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韦应物

2024-10-04

滁州西涧韦应物(共10篇)(共10篇)

1.滁州西涧韦应物 篇一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滁州西涧》是他颇具代表性的诗作。诗人以其生花的.妙笔,描摹出一幅幅山间的物象,这些物象极具自然之野趣,也充满了画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诗,似乎总与“独”字有着不解之缘:“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是“独”;“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也是“独”;“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还是离不开个“独”字。而此诗开篇又是“独”,极为醒目,韦应物的“独”,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声上下。诗人似乎是用一种极为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这样一幅山青水秀、草绿鸟嘤的图画。

春光将逝,黄鹂在林阴深处唱着春天的歌。这歌声更加映衬出春山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

因为“怜”,便有了“行”,而又因为“行”,才有了“听”和“见”。没有一种“怜”的心性,就不会有这样一份闲适所带来的收获。也正因了这份闲适,也就有了别具洞天的诗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没料到,这时风云突变,骤来一阵急雨,立时涧水猛涨,春潮汹涌。一个“急”字,打破了山涧的宁静,呈现出的是春潮春雨飞动流转之势,然而,也正是这“急”字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的悠然。试想,郊野渡口,寂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曲现?

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构成的是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象,诗人如此用笔,颇有“一片神行”之感。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2.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 篇二

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一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一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一句是说:诗人韦应物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3.滁州西涧韦应物 篇三

作品简介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品原文

滁州西涧⑴

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词句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白话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4.《滁州西涧》课件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展开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春游西涧和晚雨野渡中看到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二、基础知识

涧:山间流水的沟。西间是指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鹂:黄鹂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幽草、黄鹂、春潮、渡船这些平常事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怀,让满怀的忧伤从恬淡的胸襟中自然流露出来。

2.教学重点:

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作者春游西涧和晚雨野渡中看到的哪些美丽景色,使诗句在头脑中形成一副画面。

3.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作者春游西涧和晚雨野渡中看到的哪些美丽景色,使诗句在头脑中形成一副画面,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写的意境,最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设计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

1.知诗人,解诗题。

介绍诗人韦应物。明白古诗的时空背景。

2.明诗意,感情读。

(1)学习古诗前两句。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清幽境界,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2)学习古诗后两句:

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3.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4.作业:将古诗改写散文。

五、板书设计

幽草 黄鹂 春潮 渡船

(无所作为的忧伤)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5.《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篇五

《滁州西涧》课堂设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讲课人:唐聪                 单位:四川省东汽中学      [教学目标 ]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具准备]     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     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     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FLASH《滁州西涧》      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     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    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     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     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     怜(爱)这幽草。2、      那     么请同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急、     )  3、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       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     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     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

6.滁州西涧400字作文 篇六

来滁州作刺史已经有段时日了,辗转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个闲适的午后,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听人说起它曾有个名字叫作“上马河”,但人们还是习惯了叫它“西涧”。

我小心翼翼沿溪而行,怕触碰那些我所钟爱的小草,它们像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天真无邪;又像是与世无争的隐者,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都市的灯红酒绿,纵世俗万般诱人有姹紫嫣红、桃李争妍,也不为心动。来时初春、去已秋老,它们悠然自乐、怡然自得,仿若时光就此停步,任其独自的绿着。 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

伴着暮色的降临,正是山色空蒙,匆匆而至的春雨,滋润了所有画中之景,眼前仿若一幅古风浓郁的泼墨山水画。很快,溪水涨满了小河,气势徐缓,却也顺流而下,也许外面的世界的却很精彩。 溪水流过一处早已荒废的渡口,一叶孤舟静横其中,任凭雨水沁入,溪水拍打,就是静静地、静静地,风拍横斜就横斜躺着,雨打船正就正直泊着。没有人知道它从何处来,更没有人知道它要到何处去。就像没人知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样。 踩过一方水洼才意识到雨水打湿全身,先前竟浑然不觉。归来的路中,一直在想:也许我本就该是那一株涧边幽草,亦或是那一叶孤舟吧?倘真如此,便可徜徉在山水间,怡然自乐,而不记归途了。

7.滁州西涧改写作文 篇七

一座座青青的小山环绕着滁州城。春光明媚的一天,我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欲至幽谷中踏青游玩。山涧的河水悠悠的向山下流淌着,流水潺潺,不时的与河中凸起的岩石相撞,叮咚作响。

涧边的小草四散而生,色态不一;但大都茎叶肥硕,芳草萋萋,逼人双眼,惹人注目,一直延伸到河的尽头。偶尔的在岩石缝里也能发现几茎瘦细尖长的草儿,稀稀疏疏的在岩石的庇护下,随风招摇,翩翩起舞。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伴着暮色的降临,突然,暴风大作,风云突变,我猛地发现,东方乌蒙蒙的一片,不一会儿,四周乌云翻滚。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收住脚步,悠哉游哉的向山下走去,没走几步,骤雨倾盆,衣服被打得湿淋淋的。

涧水猛涨,水流湍急,如春潮泛起,浪花四溅。溪水流过一处早已荒废的渡口,一叶孤舟静横其中,任凭雨水沁入,溪水拍打,就是静静地、静静地,风拍横斜就横斜躺着,雨打船正就正直泊着。没有人知道它从何处来,更没有人知道它要到何处去。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随波逐流,自由自在,任意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胸襟顿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会心而笑。

8.滁州西涧韦应物 篇八

答苏州韦应物郎中

作者:皎然朝代:唐体裁:五古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为无N|音,继公云和笙。

9.韦应物闻雁 篇九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分)

⑶赏析首句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

⑴ A

⑵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看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自远而近传来声声鸣叫。

⑶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

二: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怀切的句子是: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山水诗——《滁州西涧》 篇十

《滁州西涧》原文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滁州西涧》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滁州西涧》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滁州西涧》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1]”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游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一篇: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