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2024-09-29

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精选11篇)

1.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篇一

1.树立整体意识、文体意识,突破“读不懂”难点

整体意识,即用字、词、句、段、篇的语法手段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答好考题的先决条件。通读文章时就应该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把文章由长变短。

阅读时不可只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清基本思路,把握好全文的内容重点、议论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结构。

答题时要上下联系,着眼全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要被作者文章开头为引入话题而提到的某些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关注了次要问题而忽略了主要问题。

2.树立原文意识、考点意识,突破“不懂答”难点

“不懂答”源于未能领悟题干的隐含义,因而未能明确答题指向,导致答非所问;源于不知从何下手找答案,不知从何确定信息区,不知如何下笔组织答案,以至下笔千里,不知所云。

强化原文意识和考点意识。

原文意识:“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的命制总是要考虑通用性、准确性、依据性,任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其命题点都不是孤立的、与原文毫无关联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或明或暗,或隐或显而已。所以,现代文阅读题的任何一道题的答案都不能偏离文本。

因此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最佳方法便是贴近文本,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如果能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组织的,就尽量用原词句。关键就是找到有关信息区,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和筛选。

考点意识:不同的考点,答题思路会有所侧重。做题前要对命题的考查角度心中有数,掌握相应考点的解题规律,减少盲目性。

由此可见,高考题就是我们的迎考风向标: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高考复习阶段,我们任课老师不仅是要多读多悟高考题,也要指导学生懂得去读去悟,把握高考的动向,掌握主动权。

3.加强有意积累

整个复习阶段,我们都一定要加强积累、加强记忆,犹其加强是有意记忆。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该备的就要备,不备你准吃亏!

比如说语文的词诗名句背诵,作文的时鲜素材,解题思维、模式,这些都要积累记忆。另外我们还要多做周边地区和学校的考题,因为有些题出得非常好,老师和学生对考题一定要了解。

还有一个有意积累是对错误的积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学生,一定要总结自己在知识或解题上的错误,发现后及时补救。一个出色的学生是不能在同一地方出错的,不能错也错不起。

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完成了老师精心选择和整合的对点训练题后,抽出十几分钟来阅读和积累我们给他整理的“考前抢分必备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分三类,一是博闻强记,包括容易误用的成语、近义词,常见的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等;二是素材必备。

包括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对这些事件人物的深度分析及适用话题;三是范文必备,选文均是近年高考中各类型的出色作文及点评。

平时我们总听到有学生问怎样才能提高作文分数?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结构,创新的角度,更要有创新的材料。我们要告诉学生要考上本科线,作文仅仅字句顺、有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到现在我们能及时做到的就是材料出新,材料出新的效果可以立杆见影。

而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到现在,作文的材料满眼都是爱迪生和牛顿,或是司马迁、鲁迅,这些材料不是不行,而是太老没有新意。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出现了那么多热门的话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每天都有新鲜事,都可以拿来当素材。高考前把握住一些鲜活的好材料,到时候会迁移会运用就够用了。

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腾讯和马化腾,创立公司仅仅的时间,创业时不到三十岁的马化腾如何把深圳一间普通的公司发展成全球受人尊敬的50家企业之一,马化腾荣登富人榜的第五位。腾讯的发展史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但就这样的素材很多同学看到,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进入高三后,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篇时事或时评,并附上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断叮嘱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要想出新,必须平时多做积累,看到什么热点话题热门事件,三言五语记下来,积累的多了,高考时就能成为好的素材。

4. 保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难在与其他学科争时间,虽然我们不断强化学生认识“高考第一门,成功靠语文,高考要上线,语文是关键”这个意识,但是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现象无法真正改变。所以,我们想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要保证好属于自己的教学时间,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在属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的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在“有效”“高效”上多下功夫。

2.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篇二

一、教学难点的概念和认定

历史教学的难点, 一般是指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落差, 不经过教师的启发、讲解,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那部分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只有正确认定“教学难点”, 才能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找到着力点, 从而真正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使高中历史课堂具有生机和活力。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一般来说, 关于历史上的典章制度、经济结构等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是高中学生历史知识上的难点所在。具体来说,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难点”认定和确立的着眼点有:

(1) 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历史概念,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 而此概念对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又是重要的。又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罗马法”“责任制式内阁”等概念, 还有如“经济危机的原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等知识点都可以认定为课堂教学的难点。

(2) 超越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例如经济史中的“金本位制”“汇率”, 文化史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等。

(3) 背景、过程和影响辐射了历史和现实发展多方面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事件。如“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概况”“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列强侵华的关系”“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都应列属教学难点。

以上是从学科广泛的角度举了一些例子, 除此之外,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对“教学难点”的确立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 灵活参考课标和教学指导, 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来认定确立难点。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一套教材揽天下”的局面, 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格局, 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自由, 所以教师不能再拘泥于手头上那几个版本的教材和教参来确立教学难点, 教参上所列的教学难点带有普遍性, 而且难点的认定范围相对较大, 教师应当根据课标和所教高中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难点。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 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 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 作出预见, 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 以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由此确立的教学难点弱化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 有针对性地明确细化了知识的突出部分。

其二, 教学重点并非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从理论上讲, 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 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 一节课的重点, 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可能比较难掌握, 也可能并不难, 两者并不一定合二为一。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认真区分和认定这两者的内容, 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处理非重点的难点时, 花费师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致使课堂顾此失彼、乏味低效。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主要方法

因为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纷繁复杂的, 所以突破教学难点的方式方法也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 要找出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 也就是说, 看准教学难点“难”在什么地方, 这样才能正确选择突破难点的方向;其次, 要分析教学难点的内部矛盾和外部联系, 把握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这样才能恰当地选择突破难点的缺口;最后, 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 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

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常用的而且比较高效的几点方法:

1. 分设台阶法

对内容比较深奥的教学难点, 教师要注意明确它在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揭示它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分设台阶、搭建思维“桥梁”来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攻克难点, 获取新知。如讲述“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政治文明的影响”这一难点时, 教师可以分设如下的台阶: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怎样的?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希腊什么经济比较发达?通过这两个问题, 学生可以得出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商品经济以交换为基本形式, 双方交换的条件是什么?高一学生凭借他们已有的经济方面的知识, 会思考出“平等”这一答案。由此教师可以继续发问:经济生活中的平等交往对希腊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最终解决了这一难点。

又如“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 如果教师直接发问, 学生多半会不知道从何说起, 或者只是根据这节课所学内容零碎地回答。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两节课所学的知识, 提出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为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宗教改革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为否定什么?倡导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紧跟刚才的思路, 继续追问:今天所学的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为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同时又提出了哪些理论?这些理论是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而构想的?进而又解决了一个难点。由此看来, 分设台阶、搭建思维过渡的“桥梁”, 可以顺利突破难点, 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 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可谓一箭双雕。

2. 直观图示法

对内容繁杂的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简明形象地揭示其本质,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人教版“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一课,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教学难点。对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用简单、形象的图示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 让学生感知辛亥革命中各派势力自身的斗争和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见图1)

教师展示示意图的同时可边讲解边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是袁世凯的两大支柱, 反动势力大于革命势力, 资产阶级的态度给了袁世凯机会, 从而使得该难点就此化解。

又如处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抽象的历史概念难题时, 同样可以采用图示法。 (见图2)

这一图示看似十分简单, 但作用不小。教师应在首次解释“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时展示出来, 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和理解, 然后再在讲秦、汉、隋唐、宋以及明清的官制时, 反复展示这个图示, 并对“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个图示框按照朝代不断地充实、丰富其内容。如此反复的演示讲解, 能非常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制度在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以及这一制度的发展脉络, 能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纵横理解。

3. 列表对比法

对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难于理解的概念, 只要教师注意前后联系, 压缩精讲, 化分散为集中, 调整好教学顺序, 将多节教学内容归为一节, 运用比较法, 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如“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比较”这一难点可以采用此列表法突破。 (见下表)

这一突破难点的方法非常实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新课教学, 还可以用于复习课的教学。

4. 材料分析法

有些课堂“教学难点”的内容比较独立, 所涉及的教材知识相对较少, 对这部分难点的处理我们可以采用材料补充、材料分析的方法。新课程改革以后, 教师获取辅助教学资源的途径有很多, 丰富的教学资料为我们处理难点提供了方便。如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这一教学难点, 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母亲》中有关工人生活状况的材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材料以及一战期间前线士兵缺粮缺枪的材料在幻灯片上投影, 然后设问:“如果你是当时俄国的工人、资本家和士兵, 你对你的生活状况有何感受?”同时, 展示《悲惨的农奴生活》《列宁归来》等图片材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思考, 师生合作解决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的难点。

3.诌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突破 篇三

关键字 高中历史 突破 难点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变得越来越丰富,给原本僵化、沉闷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就要设计出符合新课改规定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历史知识。

一、关于教学难点

历史的教学难点就是因为课本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间存在的较大差异,那么如果教师没有对此加以启发、引导,学生也就很难理解好这些知识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确定出哪些是教学难点,然后对此加以研究,找出着力点,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来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就是经济结构、典章制度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那么接下来笔者将一一列举:(1)比如说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这样的历史概念通常都不太理解,但是这类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还有责任制式内阁、新民主主义革命、罗马法、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等这样的概念,也都是教学中的难点;(2)对于超过了高中生认知水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专业性知识点,比如说经济史当中的汇率、金本位币,文化史当中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等;(3)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想象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比如说近代法国的共和制、列强侵华和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启蒙运动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等一些知识点。上面笔者举的例子只是教学难点的一部分,那么在确立教学难点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出教学难点

新课改将从前一套教材揽天下这样的局面改成了现在一标多本的局面,这也让教学有了更多的空间、自由,那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也就不能再根据有限的教材来确定难点,因为教参、教材中的难点都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范围也比较广,对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标来找出教学难点。首先就是要了解好学生的原有技能、知识情况,对他们的思想、需要、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加以了解,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预想出学生可能在接受哪些知识时会比较困难,而这样确立出的难点才会更有针对性,让教学难点变得一目了然。

(二)教学重点不等于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目标的本质部分,在实际上来说就是一节课中哪些部分是基本并重要的内容,这些教学重点可能简单可能复杂,而这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区别所在。那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一定要区分开重点和难点,不要在一些非重点的难点知识上花费过多时间。

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突破难点方法也就不是一沉不变的,因此我们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要找出产生难点的原因,也就是这些难点到底是难在哪些方面,从而确定出突破的方向;同时也要分析出难点内部矛盾以及外部联系,对突破难点的关键把握好,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找出突破缺口;最后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来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分设台阶法

对于一些深奥的难点,首先教师要知道这些难点在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然后将它的内在联系、前后知识揭示出来,使用分设台阶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攻克教学难点。比如说在讲解“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的政治文明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设成下面这样的台阶: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希腊有着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这样的自然环境会让希腊哪方面的经济较为发达”,这样学生就会得出这样的环境下商品经济会较为发达;那我们就继续问“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方式,那么如果双方想要进行交换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通常学生会根据已学的知识得出“平等条件”这个答案;接着我们继续问“这样平等交换的方式会对希腊人政治生活、政治观念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循序渐进的对学生发问,慢慢的引导学生说出答案,这样这个难点也就解决了。

(二)直观图示法

对于内容较为复杂的难点,教师要先找出事物主要的矛盾,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其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解知识,最终突破难点。比如说在上中华民国成立这节课的时候,其中的教学难点就是“袁世凯为何窃取到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实”,对于这个难点我们可以使用形象、简单的图示法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历史表型,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辛亥革命当中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错中关系。在学生观察示意图的时候教师要加以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到袁世凯所拥有的两大支柱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资产级的态度给袁世凯创造的机会,这样难点也就慢慢变得简单化。

三、总结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准确的确定出教学难点,然后根据这些难点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学习,从而找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邵志坚.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下探究式教学的开展[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6.

[3]吴文艳.对教学难点突破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12(45)

4.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篇四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

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

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点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落实的重难点,进而完成老师的“答疑解惑”的职责。因此,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我们就要考虑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篇五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它可以和很多内容结合.高考解答题中,常渗透不等式证明的内容,纯不等式的证明,历来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本难点着重培养考生数学式的变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磁场

(★★★★)已知a>0,b>0,且a+b=1.求证:(a+1125)(b+)≥.ba41112n(n∈N*)●案例探究

23n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考查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的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构造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本题是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首先想到应用数学归纳法,另外还涉及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构造法等.错解分析:此题易出现下列放缩错误: [例1]证明不等式1

这样只注重形式的统一,而忽略大小关系的错误也是经常发生的.技巧与方法:本题证法一采用数学归纳法从n=k到n=k+1的过渡采用了放缩法;证法二先放缩,后裂项,有的放矢,直达目标;而证法三运用函数思想,借助单调性,独具匠心,发人深省.证法一:(1)当n等于1时,不等式左端等于1,右端等于2,所以不等式成立;

111(2)假设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1+<2k,23k则112131k1k12k1k1

2k(k1)1k1k(k1)12k1,∴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综合(1)、(2)得:当n∈N*时,都有1+

12131n<2n.另从k到k+1时的证明还有下列证法:

2(k1)12k(k1)k2k(k1)(k1)(kk1)20,2k(k1)12(k1),k10,2k1k12k1.2k1k2k1k11k1,又如:2k12kk1证法二:对任意k∈N*,都有: 2k12k1.2(kk1),kkkk1

111因此122(21)2(32)2(nn1)2n.23nk证法三:设f(n)=2n(1*12212131n),那么对任意k∈N 都有:

f(k1)f(k)2(k1k)1k11k1[2(k1)2k(k1)1][(k1)2k(k1)k]1k1

(k1k)2k10∴f(k+1)>f(k)因此,对任意n∈N* 都有f(n)>f(n-1)>„>f(1)=1>0,1112n.∴123n[例2]求使xy≤axy(x>0,y>0)恒成立的a的最小值.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不等式证明、求最值函数思想、以及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属于★★★★★级题目.知识依托:该题实质是给定条件求最值的题目,所求a的最值蕴含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因此需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把a呈现出来,等价转化的思想是解决题目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函数思想和重要不等式等求得最值.错解分析:本题解法三利用三角换元后确定a的取值范围,此时我们习惯是将x、y与cosθ、sinθ来对应进行换元,即令x=cosθ,y=sinθ(0<θ<

2),这样也得a≥sinθ+cosθ,但是这种换元是错误的.其原因是:(1)缩小了x、y的范围;(2)这样换元相当于本题又增加了“x、y=1”这样一个条件,显然这是不对的.技巧与方法:除了解法一经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外,解法二的方法也很典型,即若参数a满足不等关系,a≥f(x),则amin=f(x)max;若 a≤f(x),则amax=f(x)min,利用这一基本事实,可以较轻松地解决这一类不等式中所含参数的值域问题.还有三角换元法求最值用的恰当好处,可以把原问题转化.解法一:由于a的值为正数,将已知不等式两边平方,得:

x+y+2xy≤a2(x+y),即2xy≤(a2-1)(x+y),∴x,y>0,∴x+y≥2xy,① ②

当且仅当x=y时,②中有等号成立.比较①、②得a的最小值满足a2-1=1,∴a2=2,a=2(因a>0),∴a的最小值是2.解法二:设uxy(xy)2xyxyxy2xy2xy.1xyxy∵x>0,y>0,∴x+y≥2xy(当x=y时“=”成立),∴2xy2xy≤1,的最大值是1.xyxy从而可知,u的最大值为112,又由已知,得a≥u,∴a的最小值为2.解法三:∵y>0,∴原不等式可化为

x+1≤ayx1,y设x=tanθ,θ∈(0,).y2∴tanθ+1≤atan21;即tanθ+1≤asecθ ∴a≥sinθ+cosθ=2sin(θ+又∵sin(θ+

4),③

4)的最大值为1(此时θ=

4).由③式可知a的最小值为2.●锦囊妙计

1.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2.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放缩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歼灭难点训练

一、填空题

1.(★★★★★)已知x、y是正变数,a、b是正常数,且

ab=1,x+y的最小值为xy__________.2.(★★★★)设正数a、b、c、d满足a+d=b+c,且|a-d|<|b-c|,则ad与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3.(★★★★)若m<n,p<q,且(p-m)(p-n)<0,(q-m)(q-n)<0,则m、n、p、q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二、解答题

4.(★★★★★)已知a,b,c为正实数,a+b+c=1.求证:(1)a2+b2+c2≥3(2)3a23b23c2≤6 5.(★★★★★)已知x,y,z∈R,且x+y+z=1,x2+y2+z2=6.(★★★★★)证明下列不等式:(1)若x,y,z∈R,a,b,c∈R+,则

12,证明:x,y,z∈[0,] 23bc2ca2ab

2z≥2(xy+yz+zx)xyabc(2)若x,y,z∈R+,且x+y+z=xyz,yzzxxy111则≥2()xyzxyz7.(★★★★★)已知i,m、n是正整数,且1<i≤m<n.(1)证明:niAim<miAin;

(2)证明:(1+m)n>(1+n)m

8.(★★★★★)若a>0,b>0,a3+b3=2,求证:a+b≤2,ab≤1.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证法一:(分析综合法)

欲证原式,即证4(ab)2+4(a2+b2)-25ab+4≥0,即证4(ab)2-33(ab)+8≥0,即证ab≤ab≥8.∵a>0,b>0,a+b=1,∴ab≥8不可能成立

∵1=a+b≥2ab,∴ab≤证法二:(均值代换法)设a=

1或41,从而得证.411+t1,b=+t2.2211,|t2|< 22∵a+b=1,a>0,b>0,∴t1+t2=0,|t1|<11a21b21(a)(b)abab111122(t1)21(t2)21(t1t11)(t2t21)42241111t1t2(t1)(t2)22221152222(t1t11)(t2t21)(t2)2t24441122t2t2442532254t2t22516216.1124t244显然当且仅当t=0,即a=b=证法三:(比较法)

∵a+b=1,a>0,b>0,∴a+b≥2ab,∴ab≤

1时,等号成立.21 41125a21b21254a2b233ab8(14ab)(8ab)(a)(b)0ab4ab44ab4ab 1125(a)(b)ab4证法四:(综合法)

1∵a+b=1,a>0,b>0,∴a+b≥2ab,∴ab≤.4252(1ab)1139(1ab)2125162 1ab1(1ab)14416ab4 4ab1125 即(a)(b)ab4证法五:(三角代换法)

∵ a>0,b>0,a+b=1,故令a=sin2α,b=cos2α,α∈(0,2)11112(a)(b)(sin2)(cos)22absincossin4cos42sin2cos22(4sin2)21624sin24sin22sin221,4sin22413.2 42sin221625(4sin22)22511244sin22sin241125即得(a)(b).ab4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令

ba=cos2θ,=sin2θ,则x=asec2θ,y=bcsc2θ,∴x+y=asec2θ+bcsc

2yxθ=a+b+atan2θ+bcot2θ≥a+b+2atan2bcot2ab2ab.答案:a+b+2ab

2.解析:由0≤|a-d|<|b-c|(a-d)2<(b-c)2(a+b)2-4ad<(b+c)2-4bc

∵a+d=b+c,∴-4ad<-4bc,故ad>bc.答案:ad>bc

3.解析:把p、q看成变量,则m<p<n,m<q<n.答案:m<p<q<n

二、4.(1)证法一:a2+b2+c2-=

11=(3a2+3b2+3c2-1)331[3a2+3b2+3c2-(a+b+c)2] 31=[3a2+3b2+3c2-a2-b2-c2-2ab-2ac-2bc] 311=[(a-b)2+(b-c)2+(c-a)2]≥0 ∴a2+b2+c2≥ 33证法二:∵(a+b+c)2=a2+b2+c2+2ab+2ac+2bc≤a2+b2+c2+a2+b2+a2+c2+b2+c2 ∴3(a2+b2+c2)≥(a+b+c)2=1 ∴a2+b2+c2≥3a2b2c2abcabc证法三:∵∴a2+b2+c2≥

3331 3111证法四:设a=+α,b=+β,c=+γ.333∴a2+b2+c2≥∵a+b+c=1,∴α+β+γ=0 ∴a2+b2+c2=(=111+α)2+(+β)2+(+γ)2 3332 12+(α+β+γ)+α2+β2+γ3311=+α2+β2+γ2≥ 331∴a2+b2+c2≥

3(2)证法一:3a2(3a2)1同理3b23a21,23b33c3 ,3c2223(abc)93a23b23c262∴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3a23b23c2(3a2)(3b2)(3c2)

333(abc)63

3∴3a23b23c2≤33<6 ∴原不等式成立.5.证法一:由x+y+z=1,x2+y2+z2=次方程得:

11,得x2+y2+(1-x-y)2=,整理成关于y的一元二221=0,∵y∈R,故Δ≥0 2122∴4(1-x)2-4×2(2x2-2x+)≥0,得0≤x≤,∴x∈[0,]

2332同理可得y,z∈[0,]

3111证法二:设x=+x′,y=+y′,z=+z′,则x′+y′+z′=0,3331111于是=(+x′)2+(+y′)2+(+z′)2

233312=+x′2+y′2+z′2+(x′+y′+z′)33211132222(yz)=+x′+y′+z′≥+x′+=+x′2

2333211122故x′2≤,x′∈[-,],x∈[0,],同理y,z∈[0,]

933332y2-2(1-x)y+2x2-2x+证法三:设x、y、z三数中若有负数,不妨设x<0,则x2>0,21222

=x+y+z≥2(yz)2(1x)2311x2x2x>,矛盾.x+22222221x、y、z三数中若有最大者大于,不妨设x>,则=x2+y2+z2≥

33222312(yz)2(1x)x+=x+=x2-x+

22223211x(x-)+>;矛盾.23222故x、y、z∈[0,]

3bc2ca2ab26.(1)证明:xyz2(xyyzzx)2bcbacbac(x2y22xy)(y2z22yz)(z2x22zx)abbccaba2cb2ac2(xy)(yz)(zx)0abbccabc2caab2xyz2(xyyzzx)abc(2)证明:所证不等式等介于yzzxxyx2y2z2()2(xyyzzx)2xyz=

xyz[yz(yz)zx(zx)xy(xy)]2(xyyzzx)2(xyz)(y2zyz2z2xzx2x2yxy2)2(x2y2y2z2z2x2)4(x2yzxy2zxyz2)y3zyz3z3xzx3x3yxy32x2yz2xy2z2xyz2yz(yz)2zx(zx)2xy(xy)2x2(yz)2y2(zx)2z2(xy)20∵上式显然成立,∴原不等式得证.7.证明:(1)对于1<i≤m,且Aim =m·„·(m-i+1),Aimmm1Aimnn1mi1ni1,同理,iimmmnnnmn由于m<n,对于整数k=1,2,„,i-1,有

nkmk,nmAinAim所以ii,即miAinniAim

nm(2)由二项式定理有:

22nn(1+m)n=1+C1nm+Cnm+„+Cnm,22mm(1+n)m=1+C1mn+Cmn+„+Cmn,由(1)知mAini>nAimi

(1<i≤m),而

CimAimiAin,Cn= i!i!∴miCin>niCim(1<m<n)

00222211∴m0C0n=nCn=1,mCn=nCm=m·n,mCn>nCm,„,mmm+1m1mmCmCn>0,„,mnCnn>nCm,mn>0,∴1+C122nn1+C122mmnm+Cnm+„+Cnm>mn+Cmn+„+Cmn,即(1+m)n>(1+n)m成立.8.证法一:因a>0,b>0,a3+b3=2,所以(a+b)3-23=a3+b3+3a2b+3ab2-8=3a2b+3ab2-6 =3[ab(a+b)-2]=3[ab(a+b)-(a3+b3)]=-3(a+b)(a-b)2≤0.即(a+b)3≤23,又a+b>0,所以a+b≤2,因为2ab≤a+b≤2,所以ab≤1.证法二:设a、b为方程x2-mx+n=0的两根,则mabnab,因为a>0,b>0,所以m>0,n>0,且Δ=m2-4n≥0

因为2=a3+b3=(a+b)(a2-ab+b2)=(a+b)[(a+b)2-3ab]=m(m2-3n)m2所以n=323m

将②代入①得m2-4(m2323m)≥0,即m383m≥0,所以-m3+8≥0,即m≤2,所以a+b≤2,由2≥m 得4≥m2,又m2≥4n,所以4≥4n,即n≤1,所以ab≤1.证法三:因a>0,b>0,a3+b3=2,所以

2=a3+b3=(a+b)(a2+b2-ab)≥(a+b)(2ab-ab)=ab(a+b)于是有6≥3ab(a+b),从而8≥3ab(a+b)+2=3a2b+3ab2+a3+b3=(a+b)3,所以a+b≤2,(下略)

证法四:因为a3b32(ab32)(ab)[4a24b24aba2b22ab]3(ab8)(ab)28≥0,a、b,有a3b3所以对任意非负实数ab32≥(2)

>0,b>0,a+b=2,所以1=a3因为a33

b3ab32≥(2),∴ab2≤1,即a+b≤2,(以下略)

证法五:假设a+b>2,则

a3+b3=(a+b)(a2-ab+b2)=(a+b)[(a+b)2-3ab]>(a+b)ab>2ab,所以ab<1,又a3+b3=(a+b)[a2-ab+b2]=(a+b)[(a+b)2-3ab]>2(22-3ab)因为a3+b3=2,所以2>2(4-3ab),因此ab>1,前后矛盾,故a+b≤2(以下略)

6.浅谈拼音教学中难点的突破 篇六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教师的教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有讲究的。我在拼音教学中主要以情景图、语境歌和游戏为主,把字母和音节变成故事里的人物,让学生学起来不乏味。注意读音相同的字母

在拼音教学中,读音相同的字母是声母y、w与韵母i、u,有些学生常将“yī”直接写成“ī”将“wū”写成“ū”,产生错误的原因是“y”与“i”,“w”与“u”读音相同,忽视了“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关系很重要。我在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情境导入“单韵母六兄弟中有一个叫小i的。(出示情景卡片i)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是谁?(出示卡片y)小i的妈妈叫大y,大y是声母,所以我们叫它声母y。”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很顺利地认识了声母y,同时又使“y”与“i”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就是“母与子”的关系。这是一种“血浓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位学生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因势利导,根据书中的图意编儿歌记忆:“大树大树y、y、y,小i的妈妈叫大y,大y小i不分离,yī yí yǐ yì,我们永远在一起。”儿歌的辅助学习让学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过程。

在学习声母w和整体认读音节wu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情景图)有一个小弟弟单韵母u,一天,他和爸爸出去玩,不知道怎么的,爸爸不见了,他就伤心地呜呜哭起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找回他的爸爸吗?(出示声母w)这是小u的爸爸,他就是声母w,你想对小u的爸爸说什么?生:“小u的爸爸千万别把你的孩子弄丢了……”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编儿歌:“大w爸爸要记牢,别把小u弄丢了!”“小u小u别淘气,大w爸爸在等你。”随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意编儿歌:“屋顶屋顶w、w、w,小u的爸爸是大w,wū wú wǔ wù,大家一起来跳舞。”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发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学会并掌握了这些看似难、可又有趣的拼音字母,强化了对“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不可替代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受到较浓厚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 正确区分字形相似的字母

2.1 编儿歌记忆。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画编儿歌,我们还自编儿歌:“广播广播认真听,大家一起爬山坡,大马跑步ddd,气球气球五彩的。”从读音上有一个形象的记忆过程,还能帮助正确区分这四个声母的读音。

2.2 书写记忆。b、d、p、q这四个声母都是由竖与半圆组成的字母,由于竖与半圆组成方式不同,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容易弄混,这时分析字形便显得重要,所以,我们可以从写法上区分,帮助记忆。教师一定把写字的指导落在实处。如:b与d的区别,b的第一笔是“|”占上中格,第二笔“c”占中格,d的第一笔是“c”占中格,第二笔“|”占上格,这两个字母可以从起笔和半圆的位置来区分,帮助记忆b、d、p与q、b与p、b与q的区别也可以从写法上进行比较区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达到深化记忆的效果。

2.3 做手指操记忆。让学生运用手指记忆字母――做手指字母操,左手握拳伸大拇指是b,大拇指朝下是p,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上是d,大拇指朝下q,编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手势,通过手与脑的协调、合作,帮助学生准确记住每个字母的字形,这是一个巩固记忆的过程。这是一种游戏式的象形记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这也是我经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学生用这种方法记的最牢。区分读音相似的字母

在拼音教学中,学生受方言发音的影响,对部分字母的发音存在语音缺陷,如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要想改变的确很难,我在教学中,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善于纠正学生已经形成的特定的发音、吐字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一定要讲清每个字母的发音位置及其特点,如教s、sh时,我告诉学生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发“sh”时,舌头翘起,在硬腭与软腭之间,形成阻碍发音,声带不振动。也进行“s、sh”的比较发音,教师要多示范读音、配合手势为指导。发“s”时,手掌平伸,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sh”时,手指向上翘起,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然后可以用“顺风耳”游戏训练学生,教师发“s、sh”两个拼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一个音。多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读,加深对字母发音的记忆。通过儿歌和绕口令纠正读音

7.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篇七

一、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争取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学习“长度单位”知识时,对于“米、厘米、毫米”这几个单位的概念,有些同学就会混淆,甚至分不清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举例子.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很早就去动物园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颈鹿、大象、狮子这三个动物的高矮,然后让学生给它们排大小,即长颈鹿、大象、狮子,那么,教师就在它们对应的下方标出米、厘米、毫米,让学生明白哪个单位比较大.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动物们的陪伴下学数学,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兴趣,那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循环式学习

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具有非常严密的结构性和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前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后面的知识点就成了难点知识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循环式教学,让学生在循环教学中重新学习以前的知识内容,在反复学习中,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过,循环式教学的前提是两个知识点之间有联系.比如学习“立体几何的表面积”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教师:“同学还记不记得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学生:“知道,长×宽.”教师要继续问,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教师:“那平行四边形呢?”学生:“长×宽”.教师:“那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大家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甲:“把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算出总和就是表面积了.”教师:“这个办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学生乙:“由于长方体的两个相对面面积相等,所以计算出三个面的面积和,然后×2就能得出6个面的面积了.”教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更简便,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位同学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丙:“(长×宽+长×高+宽×高)×2.”教师:“如果分别用a、b、c表示长、宽、高,那这个公式还能怎么表示呢?”学生丙:“(a×b+a×c+b×c)×2.”求立体几何表面积的公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写出来了.当学生把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之后,新知识点也是比较简单的,因此,数学的难点也就能一一攻破[1].

三、教师要创设游戏式的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而在45分钟的课堂里怎样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游戏教学法,也就是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带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学生就会忽略掉难点问题,并且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新知识点.比如教一年级学生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加法口算能力,教师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并准备10张卡片,分别写0-9,每个人手拿一张卡片,然后其他组的同学出题,“3+4”,那么手拿卡片“7”的同学就立马站起来,如果是“7+8”,那么,分别手拿卡片“1”和“5”的两个人要站起来,并组成“15”,答对一题得5分,打错不扣分,在规定时间内,4组中哪个组的得分高为冠军队,学生在游戏中会跟随大家的思维思考,并且还有同学的帮助,他们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2].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承载着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突破他们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者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能让一部分学生在反复学习中加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从而,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学科能开发他们的智力,而数学知识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情况.而数学教学又包含极其广泛的内容,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攻破难关,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是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探究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5(17):109.

8.浅谈中学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中学地理 难点突破 方法

什么是教学难点?有学者认为,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内容。也有的学者认为,数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按笔者的理解,教学难点可以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来确定,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原理、定律法则、公式等知识可以认为是难点,对于那些应用基础知识去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感到困难,或是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难以内化的知识也可以认为是难点,它往往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严重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开动脑筋,寻找突破教学难度的最佳方法。

一、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一是例证法,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说明讲解。二是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 三是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四是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

二、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气候分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即是同一层次的各知识要点之间,也有比较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

三、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知识的运用是知识掌握的检验,同时,知识的反复运用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运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如地球俯视图自转方向的确定:一是巧用手势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伸出右手,放在眼睛下方,半握,大拇指朝上(大拇指代表地轴),其余四指代表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用左手,方法同北半球,不再讲述。二是借用书本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我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然后让学生把书卷起来,放在眼睛正前方把我的演示重复几遍。保持书的转动方向不变,把书移到眼睛正下方,只观察书棱(代表北半球上任一点)运动方向,学生会轻而易举得出结论。南极上空俯视结果改成把书移到眼睛正上方。

四、理解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理解性难点的突破方法有:

一是图示解答。图解可利用学生已有的数理知识来揭示地理事象的内在矛盾,可引导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和激发学生循序思维,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

二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图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录音,光盘等,其中实物是最能让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学生通过真实物品的看、摸、等,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定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对所写内容吸收得更加迅速和牢固。讲解经线和纬线时,将地球仪上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用不同颜色的彩带。

三是联系生活。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

四是角色体验,感受深切。“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情,学生只有亲自参与,感受才会深刻。课堂上,我们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角色,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做到引而不牵,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浅析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杨建艳,中国第二教育网。

9.运用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践 篇九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实验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后建立起来的。那么,如何让物理实验更好的融入课堂,进而应用于解决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教学实验的设计,来说明运用物理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效性。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现象,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更是突破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的好方法。

一、教材背景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认识了浮力、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之后,再进一步学习有关浮力利用的相关知识。《浮力的利用》这节课,从知识上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从联系实际的角度说,则是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改变物体浮沉方法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浮力虽然比较熟悉,但他们对浮力的认识还很片面,还不是很了解物体浮沉的实质,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会认为重的物体应该下沉。

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课上首先做了一个这样的演示实验:

1.演示实验。将一个小西红柿和橙子同时放入水中,它们的浮沉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们真的都这样认为,橙子下沉,小西红柿浮在水面,他们的理由就是橙子要更重些,但实验过后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但我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马上又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空碗分别正放和倒放在水里,让学生观察现象:正放时碗能浮在水面上,倒放时碗却沉了底。然后教师继续追问:不是说重的物体下沉吗?那我这碗是同一个碗,它们重力是相同的,为什么在水中浮沉情况却不一样呢?

让学生观察实验再对比分析原因,使他们知道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并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从而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更本质、正确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一:怎样使刚才在水中下沉的小西红柿浮在水面?

(1)这个环节,各小组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向烧杯里倒盐并且不断搅拌的,有把小西红柿放入纸杯中的,有把锡箔纸叠成小船状,再将西红柿放里的,有把塑料袋吹气后再放入小西红柿的。

(2)然后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法:各组虽然方法不同,但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增大v排或增大液体密度来增大浮力,从而使小西红柿浮在了水面上。

(3)这个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了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之一是改变浮力,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密度或V排来实现。

该实验的器材选取都是学生平时熟知的,而且操作也不难,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二:怎样让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瓶下沉?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迅速的做到在小瓶里装满沙子,然后放入水中,让小瓶小沉。学生亲自实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也很容易理解小瓶下沉是通过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

学生这两个改变物体浮沉的探究实验,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强化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进一步突出了本节重点,同时也为理解潜水艇的原理做了铺垫。

(二)浮力的应用实例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1.轮船

(1)探究采用“空心”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拿出一个铁盒,打开让学生看到里面是空心的,然后把它放在水里,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盒子应该浮在水面上,但事实却是盒子沉了下去,实际上我在把?F盒放入水里之前已经偷偷换成了另外一个外表完全相同的盒子,那个盒子是装满铁块的。但还是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发现我换了盒子,于是我就让其中一个学生上来观察这个沉底的盒子。

并且向他提出:怎样能让这个盒子浮在水面?

这个学生从水里捞出盒子,把里面的铁块全部倒了出来,很轻易的就做到了。

实验过后引导学生总结:采用“空心”方法,可以使物体浮在水面。体验用“空心法”可增大浮力引入轮船的应用。

这个演示实验应用到的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这个原理引入过渡到轮船时,学生能很容易就理解接受:即使现在最现代化的轮船也是利用这个方法,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2)实验模拟轮船由河里驶向大海。在这个地方的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用牙膏皮模拟轮船的实验。(用牙膏皮代表轮船,用盐水代替海水,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时,牙膏皮与水面的位置用橡皮筋做个记号,再放到盐水里时,通过观察橡皮筋的位置很明显看出牙膏皮在海水里上浮了一些)

这个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轮船从河里到海是到底是上浮还是下沉,从而突破了本节难点。

2.走进潜水艇

(1)通过自制模型模拟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过程。

(2)然后多媒体播放潜水艇工作原理的动画辅助教学,让学生根据动画的慢镜头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潜水艇上浮,下潜的原因。

潜水艇模型展示的潜水艇的浮沉过程,非常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3.热气球、飞艇

(1)对比实验:热气球和飞艇学生们平时很难见到,但节日放飞的那种气球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所以先从气球入手。

两个相同的气球,一个充入空气,一个充入氦气,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空气中的不同状态。

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样的气球,一个升空了,一个却落了地?

由于有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学生此时能够知道:气球升空原因是气球的浮力大于重力,落地的原因是浮力小于重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气球升空一个落地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气球里充入的气体不同,升空气球里充的是氦气,这种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会使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升空。飞艇也是这个原理。

(2)演示实验:模拟热气球升空原理。

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

告诉学生:空气加热后的它的密度会变小,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使得浮力大于重力实现上升的

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生动地帮学生理解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

三、教学效果

1.教学中通过使在水中下沉的西红柿上浮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会让同学们普遍都有一种成功感。

2.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时,通过实验,讲解,视频,辅助练习等等,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得到延伸,使学生在能思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3.牙膏皮模拟轮船从河里到海里,能帮助学生理解轮船从河里到海里到底是上浮些还是下沉些,突破了难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灵活利用各种实验对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来说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难点都可以运用实验进行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课题还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争取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来解决物理教学中更多的难点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0.对幼儿园教学难点突破的思考 篇十

作者:吴文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踟蹰不前,甚至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呢?

一、单刀直入,难点前置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以故事教学为例。如果在故事教学前,教师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如:在故事《包公审石头》中,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准备了几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让幼儿分组做小实验,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并观察实验操作中的现象,从而帮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文学活动《微笑》中,小蜗牛的信是个难点。于是教师在导入部分安排了读小蜗牛的信,使幼儿懂得了小蜗牛信中的意思。这样的难点前置,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故事中小蜗牛爱朋友的情感。

二、遵循规律,小步递进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分解为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小难点,使幼儿在逐步解决各个小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可使幼儿解决更高难点的条件,引导幼儿解决更高的教学难点。如: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的教学难点是角色轮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三个小步子递进的游戏。第一个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用来练习幼儿的入场动作,使幼儿感受基本的节奏,熟悉基本的动作模式。然后教师借助《照镜子》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幼儿,幼儿受教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最后教师安排《换朋友》的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角色间进行转换。又如:在大班体育活动《挑战飞人》中,幼儿难以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为此,教师将跨栏高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让幼儿分别尝试。从第一次练习时的一道跨栏,到第二次练习时的两道跨栏,再到第三次竞赛中的三道跨栏,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

三、寻找阶梯,搭建支架

11.历史突破难点的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难点;方法

教学难点指的是新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致使学生不能够对新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的出现会阻碍教学进度的发展,影响教师正常教授知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实现。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教学难点除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外,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缺乏所造成的疑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本文就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解决教学难点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设计问题,解决难点

政治学科中有许多知识点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这些知识点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对于这些知识点可以应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对此进行问题情境设置,把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层层提问,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现有的认知,并通过思考,教师适当地引导,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解决难题。

我们在应用问题设计方法时,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的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是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的问题不可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把握难易程度,层层提问。教师创设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靠近,这样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的主动性很好地得到激发。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提问就比较难,学生回答不出,就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利于接下来知识的学习。

3.围绕目标,突破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以防提出的问题对了解知识点没有帮助。

二、建构导图,训练思维,把握难点

在构建主义中有一种说法: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建构意义的主动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处理,并且这种过程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没有学习到位,那么肯定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知识,将知识化为自己知识构架的一部分,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对教材要熟悉,再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在书本中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再应用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把新知识进行重新的调整,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学习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之后,让学生把单个单元的零散知识点整理起来统筹成一个体系,并用思维图式表现出来。设计完成以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相互检查,将对方同学不完整的地方填写完整。一系列的知识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学生对知识难点能够很好地把握,而且把知識建构成了一定的体系,对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点也能够很好地把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我们在解决教学难点的时候,还可以借鉴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方法,把要学习的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应用多媒体方法或是实物操作方法进行教学,借助这些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教学方法,能够把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在开展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亲自操作,深入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事物发展的状态》一节时,学生对于质变概念这一块理解不是很明白,对其中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一知识点不能理解。对此,我将音乐课上用到的乐谱知识引用到这一节内容上来,让班上会演奏乐器的学生为大家弹奏一首歌曲。然后再找两个学生改变其中音符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弹奏。然后问学生听完前后两首乐曲的感受,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大多数学生表示感觉听到的不是同一首歌曲。然后,我启发学生,改变了乐谱中的音符看上去对音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从本质上改变了音乐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一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借助工具进行教学具有直观性,可在课堂上推广使用。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较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是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教师要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小游戏,并让学生亲身参加到其中,这样,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这样,一些教学难点就容易解决,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平等对待学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自身都存在优点或是缺点,只是有的学生的优点还没有被激发。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插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从而自尊心大增,对学习深入投入,在这一过程中突破难点,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除了上面提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方法也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比如,对比教学法、板书提示法、知识填充法等,这些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完善知识。但是在应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对知识真正地掌握了,或是还存在什么问题。对产生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准确把握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情,及时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以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要敢于创新,不断调整,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对难点各个击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向明.高中政治新课标的几个显著特点及相关应对策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的感触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3).

[2]段连彬.浅析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云南经济日报,2010.

[3]王广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一种功能分析[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

上一篇:袁州区职称论文发表-问题设计阅读教学方法信息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交流会感想