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图集大(5篇)
1.钢结构建筑图集大 篇一
我本人呢是学建筑专业的,对于其它不胜了解,不知道大家认为,使用CAD画图,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可能不同的,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住自己使用的CAD画图是什么目地。当初我学习CAD的时候真费劲了脑细胞,看了不少的书籍资料,还没少看相关CAD资源网站,光辉城市建筑资源网站就是我学习参考的对象之一。我们进入建筑工程设计,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实际上都要将某些设计思想或者设计内容表达、反映到设计文件上。而图纸,就是一种直观交流表达方式。
很多朋友接到一个任务时,准备开始画图了,不知各位第一步做什么。可能有很多人,直接就开始画图,但这不正确。应该是进行各种设置,包括图层、线形、字体、标注等等。进行各方面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各项设置合理了,才为我们接下来的绘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有可能使接下来“清晰”、“准确”、“高效”。
首先来谈谈图层。可以说,图层的定义,是整个CAD软件最为关键的设置,而我发现,我们公司的员工图层设置清晰条例的并不多。有时候打开某些同事的DWG图纸,一看,几十个图层,再一看,大部分图元都是在0层上,不禁哭笑不得。至于应该在不同的图层上的在一个图层上了,应该在一个图层上的又不在一个图层上,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图层的设置有哪些原则呢?
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的图纸,图纸上所有的图元可以用一定的规律来组织整理。比如说,建筑专业的图纸,就平面图而言,可以分为:柱、墙、轴线、尺寸标注、一般标注、门窗看线、家具等。也就是说,建筑专业的平面图,就按照柱、墙、轴线、尺寸标注、一般汉字、门窗看线、家具等来定义图层,然后,在画图的时候,分别应该在哪个类别的,就把该图元放到相应得图层中去。
只要图纸中所有的图元都能有适当的归类办法了,那么图层设置的基础就搭建好了。但是,图元分类是不是越细越好呢?不对。比如说,建筑平面图上,有门和窗,还有很多台阶、楼梯等的看线,那是不是就分成门层、窗层、台阶层、楼梯层呢?不对。图层太多的话,会给我们接下来在绘制过程中反而造成不便。
2.浅析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设计 篇二
【关键词】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设计要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求,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类型不断发展。现阶段,大跨度空间结构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有五种,即网架结构、网壳结构、膜结构、悬索结构、薄壳结构,另外还有一些结构形式是在上述五种结构的基础上组合并演变的新结构形式,也正是因为这些结构形式,使当前的大跨度建筑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网架结构的形式及特点
网架结构是技术人员根据某种规律将若干根杆件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网格结构,其中技术人员将这些网格结构组合起来形成多层结构,也就被我们称之为网架结构。其施工材料一般是由钢管或者钢材制作而成的。
1、网架结构的形式
网架结构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1)平面桁架结构,其中主要包括双向正交正放网架结构、双向斜交斜放网架、双向正交斜放网架结构以及三向网架结构等。2)四角锥体网架结构,其主要包括正放四角锥体网架结构、斜放四角锥体网架结构、星型四角锥体网架结构等。3)三角锥体网架结构,其主要包括抽空三角锥体网架结构、蜂窝型三角锥体网架结构等。4)正六角锥体网架结构。
2、网架结构的特点
在大跨度建筑结构中,网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传力途径简捷等优点。在其施工过程中,网架结构施工极其简便,极容易将结构定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达到美观的要求。另外,这一结构在施工中还能够为后期设备的安装作铺垫,提高了其施工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二、网壳结构的形式及特点
在大跨度建筑结构中,施工人员一般会采用钢筋混凝土、木材、钢材等材料进行网壳结构的施工。
1、网壳结构的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网壳结构可以分为球面网壳结构、双曲面网壳结构、圆柱面网壳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
2、网壳结构的特点
在对网壳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组成材料自重都相对较轻。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网壳结构的截面尺寸会明显的降低,由于壳体结构的外形具有合理性,因此它不仅能够合理分配内部结构的应力,还能够有效的保证其稳定性,在实际工程中,该结构虽然厚度小,但其覆盖的空间却非常大。
由于壳体结构的外形具有合理性特点,因此其刚度也非常大,该结构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材料,并且在整个工程中,因其厚度较小,承载力大,因此更加具有经济性的特点,提供更多的建筑空间。
三、膜结构的形式与特点
膜结构是上个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该结构的制作采用的是柔软的施工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该结构是一种刚度大、覆盖面积大的结构体系。
1、膜结构的形式
根据膜结构支承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结构形式:1)充气膜结构。这一结构也就是在建筑工程的内部灌注一定的空气,由于屋面起拱的弯度相对较小,跨度大时,技术人员可以在建筑物四角的对角线设置相应的钢索,施加一定的应力。这一种结构形式在临时性建筑工程中比较适用。2)悬挂膜结构。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一般会采用桅杆将钢索以及膜材料悬挂起来,通过钢索将其绷紧与固定,从而提高屋盖的刚度。3)骨架支撑膜结构。这是以钢骨架代替了充气膜结构中的空气作为膜的支撑结构,骨架可按建筑要求选用拱、网壳之类的结构,然后在骨架上敷设膜材并绷紧,适用于平面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的建筑物。4)复合膜结构。这是膜结构中新的结构体系,由钢索、膜材及少量受压的杆件组成,由于主要用于圆形平面,称“索穹顶”。
2、膜结构主要特点
自重轻、跨度大;建筑造型自由丰富;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安全性;透光性和自洁性好;耐久性较差。
四、悬索结构的形式与特点
悬索结构主要由能够受拉的索构成,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将所按照规律进行布置,从而使其形成一个结构体系。悬索屋盖结构结构的组成主要有悬索系统、屋面系统以及支撑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悬索系统中的悬索结构的材料一般采用的是高强钢丝,将其绑扎成一个钢丝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强度与稳定性,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圆钢等材料进行绑扎与施工。
1、悬索结构形式
悬索结构按索的布置方向和层数分为:单向单层悬索结构;辐射式单层悬索结构;双向单层悬索结构;单向双层预应力悬索结构;辐射式预应力悬索结构;双向双层预应力悬索结构;预应力索网结构等。
2、悬索结构的特点
在悬索结构中,能够受拉的索通过轴向拉伸可以有效的抵抗外作用力的影响。这就可以避免悬索结构出现较大的弯矩力以及剪力效应,此时我们就可以将钢材充分利用在其中,以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建筑结构中,悬索结构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布置灵活性大,适用于多种建筑结构当中,另外,由于钢索具有自重轻的特点,在建筑工程安装过程中可以不利用大型起重设备,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这种结构的设计理论要比普通结构的设计理论要复杂得多,这就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其应用范围。
五、薄壳结构的特点
薄壳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很多特点,值得我们推广应用。首先就是薄壳结构可以凭借小厚度来承担相对较大的荷载,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强度以及刚度特点,只要能够在工程中合理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经济性都带来很好的改善。这个特点主要来自于薄壳结构通过几何结构来增强材料的抗压性,是现代环保建筑不可多得的结构形式。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跨度建筑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空间结构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空间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与理论将其结构进行准确的计算,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结构的外观造型,还需要重视结构受力的合理性以及工程造价等,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现代化建设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德生,李远瑛.新型空间结构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04(06)
[2]罗德昌,梅庭玉.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南昌高专学报,2006(06)
3.钢结构建筑图集大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加工;混凝土裂缝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44-02
1 概述
建筑项目中,占据空间较大的混凝土构造由于截面较大、消耗水泥多的原因,从而使水泥水化后产生的水化热温度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变,进而出现裂缝现象,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当实施大量混凝土加工工作时,应该按照要求的施工标准进行实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因为混凝土具有脆性的特点,因此,其结构发生各种裂缝很常见,甚至有时会因此造成无法预料的事故,所以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现象,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2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自缩的原因
自缩能力受水泥净浆的种类影响,其大小有所不同。铝酸盐水泥和早强水泥的自缩值较大,而中热、低热水泥的自缩值较小,矿渣水泥后期的自缩值较大(21d龄期时的自缩值大于普通水泥的自缩值)。水泥的细度对自缩值也起一定的作用,较细的水泥在早期表现出较大的自缩速度。
某建筑为一幢综合楼,地下室分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筏形基本底板有3.0m之厚,表面大小是52.80m×16.70m,承台所消耗的混凝土为2645m3。商住楼地下只有一层,底板为1.80m厚,耗用1201m3混凝土。地下车库的底板有1.0m厚,混凝土用量为853m3,底板中间部分设置了一条后浇带。承台混凝土强度是C30,抗渗级别为S6,一共需要混凝土4699m3。施工设计方法为:
(1)为保证相邻已有建筑的安全,先施工商住楼、车库基础,后施工主楼基础,这样承台施工由浅入深,同时也降低了商住楼、车库的基坑降水投资。
(2)主楼承台分两层施工,每层厚1.5m,商住楼承台一次性浇完,将Φ50冷却循环散热水管设置在承台的中心水平区域,在离承台底300m、延承台表面至上100m安置50垂直散热水管,利用内散外蓄的方法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值,浇筑带分段时一次性达到标准要求。为了防止浇筑时出现冷缝现象,混凝土应该现拌现用。
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与大型设备基础的增多,大体积混凝土断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后释放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渗性。常用的措施如下:
3.1 减小水泥水化热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每立方混凝土每减少10kg水泥用量,混凝土水化温度将降低1℃。尽量选择粒径大且级配良好的粗集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加料,掺减水剂。在不影响钢筋布置的情况下,掺和不超过总量20%的石块。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带走热量。
3.2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炎热季节应防止砂石等受到太阳的直射,也可以通过喷洒水雾或者冷气解决此问题;采用温度较低的冷水搅拌混凝土。确保模内通风环境,增加内部的散热速率;加入缓型减水剂,防止水化热聚集在一块。
浇筑时按照分层分块的要求,有效处理施工缝和后浇带,从而降低约束要求,减轻了水化热的聚集力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可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如刷沥青、铺卷材等,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力。
3.3 提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挑选优良的粗集料,并掌控好砂石中泥的比重,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振捣要密实。采用二次投料法加强早期养护。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形状,在容易出现裂缝的区域增加钢筋的配置,从而收缩应力。
3.4 混凝土振捣
与塑性坍塌和均质性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混凝土的振捣工程。若振捣不充分,就会使其密实度以及强度不达标,同时导致塑性坍塌更为严重,有裂隙现象;若振捣超出一定界限,则会有许多浮浆存在于混凝土外表,使均质性能下降。所以,当混凝土外表存在许多浮浆,同时气泡不再产生,就说明振捣程度达标。
3.4.1 使用振捣棒时,掌握好“快插慢拔”的技巧,所插的点大小基本一致,且保持在振捣棒工作半径的1.5倍范围之内,插入深度超过5cm,所用时长为15~30s。结束振捣后,再将其加工平展,使其均质性有所增强。
3.4.2 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实施二次振捣工作确保其更加密实,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塑性坍塌裂隙现象。
3.4.3 在进行浇筑配筋密实性强的构造或是使用坍塌度较大的混凝土过程中,完成振捣后,出现离析现象很正常,这是因为外层的骨料使用量不够,增加自缩,导致裂缝。为了改善工程质量,在浇筑过程中保留某一厚度,结束后在外表洒固定量5~15mm瓜子片,开始第二回振捣,从而提高其均质性能。
3.5 严控地下室顶部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构成、均质性和初期不足的现象都直接受到其浇筑条件、先后次序、出料高度的影响,所以应给予一定的应对策略。
3.5.1 进行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人力应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利用搅拌机掌握混凝土的使用。从它出料之后,必须保证利用最少的时间和运输次数送到使用工地。
3.5.2 工艺流程应实际可行。按照泵送混凝土的特征,遵循“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原则。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配合泵送工作,大大减少了输送混凝土的管道拆洗、加长的工序,增强了泵送工作能力,使其泌水清理简单化,缩短间隔时长。因为超厚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外层存在较厚的水泥浆,应在浇筑完毕后多次滚压,使其密实,防止裂隙现象的出现。
3.5.3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安排在傍晚开始浇筑,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3.5.4 严禁雨雪天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工程,否则会改变其实际的配料比。
3.5.5 为了防止由于厚度较大,坍塌大,减弱混凝土的均质性,一般进行分层浇筑。在此过程中,上层的混凝土必须在下面的混凝土刚凝固之前就结束浇筑工作,不然两层之间就会产生很强的内部约束力,使混凝土紧密性减弱。浇筑变截面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塑性坍塌的裂隙,所以刚开始必须浇筑比较深的区域,停止1~2小时之后,再进行比较薄的区域。
3.5.6 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均质性能也受到其进料的高度作用,如果高度过高,很可能会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使均质性能降低,所以一般都使用串筒或溜槽。
3.6 细部加工
3.6.1 收缩差会随着外墙和边柱的配筋比例差异而有所差别,其相连地方必须安装1~1.5mΦ10×200、伸入深度为20cm的钢筋,以避免出现应力聚集程度较大而造成纵向裂隙的问题。
3.6.2 因为底板配筋是以双向Φ25伸入基础梁一、二排主筋中间部分设计,这样就增加了底板以及柱节点部位板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所以为了避免有裂隙现象发生,可以将Φ8×200双向钢筋网片铺设在柱边1m范围之内。
3.6.3 对拉螺杆露出的部位,其全部外墙都要切除,采取ZY比例为10%的1∶2水泥砂浆进行严封;针对穿外墙的全部管路都要进行防水加工。
3.7 完善混凝土储热的养护工序
混凝土浇筑、振捣结束之后,需再起外层盖一张塑料薄膜,同时铺两层麻袋,并且按时洒水进行养护工作,防止其由于蒸发过快,降低了内外温度差。按照测得的实际温度,如果还有必要进行更强的保温工作,就应该适当地再加盖一些麻袋等。应该等到混凝土整体的温度与其外层温度相差不大的时候才可拆掉模板。因为应用的是循环水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方式和效果较好的保温策略,其内外温差保持在10℃以下,所以当去掉保温物料的时候,并没有裂隙现象的出现,并且其各种试验项目也都达到预期目标。在浇捣工作完毕后的28d,采取超声波仪进行检测,也没有检测出不良裂隙的存在,这些足以说明此项工程中的所有方案都是科学的,被大家认可的。
4 结语
简而言之,大体积混凝土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大型建筑基础、桥梁、自来水清水池、沉淀池等工程建设中,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掌握好其工作技巧,确保每项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建筑的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确保坝式路堤质量的施工措施[J].甘肃科技,2005,(11).
[2] 郭艳秋,高淑华,史军.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0,(8).
[3] 杜娟,李红喜.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措施[J].科技风,2010,(18).
4.钢结构建筑图集大 篇四
图文颜色不正
(1)原因分析
由于图集(册)图文色彩叠印层次多,印刷版面的文字注记、线划等要素多以2~4色叠印,若色序安排不合理或实地密度不能控制在质量指标内,会出现墨大、墨小或偏色现象。
(2)解决方法
合理确定印刷色序和实地密度。在充分分析图集(册)彩色原稿的基础上,按照印刷色序原则确定黑、品红、青、黄的印刷色序。在确定各色实地密度时,须考虑色彩的鲜亮饱满程度和印刷用纸的吸墨性。通常经过印刷打样实验,应将黑版实地密度确定为1.75~1.85、品红版实地密度为1.45~1.55、青版实地密度为1.50~1.60、黄版实地密度为1.00~1.10,且相同色版的实地密度差越小越好。
装订成册后,图面颜色不一致
(1)原因分析
图集(册)装订后,整幅图多为展开页。印前拼版裁切时,同一幅图往往被分为两部分,并处于不同的印刷版面,装订成册后又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印刷时,由于两部分的实地密度相差较大,装订成册后图面颜色就会明显不一致。
(2)解决方法
开印前,应尽量多印过版纸,等颜色均匀稳定后再进行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使用彩色反射密度计抽样测量印刷品的实地密度,以确保前后颜色一致。对有跨页的样张要妥善保存,以便在下一步印刷时进行分析比较,随时调整供墨量大小。
套印精度不准,图文线划出现“双线”
(1)原因分析
图集(册)注记、线划是由不同颜色叠印而成,套印精度稍有偏差,线划就不能准确地压印在一起,出现“双线”现象。
(2)解决方法
在图集(册)印刷打样过程中发现,普通套版角线不能精确控制高精度套印,而“田”字型角线则可以0.10mm的正常线划宽度,较好的控制套印精度,从而满足图集(册)套印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而当“田”字型角线线划宽度设定为0.08mm时,操作人员可更准确、清晰地观察黄、品红、青与黑版的套印情况,从而达到更精确控制套印的目的。
图面错位明显,图文线划不连贯
(1)原因分析
印刷时正反面规矩不稳、折页、装订精度不够都可导致图面错位明显,图文线划不连贯。
(2)解决方法
图集(册)为双面印刷,在折页、装订时图文线划拼接多,因此,要严格控制印刷机规矩的稳定性,正反面印刷时采用双边规,背面印刷时采用反拉规,以确保图文位置的稳定性。印刷前,操作人员要对每幅版面做好规矩线,在印刷过程中应及时检测规矩线是否印刷良好。此外,还应控制好折页和装订精度,选用与之配套且精度高的折页和装订设备。
5.钢结构建筑图集大 篇五
关键词:安徽省地图集;专题图组;技术设计;研究
《安徽省地图集》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编制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地图集。是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审批,并在《安徽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经由安徽省测绘局组织实施,安徽省第四测绘院编制完成。
《安徽省地圖集》开本为标准8开、图幅展开为4开。由安徽概览图组、人口资源图组、经济社会图组、科学发展图组和市区县地图图组五大部分组成。
1.对图集专题图组内容选题和结构的实验研究
图集选题时遵循内容要恰当,必须与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要全面反映安徽自然地理特征、社会人文状况和经济建设成就,充分展示安徽基础建设、投资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突出安徽固有的特点的方针。在内涵展现主题编排和结构形式等设计上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在总体设计大纲中,安徽概览图组由“中国政区图”、“卫星影像”、“政区”、“地势”、“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历史沿革”、“安徽特色”等图组成;人口资源环境图组有“人口分布”、“劳动力状况”、“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地貌形态”、“气候”、“水系”、“水资源”、“水利工程”、“土壤”、“土地资源分布”、“植被 森林”、“动物 特产”、“灾害性气候 地震”、“环境保护与监测”15幅图;经济社会图组有“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生产”、“水产”、“旅游”、“外贸经济”、“民营经济”、“国内贸易及金融保险”、“陆地交通”、“航运”、“电力设施”、“邮政通讯”、“城市公共事业”、“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医疗卫生”18幅图;科学发展图组有“城镇发展”、“合肥经济圈”、“沿江经济带”、“沿淮城市群”、“中部经济区”、“長三角经济区”6幅图。
作为序图组的安徽概况,是对安徽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总的呈现,起到图集的引导作用,并应突出安徽地方特色。通过资料收集的情况和实验研究论证,删除了原设计中的“历史沿革”图,将“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图名改为“对外交往”,将“安徽特色”改为“特色产品”,并放置在人口资源环境图组中,同时,新增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徽大地上涌现出“历史名人”图、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 “徽州古韵”图、为新中国建立贡献力量的“江淮烽火”图、介绍天下第一山 “瑰丽黄山”图,使用了不同于其他图幅的版式设计,四幅图自成一体的版式风格,又同其他版式相协调,做到了变化中的统一,突出了安徽浓郁的地方特色。最终,安徽概览图组由“安徽在中国的区位”、“卫星影像”、“政区”、“地势”、“对外交往”、“历史名人”、“徽州古韵”、“江淮烽火”、“瑰丽黄山”9幅图组成。
人口资源环境图组是反映安徽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人们能够科学的认知自然和改造自然。这部分地图各图幅的逻辑性强,先后顺序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按照由大的地质结构,由地下到地表再到地上,由水、土地、森林到植被再到动物这一生物链的方向,经过反复斟酌和研究,调整了原先设计大纲中这部分的编排顺序,最终,由“人口 劳动力”、“地质”、“矿产”、“气候(一)”、“气候(二)”、“水系”、“水利工程 水资源”、“土壤”、“土地利用”、“森林”、“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特色产品”、“自然灾害”、“环境保护”15幅图组成。
经济社会图组主要使用分级统计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来反映安徽的经济社会专题内容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生产”分别改为“综合经济”、“工业”、“农业”,增宽了专题内容的广度和覆盖面;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将“电力”专题前移到“农业”之后,位于第4图幅位置;增加“基础测绘”这一专题,反映测绘这一基础性行业的公益性地位。同时,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城乡居民收支情况、城市设施水平、城镇居民住房水平等专题来反映安徽人民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文化专题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遗产两个内容来体现,经实验研究后的经济社会图组由“综合经济”、“工业”、“农业”、“电力”、“交通(一)”、“交通(二)”、“邮政通信”、“基础测绘”、“贸易(一)”、“贸易(二)”、“旅游”、“财政金融”、“教育 科技”、“文化(一)”、“文化(二)”、“体育”、“医疗卫生”、“人民生活水平”18幅图组成。
为了突出可持续发展,合理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选题时,从宏观着手,从大处着眼,首先展示安徽在国家这盘大棋上的位置- -中部,然后突出表示安徽与中部六省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以及安徽的增长速度在中部领先的指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今年国家重点推出的振兴措施,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规划,这幅图份量重,规划图也是上报国务院刚批准的最新规划,是高层领导进行皖江开发的必备指引。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千村百镇示范这幅地图,并将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作为突出典型加以宣传,主题鲜明,使地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发展图组调整后由原来的“城镇发展”、“合肥经济圈”、“沿江经济带”、“沿淮城市群”、“中部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调整为“中部崛起”、“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区 产业集群”、“城镇空间布局”、“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7幅图组成。
2. 专题图组中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的实验研究
将收集到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同原先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以下的各幅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1)在“对外交往”图幅中,收集的资料很多,各行各业都有同世界的联系,确定什么主题的资料来反映安徽对外交往情况是个难题,我们反复研究决定从政治、经济、旅游三个方面来选材,利用了由外事办提供的友好城市名录资料,旅游局提供的安徽省已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名录及入境游主要客源市场国家(地区)分布资料,统计局提供的安徽省对有关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资料,用1∶7000万的世界图来表达安徽同世界的联系情况。
nlc202309081751
(2)在“气候”图幅中,除了表示日照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常规要素,为突出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梅雨气候,增加了“梅雨占年降水量百分比及入梅出梅时间”。 每年梅雨到来的迟早、长短和雨量多寡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多,洪涝灾害越重,如1954、1991、1996、1969年都发生了严重洪涝。而特大干旱则与空梅或梅雨期特别短紧密相关,如1958、1959、1966、1967、1978、1994年等,由于梅雨量少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增强了“气候”图幅同“自然灾害”图幅的横向的逻辑联系。由于没有专门的梅雨统计资料,我们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大量数据加工,衍生出“梅雨”时节的降水量。这幅统计图在其他省地图集内几乎没有。
(3)在经济社会图组内,大部门资料都来自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有全省的、全市的、全县的,但很多没有市辖区的统计数字,依据统计学的原则,市辖区统计数字也不能用全市数字减去各个县的数字计算出来。由于1:200万专题图分级统计都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分色,市辖区统一只能用空白来表示。如“工业”图、“综合经济”图等。
3.专题图组统一协调性的研究
统一协调性是衡量综合地图集科学质量与制图水平的重要标志。统一协调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鲜明地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便于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尽可能消除由于各作者的观点不同,调查研究深度(资料的详尽与精度)的不平衡,以及制图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各图幅之间的矛盾。图集编制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统一协调的过程。图集的统一协调性注要包括以下方面:底图的统一协调性、表示方法(包括颜色、符号、注记)及地图整饰的统一协调、地图概括、轮廓界线的统一协调。
3.1底图的统一协调性:
采用统一的底图系统,保证数学和地理基础的统一性,各级比例尺系列底图依次逐级缩编,以保证底图的统一基础。各图幅专题内容的范围、界线等均做到與底图的地理基础协调一致。
图集的编制采取的是先建立安徽省地理基础底图图形数据库,然后再进行地理图的分幅裁切制作市县图。專题图地理底图共9种比例尺, 1∶150万、1∶200万、1∶250万、1∶300万、1∶350万、1∶400万、1∶500万、1∶600万、1∶800万,先编制1:100万公用地理底图,然后逐一缩编,确保了底图数据的统一性。
3.2表示方法的统一协调性:
在专题图组中,对专题图公用地理底图通过实验研究做规定如下:①除“陆路交通”、“水系图”以外,均为岛状底图,必要时还可采用其他比例尺底图。②在200万、250万、300万图中,表示省内飞地,分级颜色同飞地主体市,不标注文字“属××”;在其他比例尺中,飞地不表示。③在公用底图中,除用做自然资源系列的底图外,图内的水系及水系注记均可简化,但不可擅自改动注记大小、符号大小等。④在同一幅图内,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比例尺底图,但一幅图内的底图,比例尺最好不超过3种,色带颜色不超过2种。⑤某些专题要素只分布在局部地区,或需要对重点地区更详细表现,可在最大的底图或行政区划图上截取。截取范围按内容分布和图面需要灵活掌握。
结语:《安徽省地图集》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科研成果和统计资料,利用各个部门长期观测累积的数据和历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相结合,以地图的形式概括了在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揭示了安徽省自然环境的综合特点与区域分异、各行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与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了安徽省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性、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其他许多方面的独特性。是对安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
在地理信息表达方面,图集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内各市、区、县地理图及城区图中普通地理因素与区域地理特征最详细、最权威的地图集。
图集通过合理的选题、现势的数据资料,先进的制图技术和合理的编制方案,优雅的地图整饰、灵活多变的版式、设计新颖的符号、协调的色彩搭配,使《安徽省地图集》在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上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徐永利.《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祝国瑞.《地图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陈昱.《现代地图集设计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黄仁涛,庞小平,马晨燕.《专题地图编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孟万忠.《计算机专题制图》.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年
[6]孙家柄.《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7]宁津生 陈俊勇 李德仁 刘经南 张祖勋等.《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钢结构建筑图集大】推荐阅读:
中国钢结构建筑比例06-2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优点09-26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06-18
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10-2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11-20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资料06-12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1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1-12
中国建筑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综述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