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论文(10篇)
1.群众文化论文 篇一
关于某市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人才的调查报告
群众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和完善文化产业配套资源,现对xx市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和群众文化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基础调研,报告如下: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近年来,xx市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如春潮涌动,群芳竞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 500余场次,有300余万人参加近20种的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数不胜数,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形成“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
1、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健全,文化服务活动丰富频繁,为群众文化产业化营造了浓厚的市场氛围
xx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级群众文化体系健全,网络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每一级都设立文化服务机构,活动场所达标,文化设施完备,从业队伍不断扩大,活动种类不断增加。全市现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县(市)文化馆8个,乡镇(社区)文化站x个,村级文化室x个。市县级广场x个,有村级文化广场xx个。2012年,全市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其中,市本级大型广场活动x场次,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县(市)区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x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x项,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每年参加各类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的人数均超过xxx人次。
2、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品牌化、特色化,为群众文化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xx市群众文化活动以“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为目标,文化工作者们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到了发挥艺术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创作灵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同时,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理解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交流信息和感情,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文化人才的积极引导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为xx市发展文化产业,参与文化竞争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一是xx市坚持开展“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活动。xx市群众艺术馆现有馆办业余文艺团队6个,每年深入农村、社区、校园、军营、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文化服务不少于300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二是开展“建基地,种文化”活动。自xx8年起,各级群众文化单位在按照全国和省送文化(艺术)下乡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合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新路子,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的要求,深入到乡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建立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基地,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山乡沃土,为发现和扶持文化艺术新苗,为专业艺术群体输送高素质文化人才,为扩大从业队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一对一”活动,激活了专业文化单位的工作活力。针对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市级群众艺术馆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每人承包一个县(市)区,常年开展指导、培训和辅导活动,在加强艺术馆与基层文化单位业务交流的同时,切实提高了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文化活动有特色出亮点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
多年来,xx市始终坚持发展品牌文化的思路,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先导,着力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文化活动的连续性和巨大影响力,实现了“活动创品牌,百姓得实惠”的最终效应。一是“庆佳节,闹元宵”,“秧歌赛”、“太级表演”等节日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庆‘五一,游龙山’少儿才艺展演”品牌活动;三是“xx之夏”群众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四是行业主题宣传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各县(市)区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如西丰县的“鹿城欢歌”,xx县的“北山广场群众大舞台”,xx市的“文化周”,xx县的“优秀文艺节目展演”、xx的“群众艺术节”等。这些品牌活动既带动引导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品牌活动越来越市场化,更为群众文化活动创品牌提供了物质支持和保障。
(三)基地建设特色化
xx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特色极其鲜明的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也遵循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着力放大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基地,以点带面,因势利导,目前已建立剪纸、撕纸、版画、葫芦雕、根雕、石雕、书法、工笔画、手指画、摄影、文学创作基地x个,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特色文化活动的发展更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形成产业效应的前提。
二、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xx市现有业余群众文艺团队xx个,秧歌表演队xx个,舞蹈队x个,民乐队x个,演唱队x个,合唱队x个,二人转表演队x个,京评剧队x个,模特表演队x个,各类健身舞、健身操表演队x个,瑜伽、太极扇、太极剑队x个,工笔画培训班x个,手指画培训班x个,剪纸(撕纸)培训基地x个,葫芦雕培训班x个。专兼职群众文化人才x人,其中学术专家x人,各类文化行业人才x人,文化经纪人才x人。
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五个问题:一是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才较少;三是年龄结构老龄化,40岁以下的专职群众文化人才几乎为零,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四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对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培养、充实的一批业务强、素质精、年纪轻的群众文化人才。
三、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方向
1、把群众文化活动与重大节会活动相结合,促使大型节会产业链更加丰富和完善
节会活动是展现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良好载体,多元化的节会活动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我市拟将群众文化活动注入现有节会资源,并创新节会产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效益增长点。
2、结合书画行业专家众多的人才优势,以人才培训和艺术教育为目标,培养带动大批群众艺术爱好者投身到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中,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推动书画等创作产业链快速形成。
xx的工笔画、手指画等艺术作品不断在全国各类大赛夺金纳银,民间艺术作品走向全国,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这类作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但由于一切的产业都要以量为前提,而我们的艺术作品的生产能力远远不够,要想推动书画创作产业链快速形成,急需加强文化艺术作品的普及和加大培训创作人才的力度,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各种展会、比赛和活动,提高艺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普及书画等艺术创作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作生产。三是要以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及学校为中心,加大后续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欣赏品位和理解能力,培育潜在的文化市场;四是利用各种展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推销地方特色书画作品。五是建立专业创作村、镇(社区),集中生产和展示创作成果。
3、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普及二人转、小品、小戏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为娱乐演出产业链推波助澜。
二人转、小品、小戏是xx的名片,是扎根于民间、扎根群众的艺术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也要以此为重点,采取政府投入、企业赞助或市场运作等方式搭建一个大众化、娱乐化的展示平台,将其推向市场,为娱乐演出产业的形成推波助澜。
4、将群众文化活动与特色旅游产业链紧密结合,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将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紧密结合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策划、编排由群众参与演出的剧目或表演,展示和传播极富特色的东北民俗、满族婚俗、鹿文化、金文化、流人文化不应该只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书本之中,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
2.群众文化论文 篇二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概念
所谓群众文化志愿者就是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 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来主动服务于他人、社会的人。群众文化志愿者团体同专业的文化团体以及文化产业活动有着很大区别, 其提倡是通过无私付出以及使命感来传播文化, 虽然群众文化志愿者团体的出现没有多长时间, 但是其规模已经比较可观, 对文化传播氛围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通常情况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活动就是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下到基层中去, 把文化传播工作落实到较为封闭的地区, 具有雪中送炭的重要价值, 对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 不仅表现出了文化的自觉性, 而且也充分体现出了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目前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已经把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工作重视起来, 例如有的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志愿者注册活动, 以此来推动志愿者队伍更快的壮大, 使其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群众文化实践的内涵
所谓群众文化就是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活动, 人们参与群众文化实践都是自觉的、主动的, 文化实践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管理这种形式上, 还体现在各种自发性的文艺娱乐活动中, 因此在当前多元化越来越深入的形式之下, 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一项问题就是如何高效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 因此文化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要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活动要满足大众的喜好。例如推出一些人文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动, 通过政府购买文化的形式推出各种文艺汇演, 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中志愿者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总而言之, 群众文化实践活动必须要体现出传承与发展、城市与乡村、文化与经贸的结合, 更好的满足人们文化要求。
三、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价值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志愿者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下降, 在这种和谐环境下, 形成了更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其二,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通过传播志愿文化, 使人们的道德准则有了极大提高;其三, 群众文化志愿者能够使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只有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国家更好进步, 因此, 群众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
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 文化水平是现代化建设工作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只有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发扬精神文明, 才能推动一个国家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实践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也是保证文化更加稳定发展的因素, 因此群众文化志愿者必须要积极引导人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更好的享受文化。
1. 推动文化建设的进步
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 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包括很多种, 如乐于帮助他人的热心人、专业的文化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 正是这些多种身份的志愿者极大优化了文化服务, 使文化实践具有充足的活力, 同时也能完善服务职能, 引导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例如在开展书法公益培训活动时可以特邀书法协会的专家参与活动, 专家作为志愿者通过指导和培训使学员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这样学员对文化实践工作也有了较高的评价, 极大提高了社会的影响力。
2. 发挥道德示范作用
当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道德准则也无时不刻不受到巨大考验, 在这种形势之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实践中一方面能够传播文化, 使社会更加和谐,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准则。志愿者在活动中无私的帮助他人就是一种正能量, 起到引导人们的重要作用, 通过感染和号召使人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主动帮助、服务他人, 整体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另外, 文化志愿者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增进感情,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下去。
3. 拓展文化活动的局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工作来讲同样如此, 志愿者通过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 一方面能够完善文化体系, 另一方面也能极大的拓展文化活动局面。志愿者不仅能够在指定范围内完成服务的作用, 另外在固定范围之外, 也能有效发挥出服务的职能, 起到推广文化的作用。例如在春节期间, 可以邀请书法家来承担志愿者的工作, 通过送春联的方式来慰问附近乡镇的居民, 有效拓展了文化活动的局面。
4. 人力资源的补充
目前文化建设工作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 总体来看, 文化建设和建设人员都相对较少, 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前人力物力资源短缺且短期之内无法解决的形式之下, 群众文化志愿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志愿者作为人力资源补充, 妥善解决了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培训指导、管理等, 这样文化组织机构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处理更加宏观的事项。通过文化组织机构同志愿者的沟通与合作, 从而使文化实践工作更好的开展, 解决了当前文化建设人员短缺、服务不到位等多种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法替代, 在群众文化实践的过程中, 志愿者所体现的是高尚、奉献的精神文明, 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榜样。因此, 全社会要大力支持文化志愿者的工作, 使文化建设的发展向着更高台阶迈进。
参考文献
[1]葛秀姣.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音乐大观, 2014 (09) .
[2]庞亚军.浅谈群众文化在社会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08) .
3.群众文化论文 篇三
关键词:群众文化;志愿者;实践;作用
从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反馈的信息来看: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的局面,出现培训、展览、竞赛与演出,这和国家与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有着很大关系,尤其是志愿者。群众文化作为推进现代事业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居民生活需求。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必须做好实践活动,利用广场文化、队伍建设、企业与校园文化,进行文明传播,推动现代文化事业发展。
一、群众文化活动与志愿者的定义
(一)群众文化实践内涵
群众文化是利用自我开发、娱乐、参与,满足文明与精神需要的文化活动。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它作为特殊的产物,已经发展到很好的高度,它不仅是文明载体,也是精神需求的表现。从具体内容来看:群众文化有很好的价值取向与主导作用,展现社会主旋律与新风尚,最后让参与的人们得到精神、艺术与思想上的愉悦。如:影视剧《老农民》、《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的热播,CBA与广场舞的热火,都很好的体现了群众文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文化从业者、文化设施相对有限,对于这种情况,为了做好基层文化传播,志愿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志愿者概念
志愿者活动和专业团队中的服务、优惠活动是有区别的,志愿者更多的是利用使命、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而群众志愿者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可以到封闭山村或者传播力度小的偏远山区进行送画送书、歌舞小品等服务,或者在文化场馆为大众提供培训、辅导。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群众文化是大众从事的工作以外进行的自娱自乐、自我参与与提高的文化活动,它的发展与建设满足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故群众文化有参与性与大众性等特征。所以在举办群众文化时,工作人员有必要将不同环境、年龄、文化底蕴、教育进行系统的考虑与整合,以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潮流也极大的提升了居民自主意识,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文化与活动中去,最后达到推动文化发展的目的。目前,人类开始已经加深对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当然也有随意性等特征,在此期间它不仅要求符合审美,还必须向多元等方向前进。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的当下,人类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对文化的需要增加,尤其是现在,电视、电影传播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这就要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多种文化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要。如:在文化活动中,利用个人才艺表演活跃氛围,或者将家庭作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文艺大赛等,利用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这是减压、放松心情的有效方式。从这也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对群众文化基础、年龄、审美、阅历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使用有效方法进行文化比拼,以此达到改善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
受社会经济影响,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开始迫切需要精神生活。所以,在开展文化文化活动时,必须从满足精神需求出发,帮助大众提高参与力度。因此,文化活动必须是多元化、多样性的,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在保障活动成功的同时,推进经济建设与交流。
从开展的文化活动反馈的信息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帮助居民改善生活形态,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活。如:创办群众文化活动时,工作人员必须和生活一致,对于不同的知识框架、年龄段进行多种活动,这样才能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或者利用文化内涵创办各种文化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社会活动等。
四、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文化素养作为衡量某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提高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是现代事业迅速发展的条件。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具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推进文化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方法。志愿者将志愿、基层、服务、文化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志愿者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享受中,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一)能有效补充人力资源
和大众的精神需要相比,当今社会工作者与文化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即:社会公共服务面临着重大挑战。面对有限的物力人力,志愿者就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而志愿者活动能有效解决建设问题,如:表演、现场管理、培训等。同时,文化组织部门此时必须给出时间,做好统筹、规划与布局工作,利用文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志愿者与机构之间的联动,生成合力,快速解决文化建设人力不够,服务不到位等各种问题。
(二)拓展活动局面,做好道德示范
志愿者利用活动,不仅完善了服务结构,同时由于带动了参与力度,也打开了文化局面。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志愿者在制定地点、范围进行服务,所以在活动之外也承担着推广活动的任务。面对道德压力,志愿者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还承担着提高道德水平的工作任务。志愿者在文化实践的付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具有很好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能有效提高群众参与力度,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三)推动社会发展
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不仅有乐于助人的群众,也有文化内涵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大力参与,不仅有助于健全社会体系,同时也让文化活动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他们对推动社会建设、促进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客观上,他们能有效引导和完善社会文化职能。
五、结语
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对引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整合群众文化内涵与志愿者工作结构,从群众需求出发,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最后达到改善精神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世鲍.试论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5,(6)
[2]葛秀姣.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4,(17)
[3]姚廷丹.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之路--从剑河县文化馆工作浅析开展群众文化对策[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
4.群众文化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谓群众文化,指的是广大群众以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为手段,以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开展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不仅社会功能强大,意义重大,而且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本文阐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内涵;功能;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行是群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能够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现状做出集中的体现,还能让整个社会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不仅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其精神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也就是说,群众文化既有自己的社会功能,更有着深刻的文化价值。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不仅对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丰富作用,也推动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1.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人、文化和自然环境组成了人类社会,而人们参与最多的文化就是群众文化,它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我国来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群众文化活动,指的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范围广泛,传播渠道多种多样。群众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文化舞台,还能够让不同地方地域的群众之间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2.群众文化的普遍特征
群众文化的特征是多方面的。首先,群众文化有着很大的广泛性,群众文化既能够在一家一户进行,又能够在固定场中开展。其次,根据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喜好单独挑选文化活动项目,又能够组织群众集体参加同一个方面的内容。再次,群众文化的开展没有硬性的要求与规定,灵活性较强,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群体的文化需求。最后,群众文化具备较强的包容性和传承性,能够与时代潮流同步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弘扬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旋律,承载着诸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是针对整个社会群众群体的,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层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其社会效益十分重大。群众文化本身就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可以从思想和心理方面加强群众之间的交流,让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归属感,增强基层群众的凝聚力。另外,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的导向性也是很强的,先进的文化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能够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渗透到群众中去,能够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层次和素养。通过家占群众文化活动,还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把时代主旋律外化为群众的行动,把国家大政方针同群众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群众不仅受到了先进文化的熏陶,还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受到教益。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人们精神上的压力可以借助精神文化活动来释放,从而能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能够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1.娱乐与交流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日趋白热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造成人们业余休假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压缩,人们用来交流和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群众的业余生活愈发单调无趣。所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就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开展群众文化,人们在可以获取更多的精神愉悦,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得到增强,像太极拳、广场舞等业余文化活动,群众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把自己的自娱性和积极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仪式与团结功能
我国自古就是有名的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相关的礼仪。而且这些礼仪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各个地域的礼仪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礼仪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上述的礼仪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通过举行这些礼仪,人们的人生经历不仅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通过这些礼仪和仪式,群众的凝聚力也会得到大大增强。比如我们常见的万人排舞活动,不仅能够让群众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舞蹈,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符号与象征功能
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也能够通过群众文化鲜明的体现出来,群众文化可以作为地方特色的名片,能够很把不同地域的生活氛围很好地体现出来。比如通过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尤其是通过建设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在借助这些设施打造出不同地区独特的.自身形象,并且借助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会得到极大的丰富,最终能够对社会整体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其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众文化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其文化价值十分深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
主导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主导文化对社会文化能够起到支配和引导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群众文化引导者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这不仅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例如广场舞、暴走、集体跑步等群体性文化活动,通过吸引大量群众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通过在群众中推广这些群体性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动得到极大的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也能够因此彰显出来。
2.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
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产业逐步兴起,包括了公益性的国家文化产业和营利性的民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市场为前提,而文化市场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与消费能力关系密切。在群众文化建设进行的过程中,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不仅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也使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3.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市是群众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精英文化和群众文化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两种文化的建设普遍特性都是很明显的。精英文化有着更强的重层次感,主要面对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而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则对大众文化更加关注,普通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实施的主要对象。我们必须面对群众文化的现实,在精英文化理想带领下,通过精英文化来引导群众文化,从而让精英文化追求高大上的理想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的不同文化内容就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推动,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因此愈发显得突出,其实,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纳入群众文化的范畴,都必须以群众为根本,结合社会实际,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群众文化因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赵佳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07):78-79.
[2]李珍娟.探讨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传播力研究,2018,2(13):29.
[3]山东省东明县陆圈镇政府王秋霞.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研究[N].山西青年报,-10-21(001).
5.群众文化辅导的评估 篇五
(一)辅导目标管理评估因素
目标,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想达到的境地和标准。确立目标对实行目标管理有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群众文化辅导中的辅导目标是辅导者在辅导之前所进行的设计,它包括辅导目标计划和辅导实施计划。辅导目标计划是辅导评估中的首要问题,因为目标具有方向性,方向错了,其他一切都白忙。在实施评估时要看辅导的目标是否明确,辅导对象的情况是否调查清楚,辅导内容是否适度,教材是否充实等。这些情况,都要在辅导者的辅导目标计划上反映出来。辅导实施计划是辅导者如何对辅导对象实施有效辅导的打算。辅导实施计划较为复杂,它在辅导过程中有几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检查阶段。每个阶段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典型性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需要根据不同的辅导内容及不同的辅导对象灵活地做好具体安排。在辅导实施计划中应有辅导进度计划,这是辅导者完成辅导任务的保证。辅导进度计划中包括辅导过程进度计划、辅导阶段计划和辅导课时计划。这是对辅导进度计划的再分解,是一项更为细致的计划。它包含课序、课题、辅导目的、辅导时数、技能操作、实践活动以及阶段名称、阶段课时划分、重点解决的问题,辅导的方式方法,还有课时辅导的内容及成果记录。辅导目标管理的评估方法可采用个案法和多元评定法以及其他科学的评估方法。个案法是把辅导者的计划材料拿来分析,根据评估设计的因素进行打分。
(二)辅导内容适度评估因素
在群众文化辅导活动中,至今尚没有统一的教材,一般都是辅导者根据辅导对象的要求或根据不同层次的辅导对象而自己去安排辅导内容,编写辅导教材。辅导者在编写辅导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所编写的主要辅导内容。二是编写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所提出的知识、技能辅导任务的补充教材。三是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所提出的思想品德辅导任务的补充教材。四是编写适应各类辅导对象或个别辅导对象不同需要的补充教材。在辅导内容的评估上,也是根据上述的范围来进行。一是要考虑到教材是否适度,二是要考虑到补充教材是否充实。评估方法可选用适当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进行。
(三)辅导方式方法运用适当评估因素
辅导的方式方法对于完成辅导任务,提高辅导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对象是否有兴趣,辅导效果的好与差等,往往和辅导者采用的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辅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辅导的过程中因辅导对象的不同又呈现出方式方法的不同。这就要求评估因素只是对辅导者选择方式方法的依据来进行评定。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否根据辅导的具体目的任务去选择。辅导活动一般都分为几个阶段,辅导者在每一个辅导阶段都有具体的辅导目的任务,辅导者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方式方法,都必须从这些具体的辅导目的任务出发。例如,辅导任务是传授知识,那就可以选择讲授的方法,如果是巩固技能的目的,就可以选择训练的方法,如果是辅导一个舞蹈,那就可以选择口传身授,反复练习,操作实践等方法。第二,是否根据辅导内容去选择。辅导的内容不同也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理论研究辅导,就要采取讨论的方法,书法绘画辅导,就要采取讲授、示范和练习的方法等。第三,是否根据辅导对象的文化、职业、年龄等不同层次去选择。不同文化层次的辅导对象,认识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辅导对象,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不同。因此,辅导的方式方法也就要有所区别。
(四)辅导对象学业成绩测验科学性评估因素
辅导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辅导对象的学业成绩进行测验,以此来衡量辅导效果如何。测评的方法很多,有个别测验,有集体测验,有书面测验,有操作测验等。无论是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注意测验方法的科学性。否则,测验的成绩就缺乏可靠性。
首先,是测验标准化评估。标准化是指进行测评时,测验的条件和程序要始终保持一致,保证所有被测验者都能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验,决不能随心所欲。其次,是测验客观化评估。客观化是指测验题的客观化,应该按照辅导对象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测验题,过难过易都不能准确反映辅导对象的实际水平。再次,是测验可靠性评估。所谓可靠性,是指测验的成绩可信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的确定,可采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最后,是测验有效性评估。
有效性指测验本身能有效地反映了期望预测的程度。它有内容效度,机构效度之分。内容效度要求测验项目囊括所有要的内容。结构效度,要求测验结果能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结构。
三、辅导效果的评估原则辅导效果
6.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析 篇六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析
作者:程茜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在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大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的文化高低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的文化艺术教育是必须的。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文化的深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道德修养。所以,对于提高和改善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深远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00-0
1加强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是构建和谐、健康、先进、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每一个社会的公民都是其针对的目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不仅要在城市普及,也要发展到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那里生活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短缺,文化艺术教育更是远远的落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那里正是迫切需要提高文化素质的地方,只有国家整体群众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才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发展。曾经十年的文化**是恐慌的,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我们不需要也不想经历第二个“文化大革命”,让社会的发展整整停滞了十年,所有的经济文化,教育,生产统统的都被甩在了十年的后面。如果当时没有十年的**和停滞,那么今天的社会将会是另一番先进的景象。可见,群众包括领导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教育是怎样的重大,只有提高和普及了全民的文化艺术教育,改善了他们的审美观念、思想内涵以及道德修养,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保证国家民族能够健康的成长壮大。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单阐述和讨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必要和存在的重大的意义。1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要从小做起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时时刻刻要进行的任务,它是一个发展和努力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学生的潜能和素质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和完善的空间,是最容易塑造的,从小对孩子的文化艺术教育才能对其以后的文化素养及生活观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于九年义务教育来讲,普及和提高文化艺术教育是亟待解决的。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为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艺术教育,让孩子上重点大学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是全家的希望,巨大的压力让孩子整日与书本为伍,没有片刻的歇息,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的拿到高等学府的证书,报补习班,请辅导老师,家长不惜重金打造孩子的文化教育,孩子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文化教育课上,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家长从来都没有重视过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就目前的现状孩子不堪压力逃学、离家出走、走上企图、抑郁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扼杀了孩子自身的潜能和兴趣,培养出书呆子型的“高等人才”,对社会发展起到的只是负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孩子的自身发展,更大的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孩子是未来的栋梁,是撑起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主角。所以,要从应试教育的思想中挣脱出来,看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需要全能型的人才,但目前的现状影响了它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素质落后,文化教育都跟不上的前提下,就更不要提艺术的教育。孩子接触到的都是传统的文化教育,对于艺术完全没有概念和感觉。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等等,都是他们所陌生的。所以,今天我们抛弃旧的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培育下一代的国家栋梁。2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群众文化艺术已经渗透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自娱自乐的文化传播也成为群众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来自于生活的文化艺术传播时迅速的,也是广泛的。群众文化就是由群众自己去发展创新,并且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艺术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的发展壮大,开始慢慢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一份好的工作是大家争相想得到的,但是它本身的要求却不是每一个人能达到的,它不仅仅要求你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求你的人际交往、审美观念,艺术细胞等等。艺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追求,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谋生的一项技能。只有文化技能的人,读死书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我们需要的是全能型的精英,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重视艺术教育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日后生活的必需品,跟你识字读书变得一样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把群众的文化艺术教育提高日程之上。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文化内容,不可或缺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它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弘扬正气、提高修养、娱乐身心等多种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必选的。文化艺术教育是源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代的琴棋书画就是最好的写照。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提高,能够满足其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体文化等活动,从而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审美的内涵,推动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为构建文明健康先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体现
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是全民审美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都是相当重视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例如建设了很多的“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生活艺术休闲中心”“老年人生活俱乐部”等等。群众文化教育跟专业的艺术不同,它主要针对的是人民基层群众,重视的是自娱自乐。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注重的是艺术素养的教育,通过艺术素养的提高达到审美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它不是单纯的琴棋书画,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提高审美的境界,提升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结语
针对以上观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在当代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要加大培养力度,从传统的文化教育思路中挣脱出来,充分重视起曾经被忽略的文化艺术。我们要全面落实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高质量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为先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人民群众大力开展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的教育。这既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也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7.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初探 篇七
一、审美情感:从模式化趋向愉悦性
建国之后的许多年, 群众文化作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工具, 形成了模式化的倾向。党的方针政策、政府的工作中心、以至于领导的讲话, 都成为群众文化宣传的重点, 而且很难越雷池半步, 因而逐步形成了模式化。这种模式化, 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审美情感。我们知道, 在审美的过程中, 感知和理解始终伴随着情感, 而且, 作为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结果, 也就呈现为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这就是审美愉悦。而情感在审美中充当审美感知、审美想象的动力。当前, 一些剧种、画种等艺术面临观众流失, 处于生存危机的状态, 就是因为不注意人们的审美情感变化而失去了观众, 失去了爱好者。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是群众文化的主阵地, 农民是群众文化的主力军, 农民文化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审美变化。首先, 农民的知识有了改变。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 而是一个知识群体。从笔者调查情况看, 农村绝大多数青年都毕业于高中, 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也习以为常。对这样的知识群体, 还苛求欣赏“外婆讲故事”, 显然是不合时宜和跟不上生活节奏的。其次, 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改变。农民与城镇居民已没有太大的差距, 家家有电视, 大多人家有电脑, 不少人家有轿车, 外面的精彩世界仅在触手之间。此时再强迫他们接受某一固定的文艺形式, 无异于束缚他们的心灵, 他们也无法接受。再次, 农民的欣赏水平有了改变。农民已不再接受那种说教式的文化, 他们在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心灵寓所, 追寻自己的快乐空间。他们不但欣赏文艺带来的快感, 而且自己参与文化, 演绎文化, 成为制造文化的一员。因此, 从模式化走向愉悦化是时代的推进。
二、审美标准:从统一化趋向多元性
群众文化本身就应该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态, 尤其是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 更显得色彩斑斓, 绚丽多姿。如果现在还强求人们接受某一种文艺形式, 强求人们从一个渠道获取文化营养, 这非但不可能, 而且也难以办到。在文化贫乏的年代, 人们对地方剧有着一定的偏好, 对地方文化有着一定的守护, 这是可以理解, 因为人们的传统意识和知识渠道决定人们的行为。那时农村常常是除了地方戏、广场电影而外, 再没有可供娱乐的阵地, 大家的审美观也就很容易统一到一个点上, 这也是审美标准能够统一的原因。
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流通, 冲击了固有的文化阵地, 尤其是年轻一代登台领演农村“大戏”, 各类文化源源不断涌向农村市场, 港台文化、国外文化也向农村市场进军, 传统文化的防线被冲溃, 农民们也在文化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喜好。尤其是地方剧种, 原来的爱好者逐渐老化, 年轻一代则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审美格局, 这种受地域局限的剧种步步走向衰退也在所难免。在这种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中, 也有一些地方剧异军突起, 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二人转, 这是因为这些剧种的不断改革, 不断融入现代元素, 适合了大众的口味。从这一点看, 审美标准走向多元化是对传统的挑战, 更是对传统的改造。昆曲为什么流传千年而不衰, 京剧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剧, 很重要的一点, 是这些剧种也在与时俱进, 不断汲取其他文艺的营养, 不但吸收国内兄弟剧种精华, 还学习国外优秀的表现形式, 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这或许是一些剧种能够生存并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 也必须从中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顺应时代的发展, 因势利导, 培养群众的审美情趣, 让群众文艺在农村百花齐放。群众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必然是千姿百态, 门类众多, 因而它的审美标准不同于某一艺术门类有相对的具体标准, 但只要我们开展的活动能够使人感到符合客观规律性,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有益于人民生活, 能够使人感到形象的完美与和谐, 能够引起人的身心愉悦而达到启迪人的智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那就是审美标准, 这种活动达到的程度越高, 那就愈美, 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审美理想:从娱乐化趋向知识性
审美理想即理想美, 渗透着人的系统化的理性诉求, 同时它又是人们想象中的具体的审美意象。当前的文化活动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尤其是低级庸俗的文化也趁机挤上了舞台。农村中, 不少地方出现迷信、黄色、低级的文化活动, 封建迷信借助人们的信仰还魂, 黄色表演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低级趣味的书籍、录像腐蚀人们的灵魂,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就连大众媒体也争相上演一些投庸俗所好的节目。最近, 文化部明令减少娱乐化的相亲、超女之类节目, 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次网络的普及, 也使低级娱乐有了粉墨登场的阵地, 不少不堪入目的表演、影视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在毒害青少年的同时, 也同样毒害善良的人们, 尤其是单纯淳朴的农民。泛娱乐化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与泛娱乐化相对的是文化活动的知识性。对于农村青年来说, 群众文化应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种田的技能技巧。我们的文化活动, 应该向知识性趣味性转变, 在农村开展知识讲座、科普展览、电化教学、电子游艺、智力竞赛、自娱自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同时, 要引导农民确立正确的文化审美理想。所有这些, 对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 责任重大;对我们组织的活动而言, 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让人们在活动的同时产生正确的审美意愿。人们在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时, 自觉不自觉地拿文化理想去衡量, 对于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活动, 即产生肯定、赞成等积极的情感反应, 感到高兴、愉悦, 愿意参加并成为热心的骨干;对于不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活动项目, 即产生否定、厌恶的情感反应, 感到不愉快, 不愿意去接近它, 并且避开它, 甚至成为反对者。所以, 我们要壮大农村文化审美队伍, 组织开展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 不仅仅是一个文艺活动家, 还应该是一个美学家。
当前, 文化载体丰富, 文化来源宽泛, 文化的功能也日益强大。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文化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成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当前,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 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热切, 对文化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 应该成为群众文化的前导者和先遣军。
8.群众文化论文 篇八
一、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加大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投入
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才,因而十七大报告才着力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讲缩小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要缩小城乡人文资源的差距。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城市文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而农村文化建设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训新型农民,壮大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核心价值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营造积极、健康、团结、奋进的氛围,凝聚广大群众的能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给予农村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正确定位、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非盈利性组织文化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和文化市场。各级政府应在普遍重视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文化建设的三个部分的内容,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应在客观地了解当地群众文化需求后,切实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在当地营造良好的政策等环境氛围,引导非赢利性组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最后,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为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各级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时,也应该清醒认识、正确定位、区别对待,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2、加大投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各级政府应切实地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给予公共服务单位(诸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体育馆等)更多的扶持,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做好“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切实兑现;三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公益文化氛围,发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四是巩固农村文化四大阵地——文化站、科技文化中心户、有线电视网、村级文化活动室,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五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文化特色,形成活跃的特色文化氛围;六是对一些个体文化单位适时给予一定的扶持,健全农村文化市场;七是关注农村青少年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文化情趣,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二、广泛宣传、引导需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积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应积极宣传各种文化信息、引导群众文化需求。在农村,广大群众对城市里的一些文化享受是很向往的,但是有时却显得有些盲目,我们积极地引导群众文化需求,一方面可以激发并掌握他们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1、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供需两方各自的共识:一是在政府部门形成积极的服务共识,通过政策宣传、工作考核、奖惩兑现等方式,使得从各级政府部门到各部门、从各级干部到村组干部、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形成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浓厚的服务氛围;二是在群众中形成热烈的需求共识,通过村级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对于科技、文化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的隐性文化需求成为显性文化需求。
2、引导需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规范管理,以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全方位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缩小城乡人文资源差距,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将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群众手中;二是将主流的、文明的各类文化服务主动送到农民群众跟前;三是引导、规范文化单位管理,通过他们将有关核心价值的文化内容传播到农民群众中。
3、规范管理、健全农村文化市场。必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一是政策上,给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二是资金上,要有一定的扶助项目;三是方向上,要引导其开发积极、健康、正义、高尚的文化项目;四是组织上,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得到健康成长。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建设乡风文明、充满活力、凝聚智力的和谐新农村,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群众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他的重要性,从人文关怀上引起重视,才可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政治觉悟上予以关注,才可能真正地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迫切的,我们应赶紧采取行动。■
9.群众文化论文 篇九
大纲
一、了解概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1、管理
2、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四)概念中的几种关系
1、公众、大中、群众
2、人群、群体、群众
3、社区文化、群众、社区文化
二、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
1、群体性
2、手段的原始性
3、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4、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精神劳动从劳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文化劳动从精神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三)“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平民文化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群众文化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
1、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事业机构
2、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
3、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形态和工作方式
4、具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了解学习目的
(一)学习知识
(二)认识规律
(三)掌握技能
(四)打好基础
四、了解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广大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是大众文化工作自身的需要。
五、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民俗学
(二)教育学
(三)文化社会学
(四)心理学
(五)美学
(六)管理学
(七)市场学
六、熟悉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1、群众性的含义
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1、自娱性的意义
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
3、自娱心理与其他文化心理的关系
4、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
(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
1、倾向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2、倾向性的表现性
(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
1、承传的机制与意义
2、承传过程中的创造性
3、承传的历史阶段
七、熟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剂作用
1、娱乐休闲效能
2、宣泄情感效能
3、审美效能
(二)宣传教化作用
1、传播效能
2、陶冶性情效能
3、规范行为效能
(三)普及知识作用
1、社会教育
2、科普教育
3、智能教育
(四)团结凝聚作用
1、沟通效能
2、吸引效能
3、激励效能
4、负效应的控制
八、熟悉群众文化与环境
(一)群众文化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的含义
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
(二)群众文化与社会环境
1、历史环境
2、人文环境
3、安全环境
4、国际环境
5、社会稳定程度
6、职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艺术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消费
3、群众文化与文化市场
4、群众文化活动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
(四)群众文化与科技环境
1、科学技术与群众生活
2、科技开拓了群众文化的新领域
3、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九、掌握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一)城市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二)农村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三)集镇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四)村落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五)社区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六)企业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七)校园文化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八)家庭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九)军营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十、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类型
(一)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1)行政机构 a 概念
b 职能:计划决策职能;组织指挥职能;协调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法规管理能能(2)协调机构
a 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协调本地区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商解决大众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b 种类: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
2、事业性管理机构(1)概念
(2)国家的三级文化网建设 省市级、区县级、乡镇级(3)基本任务和职能
a 宣传教育 b 开展活动 c 普及知识 d 满足需求 e 开发遗产 f 理论研究
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中级)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一)掌握管理的内容
1、活动内容的管理
(1)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特点:管理内容的思想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标准的同一性
2、活动形势的管理
(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抓作品、抓活动、抓队伍、抓成果(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 a 处理好培训五环节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精心组织培训;检验培训效果。B 抓好演出活动的三项内容
活动内容的管理;演艺人员的管理:活动质量的管理。
(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建立文化宣传队伍、疏通宣传渠道、掌握宣传技巧、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群众性科普活动的管理:通过文艺载体进行管理、培养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摆脱愚昧、提高文明成都市根本任务。
(5)民间文艺活动的管理: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管理、引导民间文化活动由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抢救和改造工作。
3、活动组织的管理(1)协调组织的管理
a 原则: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 b 类别:
范围:单项和综合 时间:长期和临时 形式:政府组成和社会各界联合组成
c 主要职责: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
a 特征: 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
b 管理任务:把好组织关、业务馆、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
(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
(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五联四化):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联?规划、鼓励联建设施、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2)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
a 组织管理: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 b 业务管理: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 c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严格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
(3)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遵循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淫秽反动的一切行为。(4)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1)从年龄结构上看(2)从文化水平上看(3)从经济条件上看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3)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
(4)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5)党的路线与群众的意愿是统一的。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1)业余自愿(2)形式多样(3)健康有益(4)勤俭节约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2)管理部门宏观调控;(3)培养骨干队伍;(4)加强社会监督;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1)概念
(2)综合管理的内容 a活动计划的管理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
b活动程序的管理: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
c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
(1)制定目标(2)论证目标(3)确立目标(4)分解目标(5)实施目标(6)检验目标
3、协同管理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2)坚持效益性(3)掌握灵活性(4)促进联谊性(5)保持整体性
4、特殊的管理方法
(1)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加强交流(2)外来文化活动;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二、熟悉具备大型文化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动机和目的
1、主办者的动机和目的
(1)政府主办(2)企业和单位主办(3)群众自发主办
2、受众者
(1)外在需求(2)内在需求
3、主办者与受众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2)辨证统一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1)主办者的意思表示(2)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群众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形式
(2)新的形势是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来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1)预算经费(2)实到经费(3)使用经费(4)经费差额
2、环境
(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安全环境(4)社会环境
3、后勤保证条件
(1)食宿条件(2)交通条件(3)活动场地条件(4)与活动相关的器材设备(5)其他后勤条件
4、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
(1)活动策划人的素质(2)组织实施人员的素质
5、具备活动所需的技术要求
三、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方案的编写
(一)策划案的编写
1、基本结构
(1)题目(2)目的和意义(3)可行性分析(4)时间和地点(5)项目内容设计
(6)实施范围及方式、方法(7)基本安排(8)组织工作机构(9)经费预算(10)有关要求
2、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2)可行性因素和不可行性因素(3)分析要求:社会需求程度;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程度;效果预测;条件具备程度
3、策划原则
(1)求新(2)务实(3)经济(4)科学
4、编写策划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个人行为(2)特别注意对不利因素和反对意见的分析(3)策划者应将冲动和理性统一起来
(4)把握好活动等级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施计划的编写
1、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后期准备
(2)项目实施阶段:对策划案及各阶段准备工作的最后考核;进入实施程序;控制关键部位(如通讯、交通等)(3)后期收尾阶段
2、实施计划的编写
(1)实施计划是策划案的延续
(2)计划内容:题目;计划目的;任务内容;工作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实施方法和手段;具体安排和步骤;保障措施;其他要求
(3)注意事项:组织实施程序要在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安排要细,要有可操作性;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
3、应急计划的编写
(1)应急计划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防线
(2)应急种类:事前应急;现场应急;事后补救(3)计划内容 a确定活动的应急点 广场活动、游园活动、室内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艺术比赛及大型培训活动等
b第二方案的制定 c安全措施的制定 d方案和措施的分解及落实 e应急要求
四、了解群众文化单位的人才管理
(一)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有必要的基础学历
3、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人员的录用管理
1、录用原则
(1)因才而用(2)优者先用(3)尊重业务门类的特点和规律
2、录用内容
(1)外部录用:招聘;组织调动;交流;个别商调;借调;义工;承包(2)内部录用:双向选岗;岗位责任制;聘用合同制
(三)专业人员的培训
1、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知识周期的规律(3)大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2、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2)专业技能(3)科学知识
3、培训形式(1)离职培训(2)兼职培训(3)自学
(4)实际工作锻炼
五、熟悉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和原则
1、辅导的含义
2、辅导的特征
3、辅导的原则
(二)群众文化辅导与传播
1、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特征和形式
3、辅导与传播的关系
(三)辅导者与辅导对象
1、辅导者的素质
2、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关系
3、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流程
1、构成辅导信息的基本要素
2、辅导工作的一般流程
3、辅导者的工作流程
六、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法
(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商标的定义
(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10.xxx镇群众文化工作汇报 篇十
XXX镇党委、政府
(2012年9月13日)
尊敬的XXX及各位领导,同志们:
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现就我镇群众文化工作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X城西53公里,距重庆市主城区150公里,东邻XX镇,南与XX镇的XX、XXX县的XX镇接壤,西邻XX、XX二镇,北以XX镇为邻,辐射人口30多万,是重庆市中心镇、商贸示范镇和现代农业示范镇,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重庆市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区核心区。XX高速公路贯穿XXX全境,S302将该镇与忠、梁、垫等县县城贯成一线,梁黔高速公路进入征地拆迁阶段,我镇融入全国的交通大动脉。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阵地建设情况。
镇文化站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56.5万元(其中:镇政府自筹34万元)。室内设图书室、多功能室、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使用面积均在50平方米以上,添置了电脑(12台)、投影仪(1套)、电视机(2台)、音响设备(1套)、图书(8000册)和各种演出服装、演出道具等设施器材,为群
众文化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镇率先在全县建成了集宣传教育、科技培训、电子阅览、图书阅览和青少年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于2010年8月正式向外免费开放,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同时,投入资金150万元,对12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篮球场进行了提档升级,安装健身器材30多件,建有宣传文化橱窗和阅报栏3个。市文化站评估定级验收组给予了我镇高度评价和认可。
(二)群众文化情况。
我镇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今天大家看到的全是业余演员,无一位专业演员,这些节目是群众平时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而创作的。这次群众文化展演把他们搬上了舞台,很多同志在表演时还有点紧张。在政府的倡导、组织下,我们每年都有计划的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群众文化活动:
1、春节举办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周,文化站、镇老年学校、老体协共同参与,举办文艺演出、游园活动、看电影、猜灯谜、跳广场舞等活动,参与的人数3.5万多人次,主要是群体舞蹈,参与性强的活动为主。
2、四月清明节,组织学生和单位职工到金少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举行入党、入团、加入少队宣誓仪式。让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得到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人生价值观。让我们本
土文化得到发扬,全年参加爱国主义教育人数达5300多人。
3、端午节,举办《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有诗朗诵、歌咏比赛等节目,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
4、5月份,成功举办为期三天的《XXX镇第八届职工男子篮球赛》,政府投入资金达12万元,参与此项体育活动人数达2万余人,丰富了XXX镇的体育文化活动。
5、6月底,以庆祝“七一”为契机,举办《我向党来唱支歌》的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活动周,每个社区、每个村、每个单位轮流演出,参与的人数达3万人次,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6、9月初,成功举办了XXX镇教育奖励基金成立仪式及第28个教师节表彰奖励专场文艺演出,观看的教师和群众达2000多人。
7、为满足广场文化活动需要,今年政府投入近20万元安装了室外电视墙,定时转播中央、市县新闻联播;同时为广场坝坝舞提供免费影像服务,每天晚上参与广场舞的人数达800—1000。到目前为止,杨柳村、插花村、石联村、苏家村、八德村、五星村的村民都在居民点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跳起了坝坝舞。
8、充分利用各村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居民文化知识广度和深度,加强图书员的管理,书屋的作用发挥好,满足了群众的文化活动需要。镇文化站图书室书藏书达8000册,免费对外借阅,全年借阅人次达3000多人次;全镇21个村,每村建有农家书屋,每年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全镇开展读书活动23次。
9、积极配合县电影公司实施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农村电影“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年看电影的群众达42万人次。
10、文化站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村文化活动室人员的免费辅导,每月召开一次辅导学习会,对村级文艺骨干、民间文艺团体负责人进行培训今年达6次。
11、是加强特色文化的发展,依托柑橘产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金少穆陵墓爱国教育基地;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XX吹打乐》。
12、利用阅报栏和展板,开办文化专栏达31次,阅报栏每天更新一次,方便群众了解时事政治和新闻。并利用政府办公大楼的LED显示屏,宣传播放电视新闻、文化活动、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队伍建设情况
镇文化站编制3人,在编在岗3人,3位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都是大学专科以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定期参加市县各级举办的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参培率达100%。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文化站的职工外出参观学习,今年就达2次,增强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本领,为群众文化提供人才保障。鼓励单位和社会团体成立文艺演出团体,我镇业余文艺团队达9支,每支队伍达20人以上,其中站办两支业务文艺团队,一是40人的铜鼓队,二是22人的腰鼓队。这些文艺团队活跃在场镇和农村院坝,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资金保障情况
开展一项活动必须需要投入,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资金的投入是有形的,产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每开展一资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在活动中宣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让群众的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加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镇党委政府对文化投入绝不吝啬,每开展一次活动最少就要开支2万元,只要镇宣传委员、文化站提出每次活动的可行性方案,镇党委政府绝对支持,全年在群众文化、宣传活动投入的经费不少于50万,确保每次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管齐下,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采取上级争一点、政府拨一点,单位(职工)筹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设施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文化设施薄弱问题。
(二)因地制宜,进一步探索群众文化活动方式。
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倡导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结合节庆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配合各部门工作任务举办文艺宣传,认真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以及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 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宣传计划生育、开展文体活动等。
(三)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城镇和乡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四)立足长远,进一步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专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恳请上级领导和部门能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引导和激励乡镇文化站扎实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基层群众文化氛围。建议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五)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宣传力度。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
(六)传承精典,进一步强化民间文化保护力度。
【群众文化论文】推荐阅读: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状况10-27
浅谈群众文化队伍建设11-12
企业廉洁文化群众性演讲稿09-02
茶艺文化论文06-17
文化交融论文06-19
文化论文选题06-19
传承文化论文06-20
三秦文化论文06-29
印度文化论文07-29
媒介文化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