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2024-09-27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共14篇)

1.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使学生在横式中会表示剩余的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让是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横式和竖式表示剩余的数。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习情境。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分糖是学生平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

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预先准备好设计问题的小黑板,以备停电而不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要将学具准备充分,以保证学生动操作的顺利进行;对小组的分工、合作时的活动要求要明确,避免出现秩序混乱而影响实效。

2.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二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当然, 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要增强“课标”意识, 自觉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 减少教学随意性, 克服在教学目标上“不达标”和“超标”现象。我们要认真钻研课标, 从语文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 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 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段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2. 教材内容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文本特点, 把握编者意图, 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以下五年级上册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文本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等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并借助这三个词语理清文章结构, 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等方法读懂文章内容, 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体会“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含义, 从中受到感染和启示, 激起对自然、科学热爱的志趣。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初步体悟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学习作者拟题的巧妙之处。这一目标的拟定主要把握了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而且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要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表述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 主干要鲜明, 数量不能过多, 否则难以落实或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从六年级上册4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AB目标的设定比较中, 我们能看出B目标的设定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具有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特点。

A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 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场景按顺序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加小标题, 理清文章的脉络, 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读懂课文, 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肖邦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 (4) 在品味人物形象的同时, 学习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目标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认知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这些目标要求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2. 能力目标。

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 怎样读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 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 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会审美,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人文渗透和滋养。

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三

关键词:教学目标 概念 作用 问题 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先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利用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学习终结行为的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结束时其知识等方面变化的说明。

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恰当、可测,从而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

二、当前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严密、完整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以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为前提和基础。由于语文教学的范围广泛,知识系统较散,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

2.对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理解不透。什么是新课标,新课标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这些内涵,似乎只有新课标的形式,而没有新课标的内涵。

3.在我们所选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教学目标设计大而空,可操作性差。

三、比较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符合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核心。教学目标不是随意指定的,也不能只凭教师的个人经验来制定,而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细分落实到每一单元、每篇课文,备课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该课文处于第几册第几单元,这一单元主要训练什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从而确定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渐进性。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

1.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详细,切忌笼统模糊。高启山主任在《小学阅读教学备课时目标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中提到“教学目标的表述比较空泛,难于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检测,来判定是否达成标准。”高主任还在《从黄厚兵老师教学设计说说教学目标的预设》中举了例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1是朗读和背诵的目标,有感情朗读可以再具体一些,努力读出母亲和父亲说话的感情和语气。)

2.清晰地将教学目标用一系列外显行为动词表述出来。什么是外显行为动词呢?所谓外显行为动词,是指明确的,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通俗地讲,就是这类词能明确传达给我们“能做什么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解释、说明、比较、归纳、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收集、模仿,等等。”

3.表述目标时注意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目标表述时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像这样的目标表述——“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不符合叙写的要求。

4.注意不能以“目的”代替“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告诉我们“目的”常常是一种方向性的说明;“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

5.表述目标时要明确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要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时操作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三)目标表述形式要恰当

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之初,许多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喜欢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部分,分条陈述。实际上,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是对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其实质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两者的区别。三维目标在本质上是课程目标,而非课时目标。首先,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形来看,通过一节课往往很难把三维目标都能全面地体现出来。而只有在实现一个个课时目标的过程之中,学生习得了一些的恰当的学习方法,这样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才能逐渐实现。其次,从三位目标的本身来说,“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般都是显性的,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还是课时目标中,都能得到比较好地呈现,而“过程与方法”与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短期和长期)联系密切,是动态的。因此“过程与方法”也并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课时目标。基于以上原因,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就不宜分为三部分来表述。现在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再分开表述教学目标,在表述目标时,只出现一个“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然后在分条表述,将三维目标隐含其中。教学目标的这种表述形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比较科学、恰当的表述形式。

(四)目标确定难易要适度

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温儒敏.关于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若干问题[J].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4.怎样制定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篇四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就要从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起.一节课有一个适宜的可行的有价值的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了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要素 1.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可以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不管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2.学段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段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在不同阶段,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程度。3.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4.学生学情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确定双基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制定教学目标;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以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阶段性和连续

语文课的课标是比较宏大的,它指向的是整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总目标,缺乏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更没有一节课的目标.但从实际来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必定是一天天积累积淀起来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在研究课标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目标,进而结合教材具体制定出每单元每一课的目标,比如七年级第一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我就根据每单元教材特点依次安排这样的训练目标:第一单元,学会批注课后字词,生字注音,同时标出文中可积累的词语.熟练朗读课文.第二单元,能标出喜欢的表现力强的句子.简单说明理由.能准确流畅读出课文的意思.第三单元,会赏析比喻句拟人句的好处.自觉积累优美语句.读出感情.第四单元,会用默读迅速抓住主要信息.第五单元,能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能读出问题.有了这样的阶段性目标,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一步步成长,而这样的目标的落实,每一节课学生都是有收获的.三

目标制定要表述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5.如何制定合理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篇五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它就如一个“路标”,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通过英语学习培训我受益颇深,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才算合理:

一、目标制定要依据总体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与具体教学情景相关,它体现的是具体的、个别的教学需要。它的制定要以教学目的(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课程目标(由学科专家制定)为依据。只有把握了总体方向,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目标制定要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方面,三个维度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另一方面,三个维度内在统一,不能分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列出各单元的语言知识目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语法功能以及话题知识)外,还应充分挖掘其文化知识目标(主题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目标(主题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三、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的背景知识掌握多少的基础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四、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但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设的因素,而且教学的对象是人,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机智地应对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再设计”,并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最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得以完善,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英语教师要注重挖掘每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根据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以及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具体、明确的多维度教学目标来指导英语课堂,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英语教学的制定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力求准确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即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理解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形成什么样的能力。所以知识目标可以分成为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阶段。在目标制定上力求在“准确”上下功夫。具体可以体现在内容地位准,知识水平准,心理特点准,课堂类型准这四个方面。在备课时我就会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小单元(Unit)和大单元(Module)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不同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制定教学目标-------力求实在

在过程目标方面,我们老师要关注和重视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即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如何去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时在目标制定上,应该突出“实在”这个词,具体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学习内容实,学生获得实,教学方法实和对学生的要求实,也就是说在目标的制定时要把具体的内容,活动,方法和对学生的要求反映出来。平时的过程目标制定中,我把它分成感受、体验和探索三方面。

三、制定教学目标------力求恰当

在情感目标制定上,应当突出恰当,贴切。具体体现在内容恰当,时机恰和要求恰当。起初我在情感目标制定上,出现大而空洞的现象,经常写成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等。每堂课都这样,到头来都是一句空话和套话,不具任何价值。通过对新课标,新基础的解读学习,我找到了正确,恰当的切入口来制定情感教学目标。

6.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探究 篇六

一、现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课程安排时间短,目标设置容量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目标设计问题就是时间短, 内容多。教师们总是期望在短短的一堂语文课内让学生将“十八般武艺”都掌握齐全。既要学生理解和学会运用作者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又要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 而前者需要一种熟能生巧的等待和练习时间,后者更需要学生长时间用心体会,反复思考。很明显,在一堂课上欲实现所有目标的教学是拔苗助长、激素速成式的教学,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例如:《劝学》教学目标[1]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1)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 绝、兴、功、强、用。

(2)积累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

(3)古今异义词:博学、金、跪、爪牙、寄托、以为、假、可以。

(4)词类活用:水、日、上、下。

(5)文言句式。

2.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并能背诵全文。

3.掌握设喻的方法,能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如“学贵于勤”“学贵有疑”等。

4.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一个普通人,通过学习,以求达到君子的标准,最后走向圣人的高度。

先不论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水平,就单是看这篇幅和字数,着实有些吃不消。这么多的内容要在短短的一到三个课时全部完成,不难想象,教师只有压缩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感悟时间,压缩师生间课堂互动建构的时间,压缩学生间探究讨论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对于这种“贪多嚼不烂”的教学目标,最后可能是“丢西瓜捡芝麻”而顾此失彼。

(二)目标设置模糊虚化,师生双方难以把握

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 具体、明确的规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而不是泛泛而谈,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掌握文学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重依靠教辅教参,把教学目标设置得看似“高大全”, 而不符合实际需要。其结果是“多”目标往往成为“虚”目标,导致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有些教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知识、采用何种方式传授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在时下流行的三维目标指导下,教师因为认识问题上的不统一甚至是误解误判,不顾现实的歪解、曲解教学目标,一味“迎合”所谓的“科学”潮流,导致在教学实际中设定的目标能实的不实,该定的未定,很多目标模棱两可,这就出现了虚化的教学目标,结果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虚化。

例如《鸿门宴》的教学目标设计中,[2]表述的“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特殊句式”,“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这些表述都显得空洞虚化,“一些古汉语知识” 到底是哪些?“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到底怎么运用?到底怎么探究?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表述,实质是无法实现的“假大空”。 评判标准的模糊,术语表达的模糊,最终会让教师迷失:到底怎么样才算达成目标了?

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对于教学目标中模糊、概括性的内容,应该细化成明确、简单、清晰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参考目标来用。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的表述如果含糊不清,会使得教师在一节课里看似讲了许多内容,却失去了教学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学到了知识,但却是肤浅的,表面的,并非我们所希望的可以真正理解和把握。

(三)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评价倒置

“教学目标本质上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其陈述的内容应该反映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活动以后将会学到什么,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但是,有很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陈述,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陈述的”,[3]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等,这些措辞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观愿望和预期结果,是教师要教和能教什么的硬性表达。这种表达之 “硬”只考虑到预设的知识,而没考虑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生成的知识, 只关注所预期的结果,不关心实际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疑问和获得。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中的“通过阅读分析课文, 使学生在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认识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揭露,从而深刻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4]从目标设计的案例来看,陈述的主体都是教师。目标的作用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掌握知识却并未提及,而如何测量和评价恰恰是目标的基本作用。这是目标设置的一个典型问题,即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将教师的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的实际考量标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本意。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文道结合,一文一道

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装扮和浮夸的面面俱到,它需要的是适合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所以,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教材的实情出发,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把握好主要方面。语文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和可测的,且从“文”和“道”两个维度进行考虑设置就足够了。一般来说,单课时的目标将文道结合在一起就足够了,甚至表达时重点写“文”即可。因为“文以载道”, “道寄文上”,二者并非机械分离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文是道的表达,道是文的灵魂。在真正掌握“文”时,“道”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实际上,从开始上课时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各自的“道”就已经开始了互相的交流碰撞。这种目标设计既考虑到了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又兼顾到了学生人格发展和素质发展, 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可评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要能帮助教师把握“教什么”和学生把握“学什么”的。因此,教师在每节课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明确的、可操作的,而不是虚无的、模糊的。目标陈述的模糊必然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模糊,使用“认识、领会、把握” 等抽象笼统的动词,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找出、解释、读准、默写、 背诵、划分”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具体可察的规定,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至于“辨别、区别、分析、比较、概括”等虽是内隐心智活动但亦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

(三)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度、可行

阅读教学目标设立的直接价值和基本作用就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目标设定应体现出学生现阶段通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成为我们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但又不是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经过教学后可以达到的最高阅读水平,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能与文本进行互动获得信息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置合理的阅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效率,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当然,关于如何设置目标的研究应该是不断深入进行的,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可以对阅读教学目标设置有所参考和启迪,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细致的研究来帮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发展。

摘要:阅读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确定与安排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确立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7.制定核心教学目标的一般路径 篇七

虽然前一阶段,大家都认为小学语文要淡化文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文体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第三学段”的“阅读”中,是以“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来分别作要求的,意味着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根据潘新和教授的研究:“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的要领,混淆了文体或不顾文体特点,只用一种方法读所有的文章,必定是事倍功半的。

如五年级《谈礼貌》一课,文题中的“谈”是“谈论”,也就是“用谈话的方式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属于议论文的标题。再读文章,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观点。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肯定或否定某种主张。阅读时就要按议论文的读法来读:读出作者的观点主张(也即论点);再读读作者是用哪些材料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即论据);如果可能,再读读他是怎么将这些材料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即论证过程)。按这样的方法去读《谈礼貌》,发现论点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据有三个: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通过摆出牛皋态度粗暴,岳飞彬彬有礼,问路结果也截然相反的事实,讲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讲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的道理;第三个例子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讲了“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道理。最后总结观点:“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二、 识文

通过辨体进行阅读,所获得的是这个文体的一般特性。但是,如果相同文体的所有文章只反映这种文体的共性,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除了所表达的内容不同,肯定也是因为它在语言风格、行文结构、思维深度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这便是我们要深入解读的。

同样是议论文,除了所谈内容不同,这一篇和那一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应该细细分析。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议论文数量有限,共五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和《学会合作》,我们不妨作一简要分析。

《说勤奋》是最简单的说理文,结构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提升观点,其中举的事例是古代司马光聪颖早慧,现代童第周起步较晚,均为典型事例,足以说明“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论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结构稍复杂:看到现象、获得启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三正一反)——提升观点。所举例子为我国古代李时珍、外国爱迪生、我国现代齐白石(古今中外全涵盖了),反面例子是滴水穿石,说明“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学与问》大结构与上述相同,只是举例论证部分的构成有变化:以哥白尼小时候好问的事例,来说明问是成功的开端;接着,阐述了仅有问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向人请教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用北宋沈括的事例来说明,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观察思考”,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来安排的。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的普遍存在、解释“合作”,来说明“为什么要学会合作”——“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然后,用交响乐团演奏和模拟逃生成功的事例,分层说明“怎样学会合作”——“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说明了“学会合作的结果”——“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而《谈礼貌》恰好处于上述四者的中间,前有《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所举事例均直接证明论点;后是《学与问》《学会合作》,所举事例均得出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为承接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为并列型(不仅要有同一目标,尽己之能,而且要为着集体,自我牺牲)。《谈礼貌》也通过举例得出分论点,其所举事例是层递型:第一例有求于人,讲礼貌较容易;第二例有负于人,讲礼貌也不难,毕竟自己理屈;第三例人负于我,讲礼貌就是一种风度与素质了。所以说,“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三个例子是递进的,从不同的层面说明了礼貌待人的好处,也为最后文章论点的提升提供了足够的明证。

细读《谈礼貌》的事例,发现其叙述比较具体,有行为和对话的描写。与议论文一般选用事例,只要能证明观点,语言相对简洁有悖,这是为什么呢?对照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看,这样写确实是在论证观点。“礼貌待人”,必须要有人物的行为;“使用礼貌语言”,必须要有人物的语言,议论文的每句话实实在在都在为论点服务!

三、 定点

通过对《谈礼貌》的具体解读,其作为一篇文章所具有的与其他文本不同的特点基本上都读到了,这些是否都作为教学目标进入课堂?假定我们的学生是理想状态的,也就是“这个学段学生的一般情况”,那么一方面要考虑与前后此类文体的关联,另一方面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精当才会有效。

《谈礼貌》在五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已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议论文这种文体,也了解了文体的基本特点,初步把握了文体的基本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提升观点。通过学习《说勤奋》,学生对事例选取的典型性有一定认识,还可以用让学生选择的方式补充一个外国人通过勤奋成功的事例,那学生对事例典型性的认识会更深入一点。通过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举例论证时,不但要典型,兼顾古今中外,还可以举反面的例子,事例的语言要简洁,只要能说明观点就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学习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这一观点寻找合适的事例,初步学会数事一议的写法。

《谈礼貌》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例证为一事一议,三议均证明观点,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有别于一般议论文,恰恰是为了证明观点。通过学写“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深化对一事一议结构和文章主旨的认识。所以,其核心目标表述为:在文本阅读与比照中,认识一事一议、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以及语言为观点服务的表达特点,并在学写“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中体现出来。

上面三篇文章虽然也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来说明观点,但较多地停留在认识层面,而后两篇文章则直接进行实践指导。《学与问》围绕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通过两个事例告诉学生,要学到知识,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接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向他人请教、观察思考,其中“向他人请教”是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因此,核心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在阅读和比较中理清分论点之间的承接关系,初步认识道理论证,并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说清“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会合作》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结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为什么要学会合作”“怎么样学会合作”均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而“怎么样学会合作”中两个分论点为学生熟悉的举例论证,其关系为并列型。因此,本课的核心目标可以确定为:在与同文体文章的比较中把握本文结构,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归纳论证法写一段话。

以上,更多的是从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因素来思考其与前后其他同类文本的承接与关联,而将学生设想为理想状态,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有偏差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作出调整,适当地降低或提高要求,重新制定目标。

8.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八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我们教师在问诊阶段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存在唯书唯上,照搬照抄教参的现象,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而有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过于片面,仅关注认知能力,忽视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有效合一。

课时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1、分析课标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3、细化系统分析结果。

教师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从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把系统分析结果细化,列出教学目标细目表,分别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或知识点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纵横对照、线面结合。即:纵向对照连成线,明确本课时教学应为本单元目标的实现承担什么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哪些孕伏、渗透和铺垫;横向对照连成片,从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考虑,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着眼同化和顺应当前的学习内容,扩大和重建新的认知结构,沟通各单元、各部 分知识之间的练习,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二,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拟定一单元(至少是一个小节知识点)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目标体系的序列和层次;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练习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控制手段,防止目标和过程脱节;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教学修正措施的有机配合,以利于因材施教。

第三,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实践活动课。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具体说来,(1)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规定学生应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应理解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应进行哪些必要的基本训练,学会哪些基本的数学方法等。(2)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顾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抓住知识重点、难点,又要根据练习课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增强针对性:新授之后的练习课要从教学信息、作业情况、学生原有基础等方面考虑;讲评后的练习课要从共性的错误、知识的缺陷等方面考虑;复习后的练习课要从知识的整理、归纳、补缺、补差、补漏等方面考虑。(3)整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注重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以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4)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要掌握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要培养哪些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成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价值。

4、准确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教学、训练、引导。“教学”是使学生 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撑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以“教学”和“训练”为主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目标,然后用可以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从而使学生内部心理变化和可以观察和测量。而以“引导”为主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表现性目标加以描述,就是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是不精确的规定每个学生应从活动中习得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的情感变化,往往不是

一、两次教学活动就能立竿见影显现出来,教师也很难预料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过程会出现什么变化。

5、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几点注意。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

(2)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

9.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九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一、制定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目标零乱不扼要 2.目标过高不可攀 3.目标设计缺成分 4.目标缺失,目的不明 5.目标笼统不可测 6.目标表述角色倒置

二、语言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有效性策略(《指南》和《纲要》)1.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目标 2.依据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设计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 3.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系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4.依据完整语言教育观,设计完整的教育目标

5.依据整合的语言教育观,设计整合的语言教学活动目标 6.依据语言活动目标的原则,制定内容具体的目标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分类目标

(一)故事类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如:中班 故事《长不高的小熊》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小熊长不高的秘密。2.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看法。

3.知道有生命的东西都会长高,体会成长的乐趣。

(二)儿歌类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如:大班儿歌 《量词歌》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能正确使用量词,结合已有经验,尝试仿编儿歌。3.以愉悦的情绪参与猜想和游戏,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诗歌类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如:大班诗歌 《哪儿去了》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有感情地完整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四季的美,产生热爱自然,体悟自然的情怀。

(四)讲述类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如:大班讲述 《老鼠找房子》 1.仔细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

2.能(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完整、连贯地讲述。

3.乐意参加讲述活动,感受讲述和表演的乐趣;知道遇事要冷静,动脑筋想办才能解决问题。

(五)散文欣赏类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如:中班散文欣赏 《笋娃》 1.反复倾听,欣赏散文,感受并体验散文中的情趣美、意境美。

2.理解散文内容,感受小笋娃的天真、活泼与稚拙,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散文内容。3.感受小笋娃和竹子妈妈对话中亲切、可爱的情感,感悟亲情的珍贵。

四、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表述方面的注意点 以幼儿为主体,以“学习„„”,“知道„„”,“理„„”,“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 如:案例:(谈话活动)“美丽的平谷城”从认知方面,老师提出目标是学习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叙述平谷的自然风景和城市建设,会用“有„„有„„”句式;从能力方面提出目标是掌握基本的谈话规则,知道在不同场合会用不同音量和不同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从情感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是通过谈话,增进对平谷的的了解,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目标主语要,表述前后要一致。可以是“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或是“评价目标”。但最好是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10.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十

【关键词】教学目标 学力水平 学生主体

一、改变主体意识,预设教学目标

(一)改变教师的主体意识,减少教师对教学目标决策影响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习惯从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把自身的行为或准备讲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课堂行为、情感变化和学习结果。

现代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性的目标。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非的主宰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用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以风趣的语言,热情的神态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教师这时在学生心中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他们在课堂里共同探索、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确实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双向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所以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定。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只由教师操纵。学生是蕴藏这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育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教学目标要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必须制定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二、细化课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一)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课程的要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决定而决定的。为了能够更深入贴切的制定教学目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以新的视点重新认识。教学目标的决策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各个层面因素的统一整合来决定的。第一层次:各学科共通层面上的价值观。第二层次:学科育人价值。第三层次:课堂教学设计中价值观的具体综合。 强调对学科教学内容整体性的重组与加工,第一,将知识按结构关系进行重组;第二,如何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三个方面的沟通。在教学时间的整体分布上打破“匀速运动”,主张按“长程两段”设计的要求将每一结构单元的课时分为“教学结构”、“运用结构”两大阶段,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

(二)根据学情水平,细化课程要求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从宏观上层面讲,有年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直至课时目标等不同的层次。在确定课时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住宏观的层次,以便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从微观层面看,课时目标的层次更具有操作价值,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组织起一种定向、有序、系统的教学活动。针对学情,制定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对习惯了原有知识体系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应当将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细化为每一个阶段的行动目标,实现每个年段都有具体的课程要求。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不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还应当允许不同层次、类型的班级学生,提出适应学生特点的学习要求。

三、目标层次预设,允许学生差异

(一)分析学生的差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而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的影响,学生性格各异。因此, 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就得先承认学生有差异、有个性, 而且可以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个性, 而用一个硬性统一的模式, 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规格去要求每一个实际上存在着差别的学生, 那么带来的结果对学生不是发展而是压抑, 甚至是一种摧残。针对学生情意素质和学历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因材施教理论实行区别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考虑目标与结果间的差异

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应该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66-94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P258-268

[3]詹振权:《关于“多次层教学”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外国教育资料》,1989(5),P6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P93

[5]尚凤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P31~P37

[6]加涅著,皮连生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45-50

[7]李晓文 王莹: 《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P1-24

[8]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P153-177

[9]吕良环: 《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P200-211

11.高效教学始于准确地制定目标 篇十一

一、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 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 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 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案例1《我是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

《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 以第一人称的叙述, 以谜语的形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细读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 文中的语言有时如同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面, 有时如同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然而, 翻开教参, 我们会发现三条教学目标是这样来描述的:

(1) 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显然, 这样三条目标无一涉及到科学文艺作品所特有的语言学习上的价值.教学这样的课文, 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 感受这类作品的独有魅力, 而科学知识应该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渗透.以一、二自然段为例, 我们就可以细化出两条区别于其他文本的语文价值目标:

(1) 通过感受“云”的变化美, 体会语言中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观察, 并背诵.

(2) 在媒体创设情境中, 亲历水变成“雨、雹子、雪“的场景, 了解水的变化.体会文中“落、打、飘”的用词准确.

案例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这是一篇说明文,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课文介绍的知识上, 在让学生明白太空新品种具有“食用”、“药用”、“美化”与“绿化”的作用后, 就大量的拓展“太空芝麻”、“太空彩色保健小麦”、“太空樱桃番茄”等课外资料, 让学生惊叹太空新品种神奇的“魔力”, 把说明文教成常识课.

其实,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知识要点是说明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但决不是重点目标.一定要记住的是:说明文教学是语文阅读.语文阅读重点是要引导孩子关注课文怎么写, 而非写什么?以四五自然段为例:

“现在, 太空蔬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yáo) .例如, 太空黄瓜里铁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大大提高;太空葫芦可以长到一米长;太空辣椒不仅个大味美, 还结出了漂亮的黄色甜椒和红色甜椒.另外, 因为太空蔬菜抗病力强, 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它们是有益健康的绿色蔬菜.

除了食用, 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科学家发现, 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这是因为里面苦瓜素的含量提高了.于是就有专家打算从太空菜葫芦里提取苦瓜素, 研制治疗糖尿 (niào) 病的良药.还有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花卉, 美化我们的生活.此外, 人们还希望通过太空育种, 获得耐旱、耐盐碱 (jiǎn) 的新草种、新树种, 用来更好地绿化祖国, 保持水土.”

在学生明白太空新品种的作用后, 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体会作者怎样说明这些作用, 为什么把作用分成两个自然段来介绍, 两个自然段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即学习说明语言、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这样的说明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阅读.

所以, 我们千万不要被教学内容牵着鼻子走, 课文涉及音乐内容的, 必然要放个音乐让学生欣赏;课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 必有大量的背景资料拓展……难怪社会上批评我们的语文课是“泛语文”“非语文”, 是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筐”.不论何时何地, 语文课都应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坚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原点, 做到心中有“语文”.

二、关注编写基点

制订教学目标,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一篇文章, 选入教材, 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而是整个语文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种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训练点“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我们不能打着“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个幌子, 对教材进行随意解读和处理, 置整个语文教材逻辑体系于不顾, 一味追求新和巧, 结果完全曲解了编者的意图和教材本身具有的“例子”功能.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 是阶段性目标不清, 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如就“理解词语”这一目标而言, 第一学段 (1~2年级) 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 (3~4年级) 要求:“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 (5~6年级) 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表达效果.”

案例3《凡卡》教学片段

师:“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 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拖到院子里, 拿皮带揍了我一顿……伙计们捉弄我, 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这句话中有三个“打”字, 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我知道第一个“打”应该是“毒打, 暴力对待”的意思.第二、三个“打”, 学生说不清楚.

师:后两个“打”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还不清楚, 怎么办?

生:查字典.

(老师为节省课堂时间, 事先查过字典, 并投影出示词典中“打”的几个意项.)

师:你们看, 词典上对“打”有这么几种解释, 这里“打”该选择哪个解释?

……

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不难看出, 对“打”一词的教学, 教师仍然停留在第二学段的要求上.事实上,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师完全可以在把准第三学段理解词语的要求后,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讨, 再看看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这句话中三个“打”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的话可以怎么理解?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多读几遍, 猜想前两个“打”字的意思吗?同学们也可以用找近义词替换的方法思考哦!

生: (不一会儿, 学生就有所顿悟) 第一个“打”是使用暴力毒打的意思, 从第二句中的“揍”可以推想出老板毒打凡卡;第二个“打”是“派去”的意思;第三个“打”是“买”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是伙计们派凡卡去买酒, 我是用找近义词替换的办法理解的.

案例4五年级《人物描写一组》一课

根据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 将文本解读的训练重点定为: (1) 识字学词, 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训练点落实呢?其中 (3) 、 (4) 点是有别于其他年段的训练重点, 其他几点是延续其他年段知识点的训练.因此, 我们不能对这些训练点平均用力, 应该有效地取舍.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 (3) 点的训练上, 当学生在课堂上练就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 课后就能一定程度地扫除阅读整本书的障碍, 从而达到 (4) 点的目标.而文中的三个片段也不是都涉及到每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就拿“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为例, 其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 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 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扣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为这部分教学的训练重点,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后, 马上通过朗读、小练笔等途径夯实对这种写人方法的掌握.

三、关注学习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 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 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 那么, 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 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 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 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让教学目标有效, 定位准确, 还要了解学生.因不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脱离语文学习的轨道, 远离学生的经验, 忽视学生的情感, 拔高或看低学生的认识, 以致课堂教学中出现“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确定教学目标时没有立足语文学习, 没有立足学生的发展, 而是以教师为中心, 漠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知识结构,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学.只有立足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指导才有“效”可言.

因为学生年龄的差异, 学习基础的不同等等, 即使是同样的文本, 若安排在不同的年级, 所体现的价值就会有很大的区别.试想, 同样是寓言《狼和小羊》, 当分别面向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时, 教学的目标就会大相径庭.因此开发或确定教学目标时, 更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又如《我是什么》一课, 文中语言是典型的“拟人”手法, 但针对学习对象是二年级的孩子, 就不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学习修辞上, 更恰当的定位应侧重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生动和有趣, 体会作者这种丰富的想象, 从而积累优美的语言.

案例5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 看,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我的目标的定位: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确定的重点是在感受秋天色彩美的同时, 学习2、3两句的表达方式, 引导孩子能够恰当地使用动词.次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初步感受课文的“总分”段.

第一步:学习2、3两句, 感受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第二步:铺设平台, 将第三句改写成2、3两句的表达方式.

第三步:出示很多有关秋天的图片, 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一写.

课堂中的大部分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重点展开的.我想只有这样重点突出, 并透彻地练习, 学生才真正学有所获.

四、关注目标重点

在一堂课中, 三维目标往往是需要以“一维”来作为突破口, 以此来实现三维的联动, 而不是面面俱到, 机械地体现.讲得通俗一点, 就是一堂课以一个重点为宜, 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因为就一篇课文而言可讲可学的内容也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果教师“倾囊相授”, “西瓜”“芝麻”统统捡, 结果是蜻蜓点水, 徒劳无功.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 课文长, 内容多, 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为每个学期赶教学进度而发愁, 可见, 如果用“传统的教法”, 所用的课时肯定比较多, 而且教得不实.此时, 我们要大胆取舍, 长文短教, 正所谓“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 关键是把本节课的训练点抓实.

案例6我要的是葫芦

有一天, 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心里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 快长啊, 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这第二自然段可以探究的内容有很多, 从词语的角度讲, 有“自言自语”“盯”“才”等;从句子的学习看, 有感叹句;从段落的内容上来看, 写了种葫芦人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等.怎么取舍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呈现“打桩机”而不是“推土机”.有位教师就紧紧扣住“盯”这个词, 让本段教学呈现层层深入的态势:

1.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说说种葫芦的人是怎么看小葫芦的?

2. 课文中有一个词就是写这样的看——盯.教学“盯”, 目字旁, 意思跟眼睛有关.

3. 从这个“盯“字, 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小葫芦怎么样?

画出种葫芦人想的句子和说的句子, 并进行交流, 进一步感受盯的意思.

4. 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 你盯着葫芦, 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有专家认为, 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该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深入地学习课文, 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因此, 每节阅读课的教学点能否抓得准, 定得好, 对于整节阅读课设计与展开能够起到“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我想, 只要我们认真审视阅读教学中的每个行为和环节, 把教学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阅读教学肯定是高效的.

都说教学要搞清楚三件:“我们去哪里”、“我们怎么去那里”、“最后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而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是啊, 走路也好, 大海上航行也好, 如果连自己要到哪里都不清楚, 那么就很可能时时误入歧途, 甚至南辕北辙.高效教学, 就让我们从认真地思考、研究并确定目标做起吧!

摘要: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 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作为课堂引领者的老师,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 才不会误入歧途, 甚至南辕北辙.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注意些什么呢?笔者从“关注文体特点”, “关注编写基点”, “关注学习起点”、“关注目标重点”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效,准确,目标,文体特点,编写基点,学习起点,目标重点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 余文森, 吴刚平.

[3]《谈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M], 林润生.

12.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身体练习的主要形式,是增进学生体质以及促进学生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智力,更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然而目前国内体育教学活动仍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①片面理解体育教育目标,未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活动往往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却容易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个性、社会性的教育。②体育活动训练化、机械化,总是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正确方法”的传授者,未能实现学生主动、快乐和个性全面发展。③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会造成小学体育课堂上的乏味和不足,更会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反感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设计一节体育课呢: 1.在小学各年级阶段目标是制订该年级阶段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主要依据。年级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该年级学生所开展的一个个具体的体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目标时,应该和该年龄目标相一致。例如:低年级变换方向跑的要求是学生能沿场地周围跑,那么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就不能超出这个水平,否则容易使低年级造成身心疲惫,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

2.小学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制订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一般来说,活动内容不同,则活动形式也不同,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往往会使活动的价值(目标)也不同。例如:以探索体育器械或各种活动技能的玩法和学习主的教学活动,其目标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模仿动物以游戏形式组织的教学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日标更强调让学生体验各种情绪或情感;而那些直接进行活动练习的教学活动,则把目标定位在掌握动作要领上;还有以两人游戏、三人游戏、小组游戏,集体游戏之类的教学活动,目标总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等等方面。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1.考虑内容对目标的贡献率。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目标的需要,要从目标引发到教学内容选择上,这是很有好处和符合逻辑的。2.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及规律,因而成年人进行的体育活动内容不适合小学生,即使有类似的活动项目,也不能有相同的要求。例如:打排球,成人排球有“扣球动作”的基本要求,而小学生低年级学习排球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新制定。

3.考虑活动课时与场地器材。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考虑活动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一般是一周3--4次,每次时间约45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每次的体育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小学生适应社会性的发展,其活动内容的选择显得甚为重要。既不能太通俗又不能太脱离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高不可攀,那就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基础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现实条件。有些学校活动场地小,体育器材缺乏,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东西制做简单的器材来进行教学。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13.制定明确的求职目标 篇十三

制定明确的求职目标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新闻专业应聘简历范文为模板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个人简历模板下载-彩色背景.doc为写简历模板。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想象一下销售员在推销一件只有标价却不知其用途的商品,效果一定很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极力建议在简历的头几行开宗明义地提出您的求职目标,然后在接下来的10到15行之内让阅读者明了你对该目标职位所能作出的贡献。那种“使简历保持对不同职位的开放性”的做法是造成简历写作失败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的简历写作,很简单,阅读者会得出简历提供者缺乏制定职业目标的决断力的结论,显然,这样的人不会胜任决策和管理的职位。

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名“全才”怎么办呢?准备一份“开放性”强的简历,再针对特定的职位进行修改。因此,对于认真的求职者来说,申请多少个不同的`职位,就应该准备多少份不同的简历。

14.浅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目标的制定 篇十四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建立在学生职业定位基础之上的职业目标的制定, 则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一、制定职业目标的意义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职业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其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研究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将他们按职业目标的有无和清晰程度进行了分类:其中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者占3%, 有清晰且短期的目标者占10%, 目标模糊者占60%, 没有目标者占27%。

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占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 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占10%有清晰且短期目标的人, 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 生活状态稳步上升, 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占60%的模糊目标者, 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 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 25年来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 常常失业, 靠社会救济, 常常都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 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了目标, 人才会坚定、勤勉、不畏艰险, 促使自己努力实践;有了目标, 人的生命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 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

二、制定职业目标的原则

1. 明确性

“我要当企业家”“我要到学校去工作”“我要减肥”等等, 都是一些典型的不明确的目标。相比之下, “我要成为摩托车制造业的一名机械设计高级工程师”“我要在本学期每天跑步一个小时, 减轻体重5千克”等目标就更加明确。

2. 可测量性

它要求目标内容要包括数量、质量、时间等要素, 即目标要能量化, 评价时能测量目标的完成程度。

3. 阶段性

一个长期职业目标的实现是分阶段来完成的, 且各阶段职业目标均指向长期职业目标。

4. 可实现性

指目标既要合理又要有挑战性。合理是指目标符合个人的实际, 在个人可控的范围之内;有挑战性是指目标绝不是举手可得的, 而是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

三、制定职业目标的依据和方法

首先, 制定职业目标要以职业定位为依据。职业定位即综合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识的内容, 分析寻求自身优势与职业机会的最优匹配方案, 找到定位的两个要素:行业与职业。

其次, 在职业定位的基础上, 按照以上阐述的制定职业目标的原则, 可采用将目标分解的方法来进行确定。一般来讲, 按职业规划的时间跨度可将职业目标分解为:长期职业目标、中期职业目标和短期职业目标。如“我要成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授”是长期职业目标, “我打算专科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本科”是中期职业目标, “本学年我要通过四级英语考试”是短期职业目标。

1. 长期职业目标

通常指职业生涯的顶点, 它要求我们按照职业定位, 放眼未来, 挖掘自己内心深深渴望并愿意奋力追求的东西, 预测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取得的最高成就。

2. 中期职业目标

通常是指规划期限在五年左右, 由各个短期职业目标组成, 又为实现长期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的阶段性目标。中期职业目标要指向长期职业目标, 并有比较具体的完成时间, 也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3. 短期职业目标

通常指规划期限在一到两年左右, 是一些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指向中期职业目标的阶段性目标。短期职业目标要切合实际, 有具体的完成时间, 通常以获得相关证书, 通过有关考试等为标志。为实现中期职业目标而制定的各个短期职业目标, 可按时间先后分阶段列出。同一阶段的短期职业目标不制定得过多, 选择主要的一两个较为适宜。

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目标到中期目标, 再到长期目标, 如同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际操作中, 时间跨度太长的规划由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变化往往难以把握, 而时间跨度太短的规划意义又不大, 所以人们一般把个人职业规划的重点放在五年左右的中期职业规划上, 这样既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目标, 又便于随时根据现实的反馈进行修正或调整。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讲,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制定出长期职业目标, 但不建议对长期职业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重点应放在五年左右的中期职业目标上, 并将其细分为各阶段的短期职业目标。

四、制定职业目标举例

上一篇:独生子女低保申请书范文下一篇:药品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