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色教案

2024-08-19

历史特色教案(共11篇)(共11篇)

1.历史特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4.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根据49页“动脑筋”,组织学生列表、讨论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6.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1、4(2)两题。liuxue86.com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课本48页“导入框”、47页插图和51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2.这些讲话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等。)

3.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4(1)题:(这些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92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5.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A.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6 .19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50页“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本路线内容。)

2.根51页“活动与探究·2”,建议学生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收集、整理亲朋好友的相片,按照下表所列的内容选出若干张,自己执笔撰写说明文字.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

2.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能最早拥有一部印有“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内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应该是在( )

A.中共十二大后 B.中共十三大后

C.中共十四大后 D.中共十五大后

3.著名的《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A.邓小平同志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开国大典

C.邓小平同志带领我国走上了富强 D.邓小平同志抵制wenhuadgeming的错误

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2.历史特色教案 篇二

众所周知,人类在不断改造自己,推动社会发展的文明进程中,无论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文人墨客、富商豪爵,上到天官重臣,下至庶民百姓,学文习武,生活劳作都会受到古建筑古色、古香、古气陶冶。古庙供奉神灵,宗祠祭拜先祖,皇宫造就天子,学堂培育人才,民宅养生百姓,足以说明古建筑是人类各个阶层的“文化摇篮”。

然而,社会飞速发展,却面临道德退化、人性退化。越来越多的古建筑被摧毁,人们更多的是为金钱服务,历史文明的印迹逐渐消失,“文化摇篮”里的精神慢慢退却。现代化的剃刀正把历经千年的中国,修剪成千人一面的“暴发户”。

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鄂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81号,是叶挺24师师部旧址,是清代鄂园幸存至今的建筑。2004年,因要在它的遗址上建造办公楼,这样一座曾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还是被推土机瞬时推掉。现在,我们也只从资料中得知,鄂园是张之洞为了安排来鄂协办新军的教习们居住而新建的花园别墅。

无独有偶,位于北京西城区砖塔胡同西头84号院——北京鲁迅故居也面临着相同命运,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了14年,共租住了四个地方。其他三个地方均被保存,而在砖塔胡同84号院(鲁迅在此创作了著名的《祝福》)却面临着拆除的命运。如果砖塔胡同被拆除,那么,鲁迅先生在北京活动和创作的地点就断了线。

在北京鲁迅故居要被拆除的余声未了时,又传出蒋介石重庆行营被拆除的声音,蒋介石重庆行营又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为三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国民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5年底,卢沟桥事变数月之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在这里办公,蒋介石官邸也设在此处。行营躲过了重庆大轰炸时日本的飞机炸弹,却没有逃过现代化的挖掘机。该事情经过媒体曝光之后,重庆市渝中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表示将在旧址上进行复建,预计2013年10月竣工,但是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修缮的建筑多少失去了一些历史的厚重感,文化内涵逐渐丧失。

历史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一个城市从诞生到发展的生命印记。因此它的保护也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能否很好的保护,有专家建议,各地要制定相应的法规,给被认定为文物的和未认定为文物但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穿上“法律的外套”,以规范和约束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也有人提出,各个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将历史建筑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要摸清家底,对有文保身份和没有文保身份的建筑进行统计。同时,要加快申遗的脚步,建立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提升知名建筑的影响力,积极促进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笔者认为,要加大对我国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跟踪、监控,掌握其变化规律,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生活环境,合理地恢复其使用功能,使其拥有新的使用价值并且充分活化起来,比如上海思南公馆,它集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诸多建筑风格,周恩来、梅兰芳等伟人、名人在此定居。自1999年保护项目启动后,其部分洋房被改建成精品酒店,内街区域侧面向公众开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古建筑步行街,成为了近代历史人物博物馆,拥有了新的使用价值。另外,在人才培养上,政府也应加大文保类人才培养,让我们的文保人员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3.历史特色教案 篇三

关键词:历史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51-01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表述,“言传身教”仍然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历史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特色对历史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应在以下下功夫:

一、准确达意

历史教学语言要体现科学性,表意要准确符合历史事实。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表意不够准确达意。又例如,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就不能讲成是扫清了障碍。

二、生动形象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以“舌耕为业”,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要想使语言生动,富于变化,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历史教学语言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深入浅出,适合学生理解识记的要求。二是历史教学语言要幽默。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中学历史课堂不应缺乏幽默。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地推动历史知识的领悟和记忆,是互动教学的重要体现。三是要适当穿插典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历史教学课总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中外历史人物典故,成语故事典故,例如在讲到商鞅、呂不韦时可说“立木为信”、“一字千金”的典故,教育学生学习古人“守信用、重承诺”的美德,讲到三国时可引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鼓励学生勤学多思、拼搏进取,讲到前秦苻坚出兵东晋,一说此人造就了中国三大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生个个都想知道是哪三个,好奇心随即被换起。如此便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不知不觉中沉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四是要使用多种方法。讲解叙述应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可运用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在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对此可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对比手法)自然引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又例如,在讲到慈禧太后的对外妥协政策时,为化抽象为形象,可引用范文澜先生的形象化比喻:“只要帝国主义的笛子响起,慈禧太后就本能地知道该迈出左脚还是右脚。”“对一些枯燥难懂的内容,可以做一些通俗形象的比喻,列举生产、生活中的相似实例解释相对生僻抽象的概念和术语;对一些难记的内容,可以找出其中的特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它们。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特别熟悉,在此基础上恰当联系,但不能把话题扯得太远。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学会了难懂的内容,这的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三、语速语调要吸引

语速要有急有缓、快慢有致,语调要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表现力强才能吸收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到澳门回归祖国,回想分离祖国的长久之痛,引用闻一多《七子之歌》时,历史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此诗语速一定要放缓,语调也该悲沉。“教师的角色是一方面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不断提出问题,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要善于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参与的意识,引导他们发表或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怕是不完整的,或者是错误的” , 对于学生搞错的地方要语气和蔼地指出并加以纠正,在学生答对的时候要加以鼓励,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接受了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让他们在公众场合不再羞涩,有利于个人成长。中学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待教师的批评或表扬意见非常看重,所以在指导他们学习上语气还要和蔼。

四、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身体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集中于语言所指向的内容;其次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口头语言,使它更加明确、有力、精确,关键地方能起到强调作用;再次,以非语言行为伴随语言行为,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得到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效果。最后,适当的体态语言能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使其与口语配合、互补,就能相得益彰,收到更好的整体语言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脑课件终究是外在于教师的媒介和手段,教学语言永远是内在于教师的功力和艺术。如同影视剧《红楼梦》不可替代曹雪芹的原著一样;现代化的课件、胶片带给学生的主要是信息,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根本替代不了教师人性化的讲解。学生从老师的话语中及文字材料里得到的想象和联想,获益尤丰。”“学习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就像一本很厚的故事书,所以老师的讲解十分必要。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历史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积累与锤炼,加强语言素质修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克慧.树立历史教学新理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

[2] 黄新枝.刑振祥.韩斌斌.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统一[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4).

4.让历史来回答特色议论文 篇四

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蜀汉丞相诸葛亮

地点:超于尘世之外

来自马其顿的鹰啊!展开你黑色的翅膀,带来一种异地的苍凉。我忠诚的子民,我要把爱琴海的波涛,宣泄在这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记住每一句话,在阳光的照耀下,黑色的羽毛发出夺人的光芒。那不是黑色的幽灵,是热忱的渴望,我能展翅万里。但眼前沙漠的荒芜,却激起我万分恐慌。

亚历山大 (抬起头来):一个伟大的帝国昙花一现。与史诗般的歌颂与黎明的企盼相差甚远。告诉我期盼的魔力,到达得了胜利的彼岸?前面一位深思的朋友,或许能打破心里的浮冰。

亚 (径直走过去):你好,朋友,打扰你的思考。看你洒脱的外表,胸中必然荡漾着智慧的波涛。请你给我指点迷津,告诉我人们的期望,是否在自己的高度面前无力苍白?是认识自我,还是沉醉、期望下目光的殷红?

诸葛亮 (一摇鹅毛扇):看你如此英姿勃勃,似乎有大志未展。告诉我你的经历,或许能为你指点一二。

亚 (遥望苍天):继承了父辈的遗志,高举着希腊文化燃烧的火把,我挥戈东进,三年让庞大的波斯土崩瓦解。我认为我是“王中之王”,或许是战神的下凡,手执宙斯的长剑,划破岁月的迷茫,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希腊文化的使者,应该让每一片天地都永载伯罗奔尼撒精神的精髓。

诸 (长叹一声):看来你壮志未酬,未能实现臣民们的鸿愿,我与你同病相怜,不过我违背众人的意愿,想翻开历史新的一篇。

亚:如此宏大的气魄,让我叹为观止。不过你是否对自己认识清醒,但愿不是意气用事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诸:我周围贫民弱,但我不愿它偎依在强权之下延口残喘。起倾国之兵,先平南蛮。北伐强魏,六出祁山,光复中原。强国为之色变,蜀人为之欢欣。但我展不开壮阔的波澜,不是技不如人,实在力不从心,眼看到手的成功,却触摸不到他 的半分衣搂。它绝情的冷漠,我痛苦的眼神,最后不过是一滴浊泪,滴落在我的眼前。

亚:这是英雄的悲哀,伊利亚特上的.硝烟,不是阿伽门农的勉力而行,马托松平原上的兵戈,也不是雅典人无力地挣扎,他们都实现了愿望,哪像你我的黯自神伤.

诸:你的昏民为你这位明主而骄傲,他们要你开疆扩土,续写史诗般的神话。而我的属下皆劝我三思而行,战局的延续支撑不到我合眼的瞬间。或许我们都未认识自己,不知世界之大,不识前途之险,留下的也不是遗憾,也找不到圆满的评判。

在他人的期望中仓促行事,在他人的劝阻下一意孤行。谁是谁非,在于对自己的把握,不是拿起笔,而是用自己的轮廓,描绘坦荡的明天。

5.历史特色教案 篇五

——关于云梦城区水乡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立足自身资源与条件,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发展,充分利用中心城区较丰富的水系资源,构筑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水乡园林城市,是我县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目标,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进一步促进水乡城市科学、高效、优质、快速建设,是我县当前急须探索和明确的问题。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关于水乡城市建设的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乡城市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云梦因水得名,水是云梦的灵魂,《史记》记载,古有云梦泽,方园八千里,是一个水草肥美、珍禽异兽众多的美泽大湖。孟浩然诗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里历来秀色悦目,景物怡人,秦始皇曾两次到云梦古泽游猎巡访,楚王也曾将行宫建在这里。古云梦依泽而建,绿草萋萋,白雾茫茫,人民在水之央的水乡生活场景,至今令人神往。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云梦是风景怡人的鱼米之乡,也是楚文化的发祥之地。

云梦县东、西、南三面环水,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源为中心城区西部的府河,其次为徐家河水库,第三为南部的汉北河。境内有以府河为主干的河港共14条,长达223.4公里,且干、支渠道、水库、塘堰众多。城区有府河、曲阳河、南门河、县河、建新渠、西大渠等水系,水乡城市建设的水基础较好。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云梦县境内水域面积逐步退缩,水乡生态受到一定破坏。“十一五”时期,由人大“在府河修建橡胶坝”的议案扩展而来的“三湖连河”工程正式启动,拉开了云梦修复水乡生态环境,建设水乡城市的序幕。截止目前,“三湖连河”一期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主要包括府河橡胶坝及附属工程;曲阳河公园一期A、B段建设;20公里环城水系疏浚、清淤工程建设;新建沿线4座桥梁、4座液压涵工程及9座涵闸维修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11年开始施工,预计2013年建设完成,主要包括,曲阳河公园二期C、D段建设;建新渠河道景观带建设;梦泽湖公园改造及城市中心广场建设,凤栖桥建设;西大渠清淤,疏浚及闸涵建设工程;杨家湖、郑家湖、梦泽湖生态景区及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预计2012年可以完成前四项建设任务。“三湖连河”工程的实施成功完成了引水入城打造环城水系的目标,为建设水乡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水乡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湖连河”一期工程的完工,让全县人民亲身感受到了水乡城市的魅力,也激起了全县上下加快建设水乡城市的热情。在全县谋划加快推进水乡城市建设之际,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水乡城市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一)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到同一高度。由于“三湖连河”的效应,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水乡城市建设就是在东城区搞建设,也仅限于“三湖连河”工程,认为对老城区的水系进行改造建设太难了。而老城区群众要求改造南门河等城区古水系的呼声很高。的确,东城区建设得再好,老城区水系不改造,云梦

也难称之为水乡城市。因为那样,一边是水乡,一边是臭水浜,造成了新旧两重天的格局,必将影响云梦形象。

(二)水乡城市建设还缺乏统一、全面、高标准的规划。对于云梦现在确定的中心城区(即东至外迁316国道,南至南外环,西至汉丹铁路,北至规划路)没有及时编制覆盖全境的具有特色的水乡城市建设规划。尤其是对老城区的古水系改造,存在畏难情绪,规划控制不力,导致河边楼房不断增加。

(三)水乡城市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融资渠道不多。从“三湖连河”工程建设可以知道,水乡城市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完全靠县财政是不可能完成的,要加快推进水乡城市建设,就必须创新思维,积极学习外地成功经验,采取BT、BOT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依靠多元化投入,共同推进建设发展。

(四)城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乡之水清如许,方有灵气在水中。水乡城市建设的关键在水。由于前些年部分企业、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区三湖渠、西大渠、南门河等受到严重污染,属于劣五类水质,府河城区的水质也超过四类标准。要打造水乡城市,城区水系水质急需治理。

(五)水乡城市建设的地域特色尚不显著。水乡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的特色和定位,但作为水乡城市也应彰显相应的地方文化特色。从目前“三湖连河”的景观建设来看,云梦的部分历史文化有所表现,但从整个水乡城市的建设来看,水乡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还不够显著,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财富,大力弘扬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孝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古泽云

梦特色的魅力水乡城市。

(六)水乡城市建设与旅游名县建设缺乏全面统筹。从目前的情况看,水乡城市建设还只是停留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层面,缺少对文化灵魂的灌注,缺乏与楚王城遗址公园建设及儒学殿、吴禄贞公园等现有历史景观通盘考虑、全面协调建设的高标准规划,缺乏水乡城市即旅游城市的建设理念。旅游名县建设也偏重于具体景点的建设,缺乏以水乡城市建设为基础、为主线,全面系统建设旅游名县的整体观念。

三、水乡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三湖连河”

一、二期工程建设为水乡城市建设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今后一段时期水乡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湖连河”工程为基础,以深厚的楚文化、孝文化、水文化等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老城区水系整治、改造为突破,高标准编制包含新、老城区在内的全面的水乡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融入旅游名县建设进程,全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水乡城市和享誉国内的旅游城市。

水乡城市的建设投资大、耗时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全力以赴。根据当前的情况,下一步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乡城市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三湖连河”上,要目光高远,不畏难,要站在建设特色水乡、旅游城市的高度,全面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县上下要形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要高标准全面编制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水乡城市建设总

体规划。要在充分调研、挖掘、整合的基础上,对新、老城区水系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紧密结合旅游名县建设,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对城市水与建筑规模的协调以及对城乡水体和居住、人文景观进行科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史为魂,以时为序的设计要求。

(三)加大城区水系的治污力度。“三湖连河”所引进的府河水源,受上游排污的影响,水质不容乐观。对府河水源要申请市政府加强联合监管,严禁不达标污水的排入。对城内的南门河、西大渠、县河等污染严重的水系要痛下决心,全面治污改造,切实做到城区污水一律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城东新区全面实行雨污系统,对老城区也要做好治污改造。污水不治理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水乡城市。

(四)把老城区改造与水乡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水乡城市建设的重点在新城区,但不能忽视老城区的改造。不仅要将老城区的古水系纳入整个水乡城市的建设范围,高标准打造南门河等水系休闲景观带,也要将整个老城区的改造和水乡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老城区的“双减双增”(即减少建筑密度,减少建筑总量,增加休闲场所、生态绿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中,注重能反映历史文化的景观和建筑物的布局,使老城区和新城区在水乡城市建设中协调同步发展。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

6.历史特色教案 篇六

一、教学中的亮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导入时,我先利用课前学生进教室、做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上课后通过对《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个老人的提问,讲解引入新课。在讲解邓小平南方讲话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让学生感受邓小平这一伟人形象和他讲话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授课结束后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走进新时代》,让学生更好感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正确的,使学生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使本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再通过板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线。

二、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由于本课知识理论性强,政治色彩较浓,学生普遍不好理解,而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讲授这一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怕加深学习的难度。

2.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情绪上有所波动,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有点紧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参与,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3.我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处理的不是很好,还是欠缺教学经验。

4.在课堂练习的连线问题的处理上,原本的设计是由会议连内容,但由于紧张变成从内容连会议,就没有处理好。

三、再教设计:

7.粤博历史文化展三大特色解析 篇七

关键词:广东历史文化展,海洋文化,本土民俗,近代名人

2010年5月18日, 坐落于广东广州珠江之畔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简称“粤博”) 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投资将近9亿元。粤博新馆具有独特的建筑构造, 方正的外形中兼具凹凸与层次, 就像一个“盛满珍品的宝盒”, 刚落成便获得了“月光宝盒”的美誉, 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粤博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如今从文明路215号的旧馆搬到珠江之畔的新馆, 馆内陈列展览也随之焕然一新。目前馆内常设历史、自然、艺术三大基本陈列。其中“广东历史文化陈列”位于四楼, 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 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 照片三百多张。展览分为四个篇章, 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通过文物、照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 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被誉为“珠江上河图”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广州外销油画、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张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览的精品。

在展览内容的编排上, 历史部人员始终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 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 结合专业人员对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对展览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组织, 并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进行指导。通过无数次的专家咨询会、座谈会、讨论会, 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 历史文化展的陈列大纲在历经上千次修改后终于确定下来。通过筹展人员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相互沟通与配合, 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广东历史文化陈列”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作为历史文化展的筹展人员之一, 笔者认为, 该展充分体现了南粤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集中凸显了广东历史文化中的三大特色:海洋文化特色、本土民俗特色以及近代名人特色。

一、海洋文化特色

广东, 北靠南岭, 濒临南海, 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的港口。早在汉代, 广东已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 积极发展海上对外贸易,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基地。数不胜数的陶瓷、丝绸、茶叶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从这里启航, 通过一艘艘商船驶向东南亚、非洲乃至欧美等地, 也把中国文化与思想带到了世界各地。随着与海外各国交流的日益扩大与深入, 广东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清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制度的推动下, 海外的技术、思想与文化都首先登陆并汇聚于广东, 然后再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于是, 具备了天时与地利的广东,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创造出极富海洋特色的广东文化。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作为广东历史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贯穿于展览的始终。走进序厅, 迎面而来的是气势恢宏的广东海陆图。在以卫星地图为蓝本的墙面上, 代表广东历史文化的各种元素在南粤大地和浩瀚南海上隐约浮现。卫星地图表现了广东位于南海之滨的地理位置, 反映的是空间概念中的广东;而对应镶嵌在陆地和海洋上的各种广东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图片, 则反映了时间概念中从古至今的广东。如此的设计大胆创新地将时空高度融合, 蓝色的基本色调也意在凸显海洋特色。与序厅的广东海陆图相呼应, 展览的结束部分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南海。海浪有力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 虽不是惊涛骇浪, 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博大胸怀以及大海所积蓄的无限能量。

如何将海洋文化特色这个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 也是陈列设计人员努力的目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面向专家学者, 而是面向普罗大众。因此, 在第二篇扬帆世界中, 观众首先看见的是一艘仿古广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 与海洋有关的最直接的联想非船莫属。船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利器, 也是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起点。生活在河网密布、水道纵横之地的广东人, 自古以来就擅于制造舟船。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提筒上的船纹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展厅内的大船模型是参照明清时期的广船进行制作的。设计人员利用空间优势, 在船舱内巧妙设置了展柜, 用于展示以“南海Ⅰ号”和“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为主的广东外销瓷。“南海Ⅰ号”是位于广东阳江南海海域的宋代古沉船, “南澳Ⅰ号”是位于广东汕头南澳岛海域的明代古沉船, 两者皆是近年来广东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将出水文物放在船形展厅内展示, 真实贴切地反映了这些沉没于海底上千年的珍贵文物原本存放的环境。此外, 船尾还局部复原了船舱, 让观众了解当时广船作为商船的载货情况。最底层为石头, 往上是用麻绳捆好的一摞摞瓷器, 丝绸等怕潮而质轻的物品则放在最上面。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使这艘广船兼具了船模与展厅的功能, 大大丰富了其展示内涵, 提高了展示效果, 突出了海洋文化特色。

二、本土民俗特色

本土民俗特色是“广东历史文化陈列”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粤博的基本陈列, 该展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要展现广东的本土特色。而民俗文化是其中最生动鲜活、最贴近观众、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方面。在最初的设计讨论中, 曾经有专家提到应该把民俗做成一个独立的展览。后来因为各种原因, 民俗部分需要与历史展合为一体。但历史是具有时间性、阶段性的, 而民俗往往跨越了时间, 有的甚至延续至今。历史展一般都是按照编年史的形式、以时间为主线编排的, 那么, 如何在历史展里融入跨越时代的民俗, 而又不显得突兀或偏题, 成为历史部人员需要绞尽脑汁解决的问题之一。

经过多番讨论与修改, 民俗部分内容被放在第一篇“南粤源流”中, 紧接着“南迁移民”后展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三大民系形成的源头。从秦汉时期“汉越杂处”开始, 历经多次移民高潮, 广东境内逐渐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为主要特征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主体民系, 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由于展厅空间有限, 这部分采用了重点展示而非面面俱到的展示方式, 紧紧围绕三大民系最突出的特点来展开。例如广东传统节日活动“扒龙舟”, 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堪称国内最长的一件文物。能把如此大体量的展品放到展厅展示, 实属不易。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整个场馆的高大空间和无柱设计, 再加上筹展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及时沟通与配合, 龙舟才得以在展厅还没有竣工时就提前入驻。考虑到“扒龙舟”是广东端午期间重要的民间习俗, 也是传统的体育运动, 为了充分展示出锣鼓震天、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 筹展人员设计制作了“扒龙舟”的多媒体片子, 并使用无缝拼接技术投影在龙舟背后长达24米的超大影幕上。由此一来, 观众便可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去感受“扒龙舟”的民俗风情, 还可以由表及里了解到“扒龙舟”的历史演变及民俗内涵。大体量展品与超大屏幕多媒体投影相结合, 不仅为展厅创造了震撼的气势与氛围, 也使展示内容得到很好的延伸, 而不会局限于静态的文物本身。

三、近代名人特色

如果说, 广东古代史是一部不断向中原学习技术与文化, 南迁移民与本地人不断融合与发展的历史, 那么广东近代史可以说是变被动为主动, 波澜壮阔、叱咤风云。近代广东发生了许多震惊中外、甚至改写中国命运的历史大事件, 涌现出众多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领袖人物、精英人物。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国共合作……中国最早的留学生、社会改革家、民主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此庞大、复杂而又举足轻重的广东近代史, 怎样才能在区区一百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展现呢?

经过与近代史专家的讨论, 筹展人员决定以名人为中心来勾勒风云际会的近代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是广东近代史上最引以为傲的重要资源, 他们主导了近代广东乃至中国的发展方向,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同时, 广东籍历史文化名人事迹的宣传也是对观众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能激发观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 近代部分被设计成一个非常独特的圆形展厅, 展厅中央正上方为一圆形吊顶, 从中央竖直垂下数百支细长的光纤灯, 形成一个群星璀璨的苍穹。这象征着无数仁人志士和栋梁之才化作点点繁星, 在南粤大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了配合圆形展厅, 该厅的展柜都相应做成弧形。弧形展柜内按顺时针顺序相继陈列了抗英图强的志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维新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的先驱、国共合作的元勋、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等名人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广东近代巨擘的风采。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筹展人员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名人制作了七组雕像。雕像由广州雕塑院专业雕塑家陆增康教授亲自设计, 并根据筹展人员的意见数易其稿, 最后铸成铜雕。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物自身形象与特质, 筹展人员对雕塑设计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例如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的三人组雕里, 要求身材比例参照真人身材制作, 服饰和装扮要参照真实的历史图片;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师冯如要身穿飞行服,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要手持一副清代地图、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要配上修建铁路的工具等等。

在孙中山雕像后方, 筹展人员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投影, 播放短片《第一次国共合作》。该片将历史遗迹、历史照片以及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纪录片段结合在一起, 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和意义。除此之外, 筹展人员还别出心裁地将一段孙中山演讲的原音录音加入到多媒体中循环播放。这是1924年5月30日, 孙中山在广州对着留声机所作的题为《勉励国民》的演讲。他分别使用国语和粤语录制, 由上海《中国晚报》留声部制作成唱片发行。这段极其珍贵的录音让观众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还能够亲耳听到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激情洋溢的演讲, 感受“天下为公”的革命精神。

8.甘肃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考察 篇八

关键词:甘肃;地域;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举世瞩目,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其不同特色而引人关注。甘肃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需要梳理的文化头绪很多,但主要应致力于华夏文明根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甘肃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西部文化强省。

一、华夏文明根文化

华夏文明根文化是探究华夏文明源头的文化。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泾川大岭上古人类遗址是甘肃境内现存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早期遗址,而旧石器的中期和晚期文化遗址则分别在镇原和东乡、肃北等地有所发现。甘肃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绵延不断长达6000余年,遗址遍布甘肃全境。甘肃是周文明和秦文明的发祥地。夏末,周人先祖来到陇东历经十二世之久。灵台、宁县等地西周墓葬、车马坑等遗址出土的傒伯铜方鼎等珍贵青铜器物,是周人在此活动的重要实证。商末,秦人西迁陇右历经十四世。礼县先秦贵族墓葬遗址出土的刻有“秦公作”铭文的青铜器及金、玉器,是秦人在甘肃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

二、丝绸之路古文化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间是汉至唐代,以陆上交通为主,甘肃是丝绸之路的主干路段和枢纽。汉、唐时期,无论从中原何地出发,要通往西域,都要经过甘肃境内。丝绸之路东西贯穿甘肃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繁星般地布满于漫长的丝绸之路沿线,其中现存古城址不下500座。长城是保证丝绸之路畅通的屏障。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修筑了甘肃境内最早的长城。汉武帝修筑了以敦煌为起点的汉长城。嘉峪关是明长城的最西端。中国历史上四大朝代修筑的长城的西端点都在甘肃境内。

三、黄河文化

黄河,千万年来,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甘肃这片黄土地赋予了黄河以黃色的容颜。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孕育出了羊皮筏子、黄河水车等富有甘肃地域特色的文化产物。黄河文化内涵丰富,既有史前时期的仰韶、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文化等文化类型;还有象征中华民族远古先民的“三皇”、“五帝”以及帝禹夏后氏等。而作为黄河文化中心的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西北重要的枢纽城市,也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在新时期正在焕发新的活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也正在大放异彩。

四、佛教文化

甘肃是我国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从东至西看,历史上先后有12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泾州佛事。其中,泾州大云寺三次发现佛舍利,被称为“世界奇迹”。平凉崆峒山是隋唐时期西北地区佛教大丛林所在地。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夏河拉卜楞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中心。炳灵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武威十六国时就是佛教胜地。张掖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伏羲文化

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遁甲开山图》云:“伏羲生成纪”。《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载:“成纪在今静宁”。天水被誉为“羲皇故里”,至今有伏羲庙、画卦台等名胜古迹。中华民族是一个龙的民族,伏羲是龙的图腾崇拜。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陶瓷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素有瓷国之称。距今8000年前后,以甘肃秦安大地湾为代表的渭河流域先民生产了我国第一批彩陶。大约7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仰韶文化。之后出现的马家窑文化。进入青铜时代,我国其他地区彩陶大多销声匿迹,而甘肃相继出现了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彩陶文化。齐家文化遍布甘肃各地,四坝文化分布于河西走廊的中西部,辛店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沙井文化分布于腾格里沙漠的西部、西南部边缘地带,是一支以畜牧业为主的青铜文化。

七、民族民俗文化

在甘肃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东乡、保安、裕固、哈萨克、撒拉、满、土、维吾尔等十二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到目前为止,甘肃省已有54项民俗文化,被批准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裕固婚俗,东乡饮食,保安腰刀,兰州太平鼓,和政花儿会,庆阳香包,甘南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天水的伏羲祭典,河西的裕固族民歌,西和的七夕节,泾川的西王母信俗等[5]。

八、红色文化

甘肃有着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路过哈达铺,首次明确提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1936年10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界石铺。1935年7月,红25军政委吴焕先在泾川英勇牺牲。华池南梁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界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甘肃是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民主革命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存。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除了以上论及的八大历史文化外,还有敦煌文化、边塞文化、长城遗址文化、伊斯兰文化、黄土地文化、多民族融合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 脱少华.论平凉文化在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战略选择[J].丝绸之路,2012年,第8期.

[2][3]田 澍.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 2013-07-25.

[4]芦冬.源远流长的甘肃彩陶艺术[N].甘肃日报,2013-10-22.

9.特色街探秘(教案) 篇九

『背景介绍』

上海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步行街、文化街、风情街、古玩街、休闲街和美食街。这些闻名遐迩的特色街不仅是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而且受到来沪旅游的中外观光客的青睐。特色街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倾注了斑斓的生活色彩和青春活力。作为小上海人有必要去了解上海的这些特色街道,传承上海的城市文化。

本主题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感受上海的特色街,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风貌,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宣传自己的家乡和从小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出一份力的愿望。

『活动网络』

活动一:特色街探秘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深入了解上海的许多各具特色的购物街、文化街、风情街、古玩街、休闲街和美食街。

2.能根据任务要求,设计旅游线路。

3.提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上海特色街的图片及介绍资料,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学生:全面了解上海特色街,并对这些特色街进行归纳、分类。

10.特色教案1 篇十

(一)课题:《勇气》

执教:宿松县趾凤初级中学

贺笃佩

教学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

法国妇女和美国士兵,谁的勇气更加令人敬佩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文章的结束部分,教师要把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同学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从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中,我认为他们确实是勇敢的,他们有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他们是有勇气的。不过,勇气的内涵远不止这些。那么,什么是勇气呢?

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从美国作者狄斯尼的小说《勇气》这篇课文,来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一位普通战士和一位普通妇女表现出的令人肃然 起敬的勇气。

板书:勇气 C.D.狄斯尼 二.初读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拘谨(jǐn);颀(qí)长 ;熹(xī)微 ;悉(xī)意; ....寥寥(liáo)可数;绶(shòu)带;怯(qiè)生生;....着(zhuó)陆;门闩(shuān);呜咽(yè)。...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②颀长:身材高。

③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④熹微:日光微明。⑤悉意:全心全意。

⑥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3、把握文章的段落结构。

《勇气》这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层次该如何划分?)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老师小结: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 2至 18自然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讲述《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至22自然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讲述“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部分。三.熟读课文:

1、第一段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对一次军人午餐会的叙述,由一位伞兵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结构层次上来说,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2、文中的重点人物有几个?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有两个,即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

3、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4、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 ①开头:二战时,盟军进攻法国前期24小时在诺曼底地区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其中一美国伞兵空投地点错误,误入敌人控制区。

②发展(情节发展采用了波浪式结构):这个美国伞兵遇到德国军队的追捕躲入一法国农家中,这个法国妇女救了他,但被德军发现搜出,法国妇女的丈夫被德军打死。这个美国伞兵在狱中侥幸逃脱,他跑进了树林里,德军继续追捕他,当时的情况又迫使他逃回到这个法国妇女的房子,这个法国妇女再次掩护了他。

③结束:这个美国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完第二部份后,同学们认为哪一段情节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简述你们的理由。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这位美国士兵重返农家小舍求援,而这位刚刚因这位士兵的到来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再次收留了他,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高潮,这是最紧张的时候,是最意想不到的举动,是最能表现他们勇气的情节。

6、法国妇女的信仰是什么?(老师提示,在战争时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法国妇女的信仰是和平。

7、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的勇气来自哪里?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

法国妇女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对和平的渴望与信仰,正是这种信仰,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位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的惨烈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镇定与善良——毫不犹豫地再次收留了他。

法国妇女的勇气来自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平是人类的一大主题,维护和平是人类的美好品质,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这位法国妇女的“反常行为”,才能领会她所表现出的勇气。

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体现出人物的强大精神力量。

8、课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

课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9、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本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两位主角的勇气各是怎样的?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为什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

我们先来回答两位主角的勇气。①美国伞兵的拼命勇气。

美国伞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返这个最危险的地方,是因为他理解法国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气来自他的智慧。美国伞兵所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a、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 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 c、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②法国妇女的不怕牺牲勇气。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

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几个字:“哦,当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充分地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的坚定内心。

第二次出场时,这位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但面对美国伞兵的再次求助,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的回答,是同样毫不迟疑的行动。到这一刻,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是含蓄而深刻的。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国妇女的勇气。

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美国伞兵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是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法国妇女的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通过比较,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加高大。

10、《勇气》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和信仰。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11、请同学们结合时事,各抒己见,畅谈对“和平”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让我们记住:和平是一种信仰。四.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和比较一下,课文的叙事角度和人称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白描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故事的主体来看又是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用第一人称引出故事并结束全文,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感受,使议论和抒情更为充分。主体故事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则有利于更加完整、客观地叙述。五.总结全文。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妇女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六.课后练习

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

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妇女两次掩护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妇女。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

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板书设计:

《勇气》

D.C.狄斯尼

高潮:第二次救援

人物:

1、战士:重返农舍,机智勇敢

2、妇女: 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11.历史特色教案 篇十一

朱家溍先生考证:故宫的“磁胎画珐琅”原藏端凝殿左右屋中,共有四百件,另有乾隆款瓷胎洋彩61件和很多铜胎画珐琅未列在四百件内。“磁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之名来源于这些装瓷“匣盖上刻填色品名”。

过去古玩行将瓷胎画珐琅称为“古月轩”,实将乾隆时期胎体轻薄,釉汁洁白,彩绘精细,题有诗句的珐琅彩瓷器称作“古月轩”。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乾隆以古月轩声传为最巨,所绘及于极工致中饶极清韵之致”。

珐琅釉是一种低温烧成的以硼酸为助熔碱剂的硅盐玻璃料,这种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物质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呈色剂后形成不同的颜色。

珐琅彩和中国传统釉上彩在化学成份上差别很大,科学分析表明:珐琅彩中含有硼,而中国传统釉上彩的彩料中,五彩与粉彩都不含硼,它的基质是含有少量氧化钾的铅玻璃。珐琅彩中含有砷,而中国传统釉上彩或釉下彩料中,除康熙以后的粉彩都不含砷。珐琅彩中的胭脂红为金红,金红在清代康熙以前没有。珐琅彩中的黄彩为锑黄,粉彩中的黄彩亦为锑黄,而康熙以前五彩的黄彩,低温色釉中的黄彩都属铁黄。珐琅彩与粉彩在化学组成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与五彩则差别较大。

清代珐琅彩瓷康熙时期为初创阶段,雍正乾隆时期达到成熟,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康雍乾“瓷胎画珐琅”产生的历史背景

1.欧洲画珐琅的传入和康雍乾皇帝对瓷胎画珐琅的喜爱

康熙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欧洲商船不仅把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到欧洲,也将法国的珐琅器、意大利的玻璃器等欧洲工艺品带到中国。

金属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又称为铜胎画珐琅)三种。金属珐琅器大约在13世纪末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明朝就大量制作掐丝珐琅器物。而富有西洋色彩的画珐琅器,“明末清初之际,西洋教士到中国传教,即可能携入此类艺术品”。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传教士洪若翰(Fontaney)从宁波往法国写信,信中说清王朝朝野上下对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洋画珐琅情有独钟,要求运更多的珐琅器及珐琅画来,作为馈赠中国官员的礼品。

康熙五十四年(1715),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G.Castiglione)亦携来一箱珐琅器来到中国作为赠礼之用。

法国传教士白晋(Jochim Bouvet)在所著《康熙帝传》(histoire de L’Empereur de la chine ,Paris 1697)记有康熙帝向往西洋科技,对天文、几何、伦理、哲学、医学、音乐、艺术之爱好,他接受天主教教义,也接受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科技仪器及艺术品。

西洋画珐琅传到中国,康熙皇帝对珐琅器的酷爱而生产画珐琅瓷,打造精美御用工艺品,遂又邀请了法国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内廷珐琅作。康熙十九年(1680)在内务府下设置了造办处,初期设于养心殿,专门为宫中制作家具、服饰及金玉珠宝等器物。有珐琅作、如意馆、做钟处、玻璃厂、舆图房等,铜、陶、玻璃及瓷胎画珐琅都在研制之中。制作珐琅的材料由法国商人、传教士带到中国,康熙朝以进口料烧制名贵的铜胎珐琅器,此外由于康熙晚年的铜料紧缺,导致铜胎珐琅为主要原料铜料吃紧,以瓷代铜为最佳的解决办法。

瓷胎画珐琅康熙三十五年(1696)首先创烧成功。民国时期郭葆昌则认为画珐琅“肇端于康熙二十年(1681)后臧应选督造之时,器之彩色、绘画、款式悉照康熙御制铜胎珐琅彩的作法,颜料亦用西来之品,故定名为珐琅彩,又名瓷胎珐琅,宫中档册,则书瓷胎画珐琅,乾隆八年改书瓷胎洋彩”。

杨伯达先生研究认为:“清代第一代画珐琅匠师可能是由掐丝珐琅、料器、彩绘瓷等工匠们转业来的。……康熙画珐琅不仅是我国画珐琅的鼻祖,而且也是成熟了的标准画珐琅”。

雍正 雍正即位元年即增设了六品库掌一人,又奏准造办处立库,将珐琅处、炮枪处、舆图处、自鸣钟处俱并造办处管理。造办处人员扩充,由长年居住在圆明园最受雍正帝信赖的怡亲王管理。雍正时期有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烧珐琅器。

雍正元年至二年期间,平定青海军功第一大臣的陕川总督年羮尧,频频得到珍贵的琅珐器赏赐。雍正二年御赐年羮尧的新制珐琅管双眼翎二枝,单眼翎十枝,年羮尧在谢折里写到:“臣伏视珐琅管制作精致,颜色娇丽,不胜爱羡。”在此谢折的后面雍正硃批有:“珐琅之物,尚未暇精制,将来必造可观,……。”

雍正六年正月初九内务府的造办处便召募各作匠艺人13名,钦命怡亲王负责主持,由精通工艺的郎中海望,员外郎沈嵛,唐英等人专门负责管理。参与画珐琅的有金昆、戴恒、杨振基等画院画家。

康熙画珐琅料全部由外国进口,雍正朝制作珐琅器数量猛增,进口料已供不应求,于是雍正六年二月谕旨怡亲王“试炼”珐琅料,努力使珐琅彩料本土化生产,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获得成功。由于彩料丰富,纹饰常常同时使用二三十种颜色绘制。珐琅料是在玻璃厂烧炼的。雍正七年又陆续生产大量的珐琅料,使得雍正珐琅作的生产进入了中国本土原料与中国文化全面结合的繁荣时期。

朱家溍先生研究认定,雍正一朝画作、珐琅作聚着当时最强的阵容。杨伯达先生认为,由于清代皇帝非常喜欢珐琅,珐琅处也掌握了一批画家或画工,绘画水平较高,珐琅作也有画珐琅的画家在内行走,也称为“画院”。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亦曾于雍正八年(1753)受邀为珐琅彩瓷作画。

雍正时翰林院待诏戴临专任写字并兼任在瓷胎画珐琅器上写字,戴临为武英殿待诏,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瓷胎画珐琅器上题写诗句。

雍正八年、十年(1732),雍正皇帝见珐琅瓷绘“画得甚好,烧造得亦甚好”,分别传令奖赏谭荣等两位画匠,可见雍正对珐琅彩瓷的珍视。

雍正一朝由于铜料危机而颁布了禁铜令,宫中铜器制造较少而多用其他材料制作,雍正瓷胎画珐琅得到了巨大发展。强调内庭的恭造之式,追求瓷器的工艺质量,强调精细文雅之风,致使雍正御窑厂的瓷艺及珐琅作的瓷胎画珐琅工艺高超、质量上乘。

乾隆乾隆时期是清朝政治经济最盛的时代,乾隆帝本身亦好古敏求。乾隆存世的四万余首诗文当中就有近两百首咏瓷诗,最早上溯远古三代下至明代,而以咏宋瓷诗文最为常见。乾隆雅好古陶瓷原因之一是陶瓷质脆易碎,难于保存甚于三代铜器,故十分珍爱。乾隆十九年(1774)《咏官窑瓶子》诗有:“珍逾夏商鼎,少贵似晨星。”乾隆五十七年(1792)《题陶器弦纹壶》诗注:“若陶器质脆不能耐久,间有存者,实以罕见珍”。制作完美无瑕的陶瓷是圣人至德的显现,乾隆皇帝一直以“盛德圣王”而自居,在陶冶上赋予更加浓厚的政治、比德,寓意及象征意义。他非常重视瓷器质量的完美,多次要求瓷艺精益求精。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雍正帝逝于圆明园,乾隆元年(1736)正月初七日就有制作珐琅器的记载。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本人也喜亲自过问珐琅的制作,乾隆六年曾谕江西造瓷器处调瓷器匠人进京,补充绘画人员,又令太监将珐琅料送造办处存贮。

据清宫档案造办处匣裱作日记档载,宫中“磁胎画珐琅”,自乾隆三年九月始,陆续配制楠木匣,匣内糊囊,珍藏在乾清宫”。可见乾隆帝对瓷胎画珐琅的珍爱之至。

清宫“瓷胎画珐琅”的产生和发展,深受欧洲铜胎画珐琅的影响,得到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庞爱,极力推崇、筹划研制生产,其制作达到巅峰,它是中欧文化艺术交流的产物。

2.“康雍乾盛世”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

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臻于高度的成熟,物质文化和艺术均取得了辉煌成就。

康熙帝在位61年,在完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后,集中精力孜孜求治,行“宽仁之政”,采取宽赋等系列政策措施,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使清代社会逐步走向政治上国家大一统,封建经济高度繁荣,传统文化集大成之势的“康乾盛世”。

雍正帝更加提高儒家地位,尊崇孔子。提倡教育,兴办官学,热衷于各类书籍的编修。编修的《钦定古今图数集成》是现存清代官修的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类书。

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文治武功颇有成就,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积累之大成。乾隆皇帝完成了古代圣贤所订定的为政最高标准——国富而民庶。清高宗乾隆皇帝自命十全老人,对书籍的爱好和艺术收藏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帝均主张吸收外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清宫中珍藏有远渡重洋而来的法国里摩日珐琅器、座钟,意大利玻璃器等欧洲著名的手工艺品。欧洲艺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宫廷生活、建筑、制瓷业影响深远。康熙四十八年开始兴建的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万园之园”,集西方建筑学之大成者——西式建筑,吸收欧洲建筑艺术风格。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雍正行乐图册》中,雍正皇帝装束十分多样,或身着汉族衣冠,作文人装扮,摹仿历史或传说中的名人,有竹林抚琴的阮籍,东方朔偷桃,题壁的苏东坡。最为奇特的是,头戴西洋卷曲假发,身着西洋服饰,俨然欧洲人的装扮,反映出西洋风俗文化对清代宫廷的巨大影响。

清代时期,欧洲画家、艺术家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等,供职于清宫画院,对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较大,尤以郎世宁(1688—1766年)最为著名,意大利米兰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耶稣会士的身份来华,取中文名郎世宁,历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死后乾隆帝特赐侍郎衔,供职时间最长。其绘画“凡名马、珍禽、奇花、异草,辄命图之,无不奕奕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国泰民安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康雍乾的盛世,使得画珐琅制作也同其它工艺品一样达到登峰造极之境,铜胎、瓷胎及玻璃画珐琅器,形制齐全、纹饰优雅,制作精致。清宫瓷胎画珐琅的研制和生产本质上是清代君主御用品,象征着帝王趣味爱好和特权身份,反映了康乾盛世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

清代前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相当高的,集历史之大成及中西文化全面结触,瓷胎画珐琅在清代康乾盛世这个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发生,成就于此,也消失于此。它不仅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画珐琅艺术的中西合璧之作。

3.康雍乾发达的制瓷业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娴熟的制瓷技艺,在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刺激下,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清代康雍乾年间,瓷器的生产状况已从清初顺治的恢复阶段转变为高度发展时期。帝王本人的爱好和关注,使制瓷业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清代废除了降籍编役制,采取督陶官制度,对刺激制瓷技术进步和创新新品种有重大影响,促进了瓷业的繁荣发展。康熙时期的“臧窑”、“郎窑”,雍正时期的熊窑”、“年窑”,乾隆时期的“唐窑”,代表了康雍乾时期的制瓷业水平。

胎薄体轻、釉质洁白莹润为特征的白釉瓷是瓷胎画珐琅成功的关键,康雍乾发达的制瓷业为御用瓷胎画珐琅提供了优质的瓷器。清宫档案记有“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尧烧造……”。寂园叟撰写的《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的赞誉。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仍珍藏有许多雍正白釉瓷器,可能是当时制作珐琅彩瓷的备用品。

康雍乾“瓷胎画珐琅”的艺术特色

清代宫廷名贵的瓷胎画珐琅瓷生产历史很短,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瓷胎画珐琅各具特色。

康熙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康熙窑有:“单彩、三彩、五彩等瓷均盛于此时。质细而色耀, 釉备而画工,称之尽善尽美,实无愧色也”。康熙时期的瓷胎画珐琅的制作较为精致。

此时期瓷胎画珐琅生产的颜料、工艺、装饰纹样风格均仿自铜胎画珐琅,而铜胎画珐琅则在工艺上借鉴西方画珐琅的技术,画面则是传统的景泰蓝图式,显示了清廷艺术受外来工艺的影响。

瓷胎画珐琅多仿铜胎画珐琅器皿,均为小件器物,有瓶、盒、盘、碗、杯、壶等,其中碗的数量较多。瓷器胎土淘炼精细,质白缜密,坚硬纯净。釉质细润,紧密熔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有“坚白釉”、“粉白釉”、“硬亮青釉”之赞誉。瓷胎画珐琅胎体多用景德镇制作的“里有釉外无釉”的素胎。此外,宜兴也进御陶胎器物,清宫也研制宜兴胎画珐琅。

康熙画珐琅彩瓷仿自铜胎画珐琅的色地风格,有黄地、紫地、蓝地、红地、绛紫等色彩作地,以各种颜色的彩料双勾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更不见有山水人物。花心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字。所绘花卉以牡丹花最多见,饱满而富丽堂皇,象征天下富贵的盛世。宜兴胎画珐琅器,亦多饰以花卉,有四季花、菊花、牡丹为饰。

珐琅彩绘制技法受清初恽南田、蒋廷锡宫廷画家影响采用没骨画法,绘制花卉仰俯有致,极尽妍丽,充满生机,展现出宫廷画匠娴熟的绘画技艺,技法独特,立体感强。寂园叟《陶雅》赞叹康窑有:“花卉,翎毛画法精绝,一空前古。……阴阳向背,偏反秾艳,生香活色,纯合乎西法,亦殊非后世所能几及”。

康熙珐琅彩器多用蓝色或胭脂色珐琅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外围以双方框或双圆圈。紫砂胎画珐琅器底款用黄色珐琅料书写,字体结构严谨,笔法劲健。

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图一、图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7.6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1厘米。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黄釉地上珐琅彩绘缠枝牡丹纹。器内壁施白釉,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

该器以康熙铜胎画珐琅缠枝牡丹纹碗为模本,造型端庄,胎薄体轻。所绘四朵富丽的牡丹花俯仰盛开,其间点缀数朵各色小花,极尽妍丽,充满生机,立体感强。花朵硕大饱满,枝蔓缠绕,寓有“年年富贵”吉祥之意。绘制细腻工整,具有图案画的装饰效果,彩料瑰丽纯正,为康熙珐琅彩瓷中属凤毛麟角之珍品。

此碗为康熙珐琅彩瓷的典型器物,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似形制的康熙珐琅彩花卉纹碗(图三)。

雍正雍正早期瓷胎画珐琅承袭康熙的艺术风格,表现在造型、色地花卉图案、御制款式等方面。

雍正七年,由于造办处珐琅技术的突破,一种新的在高白如玉的精细白瓷上绘珐琅画的风格大量出现,院画风格山水花鸟为主题的确立,由绘画、诗句、引首、印章、款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谐完美,浓缩在瓷胎画珐琅的画面上。画珐琅摆脱了康熙朝铜胎画珐琅的窠臼,中国宫廷绘画艺术风格装饰瓷器,在洁白如玉的胎釉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雍正后期瓷胎画珐琅器一改康熙时期浑厚古拙之风,崇尚轻巧俊秀工丽之貌,其绘制也由康熙时期的雄浑苍劲,而代之以隽秀典雅的艺术风格,展现出雍正崇尚精巧文雅的美学观。

雍正长期的皇子优游林下的生活,造就了喜爱园林、诗歌,长于书法的雍正。雍正花鸟绘画及诗书画印艺术风格的瓷胎画珐琅是雍正帝审美情趣的表达。精挑细选绘制画工匠,绘制精致细腻,水平达到了宫廷画的水准。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记画碑》中记有“……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雍正朝瓷胎画珐琅有碟、盘、碗、壶等,碟盘类最多,均为轻巧玲珑的造型,与康熙器物浑朴风格不同。

雍正瓷器制作工艺严格,选料精细,成型规整,胎体洁白莹润,薄如蛋壳,瓷胎白度高达77.5%,釉汁高白如玉,为釉上画珐琅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雍正时多用景德镇高白釉瓷。

雍正瓷胎画珐琅装饰纹样比康熙时期丰富,可分为植物花卉、祥禽瑞兽、山水景物等,白釉器一般画面在器外壁,有些色地盘、碗等则因外壁有色地而在内壁绘制。如雍正珐琅彩翠竹月季纹杯(图四),造型小巧别致,绘制精湛,设色鲜丽,艺术风格素雅宜人,为雍正瓷胎画珐琅的精品。

寂园叟《陶雅》赞叹有:“雍正窑极精之脱胎瓷画。有四绝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盆娥细。睫有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雍正器物多书“雍正年制”蓝料双方框宋椠体款。

乾隆 乾隆瓷胎画珐琅造型丰富多样,有碗、高足杯、碟、盘、梅瓶、方瓶、葫芦瓶、交泰瓶、胆瓶、观音瓶、双耳瓶、蒜头瓶、玉壶春瓶、橄榄式瓶、茶壶、罐、花插、长方盒等。乾隆瓷胎画珐琅器形小巧而精致,多系文房雅玩。陈设类器物增多,多为花瓶,华贵多样,崇尚奇巧,数量超过康雍时期。

乾隆瓷胎画珐琅器均是胎白釉细之瓷。琢器类的内壁和外底施松石绿釉,釉质莹泽滋润,同时期的粉彩琢器也施松石绿釉,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它是仿铜胎画珐琅器内外底施釉的做法。

乾隆珐琅彩瓷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承袭雍正后期的绘画风格,诗、书、画与印结合一体,装饰纹样更为丰富多彩,新增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楼阁,画中的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的绘画运用了中国绘画的界画法,描绘得精确工整;衬以山水人物,并且诗画相配,显得庄重典雅。另一类是带西洋风格的纹饰,绘西洋人物及风景等,西洋绘画技法用于珐琅彩瓷画上,纹饰与施彩技法等方面展现出“西学东渐”之风之盛。

乾隆珐琅彩花鸟纹瓶(图五),器形隽秀,纹饰精细,融诗、书、画与印结合一体的艺术风格清新典雅,有雍正后期瓷胎画珐琅的遗风。

乾隆珐琅彩西洋人物纹瓶(图六),器形小巧精美,绘画风格技法稚嫩,色彩鲜艳华丽,西洋艺术风格十分浓厚。

乾隆时期瓷胎、铜胎、玻璃胎画珐琅器纯粹西洋式画风,纹饰纤巧繁缛,西洋教士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事,如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璋之流。寂园叟《陶雅》记有:“有以本国瓷皿摹仿洋瓷花彩者,是曰洋彩,画笔均以西洋界算(透视)法行之,尤以开光中绘泰西妇孺为至精之品。……贡品绘碧瞳卷发之人,精妙无匹,西商争购,值亦奇巨也。”唐英亲自督造御窑厂,在画珐琅烧制上,突破传统造型与纹饰,取西洋工艺之美,创出融合中西特色的瓷器。郭葆昌评论乾隆瓷胎画珐琅有:“……至唐英督造之时,此类彩器,益加精进,沿用其法而加以运化,变板滞为生动,更参与我国赭墨等色,补所不足,彩色衬托,益觉鲜明,英卒后遂成绝响矣。”

从艺术风格上,雍正画珐琅瓷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器则以色浓艳丽为特征。其制作刻意求精,极尽装饰之能事,彰显出乾隆的堆砌繁缛和堆金戴银为特色的奢靡之风。

乾隆时期出现的一种新装饰工艺——“轧道工艺”,又称为“锦上添花”,轧道工艺应是受到江宁云锦花纹的影响,这种纹样不同于雍正时期白地绘制的艺术风格,而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锦中有花,花中有锦”。它运用多种彩釉及装饰图案,绘制工整,富有立体感,展现出对釉彩颜料运用及绘制技艺的娴熟和高超。锦地开光或锦地风格是乾隆一朝瓷胎画珐琅风格之一。

乾隆瓷胎画珐琅款式多样,有蓝料“乾隆年制”四字宋体款外围以双方框,是乾隆朝瓷胎画珐琅的主要款识,款识书于白釉地和色釉地两种,以白地为多。色地多为松石绿釉地。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乾隆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瓶尊类等琢器较多,品种丰富,有珐琅彩、粉彩、斗彩、青花及颜色釉等。陈设品瓶尊类器的大量出现,是明清尤其清代十八世纪社会文化及艺术生活的表现。明高濂曾论及适合不同场所插花的花瓶种类及瓶式。瓶尊类等琢器的成型、制作、填彩、烧制难度等高于碗盘类等圆器,故琢器较圆器珍贵。寂园叟《陶雅》有:“一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之称。清宫瓷胎画珐琅中的瓶多为“瓶宜短小”,是“文房赏玩”思想的体现。

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口瓶(图七、图八 ),高18.6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5.3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原为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也藏有相同的器物(《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图34)。

器蒜头形口,长颈,硕腹,圈足。通体以凤尾纹为地,以珐瑯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有红、黄、蓝、白彩等。外底松石绿釉,上蓝料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此器玲珑秀美的造型,洁白莹润的胎釉,繁缛精致的纹饰,斑斓绚丽的釉彩,制作技艺精湛,可谓巧夺天工之作。

上一篇:采煤岗位责任制下一篇:2016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