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会议制度(精选12篇)
1.顶板管理会议制度 篇一
新泰市莲花山矿业 矿井顶板管理分析制度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采煤工作面两顺槽、上下两端头的顶板管理
1、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保证规定的断面和高度,凡有折梁断腿及空帮空顶处必须及时处理,距工作面20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2、应经常检查采煤工作面上下两端头的支护情况,支护方式、支护密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二)采煤工作面管理
1、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2、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工作面的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碰倒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
3、工作面发生冒顶或超高时,必须用木垛接顶,严禁空顶。
4、更换支柱,必须先支后撤,支柱、支架必须牢固接顶,顶板 1 破碎时必须加强支护,支柱钻底超过100㎜时,必须采取支柱穿鞋措施。
5、工作面遇到断层、旧巷、顶板破碎、冒落等情况时,必须采取措施。
6、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顶板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措施。
7、采煤工作面因片帮造成最大控顶距超过规定距离时要采取安全措施;倾角在15度以上的回采工作面要采取防止大面积顶板垮落的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一次放炮长度要根据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规定。放炮前要做到工作面无空顶、无不完整支架、无失效柱,并加固周围地点的支架;放炮中出现顶网破损、顶板超高、崩倒支柱或顶板来压等现象时要及时处理;放炮后要认真检查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支护。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掘进工作面开门位置10米范围内的支架要连锁牢固。
2、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爆破中破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必须检查帮顶,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爆破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在松软的煤、岩层或地质破碎带、断层等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3、根据顶板岩性观测数据选择巷道支护材料,并制定爆破设计说明 书,支护材料的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架设牢固,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必须用支护材料接顶。
4、掘进工作面遇断层、松软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时,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5、采用锚梁网等支护形式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锚网支护:
⑴锚网巷道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前探梁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⑵锚网巷道掘进时,锚杆的长度、角度及布置方式,锚杆的密度、控顶距、锚固力、锚杆和锚索间排距等质量要求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临时支护及时并紧跟迎头。
⑶遇断层及构造、顶板破碎时,要及时改变支护,予以加固。
2011年1月1日
2.顶板管理会议制度 篇二
去年12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的方案》, 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并明确要求建立国家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 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是加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统筹协调, 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密切相关的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审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布局与设置、重点任务、重点专项设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事项, 审定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工作规则等, 审定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联席会议通过会议方式议定事项, 会议形式包括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是本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 是破解九龙治水、条块分割, 加强科技管理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的重大举措,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破除束缚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必然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重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格局、全面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会议议程, 第一次全体会议围绕深入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研讨, 审议通过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研究讨论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组建方案、专业机构改建方案、科技监督和评估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明确了深入推进相关改革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下一步, 各成员单位将根据本次会议精神, 围绕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一个制度、三根支柱、一个系统”, 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使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早日建成, 早见成效。
3.顶板管理相关制度 篇三
顶板管理机构............................................................................................1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2 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3 顶板管理安全措施....................................................................................4 变化管理制度............................................................................................6 顶板管理巡检制度..................................................................................15 隐患排查制度..........................................................................................17 敲帮问顶制度..........................................................................................19 进入煤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1 安全确认制度..........................................................................................22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1、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12月上旬采掘区队将顶板管理状况和下年度顶板管理安排书面上报生产技术部。
2、公司每半年、采掘区队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顶板管理,公司顶板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顶板例会,总结顶板管理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和资金计划,安技措资金和安全成本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顶板管理。属于顶板管理和矿压仪表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可编报技术进步开发资金计划,经公司审批后可由技术进步开发资金列支。
4、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工作面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掘进巷道观测也必须进行总结,并报生产技术部。
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1、锚杆眼必须按作业规程的间排距施工,偏差-100-+100 mm,锚杆至迎头的间距必须小于锚杆的设计排距。当班验收员逐排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
2、锚喷巷道要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前探梁用ø75×3000mm的圆钢管制作,利用3寸法兰盘与螺母加工的前探梁固定环四个固定。
3、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大于1.2米。前探梁的长度、根数和接顶方式,可根据循环进度和巷道断面大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4、前探梁必须保持紧固有效,除锚杆到迎头无空顶或迎头喷浆外,不得取下前探梁。
5、固定前探梁吊环的锚杆必须在下一循环掘进安装好。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其结构有无裂纹、开焊或变形,不合格必须立即更换。
6、迎头要备足5架与本巷道断面相适应的架棚支护材料,当遇到松软岩层或破碎顶板时,要及时改为架棚支护。
7、打眼前,必须敲帮问顶,撬掉活矸,并架设好临时支架。钻眼应按事先确定的眼位标志钻进。钻完后应将眼内的岩粉和积水掏干净。
变化管理制度
为准确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管理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搞好安全管理,构建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四级管理制度。人员、工具工序等变化由班组响应处理: 人员、工具、工序的变化:
1、队组必须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合理安排各班组的特殊工种人员,保证各班组在人员正常轮休的范围内能够正常生产。
2、队组必须加强对专一多能型员工的培养,既要保证每个班次的施工人员相对固定,也能适应特殊情况人员的临时调整。
3、按规定加强员工的复训,保证员工资格证在到期前按要求复训,不得出现使用过期资格证的现象。
4、特殊工种人员正常轮休时,当班班长和跟班队长合理安排好顶岗人员,一定要安排持有资格证、责任心强的人员,保证安全生产。
5、特殊情况本班人员无法顶岗时,队长,班长要协调其他班次抽人顶岗,严禁特殊工种无证人员上岗。
6、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
但必须请示生产矿长,制定相应的规程措施和施工工艺。托梁器损坏时,队组必须及时汇报生产矿长,一方面及时组织抢修,一方面临时支护工艺为戴帽柱临时支护。
3、施工队组必须采用相对固定的时段作业形式,掘进为“三八”制作业形式。
4、当作业条件、人员状况等发生变化不能正常生产时,应请示调度室及生产矿长,对作业时段作相应调整:
技措、施工队组在与其他单位或队组作业时段冲突时,可请示调度室协调,改变施工班次或作业形式。
队组在人员出勤不正常情况下,可请示生产矿长改变作业形式,但必须按要求队组正职召开班前会、班班有跟班队长。队组跟班队长应执行与工人同上同下,由于人员短缺等造成跟班困难时,可请示生产矿长采用与工人不同的作业形式,但必须做到现场交接班,保证不出现空班,空岗。
二、工艺、时段等变化由队组响应处理:
1、队组成立变化管理领导组: 组
长:队组正职 副组长:队组副职
2、人员、工具、工序的变化由队组响应,工艺、时段变化、系统和环境变化由矿相关部室响应,特殊或突发的变化由相关矿领导响应。
3、调度室负责日常收集、汇总相关信息,分级向有关人
并组织相关部门对技术措施进行会审。同时有专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现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安全部对系统和环境变化情况全面监督和检查。
5、地质组负责对施工队组的地质构造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加强综掘队组的顶板岩石性探测工作,为及时修改支护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二)系统和环境变化包括以下方面: 施工地点变化:
1、由生产技术部牵头、安全、地测、通风、机电、准备、调度及施工队组等参加、深入到施工现场,并由施工队组负责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主管进行会审。
2、工程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向安全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安全部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
3、技术员负责安排、施工队组的技术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学习、贯彻、签名、考试。单项工程开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生产技术员负责安排,施工队组的技术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学习,贯彻、签名。
3、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向安全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04、巷道严格执行“排排见锚杆,锚索紧跟煤头”的规定。
5、地测组除按规定探测顶板外,如遇队组汇报煤层增厚或顶板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顶板探测,以确定支护参数。队组要根据地测组顶板岩性探测情况,及时修改支护参数。
6、每个掘进工作面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铁锹、镐、大锤、撬棍、千斤顶等救援工具,并建立基础台账,以备应急救援之用。每个掘进头要备用有直径16cm以上、长3.0~5.0m木柱不少于6根,锚杆20根,锚索不少于20根。
7、巷道压力大,煤层松动、顶板破碎时,所有支护必须紧跟工作面。
8、严禁施工队组私自切割锚索。锚索外露长度超过规定要求,影响巷道使用,确需切割时,应遵守下列规定:切断器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施工队组需要切割时要先申请,经总工程师同意后,在技术员监督下集中对巷道内外露超过规定的锚索进行统一切割。
四、对以一些特殊的或突发的变化由相关的矿领导处理。
1、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包括工作面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构造群、含水构造、瓦斯涌出异常、涌水异常、不明涌水、顶板压力增大严重等影响生产、导致停产的变化。
2、掘进工作面的特殊或突发变化还包括了工作面顶板来压严重导致支护大面积失效、顶板塌顶严重、冒顶、涌水导致停产、瓦斯突发增大、超限严重以及极限设备突发较大故
2的各项规定,任何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规定不符的,或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技术员提出修改要求和意见。
7、在施工中,所有施工人员及现场跟班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得擅自更改所制定的安全措施,发现施工队组不按措施执行的,将对施工队组进行严肃考核。
证巷道的通风、行人、安全等需求。
2、巡查巷道后,必须对巷道失修情况填写信息卡,汇集到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根据巷道失修情况,做出加固、维修方案,报矿安排施工。
3、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检查人员如对检查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给予50-200元的罚款。
4、凡因巷道失修问题而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除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外,并追究参与检查人员的责任。
5、参加专项巡查人员,必须于检查当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井口集合,分组对井下修护所负责巷道进行全面巡查。
6、检查分组与安全大检查人员分组一致。
部。
4、生产调度室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隐患,要把处理结果向有关领导反映,重大隐患填写实施结果验证。
5、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难题,由生产技术部配合队组写出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并检验实施效果。
三、责任
1、发现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汇报,给予责任者30—50元罚款,造成事故的要严肃处理。
2、各队组及有关部门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三定表”要求落实者,未按规定填写实施情况交安全部者,由安全部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者30—100元罚款,造成事故者加倍处罚。
3、安全员、瓦斯员、调度员、机电维修人员、及有关部室人员,未严格履行监督职责,未按规定填写实施结果验证,由安全部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者30—100元罚款。
支护等情况,当发现顶板和帮有松动岩石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敲帮问顶处理。
7、敲帮问顶要求达到标准,不得出现顶帮伞檐及所有松动煤(岩)块。
8、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0
安全确认制度
为了加强班组的岗前安全确认管理,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达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班组岗位员工认真进行安全确认,特制定本制度
1、班组安全确认制度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组全体成员必须按照安全确认制度进行确定.2、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劳保用品,必须符合劳动保护用品佩戴标志.3、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好特种作业证,持有交证件上岗.4、交接班时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必须将负责区域内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完整交待接班人,经接班人员现场认可同意接班后,方可生效。
4.掘进顶板管理制度 篇四
掘 进 顶 板 管 理 制 度
掘进工区
掘进顶板管理制度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明确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巷道永久和临时支护形式、规格、尺寸;处理冒顶、掘进巷道的开口、贯通、扩帮、挑顶、巷修和过地质构造带等情况的顶板管理措施。
二、科学优化设计,合理选择巷道位置和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井下锚杆支护巷道的支护参数,必须依据有资质的科研院校的设计为依据。
1、根据地质情况及巷道用途,合理确定巷道位置,尽量选择岩性较好和煤层围岩稳定的位置开凿巷道;
2、正确选择巷道断面形状,顶板压力大、服务年限较长的巷道应采用半圆拱断面。
三、加强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
1、掘进巷道使用工字钢、U型钢等金属支架或使用木棚做支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架设棚子要按操作顺序进行,工程质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⑵架棚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
⑶支架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支架与顶帮之间必须用构木、水泥背板等勾紧背实;
2、掘进巷道使用锚杆支护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根据施工巷道的围岩分类确定锚杆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⑵作业规程中应明确锚杆的间排距、安装方式和使用机具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⑶锚杆的施工工艺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结束后,由当班验收员使用力矩扳手检验所打锚杆是否达到规定紧固力。锚杆支护工作面必须按规定进行锚固力试验;
⑷发现地质条件变化即顶板破碎、局部出现离层等要及时采取措施,从技术上主要采取:
①使用加密、加长锚杆、全长锚固或左旋螺纹钢锚杆; ②在地质构造带采取套棚联合支护(能打锚杆的地方必须打锚杆);
③加钢带和锚索;
④挂网联合支护;
⑸锚杆支护工作面要有足够的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在锚杆达到规定初锚力后才能拆除;
⑹锚杆的拉拔试验必须在顶板完整或有临时支护下进行;防止因锚杆杆体断裂失效,造成局部漏顶伤人;
⑺掘进巷道或大断面切眼使用锚索做加强支护时,必须明确规定锚索的间排距、安装方式、工艺要求等。
3、锚喷巷道支护要求:
⑴初喷与复喷距工作面的距离、喷浆厚度、喷浆质量要求等在作业规程中要有明确规定,并按规定进行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⑵喷射砼前要对工作面进行敲帮问顶,并用水冲洗岩面,严格掌握砼配比和速凝剂的掺入量,喷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喷后2—4小时要用水进行养护;
⑶锚喷必须紧跟迎头,顶板破碎区段必要时可挂金属网复喷。对局部脱落的区段要及时进行复喷。所有喷浆必须使用潮喷。
4、开拓掘进巷道应推广使用锚杆、锚喷支护,确需料石砌碹时,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填实。巷道冒顶部分,可用支护材料接顶,但在碹拱上部必须充填不燃物,其厚度不得小于0.5米。
5、在掘进巷道,顶板为坚硬的石灰岩,巷道可不设支护,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要防止伪顶脱皮掉落伤人,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形式。
四、加强对交岔口、硐室和存车场巷道的支护:
1、交岔口、硐室和存车场尽量选择在较稳定的煤岩层中;
2、尽量采用光爆锚喷支护,锚杆的间排距、锚杆规格、眼位方向、喷层厚度要在作业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采用铁棚(U型钢)支护时,材料规格要经过强度计算后确定。交岔口必须采用双抬棚,插梁必须做口且接触紧密;
3、施工立体交叉巷道要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专项措施。
五、掘进巷道遇断层、破碎带、无炭柱时的顶板管理:
1、依据地质构造、围岩产状性质等情况决定是否强行
通过;
2、强行通过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定掘进和支护方式,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六、加强掘进巷道贯通时的顶板管理工作:
1、掘进巷道贯通时,必须制定专门的贯通安全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实施;
2、当两个掘进工作面贯通相距炮掘20米,综掘50米时,必须停掘一个工作面,实施单头作业,同时必须加固和加强被停工作面支护,保证通风正常。
七、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掘进工作面有下述情形之一,视为空顶作业。凡空顶作业的掘进工作面均定为不合格品:
1、发现顶板破碎,勾顶和联网不严;
2、掘进工作面在允许最大控顶距范围内没有使用临时支护
3、相邻两根锚杆不合格;
4、巷道棚子倾倒不及时进行处理。
八、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开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600㎜,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0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50N•m,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20N•m。
(2)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0mm,孔深度不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
(3)锚杆的托板必须紧贴岩面,锚杆外露托盘的长度不超过50mm,锚杆与围岩的角度不超过设计值的±15°。
(4)必须使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电动扳手等机械工具安装锚杆。
(5)锚杆锚固力每班必须检查,生产班组要留有详细记录;锚杆螺母必须使用气扳机或力矩扳手拧紧,保证力矩符合有关要求。
(6)锚杆支护巷道,掘出后,顶板有效支护距煤头最大空顶距不超过400mm,且临时支护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临时支护的时间不得超过4h。
3、锚索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交叉点、巷宽大于3.2m的工作面顺槽、切眼,优先选用锚索支护。
(2)锚索长度应根据巷道顶板岩层情况确定,使锚索锚固到稳定的岩层中,当稳定岩层与巷道顶板距离过大时,锚索长度应超过自然平衡拱2m以上,并满足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自由段长度不小于3m,张拉端长度要保证张拉工艺要求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50mm。
(3)锚索外露长度一般不超过200mm。
(4)对锚索预紧力每班要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预紧力低于设计值80%时,必须重新预紧。
(5)锚索张拉预紧力规定:φ15.24mm不小于120kN、φ17.8mm不小于160kN。
(6)锚索孔距误差不应超过200mm,孔深误差不应大于
20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3°。
(7)锚索各组件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托板安设位置、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紧贴岩面。
(8)锚梁网索联合支护巷道锚索加强支护要紧跟锚杆支护到迎头,落后迎头一排锚杆不大于3.2m。
4、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²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5、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6、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
(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
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掘进工区
5.顶板管理会议制度 篇五
顶板管理专业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4年10月9日16:00 地点:东井煤矿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黎功平参会人员:
廖光焕 龙明举 刘家胜 崔 健 戴兴中 母万友曾祥林 刘天奇 浦仕锐 刘 智 韩 松 曹同清杨如宏 李 彪 郑安平龙庆强 白显平廖成林彭贵明 王 松 周廷亮 余奎刚 赵从举 孙 鑫李启鸿 张百祥 朱宗捷 何跃川 许兆勇 孟庆刚 会议内容:
会上通报9月份矿建工作及顶板管理情况,指出了9月份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并对10月份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会议纪要如下:
一、通报9月份矿建工作情况 1、9月分无进尺。
2、巷道治理情况:
运输下山1260-1185段卧底60m,平均卧底宽5.2m,厚3m; 回风下山1100-1185段加强支护34m;
轨道下山1185-1100段卧底222m,平均宽5.0m,厚0.3m,施工
水沟222m,水沟浇灌后尺寸300*300mm;
1100车场及联络巷卧底110m,平均宽4m,厚0.5m,施工水沟110m,水沟浇灌后尺寸300*300mm;
运输下山1100上掘卧底51m,平均卧底宽5.0m,厚0.6m; 轨道下山1260-1185段施工注浆管186棵。
二、通报9月份顶板及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一)顶板管理 1、9月份未发生一起顶板事故。2、9月份顶板管理及文明卫生专项检查8次,检查出问题均督促整改。
3、回风下山加强支护34m抗拉拔试验1次。
(二)工程质量管理
1、组织井巷工程质量验收3次(上中下旬)。
2、技术科组织工程质量周检查4次,下发《工程质量隐患整改通知单》4份。
3、技术科日常工程质量检查19次,发现问题均督促整改。
三、9月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变动多,一项工作没有干完又干下一项工作,工作不彻底,导致现场比较乱。
2、工程质量有所下滑,施工单位对措施执行不严,技术科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
3、文明卫生保持不好,应付检查现象多。
4、施工单位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落实不到位,有写甚至只答应不干活。
5、施工单位干活标准不高,返工活多。
6、回风下山1185-1100段还未修复结束、巷道还需卧底、局部修复、加强支护,未修复段状况也不是很好。
7、运输下山卧底进度慢,剩余工作量多。
8、轨道下山还有三处约24m需要局部修复。
9、运输下山迎头退回约18m处需要加强支护。
四、10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一)业务工作
1、落实好格矿发〔2014〕409号文件和东矿发〔2014〕144号文件,按文件要求进行巷道支护质量整治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文件要求进行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2、10月份加强运输下山1185-1100段掘进施工管理,指导好施工到位正确施工,确保安全有序进行。
3、组织好上、中、下旬井巷工程质量验收。
4、重拍2015年作业计划及2015-2017年作业计划。
5、地面质量标准化资料整理。
6、按时上报各种资料。
7、抓好顶板管理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二)井巷工程
1、运输下山1185-1100段掘进,加强顶板管理、防突管理。
2、b03采面煤机、溜子回收。
五、会议要求
1、严抓顶板管理工作。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增强顶板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严禁空顶作业。必须使用好临时支护,对于顶板破碎地段修复时必须进行超前临时支护,并且修复过程中严禁大拉大放,杜绝漏、冒顶事故,施工现场必须备足临时支护材料和工具,尤其是回风下山修复、运输下山掘进必须按措施要求使用好临时支护和超前木点柱或木垛支护(根据措施要求),安检科现场监督落实。
2、坚决推行“锚网喷注”一体化的施工工艺,坚持“5m一喷10m一注”,喷后及时注浆。
3、严格落实地质预测预报制度,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地质情况按照“一工程、一措施”的原则及时编制针对性措施,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测科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和技术科,技术科要及时修改设计并指导施工单位修改措施,从而真正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4、加强中腰线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对运输下山掘进的中、腰线管理。施工单位每天必须安排干部检查中腰线延画情况,地测科必须确保中腰线正确、技术科不定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
5、加强井下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格目底东井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管理规定》进行验收。管理规定中提出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出现,施工单位和技术科也可做施工质量管理的指导依
据。
6、运输下山掘进前地测科放好中腰线(钉桩),确保准确,施工单位随时延画。
7、地测科在调度室挂好施工进度图,每天填写,剩余20m时每班填写。按探放水要求控制好准掘距离。
8、通防科做好一通三防及防突管理工作。按防突要求控制好准掘距离。
9、严格按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尤其是挂网和锚索角度及外露长度。严禁截短锚索或注浆管,严禁少使用锚固剂。所有帮支护锚索距底板不超过300mm,注浆管不超过500mm。网片搭接为100-150mm,每钩扭2圈(格矿发〔2014〕409号文件要求).10、采面运回巷水沟施工及文明卫生综采工区组织好。
11、运回巷缺网处补挂补支。
12、运输下山卧底第三部溜子段严格按-24°施工,U棚至第三部溜子机头按-17°施工即可。帮支护锚索距底板不超过300mm,注浆管不超过500mm。
13、掘进期间加强1100车场、1185车场推车过风门管理。
14、加强运输设备管理,把影响降到最少。使用好运输下山溜子安全防护设施(溜子压柱、护栏、防护网、过桥等)。
15、搞好并保持好文明卫生。
16、加强“敲帮问顶”工作,尤其是运输下山1100上掘防止掉矸伤人。
17、严格按要求使用各种管理牌板。
18、掘进工区提前准备1185下掘排水设备和管路,管理好掘进期间排水。严禁出现因排水问题影响掘进。
19、技术科查阅炮泥制作机器,经领导同意后由物资站购进。20、注浆工作按规定准备好后经技术科和机电科验收后方可作业。
21、掘进期间技术棵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定期做好抗拉拔试验。
22、技术科拟定运输下山淋水处治水方案报分管领导。
23、掘进期间安检科每天通报上一天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24、施工单位编写拒爆处理安全技术措施和先探后掘安全技术措施。
6.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措施 篇六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 自然灾害严重, 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 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 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 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 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 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 它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 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 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其次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原来越高, 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 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再次, 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 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 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 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 采场矿压显现强烈, 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 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 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 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的作用。
2 煤矿顶板常见事故原因
2.1 地质问题
复杂的地理环境对煤矿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煤矿区域不同, 地质结构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地质条件下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 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发生顶板坍塌以及冒顶的事故;煤矿如果处于地理环境较活跃的地方, 顶板没有适当的加固, 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加大。不稳定的地质结构的结合情况较差时, 就会对煤层顶板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 如果稳定的岩块发生垮塌, 就会对顶板造成极大的压力, 形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2.2 人员问题
煤矿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限定进行, 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操作不规范, 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煤矿规模较小的企业, 极容易忽视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 使施工技术欠缺, 极易造成煤矿顶板坍塌或冒顶。
2.3 管理问题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 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 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 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必将形成安全事故。
3 煤矿顶板管理的加强措施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安全和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这就对加强顶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加大投入
资金是必备的基础支持, 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多设备和机械, 这就对设备和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炭企业要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 首先必须加强对安全装备的控制, 保证质量数量;另外要积极引进应用煤矿支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 从科技上提升装备水平, 在科技的支撑基础上, 积极的与院校、科研所、厂家等密切合作, 深入研究顶板支护的技术, 不断强化支护技术, 从而保障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
通过对某些煤矿顶板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结论, 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松懈造成的, 开采面的质量达不到标准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另外顶板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是煤矿工程采掘质量的基础, 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 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 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 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采掘工程管理中顶板安全性的技术是支护质量, 这就对支护质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一旦支护质量出现问题的在验收时候一定不能放松。对于支护质量的管理人员来说, 需要由技术性的人员参与负责, 常见的即为由矿长组织生产副矿长、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 对采掘面的支护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实行动态化模式的管理措施, 从人员控制和管理方式上控制安全管理漏洞的出现, 从而保障顶板管理的质量, 保障煤矿工作的安全。
3.3 技术控制
在煤矿顶板的工作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煤矿顶板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顶板的安全, 煤矿顶板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管理的不当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 针对不同的煤矿企业具体要求不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 对工程开展状况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督, 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工程中遇见的技术问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进行及时的解决, 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要组织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评判解决, 解决技术控制的根本性问题, 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外部影响在煤矿生产中不可忽视, 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做好防范, 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能够尽可能的消除隐患, 对煤矿的顶板进行有效的加固和处理, 防止出现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3.4 重点监督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 综合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人员对整个煤矿顶板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还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管理方式, 由于顶板管理中工作较为复杂, 这就使得顶板管理的工作量较大, 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人员选择着重点进行着重管理, 例如采掘工作面是顶板管理的重点, 也属于事故多发部位之一, 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就需要对采掘工作面的放顶、过断层、周期来压、过老巷以及工作面收尾、掘进开门等环节严格控制, 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且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安全隐患, 保证煤矿安全开采过程。
3.5 人员培训
人员作为煤矿工作中的能动因素, 人员因素也是煤矿事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开采是一个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工作, 这就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 如何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这就需要将顶板安全管理及技术培训制定到员工培训计划中, 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及更新并合理、科学地应用到生产中, 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3.6 检查监督
如果要减少煤矿施工事故的发生, 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管理, 就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工作, 就必须成立煤矿安全检查小组, 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 及时处理检查中的安全隐患。
3.7 创新实践
我国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在巷道支护方式上, 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 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 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 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4 结语
在煤矿的生产中, 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做好顶板管理的安全有效, 就需要从态度上、技术上、人员上综合控制, 不断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通过严格的控制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0) :146-147.
7.顶板管理会议制度 篇七
医院会议是安排、布置重要的工作,传递和反馈医院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完善的会务管理制度是各类会议正常召开的基础保障。
一、院长办公室负责承办院长办公会、院周会、行政交班会、全院职工大会以及院长召集的各种主题会议和医院领导委托承办的其它各类会议。
二、党委办公室负责承办党委会、党员大会、支部书记会议。工会负责承办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等。
三、其它业务性会议,如科主任会议、护士长会议、学术委员会等,分别由医务部、护理部、科教部等有关部门承办。
四、承办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会议及重要的外事接待活动,由院长办公室负责或配合有关主管部门拟定接待工作,安排会议议程,并将会务接待工作进行分解,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展相应的工作,共同配合,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
五、各部门承办会议须提前到院长办会室进行登记,院长办公室根据登记情况制定下周各类会议时间安排表,报院长审定后,于每周末发至全院各科室,各科室根据会议安排按时参加会议,承办会议的部门负责会务工作。
六、院长办公室根据每周会议安排表,提前准备好会议室,包括桌椅摆放、灯光调试、音响设置等,应保证各类会议的正常召开。
七、会议承办部门要拟定好会议议程,在会议前一天呈送会议主持人,并负责通知有关领导和人员参加会议,会前须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按时清点到会人数,及时催请未到者。
八、承办会议的部门负责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并报院长审阅,一般要在会后一日内印发至院领导和相关部门。
九、会场照相、摄像可根据需要由承办部门自行实施,也可进行申请,院长办公室予以支持。有关会议的图片资料应在会议结束后由院长办公室整理,年终交医院档案室。大型会议及重要外事接待活动的媒体宣传与沟通,由党委办公室负责。
十、医院会议室由院长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安排使用,任何部门未进行登记不得随意使用,当会议较多发生冲突时,由院长办公室做好协调工作。
8.会议管理制度 篇八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多种会议形式贯彻和落实公司各种规章制度及有关决定,及时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方交流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工作。
2、所召开的会议本着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缩短时间的原则。尽量精简会议频率,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在基层现场解决的问题,不在会上研究;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开全体会议。必须召开的会议,应于会前通报议题,事先准备好供会议讨论的重要事项或文件材料。凡涉及对外或需向上级请示的,一定要在会前做好协调和请示等准备工作。要使各种会议开得有内容、有决议、有效果。
3、各次会议要明确主办部门,同时明确召集人和会议筹备人员,准备好与会人员签到表。凡属部门专业性质的业务会议,原则上各个业务部门自行组织召集会议,办公室协办。
4、凡涉及到公司会议,或者两个部门以上参加的会议,以及要求上级领导参加的会议,均需事前报办公室备案并取得协调安排后,始得召开。
5、凡会议需要费用开支的,主办部门必须提前做好会务方案,专门编制预算,经办公室、财务部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统筹安排。
6、会议决定的事项由办公室或会议主办部门根据会议纪要逐项负责落实、督办,应将执行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7、对会议决定的事项,各部门要坚决执行、抓紧办理。在执行过程中如存在问题,应及时反馈。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解决;对涉及其他部门经协商仍解决不了的,要如实向公司分管领导反映并提取建议,由公司领导协调解决。
(二)会议形式
工程建设管理会议按召开类别主要可分为公司员工大会、公司周办公例会、部门内部工作会、工地现场会、技术专题研讨会、工程重大问题专题会(质量、安全、进度)、监理协调会、工地会议等形式。工程建设管理会议召开时间可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定期会议要有固定的议题、时间、参加人员和会议地点。临时会议一般是指由针对性解决专项问题的专题会议。
(三)、会议的组织与落实
1、员工大会
公司员工大会是临时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公司董事会和公司领导层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本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安排和发展目标,公司最新决策、决议,以及公司下一步重要工作事项布置等。员工大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由总经理主持,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会议由办公室负责筹办和召集,并拟定会议议程报公司经理审定。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并在会后3天内整理出会议纪要,由总经理签发并送公司各部门。
2、公司周办公例会
周办公例会,一般在每周初或末召开,会议由总经理或委托副总经理主持,公司各部门副职以上人员参加,办公室负责会议召集并做好会议记录,会后,需督促各部门积极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检查落实上周公司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各部门提出本周工作重点;
(3)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重要问题的讨论研究;
(4)其他需要在工作会议上讨论决定的事项。
3、部门(项目工作站)内部工作会议
部门(项目工作站)内部工作会议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各部门(项目工作站)负责人主持,主要是传达公司领导的相关指示和对本部门(项目工作站)的工作要求,讨论和解决本部门(项目工作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会议需做好会议记录,以备查核。
4、工地现场会议
工地现场会议是针对施工现场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的协调和讨论设计变更、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临时性会议,一般由监理代表拟订会议议题,书面向公司相关部门(项目工作站)提出申请,也可由公司有关部门(项目工作站)提出。公司相关部门(项目工作站)根据具体事项,约定时间、地点,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承包人、监理代表处和公司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公司领导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工地现场会议由公司分管领导、主办部门(项目工作站)负责人或授权人主持,监理代表处负责召集,并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经会议主办部门(项目工作站)审查后,由公司分管领导(或授权项目工作站负者人)签发,在会后3天内发布。
5、技术专题研讨会议
技术专题研讨会议就是工程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和重要施工方案讨论而召开的临时会议,由公司有关业务部门书面提出申请(包括会议议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拟邀请专家名单、会议费用预算等),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报总经理批准后召开。
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办公室负责筹办及会务工作,相关业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会议。技术质量部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报总工程师审定后,由总经理签发。会后5天内发布。
6、工程重大问题专题会议
工程重大问题专题会议是指工程建设中,为加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专门召开的大型动员、总结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各监理代表处、各承包人及有关建设协作单位代表、公司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参加。必要时请董事长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参加。
办公室负责会议筹办和召集工作,提前3天预订和布置会场,拟订会议议程报总经理审定,发出书面会议通知。会议开支预算由办公室专题签报批准。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会后7天内发布。
7、监理协调会
监理协调会是项目工作站与监理代表处针对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进行交流的会议,由项目工作站负责主持,每月下旬在各监理代表处分别定期召开。要求监理代表处总监、驻地高监及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主管参加,公司领导酌情参加。
主要议程:
(1)各合同段驻地高监汇报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有关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总监总结本月监理代表处工作,对公司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项目工作站和公司各工程管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监理代表处辖区内的监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并交流工作体会;
(4)项目工作站及公司各工程管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监理代表处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答复。
8、工地会议
工地会议分第一次工地会议和常规工地会议(一下简称工地例会),由监理代表处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是在各合同段正式开工前必须召开的会议,会议由监理代表处总监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公司各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站代表、设计代表、监理代表处专业工程师、相关驻地监理办驻地高监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及合同段承包人授权代表、合同段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当地政府代表等。
会议主要议程如下:
(1)介绍各方人员及组织机构(包括地址及通讯)
①公司应向监理工程师授权,并声明自己仍保留哪些权利;宣布公司职能机构、主要人员及职责范围。监理工程师将授权书、监理组织机构框图、职责范围及全体监理工程师名单提交承包人。
②承包人应书面提交工地代表(项目经理)授权书、主要人员名单、项目经理部职能机构框图、职责范围及有关人员的资料材料,以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监理工程师应在本次会议中进行审查并口头予以批准(或有保留的批准),会后正式予以书面确认。
(2)宣布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监理工程师应就施工进度计划作出如下说明:
①施工进度计划可于何日批准或哪些分项已获得批准;
②根据批准或将要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承包人何时可以开始哪些工程施工准备,有无其他条件限制;
③有哪些重要或复杂的分项工程还应单独编制进度计划提交批准。
(3)检查承包人的施工准备
承包人应就施工准备情况按如下主要内容提出陈述报告,监理工程师应逐项予以澄清、检查和评述。
①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含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及主要机械操作人员)是否进场或将何日进场,并应提交进场人员计划及名单;
②用于工程的进场材料、机械、仪器和设备是否进场或将于何日进场,是否将会影响施工,并应提交进场计划及进场清单;
③用于工程的本地材料来源是否落实,并应提交料源分布图、供料计划清单及向甲方提供的供材计划;
④施工进度及临时工程的进展,并应提交驻地及临时工程建设计划和布置图;
⑤工地试验室、流动试验室及其设备是否安装就绪或将于何日安装就绪,并应提交试验室布置图、流动试验室分布图及仪器设备清单;
⑥施工测量的基础资料是否已经落实并经过复核,施工测量是否进行或将于何日完成,并提应交施工测量计划及有关资料;
⑦其他与开工条件有关的内容及事项。
(4)检查业主负责的开工条件
公司应就工程占地、拆迁以及其他与开工条件有关的问题进行说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批准或将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对上述事项提出建议及要求。
(5)明确施工监理例会程序 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监理工程师应沟通与承包人的联系渠道,明确工作例行程序,提出有关表格及说明:
①计量控制的主要程序、表格及说明;
②计划进度控制的主要程序、图表及说明;
③计量支付的主要程序、证书、报表及说明;
④延期与索赔的主要程序、报表及说明;
⑤工程变更的主要程序、图表及说明;
⑥工程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表格及说明;
⑦函件的往来传递交接程序、格式及说明;
⑧确定工地例会的时间、地点及程序。
(6)检查讨论与开工条件有关的其它事项。
第一次工地会议由监理代表处负责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由总监签发,在会后3天分别送各有关单位。
工地例会时根据“FIDIC”条款和合同管理要求,在建设施工中各参建方进行协调的定期会议。它应在工程开工后的整个施工活动期内定期举行,每一个月召开一次,每次半天或一天,其具体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中存在问题的缓急程度由监理工程师决定,工地例会由监理代表处或驻地监理办组织召开,参加人员为项目工作站、公司工程管理相关部门、监理工程师及承包人的相关人员,每月月底召开。承办人项目经理部各工程管理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必须参加会议。各承包人应在会议召开前48小时提交书面汇报材料(统一格式)。在工地例会中如出现延期、索赔及工程事故等重大问题,可另行召开专门会议协调处理。
工地例会应按既定的例行议程进行,一般应由承包人逐项进行陈述并提出问题和建议措施;监理工程师应逐项组织讨论并作出决定或决议的意向。工地例会一般包括主要议程如下:
(1)落实和确定上次工地例会所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征询意见并在本次会议进一步落实未完成事项;
(2)承包人汇报上月工程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安全状况,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根据合同规定向监理和公司提出工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要求,并对下月的工程计划作出安排;
(3)审查工程进度:主要是关键线路上的施工进展情况及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和对策;
(4)审查现场情况:主要是现场机械、材料、劳力的数额以及对进度和质量的适应情况并提出解决措施;
(5)审查工程质量:主要应针对工程缺陷和质量事故,就执行控制标准、施工工艺、检查验收等方面提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6)审查财务事项:主要是期中支付、价格调整、额外的临时金额等发生或将发生的问题及初步处理意见或意向;
(7)审查安全事项:主要是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或隐藏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交通和民众的干扰提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8)讨论施工环境:主要是承包人无力防范的外部施工干扰或不可预见的施工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措施;
(9)监理工程师或承包人提出的其他事项;
(10)总监或驻地高监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并明确下一步施工管理实施具体目标。
9.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篇九
1 煤矿顶板事故常见发生地点
( 1) 发生在煤壁位置。一般煤矿矿井通常会由于井壁内的原生裂缝、采动以及构造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导致在某些煤层当中出现顶中的情况, 从而直接出现多组相交裂缝, 并且在这种背景下, 非常容易形成一种生头劈和人字劈的岩块形状。一旦没有做好及时的支护, 将很容易由于放炮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矿井壁崩碎倒塌, 从而造成冒顶事故[1]。在老顶进行下压时, 煤帮附近的直接顶很有可能会直接破碎, 而煤层本身由于强度非常低, 因此导致片帮的概率非常大, 扩大了煤矿内部的无支护空间, 最终造成冒顶事故。
( 2) 煤矿顶板冒顶事故也经常发生在工作面的机头及机尾位置。在采煤的过程中, 通常需要实施机头和机尾的移植工作, 也即是在拆除老支柱, 设置全新支柱的过程中, 很多断裂的顶板将直接产生松动, 从而引发顶板岩块的冒落。并且和井内回采工作面相互连接的某段巷道当中, 因为巷道本身支架的初撑力都非常的小, 所以很难直接控制矿井内直接顶的松动、下沉乃至是破碎的情况。目前,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 必须要将原来巷道当中的支架腿进行拆除, 在拆除的过程中, 其破碎的顶板产生冒落的概率非常大。
( 3) 顶板事故也经常发生在巷道工作面的掘进过程当中。通常掘进破岩后, 矿井顶部的存在将很有可能与岩体之间失去相应的联系, 一旦支护过程不够及时, 岩块本身极容易和岩体之间失去联系, 从而造成顶板冒落的情况。也有可能是由于工作面掘进的四周支护部分, 其岩体和顶部存在的联系完全消失, 没有支护效果, 从而直接造成冒落事故。
( 4) 经常发生在煤矿井内放顶线附近。由于顶板本身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一种下沉的状态, 最终将直接形成大块的游离岩块, 其在经过回柱之后, 游离岩块本身会产生明显的旋转效果。一旦支架本身的支护稳定性不足的话, 将很有可能直接被推倒, 特别是在拆除最后的柱子时, 一般柱子一倒, 顶板将直接冒落。
( 5) 经常发生在矿井内巷道交叉点。在巷道内的交叉点施工时, 通常都采用原巷道边侧开帮的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都需设置相应的大棚子, 采取抬棚的形式直接替换原有巷道内部的棚子, 一旦在进行开帮的巷道顶部位置和地质岩体之间失去联系, 将导致围岩不断向着巷道的方向进行挤压。
( 6) 经常发生在顶板破碎位置附近。在顶板破碎位置施工的事故发生概率相对比较大, 主要是因为其中破碎的岩体很容易直接受到爆破震动的影响, 从而在此情况下产生微观结构方面的破坏情况, 最终致使岩体本身产生各种根本性的变化。同时, 一旦其结构面位置的滑移超过了其本身的位移极限时, 岩体本身的结构将很容易直接解体, 进而造成崩溃的情况。而且在破碎的岩体当中施工, 因为岩体本身的抗拉强度比较小, 所以顶板的自撑拱形的岩体重量直接形成了岩体的抗拉力强度。所以, 必须要在暴露其自身面积以及时间的范围以内, 将顶板自身所能承受的拉应力在超过岩体本身的抗拉强度时, 将直接导致顶板在某种范围之内的岩石产生冒落。
2 煤矿顶板事故的诱导原因
2. 1 煤矿施工人员方面
由于煤矿在生产事故当中的每道工序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因此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来进行, 这样才能最大概率的避免相应的安全事故产生。然而, 一旦在整个过程中的操作不够规范时, 将很容易直接造成相应的安全事故, 所以, 应当充分重视对于矿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从而有效的预防煤矿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2. 2 矿井地质方面
通常来说, 大多数比较复杂的地理环境对于煤矿的生产和施工来说, 所造成的影响都非常的深刻, 而一些煤矿区域则存在极大的不同, 因为其本身在地质结构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如果没有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将对矿井过程的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 产生顶板坍塌和冒顶事故, 如果是在地质结构稳定性非常差时, 将直接破坏煤层顶板的结构, 这对顶板的压力非常大, 因此很容易造成顶板事故[2]。
2. 3 管理和监督方面
在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当中, 大多只强调对生产量的提升, 忽略了员工们本身的安全技能培训以及素质考核, 最终导致管理不到位, 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另外, 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足所致, 这主要是因为部分煤矿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对生产的监督, 从而造成巨大的顶板安全隐患。
3 预防和管理煤矿顶板的措施和方法
3. 1 强化对煤矿矿井开采的管理质量
煤矿采掘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 和其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息息相关。所以, 要求煤矿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 必须要严密结合煤矿采掘的质量管理工作, 不断强化对其工程质量的管理, 最终以此来有效的防治顶板事故地产生。而在采掘工作的管理过程当中, 由于支护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顶板本身的安全性, 因此必须针对支护质量的合格与否进行验收。
3. 2 加大对煤矿顶板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
目前, 部分煤矿企业所采用的顶板技术仍然不够科学, 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到位以及方法不正确等特点, 这些都成为促使煤矿顶板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强化对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工作, 这本身是煤矿企业自身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3]。煤矿企业必须要密切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开展的具体状况, 并以此组织成立起相应的技术管理组织, 专门针对煤矿井内的作业情况开展实时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工程当中经常产生的技术问题, 结合相应要求向组织部门及时反馈,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
3. 3 强化对煤矿顶板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煤矿井下工作本身危险程度非常高, 所以, 对于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 在实施作业时, 为了能够保障生产作业的质量, 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要提升对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引进全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 并将相关的管理技术应用在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当中, 以此促使内部人员更好地掌握顶板管理工作的技术要领, 最终保障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4 结语
煤矿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 内部的顶板管理工作作用非常重要, 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专门以管理方面入手, 科学的、有计划的提升矿井职工们的技术水平, 最终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煤矿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伟.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4, 08:269-270.
[2]樊旭东.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7:79-80.
10.会议管理制度 篇十
一、范围、原则和要求
(一)范围
1、以市委或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由市委组织部承办的会议;
2、以省委组织部名义召开,由市委组织部承办的会议;
3、以市委组织部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
4、以市委组织部科室名义召开的单项工作会议。
(二)原则
遵循保证工作需要、注重实效,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程序,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三)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召开会议,尽量压缩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间和规模,能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
2、改善会议形式。能够经过文件、电报、电话形式部署和安排工作的,不再召开会议。
3、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会议讲话应简明扼要,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应按照确有必要的原则,安排领导出席会议和确定与会人员,切实减少领导陪会。
二、会议计划及审批
(一)实行会议计划审批制度。每年年底前,各科室提出下一年度拟召开的会议计划,由办公室分类、汇总和审核后,构成市委组织部拟召开的年度会议计划,报部长办公会审定。没有列入年度会议计划又确需召开的会议,相关科室应将会议方案报分管副部长审核,再报部长或部长办公会审定。
(二)实行会议方案备案制度。会议承办科室应在会前5个工作日,将会议方案送办公室。
三、会务管理
(一)会务工作由承办科室和办公室共同负责。
(二)承办科室负责的会务工作。
1、代拟会议方案、领导讲话、主持词、新闻通稿等;
2、印发通知、组织报名;
3、布置会场;
4、印发会议材料;
5、组织与会人员入场、签到,统计会议出席情景。
(三)办公室负责的会务工作。
1、省级领导、市领导和部领导到会的协调和座次安排;
2、协调落实会议新闻宣传、安全警卫、交通疏导、医疗服务等事宜;
3、安排与会人员食宿和接待;
4、配合承办科室安排和布置会场;
5、制作会议证件,准备会议用品;
6、供给必要的车辆保障;
7、会务的其他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会议经费管理
(一)会议经费支出。会议经费支出应按照《市委组织部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会议支出标准,会议用餐标准为80元人天。
11.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1 篇十一
为加强顶板管理,杜绝顶板事故,对矿井在用巷道开展巡查,及时掌握矿井巷道状况,合理安排巷道返修施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巷道巡查工作的领导,矿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成 员: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副总工程师、生产科室科长、井下区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巷道维修计划的编制。
办公室主任:生产科科长(兼)
二、巷道巡查的范围 矿井在用巷道(含立井)。
三、巷道巡查的内容
巷道变形情况,包括顶板下沉,片帮、聚帮,底鼓,水沟变形,巷道断面变化情况;巷道支护完好情况,包括浆皮开裂,锚杆、锚索失效,钢棚变形、扭曲、脱扣等。
四、巷道巡查责任划分和巡查周期
各巷道管理责任单位对管理区域内的巷道按规定周期进行巡查,管理责任划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就近管理”的原则。
1、综采队、安装队顶板管理责任区:工作面及两巷、两 巷车场及其所辖其他巷道(包括其管辖的巷道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巷道)。
巡查周期:每班巡查一次。
2、各煤巷掘进队顶板管理责任区:本队掘进巷道、料场(配电点)及本队所辖的其他巷道(包括其管辖的巷道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巷道)。
检查周期:每班巡查一次。
3、各开拓队顶板管理责任区:本队所施工巷道、料场(配电点)及独自使用巷道(包括其管辖的巷道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巷道)。
检查周期:每班巡查一次。
4、机电一队顶板管理责任区:井下变电所、绞车房、水仓通路、水泵房、猴车道等主要机电硐室及其附属巷道、主副井及西进风井(包括其管辖的巷道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巷道)。
巡查周期:每旬巡查一次。
5、机电二队顶板管理责任区:本队所辖的巷道、硐室。巡查周期:每旬巡查一次。
6、运输队顶板管理责任区:本队所辖的巷道、硐室。巡查周期:每旬巡查一次。
7、通风队顶板管理责任区:回风石门、回风绕道、瓦斯抽放硐室、瓦斯抽放钻场及井下无轨道无设备的通风巷道(包括其管辖的巷道入口两侧各5m范围内巷道)。
巡查周期:每旬巡查一次。
8、巷修队顶板管理责任区:进行水仓清淤的水仓、水仓 通路,进行零星工程施工的地点及料场前后,本队使用的井下材料硐室。
巡查周期:进行正常施工的地点巡查周期为每班,本队使用的硐室每旬巡查一次。
9、探防队顶板管理责任区:料场、配电点、进行打钻施工的地点、打钻硐室、注浆硐室
巡查周期:进行正常施工的地点巡查周期为每班,本队使用的硐室每旬巡查一次。
10、每月由总工程师牵头进行一次顶板隐患检查(可与其他安全检查合并开展),检查隐患按照整改单形式下发到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11、每年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对矿井在用巷道的失修情况进行一次普查,普查结果由生产科统一收集、汇总,按照附表
一、附表
二、附表三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巷修普查台帐,并绘制在1︰2000或1︰5000的失修巷道专用工程图上,将有关要素填到图签(附表四)中。
12、根据矿井生产布局,对没有进行生产活动可能存在隐患的偏远地区,由各科室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重点检查,生产科室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对生产区域偏远地区每月上岗次数均不少于1次,非生产科室副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根据本月规定的生产区域边远地区选择2个岗点进行上岗,偏远地区检查发现巷道损坏要及时将失修情况按照责任划区划分填写隐患整改单,录入风险预控体系,由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13、由矿救护队每月对回风巷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巷道顶帮开裂、变形、巷道底鼓等失修情况,并将检查隐患汇总 报送生产科。
14、矿长每年对井下所有巷道巡查一遍,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每半年对井下所有巷道巡查一遍,并将检查问题记录在巷道管理责任单位巷道巡查记录本上。
15、调度室组织,调度室、生产科、机电科、机电一队参加,每季度对回风井筒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井筒变形、开裂、涌水情况和井筒装备完好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五、巷道巡查情况的汇报和处理
1、各采掘单位每个工作面都要安排有经验人员负责顶板的检查工作;各辅助单位(运输队、机电一队、机电二队、通风队)对所管辖的每条巷道都要指定专门的顶板检查人员,负责顶板的检查工作。
2、各单位巡巷人员在巡巷时必须进行详实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巡查日期、巡查人员、巷道名称、巷道破坏长度、具体位置、临时处理结果等。巷道巡查记录本必须存放在固定位置,记录表存放位置改变前必须向生产科汇报,生产科定期对各单位巷道巡查记录本存放位置进行公示,以便巷道巡查人员填写记录。
3、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属于轻微性破坏的井巷由责任单位自行维护、处理,处理轻微失修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格按照敲帮问顶规定进行。在巷道巡查过程中处理掉的浆皮,由文明卫生责任单位负责清理干净。
4、各区队巡查人员对巷道巡查情况以书面形式记录。属 于轻微性破坏的地段,由区队做好汇总,队内保存备查;属于一般性破坏和严重性破坏的地段,区队要在巷道巡查记录上登记并上报生产科,当月巷道巡查记录在每月20日前上报生产科。
5、对于一般性失修和严重失修巷道必须及时已书面形式向生产科报告,生产科建立失修巷道记录台账,核实破坏程度,根据失修井巷的失修程度,结合集团公司下达的巷修计划,分轻重缓急编制月度巷修计划,安排队伍进行返修施工。巷修施工队伍进入前,仍由原责任单位临时维护,特别严重时要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
六、巷道巡查工作责任追究
1、各巷道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管理区域内的巷道按规定周期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凡没有按照规定对巷道进行巡查或无记录、做假记录,记录与实际不符的,对巷道轻微破坏不及时处理的,每次罚责任人100元,不按时上报巷道巡查记录的,每次罚区队技术负责人100元,发现巷道严重失修情况不及时汇报的,责任单位队长及责任人各罚款100元。
12.浅谈合山煤矿顶板管理问题与发展 篇十二
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合山煤矿是广西主要的煤炭供应地, 为广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利益。但是, 2011年7月2日发生的煤矿塌方事故对合山煤矿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众多的煤矿事故中, 数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 以下就合山煤矿的顶板管理问题和发展进行讨论。
1 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不稳定岩块的危害
所谓不稳定岩块, 是指煤层顶板的离层三角块, 同生结核或砂岩包裹体等结构。这种结构及其不稳定, 与周围岩层的结合度也很不稳定, 对煤层顶板的原生结构破坏性较大。如果煤矿顶板在施工过程中或者由于地质原因受到外力后, 很容易造成不稳定岩块的垮落, 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从而危害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安全发展。
1.2 地质环境的影响
我国国土资源比较丰富, 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因而煤矿周围地质也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合山市地处桂中腹地的红水河之滨, 东、西、南和广西来宾市毗邻, 北面与忻城县接壤。由于红水河穿过煤田的中央, 受红水河侵蚀, 对岩层结构的影响相对比较大, 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导致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由于红水河对岩层的侵蚀有时会加快开采的工程进度, 降低开采难度。顶板支护措施欠缺, 就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性
工人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 这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严格的限定, 以确保施工作业的规范性,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 有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相关技术和技能的考核与培训, 个人素质和个人技术能力不过关, 在煤矿采掘作业过程中造成技术方面的疏漏, 最终导致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顶板问题千变万化, 要经常对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的特点进行总结, 认真分析事故原因, 总结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规律, 及时做好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及矿山顶板压力预测预报等措施, 这是做好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为有效的, 也是最经济的方式。顶板管理人员要经常对顶板事故的原因、经验、教训等作进一步的总结归纳, 并且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这样可对顶板事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 煤矿顶板管理的改善措施
在煤矿事故中, 顶板事故是发生概率最高的事故之一,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和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应高度重视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 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2.1 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
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施工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所以在采掘作业时, 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所以, 抓好现场管理, 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煤矿的相关管理人员应不断检查, 对顶板的重点部位做好严格的维护检查。并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基础, 严格施工, 把好质量关。通过科学的预测方式对地质构造进行合理检测, 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 合理应用设备, 这样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新的起色。
2.2 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 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
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监察条例》的规定, 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 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任何人不得讲情, 不得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 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 认真分析原因, 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 同时以血的教训教育群众, 并制定防范措施, 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3 加强采掘工作面的规划
煤矿采掘作业规划的确定, 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煤矿采掘机械设备也日渐繁多, 针对不同煤质、不同地质的采掘设备的逐渐增多, 保证了煤矿采掘工作的快速开展。如果采掘工作面出现问题, 将会导致煤矿内部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 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我们在进行煤矿采掘作业时, 应该根据煤矿实际地质条件, 选择合理采煤方法, 采用较为合适的采掘设备, 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4 加强煤矿顶板质量检查工作
煤矿顶板的质量检查工作, 是确保顶板安全、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煤矿企业来说, 应该成立由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煤矿安全检查小组, 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预测预报, 对于顶板质量较为薄弱的地段, 要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维修、维护计划和措施, 增加支护设备, 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顶板的开裂和渗水等问题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合山煤矿顶板管理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 发展安全的科学技术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 为此, 合山煤矿以安全生产为目的的顶板管理工作, 不仅要求各部门创造有效的安全技术与工程, 更需要发展安全的科学理论, 搞清实现安全生产与生存的原理。
人们发现,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 预防事故的发生, 仅有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手段是远远不足的。因而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加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其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与反馈。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就要求更加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 并有可能向更多人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宣传和发展好科学生产技术有利于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意识。
4 结语
煤矿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顶板检查, 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不断总结经验。与此同时, 管理人员必须对顶板重点的部位做必要的维护检查。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为基础, 严格组织施工, 把好质量这一关。通过科学的预测方式对地质构造的合理检测, 对人员的合理安排, 对设备的合理应用, 这样才能对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有更大的进步, 才能促使顶板管理水平日趋提高, 才能有效地遏制顶板事故的发生。煤矿顶板问题如果能很好的解决, 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做好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 是对合山煤矿未来更好发展负责。所以, 在工作中, 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条件下, 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留隐患。发展安全生产思想, 结合安全运行理念, 做好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为企业负责, 为员工安全负责。
摘要:合山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 素有“光热城”的美称。合山煤矿也是广西最大的煤矿。文章根据合山煤矿的自身特点和国家的相关规定, 以及安全因素的考虑提出了顶板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并展望了合山煤矿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合山煤矿,顶板管理,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韩军平, 刘三飞, 郭英等.井下巷道掘进时的顶板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 2010 (4) .
[2]郭海如.煤矿顶板管理措施[J].中国煤炭, 2010 (S1) .
【顶板管理会议制度】推荐阅读:
顶板管理分析会议制度07-06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07-08
顶板管理总结08-27
煤矿顶板管理详解09-02
矿井顶板管理规定08-22
煤矿顶板安全管理10-20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总结11-03
顶板和锚杆支护管理办法10-08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11-04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