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1.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案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出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认识并识别动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课内外资料并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确立量变引起质变的科学观念和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态度;树立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确立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组织的定义及识别动物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教学难点]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及其意义。[教法]观察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看到了大部分同学都长的比较高大,那么大家知道自己最小的时候有多大吗?40cm、50cm、60cm……,都不对,应该是0.1mm左右。(学生茫然),因为人是有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的形成就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接着提问:我们是如何由一个受精卵细胞长大的呢?
二、形象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展示细胞分裂过程
1、播放课件:演示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视频和Flash分解过程。
2、小实践:用橡皮泥模拟细胞分裂过程
3、讨论:①细胞分裂可分为哪两个基本过程?
②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异同?
4、总结: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
1、根据子女与父母的相似,回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通过细胞核引出染色体。
2、问: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是如何分配的呢?
3、阅读:课本P27页应用与实践
4、观看: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视频。
5、总结归纳: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细胞核,主要体现在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携带遗传物质,经复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持了细胞分裂前后的稳定。
四、细胞生长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问:细胞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下去吗?
2、多媒体展示:
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立方体,安排学生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分别为6、3、2。
3、结论:体积越小的立方体,其表面积相对越大。
讨论总结:体积小、表面积相对大的细胞与生活接触面积大,更有利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而随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必然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制增长。五:细胞分化
1、问:是不是细胞分裂和生长后,亿万个细胞堆积起来就成了生物体呢?
2、多媒体课件演示模拟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
3、学生观察总结:细胞分裂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经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展示动植物的基本组织。
5、思考与练习
六、视野拓宽:癌症的产生和防治
2.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篇二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内容对学生学习生物体各种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重点描述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以及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 并解析了生物体组织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同时,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与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分布。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的科学史资料, 制作相关动画课件和视频, 准备材料。
编制学生预习导学案,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胞的生长及分裂的基本过程,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进而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能力目标
能够推导出“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一样的”, 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分化的学习, 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描述细胞分化、组织的概念和组织的类型。
2.难点
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过程, 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从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年人。
二、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的资料, 然后与学生共同用数学表示法板书100000000000000 (学生惊叹) , 使学生了解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 提示学生打开教学网,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提出思考的问题: (1) 为什么受精卵能够变成100万亿个细胞呢? (2) 细胞怎样进行分裂和分化? (3) 说明细胞分裂的过程。 (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 即“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有关系”)
三、深入探究
活动 (一) :细胞分裂
师:细胞如何从一个分裂成两个? (教师用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学生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 然后小组讨论、发言, 总结出细胞分裂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规律: (1) 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 在这个位置有什么物质?它有什么变化? (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在细胞核的位置,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2) 细胞一分为二, 染色体是不是也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是不是也要随之减半?那是不是会变成另外一种生物?
课件出示几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的特点: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不会随着细胞的分裂减少。如果某个体的染色体数量和同类生物不是一样的, 那它就会表现出异样。
课件出示天才指挥家舟舟的资料:舟舟是一个先天智力障碍 (三体综合征) 患者, 病因是常染色体变异, 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活动 (二) :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师 (引导学生回忆分裂的基本过程) :为什么同种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学生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回忆, 然后小组讨论、发言, 认识到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要复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文、声、像并茂的动画视频,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然后小组讨论、总结, 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 感知细胞分裂过程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部细微的变化, 进一步突出染色体的变化, 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活动 (三) :细胞的生长
师:细胞的分裂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那么细胞经过多次分裂会越分越小吗? (由此引出细胞生长, 然后播放“植物细胞生长”的课件)
出示讨论问题: (1) 新产生的细胞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2) 生物由小长大的原因是什么? (3) 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变大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思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减轻理解难度, 让学生体会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一样是细胞生活的正常表现, 是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然后设计一系列小组讨论的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生生互学, 加深学生对细胞生长的印象, 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和比较,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 (四) :探究与细胞分化及组织的形成 (展示众多不同细胞)
师:构成人体口腔的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 它们的形态、功能、结构相同吗?这些细胞仅仅靠受精卵的分裂过程能形成吗? (视频播放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图和细胞形成组织图, 如下)
课件出示:图1中的A、B、C三个过程都是细胞分裂, 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D过程则属于细胞分化;图2中的A (与B相同) 、C、D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虽然它们各不相同, 但它们都是组织。 (让学生回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也属于组织, 使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细胞分化以及组织的概念, 并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组织, 然后课件出示动物植体的四大组织,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 让学生明确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 每个细胞群实际上是一种组织, 从而突破组织这一重点概念的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组织形成的原因。]
……
教后反思:
3.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篇三
摘 要:“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高中生物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节实验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55-2
一、教学分析(略)
二、教学目标
了解DNA理化性质;掌握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初步学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材料试剂设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教学难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汇总比较。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五、教学准备(略)
六、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教师表述:我们平时常说“眼见为实”,可是生物学中常提到的DNA你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完成一个DNA的提取鉴定实验,让大家见识一下真正的DNA。
设计意图:简单导入,正切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实验目的整理实验思路
教师表述:从什么材料里提取DNA?如何提取DNA?按照这样的方法得到的DNA有杂质吗?如何鉴定提取的物质是不是DNA?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实验思路,材料选择→释放DNA→粗提取DNA→纯化DNA→鉴定DNA。
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式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本实验的基本思路,轻松过渡,进入本节课的难点。
3.实验理论
教师依据刚刚归纳的实验思路(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逐步完成表1。
(1)材料选择
教师提问: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刚刚同学们举出的很多提取DNA的材料,都是理想材料吗?什么样的材料做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活动:归纳取材要点:DNA含量多;材料易获取。完成表格1第一栏。
(2)释放DNA
教师表述:现在我们以两种典型动植物材料为例——鸡血细胞、花椰菜。你能尝试如何获取细胞内的DNA吗?
学生活动:根据已掌握知识轻松提出鸡血细胞加蒸馏水涨破释放DNA的方案,并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植物细胞释放DNA的原理,提出植物细胞加洗涤剂和食盐的方案。
教师行为:肯定学生提出的方案,分组设计出该步骤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所选材料释放DNA的实验操作设计。学生完成表格1第二栏。
【延伸探究1】
1)洗涤剂和食盐比例不同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最佳比例是多少?
2)不同种类的洗涤剂提取DNA的效果一样吗?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延伸探究实验关键步骤的操作设计。
(3)粗提取DNA
教师提问:以上设计获得的滤液除了DNA还含有哪些细胞成分,如何去除他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分组讨论完成DNA粗提取实验步骤的操作设计。完成表格1第三栏。
【延伸探究2】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去除滤液中杂质的三种方案,哪种更好?如何证明?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该延伸探究实验关键步骤的操作设计。
(4)纯化DNA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粗提取的DNA纯度是很低的,同学们在操作中会发现他不是白色而是浅黄色。如何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分组完成纯化DNA的实验操作设计。完成表格1第四栏。
(5)鉴定DNA
教师引导:通过纯化后的物质是不是DNA的?如何证明你的猜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理论并完成鉴定DNA实验操作设计。完成表格1第五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课本信息的能力,更多了解DNA的理化性质。连贯的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完成实验理论的归纳,初步掌握DNA粗提取与鉴定的方法。
4.操作提示
教师行为:教师给出本实验若干操作提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结合以往实验操作经验,补充发言。
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之前给出一些操作提示,增强学生实验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实验,避免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5.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
教师行为:巡查、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分工明确,将结果与蓝色梯度比色液比较,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对生物技术的了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6.实验结果汇总及分析
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如下表:
7.拓展应用
教师提出拓展课题: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理想材料;DNA及次生产品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拓展课题的开展不仅是对本课内容的巩固,还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基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情和知识能力发展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能力培养为目标,贯穿情感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缜密、大胆创新。整堂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在课题延伸拓展中,学生在二苯胺试剂的配制中用高氯酸替代较强脱水性的浓硫酸,增加实验鉴定时的显色效果。
4.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
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
二、讲授新课
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探究提纲:
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论交流。流。
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下来。
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出示第一题 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补充。
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
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价。
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其他给予鼓励评价。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出示第二题
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
出现两种答案: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积极思维。
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
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况。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争先恐后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紧缩眉头,面面相觑。
出示第三题
大吗? 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
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
层次的认识。
示,指导学生观察。
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
追问为什么?
论。
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解释。为更好地理解第四5.阅读“脱缰之马——癌员给予补充。
题做好铺垫。
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间进行交流。
出示第四题
给予肯定评价。
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三、分层次练习
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
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
②染色体数目不变。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裂过程的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5.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篇五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从模块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稳态调节后学习本章,是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稳态调节的学习。从章节的角度来分析,本章是围绕着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统领,并为后面各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要为学生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提供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演及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只有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
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设疑:①什么叫做种群?②什么叫做群落?③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为什么苔藓不能早于地衣出现?④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从中领悟种群、群落和环境之间的联系,顺理成章的推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
教师活动:①通过导入问题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②按照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
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从而掌握生态系统概念中的关键词“相互作用”、“统一整体”。
2.学习“生系统的组成成分”
2.1以水为例探究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教师活动:①问:你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为了什么而战?火星上有水吗?引导学生围绕水从微观、宏观两方面探讨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②除了水外,無机环境中还有哪些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的内容。
学生活动:①思考回答:水资源。②分组讨论。③结论: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2探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活动:示苹果:问①苹果有什么味道?②这些味道是怎么来的?③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来探讨。④在生态系统中给植物取个什么名字?引出“生产者”的概念。植物还有哪些作用?(示图片《植物栖息水土》)
⑤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生产者行不行呢?举个例子(示图片《沙漠》)。在沙漠里,你最怕什么?(水、热、食物),引出生产者的重要地位。
学生活动:①回答“甜味、……”。
②分组讨论,汇总,请学生叙述讨论结果。
③观看图片,补充回答,形成直观印象。
④不行,例沙漠;治沙先植树。……
⑤综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3探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鸡属于生态系统的哪个部分?引出问题①从动物的食性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②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呢?动物为什么不是生产者?引出“消费者”的概念及实质。
③消费者的级别有哪些?什么是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要求学生上台写出动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④消费者可以为植物做些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①分析讨论回答:米、蚯蚓等;动物;消费角色:植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为美食;肉食性动物以其他动物为美味;杂食性动物(如鸟)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②讨论弄清消费者的含义及本质。③围绕消费者的级别讨论。
2.4探究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活动:动物吃不吃馒头?馒头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营养成分?这个馒头你吃不吃?(示发霉的馒头)①热天,馒头为什么会长霉?鸡蛋为什么会发臭?引出细菌、真菌。
②这些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引出“分解者”的概念。
③没有细菌、真菌行不行?想象一下生物圈中没有细菌、真菌的景象。(示图片:《木乃伊》),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经过3千年而不烂?出土后为什么会很快变色腐烂呢?
④细菌、真菌有哪些好处、坏处?
学生活动:①答出细菌、真菌。
②回答分解者的概念。③充分发挥想象,并描述没有细菌、真菌的景象。(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到处是粪便,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而不能进行,氧气也因此而减少,整个生物圈将崩溃)④观看图片,分析讨论。⑤综述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2.5综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活动:①根据上面探究的知识,让我们回到自然界中,放影片2综述《生态系统的成分》,边看影片边归纳出生态系统共包含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②引导学生综述以上探究的知识。
学生活动:观看影片,综合归纳出生态系统的4个组成成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预期效果:正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使生态系统能够不停地发挥作用。
3.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师活动:①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设计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食物联系?各种生物可以通过食物获得什么?各种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②请学生书写生物之间的单线营养关系。
③展示各位同学书写的食物联系,讨论这些食物联系特点。
④听学生的答案,针对学生的答案讲解食物链写法的要点。
⑤一条食物链中点出生产者和各消费级别,引导学生归纳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别的区别和联系。
⑥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理解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略)。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而且通过这种营养关系,可以获得维持个体生存所需得物质和能量。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的理解。人类作为生物圈(最大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6.《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反思 篇六
一、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风筝形状、交通信号标识的认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由此导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其次,我在探究活动中精心设计安排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由撕、剪、折、拼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最后,在知识的拓展应用上,我利用幻灯片的动画优势,演示了由三角形内角和推到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二者的联系。然而本节课设计的缺点是活动准备不充分,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分工不够明确,有些小组的活动达不到目标,没有实效。虽然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真正能体会老师活动目的的学生并不多,好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简单,多边形内角和只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不需要学生透彻理解,升入初中后,再继续学习。
二、教学活动的得失
由于本节课的结论很容易被学生识记,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过程中。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活动设计的成功之处是活动多样化,活动方式简便,便于学生操作,在活动中能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点是学生动手技能不尽相同,活动速度差异大,因此,学生活动步调不一致,造成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手忙脚乱,好在活动简单,虽然速度慢了点,但还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使这些平时不爱学习数学的学生得到了些许锻炼。
三、学生学习效果总结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的实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接受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求角问题,学生通过熟练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点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但在知识拓展方面,也就是多边形内角和推导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点状况,虽然学生能理解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思想,但怎么分、画哪条线合理,学生还是显得手足无措,我想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应该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四、今后教学方向的规划
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更需要反思。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到教学活动达成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敢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方向上,应该做到推陈出新,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当然更要结合所教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特点,设计适合自己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发展的成长规律。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节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细胞的分裂教学设计06-21
细胞有丝分裂口诀06-24
细胞的分化教学反思07-07
植物细胞分化的观察10-17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10-26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09-21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06-21
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10-08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教学反思11-02
细胞教学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