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2024-10-16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8篇)

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

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上)

学校:马河滩学校 教师:洪贵喜 时间:2015年1月15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科学教学也告一段落,在此我们对四年级科学教学做以下总结。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据初步了解,学生中部分好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够,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教材的运用和教法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在教天气一单元时,我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观测天空中的云彩判断什么积云和卷云等等天气现象,了解云与下雨的关系,并要学生自己把雨量器放到室外,了解测量降水量的情况,在教学溶解单元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让他们做好溶解的试验,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让他们知道100毫升水里面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提高了他们实验的兴趣,也了解了那些物质不能溶解哪些物质能溶解的性质。特别是教声音这一课,学生通过做实验,了解了震动产生声音,了解了声音与震动的快慢有关系,特别实制作土电话,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通过实验,了解了声音的传播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 “空气 物质”等。在教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时,由于每个人都有身体,学生对这课比较容易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人体各部分的构造等,懂得要如何保护好身体,也懂得人与水的关系了,了解人体器官如骨骼、关节和肌肉等之间的协作。.我的反思: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得经验:

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有些问题必须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着手,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记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会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

今后一定顺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做实验,多让学生了解亲身体验的东西,并引导去发现科学原理,争取在科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二

一、设计一:观察图片1, 用自己的话描述长城,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长城挂图, 并让学生看图说话, 既训练观察能力, 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长城的整体形象。

1.教师出示挂图一, 让学生观察, 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同桌相互讲讲。3.点名交流, 适时评价。4.图上的内容, 在课文的何处呢?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二、设计二:反复朗读第一段, 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 可以再次结合挂图一学习, 更加形象直观。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 分析写作技巧, 反复朗读, 感受其气势。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段, 用横线画出你心中的关键词句。2.从本段朗读中, 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先自己说, 再同桌相互补充, 最后全班交流。3.找一找, 本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举例说说。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用心体会长城的气势。5.全班齐读本段, 读出气势。

三、设计三:图文结合, 变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直观的画面

意图:利用挂图二, 先让学生观察, 再结合第二段, 图文相称, 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变抽象为形象直观, 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远看长城, 像一条长龙, 其雄伟的气势图中清晰可见, 那么近看长城又是什么样儿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挂图二, 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2.再读读课文, 图上的内容在文中的哪儿呢? (第二段) 3.指名读第二段, 请同学们想想本段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呢?4.同桌再次分读第二段, 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四、设计四:反复朗读, 读中想象, 读中悟情

意图:本段的学习采用抓重点词、句子, 教师范读、引读、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等手段, 引导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及其聪明才智, 顿生敬佩之情。

1.了解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气势雄伟, 下面我们忍不住要登上长城了, 站在长城上, 你会有什么感想呢?先自由说说, 再交流。2.自读课文第三段, 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3.本段第一句是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该句中有哪几个动词, 并标出, 并说说这些动词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重读动词, 读出语气。5.再读该段二三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6.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划线、交流。7.闭上眼睛, 听老师范读, 想象一下古代劳动人民干活的情景, 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体会一下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及智慧。8.带着无限的敬意齐读第三段, 读好关键词句, 读出感情。

五、设计五:以读代讲, 读出对长城的无限赞美之情

意图:本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前文内容的回顾梳理, 反复引读, 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课的理解, 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 近看长城, 它是什么样儿的?而后齐读最后一段。2.近看长城呢, 它又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后又齐读最后一段。3.想想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的, 多么的不容易啊!生回答后要求再齐读最后一段。4.通过三次朗读, 谁来说说长城为什么算得上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5.学到这里, 你心中感受如何?6.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六、设计六:创新作业, 写导游词

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思考、想象的平台, 引导学生对长城有了深刻地了解, 并能将长城介绍给更多的人, 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

师总结:“不到长城非好汉”, 好多人都想亲自登上长城, 一睹其雄姿, 有机会的话, 老师也想去, 你们呢?请你写一篇导游词, 带领更多的人去登一次长城,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七、教学反思

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 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一) 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

首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并结合挂图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在读文后, 体会到长城很长。重点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城的气势雄伟。

(二) 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对于近看长城这一段的处理, 我采取先让学生默读, 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 边对照小图, 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 这样一来, 学生在读课文时, 图文对照, 边读边看, 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一个依托, 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再引导学生从长城条石的大, 长城的宽,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雄伟气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些不理想, 自己的讲解太多, 学生比较被动。

(三)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三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4.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一个班级。班级学生数基本在55个,较多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留下了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计划)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学生素质的要求:

1、环保教育

通过对“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积极探求新知和仔细、科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倡导人人参加环境保护。

2、心理素质

①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②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③激发兴趣,大胆地探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科学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认真做好科学课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计划顺利完成了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现将本学年上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总结如下:

个性教学: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目标达成: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困惑问题: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升学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改进措施:

一、以生为本,灵活处理教材。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就是把握教材精髓,但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应在时间、空间、探究对象上进行有效拓展。针对新教材内容的综合化,我发现单元教学最适合,所以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单元后具体的方式。

二、评价是灯塔,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

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没有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是评价的方法及内容就是大海上的灯塔,它指引着学生进行

6.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六

第二课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1、装水烧杯

4、搅拌棒

1、高锰酸钾

1、药勺、食盐

1、沙

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生生可以动手做做。

2.教师引导: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实验报告单。

7.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七

师: (在黑板上画图:猫、狐狸、猪、狗、鹅) 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下动物……

生: (纷纷回答) 这是猫!这是狗!大白鹅!……

师:如果大家从这些图画中, 只是认识了猫, 认识了狗, 那么, 我们这里就变成了幼儿园了, 而且还是小班。我们已经上四年级了, 应该有一双“X光透视眼”了, 要透过这些动物的皮毛, 看到它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想一想, 你能用哪些符合它们性格特点的词语形容这些动物?

生:狐狸很狡猾。

师:你太厉害了, 马上就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本领。你透过了狐狸的这张脸, 看到了狐狸的内心。按照这个思路, 大家再说说猪是什么性格的。

生:很懒惰, 只知道睡觉吃饭。

师:这只狗呢?

生:忠诚。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样看来, 你身边的动物, 就不再是动物了, 而是跟你一样的人, 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比如我们见到的猫, 给你的感觉是不是行动迅速、特别机敏呀?再来看看这只大白鹅, 这只白鹅……

生:昂首挺胸, 特别高傲。

师:说得真好, 这样才是真正的观察。可是, 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作文中写小动物, 却总是抓不住动物的特点, 只会从头到尾介绍一遍小动物的外貌, 然后来一句“它真是可爱呀!”就写完了。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小动物的名家名篇——《白鹅》, 这是丰子恺先生创作于1946年的散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丰子恺笔下的《白鹅》, 认识一下这只白鹅的特点。

师: (朗读课文) “这白鹅, 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 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 左顾右盼, 我一看这姿态, 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第一段, 就点明了白鹅的特点——高傲。下面, 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描写它的高傲。 (继续朗读) “……鹅的叫声, 音调严肃郑重, 似厉声呵斥……”这一段写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鹅的叫声虽然跟鸭子差不多, 不过它有特别的地方。如果你们听过鹅的叫声, 回想一下鹅的叫声, 是不是都像说“啊”的疑问语气一样呀?这段通过对声音的描写, 生动地刻画了这只白鹅的高傲。 (继续朗读) “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 但鸭的步调急速, 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的,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个地方用了一种修辞方法, 来写鹅的走路姿态, 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比喻。

师:对, 是比喻。把鹅的步调比作净角出场。比喻本来是把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比作熟悉的东西, 但是这里的净角大家都不怎么了解吧。京剧里, 有五个角色, 生旦净末丑。净是大花脸, 武将, 走起路来特别稳重、威风。在丰子恺写这篇文章的那个年代, 闲暇时间, 人们的娱乐活动就是观赏京剧,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个比喻的意思。描写鹅的叫声和步态就到这里: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对白鹅吃相的刻画, 占了全文的一多半, 这叫“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说明这才是丰子恺先生认为最有趣, 最能突出白鹅的高傲的内容。

师: (继续朗读) “鹅的吃饭, 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 一样是泥, 一样是草。……真是架子十足!”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作者虽然没有对大白鹅的外貌进行描写, 但是, 这只鹅是不是也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呢?丰子恺先生对这只鹅, 一定非常熟悉, 并且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高傲。这才是来自生活的生动的白鹅, 绝不是没有任何真实感受, 空洞地介绍的“可爱”的白鹅。

一群有个性的动物

师:课文读到这里, 我们了解了这只白鹅的特点, 还知道了写动物的作文应该怎么写, 好像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 但是, 刚才我说大家应该有一双“X光透视眼”, 这双透视眼还没有发挥威力呢!如果你真有一双透视眼, 你就会发现, 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只白鹅, 根本就不是白鹅, 它是生活中的一种人……

生:高傲的人!

师:能不能说得准确些, 什么样的人像白鹅这样高傲?叫声像厉声呵斥, 走路不给人让路, 吃饭架子十足。

生: (思考后, 纷纷回答) 当官的吧?有钱的!……

师:确实像某些官员。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1946年, 正是旧社会, 许多贪官污吏横行的时候, 他们依仗权势, 飞扬跋扈, 高傲的白鹅不就是贪官污吏的写照吗!这是写动物的文章经常运用的手法——借物喻人。丰子恺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 还是一位漫画家, 他善于运用讽刺幽默的手法表现生活。六年级语文书中选用了丰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手指》, 文中刻画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各有不同的姿态, 各有不同的性格,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他把五根手指的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 有趣极了, 最后告诉我们,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他还写过散文名篇《口中剿匪记》, 他把自己嘴里生病的牙齿比作一群匪徒, 他说:它们原是我亲生的, 它们替我研磨事物, 送到胃里去营养我的全身, 它们真是我的忠仆。谁料它们居心不良, 渐渐变坏, 歪斜偏侧, 吊儿郎当, 一味对我残害, 使我疼痛, 不能作画, 不能作文, 不得说话, 不得安眠。我忍气吞声, 敢怒而不敢言。丰先生又一次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指斥那些像匪徒一样的贪官污吏。丰子恺先生的这些作品大都收集在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中,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有利于你的“X光透视眼”的早日成熟。

师:了解了丰子恺先生和他的作品之后, 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既是画家, 又是作家的大艺术家——黄永玉。我读过他的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今天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是“永玉六记”中的一本, 书名叫《罐斋杂记》。 (把书展示给学生) 这也是写动物的, 不过这本书很特别, 每一页是一个动物的画像, 然后旁边只写了一句话。这一本书就像一本白纸一样, 你在书店不会留心这样的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永玉是怎么写动物的。 (翻到一页问学生) 这幅图画上画的是什么?

生:小老鼠。

师:小老鼠旁边的这行字, 是这样写的:“我丑, 但我妈喜欢。”你们说, 老鼠是好, 还是坏呀?

生:坏!

师:有个成语, 说的是“老鼠过街……”

生:“人人喊打!”

师:这只人人痛恨, 人人喊打的老鼠, 竟然得意地说:“我丑, 但我妈喜欢。”你们知道老鼠代表生活里的什么人, 或者什么事儿吗?

生:小偷!

师:许多小偷都是有组织的, 他们偷了东西交给“大偷”, “大偷”给他们开工资, 他们偷的越多, “大偷”越喜欢他们。所以, 他说:“我偷, 但大偷喜欢我!”

生:我想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的妈妈, 就是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人。

师:太对啦!如果你能想到这些, 那么, 阅读这样的书, 就不会觉得没趣儿了, 这本书在你眼里将会变得非常有意思。我们再来看一篇 (翻到一页问学生) , 这是什么动物?

生:是蚊子。

师:蚊子是这样自述的:“我注定饱吸人血, 或是在巴掌下粉身碎骨。”蚊子是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生:强盗!“我注定从银行里抢出钞票, 或是在警察的枪口下牺牲。”

师:哈哈, 说得好!但是, 你这个“牺牲”一定是带引号的。牺牲可是褒义词, 不能给这强盗用呀!大家再看看骆驼的自白:“如果这算个美德的话, 那就是对于艰难困苦的漠不关心。”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骆驼的话就是说, 它在沙漠中的行走, 背着沉重的行囊不知疲倦的性格, 是因为它已经不去考虑这些困难了。

师:如果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就更好了。现在有些同学还没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就先把困难想遍了, 等想完了这些困难, 他就没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那你说, 还能成功吗?所以, 你们也要学学骆驼的性格。

一只高傲的白鹅与一群有个性的动物

师:现在, 大家要变成一种动物, 替动物说话, 也像黄永玉那样, 用一句话就把动物的性格表现出来, 还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我记得曾经有个同学代表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懒惰, 但是我耳朵大有福。”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呀, 既表现了猪的特点, 又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那些不肯脚踏实地勤奋努力, 只想依靠运气生活的人, 他们就像猪一样懒惰。 (板书:猪懒惰)

(学生写话, 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文采与思想。

生:我写的是狐狸。狐狸说:“我狡猾, 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师:狐狸想的只是自己能够填饱肚子, 不管使用什么手段。狐狸狡猾的根源是什么呀?

生:自私!

师: (板书:狐狸自私) 是啊, 如果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 那么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生:“别看我不起眼, 碰到我, 你就知道我的厉害了。”这是电水母说的话。电水母有毒, 人被蜇到之后, 会有生命危险的。

师:那你说说, 你写的这个电水母, 能说明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生: (思考) 厉害吧?

师:是不是也可以说“真人不露相”呀? (板书:真人不露相) 有些人外表很普通, 你以为他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 遇到了事情, 他一鸣惊人。

生:公鸡说:“我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被我唤醒了。”

师:写出了公鸡的特点, 但是, 你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

生:含义是公鸡嗓门特别大。

师:哦, 这是公鸡的特点, 不是含义。我觉得你的这句话写得很深刻, 同学们, 谁能替他想一想隐藏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公鸡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醒来了, 这像生活中的什么人, 什么事呀?

生:像特别会讲道理的人, 才说了一句话, 大家就明白了。

师: (点头) 说得好!我是一名教师, 我听了公鸡的这句话, 想到了我自己。好老师就应该像公鸡一样, 不必说太多的话, 如果只说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讲明白, 就能让学生受到启发, 那这个老师就是“超人”了。可惜的是, 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是母鸡, 整堂课“咯咯哒”地叫个不停, 学生的收获却很少。 (板书:公鸡聪明)

生:老黄牛说:“失去了田地, 我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牛就是用来耕田的, 如果没有田地, 主人养它就没用了, 它就要被宰了。

师:这头老黄牛知道, 自己必须辛勤耕耘, 才有幸福生活。 (板书:牛勤劳) 如果联系到我们人的身上, 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只有辛勤地工作, 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师:好, 你们替动物说的这些话, 写进黄永玉的《罐斋杂记》里都毫不逊色, 你们已经要变成思想家了。下面请大家从黑板上这五个动物里, 任选一个, 让它与那只高傲的白鹅相遇, 编一则寓言故事, 把你的思想表达得更生动一些吧!

(学生写寓言, 教师巡视, 20分钟后朗读讲评。)

生:我的寓言题目叫《自高自大的鹅》:有一只鹅, 看见公鸡每天早晨站在木桩上鸣叫, 便嫉妒起来:“难道只有他能够叫醒人们吗?我也能!”第二天, 天还没亮, 鹅就跳上高高的木桩, 抢在公鸡的前面, “啊啊”地叫了起来。鹅刚叫第一声, 就吵醒了主人。鹅看见主人出来了, 叫得更欢了, 可是主人却气呼呼地揍了他一顿。看来, 做人不要自高自大,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你去做。

师:在符合两个动物特点的前提下, 你写出了自大者的下场, 真是生动而又深刻。如果你经常这样思考, 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一个寓言家呀! (继续朗读讲评, 略) 今天, 我们从丰子恺的作品, 《白鹅》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丰子恺把大白鹅写得趣味盎然, 十分生动。从黄永玉的《罐斋杂记》里, 我们找到了思考的快乐, 原来小动物们有这么多话要表达。其实,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 真正在观察生活上下一番功夫, 那么你也一定会妙笔生花。一篇好的文章, 与你的勤于观察、积极思考是分不开的。最后, 希望同学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做一个拥有“X光透视眼”的人。下课!

备课笔记

我的偶像是公鸡

《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由此诞生了成语“教学相长”。我在课堂上, 经常受到学生的启发、教化。讲授《白鹅》这篇课文的时候, 一个学生为公鸡创作了一句名言:“我只叫了一声, 人们就被我唤醒了。”我立刻就联想到我的课堂, 我的追求……原来, 我的偶像是公鸡。

我喜欢看黑白电影, 因为我不用担心五色令我目盲;我喜欢听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因为我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天籁之声的弦外之音;我喜欢观赏丰子恺的漫画, 因为我透过画面上的寥寥几笔, 领悟了丰先生非凡的眼力。一句话, 我喜欢简约。

我最羡慕两手空空, 自信满满走上讲台的老师, 他们只要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就够了, 课文早就装在他们的心中了, 甚至连一个标点都没有漏掉。然而, 这需要多年的修炼。一个人, 依赖的现代化工具越多, 自身的能力就丧失得越多。我为了使自己的课堂简约, 使自身的能力增强, 讲课时, 不用电脑, 不用投影仪, 不用录音机, 不用挂图, 只用我的这张嘴, 我手中的一支粉笔。需要看图, 我来画;需要朗诵, 我来读。渐渐的, 简约成了我的特色,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挂图都长在了我的身上, 它们已经化作了我的教学能力。

如果我能像公鸡一样, 站在讲台上, 只叫一声, 就把懵懂中的同学们唤醒, 我想, 那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 手指头一动, 只用一招, 就能取胜。可惜, 目前我还达不到公鸡的境界, 我还要在实践中修炼。

8.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八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上一篇:如何把学生带进下一篇:物流管理专业应届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