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暑假读书笔记

2024-06-19

小学生暑假读书笔记(11篇)

1.小学生暑假读书笔记 篇一

最近我看了一本黄蓓佳写的儿童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肖晓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品学兼优。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可总也实现不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在快要小学毕业时,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真为他感到骄傲!

全书有16个章节。每读一个章节时,我都宛如看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名片**中,肖晓给自己做的名片上写着:“天安门国旗班班长”,仿佛看到了一个心中有梦想的肖晓,意外收获中,他将装着5万多元的皮包归还失主,仿佛看到了一个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肖晓,营救猴子时,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肖晓,远赴北京中,他一个人乘火车到北京想看升旗,虽有几分莽撞,但仿佛看到了一个胸怀大志的肖晓,小狗孩孩中,他牵挂着山区小朋友怀娃的伤心事,克服困难养了一只小狗准备送给怀娃,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的肖晓……

肖晓也有一些缺点。在升旗手临时换人的时候,他反应过于激烈,升旗时在教室面壁僵持,磨磨蹭蹭不到外面排队,连班主任找他谈话也不搭理。为了实现当升旗手的愿望,他故意用木棍将周小胖弄跌倒,然后借机“做好事”,让巴顿帮忙弄虚作假搞了篇作文参加比赛,希望通过竞赛取得名次来得到当升旗手的机会,实在是有点不够光明磊落。我觉得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要有良好的心态,勇于担当,大不了下次再争取嘛,不应该谁也不理,耍小性子对待。

书中的主人公肖晓变化很大。半年时间里,他好像长大了,变得懂事多了……以前,他内心多么向往当一回学校升旗手呀!听到“让他升旗”几个字,简直快乐得要发疯!而开展“手拉手”活动再见到怀娃时,梅老师告诉他“明天你要当升旗手了”,他一下子竟然没有能做出反应,随口说了句“好吧”,鼻子酸酸的,喉咙堵堵的,觉得没有必要对别人炫耀这件事,哪怕是自己的朋友。他已经长大了,虽然内心很高兴,但只是将它埋藏在心底,因为这不再神秘,只要努力大家都有机会,一切都很平常。

肖晓为什么能够升起一面国旗?因为他始终不放弃,他有执着追求的梦想!

在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祖国的60岁生日,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你有没有想过,你有梦想吗?你打算为祖国做点什么吗?

有人说,我要当运动员,我要在奥运会上,迈着强健的步伐,大声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人说,我要当宇航员,我要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告诉大家,中国也有自己的航天飞船,我们也可以在茫茫太空中遨游!有人说,我要当医生,我要治好所有的病人,让他们摆脱病魔的折磨!有人说,我要当林业工作者,让祖国大地充满绿色!有人说,我要当科学家,为中国人赢回第一个“诺贝尔奖”;我要当老师,为祖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要向肖晓学习,向顾维钧学习,执着追求,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了我们上,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小学生暑假读书笔记 篇二

一、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或心得。

摘录式:是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时的精彩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 进行语言的积累。摘录时不改动原文, 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是报纸、杂志上的文章, 要写清楚报纸或杂志的名称、日期, 以便查找。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养成勤记的习惯。

提要式: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

心得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及时写下来, 这种笔记也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想, 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点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总之, 写读书笔记, 应紧扣原文, 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而空谈感想, 还应联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经常写读书笔记,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还可以增长知识。

二、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

1. 勤查笔记严要求

对读书笔记的要求是:质量要“高”, 内容要“实”, 书写要“洁”, 形式要“新”。教师要做到每天一检查, 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高”、“实”、“洁”、“新”的要求, 将检查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 以督促学生坚持写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2.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1) 精彩3分钟:每天利用课前的3分钟, 让学生轮流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 谈谈读书心得、阅读感言等。 (2) 定期评优:定期举办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将内容新颖、书写工整的读书笔记复印贴在学习园地中, 让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3) 举办主题小报:定期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内容制成主题突出、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小报。

三、激励学生, 让做读书笔记成为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学生有时会把做读书笔记当作是简单的“复制”, 内容随意, 书写潦草。为此, 一开始做笔记时, 教师应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 要求摘录的内容要富有意义和价值, 心得或感想中的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教师要经常激励学生, 让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日渐浓厚。比如, 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小练笔”,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点评。点评时, 以表扬为主, 从而让学生愿记、乐记读书笔记。

3.小学生读书笔记的分段训练 篇三

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水平;语文素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笔者六年来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写读书笔记的分段训练,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不同年龄学生的课外读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初级中学输送了一批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

我的分段训练步骤如下:

一、低段(一、二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助手,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2.训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周一至周五每天用20分钟左右陪孩子按表格要求读课外书,周一至周五口头完成表格内容,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30分钟左右)。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慢慢总结读书经验;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中段(三、四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提出课外阅读新要求,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督导。

2.训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按表格要求阅读,周一至周五每天30分钟以上在阅读文章里批注,家长随时抽查。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40分钟左右)。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评出“阅读小明星”,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让全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迅速成长。

三、高段(五、六年级)读书笔记训练

1.训练前期准备

培训家长,提出课外阅读高要求,达成共识,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督导和孩子课外阅读的欣赏者。

2.訓练形式

表格导向,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按表格要求阅读,周一至周五每天40分钟以上在阅读文章里批注,家长随时抽查,让孩子口头向家长汇报读书情况。周末用书写形式完成表格内容(时间1小时以上)。

3.表格内容设计如下

4.检查手段

每个周一教师收一次书面作业检查评比,张贴好的作业;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情况汇报,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迅速提高;每期开展一次“亲子”读书活动交流,评出“阅读小明星”“习作小明星”,让全体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互动中取长补短,让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素养底子。

六年来,我坚持先培训家长再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如果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成一朵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在家长的关注下采集六年的蜜,学生受益匪浅,这批学生2010年7月小学毕业后,分别到了重庆市一、三、八中学、巴蜀中学、西师附中育才中学和城口中学等学校就读,最近得到信息反馈,我们的学生虽然在偏远的山区读的小学,但读初中这一年多来作文整体水平很不错,这都归功于六年来分段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

4.暑假读书笔记 篇四

这是教育者就应读的好书,《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快乐,而这种快乐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快乐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快乐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向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个性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个性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正因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修改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此刻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样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jy135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样给学生?因此,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样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因此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另外书中的有些资料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必须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决定,去选取,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资料,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务必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

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正因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透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篇二】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快乐”,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快乐?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快乐?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快乐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

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

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

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

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明白:

给孩子当下的快乐,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明白的“快乐”。因此,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好阻止他;

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好指责他;

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好嘲笑他……正因,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快乐”。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坚信他忘记得也快。正因,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因此,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正因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明白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

我喜爱这本书。正因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坚信,透过自己的发奋,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篇三】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来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篇四】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用心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正因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忙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状况。一般状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明白、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推荐: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爱。b:为什么啊?a:正因很漂亮。b:……a:正因你的画上方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爱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就应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老师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带给选取:带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取,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荐、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刻,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坚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五】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最好不仅仅是形容词或固定的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持续前进的动态表现,或者是一种目标导向。最好不是代表不变,而应该是不断完善自己向最好这一终极目标无无限接近。《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李开复老师从上学,工作一直到创业的整个过程,李开复老师一生都在前进,逐渐完善自己,从不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李开复,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皆不相同,所以成功不能完全复制,但是我们可以理解李开复的成功哲学,并利用李开复的经验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是认识发现。“人无完人”这个千百年来都无法推翻的事实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改善和进步的空间,缺点可大可小。显眼的缺点你本身就应知晓,而一些缺点可能不严重不显眼,你本身未觉察分毫,这就需要他人帮助或者自己多学习打开视野了解本身不足。

二是主动行动。“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李开复老师说的这一句话是自我改善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只是认识发现自我,而不去主动学习改变,没有实质的行为,那认识发现的过程是毫无意义的。无论多么完美无缺的计划,不去实施,都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发现就要立马采取行动,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当你做过,你就能真正明白适合你的改善路径。

三是检查自省。任何改善都是需要决心,需要坚持,需要自控力。

我们都在向做最好自己的方向上努力,一切都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改变,直到有一天你会从他人口中或亲自发现本身的蜕变,并正向他人展现更好的自己。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自己呈现出来。

【篇六】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

这本书。我被里边的一个个故事感动着,被老师们温暖心窝的话语滋润着,为老师们的一个个教育机智自豪着。

因为我们都明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品读美文,能带给我们智慧与启迪、鼓舞与激励、帮助与安慰、希望与指引。美好的文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纯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情操得到陶冶、品性得到提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本书编者精心选编了70篇教育随笔,每一篇都富有智慧、充满深情、蕴含哲理,不带一丝束缚,娓娓道来而又清新流畅,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让老师们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偶遇闲暇时光,阅读些许美文,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然后能有所得。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

“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张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5.教师暑假读书笔记 篇五

1.在课堂中(从上课到下课),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任课教师都不要撇下学生离开课堂而让学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确因情况特殊须离开课堂的,任课教师应当事先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并由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课。

2.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按时上下课,特别是不要让学生提前下课。因故需要提前下课的,在宣布下课至下课铃响这段时间内,任课教师仍应对学生进行监管,不要自行离开。

3.学校对课堂活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节课的每一时刻都有老师在组织和安排。

6.七下暑假作业读书笔记 篇六

在作者笔下是一个不学无术,庸俗愚昧,酸腐迷信,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医生。作者因此庸医对父亲的病而开的土方子最后导致父亲死亡的事而难过,导致鲁讯要学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和其性质,导致的传统,封建,迷信,让广大百姓深受其害。以小见大,无情的批判了这个腐朽的金钱社会。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表现出对庸医的憎恶,对父亲的愧疚,对国运的担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正直的范爱农

范爱农是众多怀有激烈的爱国热情的战士之一,他是个思想激进、个性倔直、不趋炎附势的正直青年,与当时的社会潮流格格不入,他的悲剧正如同辛亥革命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他再也经受不住社会的压迫,革命的失败更如同催化剂一般,让他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范爱农是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的。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但因为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这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却又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他无法像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和鲁迅先生一样。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 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 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 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 尚的人。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我看衍太太

衍太太在《父亲的病》和《琐记》里出现过。在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形象。衍太太怂恿小孩在冬天吃冰,还在一旁鼓励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衍太太和她的丈夫看春宫图,鲁迅走近,她便将书塞在鲁迅的眼前,问,“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鲁迅迟疑间,她便大笑起来了。衍太太怂恿小孩转圈,摔倒了说不是他叫他转的。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污蔑鲁迅偷东西。当父亲临死时衍太太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我发现衍太太是一个外正内圆,表面上装模作样,内心却是奸诈贪婪的卑鄙小人,在我们身边也存在有像衍太太这样的人。

向你推荐《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构成。本书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内心的芜杂又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从老舍的儿子舒乙对他父亲的评价,老舍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生活中的老舍完全是矛盾的。老舍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老舍先生也矛盾。老舍先生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祥子的三起三落

祥子开始时辛辛苦苦攒钱买了辆车,结果没过半年碰上军阀混战,车被抢了;然后他又准备攒钱买车。这次在曹先生家里好不容易快攒得差不多了,结果碰上孙侦探一锅给端掉了。这是第二起第二落。祥子跟虎妞结了婚,用她的钱买了辆外号小寡妇的车;等到虎妞难产死了,他又把车卖掉给虎妞办丧事。以后就没有买车的信念了,一直就是赁车。再往后就连车也不拉了。

1、祥子想通过拉散客来挣钱买车,结果得了一场大病,钱都用光了。

2、祥子想通过拉包车来挣钱买车,结果主人贪上了官司,饭碗丢了。

3、祥子好容易买上了车,结果遇到了大兵,车被劫了去。想通过拉散客来挣钱买车,结果得了一场大病,钱都用光了。(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我看虎妞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由她自己一手造成的。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虎妞。她的形象最鲜活。她是“母夜叉”,谁得罪了她,她就会骂街。她横冲直撞的语气,撇撇嘴的样子,和祥子说话时半笑半傲的口气,在书里是那么生动。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祥子与小福子

祥子和小福子是邻居,可祥子心里是喜欢小福子的,小福子也喜欢祥子。小福子因为生活的压迫下,当了妓女,后来在一次接客后,因再也忍受不了人生的痛苦,上吊自杀了!后来祥子收到了小福子的遗信,祥子因无法忍受小福子死亡的消息,终日堕落,最后从一个诚实的人变为懒惰狡猾、极端自私的人。祥子和小福子都是要强的人,对未来有抱负,对社会有一种很纯洁的认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刚开始都是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因为黑暗的社会导致人生悲剧。他们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并想多赚钱,最后以惨死来结束一生。他们是这一个时代的牺牲品,是新旧社会交替时低等人群的典型代表。他们的结局说明了命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不讲公平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一切。小福子就这样顺应了命运,回到了她所来的地方,而祥子也自甘堕落,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祥子由一个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小福子的一生被作为中国旧社会民众的真实写照,她们没有过错,因为她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时代决定。她也是祥子真心想要付出的人!

自私自利的刘四爷

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刘四爷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亲情是可贵的,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那时我们也只能像刘四爷那样久久矗立在原地,默默迎风流泪了。也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爱财如命,唯利是图,巧取豪夺,不顾亲情和道义,残忍奸猾。总之,反应了刘四爷其人壮年时称霸一方,老年倍感凄凉的人物个性,从而反应了那个黑暗腐朽的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没有好的出路的悲剧。

“悲惨世界”的老马

老马是一个心眼儿好、爱帮助人的热心人;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因此老马他能够作为那个最低层的阶层代表。老马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他周围生活着的是一帮穷亲戚、穷街坊、穷哥们儿,家家都在天天价中苦熬苦奔。穷人不像富人哪样过惯了舒心的日子,遇见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受不了、过不去,那些富人的好日子也许就是吃饱饭,能养家糊口。穷人就不一样了,才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大累,就是心里和身子骨不愿意也没法儿。老马年轻的时候是个心眼儿好、爱就手帮助旁人的热心肠儿。他救过人,这些在他看来是应当的,不图别人什么回报。爱帮助人的热心肠儿一般不会轻易张嘴求人,给人家添麻烦。在民国四年的时候,中国人弱小,社会太黑暗,剥削、压迫是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处境。因此“见人说好话,逢人道吉祥。不哭丧着脸见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儿,讨听话儿的主儿一个欢喜”,就成为当时老北京人的礼数了。老马是车夫。“拉座儿”,受巡警的气儿,受坐车人的支使,是忍气吞声的营生、伺候人的活儿。虽说车夫不是要饭的,是卖力气挣饭的营生。可任然可以想象人拉着人跑上几里、十几里、几十里的路是个什么样的滋味儿,这途中的苦和累,只有拉车的人自己知道。到了目的地还要陪着笑脸儿伺候坐车的人下车、谢谢人家的“赏”,所以要说低三下四地求人家,讨坐车的人一个高兴,目的就是能多挣俩钱儿。老马是一生都在往好里奔的人。然而这个时代却让他变成了一位自私、弱小、唯利是图、正直、敢说敢做的人。

祥子变化之我见

首先是婚姻给与他的是无尽的屈辱,使祥子消沉。祥子真心喜欢小福子,虎妞死后,他把生活的勇气与奋斗的力量寄托到她身上,但小福子不堪忍受非人的折磨,被迫自尽。精神寄托化为乌有,生活希望自然破灭。不仅婚姻摧毁了祥子的意志,而且祥子的性格中本身就具有自私、愚执保守、脆弱、个人主义的一面。由于祥子来自农村,在他身上存在着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打仗了,他还想着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愚执保守,不接受新鲜事物,他认为银行是“骗局”,城市根本不适合他,但他却固执地认为“他不能走,没有比北平更好的地方”,我们都能明白祥子对车的渴望就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却成了无法实现的幻想。祥子在那个“没有公道的世界”里,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次落空,“在人间的最低处,受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黑暗的社会吞噬了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祥子,到了最后只剩下对钱的贪念,堕落为没有信仰、没有灵魂、道德沦丧的一具行尸走肉。总之,祥子的可悲结局因为当时社会环境黑暗、个人性格的自私保守、婚姻的失败而命中注定,祥子的悲剧,在现在乃至将来对我们仍会有很大的启迪。

精彩再现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这段话讲述的是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上车后的表现,从多处动作描写都能看出祥子买车后的激动的心情和对于自己车子的喜爱,祥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买了新车,祥子觉得这是自己重生的日子。如“手哆嗦得更厉害了”、”几乎要哭出来了”、“细细端详”、”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和车算在一块的地方”,前三句的动词突出表现了祥子的欣喜之情,而从最后一句中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看出祥子对于自己车子很是亲密,这也是祥子辛辛苦苦攒到钱买来的回报,同时这段话也为下文祥子的车子被抢做衬托,突出了下文祥子的可怜。

身边的祥子

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如同骆驼一般的,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失去了本性,最终变成了一个懒惰狡猾、极端自私的人。这使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位“祥子”。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少年,家境一般,父母都在工厂工作,他性格内敛,却热爱画画。他并没有所谓的天资,却因一幅通宵完成的《秋收图》进入了学校的美术组。美术组的同学都有他们擅长的一种画,他没有,所以美术老师决定教他画水墨画。水墨画并没有他想象般的那么简单。他总是拿着十多支大小不一的毛笔,几个调色盘调配不同的颜色。周而复始,一种烦躁感油然而生,但他总是告诉自己再忍一忍便可成功。久不见成效,他跑回家要求父母帮他报绘画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报读绘画班的费用对于这个工人出身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拒绝了孩子的请求。父母的拒绝无疑是第二重的打击,这使他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他,他开始有了变化。他变得沉默寡言,性情怪异,独来独往。当招生报表发下来时,他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立即报了美术特长生,最终他还是失败了。他沦陷为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他是一个可悲的人,他跟祥子是一样的,却又有所不同,至少他受的苦难比祥子少、比祥子轻。

向你推荐《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深入下层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小说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写到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在。人既祥子为主,事情以拉车为主。这样,作家便让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为描写重点和结构中心,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奋斗、挣扎、堕落过程为叙事线索。人力车夫的生活自“五四”时期起,就是讲步文坛的热门题材。这题材与老舍先生的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他的创作中产生了重大的突破。通过祥子与周围人们错综纠葛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单纯中有复杂,从而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整部作品没有过多的铺排渲染,也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作家或介绍,或描绘,或评论,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叙述娓娓道来。但故事有头有尾,情节的展开前后呼应,既符合 人们的欣赏习惯,又使人物更加突出,作品主题更加明确、集中,显示了作家纳繁复于单纯的艺术功力。

我眼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年仅32岁。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幼十分好学,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还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文学作品,自修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个坚强、勇敢、坚持不懈的人,虽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虽然遭受了重重的打击,但还是强忍病痛,坚持创作,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本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这样创作的

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我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我想,我国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与他们的情况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辛劳的劳动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炼好本领,为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学校里的保尔 有一次,保尔在学校里做错了事,被罚到高年级的教室听课,老师讲了一些关于天体与地球的事情,然而,一次神甫上课时,讲到地球的诞生,保尔想起高年级教师讲过的内容与神甫讲的内容不相符,于是便当场提问神甫,没想到却遭到神甫的痛骂与毒打。有一次去补考,为了报复,他趁神甫不注意,就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面团里面,结果被开除了,到洗刷间去干活。从中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倔强、调皮、敢于质疑(《圣经》)、大胆的人。保尔在学校里给我留下的印象虽然是捣蛋的,但同时我也觉得神父的凶暴和残酷。保尔的学校生活很短暂但很不平静,他的想法和作法不管是对是错都会受到压制,这令我感到很不公平。保尔以后就没有了在老师的孜孜教诲下接受教育的机会,相比起我们,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悲惨的事情啊。这一部分的一开头,就有神父的先声夺人,在紧跟神父的正面描写,就把一个恶狠狠的神父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可以说,神父既是压迫者又是被压迫者。再说保尔和其他一些同学是敢怒不敢言,这又从侧面进一步说明。相比起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是多么幸福。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在学校里的时光,应当努力奋发。另外,我还佩服保尔的倔强和隐隐约约的尊严,虽然保尔没有把这种尊严公开爆发出来,但是,从他的言语中,我听出了一种沉重。

车站食堂里的保尔

保尔被学校开除后,调到了车站食堂工作。他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等一些脏活累活。保尔总共在车站食堂干了两年。最后被解雇是因为保尔太累了,开着水龙头睡着了,都没有感觉到水溢出来,水越淌越多,淹过了砖地,顺着门底淌进了食堂。因为这件事,他还被普罗霍尔打了一顿。在车站食堂工作的两年中,保尔受尽了苦楚,也看透了这儿的一切:工人们随时都有可能挨揍,女工们若不向食堂里有地位的人出卖自己的身体,她们就绝不会被雇佣很久。在食堂上过一天一夜班后,接班的不来,老板娘不让他走。他灌水时,因水塔不上水,开着水龙头就倒下睡着了。不曾想几分钟后水塔上水,从水龙头里出来的水流满了整个食堂。普罗霍尔打了保尔一顿。种种现象,使保尔痛恨那些有钱人,痛恨这里的一切。保尔回家后,他哥哥阿尔焦姆看见了满身是伤的弟弟,就找普罗霍尔算账,打得普罗霍尔满身是血,从宪兵队回来之后,给保尔在发电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尔离开了食堂。从中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肯吃苦耐的、勤劳勇敢、任劳任怨的人。但保尔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没有屈服。他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会忍耐、宽宏大量、不卑不亢,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懂得反抗。保尔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引领人朱赫来

朱赫来是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正义,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作为革命前辈和保尔的引路人,朱赫来的形象高大、神圣,朱赫来是也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因为朱赫来教会了保尔英国式拳击,使他在受到资产阶级公子哥的挑衅时,得以漂亮地反击一样。保尔通过哥哥阿尔焦姆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家的花园。他是一个善于结交朋友、关心集体、头脑冷静、态度严肃、机灵能干的人,和主人公保尔很要好。如果没有朱赫来,保尔可能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坚强的性格、对理想的坚守。

保尔与冬妮娅

保尔,一名出身卑微的少年。他是饱经俄罗斯下层民众的生活,是铁一般的信念。冬妮娅,一名林务官的女儿。是保尔眼中的“贵族”。因此,从开头开始保尔就对他们不怀有亲切感——这个在他们在火车站见面体现得更加鲜明。冬妮娅小时候对保尔的爱,就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互相喜欢,没有别的什么。可是当保尔跟随朱赫来时,他认识到了各个阶级的差异。长大后,他们的爱情也不是更加的纯洁。他们彼此变得更加现实。他们的思想道路逐渐出现分歧——这不是感情就能挽回的。保尔救朱赫来后被抓去了的时候,冬妮娅哭得很伤心。保尔也心中想着她。然而后来保尔对她许下的诺言,却变成了一个玩笑。各奔东西后,保尔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而资产的女儿是不会和无产的火夫结合的——在当时,这是定论。自从保尔带她去参加晚会时,他与她的关系开始慢慢疏远。直至破裂。后来他们很久没联系。车站铲雪时,他俩意外的相遇了。可是保尔看到她身旁的一个男人——保尔心凉到了底。想到她的所作为,保尔越来越生气,保尔觉得她的爱不应该给这么多的男人,于是说她很“酸臭”,一是说他讨厌的贵族味道,二是她的风骚和背叛。所以,即使当时没有革命,他们最终也不会走到一起。因为保尔是个穷人,冬妮娅则是个贵族小姐,而且温柔美丽,很有修养,受过教育,热爱读书。

好书的影响

保尔阅读《牛虻》后让他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对塑造保尔勇敢和非凡的毅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尔因此有了坚强的灵魂和不屈的理想。《牛虻》 启迪了保尔,参加革命的保尔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保尔时常手拿一本《牛虻》给工人们念,他的那种毅力就是在牛虻的影响下才坚持下来的吧!故事主要描写的是19世纪意大利爱国者为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作品通过主人公牛虻一生的身世和遭遇,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青年革命者的形象。他在黑暗、污浊、欺骗、虚伪的现实教育下,背叛了他所笃信的上帝和阶级,抽向了革命,卷入了火热的斗争,锻炼成了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战斗的革命者。曾深深地影响我一部书是《天蓝色的彼岸》,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我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呈送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在不可抵挡的人性光辉中感悟生命和死亡……本书让我懂得:正直、善良和诚实是美德,请去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说“谢谢”和“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交新朋友,别冷淡了老朋友。要懂得顽强的前行,要勇敢,有错误就承认,不要怕说对不起。学会倾听,但不要期待生活公平。生气时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千万不要低估了宽恕的力量。

重伤后的保尔

保尔在病魔的魔抓和死神的镰刀间徘徊,他的左手和双脚都残废了,失明的痛苦也在折磨着他。他娶了一个妻子,她是母亲好友的女儿,也是一个志愿加入党的进步青年。保尔这个倔强的青年绝不会屈服于病魔,他决定做一个作家,用文字来为党出力。他用了漫长的岁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在暴风雨中诞生》。他备受好评,也受到了青年们的真诚爱戴和无比崇敬。他无愧于一块真真正正的钢铁,也无愧于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经历,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战争是可恶的,它使多少人、多少物毁于一旦,相信生活在如此混乱环境下的人们,一定非常祈求和平。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还是与一些地方没有免遭战争的侵害。所以让我们呼吁和平、维护和平吧。保尔身坚志残,坚持工作。他完全可以申请抚恤金并在家享福,但是他没有,而是选择了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贡献给党的事业。佩服他的坚持不懈、顽强意志、奉献执着和勇敢奋进。

失明后的保尔

肆虐的病魔终于把保尔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他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强忍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在1936年12月14日终于出版了。从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在保尔失明后,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他的妻子达雅成为了正式党员。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朋友们看了稿都说他写的很好。保尔的书写完后,母亲把包裹送到了邮局,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州委打来的电报,上面写着: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保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于是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说其实是作者的一个形象,表达出了自己不向命运低头的革命精神。更是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自己不屈服,那就可以创造奇迹。

生命的意义

7.钱重书的读书笔记 篇七

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

“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杨绛说,“钟重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重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都会读。”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重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致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郭旺启摘自《文学少年》(初中版)]

8.如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篇八

一、让学生认识读书笔记的价值

正确的认识是正确行为的基础,人的判断和行为是根据认识和思想来活动的,因此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想。一类学生认为写读书笔记就是浪费时间,自己不过是应付作业罢了。可以确定的是这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大,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图书和报刊,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鼓励学生将摘录下的内容应用到作文中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进步水平与读书笔记的间接关系。

另一类学生认为读书笔记有用,但是自己懒于写。老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做笔记的习惯、不可以半途而废,长期的积累与坚持才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总结原因,很多学生还是缺乏或者没有正确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价值和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心得分享,使学生认识到做读书笔记带来的成长与进步,也可以请有做读书笔记习惯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我把每周的两节自习课作为学生的阅读与读书笔记课,使学生有集中的时间一起阅读。为了避免长时间单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失去兴趣,可以将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的时间设计得更加丰富些。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主办一次主题书单读书活动,学生们把自己近期看的比较好的书籍以演讲的方式进行介绍,并展示自己读这本书的笔记情况,哪里令自己印象深刻,为自己带来了哪些感动和启示等。

比如一位学生推荐的图书《小王子》,推荐理由是所有的大人最开始都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美好的小事,偏见与成见的危险,人生探索的启迪,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小王子带给我们太多太多。这位同学用读书笔记摘录下了《小王子》里的温情语录,并且用的双语摘录,既文艺又使人回味无穷。“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这句经典的语录后来出现在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上面。浓厚的氛围使学生摆脱了为了写笔记而写笔记的压力感,真正找到为了丰富知识而写读书笔记的轻松、愉悦感。

三、掌握几种读书笔记方法

读书笔记并不是只局限于单一的抄写方式,学习多种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从中找到不少乐趣。第一种是摘录式,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当写作需要时可以直接拿来用,实用性非常强。摘录式须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自己认为有用的片段,做到“少而精”。第二种是体会式,即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第三种是提纲式,即把一篇文章中作者的中心思想、思路整理下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四种是剪报式,即将不用的书和报纸上有用的内容剪下来贴到读书笔记上。第五种是索引式,前提是你想用的时候可以找到这本书,将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做好书名、题目、出处等详细记录。第六种是卡片式,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用卡片整理下来,可以随时带在身上读读、背背。除此之外,还有批注式、书签式的读书笔记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自己的书籍,可以随时拿出来查阅。掌握了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充分实现读书笔记的价值和意义,并使学生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四、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选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读书笔记作为学生的一项学习积累成果,用于展示并鼓励学生享受坚持做笔记带来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相互学习。老师可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览活动,选取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们翻阅欣赏,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美读书笔记”。

参与评选的同学还可以准备一些自己在平时做读书笔记时的心得体会,使其他同学也可以感受到读书笔记带来的成长乐趣。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批阅读书笔记,并认真写下评语。这种方式的交流不仅使学生在批阅读书笔记中找到了趣味性,而且通过批阅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一本读书笔记就是很多本书的精华,在别人的精华中汲取能量,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操,使学生用心体会读书笔记的美妙之处。

写读书笔记并不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难,难的是把这件事情培养成学生的习惯,只有坚持做下去才会保持兴趣的延续性。因此,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把读书笔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多注入一些新鲜元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读书笔记的使用方法,使读书笔记真正成为积累知识的法宝。

9.暑假奇遇读书笔记500字 篇九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暑假奇遇》的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这本书写的十分好,我仿佛跟主人公马小跳和小非洲一起度过了这个暑假.

这本书的内容是这样的:马小跳刚刚才放暑假,就被爸爸马天笑给送到了乡下的奶奶家. 乡下的奶奶家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的动物:有看门的老白鹅,会说话的鹩哥,捉老鼠的大黄狗,思念大白猫而在树上不肯下来的大黑猫,比马还跑得快的猪黑旋风.原来大白猫和大黑猫还有一个爱情故事呢!大黑猫爱大白猫, 大白猫也爱大黑猫,可大白猫的主人而就是小非洲的爸爸妈妈不让大白猫和大黑猫相爱,所以大黑猫就上了树,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还好最后大白猫的主人小非洲的爸爸妈妈把猫放了,不然大黑猫就有生命危险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马小跳和小非洲竟然让猪黑旋风学会了拉车,滑滑板,溜旱冰,老白鹅学会了滑滑板,溜旱冰了!天呐,马小跳竟然把奶奶的宝贝罐子给套头上了,众人想尽了办法才把罐子从马小跳的头上拿了下来.大黄狗竟然把自己的亲骨肉抛在脑后,竟然开始喂别人的骨肉.人们随手乱扔的塑料袋竟然成了母鹿的致命武器!哈,马小跳竟然和一群猴子叫上了劲,还帮他们减了肥!呀!人们竟然捕杀起了国家保护动物,还好马小跳把他们及时地放了出来,不然的话他们可就遭殃了.一次捉迷藏竟然把一个囚禁了的黑熊给放了出来!你说神奇不神奇,一切竟在《暑假奇遇》。

10.巧克力味的暑假读书笔记 篇十

“人见人逃女生四人组”本书中的主人公是项心仪,外号“瓜子脸女霸王”。在她领头的里还有蔡一心、陶非然、胡晶晶。她们四个人在班里曾经打斗过、争吵过,甚至“绝交”过!但她们最终还是成了最铁的“铁哥们儿”。她们要上初中了,彼此都要分开了,这个暑假就有了巧克力的味道。

看完这本书,刚升入六年级的我突然感觉到时光如飞箭一般,转眼我的小学之旅也快结束了,想到我们同窗苦读六年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真有点不是滋味。六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一样,也争吵过、淘气过、打闹过,但更多的是欢笑过、热闹过,甚至疯狂过。我的心头不由得升腾起。想起明年小学六年的生活就要结束时,一缕苦涩的滋味,无奈而又惆怅。

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友谊,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不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就拿我们班这次评选班长的事来说吧!虽然我没有被选为正班长,但我心里还是挺平静的,因为杨俊雪某些方面确实比我强,我为她感到高兴。我希望我们班在她的带领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1.暑假:让孩子“从无字句处读书” 篇十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的这些话是经过几千年实践证明了的金玉良言。古往今来,大凡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从无字句处读书。蒲松龄在屡试不举之后,便常常逗留于家乡的街头巷尾,与来往商贩、行人攀谈,戏谑谈笑之间,美妙传说、所见所闻、方言俚语均熟记于心,终于著出“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谑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木工鼻祖鲁班带徒弟上山伐木时,不小心被草叶划破了手,原来是草叶锋利的边缘所致,伐木之锯于此应运而生。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遍访各名山大川,写出了具有重大地理价值的《徐霞客游记》。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笔者对此也有体会,有时看电视或看书至精彩处便忍俊不禁,思绪万千,但当退出“角色”后细细想来,就又感到所展现和描述的那些情节,也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那些事,这些极平常的人和事之所以能被作者加工得那样栩栩如生,精彩非常,究其原委,还是从无字句处读书、提炼的结果。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是一部博大恢宏、精深浩瀚的不朽巨书,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就像古人所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如能善于从各个不同的窗口读这部巨书,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就定然将受益,这并非志士名人的专利,平常人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会有收获。例如:有人在河滩上沉睡了万年的乱石中,慧眼识珠,发现了造型绝美的各类奇石;有人用烧饭的树枝、竹根,用遗弃的碎瓷片、废旧机器零部件巧妙地制作成了工艺品。我想这其中没有更多的奥秘,而往往也是从无字句处读书与读有字句之书紧密结合的结果。从无字句处读书时产生的丰富联想、想象,又会在读有字句之书中得到深化、升华。因此,提倡从无字句处读书,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读有字句之书,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会相得益彰。

所以,我们既要让孩子“读万卷书”,又要让孩子“行万里路”。我们不应只让孩子背得出“积累·运用”用的那些话,也不应只让学生说话写作文时能自如引用,我们更应让孩子“笃行之”,让他们走出校园,去画画、下棋、爬山、当童子军、射击、骑马、参加夏令营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必太严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就行。如果孩子专玩一项活动感到厌烦,也可以换着方式玩。其目的不是像我们有的家长那样为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而在于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这样一路玩下来,暑期也就不知不觉快乐地过完了。孩子们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结交了很多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义务劳动,如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农村的广阔天地,和农家的孩子一起跳绳、玩跳房子;或者一起到山上去摘无尾草,摘树叶做叶笛;跟乡下的爷爷奶奶去劳作。这样的日子也会很快乐。

总之,我们应好好利用假期,让孩子“从无字句处读书”,让孩子在自然、社会、活动和体验中学习,如此孩子才更能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大竹县幸福街小学

四川达州635100)

上一篇:人才选择与招聘下一篇:世界著名演讲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