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共6篇)(共6篇)
1.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一
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评估报告研究
摘要:近年,困境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救助部门以及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都在开展困境未成年保护项目,但是项目开展的效果如何?如何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从需求评估、干预评估、项目督导三方面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困境未成年人;需求;干预;督导
研究以苏州市某社工机构为依托,以一具体案例为基础,对某社工机构开展的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案主基本信息
(一)社会人口特征
李案主,女,12岁,小学五年级,独生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隔代教养。案父患有精神疾病,案主随祖父母一起在苏州生活。祖父母在社区做清洁工作,平时生活靠祖父母维持,较为困难。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案主学业无人辅导。
(二)三大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系统
案父36岁,患有精神疾病,因无法医治医院拒收,现处于无业状态,无自理能力。案母在案主3岁时离家,在案主10岁时回来探望,之后与案主未再见过面,但与案主几个月会通话一次,关系生疏。案主从小由祖父母抚养,现与祖父母一起住在叔婶的租住房,祖父母均已62岁,祖父身体状况良好,有监护能力。祖父母的保洁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保洁工作辛苦且早出晚归,家庭教养能力有限。
2.学校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机构服务前,学习成绩中下,后有明显提高。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主动与人交往,除一起居住的同?q堂姐外,案主并无其他要好的同辈朋友。案主曾参与社区活动,据当时的负责社工反映,案主在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
3.公共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此服务前没有任何公共支持的服务。在接受服务后,主要的公共支持有:学习上由主责社工链接志愿者资源进行学业辅导;链接爱心人士和救助站的助学资源,已发放助学金;链接学校的助学金,但因材料缺失,未能成功。
二、项目概述
(一)需求评估概述
社工的需求评估在进行需求预判后实行初步计划。案主已上五年级,面临小升初,但家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在学业上对其进行辅导。并且案主即将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将产生变化,家庭对其照顾能力受限,日常生活和心理情绪都需引导和支持。机构主要采用定性的访谈来进行需求评估,主要发现三个问题,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分为:案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案主的朋辈交往能力,案主与父母及家人的关系。
社区的需求评估详细说明了案主家庭的经济和住房等需求,而社工的需求评估更注重案主自身的需求,关注案主的学习和自身发展。
(二)干预评估概述
1.干预内容概述
首先,为案主链接志愿者资源,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帮助案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的目的,为小升初做准备。其次,为案主链接小组活动,增加案主与朋辈的接触,提升案主朋辈交往的技巧,增强其自信心。再次,与案主沟通了解她对父母以及家人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其加强与父母家人的沟通与交流。
2.案主复杂需求与服务或服务资源匹配情况
社工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按照案主需求的重要程度,首先是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链接志愿者辅导案主学习,了解案主的弱项与强项,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渐减少案主对学习的抗拒心理。每周辅导3次,每次1小时。其次是帮助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链接相关社会资源,鼓励案主参加兴趣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的活动,与同学一起参观游览,增加与朋辈接触的机会。鼓励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带领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与案主模拟预演、实践相关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再次是鼓励案主表达自己对父母及家人的感受,社工在交流中要学会用自我披露、同理等方法鼓励案主表达对父母及家人的看法。
(三)督导概述
1.督导的基本情况
机构的督导资源一是外部督导,包括项目督导、心理咨询师及培训;二是内部督导。督导要求是新入职的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和一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外部研讨,每月各一次。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缺位督导情况。
2.督导的工作状况
香港资深社工定期实务督导,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案和心理方面的督导,每两周一次。外部不定期督导一是行政方面的培训,一年一到两次;二是律师方面,每月都能咨询;三是社区人员,主讲低保程序、申请方面的问题。内部督导一是老员工带新员工,每月至少交流一次;二是每周都有例会,案例研讨,朋辈督导;三是通过案例模拟、小组模拟进行研讨。
三、讨论和建议
(一)需求评估
1.需求评估讨论
需求评估,不仅要分析双方一致的需求,而且要重视双方不一致的需求,社工接案后会对案主做需求预估,但是没有与社区的需求评估做对比。对案主的需求评估目前只是通过访谈、观察这种定性的方法来进行,没有用量表测量案主的行为与心理问题,从而明确针对此类儿童的正确干预方法。社工在做需求评估时,没有做前后测,除学习分数的提高是客观地反映社工需求的变化外,其他方面的改善只是通过观察,主观判断。工作目标的建立层级不清晰、不明确。需求评估之后需建立工作目标,但不能是堆砌式的,而应分层级。
2.需求评估建议
社工在做过需求预估之后,需与社区需求评估做对比,重点放在双方不一致之处并寻找原因。根据案主情况选择合适量表,通过量表测量结果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相识的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据此判断案主可能有抑郁症和社交恐惧倾向,首先,推荐Beck的抑郁问卷测量(简称BDI),依据总分,判断案主是否有抑郁,抑郁的程度如何,根据案主的抑郁程度再进行对应的需求评估。其次,推荐社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简称SASC),从得分的高低判断案主存在社交困难的程度。针对案主需求变化的现实情况,建议对案主的需求做前后测和定期测量,及时了解案主问题的改善程度,通过纵向比较变化数据,记录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工作目标建立应是有层级的目标体系。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社工的培训需要加强,另一个是督导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支持。
(二)干预评估
1.干预评估讨论
干预没有满足案主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原因可能是需求评估没有做好。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没进行量表测量和针对性干预对策分析。在干预过程中,课业辅导所占的比重过大,这不能体现社工干预与之前案主接受的其他服务的区别,也不能体现干预的专业性。对案主家庭关系方面的干预不足,案主出现目前的困境与其原生家庭密不可分,除关注困境儿童本身还应着重干预案主所在家庭。
2.干预评估建议
在对案主进行干预前,要先用量表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和文献分析,得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案主存在社会交往困难,在进行干预时可参考陈莉等《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中的方法,此干预方法中,家庭环境采用Moss等1981年编制、国内郑延平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共90题10个分量表,节选其中4个分量表,即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这4个分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可适用于评价所有类型的中国家庭。儿童个性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此量表共计88题,包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及掩饰倾向(L)4个分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由La Greca等1988年编制,此量表共计10题,包括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两大因子。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可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家庭环境量表由学生带回家中让父母填写,次日收回。陈莉等在文章中表明,小学生社交焦虑与精神质呈高度正相关,而与内外向性呈高度负相关。首先,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可能表现出孤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人类感情、与人相处困难。其次,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易紧张、激动、生气,同样习惯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这两种倾向的儿童社交焦虑程度高,所以在干预的时候要从孩子具体的精神质个性和孩子的家庭环境着手干预。刘敏娜等的《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干预研究》中提到了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具体干预方法是实验组接受10次结构式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包括:保持眼神接触与注意,角色模拟;表示自己有兴趣,能对拒绝做出恰当的反应,情境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寻找乐趣,体验微笑;等等。实施人员由1名儿童心理主治医师及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儿保科康复医师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上社会工作者一起来实施干预。
对案主的干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主的行为表现去挖掘案主的内心,发现案主的真正需求,可参阅刘奎的《儿童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技术》,具体干预方法分3个方面,首先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指治疗师使用认知重建的方法纠正患儿歪曲的信念,并教给患儿改善行为的技能。CBT的治疗焦点是了解患者歪曲的思维和信念,并应用认知行为技术改变功能不良的思维及伴有的情感和行为。儿童时期是认知方式、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认知行为治疗的针对性就更为突出。其次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患儿和家庭成员共同作为治疗的对象。家庭治疗是假定儿童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如距离、亲密或支持)所致,在家庭中的不适应过程就会导致障碍。治疗目的就是要通过选择适当的互动和交往模式,重新建立一种更加适当的功能,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父母在患儿面前尽量避免吵闹,言教不如身教,并要求父母放下平日的权威架子,和患儿一起完成每一个项目。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即针对患儿惧怕、焦虑、抑郁问题进行调试。例如:研究中某患儿惧怕父亲,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冲击疗法。当孩子在喜欢的朋友家时,让父亲突然出现,以消除孩子对父亲的惧怕,数次后恐惧父亲的感觉逐渐消失。这种疗法对于调试患儿焦虑抑郁心态有重要作用。
案主成长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案主父亲患有精神疾病,这样的家庭关系对案主的成长影响也很大,在干预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可参阅王芳等的《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家属负担与干预策略》。文章中提到,医护人员和社工要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作为家庭成员,首先要引导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明白患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耻辱,只要做到遵从医嘱,坚持服药,保证情绪稳定,也能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控制。其次要对病人要多给予爱护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悲观情绪,多疏导,帮助其从内心冲突中解脱出来,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关注家属的精神压力以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完善精神病人的社区保障,减轻精神病人家属的照顾负担。社工在对这类特殊家庭进行干预的时候不能盲目干预,要多查看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干预方法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结果再做干预决定。
(三)督导评估
1.督导评估讨论
督导没有从头跟进,在社工做需求评估时没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没贯穿整个过程。前期的督导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和次数,且方式大多是“一对多”的团体督导,没有太多“一对一”的个体督导。各种督导形式之间没有一个可沟通和交流的督导体系,社工需花费许多时间接受不同形式的督导。
2.督导评估建议
督导应该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这样才能做好需求评估,让整个服务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进行。督导时间应固定,这样可及时对服务进行指导。机构应该多做“一对一”的督导,个案的特殊性决定督导需有针对性、聚焦性。各种形式的督导之?g可建立一个督导体系,可适当安排同一时间共同督导,经过相互的比较和讨论,可以对案情和解决方案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陈莉,付春江,李文虎.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9).[3]刘敏娜,申婷,周银月,等.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
2.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省教育厅专家评估组于2005年4月20日至23日,对我校实施的试点项目进行了总结性评估。在这次实地评估中,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见。我校正视试点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差距,紧紧抓住总结性评估的契机,按照省教育厅‚教秘字[2005]56号文件‛和省电大下达的《整改通知书》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评估整改工作,把评估整改作为新的起点,努力使我校试点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有一个新提高、新发展。
一、试点整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校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具有池州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电大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稳步发展。
试点整改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分校及所属的工作站都要更深刻地领会评估指标内涵,根据自身实际,查找薄弱环节,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一个经过整改后可达到的评估等级,着力整改,实现整改目标。
2、操作性原则。分校各处室、各县工作站要根据学校的整改方案,把对指标内涵的理解和实现整改目标的思路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整改任务。
3、系统性原则。分校和工作站的整改措施要互动和呼应,系统运作,整体联动,促进试点工作在全市实现新的突破和更加协调发展。
4、发展性原则。分校和工作站对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要端正认识,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认真整改,以整改成果迎接省校的整改验收和教育部专家组的总结性评估,同时为学校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试点整改的主要任务
遵照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实地评估的书面与口头反馈意见和省校下达的《整改通知书》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分析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的基础上,确定全市电大试点整改的主要任务:
围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试点项目的探索实践,用生动、丰富的实践成果来验证和支撑试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努 力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加强远程教育四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试点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基本设施建设,特别重视和加强网络环境的创设和设施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电大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保证试点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系统建设和对教学点的管理与服务,促进我市试点工作健康发展。
三、试点整改的主要内容
试点整改的内容是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安徽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市、县电大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省教育厅‚教秘字[2005]56号文件‛和省校下达的《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全面查找我校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学校试点整改的主要内容。具体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委文件精神。(1)积极主动地向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继续争取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着力解决学校编制、经费等突出问题,以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和事业发展步伐。
(2)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努力拓宽办学渠道,坚持开放教育本、专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职业中专,‚奥鹏‛办学和继续教育(各类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做强办学实体,努力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过程中发展主力军作用。
2、加强试点四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积极争取市教育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提前制 定公开招聘教师方案,及时公开选调4名本科学历、专业对口的教师,充实试点教学力量,按照省校要求,逐步配齐配强各专业的专职教师、课程责任教师、兼职教师(保持1/3以上相对稳定)。
(2)采取短期培训、在职自学、校外进修等办法,提高试点人员的学历层次与整体素质。学校教学处(电教处)、培训处要根据教学与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学期培训计划,逐步予以落实,努力提升试点人员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着力提高教师资源整合和课程教学一体化方案的设计能力,并积极推行按一体化教学设计组织课程教学,不断提高面授辅导课质量和导学效果。
(3)完善《外聘教师管理及其考评办法(暂行)》,进一步加强对外聘兼职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4)建立全市电大专、兼职教师的业务档案和专、兼职教师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启动‚名师工程‛和开展‚优秀专、兼职教师‛评选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5)不断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完善教科研管理与奖励办法,鼓励试点人员积极参加试点,用试点实践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用课题研究成果来指导试点实践。充分利用《池州电大学报》这一载体,及时刊登并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3、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1)基于全市电大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我校试点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分校本部及工作站各位教师要用试点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各课题研究小组要根据本校特点与学 生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试点教学模式。分校责任教师对省校制定的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本土化改造,并负责监控分校本部和各工作站课程辅导教师执行。
(2)课程辅导教师要认真组织实施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材料收集,开展教学评价,建立课程档案。分校要形成10门以(其中本科5门)相对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完成5门以上课程的具有特色的(包括小组活动、网上教学、资源应用、素质教育、实践环节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分析报告。
(3)稳定实践环节教学和管理队伍。分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小组,所有专业责任人和指导教师必须持证上岗,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职责。
(4)分校和工作站配齐省校制定或转发的中央电大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文件,向师生配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实践环节教学管理手册》,按省电大列出的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的各项要求,确保按时开出率达80%。
(5)切实加强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和使用率,确保实验、实习按时开出率达80%以上。分校要按照省校要求做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迎接省校今年秋季开展的实践教学基地达标复查。
4、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制度与措施,加强校园网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着力提高网络机房等利用率。(2)重视和加强网络环境的创设和设施应用。组织教师自建教学资源,并把优秀的课程辅导材料制作成IP教学资源;课程辅导教师要认真整合所授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于教学辅导,并向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专业的专职教师网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上网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学校对利用省校和分校在线平台和上网时间按评估指标和省校要求提出量化指标,并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处要采取措施,进行督促检查。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要达到每人每周平均1小时以上。教学处要认真做好每次网上教学参与情况的记录和学生反馈意见的收集,每月以报表形式及时向省校教学处反馈;教务处和电教处要注重学生在2005年初升级的电大在线平台上的重新注册工作,确保省、市教学平台上实名注册学生比率达到要求。
5、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1)加强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文件精神,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好教学环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与检查,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2)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奖惩制度以及教学检查督导制度,并狠抓各项制度与措施的落实工作。
(3)利用在线平台、教务管理软件、OA系统、网上实践平台等实施教学管理的功能,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开放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4)继续开展教学支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从我校实际情况 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教学支持服务制度与措施;努力加强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加快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建设,强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向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5)加强形成性成绩考核与管理。修改、完善我校制定的《开放教育试点专业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管理办法(暂行)》和《平时作业考核办法(暂行)》,进一步规范形成性考核,落实形成性考核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效果。
(6)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和考点建设,落实考试工作责任制。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认真处理考试工作中违规违纪行为,维护电大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认真落实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总结考试结果并科学分析,以不断改进教学和管理。
(7)重视并做好试点工作过程中形成性材料的收集、保管、整理、建档工作,保证试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条理性,为试点项目的经验总结、问题研究以及迎评整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6、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池州市教育局等五局委文件,即《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着重解决县级电大工作站的办学与管理体制、试点四支队伍建设等突出问题,推动县电大工作站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2)分校制定全市电大系统建设方案,对各县工作站实行分 类指导,加强对县工作站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3)召开全市电大系统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分校制定的‚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要求各县工作站落实具体措施,推动整改工作,分校将于今年11月底前组织整改验收。
(4)分校要加强对县电大工作站建设与试点工作的具体指导,尤其是在教育观念转变、试点工作地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网络设施条件、资源配置、教学环节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管理与服务力度,大力推进全市电大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四、试点整改的措施与步骤(一)整改措施
1、深入开展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文件和省教育厅、省电大关于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的材料,联系本校实际,对照评估指标及标准,着力查找试点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试点整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使教职工深刻认识试点整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大家思想统一到加快试点整改、促进电大发展上来。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按照试点整改的主要内容,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分别进行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四支队伍的综合素质。
3、落实整改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分校本部各部门和各工作站要根据学校试点项目整改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各部门还要将试点整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 人。学校建立并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促检查,兑现奖惩办法。学校决定对试点整改工作进行专项考评。整改工作过程中,学校要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对薄弱环节要加强指导;整改工作告一段落后,对整改工作做得好的部门与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整改工作抓得不力影响学校整体整改任务完成的部门与个人要追究责任并给予适当处罚。
5、树立全局观念,实施整体联动。全市电大试点整改工作是在分校整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改领导小组的成员要深入试点和整改一线,进行指导与协调,帮助部门和教职工解决整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分校各部门之间要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分校与工作站之间要明确任务,整体联动,全方位地推动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改的各项任务。
(二)整改步骤
1、召开教职工会议,传达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会议精神。
6月27日,分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传达省校试点整改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分校及三县电大工作站评估情况,部署分校‚试点项目‛整改工作。
2、成立池州电大整改工作领导机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继虎 副组长:刘保权
成员:刘湘漪、鲍涛、陈先行、方新庭、程先葆 下设办公室 主任:刘保权
副主任:刘湘漪、鲍涛、陈先行、方新庭、程先葆 成员:何贵琴、唐学兵、吴世银、朱颖平、殷冬琴、洪勇、伍帅、章征泽、钱权柱、阮建
3、研究、制定池州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的反馈意见和省校下达的《整改通知书》,联系本校实际进行讨论;校整改办公室起草整改方案。
4、着力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学校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分校本部各部门和工作站要明确整改任务和工作职责,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工作,推动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5、认真进行整改自查。
分校对本部和工作站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自查,继续补缺补差,迎接省校复查。
6、根据省校复查意见,继续进行整改,迎接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总结性评估。
二OO五年九月二日
池州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
一、试点整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试点整改的指导思想 试点整改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操作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试点整改的主要任务
三、试点整改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委文件精神。
2、加强试点四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3、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4、加强教学资料的建设与应用
5、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6、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
四、试点整改的措施与步骤
1、深入开展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3、落实整改任务,强化工作责任。
4、加强督促检查,兑现奖惩办法。
5、树立全局观念,实施整体联动。
(二)整改步骤
1、召开教职工会议,传达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会议精神。
2、成立池州电大整改工作领导机构。
3、研究、制定池州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
4、着力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5、认真进行整改自查。
3.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三
教师须知
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办学特色简介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把我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农、工、服务业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等林业职业学校。
(二)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林业行业知名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类型定位:实践技能型中职学校
——办学模式定位:综合型。专业、学科综合;类别、层次综合;办学形式综合,融为一体: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函授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教育为一体。
——培养目标定位: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个性品质良好、适应能力较强的职业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具体技术,操作处理,完成生产任务的合格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以林业行业为依托,立足当地,面向全疆,积极主动服务于新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四阶一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办学特色
1、贯彻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理念----开放性一体化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2、园林专业“四阶一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阶一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1—
1、1-2)是基于就业导向,分析研究职业能力和职业特征,按照园林植物生产、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建设和园林绿化养护4个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以基于园林行业工作任务的技能模块为切入点,实现“四阶一梯”培养的教学模式。
“四阶”指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就业能力为四个台阶,分阶段培养;“一梯”指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楼梯,串联四种能力。
3、林业专业“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确立了林业技术专业 “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林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综合分析得出林业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目标,结合新疆林业特色和林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确定林业技术专业 “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图2-1)。
“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林业工作过程为主线,林业工作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内容,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其运行机制为:第一学期在校内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自我学习、数字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学期在校内实训室和实习林场以“学徒工”的身份进行专项实训,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第三~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室、实习林场及校外实训基地以“准技术员”的身份进行相对集中的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室以“准技术员”的身份进行岗前实训,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专业能力;第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以“技术员”的身份进行分散型顶岗实习,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能力。
二、近两年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简介
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建立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业设置,并结合招生工作经常组织市场调研。招生就业办公室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学生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各专业组织教师分赴企业、行业与各地区调研;利用网络收集行业、企业相关信息。对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需求数量,使专业设置与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林为主,符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已形成以林果、林政、园林为主骨干专业,以旅游与酒店管理、装饰装璜、商务俄语、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辐射专业的办学格局。
2、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为主线设计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工学交替的规律,确立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并积极贯彻实施,推动了教学计划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具体明确。二是采取“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基于林业生产过程的教学活动为导向,在林业生产季节,采取工作实践形式,非林业生产季节学习技术理论知识。通过紧密结合林业生产活动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三是认真研究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特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计教学计划,学校认真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特点,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通双语、懂理论、强技能。据此,学校不断改革少数民族班级教学计划,在坚持预科制度、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服务面向,以关键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与能力培养,形成汉语教学不断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该计划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技能显著增强,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如针对莎车等县的少数民族班,学校根据学生毕业主要要从事的林果栽培、装饰装潢设计、林政资源管理等职业定位,制定教学计划。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入
学校始终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以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标准和综合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工作重点。建立了紧扣职业标准中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工作单元)、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技能包为突破口重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的相应课程中落实应知内容,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落实相应的应会内容。
一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课程改革。从2007年起,学校课程改革形成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的改革思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精神,在2008年下半年,学校申报了《园林植物保护》、《森林植物》两门精品课程,并通过评审,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9年我校将全面开展和实施校级精品课程的评选和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其他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力求做到顺应社会发展新需要,争取理论于实践的最大结合。二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注重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三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实践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同时开展师生座谈会,探讨职业发展和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了解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规格,明确从业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体系,并按照先能力体系、后理论体系的原则建立课程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成效显著
学校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教师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009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新疆林业学校第一届“技能之星”运动会,有160多名参加了23个技能项目决赛的角逐,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和学生进行技能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
5、实践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学校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实践训练“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践“岗位化”,努力打造专业技能过硬、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零距离”上岗的优秀职业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建立健全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训教学效果。一是建立健全了实践训练组织管理系统。二是以职业技术领域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为主线,构建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整个实践训练体系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四个层次逐步推进,采取课堂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实习、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具体环节予以落实。同时按照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变化,不断更新完善。学校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由过去单一的校内课堂实验实训和毕业实习,转向把专业办到企业,极大程度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结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有效实现了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对接。
6、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评价体系
近年来,学校坚持实践训练考核的改革和探索,逐步确立了考试的能力导向。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原有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了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目前,学校学生课程实验、实习考核以实际操作和实验、实习报告为主;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项目考核以综合实践质量评价标准为主;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等在企业中完成的技能训练项目则以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进行考核。同时,学校明确规定了学业合格的学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此举有效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标准纳入实践训练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包含职业基本能力考核和职业综合能力考核两部分内容的、涵盖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评价的、科学的职业能力考核体系,更进一步地使中职教育的能力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
4.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4号)和《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8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2011年至2015年由财政部安排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开展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活动补助、能力提升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服务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等公益性单位。
第四条 用于项目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安排使用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和专款专用原则。
第五条 由项目资金资助的设施设备和公益性活动,应当在显著位置标识“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字样。
第二章 资金分配
第六条 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如下:
(一)活动补助:用于资助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普及性的非营利性公益活动;
(二)能力提升:用于改造提升和修缮维护建设时间较早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并添置、更新设备;
(三)人员培训:用于培训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
第七条 项目资金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进行分配:
(一)当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数量;
(二)当地小学到高中在校生数;
(三)当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活动开展和绩效评价等情况。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当地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或同级教育、共青团和妇联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主管部门和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报财政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项目资金预算由财政部根据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分配方法,按年度下达省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财力情况,可以安排资金与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统筹使用。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安排使用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229类“其他支出”60款“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04项“用于教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支出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项目资金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主管部门和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年度项目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报送财政部;于6月底前,向社会公告上一年度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5.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五
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全区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通知》和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整体部署要求,根据我校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目标
全面提升我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按要求完成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与数量达到上级标准。
(二)培训任务
我镇小学参加培训的教师共计117人,要求2017年2月前完成培训。其中,2016年11月15日前完成线上研修,2016年11月16日—2017年1月完成线下研修。
二、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1.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滕开华(校长)
陆朝章(党支部书记)副组长:贤志莲(副校长)
成员:韦琼珍(三塘镇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
王江梅(三塘镇那垌小学校长)粟盛赞(三塘镇路东小学校长)苏凡(三塘镇同仁小学校长)
李维(三塘镇建新小学校长)
何海灿(三塘镇创新小学校长)潘家燕(三塘镇丹桥小学校长)各小学教导主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
组长:是本次培训工作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贤志莲副校长主抓具体工作,组织并指导各小学参加“提升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各成员负责对本校参训学员的学习工作进行监督、测评考核等工作。
校级管理员:贤志莲负责监督各小学管理员督促学员们积极参与,完成作业;
各坊主:进行作业点评,推荐优秀学员作品,以简报形式不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关内容的研修活动并进行活动总结。
学员:要认真学习并领悟、贯彻文件精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时间,力争提前完成研修任务。
三、明确培训重点
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必修学时,达到培训标准。
四、培训模式:
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
五、开展测评工作,激发学用动力
1.制订测评实施细则
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激励原则,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过程中,学校针对网络研修的内容对学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2.有效应用测评数据
有效利用测评数据,对教师培训过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查漏补缺,保证学员按照培训项目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六、推动教师应用,营造应用氛围 1.建立评估与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晋升和考核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纳入学校年终考核。
2.营造应用氛围
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及时召开动员会对教师细致讲解文件要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健全制度与保障,确保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有必要将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教师培训质量,让教师培训更有保障,增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对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会严格要求,利用“提升工程”培训任务作为教师学习的良好契机,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我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校将全面督促教师的学习任务,及时对测评结果向上级汇报,为保证培训全局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八、活动安排
1.召开各校校长和教导主任会议明确任务,现场培训教导主任平台操作方法;本校各校召开学员动员大会并指导平台登录学习。(2016年9月30日前)
2.组织学员参加远程网络研修(2016年9月15日——2016年11月15日,期间不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简短的研讨或问题答疑等活动)
3.组织学员参加线下校本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
(2016年11月1日——2017年1月15日)
活动一:基本技能检测活动(11月16日——11月23日)活动二:技术支持的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研讨活动(11月24日——11月30日)
活动三:技术支持的课堂展示活动(12月1日——12月20日)
活动四:学员学习心得体会分享暨个人成果展(12月20日——12月30日)
6.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篇六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宁夏银川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单位:宁夏银川市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地点: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二0一二年四月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水域环境平衡,维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市,是我国干旱荒漠化地区特有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特殊的地理位臵,是我国温带干旱荒漠地区水生野生动植保存种类最多、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水域生态系统也是最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2003-2008历经5年的湿地水域整治、湖滨植被恢复、湖泊放流与核心区水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水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初步恢复,其中湿地植被增加到152种,水生动物增加到113种,湿地保护上相继建立了生态监测站、鸟类环志站与疫病监测站,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近年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湿地公园湿地水上旅游、休闲度假村也迅猛发展,伴之带来的城市化生活污水、湖泊围网养殖和不合理水上旅游管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因素不断增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风险日益增多。保护好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鉴于此,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银川市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要求,现拟申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如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1.1项目建设是防止湖泊湿地水体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阅海、爱依河水系融通着银川市城市景观水道、湖泊原生湿地,发挥着巨大的湿地水域环境净化与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着银川市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同时也是广大市民最佳休闲之地,应当成为银川市重点保护水域。目前经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样监测,爱依河-阅海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上升幅度比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主要是人类经济生活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这将对阅海水域水生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前应当高度重视阅海水域环境治理与保护。
2.1.2项目建设是湿地污染源的实时监测管理的需要,是促进湿地水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和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影响阅海水域环境质量,存在爱依河工业、生活的点源污染,也存在劣五类农田退水、湿地水上旅游、水产品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都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影响阅海湿地水域环境下的污染水体,尽管目前水质尚好但已面临污染威胁的阅海-爱依河湿地而言,因其具有连接银川市众多湖泊水域,接引贺兰山各拦洪库的洪水和沿途的农田排水,实现蓄水、防洪、的再利用的效益,同时它也是重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与渔业种质资源区,对它的水域环境保护实际上关系银川市“塞上湖城”的水域环境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急需开展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1.3项目建设是实现对阅海湿地水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根本所在。
根据近三年的监测,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种类有所恢复,但增幅缓慢,反而湿地原生植被却出现8%左右的退化、消减趋势,湿地回迁的鸟类虽逐年增加,但栖息繁衍数量回落甚多;同时湿地鱼获量迅速减少,鱼的规格下滑,湖泊大水面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湿地物种多样性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生态脆弱度增加。而加大湿地水生生物修复,是阅海水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2.1.4项目建设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需要
据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门40科87属152种。保护区共有各种脊椎动物5纲27目50科143种。其中:鱼类5目6科17种;两栖类1目2科2种;爬行类2目4科6种;鸟类14目30科113种。因此,通过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改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可以为更多的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生存、繁衍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2.1.5项目建设是体现塞上湖城,宜居银川建设的需要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的湿地水生植物保修复和保护工程,将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即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有效降低银川市首要空气污染指数API本底植。因此,保护好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对
于维护银川市乃至宁夏的生态环境、保证银川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可行性 2.2.1政策支持
2001年年初,中央发的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笫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的政策实施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2.2已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
阅海湿地水域内现保存着较好的湿地动植物原始自然特性.水生植被较丰富,周边芦苇长势良好,一旦水位提高,湿地面积扩大之后,大部分区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面貌,原有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种群。尤其是在滩涂湿地,除了部分地区开垦为农田外,其余部分由于人类干扰活动较少,植被组成仍保持了原生状态。
2.2.3前期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工作
保护区所在的银川市作为宁夏首府,为了保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并将阅海湿地列为为区级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并在湿地内大
力实施退池、退耕还湖;已种水生植物并建立了水生植物示范基地,同时开展湿地水域生态植被修复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2.4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
2003-2006年由银川市湿地办组织,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教授主研《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先后在银川阅海湿地实施,尤其是在湿地芦苇种植、荷花水生植物引种,建立了湿地生物净化与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成果,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湿地水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工程提供了一些技术思路。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阅海湿地位于银川市,隶属银川市管理。东部与金凤区丰登镇相连。南到贺兰山路,西以包兰铁路为界,北到第二农场渠。总面积30195亩,自然湿地12000亩。地处贺兰山脚下,由贺兰山洪积平原和黄河冲击平原组成,以湿地为主要类型。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旱,雨雪稀少,风多沙大,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风多且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地势较低,多低洼地,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土壤主要类型为湖土、灌淤土、草甸土、盐土和白僵土,湖底以淤泥为主。湖土面积较大,分布于湖区四周,主要生长草甸植被,以芦苇、芨芨草、赖草为主,伴有碱蓬、香蒲等;盐土主要分布在洼地及湖泊周围和渗漏严重的渠道两侧,生长碱蓬、小芦苇等耐盐碱植物;农业土壤(灌淤土)在局部地区有所分布;白僵土主要分布在湖区的外围,部分被开挖成鱼池。
阅海湿地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雨雪稀少,风多沙大,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均降水量为197.4mm,年均蒸发量为1500-1800mm,年均气温为7.7℃,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3.3℃,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0.8℃。年水温15。以上约有190天,封冻期约120天。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3000H。风多且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1m/s,春末夏初3、4月大风较多,最多可达56天。
阅海湿地以湖泊、沼泽为主构成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湿地生态环境。其水域12000亩,占总面积的40%,湿地沼泽495公顷,占总面积的24.6%。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宁夏银川西湖农场,是宁夏银川市国有有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体制健全,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行,公司现有管理人员5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六、七十年代大面积围湖造田,阅海湿地逐年减少到不
足6000亩,2002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银川市市委、市政府、银川市市湿地保护办、自治区林业局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宁夏银川西湖农场全面实施阅海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扩整湖面、水系连通、生态恢复、生态绿化、退池还湖、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共扩整湖面湿地800公顷,使自然生态湿地达到12000公顷,清淤水道21000米,完成生态绿化150公顷,种植特色水生植物300余公顷。
2005年3 月,银川市西湖农场内设阅海湿地保护管理站,开展湿地保护与监测工作。目前专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阅海湿地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资源站配臵了微机、监测镜、GPS卫星定位仪、喷雾消毒机、防护服等监测管理设备,加大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的保护与打击偷割芦苇、蒲草、偷盗鱼类鸟类行为的力度。根据保护区规划,资源保护管理站对核心区保护区实行了绝对保护。目前同时阅海湿地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渔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站银川站,先后举办了“百名儿童古筝比赛”“湿地观鸟活动”“书画家绘阅海”等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爱鸟周”等相关大型活动。阅海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在由单纯的湿地资源看护、向湿地资源保护、湿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湿地鸟类环志、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一站多能式发展。目前阅海湿地主要有生态绿化工程,新建了瞭望塔1座、鸟、环
境监测站1座,配套了湿地的水利设施,同时购臵了保护的仪器设备,主要有:抽水机3台、对讲机3部、高倍望远镜6台、喷雾消毒机2台、防护服3套、GPS1部,有力的保证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恢复。
第五章 治理目标、作用
5.1 治理目标。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的目标是,根据阅海-爱依河水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湿地自然环境区与湿地适水经济生态环境区相互协调的空间模式,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目标。按照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方案开展阅海湿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遏制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实现阅海湿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创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旅游业发达的银川市民最佳休闲之地,西北最重要的旅游区的目标,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环境。
5.2 治理作用 5.2.1、生态作用。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一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增大了湿地植被覆盖率。通过2004年至2005年对湿地植恢复试验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水面有很好绿化作
用。并且在湿地低洼地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即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带走水中富余养分,防止因农田排而使水质富营养化。在湿地湖泊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可有效控制湖泊中生物数量,防止水质恶化。因此,阅海湿地湖泊中种水生植物和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后,有效地治理水体环境,对湿地水面绿化、湿地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水体生物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2.2 社会效益。阅海湿地种植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和养殖绿色水产品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为水面点缀了美景,它为湿地水面创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绿色水产品丰富了区内外人民的水产品需求,因此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和绿色水产品为银川市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又丰富了市民的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它又是一个旅游靓点展现在游客面前,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我们认为:“环境也是生产力”,通过今年的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它不仅可以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持续、稳固得创造丰厚地经济效益,为将银川市建成塞上湖城的目标而作出贡献。
第六章 项目区建设地点、规模
1、建设地点
项目区建设的地点主要为阅海湖泊、鸭子墩、九号湖、三
斗南北水域、堤坝。
2、建设规模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
开展阅海湿地与爱依河城市段面源治理。即对湿地与河系水域内旅游与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有害物进行妥善收集与处理。同时重点区域cod、氨氮、总氮、总磷等5项重要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达到水域面源污染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监测指标基本掌握,阅海、爱依河重点区域每年开展6次。水质、生态专项目的监测8次,应急监测1-2次。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总面积100亩,主要包括50亩水平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和50亩表面流人工湿地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拟采用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15种以上,减污区与净化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本项目建设达到恢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系统,重建湖泊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是现阶段在无法实行全流域截污的条件下,短期内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本项目预计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7.5吨和1.66吨,净化率分别为89%和81%。
(3)开展阅海-爱依河水生动物修复工程。
本建设主要通过生物操纵-即通过放养鲢、鳙鱼类, 吞食各类水藻, 并增加氮、磷生物输出, 缓和水体富营养化。本项目
动物修复的物种以本地鲢鳙、草、鲂与青鱼为主,修复的结构以食性分布和多样性为原则,建立稳定生物群落功能,动物修复的时间在产卵盛期之前。其他中层与底栖鱼类放流中可将水体中大量颗粒物输入到沉积物表面,支持着底栖碎屑生产,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转化成生物有机体的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盐从水体中彻底输出。通过本工程达到增加滤食性鱼类的种群,防止湖泊富营养化,保持生态平衡的效应。
第七章 实施步骤
湿地水体环境治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上旬为宣传发动、任务落实、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总体工作方案,落实计划任务、实施地段等。
第二阶段:10月下旬至11月底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力组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公司的所有工作重心都转向此项目的实施。
第三阶段:12月主要为检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在做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收尾工作的同时,对此项目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总投资111.6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
①、阅海湿地-爱依河水域面源污染的清洁工人37人,预计费用36.5万元
②、水域面源污染租船费用:50次,700元/次,合计3.5万元
③、项重要监测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费用:15万元 ④、监测人员培训与宣传费用:5万元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水生植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⑤、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12万元 ⑥、漂浮植物净化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8万元(3)湿地水域水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⑦、湖泊增殖放流鲢鳙鱼23万元,黄河鲤5万元,团头鲂3.6万元,共需31.6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由西湖农场筹集和国家扶持资金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投入111.6万元总资金中,西湖农场筹集资金2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91.6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增大了阅海植被覆盖率,扩大水生植被修复面积,进一步增加渔业种质资源,保证湿地物种多样性,提高阅海湿地水体净化,有效控制湿地植被退化与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稳定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推进阅海生态工程建设,创造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建设,能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风沙危害,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为银川市提供优质的地下水起到净化作用,而且对银川市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改善气候条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为阅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阅海水域环境更加优化、美化,空气清新,气候湿润,从而为银川市民打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休闲的最佳地,同时这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周边的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调整出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经济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促进湿地适水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能力,引领着企业经济不断增强。
第十章 环境效果分析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方案实施后,对改善水环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二是削减污染物量。
10.1、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即通过生态景观林建设、水生植被恢复与增殖放流,改善与修复水体生态等措施,可恢复和重建水生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对污染物吸收分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提高阅海-爱依河湿地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17%和29%,同时促进了水体流动,有助于抑制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10.2、污染物量削减
治理方案提出的措施可分以削减银川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阅海湿地周边农田退水与小西湖围网养殖等污染源带来的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一章 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强化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管理,为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11.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做好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广,协调部门多。银
川市西湖农场是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必须落实好本方案制定的各项任务及措施,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治理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细化职责分工,分解落实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评估治理方案执行情况,通报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严格的水环境治理领导问责制,规范问责程序,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11.2、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充分利用现有阅海渔政站、保卫部的执法巡护职责,充分利用阅海生态监测站的监测取样,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1.3、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联系湿地科研单位和区内高校组成团队对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阅海湿地核心区、脆弱区与资源衰退区进行水质改善技术、污染控制技术、湖泊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物化-生物复合污水处理技术、高效抑制藻类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并组织制定相应设计与实施规范。
11.4、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本项目建设伊始要充分的做好优化、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
项目审批程序。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要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估。
严格建设资金管理。制定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各类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
第十二章 结论
【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推荐阅读:
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07-24
老年人在家创业项目有哪些10-03
社区老年人的活动方案06-23
镇卫生院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10-10
中老年广场舞比赛方案07-06
庆祝建党90周年老年摄影活动方案09-26
老年人精神文化08-09
老年人手工活动10-13
老年人手机产品战略06-11
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