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2024-08-28

文明创建工作标准(精选12篇)

1.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一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点创建标准

1、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有领导机构,有规划安排和方案、有半年、年终工作总结,有专人主抓,专题研究全年不少于4次,完成镇上确定的文明村创建任务。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雷锋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富裕新大荆的奋斗目标、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五有”即: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人均10000字、有学习园地2期、有理论调研文章。

(2)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有方案、有措施、有效果,每年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各类道德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3)认真组织好第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至少制作五块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知识等宣传牌匾悬挂于村口等醒目处,有宣传板报,每季一期。(4)切实做好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省、市、区级道德模范的评选推荐工作,大力开展向省级道德模范陈宣义、刘芳梅学习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3、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1)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

展新文化、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大力宣传先进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3)重点围绕“三堆”治理、“三通”“五改”工程,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达到辖区内村容村貌整洁,无柴堆粪堆垃圾堆,无卫生死角,无乱写乱画、乱摆乱放、乱搭乱建,绿化面积达20%以上,村组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建设文化大院,有一定数量的名人字画和名言警句。(4)、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好媳妇好公婆”等创评活动。(5)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着眼点的文化站、室建设工程,必须有村级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并能正常发挥作用,每年至少开展4次文体娱乐活动。

4、进一步深化“改陋习、树新风”活动。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继续整治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倡导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文明新风,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切实改变脏乱差现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加快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建设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5、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区内无适龄儿童辍学现象。

6、积极开展农村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

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活动2次以上。

2.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二

1规范标准, 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健康开展

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的规范与否, 直接影响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开展。近年来, 该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构建精品化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综合业务质量标准》等10余项质量标准化考核奖罚制度, 建立了班评估、旬检查、月评定和黄牌警示、红牌停产停运等相关措施, 形成了全员、全范围、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化动态管理网络。日常工作中, 实行班组、区队、战线和矿质量标准化科“四级责任”把关制度, 每天安排专人, 现场检查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每旬组织一次由各业务科室、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质量达标检查, 现场定级、现场签字。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作面、设备和生产区域, 除对施工单位处罚外, 还要加大对四级责任人的处罚。每月进行达标评定, 奖罚兑现, 按照吨煤和延米单价上下浮动,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20%进行奖罚。机电、通风安全、采掘等单位质量标准化被评定为一级的, 分别对该单位奖励6 000~15 000元, 达到精品工程, 由矿组织召开现场会的, 另加奖5 000~8 000元;对于最差的单位, 则罚全队工资总额的1%~4%, 同时再处罚5 000~8 000元。2008年以来, 全矿质量标准化奖励达到150余万元, 处罚20余万元, 有力地促进了全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开展。

2巩固基础, 提升矿井安全发展水平

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 不但要提高工程质量, 更要提高工作质量, 使员工逐步养成文明生产、规范化操作、精细化施工的质量标准行为, 实现工程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才是提升矿井安全发展水平的基础工程。

为提高工程质量, 该矿提出了以巩固开掘和巷修这两个前期基础, 确保生产系统可靠的“两基一线”质量标准化工作思路, 实现矿井点、线、面整体提高。在开掘工程这一前期基础上, 推广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开掘工程未移交之前, 谁施工的巷道出现问题谁负责处理, 对于不合格工程坚决推倒重来, 返工工程不但不计工作量, 还要对其进行处罚, 使开掘工作面保持了时时达标、处处达标。同时, 把巷修作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后期基础, 先后开展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大变形高应力巷道底鼓治理技术等科技研究。提出了“高认识, 才能有高标准;高标准, 才能有高质量;高质量, 才能有高收入;高素质, 才能有高成绩;注重创新, 才能多出精品”的“四高四有一注重”巷道维修理念。加大巷修投入, 强化质量达标。此外, 采、掘、机、运、通、安各战线从点、线、面抓起, 相继开展了创建示范化工程、机电运输“四个系列化”, “一通三防”及防尘会战, 每一战线都有自己的亮点工程。2008年以来, 全矿共完成安全治理整顿和重点质量标准化建设项目20余项, 新安装、更换设备200余台 (套) , 更换轨道、胶带、电缆、供水和供风管路共计37 700余m, 拉底整修巷道12 350余m, 先后召开25次质量标准化现场会, 打造出40余个精品硐室和9个公司级示范化采掘工作面, 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创新管理, 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升级

随着矿井自然条件的变化, 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赋予质量标准化建设更深的内涵, 才能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1) 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线吊挂、文明生产、行为规范、安全设施“五星级”管理制度。对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工程, 分别给予3 000, 6 000, 9 000元的奖励。

(2) 实行自主申请现场会制度。要求基层单位每半年必须主动申请1次由相关单位参加的现场会。对超过半年不主动申请现场会的, 取消该单位工程质量达标资格。

(3) 建立了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如工程质量达不到星级标准, 取消该单位安全评比资格。建立了工程质量“回头看”制度, 对于召开现场会后, 短期内出现工作质量滑坡的单位, 取消其达标资格。

(4) 实施了副总以上领导包头、包面、包单位的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区队质量标准化工作直接与挂包领导安全绩效挂钩, 包队领导每周至少到所包头面检查1次、到区队调研1次, 并在安全办公会上汇报检查结果, 促进基层单位进一步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

(5) 推行了“三级”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隐患提前进行辨识, 记录台账, 并以表格形式下发至基层单位, 以牌板形式悬挂至作业现场, 班前进行排查整改, 减少和杜绝质量隐患的发生。

(6) 创新班组建设。推行班组长直选制, 建立班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提高班组长政治和经济待遇, 促使其加强质量管理, 自查现场隐患, 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

4完善制度, 规范职工行为

为提高工作质量, 该矿提出了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规范职工行为的特色文化建设体系。制定了《干部执行力考核细则》、《职工行为规范手册》, 对全矿600多个岗位设置了职位说明书, 实行工作复命制、首签责任追究制和安全事故“双追问”等工作制度, 强力推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法, 建立了业务科室专项督察和办公室全面督察的“两级督察”制度, 定期进行考核评定, 并与干部职工收入挂钩, 在全矿营造出了“执行任务不找借口, 落实制度不打折扣, 追究责任不讲情面, 处罚不搞下不为例”的浓厚氛围。同时, 基层各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 开展了安全思想汇报、工作过程预想和班前安全宣誓、安全承诺、安全讲评等活动, 有效规范了职工行为, 提高了工作执行力。

5结语

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必须抓好5个关键环节:

(1) 提高认识。认识有多高, 标准才能有多高, 只有思想达标, 才能带动质量达标。

(2) 坚持标准。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 结合本单位实际,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奖罚措施, 用刚性的标准来约束职工行为, 提高工作质量。

(3) 严格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在管理, 严在考核。只有层层落实责任, 加强现场管理, 加大奖惩力度, 才能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4) 夯实基础。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在基础、重在治本。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 突出“安全、实用、整洁、效益”这一根本原则, 研究制定整体规划, 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5) 注重实效。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安全生产, 切不可为了标准化而搞标准化, 必须紧紧抓住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上下工夫。

摘要:平煤四矿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中, 坚持规范标准, 突出重点, 夯实基础, 注重创新, 使矿井上下发生了深刻变化, 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被逐一攻破, 促进了安全生产, 提高了经济效益。

3.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三

1.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计划情况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共安排我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14项,涉及13个县(市、区)。其中:粮食类7项、特产类1项、水果类1 项、蔬菜类5项。项目资金总投入310万元,示范规模81.3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29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8万亩,依托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辐射带动周围农户2.8万户,核心示范区农民收入同比平均增加12.8%。

1.2项目考核验收情况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的通知》(农办质〔2011〕41号)要求,在各项目创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确定2011年考核验收12个项目。 2011年10月13日~2011年11月10日,省农委组织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核验收组,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规范》的要求,采取“听、看、查、问、谈”的方式对2006~2010年全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严格对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考核验收评价表》进行了考核评定。考核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2011年考核验收的12个项目创建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到位、工作措施得力、示范效果明显,达到了项目创建要求,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2.主要成效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标准化示范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生产者标准化的意识普遍提高,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1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通过示范县创建,项目区内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的责任主体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起到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县示范产品相关产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县从没有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增强 通过标准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的大发展,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如:柳河全县范围内30万亩水稻所产大米,全部被国家工商局确认为“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兰市华丰米业公司生产的“平安牌’大米为先导,在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上有效整合,带动发展了“米贼”、“御鼎贡米”和“舒禾牌”等新兴品牌,“丰珠牌”舒兰贡米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名牌产品;前郭县“德佶牌”、“二马泡牌”大米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敦化、珲春、和龙等市的“三品”规模及数量得到不断扩大和增加。各标准化创建县建设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品种均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

2.3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在“十一五”期间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中,27个核心示范区农民共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超1000元。标准化示范县三年的创建期内,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500元,比创建前平均增长3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各项目县基本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生产基地实现了种子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强化产地环境监测,推行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4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在项目创建期间,各项目创建县加大了农产品监控力度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并采取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辖区域农产品加大抽检数量,扩大抽检范围,适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有的放矢调整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内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力度,整顿农资市场秩序,開展拉网式排查高毒高残农药的销售使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投入品检查信息采取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杜绝了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主要做法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重点围绕“两提两增”,即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协会和农户进行生产,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和产品标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

3.1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示范创建县(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均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农业、质监、工商、发改、财政、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在县(市)农业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同时,将项目示范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对核心示范区有关乡镇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乡镇也具体落实了项目负责人,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纳入目标管理,县(市)里落实承包责任,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充分调动了市、乡、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顺利开展。

3.2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 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在资金、技术支撑、品牌创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区资金、项目、技术集成,支持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核心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基地与示范区等建设,夯实了标准化生产基础。同时,各项目县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筹建了检验机构,对示范区的示范农产品进行的效监管和农残检测。如:柳河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发了5个文件,完善了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示范县创建工作给予政府扶持。

3.3强化管理,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技术指导服务。各地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职技术服务队伍,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集中解决核心示范区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印发农业标准化知识手册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网络体系,做好项目示范区建设中的标准化技术指导、质量标准、产品市场状况等信息服务工作,为核心示范基地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信息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强化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做好示范区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和认真指导各基地乡镇开展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强化法制管理,加强技术标准、产品检测检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产品质量的监控。联合工商、农业执法、质检等部门,切实抓好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测检验工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把科研、培训与生产结合起来,把试验、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把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各项目县共举办标准化示范管理技术培训班508期、培训农民3.5万人(次);技术骨干培训班28期,培训技术骨干4600多人(次);开展咨询宣传210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6万份(册)。实现了科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3.4示范带动,推广效果不断深入 以核心示范区乡镇和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加大采用专用优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推广力度,以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农业投入品使用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解决为追求产量而过量用肥现象;实行种植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种植技术规程,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生产技术更加规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得到明显。(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4.标准行社创建工作总结 篇四

2010年白湖信用社在联社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打基础、抓规范、提素质、促发展”的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资本充足、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业绩优良”的创建目标,结合合规建设推进年活动,认真开展“标准行、社”创建活动。

一、创建过程

为了更好的创建“标准行社”,我社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枞阳县联社创建标准行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委派会计人副组长,部分员工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社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现,我社制定了创建标准行社实施方案,按时间、分步骤全面实施。

1、承诺制度。我社以创建“标准行社”承诺书的形式,书面承诺各人工作实现目标,按照五大规范确定责任人组织管理由社主任负责,会计基础由委派会计负责,柜面人员负责文明服务,农贷会计和信贷人员负责信贷基础安全员负责安全保卫其他员工配合,并在承诺书上签字,同时确定分社主任为网点创建的直接责任人。

2、学习制度。我社根据县联社“标准行社”创建方案,结合本社实际,制定了本社员工学习计划和方案,对现有 的各项内控制度和岗位职责重新整理修订,编订成册,定期组织员工学理论、学制度、学业务。去年我社还组织到九华农商行学习,取长补短,完善各项基础工作,提升创建质量。

3、自查制度。对照省联社下发《创建“标准行、社”考核验收标准》,定期召开员工会议,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逐条逐项落实到人,限期整改,做到职责分明,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工作机制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全体员工有分有合,协调一致,确保了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奖惩制度。为促进创建目标 的实现,我社制定了创建标准行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去年底经联社验收确认我社标准行社达三级标准,按照考核办法对各项创建项目负责人进行了500元的奖励。

二、创建成效

1、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营管理工作是标准行社创建中的核心项目,也是基础工作,为此我社在加强经营管理、拓展业务经营渠道、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依法合规经营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实现业务经营与管理要求同步发展。一是加强信贷管理,严格只想贷款业务操作程序,重点在信贷资产风险方面加强管理,认真做好五级分类管理 和不良贷款“压降控升”工作。对每笔贷款发放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明确第一责任人,坚持贷款“三查”和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审批意见明确,审批有记录。二是在经营目标任考核方面始终遵循审慎、稳健、科学、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全年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将全年任务一次性分解到人,与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按月考核按季兑现。三是抓基础工作促进规范管理。按照《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综合业务系统管理规定,从一张传票、一个印章、一本登记簿开始力求全面规范,会计核算达到“五无六相符”。通过开展双建工作,我社经营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2、制度执行力更加强化。在创建工作中,我社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级管理,严格按照省联社指定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合理安排岗位分工,加强检查监督。实现了岗位控制、程序控制、行为控制、监督控制、授权控制等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到位。每周定期召开职工会,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对员工制度的执行情况,按月进行总结通报,对自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一年来,通过“月查月纠”共查出各类问题243处,督查督办整改197处,为我社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3、思想认识提高,学习意识增强。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社对现有的各项内控制度和各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修订,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结合双建活动,按照“两个结合”认真开展员工学习教育,即:理论和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员工自学相结合。重新修订了学习制度,每周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一次,加强员工理论和业务学习,注重职业道德、“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学习,员工综合业务能力得到增强,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我社始终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树立良好形象的唯一途径。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增设了便民设施,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设施齐全、服务热情周到、办公规范高效。过去“脏、乱、差、慢”的印象得到很大改变。我社对服务质量进行专项考核,实现了首问负责制,建立了客户意见簿,健全客户意见和建议收集反馈机制,进一步树立“大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服务工作的规范话、制度化建设,构建一个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这次创建工作,我社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标准行社“创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上下一心,严格 按照标准行社的标准,规范办理每一笔业务。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自开展“标准行、社创建工作以来,业务有了发展,资金得到壮大,社容社貌有了改观,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联社验收,其中组织管理834分、文明服务835分、信贷基础705分、会计基础816分、安全保卫886分,达三级标准。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个分社的安全设施达不到标准,二是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进度缓慢,尤其是三名贷款,垒大户现象严重,在催收过程中拒绝签字的现象很普遍。三是贷款营销意识不强,一年多来,各项贷款余额净下降1000多万元,生息资产逐渐减少,经营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存款营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可能按照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稳定老的客户群,发掘新的客户。

对于上述问题,我社将在今后的“标准行社”创建和合规建设中改进,切实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苦字当头,扎实工作,努力扭转我社业务经营的被动局面。

5.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五

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通过在三矿的学习,我们看到三矿的标准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创建办的有模有样,有血有肉。从每个环节上都做到了精细化,特别是现场管理做的井井有条。通过对三矿的现场学习,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不足和差距。为了更好的搞好精神文明十创建,精细化管理和班组标准化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

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以及安全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严格按 照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

3、针对我单位点多面广,产品品种多的情况,对各单位制定 学习计划,并对各岗位重点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

4、做出文化墙,宣传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安全、效益的管理 理念。

5、为丰富职工文体娱乐活动,新设一个职工活动场地(户 外)。

6、为改善职工办公条件,新增了办公室、职工会议室和部分 办公设施。

7、组织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通过 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8、对全员实行计件制,使每个职工都知道干什么活,干多少,打破出工不出力的老观念。

9、加强班组验收制度,各班组对班组员工按生产的产品产量 和质量考核当日工资,公司每月对各班组进行考核验收。

10、搞好把党员培养成管理干部,把优秀职工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双建”工作。搞出几个像样的党员模范区、职工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11、签定党员承诺书,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起来,通过 党员干部的带动,使广大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12、对公司各支部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概况等建议由金能公司 党群工作部按标准统一制作。

矿用产品支护公司支部

6.煤矿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煤矿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煤矿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煤矿位于市西北郊,1978年12月建成投产,全矿现有在岗职工3800余人,其中本部2800余人,异地项目部1000余人。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1999年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增至90万吨/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1990年煤矿被确定为高瓦斯矿井,10月被确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生产主要集中在-700m水平夏桥系薄煤层,配采东三煤柱,共设两个采煤区队。围绕矿井开拓掘进准备设4个掘进区队。目前正在实施的北翼

延深工程,总量约1万米,预计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矿井服务年限可延长约15—20年,矿井年产量可维持在80—100万吨。,以构建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和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创新增活力,以管理创效益,矿井生产经营和调整转型取得一定成绩。矿井产量59万吨,外出创业收入8700万元。自6月27日以来,原煤系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矿井安全评估达a类、质量标准化达一级。获得了“全国文明煤矿”、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徐州市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

回顾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

加强领导,强势宣传,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逐项落实到分管部门、分管人员。在全矿形成了“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区队具体实施”的工作网

络。

二是坚持思想先行。把解决好中层干部思想问题作为重点,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起“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从而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搞好安全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党政工团组织齐抓共管。制作了安全生产电视专栏、宣传牌板等,组织人员深入区队、井口演讲,组织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竞赛,并统一组织各单位充分利用周二政治学习日、周五安全活动日等时间认真学习。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制订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办法》、《安全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金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专业副矿长对本专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

责,生产科室专业人员分工负责。

二是加大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奖惩力度。实施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结构工资和干部系数制度,凡月度质量标准化达不到一级的除扣减单位的结构工资,还要扣减单位干部的质量标准化工资系数,拉开工资分配档次;采取了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在井下条件差的时期或每个专业整治难度较大时,矿领导带头缴纳风险抵押金,由矿领导、职能部门及单位主管领导实行区域包保。

三是坚持开展井下和地面月度质量标准化讲评活动。每月确定一名生产线副总以上矿领导对井下质量标准化现场讲评,地面由一名矿领导点评,次月初在全矿干部大会上分别对井上、下质量标准化创建情况进行总评,评比出最优和最差单位。凡月度质量标准化评为最差单位或出现退步的,由单位主管领导上台检查,连续2个月专业线最差的,分管矿领导上台检查,通过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

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长效机制的形成。

四是改变质量标准化检查形式和模式。在月度组织旬查的基础上,实行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和突击检查,将动态检查结果纳入月度综合评比,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现场和作业场所保持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组织质量标准化旬查31次,动态检查21次,查处合格品工程32次,每月评比最优和最差单位,并按文件规定进行考核,累计考核扣减单位结构工资达到60万元。

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促进文明矿井建设

一是创建优美作业环境,大力推进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将质量标准化工作重点落实到采掘头面的管理,对采掘头面实施“精品工程”管理,井下各区域全部实施责任人留名挂牌管理,坚持班前班后一小时文明环境治理,以重点区域、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112358”质量标准化工程和大安全环境创建,使矿井工

程质量、卫生面貌短期内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美化环境影响人。树立“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的理念,坚持井下、地面并重,积极开展地面文明环境创建。从环境死角治理的细节入手,强化地面工业广场的西南区域、东西风井集中整治。通过集中治理,使矿井文明生产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使质量标准全面体现在矿井各个治理环节上,促进了矿井工作质量的进步,也改变了人的创建思想。

狠抓基础,强化管理,促进矿井安全形势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十六字工作体系”,以东三防突区域、北翼延深揭煤为重点,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全年防突打钻37000米,瓦斯抽放量万m3,抽采率%,消除了突出危险;加强通风系统调整优化,对全矿的通风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换,全年共更换风门38处,其费用由矿补贴,并坚持每2个月集中一天全矿对通风工程进行全员参与、支持活动,调动了全矿通防管理队伍的积极性,确保了通风系统的稳定。加强防灭火管理,只要井下有co点、通防隐患直接向矿长报告,做到快速决策,快速处理,全年杜绝了发火事故。继续推行无尘化管理和煤层注水工作,全面落实防尘分片包保责任制,达到了动态无尘化标准。

突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严格执行四级五个层次的隐患排查制度,坚持矿每月一次隐患排查、专业组每周一次隐患排查、区队每天一次隐患排查、班组每班前一次隐患排查、职工班前岗位的隐患排查,建立了隐患排查档案。每月矿安全办公会对基层单位及专业排查出的隐患落实再排查,严格按照“五落实”的原则,对最终排定的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及整改期限,下次安全办公会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汇报,做到闭环管理。

加大安全投入,努力创建本质安全

型矿井。共筹措资金1845万元,先后对井上下运输4000米轨道进行更新改造,安装了米斜巷运输绞车,全年先后4次组织矿井检修,累计检修时间达508小时,更换了主副井罐道、主井电机、副井天轮,解决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新建了排矸系统,购置了新型人行车,建立了地面检修车间,-700泵房实施无人化远控操作等,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安全可靠性。井下的局扇全部安装了“三专两闭锁”和风机自动切换装置,保证了风机的连续供风,杜绝了无计划停风造成的瓦斯超限。在原kj90瓦斯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升级改造了kj335瓦斯监控系统。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多次对井下瓦斯抽放系统进行扩容改造,在地面及井上下要害场所、原煤生产系统都安装了可视化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积极实施高低压开关真空化、变压器干式化、继电保护数字化及无人值守变电所,装备和系统的本质安全程度不断提高。积极应用综合掘进机械化装备,在掘进头普及应

用了zmc-30型侧卸式装煤机,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高瓦斯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危险威胁,提高了单进水平,实现了高效安全掘进。

构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网络。加大现场监督监察力度,加强安全监察队伍建设,按照包面、盯头、跑线的要求,配足人员,对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保持24小时有专兼职安监人员。在日常的专业检查、专项检查外,增加现场动态、中夜班、交叉班和边远区域检查的频次。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票否决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问题和质量标准化不达标的头面实施挂“老虎牌”,停头面整改。强化领导干部下井跟班、带班和值班制度,加强干部跟值班和安全履职的检查考核,把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安全不履职行为作为治理的重点,切实转变管理人员作风。充分发挥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作用,深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明确了正班长抓安全、副

班长抓生产的分工机制,每月开展优秀班组长评比,进一步提高了班组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自主管理、安全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职工自主保安意识。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为核心。严格落实班前十分钟、每日一题、每周一案、每月一课、每季一考等日常安全教育制度。实行积极引导和正面激励,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了案例回视宣传画册、安全高压线触线人员处理办法宣传画等,并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加强“手指口述”操作法在现场的落实,积极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每周坚持规范化考核通报,分批组织开展全员军训。完善了职工安全自我评价系统,建立了职工个人安全账户,做到每天一评价,每月一简报,每季总结、评比、表彰奖励。按照机关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班组长、职工四个层次,全员签订安全承诺,每季度组织一次重温活动,每月对承诺履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每月根据安全效

果考评举行安全升旗仪式,深化员工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人员安全不履职行为的治理。

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和“一教三考”培训模式,组织全员学习事故案例、新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并进行抽考。深入推进职工技能提升,组织职工脱产、半脱产培训和特殊工种轮训,共举办71期普通工种培训班,培训2180人次。

7.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七

从去年开始的一年多来, 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在促进硬件建设的加强和软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特别是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面作用明显、效果突出。该项工作强化了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升了矿山劳动安全卫生环境, 为和谐矿山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对安全标准化的认识问题需要理清, 在一些实际管理操作方面也需要加强和完善。

标准化创建一般都以安科院培训教材为蓝本, 进行软硬件的完善、补充与改进。安科院教材给出了一个按要素归类的计分模式, 并按得分比例折算成百分制来确定标准化建设等级。该内容是针对所有矿山应该或者可能具备的要素的归纳和提取, 一般搞创建的中介和企业都按照培训教材的要素顺序进行档案管理。但是这里边出现了一个问题, 即该体系与各个企业既有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有的要素项同时出现在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不同子系统里, 使有的工作人员感觉要素体系在企业体系中出现了重复、甚至混乱的状态, 反倒降低了管理效率, 这类人员多数是对标准化教程了解的多而对企业实际了解偏少, 或者是了解企业情况多而对标准化体系了解不足, 这些不足表现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 一些中介组织辅导人员与企业负责该项工作人员之间无法对接, 其结果为如下几种情况:

1.双方在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 企业认为标准化建设只是增加企业负担, 中介机构认为企业不配合创建, 致使工作不能向前推进。

2.双方意见不一, 最后企业为了标准化能够通过验收, 按照中介公司提供的要素模式单独建立一套管理档案用于应付检查, 实际管理另用一套, 标准化创建真成了企业的一项额外负担。

3.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企业按照自己的理解搞一套档案, 中介给出自评报告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结果是标准化的内涵并未被企业消化吸收, 创建流于形式。

上述情况标准化虽然做了, 但一些方面背离了标准化建设的初衷, 由本来应该企业积极主动、持续改进地去做变成了被动应付、验过拉倒, 使该项工作在有的地方变成了“盒子工程”, 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是安科院的教程脱离矿山实际, 还是中介公司和企业对安全标准化的认识有欠缺?

我们认为, 首先安科院的教程没有错, 关键是我们怎么认识该教程。实质上该教程就是对各类矿山安全生产所应具备和可能具备的要素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其中基本的要素是所有矿山企业都应该具备的, 但是基本要素下部的具体子项目是因企业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并不是每个矿山标准化做好了, 管理模式就都一样了, 就都会得一样的分。因为他们管理体系中的具体项目并不都完全一样, 而且各企业的管理组织模式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 矿山企业的管理系统并不是按标准化要素来组织的, 不同矿山的管理体系可能是不同的, 要求企业按要素体系来组织管理系统也是不科学的, 换句话说只要矿山的管理系统里包含了标准化体系里所罗列的必须内容, 就行了;而且除了基本项外, 不是每个小项都得有。

第三, 安科院的体系中标准化没有否决项, 这是因为标准化是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展工作的, 一般的逻辑下有否决项是不可能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取证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也是完全可能的, 毕竟现在还达不到完全的无缝监管, 所以在标准化的创建和验收过程中都还是应该有基本否决项, 这也可以成为安全监察工作的一种辅助和延伸。这方面河北省汇正安全评价公司和中钢考评组的做法就都很好, 他们从创建开始到过程控制到验收都很注重这方面工作, 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实际工作工程中, 也有一些标准化创建参与人员为小矿山创建的标准化打分发愁, 对于小矿山企业, 人员较少, 管理相对简单本来是好事, 只要基本要素具备, 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才是最终目的。系统简单总分少, 比例分够就行, 但是究竟怎样的简单是可以的, 哪些方面不能省, 要搞清楚, 这既需要研究安科院教程, 更要对矿山企业管理的实际体系比较熟悉。要想做起来得心应手, 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8.创建文明标准生态村 篇八

沙河沿村“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早已建成,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施工及验收,是目前东丰县质量最好的公路,被省里评为农村公路样板路。“道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的建成,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夯实了农村对外接轨、对内提升的基础,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加快了沙河沿村生态村建设进程。沙河沿村已经连续两年被二龙山乡评为先进村和优秀党支部。

沙河沿村作为生态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农业产出。到2015年,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将发展到3000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到2020年實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将畜禽养殖的治理和资源的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9.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九

为深入抓好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客观评价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成效,根据镇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工作标准。

一、镇级司法机关工作标准(总分100分)(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创建活动(25分)。

1、组织保障(7分)。(1)成立创建全国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将法治区创建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方案,严格考核检查;(3)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创建工作;(4)年初有计划安排,年终有总结表彰。

2、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4分)。(1)制定了党委(组)议事规则及依法决策制度;(2)对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3)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讨论材料完善。

3、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科学,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3分)。

4、自觉接受镇人大、政协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率达100%,回复率达100%,基本满意和满意率达98%以上(6分)。

5、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无重大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发生(3分)。

6、每年向镇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上级司法机关对本级的考核标准(2分)。

(二)坚持司法为民,做到公正执法(45分)。

1、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办案质量和绩效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执法公正、文明(6分)。

2、依法履行职责,正确适用法律,严守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限,确保办案质量,妥善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4分)。

3、坚持和完善办案办事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公开资料全面(5分)。

4、法院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案率逐年提高、上诉率降年降低。依法应当公开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收费事项、监督措施等全面公开(4分)。

5、检察院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的监督。强化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分)。

6、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工作落实,认真开展对重点热点部门职务犯罪的查处。(2分)。

7、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的作用(4分)。

8、加强法院执行工作,不断提高案件执行率,降低群众对本地法院执行案件的投诉率(3分)。

9、各类社会主体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和司法救助,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指定辩护率达100%(3分)。

10、开展办案质量评比和案卷质量评查活动,不断提高办案质量(4分)。

11、积极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年下降。无因工作失误、违法执法导致非正常越级上访(4分)。

12、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法队伍素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及其执法工作的满意度高(4分)。

(三)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法制宣传(30分)。

1、开展素质教育大培训,及时组织学习新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6分)。

2、坚持办案和普法宣传相结合,通过办理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到农村发案地巡回审判、主动联系行政机关旁听行政、刑事案件的审理、公开庭审等措施,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6分)。

3、司法机关积极和其他行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帮助共建、共育单位提高依法治理水平(6分)。

4、政法干警积极担任普法宣讲员、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到县(镇、区)、各部门、各单位举办法制讲座(6分)。

5、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进军营、进高墙活动,有效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6分)。

二、镇级行政部门工作标准(总分100分)(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创建活动(25分)。

1、加强组织领导(8分):(1)成立创建全国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将法治区创建工作纳入本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方案,严格考核检查;(3)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法治区创建工作;(4)年初有计划安排,年终有总结表彰。

2、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4分)。(1)制定了党委(组)议事规则及依法决策制度;(2)对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并集体讨论决定;(3)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咨询、论证、讨论材料完善。

3、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科学,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3分)。

4、自觉接受镇人大、政协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率达100%,回复率达100%,基本满意和满意率达98%以上(5分)。

5、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无重大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发生(3分)。

6、每年向镇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上级部门对本部门的考核标准(2分)。

(二)坚持公正高效,做到依法行政(50分)。

1、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分)。

2、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重大事项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涉及社会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2分)。

3、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镇政府报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自觉接受检查、监督,认真落实镇政府提出的改进工作意见,及时报告整改情况(2分)。

4、规范行政执法主体,适时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4分)。

5、完善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全面落实执法责任,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6分)。

6、全面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行政许可相关事项和依据、程序、条件、结果依法公开,依法听证,制定并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时限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加强行政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4分)。

7、深化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群众获知公开的政务事项和信息途径方便、快捷(5分)。

8、严格收费管理,收费项目合法、标准公开、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登记制度、收缴分离制度和收费许可证年审制度,杜绝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5分)。

9、行政处罚坚持过罚相当、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实行罚缴分离,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4分)。

10、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条件,选择适当的行政强制方式,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限度。不得滥用行政强制措施(3分)。

11、各部门行政诉讼胜诉率、行政复议维持率达80%以上,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达100%。行政首长首次出庭应诉率达100%(3分)。

12、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突发事件。做到方案具体合法、目标明确、措施适当、责任落实、处置及时、妥当。无因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引起上访(2分)。

1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行业协会自律规范,作用发挥明显(2分)。

14、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未发生因工作失职引起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事件(3分)。

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信访和维稳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信访、维稳督办案件,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政治稳定。不得发生因工作失误、违法执法导致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3分)。

(三)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法制宣传(25分)。

1、普法规划得到落实,普法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保障工作经费,奖惩兑现(6分)。

2、健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完善党委(组)中心组专题学法制度,落实县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职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6分)。

3、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到县(镇区)、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行业法律法规宣传(6分)。

4、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进军营、进高墙活动,有效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7分)。

三、镇级党群众组织工作标准(总分100分)

1、建立创建全国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办公设施齐备(6分)。

2、将法治区创建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本单位创建工作活动方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8分)。

3、法治区创建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5分)。

4、有创建工作计划、年终总结,以及专项活动措施、总结(6分)。

5、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支持、指导、协助全镇开展法治区创建活动(8分)。

6、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5分)。(1)制定了党委(组)议事规则及依法决策制度;(2)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咨询、论证、讨论材料完善。

7、严格按规定程序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因违规任用干部引起争议,档案材料完善(4分)。

8、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6分)。

9、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培训,聘请高层法律专业人员讲学,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每年进行职工法律知识考试(8分)。

10、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规范,依法履行职能(8分)。

11、积极开展主要事务公开活动,保障职工和有关人员的知情权(6分)。

12、依法保障职工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4分)。

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深化平安建设活动,及时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抓好信访和维稳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信访、维稳督办案件。不得发生因工作失误导致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4分)。

14、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深入到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军营、高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8分)。

15、职工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6分)。

16、单位工作秩序良好,未发生重大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8分)。

四、企事业单位工作标准(总分100分)(一)组织领导(25分)。

1、建立创建全国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办公设施齐备(8分)。

2、将法治区创建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本单位创建工作方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10分)。

3、法治区创建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7分)。(二)主要措施(50分)。

1、有创建工作工作计划、年终总结,以及专项活动措施、总结(5分)。

2、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3分)。

3、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培训,聘请法律专业人才举办法制讲座,每年进行职工法律知识考试(6分)。

4、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5分)。

5、依法建立工会、团组织、女工小组等群团组织,独立开展活动,其经费按相关规定予以保障;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得到落实(4分)。

6、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3分)。

7、劳动者与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得到落实(5分)。

8、积极开展企务公开、校务公开等主要事务公开活动,保障职工知情权(5分)。

9、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完善文化、卫生、娱乐设施,不断提高文化科技素质和生活水平(2分)。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及时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抓好信访和维稳工作,不得发生因工作失误导致非正常上访(4分)。

11、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严禁制假、贩假,畅通投诉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分)。

12、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积极开展贴近职工生活、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分)。

(三)工作成效(25分)。

1、职工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8分)。

2、单位治安秩序和生产、工作秩序良好,无重大违法犯罪现象,无重大质量、安全等责任事故(8分)。

10.创建标准化校园警务室工作总结 篇十

根据xx教发(20xx)13号文件内容,我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我园安全防范能力,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有效保障广大师幼人身生命安全和幼儿园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长效机制,使幼儿园真正成为“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舒心、让老师安心”的乐园,结合我园工作实际,制定了幼儿园警务室实施方案。并且对照标准,从警务室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自查,,严格按照警务室建设标准配齐相关的警务装备,园长亲自抓,安全办主任亲自上阵抓落实,已经全面部署创建完成。(附照片)

严格按照公安警务室建设标准涂刷白蓝相间的警务室外观

警务室内管装备齐全

各项制度齐全且按标准上墙

我园一直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以此为契机,更是提高意识,严密措施,落实责任,积极营造共创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收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将安全落到实处,定期自查自评,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我园北楼只有一个楼梯,现在在西侧加固了一外部楼梯,改造现在已经完成,确保将安全隐患排除。(附照片)

自查情况分析:

1.警务室建设基本按照“校园标准警务室的建设标准”,完成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的改造,安保设施设备基本到位。

2.幼儿园消防、玩具、伙房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依法履行职责,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制定并完善了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了4次消防、防震等安全逃生演练;师幼、家长上、下学交通路线已形成了常态化;幼儿园适时开展了防火检查、安全巡查和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家长参与其中,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全园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3.安全通道已经整改完成,加固一外用楼梯,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符合标准要求;幼儿园楼内应急照明等均能正常使用;疏散指示标志齐全;灭火器不欠压,幼儿园电线无私搭乱建现象。

11.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

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怎样量化和评价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引导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初步构想。

一、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的意义

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政府的科学决策是关键。而政府的科学决策需要构建科学、规范、完整的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监测信息,使他们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第二,可以避免脱离实际任意拔高。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新农村。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我国工业化进程来看,我们虽然已基本走完了前一个趋向的路程,但正处在转向第二个趋向的拐点上(钱纳里模型);同时,我国农业尚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在指标设定上,不能任意拔高建设新农村的标准,否则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脱离了我们现在可能拥有的物力和财力,这种脱离实际的事从来都不可能实现。假如硬要脱离现实,强力推进,那只能是把“新建设”搞成“新破坏”,这样的教训太深刻。

第三,可以避免急于求成。我们要建设的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最大的、最基本的国情就是农村人口众多(9亿),超过了非洲人口总和(8.6亿),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建设步骤上,不能操之过急,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建设新农村也是一个较长的奋斗过程,需要几十年或更多的时间,需要作长期的努力。我们制定政策,出台措施,乃至实施具体工作,都必须作较长的打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二、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评价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进程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构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与系统性。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它包括农村经济、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情况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所选择的各个指标之间,必须要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全方位反映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

2.可比性。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能纵向测算一个地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又要能进行横向比较不同地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水平的差异,使各地在对比中找差距,对比中出对策,对比中求发展。

3.可操作性。构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模糊的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以便为制定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度量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用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内容,同时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过于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

4.独立性。反映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进程情况的指标较多,这些指标间彼此可能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挑选一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注意所选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5.以人为本。“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农民,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构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值的确定

本指标体系的统计口径范围以县(市、区)为总体,涉及到农村人口应为本县(市、区)范围内的常住农村居民。部分指标的标准值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的标准值作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最低标准。

1.能源利用率。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搞好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推广节煤炉、改造乡镇工业锅炉、改造砖瓦窑、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使能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农村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从全社会从业人员产业结构看,2000年全国平均非农从业人员比重为50%,目前我国该指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根据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设定非农从业人员比重标准值为80%以上,略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76%的平均水平。

3.农村创业型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即指除粮食作物收入以外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经济作物收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创业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农民收入的增长机制就越牢固。根据对近几年农民收入构成的分析和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要求,我们把创业型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设定为70%比较适宜。

4.生产无公害食品达标率。即农民生产的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的比重。在我国,同时存在着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食品标准体系,对于三者的关系,可以用“金字塔”来形容,从塔底到塔尖依次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纯天然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级,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而AA级绿色食品完全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无公害食品是针对我国当前消费市场上各种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严重的情况提出来的,其宗旨是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更大众化、更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从目前我国食品状况看,建立无公害食品应当是建设新农村的最低要求和标准,其标准值要达到100%。

5.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是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这是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以全面小康社会设定的标准值为建设新农村的最低标准,因此设定为8000元以上。

6.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84年~2004年间,“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总量达到108亿平方米,但农村仍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20年间农宅已拆了三四茬,造成了农民财富的大量浪费甚至返贫。”新农村建设不能盲目照搬城市的做法,应当走出独特的发展建设之路。参照世界各国人均居住情况,并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人均居住标准不宜定得过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不低于40平方米/人为宜。

7.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随着社会进步,在城镇普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可用农村60岁以上参加养老保险人口所占比重表示。根据调查,河北省目前约在12%左右,标准值设定为80%以上。

8.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民享受医疗等卫生健康保障,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主要靠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县、镇(乡)和村三级医疗机构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力度,使农村人人都参加并享受合作医疗成果。由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许多地方已经中断,近年一些地方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按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计算,其标准值设定为95%以上。

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区共2000多个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985万人。”实行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既要保障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又要不养懒汉。为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在具体操作中应采取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要结合当地收入和消费的水平,是动态的,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需要。因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设定为上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与衣着消费之和乘以近五年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

10.村民住房入区率。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逐步建设新村庄,让农村居民居住逐步集中,并进行社区化管理,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设定村民住房入区率就是反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从长远目标看,所有农村居民都应当入住新村庄,因此设定95%以上的入区率较为合理。

11.村庄硬质道路通达率。新村庄之间的硬质道路交通是建设新农村的要内容,并且通达率必须达到100%。

12.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即由生活垃圾处理率、商业网点覆盖率、医疗卫生配套率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配套率四部分构成,各占25%。生活垃圾处理率主要是针对集中小区而言,原则上新农村建设的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达到100%。商业网点覆盖率主要是指每个小区要具有一定规模为居民服务的放心超市和便利商业网点。医疗卫生配套是保障居民正常小病就医的基本条件,按人口计算,每千人配套一个要有2名以上医疗人员的诊所。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配套建设是提高农村居民业余生活质量的标志,包括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休闲场所等,原则上每个小区都应当配备一个图书室和一个体育休闲场所。从对上述几项子指标分析,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的标准值应当为100%。

13.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安全饮用水是重要的保证,建设新农村必须确保每位农村居民能够饮用安全水,因此普及率要达到100%。

14.农村公共财政投入比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能否及时到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以每年15%的财政收入增速计算,到2020年的15年累计公共财政收入将达到150万亿,以全国农户2.7亿户,每户公共财政支持2万元计算,到2020年初步建成新农村,约需公共财政投入5.4万亿,约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6%,占财政收入对农业支出的40%(“十五”时期财政收入对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收入的9%),因此,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比重设定在3.5%。

15.村庄绿化覆盖率。以全面小康社会中城市绿化覆盖率为标准,定为40%。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R.2006.2.14

[2]唐骁鹏林琳合:中国新农村建设方略[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7.1.2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6.2.21

[4]刘日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政策性设计[N].农民日报,2007.3.1

[5]孙勇:建立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体系[N].经济日报,2006.12.15

12.文明创建工作标准 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 (含农场)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 力争到2015年, 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 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创建50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400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300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00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0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和50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 (小区) 。

三、创建内容

(一) 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养殖档案完整, 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 生猪: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 育肥猪年出栏5 000头以上 (含5 000头, 下同) 。

2. 奶牛:

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 蛋鸡:

产蛋鸡养殖规模 (笼位) 在1万只以上。

4. 肉鸡:

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 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 000只。

5. 肉牛:

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 肉羊:

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 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二) 示范创建内容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内容有:

1. 畜禽良种化。

因地制宜, 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 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 生产规范化。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 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 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 防疫制度健全, 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 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四、重点工作

(一) 开展宣传动员

农业部召开示范创建启动工作会, 统一认识, 统一部署。各省区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示范创建工作, 细化工作方案, 成立创建技术专家组;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积极营造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 确定创建单位

农业部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核定不同省区不同畜种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数量, 相关省区负责分解到县。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将自愿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备案。参与创建的养殖场户数量不得超过核定创建数量的20%。

(三) 强化创建培训

全国畜牧总站分期对各省区负责创建的部门和技术专家组进行培训, 各省区负责对本省区创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 各创建单位根据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管理措施进行规范。

(四) 实施验收挂牌

农业部制定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创建情况, 按照验收评分标准和既定程序, 组织专家评审验收, 并将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养殖场在当地媒体上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我部根据上报结果组织抽查复核, 统一对外发布, 并颁发标牌。

(五) 举行现场观摩

农业部组织召开现场会, 组织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化示范场进行观摩与交流。各地也要结合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会, 总结示范创建的成效。

(六) 加强监督管理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督导调研, 指导各地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活动开展公开、公平、公正;要注重对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带动过程的监督, 建立健全创建活动考核机制, 对于确实起不到示范带动的标准化示范场取消资格。

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日常监管与指导,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 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 督促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源头上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 推进产业化经营

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产业化经营, 鼓励支持标准化示范场打造自主品牌, 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进行合作, 促进产销衔接。

五、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畜牧业司牵头, 部内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参加。

(二) 加大政策支持

农业部将整合有关项目, 支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项目资金和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提高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 加强宣传报道

在媒体上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引导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在报刊上开辟专栏, 报道各地在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引导各地因地制宜,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

附件1: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时间安排

4月中旬下发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4月下旬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启动会暨第一期培训工作会

4—8月份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具体实施示范创建活动, 农业部组织专家赴各地进行调研指导。

5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二期培训工作会

6月中旬全国畜牧总站召开示范创建第三期培训工作会

9月中旬农业部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暨第一批标准化示范场授牌仪式

上一篇:改革开放我家变化下一篇:笔记本闪屏花屏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