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作文

2024-08-10

锦瑟作文(15篇)

1.锦瑟作文 篇一

锦瑟作文

锦瑟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心情也松了下来.

正午,顶着大太阳,我穿梭在校内.现在才发现,学校很大.从教室到寝室要走10分钟. 在我打开门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惊醒了快要睡着的我,空调开得很大,22度. 寝室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怪味,让人想吐,说不出是骚还是臭或者其他的,只是让人窒息.还好我睡上铺,不是怎么特别敏感,真是谢天谢地.

考了3天,大家都是快昏了,只是想,早点回家去.我打电话让姐姐过来帮我搬东西的时候,寝室的一个人问:“你姐姐长得怎么样啊?”

我嘿嘿地笑:“等下你别跑了就行.”

大约5分钟后,她来了.还是那么地矮矮胖胖的,整个的头发烫得好恶心(个人观点).一进来就忙着帮我收拾东西.我干笑了几声,悄声道:“看见了吧,嘿嘿.”那人一脸死灰,被我坯得没了人样.我很奇怪姐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出门的时候她突然说:“等下拦车,你出钱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没事献殷勤.

颠簸了几分钟就到了家,下车的时候我感觉像是身处火炉,全身快烧起来了.终于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还是到家了.我的高一就这么完了.

我还记得老师说二年级要重新分班的.事,忽然觉得很伤感.我们的5111寝室,也会不复存在吧?我,鸡,象,萎,雀,呛,终究是会分开的.这一刻,我才发现平时打闹下的情谊.

鸡会整夜的发神经,吵得我无法睡觉;萎会跟我挑衅,然后和我疯一次;雀会突然狠狠地给我一巴掌,然后说:“你怎么这样啊!!!?”``````

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突然给我一下,说:“吊!”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和我整夜的疯,不知道还有没有那疯狂的打闹,不知道还有没有熄灯后集体唱歌的欢乐``````

也许一切都是烟消云散了?

还有那墙壁上的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锦瑟》教学之得 篇二

《锦瑟》一诗,就属于“朦胧”一类。诗题为“锦瑟”,而从全诗内容看又并非“咏物”,因而只能视为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似应看作一首“无题”诗。此诗之解读极为不易。为了让学生对此诗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与认知,在教此诗之前,我要求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明确的“自我见解”。

在教学中,我取“一家之言”,给同学们作了中心发言式的教读赏析,最后将此诗定位为“追忆往事,感伤身世”之作,结果把课堂搞成了一锅“煮沸的粥”——

有同学说,他查了很多资料,特别是看了《唐诗鉴赏词典》中的赏析,很赞同此诗是一首“爱情诗”的观点。他还引述了周汝昌先生的论述:“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

这位同学还未讲完,有同学立即站起来反驳:“怎么能把这首诗视为爱情诗呢?尽管诗歌讲究含蓄,但总有‘直抒胸臆’之句的,从本诗中找不出这种句子;再说,就依你的观点,那么作者所爱何人?所系何情?……”

有同学说,他看过一份资料,将此诗定为“悼亡诗”。《李义山诗集精评》中引清人朱彝尊语云:“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这就可以支持“悼亡诗”这一观点。

有同学说,以上同学所谈的观点,虽然都持之有据,但其以为解诗还是要“因诗探义”,不能引权威之说压人。他引入了三份材料,还打电话请教了同学的爸爸(他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最终,他将这首诗的主旨定位为“托物言情,借物抒怀”。且亦有权威的话作证,汪师韩说:“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李商隐早负才名,登第入仕,然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所以诗人托物以咏,寄寓情怀……

一节课眼看就要结束了,可同学们一个个仍在各抒己见,有时竟至争得面红耳赤。至此,我只得忍痛打住同学们的讨论,告诉同学们:“诗无达诂”,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古今解说不下于几十家,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说它是爱情诗也好,是悼亡诗也罢,亦或是“自伤身世”之作,都持之有据。不过同学们应当记住,诗歌是“浓缩了的艺术品”,品味鉴赏,是一种“再创造”,这需要人生经历,需要联想想象,需要读者的意会,不可拘泥一说,不可牵强附会。同学们今天的集体品评,令我十分感动,做学问就是要广泛涉猎、深入思考,望同学们发扬这种良好的学风!

一堂鉴赏课,成了一堂热烈的讨论课,虽未形成“固定”的结论,但却让我得了几点启示:

一是“导学”强于“注入”式的灌输。学生中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若善于调动,善于激趣、启思,就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这样,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牢。

二是理于辩中明。教师晓以“理”,不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求而获“理”,论辩以明“理”。

三是在广泛阅读中,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能渐渐养成。古典诗词,毕竟较现代诗文难于理解。捕捉意象,体味意境,领会典故,把握感情,评析风格等等,都是需要功力的。其功力的具备非一日所能成,而我们若善于引导学生在一首首诗的学习中,一点一滴地探讨,往往是师生皆得其益。

一堂课的尝试,可谓获得了不小的启示。

[作者通联:湖北天门中学]

3.锦瑟作文800字 篇三

再无法去琢磨,当年的李商隐是缘何写下了这篇《锦瑟》,但是他的魅力就在于每次去赏读时,都会有一番思量,也总想写点儿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篇《锦瑟》,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锦瑟”。

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起,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已经三十岁了,三十这个词自从才出现在孔圣人的典籍中之后,就变得郑重起来。一个“立”字,又叫多少人为之胆寒。

咂摸我的而立之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又多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

少了些赘肉,有没有惊喜的感觉,二十几岁的时候,如果能够抱着一大堆的零食大快朵颐,再看着什么类似于《快乐大本营》的节目傻傻的笑,那就觉得是无比欢愉的时光了。当然现在也会偶尔冲动去买零食,只是撕开吃了几口,觉得索然无味弃之一旁了。再也不会去暴饮暴吃了,因为会胃痛。还少了什么,发脾气的冲动,每每受到不良刺激时,总会想想自己都什么岁数,别和孩子们一般见识。还少了什么?野心。总想着过无忧无虑的日子,老守着自己的小窝,不总再去远行,不想再去冒险。

又多了什么?

多了岁月的痕迹,也对啊,毕竟自己生活在人的世界中,哪能永远的容颜不老呢?还多一份责任,几分牵挂吧,年岁越是增长,胆子越来越小。害怕双亲有恙,担心女儿成长,惦念家里的柴米油盐。但是这一切都不是负担,每当烦闷的时候,能够跟父母去说说,就觉得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每当看着女儿雪亮的眸子,稚气的脸庞,就觉得人生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就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可持续下去,就是莫大的幸福。还多了一份任性,只是想着能够最后抓住青春的尾巴,还能疯狂一番,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像罗马街头的公主,宣泄人生中所有的芜杂。

4.《锦瑟》教案(高一必修) 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5.锦瑟教案 篇五

一、目标引领

1、感悟形象,体会意境;

2、理解内部结构;

3、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读。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感悟形象,体会意境。

破解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廓清疑点:对本诗主旨的多种解读。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自读,体悟,讨论。

关键指点:体悟二三两联的意境,理解这样的意境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

误点警示:本诗的主旨可以有多种解读,但必须联系诗歌意境和诗人当时的心境。

四、学程引领

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学程之一:了解李商隐及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

1、李商隐(约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牛僧孺为首)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李德裕为首)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2、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1)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

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相恋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无果的爱情。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2)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学程之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2、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2)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3)还有什么不懂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同学提问,师生解答,鼓励有创意的解读)

学程之三:阅读感悟,理解主旨

1、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师生解读诗歌意境。(教师可适当讲解)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近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

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2.小结诗歌内容、结构: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可选择以下说法中的一个,也可另辟蹊径,但要自圆其说。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学程之四:朗读背诵 当堂背诵,当堂检查。巩固提高:完成下列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石栈()锦瑟()峥嵘()渚()崔嵬()惘然()抚膺.......长叹()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朝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痕 风急天高 潦倒 C.东船西舫 天涯沦落 沧海月明 谪居 D.千呼万唤 杜鹃啼血 义愤填膺 锦瑟 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5.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6.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 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参考答案: 1.略 2.A 3.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4.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5.这首诗首联暗喻自己对这次出仕的等闲态度,说明已没有跟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尾联点明主旨:我不会被腐败的官场中的乌烟瘴气污染的,“素衣莫起风尘叹”。6.开篇暗点题旨,抒发感想:世道没落,已没有再跟无能的统治者合作的心情了!。7.①《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②《画菊》:坚信大义,宁死不屈,崇高伟岸。

6.心若浮尘,锦瑟无端 篇六

是她从前的评语,現在用来“评价”她的文字。

其实呢,我们一直都在暗暗推测这样一位教师的学生时代。细弱蒲柳,飘逸的隶书写下锦瑟无端;笑靥如花,醇厚的声音丝绒般滑过。她要拥有怎样的一段过往,才能披上语文生命如此美丽的凤冠霞帔?

所幸是在效实,我们离她很近,猜测也有所根据。校园的银杏撒着四季的风华,我们处在她学生时代待过的天堂。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更拉进了心灵的距离。以她代称,是昵称亦是敬称。是怕称呼得太过亲密显得轻浮,太过郑重又显疏远。

推敲她写下一段话时流露的一份情,一切猜测都成了枉然。真实的她在清贵的文字里展現。

素锦流年里,她学着面对孤独,心怀美好;蓝莓时代里,她懂得了尊重——在一站一坐的教诲中,懂得了需要用一生去体悟的尊重。她试着放下内心的矛盾:心若浮尘,人世间的纷扰激荡不起内心的涟漪,就像银杏的阴影扫过,飞扬不起尘埃。

走进这样一位教师的学生时代,慢慢停留,恍惚发現,这竟和我们的人生经历相仿佛。

花样年华,周遭的每一寸空气都洋溢着香甜;而年少轻狂,过往的每一缕阳光皆氤氲着不羁。

她小心回首,怕在旧时光里,摔疼了落叶;而我,通过文字看到了更为真实的她,并在当下所处的学生时代,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正如伍尔芙所说:“让我们记住岁月,记住爱,记住这一起走过的时光。”

素锦青袍知有处。

7.锦瑟 李商隐 篇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参考翻译:

锦瑟无缘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近五十载丰富人生的伤心往事。追思已逝的岁月,其中有一件事对我半百的人生来说,更是悠悠难忘。

我像庄生梦蝶一样梦到了你,到彼岸与你短暂相会,但未来得急畅叙幽情,就梦醒在痛苦的另一岸。我醒了,但悲痛未绝,我的思绪又来到杜宇的年代,我化作了杜鹃鸟,你看到我哀啼中泣出的鲜血了吗?归来吧!归来吧!

曾经的夜晚,你我共赏明月,伤心处看到你泪眼婆娑;而今的白天,风和日丽,只待与你把玩,你却香消玉殒,化作缕缕轻烟。

悲乎!对你的款款思念之情,本待慢慢地、详细地、长久地追忆,只是自从你玉殒之后,就不堪思量,每当思量都悲痛欲绝,脑袋里一片模糊,迷失掉自我。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8.《锦瑟》教案 篇八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四、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五、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六、内容精析(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 (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 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9.第43页的锦瑟情怀 篇九

高二。开学。沈嘉岚拿起语文书,“刺啦”撕下一页,班里很静。前排的秦霄哲扭过头,向这里飞快扫了一眼。但只是这一眼,沈嘉岚的心就乱了。

崭新的书,沈嘉岚也舍不得,只是沈嘉岚的成绩很差,沈嘉岚很清楚也很清醒,高考,迟早是一场惨败。

撕下的那页是第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沈嘉岚突然看到上面这样的文字:贾宝玉见到林黛玉笑道:“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沈嘉岚蓦然想起高一开学时,秦霄哲笑嘻嘻地对自己说:你就是沈嘉岚吧,总觉得和你认识很久了,做个朋友吧!

心里想着可手却没闲着,那张纸被沈嘉岚折成了一个纸飞机。随手一挥,纸飞机不偏不倚撞在了刚刚进教室的班主任的脸上。

第26页《老人与海》

这次严重的“飞行事故”令班主任很是恼火,她虎视眈眈扫视着,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秦霄哲心里忐忑难安,因为成绩差,班主任一直对沈嘉岚有成见,这次沈嘉岚一定会挨批的,秦霄哲突然垂着脑袋站了起来,低声道:对不起,是我。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堂上玩纸飞机?这本身就不可信。但不可信的事情还在后面,秦霄哲听见四周有人窃笑,抬起头……难道?秦霄哲扭过头,原来沈嘉岚早就站了起来,只是自己在前排没有发现而已。气氛异常尴尬,班主任有些抓狂:你俩都站出去!那堂讲的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班主任在里面讲,他在外面给沈嘉岚讲:老渔夫圣地亚哥不畏艰难与鲨鱼搏斗,虽然历经85天捕获的大马哈鱼最终剩下了一副骨架……

沈嘉岚低眉垂眼,像校园里那株安静嫣然的美人蕉。

第36页《蜀道难》

沈嘉岚又开始扔纸飞机了。不过这次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操场图书馆的楼顶。她叠好一个扔一个,秦霄哲就站在下面,像接绣球一样仰着头张着手臂,左冲右突,终于不扔了,秦霄哲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去。沈嘉岚低着头,眼红红的:我要转学了。

为什么?秦霄哲的心就像刚才的纸飞机,忽忽悠悠直往下坠。沈嘉岚耸耸肩,故作轻松:这里几乎全是优等生,我天天自卑失眠,父親已经给我联系好了一所3+2五年制大专学校,下星期一就转学去那里。说完,沈嘉岚扔下秦霄哲,风一样逃走了。

秦霄哲傻愣愣站在那里,许久之后,他坐在沈嘉岚刚才的位置,放眼望去,正好看到自己教室的第二个窗户——那是自己的座位。难道沈嘉岚上午翘了两节课就一直坐在这里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语文课本丢弃在脚边,沈嘉岚已经撕到了第36页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或许高考对于沈嘉岚来说,是一条蜀道,而对于秦霄哲来说,劝说自己喜欢的沈嘉岚留下,同样是一条渺茫的蜀道。

第40页《琵琶行》

星期一,沈嘉岚的座位空了。秦霄哲开始变得魂不守舍,如此场景,不由得让秦霄哲想起《琵琶行》里面的句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秦霄哲下意识地打开了抽屉,心陡然间狂跳起来,所有的笔记全不见了,一封信安安静静躺在那里。没错,沈嘉岚的笔迹!

第43页《锦瑟》

秦霄哲: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在Z市的新校了,这里恰好在Z大的对面。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这里吗?因为你曾讲过,你的愿望就是考进Z大。起初的3+2五年制大专学校并不在这里,是我要求父亲来这里的。

我姑妈在Z市,我很好。

你的笔记我带走不还你了,从一开始我就明白那些笔记是你刻意为我而做的。因为以你的智商,那些根本用不着。还有,你的语文书我也带走了,嘻嘻。

《锦瑟》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会记得你默默地帮助,只是当时贪玩愚钝的我漫不经心,不知道用功学习。我相信这些笔记能够帮助我东山再起的!

再见,秦霄哲,我们Z大见!

沈嘉岚

10.锦瑟无端 篇十

回首,读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作文网

亭台楼阁,珠帘浮动,深埋在你心中的,是哪个女子,朱唇轻启,十指纤纤,浅吟低唱着,轻轻拨动那陷入心底的最柔软的琴弦。她回眸,只惊鸿一瞥,便已是万劫不复。玉H啊,请容许那千年之后的我如此唤你。白玉般的纸上,留下的只有传诵千古的名句。后世的无尽疑惑也只能跟随着你的心一起深埋入那黄土之中。是政治的阴谋还是倾城的恋情,但愿是一片真心。锦瑟本无五十弦,是谁的思念在无尽蔓延,一弦一柱,娓娓道来,声声悲凉,诉不尽的是绵绵的思念。 作文网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的梦中是翩飞的蝴蝶,在午夜梦回的时分,是否也有一只蝴蝶在轻歌曼舞,倾国倾城。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梦境,不复成寐。”站在千年之后,回眸望去,月色之下,那清辉迷漫的院落中,是谁素手白衣,青丝如瀑,舞一曲绝代风华,又是谁的爱恋在慢慢消逝的生命中愈发的沉重与伤痛。爱到最深处,便是痛。杜鹃泣血,闻者凄恻。十三年,相依相伴十余载,却也已成过往烟云。如今,真的只剩下一个人了。孤身立在朝政风云的中央,再无了她的陪伴,飘摇的身心从此再无寄托,留下的,只是无边的孤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众人看见是你的`无尽悲伤,当初轻易地改弦更张是那么得奋不顾身,你纵不会想不到叛党的结果。只是为美人一笑,便已无力更改。细细地为她描眉,只是转瞬间便是香消玉殒。当初,可是否有一丝的年少轻狂,有一丝的对爱情的执念,相信一许便是一生。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华莹…一轮明月,一片汪洋,鲛人泣泪。缠绵的海岸线边,是谁的泪珠不尽落下化作那粒粒明珠。沧海,转眼,已成桑田。蓝田山上,君子温润如玉,遥望那无边无际的浩瀚海洋,思念,已丝丝入扣。流年飞逝,沧海与桑田,终是那么遥远的距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此,余生黯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生步于牛李党政的政治漩涡中,郁郁不得志,直至弥留之际,才忆起人世间的美好。你的诗,才倾权野;她的美,倾国倾城。你们的是旷世绝恋,可是是否在那挥剑断义的一霎那,这份感情便被套上了一个名为政治的枷锁。是的,即使这份情再至死不渝,但在政治的背景下,无力再去好好珍惜,一切重在失去过后才会懂得她的美好,不是吗。

11.《锦瑟》别解 篇十一

陶晓跃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而人教版的教参则以为,有些内容“无须讨论”,诗中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更是莫衷一是,其语近乎虚无了。

《锦瑟》不易讲解,这是事实,就连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也发出过如此的慨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只要我们真正把准了诗的情脉,揭开这一诗迷,也就有了一种可能。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上穷途之时。这个时期,整个的王朝在朋党纷争的风雨中飘摇。李商隐十七岁便以文才见知于牛党重要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25岁时,得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奖誉,中了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自此,李商隐便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旋涡。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真可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崔珏《哭李商隐》)。

鉴于此,《锦瑟》一诗,便也就浮出它的冰山一角。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自宋元以来,诗家囿于“五十弦”而引发出种种猜测。或以为诗人写此诗时“年近五十”;或以为“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二,则五十弦矣。故曰无端,取断弦之意也”。其实,李商隐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并无特殊的内涵。起句是以“锦瑟”为兴感之物,是为了借以谴词见意罢了。诗眼该是“华年”,瑟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绪乱,绪乱而“华年”见难。周汝昌先生以为“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实为中的之语。

颔联的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典故常为后人用来表示浸沉于一种虚幻的痴迷之态。李商隐的诗里也常常“飞”出这样的蝴蝶,“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显然,李商隐用其典,隐约包涵着一种美好的境界,这境界让诗人品尝到的是“自喻适志”之况味,即愉悦而惬意。然而,这一境界最终又如虚缈的梦幻。纵观李商隐一生,唯一能让诗人心性欢愉的生活际遇,便是他与王茂元女儿的婚姻。传说两人婚后琴瑟和谐,情深意笃。李商隐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是一个明证。可惜的是,这种幸福只给了诗人十三年的时间,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样飘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缠绕在诗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却又迷离朦胧的梦。

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有关“望帝”的传说,说的是望帝称王于蜀,起用荆州人为相,后又禅位退隐,于西山修道,不幸国亡身死,则“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李商隐的诗中,时有这样的哀鸣传出,“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韵》),“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燕台四首・夏》),“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龙”(《井络》)。诗人将自己难言的哀怨寄予望帝托付于杜鹃。“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由此可见,其怨情之痛之深。李商隐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这短暂的幸福,使他无意中坠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备遭诋毁,“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等等罪名被集于一身。“新知遭薄俗,旧友隔良缘”(《风雨》),便是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处境的写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倾诉,也唯有“托物寓哀”了。

颈联的上句

12.锦瑟年华老,衣裳伴梦长 篇十二

那年皇宫礼乐喧天,她头戴九龙四凤冠,一身红衣霞帔,在百官叩礼中走向眉目清俊的少年帝王。英宗温柔地牵过她的手,灼灼桃花飘落在两人肩头,那一刻她似乎在他眼中看到了“执子之手,与子白头”的渴望。

那时,她是被父母呵护在掌心的大家闺秀,也是被明英宗宠在心尖上的钱皇后。泱泱后宫淹没了多少女子的风华,却让她在最好的年纪遇上了他,这对新婚宴尔的璧人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缱绻深情。

夏日的天空碧蓝如洗,她贪看荷花,英宗便在湖边安静地守着她,直到月亮透过树丫,照得四下如笼上一层轻纱。转眼间秋日流萤满天,她和英宗相携泛舟,身前是渺渺水烟,身后是繁星点点。到了冬天梅花灼灼盛开时,英宗含笑逗弄身旁的红颜,折了最美的一枝梅花插在她发间……柔情蜜意的两人回眸间尽是深深浅浅的缠绵。

那般惬意的日子美好得令人眷恋,却经不起乱世流年。不知不觉间,瓦剌逐步强大,西北的局势越发凶险,如一根绷紧的弓弦。但每每见到她,英宗总是舒开紧皱的眉头。因此,皇宫外的刀光剑影于她都只是只言片语的传闻。两人依旧恩爱不疑,如胶似漆,直到西北叛乱,英宗决定御驾亲征。

临行前,他向她许诺一定会平安归来,她含泪点头,执了他的手却始终不舍放开。只因山高水远,她不知他何时回宫,也不能由着性子把他留在身边。最后,她只能为他整好衣衫,目送他走远,消失在远方。

偌大的皇宫骤然静了下来,她甚至能听见禁卫军来回巡逻的脚步声。然而那英气逼人的君王始终没有穿过亭台,分花拂柳而来。如此,她只能怀着期待,日复一日地踮脚等待。

信使回京那天,碧空湛蓝,如同一汪深潭。钱皇后施了薄粉,点了朱唇,领了粉妆玉琢的宫娥立在城门外,笑得明艳动人。本以为假以时日定能见到那心心念念的良人,不想信使带来的不是英宗凯旋的捷报,而是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几乎是一夕之间,她高高在上的丈夫沦为西北叛军的俘虏。大臣们忧心主少国疑,便也顾不得太子,将年长的郕王朱祁钰尊为新帝……眼前的一切让她措手不及,伤心欲绝却又无能为力。前朝百废待兴,钱皇后与被俘的英宗便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在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夜里风声凄凄,越刮越急。她睡得不稳,心里千头万绪,凌乱至极。翌日她听说凑够钱财便能赎回英宗,于是慌慌张张取出所有珠翠罗绮,只求换得与爱人相聚。然而大明的堆金积玉反令叛军认为英宗奇货可居。钱皇后走投无路,只好日夜叩拜神明,希望苍天能成全自己与英宗相见的愿望。

从此每到夜深人静,宫中总会响起她哀泣祷告的声音。四面冷风扑在身上,吹得她衣角飞扬。披发赤足的钱皇后倚着回廊,见栖息的夜鸟簌簌飞过宫墙,却不知那鸟儿能否飞到英宗被囚的地方?每每念及丈夫身在敌营的凄楚境地,她的心就像被刀子剜着一般,一滴滴眼泪如同珠帘断了线。

美人泪经年累月地流淌于脸,长久之下也黯淡了容颜,但钱皇后失去的还有她曾经空灵清澈的眼。年仅23岁的她夜夜含泪叩告苍天,竟使一只眼睛永远失去了光明。

又是一年冬,细密的雪花如柳絮般飘飘荡荡洒满她双肩。宫人们跪在地上,一声声唤着“娘娘”,恳求她莫再那般倔强。她却坚持穿着单薄素净的衣裳,仰首朝天:“信女钱氏,无计消解陛下的苦楚,但求天公垂怜,让信女以身代夫,令陛下康健如初。若神灵允我所请,信女愿舍弃性命……”

许是神灵真的知晓了她的苦心,英宗竟被叛军分毫未伤地送回大明。然而她长久地跪在雪地里,双腿因此落下了残疾。

空荡荡的宫殿里,她紧紧攥着那一纸英宗归来的文书。不知不觉中,素色小笺被泪水模糊,心事也随之皱了……还记得他出征前夕,两人眼波里尽是诉不完的柔情。如今他披星戴月地回来,御花园里的花朵也将欣然盛开,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凄凉光景。

等待他们的不是山呼万岁的臣民,而是“太上皇”的虚名与南宫的冷清。曾经无数个夜晚,钱皇后翘首以待坐立难安,可当南宫的朱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她却禁不住流下泪来。自己的身子已残破不堪,他还会像过去那般喜欢吗?可终究她还是提起裙裾仪态全无地扑入英宗怀中,再也不顾那丑陋的面容……

而当英宗明白前因后果时,没有嫌弃,没有猜疑,有的只是深入骨髓的惊痛与怜惜。他轻轻拥她入怀,哽咽着说:“从今以后,朕再也不会让你哭了。”

此后七年的岁月里,英宗与钱皇后幽居南宫甘苦与共。看守的宫人克扣用度,钱皇后便撑着本已不好的眼睛,领着妃嫔们赶制绣品,换得些散碎钱两。日子虽不能与以往的奢靡相比,却令两人有了寻常夫妻的相濡以沫。

每到夜深人静,她与他便共同披着一件粗衣,坐在阶前石凳上仰望星际。他伸手抚摸她疲累的眼睛,她笑意盈盈,将他的体贴折叠起来,妥善存入心底。

从柔情蜜意到福祸相依,命运反复间,英宗终于等来了复位的那天。那日,英宗携着钱皇后的手走过十里长街,走过繁花似锦,走过万千臣民……回宫的路一如那来之不易的幸福,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他不再是踌躇满志的少年,她也没了一笑倾城的明艳。所幸有生之年,大明的绚丽河山,他还能与她执手共看。

原以为两人的爱不会再有任何阻碍,然而人生如戏,命运的波折终究难以预期。

七夕之日碧空万里,大雁成行向南飞去。英宗与钱皇后在凉亭里进食,她低头吃着砂糖冷圆子,矜持的模样惹人怜爱。他忍不住侧首,笑意融入周遭的湖光山色里。午膳后,钱皇后起身去御池边喂鱼,太监蒋冕趁机请见。他在英宗面前振振有词:“皇后娘娘虽贤惠得体,但身患残疾不能生育。陛下不妨立太子殿下的生母周贵妃为后,以不失天家威仪……”

蒋冕话毕,隐身于廊柱后的钱皇后轻轻呼了一口气。多年来,未能诞育后嗣的遗憾让她在无数个夜晚痛不能持。因此,当她忍着泪跑回宫时,并没有看到英宗愤怒地抓住蒋冕的衣领狠狠道:“朕今生只会有一位皇后。”

这么多年,她一直是他心里唯一的牵挂,无论其他女子拥有多少妩媚光华。这份爱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美貌与青春来维系。只要两人始终在一起,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烟雾从香炉里缓缓喷出,他轻轻揽她入怀,花白的胡茬拂在她脸上,像是婴儿的小指头在那里挠着一样。良久,她才流着泪开口:“我这辈子都不会有皇子了……为了天家颜面,陛下还是把我迁到冷宫去吧。”

英宗的脸色蓦地一变,随即紧紧搂住她:“你忘了吗?南宫相见那日,朕就发过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让你哭了。”

可惜,他把她护在身后,却没有机会陪她走到白头。天顺七年冬,北风呼啸,拍得窗扇咯吱有声。英宗的病情骤然加重,他知自己的生命不会延续太久,遂在暗地里召来了内阁大臣。草拟遗诏时,他执笔在手却忍不住颤抖。思虑再三后,他罢手将笔搁回,将已拟好的圣旨撕得粉碎。

太子已然成人,朝中也不乏忠心耿耿的辅臣,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那位因他而病废的皇后。钱皇后素来柔顺,但太子之母周贵妃盛气凌人,必不会甘心于两宫并尊。为了确保她能安享天年,他最终在遗诏上写下: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究竟是多刻骨铭心的爱才会想要在黄泉碧落里依旧同穴共眠?她陪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养心殿里,他们互相凝望着彼此的眼,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春天,漫天桃花迷了人的眼,紫禁城里锣鼓喧天……可终究,英宗还是含泪作别了人间。

那夜丧钟齐鸣,不诉离情。

许多年后,昔日的钱皇后已成为深居简出的慈懿太后。但忆起旧事,她心里还是不由得阵阵疼痛。风窜进暖阁,她的胸口疼得似要裂开。殿外的雪纷纷扬扬,慈懿太后的眼眸虽不再明亮,却含笑在门边呆呆看了半晌。她伸手接过一片晶莹剔透的雪花,微眯着眼道:“陛下您瞧,今年又下雪了。”

刺骨的雪水渗进衣袖里,丝丝凉意才让她觉得自己原来是活着的。像是做了一场好长的梦,梦里桃花灼浪,清风和着茶香,巧笑嫣然的她沐浴着柔和春光,身后还有他深情温暖的目光……二十余年的往事如画卷般在她面前展开,故梦难追,可故梦也难忘,他们这辈子悲欢尝尽,并肩看过天下,携手采过陌上春桑,当一切尘埃落定,只能许他此生有你为伴,来生无你何欢!

13.李商隐 锦瑟赏析 篇十三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白话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一】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赏析二】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平”(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近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近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近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14.《锦瑟》 说课 篇十四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锦瑟”。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锦瑟》是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六首》一课的内容,该单元以“诗的唐朝”为主题展开。这一单元主要鉴赏的是唐诗,通过一些列唐诗的讲解,编者意在让学生感受唐诗的意境,了解唐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瑰丽的语言,奇特大胆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朦胧美。

二、说学情: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李商隐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②整体感悟诗的意境③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加深对李商隐写作情感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本诗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展示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和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教学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

(2、学法)而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我主要采用主动学习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针对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在课前准备环节,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课文,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环节:导入课程,温故知新。

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无题》、《夜雨寄北》等作品。引入到本课的学习。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介绍李白的生平。这样设计是用旧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台阶,目的就是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老师范读,指导诵读。

这是学生在课上的第一次诵读,在阅读前我会借助小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在诵读时我也会着重题型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感情的变化。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解读题目。

因为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所以对题目的讲解,主要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我会告诉学生,“锦瑟”是一种乐器。因为有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本是一首无题诗,所以后来就选取诗的前两个字作为本诗的题目,另一种说法是“锦瑟”与内容有关。

同时我也会顺势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哪种关于题目的说法更为恰当,并说出理由,目的不是为了统一答案,而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四环节: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句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在此过程中我会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

第五环节:分析诗歌意象,概括诗歌主旨。

首先,让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借助注释,自己找出整首诗所包含的意象。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为4~6人一组,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并就此归纳诗歌的主题。如: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惆怅、感伤、寂寞、失望的情绪。同时因为本首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征,所以同学们在试图归纳总结本首诗的主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我会通过不断的提问,反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把能想到的主题尽量都说说出来。

我的设问为:(1)、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哪个词语上?(枉然)

(2)、作者为什么而“枉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层层追问。

在逐步设问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我也会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点评。最后我会做一个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有三种解释:(1)悼亡说(2)恋情说(3)自伤身世说。

第六环节: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讲解,同学们有了一定鉴赏能力。所以也是采用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艺术特色。(板书)

(1)首先哀感凄艳。(2)其次是朦胧多义。(3)接着大量用典。(4)生动的比喻。

(5)最后是华美的语言。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及时反馈、鼓励、点评。第八环节:布置作业。背诵《锦瑟》

七、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词语式”板书,着重总结了《锦瑟》一诗的艺术特色,突破教学难点。

15.锦瑟作文 篇十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意境朦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诗中写了几个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朦胧意象: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构成的是一幅不完整的画面。有关此诗的主旨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元好问所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是什么使这首诗意境迷离、旨意深蕴?我认为乃是诗人心中各种“情结”纠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情结”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他认为,情结并非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主要是以性本能为核心的愿望,而是“人的情感深处的结蒂或症结,是赶不走摆不脱,隐隐中存在,暗中袭来的感情‘魔障,它是情感化、心理化的块结,是人生重大问题和意蕴的化身”①。

情结作为心理的内容,它对意境创造所起的作用在于: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受某种或多种情结的影响,在情和景之中注入了某种或多种情结,从而在实境的基础上创造或领悟出虚境,产生一种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或者在创作和审美中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或者使具有意境的作品的审美特征复杂多样。

结合李商隐的人生遭遇,我们可以看到,早年丧父,孤苦无依,加上瘦羸文弱,使他形成了如荣格所说的内倾型性格。在仕途上又陷入牛李党争,一直沉沦下僚,一直处在到处飘泊的状态。时世、家世、身世加剧了他于无意识深处各种情结的形成。可以想见,当他从事诗歌创作时,这多种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地纠织在一起,从而使其诗歌呈现出朦胧的意境。那么这又是什么样的情结呢?

和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李商隐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又曾经学过道,思想中还有佛的成分,可以说他是儒释道兼而有之。而就其思想中的主导方面来讲,主要是儒家思想,再加上处于宦官篡权、藩镇割据、牛李党争这样一个乱世,李商隐形成了一种中国传统识分子所普遍具有的忧患情结。同时,还有一种可称为身世情结的东西在李商隐的心灵深处。这种身世情结包含着他一生不幸的遭遇及志不得伸的忧愤。

身世情结和忧患情结是李商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而李商隐不仅仅是个知识分子,还是一个诗人,一个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李商隐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即对朦胧境界的追求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然而不管是怎样的追求和风格,归之一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对美的追求。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是内容方面的,对李商隐而言可能主要是一种形式方面的。久而久之,在他的个人无意识中形成了艺术家所普遍具有的趋美情结。当然这种趋美情结对李商隐而言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趋美情结必然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锦瑟》这首诗,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李商隐独特的趋美情结造成了这首诗朦胧迷离的表现特征,而由于李商隐的身世情结和忧患情结,又形成了这首诗多义不可确指的内蕴,从而构成了韵味无穷的审美意境。在这里,作为飘泊者和忧患者的李商隐和作为诗人的李商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情结在诗歌意境创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创造主体而言,他首先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其次才是一个艺术创造者。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幸,通过他那敏感的心灵,极易郁积成情结。最终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幸形成的情结和作为艺术创造者所普遍具有的趋美情结融合到一起,一方面使艺术创造者在意境创造中追求外在的情景交融的表层之美,另一方面又力求在表层之美上,融入虚实相生、蕴味无穷的深层之美。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朦胧的意境之美。

————————

注释:

①惠尚学、陈进波等主编:《文艺心理学通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上一篇:教师节赞美老师的话下一篇: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