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网站设计(10篇)
1.教学网站设计 篇一
一、特点分析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光中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深思熟虑,我决定把《燕子》一课的教学,在美上下功夫,让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从而感悟到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二、设计理念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运用的学习过程,运用读中研,研中悟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大家就知道它是什么鸟了。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
2、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进行范读指导。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
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6、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并力求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学习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教后记录
教学总结
2.教学网站设计 篇二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3.教学网站设计 篇三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具体的编程及上机操作时,往往出现无从下手、错误百出、不会调试等情况。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认为程序设计课程十分深奥、可望而不可及,最终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的思想,即使学习完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思路也非常狭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项目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能有效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項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情境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接近的情境,即项目的选取,是项目学习法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选项目时可以先选简单和典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然后再选有一定难度的,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数组时,笔者选取的学生成绩处理项目中,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这样贴近实际,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满足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笔者选择成绩输入这个小项目,示范用数组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成绩输入这个示范项目,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项目
小组通过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绩的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划分好的小项目分配给各小组。
5.协作学习
各小组开展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调试运行,完成项目。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时,每组人数应适中,在组员的个性、能力方面应采取互补方式搭配好,设立各小组项目经理,协调组内成员分工,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6.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实现预定功能;程序的优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如何。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运作难度较传统教学模式增大,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对项目的选取要求高,既要简单、典型又要有一定难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4.《四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1个生字中,“说”“是”读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字的字形要让学生自主识记,整体感知,注意形义的联系。教师可通过当堂板书,让学生动态整体感知。2.写字
“∟”“乚”是要掌握的两个新笔画。教师可以用一根软铜丝(或电线)先拉直,然后分别折出"∟”和“乚”两种笔画,让学生清楚它们都是一笔写成。写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乚”两种笔画的转折的角度,运笔用力的大小。
(三)朗读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握好朗读基调。要把描写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句子作为重点进行指导,读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如“草芽尖尖”,“尖尖”要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荷叶圆圆”,“圆圆”声音微微上扬;“雪人大肚子一挺”,“一挺”要重读,表现出雪人顽皮的样子。教师可通过范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儿歌描述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词句
1.“穗”,可结合图,让学生感知,告诉学生“穗”是谷类植物簇生在一起的花或果实。然后让学生举例:稻穗、谷穗、麦穗。
2.这首儿歌的四个小节,结构、句式相同,在内容的理解上,可抓住第一节(只有一句话),引导学生读懂草芽是春天有特征的事物,所以他说自己是春天。联系生活实际,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让学生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其他三小节可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自己读懂内容。
3.“——是——”这样的句式在儿歌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对有关的语句理解与朗读后,抽象出这样的句式,再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五)实践活动
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开一个“诵四季”展示会,学生可以用诗歌、歌舞歌颂四季,也可用绘画表现某个季节的美。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一)谈话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2)看图认识“草芽”。
(3)提问: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4)指导朗读。2.自学交流
(1)按学习第一句的步骤和方法自学二、三、四句。(2)小组交流讨论。再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四)指导有感情朗读(五)说说画画
5.教学网站设计 篇五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三段。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
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
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②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
小组交流。
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
抓“置之度外”
①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朗读。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
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
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 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 英勇抵抗 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 精神永存
6.《学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 人 专心致志
弗若
另一人 思--射鸿鹄
7.教学网站设计 篇七
一、目标优化, 唤醒思维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节课的整体思路, 而有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就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深刻理解相应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今后发展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例如初一“合并同类项”教学时, 可以用“同类归并”的朴素思想导入。教学目标主要是两个: (1) 理解怎样的两个单项式叫做同类项, 在一个多项式中会辨认, 并做记号; (2) 学会合并同类项, 合并时, 不要把系数1或-1当做0, 不要忽视系数的符号。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教学时, 应先指导学生根据对各单项式特点的观察, 概括出同类项的特征, 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 后根据概念进行辨认, 在具体操作时督促学生规范书写, 为以后形成概括和运算能力打好基础。只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思路清晰, 教学才能明确方向, 有的放矢。
二、活动优化, 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思维的源泉。数学课堂中通过精心设计一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展开讨论, 从中提炼思想方法,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套递进的课内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而有效的学习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 能帮助学生揭示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而内化成经验。
下面以一节初三复习课“回味不等式”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 比“大”比“小”
问题:在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的权力大小如何用不等式表示?用生活中的不等式引入, 体味不等式无处不在。
(二) 对“号”入“座”
让学生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请四名学生上台写四个方程, 让学生用不等号自由改号将方程改成不等式, 并求出解。再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解不等式求解易犯的错误。学生兴致勃勃地经历了从“等”到“不等”的变化过程, 体验方程与不等式解法上的不同, 品味符号的意义。
(三) 我“形”我“数”
让学生在四个不等式中选择两个合成不等式组, 并求解。让学生自己编题, 给予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完成解答, 记住老师归纳的我“形”我“数”, 体验“眼中有形, 心中有数”, 品味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四) 特别的你特别对待
已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反求不等式组中字母系数的范围, 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小组讨论, 派代表发言后, 教师总结:“在解决不等式 (组) 的特殊解时, 就好比家里来了客人, 一定要特殊对待, 把我们所学得的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能用上的都用上, 可不能亏待了客人哟!”这样, 以幽默又概括性的语言总结解题要领, 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这节课的特点是教师用生活的语言“品”数学, 让数学好玩又有味, 学生的参与水平也很高。
三、情感优化, 放飞思维
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尝试更多地关注他们, 激励他们认真地学、主动地问、积极地思考。
下面以初一“认识事件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师生情感交流的问题。
整节课一直在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中有序进行的, 在选择性完成课本练习后, 离下课还有20分钟左右, 教师讲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故事:小女孩珍妮在圣诞节夜晚紧握最后的4美分想给妈妈请个医生, 可钱实在是太少了, 这时候, 圣诞老人拿着两个转盘过来让珍妮用爱心赢取圣诞礼物, 到底让珍妮选哪个转盘呢, 请你来帮帮珍妮。这是源自《读者》的一个真实故事, 而转盘是上课的教师为这课精心设计的。在精致优美的Flash画面和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声中把小女孩珍妮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个爱的转盘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经历了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活动一:猜想
很多学生一看左边转盘四格有三格都是罚, 而右边转盘四格有三格都是奖, 似乎右边转盘赢的机会较大, 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右边转盘。
学生活动二:实验
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结果, 而是选两个学生上台当场试玩。两位学生在其他同学的提醒下才意识到刚才没注意游戏规则 (转盘停止后, 找到指针所指数字, 从这一格开始计数, 顺时针数到与该数相同个数的位置, 按照外圈标示是否获奖, 若指针停在线上则重玩) 。试玩之后学生发现, 是否有游戏规则, 结果居然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此时教师发给每4人学习小组一个转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记录并作出判断应选哪个转盘。学生兴趣盎然。
学生活动三:归纳
5分钟后, 大多数组得出了结论:选择左边转盘每次都是奖5美分, 而右边转盘每次都是罚1美分。此时大家都为揭开了两个转盘的巧妙伪装而得意, 同时也对这个结果感到诧异。
学生活动四: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常转盘游戏的结果应该是不确定事件, 为什么这两个转盘实验结果只有一个, 即这个事件成为了必然事件?”学生就很想知道原因, 就四人一小组研究起来。在一段时间后, 一学生在小组推荐下站起来发言:“转盘有4格, 而每个转盘上的数除以4的余数正好是0, 1, 2, 3。根据游戏规则和排列规律, 左边指针无论停在那一格, 左边最终结果均为奖5美分, 而右边最终结果均为罚1美分。”转盘的所有秘密被她言简意赅地揭开了。
学生活动五:体验
教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珍妮在转盘游戏中赢取了足够多的给妈妈治病的钱, 其实转盘还藏有更大的秘密呢。”多媒体演示左边转盘的四个数字5, 12, 15, 22刚好对应编好号码的26个英文字母中的E, L, O, V, 并组成LOVE (爱) 这个字母。珍妮在圣诞老人的帮助下用“爱” (love) 赢取了一切。此时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数学的奇、巧、美也悄然体现。
8.教学网站设计 篇八
【关键词】 网站设计 网页制作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
现今时代网络飞速发展,民众依附于网络服务,制作、访问各类网站,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能购天下物,能办太多事了,宅男宅女这些流行词语已经很普遍,大家是依靠什么呢?当然是网站,有市场自然就需要大量优秀的网站设计者,于是各大院校各个培训机构迅速开展网页网站设计课,然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现今时代的所需成效。因此,通过相关教学经验和同仁们的探讨,对《网站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做个研究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目标注重软件的使用方法上和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对工具软件的使用很熟练,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面对自己动手规划一个网站进而完成各个页面,就不能很好的对网页设计、网站设计的整体进行把握和操作了,对此,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重技术重实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改变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课堂和实操课堂的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课堂在安排学生实操上做得很不到位,一周4节课或者6节课,有2节课在多媒体室,老师讲解理论,演示实操,学生坐着看、听,后几节课隔天上,学生到了机房开始实操时,已经不知道南北东西了,老师就得重复前两节课的实操内容,学生再做,这不但浪费时间,让学生对之前讲的理论知识也脱节了,现在我们4节或者6节都在机房上,讲理论不怕讲不完,不必像以前那样在时间有限的理论课堂上满堂灌,并且能及时的把理论与实操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理论的同时看到实操效果,然后马上在电脑上操作,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随着课堂的更改,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改进,理论讲解+案例演示+项目驱动+验收成品。在某个章节开始前,先讲一点本章节整体概念和基础理论以及学习方法的把握,再细化成各个小项目,用成品网站先展示效果,让学生先有心动的感觉,再进行案例讲解和演示,这时学生已经蠢蠢欲试了,再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下去学生实操,最后把学生的成品收上来检查、点评、修改提高。
以上只是具体到某堂课上的教学方法介绍,从本学科整个学期来讲,还有个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在“考核方法的改革”中有详细的介绍,依据考核方法的改革,在总体教学方法的把握上有更大的进步。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本门课程上改进教学内容:在以往的网站设计自身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注重软件的使用,忽视了学生对整体网站网页的实操能力,导致操作软件熟练,但是很难出个像样的作品。对此,我们找了大量的丰富的网站实例,在每个知识技能上,我们都安排有不同风格类型的网站成品和素材,以供学生临摹,鉴赏学习。
从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上改进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多媒体+机房的课堂安排下,重复讲解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想去涉及一下其他科目的讲解都难以实现心愿,有的班级如电商班学做网站flash没开课,有的班级会声会影没开课,老师让学生去找素材处理图片,一些网页美工的工作,学生不会,老师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如今全在机房,有时间有条件根据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在网站学习的过程中会需要处理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素材,网站色彩的搭配,等等其它课程涉及到的技能点,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本课程以外的知识点教学,比如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节课两节课进行flash动画设计的教学,在处理图片上安排两节课进行图像处理,声音、视频剪辑、色彩学等等,网页编程语言的教学也是必须要引导发散的,虽然现在软件的可视化编辑功能强大,但是还是要懂得网页的本质—代码的实现。诸如此类知识点,如果某些班级没有开相应的前续课程,我们可以通过这两节或四节课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做个方向的引导和基本知识操作的指导,让同学们课堂外下来有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过去的考核方式是期末纸质化的理论考试试题,两个小时完成。这并不能综合测试学生一学期所学技能,这与本门课程培养实操能力的要求相左,我们将提出改革考核的新思路。
改革思路:
在实践中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老师都感觉置身公司中,引用项目实施管理的思路,根据教学进度的进展情况,教师可把本课程整体的教学方案当成一个大的项目进行管理,总体规划,各个环节可当成小项目,又有各个小任务,而教师就是这个大项目的项目经理,学生三人一组完成网站,各自分工协调工作,最后的考核方式则用项目检测方式,由上交的网站作品作为项目产品验收。
具体实施方案:(以下除了第4步是课堂课外都做,前三步大多时间都是在课外学生下来自己去实施,课堂上间歇指导下。)
(一)在学期第8周开始,一周时间内项目启动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根据三个同学的兴趣爱好,定好网站类型及网站主题,把主题和学生名单(项目成员)做成一个WORD文档上交给老师(项目经理)。
(二)在学期第9周开始,两周时间内项目规划过程,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的行动方案,做好网站策划书上交。
网站策划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包括了解客户需求,客户评估、网站功能设计、网站结构规划、页面设计、内容编辑,撰写“网站功能需求分析报告”,提供网站系统硬件、软件配置方案,整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字资料等,网站策划是指在网站建设前对市场进行分析、确定网站的目的和功能,并根据需要对网站建设中的技术、内容、费用、测试、维护等做出 规划。网站规划对网站建设起到计划和指导的作用,对网站的内容和维护起到定位作用。 网站策划书应该尽可能涵盖网站规划中的各个方面,网站规划书的写作要科学、认真、实事求是。三个同学可以经常进行角色转换,集思广益,比如:在了解客户需求、客户评估时,可以轮流让某同学扮演客户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和要求。
(三)在学期第11周开始,三周时间内项目执行过程,整合各组人员及素材、人才资源,开始建站点做网站。
(四)在学期第14周开始,两次课时间内项目监控过程,要求定期监控进展,识别各组网站策划的偏差,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网站或阶段目标达成。
比如布局网页时的分辨率,在第(2)步时给出了两个常用的:800*600和1024*768,但是很多同学容易着眼局部,忘了整体布局,做网页布局时习惯依着自己电脑的屏幕分辩率做,甚至随意拖放表格和层的大小、位置,导致整个站点总体风格不统一,给人一种散乱的感觉,及时指出来及时修正。比如有的同学没有用模板,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后面的网站修改和维护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和返工耗时。还有网站色彩搭配上等等问题。这时用两次课堂时间来解决此问题。
(五)在学期第16周开始,三周时间内项目收尾过程,检测、修改、验收,上传作品到学生自己申请的域名空间中。
五、结语
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新教学方法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实操能力,今后的教学,我们还会进一步依据学生的实情、社会的现状,进行优化改革,努力使本门课程更加的实用、合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芮文艳《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改革的实施
[2]杨森,刘潇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3]殷兆燕,崔毓娟《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9.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篇九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相互关系;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判断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掌握一般文字命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比较复杂图形、题目的推理证明。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腰、底边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第三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这两个性质证明如下:
在△ABC中,AB=AC,如图所示.
作底边BC的高AD,则有
∴ Rt△ABD≌Rt△ACD.
∴ ∠B=∠C,∠1=∠2.BD=CD.
于是性质
1、性质2均得证.
3、说明:
(1)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用符号表示为:∵AB=AC,∴∠B=∠C;
②性质1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重要(主要)性质,也是今后我们证明角相等的又一个重要依据.
(2)①性质2实质包含三条性质,符号表示为:∵ AB=AC,AD⊥BC,∠1=∠2,∴ BD=CD;
或∵ AB=AC,BD=CD,∠l=∠2,∴ AD⊥BC.
②性质2的用途更为广泛,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
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定理内容及证明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所示.
证明:在△ABC中,∠B=∠C,作AD⊥BC于D.则
所以△ABD≌△ACD(AAS).
所以,AB=AC.
2、注意:
①本定理的符号表示为:在△ABC中,∵∠B=∠C,∴AB=AC.
②本定理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同时也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
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 知识点四: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如图所示.
2、注意:
①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知识点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2、理由如下:如上图所示,由AB=AC可得∠B=∠C,同样可得∠A=∠C,所以∠A=∠B=∠C.
而∠A+∠B+∠C=180°.则有∠A=∠B=∠C=60°.
注意:这条性质只有等边三角形具有.
知识点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如下:
(1)如下图所示,若∠A=∠B=∠C,可由∠A=∠B得,AC=BC;由∠A=∠C得,AB=BC.所以AB=AC=BC.
于是判定(1)成立.
(2)如上图所示,在△ABC中,AB=AC,若∠A=60°,则有∠B=∠C=60°,于是∠A=∠B=∠C.
由判定(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若∠B=60°,则∠B=∠C=60°,于是∠A=60°,∠A=∠B=∠C.
由判定(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判定(2)成立.
知识点七: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1、定理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证明:如图所示,∠ACB=90°,∠A=30°.延长BC至垂直平分
使,则有AC,故,.又可得∠B=60°.于是△是等边三角形,故
所以.即定理成立.
三、规律方法指导
1.等腰(边)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质,有时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边)三角形,可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适当添加辅助线,使之构成等腰(边)三角形,然后利用其定义和有关性质,快捷地证出结论。
2.常用的辅助线有:(1)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中线。(2)在三角形的中线问题上,我们常将中线延长一倍,这样添辅助线有助于我们解决有关中线的问题。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探究型题目
1.如图1,在直角△ABC中,∠ACB=90°,∠CAB=30°,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把△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有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处标明度数)
思路点拨: 在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本题应从角度入手进行考虑。下面提供四种分割方法供大家参考。
解析:
总结升华:对图形进行分割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类新题型,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本类题目的答案有时不唯一。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3,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E是AD上的一点,EB=EC,∠1=∠2,求证:AD⊥BC。
请你先阅读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在△AEB和△AEC中,所以△ABE≌△AEC(第一步),所以AB=AC,∠3=∠4(第二步),所以AD⊥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写出每一步的推理依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关键错在哪一步,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答案】第一步错误。因为在△ABE和△AEC中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它们全等。
正确的证明过程是:
因为EB=EC,所以∠EBD=∠ECD,所以∠EBD+∠1=∠ECD+∠2,即:∠ABC=∠ACB,所以AB=AC。
在△AEB和△AEC中,所以△ABE≌△AEC,所以∠3=∠4,所以AD⊥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变式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在图4中,点M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N是线段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
(1)请猜一猜:图4中∠BQM等于多少度?
(2)若M、N两点分别在线段BC、CA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下不变,如图5所示,(1)中的结论是否仍
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题通常猜想、测量或证明等方法不难发现∠BQM=60°,而且这一结论在图形发生变化后仍然成立。(2)题的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AC,∠BAC=∠ACB=60°,所以∠ACM=∠BAN。
在△ACM和△BAN中,所以ΔACM≌ΔBAN,所以∠M=∠N,所以∠BQM=∠N+∠QAN=∠M+∠CAM=∠ACB=60°。
类型二:与度数有关的计算
2.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
思路点拨: 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欲找出∠2与∠B之间有什么关系,变成△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
解析:∵AB=AC
∴∠B =∠C
∵AB=BD
∴∠2=∠3
∵∠2=∠1+∠C
∴ ∠2=∠1+∠B
∵∠2+∠3+∠B=180°
∴∠B=180°-2∠2
∴∠2=∠1+180°-2∠2
∴3∠2=∠1+180°
∵∠1=30°
∴∠2=70°
总结升华: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且BE=BA,CD=CA,若∠BAC=122°,求∠DAE的度数。
【答案】∵BE=BA
∴∠2=∠BAE
∵CD=CA
∴∠1=∠CAD
∵∠1+∠CAD+∠C=180°
∴∠1=
∵∠2+∠BAE+∠B=180°
∴∠2=
∴∠1+∠2=∵∠B+∠C=180°-∠BAC
∴∠1+∠2=
∵∠DAE=180°-(∠1+∠2)
∴∠DAE=90°-=90°-61°=29°。
【变式2】在△ABC中,AB=AC,D在BC上,E在AC上,且AD=AE,∠BAD=30°,求∠EDC的度数。
【答案】∵ AB=AC,AD=AE
∴∠B=∠C,∠ADE=∠AED
∵∠ADE+∠EDC=∠ADC=∠B+∠BAD
∴∠AED+∠EDC=∠C+∠BAD
∵∠AED=∠C+∠EDC
∴∠C+2∠EDC=∠C+∠BAD
∴∠EDC=∠BAD=15°。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3.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思路点拨: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析:(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总结升华: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举一反三:
【变式1】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答案】(1)当底角是顶角的4倍时,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4x,∴ 4x+4x+x=180°,∴ x=20°,∴ 4x=80°,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80°,80°。
(2)当顶角是底角的4倍时,设底角为x,则顶角为4x,∴ x+x+4x=180°,∴ x=30°,∴ 4x=120°,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30°,12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80°,80°或30°,30°,120°。
【变式2】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答案】设AB=AC,BD⊥AC;
(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如右图,∵∠DBC=25°,∴∠C=90°-∠DBC=90°-25°=65°,∴ ∠ABC=∠C=65°,∠A=180°-2×65°=50°。
图1
(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0时,①如图2,高在△ABC内部时,当∠ABD=25°时,∠A=90°-∠ABD=65°,∴ ∠C=∠ABC=(180°-∠A)÷2=57.5°;
②如图3,高在△ABC外部时,∠ABD=25°,图2
∴ ∠BAD=90°-∠ABD=90°-25°=65°,∴ ∠BAC=180°-65°=115°,∴∠ABC=∠C=(180°-115°)÷2=32.5°
故三角形各内角为:65°,65°,50°或
65°,57.5°,57.5°或115°,32.5°,32.5°。
图3
【变式3】由腰的垂直平分线所引起的分类讨论
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底角B的度数。
分析:题目中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
相交有两种情形;
解:(1)如图,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边交于点D,∠ADE=40°,则∠A=900-∠ADE=50°,∵AB=AC,∴∠B=(180°-50°)÷2=65°。
(2)如图,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的反向
延长线交于点D,∠ADE=40°,则∠DAE=50°
∴∠BAC=130°,∵AB=AC,∴∠B=(180°-130°)÷2=25°,故∠B的大小为65°或25°。【变式4】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求腰长。
【答案】如图,∵BD为AC边上的中线,∴AD=CD,(1)当(AB+AD)-(BC+CD)=3时,则AB-BC=3,∵BC=5 ∴AB=BC+3=8;
(2)当(BC+CD)-(AB+AD)=3时,则BC-AB=3,∵BC=5 ∴AB=BC-3=2;
但是当AB=2时,三边长为2,2,5;
而2+2<5,不合题意,舍去;
故腰长为8。
类型四:证明题
4.已知:如图,∠ABC,∠ACB的平分线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
求证:BD+EC=DE。
思路点拨: 因为DE=DF+FE,即结论为BD+EC=DF+FE,分别证明BD=DF,CE=FE即可,于是运用“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易证结论成立。
解析:∵DE∥BC,∴∠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F平分∠ABC
∴∠1=∠2
∴∠1=∠3
∴DB=DF(等角对等边)
同理:EF=CE,∴BD+EC=DF+EF
即BD+EC=DE。
总结升华:在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线段相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E于O。
求证:(1)∠AOB=120°;
(2)CM=CN;
(3)MN∥AB。【答案】(1)∵∠ACE=∠ACD+∠DCE
∠BCD=∠BCE+∠DCE
且∠ACD=∠BCE=60°
∴∠ACE=∠BCD
在△ACE和△BCD中
∴△ACE≌△DCB(SAS)
∴∠3=∠2
∵∠1+∠3=60°,∴∠1+∠2=60°
∴∠AOB=∠1+∠ADC+∠2=60°+60°=120°(2)∵∠ACD=∠BCE=60°
∴∠MCN=60°
在△CMA和△CND中
∴△CMA≌△CND(ASA)
∴CM=CN
(3)∵CM=CN且∠MCN=60°
∴△CMN是等边三角形
∴∠NMC=60°
又∵∠DCA=60°
∴∠NMC=∠DCA
∴MN∥AB
【变式2】已知,在△ABC中,∠ACB=90°,CD,CE三等分∠ACB,CD⊥AB(如图所示)。
求证:(1)AB=2BC;
(2)CE=AE=EB。【答案】(1)∵CE、CD三等分∠ACB
∴∠1=∠2=∠3=30°
又∵CD⊥AB,∴∠B=60°,∠A=30°
在Rt△ABC中,∠A=30°,∴AB=2BC
(2)∵∠A=∠1=30°
∴CE=EA
又∵∠B=∠BCE=60°
∴△BCE是等边三角形,∴EC=EB
∴CE=EA=EB 学习成果测评 基础达标:
一、填空:
1、等腰三角形的的两边长为2cm和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2、等腰三角形的的两边长为3cm和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顶角为_____。
4、在△ABC中,AC=BC,且∠B=∠C,则△ABC是____________三角形。
5、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垂直于斜边,则它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
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图1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在以①30°,120°;②25°,75°;③38°,52°;④55°,70°;⑤42°,96°;⑥28°,62°;⑦56°,68°;⑧45°,45°;⑨60°,60°为两内角可以构成的三角形中,有等腰三角
形()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具有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断它们全等的是()
A.顶角、一腰对应相等
B.底边、一腰对应相等
C.两腰对应相等
D.一底角、底边对应相等
三、解答题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且其各边长均为整数,求各边长。
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求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8cm和10cm的两部分,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
4、如图2所示,△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图2
求证:AE=CD。
5、如图3所示,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点E、F,且BF=CE。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图
36、“有两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对与否,甲、乙、丙三位同学给出了如下论断:
甲:正确。因为若两边都是直角边,则用(SAS)全等识别法就可以证它们全等。
乙:正确。因为若其中一边是直角边,另一边是斜边,则可用(HL)定理证全等。
丙:不正确。若一个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与另一三角形斜边相等,较短的直角边与另一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相等,则显而易见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请你就这三个同学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
7、如图所示,是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B=BC=AC,CD=CE=DE,A、B、C、D、E、F、G为“公共汽车”停靠点,“甲公共汽车”从A站出发,按照A、H、G、D、E、C、F的顺序到达F站,“乙公共汽车”从B站出发,沿B、F、H、E、D、C、G的顺序到达G站。如果甲、乙分别同时从A、B站出发,在各站耽误的时间相同,两车速度也一样,试问哪一辆公共汽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
1。12(2cm不能为腰长,只能为底边长(2+2<5),所以周长为2+5+5=12(cm)。)
2。13或11(3cm既能为腰长,又能为底边长(5+5>3、3+3>5),∴周长为3+5+5=13(cm)或3+3+5=11(cm)。)
3。50°或13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可能是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因此要分类讨论。)
4。等边
5。45°;45°
点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6。80°,20°或50°,50°
点拨:80°是锐角,即可以是顶角,也可以是底角。
二、选择题
1.D
点拨: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
360°×
=90°,360°×=135°,135°,∴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B 3.D
点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排除②③⑥。4.C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三角形全等识别法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A(SAS),B(SSS),D(ASA)。
三、解答题
1、设其腰长为x,则底边长为(12-2x),由题意得:
解得3<x<6 ∵x为整数
∴x=4或5 ∴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4、4或5、5、2。
2、(1)分两种情况:
①若已知的角为顶角,则另外两个角均为底角,设其度数为x,则2x+50=180,解得:x=65;
②若已知的角为底角,可设顶角为y,则50×2+y=180, 解得:y=80
综上所述:另两个角分别为65°、65°或50°、80°。
注意该题的变式:题中有可能把问题变成要求顶角的度数,也要注意分类讨论。
(2)分两种情况:
①若已知的角为顶角的外角,则顶角=180°-100°=80°;
②若已知的角为底角的外角,则底角=180°-100°=80°,所以顶角=180°-80°×2=20°。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80°或20°。
3、解:设腰长为xcm,底边长为ycm,则:
或解得或
∵,∴以上两解均合乎题意。
∴该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cm、cm、cm或cm、cm、cm。
4.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C=60°
∵△BDE是等边三角形
∴BE=BD,∠DBC=60°
由(SAS)全等识别法可知△ABE≌△CBD,∴AE=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5.解:△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DF⊥AB,DE⊥AC
∴∠BFD=∠CED=90°
∵D是BC边上的中点,∴BD=CD
又∵BF=CE,由(HL)全等识别法可知△BFD≌△CED。
∴∠B=∠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6.解:甲、乙两同学的回答都是片面的。他们都想当然地理解成两边是对应的。
恰恰原命题中丢掉了“对应”二字,丙同学的论断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二字。
点拨:本题恰又是一个易错题,甲、乙两同学的错误常出现在日常学习中,需引起注意。
7.答:同时到达。理由如下:
∵AB=BC=AC,CD=CE=DE
∴△ABC和△ECD都是正三角形
∴∠ACB=∠ECD=60°
∴∠ACE=60°
∴∠BCE=∠ACD=120°
∴△BCE≌△ACD(SAS)
∴BE=AD。∠CBE=∠CAD
在△BCF与△ACG中,∠CBF=∠CAG
BC=AC,∠BCA=∠ACE=60°
∴△BCF≌△ACG(ASA)
∴CF=CG
又甲公共汽车的路程和为AD+DE+EC+CF
乙公共汽车的路程和为BE+ED+DC+CG,∴两车同时到达指定站。
能力提升:
1.已知C、D两点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且∠ACB=50°,∠ADB=80°,求∠CAD的度数。
2.如图,已知△ABC中,BC>AB>AC,∠ACB=40°,如果D、E是直线
AB上的两点,且AD=AC,BE=BC,求∠DCE的度数。
3.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结论:”。,可得
(1)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16
(2)若不用上述信息,你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猜想结论吗?
答案与解析:
1.(1)如图,当C、D两点在线段AB的同侧时,∵C、D两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CA=CB,△CAB是等腰三角形,又CE⊥AB,∴CE是∠ACB的角平分线,∴∠ACE=∠BCE,而∠ACB=50°,∴∠ACE=25°,同理可得∠ADE=40°,∴∠CAD=∠ADE-∠ACE=40°-25°=15°。
(2)如图,当C、D两点在线段AB的两侧时,同(1)的方法可得∠ACE=25°,∠ADE=40°,于是∠CAD=180°-(∠ADE+∠ACE)
=180°-(40°+25°)=180°-65°=115°。
故∠CAD的度数为15°或115°。
2.(1)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都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图
1图2
∵BE=BC,∴∠BEC=(180°-∠ABC)÷2,∵AD=AC,∴∠ADC=(180°-∠DAC)÷2=∠BAC÷2,∵∠DCE=∠BEC-∠ADC,∴∠DCE=(180°-∠ABC)÷2-∠BAC÷2=(180°-∠ABC-∠BAC)÷2
=∠ACB÷2=40°÷2=20°。
(2)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点D在D’的位置,E在E’的位置时,如图2,=∠ACB÷2=20°。
与(1)类似地也可以求得
(3)当点D、E在点A的两侧,且E点在E’的位置时,如图3,图图4
∵BE’=BC,∴
∵AD=AC,∴∠ADC=(180°-∠DAC)÷2=∠BAC÷2,又∵
∴,=180°-(180°-∠ACB)÷2,=90°+∠ACB÷2=90°+40°÷2=110°。(4)当点D、E在点A的两侧,且点D在D’的位置时,如图4,∵AD’=AC,∴
∵BE=BC,∴∠BEC=(180°-∠ABC)÷2,∴
=180°-〔(180°-∠ABC)÷2+(180°-∠BAC)÷2〕
=(∠BAC+∠ABC)÷2=(180°-∠ACB)÷2
=(180°-40°)÷2=70°,故∠DCE的度数为20°或110°或70°。,3.(1)如图(2),当P在△ABC内时,结论
仍成立,过P作NQ∥BC分别交AB、AC、AM于N、Q、K。
依题意,有
∴
当P在△ABC外时,结论
(2)如图(3),连接PA、PB、PC,易知KM=PF=
不成立,它们的关系是
10.教学网站设计 篇十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导语: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导语: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导语: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导语: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导语: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学生交流。
导语: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教学网站设计】推荐阅读:
网站设计教学设计11-29
历史教学常用网站介绍06-08
如何建立个人生物教学网站07-12
免费:英语四级教学视频网站推荐09-03
网站建设网站关键词目录06-10
如何撰写网站策划方案与网站运营方案07-07
网站需求调查表和网站需求分析报告09-20
网站推广:撰写网站文章的经验心得篇10-13
网站数据分析篇之网站导航分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