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风俗文化礼仪(精选4篇)
1.摩洛哥的风俗文化礼仪 篇一
One of Morocco’s most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s, Chefchaouen is most known for its bluerinsed buildings and alleys, an old tradition leftover from the city’s Jewish population.
Chefchaouen was founded by Moorish exiles from Spain, in 1471, as a small fortress to fend off the attacks of invading Portuguese force in northern Morocco. After the Spanish Reconquista,the small mountain town became one of the largest Moriscos and Jews refuge sites, and during their stay they managed to leave their mark on it, one that makes the modern city so special.
The name Chefchaouen comes from“chauen”, which is Spanish for horns, and refers to the shape of the two mountains overlooking the settlement. But it’s not its strange name, the beautiful and unique handicrafts sold by local craftsman, or the delicious goat cheese that attracts the majority of tourists to Chefchaouen; it’s the blue-painted houses and buildings of the city, a tradition inherited from the former Jewish inhabitants, who considered blue to symbolize the sky and heaven.
While the Jewish population of Chefchoauen isn’t as numerous as it once was, practically everyone in the city still follows this old tradition and frequently renew the paint job on their homes.
参考译文: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最著名的是它涂刷成蓝色的建筑和大街小巷。这是这个城市的犹太人保留下来的一个传统。
舍夫沙万是由自西班牙流亡而来的摩尔人于1471年所建,作为抵挡葡萄牙军队在摩洛哥北部入侵的一个小要塞。在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后,这个小山城成为了最大的莫里斯科人和犹太人避难点之一。在停留期间,他们设法在此留下他们的印记,而此印记使得这个现代城市是如此特别。
舍夫沙万这个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chauen”,意思是“喇叭”,指的是俯瞰这块拓居地的两座山的形状。然而吸引大多数游客来舍夫沙万的原因不是它奇怪的名字、当地手艺人做的美丽且独特的手工艺品,抑或美味的山羊奶酪,而是城市中刷成蓝色的房子和其他建筑。这是从以前的犹太居民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个传统,他们认为蓝色象征着天空和天堂。
2.摩洛哥的诱惑 篇二
这里的生活费用只相当于法国的30%,房租对法国人来说也相当低廉。迁居来的外国人可享受多项赋税优惠,运来的个人用品、家具全部免税,养老金可享受80%的所得税减免。不仅如此,居住在这里的法国人还可以免交法国的普遍化社会捐金、社会债务偿还金、资产增值税以及巨富税。
摩洛哥自身也在想尽办法接待法国侨民,给他们提供特别的居住小区。比如阿加迪尔附近的迪亚尔-沙姆西侨民区,一下子就卖完240间独立房,价格都在99000欧元和159000欧元之间。马拉喀什和罗亚尔帕姆特别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和263座别墅(售价在75万到400万欧元之间),主要针对高收入的客户群。另外,正在兴建的皮埃尔休假环保区专门有一个老年疗养区。
由于退休法国人前来安家的趋势多年不减,所以,摩洛哥政府可以放心大胆地“大兴土木”。今年北非地区因为“阿拉伯之春”局势动荡,但摩洛哥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政局仍然稳定。
罗杰·德罗尔梅退休前是一个海运公司的负责人,他在摩洛哥有个带内庭花园的传统特色居所。房子位于马拉喀什老区的中心地带,是他10年前从一个法国老太太手里买过来的,花了25万欧元,然后自己又做了些整修。罗杰说:“我每年在这里住6个月,一般是从11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底,可以说是巴黎的冬天使我决定在这里安个家的。这里冬天确实温暖,圣诞节的时候白天还有23、24度。我不仅可以在这里玩喜欢的高尔夫球,还可以打马球。”
从经济方面看,罗杰认为这里生活费用低,还享受所得税减免,这些政策他都很满意。另外,他在巴黎的时候,或在其他地方旅游的时候,还可以把空出的房子租给别人。
3.十九世纪后期摩洛哥改革初探 篇三
当以葡萄牙为首的早期殖民者入侵非洲之时, 摩洛哥等古国与之进行了第一轮较量, 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1578 年, 摩洛哥在“三王之战”中获得最后胜利, 摩洛哥从此成为地中海北岸势力较强的国家, 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 这一轮较量中, 摩洛哥获胜后, 统治者认为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最重要的, 因此, 极力推行与某些东方国家类似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还采取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措施: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国家规定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限定居住在指定同欧洲人贸易的港口的欧洲人数量。
正当这些非洲文明古国忙于闭关自守时, 欧洲尤其是西欧各国正迅速发展, 各国陆续积极开展工业革命, 使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都大大超过了十六至十七世纪时期与之旗鼓相当的那些非洲文明古国的实力。非洲各古国眼前所面临的是无比贪婪的资产阶级的廉价商品和无情残酷的大炮, 此时的他们已经无法抵御新一轮的列强侵略了。
十九世纪初, 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需要更多的资源、更为广阔的市场, 这使他们更加疯狂地掠夺其殖民地。当他们相继瓜分了亚洲、美洲、大西洋, 接着将目光转向了非洲, 西方列强利用摩洛哥国内政治分裂、经济发展落后等缺口, 纷纷入侵摩洛哥。国内当权者中一些先进人士开始认识到自己国内军队的腐朽, 必须改变原始的作战方式, 引进先进武器, 改革训练方法, 实行对外开放。可以这样说, 从十九世纪整个世界形势来看, 包括摩洛哥在内的这些非洲文明古国的开放是被动性的, 即马克思所说的“隔绝状态是被暴力打破的”;而另一方面, 这些国家的开放又可被视为是被动中的主动, 这是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在面临西方列强武力掠夺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 为挽救民族危机而主动提出并实行改革。摩洛哥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开始的。
二、摩洛哥改革内容
为挽救民族危机, 维护民族独立, 恢复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摩洛哥统治者们开始采取一些改革措施进行改革, 影响较大的有三次:素丹穆莱·穆罕默德改革;素丹穆莱·哈桑一世改革;素丹穆莱·阿卜杜拉·阿齐兹改革。
素丹穆莱·穆罕默德时期, 摩洛哥对外面临着西班牙、英国等列强侵略的军事压力, 国内又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 国外军事威胁更加严重, 因此, 素丹穆莱·穆罕默德首先进行了加强国防的改革。
素丹穆莱·哈桑一世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素丹穆莱. 穆罕默德的事业, 集聚了一些积极拥护改革的人士, 在军事领域主持改革。为了增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同时用来镇压国内一些分裂分子, 他首先创建了一支近代化军队, 立志建立本国的军事工业;政治上,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其统治地位, 素丹穆莱·哈桑一世积极推行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经济上, 通过引进棉花和甘蔗,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这些措施对于当时摩洛哥还清西方债务和加强本国经济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外交上, 尝试实行独立的均衡外交政策, 即不一味排外, 也不单靠一个强国, 主张利用列强间的矛盾进行周旋。
总体上, 素丹穆莱·哈桑一世实行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摩洛哥的传统社会结构, 也没有触及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领地和地位。
素丹穆莱·阿卜杜拉. 阿齐兹统治时期, 将改革的重点转移到财政赋税方面改革遭到了摩洛哥封建主及外国资本家的利益, 后来被迫取消。
摩洛哥三次改革都是出于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进步性, 但最终都走向失败, 摩洛哥至此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三、摩洛哥改革失败原因分析
(一) 国际方面
对于摩洛哥的开放改革, 不同的利益集团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摩洛哥国内统治阶级想着要通过改革富国强兵, 捍卫民族利益, 而西方列强却想着采取各种手段变摩洛哥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且为了实现此目的, 将摩洛哥变为殖民地保护国, 列强不惜采用和平渗透和武力干涉两种手段。总之, 摩洛哥改革失败的最重要的外因应归结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二) 国内因素
将西方的近代化作为参照物, 亚非国家实行近代化的改革领导者通常是那些来自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某些明君贤相, 摩洛哥亦如此。摩洛哥的改革者往往受本阶级属性局限, 不可能触犯封建专制制度, 从而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国内的成长, 很多改革措施变形甚至半途中止, 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体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经济发展存在着某些阻碍作用。摩洛哥改革受封建神权思想的支配, 没有触及封建势力和宗教势力的利益, 反而遭到国内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的极力反对, 受其煽动, 国内下层百姓也将反对的矛头指向了改革, 使摩洛哥改革之路履步维艰, 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摘要:世界历史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时, 众多亚非国家为拯救民族危机,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试图通过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走富国强兵之路。摩洛哥改革作为当时非洲国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与探究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失败原因, 对于我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与把握近代非洲历史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摩洛哥,改革
参考文献
[1]艾周昌.十九世纪非洲国家改革散论[J].铁道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1 (1) .
[2]李楠.摩洛哥历史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 2012.
[3]肖克.摩洛哥内政外交研究综述[J].学术动态.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66.
[5]谢传广.摩洛哥王国[J].世界知识, 1985 (6) .
[6]陈晓红.近代摩洛哥对外开放受挫探源[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十七卷) .
4.“傻白甜”的摩洛哥人 篇四
本文主人公张磊(化名)在摩洛哥一个小城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把他遭遇的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与笔者分享。
“无心机”的信任
2012年,因公司在摩洛哥的项目急需开发,公司便派我前往摩洛哥担任工程质监一职。第一次见识到摩洛哥人的“单纯”,是因为一次尴尬的“霸王餐”事件。
分公司位于摩洛哥北部的小城市丹吉尔,是座可爱的海边小城,我负责的两个项目工地都靠近海边,没想到来的第三个月,工地上就遭了小偷。
摩洛哥城市内治安由警察局负责,隶属于内政部,其他地区治安由宪兵队负责,归国王直接领导,于是我们不得不开车到小镇的宪兵队去报案。在宪兵队做了报案登记,按照当地的办案程序,还需要亲自跟宪兵队长聊聊,可是宪兵队长一上午都在开会,我们打算出去转转,下午再来。
镇子不大,宪兵队距离我最喜欢的一家餐馆只有几步之遥,午餐时间,当然是要去大吃一顿。摩洛哥的海鲜价格低到超乎想象,以至于我无法控制地点了满满一大桌的龙虾、海虾和海鱼。正当我们准备大快朵颐之时,电话却不合时宜地响了,是刚刚跟我互留了电话的宪兵大哥,他告诉我宪兵队长开完会了,要我现在过去陈述案情,不得耽搁。
这可令我犯了难,报案的事情刻不容缓,可满桌的海鲜也不能浪费,权衡利弊之下,我有点尴尬地叫来了老板,询问他能否留着菜,等我们办完事回来吃,谁知老板听后十分爽快地答应。
“那您看需要我先留些钱吗?”
餐馆老板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为什么?”
这话倒是将我问蒙了,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点了满满一桌菜,最后全部上桌了,顾客却又不吃了,寻常人恐怕会认为我们是一群无赖,铁定要让我们付清全部的费用才罢休。而这位老板却“分文不取”,难道就不担心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吗?我半开玩笑地说出了我的顾虑,谁知老板却一脸诧异地说:“怎么会有人愿意做这种无聊的事?”然后挥挥手安慰我:“放心吧,我相信你们不会的,祝你们办事顺利!”说完,便将我丢在一旁,自己忙去了。
待到与宪兵队长谈完话回来,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等我们回到了餐馆,却见满桌的海鲜依然摆得整整齐齐,老板还体贴地给冷盘加了盖子,见我们回来,他将一直在厨房加热保温的热菜端了出来,然后说了句“祝好胃口”,仿佛刚才的事情对他而言,根本微不足道。
这让我惊讶不已,虽然一顿饭钱事小,但是这种信任却极为不易,至少在中国就绝不可能。
还有一次,我与室友纳比尔在去工地的路上看见一位寻求帮助的妇女,她答应了给儿子买玩具,但是钱包被偷了,不得不向我与纳比尔借点钱。我一听这么蹩脚的理由立刻把这位妇女归入骗子行列,想也不想就要拒绝。可是纳比尔却十分爽快地掏出了100迪拉姆(约170元人民币),并还贴心地向她推荐了几款不错的玩具。那位妇女千恩万谢,还留了纳比尔的电话,声称一定会将钱还给他。
妇女走后,我好心提醒纳比尔可能被骗子忽悠了,还向他说了几个国内的典型案例。谁知纳比尔好笑地调侃我,“lei,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她不会是骗子,她一定会将钱还给我的!”我只当他是在自我安慰,没想到三天后,那位妇女果然打来了电话,并将300迪拉姆还给了纳比尔,看着纳比尔得意的笑容,我一阵尴尬。
在摩洛哥生活久了,我渐渐发现摩洛哥人真是傻得可爱。他们之间的信任大多源于握手的那一刻,没有任何依据,就这么自然而然,如果不幸遭了欺骗,摩洛哥人也不会因此怨天尤人,他们只会降低对该骗子的诚信额度,下次面对别人则依旧会选择相信。摩洛哥人的这种没心机没戒备,永远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的生活态度常常让我既震动又失落,从什么时候开始,信任别人对我来说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和陌生人打交道时,怀疑、猜忌、恶意揣测对方的动机则成了理所当然?
“呆萌”的偏执
摩洛哥人虽然没心机,但是对于认定的事却有一丝偏执,甚至有时偏执得让人啼笑皆非。
室友纳比尔是个纯血统的阿拉伯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阿拉伯人是全世界痔疮发病率最低的民族,认识纳尔比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阿拉伯人是出了名的洁癖。就拿摩洛哥的厕所来说,不管“大小事”,事后一定要用水清洗,所以厕所一般会有坐浴盆,或者带手持软管的小水龙头,在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大家则会拎个小桶上厕所。
刚认识纳比尔的时候,我每次去厕所碰到他,他都要看看我空着的手,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小桶,忍不住疑问道:“你真的不考虑带一只桶吗?”我摇摇头,实在不明白一张卫生纸就能解决的事,为何偏偏要带一只桶?
一天,我去处理“小事”时,正好碰到纳比尔,见我穿着没有口袋的衣服,又两手空空,他又开始若有所思,没打招呼就跑着出去了。“小事”办到一半,他又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来到我身边,递来一张纸巾,用一副特别认真的表情说着:“你忘带纸了吧?我刚才来只带了一张自己用的,特意跑回去给你拿的,给!”我茫然地拿着那张纸巾,定格了好几秒。随后被他呆萌的模样逗得发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摩洛哥人不但洁癖,甚至洁癖到了偏执的地步,偶尔一次的“差错”都不能容忍啊!
事实上,摩洛哥人的小固执不仅表现在洁癖上,他们若是认定了一种生活模式,就会按照这个模式生活下去,哪怕这是件繁琐而不方便的事。这是种偏执,却偏执得可爱。
纳比尔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的女朋友是个漂亮的法国女郎,自从交往后,他每日必定要有不下五次的祈祷:“女友越来越爱我,越来越爱我!她妈妈越来越喜欢我,越来越喜欢我!快点结婚吧,快点结婚吧!”但很不幸的是,纳比尔的这段恋情最终以法国女郎回国而告终,于是纳比尔的祷告词就变成了:“女友回来吧,女友回来吧!”
每当我听到他的祈祷词便会在一旁哭笑不得,总觉这时候的纳比尔呆呆萌萌的,像个孩子。不仅是对生活上和感情上的偏执,甚至在为人处世上,摩洛哥人也执拗得让人觉得不懂“人情世故”。作为室友,我和纳比尔平时会聊很多纷杂的话题,小至摩洛哥人和中国人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细节,大到某个人生哲学的探讨。可是,不管我说什么,他总是想也不想就先摇头:“不对!不对!不对!”
不仅是纳比尔,甚至是我周围的摩洛哥人,似乎都喜欢随意否定别人的话,半点也不留情面,有时还不考虑场合。和他闹过矛盾,甚至不愿再与他交谈。谁知纳比尔却主动向我认错,并且一本正经的保证:“lei,我保证下次再也不这样了!”这一举动让我哭笑不得,可是下一次,他又会将承诺抛到九霄云外,等到发现自己错后,又会腆着脸来“认错善后”,闹了好大一桩“乌龙”。
不上进的“傻白甜”
不管是对洁癖上的偏执,还是对感情上的偏执,抑或是对人生态度的偏执,摩洛哥人什么偏执都具备了,却独独没有对金钱和名利的偏执,这样在大多数国人看来“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摩洛哥人却甘之如饴。
就拿纳比尔和几个摩洛哥的同事来说,他们工资微薄,却半点也没有生为穷人的自卑,每天干完了指定工作,纳比尔和几个同事就开始“度假”了,街边的咖啡馆、茶馆、果汁店成了他们短暂而快乐的“临时度假村”,在那里,他们会放下所有工作,懒散地度过一整个下午时光。
我问过纳比尔,他们的报酬分明是按量给薪,为何不利用下午多干些工作,然后多领些工资呢?谁知纳比尔却反问我:“钱有这么重要吗?在我眼里,日子过得悠闲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为什么要把日子过得这么辛苦呢?再说了,我也挣不到那么多的钱。”
我不由纳闷,这话听着怎么有几分“不求上进”的意味,可偏偏大多数摩洛哥人都是这样的心态。
分公司的总经理瓦拉夫是个地道的摩洛哥富人,住在海边别墅开着玛莎拉蒂,可他却有个“坏习惯”,那便是动不动就抛下工作带着全家一起度假。一次,瓦拉夫还曾因为休假过多,导致他错失了一次晋升的机会,可是瓦拉夫却并不感到惋惜,他表示:“时间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休假,因为和一家人共度的时光,是任何财富都比不上的!”
如瓦拉夫这样的富人还有很多,如纳比尔这一类的穷人也有很多,甚至是乡下只有几间草房的农民,日子也是过得实在悠闲,富人不被财富所累,穷人不为贫穷所困,他们对金钱毫无执念,对人生的态度则是“得过且过”,于是在摩洛哥生活久了,让我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身边全是“不求上进”的“傻白甜”。
刚来时,我还颇有些不适应,可是久而久之,我却开始“随波逐流”。在咖啡厅度过一下午的时光,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不上进”的摩洛哥人,比我们活得更轻松、更有趣,他们“年轻”的期限会拉得很长。因为把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力都放得很轻,在作选择上就轻松了很多,大多数摩洛哥人都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比如跑去国家公园,等一次让人振奋的日落;又或者学习去拆一部电脑,组装一辆汽车;甚至花好大力气去攀登一座笔直的山峰。喜欢的事,就去做,不追求一定要有什么结果,也就更为平和开心,更容易听到内心的声音,所以摩洛哥人人常见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
而如今国内的成功学当道,人人都争当白富美高富帅,可谓是用尽了心机,耍尽了手段,而摩洛哥人对这些不在意,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知足得不得了,根本没有闲心去和别人攀比争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虽然傻白甜但是生活却比任何人都轻松自在,单纯地过日子,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悠闲,也许这样的心态也值得我们借鉴。
【摩洛哥的风俗文化礼仪】推荐阅读:
关于摩洛哥的有趣事实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