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精选19篇)
1.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一
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
(2)形近字,如“呛(qiàng)”“怆(chu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
(5)成语中古音,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建议: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连贯排序题
(1)分析句子的作用和位置(总起/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而且、其、它、另外等)
建议:
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
二、古文阅读(约25分)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句首:夫、惟、盖、凡、且夫
句中:于、以(不明显)
句尾:也、乎、哉、焉、而已
①
虚
词
对话中的动词:云、曰、道、言
发现动词:往前后找主、宾语
人名、地名、官职、时间的提示
②
实
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特殊句式
(1)
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
①判断句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 /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三、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景物
人物
(特点
+身份)
意象(具体景、物)
意境(氛围带感情)
1、形象
作者
诗中主人公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炼字
释本义+(修辞)结合炼词
诗句+表达效果
炼句
句意+(修辞/动词、形容词)特色+效果
语言风格P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古人、迹、事、用典)
托物(具体物)言志(象征)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①儿女情怀(爱情、闺怨)
②建功立业(边塞、爱国、战事)
③离愁别绪(离乡、送友)
④山水田园(热爱、抒怀)
⑤思古咏史(怀古伤今)
⑥咏物伤时(托物言志、触景伤情)
⑦送别悼亡
(生离、死别)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
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四、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
1、考点内容:
(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
(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
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
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2、考查形式:
选择+主观表达题
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 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 已经)
(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
(5)以偏概全(部分 全部)
(6)恰好说反(是 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 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
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小说
散文
五、现代文选考:
文学类
实用类
传记
新闻
报告
科普文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人物语言
与人物性格
刻画方式
相联系
人物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①制造气氛营造氛围
②衬托人物心境情绪
③表现心理活动
④渲染烘托活动背景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⑥象征社会环境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
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①传主(形象、个性、精神)
②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
③语言:平实、简明、生动…
④时代影响及其价值
⑤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见下表)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外貌肖像
语言
动作
心理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
议论
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形象、性格、影响、精神
内容
人物话语理解
你的观点、评价
文
标题(分类及作用)
体
导语(内容及理解)
特
概括(时地人、事因经过结构)
征
结尾、背景(或有或无)
——时效性+真实性
语言风格:简洁、凝练、生动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六、语言运用题
①扩展、压缩语段
②选用句式、变换句式
③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
④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⑤拟写短信
⑥新闻点评
⑦图文转换题
⑧颁奖词
⑨介绍词
⑩串联词
⑾写对联
⑿广告词
⒀其它(各种语境题)
1、扩展、压缩语段
(1)扩展语段(把简练
丰富)
提示:
①看清题干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②展开合理想象,突出原来的词语。
(2)、压缩语段(概括、提炼中心内容)
记叙类——六要素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
拟写导语(几要素)
议论类
压缩主体(看关键词)
拟写标题(对象+事件)
拟写结尾(小结评论和希望)
说明类:一般以下定义的方式考查
下定义提示:“……是……”
被定义者=本质特征(种差)+大概念
如:人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2、选用句式、变换句式
长句
短句(因成分多而显长)
句
整句
散句(结构是否相同或相似)
式
单句
复句(一套主谓就是单句)
分
常式
变式(变式是指各种倒装句)
类
肯定
否定
主动
被动
四种不同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①
找最大主干
②
分清各修饰成分
③
排列各句(主谓式)顺序
提示:
(1)长句变短句时
(2)短句变长句时
①
找信息含量最大的为主干
②
把修饰成分与其对象一一搭配
③
把上一项搭配成的几个分句排序代入主干
——以上两种可关注句中动词的提示。
(3)修改句式常要求改成“长单句”即句子成分多,但都是在一套主谓的句子中。
(4)写作时尽量运用多种句式表达,可以增加语言亮点。
(5)选用句式要看上下文提示和题干要求。
3、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常见的为主)
(1)仿写的两大要求
形式
结构
形
字数
神
形似
内容
兼
色彩
备
联系
神似
提示:仿写句式要注意各部分间联系。
4、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提示:
以上要求往往体现在以下题型中———压缩(电报、信息)、广告语、转述、复述、介绍词等
5、拟写短信
(1)主题突出(祝对方什么—生日、新年)
(2)情真意切
(3)语言简洁
(4)讲究修辞
6、新闻点评(小而精)
(1)切中要害(找主要的点,忌面面俱到)
(2)客观点评,言语精炼生动。
7、图文转换题
比高低,找规律
做统计,找走势
归类别,作概括
建议:
(1)
介绍图像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2)
漫画类往往带有讽刺教育意味,也有褒扬现实一些现象。
(3)图标类注意图和对象的联系。
8、颁奖词:
(1)语言生动,感人、动听
(2)紧扣人物突出的特点、事迹
(3)参考最近几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9、介绍词(与“欢迎词”相近)
招呼语:尊敬的……
介绍语:即被介绍人的主要情
况(与邀请意愿有关)
结束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
欢迎……为我们作演讲
10、串联词:
提示:
(1)作用:串联上下语境,起过渡之用,切忌太啰嗦冗长。
(2)找出上下语境的联系或异同,才能设好串词。
11、对联拟写或鉴赏(形神两个角度)
12、广告词:(拟写或鉴赏)
从特性、优点、情感、语言等方面
13、其它:
建议、活动推介语、解说词、赞美词、读后感、便条、请假条、语境对应等
提示:以不变应万变。即使遇到陌生的题型,无需焦急。它一般在前后文或题干有
明显的提示语,关键是审清除题目要求,此
类题目难度不会太大。
七、作文(60分)
1、作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审题方式
(1)、标题/话题/范围
(2)、材料+标题/话题/范围(注意材料带来的提示/限制作用)
(3)、材料作文(何人-何事-何果)
提示:①审题分清单要素或多要素,思考如何突出每个要素内容
(辩证思维)
②多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分析题目/话题
(1)析结构,抓“题眼”;
①独词型(注意多义性)
——化大为小,添枝加叶。
如:季节(自然、人生、商业)
英雄(见义勇为、有责任、舍己为人等)
②关系型——分角色、判轻重。
铭记与忘记
有
并列式
坚持、勇气、智慧
区
一步与一生
别
怀想天空
动宾式
必须跨过这道坎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诗意地生活
偏正式
诗意的生活
我能
主谓式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论证时要分清修饰词与中心词。
(2)析深意,作联想;
实:地上一道坎
①坎
虚:困难、挫折
实:春天的光
②春光
虚:温暖、爱心、快乐
实:母亲
③妈妈
虚:(大)祖国、故乡、自然
(3)作比较,定重点;诗意地——诗意的(4)联自身,定文体。
2、话题作文
像命题作文那样审题(分清结构关系内容)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
雕琢:强调过程
天使:突出是美好的人物、事物
3、新材料作文
(1)提示:新材料作文比起旧材料作文题目中出现的对象要多,立意角度也较多。
(2)审题步骤:总——由果推因,由物及人。
①
何人——何事——何果
②
找主次,抓关键
③
看结果,判断感情和评价
4、作文备考讲究“一稳几新”(行文“亮晶晶”)
稳——立意稳(保证36分)
题目——文眼,读者第一印象
“几 结构——段落分明错落有致
新” 素材——古典+现代+现实
亮点!语言——多种句式与修辞
书写——认真、工整、美观
注意:
行文中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
准确清晰最为根本。
5、作文题目——讲原则讲方法
①
准——准确贴切
②
简——简洁醒目
③
俏——生动形象
④
新——新颖独特
(1)拟题原则:
(2)拟题方法:
①形象描绘法 《滴露的康乃馨》
《那一缕书香》
《欲望有声》
②仿拟名句法 《月下独酌》
《对影成三人》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巧用修辞格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张开的弓》
《读书·读山·读人》
《为爱撑起一支长蒿》
《自己作主》
④揭示主题法:
《有梦想就有可能》
《作文恰如行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⑤设置悬念法:
《山的那边》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⑥营造矛盾法:
《道是缺憾却完美》
《大爱无痕》
⑦相辅相成法:
①《我想握住你的手——希望工程的希望》
②主标题+小标题
主——《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小
蛹——自缚的悲哀
照应
标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主标题
题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⑧标点符号的应用(视乎需要)
《成功的伴侣——诚信》
《诚信,难道要出口转内销?》
《形式最重?本质第一!》
提示:
①标题不宜含糊,应对文意有所透露。
②标题不宜为“新”而新,应为内容服务。
6、开头(议论文中好的开头应有观点透露)
①题记提示法;
②引用导入法;
③排比开头法;
④比喻起兴法;
⑤描写叙述入题法;(营造氛围)
⑥直入正题法;(开门见山)
⑦议论“点睛”法。
7、结构样式
①
三三式(排比三句开头、三段事例段)
②
并列式(对比、正反、排例)
③
小标题式
④
对比式
⑤
褒贬式
⑥
长短交叉错落式
(视乎内容需要)
8、论证段注意事项
1、叙议结合,议多叙少
2、叙议方式:
①场景人物式②形象人物式
③评价人物式④跨越时空式
⑤名句人物式
9、论证方法:
因果、假设、意义、正反对比、排例、归谬法
10、论证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1、搭造桥梁、打造亮点
①叙例和观点之间的桥梁
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桥梁
③选词造句+修辞
④段落长短错落,有建筑美
⑤书写工整优美,吸引眼球
12、素材——讲究新旧结合,以新为主
“私人”搜集15个左右
+
一材多用
提示:
(1)古代文史学家事例可增加文章的历史底蕴;现当代及社会时事例子则彰显出“时代感”。讲究新旧结合,以新为主,旧为辅。还要注意顺序。
(2)新材料的收集不妨关注:
①近三年感动中国人物(宜作排例)
②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联系,那便是作文创作新鲜之“源”!
13、语言
(1)最忌!
①语意不通,存在语病或隐晦。
②平淡、“暗哑无光”
(2)“妙语华章,彰显文采”的方式:
①语言大气、意蕴深厚
如“故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的……”
②善用修辞,句式灵活
如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引用、长短句间变换、不同语气句子……
③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动词、形容词、成语
如“那微波荡漾的未名湖,拔地而起的图书馆……”
①
段
落
内
语
言
技
巧
②
段落外
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全文才显紧凑。(方式)
①过渡句、过渡段;
②情节发展顺序;
③每段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同一主题下,句式相同或相似,或者透露主题。
14、其他提点:
(1)顺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
(2)注意速度,认真书写,卷面干洁;
(3)写好作文,稳住江山,切题+870字。
2.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二
一、掌握复习的方法
无论在什么考试中, 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 中考的数学复习也不例外。在充分掌握课本的知识后, 我们需要精选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在进行试卷的选择时, 要保证试题的质量, 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指导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不懂的试题进行分类, 重点复习这些难点, 多做试题。中考前, 学生的任务多、压力大, 所以, 老师针对这些情况为学生制订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案, 要尽可能地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避免课堂的气氛过于压抑。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注重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引导, 让学生多进行演练,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对比等思维的训练, 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同时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更加主动地进行一些学习活动。
二、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老师可以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进行传授。利用学生熟知的一些生活事例, 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提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建立一些形象的数学模型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老师还要注重提一些结论或者条件不确定的问题, 在一定的空间内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一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这样的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 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生活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事例,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最佳的方案
不同的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同, 我们的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案和计划。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该制订难度大一些的学习计划, 能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则制订一些比较简单的计划, 扎实基础, 稳步提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老师们应该多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加强思维方面的培训和引导, 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总结, 养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 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他们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用一些中等难度的试题进行训练, 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机会, 这样一来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 老师需要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 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其他的方式
在数学复习的方案中, 还有一些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考评制度为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我们只是单纯地通过试卷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并以此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是单纯的考试并不能全面说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所以我们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表现比较积极, 那么老师应该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老师批改作业时, 对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可以写一些鼓励的话, 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同时, 指导学生把握好复习时间, 因为复习的内容比较多, 而且其他的学科也在进行一些综合性复习, 学生的压力比较大, 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统筹好数学复习和其他学科复习的时间。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 知识点比较多,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 尽量做到对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学生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
中考数学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数学的复习而言, 把前两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串联, 同时还要有一个整体的提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掌握好的复习方法尤其重要, 抓紧时间进行有效地复习, 扎实基础, 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坤.浅谈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J].才智, 2013 (17) .
3.浅议中考语文复习的备考策略 篇三
【关键词】复习策略;复习效率;学生
我们常常认为语文复习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受这种意识支配,中考语文复习总是如老牛拉破车效率极低。而笔者认为,初一初二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语文水平量变的积累,而初三语文总复习既是对付中考,又是初中生语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说是质变的飞跃,不容忽视。由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初三语文复习备考心得,以增强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一、备计划
中考语文复习前,先简化庞杂的复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不足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条理地做好复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语文计划是两轮复习:一轮专题复习,一轮模拟测试,专题复习旨在复习巩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诗词默写的基础、语言积累及学生拿不准的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而模拟测试旨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与应试能力。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是专题复习与模拟测试同时进行。讲练结合嘛。如:诗词默写复习应在总复习前提前记诵,之后引导学生在模拟测试卷中出现的诗词默写题进行理解记忆,并且与专题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在备考前,语文老师会或多或少从学生那里得知,现代文阅读是学生的头等大刺,而阅读理解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笔者认为也应该化繁为简,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而不是漫无目的做一大堆练习,将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与散文阅读相似的阅读步骤与考点找出,再区别对待文体间的异处。如此,复习计划有重点有难点。自然复习进度也要安排妥当。另外,做复习计划时还得考虑与其它科目的协调、月考时间安排及学生的记忆规律等,以达复习计划的有效性。
二、备学生
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及时关注学生的复习情绪,才能真正提升复习效果。
(1)备学生的语文心理,树立积极紧张的复习态度。在我的经验里,语文学科是让学生感到不痛不痒的科目。一直来学生认为语文复习只是在巩固他已有的知识,提高不了他的语文水平,远不如其它科目的复习成效。如果学生以这样的心态进行语文复习,那自然是课堂上听课爱理不理,月考备考一夜突击。对此,我是先用自己积极紧张的复习态度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语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归纳出来,由此制定出语文复习计划与拔高些的目标,老师也制定出自己的复习计划并告知于学生,同时建议学生对老师的复习计划提出质疑与补足。由此,学生与老师一起对计划的实施负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2)备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根据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合理安排复习的重点。语感是在长期接触语言文学,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而形成的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的综合。我觉得还是存在一些技巧性、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偏向形象思维的孩子少些技巧性的学习,对偏向理性思维的孩子来说,建议孩子一些技巧方法的指导会对他们有利些。一般我在课堂上会根据讲课内容提问不同的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兼顾的多些,课外作业也是提供作业范围,必须做完成的作业与选做作业同时进行。如此拔高优秀生,提升中良生,夯实后进生。
(3)因时制宜,随时关注学生的复习情绪。进入复习最后阶段,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情绪紧张、课堂气氛总是要比往常显得凝重。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产生复习兴趣,记忆效果也会加强。如空出一节课让学生自己复习;如同桌互竞;如互出题目为难下同学,课前演讲,讲个笑话、辩论、讲故事等等。其实语文老师有时也得放下自己的紧张,舍得给学生时间,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复习情绪,这是良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过程,无论哪个阶段的学习都不能缺少,可往往在总复习阶段语文老师会犯下欲速不达的错误。
三、备教师
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明确自己优劣,扬长避短来增强整个的复习效果。如本人在作文教学上缺乏持之以恒,因此在初三复习阶段对作文进行了“恶补”:学生作文训练结合周记进行,直到中考前最后一个星期,学生一直坚持写周记。每周轮流细改一组学生周记,其它略改。学生一直在练笔就不会出现考场作文思维中断的现象,且根据中考作文要求: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思想主题要正确、健康且积极向上,对周记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如写作题材等)。课堂上作文复习指导主要从文章结构、立意、故事性、描写及卷面整洁度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每周的最后一节课进行作文讲评,一般两周一个专题。
尤其是我注重向同事或网络讨教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试作文水平,弥补自身短板。
四、备教材
教材是语文复习的主要文本资源,有效的复习要求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指导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中考文言文即使考课外的,也只有在精读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才能类推出课外文言文的大意。同时将所有的文言篇目进行分类专读,其实也是对所有文言文的写作特色的一个归纳,即将人物形象、写景抒情、先秦诸子散文与古代神话的篇目进行归类;
考试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笔者认为在文言文复习中不离教材,其实诗词欣赏,散文阅读都须教师再次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温故知新,达到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的目的。
五、持续不断的阅读
著名语文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师教“底蕴”,“一个人的底蕴来自于广泛的阅读”,不爱好阅读的语文老师始终是蹩脚的。复习过程中,即使时间紧,任务多,可仍要挤出时间阅读,不仅要读与考试有关的说明《课程标准》,搜集历年及当前的相关考试资料,如此来把握考试方向,还要读名家名著,名家名文,如林清玄、毕淑敏、周国平等名家的一些散文,提升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要坚持读报、读时文热点,读时刊杂志,以此捕捉考题中的社会热点。同时我也要求学生每天挤出几分钟听新闻,了解时事,摘抄名著片段等,让学生多接触名家的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当然整个复习过程,应该不断地反思,也在不断地更正不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又将经验具体运用到不同时期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星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 2012.6.6
[2]郑丹 刍议初三语文复习课具体实施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7
4.中考复习备考交流发言稿语文 篇四
2、复习做到专题化系统化,训练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提升。学生所做资料应该符合学情实际,避免重复,在注重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适时增加专项训练.3、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的基础,不可放松对字、词、句的学习。基础的夯实重在平时,平时要关注学生在答问、作业、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不定期以小练习卷的形式对九年级上下册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进行专项的检测巩固,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4、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扎实上好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配以适当的专题训练,增强学生动手答题能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能准确默写,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句,对易错的字进行整理,以训练卷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反复动笔练习,加深印象,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5、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不仅要形成专题化,还应形成常态化。平时将词语辨析、病句题、标点规范运用等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训练和巩固。渗透到每节课中,使学生在反复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解题能力。
6、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指导和督促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会学生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接受文字信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8、全体参与,分层训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实现整体的进步提升。
9、重视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组织全组语文教师针对每次大型考试中失分较多的有关题目,深入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讲解到位。基础知识的教学丝毫不放松,方法指导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讲练析结合。
10、写作要勤练笔,尤其加强材料作文解读立意的专项训练,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注重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适当强化写作训练,将片段作文训练与整篇作文训练相结合,注重作文的评讲,将老师讲评语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及时总结反思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促进改进提升。加强组内作文备课交流,将每次大型考试中每个班的优秀作文在全年级共享交流。引导学生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平时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11、强化规范书写的意识,日常贯穿在教学中引导要求学生端正书写态度,改正不良书写习惯,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避免在考试中因书写潦草影响答题卡的扫描效果。
5.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五
复习备考方案
九年级语文组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本届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惰性较强,学习兴趣不浓,不能把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
2、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阅读教学中,教学实效较低;学生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解读脱离文本的现象严重,未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4、作文方面,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素材较少,头脑闭塞,接触面较窄,信息捕捉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两位语文教师将会认真分析学生、研究考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训练,使我校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制定以下复习备考方案。
二、复习备考策略。
(一)认真学习和研究《中考说明》。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中考说明》的过程,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的归纳、领会、运用。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教师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努力使平日的教学设计、训练评价以及语文活动与试卷的要求、试题的特点、评价的标准一致起来。通过学习,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精练习,夯实复习内容。
练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载体,材料质量是保证复习效益和质量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最根本的保证。时间对于九年级学生尤其宝贵,教师要精选习题,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不搞无谓的重复。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想。可以在训练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对旧知识、旧方法进行穿插式的回顾练习。复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举一反三,选题注意前挂后连,循环训练,循环强化,从而夯实复习内容,保证训练的效率。
首先是现代文阅读。在这一板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耐心仔细阅读文本的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把专题复习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一边赶新课,一边进行专题训练。这样以来,给复习备考减轻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古诗文阅读。我们在第一轮复习后,用排除法将近几年所考过的文章删去,再根据中考精神和出题者的意图将我们认为是重点,需要强化训练的篇目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练习和记忆,给《导引》以有效的补充。
(三)学生表述要规范
学生语言表述规范,不仅有利于在人群中的交流与沟通,而且答题也能充分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语文能力,提高考试的成绩。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注意语气适中,相互承接,主次分明,先后准确,文通句顺,言简意赅。
(四)强化学生书写。
写一手好字,那是一个人的门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头面整洁、字迹清晰、美观,最能受到阅卷老师的亲睐。尤其是面对今年的网上阅卷,我们觉得更要加强书写训练,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答题。
(五)加强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仅靠每学期8篇大作文,是难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如写小作文、周记等;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要加强指导,加强各类文体的写作指导,加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写作方法、语言运用、作文修改的指导;对各种文体进行适度训练,要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兼写其它文体;要增加学生的写作样式,如:缩写、扩写、续写、改写,整篇练习、片段练习、仿句练习等;要走出“淡化文体”的误区。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要被单一的文体要求,挤压了学生的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以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
1.强化语言关,努力凸现文章的视觉效果。
综观十几年的中考考场作文,高分作文无不是语言畅通、文采飞扬的。要求学生体现“六个一”:拟好一个题目、写好文章的开头、写一组排比句、引用一句名言名句、写一个好结尾,写一副好卷面。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好题目,好开头、好例子、好段落、好结尾,议论文要尽早提出观点,观点鲜明,行文中要有意识的多扣题,关键词要不断出现,不乱编故事,不对原材料简单扩写或仿写,答题要规范,慎重下笔。作文绝对不能饶弯子,不能搞含蓄,作文开头第一段、第二段考生就要把看家本领拿出来,让阅卷教师刚看就叫好,有许多尖子生作文考不过普通生,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开头就切入主题,打个比方,作文不是“碧螺春”漫漫品,而是“二锅头”,看第一眼就有强烈的刺激反映。
2、限时写作,加大考场作文训练力度。
让学生在考试中写出好文章,因此要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限时写作,注意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腹中成篇的思维活动。备考训练时,引导学生要耐住性子,不要心浮气躁,纠正没想好就写、边写边改的不良习惯。(作文速度,50分钟左右必须写完作文,须达到700字以上,若时间不足,应教会学生学会结尾,力求结构完整。)
三、复习程序
总复习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阶段。(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30日)本阶段要求各学科必须以课本为主,分单元、章节,依据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以读、讲、练、评为基本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强化训练。(2014年4月1日—2014年4月20日)本阶段以《2014年中考各学科考试说明》为纲,要求师生认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面复习一遍,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突出训练。
第三阶段:综合检测复习。查漏补缺,全面提高。(2014年4月21日—2014年6月17日)本阶段的强化训练以套题训练为主,兼顾教师自选例题作必要的补充。加强学生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和速度训练,力争达到规范、快速、正确。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作为毕业班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时间,使学生轻松、自信地去摘取中考胜利的丰硕果实。
6.中考高效复习方法 篇六
首先,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
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
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最后,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处理好几个关系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先审好题,再做题。
有些问题要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如果题审不好,条件挖掘得不深,就可能会审错题。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求会做的题要拿满分,不会做的题要争取拿分。
如何得分,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必要的步骤不能省去,会多少写多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才能保证拿到分。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平时做题,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
4.难题与易题的关系。
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样的考试,在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读一遍,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但由于中考通常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一般是分为三个由易到难排列,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所以,要尽量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来解答。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先跳过,不能在一道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否则容易导致后面的题还没有看时间就结束了。平时做题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中考时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
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提升
1.速度
考试是向时间要质量,复习时一定要有速度意识,不能只要质量而不要数量和速度,超时间的投入就是一种“潜在丢分”,如在考场上发现时间不够,就会乱了阵脚,导致后面的题无法思维,无法下手解答,全部丢分。
2.计算
中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然近年来试题的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简捷、迅速,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且简单。
3.表达
在以中低档题型为主体的考试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但要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不仅要自己分析,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7.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七
一、书写水平考查
书写丢分不容忽视, 作文卷面尤其重要。同学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无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 书写要尽量工整、规范, 需要改正的地方应使用橡皮小心擦去重写, 或者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切忌乱涂乱画和使用涂改液。书写过关了, 意义大于5分。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
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义的辨析、词性的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的判断、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经典诗词的默写、语文活动等。
积累与运用考查以九年级上下教材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字音为主。词语考查分两部分:一是九年级上下册讲读课文中的重点词义的辨析;二是词语填空, 要注意课文中重点生字词、关联词语、褒义词和贬义词以及近义词的运用。文学常识要注意梳理教材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及文章体裁的辨别。文学名著考查以九年级上下册推荐的作品为主, 即:《水浒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泰戈尔的相关诗集等几部作品。主要了解名著的书名、作者、国别、时代、主要人物、内容梗概、经典情节, 还要会写读后感和推荐语。背诵默写, 题型为超量出题, 选择答题, 内容范围较广, 所以要熟记初三要求背诵的古文和诗词, 还要注意梳理初一、初二学过的诗词名句, 答题时按要求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如数填写, 不要多写, 一来避免“言多必失”, 二来节约时间。语文活动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 与实践全面沟通”, 包括:对对联、写公益广告语、写赠言、写“凡人名言”、成语归类、读图等内容。复习时应将《考试说明》所涉及的题型都练习一遍。近几年中考读图题是一个亮点, 在完成读图题时同学们不能仅就图中浅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或描写, 而要以“在其中读到了什么”为答题指向, 以自己的感悟和解读为中心内容, 以对图丰富的联想、深刻的理解和完美的表达为质量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 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学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生活类的图, 还要适当在综合性学习中练习科学类的图———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坐标图等。
三、阅读能力考查
(一)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考查点的确定, 不管何种文体主要都以新版课标的要求为依据, 主要考查五种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实际运用能力。
1.所谓整体感知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形成对文章的初步感受;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目的, 对文章有自己的初步认识。一般题型有:对句子内容的感知;对段落内容的感知;对事件过程的感知;对形象心理学的感知;对作者情感的感知。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揣摩题意, 领悟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大多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 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涵的信息, 可以感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2) 辨识文体, 分析重点文章。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不同, 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阅读中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记叙文可以按分清记叙要素、理清段落层次、认清文章主旨的程序来展开阅读和进行理解。议论文则可以从把握论点入手, 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说明文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 然后再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3) 理清思路, 了解行文结构。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 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4) 精读首尾, 揣摩主题思想。人们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这说明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 揣摩首尾, 体味题旨, 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2.获取信息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够辨识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根据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一般题型有对文本内容所含信息进行提取与概括。在答题时, (1) 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标准, 也就是根据阅读的要求提取相应的信息或内容。 (2) 确认获取信息的区间, 题干往往规定了信息筛选区间, 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原则。 (3) 通过抓关键词获取主要信息, 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处”等提示语。 (4) 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 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等, 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而有效的信息。
3.理解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恰当的解释。一般题型有: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理解文中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1) 在解答词句理解题时, 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塑造,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考虑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紧扣中心思想思考这个词在体现文章主旨和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的作用。 (2) 对于句段的理解, 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 (1) 从内容上分析, 在不同的文体中, 对句子的作用理解应各有侧重:记叙文中, 主要表现为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 常表现为揭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 大多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2) 从结构上分析, 不同位置上的句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 有总领作用, 在文章中间的, 有承上启下, 标志行文思想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的, 有总结作用; (3) 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在某些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中, 有些句子还有升华中心,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欣赏评价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能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欣赏和评价, 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常见的题型有:欣赏有表现力的词;判断并欣赏有表现力的句子, 欣赏品评写法。对于欣赏评价,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 语言美的角度, 如用词之美、修辞之美、句式之美等。 (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进行欣赏。欣赏评价要特别注意描写, 如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5.实际运用能力, 是指阅读文章能借助文章提供的内容和信息解决现实问题, 形成迁移并有所发展。一般题型有:谈由文本引发的认识;对作品的认识;能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 对文本的知识或观点进行恰当的运用。在答题时, 完全可以在把握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 进行自由表达。当然, 这种自由表达并非毫无限制, 而是需要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现代文阅读是考试的重点, 我们在了解其命题的依据的基础上熟知题型, 并具备以上五种能力, 就能回答好此类题目。
(二) 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复习要以课本为“本”, 注重积累, 强化训练, 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归纳,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实词的积累要结合课下注解, 积累重要词语和关键字词。句子翻译要在实词积累的基础上, 关注虚词的用法及语气的一致。翻译以直译为主, 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 兼顾全句, 还要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用语习惯, 采用“留”“换”“删”“补”“调”“扩”等方法, 力求使译文做到准确、完整、顺畅。以课本为主阵地, 精选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内容理解要在疏通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等。要紧扣原文主旨, 多角度思考, 善于归纳、提炼、升华。
(三) 诗歌欣赏
赏析诗歌时, 要避免抛开诗歌内容进行中心思想式的感受或者架空分析, 应联系诗歌内容选取主题、语言、艺术技巧等二至三个角度写出“再创造”式的欣赏内容。如用词精辟准确、修辞运用巧妙、句式灵活多变、表现手法独具匠心等。
四、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
这部分内容在复习时, 要关注社会热点, 本土文化, 注意感悟人生、感悟社会, 关注自然环境, 注意学科渗透现象, 对材料进行探究、创新、评价、联想等。答题时要注意: (1) 运用平时积累, 有效调动知识储备。 (2) 仔细阅读题目, 揣摩题意, 提炼出简明、有效的答案。 (3) 注意联系社会生活, 准确表述与主题相关的感悟。 (4) 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要求, 抓住要点, 逐条表达。
五、写作能力考查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 分值为60分, 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作文题型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 无论哪一种命题方式, 均不设审题障碍, 作文题型给同学们充分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8.谈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中考;语文总复习;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02-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科学规划、高效复习呢?本人在多年毕业班教学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试题,制定计划
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紧扣课本、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二、立足课本,重视积累
结合近几年中考涉及到的现代文阅读,对课内篇目进行大胆取舍,选取名家名篇和典范精美的现代文作为课内现代文第一轮复习内容。按文体复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课内古诗文部分,按照课标规定篇目分册逐课复习。对于背诵默写的篇目,要求逐人过关。
三、专题突破,讲究实效
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站较高的平台上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1、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义、规范书写、标点、病句、仿写句子、默写名篇名句、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
关于字词积累的复习,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
对于古诗文默写,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先理解再背诵。
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专题讲解和训练来落实。如新闻概括题重在考查辩识、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题型有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导语等,往往附加“限字表达”要求。
其他专题的复习,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材料,每一个专题都要将基本的题、典型的题、灵活的题做好梳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做题的规律。
2、现代文阅读
首先,强化文体意识,分文体进行复习,注意答题语言体现文体特点。先进行各类文体的单项复习,再综合复习各种文体的文章阅读。这种分步骤的复习,能提高学生化解难点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明确各类文体的知识点和考点,例如记叙文的常见考点有:描写方法及作用;概括事件;分析表现手法;结尾艺术;概括或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链;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阅读感悟等。还要教给学生回答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结归纳出通用的模式。如记叙文中分析修辞方法及作用时,就可用“用修辞,表现了 内容,表达了 情感”。
最后,要培养学生分点答题的意识,以保证得分率。
3、文言诗文阅读
将《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必背古诗文进行归纳分类。古文常见的考点是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表达、表现手法运用等,要一一拎出要点,总结规律。再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古诗阅读赏析,一是分析古诗中写景的内容、特点、手法及作用;二是找出抒情的句子,分析其抒发的感情;三是从内容、手法、修辞、炼字等方面教给学生赏析名句的方法,强调要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反复检测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4、写作
近年来,大多数省市中考作文命题形式是二选一,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主,近几年出现了材料作文。无论怎样的形式,都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为导向。在作文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摘抄的精美片段,积累感性的语言材料。其次,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指导训练。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要有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一定要有亮点。再次,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常见的构思方法。记叙文可以用镜头式、书信体、日记体等结构。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特长为部分学生选择最擅长的文体,量身定制,扬长避短。有些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深刻,就指导他写议论文;有的感情丰富细腻,文笔优美,就指导他写叙事性的散文;有的人物描写很出色,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为激励学生,激发其写作兴趣,可第一时间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做成幻灯片,反馈给学生;也可推荐到学校文学社的刊物上发表。
9.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方法技巧 篇九
1.语文字词的积累。
这包含字音,字形,同义词的辨析,成语的使用等方面,平常注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过段时间加以巩固。
2.语文古诗文的理解。
好多同学觉得古诗只要背过会默写就行了,其实这还不够的。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要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同时还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不仅要背过,还要求理解。
3.语文阅读的技巧。
三类文体都有他们固定的答题模式,要善于做好笔记,在答题时把笔记上的内容信手拿来,保证语文阅读的高分。
4.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点,课文学的挺好,可是一做课外文言文,都不会。原因古文离我们较远,很多字词的解释我们现在很少用。所以平常做题时多积累,多背诵,这样在语文文言文题目当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四、多朗读,有感情的朗诵能够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自然也感受不到朗读的妙处。建议拿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感。
10.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十
学习计划和目标
或许有的同学会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比学霸还努力,而复习速度和效率就是跟不上学霸呢?根据学霸的学习经验来说,学霸很注重学习计划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把学习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严格按照计划去复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效率自然而然就显著了。除了制定计划,还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如:这周复习的效果要达到哪个程度、答题的技巧要提高到哪个位置等等,有目标才有动力,朝着目标去努力复习,那么复习效率就会提高。
自习要集中精力
有的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不了,总会受到电子产品、室外动静的影响,还有的同学人在教室里,心却不在这里,脑海里想着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样的状态能提高复习效率吗?显然是不会的。所以,想要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克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能做到“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复习效率提升是必然的。
掌握复习策略
11.中考数学备考复习与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考复习;双基
对多年中考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考不好,从教师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没有对中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九年级数学的复习,不仅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现与巩固的过程,更是从整体的高度出发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这一再认识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准备把握备考复习的方向
我们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的好胜任九年级的备考复习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数学改革的新形势,并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学习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认真参加本市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消化吸收每次教研的经验。学习中,发现中考数学试题的主要方向是:重在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从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审题不够仔细;2.书写不够规范;3.基础不够扎实;4.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
因此,加强对试题研究,把重点放在《考试要求》和近年的中考试题上。因为《考试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中考的目的和性质,提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考试的方法和题 型示例。还对试卷的结构,题型比例,难易程度、各知识块的内容比例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与教材,复习过程以学生为本
备考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进入复习之前,我们通过与学生个别会谈,召开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楚,摸清学生的底子,听取学生的需要与要求,让我们的复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反映学生的愿望。
备考复习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研究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2012届的复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知识的网络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整个复习过程中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三、注重基础,抓落实
中考命题的原则是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基础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思维判断、推理的材料。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与学生交谈及对学生的习题,测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在解题时突破口的寻找,范围的缩小归结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公式:
(1)绝对值的化简。
(2)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3)同底数幂的乘法与乘方。
(4)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
2.公理
(1)全等的条件 (SSS、SAS、AAS、ASA、HL) 。
(2)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相互平分。
(5)矩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
(6)矩形的判定:①有三个角是90°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
(7)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平分对角。
(8)菱形的判定: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②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3.作图题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角平分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作三角形:a.已知三边作三角形b.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c.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d.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三角形.
(6)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四、深入研究考点明确三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九年级复习是从具体的知识点开始的,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首先应深入研究考点,全面,准确掌握《考纲》中列出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提炼(包括实数、整式与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圆、视图与投影、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备考工作,才能在“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得心应手。
复习的“三个阶段”我们从实践上做了大致的划分,第一阶段,注重知识的梳理,突出对重点和知识的考点,知识的挖掘,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则应发挥基础题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作用,重点训练学生的审题,解题的习惯和能力。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中考常见的题型展开专题复习,练习以专题题目的强化训练为主,以增强学生应对考试的信心和能力。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做过的试卷进行查漏补缺。练习偏重于综合运用训练,同时对解题方法,思路进行整理。
五、精选习题,科学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还需要具备必要的解题模式,方法和步骤。因此精选习题,进行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题的选择应在“巧”字上下功夫,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具体来讲要注意:①针对性,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依据学生基础设置习题。把平时学生练习,测试中出现的疑点,错误作为出题的素材。②典型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广东题)及测试题最具典型性和权威性,可认作为学生练习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是九年级复习的常见课型之一,它作为基础知识复习与学生练习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巩固基础,拓展学生思路,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最后,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备考心理的辅导。
参考文献:
[1]景永明,赵仁育.合理安排,充分备考——中考数学备考复习浅谈[J].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2]李艳辉.中考数学复习的备考建议[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3]方国志.浅谈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J].数学学习,2009年Z1期.
[4]马红艳.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Z1期.
12.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课改策略,突出,备考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进入了课改实验的关键阶段, 针对中考前夕的复习备考, 如何进一步按照课改精神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是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和帮助学生复习备考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以笔者在近几年的中考复习教学中运用的教学备考策略谈几点实践性看法:
一、要突出课改思想性、生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强化备考指向
1. 要凸显新课程思想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所在,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最突出表现, 因此思想性是中考复习备考必须充分体现的特点。
2. 要突出新课程生活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生活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 思想品德必须给学生提供典型的生活情景, 因此复习备考要很好地体现生活性的要求。要强化新课程实践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3. 要彰显新课程创新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注重情景材料的艺术化。在复习备考训练中, 要很好地借鉴漫画、图片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所要考查的内容服务, 使整个训练显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漫画、图片欣赏中体会到人文关怀, 从而让学生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4. 要注重新课程综合性与中考复习备考的融合。 (1) 要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 (2) 要注意本学科前后知识的综合。 (3) 要注重考生各种能力的综合。
二、深挖课改教育资源, 突出备考实效性
用于复习备考的课改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人力资源、教材资源和考试评价资源等。
1. 要用好学生人力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新课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没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就没有就新课程的成功实践。因此复习备考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本。
2. 用好教材典型资源, 不断拓展备考空间。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典型, 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复习备考中, 要严格依据课标的要求, 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知识要正确运用, 举一反三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克服和杜绝“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很好地将教材的普遍性与生活的特殊性有机地进行整合,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有效, 克服传统的依据教材进行教学的灌输说教的做法, 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3. 用好考试评价资源, 确保考试评价到位。
课程标准规定:“纸笔规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 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性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这一规定明确指出知识评价之于思想品德是必要的, 但不是唯一的。
三、要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自信考生
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健康既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压力往往与考试联系在一起。中考既是学生的一次升学考试, 也是学生的一次价值追求的考试, 每个考生的心理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的刺激和影响。或是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超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或是考试的难度过大……这些都容易使学生陷入考试焦虑之中。如何正确控制和稳定学生情绪, 决定学生整个考试的成败, 教师指导学生要学会用“平常心”正确对待这次考试。
13.中考语文复习方法简述 篇十三
(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
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哪儿都想抓几下,结果什么也复习不好,反而会觉得越复习越乱。翻开笔记,将所学过的知识的重点、难点都整理一下,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各册书前面的简介提示找出重点、难点。对照自己笔记,看看自己记得是否全面,查漏补齐。看看哪些地方还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找老师彻底弄清,绝不能放过去了。因为课本的编排知识点是系统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只要理清重点、难点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注意书后例题的复习,理清解题思路。
不管是哪一科,书后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点的外在考核形式。所以每一个例题都不能放过。搞清了这些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引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意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可以将以往的试卷找出来,将所有的错题分一下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自己还不能准确总结症结的所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看看自己今后应该多注意什么。要知道“聪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头”。
(四)注意向课堂要效果。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上课时注意记好复习笔记,多动手解题,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题的速度,又可以将老师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老师教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学习领会多少还是最主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是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却不同的原因了。课内打基础,课外长才干。
(五)注重解题能力训练。
14.中考物理怎样复习备考 篇十四
物理高级教师就中考物理怎样复习备考提出建议:中考的重难点仍然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时还应回归教材,着重复习浮力、压强、欧姆定律以及教材中的插图、表格。强化训练时应根据中考大纲内容的要求,从一般的记忆、理解、掌握到熟练掌握、提高、能力增强等。另外,近几年中考试题已从过去重视计算能力的考查转到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注意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考生:我“一诊”物理考了107分,怎样复习才可以再提高一下?
老师:这个成绩很不错,至少反映出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很扎实。接下来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克服粗心大意,答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其次,把课本上牵扯到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要注重概念;再次,看书的过程中要对核心知识点加深理解;最后,要精做题、做典型题,做到一题多解。另外,也要注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一些物理学家的重大理论以及他对物理学的贡献。
家长:孩子物理学得很好,而且每次考试都感觉答卷良好,但就是得不了高分,问题出在哪儿?
老师:这个问题很好,关键是答题的规范性。一是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而且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用规范的物理术语完成答卷,切忌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白话”答题。二是解答应用题的格式一定要规范,要学会用阅卷老师要求的答题方式进行答卷。
考生:我平时考试物理都在100分以上,这次“一诊”考了90多分,不知哪儿出了问题?老师:这说明你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同时反映出你对一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下一轮复习要对各板块知识再梳理一下,对弱项板块进行专项训练、总结,把这些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理、归类。
家长:物理该如何复习?
老师:物理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第一轮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轮进行专题训练,对各个专题逐一进行梳理,先跟着学校老师的复习安排走,在此基础上,自己再抽时间将知识点梳理一遍;第三轮就是调整好心态,抓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并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过程以及答题步骤的强化练习。
考生:我力学学得不好,后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补救?
15.浅谈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篇十五
一、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中考的需要, 同时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查, 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 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并加深理解这些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复习, 教师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将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结合《考试说明》,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突出重点, 以近三年中考命题的风格为导向,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 以使整个复习更加有效。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序地进行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还要调查研究, 明确重点难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 学生接受有困难, 起点低了, 讲解内容太容易了, 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 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很多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初中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 ,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的知识重温一遍,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讲清“怎样解”“从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过系统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自己“学”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能掌握课本中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一要领会课本例题、习题的出题意图, 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 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与质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避免出现失误,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对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环节, 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努力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数, 力争全面丰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 全面复习的话,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进入以能力为主、提高应试水平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单元的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着重突出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等) 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 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众所周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 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 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再如函数思想, 在初中课本中, 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 要求写成函数的解析式, 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像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历年中考题为基本素材, 以中档综合题为训练的重点, 以“题组”训练为重要方式。
通过专题复习, 使学生能对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 并获及解题能力的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考试试题不再过分追求题目的甄别功能, 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内容。因此, 我们的复习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 不要人为拔高要求, 更不要做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训练。我们追求的目标, 应该是“双基”的应用, 是对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实践证明,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 题海战术有害无益, 虽然我们需要必要的针对性练习, 但是练习的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关键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增强能力。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
因此,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法是练评结合, 先练后评。达到以下目的:解题能力的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和丰富, 考试速度的训练提高。
四、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教学
帮助学困生搞好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 给以热情而有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复习课除在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照顾学困生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进行有效的训练。应让他们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 底子薄, 知识漏洞多, 一时适应不了复习课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课外加强辅导, 做到辅导定时, 因人而异。当面批改他们的练习, 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病例卡, 对一些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对练习中的错误缺陷当面订正, 并向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如果同类性质的错误较多, 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应在下节课把问题反复讲清楚。大多数学困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还是能够在总复习中有较大提高, 达到合格水平,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五、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种竞技体育中, 选手的过硬实力是首要的, 但临场时的良好心态和意志坚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考场就是赛场, 考生就是选手, 当然, 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教练了, 中考实际上就是考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坐标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题, 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或一念之差, 有时是来自解题灵感, 有时是来自临场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 生活的一帆风顺, 使得他们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不能通过的坎坷, 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自身的努力下, 可以跨过这些坎坷,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平时学习中, 要注重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训练, 避免考试时出错。同时, 让学生学习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总之要搞好中考备考复习课, 在于教师辛勤的劳动, 在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于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互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十六
文科主观性试题原则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不像解答理科试题那样死扣答案),以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好地成才。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设计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答案一直是其命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写小论文、写标语、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历史方面的宣传板报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中考历史的开放性答题在我们充分适应了以后,出现了一种误区,即在操作中出现了有“字”就给分的现象。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考试中不认真审题、因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准确而盲目堆砌知识点的后果。事实上,有不少孩子在进入高中后,连基本的史实和常识都要靠翻书才能知道。
尽管中考试题是全省统一命制,但是阅卷是各地教育局组织进行的。由于评分细则弹性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阅卷中存在偏离参考答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尤其突出。譬如,一谈感悟就是“要好好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种“万金油式”的答案缺少针对性。2011年中考历史的开放性试题已开始试图扭转这种不加分析、盲目答题的趋向,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年中考历史第23题第三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回答此问必须根据问题的提示,侧重谈先进理论的作用、理论的继承性或理论产生的方式等内容。若学生回答其他方面的内容,严格说是不能得分的。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他们在平时复习时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学科语言的总结能力和对每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
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在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第21题相当于填空形式的问答题,答案必须精准;第22、23、25题,按照问题设计和答案要求,必须“依据材料”进行总结陈述,尤其是第三问的升华部分,必须在提炼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根本无法随意胡诌瞎编;第24题沿袭了2011年中考“议会大厦”读图题的形式,给出了关键词,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考查学生历史知识、专业术语、语言表达、情感升华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明显借鉴了高考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特点,不过由于给了充分的提示,降低了难度。
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的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尤其在复习阶段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首先,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语言精准的基础上适度开放答题。平时一定要从严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要牢牢把握相关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他阶段性词语也要准确掌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等。这每一个限制性的关键词都有其内在含义。以中美关系发展为例,1972年尽管美国总统访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美关系打破坚冰,但是美国仍然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所以中美关系只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不能说完全正常化。这些关键词的内涵要求都很精确,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准确把握和记忆。
其次,及时关注高中教材的变化和高考是初中教师当前必须要做好的功课。河南省高中历史教材从2008年起开始大变动,按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安排组织教学,传统编年史的体系完全被打破。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通史底子,就会感到很茫然,就会有“怎么正讲着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突然间就蹦到了英国君主立宪”之类的感慨。高中历史教师也普遍反映初中生的历史底子是越来越差,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朝代更迭都搞不清楚,逼得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利用自习课把通史再大致串讲一遍,弄得很被动。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的变化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历史的编年体系主要靠初中阶段来培养。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误区之一是,很多学生认为一些基础知识根本不用记忆,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功底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评分细则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据此赋分,学生的答案必须具有精准性。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在致力于稳妥地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锻炼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譬如让学生根据相关画面写出历史短文,为了防止学生答题漫无边际,明确给出了“提示”,要求答案以关键词形式进行呈现。这明确给了我们一种方向性提示,要着力强化对史实的把握,学会用学科语言把历史要素叙述清楚。当然,如果答案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字迹优美,就更能增值加分了。
17.中考语文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篇十七
一、线型复习法
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新课结束后进入复习阶段,可采用线型复习法,主要任务是回归课本,抓纲固本,讲究系统性、基础性,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梳理书本知识,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落“实”的原则,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采取知识点归类的方式,有序复习,复习方法可按“重点知识梳理与强调――教师重点归类与讲解――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三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初中阶段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点的梳理和主要教学内容有总体把握。
写作同样可用线型复习法,也就是将写作贯穿在整个复习阶段之中,但要进行分类型的主题写作,不能散乱、无序复习,犹如珍珠项链,篇篇精炼,一线贯之,系统安排,训练到位。
二、块型复习法
按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规律,分专题分类复习,聚焦课堂,上好每一类型的复习课,突出实效性、系统性。师生要一起研究考纲,了解命题特色、考查范围、题型样式、细化考点、落实措施等。具体细化为:
1.默写古诗文应注重诗句的理解,复习中对34首古诗、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要记诵,对诗句的理解、内涵的把握,关键在落实,措施要得力,背会写对方为良策。
2.语段阅读题的命题特色是考查学生独立识字、常见词句的理解、修辞及句式的把握能力,要引导学生注重对片段阅读的整体感知,加大语言品析的深度。
3.名著阅读题均在考纲推荐的八部名著范围之内,分为文学常识和重要内容等,考查方式具有简化、细化、深化等特点,多以填空题为主,掌握作品的作者、内容主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大概的故事情节等。
4.综合运用题的命题特色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题目的设置均有语境提示,题型有广告设计、拟宣传用语、应用文写作、选择主体材料、修改语病等,适当的讲解句式变化、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5.现代文阅读题命题在文本的选取上注重文学性,命题关乎人文性,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显个性化解读。
6.文言文阅读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试题命制稳中有变,不变考点是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每年都考,变化考点的是启示感悟、概括分析、积累拓展、评价赏析等,都在继承中有创新。
三、球型复习法
这个复习的核心是体现研究性和思辨性,根据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来安排的,按中考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层级呈阶梯式安排,从“考纲解读”、“考点聚焦”、“典型试题”、“解题指导”、“提升能力”等,优化整合试题,精讲巧练。
四、塔型复习法
中考冲刺阶段前自由复习阶段,即个性化复习,深度研究考纲,让学生熟知并会细化考点与题点,强化答题思路与规范书写,弥补薄弱与空白,教师研究学生学情,兼顾全体与个体,分析班级学生差异,进行培优,拔中、补差的个性化辅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教师侧重点拨应考能力的指导。
18.2020中考英语高效复习方法 篇十八
依托教材,熟读语篇
语篇是知识的载体,每天坚持熟读英语课文,要特别关注每个单元的话题,不孤立地识记语言点,在语篇阅读中理解和使用。掌握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整理到积累本上。这样不仅可以理解,巩固重点词汇和短语,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
重温故知,注重关联
复习不是简单的旧课新学,在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比如动词时态、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动词不定式等很多知识点在《Go for it》五本书中都有体现,复习时注意梳理和对比,能更清晰地看到知识脉络,形成体系,理解用法,并为二轮复习奠定基础。
抓纲务本,基础知识过关
保持对《考试说明》的敏锐度,尤其是语法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明确中考考点;结合课本,复习相关知识点;建立错题本和自己的《学情诊断表》,利用错题本梳理典型错题,梳理答题思路,总结答题规律;每次测试结束,将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整理在《学情诊断表》中,从而对自己尚未掌握好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课堂是主阵地,只有认真紧跟课堂各个复习环节,积极参与各项复习活动才能使你的课堂复习更有效。学会课堂笔记,主要记重点内容,自己识记不准确的内容,但当老师开始讲课时须停下笔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对待课堂小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整理题型,夯实基本技能
了解中考题型,初步总结方法规律。完成《考试说明》中的拓展题,熟悉中考题型,适量训练,及时查漏补缺;适当做中考模拟题。
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专项复习中,要始终贯穿阅读、听力和写作的练习,加强语篇学习,提高阅读、听力和写作能力。
坚持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2篇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每天务必整理中考模拟卷和纠错本,温故知新,从而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每天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扩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中考阅读题目的难度逐年加大,主要考查运用所具备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三英语复习过程中,阅读训练是重中之重,其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复习的成败。
认真完成校内听力训练。《英语课程标准》中听力技能的要求包括,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等。所以除了精听练习外,平时可以在家多做泛听练习,可以听课本录音和听力训练录音。
19.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 篇十九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
(一) 紧扣《课程标准》, 体现三维目标, 实现教育导向作用
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中的二级主题内容都有试题涉及;物理部分大致考查到了60多个知识内容, 其中包含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各部分的知识。其中, 力学部分26.5分, 占物理试题部分的44%。电学部分21分, 占物理试题部分的35%。光学部分5分, 占物理试题部分的8.3%。热学部分4.5分, 占物理试题部分的7.5%。声学部分3分, 占物理试题部分的5%。17道试题涉及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考查的重点放在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
同时, 试题内容源于教材的基础知识, 重视以教材中的内容为素材进行命题, 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重要地位, 如:23题、25题、32题、33题、34题。这样有利于引导教师回归教材, 跳出题海, 引导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方向、有目标, 有明确的评价依据, 也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试题从题型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三维目标要求。第16、17、18、19、20等题透过联系社会、生活和实验的情景来考查“知识与技能”;第23、25、32、33、34等小题通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题来考查“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一些重大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对热点与焦点的关注程度, 从而实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例如27小题“请同学对发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
(二) 突出实际应用, 体现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来做一些小实验, 试题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如32题, 利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 第38题, 揉入了自制变阻器, 以自制调光电路为背景。这样的试题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对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物理学科是基础学科, 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应用到物理知识, 试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这个特点, 许多试题都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素材命题, 贴近生活实际。如:写有校训的石头、超市的小车等。可见试题的设计强调了物理和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的密切关系, 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 渗透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 注重基础, 兼顾选拔功能
从抽样试卷的分析来看, 整体难度比2010年有所降低, 试题的设计起点较低, 坡度缓, 入手容易, 各种背景信息材料学生相对熟悉, 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约占总分的70%左右;同时,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既体现了对学科内知识整合关注, 又强调了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综合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试题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同时强化了通过图片、图表、实验数据等对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总之, 试题有合理的区分度, 既注重基础又考查了能力, 这样既确保了中等生展示学习成效, 又为优等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 符合考试说明对升学选拔的考试要求。
二、典型试题分析
【例1】 (2011年第16题) 超市的购物小车被推开后, 向前运动, 最终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
B.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
C.刚离开手的小车相对于货架是运动的
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评析】本题以学生熟悉的题材为背景, 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题目背景简单, 但综合性强, 考查的内容涉及运动的相对性、平衡力、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等。题目简单, 属于容易题。
【答案】C
【例2】 (2011年第25题)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相同的煤油, 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小。 (1)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 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 (2) 实验中, 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 若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了10℃, 镍铬合金丝消耗了3.5×10-3kW·h的电能, 烧瓶中煤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已知c煤油=2.1×103J/ (kg·℃) , 不计热损失]
【评析】本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 整合巧妙、综合性强。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这两种科学方法。第一小问主要考查了对比热容概念的认识;第二小问考查了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以及语言叙述的能力;第三小问把热量与消耗的电能结合起来, 属于综合性的计算。本题从实验器材的选择, 到由现象归纳结论, 再到定量的计算, 反映了物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答案】 (1) 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2) 在电流及通电时间相同时, 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3) 0.6
【例3】 (2011年第32题) 身边处处有物理。参照事例将表格补充完整。
【评析】这道试题将科学探究能力作为实验题考查的重点。注重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考查, 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尤其是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体现的较为明显, 在近几年的考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本题在解答时, 不少学生清楚此题的含义, 但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中考阅卷中得到的信息, 这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在此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发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略
【例4】 (2011年第37题) 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石料质量为31.8t、密度为2.65×103kg/m3, 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宽2m、高0.5m的水平基座上 (如图所示) , 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m2。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kg/m3, 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 (g取10N/kg) 求: (1) 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 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 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评析】本题背景是学生都很熟悉的, 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本题涉及质量和密度、压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 综合性强;比例和方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方法, 同时也是难点, 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年我省中考力学计算题往往是围绕着机械效率来出题, 今年的重点放在了压强的计算,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答案】: (1) 花岗岩石料的体积:V石=m石/ρ石=31.8×103kg2.65×103kg/m3=12m3
(2) 由于石料放在水平基座上, 石料对基座的压力大小等于石料受到的重力大小,
即:F石=G石=m石g=31.8×103kg×10N/kg=3.18×105N
则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 基座受到的重力大小:
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石料对基座和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石:p基=3:1
三、2012年复习建议
(一) 明确要求, 立足教材
《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进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标准》, 把握住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复习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外, 还要让他们知道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现过程;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 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 避免靠简单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物理。
(二) 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知识的应用
物理中考命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 突出生活、实践和应用, 努力引导物理教学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知识的应用。在复习中教师要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 创设好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独立思维;要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 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 勤于思考, 勇于探究, 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新课改要求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在复习实验时, 学生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即对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都要关注, 特别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 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高效方法】推荐阅读:
中考复习备考交流发言稿语文11-21
中考语文复习具体方法指导07-04
中考语文复习总纲!12-26
广西中考语文复习教案12-06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12-21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9-26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资料10-13
中考语文现代文复习资料07-23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重点11-11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