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4-08-03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精选17篇)

1.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面对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创设心理情境让学生消除顾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达到情与理的融合。同时教师的上课风格、教师的人格、素养、课上的幽默感,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课标、学生的需求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改变教学教法,以满足中小学生对事物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他们得到健康发展。

正文:

语文是一门接近生活,内容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丝毫不见增加,只有兴趣的下降。当然原因有很多种。他们认为语文中的知识太简单,并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要想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必要性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怪现象。还因为兴趣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性。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妙。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当然,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所以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幼稚、或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力、意志力较差,他们做事大都凭兴趣去做,对那些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①根据中小学

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性措施。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1.精心安排,巧妙引入,振奋精神,引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便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使学生沉浸在愉悦气氛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开首几句生动巧妙的导语,学生课前热烈而活泼的演讲等,都会使一堂课别开生面,熠熠生辉。比如,我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课前安排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叫《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这首诗里写的那个妃子是谁吗?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满足她的要求,不惜人力物力派人千里迢迢从南方把荔枝运到长安,劳民伤财。那么荔枝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惹得杨贵妃如此喜爱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贾祖璋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荔枝这一南果的。这样一个开头,使学生对荔枝顿生好奇之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还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演讲。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前气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同时,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大大增强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2.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课堂提问或讨论应当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或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还要考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使优等生有“想头”,又要使中下等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分析《石壕吏》这首诗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问他的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去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统一了认识——杜甫在这首诗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是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确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平淡中找出新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关于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是一篇小说,同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小说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我在最后一堂课通过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这场课本剧,学生排练的时间虽然很少,却准备得相当充分、认真、热情极高,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显示了学生较高的表演水平和才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仅仅是需要爱、沟通、理解,还需要一些技巧和一点点幽默。

有一位特级教师名叫程红兵,他给我们新一代教师提出了八个给予: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罗曼罗兰曾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灯,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既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是啊,人生犹如一条河,河道有宽有窄,河水有涨有落,我们航行在河上,一路不可能总风平浪静,大风暴雨,惊涛骇浪是难免的。虽然我们的掌舵技术还不高朝,但也要拼一拼、博一博。一次次的失败,就应一次次擦干泪,不要哭”。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至关重要,更是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桥梁。

三、积极运用激趣法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所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艺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激趣法,如导人激趣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或合理运用多媒体等音像教学手段,展示声情并茂的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活动激趣法,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绘画、实验、辩论、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做调查报告等形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竞争激趣法,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朗读、背诵、竞猜等用竞赛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问用激趣法,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新颖蕴藉的有效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语言要亲切热情,词语意切,生动有趣。提问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数量适中,循序渐进,紧随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而进行。提问方式要面向全体,讲究技巧,灵活多变,注意层次,具有吸引力。

四、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让“讲读课”成为精讲课,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做到读写结合,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不一定讲得多就是讲得好,要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自然会学得活泼,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对于“自读课文”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而要结合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相互提问,大家探讨。这种做法,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完成作业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逐步达到了牢固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处理作业时要做到“少”、“精”、“活”,不搞“题海战”。教师要精心挑选,优化编排,明确每道题的训练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2.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二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学记》言———“亲其师, 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 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学生是否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 而喜欢上他 (她) 的课, 学生喜欢一位老师, 往往源于对任课老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 要想成为一个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教师, 则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热爱历史教学, 知识渊博, 扎实的学术功底去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历史学科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都是令人着迷、神往, 教师应当做学生探求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 自己应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并将这种乐趣传授给学生, 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历史教师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历史教师, 我们也很难想象他 (她) 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 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在讲解是一知半解, 学生问到问题是吞吞吐吐, 这都会使你在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从而就影响了学生对你的崇敬, 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良好的口才, 丰富的感情。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的历史教师一节课都是照本宣科, 语言平铺直叙, 面无表情, 缺乏感情, 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而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但是,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利用历史内容丰富多彩, 趣味性强, 富有情感的特点, 在教学中能用幽默、风趣、抑扬顿挫且添加自己感情色彩的语言讲课的话, 就能大大增添教师的人格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让学生“喜欢”。与学生平等相处, 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成绩, 尊重他们的思想, 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下, 学生心理上亲近教师,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 点燃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 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 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 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甚至成为催眠曲, 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 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 我们必须精心设置导入:故事导入、猜谜导入、图片导入、设疑导入、歌曲导入、节日导入等等, 不一而足。

三、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多变,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容易吸收新事物, 但注意力还不够集中的特点。我们的课堂如果还沿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模式的话, 不仅教师辛苦, 信息量少, 而且由于展示平台单一, 学生也容易疲倦, 分散注意力。因此, 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各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向学生提出小而具体、新而有趣、难易适当, 富有启发性的历史问题,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 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能立足于课本, 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 把“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 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疑、解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 使学生先感到“前途迷茫”, 然后激励他们去“拨开乌云见青天”, 当学生“见青天”后, 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 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乡土历史与历史课文联系法。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是非常熟悉的, 我们在授课中如果能把乡土历史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话, 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

5.采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 一个精美的课件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个内容精彩的课件往往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能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 还能创设情景, 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 多媒体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尤为重要, 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 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结尾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成功的课, 要有始有终,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 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 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每一节课结尾时, 我们应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耐思考的思维拓展题。

3.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小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持一种厌烦和无奈的情绪:不学吧,语文是基础学科,弃之不得;学吧,课堂缺乏乐趣,枯燥无味,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法使原来魅力无穷的语文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使他们感到语文迷人的魅力,我就在语文课堂上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许多教师曾这样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你们现在专心听讲掌握了知识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学生听了这番话,当然会有所触动,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学好;可一翻開课本却又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兴趣,只觉得很乏味。此时教师应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之中。

我在教《窗前的红气球》时,让学生朗读“戈里亚呆呆地望着窗户。可是,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当同学们朗读这段课文之后,我提问:“如果你是戈里亚,得了传染病,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想呢?”有的说:“我会很难过的,不能听老师讲课,不能和小朋友玩耍了。”有的说:“我很伤心,我多么希望有小伙伴来看我呀!”也有人说:“没有人来看我,陪我说话,我觉得真没意思!”让学生体会一下戈里亚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以后红气球的出现给戈里亚带来了好心情做了铺垫。让学生朗读“窗前的红气球还在欢快地跳动着。戈里亚望着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结合课文插图,让同学们看一看此时此刻戈里亚看见红气球时高兴的样子,当同学们充满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后,我提问:“假如你的红气球也会飘到戈里亚的窗前,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画些什么?”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都争着发言,他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有的说:“我会画一束康乃馨,上面写着:亲爱的戈里亚,希望你快点好起来,我们还要一起上学呢!”有的说:“我会画两张笑脸代表我和戈里亚,我希望戈里亚早日康复,回到我们中间来。”这种教学让学生根据课文情境,结合课文插图,吐露内心的真情。此时,爱护同学、关心他人的感情自然从心中升起,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二、情感激趣

教师讲课时应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拈来,妙趣横生,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辽阔、丰富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只是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在学习中。

我教《黄山奇石》一课时,热情洋溢地诵读着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这是,教师如同一位进入角色的演员,在台上娓娓动听地朗诵着台词,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犹如来到了黄山,看到了奇石,完全被教师动情地朗读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身心地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悬念激趣

问题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而设置悬念,就能使学生在迫切需要的心理状态下产生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

我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设问:“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藤,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呢?”我让学生自读,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诱使学生究其原因,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较快地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我再让学生讨论:“种葫芦的人是个怎样的人?”最后我又将故事加以延伸,“如果这个人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都争着发言。

四、表演激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通话、语言、故事,这类文章通俗易懂,学生爱学,它们有极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表演。

我在教《地球的清洁工》一棵中,为了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特意让一位“学困生”扮演大猩猩。“大猩猩”很流利地说出了:“请说一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我立即表演了这位同学:“你说话的神情真像一只大猩猩。”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脸上笑开了花,从那以后,他主动学习语文了,语文成绩也提升得很快。我深有感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负担了,而是一种享受,“学困生”也将不“困”了。

五、画画激趣

入学前的儿童,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下,在游戏绘画、听故事等“玩”的活动中逐步获得的。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富于模仿性,因而利用画画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失为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好方法。

如《日月潭》一课主要通过介绍光华岛、日月潭的形状和位置来告诉大家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我设计了这样教学程序:(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本段的理解画一幅日月潭的示意图;(2)交流图画,畅谈自己这样画的理由;(3)教师指点,深入研读课文;(4)朗读、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在画画过程中,可让学生画出日谭、月谭和光华岛的位置。

在创作画面、阐明理由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致勃勃。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理解正确的地方,对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不要过多指责,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或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这样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无定法,路总是在一步步地延伸,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学习,这样他们就会乐学、爱学,自觉主动的学。

参考文献:[1]《上好课应知应会》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2]《课堂教学技能知与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3]《语文》小学生二年级教材及教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4.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四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朱玲玲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被动接纳成不了主体”,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一改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课堂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浅见。

一、师生亲和,突出学生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沉浸其中,忘我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何以建立?

1.多鼓励。人人都喜欢获得别人的认可,孩子更是如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转变角色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舍得蹲下身子看孩子,以“发现、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欣赏的话语……纯真善良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往往一下子就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满怀积极的.情绪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带着自信成长在生命的课堂,因为,“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

2.多放手。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重点突出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温家宝总理说:“‘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学生只有亲历了从不会到会自主构建知识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形成能力,获得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3.多互动。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的方面,教师是主体;在学的方面,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双主体”教学中,教师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分享者,是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解惑,一起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这样问:该怎样读好这句话,谁能帮帮我。我们来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换彼此的思考。一起认真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交流。也只有在这种亲和、民主、和谐的平等交往中,每个学生才能弘扬个性,确立自信,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获得发展。

二、情境创设,诱发主动参与

李吉林老师通过“情境教学”的实践证明:“一旦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活动,儿童学习主动性大增,趣味无穷。且这种心理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个个跃跃欲试,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小学语文是有情之物,我们的儿童又是有情之人。那怎样以文中的“情”激起儿童心中的“情”,通过文中情的熏陶、感染,来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渠道。

1.艺术化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儿童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能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是单靠朗读无法实现的。如《雨点》课始,我让学生伴着音乐唱一唱《小雨沙沙》,柔美的歌声捕捉孩子们的思维,将他们带人雨点的世界。

2.语言描述再现课文情境。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再现课文情境,使平面的文字“有血有肉”,丰满形象地“立”于眼前,让学生深度触摸文字,获得体验。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我请学生自主选择描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的诗句来读,教师则相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配上恰到好处的神态动作,创设出各种夏的美好情景,引导学生人情体验,动情朗读,尽情想象。(语文教学论文 )“看呀,就让我们一起变成这颗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碧绿的荷叶上(闭上眼睛),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儿轻轻地摇来摇去,摇来摇去……此时的小雨滴,有什么样的感觉?”“炎热的夏天,小鱼们游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又会有什么感受?”“小蝴蝶看到这么多色彩斑斓的鲜花,它的心情怎样呢?你看出来了吗?”课堂因此变得有情有趣,学生沉浸在美丽多彩的夏日里,陶醉在学习语文的快乐氛围中。

3.角色转换主动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让学生扮演、担当课文中的角色,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促进体验式学习的途径。角色转换,能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现实化,使儿童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充分地投入、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创造,让课堂“活”起来。学习《云房子》时,一起带上“小鸟”头饰去“造云房子”,“介绍云房子、欣赏云房子、设计云房子”,“小鸟”们彼此互动分享“云房子”的活动过程,推动、转换着课文的情境画面。学生们个个忘我投入,俨然成了一只只雀跃的小鸟,以身体之,以情悟之,课堂处处呈现“动态生成”的美!

4.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有着探究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巧妙质疑,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提问要恰到好处,问题过深则不及,过浅又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狼和小羊》课尾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般教师教到这儿会问:结果怎样?而我这样问:“小羊就甘心被狼吃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狼扑过来,小羊身一闪,笨狼就掉进河里。”有的说:“小羊退到崖边,狼一扑,小羊一躲,恶狼就掉进万丈深渊。”……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小羊不再是一个弱者,变得聪明而勇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学会联系课文合理想象,阅读能力得到潜在发展。

三、活学活用,促进自主发展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语文课应重在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如课文《冰花》中出现了两个生字“他、它”,再加前一课的“她”,这三个字的区别运用是这一单元识字的难点。学习生字时,我不失时机地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借助图片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辨别出字形(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随后当场加以活用,掌握规律。再如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我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仿写诗句:“我还想变____,____。学生兴致盎然,满怀诗情,进行语言的迁移,语言和想象齐飞。在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能力,更深化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悟,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从“教”到“学”的华丽转身,让学生变成“好知者”,成为“乐知者”,这是课改以来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和面对的挑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建立亲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提供多样的语言实践平台,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发展语文素养,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5.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五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要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辩论会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些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教师所做的一切应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6.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六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

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有时教师一个随意的安排,也许就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3

更重要。”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看到语文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

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语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老师让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几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老师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 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老师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

出声来。老师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老师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有效地利用课堂评价。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我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探索与体会。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唤‟的口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成了„换‟,交换的换。”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圆圈是全封闭,所以„圈‟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

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蔡元培先生说过:“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在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碍于脸面 , 吝惜赞扬之词 , 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 , 也只是用 “ 说得还是不错的”“ 对 ”等稍作肯定。须知 , 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 , 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 ,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 , 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

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包括设计好导入、课堂提问和合作交流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语文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换个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读一遍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

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凡卡》一文教学中,有个思考题是“凡卡写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爷爷收不到,因为信封上没有写清地址。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继续追问:“爷爷会接他回乡下吗?”学生们立刻小声议论起来,有的说“接”,有的说“不接”。顿时,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隔绝。”一位老师在教学作文《秋天到了》一课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天气、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将作文课成了旅游说话课。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学生手里有了材料,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积极性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外,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记者招待会”、讲故事比赛、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多次采取小组竞赛法,由于学生齐读时,个别学生就会滥竽充数,还有些学生厌读,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进行小组朗读比赛。特别是角色较多、内容活泼的课文,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有小蝌蚪、鲤鱼妈妈、小鲤鱼、乌龟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等几个角色,在朗读时,老师可以把学生按组选出选手,给他们分别戴上头饰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学生积极性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课上要经常组织各组发言比赛、男女生竞赛、背诵比赛、写作速度比赛等,调动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浅谈语文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七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非常巧妙的诱发, 丰富多彩的课文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强大的动力, 我们教师应该在上课的前几分钟精心设计出能引导学生作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课文探索的兴趣, 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达到用几分钟带来几十几分的效应。

二、提高教师素质, 以艺术性语言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 语言基本功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谈吐文雅, 富有表情、幽默感, 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讲课时或慷慨陈词, 或娓娓而谈, 或言已尽而意无穷, 声音抑扬顿挫, 让学生听后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交流, 而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兴趣盎然地听课, 从而保持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开创“亲其师, 信其道”的局面, 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师要用情和爱激发兴趣

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没有兴奋的情趣, 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 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 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 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 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 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爱是指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来营造情感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情感气氛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为它能诱发学生激动愉悦的情绪,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 怎样来营造这种情感氛围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所谓“人格”这里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有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教学艺术, 也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去营造情感氛围,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心和真情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嗓音和行为上, 教师要用一往情深的眼神、和蔼慈祥的笑脸、柔畅亲切的嗓音及简洁优雅的手势滋润学生的心田, 拨动他们的心弦, 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的确, 现行的教材里, 有许多课文具有知识性强, 这与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是相适应, 教师只要能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就一定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情境和适度表扬有机结合

看戏的人容易睡着, 演戏的人则不可能睡着。一节课下来, 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难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甚至有的学生则可能进入睡眠状态。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或利用挂图, 或利用放录相, 或利用制作的课件等手段, 将书上难以理解的文字情境和场面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 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同时可采用“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 知识抢答, 专题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中手脑并用,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欲望, 教师进而对他们这种积极参与给予适度的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感觉到一种成功体验, 于是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原有的学习兴趣, 立志要比这一次干得更好, 更出色。

六、富有戏剧和意犹未尽的尾声

人们常常把一篇好的文章划分为“虎头, 猪肚, 豹尾, ”等几部分。文章有了好的开头, 好内容, 更要有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好的结尾, 能让人兴趣盎然, 回味无穷, 能让人产生言已尽意无穷的无限回想, 因此我们要不轻易放弃课尾的几分钟, 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 既可让学生突发奇想, 提出疑问, 也可发散学生的思维, 拓宽思路,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研究问题, 借此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老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寓教于乐, 以乐促教, 一改课堂教学沉闷单调的气氛, 使学生愉快、迅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

摘要:如今语文学科没有被学生所爱戴已是不争的事实。现要改变这一现象, 语文教师就必须得增强责任感, 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高度尊重学生, 转变观念, 大胆求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让语文课重新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郝德元, 周谦编.教育科学研究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8.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八

【关键词】英语;手段;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用英语教英语

大量接触英语,沉浸到使用当中去,,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英语,把学生放在一个英语环境里,用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设法创设英语情景和气氛,使学生宛如置身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兴趣也就由此产生。

二、Warm up的巧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好,也等于是整堂课成功了一半在实践教学中,前几分钟可谈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谈国内国际的新闻等。还可以让学生谈,引导他们谈他们自己身边的事情。有时教师还可预先教学生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英语谚语,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每次开课就要求学生齐背出来,每星期换一句,唱唱英语歌曲,做做游戏猜猜谜语,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造真实的语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说,问路(Ask the way),借东西(Borrowing Some things),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s)购物(Shopping)问候(Greetings),等,,让学生融入角色中去,即情趣盎然,又培养了动口能力,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即让学生体会了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也開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歌曲 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歌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把课堂内容变为英语歌曲或诗,同时,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英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让学生感觉到上课轻松,有味道,使学生从中体验到通过英语歌曲学习英语的成功与快乐。加上教师适当编排的动作,也给学生提供 了积极参与的动力,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五、利用 各种 PPT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各种直观教具 和生活用品教学,可以使外语教学过程变的生动、形象、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节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兴趣。

六、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恰当运用英语游戏,不仅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另外,又可以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积极思维,掌握知识。词汇量,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七、利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头、摆手、弯腰、微笑等。加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真实感。

9.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虽非新课程的实施者,但是,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下面几点是我的做法是。

一、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期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为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向瓶中放石子,乌鸦就一定能喝到水吗?”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许多:有的说乌鸦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能喝到水,有的说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学生一下子分成三派,每派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正确答案是:“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当瓶中的水不多时,即使相瓶中放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这与传统的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既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扼杀他们的创新火花,而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活动,竞选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言语、文字描述相辅相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利用它们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事务,激发

10.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郝建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过对学习兴趣培养的观念,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把教育的新理念切实落实到教学的课堂实际中,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那么,又该怎样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为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中。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自己的特长设计运用不同的导语,比如讲故事、唱歌、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挂图、播放音乐、成语接龙等等。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展示一张张优美的夏夜荷塘美图,然后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在优美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已经感悟了课文的意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开始之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语文教学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注重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需要从具体的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避免繁琐乏味无效的机械性的练习。

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知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层次和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体验性和探究活动性的问题,这样会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可以从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途径来设计流程:

1、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预习课文或初步学习课文时发现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与指正或者师生共同解决。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的问题,不要纠缠于无意义的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讨论总结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适时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进而产生喜欢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渗透情感,增强学习兴趣。

一堂课应该是一部微型的电影,而语文老师就应该是导演,用他对剧本的深刻透彻的了解,用他渗透情感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作,将演员(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进而挖掘出剧本的内涵,展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课堂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形象。教师走进课堂与走上讲台之前应整理仪容,调整心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使学生望之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2)、沟通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为师生的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3)、体现关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学生安全感和成就感,<莲山 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时刻呈现出爱心给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出现错误时,应当给予指导与帮助;思维阻塞时,应当循循善诱。当学生回答完毕或讨论结束时,一定不要忘记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不要在简单的是非上做评价。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得快乐和成功。

四、挖掘课程资源,吸引学习兴趣。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既有课外的也有课堂的。如:教科书、挂图、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演讲答辩、广告招牌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有多么宽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当前的 “农远工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莲山 课件>具体而言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感悟更具体、更生动、更直接;大而言之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因此,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四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有用人才。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11.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对于各项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具有促进作用。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专门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开展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当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给予学生参与机会,树立学习榜样,以及优化与教学相关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乐于参加音乐学习,为教学成效提升奠定情感基础。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一)小學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知识经验等相关原因,不能充分理解音乐学习的意义,但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必须在立足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悬念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最终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让学生感受成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踊跃地接受新知识,还要不断地给学生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能够感受来自家庭外的关爱。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并愿意跟着教师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精心导入

每节音乐课的导入部分都是这一节课新的开始,也是这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如果导入就是那么平平淡淡,调动不起来小学生们的积极性,那么这一节课,他们将不停地“破坏”课堂纪律,为了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有一部分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有一部分内容是他们并不了解的,对他们熟知的部分,老师们的导入部分可以直接导入。对于他们不了解的部分,我们就要从这首乐曲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歌曲类别等方面来寻找突破口,如果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同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那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慢慢导入新课所要学习的作品,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来导入新课的内容。在设计导入部分时,教师一定要学会多利用多媒体,不管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方面,孩子们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课堂秩序自然也就非常安静、谐和。

2、故事激趣

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最传统但却最符合儿童心理的方法,比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这些方法看似陈旧,但效果却很好,例如给孩子们讲授一些音乐家的经历和某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个小学生都不排斥这种方式,每次上课时只要笔者一说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这首作品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等这样类似的语言,学生们就会瞪大眼睛,互相做出“嘘”的手势,可见,讲故事的方法在课堂上是可以被使用起来的,这无非需要教师提前做一些功课,要把一些知识用自己的语言编织成一个故事,因为讲故事的语气和讲授单纯的创作背景知识的语气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小学生们在接受的过程中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做游戏的方法也要在课堂上适时的增加一些,例如在进行学生节奏方面的训练时,包括欣赏、学唱新歌曲时,都可以在掌握之后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由浅入深、由少渐多,每一次做完音乐游戏下课时,学生们都会要求再让他们玩一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不是听到下课铃就想奔出教室,我认为作为教师,这是成功的,说明学生爱上了音乐课,从游戏中不仅锻炼的学生的节奏感,也对乐曲本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12.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二

关键词:熏陶感染,自主探究,兴趣,贴近生活

教育专家们对新课改课堂教学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任教语文课几年间, 听了无数的课, 学习了很多专家的辅导, 可是有时候精心准备的课, 学生还是不爱学、不想学。我一直在探索、思考着这个问题。偶然间读到魏书生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一书, 让我豁然开朗, 它就像一盏明灯, 点亮了我语文教学的道路, 指引着语文课堂前进的方向。无疑, 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 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一、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

一个受欢迎的语文老师必定热爱生活, 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 兴趣广泛, 性格乐观、豁达。这样的老师往往底蕴深厚, 头脑灵活, 幽默风趣, 反应机敏。试想:如果教师钻透教材, 吃透文本,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熟悉教案, 成竹在胸, 充满自信。如果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 在课堂上风度翩翩, 声情并茂, 挥洒自如, 纵深古今, 能引领孩子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引领孩子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谁还会拒绝学习语文?

所以, 语文老师一定要是个善于学习的人, 勤学不辍, 让自己的文学底蕴深厚起来。在教学中, 用自己的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 用自己的学习引领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和言谈举止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给学生, 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老师, 爱上了老师还愁不爱上语文?

二、让学生爱上语文探究

作为教师, 我们在认真研究教学的时候只是片面地追求“教”的精彩, 苦心营造着课堂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可是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致使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魏书生老师自有妙招“每天背起书包, 来到学校, 走进学室, 拿出学材, 开始自学, 遇到问题, 查找资料, 实在不会, 大家商量, 没有答案, 再问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我的经验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 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阅读方法, 写作方法。学生掌握方法后, 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监督, 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作用。学生爱上了语文探究, 不就是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吗?

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和学习当中,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 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等,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 语文课便枝繁叶茂, 学生的语文素养便开花、结果。

我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的方法, 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八年级《卖柑者言》和《蝜蝂传》时, 我发现学生手中有许多的语文资料, 我突发奇想:为何不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于是, 上课时我宣布让学生自己分组依据手中的资源, 准备一节课, 自愿报名, 同学们很兴奋, 都积极地准备了起来。下课时同学们都踊跃报名, 我对他们进行了课前辅导, 两节课下来, 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许多都是我未曾探究过的, 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再仅限于学习成绩好的, 许多差生都踊跃地举起了手。课下我对学生进行访查检测的效果比我精心准备的课还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还愁没有好的语文成绩?

四、让学生爱上语文生活

我们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学语文, 应该是学校的事, 应该是老师的事, 应该是学生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 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 才是学语文。这种误解, 从某个角度来说, 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这种误解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多年后方才顿悟: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如果没有生活, 当然也无需语文, 我们的语文教学原本就不应该脱离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善于引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他感受到生活中那种交流的快乐, 欣赏文章的喜悦;去倾听一个人幽幽的诉说, 沉醉于慷慨激昂的演讲, 倾诉自己真实的心灵, 复述一个幽默的故事, 聚在一起夸夸其谈一个观点;让学生留意一个新颖的广告或标语, 醉心于时尚杂志的动听词汇,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交流的畅快, 才是真正感受到了更加精彩的语文, 这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语文的生命就在于生活,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 将语文教学深入生活, 把语文的课堂演绎为生活的翻版, 知识就有了生命, 学生才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 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 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

请相信:语文教师只要肯用心地去和学生交流, 让学生爱上语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就会不时迸溅出色彩亮丽的火花, 我们语文教学一定会演绎成学生人生旅途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

13.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三

浅谈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杨光福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123中学,辽宁大连,116105刊 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3.7关键词:物理 实验 兴趣

14.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四

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下,要求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

2以形象的漫画插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教师出示唐诗《画》,并播放“眼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先把学生带进幽远、美好、恬静的自然环境之中,然后再出示与诗句对应的四幅被破坏的环境漫画,并贴在相应的诗句下面,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出对这首诗的新解。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本人就遇到过这样的一名傣族男学生,名叫杨岩挂明,他的学习基础较差,脾气性格特倔强,是很多认课教师的头痛粉。一次课堂上,同学们讨论问题,兴趣正浓,他把同桌的书“扔”到教室的一个垃圾篓里,我走过去,让他站起来,他站了起来。我又问:“你为什么把别人的书扔进去?”他说:“想扔就扔,没有原因。”我让他把书捡回来,他不捡。其他的学习都让他捡回来,他硬是不捡,心想,算了罢,让他站着听课,惩罚一下他。可是他一会儿逗弄同桌,一会儿逗弄前后左右的同学,一会儿敲打桌子,课堂纪律非常差,此节课无法上下去。课后,我认真分析了这节课的原因,明白了对一个差生,应尊重和肯定他,于是我后来表扬了他,少批评,慢慢地课堂纪律好了,他的政治成绩提高了。

4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密切教学关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学生灵魂,震撼学生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例如:在讲“不言代价与回报”时,我把 2004 年“感动中国奖”之一的人物徐本禹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贯穿整节课,通过真情感染学生,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5.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五

一、减轻负担, 让学生从思想上想学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 老师想尽办法加班加点, 大搞题海战术, 增加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 挤占其他非考试学科的时间进行“查漏补缺”学生的头脑整天被课业的重复压得昏昏沉沉的, 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 那还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我就从减轻学生负担做起, 优化课堂结构, 实行精讲精练, 向课堂要效益, 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巧妙驾驭课堂, 引导学生“以学为乐”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阵地,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对师生双方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时机, 利用“五个巧妙”,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巧妙设置导语, 创设情境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往往得益于一个生动的导语。因此巧设导语, 因势利导, 就可以在上课伊始就可以抓住学生探究的心理, 激发其兴趣, 活跃其思维, 从而提高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的简单的几句话, 一个小故事, 或是一个演示, 一幅画面, 都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 从而激发求知欲, 很快如情入境。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场面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那豪放, 激越, 壮阔的场面。以此导入, 结合文本的叙述, 学生很容易领略到西北的豪迈和地域文化特点。课后学生还经常问“什么时候再上这样的课?”听到这样的问话, 谁不欣慰?

2、巧妙提问, 加深理解

问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 以引起学生的积极的定向思考的一种方式, 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艺术的, 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人力定胜天, 只在每事问。”因此, 语文教学中巧妙的艺术的提问, 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培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巧妙讲解, 深入浅出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够表达思想概念, 而且还能够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 一个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挥三寸不烂之舌, 在讲台上用优美而又富有魅力, 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此时, 适当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无疑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有一次在课堂上, 组织学生复习古诗文背诵, 要求学生快速背出古诗内容和作者。有一位学生因为紧张把《峨眉山月歌》的作者说成了白居易, 其余的同学一阵哄笑, 当事人面红耳赤, 如何帮助他成了当务之急。这是我示意学生安静, 说:“你背诵得很熟练, 不过如果李白知道了, 估计会从土地公公那儿跳出来控告白居易侵权。”所有同学不仅哄笑, 只听当事人说:“我会为李白主持公道, 保证这样的冤案不会再发生。”在轻松之中, 既纠正了他的错误, 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4、巧妙利用实践, 展示自我

初中的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教学中抓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 在形成初步感知后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才华, 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一文时, 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动手去画登山队行军图。结果虽然有所不同, 但每个人都在认真准备着, 一丝不苟的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一幅幅行军图中。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5、巧妙总结, 加深思考

总结不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 而是从教学目的出发, 对教学重点、难点及时的整理回忆, 以达到巩固新课, 加深理解, 激发兴趣的目的。总结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如在对《山中访友》进行总结时, 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美不美?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开始思考、讨论, 场面异常热烈。最后有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美在语言, 例如……”真是有理有据。又有同学说:“这篇文章美在思想, 课文赞美了人与自然为友……”又是头头是道。又如教学完《观舞记》后, 让学生把《安塞腰鼓》与其比较, 进而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区别。这样既复习旧知识, 又联系了学生的思想, 进行了美的教育。

三、抓住综合实践课, 诱导学生“愿意学”

枯燥的理论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学中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产生某种兴趣, 并驱使他去努力参与,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因此, 我结合教学实际,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如学完《黄河颂》后, 组织学生举行诗歌朗诵会;学完《荒岛余生》后, 让学生回家后把故事将给家人听, 同时在班上举行“探险故事会”, 让学生把好听的故事将给同学听;“我也追星”课上,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语文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看到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听讲, 作业, 练习这些枯燥的过程, 而且还有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的活动。以此开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从内心愿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充当了组织者, 引导者, 促进者, 导演者等角色, 运用各种技巧,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欲望, 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 1995年。

16.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十六

关键词:激发 语文 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好功课的先决条件。鉴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在“新鲜”上找门径,力戒老生常谈

新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由学生特别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异的刺激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变化,常出新招,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促进学习效率的极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千篇一律或老生常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甚至对语文课产生厌倦、反感情绪。

二、在“趣味”上动脑筋,力戒死气沉沉

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趣味能够很快地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愉悦的心理作用,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迷恋上它,教师就要把课上得情趣横溢,妙趣横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果课堂上笼罩着死气沉沉的气氛,学生有如芒刺在背,学习就必然大打折扣,影响效果。语文课要上得有趣味,应体现在上课的各个环节中。

1.导语的设计要力求趣味性。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好了,学生就会以愉快兴奋的心情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2.上课讲授要贯穿趣味性。语文学科中的有些知识比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讲授时,就要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

3.一节课的结尾要注意趣味性。好的结尾能给学生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感受,而这种余味无穷的感受又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三、在“纵深”上下工夫,力戒蜻蜓点水

语文课和其他课不同,它属于人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即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课文的表面文字领会其深层含义,亦即在“纵深”上下工夫,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经常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通過向“纵深”处开掘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以不断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信心。而那种只会向学生灌输过分简易的知识,只会要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或者说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除了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学生的学习激情外,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四、在“信息”上做文章,力戒思想僵化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的重要推动力。而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沟通,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经常把时代信息的活水引入课堂,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文化种种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滚滚而来。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对这些慎加选择,努力吸取,并将其引入教学,课堂内就一定不断有时代的活水流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能不断达到新的高潮。如果语文教师思想僵化,则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教学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十七

宁夏西吉将台明星小学 付鹏刚

[摘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儿童又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要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以前呆板的课堂气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加,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刚起步没多久,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上过于重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忽视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语言是模仿性很强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所以人们认为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求人们集中注意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学生学习更是如此。但我们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营养剂,同时也能鼓起人的精神力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能以兴趣来激发和维持,可以说没有什么其他因素能与之比拟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呆板的英语课堂气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开展趣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1 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那些教学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呢?下面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这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

例如:在讲授《WHAT COULOUR IS IT》这一课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我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延伸。紧跟着,我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你知道她卖些什么水果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着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 fox(白狐狸)、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了很好 2 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儿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儿歌的形式,以歌促学,寓教于乐,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编一个儿歌:

师: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everybody ,生: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dear MsShen.师:OK, OK, is everybody here?

生:Yes, Yes, everybody here.(No, No, Lily isn’t

here.)

这样就刺激了孩子们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儿歌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把一些单词编成中英文结合的歌谣。如:

你拍一,我拍一,window window 是窗户。

你拍二,我拍二,floor floor 是地板。

„„

你拍十,我拍十,children children 真聪明。

类似这样的儿歌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游戏一般,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这时如果再辅以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 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每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像在讲授小学英语第一册中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就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儿歌:eye-eye-nose , ear-ear-mouth , hand-hand-face。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 nose, ear, mouth ,hand, 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跟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通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原本枯燥又难记的6个单词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易学多了。短短20分钟,全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这6个单词并准确地指出来。有的同学课后甚至跑到我的身边一边大声说着儿歌,一边在我的脸上和手上摸来摸去,弄得我哭笑不得。但孩子们的行动却说明了编儿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三、让英语课堂充满歌声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人的心理机制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唱歌这种形式也就是将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说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歌曲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了。例如:我在教授《WHAT DAY IS TODAY》一课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一周七天时的发音困难和感觉枯燥的问题,就借助了歌曲”DAYS OF A WEEK“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四、使课堂教学游戏化。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游戏也是小学生英语课上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在笔者所做的调 查中,有一个问题是:英语课上,你最喜欢的是: A.游戏 B.教新单词 C.读课文 D.唱英语歌曲 E.其他。在发放的200张问卷中,有147人选择了游戏。如果英语课堂上给他们以充分的活动空间,他们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是自由度很大的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的活动等。例如“捉迷藏”(Hide and Seek): 让部分学生将一物品藏起来,而让另一些同学来猜:

A:Is it in the box?

B:No, it isn’t.A:Is it under the chair?

B:No, it isn’t.又譬如,“是哪个”(Which one is it):

让一个学生(W)背对黑板,任何一个学生(O)向他打招呼,让他来猜。

W:He is Kate.O:No/Yes.这种游戏虽然简单,用到的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但它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激活教科书

实施新课标后,课堂上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多运用电教工具。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只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英语第一册里UNIT 5 Let’s eat 这一课,我们可以用数码摄像机到附近的肯德基店里去拍摄一段影像,里面出现课文中的真实场景和对话:

A: Have some cake.B: Thank you.C: Can I have some chicken?

D: Sure!„„

再把要学的单词如cake、chicken等等实物拍摄出来,放在多媒体上,当学单词时,看一个说一个,对话也一样,还可以把对话的录音关掉,请同学们来配音,分角色表演。最后把录像关了,请同学上台表演。这样效果比拿卡片要好得多。

上一篇:从历史的字句中收获真谛初中作文下一篇:共建实习基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