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2024-10-09

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11篇)

1.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篇一

嵩峰净水建议污水处理中如何确定聚合氯化铝的浓度与用量?

在污水处理中如何确定聚合氯化铝的浓度与用量?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又被简称为聚铝,英文缩写为PAC,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在形态上又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按颜色不同又分为棕褐色、米

黄色、金黄色和白色,液体可以呈现为无色透明、微黄色、浅黄色至黄褐色。不同颜色的聚合氯化铝在应用及生产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嵩峰水处理材料,在污水处理中使用聚合氯化铝,它主要是为黄色或黄褐色粉末的固体物,水处理具有絮凝的作用,适用于印染厂、造纸厂、皮革厂剂食品厂等行业水处理,还具有除磷作用,能与废水中磷酸根生成沉淀,适用于生活污水厂除磷。

污水处理使用聚合氯化铝一般都是作为絮凝剂,个别用于除磷剂使用。因为作用不同,产品的浓度调配及投加量都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确定聚合氯化铝浓度与用量?搅拌应该采用什么方式?

固体聚合氯化铝国标含量为28%,液体含量为10%。使用固体前应将固体溶解成10%的浓度(溶解可采用气体搅拌或机械搅拌),投加用量可根据原水的不用浊度,测定最佳的投加量,一般原水浊度在100-500mg/l时,每千吨水量投加10-20kg,具体可根据小试确定。

使用聚合氯化铝用于市政污水或工业污水,其相应的投加浓度与用量都是有所不同的,为了准确无误及提高处理效率,最好是通过小试到现场试药来确保用量及效果。

聚丙烯酰胺与传统絮凝剂相比的优势所在

絮凝剂有很多种,聚丙烯酰胺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那么聚丙烯酰胺和那些传统絮凝剂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呢?本篇文章嵩峰净水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聚丙烯酰胺与传统的絮凝剂相比的优势:

一、聚丙烯酰胺和传统的絮凝剂相比种类完全,规格多,可以知足各类分歧前提;

二、聚丙烯酰胺和传统的絮凝剂相比用量少,效率高,处置力强,生成的泥渣少,便于后处置,PAM有时与无机混凝剂运用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三、聚丙烯酰胺在水处置工业中的使用首要包括原水处置、污水处置和工业水处置三个方面。在原水处置中,聚丙烯酰胺与活性炭等共同运用,可用于生物水中悬浮颗粒的凝集和清亮;在污水处置中,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污泥脱水;在工业水处置中,聚丙烯酰胺首要用作配方药剂。在原水处置中,用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替代无机絮凝剂,即便不是新沉降池,清水才能也可进步20%以上。所以当前很多大中城市在供水严重或水质较差时,都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增补。在污水处置中,采用聚丙烯酰胺可以添加水回用轮回的运用率。

新型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嵩峰水处理厂家

登封市嵩峰聚合氯化铝在洗煤厂的应用当中目前已经非常广泛了,主要集中的特点是,其处理水的能力强,速率快,出水水质可达到排放标准,同时由于其低廉的价格(相较于大型水处理设备而言)逐渐的普及到了许多的洗煤厂中,从与我们合作的客户来看,多数的洗煤水中的煤灰物质经过沉淀可回收,同时在有些轻度污染的水当中,聚合氯化铝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再使用。洗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泥砂,故又称煤泥水,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以上。由于煤炭本身具有疏水性,洗煤废水中的一些微小煤粉在水中特别稳定,一些超细煤粉悬浮于水中,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洗煤废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主要特点是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浓度和CODcr浓度都很高;细小颗粒含量高;粘度大;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科威聚合氯化铝在洗煤厂的应用当中目前已经非常广泛了,主要集中的特点是,其处理水的能力强,速率快,出水水质可达到排放标准,同时由于其低廉的价格(相较于大型水处理设备而言)逐渐的普及到了许多的洗煤厂中,从与我们合作的客户来看,多数的洗煤水中的煤灰物质经过沉淀可回收,同时在有些轻度污染的水当中,聚合氯化铝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再使用,由此洗煤水用聚合氯化铝对于洗煤水的处理能力可大大缓解当地工业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各种药剂的使用方法及加药运算方法

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等各种絮凝剂、沉淀剂、高效脱色剂使用方法

随着脱色剂在纺织印染污水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许多首次接触脱色剂的客户对其使用上还有一些疑惑。脱色剂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废水的药剂用量的确定,确定过程都有一个先小试再大试的过程,现就小试(实验室试验)和大试(污水运行调试)的过程做一下说明,以供参考.小试流程如下: 1:用烧杯取适量废水(200ML以上),调节PH值到8;

2:稀释所需的药剂,脱色剂稀释50倍(即2%的质量浓度),聚铝(PAC)稀释50倍,聚丙烯酰胺(PAM)稀释1000倍;

3:滴加药剂,先加脱色剂,搅拌,再加聚铝,搅拌,最后加PAM,搅拌,静置;

4:观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调整药剂投加量,重复第三步操作;

5: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每吨废水中脱色剂和其它药剂的用量。脱色剂投加量的计算(以具体试验为例)药剂用量计算公式:

药剂用量=【(滴数/20)×质量浓度/试验废水体积】×106 配制的药剂:脱色剂(2%溶液,即稀释50倍)

PAC(2%溶液)

PAM(1‰的水溶液)用烧杯取试验废水200ML(色度200,COD为110),调PH值到8,用滴管先加脱色剂溶液10滴(1ML相当于20滴),搅拌,再加PAC 12滴,搅拌,最后加PAM 2滴,搅拌,静置一分钟,检测色度为4(稀释倍数法),COD为85,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脱色剂的用量=【(10/20)×2﹪/200】×106 = 50PPM

PAC的用量=【(12/20)×2﹪/200】×106 = 60PPM PAM的用量=【(2/20)×1‰/200】×106 = 0.5PPM PPM为百万分之一,脱色剂的用量为50PPM相当于一吨废水中需要投加50克的脱色剂原液,以此类推,PAC为60克,PAM为0.5克.试验注意事项: 脱色剂稀释倍数最好在20倍以上,有利于脱色剂分子链的展开而发挥其性能; 脱色剂需与聚铝配合使用,因脱色剂形成的絮体和密实度都比较小,和聚铝配合使用不仅能增大絮体的密实度和沉降性,还能通过协同增效的作用减少脱色剂的用量;

加药后应先快速搅拌1分钟再慢速搅拌30秒,这样有利于强化药剂的絮凝效果;

加药顺序不要颠倒,应先加脱色剂,再加聚铝,最后加聚丙烯酰胺,有试验数据表明投加顺序颠倒后脱色剂的用量可相差20%左右;

若废水的上清液有发白现象或上清液的COD比滴加前高,都说明滴加脱色剂过量,需减量滴加;

试验时用烧杯量取废水(水量要在200ML以上,这可减少与大试时药剂用量的误差),尽量不用比试管做小试,因废水在比色管的色度比在烧杯中的要小6-10倍;

废水若显酸性,要先调节PH值到偏碱性,最好到8,因为脱色剂和聚铝都是酸性水溶液,有利于电性中和作用,有的废水调节PH值到碱性后还可以析出絮体,可以减少药剂的用量。大试流程

先在加药设备中稀释好所需的药剂,根据小试的结果来调整加药流量,有生化池的投加在生化池出水口;若无生化池的,直接加在加药池中,根据沉淀池的出水色度情况调整药剂量,直到满足排放标准。注意事项: 1: 需配备专门的加药设备,因脱色剂能和无机药剂(聚铝或聚铁等)反应形成白色沉淀物,所以需每种药剂都要配备一个加药装置;若无条件,可自制简易加药装置代替;

2: 大试时脱色剂浓度应在5%-10%之间,且不能放置时间太长(稀释的脱色剂会降解而降低效果),最好当天配制当天用完;

3:加药时要按加药顺序投加,建议在加药点设置一个搅拌器,以强化混凝效果;

4: 调试时根据沉淀池上清液的色度来判定效果(由于印染废水生化池出水的COD一般不是很高,主要是色度问题,当色度能够去除,那么废水的COD也能降,故以色度作为判定标准);

5大试时药剂用量可能会比小试的多些,这是由运行系统的误差引起的,属正常情况; 6:在运行中如果脱色剂用量突然增加很多,应该重新取污水做小试,判定是不是污水的成份出现重大变化,需按情况及时调整用量。

小结:由于污水处理的工艺都不尽相同,脱色剂在具体运用中,客户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参考。

一些常用药剂的性质及适用范围 精制硫酸铝:使用水温在20-40℃ PH=4—7时,主要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PH=5.7—7.8时,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PH=6.4—7.8时,主要处理浊度高,色度(<30倍)低的废水,湿式投加时一般溶解成10—20%的溶液。

工业硫酸铝:条件基本一样,投加量一般为50—200mg/l 在低温条件下(<5℃),硫酸铝的处理效果要优于聚合氯化铝。

硫酸盐铁(亚铁和聚铁):腐蚀性较高(设计药箱选材料试应该注意,最好选PVC塑 料的);矾花形成较快,絮体较稳定,沉淀时间短;适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1—9.6的废水,不受季节和温度影响。水中二价铁易氧化成三价铁,会导致出水颜色变黄。使用时一般和石灰配合使用,石灰用来调节废水的PH值。

三氯化铁:腐蚀性较强,尤其是对铁器,对混凝土也有腐蚀,对塑料管也会因发热而变形。不受温度影响,形成的矾花大,沉淀速度快,混凝效果好,易溶解,易混合,渣滓少,最适PH值6.0—8.4 PAC: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一种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对各种工业废水都适用,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 围广,适用于PH值在6—10,因铝盐是两性化合物,PH值太低,不能水解成胶体;太高了,会形成铝酸盐影响混凝效果,其最佳PH值6.5-7.0,腐蚀性也较小。同等氧化铝含量的情况下,液体的PAC要稍好与固体的PAC。

聚合氯化铝使用说明及使用量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通常也称作净水剂或混凝剂等,是一种多羟基,多核络合体的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固体产品外观为黄色粉末,且易溶于水,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颜色呈黄色或浅黄色固体 PAC。通常也称作净水剂或混凝剂等,是一种多羟基,多核络合体的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固体产品外观为黄色粉末,且易溶于水,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颜色呈黄色或浅黄色固体。该产品有较强的架桥吸咐性能,在水解过程中,伴随发生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

一、产品类别:

依据产品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1)滚筒干燥型聚合氯化铝(3)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 ·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又分为:(1)自然沉淀型聚合氯化铝--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和二次沉淀池不经人为因素采用自然沉淀的方法。(2)板框压滤型聚合氯化铝--此工艺是通过板框压滤机过滤,使所生产的聚合氯化铝各项指标都优于自然沉淀型。·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主要是由压力式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使这一干燥系统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压力式喷雾干燥所得产品是多孔微粒状或空心微粒状,采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多以获得颗粒状产品为目的,所得颗粒状产品具有优良的防尘性能和流动性能。由于产品和水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润湿性能比粉状产品好,净化水的速度明显高于粉状产品,经压力式喷雾干燥的产品都有具独有的特点

二、聚合氯化铝的性能

a、使用聚合氯化铝净化后的水质优于硫酸铝混凝剂,净水成本与之相比低15-30%。b、絮凝体形成快、沉降速度快,比硫酸铝等传统产品处理能力大。c、消耗水中碱度低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因而可不投或少投碱剂。d、适应的源水PH5.0-9.0范围均可凝聚。e、腐蚀性小,操作条件好。f、溶解性优于硫酸铝。g、处理水中盐分增加少,有利于离子交换处理和高纯制水。h、对源水温度的适应性优于硫酸铝等无机混凝剂。

三、聚合氯化铝的用途

该产品能除菌、除臭、除氟、铝、铬、除油、除浊、除重金属盐、除放射性污染物、在净化各种水源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a、净化生活饮用水,生活污水。b、净化工业用水、工业废水、矿山、油田回注水、净化造水、冶金、洗煤、皮革及各种化工污水处理等。c、工业生产应用;造纸施胶、印染漂染、水泥速凝剂、精密铸造硬化剂、耐火材料粘剂、甘油精制、布匹防皱、医药、化妆品等其它行业,废水可循环使用。d、在炼没工业中,用于没水分离,效果甚佳。

聚合氯化铝理化指标:GB15892-2009 指标

液体

固体

氧化铝(AL2O3)的质量分数/%

≥ 10.0 29.0 盐基度/% 40.0-90.0 密度(20℃)/(g/cm3)

≥ 1.12----不溶物的质量分数

≤ 0.2 0.6 PH值(10g/L水溶液)3.5-5.0 砷(AS)的质量分数/%

≤ 0.0002 铅(Pb)的质量分数/%

≤ 0.001 镉(Cd)的质量分数/%

≤ 0.0002 汞(Hg)的质量分数/%

≤ 0.00001 六价铬(Cr+5)的质量分数/%

≤ 0.0005 注:表中液体产品所列As、Pb、Cd、Hg、Cr+5不容物指标均按AL2O310%计算,AL2O3 量 ≥10%时,应按实际含量折算成AL2O3 10%产品比列计算各项杂质指标。

五、聚合氯化铝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3)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加药后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一般原水浊度在100-500mg/L时,每千吨投加量为10-20kg。8)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加药设备应防腐 10)不同厂家或不同牌号的聚合氯化铝药剂不能混合,并且不得与其他化学药品混存。11)原液和稀释液稍有腐蚀性,但低于其他各种无机混凝剂。12)产品有效储存期:液体半年,固体一年。固体产品潮后仍然可使用。13)本产品经合理投加,净化后水质符合卫生标准。14)本公司可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不同规格系列产

2.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篇二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柱桩节点,抗浮锚杆节点,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地下防水工程无论使用何种材料, 节点的处理往往是最关键的。大面积防水相对来说比较好做, 而节点则较难处理, 也容易发生漏水。

柱桩+承台基础、筏板基础+抗浮锚杆一类的基础形式, 会出现垫层与柱头、柱头与钢筋以及垫层与锚杆的节点防水处理问题。此类节点不同于阴阳角、伸出基层的管道等常规性的节点, 也不同于施工缝、后浇带一类节点。这类节点处理相对要困难一些, 对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防水材料的可施工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解决好这类节点的防水, 往往成为整个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

1 工程概况

1.1 柱桩+承台基础

山东临沂某小区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327 000m2, 其中地上建筑275 000 m2, 地下建筑52 000 m2, 建有16栋20至33层的高层商住楼。

小区紧靠沂河和护城河两条河流, 与河流直线距离不足100 m, 下游2.5 km处建有一座橡胶坝蓄水, 将水位抬高了数米, 形成一片水域景观。蓄水水位按小区设计±0.000计, 为-6.800 m。地下室设计为二层, 作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F1标高为-3.750 m, -F2标高为-7.500 m, 电梯基坑-9.100 m, 筏板厚0.8~1.2 m不等。蓄水水柱水位高于负二层地下室0.7 m, 即使不考虑地表水的影响, 负二层0.7 m以下和电梯基坑均在蓄水位以下, 特别是电梯基坑常年在地下水的包围浸泡中。工程标高示意见图1。

根据该处地质情况, 基础设计为柱桩承台基础, 16栋高层住宅楼计Φ800 mm柱桩1 440根, 配10根Ф22的钢筋。

本工程设计为Ⅱ级防水, 混凝土抗渗等级P8。设计防水材料为1.5 mm厚的PVC防水卷材, 柱头及钢筋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封闭。

1.2 筏板基础+抗浮锚杆

山东临沂某大剧院, 总建筑面积66 000 m2, 其中地上40 500 m2, 地下25 500 m2。

大剧院紧靠沂河, 设计分为A、B、C、D 4个功能区, A区为中央舞台区, 台仓设计为地下3层, 负二层标高为-8.000 m, 负三层标高为-13.450 m。正常沂河水位相对于大剧院±0.000计, 为-13.500 m, 即-F3地面与沂河水位基本持平。其他3个区地下室分别为一层至二层, 标高为-8.0~-4.0 m不等。

该处地下水极其丰富, 设计采用筏板基础, 设置3 700余根抗浮锚杆。

本工程设计为Ⅰ级防水, 混凝土抗渗等级P8。设计防水材料为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二道3mm厚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 改进方案

由于上述两例工程原设计节点防水及个别部位防水所选材料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 对所选材料进行了变更并调整了防水施工方案。

2.1 柱桩+承台基础

作为柱桩承台基础的大面积防水, 采用PVC防水卷材进行施工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承台下的垫层与柱头以及柱头与钢筋的节点处理, 显然无法靠卷材施工完成。该处施工面的标高完全在河流蓄水位以下, 表面潮湿, 而且有些部位还向上冒水 (如柱桩周围与垫层的结合部位、电梯井和集水坑处、垫层的不密实部位, 虽然采取了较为有效的降水、排水措施, 但毕竟地下水比较充足, 自然流向降水井要有一定的时间, 地下水来不及全部流向降水井就有一部分先从该处冒出来) 。原设计用聚氨酯涂料封闭柱头及钢筋, 但因达不到聚氨酯涂料的施工条件而无法施工;电梯基坑和集水井处向上冒水, 原设计PVC卷材在该处也无法铺贴。因此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重新选择能在潮湿基面上施工的防水材料来进行柱头节点及电梯基坑的防水处理。

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由硅丙聚合物乳液与水泥等粉料混合后经水泥水化反应、水分挥发、固化成膜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材料, 具有固化速度快、成膜时间短、涂膜强度高、适应范围广、防水性能可靠、耐候耐久性好、附着力和渗透性强、能与各种材料兼容等特点, 同时可在潮湿的基面上进行施工。使用该材料首先解决了现场潮湿难以施工的难题, 只要再解决带水封堵冒水的问题, 经讨论选取“堵漏灵”作为堵漏材料, 该处节点的防水就迎刃而解了。

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经多方考察论证并通过现场用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进行试验性施工, 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后, 决定按原设计方案采用PVC卷材铺贴垫层的平面部分, 柱头部分变更为用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取代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节点处理;电梯井和集水坑用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进行涂刷, 采用涂膜防水。

2.2 筏板基础+抗浮锚杆

大剧院原防水设计是将锚杆周围Ф200 mm内向下剔除垫层20 mm, 形成凹槽, 在凹槽内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与垫层齐平, 然后在垫层上铺贴SBS改性沥青卷材。该方案的不足在于:一是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只能向混凝土垫层渗透, 不能向钢筋 (锚杆) 渗透, 垫层与锚杆周围接触部位达不到防水目的;二是SBS卷材无法对锚杆这一节点进行封闭处理, 达不到节点的防水要求。鉴于以上原因, 决定在垫层上铺贴SBS防水卷材, 并使用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进行锚杆节点处的封闭。

3 施工工艺

3.1 柱桩+承台基础

施工工艺流程:先大面积铺贴PVC卷材。在柱头周围留50 mm的间隙不贴 (即柱头外围Φ900 mm) , 用以涂刷防水涂料进行收口封闭。在封口之前, 先将硅丙聚合物乳液与“堵漏灵”混合成硬膏状, 对柱头周围冒水部位进行封堵, 直至不漏水为止。同时用此堵漏材料将PVC边缘与柱头外围之间的凹处 (宽度约50 mm, 高度约1.5 mm, 即PVC的厚度部分) 刮平。该处刮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就是因PVC卷材已铺贴完, 覆盖了局部冒水的出路, 垫层的漏水从PVC下面窜流到这里, 用此办法可作为最后的堵漏。

3.1.1 柱头与垫层及柱头与钢筋节点处理

确定完全没有漏水后, 用Ⅱ型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质量配合比为硅丙聚合物乳液∶水泥∶重钙=1∶0.75∶0.5) 进行涂刷, 沿柱头外围涂刷直径约1 100mm (即与PVC接茬搭接宽度100 mm) , 将整个柱头全部涂刷, 柱头钢筋也进行涂刷, 高度约100 mm, 每遍涂刷厚度0.3~0.5 mm, 分4~5次涂刷完。在完成第2道涂刷后, 加贴50 g/m2的无纺布 (选择纵、横向都带弹性的无纺布) 作胎体加强层, 与PVC搭接100mm, 直至将柱头的阴、阳角包住并平铺50 mm, 涂层总厚度控制在1.5 mm。为使涂料尽快成膜, 视情况可以适当辅以不超过75℃的外部加热以加速成膜。柱头处理效果见图2。

柱头防水处理结束后, 用C25的细石混凝土做好保护层 (h=50 mm) , 把冒水处压在防水层下面, 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柱头防水剖面示意见图3。

3.1.2 电梯井和集水坑节点处理

由于电梯井和集水坑处标高过低, 冒水较为严重, 需先进行堵漏。用混合成的硬膏状堵漏材料将渗漏水的部位逐个封堵, 达到不漏水的条件, 然后涂刷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阴、阳角处加贴50 g/m2的无纺布作胎体加强的附加层, 上口边缘的无纺布与PVC卷材的搭接不小于100 mm, 涂刷厚度不小于1.5 mm。

采用该方法处理柱头节点与电梯井基坑, 施工非常方便,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快了工程进度, 经过近两年的使用, 没有一处出现漏水, 证明防水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3.2 筏板基础+抗浮锚杆

施工工艺流程:大面积铺贴SBS防水卷材, 沿锚杆周围Ф200 mm内涂刷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并沿锚杆向上涂刷100 mm, 特别注意锚杆与垫层的交界处、两根锚杆中间的缝隙处 (以解决锚杆的导水问题) 等细部节点的涂料涂刷, 涂刷厚度控制在1.8mm。抗浮锚杆防水构造见图4。

在涂刷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前, 务必将SBS卷材上的覆膜清除掉 (以免涂膜的高附着力将覆膜带起, 中间形成间隙, 产生窜水隐患) , 使涂膜直接粘结在SBS卷材上 (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与SBS卷材具有相容性, 不会互相腐蚀) , 形成有机连接, 成为一个整体防水层, 解决锚杆的节点防水问题。图5为锚杆节点处理效果图。

4 问题与讨论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向越来越高的构造层次发展, 配套的建筑防水工程也面临着挑战, 能否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建筑的防水要求, 以及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是每一个从事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施工乃至材料研究的人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首先, 要有高品质多功能的防水材料供设计、施工人员选择, 以满足各类防水工程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特殊条件下的施工可操作性, 否则将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这就要求材料研究人员多研发经济实用型、高性价比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其次, 要提高设计质量, 积极推荐使用可靠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 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切实可行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方案, 切不可照搬照套。特别要解决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 给施工人员提供的施工图纸要有一定的深度, 达到施工人员按图就能进行施工的程度。

再次, 施工质量往往是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施工人员要全面了解各类防水材料的性能, 掌握各类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要领, 充分发挥各类防水材料的互补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 最大限度地将各类防水材料的性能优势发挥出来并形成互补[1], 以提高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防水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设计、材料、施工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 只有做到设计科学、选材正确、施工到位, 通过监理人员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防水工程。

5 结语

近年来, 笔者一直在从事防水材料的研究和防水工程的施工, 接触了各类情况, 通过实践证明, 硅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在地下防水工程特殊条件下的节点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建筑防水工程已经提到了与建筑安全、百姓民生、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相结合的高度[2], 提高防水工程的质量, 已不仅仅是防水工程本身的问题。只要在设计环节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在材料方面能够选择满足工程要求的防水材料, 在施工阶段能够严格认真地按规范操作, 建筑防水工程完全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工程防水材料的互补性、适应性和实效性[J].中国建筑防水, 2010 (20) :5-9.

3.注聚驱聚合物解堵技术研究 篇三

关键词解聚剂;降粘率;聚合物

中图分类号TE2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077-01

針对因聚合物堵塞引起的注聚井停注或欠注的情况,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种可以有效解除因聚合物或交联聚合物造成堵塞的解堵剂及其配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聚合物堵塞引起的注聚井停注或欠注的情况,提高了注聚区的开发效果。

1解聚剂主剂的筛选与浓度的优选

针对目前桩西采油厂聚合物堵塞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注聚井油水井,其主剂应为强的氧化剂和酸的复配体系,强氧化剂用来降解聚合物及杀灭各种细菌,酸能溶解作为胶核的无机矿物质颗粒。

1.1强氧化性解聚剂的研究

聚合物驱所用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PAM),PAM主链为C-C键,侧链为酰胺基或羧基;按照有机化学理论,主链为C-C键的化合物比较稳定,不易降解,必须在较高的温度及强氧化剂作用下才能使之降解,因此对聚丙烯酰胺等引起的堵塞,必须选择强氧化剂或几种氧化剂复配,发挥其协同效应才能达到降解的目的。

我们对当前油田上应用的解聚剂有ClO2、NaClO、KClO、H2O2做了系统的调查和实验模拟,如表1。

迅速分解而放出氧气,造成火灾或爆炸;浓度超过10%的H2O2运输也较困难。

从表1可以看出过氧化氢的降解聚合物效果最好,为了充分发挥过氧化氢对聚合物的降解效果而且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易运输,确定出了聚合物解聚剂。解聚剂是一种含有过氧基团的化合物,为碱性的白色晶体粉末,是H2O2的方便、稳定的固态形式,在油层中与引发剂作用后会以一定的速率释放出H2O2,而且具有降解率高、无毒环保、不会引起地层伤害等优点。

解聚剂主剂的确定:含过氧基团化合物的聚合物解聚剂AY系列。

从表2对比中可以看出:解聚剂的浓度改变时,相同的降解时间内过氧化氢和AY-1型解聚剂的降解率没有明显变化,而AY-2型解聚剂的降解率不如前者。由此推断此AY-1降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防砂层中聚合物造成的堵塞。

1.2浓度的优选

由于在防砂层中造成堵塞的聚合物浓度较大,甚至是以胶连体的形式存在,为了更好的模拟地层中聚合物造成的堵塞,采用优选出的解聚剂来降解具有相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凝胶。将1.5克左右的聚合物凝胶(分子量为1500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各解聚剂20cm3来溶解,置于58℃的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观察各自的溶解时间。优选出的两种解聚剂均能在240分钟内将聚合物凝胶完全降解。(应当说明,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我们选用的凝胶为分子量为1500万,固体含量为25%,而在地层中实际造成堵塞的凝胶是分子量为1500万,固体含量为0.5%。可见,实验所采用的凝胶中聚丙烯酰胺含量远大于地层中聚丙烯酰胺的含量。)

由以上实验结果确定AY-1型解聚剂主剂,对防砂层中造成堵塞的聚合物的降粘率高,降解效果理想,最佳浓度为10%—15%。

2添加防砂层保护稳定剂,延长注聚区油井解堵有效期

2.1添加防砂层保护稳定剂的原理

为了延长注聚区油井解堵有效期,研制出一种阳离子型聚合物,以防止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地层及防砂层的吸附。其作用的机理为:保护剂先于PAM在岩石上吸附,吸附层造成疏水环境,吸附层增溶有机酸、醇,形成超薄膜,改变岩石表面性质;保护剂螯合、屏蔽高价阳离子,减少或防止PAM吸附、滞留、沉淀造成的堵塞。

2.2实验方法

岩心(人造岩心)模拟实验: 实验所用的两块岩心a:长度20cm,直径2.5cm,原始水相渗透率1.03达西,启动压力0.24MPa;b:长度20cm,直径2.5cm,原始水相渗透率1.05达西,启动压力0.25MPa。1)将a岩心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上,注入2500mg﹒dm-3聚合物3h后,记录前端压力并测其渗透率;2) 将b岩心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上,注入0.5%注聚井用FSAF-1型保护剂5min后,再注入2500mg﹒dm-3聚合物3h,记录前端压力并测其渗透率。

2.3模拟实验结果

为了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在解聚剂中引进了注聚井用保护剂,以防止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吸附,提高地层渗透率。所研制油层保护剂必须满足适用范围广、吸附强度高、耐温、耐酸、耐冲刷、具有长期稳定粘土的作用等特点。

本实验选用0.5%的注聚井用保护剂(在同等条件下,该有机物在岩心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约为聚丙烯酰胺的6倍),通过岩心模拟实验观察其抑制聚合物吸附的效果。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保护剂后,减缓岩芯的注入压力上升幅度达36.1%,减缓渗透率下降幅度达46.2%,效果明显。

3结论

复合解堵剂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地解除聚合物吸附及其不溶物在地层中的堵塞,而且能解除粘土、机杂引起的堵塞。针对桩西采油厂进入高 含水期后,采用注聚开采造成油井防砂有效期短,供液差和注聚井注聚压力高、不能完成配注等问题,提高了措施有效率。本次获得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大范围整体区块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项新的技术储备而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壬庆国,付海荣,方晓红,等.聚合物驱油井化学增产技术研究[J].试采技术,2003,24(1):29-33.

[2]袁直,申丽华.大孔聚丙烯酰胺树脂的Hofmann降解反应(If)[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1):154-157.

4.聚合硫酸铁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篇四

聚合硫酸铁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采用自制的聚合硫酸铁(PFS)对一种含氟量较高的.水样进行了实验条件下的混凝处理,讨论了在搅拌速度和初始pH不变的情况下,PFS用量及絮凝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找出了最适宜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该含氟废水用PFS处理可以收到良好的除氟效果;室温下混凝处理的最适宜条件是:pH=7.0,絮凝时间为30~40 min,PFS用量为1.75 mL・L-1.

作 者:陈杰山 杨春平Chen Jieshan Yang Chunping  作者单位:陈杰山,Chen Jieshan(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

杨春平,Yang Chunping(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5(12) 分类号:X 关键词:聚合硫酸铁   除氟   除去率   最适宜条件  

5.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篇五

在紫外光照下,利用H2O2和草酸铁络合物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处理,探讨了紫外光照时间、pH值、fenton试剂、草酸铵对垃圾渗滤液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vis/草酸铁络合物/H2O2法对垃圾渗滤液CODCr去除率有较好的效果,当操作条件是:pH取3,反应时间为1 h,H2O2投加量为1.4 mL,H2O2/FeSO4・7H2O投加比(摩尔比)为5∶1,草酸铵投加量为5.5 mL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78.8%.

作 者:刘文辉 刘增超 赵晓光 LIU Wen-hui LIU Zeng-chao ZHAO Xiao-guang  作者单位:刘文辉,LIU Wen-hui(西安工业学院材化学院,西安,710032;西安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刘增超,LIU Zeng-chao(西安工业学院材化学院,西安,710032)

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篇六

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P,SS,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2)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H2O。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

1、浮游植物系统;

2、挺水植物系统;

3、沉水植物系统。其中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浮游植物主要用于N,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流经的方式,可分为表面流湿地(SFW)、潜流湿地(SSFW)、立式流湿地(VFW)。(3)表面流湿地和立式流湿地因环境条件差(易孳生蚊虫),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以及对基建要求较高,现多不再采用。故人工湿地大部分采用潜流式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②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③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④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⑤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但也有不足:①占地面积大;②易受病虫害影响;③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认识理解,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因此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另外,据已有数据,当上下表面植物密度增大时,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提高,在达到其最优效率时,需2~3个生长周期,所以需建成几年后才达到完全稳定的运行。因此,目前人工湿地技术最大问题在于缺乏长期运行系统的详细资料。

7.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篇七

1 现状

随着聚合物驱油应用规模的扩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聚驱污水处理。聚驱污水水质与水驱污水水质有很大的差别, 与水驱污水的水质条件相比, 聚合物驱油的污水中不仅含油量高, 而且含有大量的聚合物。聚合物的存在增加了水相的黏度, 使水相携油能力增强, 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在油水分离和电脱水过程中, 油水分离速度减慢, 破乳剂破乳效果变差, 造成电场破坏, 恢复电场也非常缓慢, 造成一、二段放水含油较高, 一般会达到1 000~8 000 mg/L之间。

同时, 由于聚合物吸附性较强, 携带的泥沙杂质较多, 导致污水系统反冲洗强度增大, 大大缩短了反冲洗周期, 增加了反冲洗的工作量, 如不加强反冲洗就会造成污水滤罐堵塞不过水产生憋压。另外, 由于油含量和黏度的增加, 导致滤料污染严重, 筛管内部结垢严重, 每年都要对滤料进行酸洗, 在酸洗过程中对滤料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造成污水滤后指标超标[2]。

2 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根据聚合物驱油对污水系统及电脱水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和现场实际情况, 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使用高质量化学药剂

由于目前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酸盐还原菌等, 其中可能还会含有多种采油化学药剂的残余成分, 因此污水成分比较复杂。要保证水质的合格, 不能单一靠反冲洗, 在化学药剂的使用方面也非常重要。因此, 根据生产需求加入絮凝剂, 过滤除去悬浮物和浮油, 对硫酸盐还原菌等菌类加入高质量的杀菌剂, 做好合适的配比, 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加入量、加入方法并安排好合适的加入时机和位置。在一次沉降罐的入口按25 mg/L的配比加入高效合适的絮凝剂, 在二次沉降罐的入口加入配比为50 mg/L的高质量的杀菌剂。由于杀菌剂的价格昂贵, 需要根据生产情况在指标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才定期进行加入, 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对水质指标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药剂使用情况见表1。

2.2 提升系统温度

由于目前是常温输送, 进入联合站的液体温度较低, 放水含油较高, 导致污水一次沉降罐存油较多, 严重影响到污水的正常处理, 反冲洗效果明显变差。当污水系统收油时, 由于乳化严重温度降低, 进入脱水器的油使整个脱水温度至少降低1℃, 对生产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首先从管理入手, 通过降低一段含水来提升加热炉温度。为了让沉降罐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连续摸索了半个月的时间, 根据沉降罐的进液顺序, 通过依次调整每台沉降罐的进出口阀门的开度, 将先进液的沉降罐阀门开到最小, 将来液憋进后面的沉降罐里, 再均匀调整阀门的开度, 确保各台沉降罐进液均匀, 充分发挥5台沉降罐的沉降作用。通过不断摸索, 将一段含水由原来的25%~30%, 降到了10%~15%。通过科学有效的调整, 含水降了, 加热炉的温度提升了3~5℃, 这样进入污水系统的温度至少能提升2~3℃, 反冲洗效果明显好转。

2.3 改进生产工艺

由于聚合物吸附性较强, 携带的泥沙量较大, 要求处理各工艺环节排泥设施必须得当, 必要时需增加污泥处理环节。通常污水系统是封闭式的, 所有杂质无法排出, 都在系统中循环, 要想排出只有靠清淤解决。对大罐的停产清淤既浪费财力物力又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因此建议增加排泥装置, 定期将杂质排出, 减少系统中的杂质及细菌, 这样污水系统指标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2.4 减少酸洗滤料的使用

通常, 老污水站滤罐使用石英沙滤料, 新污水站滤罐使用核桃壳滤料。随着见聚后污水站滤料污染速度的加快, 每年靠酸洗滤料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酸洗后滤料密度发生了变化, 只能短时间缓解, 几个月后污水含油指标上升较快, 如不加强反冲洗就会超标。因此, 在污水见聚的情况下建议最好是减少酸洗滤料, 使用2年后再更换滤料。

2.5 加装设备

(1) 要根据各站的来液量情况, 合理设置电脱水器数量,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产液量的需求。尤其是在聚合物驱油区块, 随着新井投产数量的不断增加, 处理液中会有大量含有化学成分的原油进入脱水系统, 极易导致脱水器的不稳定。从降低站库管理难度出发, 尽量采用聚驱采出液单独处理的工艺方式, 以保证整套电脱水系统的平稳运行。

(2) 进入冬季生产后, 小站来液温度逐渐降低, 到12月份一般来液进站温度平均己降到36~37℃左右。而低温状态下, 含聚液破乳效果不太理想, 导致一段游离水放水含油较高。因此, 建议在联合站进液处增建高效加热炉来提高进液温度, 从而缓解油水分离不开造成的放水含油较高的问题。

3 结论

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 针对聚合物的存在对原油外输及污水系统产生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见到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了使生产更加平稳, 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了更好处理含聚污水, 保证外输平稳,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继续针对含聚污水的特点, 进一步对生产工艺、药剂使用、设备改造、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摸索, 采用节能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以适用于新的开采形势下原油生产集输的需要。既节约财力物力, 又能保证外输的平稳, 提高产油量,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杰训.聚合物驱油地面工程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8.聚合物污水处理技术 篇八

kSR案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了多起有关新化合物取得专利可能性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明确判定了专利质疑提出者提出的现有技术化合物(“先导化合物”)是否会被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选为进行进一步创新的出发点。根据先导化合物案件的法律框架(简要讨论如下),我们为在所有技术学科中应对显而易见性判定提出“先导现有技术”方法。

一、KSR案后分析新化合物显而易见性的过程中确定“先导化合物”

传统上,主要的现有技术参考文献由审查员在申请期间选择,或者由专利质疑提出者在诉讼期间选择。我们发现,选定的主要参考文献是否合适很少受到质疑。例如,新化合物显而易见性的常规分析方法涉及由诉讼当事人和USPTO审查员确定现有技术中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然后提出对该化合物进行适当修改以生成主张的化合物。此过程中可使用主张的化合物作为模板,通过以结构为基础的搜索确定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这种方法明显包含了不被允许的事后之见,因为它无法解释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POSITA”,代表一位假定的人员,被推定为在发明时已经了解了所有相关的现有技术)为什么会选择结构最相似的化合物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出发点。特别是POSITA不具有提前知道申请专利的化合物并回头选择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优势。

在KSR案之后的化学制品案件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曾明确质疑选定的主要参考文献是否确实是显而易见性分析的合适的出发点,以尝试避免出现事后之见。法院分析每起案件中被选定为显而易见性分析依据的现有技术化合物是否被恰当地视为“先导化合物”;即POSITA鉴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知识选择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出发点的化合物。

要想说明先导化合物分析的概念,须考虑Takeda的事实。吡格列酮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化合物,对治疗糖尿病有疗效,它与现有技术“化合物b”具有两项结构差异:(1)乙基(而不是甲基)作为侧链附着于吡啶环基团,以及(2)吡格列酮中的乙基附着于吡啶环中的碳原子,这与化合物b中具有甲基的碳原子不同。除了这些差异外,这两种化合物是相同的。

被控侵权者-Alphapharm辩护说,如果一位POSITA选择化合物b作为先导化合物,就会用乙基代替甲基,并且会将乙基置于环内,使其与甲基在吡格列酮中的位置一致。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此提出了异议,解释说化合物b不是比较发明物的适当现有技术。尽管化合物b毫无疑问是与吡格列酮结构最相似的化合物,但化合物b显示出了不良的生理副作用,包括“显著增加体重和褐色脂肪重量”。权衡现有证据之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定POSITA不会选择化合物b作为先导化合物,理由就在于这些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因为其他已知的化合物显示出了有潜力的活性且无副作用。即使Alphapharm证明POSITA会选择化合物b作为先导化合物,但法院依然认定Alphapharm无法证明POSITA有理由通过采用生成吡格列酮所必需的方法转变化合物b。

Takeda分析为先导化合物方法奠定了基础,确定在以下情况下仅结构上的相似性不足以确定表面上证据确凿的显而易见性案件:(1)POSITA不会选择该结构相近的化合物,或者(2)POSITA不会进行生成主张发明所必需的修改。

二、将“先导化合物”方法延伸至所有技术,识别在确定显而易见性过程中使用的适当先导现有技术

依法规,显而易见性分析的适当观点指的是发明时POSITA的观点。因此,从理论上讲,确定显而易见性时应在不将发明用作结合现有技术教导蓝图的前提下考虑发明时技术的状态。但是,事后之见依然是显而易见性分析中的一种内在且显著的不良影响。我们提出的先导现有技术方法延伸了先导化合物理论,以尽量减少运用事后之见的诱惑,即在分析过程中专注于POSITA可能会考虑的、与解决主张发明已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相关的信息-无论发明者是否旨在解决该问题。

采用35 U.S.C. § 103的案例法涉及几项客观事实认定-统称为格雷厄姆因素,其中包括确定现有技术的范围和内容,以及主张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为了开展这些事实认定,我们提出的方法的初步步骤是确定类似现有技术的有效范围,其中仅包含发明时已有的信息。

如果审查已有的现有技术时发现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方法能够确定已有的现有技术是否表明进一步开发的一个或多个出发点。在我们的方法中,我们将这些出发点称为“先导现有技术”。与“显而易见尝试”方法一致的是,如果主张的发明是先导现有技术提议的少数易于详细研究、识别且可预测的解决方案之一,那么发明时该解决方案即对POSITA具有显而易见性。另外,如果现有技术未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提议的解决方案涉及过度的试验,我们方法中的下一步就是确定POSITA认为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信息。

先导化合物案件表明,通过分析POSITA为解决问题可能采用的、具备一定成功机会的选项,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例如,在新的化合物领域中,拥有“理想的有用特性...以激励化学家生成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的现有技术化合物被视为合适的先导化合物。同样地,对POSITA而言,那些拥有不良特性(例如:Takeda 中的化合物b)的化合物就不会成为理想的现有技术出发点。

可表明明智出发点的信息实例包括可证明出发点具备以下特性的信息:(1)与其他出发点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越特性,(2)具有其他出发点未显示的理想特点,(3)突出特定出发点可获得更多信息,使得比其它出发点更加易于开发改进的解决方案,以及(4)不存在其他出发点显示的不良特性或者特点。这些实例只是可影响倾向于选择特定出发点的潜在信息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可被POSITA用于选定一个或者多个潜在出发点而不是其他出发点的任何适用信息都与确定先导现有技术有关。

我们假定,在确定先导现有技术时,应考虑与POSITA可用的一些出发点相关的技术的不可预测性程度以及成功的期望值程度。尽管成功的不可预测性和期望值通常是在选择适当的现有技术之后阶段的显而易见性分析中考虑的,但它们可能与POSITA基于特定的事实背景选择适当的出发点相关。例如,如果POSITA认为修改特定出发点必需的步骤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或者缺乏合理的成功期望值,那么该POSITA可能不会选择该选项,而是寻求其他更加可预测或者有潜力的出发点。

此外,尽管非显而易见性的客观征象(例如:商业上获得的成功、存在已久但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他人的失败以及意想不到的结果等等)通常被视为显而易见性的反驳证据,但这些征象其实可表明是否成立了表面上证据确凿的显而易见性案件。例如,在过去未能获得成功的特定出发点的现有技术证据往往表明,POSITA基于对这些失败结果的认识可能不会选择该出发点。同样地,如果发明者的证据表明从某个出发点获得的结果出人意料地等于甚至优于从其它现有技术出发点获得的结果,那么该发明者的证明可表明,在不清楚那些在后来显示的意外结果的情况下,POSITA很可能会选择据推测会显示更佳结果的其他现有技术出发点。

一旦分析完所有可用信息并确定了一个或者多个潜在出发点,即可评估信息,以确定POSITA会选择哪个潜在出发点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此确定的出发点构成了通过传统方式(即根据格雷厄姆因素)与主张的发明进行比较的先导现有技术。识别先导现有技术或者确定某个参考不是适当的先导现有技术可以判定是否成立表面上证据确凿的显而易见性案件。

我们所提出的方法至少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近期对一起非先导化合物案件的判定中得到了验证。Inre Klein涉及一项制备鸟类和蝴蝶所用糖水花蜜的发明。该发明涉及用可移动分配器将水隔间和糖隔间分离。分配器的位置确定糖和水之间的比例,从而为不同消费者配置适合的花蜜。

审查员基于五个主要参考文献驳回了主张。委员会对此表示肯定,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了这一驳回。其中三个参考文献指向的容器包含确定不同隔间的分配器,这与归纳抽屉内小物件的容器类似。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解释说,这些参考文献是“非类似技术”,POSITA不会参考它们来制备花蜜,因为那些容器无法容纳液体,且其用途是隔开物件而不是将其混合。其他两个参考文献指向的容器便于混合两种液体。法院认为,这两个参考文献也是非类似技术,POSITA“不会考虑[它们,因为它们未显示]可移动分配器或者能够制备不同的比率。”

尽管Klein是根据“非类似现有技术”基本原理判定的,但根据我们提出的方法容易理解该判决,因为驳回中的参考文献不是合适的先导现有技术,因而无法为判定显而易见性提供支持。

总之,我们提出的先导现有技术方法与KSR和格雷厄姆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都要求从一位所属领域普通技能人员的角度考虑现有技术。如上所述,我们的方法还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可统一“显而易见尝试”和“非类似技术”等各项显而易见性基本原理,它们可以被视为我们一般方法的具体化。此外,如果应用适当,我们的方法将尽量减少事后之见并为根据§103确定显而易见性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就其本身而言,这将促进美国专利体系向前迈出一大步。

9.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篇九

一、连续循环曝气系统(CCAS)

A、CCAS工艺简介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这种工艺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SBR工艺早于1914年即研究开发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手段落后及曝气器易堵塞等问题而难以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推广应用。SBR工艺曾被普遍认为适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进入60年代后,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气器也研制成功,为广泛采用间歇式处理法创造了条件。1968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CCAS工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成为目前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CCAS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

(0.03-0.05m/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Aeration)、闲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并可调整的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CCAS工艺的独特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其在工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曝气时,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

(3)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SS)极低,低的SS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

CCAS工艺的缺点是各池子同时间歇运行,人工控制几乎不可能,全赖电脑控制,对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对设计、培训、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较严格。

B、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概况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水环境污染成了一大难题。城市污水是目前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的2000年治理目标,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20%。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尤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中西部环境与生态保护已被提上首要议事日程。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自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成为一个地区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200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已从原始的自然处理、简单的一级处理发展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深度处理污水,并回用。处理工艺也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发展到A/O、A2/O、AB、SBR(包括CCAS工艺)等多种工艺,以达到不同的出水要求。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6.7%。在我们大力引起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符合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总投资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因此严格控制总投资对国民经济大有益处。

(2)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评判一套工艺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3)占地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土地资源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4)脱氮除磷效果。随着我国大面积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水的脱氮除磷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最新实施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也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所有排污单位,非常严格地规定了磷酸盐排放标准和氨氮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今后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考虑脱氮除磷的问题。

(5)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

系统设备的出现和完善,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自控系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的合格出水,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也必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方向。

C、几种处理系统的工艺比较

为了选择出工艺上最可靠,投资上最经济,管理上最方便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调研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成熟经验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比较。

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大都采用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一级处理是采用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格栅拦截、沉淀等手段去除废水中大块悬浮物和砂粒等物质。这一处理工艺国内外都已成熟,差别不大。二级处理则是采用生化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命运动等手段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目前,这一处理工艺有多种方法,归结起来,有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传统活性污泥、氧化沟、A/O或A2/O工艺、SBR及CCAS工艺等。目前,这几种代表工艺在国内外都有实际应用。

二、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

在天然淡水资源已被充分开发、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暴发的今天,缺水已经对世界各国众多城市的经济和市民生活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缺水危机已经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将城市污水变为城市供水水源。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来源稳定,容易收集,是可靠且稳定的供水水源。城市污水经净化后回用主要可作为市政绿化、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及其系统、出水输配系统、回用水应用技术和监测系统。其中污水净化再生技术及其系统是关键,污水净化处理的流程要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要为该城市经济实力所能承受,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满足回用的要求。

沿用了许多年的传统的“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高浊度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处理要求,处理后出水更不能满足城市对水回用的水质要求。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路线只能进一步附加传统的“三级处理”设备系统,既回避不了庞大复杂的传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也回避不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十分昂贵的传统三级过滤吸附处理系统。这些恰恰是实现污水回用的忌讳之处。所以,环保市场十分迫切需要净化效率更高、处理后出水能满足现有环保标准并且能回用于城市,投资和运行费用又要为现有城市的经济实力所能接受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

最新发明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系统”(美国发明专利)将污水的“一级处理”和“三级处理”程序合并设计在一个SPR污水净化器罐体内,在30分钟流程里快速完成。它容许直接吸入悬浮物(浊度)高达500毫克/升至5000毫克/升的高浊度污水,处理后出水的悬浮物(浊度)低于3毫克/升(度);它容许直接吸入CODcr为200毫克/升至800毫克/升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后出水CODcr可降为40毫克/升以下。只需用相当于常规的一、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投资和低于常规二级处理的运行费用,就能够获得三级处理水平的效果,实现城市污水的再生和回用。

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选用高效而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再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出水实现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亦可以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

最新发明的SPR污水净化技术以其流程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少、净化效果好的众多优势将为当今世界的城市污水的再利用开创一条新路。城市污水实现再利用之后,为城市提供了第二淡水水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SPR污水处理系统与众不同的技术特点

1.城市生活污水和处理药剂的混合主要是在泵前吸药管道、污水泵 叶轮、蛇形反应管 和瓷球反应罐的组合作用下完成的,依照紊流速度、混合时间、和水力学结构数据设计,得以十分充分的混合,为取得最佳混凝净化效果和最大限度地节省药剂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是过去常规的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之水工结构所做不到的。

2.SPR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时,采用五种以上污水处理药剂及其最佳配方组合使用,靠化学反应使污水中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 和有害的盐类从水中析出,成为有固相界面的微小颗粒(它包含有污水三级处理的作用)。其中还选用了一种吸附效果很好而价钱又很便宜的吸附剂,以吸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靠消毒剂在30分钟的流程内杀灭细菌和大肠杆菌。靠混凝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将悬浮物及各类杂质凝聚成大而且密实的絮团。这样发挥各药剂的单独作用和它们之间的交联作用的用药方式是与常规的物理化学法不相同的。而且SPR系统使用的组合药剂配方,只能在具有十分精细的水动力学参数设计的SPR污水净化器及其系统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常规的水工系统里是无法使用的。

3.SPR系统装置能够依照模拟试验得出的配方,借助大气压力和流量计,十分精确地投加混凝药剂和絮凝药剂,不致因加药过量而造成药剂残留在净化后的出水中,而且动力消耗很少。

4.SPR污水净化器内部结构是完全按照混凝机理精确设计的,形成的涡旋流动和各部位恰当的水流速度,使得胶体颗粒之间有最多的碰撞次数,并且有凝聚吸附所需的最佳流速环境。从而在极小的容积内获得了极充分的凝聚效果。这也是常规水工装置无法比拟的。

5.根据混凝形成的絮团实际状况,准确确定了SPR污水净化器内部的水动力学数据,使得在罐体中上部形成了一个有几十厘米厚的、十分致密的悬浮泥层。所有经过混凝的出水都必须通过此悬浮泥层的过滤,才能升流到罐体上部的清水汇集区。它十分成功地起到了污水高级处理工艺中极为重要的过滤作用。

这个致密的悬浮泥层是由污水中的污泥及混凝药剂形成的絮体本身组成的。随着絮体由下向上运动,使泥层的下表层不断增加、变厚 ;同时,随着过滤水力学原理形成的罐体的旁路流动,引导着悬浮泥层的上表层不断流入中心接泥桶,上表层不断减少、变薄。这样,悬浮泥层的厚度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当混凝后的出水由下向上穿过此悬浮泥层时,此絮体滤层靠界面物理吸附和电化学特性及范德华力的作用,将悬浮胶体颗粒、絮体、细菌菌体等等杂质全部拦截在此悬浮泥层上,使出水水质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平。由于泥层是由絮体组成,致密度高,过滤效率远远高于常规的沙粒层过滤 ;由于是处于悬浮状态的絮体泥层作滤层,其过滤的水头(阻力)损失非常小,所以动力消耗远远低于常规的砂层过滤、微孔过滤、或反渗透膜过滤;又由于过滤泥层是净化过程中由污水中的污泥自动补充添加,又自动被引走,即过滤泥层自身在不断地更新,过滤泥层总是保持着稳定的厚度,而且总是保持着稳定的物理吸附和电化学吸附性能,因此能获得稳定的过滤效果。而且完全免去了常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过滤层的反冲洗以及反冲洗带来的众多麻烦。这种结构和原理与常规的三级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没有价格昂贵的反渗透膜过滤、微孔过滤、或活性炭过滤等装置。所以,投资省、动力消耗小、运行费用低是SPR系统的必然优势。

10.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浅析论文 篇十

1.1技术分类

根据对油田污水处理程度和水质要求的不同,通常将污水处理技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般来说一级处理属于预处理,二级处理能除去90%左右可降解有机物荷90%~95%的固体悬浮物。然而对于重金属毒物和生物难以降解有机物高碳化合物以及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出现氮、磷难以完全除去,尚需进行三级处理。各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重力分离、粗粒化、浮选法、过滤、膜分离以及生物法等十几种方法。

一、二级处理主要是利用过虑、沉降、浮选方法把污水中的悬浮物除去。去除废水中的矿物质和大部分固体悬浮物、油类等。主要方法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粗粒化、中和、生物处理等方法。这些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成熟。

1.2油田污水处理的一般工艺

油田污水成分比较复杂,油分含量及油在水中存在形式也不相同,且多数情况下常与其他废水相混合,因此单一方法处理往往效果不佳。同时,因各种力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两三种方法联合使用,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另外,各油田的生产方式、环境要求以及处理水的用途的不同,使油田污水处理工艺差别较大。在这些工艺流程中,常见的一级处理有重力分离、浮选及离心分离.主要除去浮油及油湿固体;二级处理有过滤、粗粒化、化学处理等,主要是破乳和去除分散油;深度处理有超滤、活性炭吸附、生化处理等,主要是去除溶解油。

1.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台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污泥量。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膜生物反应器己应用于美国、德国、法国和埃及等十多个国家,规模从6m3/d至13000m3/d不等。

11.浅析污水处理生物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技术;应用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污水处理的事业,比外国晚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事业起步晚,但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可是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也快速地增加与扩张,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之相配套的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而新建的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也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甚至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防止城市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想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建设足够数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特别是污水处理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手段相比,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具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双重优点。笔者列举了以下几点用生物技术方法来处理污水。

1.生物膜法

1.1生物膜法的特点

生物膜法是令微生物附着在惰性滤料上,形成膜状的生物污泥,从而对污水起到净化效果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具有运行费用低廉、管理方便的特点,对进水的水质与水量变化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丝状膨胀的缺点,剩余污泥量也有了显著的减少。但生物膜法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膜的活性,引起生物膜的坏死和脱落。另外,由于生物膜需要附着在滤料上才能够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因此载体的比表面积对生物膜处理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选用的滤料比表面积达不到要求,想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就需要增加处理池的面积,使投资费用增大。生物膜法中使用的滤料属于消耗品,需要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更新,增大了运行期间的管理费用。同时,生物膜法对工艺设计和运行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旦发生问题,便会引起滤料的破损和堵塞,降低出水的水质。

1.2生物膜法的应用前景

起初生物膜法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包括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方面,后来扩展到接触氧化法,并广泛运用在纺织、印染、化纤等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但是接触氧化法因填料做不到经久耐用和成本低廉,且对大型池的均匀布水布气存在技术困难等,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结果显示,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法和生物曝气滤池法等生物膜法技术的突破和投入使用,表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的良好应用前景。

2.活性污泥法

2.1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活性污泥技术近20年来正朝着高效快速、低耗节能和多功能方面发展,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污水中的活性污泥颗粒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是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提高单位体积内好氧性微生物的浓度及其与其他活性生物的比例,控制好系统的污泥循环速度、回用以及溶氧浓度是确保和提高该技术处理效果的关键。在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中,由于水质、水量水温的随时变化以及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的变化,再加上操作不当或设计本身存在缺陷,都可能引起诸如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气池中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将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下降,出水水质变差以至于出水不达标,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失败。所以,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应严格规范管理,加强预防,避免问题的出现。

2.2活性污泥法的应用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其不足之处是对进水负荷的突变不易适应,从而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中等污泥负荷,曝气池为连续推流式。目前仍有大批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厂在运行。若只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时,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进行的各种改进,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活性污泥工艺。一些工艺较传统工艺处理功能增强,一些工艺运行更加稳定,而另外一些工艺的费用大大降低或运行更加方便。这些工艺上的改进,充分满足了各种不同的处理要求。

3.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强化技术更体现出易于操作、针对性强等优点,这种废水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并投放特殊菌种进入污水,通过其新陈代谢,将分解并吸收废水中的一些物质,净化污水,具有明显的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所以在近期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首先来看其技术原理。所谓生物强化技术,就是以生物制住生物,以菌制菌,向自然菌群中投入特殊的微生物以增强生物力量,并对污水等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加以反应。按投入菌种与底质之间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与共代谢作用两种方式。其中,直接作用是以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实施,获得一批以污水为主要能源的微生物,然后复制投入一定数量,对目标物质进行降解,达到去除污染的目标,这种技术方法使用的菌株大多通过质粒育种和基因工程获取。共代谢作用则是针对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改变其化学结构,从而降低物质的有害性,主要包括菌株通过新陈代谢将二级基质共同氧化、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休眠细胞对污染物降解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所采取的原理有所不同,例如不同微生物协同,是因为有些污染物的降解必须以两种甚至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完成,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交替作用,微生物制造氧化物,然后氧化物再被另一种微生物降解,多次作用后彻底消除污染物。再如休眠细胞降解,由于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有机物的污水中会产生不同的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降解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

其次,生物强化技术作用用于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和制药废水等几个领域。焦化废水因成分复杂,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种类多,被列为难以降解工业废水,一般通过投放高效菌种,以固定化、高效降解微生物法等强化技术来进行处理。而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非常大,以前采用生物膜法来处理,无法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机物,通过应用高效脱氧色菌和pva降解菌,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速度,稳定性好,效率高。对于制药废水,近年通常以混合菌种加以处理,并得到广泛推广。因为混合菌比单一菌种具备更强的降解能力,降解速度和降解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在稳定性和抑制其他杂菌生长等方面有大幅改善,这些特性单靠单一菌种根本无法完成。

4.细胞固定化技术

细胞固定化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要点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使其成为一种既保持本身代谢活性,又可在连续反应后回收和反复利用的生物体系。其特点是高效、经济、简易实用、选择性好。通常用作固定细胞的载体材料有:藻蛋白酸钙、琼脂、角叉藻胶、聚丙烯酞胺、多孔硅石,以及聚乙烯或聚氨醋泡沫等,被固定对象有细菌或藻类,依实际条件选定。细胞被固定后,其合成代谢活性和光合强度提高,平均呼吸速率降低,对毒物、有机污染物的耐受力增强,对N,P及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去除能力提高,这些优点确保了细胞固定化技术广泛用于燃料、肥料、印染、选矿和啤酒等生产废水和城镇污水的处理。

5.结束语

上一篇:我是女生的作文550字下一篇:海通证券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