声》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他朗读?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近李京京,了解他性格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学生凝神听着,若有所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指点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并把阅读的点滴发现写在字里行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揣摩语意,感受体验李京京丰富饱满的形象,要求“以‘假如我是李京京······’为话题说一段话”;在阅读欣赏中,我以真诚的期待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

最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李京京形象的短评。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寻求感情上的渲泄。在这个时候,我欣然地抓住教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在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中真正实现主体性的自由阅读。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生成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使信息实现“零距离”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秋菊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二

一、课标对自主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重视感情的体会对文字和语言的使用进行积累,锻炼良好的语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文学作品有浅显的理解,可以使用工具阅读简单的文言文。从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初中语文阅读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部分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推广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二、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分析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 自主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阅读效果, 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信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要改变语文的教学思路,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成以学为主,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1.了解课文 题目 ,锻炼学生看 到文章题 目后 ,结合题目 提出要知道的内容,一般文章题目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文章题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纲要,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题目提出问题。

2.文章内容 要预习 ,好奇心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从而解决学生盲目阅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让学生在深入 了解课文 内容后提出问 题。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经常没有办法抓住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鼓励,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困难,给学生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

4.给学生一些提示 ,让学生模仿 着提问。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示范。提出的问题要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问。

四、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探析

1.注 重 先 学 后 教 的教 育 方式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 学生就要有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在学习中不依赖教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先学后教。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不要对教学内容做过多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特的感受,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介绍, 学生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在教师的介绍下理解课文,缺少学生自己的理解,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性。

2.重视学 生 学 习 的 过 程

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活力,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要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身体验阅读的过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

3.为 学 生提 供 充 分 的 阅读 时间

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不能只是大致阅读一遍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如果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刻了解, 就没有办法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但是如果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独特的理解。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为了更好的实施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影响很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摘要:近年来,初中教育十分重视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确定了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先自学再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有推广的价值。

3.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新课改的实行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增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扩展性较强的语文教学。

1 自主合作学习含义及其特征

对自主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通常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中去,类似学习进度制定、评价目标设计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并不代表教师就要完全退出。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一种主动姿态呈现,更容易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感性体验。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2 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往往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无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机不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结果由于活动的时机把握不当,收效甚微。二是合作模式不科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将学生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使活动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三是合作规则不明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课堂上马上就会出现学生们热烈讨论的情景。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规则。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对策

3.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以学习写作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阅读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由整体感知到局部探微环环相扣,紧凑而有条理。对于重点内容——通感手法的讲析,教师可以采用由感性把握到理性认知的方式,层层剥笋,使学生对这一较难掌握的修辞手法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品味语言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从具体字词入手,学习语言、理解文章的方法,是一种扎实有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2科学组建探究学习小组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合理组建探究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同时要借助合作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囚绿记》时,教师要求学生将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一是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二是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的;三是有生动细腻的描绘的。这几段中的句子有:“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者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等等。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既要抓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更要注意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表述。

3.3确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

教师要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就要确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1)明确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从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例如,根据情景练习语文造句,不仅要求学生按照语法规则“造”出正确的句子,而且还要“造”出合乎情景的句子。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繁星》一课的设计,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整体设计中,教师注意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教材的训练点,在例段和训练段中都精心设置了有效问题。同时,教师也较好地考虑到了学生增强自主活动意识的问题,使之通过默读和快速阅读的训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果长期坚持,就可以使平时的阅读与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可以让学生在考场上因训练有素而胸有成竹。教方法、长能力,这就是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4 结语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学生也要更加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刚.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D].延边大学,2010.

[2]佟征.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探究[D].渤海大学,2015.

4.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四

语文教学时间紧,内容多,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课外空间的伸缩性较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导向,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无比重要。例如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互相出题,同伴互答,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互批互改,使学生享受角色转换和得到认可的愉悦与自信,使他们由“能学”逐步过渡到“想学”,实现“会学”,最终达到“坚持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责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引导,因而大大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知识面窄,对有些知识难以理解,同时,课上教师对课堂的调控把握不够,学生活动时间与整个时间把握不够,再加上短时间内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形式,因此难以在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同时,由于书本材料和学生知识的局限性,需要许多课外的知识加以补充。而多媒体对于教师来说,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更别提学生在学习中的运用了,这也进一步让人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二、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展现自我。

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安排得比较多,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搜集材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知识,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知识积累的良好习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设计辩论话题。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针对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行为,在当时是合法还是非法的行径加以辩论。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加工与提炼,培养了口头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了根据需要选取材料,进行加工,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欲。

三、给学生设置疑点,让其追根溯源。

语文知识丰富,拓展面比较宽,教师单纯地罗列书面知识,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觉单调、乏味,产生厌烦,失去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常常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设计问题。以《春》为例,学生对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片面的表象认识中,对文章中写景方法的掌握也是零散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分析文章的结构上,就会在深度上有所欠缺。那么,如何挖掘知识的深度?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春》之所以吸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美,主要原因是什么?给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帮助他们总结出原因:

(1)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

(2)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3)写人与写景相结合。

(4)动与静相结合。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满足了其成就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

四、留足时间,让其自由分配。

传统教育下的“一言堂”已不再被学生所喜欢,更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现在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于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较为贴近,学生略知一二,但是许多理性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也不感兴趣。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对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安排与讲解,然后再进行小结与补充。

五、给学生创造环境,使其勇往直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不少学生感觉是在被迫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事倍功半。鉴于此种情况,新课改以后,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入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穿插少量的习题,展开比赛。

5.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五

广西兴业县蒲塘镇一中

卢光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关键词】习惯 培养 提高 语文能力

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几载了。这期间虽然也教出了一点成绩,可就是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就在我苦闷彷徨之际,结合我校县级课题《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成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每接一个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学习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妙对欣赏,“国学经典诵读”等等。这样一来,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为了一争高低,这样定会精心准备,活动中你争我抢,唯恐落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此外,兴趣还来自成功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赏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功感就会大增。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经常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篇、名段,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领会语言学科的博大精深,学生自然就会有深入学习的愿望。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语文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等等。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而且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种做法是由我校作为农村初中的学情决定的。我曾对我校初一年级新生3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285份,内容主要是家庭拥有各种书籍数量、家电数量、机动车辆数量、学生看课外书籍数量等调查。调查结果是家用电器、机动车辆等的使用较为普及。大部分家庭已处于或正向小康过渡阶段,但作为书籍这类文化必须品在农村中的拥有量却廖廖无几,让人堪忧。我校学生大部分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令人震惊:初一年级新生经常看课外书的有55人,偶尔看看的90人,从来不看的155人。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被电视剧占去了,据统计,300人中看过《新环珠格格》的有270人,假日、休息时间大部分被连续剧占据,追星厌学就成必然。再加上农村家长的重视不够,不懂得辅导与约束,大部分学生学习惯的培养都很差,因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相对较差,阅读面窄,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由此看来,我校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确实是迫在眉睫。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唤醒它、迫使它加强工作。他又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更需要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而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一进中学,我就让学生每周做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书摘录。要求他们课外去学校图书室读书看报,从做读书摘要开始,到写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只要是日积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

读,学生的头脑就会丰盈充实起来。我还让他们每周背一首课外古诗词。“厚积言有物”,积累对于知识面本不宽的农村初中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好准备。到初

二、初三时,阅读已成了学生们课余的重要活动,许多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已不再陌生。

第四、培养学生诵读文章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了读与理解文章的关系。朗读是分析的基础,古代私塾先生教书,就靠学生反复诵读后硬背下来,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见古人重“读”是有道理的。读有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初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就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背背精彩的语段,潜移默化,积腋成裘,这些东西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第五、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只要做好这一点,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知识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人、事、景、物等等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我每周统一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200字以上的周记,每两天写一篇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学生随心而至,多写真情实感,入情入理,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练笔生花”。因此,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作文是练出来的。

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的主体性

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的主体性行为习惯,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质疑、探讨、求解。最让人难受的语文课一定是学生规规矩矩、一言不发,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因为它使教学本末倒置,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要平等地参与学习的学生。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读读、议议、评评,说说文章的写作特色,记记文章的佳词妙句,写写自已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为文章的思想感情所感染,模仿、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互帮互学,共同质疑解疑,各抒己见,思路开阔,见别人之未见之妙,明他人未明之理的情景也就常有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七、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欧阳修、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名作,正因为他们对自已的创作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修改是完善写作的关键,在反复的修改中使自已的写作能力提高。让初中生修改作文,首先明确:改什么,怎么改?通过学生自改和生与生互改、小组评比、佳作欣赏,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高。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赞赏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消除怕作文的畏难情绪。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就较大。

学语文的好习惯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再教给学生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教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和没预习上课的效果。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推荐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阅读中要引导他们不要流于故事情节,更要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习惯的养成总是存在一个以多带少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好学上进、有自信心、有自觉性,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管见 篇六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鼓励的微笑、温和的教态、高度的热情、亲切的语调与饱满的精神呈现于学生面前,才会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气氛才会宽松和谐,从而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自我发挥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营造,我在教学中,一般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然后让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结构, 扫除学习障碍,即预习。预习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预习和准备包括:回忆和接触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

二、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发挥创造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生疑,抓住关键点、疑难点重锤敲打。启发学生思考生疑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湖泊里,激起层层涟漪,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背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背影是在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下产生的? 这样的背影和主题有什么联系? 如果课文的主角是换成你和你的父亲呢? ”让学生置身情境当中,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当大家在讨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接近尾声时,一学生突然提出:“孔乙己是怎么死的? ”教师愣了一下,但他立即转过神来,并趁此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之死”,在读书思考、默想之后,有的设想出他饿死的惨景,有的构想出他冻死的情景,有的说他是疼死的,有的谈他又冻又饿而死得目不忍睹,而一名女同学则说他是笑死的……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对教师来说,尽管这个不经意的提问打断了他的教学流程,但是其效果又是远非僵死的预设所能企及的。

三、巧妙地设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需要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以情悟理。方法如下:其一可故事导入。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 你喜欢吗? ”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 ”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 (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其二可情境导入。平时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 然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 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英雄心的表现。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其三可趣味式导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导入时运用猜谜等趣味活动直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看 云识天气 》时可这样 设计 :“运动会上 都有它 (打一字)”,学生兴趣高涨地猜出之后,老师笑言:看来运动会与云卷云舒不无关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电教多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具体形象跨越时空的限制创设情境,再现各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较好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光、声、色融为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授《桃花 源记》为 例 , 教学中运用多媒 体辅助手 段 , 让学生先欣赏一 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美丽的与桃花相关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世外桃源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文字的韵味美,更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 燥的说教 课亦因创 设良好的 情境 ,引起学生 的愉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再以《邓稼 先》教学课 例为例 , 这篇课文 篇幅较长 , 而且距离 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内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我认为教师在新课开始,更应注意激发学生情趣,而幻灯片一通过文字性的一首诗导入,非但没有激发情趣,反而会增加理解难度。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剪辑播放一段“广岛原子弹爆炸实况”的视频,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结合情境深情地讲述课文背景,这样视频媒体和教师的声音媒体一下子就把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既便于学生理解邓稼先科研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便于学生认识邓稼先“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的奉献精神。 现在的初中教 育 ,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考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阅读,获取更多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为学生赢 得了更多 的时间 ,拓宽了学 生的视野 ,扩大了知识面。

7.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篇七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73-01

一、影响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影响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与很多,在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把注意力放在单词的记忆上,从而轻视方法和手段的记忆。他们看重课堂的学习效果,较少有人会在课外主动的进行复习。他们上课虽认真听讲,却比较少主动参与问题的解答。他们能认真完成书面作业,却不重视口头练习。他们看重语法的学习,却轻视实际应用,就是这些关于英语的学习陋习导致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二)学习方法欠佳

听、说、读、写、译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必学的五大板块,这五大块中各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对这五大板块进行针对系统的分析学习,只有掌握这五大块各自的学习方法,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成绩。然而普遍的初中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论是哪一板块都是一个方法,这样笼统的学习方法既吃力效率又慢,只有创新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的学好英语。

(三)教师课堂观念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模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这种模式,所谓的备课也只是抄教案,上课一味的灌输,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机械性的抄写,为应付考试而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忽视对学生的能动性及自主性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显然是缺乏活力的,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如果教师不改变这样的模式,那花再多时间精力也是吃力而效果毫不显著。

(四)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动机是力量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然而好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时,就无法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就欠佳了。只有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从根源上的让学生想要学英语,学好英语,才能让学生学好英语,而且这样的内在驱动力比外在驱动效果更活跃,也更持久。

二、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多年来,我国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下学习英语,学生们深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导致学生们普遍依赖性很强,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管理的程度也很低。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继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等待教师一字一词一句的教,要摒弃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再转变观念的同时,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倡导学生一句自己自身的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其次,再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安排恰当合适的课堂活动,以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再者,根据学生们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们可以纠正自己学习中所犯的一些错误。最后,巍峨让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展开,教师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及时的提供帮助和教导必要知识。要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教师就必须倾尽全力为学生制造积极的自主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二)优化教学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英语,最主要就是要营造出一个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主场就是课堂,因为大部分教学都是在课堂上实施,所以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把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技巧的教学,也要培养语言运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的模式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们能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针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让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上能够以激发学生动机为主、外在灌输为辅的教学手段,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的过程,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作为教师也应该动用自身可用资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制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里虚拟的各种真实模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内在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想要学英语,想想好,有着怎样强烈的学习欲望,才会自主积极的去思考和研究学习英语的方法和计划,这样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向着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去主动的实现目标。因此,激发学习的动机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突破点,教师应该动用受伤各种教学途径,创造机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开办各种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克服不良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应该督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为自主学习的最主要的障碍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使学生改变习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创造力。另外,还要注意关注学生自己的英语环境的自我塑造,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语言氛围,最后,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关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各种技能方面的难题,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自主愉快的学习英语,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驾驭这一门语言,可以学好英语。

8.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八

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景、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等。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准备课上交流,上课是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检查:“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一是哥俩在草地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我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要求体现兄弟二人的心里、神态,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相关的对话,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再回到文本仔细阅读,学生学文的兴趣是空前的,效果是极佳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直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喜欢的人、事、物、入手,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特别是中学生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性。一是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在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如果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教材距现实太久远,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们在讲读本课之前,可学生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利用这些材料,在加上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课就会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些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大量阅读打下基础。

三、要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 2 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清楚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慎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游园不值》一诗是,学生提出了“课文为什么用抠而不用敲呢”、“既然已经扣门,为什么久不开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进取精神,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合作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前些日子,北京特级教师杨丽娜老师在讲学时,讲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位教师在 3 讲完了《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生立刻举起手,大声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位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个案例说明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就会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9.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九

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与解决策略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这样的改变令很多语文教师一时束手无策。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由于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并消化吸收从而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更是欠缺。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途径、灵活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将这一学习方式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模式就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他要求教师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以前是被动接受的学生作为主体,学习方式变传统为合作、探究,这样的改变令很多语文教师一时束手无策。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由于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接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并消化吸收从而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更是欠缺。所以,我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深感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的理念在运用实施时较为困难。我一直在努力实践这一理念,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对同事们的观察总结,发现一堂语文课要是能充分运用好“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模式进行授课,就农村现在的状况来看,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这里提出来,供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参考。

一、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淡泊,学生无法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这种新理念将自主放在第一位,足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这一种新理念的基础和指导思想。而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虽然已意识到新课程提出的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已在摸索中前进,但部分教师仍对于放手学生实在不放心,总觉得靠不住。有的教师也试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孩子们合作、探究的机会,却不等孩子们得出结果就草草收场,统一答案,不给孩子们深入探究的机会。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授新知”是中心环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要讲得透,学生要集中精力听得明。只有讲透了,教师才会放心,才会省心。这种传统

很明显违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轻“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还有就是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有误,会导致课堂中学生热热闹闹的在一起探讨,结果得不出答案的现象。这主要是部分教师没有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诚然,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协调的合作省时高效。但探究学习应立足于自主探究,合作只是辅助的。只有在合作中人人都自主地完成分工的任务,才会有集体成果产生。如果都等着分享其他合作者的成果,就可能出现光热闹,没效果的局面了。

二、教师未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农村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得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细心观察,按类划分,因材施教。简单来说,学生的知识量、课外阅读储备、语感、理解力等不同,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让我们的教师很不放心,更谈不上“合作、探究”了。因为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合作”起来会较为困难,探究的可能性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很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还是认为先把文本分析透彻是硬道理,也就不管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谁了。

三、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他们也较难完成这种学习。农村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当地的学校完成学习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就是农村,他们中很少有人能经常接触大城市,也谈不上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连基本的课外读物都比较少。总体上来说,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课外知识储备上是远不如城里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量少,口头表达能力差,语文运用能力较弱。再加上他们相比城市孩子在性格上较为腼腆,课堂不好意思主动发言等等一系列瓶颈束缚,让这帮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失去教师的“填鸭式”知识填充,完全把他们推到课堂的主体中来,会使他们茫然惊措,不知何为。

这些问题都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去引导学生。因为这些都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顽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得靠每一节课上教师的“润物细无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是关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掌握、深化,这并不是说教师无所为。相反,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教师“主导”的关键就是问题的提出。只有相对有质量、有层次、有趣味的问题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一探究竟。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 2 的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哪些呢?首先得要新颖。只有新颖,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合作、研究得出答案。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的美在园林,苏州园林到底有什么特点?它的美到底在何处?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般设计,既提出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这时只需要将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自己去学就可以了。其实得以问促思、以问引问,层层深入地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各个问题上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便于学生探究。如讲《故乡》,针对开头写景部分提出如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合作、探究。再次得抓住契机,不能滥问。应该在关键处发问,问题设计要有深度,不可过滥,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学生张口就来,那就有悖初衷了。

五、实践机会少,探究性阅读无法实现。接受性学习的传统方式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的语句,倾听教师的讲解,背诵固定的答案。而探究性学习强调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查阅作家作品知识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些以农村初中的条件,很难达到。学生要想得到这些实践机会很少,往往只有通过语文教师的讲,才能帮他们满足这些知识。故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较为困难了。

六、评价单一,缺少激励。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问题,约翰逊等人提出过五条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五条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而我们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只顾及对学生的直接评价或指导,对他们的学习予以矫正和鼓励。其实,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明确目标、期望与方式,通过诸如小组评分、个别评分、两者结合等方式进行评价。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过程评价,这样便于教师监控学生行为,并能适当干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评估方式更要多样化。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简单点评,稍作补充。其实还可以通过测试、口头陈述等其它形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途径、灵活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相信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必将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0.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探析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情境

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基于这些教学目的的考虑,本文从设计情境、网络学习、任务学习和评价模式四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索。

一、设计情境,引出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创设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情景营造一种氛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意图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引出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教程过程中自主学习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创设有效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具体方法包括:(1)故事情境法。根据所学的内容设定一些有趣的故事内容,故事要以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娓娓叙来的讲授模式,通过计算机的功能作用来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学习的提情。(2)展示情境法。根据所学的内容教师要设计信息技术展示,这些展示行为让学生感到惊奇,然后听老师说自己也能够完成这些创作自然就会信心百倍,积极性高涨。例如:在进行图片装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现出优美的图片装饰效果图,让学生感受到美,同时拥有想要有这种能力的渴望感受。总之,情境设计不要脱离教学内容,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设置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实现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计算机操作活动,而网络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活用教材,不能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明白许多信息是要自己通过网络来获取的,这也是自主探索的关键环节。例如:教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建立图表》这节课时,由于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往往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进行网络搜集,利用百度或者搜搜完成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了解。通过在教学网站上分别学习、分类研究,配以适当师生互动,理解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知识性能目标。当然图表建立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要让小组利用网络收集到更多的操作方式,找出最为简便的形式,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问题选定源数据和选择图表类型。总之,这种让学生先自己分析掌握学习内容的方式要利用网络信息,当然网络上的信息量不是完整的,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结合教材进行补充,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完成学习探索,使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研究,不仅获取知识与方法,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共同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之后,教师要设计任务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真正的知识内化。首先,教师要设计能够分工合作完成的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讲Word文字排版的时候,教师要求小组完成一篇新闻稿的编辑、美工等工作。这样小组组长就会合理分工,设置新闻编写、排版、美工的分类工作,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同时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之后,通过分析,并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这样,可以跳出教材和课堂的束缚,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其次,在进行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设计任务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任务学习之中,用最大的信心和耐力完成任务。如:教学《文字的修饰》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修饰后的作品要展览,这样强烈的对比要求学生必须要搜集网络资料,联系自己的想象,拓展思维,设计更为精美的作品,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了强烈的愿望。

四、多元评价,总结所学知识

自主学习不可能是全部的自学活动,教师要参与其中,而最佳的参与方式不是直接插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之中,而是要通过评价来让学生找出自主学习仍然欠缺的地方,进行知识补充的同时反思学习方法。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三级评价模式:第一,教师评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同时要以鼓励为主,评价表现突出的组员。另外,教师要做好评价记录,便于整体观察每位同学的长期表现。第二,组内评价。组内评价要克服中学生拘谨的心理,通过网络制作文件夹记录小组互评情况。第三,学生自评。通过网络记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逐步完善认知结构。总之,多元评价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学习目标相联系,引导后续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并通过多元评价实现教学指导,最终使得初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1.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学生主体

一、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道德品德、健全人格、热爱生命以及人文情怀是党的教育方针中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每一个初中生能够从小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对生命尊重,包括对自我生命和大自然中所有生物的珍惜和热爱,这是学生善良品质培养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对自我基本的约束,保证自我行为不对社会造成伤害;同时,要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情怀,对周围的人和物进行关注和关心,形成热情而积极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核心素养是对素质的要求,但是其素质具体落实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

2.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在21世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家不断研究和更新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不同的研究充满差异也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知识要求,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只会更加多元和多样。以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要求为例,在19世纪和20世纪各国的教育目标都注重的是知识量的关注,要求学生能够知道和熟记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学作用,能够按照公式和原理解答相关问题;而在21世纪,各国知识基础要求更主要的放在知识的运用上,学生不是知道知识,而是能够自主吸收和内化知识,并熟练进行运用,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知识重建,具备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品质。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在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开始了第二次的学习热潮,亲身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教师的教研围绕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有被动的知识接受发展为有声的言语交流,由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转化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交流——课后延伸学习为一体的主动学习,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没有跟得上时代的要求,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认识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这使得在教学中出现新型教学模式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特征,表现为课前自主学习引导性问题封闭,课堂互动交流氛围活跃而无多样化见解,课后延伸学习仍然单一表现为习题巩固,学生的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素质改革的推进和深化,首要环节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开展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展开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新时代背景下是要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常规化。新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能力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探讨,但是其实施的前提都需要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初中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查找丰富的资料,为新问题的思考提供支撑,而信息技术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不仅是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而且是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地展开关于新知识的探索,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学有法,教学定法。在语文教学的中,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学生教师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来理解故事内容;可以通过比较故事情节前后的变化来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可以通过故事的一个关键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层地拨开故事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来表演文本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来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就是要通过逐渐递进的提问方式,来推进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搜集了有关白求恩的成长背景、事迹以及重要思想,在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问什么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做过哪些无私的事情,白求恩的伟大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层次化的分析和提高,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自然体验和感受也会更加深化,知识的建构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展开自主学习,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李瑞雪.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学周刊,2016,02:185.

12.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篇十二

摘要:德育教学在课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广大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方针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进行教学,使之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幸福成长

新课程改革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给了广大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教学上的自由,使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针。通过品德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向自主学习方面引导,改掉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一个学生的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鲜艳灿烂的小花,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前途光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句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走歪路和弯路,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反之,坏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大纲也指出,要求教师按照各个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根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以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好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想要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教师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做起。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多和学生亲密接触,学生和老师接近了,就能把他们的内心想法向老师倾诉,这样老师就了解和认识了学生,就可以因人因材来施教。根据我多年从教的经验,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在教学上成功、与学生和睦共处的最起码的.条件。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应给以恰当的鼓励和适当的支持,使他们把悲观变为乐观,这就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上开始转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有教学的策略

老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主动探讨,寻求最佳答案,这时候的老师就担负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实践是学生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注重道德实践活动的培养,这对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帮助。这门课对于广大品德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要多向老教师请教与学习,多看点与业务知识有关的书籍,多关注新闻要点,在课后要认真反思,赏析课堂上的得失,认真地备好课,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探讨,给学生营造出一节气氛热烈、教学质量较高的品德课。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要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教师要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使自己变成学生学习上的一位顾问,而不是主宰者;发现问题并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原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使接受型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索型、研究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为主体,老师教为客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围绕这个目标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5.总结

在德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相同的学习机会,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里快乐幸福地成长。

上一篇:在市政协一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审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