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入门(精选14篇)
1.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一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数学,入门课,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后, 学生除了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外, 还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 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在影响自身数学学习的同时, 还会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在此, 本文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等三个方面出发, 针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展开探讨.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时,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中, 主要包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以及注意营养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 学生在学习之前, 还应注重课前预习, 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除了需要学生的恒心与毅力外, 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 学生应提前预习, 通过预习来了解三角函数的重点、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在预习的过程中, 必要时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 将初中的三角函数与高中的进行对比, 同时可以尝试着做一下数学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要想在入门初期学好高中数学, 就必须对数学感兴趣, 能够从数学知识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才能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 首先, 教师要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指导,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紧紧抓住学生刚入学时新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教师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 还应紧紧结合着数学教材, 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数列”时, 教师若一味的对书上的例题进行讲解, 不仅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时, 教师可以结合数列的一些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将其编制成口诀, 如:等差等比两数列, 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 四则运算顺序换.数列问题多变幻, 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 错位相消巧转换, 取长补短高斯法, 裂项求和公式算.这些口诀通常具备言简意赅、记忆方便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数列的用法, 同时还能通过口诀来灵活运用数列.由此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结合教材内容, 适时的用口诀来代替枯燥、艰涩的定义, 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若一味地靠老师的引导, 不仅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还会阻碍自己的思维创新, 直接影响自己的数学学习.由此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地探索知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待不会的难题, 要及时地向老师、同学请教.其次, 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时, 能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完善.最后,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遵循知识掌握的规律, 面对数学知识, 要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 使其形成统一的整体, 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例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时, 除了在课前积极预习外, 还应结合函数的特点, 对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探索, 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做出记号, 在第二天上课时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记录, 若还没有明白可以在课下及时地请教老师.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根本保障,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根本所在.只有积极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 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才能在达到学习目标的同时, 享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四、总结
“万事开头难”, 对于数学而言, 其入门课的教授与学习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本文从若干个方面, 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将做好高中数学入门课教学的相关经验与同仁们共享, 以期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应结合着教材及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高中生在刚刚学习数学时,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使学生在深化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真正提升数学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振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1, (10) :83.
3.高中数学“入门诀窍”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入门诀窍
一、前言
在高中数学起步教学阶段,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通过了解学生自身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体思想,发掘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便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奥妙的兴趣,从而更好、更迅速的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奥妙世界里。所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师只有了解学生高中数学学习下降的原因, 才能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找到突破点,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爱好。
二、高中初级阶段,造成学生成绩低下的原因
1.学生无法适应高中教材内容
由于初、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相对初中教材,数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往往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很贴近,很形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从感性的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上, 学生自然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每一个学习知识点。而相对高中教材上,在高中数学一开始,大量抽象的概念、严谨的定理以及逻辑思维的试题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在学习过程当中,空间想象力和知识难度明显加大, 这就导致了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学习数学思想。
2.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学生正是出于青春时期,心理上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课堂期间,上课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你讲我就听、你说我就记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也很少与老师沟通交换意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知识点不能有全方面的把控,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急需我们数学教师找出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诀窍, 从而帮助学生迅速地适应高中生活。
三、整理数学模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高中数学虽然是个抽象性、思维缜密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内容形式上,都是通过章节来进行学习的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要把握数学本质特点和数学模块进行分类研究,从而逐个突破重难点,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分类,通过以往高考形式可以看出,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而在数学方法上主要的数学方法是: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综合法、归纳法、分析法、图象法、消元法等等,经过这一筛选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于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就会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实际应用当中学会应用,懂得举一反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圆和函数的知识已经有个整体的了解,因此,我通过这样的一道例题来考查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框架的掌握:“已知n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成立。”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 重点就是如何应用归纳假设和已知条件的应用:首先当n=1时,即一个圆把平面分成f(1)=2;而逆命题n=1时,n2-n+2=2所以命题是成立的,其次就是利用假设n=k时命题成立,那么就是k个圆把平面分成f(k)=k2-k+2个部分,那设第k+1个圆为O1从已知条件可得,它与k个圆中每个圆都相较于两点,又与三个圆无相交于一同点,因此它与其它k个圆都是相交于2k个点。把O1分成2k条弧而每条弧把原区域分成2块,因此这平面的总区域增加2k块,即f(k+1)=k2-k+2+2k=(k+1)2-(k+1)+2,也就是当n=k+1时命题也是成立的。综上所述可得:任何n∈N命题均是成立的。此题重点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归纳法常常是证明某些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而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就是“先归纳,后演绎”。即先以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为基础,提出归纳假设,再从归纳假设通过演绎推理从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这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因此学生只有在真正了解和掌握方法之后,才会在解题过程中熟练应用。
四、端正学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行为准则,才是学好高中数学真正的窍诀。学习没有捷径,勤奋学习才是打开成功的钥匙。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集中三大要点。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学会融会贯通,在总结归纳应用中学会举一反三的效果。及时跟进复习,反复斟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强化记忆,消化课堂所学内容知识,整理系统,做到化零为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学习数学,并不单单的只是向家长和教师交付一份满意的数字答案,而更应该学会学以致用,懂得利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
例如:建筑工人在用砂浆做一个圆形盖板时,在没有任何精确的物理仪器的情况下,他们只是用手里的一根小棍(小棍的长度等于所需圆的半径),利用小棍一端为圆心,同时将小棍旋转一周,那么小棍扫过的一圈就成为一个圆形。从这一点我启发学生用物理运动的观点重新给圆配了一个新的定义即:线段绕其端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圆。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这些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石井盖通常大多是圆形呢?对于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圆形的石井盖更好盖,且没有缝隙,而其好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圆的基本性质:同圆的半径都相等,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经过这样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得出理论,又以理论来解释现实,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消除学生弊端,解放学生学习思想
数学上的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的活跃能力,主要反映了学生在思考中的敏锐程度,因此,思维的跳动最直接的表现出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信息技术的空前发达,学生用脑思考和学习极度下降,大部分学生都利用计算器来演算数学题,这成了学习数学的一个严重弊端,学生长期依赖计算器,不但直接导致基本运算能力的下降,还会使学生丢掉大量的运算思维训练。例如:我在教学生排列组合时发现,一些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都是学生们通过计算器得出的结果,而对于排列的特点根本一无所知,如:4×5×6×7×8×9和(n-1)(n-2)……(n-100)n>100,是哪两个排列数都一片茫然!最重要的原因学生太依赖计算工具而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排列数的运算特点。因此,只有鼓励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反复验证、反复总结才是获取知识的根本点。既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要领,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生敏锐的智力开发。
六、总结
我们的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曾经说过:“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路。 ”学习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都说知识在于积累,不积硅步,难以至千里,不积小溪,难以成江海。只有通过巧妙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寻找学习捷径,才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更应该懂得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翱翔于知识的海洋里,厚积薄发,在数学领域里,能有所作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争鸣.例说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0,05:24-25
[2]张国艾.高中数学入门课——漫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3,29:205
[3]王建刚.刍议高中数学入门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8:151-152
4.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篇四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 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 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 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放。这层 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5.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五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法。
七、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
八、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通过问题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
九、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问题引导和动画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构建正确的能量供应模型,并通过习题现场检测教学成果,并结合重点解析学生的疑惑。
十、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
与
导入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上节课的探究实验得知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熟悉概念。 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由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记忆探究实验的相关结果。 (一)
有氧呼吸
场所 (一)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
2.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还需要有酶的参与。(提示:本章第一节内容)
3.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标示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思考线粒体的结构,回忆其功能;
猜测有氧呼吸的过程。 通过几道填空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过程 设置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化。
在学生阅读基础上,播放动画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 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彻底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
列出每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应式,强调[H]的写法,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阶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阅读教材内容;
6.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总结 篇六
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教学工作,以及高二(3)班生物教学工作。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本学期高二的生物要完成选修1和选修3二本书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本学期实验是量多,特别是初一和高一,还有就是高二生物技术实践课。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室工作
1.在实验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常规的实验内容,掌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与教师任课的大致进度和时间,在开学做好本学期的生物实验计划,为实验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实验中, 药液的配制、选材都将预先实验,取其最佳的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的目的。根据任课教师开出实验通知单,或在特殊情况下,提前告知要做的实验(但在实验后要及时补填实验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应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向课任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在实验过程中要协同教师随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帮助任课教师进行实验课的指导。生物实验中指导年黄倩倩进行实验准备和教学。
2.实验室管理。我行了一个全面的整理维护和维修。实验室的贵重仪器特别是显微镜,进行维修;如显微镜箱体、目镜物镜污染、镜筒下滑等情况,本人利用无课的间隙对其进行修理。很多仪器藏污纳垢严重,也一并进行了清理清洗工作。实验室的仪器使用以后防锈防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较精密的显微镜等仪器,每使用后,要认真清理和擦试镜头和有关活动的部件,然后装入箱内保存,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玻璃仪器使用完毕以后应该及时清理清洗的,玻璃仪器重新进行清洗整理和贴签,分类分规格放置,这样使用起来方便,便于管理。不能无序放置。备用的玻璃仪器不能都拿出来使用。对实验室的仪器用品,要象对待自己家的东西样爱护,仪器做到常清点,常保养,常维修,随取随用随维护,药品使用注重节约,用多少配多少,用剩的药品集中放置。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记录。熟炼地操作使用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并介绍给课任老师使用。在学期结束前,将仪器进行全面清理和维修,做好记录,并进行盘点。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按时打扫实验室卫生,确保室内外的整洁。
3.认真做好实验台帐的管理,对新进仪器的进行录入仪器帐目表中。对实验通知单,分组演示实验和仪器使用维护和维修等做好记录。对仪器柜贴签,对玻片标本盒帖签,对滴瓶帖签,对应配已配仪器录入电子文档,对仪器药品进行盘点并录入电子文档,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
4.优质服务,提高实验效率。生物实验室更新了仪器柜,仪器的摆放既要科学合理,看上去又要使人有一种舒适美观的感觉,我开学后首先利用无课的间隙,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进一点重新安置,按照仪器的类别,分柜摆放,根据仪器大小规格,移动仪器柜内活动隔板的位置,将仪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仪器柜门和抽屉贴小标签,将仪器进行分门别类分层分柜。仪器、药品存放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取用方便,效率较高。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在实验结束,也应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二、高二生物教学工作
1、本学期的高二已经完成了生物已经完成学业水平考试,文理已经分科,对理科生而言生物是一门主科,新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选修1和选 修3,选修内容也是高考的内容,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期初,就制订好全学期的教学整体计划,并告诉学生,使师生紧密配合好。
2.注重新课学习,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构建知识网络。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是学业水平的基本要求,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模块学习必须立足课本,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开始确定的临界生分层教学。教学内容要细而全,要有层次。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本基础题为水准,把深刻、精确、熟练作为教学目标。在方法上可运用概念图和图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整理和分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学会识记的一些方法。强化新知识的消化吸收,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如绘制概念图,绘制图解等,听写默写概念,背诵朗读基本原理等等,划出课本中重要的句子段落等。布置适当的作业。重视课前的复习巩固。进行章节复习小结。遵循学习规律,“学识习之”。利用图解和概念图有助于形象识记,动员学生的运用多个感官,如手写口读,眼看心记,克服遗忘。3.以课本为主进行,选修1 能做的实验尽量完成,给学生充分动手的空间。使学生产生兴趣。对课本中何涉及到很生僻的概念,领导学生读,学会读书是个不错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规范训练答题,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审题时,看准关键词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重视题干中的指向性条件;分析时,要突破思维定势,利
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落实好与题目契合的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组织答案时,要特别注意答案的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创新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全面考虑,答全要点,行文要简洁流畅。要规范训练和提高解答选择题的精确性,做到一次性不失误或少失误;训练学生解答简答题时,除加强解法指导、重视解题思路分析外,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4.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式,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在有效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是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的,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生物学教学中的多种问题,反思教学中的自身行为,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和提升已有的认识,进,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效果。开展研究式学习,拟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生物的科学素养。
5.平时我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老师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本学期取他人之长对我的帮助不小。本班在中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感觉非常圆满。
7.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七
关键词:VB编程,教学反思,程序设计
一、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应用。我们知道所谓编辑程序,通俗地说就是预先设定做事情的过程,用计算机能懂的语言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叫编程。Basic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Basic简单、易学, 是当今高中计算机编程教学中的首选。
二、VB 的前生今世
现在我们普遍在教学中推行的VB,就是Visual Basic。
Basic是种易学易用的高级语言, 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运用。当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作者为IBM公司编辑软件的时候,用的就是Basic,当然,那时候能够编程的是少数的专业人士。在VB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就是“控件”的概念,使得大量已经编好的VB程序可以被我们直接拿来使用。
现在人们用到信息技术产品,就一定会涉及一个概念,那就是程序。那么程序到底是什么?计算机程序就是指令集,学生对于程序这概念不容易理解, 可是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种指令是比较熟悉的,如按乐谱弹奏乐曲等。电子计算机也是一样,只是它需要为执行的每一个任务提供指令。许多这样的指令包含在处理器芯片中或内置于操作系统中。
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从结构上来讲, 就是冯·诺依曼机。计算机指令采用二进制编码,即一系列在计算机内存和处理器中的开或关的状态,均用二进制代码。以这种方法编程对于一般人员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VB, Visual Basic和其他编程语言使得人们可以用与自然语言有点相近的方式编写计算机指令,使得编程显得容易。
三、早期的事件驱动编程
在Basic初期,允许创建反映用户动作和系统事件的程序,这种编程叫事件驱动编程。在Windows之前程序以顺序方式运行。也就是说,一旦程序启动,它就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向前执行, 直到程序结束或宕机为止。
四、现在的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 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称为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 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简单地说,就好比是用现成的零部件,来组装自行车。我们按照规格选购自行车零部件,就可以方便地组装一辆自行车,而不是每一个零部件都要自己动手加工制造,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自行车的组装流程。这就是面向对象编程吸引人的地方。
五、VB 基础概念
VB编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控件,它是可修改属性的可重用对象。常用的控件示例有图片框、单选框和命令按钮等。
事件通常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发生主要有击键、鼠标动作等。
VB中的方法就是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定义了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和如何响应事件。比如,单击鼠标,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等。
VB中的对象是程序中最基本元素, 对象具有表征其特征的属性,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VB中控件和窗体是对象的示例。
VB中的过程就是指为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而编写的能为计算机自动执行的一段代码。VB中过程一般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六、总结
8.浅谈高中英语兴趣入门法 篇八
第一:你要树立信心,打好基础,连学英语信心都没了,很难有进展。单词是基础,多背单词是没错的,但是不要死背,不要把大段的时间用于背单词,利用遗忘曲线增强记忆效果,多看几次比集中背效果要好;学英语从最基础抓起,多记单词,多看语法,多说,多听,慢慢的你会喜欢的。课上要专心听课。像语法、翻译、答题技巧等主要就是通过课上习得的,所以一定要专心,课后要学会总结、归纳、理解记忆、做题实战运用。如果语法太差,可以买一本语法书攻克一下。
第二:树立信心后就要培养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可以先选择你喜欢电影,电视,歌曲的英文版来看来听。培养语感,适当的多读、多背课文,有意识的培养,至少做到你一看到英语不害怕,不胆怯。培养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阅读理解最好能做到每天至少练习一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其原理在于激活“眼、脑”的潜能,培养和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感知、归纳理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能力,对应于阅读理解方面的帮助很大。快速阅读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掌握快速阅读后,可以快速的对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
第三:阅读完成之后,通过多看英语原声电影等,培养对英文的听力兴趣。要想练好听力,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语音材料:①所选语音材料必须地道、原汁原味;②所选语音材料应尽可能包罗万象,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话题,既要有正式用语,又要有日常会话;③材料应从简单的入手,逐渐增加难度。其次,听得方法:①利用零碎时间,这种听法要求你连贯地、不重复地听取大量语音材料,不需要听懂每一句话,只需听个大概就行。②抽出一段专门的时间,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听。这种听法不要求你听太多的内容,但务必要听懂每一句话,把握每一个细节。javascript://
第四:英语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单词、语法、阅读都是基础,有了前面的积淀,有了阅读的兴趣。平时再多加练习,写作就不是问题了。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一天写一篇,最糟糕也要一周练习一篇。比如以下这篇:Bamboo inspiration—There is a small river in My hometown. One of my fondest memories as a child is going by the river and sitting idly on the bank. There I would enjoy the quiet and peace, listen to the chirps of birds and the rustling of leaves in the trees, and watch the water rush downstream. I would also watch the Bamboo bend under pressure from the wind and watch them return gracefully to their upright or original position after the wind had died down.
有了兴趣,学好英语其实很简单!在兴趣的引导下,多听、多做、多写、坚持,这四点如果掌握好了,得高分基本上就会不出意外。
参考文献:
[1]顾伟勤.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J].外语学刊,2010.
[2]何培芬.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3.
[3]刘玉红.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0.
[4]吕玉明.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9.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九
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思想在人们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愈演愈烈。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国家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人们的“金榜题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新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的实际,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在第二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熟练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有关网站,熟练发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三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应该在第一项能力和第二项能力基础上,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如同位素示踪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通晓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用心
爱心
专心
复习的内容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可复习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该节内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只是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部分,教材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此外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育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过程,进行 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 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这是在操作上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2.巧析高考题,做到举一反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讲授高考题时,不可只是拘泥于高考题。要认真分析当年的高考题,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分析高考题的考查点,同时对以后的复习作出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如何复习。
例如:(2005年全国理综试题)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在讲解高考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而是去分析、去预测、去实效性的复习。你今年不是考的判断显隐性么?那我们在复习时,除了把判断显隐性的知识弄懂外,我们再去复习判断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呢?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呢?还是细胞核遗传?你今年考察动物的育种方案,那我就在植物的育种方案上下功夫。你考察
用心
爱心
专心
了自交育种,那我就在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甚至是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下功夫。
3.以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拿“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多做题,多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显示自己教学的水平。但长期如此,已经把学生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不会思维的、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真正踏进科学殿堂以后,这些人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新的发现,没有开拓精神,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只能固守先人的成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4.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我省的生物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生物高考题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生物高考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每堂课上,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也就是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创设性情景),引导学生去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 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这里先说两个实例:
例1.据报载某农民因妻生女逼妻离婚不成,就用砂枪射杀其妻。这一酿成家庭悲剧的愚昧行为,显然是缺 少应有的生物学知识。
例2.《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四年多,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 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同样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两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学生物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劳动者,比之于高等教育培 养少数专门人才,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6.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 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用心
爱心
10.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十
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是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阐述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依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及高考考试大纲确定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最后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关键词:新课程;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当前,在生物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在诸多项能力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虽能很好的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生物学上的概念、原理解释、说明一些生物学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说不清、道不明、词不达意。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进行各种思维活动的能力。目前,中学生物教学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而语言表达的不完善是学生在平时考试乃至高考中失分的主要因素。如在一次地区统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一组对比实验,两支试管内均装有等量的过氧化氢液,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酶具有催化性。但是学生的答案却是多种多样,如有⑴酶具有专一性;⑵H2O2能催化鲜猪肝,而不能对水有作用;⑶鲜猪肝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⑷酶的催化作用强于H2O2;⑸H2O2具有专一性;⑹酶具有高效性等等。这些错误反映了学生审题不清、书写不规范、生物学语言积累不够、不能恰当表述正确的观点等语言能力的欠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很少让学生完整地分析和回答问题,怕学生说不清耽搁教学时间,对学生表达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不能及时给予纠正。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在平时的训练机会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过低,这种错误的认识和现象在目前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达能力包括文字的表达、图像的表达和语言的表达。它对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2 提升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生物课程标准》在关于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要求方面明确指出:学生应能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概念和原理,能理解生物学中常用图、表等各种表达形式的意义,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学现象;能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文字说明类、实验设计类题目的增加,紧扣了《生物课程标准》,强化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据此笔者从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2.1 努力提升教师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才能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有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加以消化吸收,才能掌握所学知识。生物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要求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准确无误,不能犯目的论、特创论等错误,也不能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生活俗语相混淆。概括性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运用已知的生物学概念等来描述生命现象和阐释生物学道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有头无尾,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就只能是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当学生再把这些信息用语言形式反馈出来时,就难免出现错误。因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不但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而且板书的设计也要力求简练、严谨、条理清楚,并体现出知识的结构体系。只有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才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吸取语言营养
生物教材是教师施教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主要园地。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系统性和科学性都较强,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不但能够加深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纠正头脑中原有的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注意学习教材中不同知识类型的表达方式,如概念原理、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该记忆的就要记忆,以增加自己的生物学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
要让全班同学人人敢于说话,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是很重要的,而教师是良好氛围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创造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并保证时间。每节课上课前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已学知识的回顾以及“生物科学新进展”演讲等项目,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大胆发挥、畅所欲言;二是讲明说话要求。要姿态大方,声音响亮,表达通顺流畅;三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学生不敢说话,是因为怕说得不好遭同学嘲笑,所以要形成良好的说话氛围,还要保证说的同学不管说得如何都不被嘲笑。因此,在对“说”作出要求外,还要规定听的同学严肃认真,学会倾听。在说的训练中,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既是鼓励也是导向,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4 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多布置说理题、讨论题、实验设计题等开放性题型让学生去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指导时根据题型总结解题步骤,让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技巧,如分析说明题要求审题清楚,语言通顺,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对于实验题要写明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及分析。另外要重视练习的讲评,讲评要建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分析思维轨迹和暴露知识缺陷,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盲区、思维上的误区,然后再加以引导,这样能及时纠正错误,增强讲评的针 对性。学生做过实验以后,一定要写好实验报告,教师应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提出要求。每章或每单
元结束之后,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学生写好本章或本单元的总结或内容提要,要求学生写出主要内容、主要概念和规律,对不同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比较,并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5 据图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真正明白图象语言,学会“图文结合”必须进行图像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掌握牢固持久,并在头脑中形成图象,从而做到“看图说话”“无图思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智力。如: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
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11.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篇十一
一、重视探究型实验的选题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和探究型, 其中探究型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探究型实验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体现了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脑”“手”并用, 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而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探求新知识的方法。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与验证———结论。中学生物探究型实验的选题, 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作为探究型实验, 必须考虑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探索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可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生长素 (或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 可让学生设计培育一株“S”形茎的牵牛花;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可让学生利用花盆或小块菜地设计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习惯。考虑当前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专业知识有限, 所选题目应宜小不宜大, 一般使学生用所学知识或收集资料后, 既能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 又便于实验验证的知识为宜。
二、在探究型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生做探究型实验, 是一种基于学习的研究和探索,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因此, 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应以学为本,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 以便让他们经过适度思考便可回答, 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 有学生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同时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 同时释放能量。它们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 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对这个问题, 我没有直接做出回答, 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归纳出:光合作用发生的前提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可见的太阳光, 需要叶绿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 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中。而呼吸作用发生的前提是需要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 可以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储存在有机物中, 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ATP中, 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重视优化探究方式
在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中, 要重视优化探究方式。对于教材专设的探究实验课我们一般采用自主探究模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方案交流———实验操作———讨论总结———延伸拓展———交流评价。教材中也有不少的实验内容不能在实验室完成, 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酶的发现历程, 细胞学说的建立, 核酸的发现历程, 细胞全能性试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等等, 这类“实验”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 无法通过实验室完成, 所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 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 应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探究实验”是现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中, 最后是要优化时间安排。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我们也有多种方式以满足需要: (1) 完全由课内完成; (2) 课内完成设计, 论证———课外观察, 记录———课内汇报进行交流; (3) 课前完成设计, 论证———课内完成核心部分 (实验操作) ; (4) 少数学生 (可轮换) 课外完成———课内听取汇报, 交流评价。
四、重视开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 拓宽探究实验教学空间
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因此, 我们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 从而把课堂的探究延伸到课外, 拓宽实验教学的空间。 (1) 拓展课外探究的形式:实验探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我们开展课外探究的三种主要形式。在具体的实施中, 我们有机地将这三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整合起来, 由易到难, 由科普到科技;由单学科到跨学科;由局部试验到大面积推广。通过摸索, 我们形成了活动的特色和规律:高一以探究入门, 然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二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主;高三则以思维探究为主。让学生得到较全面的学习与锻炼, 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素养。 (2) 拓展课外探究的内容:课题组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扩展性的课题, 形成系列探究活动, 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拓宽教学空间和学生思维能力。
五、创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 调控教学行为, 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题组通过研究建立了多元实验考核办法, 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实验课中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方面创建生物教师实验教学量化评价方案, 另一方面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知识, 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创建了实验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12.高中生物教学的生物建模探索 篇十二
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趣味、新奇等特性,但是也有抽象、复杂等特性,生物建模是对生物知识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模型构建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培养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建模的方式,有利于营造趣味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的模型展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物建模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学生还可以在建模后收获喜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有利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
在生物教学中,建模这一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建模背景,自主建模或者同组建模,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加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建模的过程伴随着学生的思考,学生自己提出模型构建想法、构建模型、阐述模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遇到的困难
(一)生物建模过多
生物建模的建立是为了简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点,部分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建立了过多的生物模型,让学生在进行建模时进行套用,但由于数量过多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模仿的重点,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没有发挥出生物建模简化抽象知识点的作用。教师对课程重难点没有加以突出,一味的建模,让学生找不到课程的侧重点,难以将知识吸收利用。
(二)侧重传授模型
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将模型建好给学生套用,没有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只是为学生传授建模的理论基础,没有对学生自己建模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多,没有理解学生的建模思维,无法为其指出错误,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过分压抑了学生的自创能力,没有做好知识传授和技术传授的统一。
(三)教师建模缺乏思考过程,说服力低
教师有着充足的生物知识,多年的建模经验,可以随意建模,然后对模型进行知识点讲解,但是各位学生的能力不同,有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建模意图,找不到课程的中心点,教师的建模缺乏科学性、严谨性,造成学生对模型理解困难的局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拉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发展策略
(一)精确建模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生物课程的重难点,梳理出生物知识的主次层次,构建出自己的生物知识网。建模适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建模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建模方式掌握的不熟练,再进行新的建模,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重视建模思维
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建模,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建模的信心,与学生积极交流,解析学生的建模思维,为其建模指出不足,并为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3]。
(三)平易化建模过程
教师在建模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引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从生活举例子。小草是生产者,蚯蚓是分解者,鸡鸭等家禽是消费者,这三者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师在建模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联想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13.高中生物学入门 篇十三
一、关于这节课的引入问题
从老教材第一章的标题(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可以看出老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没有把免疫纳入稳态调节体系,老教材先讲了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然后开门见山地讲特异性免疫,并举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例子,所以可能有很多老师在引入的时候用的是这个例子。
新课标教材明确把免疫纳入稳态调节体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问题探讨中先是创设了一个情景: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感觉不适,接着让学生思考3个问题,1、病原体侵入人体,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2、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靠反射对病原体做出反应吗?
3、人体能靠激素直接杀死病原体吗?
问题探讨是新教材的特色模块,尽管有些章节的问题探讨在利用起来有些别扭,但本节课的问题探讨的设置我认为是恰到好处的。既告诉学生一个事实,又引导学生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法有效对付病原体,从而顺利引入免疫调节。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解网络实现的。所以我认为利用教材问题探讨引入新课是一个好办法,不知道大家是何意见?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二、可不可以不先讲免疫系统的组成,而是把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拆开放在后面讲?
我主张后者,理由:如果先讲的话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学生不容易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老师很难讲的很生动。我在设计课件和讲解的时候借鉴了北京四中陈月艳老师免疫调节公开课中的的做法:通过一个事例引出免疫细胞,并顺便讲解免疫器官。
资料如下:有个男孩叫大卫,在他刚出生就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先天性的B细胞和T细胞的缺损,免疫功能极其低下。这样的孩子一般出生一年之后就会因为各种感染而死亡,但大卫却活了12年。原因是医生把他安置在一个特制的无菌隔离室中,连食物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在他12岁那年因为骨髓移植失败而死亡。
通过大卫的遭遇引发的学生的同情心,通过强调先天性的B细胞和T细胞的缺损以及骨髓移植失败而死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顺理成章的讲解淋巴细胞的分化。讲完淋巴细胞的分化,然后顺带就讲了免疫器官。并且前后知识可以呼应,骨髓和胸腺是淋巴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如果一开始就干巴巴的讲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则枯燥乏味,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以上是我的理解,很想了解大家的意见,欢迎提出其他的处理办法以供讨论。
三、对抗原、抗体两个核心概念的处理问题。
新教材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模糊处理,很简略。老教材没有直接说明抗原的概念,而是重点讲了抗原的3个特点并举例,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上来就给出专业的抗原概念,学生会傻眼的。对于抗原的特异性,我做了点扩充,大家给看下合适不。
特异性: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集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其抗原决定簇是有差异的。一种抗原只能被一种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相结合。换言之,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通过识别抗原决定簇而区分“自己”和 “非己”。其实机体内每个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也都是有抗原决定簇的,叫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同个体的细胞其表面具有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不同的。
我这么处理是想加深学生对特异性的理解,并且为后面讲器官移植和免疫排斥做点铺垫。大家的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出来讨论。
关于抗体,新教材依然简略处理,老教材是通过血清的例子处理。但我认为太过简单不生动,于是我杜撰了一个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抗原抗体的概念。资料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李某和一群朋友去春游,不小心被一条毒蛇咬伤了小臂。听到李某的惊惊呼,朋友赶紧过来打死了那条蛇,并用细绳捆住李某的胳膊,准备把李某送往医院。就在这时一位神秘路人拽住大家,让大家把那条死蛇也带去医院。众人不解,神秘人只说了句:想救他的命就把那条死蛇带上,然后迅速闪人了。到医院后,医生果然问起有没有抓到咬伤李某的蛇。经鉴定,那是一条蝮蛇,蛇毒的毒性十分强。医院很快给李某注射了 抗蝮蛇蛇毒的血清,挽救了李某的生命。
资料二:郭某被毒蛇咬伤,但没有抓住毒蛇,也不知道是一条什么蛇。结果郭某辗转了几家医院都没有找到治疗他所中蛇毒的血清,后来终于在一家大医院找到了多价抗蛇毒血清,才挽救了他的性命。
通过引导让学生判断资料中的抗原是什么?抗体是什么?抗体分布在哪?我觉得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出来讨论。
四、关于新教材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简化处理问题。
老教材是按照三个阶段来处理的,比较细致,但新教材直接避开了三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处理,也不再提T细胞的呈递作用,而是说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发挥作用。这一点平台上已经讨论过,现在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新教材的改动并无问题。但我的疑惑是,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是定位到哪个水平的?高考会不会考3个阶段?请平台的前辈答疑解惑。
五、关于过敏反应需不需要讲原理的问题。
新教材对过敏反应依然做了简化处理,直接避开了组织胺引发各种症状的原理。这一部分需不需要详细讲?我的意见是,不需要讲原理,也不需要区分抗原和过敏原,对这部分知识要整体把握,让学生明白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中的免疫功能过强就行,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分享讨论。
六、教材中关于艾滋病的资料什么时机用比较合理。
新教材中是让学生先阅读资料,然后分析图片回答问题,并引出第三道防线具有抵抗病原体和抑制肿瘤作用,是作为一个过渡引入材料出现的。我认为这样利用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基础差的话,引导起来很够呛。不若在讲完免疫防卫、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之后,作为一个练习材料出现,效果可能会更好。图片不变,我把问题改动了一下。
1、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随着艾滋病毒数量的增多,人的免疫能力如何变化?
3、结合免疫系统的功能思考艾滋病患者如不经治疗,会如何死亡?
不知道这样效果如何,大家讨论下。
14.浅析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衔接 篇十四
一、当前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通过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简言之就是知其然;而高中生物学教学则要求将生物学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 也就是要知其所以然, 同时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能有所创新。但是实际情况是, 升至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 都习惯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不仅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断层也让学生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无所适从。初中生物课程开设时间虽然较长, 但是各地初中的师资水平不一, 实验教学器材差距也较大, 在中考中生物学科跟历史、政治学科合成综合科目, 分值比例也不高, 这就导致了有些初中为了升学率而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学, 而高中的生物教学从文理分科之后才恢复进行, 间断的学习过程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几乎遗忘殆尽, 很多时候高中生物教学只能从重复初中生物, 从头开始。而高中生物对逻辑性和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也对学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没有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是无法正常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的, 而原有的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心理和方法都不再适用于高中, 这就普遍导致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
二、强化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对策与思考
1. 注重知识结构的衔接。
基础知识就如同树木之根基, 河流之源头, 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保障, 就容易失去提高和发展的源泉。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综合学科的学习之后, 对初中生物知识近乎遗忘殆尽, 等到文理分科之后对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容易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针对这种现象, 首先高中生物老师应该通读初高中的生物课本, 全面把握其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之后对其做一个全局分析, 全盘梳理初高中的知识点, 并对其中存在的间断进行补充。在教学之前可以印发一些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回顾, 让学生在课前复习, 让学生有个记忆恢复的过程。其次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如拓展阅读,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适当的阅读, 以填补对初中生物知识的遗忘和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空白。同样, 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利用一些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有个竞争的平台, 从而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回顾与探索, 这往往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效果。
2. 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被升学的分数压力压在了一个“副课”的地位上,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老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然而然便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 而到了高中之后, 学生必须向探索式理解型的主动学习方法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高中的生物教学的重点必须从注重教师教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 并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以及通过质疑、调查、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为学生设置更多的生物学的实践活动, 创造出更多情境来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让学生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更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撰写科技小论文等,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3. 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如上文所说,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受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 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 被动地接受和汲取知识, 而高中阶段则要培养起善于思考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 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中断层现象的根本动力。初高中的生物教学中都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找出众多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梳理完知识要点之后建构一个知识框架。其次, 要“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当地的生活环境, 通过图表、实验和教学模型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且时刻关注生物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4. 注重实验教学的衔接。
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是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基础的, 而学生学习生物学和做生物实验的兴趣也是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始的, 所以做好实验教学, 对学生把握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与研究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 学生做生物实验大多是跟着老师进行简单重复的模仿, 按部就班, 并不能养成一个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而到了高中, 在生物教学方面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在实验中自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在把握好实验进度和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多一点儿鼓励, 少一点人限制, 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从实验设计、实验实践到实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好知识点, 开拓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摘要:初高中生物学教学上的衔接是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极易被忽视的一环, 若两方面存在欠衔接的现象, 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断层。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结合多年中学生物教学实践, 对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衔接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实验
参考文献
[1]刘万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J].硅谷, 2010, (5) .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高中生物学入门】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学知识09-11
高中生物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08-04
高中生物研修心得06-14
高中生物实验四07-31
高中生物听课感悟09-01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10-20
高中生物预设与生成06-08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06-21
高中生物教学应用07-29
高中生物试卷讲评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